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物称与人称(内容补充)
英汉主语差异研究---“物称”与“人称”
![英汉主语差异研究---“物称”与“人称”](https://img.taocdn.com/s3/m/468b50fa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7e.png)
英汉主语差异研究---“物称”与“人称”摘要:英语句子较常用物称表达法,表达客观事物如何作用于人的感知,让事件以客观的口吻进行呈现,相较之,汉语句子常用人称表达法,常从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
本文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主语选择倾向,并指出在英汉互译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以确保译文既符合译入语读者阅读习惯,又保持原文的表现力。
关键词:物称,人称,有灵主语,无灵主语,翻译策略一、汉英主语特点对比及原因分析句子的主语可以分为“物称主语”(impersonal subject)和“人称主语”( personal subject)两种类型。
所谓“物称主语”,即句子的主语是“物”;所谓“人称主语”,即句子的主语是“人”。
以“物”为主语的句子称为“物称主语句”;以“人”为主语的句子称为“人称主语句”。
英语主语倾向于物称化表达,常选择不能施行动作或无生命事物的词语做主语,而汉语主语则更习惯于人称化的表达,能施行动作或有生命的物体是主语之首选。
从有无生命角度划分,句子主语可分为有灵主语和无灵主语。
有灵主语是有生命特征的事物名称充当主语,如:student, teacher, doctor等。
无灵主语是无生命的事物或表示概念的抽象名词所充当的名词,如:sight, success,darkness等。
英语的物称倾向反映了西方人的客体意识。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开创的形式逻辑和盛行于16至18世纪欧洲的理性主义对英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人善于用逻辑和理性思维进行思考,同时,他们推崇自然,认为自然是人类认知的主要对象,必须充分认识自然、了解自然、自然和人类同等重要。
与之相比,汉语的人称倾向反映了汉语较注重主体思维,往往从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或倾向于描述人及行为或状态。
中国人相信“天人合一(oneness between manand nature)”,强调“事在人为”、“以人为本”。
中国文化传统意义上的这种人本文化的长期积淀,形成了汉民族主体型的思维方式,即以人文为中心来观察、分析、推理和研究事物的思维。
物称与人称
![物称与人称](https://img.taocdn.com/s3/m/48036b07c5da50e2524d7f6b.png)
一、汉语常用人称主语,英语常用非人称主语
汉语常用人称主语,往往注重‚什么人怎么样了‛当人称不言自明时,就用 ‚有人‛、‚人们‛、‚大家‛等泛指人称,有灵主语总是占绝对优势。而习惯于 客体思维方式的英美人却常把观察或叙述的视点放在行为、动作的结果或承受者 上,使语言表述带有客体性特征,因此在英语中人们往往关注‚什么事发生在什么 人身上‛,而英语可用人称主语表达,也常用非人称主语表达。如: • 我兴奋得哭不出来。 • I'm so excited that I can't cry. • Excitement deprived me of all power of crying. • 她感到莫名的恐惧。 • She felt a sense of fear. • An unknown fear possesse无灵主语句
同理,在汉英翻译时,我们要寻找汉语句中充当宾语的名词来做主语,在很 多情况下汉语中的谓语动词在英文中译为名词作主语。汉语中充当主语的名词或 人称代词可译为人称代词+名词作宾语。例: 1.不同的人对退休持不同的态度。 译:Attitudes towards retirement vary from person to person.(动词宾语作主语)
• 其次,从英语语言自身具备的特点来看,隐喻的普遍存在也是英语中无灵主语 句大量存在的原因之一。在英语中,正是由于隐喻的存在,大量的不具备生命 特征的词被引入到结构相对模糊的目标语中,一方面丰富了语言的表达形式, 另一方面也使表达的内容更为生动,具有动感。例如: 1. An evil idea is growing in his mind. (idea is plant) 2. Nowadays, scientific idea flow rapidly.(idea is liquid)
物称和人称
![物称和人称](https://img.taocdn.com/s3/m/31579161312b3169a451a4c5.png)
2 用作虚义词,代替的主语是难以言 表的现象或情形,用以表示自然现象 、时间、空间以及惯用语之中。 How is it with the sick man?
3 用作强调词,应到所需要的成分, 也是一种形式主语。 It is a good horse that never stumbles.
2. 转化非人称主语,把英语的简单句和复 杂句拆成汉语的并列句或流水句。
1) Her weariness and the increasing heat determined him to sit down in the first convening shade.他疲惫不堪,天气也越来越热,他决意一遇到个近 便的阴凉处,就坐下来休息。
信息中心位置,从而突显物称倾向。
汉语在无确定人称时,采用如有人,人们, 别人,大家等泛称或无主句,从而突显人称
倾向。
1)用作先行词代替真正的主语或宾语。 It never occurred to me that she was so dishonest. 我从来没想过她会这么不老实。
2)用作虚意词,代替的主语是难以言明的现象或者情形,如用以 表示自然现象、时间、空间以及惯用语中。 How is it with the sick man ? 那个病人怎么样了?
3. 把非人称代词主语句换成汉语的的无主句或主 语泛称句。
1) The mastery of a language requires painstaking efforts. 要掌握一门语言,必须下功夫。
2) A little flattery will fetch him. 稍一奉承就会把她迷惑住了。
4) A lack of information and formal educational training had left many persons without any generalized standards of judgment applicable to this novel situation.
英语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用法口诀
![英语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用法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43ae7811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d3.png)
英语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用法口诀
(最新版)
目录
1.引言
2.人称代词的用法
3.物主代词的用法
4.口诀记忆法
5.结论
正文
英语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是英语语法中的基础内容。
人称代词用来代替人,物主代词则用来表示某人或某物与某物的所有关系。
为了方便记忆,我们可以通过口诀的形式来学习它们的用法。
首先,我们来了解人称代词的用法。
人称代词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第一人称代词有“我”(I)、“我们”(we),第二人称代词有“你”(you)、“你们”(you),第三人称代词有“他”(he)、“她”(she)、“它”(it)以及“他们”(they)、“她们”(they)和“它们”(they)。
接下来,我们看看物主代词的用法。
物主代词分为第一人称物主代词、第二人称物主代词和第三人称物主代词。
第一人称物主代词有“我的”(my),第二人称物主代词有“你的”(your),第三人称物主代词有“他的”(his)、“她的”(her)和“它的”(its)。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记忆这些代词的用法,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口诀:人称代词分三组,
你我他,你们我们他们。
物主代词也分三组,
我的你的他的,
她的它的我们的,
你们的他们的它们的。
通过这个口诀,我们可以轻松地记住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的用法。
当然,学习英语语法还需要多加练习,这样才能熟练掌握各种语法规则。
英汉语言系统对比与翻译
![英汉语言系统对比与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8752b09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64.png)
英汉语⾔系统对⽐与翻译英汉语⾔系统对⽐与翻译⼀、被动与主动(⼀)英语多⽤被动式原因1、施事的原因。
2、句法的要求。
(1)为了使句⼦承上启下、前后连贯、便于衔接。
(2)为了使句⼦平衡。
(3)修辞的考虑。
(4)⽂体的需要。
(⼆)汉英多主动式原因1、汉语被动式的使⽤受到限制。
2、使⽤受事主语(Receptor subject)导致⼤量的“当然被动句”。
3、当不需要或不可能说出施事者的时候,汉语可以采⽤⽆主句或主语省略句来保持句⼦的主动形式。
4、当施事者难以指明时,汉语还可以采⽤通称(generic person)或泛称作主语。
5、当不便使⽤被动式时,汉语可采⽤某些转换式来表达被动意义。
(1)处置式(即“把字式”或“将字式”)(2)“为……所”式。
(3)“是……的”式。
(4)“……的是”(5)“……加以/予以”式。
⼆、物称与⼈称(Impersonal vs Personal )(⼀)、英语常⽤⾮⼈称,主语汉语常⽤⼈称主语1、⽤抽象名词或⽆⽣命的事物名称作主语。
2⽤⾮⼈称代词“it”作主语。
代词“it”除了⽤来代替除⼈以外的⽣物或事物之外还⼴泛⽤作填补词expletive。
(⼆)英语常⽤被动式,采⽤物称表达法:汉语常⽤主动式,采⽤⼈称、泛称或隐称表达法。
三、静态与动态(Static vs. Dynamic)1、名词化倾向是英语的特征之⼀2、名词作为施事者对动词的替代3、名词构成标题式短语对形容词的替代4、名词优势引起的介词优势5、动词的弱化6、形容词副词对动词的替代7、动词连⽤是汉语的常态8、动词可以充当汉语的任何句⼦成份9、汉语句⼦中的动词可重复重叠⼀、被动与主动(Passive vs.Active) 被动语态在英语⾥是⼀种常见的语法现象。
在某些⽂体中,使⽤被动句⼏乎成了⼀种表达习惯。
Baker 指出:“被动句促成了物称倾向,物称倾向也滋长了被动句”。
(⼀)英语多⽤被动式原因1、施事的原因。
⼈们表达思想的时候,通常使⽤主动句。
物称与人称
![物称与人称](https://img.taocdn.com/s3/m/6bca391a0740be1e650e9ae6.png)
物称与人称( Impersonal vs. Personal )
原因:3、文体的需要: 科技文体、新闻文体、公文文体、论述文体
物称与人称( Impersonal vs. Personal )
– 汉语常用意义被动式(用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 原因:1、汉语被动式的使用受到限制: It was done. 这件事已做。 It was well done. 这件事做得好。 It was poorly done. 这件事做得不好。/这件事搞坏了。/这件事被弄坏了。/这件 事给弄糟了。 “让、给、叫、挨、受、遭、蒙”,大多表达不如意或不企 望
物称与人称( Impersonal vs. Personal )
原因:2、句法的要求: 为了使句子承上启下、前后连贯、便于衔接 Some kinds of plastics can be forced through machines which separate them into long, thin strings, called “fibres”, and these fibres can be made into cloth. 为了使句子平衡,保持末端中心和末端重量,以 符合主语简短、谓语复杂的表达习惯 I was astonished that he was prepared to give me a job.
Beijing has witnessed a great many historical events. 北京目睹过许多伟大的历史事件。
物称与人称( Impersonal vs. Personal )
– 英语常用被动式,采用物称表达法;汉语常用主动 式,采用人称、泛称或隐称表达法。 Wrongs must be righted when they are discovered. 发现了错误,一定要改正。 Specialt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be adjusted and teaching methods improved. 必须调整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改进教学方法。
英汉语言对比物称与人称
![英汉语言对比物称与人称](https://img.taocdn.com/s3/m/1065b453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8d.png)
汉语人称倾向
02
相比之下,汉语更倾向于使用人称表达法,强调主观感受和情
感。
翻译策略
03
在翻译过程中,应根据原文的语境和语义,选择合适的物称或
人称表达法,以传达原文的准确意义。
翻译中的人称选择
第一人称
在描述特定事件或观点时,使用 第一人称代词(如“we”、 “us”、“I”、“me”)可以 增强文章的直接性和说服力。
WENKU DESIGN
WENKU DESIGN
2023-2026
ONE
KEEP VIEW
英汉语言对比物称与 人称
WENKU DESIGN
WENKU DESIGN
WENKU
REPORTING
https://
CATALOGUE
目 录
• 引言 • 英汉语言物称表达 • 英汉语言人称表达 • 物称与人称选择的影响因素 • 物称与人称选择在翻译中的应用 • 结论
语用功能
在英语中,物称表达方式可以用于委婉地表 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避免直接提及对方。 而在汉语中,人称表达方式可以更加直接地 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强调对方的责任和 义务。
PART 05
物称与人称选择在翻译中 的应用
翻译中的物称选择
英语物称倾向
01
在英语中,物称表达法更常见,强调客观性,减少主观色彩。
人称转换
在汉译英时,如果汉语句子使用人称表达法,可以 将其转换为英语的物称表达法,以符合英语的表达 习惯。
语境考虑
在转换物称或人称时,需要考虑原文的语境 和语义,确保译文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意义 和语气。
PART 06
结论
研究成果总结
英语倾向于使用物称表达法,强调客观性,而汉 语则更倾向于使用人称表达法,强调主观性。
英汉汉英口笔译常识(句法对比)
![英汉汉英口笔译常识(句法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72d732214b35eefdc8d3330f.png)
从属与并列 ( subordinate vs. Coordinate )
The doorway lay at least 12 umbrellas of all sizes and colors. 门口放着一堆雨伞,少说也有12把, 五颜六色,大小不一。 There are many wonderful stories to tell about the places I visited and the people I met. 我访问了一些地方,遇到了不少人。 要谈起来,奇妙的事儿可多着呢。
4
静态与动态 ( Static vs. Dynamic )
I am afraid of your misunderstanding me. 我担心 担心你会误解 误解我。 担心 误解 Rockets have found application for the exploration of the universe. 火箭已经用来探索 用来探索宇宙。 用来探索 I used to be a bit of a fancier myself. 过去我也常常有点胡思乱想 胡思乱想。 胡思乱想
11
2.英语被动句译为汉语主动句。 英语被动句译为汉语主动句。
The glass is broken. 玻璃杯破了。 The house is surrounded by trees. 房子周围都是树。 Last night I was covered up with two quilts. 昨晚我盖了两条被子。
18
Thank you!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9
20
14
4.英语被动句译成汉语无主句。 英语被动句译成汉语无主句。
第五章 物称与人称
![第五章 物称与人称](https://img.taocdn.com/s3/m/1037558969dc5022abea0003.png)
第五章物称与人称(Impersonal vs.Personal)英语较常用物称表达法,即不用人称来叙述,而让事物以客观的口气呈现出来,有些英语写作论著称之为“the writer and the reader are out of the picture,hiding themselves behind impersonal language”.G.Leech和J.Svartvik在《英语交际语法》一书中指出:“Formal written language often goes with an impersonal style:i.e.one in which the speaker does not refer directly to himself or his readers,but avoids the pronouns I,you,we.Some of the common features of impersonal language are passives,sentences beginning with introductory it,and abstract nouns.”该书以图书馆的一则通告为例:It has been noted with concern that the stock of books in the library has been declining alarmingly.Students are asked to remind themselves of the rules for the borrowing and return of books,and to bear in mind the needs of other students.Penalties for overdue books will in the future be strictly enforced.近来已注意到本馆存书惊人地减少,此事令人关切。
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f45cb545e518964bcf847cc2.png)
浅论东西文化差异在翻译中的影响
摘要:研究英汉语言的文化差异,对学习、交流,以及翻译英汉语言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从感性与理性 、本体与客体、宗教与文化三方面进行探讨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关键词:英汉语言;思维方式;宗教;翻译。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和折射镜。从一种语言中可以反映出使用该语言国家或民族的社会文化。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必然要饭应该民族的社会现实 ,受该民族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范 ,道德价值、政治观念和文化传统的制约。文化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同时具有民族特征。实际上,文化涵盖了社会中的一切现象, 包括语言,而语言又是被用来记录一个民族所有的变化。因此,国内外许多研究语言和文化的专家都认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文化中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另一方面来说,语言和文化又是互相依存的关系;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语言的理解和使用都是以特定文化为背景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会在其语言中得到体现,作为这种语言的学习者我们要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对于我们更好的掌握这门语言极为必要。因此研究东西文化的差异对我们研究,交流及翻译英汉语言都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从 以下三个方面对此问题加以阐述
三、宗教信仰差异 宗教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由民族的宗教信仰、意识等形成的文化,表现在不同民族在崇尚、禁忌等方面的文化差异。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宗教在民间社会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已渗透到人民的社会生活当中,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生活习惯,成为了东西方文化的重要特征。在宗教文化方面,有些词汇虽然在汉语英语中都有相应的词汇,但由于它们所蕴涵的宗教文化信息不同,因此在翻译时应值得注意。 儒教、道教、佛教是中国三大宗教,这三大宗教在中国民众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道教中的“玉帝”、佛教的“阎王”、神话中的“龙王”、“开天辟地”的盘古和“主宰自然界”的老天爷。而这些概念在欧美文化中并不存在。欧美人多信仰基督教,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世上的一切都是上帝的旨意安排的。对于中西宗教文化方面存在的差异,在翻译是应予以充分的考虑。 汉语中有一个家喻户晓的习语: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想译成英语并非易事。因为它源于中国的佛教,而英语国家大多信奉基督教,不同的宗教反映出的文化背景不同。英美人无法理解“和尚”一词的概念,也找不到对应的词来翻译,用现成的英语习语套译为:Oneboyisaboy,twoboysarehalfaboy,threeboysarenoboys.意思虽差不多,却无任何文化信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译为ThreecobblerswiththeirviewscombinedequaltoZhugeLiangthemastermind,表面意思可以了,却反映不出这个典故的意义。西方文化中的“aspoorasachurchmouse”形容人”非常穷”。若直译为“像教堂的老鼠一样穷”,中国人则看不懂,不理解“穷”与“教堂的老鼠”有什么关系。若译成“一贫如洗”,意思出来了,却失去了源语中所蕴含的文化意味。
最新英汉语言比较之三:物称与人称
![最新英汉语言比较之三:物称与人称](https://img.taocdn.com/s3/m/3b4f473c50e2524de4187e32.png)
英汉语言比较之三:物称与人称英汉语言比较系列之三综合语(synthetic)的特征是运用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拉丁语、德语及古英语等都属于综合语。
分析语(analytic)的特征是不用形态变化而用词序及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汉语是典型的分析语。
现代英语是从古代英语发展出来的,仍然保留着综合语的某些特征,但是也具有分析语的特点:有形态变化,但不象典型的综合语那么复杂;词序笔汉语灵活,但相对固定;虚词很多,用得也相当频繁。
因此,现代英语属于综合-分析语(synthetic- analytic language)。
从语源(Etymology)观来说,英语属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Language),汉语则属汉藏语系(Sino-Tibetan language)。
三:物称与人称:英语重物称(impersonal),汉语重人称(personal)英语的物称最显见于其对主语的择定,常选择不能施行动作或无生命事物的词语做主语。
相对而然,汉语一般则更习惯于人称化的表达,尤其是主语,能施行动作或有生命的物体为主语之首选。
究其因,乃是汉语较注重主体思维,这种思维模式以“万物皆备于我”作主导,往往从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或倾向于描述人及行为或状态,因而常用人称。
15)A strange peace came over her when she was alone.她独处时便感到一种特殊的安宁。
16)My good fortune has sent you to me, and we will never part.(H. Andersen: The little Mermaid )我很幸运,能够得到你,让我们永不分离吧。
17)一看到那棵大树,我便想起了童年的情景。
The sight of the big tree always reminds me of my childhood.18)恕我孤陋寡闻,对此关系一无所知。
第5章 物称与人称(英汉对比研究)
![第5章 物称与人称(英汉对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94d92741711cc7931b7166d.png)
第五章物称与人称(Impersonal vs.Personal)英语较常用物称表达法,即不用人称来叙述,而让事物以客观的口气呈现出来,有些英语写作论著称之为“the writer and the reader are out of the picture,hiding themselves behind impersonal language”.G.Leech和J.Svartvik在《英语交际语法》一书中指出:“Formal written language often goes with an impersonal style:i.e.one in which the speaker does not refer directly to himself or his readers,but avoids the pronouns I,you,we.Some of the common features of impersonal language are passives,sentences beginning with introductory it,and abstract nouns.”该书以图书馆的一则通告为例:It has been noted with concern that the stock of books in the library has been declining alarmingly.Students are asked to remind themselves of the rules for the borrowing and return of books,and to bear in mind the needs of other students.Penalties for overdue books will in the future be strictly enforced.近来已注意到本馆存书惊人地减少,此事令人关切。
英汉对比研究之人称与物称
![英汉对比研究之人称与物称](https://img.taocdn.com/s3/m/6ac8cc016bd97f192279e9d9.png)
英汉对比研究之人称与物称13级师范3班豆康丽131140943014摘要:由于受思维习惯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物称主语与人称主语的区别,英语中的常用物称表达法,既不用人称主语来叙述,而是表达客观事物如何作用于人的感知,让事物以客观的口气呈现出来,而汉语则注重主体思维,这种思维模式以“万物皆备与我”做主导,往往从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或倾向于描述人及其行为或状态,因而常用人称。
既英语重物称,汉语种人称。
关键词:英汉翻译,物称,人称英汉物称与人称的语言形式及差异(1)英语常用非人称主语,汉语常用人称主语。
英语用非人称主语表达时,往往注重“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而话汉语则较常用人称主语表达,往往注重“什么人怎么样了”。
(连.2010.105页)例1:It is more than two years since I last saw my father.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余了。
例2:The sight of the disorderly mess in this courtyard and thought of grandma started tears stickling down my cheek.(我)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了祖母,不禁簌簌地留下眼泪。
析:英语常用非人称主语而汉语常用人称主语,上述例1中,用“it”这一非人称主语来充当句子的主语,而汉语常常使用人称主语,因此,在英文译文中将“我”放到主语位置,从而体现了汉语重人称的做法;在例2中,英文例句使用“the sight of the disorderly mess”这一非人称主语作为这句话的主语,但在汉语译文中习惯将人称主语“我”放到主语位置,另外“and”后的“thought of grandma”也为非人称主语,但在译文中译为“我想起”这一做法也体现了英语重物称,汉语重人称。
(2)英语这类非人称主语句采用“无灵主语”表示抽象概念、心理感觉、事物名称等,但谓语却常常使用“有灵动词”而汉语的“有灵动词”一般只能与人称搭配。
2.2 物称与人称
![2.2 物称与人称](https://img.taocdn.com/s3/m/4210815b852458fb770b56dc.png)
5). change to Chinese subjectless sentence/ generic person • The mastery of a language requires painstaking effort. • 要掌握一门语言,必须下苦功夫。 • Dusk found the little girl crying in the street. • 黄昏时分,人们发现这个小女孩在街上哭泣。 6). to use Separate Construction
2.2 Cases in which impersonal subject is used 1). inanimate Sub. + animate Verb. Eg: • Your letter reached me yesterday. • 我昨天收到了你的来信。 • The sight of the big tree always reminds me of my childhood. • 一看到那棵大树,我便想起了童年的情景。
• 我从她的眼中看出一定发生了什么事情。 2). to maintain the original subject
3). change to adverbial/ prep. phrase
• Investigation led us to the foregoing conclusion.
• 经过调查,我们得出上述结论。
Eg:
• It never occurred to me that she was so dishonest.
Eg:
• Suddenly, it didn’t matter that Stevie was a musical genius or that he had conquered blindness and poverty. • 突然,史蒂威是音乐天才也好,他战胜了失明和贫穷 也好,都变得不重要了。 • However, it is generally accepted among psychologists that most of us fail to do justice to ourselve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
“英语较多用物称表达法,让事物以客观的形式呈 现出来,而少用人称来叙述;汉语较多从自我出发来 叙述客观事物,倾向于描述人及其行为或状态,常常 使用人称表达法。”(连淑能,1993:76-77) 总之,英 语重物称,汉语重人称。英语物称适用于正式的书面 语体,它强调物对人的作用,有拟人化修辞色彩,语 气委婉含蓄,且具客观性和公正性。汉语人称常常以 一致式的样态呈现,可用于正式或非正式的语体。汉 语句子总是以人或有生命的物体为主题展开,语言结 构规范、语义清楚。
English
Impersonal 物称 表达客观事物如何作用 于人的感知,让事物以 客观的口气呈现出来。
Chinese
Personal 人称 从自我角度出发来叙述 客观事物,或倾向于描 述人及其行为或状态。
Impersonal 物称主语
什么事发生在 什么人身上
Words fail me! 我(吓得 / 惊得)说不出话来!
Personal 人称主语 什么人怎么 样了
英语中的无灵主语
(一)具体事物 (二)时间和地点名词 (三)表身心状态和情感的名词 (四)具有动词意味的名词 (五)非人称代词“it”作形式主语 (六) “there be”句式
无灵主语后常用动词
►see,witness,speak,read, say, tell , bring ►oblige, prompt,make, drive,assure, deprive, ►remind, choke, release, fill, dull, confuse, harry ►occur ►get, gain,give,send,bring,win, possess, strike, succeed ►take, leave,lost,fail,escape, run out ►find,surround,kill,assert, serve,know, permit,invite, save,spring up, develop, owe, prevent…from, detain, deter… from
(二)时间和地点名词作主语 这种句型谓语通常是see, witness, find, tell,bring等有灵动词。
(4) Tian AnMen Square witnessed the May 4th Movement。 五四运动发生于天安门。 (5) A few moments brought them to a cottage door, at which the owner knocked。 又过了一会他们来到一所村舍门口,主人敲了敲门。
1. 2. 3. 4. 5.
我昨天收到你的信。 我一时想不起他的名字。 他突然想到一个好主意! 我们不由自主地大笑起来。 内讧招致外患。
1. Your letter reached me yesterday. 2. His name escapes me for the moment. 3. An idea suddenly occurred to/struck him. 4. Uncontrollable laughter seized us. 5. Divisions at home would invites/incurs dangers from abroad.
(四)具有动词意味的名词作主 语
这种无灵名词通常是动词的名词形式(如sight, discovery, arrival等) ,或者具有动词意味的 名词(idea, thought等)。 (9) The discovery of new species will lead to new drugs。 (人们)发现新物种后就可以研制新药。 (10) The remembrance of these will add zest to his life。 他想起这些,便会增加生活的热情。
一位年轻的女士同一位少校展开了热烈的 讨论。年轻女士认为,妇女已经有所进步, 不再象过去那样一见到老鼠就吓得跳到椅 子上;少校则不以然。
作业
1. 过去三十年人们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2. 他因病未能参加会议。 3. 天寒地冻,人人都已躲在室内. 4. 一闻到那些花香,我就回忆起我的童年。 5. 他突然发现地毯上有个深色斑点。 6. A great elation overcame them. 7. His words sent a quiver through my body. 8. An urgent telegraph hurried him to Los Angeles. 9. Repeated failure did not deter him from trying again. 10. During this period an intense competition developed between research workers in Australia and in America, and basic discoveries followed one another in rapid succession.
手机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常有 注意到会议室的门上的告示,写着“关 闭手机。” (2009专八汉译英)
Cell phone has altered human relations. There is usually a note on the door of conference room,which reads "close your handset."
练习(汉译英)
1. 2. 3. 4. 在罗马发生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外面就餐的人减少了。 我们迎着朝阳来到甲板上。 黄昏时,小孩在街上哭了起来。
1. Rome witnessed many great historic events 2. The 1970s brought a decline in eating out . 3. The morning sun greeted us as we came out on the deck. 4. Dusk found the child crying in the street.
汉语没有像英语那样的多重被动式,没有用“it”作 主语的非人称被动式,也少用一般被动式,而较多 用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汉语若要表达类似英语 那种被动的客观口气,则常常采用无主句、主语省 略句、祈使句或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A spirited discussion springs up between a young lady who says that women have outgrown the jumping-on-a-chair-at-the-sight-of-a-mouse era and a major who says that they haven’t.
英汉物称人称的形成原因——中西方思维方式
“西方人生则与自然划离,而求能战胜自然、克服自然”(包 惠南,2001),这种以物本为主体,以自然为本位,”偏重于 对客观事物观察、研究和探索的精神,逐渐形成了客体型的思 维方式,即把观察自然世界作为观察、分析、推理和研究的中 心。”(包惠南,2001) 故而英语注重物称的表达法,即英语句 子多使用无生命的、抽象的事物或概念的名词作主语,不用人 称来叙述,而让事物以客观的口气呈现出来。 与此相反,中国人相信“天人合一”(oneness between man and nature)。这种思维模式以“万物皆备于我”作主导, 往往从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或倾向于描述人及其行为或 状态,因而常用人称,即使用有生命的名词作主语。 英汉两种思维方式表现在语言上就形成了英语重物称,汉语 重人称的表达方式。物称表达法往往使句子显得客观公正,结 构严密;而人称表达法使语言结构规范、语义清晰。
练习(英译汉)
1. The curiosity shop detained him for almost three hours. 2. Blood spilled on both sides. 3. My patience ran out quickly and my ears began to complain. 1.他在古玩店呆了大约三个小时,因而耽搁了。 2.双方都血溅沙场。 3.我很快失去了耐性,也听不进去了。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道德经》第十二章)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睛昏花,变幻的音响使人耳朵 发聋,丰腴的美食使人口味败坏。)
The five colors confuse the eye, the five sounds dull the ear, the tastes spoil the palate. by Arthur Waley
(一)具体事物作主语
(1) My watch says it is eleven. 我的手表显示是十一点。
(2) The thick carpet killed the sound of my footsteps. 我走在厚厚的地毯上,一点脚步声也没有。 (3) Liquor talks mighty loud when it gets loose from the jug. 酒一出壶大言不惭。
二、英语常用被动式,采用非人称表达法;汉 语常用主动式,采用人称、泛称或隐称表达法。
英语的被动式,尤其是用it作主语的非人称被动式, 如It is believed , it is felt ,it is thought等,往往不 说出施动者,而让所叙述的事实或观点以客观、间 接和婉转的方式表达出来。
(三)表身心状态和情感的名词作主语
这种无灵主语句的主语通常是表示情感状态的抽象名 词, 如sadness, lonliness, anxiety等。 (7) Anxiety tore her into pieces。 她焦虑不安,全身崩溃了。 (8) Excitement deprived me of all power of utterance。 我兴奋得什么话也说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