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肺动脉高压(PAH)的研究治疗进展

肺动脉高压(PAH)的研究治疗进展

肺动脉高压(PAH)的研究治疗进展wu 作者:张海勇2006-5-13 13:30:56 点击:369 次发表评论肺动脉高压(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一种罕见疾病,是由于不明原因的肺动脉压力持续升高并进行性发展导致的慢性疾病。

肺循环正常呈低压低阻状态,静息肺动脉收缩压是18 ~25 mmHg,平均肺动脉压12 ~16 mmHg。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IPAH诊断标准是:海平面静息状态下肺动脉平均压(PAPm)>25mmHg,运动时的PAPm>30mmHg。

美国和欧洲普通人群中IPAH的年发病率为2~3人/百万人口,大约每年有300~1000名患者。

目前我国尚无发病率的确切资料。

病因与发病机制PAH迄今病因不明确,但目前认为其发病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及肺血管收缩等因素有关。

一、遗传因素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在遗传上可以垂直传递,家族性原发性肺动脉高压(FIPAH)患者至少占全部IPAH患者的6,家系研究表明PAH的遗传类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中临床发病率为10~20,男女比例为1:1.7。

目前已发现有25种以上的骨成形素蛋白受体(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IIBMPR2)编码基因突变与家族性PAH有关。

然而存在BMPR2基因突变的患者中仅有10~20有IPAH的临床表现。

另外,PAH患者存在电压依赖性K通道(Kv)功能缺陷,钾离子外流减少,细胞膜处于去极化状态,使钙离子进入细胞内,从而使使血管处于收缩状态。

二、神经内分泌失衡正如左心衰的发病机理是由于神经内分泌失衡造成的一样,发生在右心的肺动脉高压也是如此,只是导致肺动脉高压的神经内分泌介质不同而已。

5-羟色胺、血栓素和内皮素具有共同的病理机制,造成钙离子内流增加和提高肺血管平滑肌钙敏感性,是引起肺血管收缩、血管内皮和平滑肌增殖和血小板聚集等肺动脉高压病理生理的种子事件的原因。

波生坦联合西地那非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

波生坦联合西地那非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

用西地那非序贯 治 疗, 均 没 有 发 现 重 大 不 良 反 应, 特 别 是
毒性。
肝功能和血压 均 保 持 在 正 常 范 围 内。 同 时 该 研 究 报 道 了 1
2 波生坦/西地那非联合使用的临床疗效
EARLY 试验 为 一 项 双 盲、 随 机 对 照 试 验, 主 要 观 察
波生坦联合西地那非治 疗 轻 度 PAH (WHO 功 能 分 级 为 Ⅱ
[ ]
Lun
z
e等 12 研究表明,无 论 是 最 初 即 开 始 使 用 波 生 坦
波生坦与西地那非 具 有 共 同 的 药 代 动 力 学 通 路, 两 药 联 用
和西地那非联合治 疗, 还 是 在 波 生 坦 长 期 治 疗 的 基 础 上 加
或许能充分 发 挥 其 协 同 效 应, 减 少 单 药 剂 量, 降 低 药 物
l
i
n
i
c
a
lsymp
t
oms
o
fpu
lmona
r
r
t
ens
i
onpa
t
i
en
t
sandi
t
'
ss
a
f
eandt
o
l
e
r
ab
l
e
yhype

Ke
r
d
s】 Hype
r
t
ens
i
on pu
lmona
r
s
en
t
an S
i
l
dena
f
i
l
y Bo
ywo
DOI10 3760 cmaji

肺动脉高压药物的研究进展

肺动脉高压药物的研究进展

肺动脉高压药物的研究进展作者:徐艺来源:《健康周刊》2017年第37期【摘要】肺动脉高压是指由不同病因导致的以肺动脉压力升高为特点的恶性进展性疾病,最终右心衰竭甚至死亡,发现时多为晚期,预后差。

近年来,随着PAH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更多新型治疗药物进入临床试验,有望应用于PAH的治疗。

传统的一般支持治疗的完善加上靶向药物的单独、联合使用,以及介入手术的不断更新,使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有了新的希望。

【关键字】肺动脉高压;联合治疗;靶向治疗前言:肺动脉高压( 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PAH)是一種极度恶性疾病,是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的第三类常见心血管疾病,大部分患者将在2~3年内死于心力衰竭,仅比肝癌预后好,比其他肿瘤预后都差。

因此,被医学界称为是“比很多恶性肿瘤还恶性的疾病”,“心血管病中的癌症” 1。

其诊断金标准为静息时右心导管测得平均肺动脉压(mean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mPAP)≥25 mmHg、肺毛细血管楔压(pulmonary artery wedge pressure,PAWP)≤15 mmHg 且肺血管阻力(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PVR)>3 Wood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同时排除肺部疾病、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及其他不明原因的肺高血压(pulomonary hypertension,PH)2。

1990~2002年以前列腺素治疗为主,2002~2006年出现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及磷酸二酯酶抑制剂,2006年后为逐渐要求达到合理治疗的目标,提倡联合治疗。

目前,上市新药主要是针对动脉型肺动脉高压(puhIlonaryanerialhypert ension,PAH)的靶向治疗,第4型PH也基本适用,其他类别的PH通常针对其基本发病机制进行治疗。

肺动脉高压的靶向治疗进展

肺动脉高压的靶向治疗进展

正在研究中的其它靶向治疗பைடு நூலகம்法
• 基因治疗 • 血管活性肠肽( VIP):最初是起神经递质作用的神
经肽,现在认为它是有效的体肺循环血管扩张剂。 • PDE-1c抑制剂:研究发现PDE-1c抑制剂可抑制肺
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从而为治疗肺动脉高 压提供了新的靶点 • 抗癌药物:在20-80%的肺血管疾病病人中可出现 由内皮细胞增殖构成的丛样病变,被特征化为 “微小肿瘤”,
• 近年来针对以上的肺动脉高压多种发病机 制及其不同环节已开发出或正在研制某些 针对性的靶向治疗药物,与原有的传统治 疗药物联合应用,极大丰富了肺动脉高压 药物治疗手段。其中有5种靶向治疗药物已 经得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 并成功应用于肺动脉高压的治疗。
基线治疗靶点
• (1)改变生活方式:适当运动,消除紧张情 绪,提高机体免疫力,避免服用食欲抑制剂, 收缩鼻窦药
一氧化氮(NO)信号传导通路
• NO主要由NO合酶催化精氨酸合成的,通 过复杂的途径,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 cGMP使血管扩张。cGMP通过cGMP激酶 降解。 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可抑制cGMP 激酶,从而增强NO扩张肺血管的作用。肺 动脉高压病人NO合成酶表达下降,促进血 管收缩和细胞增殖
靶向治疗
• 伊洛前列素每次吸入的剂量应因人而异, 每次吸入剂量至少在5-20 ug,每天吸入6次。 长期应用该药,可降低肺动脉压力和肺血 管阻力,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 吸入伊洛前列素的常见不良反应有咳嗽、 头痛、充血,个别可引起发热。
(3)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 西地那非(Sildenafil)是一强力、高选择 性的磷酸二酯酶-5 (Phosphodiesterase .PDE-5)抑制剂, 可改善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运动耐量、功能 分级及血流动力学新型PDE-5抑制剂伐地那 非和他达那非临床试验中也表现出较好的 降低肺动脉压力的作用。

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肺动脉高压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其特点是肺动脉血压持久性升高,导致右心衰竭和死亡。

本文旨在探讨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目前,肺动脉高压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肺动脉高压在全球范围内的患病率约为1-2/,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病理生理方面,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机制已经得到了深入探讨,涉及遗传、环境、免疫等多个因素。

诊断标准方面,通过超声心动图、肺功能测试和血气分析等综合手段,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准确性得到了大大提高。

治疗措施方面,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等方法的不断改进,为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为了深入了解肺动脉高压的研究现状,我们采用了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两种方法。

在文献综述中,我们对近十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梳理,总结了肺动脉高压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诊断标准和治疗措施等方面的进展。

在实验研究中,我们以肺动脉高压患者和正常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探讨了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肺动脉高压与遗传、环境、免疫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新的治疗靶点和方法,如针对内皮素、一氧化氮等血管活性物质的药物治疗,针对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康复护理干预等。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肺动脉高压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流行病学调查范围有限、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晰、治疗方法仍有待提高等。

总之,肺动脉高压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拓展流行病学调查范围,深入探讨肺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机制,加强治疗方法的研究与临床试验,同时也需要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康复护理等方面的问题。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技术与理念,也是推动肺动脉高压研究的重要途径。

在美国,大面积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是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

这些疾病的治疗方法、诊断和预防措施在医学领域中一直受到广泛。

文献综述-肺动脉高压治疗靶向药物新进展

文献综述-肺动脉高压治疗靶向药物新进展

文献综述-肺动脉高压治疗靶向药物新进展目录文献综述-肺动脉高压治疗靶向药物新进展 (1)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2)一氧化氮途径药物 (3)前列环素途径药物 (4)总结和展望 (5)文献 (6)肺动脉高压(PAH)的特点是肺微血管重构,导致肺动脉阻力(PVR)进行性增加,若不经治疗会导致患者右心室衰竭和死亡。

过去25年的转化研究促成了PAH靶向治疗药物的重大突破。

这些药物让PAH从一种无法治愈的致命性疾病转变为一种高度可控的疾病。

肺动脉高压临床分类第1类(动脉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很复杂,目前获批的药物主要针对3种机制途径:内皮素(ET)活性增加,一氧化氮(NO)活性异常和前列环素(PGI2)缺乏。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内皮素是一类重要的调节分子,与血管平滑肌张力有关。

目前发现的内皮素分子包括ET-1、ET-2和ET-3,相关的受体包括内皮素受体A(ETA)和内皮素受体B(ETB),在肺血管平滑肌和内皮细胞表达。

在肺动脉高压中,ET-1血清浓度升高,并且在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发现ET-1含量更高。

ET-1可通过与肺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ETA和ETB结合,引起血管收缩,促进有丝分裂,参与PAH的发生发展。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ERA)是PAH治疗的基本组成部分。

波生坦是第一种获批用于治疗PAH的口服药物,也是是第一个合成的ERA类药物,为内皮素受体A、B双重拮抗剂。

BREATHE-1研究结果显示,波生坦能够改善患者的肺动脉阻力、运动能力(6MWT)以及临床恶化时间。

波生坦初始剂量为每次62.5mg bid,持续4周,随后增加至维持剂量125mg bid,可鼻饲。

治疗前须检测肝脏转氨酶水平,用药期间需每月监测肝功能。

安立生坦主要影响ETA,获批的剂量为5mg或10mg每日一次。

ARIES-1和ARIES-2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证实该药能够改善6MWT和临床恶化时间。

安立生坦禁用于特发性肺纤维化(伴或不伴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

肺动脉高压的靶向药物治疗进展

肺动脉高压的靶向药物治疗进展
1. 1 依前列醇 依前列醇是第一个被批准用于 PAH 治疗的 前列环素类似物,因其半衰期短,仅有 3 ~ 6 min,只能持续静脉 注射给药。一般从小剂量开始,1 ~ 2 ng·kg - 1 ·min - 1 ,随后根 据药物的副反应及患者的耐受性以 0. 5 ~ 1. 0 ng·kg - 1 ·min - 1 的速 度 缓 慢 上 调,直 至 适 合 患 者 的 稳 态 剂 量,一 般 在 20 ~ 40 ng·kg - 1 ·min - 1 。McLanghlin 等〔2〕随访 162 例诊断为 PAH 且应用依前列醇治疗患者,平均 36. 3 个月,用依前列醇治疗的 观察组中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于药物在常温下性质不 稳定,需要每天进行配液,并且要使用冰袋保持低温,患者不论 在任何时候均需要携带便携式输液泵,也造成治疗上的不便。 常见副反应有咀嚼时下颌关节痛、头痛、腹泻、恶心、面色潮红 等,一般比较轻微,且呈剂量依赖性。该药的缺陷是药效短,病 人必须持续静脉用药,其中心静脉置管存在感染的风险,甚至 死于导管脓毒血症。虽然依前列醇在使用方面有诸多不便,但 是静脉输入依前列醇的经验最多、获益时间最大,因而它仍然 是治疗严重 PAH 的重要方法,也是经常用于与其他治疗方法 进行比较的参比方法。
第一作者: 王 蕾( 1972-) ,女,副主任医师,硕士,主要从事老年内科疾 病研究。
法。目前临床应用的前列环素制剂有: 静脉应用的依前列醇 ( epoprostenol) 、皮下注射制剂曲前列环素( treprostinil) 、吸入制 剂伊洛 前 列 环 素 ( 有 效 成 分 为 iloprost) 、口 服 制 剂 贝 前 列 素 ( beraprost) 等。
肺动脉高压( PAH) 是以肺小动脉的血管痉挛、内膜增生和 重构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血管收缩、血管壁重建及原位血 栓形成 3 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最终引 起右心功能衰竭和死亡。WHO 定义 PAH 的诊断标准为: 静息 状态下肺动脉平均压大于 25 mmHg,运动状态下大于 30 mmHg。PAH 发现后平均生存期为 2. 8 年,治疗棘手,预后极差。 近年来,随着对 PAH 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开发了一批针 对 PAH 不同发病机制的靶向治疗药物,使得 PAH 患者的生存 质量及寿命均明显提高。本文主要针对目前 PAH 的靶向药物 治疗进展做一阐述。在 PAH 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主要涉及三 种途径,包括前列环素途径、内皮素途径及一氧化氮( NO) -鸟 苷酸环化酶( sGC) -环磷酸鸟苷( cGMP) 途径。针对这 3 种途径 所开发的药物包括前列环素及其类似物、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和 磷酸二酯酶-5 抑制剂等。

治疗肺动脉高压药物的研究进展-范文

治疗肺动脉高压药物的研究进展-范文

治疗肺动脉高压药物的研究进展摘要肺动脉高压是一种以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增加和右心功能衰竭为特征的的恶性肺血管疾病,特征性的病理改变为小肺动脉内膜纤维化,中膜肥厚,外膜增生,丛样病变及动脉管腔闭塞。

肺动脉高压对传统的治疗药物反应差,大多数病人在确诊后2~3年死亡。

尽管一些新的药物如前列腺类似物,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和磷酸二脂酶5抑制剂已经显示了对重度肺动脉高压病人的血流动力学,运动耐量和生存率具有肯定的作用,但肺动脉高压病人长期的预后仍然不容乐观。

因此,寻找对这种疾病新的治疗方法就具有了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过去的几年中,对肺动脉高压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已有证据强烈地提示内皮细胞丢失和内皮功能不全在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改善内皮功能或恢复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之间的平衡是目前用来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有效方法,对内皮功能异常在肺动脉高压形成中作用以及遗传因素如何影响内皮功能的进一步认识,将有助于发展出更新的靶向疗法。

根据已阐明的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联合应用针对不同治疗靶点的药物,将成为肺动脉高压更为有效的治疗选择。

一些药物如PDE抑制剂可以提高和延长其它药物如前列环素的作用。

联合治疗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各种药物的作用,最大程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目前的联合用药方案往往从伊洛前列素、西地那非及波生坦中任意选择两种或三种联合,目前多数专家推荐PDE-5抑制剂和波生坦的联合,用于患者长期治疗。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发病机制复杂,预后差的疾病。

近几年在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随着对药物联合治疗的研究、新药物的开发,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预后将会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药物治疗;内皮素;PDE抑制剂Treatment of pulmonary hypertension drugresearchAbstract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is a kind of 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 progressive increase and right heart function failure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lignant pulmonary vascular disease, characteristic pathological changes for small pulmonary artery intima fibrosis, the membrane hypertrophy and hyperplasia of outer membrane, cluster sample lesions and artery lumen block. Pulmonary artery high pressure to the traditional treatment drug reaction is poor, most patients are diagnosed 2 ~ 3 years after death. Although some new drugs such as prostate analogues, endothelin receptor antagonist and diphosphate lipases 5 inhibitors have shown that the severe pulmonary hypertension patient blood flow dynamics, exercise tolerance and survival rate has certain effect, bu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patients long-term prognosis is still not optimistic. Therefore, looking for new treatments for the disease has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the past few years, the pulmonary hypertension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 research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Evidence has been strongly hint endothelial cell loss and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pulmonary hypertension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Improve endothelial function or recovery endogenous vascular active material balance is currently used to treat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effective method for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the pulmonary artery high pressure formation of function and genetic factors how to affect the further understanding endothelial function, will help to develop newer targeted therapy. According to the already stated pah pathogenesis, the combined use of different treatment drugs that target, will become pulmonary hypertension is more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choice. Some drugs such as PDE inhibitors can improve and extend its it drugs such as the role of the forefront of the ring element. Combination therapy aim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various drugs, the greatest degree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The combination regimen often from Iraq's front row element, sildenafil and bosentan select any two or three joint, at present most experts recommend PDE-5 inhibitor and bosentan for patients in the union of the long-term treatment.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is a kind of pathogenesis complex, with poor prognosis of the disease. In recent year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ulmonary hypertension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along with to the drug combination therapy research, new drug development,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hypertension will further improve.Keywords Tuberculosis;Recurrence;Drug resistance;Etiology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绪论 (1)1.1 课题背景 (1)1.1.1 疾病简介 (1)1.1.2 疾病分类 (2)1.1.3 发病原因 (2)1.1.4 病理生理 (2)1.2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概述 (3)1.2.1 病因与发病机制 (3)1.2.2 临床表现 (5)1.2.3 实验室检查 (5)1.2.4 诊断 (6)1.3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治疗 (6)1.3.1 一般治疗 (6)1.3.2 抗凝治疗 (6)1.3.3 扩血管治疗 (6)1.3.4 手术治疗 (7)1.3.5 细胞移植治疗 (7)1.4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8)第2章内皮功能异常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9)2.1 内皮衍生的血管活性因子 (9)2.2 内皮组织与炎症 (10)2.3 内皮功能异常与血液高凝状态 (11)2.4 本章小结 (12)第3章肺动脉高压的药物治疗 (13)3.1 一般药物治疗 (13)3.1.1 钙离子拮抗剂药物治疗 (13)3.1.2 一氧化氮和精氨酸 (15)3.2 新型靶向药物 (15)3.2.1 前列环素类药物 (15)3.2.2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17)3.2.3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22)3.3 联合治疗 (24)3.4 本章小结 (24)结论 (25)致谢 (26)参考文献 (27)第1章绪论1.1课题背景肺动脉高压是各种原因引起的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测得的肺动脉平均压(mean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mPAP)≥25mmHg的一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

2020年肺动脉高压诊治进展从指南到实践(全文)

2020年肺动脉高压诊治进展从指南到实践(全文)

2020年肺动脉高压诊治进展:从指南到实践(全文)1995年治疗肺动脉高压第一个靶向药物上市以来,三大途径实际种药物陆续批准应用,肺动脉高压治疗从传统治疗时代进入了靶向药物的治疗时代。

PAH患者的生存率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到大大改善。

但总体预后依然需要进一步提高和改善。

下面我们一起从肺动脉高压定义、诊断、风险评估以及治疗几个方面,从指南到实践,回顾肺动脉高压诊治进展。

1.肺动脉高压定义的更新:肺动脉高压是一种以肺动脉压力升高为表现形式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自1973年召开的第一届世界肺动脉高压大会以来,肺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标准一直被定义为:在海平面,平卧静息状态下,经右心导管测量肺动脉平均压(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mPAP)≥25mmHg。

然而,在正常成人静息状态下,mPAP正常值为14±3.3mmHg,即使考虑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mPAP正常也不超过20mmHg。

可见,在肺动脉高压定义诊断的标准和正常肺动脉压力中间有个一空间值GAP,相当于存在一个灰色地带。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专家对肺动脉高压的认识,这个GAP也得到了重视和研究,发现mPAP超过20mmHg即使不足25mmHg者同样是一种肺动脉压力增高的异常状态,当肺动脉20mmHg ≤mPAP≤25mmHg者与肺动脉压力正常者比较,疾病进展及死亡的风险显著增加。

因此认为,20mmHg≤mPAP≤25mmHg提示是肺血管病变的早期阶段,从而在2018年第六届肺动脉高压大会上,专家们提出是否需要将肺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定义修订为mPAP >20mmHg。

尽管如上所述,在不同的情况下,mPAP>20mmHg与增加死亡风险相关,但是mPAP从25mmHg降低至20mmHg是否就能改善生存率是尚未被证实。

何况肺动脉高压只是一种血流动力学状态,单纯以压力定义肺动脉高压不能反映疾病的本质。

此外,从血流动力学上,肺动脉高压可分为毛细血管前肺动脉高压与毛细血管后肺动脉高压,前者是指存在毛细血管前的肺动脉病变,并由此产生肺动脉高压,后者则主要是指左心疾病患者肺静脉压力增高引起肺动脉压力被动性地增高,这部分患者早期并不存在毛细血管前的肺动脉病变。

肺动脉高压治疗进展与治疗药物

肺动脉高压治疗进展与治疗药物

肺动脉高压治疗进展与治疗药物第六届WSPH会议,肺动脉高压诊疗的革新第六届世界肺动脉高压大会(2018 WORLD SYMPOSIUM ON PULMONARY HYPERTENSION, WSPH)会议于今年2月27日至3月1日在法国尼斯再次胜利召开,来自全球的专家们在这里汇聚一堂,就过去五年肺血管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包括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证据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在病理生理、遗传学与基因组学、肺动脉高压(PAH)血流动力学定义,特定PAH亚组的临床分类和特征,诊断、危险分层以及联合治疗、实验设计和新疗法等方面提出了重要更新,进一步地推动了未来该学科的发展和诊疗上的进步。

大会将现有的PAH风险评估模型简化为4个方面,WHO心功能分级,6分钟步行距离,血浆NT-proBNP/BNP水平或右心房压力(RAP),和心脏指数或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对低度风险,中度风险,高度风险进行了重新的定义,对日后研究的开展发挥指引作用。

治疗进展上回顾并总结了从1990年开始到2015年开展的RCT研究结果。

强调了初始联合治疗、起始联合治疗对PH患者结局的改善的意义。

里程碑式研究——AMBITION,初始联合治疗的新地位第六届WSPH会议强调了初始联合口服药物治疗对PAH患者的重要性,并推荐对于血管反应试验阴性的低危/中危/高危的PAH患者应先考虑初始联合内皮素受体拮抗剂(ERA)和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PDE5-I)。

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显示,PAH初始治疗联合应用靶向药物较单药治疗更具优势。

AMBITION研究首次证实,心功能II~III级的PAH患者尽早接受联合治疗可更多获益,为早期强化PAH药物治疗策略提供了强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

AMBITION研究是一项事件驱动的、国际多中心、随机双盲、3-4期临床试验,也是一个里程碑的研究,将初始联合治疗策略的地位提升到了历史上的新高点。

研究纳入了来自12个国家,120个中心的500例WHO功能II级或III级的第一大类PAH患者,按2:1:1随机分为安立生坦10mg Qd+他达那非40mg Qd 初始联合治疗组(n=253);安立生坦10mg Qd+安慰剂组(n=126);他达那非40mg Qd+安慰剂组(n=121)。

肺动脉高压的药物治疗研究

肺动脉高压的药物治疗研究

肺动脉高压的药物治疗研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一种罕见的、不可逆转的、进展性的肺血管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寿命。

目前,药物治疗是PAH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心肺功能和缓解症状来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和延长寿命。

本文将介绍肺动脉高压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治疗的一般原则PAH的治疗首先要解决肺动脉壁的厚度增加和平滑肌增生导致的血管狭窄问题,并通过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心肺功能和缓解症状来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和延长寿命。

按照病程分为四个阶段,针对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病因选用最合适的药物及治疗方案。

目前药物治疗的药物类型主要包括:外用、口服、静脉注射和气雾剂吸入等。

吸入制剂吸入制剂包括外用气雾剂型制剂和挥发剂,在局部吸入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Beraprost sodium是一个PGE1类似物,通过激活cAMP信号通路和抑制内皮素受体同样作用的确准DO,减小快速血管收缩,降低血压,增强动脉血管效应,缓解肺动脉高压,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定位其在PAH治疗中的治疗位置。

随着适应症的扩大和长期治疗方案的确定,为PAH治疗带来更多的选择。

PDE-5抑制剂的产生,使人们对PDE-5抑制剂进行研究,在改善肺血管疾病的同时促进了轻度心肌细胞肥大和肌纤维化的消退。

口服制剂PAH的口服型药物治疗是最常见、最方便、最受欢迎的治疗方式,口服药物种类不断增多,大大方便了患者的治疗体验。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是现在PAH治疗中使用得较多的口服药物之一,通过抑制儿茶酚胺氧化酶,促进交感神经释放儿茶酚胺的释放,提高交感神经活性,增强肺血管收缩,扩张期间肺血管扩张,使肺床减少。

静脉制剂静脉药物存在于PAH治疗中,临床治疗中应选用适宜的剂量和保存时间,并采用保护静脉末梢皮肤和静脉规范的方法,以免发生感染、炎症和血栓等并发症。

在口服制剂和吸入制剂治疗不好的情况下,静脉制剂就可以在治疗PAH中发挥出其重要优势。

肺动脉高压治疗药物研究探讨

肺动脉高压治疗药物研究探讨

肺动脉高压治疗药物研究探讨肺高压(PH)是以肺小血管收缩、重构和原位血栓形成为病理特征的临床血流动力学症候群,表现为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升高。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严重疾病,规范的治疗策略主要取决于引起肺高压的基础疾病。

本文将对肺动脉高压药物治疗进行综述,探讨于改善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标签:肺动脉高压;药物治疗;研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以各种原因引起的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测得的肺动脉平均压≥25mmHg的一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

肺动脉血管收缩、血管壁重建及原位血栓形成3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最终引起右心功能衰竭和死亡。

最近WHO定义PAH的标准为:静息状态下肺动脉平均压(MPAP)>25 mm Hg或运动时MPAP>30mmHg。

PAH 的治疗可分为基础治疗和深入治疗两部分。

基础治疗主要包括利尿剂,抗凝剂及钙通道阻滞剂的应用。

近年来开发的各种新型抗肺动脉高压药物为深入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现就近年来PAH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1.1波生坦2001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把波生坦作为肺动脉高压治疗的口服药物。

有两项多中心,随机的双盲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波生坦作为内皮素-1受体拮抗可有效减小PAH患者的肺血管阻力,缓解临床症状和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参数,提高运动耐量,使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均有提高,降低临床恶化事件并使临床恶化的时间延缓。

此外,波生坦还可改善PAH患者的生存率。

目前已经有两种内皮素受体拮抗剂上市分别为非选择性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波生坦和选择性ET 受体拮抗剂司他生坦。

1.2安贝生坦是一种选择性内皮素A(ET-A)受体拮抗剂,在血管重塑和PAH 的发病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最近已被批准用于PAH的治疗。

该药为口服制剂,5mg1次/d,可增至10mg1次/d。

Galie等研究结果显示,安贝生坦可改善PAH患者的运动耐量,Borg呼吸困难指数,WHO功能分级,临床症状,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平均肺动脉压及心脏指数。

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与药物治疗新进展

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与药物治疗新进展

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与药物治疗新进展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一种罕见但是严重的肺血管疾病。

它的特点是肺动脉内压力升高,造成肺循环阻力增加,最终导致心脏负荷过大、心功能不全。

近年来,科研人员在PAH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

本文将介绍最新的诊断方法和药物治疗研究成果。

一、诊断方法的改进1. 非创伤性心脏导管检查(non-invasive cardiac catheterization)非创伤性心脏导管检查是一种不需穿刺进入体内的检查方法,通过超声心动图和多普勒检查,可以准确测量肺动脉和右心室的压力。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不会对患者造成不适,且结果可靠。

近期的研究表明,非创伤性心脏导管检查对PAH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2.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MRI在PAH的早期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MRI,医生可以获得更全面、更准确的图像信息,识别出肺动脉变窄、肺动脉壁增厚等特征,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3. 生物标志物检测(biomarker detection)研究人员发现,PAH患者体内某些特定蛋白质和物质的异常表达可以反映疾病的存在和严重程度。

通过检测这些生物标志物,可以帮助医生更早地发现PAH,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二、新药物治疗的突破1.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是一种用于治疗PAH的药物。

最近的研究表明,新型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效力,能够更好地抑制肺动脉收缩和肺血管增生。

这些药物的出现为PAH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2. 双磷酸盐类似物双磷酸盐类似物是一类由科学家新开发的药物,可以通过调节细胞信号传导途径,抑制异常的细胞增殖和血管收缩。

近期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双磷酸盐类似物对PAH的治疗效果较好,且副作用较小,有望在未来成为一线治疗药物。

3. 核酸类药物核酸类药物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

肺动脉高压药物的进展

肺动脉高压药物的进展

不稳定/恶化
组4 基线和随访时 均为III-IV 基线和随访时 均<2.5 L/min/m2 基线和随访时<65% 基线和随访时 均≥1800 ng/L
SvO2 NT-proBNP
SvO2:静脉混合血氧饱和度;NT-proBNP:N端脑钠肽前体
Nickel N, Golpon H, Greer M, et al. The prognostic impact of follow-up assessments in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Eur Respir J 2012; 39: 589–596
心肺运动试验
成像(超声心动图,CMR)
血流动力学
右房压<8 mmHg 心脏指数≥2.5l/min/m2 SvO2>65%
BNP: 脑钠肽; NT-proBNP: N端脑钠肽前体CMR: 心脏核磁共振; SvO2: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VE/VCO2: 二氧化碳通气当量 a大多数被提议的变量和cut-off值都基于专家意见;
达到治疗目标,患者的预后更好
• 与未达到治疗目标的患者相比,达到治疗目标的患者,生存率更高
不同分组患者的生存率(以是否达标进行分组)
生存率(% )
组1 1
组1
组2 组 2 组3 组 3 组4 组 4
组 组2 2
组 组3 3 组 组4 4
0
12
24
36
48
60
0
12
24
36
48
60
时间(月)
时间(月)
修订治疗目标的原因:
为了更有效地预测预后,需要设置更高的标准,及更可靠的描述与长期预后相关的参数,即运动耐力和右心功能。 由于出现了能够准确、无创的测定右心室功能的检查方法(如心脏MRI和BNP/N-proBNP),均可作为基线预测因子 和治疗目标

靶向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

靶向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

doi:10.12360/CPB2022060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1978(2024)01-0001-05 中国图书分类号:R05;R32212;R32924;R544 摘要:肺动 脉 高 压 (pulmonaryhypertension,PH)是 一 种 进 行 性、致命性疾病,肺动脉内皮细胞(pulmonaryarterialendothe lialcells,PAECs)功 能 障 碍 是 其 重 要 的 致 病 因 素 之 一。 PAECs是单层扁平上皮细胞,在维持肺血管稳态调控中发挥 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在 PH发生的早期,PAECs出现损伤 及凋亡的现象,而在 PH发展的晚期,PAECs则呈现抗凋亡 的特征。缺氧、炎症因子诱导的 PAECs向间充质细胞的转 化,也参与了 PH的发病过程。PAECs的癌样代谢和线粒体 功能障碍、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 2突变、表观遗传学改变和 炎症,是导致 PH患者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主要发病机 制。新的靶向 PAECs功能障碍的治疗措施,有望在未来治 疗 PH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药理学通报 ChinesePharmacologicalBulletin 2024Jan;40(1):1~5
·1·
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010:09:10 网络出版地址:https://link.cnki.net/urlid/34.1086.R.20240108.1828.002
◇综 述◇
时的平均肺动脉压(meanpulmonaryarterypressure,mPAP)≥ 20mmHg(通过右心导管测定)[1]。世界卫生组织根据病理 和血流动力学特征将 PH分为 5组:(1)动脉性 PH;(2)左心 疾病所致 PH;(3)肺部疾病和(或)低氧所致 PH;(4)慢性血 栓栓塞性 PH(chronicthromboembolicpulmonaryhypertension, CTEPH)和(或)其他肺动脉阻塞性病变所致 PH;(5)未明和 (或)多因素所致 PH。左心疾病所致 PH、肺部疾病和 /或低 氧所致 PH是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 PH类型[2]。 目前临床治疗 PH的主要目的是恢复血管舒张和血管 收缩之间的平衡,针对内皮素、一氧化氮和前列环素途径,这 些治疗手段并没有解决该疾病发病机制的问题。这些治疗 对短期预后有显著改善,但死亡率仍较高,长期预后尚不确 定[3]。因此本文旨在讨论 PH发病机制中肺动脉内皮细胞 功能障碍的特点及其潜在分子机制,并且概述针对肺血管内 皮功能障碍新的治疗靶点,以提高 PH的临床治疗效果。 1 肺动脉内皮细胞的功能 肺 动 脉 内 皮 细 胞 (pulmonaryarterialendothelialcells, PAECs)是单层扁平上皮细胞,衬于血管腔内壁,免疫组织化 学染色显示,内皮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物 CD31相关抗原呈 阳性。内皮细胞在维持血管稳态的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 作用,它对血液中大分子物质具有屏障作用,而且内皮细胞 合成和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共同调节血管紧张度[4]。正常的 内皮细胞通过 6种主要功能来调节血管稳态:(1)调节血管 通透性:肺动脉内皮细胞合成和分泌一氧化氮(nitricoxide, 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活性 氧 (reactiveoxygenspecies,ROS)、胰 岛 素 生 长 因子 1(insulinlikegrowthfactors1,IGF1)、前 列 环 素 I2 (prostacyclinI2,PGI2)、内皮细胞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 子(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1,PAI1)等;(2)调节血管 舒缩张力:肺动脉内皮细胞合成和分泌舒张血管物质 NO、硫 化氢(hydrogensulfide,H2S)、前列环素 E2(prostaglandinE2, PGE2)、组胺(histamine)等;肺 动 脉 内 皮 细 胞 合 成 和 分 泌 收 缩血管物质血栓素 A2(thromboxaneA2,TXA2)、白三烯 C4 (leukotrieneC4,LTC4)、ROS、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 AngⅡ)、细 胞 间 黏 附 分 子 (intercellularcelladhesionmole cule,ICAM)等;(3)调 节 细 胞 生 长 和 血 管 新 生:肺 动 脉 内 皮 细 胞 合 成 和 分 泌 表 皮 生 长 因 子 (epidermalgrowthfactor, EGF)、成纤 维 细 胞 生 长 因 子 (fibroblastgrowthfactor,FGF)、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PDGF)、 VEGF等;(4)调节炎症和免疫:肺动脉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

靶向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

靶向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

靶向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李娜;李占强;芦殿香【期刊名称】《中国药理学通报》【年(卷),期】2024(40)1【摘要】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是一种进行性、致命性疾病,肺动脉内皮细胞(pulmonary arterial endothelial cells, PAECs)功能障碍是其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

PAECs是单层扁平上皮细胞,在维持肺血管稳态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在PH发生的早期,PAECs出现损伤及凋亡的现象,而在PH发展的晚期,PAECs则呈现抗凋亡的特征。

缺氧、炎症因子诱导的PAECs向间充质细胞的转化,也参与了PH的发病过程。

PAECs的癌样代谢和线粒体功能障碍、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2突变、表观遗传学改变和炎症,是导致PH患者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主要发病机制。

新的靶向PAECs功能障碍的治疗措施,有望在未来治疗PH中发挥重要作用。

【总页数】5页(P1-5)【作者】李娜;李占强;芦殿香【作者单位】青海大学高原医学研究中心;高原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海省高原医学应用基础重点实验室(青海-犹他高原医学联合重点实验室);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05;R322.12;R329.24;R544【相关文献】1.肺内皮功能障碍与肺动脉高压病变研究进展2.血管内皮细胞在慢阻肺并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3.肺动脉高压关键的发病机制:肺血管内皮损伤的研究进展4.芪苈强心胶囊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急性肺栓塞后所致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及心肺功能的影响5.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在肺动脉高压中的研究进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