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参考2)秦兵马俑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秦兵马俑教学反思(精选15篇)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作者收集整理的秦兵马俑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1我上的是《秦兵马俑》的第二课时,上完课,我就自己定的教学目标做了细致的教学反思,觉得自己教学目标完成得较好。
主要表现在:一、注重了对文本的咀嚼。
教学目标中确立了语言文字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能引导学生细致读通、读透文本,因此,学生体会很深。
比如,学生在感知读课文的过程中了解到文章是用详实的数据来说明秦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以及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神态各异、个性鲜明的特点。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多读、感悟,然后介绍给大家。
最后我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形象直观的感受,这样的课堂效果较好。
二、恰当运用了多媒体。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
秦兵马俑的出土震惊了世界,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它是秦文化的缩影,有着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
教学目标中说要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我想,仅仅凭书上的介绍肯定是不够的。
要想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就得对兵马俑有更多的了解。
因此,我引导学生收集了大量有关秦兵马俑的资料,自己更是收集了许多资料,图片、视频,通过这些给学生更多的认识。
多媒体资料激发了学生的无限遐想,多媒体的使用很适当、适时。
三、成功组织了学生的合作学习。
在理解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时,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先制定了学习目标,再引导学生组合成小组。
学生立刻热烈地学习起来,他们有的读,有的'找词,有的表演……。
一会儿,我请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学生回答得很清楚,还阐述了喜欢那种兵马俑的理由。
孩子们说的时候,我发现孩子们不但细读了课文,仔细观察了图片,而且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
他们的理由不但充分,还有一些我没有注意到的地方,看来这部分的内容在他们合作的学习中解决了,我只是让他们感情朗读比赛,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优秀10篇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优秀10篇《秦兵马俑》教学反思篇一教学《秦兵马俑》一课感触颇多,收获良多。
1.认真研读教材,感悟文本的魅力。
很多老师不太相信自己,读教材之前习惯先读教学参考书,认为只有这样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才能准确把握。
我的观点是:教学参考书不是教师的“圣经”,优秀教师的教案蓝本也不必当作“神祗”来膜拜。
每一遍读课文相信自己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和新的理解。
我常常在引导学生预习的时候抢着读课文,就是出自这种见猎心喜的心态。
《秦兵马俑》这篇课文自己以前也教过,也曾经听许多老师用不同的方法教过,但对课文的印象并不是很深刻。
只记得这篇文章条理十分清楚,是指导习作的好范文。
备课组活动之前,我细细地品读了课文的语言文字,在字里行间流连,在不同的兵马俑之间徜徉,我似乎真的听到了他们细微的呼吸,感受到作者狂热的心。
我读到以前未曾读到的很多东西。
深刻地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读进去,忘掉自己;走出来,揣摩写法。
2.学会引导,顺学而导以前备课的时候,经常有这样的困惑:我的问题提出去,不知道学生会有怎样的答案。
往往不知道下面该如何设计引导的语言,因而感到无比的为难。
上本课之前教研组里有很多其他老师已经体验了教学过程,他们毫不吝啬自己的教学感悟,我是最后一个上课的应该算是最心中有底的了。
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需要达到怎样的目标,我已经心中有数。
再归结到文本上,哪部分内容应该引导学生理解到什么程度,我也了然于胸。
这种在不断地教研中,揣摩课堂教学的感受真是妙不可言。
课堂上我心中有答案,抛开了原先设计的引导语言,我顺着学生的回答引导,一步一步把学生对文本的认识提升,学生从语言文字中获得了感动和激动。
3.让学生用笔思考教学设计中原本在第十自然段设计了写的练习,但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关系学生没有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用笔去思考。
不过在汇报交流五至九自然段的时候,我让学生对文中介绍的文字进行补白,展开自己的想象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兵马俑介绍具体,很多学生已经进行了用笔思考的尝试。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精选11篇)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精选11篇)《秦兵马俑》教学反思(精选11篇)《秦兵马俑》教学反思篇1秦兵马俑教学反思《秦兵马俑》是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一方面用详尽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另一方面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
基于略读课文的教学,本文我用一课时完成,制定的教学目标也比较简略: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兵马俑的神态和气势,感受兵马俑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课文描写兵马俑的方法,并进行仿写。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想体现以下几点:一、引导掌握自学技巧《秦兵马俑》是一篇略读课文,它是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所以我认为除了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还应该体现多种自学方式的应用,让学生能通过学习略读课文,掌握一定的自学技巧。
基于这点考虑,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从中感受到什么?在学生初次接触文本后,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感想。
意在放手让学生自主、充分阅读、从整体上感知课文,获得阅读体验。
接着我通过采用重点突破法,告诉学生刚才大家所说的内容在文章中有一句话都概括了,让学生通过浏览课文的形式再次接触文本,直奔重点,找出过渡段,同时也抓出兵马俑的三个特点: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同时体会第三自然段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接下来就以过渡段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学习,由第三自然段入手向课文两端延伸,再来学习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两大块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抓关键句来帮助自己读懂课文的方法,如第三自然段过渡段的作用于,第二自然段的总起句等都是这篇课文的关键句,在学习时注意唤醒学生学习的经验,在第五单元中还学到过哪些类似的句子,意在指导学生学法可以举一反三,掌握了一种方法可以指导自己读懂相同结构类型的段落。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合同协议、条据书信、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秦兵马俑教学反思秦兵马俑教学反思(精选12篇)下面是本店铺收集的秦兵马俑教学反思(精选12篇)供大家参考。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优秀4篇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优秀4篇秦兵马俑教学反思篇一《秦兵马俑》这篇文章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课前,我在班上作了了解,谁也没去过西安(包括我),为了多一点感性认识,我上网去查了很多资料,发现了很多很多感兴趣的内容。
我觉得都很好,都想把他告诉学生。
我花了将近半节课的时间引导学生浏览网站,课外还布置了学生去看一看相关连接上的内容。
学生还真学得兴致勃勃。
冷静下来看,我不由地发现这种热闹背后似乎缺少了些什么。
我发现追求了信息的量,却不能保证信息的质。
课堂上我较大容量地增加了编外材料,却因此忽略了手中教材。
由于时间仓促,在学习教材内容时,教师来不及引导学生对课本中规范严谨的语句作细细品味欣赏,只仅仅停留在对课文内容的浅层理解上,兼顾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却在不经意中冷落了其“工具性”。
于是乎,课文中的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事物的方法来不及去领会了,那些丰富而合理的想象也没时间去欣赏了,文中颇值得推敲的、很有文言色彩的词句也不去琢磨了,语文课上得不再具有原汁原味的“语文”味儿,而变成了“走马观花”、“信息博览”。
这与我“充分运用网络优势,合理开发课程资源的美好愿望”有些背道而驰了。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篇二《秦兵马俑》是人教版第七册第五组课文——“中国的世界遗产”中的一篇略读课文。
就课文本身来说,条理非常清晰。
主要向我们介绍了秦兵马俑的三个特征,即“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作者通过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采用细致描绘兵马俑的神态以及作者展开的合理想象,让孩子们感受到秦兵马俑的“举世无双”,从而萌发民族自豪感。
因此,从文体特点入手,本篇课文的教学,我着力于创设情境,以“游客”自由活动方式的模拟性自主学习方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孩子们的自读自悟。
课文在表达上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三个板块的内容相对比较均匀,似乎需要面面俱到。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15篇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15篇《秦兵马俑》教学反思1今天,上了《秦兵马俑》的第二课时,本课时的重点就是联系课文内容,体会兵马俑的类型众多,形象鲜明。
从而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所以,本课时的教学,我还是以过渡段为中心,由复习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入手,然后自然过渡到重点段落(4—9),引导学生体会秦兵马俑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
针对这一教学重点为,我主要设计了三个大问题: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类型的兵马俑?他们有着怎样的鲜明形象?仔细读读课文,选择你喜欢的一个兵马俑介绍给大家,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然后由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在保证一定阅读时间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
这一部分的教学,学生的兴趣倒是比较浓厚,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可由于交流汇报占了许多时间,学生阅读感悟的时间倒是少了,给人的感觉像是在做表面文章。
我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问题设计得不够合理,而且教学没有抓住重点。
每个自然段的教学时间几乎是平均分配,教学节奏没有变化。
或许,在教学中,我可以先以“将军俑”为例,具体分析一下他的鲜明形象,并指导学生朗读,然后再让学生照样子来介绍分析其它的兵马俑。
这样做才是真正“授之以渔”,而且也不至于让学生的阅读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层面。
另外,秦兵马俑的出土震惊了世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蹟”。
它是秦文化的缩影,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
我想,仅仅凭书上的介绍和几张图片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肯定是不够的。
还应该利用一些教学资源,让学生对秦兵马俑有更多的了解。
而在这点上,我做的也不理想,因为课前没有让学生收集更多的关于秦兵马俑的资料,只是教教材,而没有做到“用教材”,没有开发和利用更多的教学资源。
苏教版五下第四单元是由三篇课文、一篇习作和练习4构成,三篇课文分别是状物类散文《秦兵马佣》,说明文《埃及的金字塔》、散文《音乐之都维也纳》;习作要求学生模仿例文《龟山汉墓参观记》写一篇参观记或游记。
《秦兵马俑》教后反思(通用12篇)

《秦兵马俑》教后反思(通用12篇)《秦兵马俑》教后反思(通用12篇)《秦兵马俑》教后反思篇1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本课时的重点就是联系课文内容,体会兵马俑的类型众多,形象鲜明。
从而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教学《秦兵马俑》一课时,我尝试了以下的做法。
默读有利于学生不受外界干扰,静思默想,与文本充分对话。
咬文嚼字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
学生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充分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增强了语感,丰富了语言积累,长此以往,有利于语文能力的提高。
在个体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合作学习,使得每个人在小组交流的时候都有话可说,将合作学习落到了实处。
倾听别人的意见是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不注意引导训练,合作学习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从学生的发言可以看出,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效果非常明显。
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学中,教师及时抓住课堂上的有效生成,不留痕迹地让学生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我想,秦兵马俑的出土震惊了世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它是秦文化的缩影,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
我想,仅仅凭书上的介绍和几张图片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肯定是不够的。
还应该利用一些教学资源,让学生对秦兵马俑有更多的了解。
《秦兵马俑》教后反思篇2《秦兵马俑》虽是一篇略读课文,但是文章中有好多四字词语,有不少词语学生较难理解,虽然不要求学生字字都要求掌握,但是,如果光读读过去,会不会就如同秋风扫过一般,了无痕迹呢!因此,这篇略读课文我基本上成了精读课文,读词,结合文本理解词语含义。
读句子,结合看图想象各个兵马俑的特点,通过读悟想象,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这些兵马俑的特点写得惟妙惟肖,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体会文章中,把兵马俑的神态结合作者想象的写法,仿写运用。
看图,说说写写其他兵马俑的神态。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精选5篇)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精选5篇)秦兵马俑教学反思1今天,上了《秦兵马俑》的第二课时,本课时的重点就是联系课文内容,体会兵马俑的类型众多,形象鲜明。
从而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所以,本课时的教学,我还是以过渡段为中心,由复习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入手,然后自然过渡到重点段落(4—9),引导学生体会秦兵马俑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
针对这一教学重点为,我主要设计了三个大问题: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类型的兵马俑?他们有着怎样的鲜明形象?仔细读读课文,选择你喜欢的一个兵马俑介绍给大家,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然后由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在保证一定阅读时间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
这一部分的教学,学生的兴趣倒是比较浓厚,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可由于交流汇报占了许多时间,学生阅读感悟的时间倒是少了,给人的感觉像是在做表面文章。
我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问题设计得不够合理,而且教学没有抓住重点。
每个自然段的教学时间几乎是平均分配,教学节奏没有变化。
或许,在教学中,我可以先以“将军俑”为例,具体分析一下他的鲜明形象,并指导学生朗读,然后再让学生照样子来介绍分析其它的兵马俑。
这样做才是真正“授之以渔”,而且也不至于让学生的阅读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层面。
另外,秦兵马俑的出土震惊了世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它是秦文化的缩影,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
我想,仅仅凭书上的介绍和几张图片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肯定是不够的。
还应该利用一些教学资源,让学生对秦兵马俑有更多的了解。
而在这点上,我做的也不理想,因为课前没有让学生收集更多的关于秦兵马俑的资料,只是教教材,而没有做到“用教材”,没有开发和利用更多的教学资源。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2苏教版五下第四单元是由三篇课文、一篇习作和练习4构成,三篇课文分别是状物类散文《秦兵马佣》,说明文《埃及的金字塔》、散文《音乐之都维也纳》;习作要求学生模仿例文《龟山汉墓参观记》写一篇参观记或游记。
秦陵兵马俑教学反思(通用11篇)

秦陵兵马俑教学反思秦陵兵马俑教学反思(通用11篇)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秦陵兵马俑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秦陵兵马俑教学反思篇1《秦陵兵马俑》的课已经上过了,需要回过头来回味、反思一下这节课的教学。
个人认为,这节课较好地完成了预定教学目标:一个是理解秦陵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一个是学习“形态+联想”的写作方法,同时激发学生对兵马俑产生于中国的自豪感和想去参观兵马俑的兴趣。
本节课中,问了很多“有什么好处”、“为什么”之类的问题,学生的思维含量还是比较高的,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应是有帮助的。
但就具体的教学实施来说,也还存在一些不到位的、需要改进的地方。
下面谈一下自己的认识,供大家批评指正。
一、“规模宏大”部分的推进与不足在理解“规模宏大”部分对学生有两方面的推进。
一是推进了对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三种说明方法作用的认识。
这三种方法,学生都能够很顺利地回答出来,但当问到每一种方法有什么好处时,学生基本上回答不出来。
这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这三种方法的作用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当然,这三种方法的三个方面的作用,只是针对这一篇课文而言的,如果换作其他课文还会有其他方面的作用,那时可以再作新的学习。
二是推进了对“规模宏大”中“宏大”的理解。
通过阅读课文学生可以知道“规模宏大”,但是在文中是怎样表现这种宏大的,却未必能够清晰,即后文中的每一句话,其实都是围绕这个“规模宏大”而写的。
通过学习,学生明白了列数字之外,两个“巨大”、“气势恢弘”、“一行行、一列列”等词语都是在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这样就把本段开始的概括句“规模宏大”与后文的具体内容,特别是这些“词语”“串联”起来了。
这样学生也就真正理解了后文都是在写首句的“规模宏大”。
秦兵马俑教学教案反思(精选2篇)

秦兵马俑教学教案反思(精选2篇)秦兵马俑教学教案反思篇1【教学片断】师:这篇课文从拿两个方面介绍了秦兵马俑?生:课文从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形象鲜明两个方面介绍了秦兵马俑。
师:这两个方面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生:这两个方面是通过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形象鲜明这个句子联系在一起的。
师:这个句子中有什么关联词?生:不仅而且师:这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生: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师:我们把它称为过渡句或过渡段。
大家年能不能用不仅而且造个句子?生:小红不仅长得漂亮,而且学习成绩很优秀。
生:大象不仅外形高大,而且干起活来力量很大。
师:如果我们写一篇描写小红的文章,是不是可以先写她长得漂亮,再写她的学习成绩很优秀?生:是的,我们可以和课文一样,长得漂亮和学习成绩优秀两方面写小红。
生:我们也可以从外形高大和力量很大两个方面写大象。
师:同学们,我们在平时写的时候,要学会恰当地运用过渡句。
请大家根据各自的造句内容从两个方面写一样事物,用上你刚才造的句子。
(学生写作,教师行间巡视)(请写好的学生读自己的习作。
)【】在我们的阅读课堂教学中,要适时地进行写的训练。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紧紧扣住过渡句作用这一教学重点,从过渡中的关联词引发训练,进行了写句子,写片段的练习,突出了习作训练。
经过我的精心构思,把要求重点理解的过渡句安置在学生自己的习作之中,加强了学生的感受,自然也理解了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学生在理解过渡句作用的同时,也受到造句和写作的训练,产生了由知识到技能的转化,这样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形成大有裨益。
因此,在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中,要挤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写的训练,如能坚持不懈地训练,相信学生的写作水平定有很大的提高。
秦兵马俑教学教案反思篇2本文是由工作室上传的:秦兵马俑教案三反思。
您可以通过本文底部的“下载”来下载本文的文档。
●教材简说《秦兵马俑》是人教版义教课程实验教材第七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精选3篇)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精选3篇)《秦兵马俑》教学反思(精选3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帮大家的《秦兵马俑》教学反思(精选3篇),欢送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秦兵马俑》这篇文章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芒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课前,我在班上作了了解,谁也没去过西安(包括我),为了多一点感性认识,我上网去查了很多资料,发现了很多很多感兴趣的内容。
我觉得都很好,都想把他告诉学生。
我花了将近半节课的时间引导学生浏览网站,课外还布置了学生去看一看相关连接上的内容。
学生还真学得兴致勃勃。
苏教版五下第四单元是由三篇课文、一篇习作和练习4构成,三篇课文分别是状物类散文《秦兵马佣》,说明文《埃及的金字塔》、散文《音乐之都维也纳》;习作要求学生模仿例文《龟山汉墓参观记》写一篇参观记或游记。
整组教材的共同点,从内容上来说,展示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民族文化,展现劳动者的勤劳与智慧,从表现形式上来说,都抓住它们的特征,围绕中心词、中心句来写,纲目清楚,条理清晰。
《秦兵马俑》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再现了中华民族一段强盛辉煌的历史。
本节课展示的是“引导自学”课型。
我设计的自学重点是通过详细的语言文字感受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同时,通过两篇课文的比照阅读,了解文章构造及过渡句、中心句、说明方法的使用。
个人认为这节课的目标明确,从课堂效果看,这两个目标也根本到达。
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也尝试了创新:比照阅读《秦兵马俑》和《埃及的金字塔》这两篇课文,总结这两篇课文在写法上的共同点。
当然,课堂上也出现了一些失误。
首先,在总结两篇课文写法共同点的时候,很多同学由于对《埃及的金字塔》这篇课文不太熟悉,在找说明方法和中心句、过渡句的时候,模棱两可,不能确定。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12篇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12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文档、教学教案、企业文案、求职面试、实习范文、法律文书、演讲发言、范文模板、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job reports, work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es, lesson plan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秦兵马俑教学反思12篇秦兵马俑教学反思1课文4-9自然段介绍了秦兵马俑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
《秦兵马俑》的教学反思(二篇)

《秦兵马俑》的教学反思今天,上了《秦兵马俑》的第二课时,本课时的重点就是联系课文内容,体会兵马俑的类型众多,形象鲜明。
从而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所以,本课时的教学,我还是以过渡段为中心,由复习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入手,然后自然过渡到重点段落(4—9),引导学生体会秦兵马俑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
针对这一教学重点为,我主要设计了三个大问题: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类型的兵马俑?他们有着怎样的鲜明形象?仔细读读课文,选择你喜欢的一个兵马俑介绍给大家,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然后由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在保证一定阅读时间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
这一部分的教学,学生的兴趣倒是比较浓厚,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可由于交流汇报占了许多时间,学生阅读感悟的时间倒是少了,给人的感觉像是在做表面文章。
我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问题设计得不够合理,而且教学没有抓住重点。
每个自然段的教学时间几乎是平均分配,教学节奏没有变化。
或许,在教学中,我可以先以“将军俑”为例,具体分析一下他的鲜明形象,并指导学生朗读,然后再让学生照样子来介绍分析其它的兵马俑。
这样做才是真正“授之以渔”,而且也不至于让学生的阅读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层面。
另外,秦兵马俑的出土震惊了世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它是秦文化的缩影,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
我想,仅仅凭书上的介绍和几张图片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肯定是不够的。
还应该利用一些教学资源,让学生对秦兵马俑有更多的了解。
而在这点上,我做的也不理想,因为课前没有让学生收集更多的关于秦兵马俑的资料,只是教教材,而没有做到“用教材”,没有开发和利用更多的教学资源。
《秦兵马俑》的教学反思(二)教学反思:《秦兵马俑》我在教学中选择了《秦兵马俑》这一主题,通过讲述秦始皇兵马俑的背景、制作过程以及现存的兵马俑坑等,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历史,培养其对历史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秦兵马俑的教学反思(汇集20篇)

秦兵马俑的教学反思(汇集2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总结、合同协议、管理制度、演讲致辞、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好词好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plan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management systems, speeche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秦兵马俑的教学反思(汇集20篇)秦兵马俑的教学反思(1)今天教了《秦兵马俑》一课,上课之前,自认为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应该能够做到学习流畅,语文能力有多方面的提高。
最新《秦兵马俑》的教学反思精选4篇

秦兵马俑的教学反思〔精选4篇〕秦兵马俑的教学反思1秦兵马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文中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课前,我在班上作了了解,谁也没去过西安(包括我),为了多一点感性认识,我上网去查了很多资料,发现了很多很多感兴趣的内容。
我觉得都很好,都想把他告诉学生。
我花了将近半节课的时间引导学生浏览网站,课外还布置了学生去看一看相关连接上的内容。
学生还真学得兴致勃勃。
冷静下来看,我不由地发现这种热闹背后似乎缺少了些什么。
【缺失一:追求了信息的量,却不能保证信息的质】课堂上较大容量地增加了编外材料,却因此忽略了手中教材。
由于时间仓促,在学习教材内容时,教师来不及引导学生对课本中标准严谨的语句作细细品味欣赏,只仅仅停留在对课文内容的浅层理解上,兼顾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却在不经意中冷落了其“工具性〞。
于是乎,课文中的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事物的方法来不及去领会了,那些丰富而合理的想象也没时间去欣赏了,文中颇值得推敲的、很有文言色彩的词句也不去琢磨了,语文课上得不再具有原汁原味的“语文〞味儿,而变成了“走马观花〞、“信息博览〞。
这与我“充分运用网络优势,合理开发课程资源的美好愿望〞有些背道而驰了!【分析思考: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应注意把握时机】教学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方案方案,而更是课程资源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这正是新课程所积极倡导的教学观。
以上教学能够在“立足文本〞的根底上,适当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超越文本〞,不失为拓展学生知识积累、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美事。
但是,为了表达新课程理念,展示课堂教学亮点〔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上〕,让这些被开发和利用的资源先声夺人,削弱了教材本身的魅力,就会让人产生喧宾夺主、本末倒置之感。
因此,要使被开发的课程资源很好地发挥实效,把握好被利用的时间与火候是个不可小觑的问题。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精选3篇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精选3篇《秦兵马俑》教学反思1最遗憾的事好几次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时经过西安,却没有好好下去感受华清池的温润,感受白马寺的沧桑,感受兵马俑的雄壮。
至今最念念不忘的,最想去的就是西安,那个地方有一股神奇的魅力吸引着我。
总觉得身为中国人,不去看兵马俑,枉为炎黄子孙的感觉。
因此,每次上这一课的时候,总是注入较多的情感。
课文《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再现了中华民族一段强盛辉煌的历史。
本课时的重点就是联系课文内容,体会兵马俑的类型众多,形象鲜明。
从而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纵观这堂课,觉得比较成功的地方体现在下面几点:一、看一看,让眼睛活起来课标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还可以利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把生活中的情境带入课堂,给学生创造多看的机会,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
电子教材把与课文相关的内容进行了有序排列,大大增加了语文课堂的信息量。
给学生的“看”创造了机会,使学生的眼睛活了起来。
在上《秦兵马俑》一课时,我在电子教材中收集了许多有关兵马俑的资料,如秦始皇和秦文化的介绍,如秦兵马俑中一、二、三号坑的介绍和图片,各种神态的兵马俑像,有关兵马俑的录象……这一切,都为学生更真切地了解秦兵马俑提供了视觉材料,让学生在看的同时丰富了知识,增长了见识。
二、说一说,让嘴巴活起来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
”有问题是积极思维活动的表现,是创新的开始。
我鼓励学生从各个角度质疑,如此一来,学生的口动起来了,问题多起来了,创新的思维活起来了。
如通过速读课文,让学生说说课文共介绍了哪几种类型的兵马俑?并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进行详细介绍。
又如教学完第10自然段,让学生模仿“有的……有的……”说一段话,真正把网络教学和语文训练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精选3篇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精选3篇《秦兵马俑》教学反思1最遗憾的事好几次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时经过西安,却没有好好下去感受华清池的温润,感受白马寺的沧桑,感受兵马俑的雄壮。
至今最念念不忘的,最想去的就是西安,那个地方有一股神奇的魅力吸引着我。
总觉得身为中国人,不去看兵马俑,枉为炎黄子孙的感觉。
因此,每次上这一课的时候,总是注入较多的情感。
课文《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再现了中华民族一段强盛辉煌的历史。
本课时的重点就是联系课文内容,体会兵马俑的类型众多,形象鲜明。
从而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纵观这堂课,觉得比较成功的地方体现在下面几点:一、看一看,让眼睛活起来课标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还可以利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把生活中的情境带入课堂,给学生创造多看的机会,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
电子教材把与课文相关的内容进行了有序排列,大大增加了语文课堂的信息量。
给学生的“看”创造了机会,使学生的眼睛活了起来。
在上《秦兵马俑》一课时,我在电子教材中收集了许多有关兵马俑的资料,如秦始皇和秦文化的介绍,如秦兵马俑中一、二、三号坑的介绍和图片,各种神态的兵马俑像,有关兵马俑的录象……这一切,都为学生更真切地了解秦兵马俑提供了视觉材料,让学生在看的同时丰富了知识,增长了见识。
二、说一说,让嘴巴活起来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
”有问题是积极思维活动的表现,是创新的开始。
我鼓励学生从各个角度质疑,如此一来,学生的口动起来了,问题多起来了,创新的思维活起来了。
如通过速读课文,让学生说说课文共介绍了哪几种类型的兵马俑?并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进行详细介绍。
又如教学完第10自然段,让学生模仿“有的……有的……”说一段话,真正把网络教学和语文训练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反思参考2)秦兵马俑
今天,上了《秦兵马俑》的第二课时,本课时的重点就是联系课文内容,体会兵马俑的类型众多,形象鲜明。
从而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所以,本课时的教学,我还是以过渡段为中心,由复习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入手,然后自然过渡到重点段落(4—9),引导学生体会秦兵马俑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
针对这一教学重点为,我主要设计了三个大问题: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类型的兵马俑?他们有着怎样的鲜明形象?仔细读读课文,选择你喜欢的一个兵马俑介绍给大家,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然后由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在保证一定阅读时间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
这一部分的教学,学生的兴趣倒是比较浓厚,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可由于交流汇报占了许多时间,学生阅读感悟的时间倒是少了,给人的感觉像是在做表面文章。
我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问题设计得不够合理,而且教学没有抓住重点。
每个自然段的教学时间几乎是平均分配,教学节奏没有变化。
或许,在教学中,我可以先以“将军俑”为例,具体分析一下他的鲜明形象,并指导学生朗读,然后再让学生照样子来介绍分析其它的兵马俑。
这样做才是真正“授之以渔”,而且也不至于让学生的阅读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层面。
另外,秦兵马俑的出土震惊了世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它是秦文化的缩影,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
我想,仅仅凭书上的介绍和几张图片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肯定是不够的。
还应该利用一些教学资源,让学生对秦兵马俑有更多的了解。
而在这点上,我做的也不理想,因为课前没有让学生收集更多的关于秦兵马俑的资料,只是教教材,而没有做到“用教材”,没有开发和利用更多的教学资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