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外国名篇名著单元导读设计与评析
![整体感知——外国名篇名著单元导读设计与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cd465be0856a561252d36f6e.png)
出示作者的画像) 3.阅读导语( 出示导语),自由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
什么7
预设 1: 阅读外 国名篇 名著的 意义。
预设 2:出示 学习 名篇名 著的 基本要 求。
点评:以目录、 单元开头的“导语”和整组课 文为切入点,
初步了解本单元内所有学习内容的大意,形成单元主旋律,
并初 步感知 单元 主题的 意义所 在,孕 育求 知欲望 。
出版印刷了七百多版,几乎被译成了世界上所有的文字。
( 幻灯出示各种版本的<鲁滨孙漂流记>)
学习 规划 表 篇名:i 鲁渲签星速记≥7 作者:最星筮:笪煎
学习本篇课文之前 学习本篇课文基本要求 学习本篇课文之后
1.阅读《鲁滨孙漂
流记>原著
1.了解作者丹尼
2.制作读书文摘卡
尔·笛福生平
3.与同学交流感受
根据 回答板 书整 理“之 前、之 后”要 求,梳 理学 习名篇 名
著的策略。
学习本组课文之前 学习名篇名著基本要求 学习本组课文之后
·了解作者生平 ·查阅写作背景 ·提出疑难问题
·把握主要内容 ·体会 人物思想 感情 ·关心人 物的命运
·寻找原著阅读 ·摘录 向骱鼬的 】子 ·续写故事结尾
·读读其f 也夕旧名著
预设 1:在 随机交 流中揭示 单元主题 “外国 名篇名著 ”,理
解“名著”。
预设2:从四篇课文的不同之处引出“梗概”的含义、位
置;短篇作品 和长篇作品。
预设3:从四篇课文的题目中可以知道这组课文都是以人
名做题目。
2.大致浏览课 文,谈谈又 知道了什么?
预设: 知道作家 、国籍、 译者、主 要内容。( 根据 学生回答
概,整体把握作品的大致内容,了解鲁滨孙非凡的人生经
单元整体感知提升教学价值——以“多边形面积”的单元起始课为例
![单元整体感知提升教学价值——以“多边形面积”的单元起始课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cd8fc00f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25.png)
[摘要]单元教学主要划分为“感知、精学、整理、拓展”四种教学策略。
“单元感知”是围绕单元核心概念,让学生用“全景式扫描”对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和思想方法进行整体感知。
以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的单元起始课为例,阐述在单元整体共同目标下达成“厘清单元核心概念,渗透单元数学思想,发展学生关键能力”的任务目标,从而实现课程目标的高度达成,提高教学整体效率。
[关键词]单元整体;起始课;核心概念;数学思想[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3)11-0063-04“单元整体教学”是当下的一个热词。
笔者认为,落实“单元整体教学”意味着备课、上课传统思维需适度改变,即由关注“一课一得”到以单元整体视角来审视一个单元的内容,思考课与课之间的联系,从而让不同的课彼此配合,获得“1+1>2”的教学效益。
在“单元整体教学”的视角下,“单元起始课”应运而生。
“单元起始课”的重点为“整体感知”,具体定位因课而异,一般会指向以下方面:暴露学生“前概念”并为新知的学习作铺垫;让学生整体感知单元学习内容,梳理单元知识脉络;向学生介绍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等。
有了“单元整体课”的整体感知(总),后续的课时任务相当于起始课的具体细化(分),再到单元复习课的回顾与小结(总),就能形成“总-分-总”的学习结构,从而发挥出“单元整体”的力量。
单元教学主要划分为“感知、精学、整理、拓展”四种教学策略。
在这四种教学策略中,典型精教的“种子课”是学生学习重要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及发展学科素养的起点或节点,也被称为单元主题教学的关键课,重在深度理解核心概念;迁移拓展的“生长课”是在核心概念的引领下联结“种子课”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找到学生学习的生长点,使学生的理解水平不断提升;系统整合的“关联课”是对单元知识的系统整理,引导学生系统化、结构化学习,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下面笔者以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多边形面积”单元为例,谈谈运用“整体感知”教学策略进行单元起始课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语文单元导读课中的整体感知策略
![语文单元导读课中的整体感知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2ce20c69783e0912a2162add.png)
写 、 动 作 描 写 、 外 貌 描 写 、环 境 描 写 等 语 言 特 色 来 体 现 童
话 的夸 张 荒 诞 、 丰 富 的想 象 、生 动 有 趣 的 特 点 等 。一 堂 课 下 来 ,学 生 对 童话 这 种 文 学 的 题 材 有 了 清 晰 的 、丰 厚 的 认
体 .遵 循 从 整 体 到 局 部 又 回归 整 体 的设 计 理 念 ,有 利 于 举
地 投 人 学 习 。 将 学 生 文 本 的 学 习 与 课 外 的探 索 发 现 相 联 系 . 充 分 调 动 学 生 所 有 的 感 官 去 参 与 ,将 导 趣 贯 穿 于课 堂 的 始 终 ,起 到 了很 好 的 教 学 效 果 。 二、导学与导 向 在 教 学 第 七册 的 童 话 单 元 时 ,笔 者 注 意 到 这 样 一 个 信
中依 旧是 老 师 一课 课 教 , 学 生一 课 课 学 。 误 区较 多 ,文 章 通 过 激 趣 、 导 趣 ,导 学 、 导 向 , 导 读 、 导 疑 , 导 行 、 导
创 四 个 实际 操 作层 面阐 述 了相 关 理 念 。
关键 词 :单 元教 学 :整 体 感 知 中 图 分 类 号 :G6 2 3 . 2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6 7 1 — 0 5 6 8 ( 2 0 1 4 ) 0 3 — 0 0 6 5 — 0 2
此 环 节 至 关 重 要 。 例 如 ,三 年 级 上 册 的 第 四单 元 中 .鲜 花
在 单 元 导 读 课 中 ,精 心 设 计 导 读 .让 学 生 在 通 读 中 捕 捉 单 元 主 信 息 的 词 句 ,从 总 体 上 感 知 单 元 教 学 内 容 。导 读
什 么 时 间 开 放 ,蜜 蜂 有 哪 些 奇 特 的 飞行 本 领 , 怎 么 玩 出 大
2024年浅谈“单元整体感知课”的教学
![2024年浅谈“单元整体感知课”的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5af82ab4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ce.png)
2024年浅谈“单元整体感知课”的教学单元整体感知课的教学价值首先体现在其对学生知识理解的全面性上。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知识往往被分割成零散的部分,学生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而单元整体感知课则强调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知到知识的全貌,理解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进而更好地掌握和应用知识。
其次,单元整体感知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具体的知识点,更需要具备将知识整合在一起的能力。
单元整体感知课通过引导学生从整体出发,关注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
这种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也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那么,如何实施单元整体感知课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和启发。
首先,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明确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内在逻辑。
其次,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提问、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在课外自主探索和学习,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实施单元整体感知课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教师应避免过度强调细节而忽视整体。
虽然细节知识对于学生的学习同样重要,但过度关注细节可能导致学生失去对整体知识的把握。
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细节与整体的平衡。
其次,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反馈和互动。
单元整体感知课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单元整体感知课并非一种孤立的教学方法,而应与其他教学方法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学生需求。
“单元整组教学”教例 整体感知
![“单元整组教学”教例 整体感知](https://img.taocdn.com/s3/m/eb179352ddccda38376baf62.png)
“单元整组教学”教例分享到:第一部分:整体感知(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本单元内所有课文的大意,初步感知单元专题,明确关于学习本组教材而将进行的课外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要求。
2.能力目标:培养初步的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能力。
3.情感目标:对本组教材产生浓厚的兴趣,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教学流程(一)激情导入1.录相播放《自然风景》、《人与自然》、《动物世界》等相关片断并配上解说词。
2.教师相机引读单元“导语”: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本读不完的“书”。
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许多乐趣,发现许多秘密。
[创设情境,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整体感知1.相机导入课文:多媒体逐一出示课文插图,略知内容大意,感受大自然的秀丽神奇。
2.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听配乐录音、随读、自由读、小组合作听读……)、阅读本组课文,把自己最喜欢读的一篇多读几遍。
3.相机提出课外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专题搜集相关资料(图片、文字介绍等)以补充课内学习;做与本单元生字相关的词卡,句条(多少不限);准备“展示台”所需要展示的课外学习成果(与单元主题相关的古诗、短文、图画、谚语、日记、标本等)(巩固识字,积累运用语言)。
[借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热情,在了解本单元所有课文内容大意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单元主题。
当孩子情感被调动起来后,趁机提出课外学习要求——情之所动,力之必至。
]第二部分:部分体验(十课时)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37个生字,会写45个字,积累课后练习中的词句和古诗中的名句,背诵部分课文。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写简单的观察日记。
培养按要求搜集、选用资料的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信能力等。
3.情感目标:通过对大自然有关知识的了解,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通过参加展示课内外学习成果的活动,培植自信,体验“劳动”的价值。
二年级语文大单元整合教学
![二年级语文大单元整合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b58cb054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8a.png)
二年级语文大单元整合教学一、单元整体感知在本单元中,我们选取了具有共同主题和情境的课文,以《秋天的图画》、《称赞》、《日记两则》和《“红领巾”真好》四篇课文组成一个单元。
这些课文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欣赏和鼓励、以及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感知大自然的美丽、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文本内容解读1. 《秋天的图画》一文,通过描绘秋天丰收的景象,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秋天丰收的美好画面。
2. 《称赞》一文,讲述了两个小朋友在互相欣赏和鼓励中,共同进步的故事。
文章通过小刺猬和小獾之间的互动,传递了相互欣赏、相互鼓励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增强自信心。
3. 《日记两则》一文,记录了一个小朋友在秋天里的所见所闻所感。
文章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里丰富多彩的景象,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美好。
4. 《“红领巾”真好》一文,通过描绘小鸟在“红领巾”的关爱下快乐生活的场景,传递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文章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小鸟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学生学会关注生命、热爱自然。
三、语言文字运用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和理解。
首先,我们要让学生学会正确的书写和读音;其次,我们要让学生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的含义;最后,我们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通过这些训练,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语文素养提升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首先,我们要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其次,我们要让学生掌握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技巧;最后,我们要让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的美感和人文价值。
通过这些训练,学生能够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五、单元成果展示在本单元的教学结束后,我们将组织学生进行单元成果展示。
三单元《单元整体感知》
![三单元《单元整体感知》](https://img.taocdn.com/s3/m/63e31a84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71.png)
CHAPTER 05
单元评估与反馈
学习成果评估
总结词
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01
总结词
诊断教学问题
03
总结词
调整教学策略
05
02
详细描述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小测验 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点的掌 握程度,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04
详细描述
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估,分析教学 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出教学难点 和易错点,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总结词
促进师生互动交流
详细描述
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鼓励学生提 出问题和建议,及时回应学生的疑问和困 惑,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单元测试与模拟题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通过单元测试和模拟题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点的掌 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反馈和指导。
强化知识应用能力
三单元《单元整体感知 》
CONTENTS 目录
• 单元概述 • 单元重点与难点 • 单元教学方法 • 单元学习资源 • 单元评估与反馈
CHAPTER 01
单元概述
单元简介
01
02
单元名称:《单元整体感知》
适用年级:三年级
03
04
课程类型:语文
单元地位:本单元是三年级下 册教材中的第三个单元,旨在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
设计具有实际应用背景的模拟题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 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
力。
THANKS
[ 感谢观看 ]
详细描述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单元 主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 己的观点,通过交流、讨论,加 深对单元内容的理解。
人教版三下第三单元整体感知
![人教版三下第三单元整体感知](https://img.taocdn.com/s3/m/4f041b5df01dc281e53af0ef.png)
9
寓言两则 亡羊补牢 ——知错就改 为时不晚 南辕北辙 ——背道而驰 10 惊弓之鸟 ——仔细观察、认真分析 ——实事求是 11 画杨桃 12﹡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勇于创新
1、反复读精读课文,自学生字,积累词句,理解文中 词语的意思,根据课文中泡泡里的提示和课后出示的问 题读书感悟,理解内容。 2、用已有的学习方法自学略读课文。 3、平时注意自己的言行,认识自己的优点、缺点,开 展“我在日记本上给自己画像”“请好朋友谈谈对自己 的看法”活动,积累语言材料,为口语交际与习作练习 做好准备。 4、着手查找有关的资料,把收集到的资料与同学分享, 然后整理保存。
科利亚的木匣 ——时间在变化,周围的一切也在变化。 陶罐和铁罐——做事多看别人的长处,正确认识自己的
不足。
狮子和鹿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全面地看问题,
想问题。
9
寓言两则 亡羊补牢 南辕北辙 10 惊弓之鸟 11 画杨桃 12﹡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语文园地三
1、四人小组合作, 汇报学习收获。 2、全班交流。
窟窿 后悔
叼走 教诲
街坊 把式
裂开 盘缠
悲惨
审视 和颜悦色
愈合
半晌
射箭
熟悉
叮嘱
准确 亡羊补牢
孤单失群
★街坊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 吧。”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 还不晚。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 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他的马越好,赶车 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走得越远,就越到不了 楚国。 ★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父亲开始教我画画。他对 我的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 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的,不要想当然,画走了 样。”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f85db46c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9a.png)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一、单元整体感知。
这个单元啊,就像一个充满趣味的小世界。
里面的课文就像是一个个性格各异的小伙伴,带着我们去体验不同的事情呢。
二、课文分析。
这篇课文就像是一场视觉的小旅行。
“一只海鸥,一片沙滩,一艘军舰,一条帆船。
”你看,就这么简单的几个词,一下子就把海边的场景给勾勒出来了。
就像我们拿着画笔,轻轻几笔就画出了一幅美丽的海边画。
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像唱歌一样。
小朋友们读着读着,感觉自己就像站在那片沙滩上,看着海鸥在头顶飞,军舰和帆船在海面上航行呢。
这可是一篇特别有趣的课文,就像一个树木小百科。
它告诉我们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等等。
感觉像是每一种树都在跟我们打招呼,说:“嗨,小朋友,我是杨树,我长得高高的哦。
”“我是榕树,我可壮实啦。
”而且通过这篇课文,我们认识了好多好多的树,下次去公园或者树林里,就可以像个小专家一样,指着树说:“看,那是银杏树,它的叶子像小扇子呢。
”这篇课文就像一部小小的农村四季纪录片。
春天里,春风吹,花开草长蝴蝶飞,那画面简直太美了。
夏天呢,农事忙,农民伯伯们在田里辛勤劳作,就像一群勤劳的小蜜蜂。
秋天,稻上场,谷像黄金粒粒香,感觉都能闻到稻谷的香味了。
到了冬天,虽然农事了,但是大家也没闲着,新制棉衣暖又轻,一家人其乐融融。
这篇课文让我们知道了农村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象,也让我们体会到了农民伯伯的辛苦呢。
三、口语交际:做手工。
这个口语交际可有意思啦。
小朋友们可以把自己做手工的过程分享出来。
比如说做一个纸飞机,“我先拿一张长方形的纸,然后把纸对折,再把两边的角折起来,看,一个简单的纸飞机就做好啦。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能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听到其他小朋友做的各种各样新奇的手工。
有的小朋友可能会做纸灯笼,有的会做小泥人,大家互相分享,就像开一个小小的手工创意大会一样。
四、语文园地二。
语文园地二就像是一个语文知识的小乐园。
里面有识字加油站,让我们认识更多的字。
第三单元整体感知 教学预设
![第三单元整体感知 教学预设](https://img.taocdn.com/s3/m/cb1cff1b227916888486d7cd.png)
第三单元整体感知教学预设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目的:1、认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文章的内涵,体会人物品格;2、抓住课文的情节主线——读课文、品文字,在“读”和“品”中学习语言文字,受到情感熏陶。
3、进行口头表达训练。
重点、难点:在朗读中感悟文章的内涵,体会人物品格教法:引导、梳理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首先采用名言导入设计如下:我们先来欣赏歌德的一句名言:“除了艺术之外,没有更妥善的逃世之方;而要与世界联系,也没有一种方法比艺术更好。
”(请学生自由读一读,指名读)读了这句名言,你有怎样的感受?学生畅所欲言。
接着引导:本单元就让我们走近艺术,走近艺术家,了解艺术家,聆听艺术家的故事,感受艺术家的独特魅力。
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书写本单元的主题:“艺术家”【板书】请同学们写在书中五课的左上角。
轻声读一读,把它深深的记在心里。
继续引导: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之为“艺术家”呢(有高超的艺术才华,独特的人格魅力。
)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德艺双馨)(板贴)【设计意图:由名言引出单元主题,并加以剖析,帮助学生整体把握单元的灵魂,为学习单元内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第二环节出示本单元学习任务:围绕艺术家,教材确定了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出示:认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文章的内涵,体会人物品格;抓住课文的情节主线——读课文、品文字,在“读”和“品”中学习语言文字,受到情感熏陶。
进行口头表达训练。
让学生自由读一读,指名读。
【设计意图: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有明确的目标,并在学习中逐一落实】三、第三环节引领归纳学习方法设计如下:1.要完成本单元的学习任务,你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其实,在学习任务里已经向我们渗透了一些学习方法。
)2.归纳学法:读、感、品、说(尽情的说)(复述课文,演课本剧,给家长讲故事)、写(写批注,写感受)3.之后板书学法:……4.这些学习方法大家在学习中灵活加以运用。
【设计意图:学习贵在得法,帮助学生归纳了比较适合本单元学习的学习方方法,使学生学有可依,有章可循】四、第四环节帮助学生整理单元内容:(一)课文内容设计如下:1.本单元都有哪些内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本单元,把它们整理出来?(板贴)2.哪些是精读课文,哪些是略读课文?3.这四篇课文分别讲了哪几位艺术家的故事?(泥人张贝多芬常香玉达芬奇)(板贴)4.现在我们就来认识这四位艺术家。
第一单元整组教学——第一课时 整体感知
![第一单元整组教学——第一课时 整体感知](https://img.taocdn.com/s3/m/c2738658f01dc281e53af0b1.png)
1.西部所指的范围
2.内蒙古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等。
3.古今文人描写草原的诗词文章等。
二、学习《草原》
1.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2.品读含义深刻、言辞优美的句子,体会文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
三、学法迁移,合作学习《丝绸之路》
四、师生交流《丝绸之路》的学习收获
1.文章的主要内容
陶铸的《松树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阅读艾青的诗歌《帐篷》
1、了解作者
2.思考:”我们“是谁?他们身上有着怎样的品质?
3.有感情朗读。
二、阅读刘禹锡的《浪淘沙》
1.自己读通读顺,粗知大意。
2.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3.背诵。
三、阅读《趣味语文》
1.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
四、阅读教师推荐篇目
四、超英团朗读课文比赛
环节同上,比赛项目为第二篇精读课文《白杨》。
五、小组内朗读课文,解决字词
四人小组内,按照上面的方法朗读2篇略读课文《丝绸之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解决字词。
六、出示反馈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附: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反馈习题
1.单元主题(填空)
本单元的主题是,共包括、、、4篇课文。
教师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相机进行写作指导。
四、走近西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西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这是一个拓展训练题,意在引导学生将每篇文章所展现的西部的不同侧面加以融合,从而对西部形成较为完整的印象,再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评价。锻炼他们的总结评价能力。】
五、作业
写单元学后感。
【这是本单元的最后一个练笔,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交流收获再一次感悟吸纳,之后,有意识、有选择地将这些方法运用到接下来的习作中去,提高写作的质量。】
单元整体提炼主题意义
![单元整体提炼主题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ef2ca612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6d.png)
单元整体提炼主题意义一、单元整体感知在进行单元整体提炼主题意义之前,首先要对整个单元的内容进行整体感知。
这包括了解单元的主题、目标、主要内容、知识点等,以便对整个单元有全面的认识。
二、提炼主题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提炼出单元的主题。
主题的提炼要准确、简洁,能够概括整个单元的核心内容。
提炼主题的过程需要深入分析单元内容,把握其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
三、确定主题意义确定了主题后,需要进一步明确其意义。
主题意义是指主题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它反映了单元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
在确定主题意义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使主题意义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
四、呈现主题意义确定了主题意义后,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将其呈现出来。
这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作业设计等。
在呈现主题意义时,要注重方式方法的多样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五、评价主题意义为了确保主题意义的实现,需要进行有效的评价。
评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如观察、交流、测试等。
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掌握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实现主题意义。
六、总结提升在单元教学结束后,要进行总结提升。
总结提升是对整个单元教学的回顾和反思,旨在加深学生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和掌握。
在总结提升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同时教师也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七、反思调整反思调整是单元整体提炼主题意义的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反思调整旨在通过对整个过程的回顾和总结,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通过反思调整,可以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同时,反思调整也有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浅谈单元整体感知的教学策略
![浅谈单元整体感知的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936abd6c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d1.png)
综合2016·12语文·教研引领浅谈单元整体感知的教学策略江苏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中心小学(225211)陈玲[摘要]所谓单元整体感知教学,就是将所有课文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单元进行教学,教师通过对整个单元进行分析,以一个整体的角度来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以及对这一单元的学习能力。
因此,教师要学会应用单元整体感知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实现学生学习能力整体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单元整体感知教学策略小学语文[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6)36-005小学语文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十分重要,因为小学语文的学习影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
如果学生没有足够水平的语言理解能力,那么在学习其他课程时也会遇到阻碍。
而单元整体感知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还可以使他们更加全面、深入地学习语文知识。
下面,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谈谈如何进行单元整体感知教学。
一、研读导语,激发兴趣一般而言,不同的单元都有不同的导语,这些导语可以使学生基本了解这一单元将会讲述的内容。
在新课程理念教学背景下,教师通过带领学生研读导语,可以使学生对该单元有一个比较浅显的理解。
同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
另外,导语一般是以疑问句的形式出现,这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接下来的课文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有《爱如茉莉》《月光启蒙》《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谈礼貌》四篇课文。
教学《爱如茉莉》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文章:在生活中是否感受到了父母对你们的爱或者父母之间的爱?是否看见过茉莉花,它的特点是什么?像这种提问方式,可以直接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对课文充满好奇。
同时,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并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四单元整体感知》(部编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四单元整体感知》(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e9806e82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a6.png)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四单元整体感知》(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第四单元整体感知》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第四单元。
本单元的主题是“自然景观”,包括《观潮》、《鸟的天堂》、《美丽的小兴安岭》和《长城》四篇课文。
这些课文都是描写我国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优美文章,旨在让学生感受祖国的美丽和伟大,培养他们对自然和文化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但对一些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式可能还理解不到位。
在学习本单元时,他们可能对一些课文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感兴趣,但也可能对一些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适当引导他们理解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祖国的美丽和伟大,培养他们对自然和文化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重点词汇的掌握。
2.难点:对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问题驱动法可以帮助学生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情境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课文内容;小组合作学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课件:准备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和相关的课件。
2.教学资源:收集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本单元的主题——自然景观,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呈现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观潮》,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课文中的情景,体会课文中的人物情感。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四单元整体感知》(部编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四单元整体感知》(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8663d273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7f.png)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四单元整体感知》(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第四单元整体感知》这一课的内容主要涉及本单元的几篇文章,通过学习让学生对整个单元的主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感知。
本单元的主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材中安排的文章有《观潮》、《葡萄沟》、《爬山虎的生长》、《只有一个地球》、《祖国多么广大》、《梅兰芳蓄须》、《月光曲》等,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需要学生认真阅读,深入理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深度理解和感悟方面还需要加强。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本单元文章的主题,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2.能够流畅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观点。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观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难点: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观潮》、《葡萄沟》、《爬山虎的生长》、《只有一个地球》、《祖国多么广大》、《梅兰芳蓄须》、《月光曲》。
2.教学多媒体课件。
3.学习任务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自然景观,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学习任务单的要求,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讨论作者的观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第四单元整体感知》(部编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第四单元整体感知》(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4b62505f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ff.png)
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第四单元整体感知》(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第四单元整体感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主要包含了《麻雀》、《爬天都峰》、《古诗两首》、《美丽的小兴安岭》四篇课文。
这一单元的课文内容丰富,既有民间故事,又有自然风光,而且在语言表达上,也富有韵律和美感。
通过学习这一单元的课文,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有一定的把握。
但在文本理解、情感体验、语言表达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背景和生活经验不同,他们在理解课文内容时,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观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文本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课文中描绘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情感,培养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
2.教学难点:对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优美语句的理解和感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本的美,培养阅读兴趣。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受文本的美。
3.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互相交流,提高理解能力。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教师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
5.情感体验:让学生闭眼冥想,想象自己置身于课文中描绘的场景,感受文本中的情感。
6.语言表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整体感知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整体感知](https://img.taocdn.com/s3/m/c4bdfb02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d7.png)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整体感知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主要介绍了《爸爸的花园》这篇文章,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让孩子们能够感受到花园的美好,体会到种植的快乐,感受到父爱的温暖。
下面,我们将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整体感知这一单元:一、文章内容梗概本文主要描写了父亲曾经经营过的花园,以及作者在花园里的一些小经历。
文章中不仅有对花园中各种花卉的描述,还有作者和父亲在花园里共同劳作的情景,更有作者对父亲的深深感恩。
整篇文章既生动传神,又充满感情色彩,让人感受到父爱的无私与花园的美好。
二、文学特色《爸爸的花园》不仅情感真挚,而且描写细腻,语言简练,是一篇兼具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的作品。
通过生动的叙述和具体的细节,展示了花园的美丽以及深厚的父子情感。
同时,文章采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拟人、排比等,凸显了花园的色彩、气息,更是增强了文学性和感染力。
三、对人生的启示通过《爸爸的花园》这篇文章的阅读,我们可以从中汲取许多启示和感悟。
首先,这篇文章传递了“勤劳、奉献、爱护”的精神,告诉我们只有付出才有收获,只有努力才有成功。
其次,他也让我们了解到父亲的伟大,教会我们感恩、孝敬父母,与他们共同经营家庭的生活,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贡献与爱。
最后,这篇文章也告诫我们要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好,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感性认识生活,以浓郁的情感体验世界。
四、对教育的意义对于孩子们而言,《爸爸的花园》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还是一份生动的教育材料。
它能够培养孩子们的感性认识、观察和模仿能力,增进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滋润着儿童心灵的花园,让他们的心灵更加美丽、丰盈。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孩子们也会感受到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的真谛,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片刻,从而成为更为美好的人。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专题一:整体感知,把握基调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专题一:整体感知,把握基调](https://img.taocdn.com/s3/m/ee79d527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1a.png)
◎通过前面的讨论,你对两文的感情基调有没有新的认识?
《秋天的怀念》的感情基调是:沉痛、感伤、悲慨、压抑,结尾处又有一种 达观释然的宁静。
《散步》的感情基调是:清新、明朗、愉悦、亲切、舒缓、从容。有些语句 也有含蓄未言的深意。
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 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 受和理解,丰富 自己的情感体验。
学习本单元,要继续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 奏的变化。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的文章 情感显豁直露,易于直接把握;有的则深沉含蓄,要从字里行间细细品味。
方法二:知人论世
◎《秋天的怀念》写作背景: 此文写于1981年,最初发表于当年《南风报》上,那年史铁生30岁。
1969年到陕北延安“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京新桥街道 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
在生龙活虎、绚丽多彩的青春年华遭遇到生命的不幸,因而他的脾气变 得阴郁无比、暴怒无常。而他的母亲此时肝病相当严重,常疼得整夜睡不着 觉;可她将儿子瞒得紧紧的,仍鼓励儿子好好活着,母亲猝然离去后,史铁 生写下了这篇文章以纪念他的母亲。
整体感知 把握基调
感情基调:是指作品所表达的基本的情感取向或者说情感态度。
参考词语:欢快、愉悦、积极、清新、明朗、亲切、 感伤、沉痛、消极、幽怨、缠绵、凄婉、 豪迈、坚定、激昂、刚劲、激愤、悲慨、 舒缓、恬淡、闲适、从容、低沉、压抑、……
◎《秋天的怀念》《散步》两篇文章感情基调有什么不同? 请试着通过朗读 来准确传达作者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教案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三十二小学马文婷单元整体感知(1-2课时)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把握单元的主题内容;对整组课文进行总体感知;布置安排综合实践活动。
主题综合时间的总体思路:本单元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是:“关于生命,我知道了……”活动分为四个阶段:我想知道(结合整体感知,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确定实践探究的主题)、我去探究(通过阅读和实践探究活动,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去寻找资料和答案)、我做整理(对获得的各种资料、实践探究的经历、体验进行整理)、我好感动(表达自己了解道德和自己的感受,包括口语交际和表达、办主题墙报)教学步骤:一、谈话倒入,引起学生对“热爱生命”这一主题的关注。
教师介绍“2004年11月11日,两名14岁少年在昆明机场,偷偷爬上了一架客机起落架舱上,该飞机起飞时一名当场摔死,另一名随飞机抵达重庆江北机场。
”的消息,引发出讨论:读了这个消息,你们想到了什么?在学生讨论、发表自己对这则消息看法的基础上,针对学生谈到的“应该珍惜生命”的基础上,引导归纳出“要热爱生命”的主题,引出课文中的导语。
二、回忆,实现新旧知识衔接。
引导学生回忆四年级上学期在《品德与社会》课上学过的“美丽的生命”,交流:在品德与社会课上,我们了解了哪些关于生命的知识?我们懂得了什么?(要点:生命是美丽的、美丽的世界石油美丽的生命组成的、我们的生命是在长辈们的呵护下成长的、生命只有一次应该珍惜、健康地生活、要为他人更好地生活做出努力、要注意安全保护自己的生命等等。
)三、浏览整组课文。
思考:这一组课文,主要谈了哪些关于生命的故事?哪些内容写出了我们过去不曾知道的事情?你喜欢哪一篇,认真地看一看,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关于谁的生命故事?交流介绍。
总结归纳:整组课文主要介绍了一些生命现象和人们热爱生命的故事。
四、进行主题综合实践活动。
第一阶段:我想知道……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刚才读过的哪些内容你很感兴趣?想更多地知道什么?为自己确定一个主题。
结合学生讨论,教师帮助学生确定自己要探究、了解的主题。
主题及探究方式参考:动植物和人类生命现象探秘──我的新发现:资料搜集、选一种喜欢的动植物,实践考察;怎样做才算热爱生命:通过回忆上学期学过的品德与社会第一、二单元内容,阅读本组教材、课外阅读;热爱生命的好榜样:读书、查找资料、身边人物调观察、调查、访谈。
五、布置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以后的课文学习和实践活动。
提示学生准备好主题学习卡片,做好资料积累工作。
17、触摸春天(1课时)一、激趣导入师:孩子们,在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群特殊的人,他们有的肢体残缺、有的双目失明、有的双耳失聪,但他们却用一颗真诚、火热的心感受世界、创造奇迹、赢得尊重。
今天,让我们跟随一位盲女孩以盲人独有的方式感受春天,触摸春天。
(生齐读课题)二、自主探究、整体感悟1、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看看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生:“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师相机大屏出示此句)2、师:是的,盲女孩安静用她那神奇的灵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让我们也静下心来找一找安静创造了哪些奇迹?圈点相关词句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书上。
3、生自读批注,师巡视。
4、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三、品析语句,感悟灵性1、师:你们静静读书,真诚交流的模样仿佛把老师也带入了盲女孩安静的世界,一起来交流安静创造了哪些奇迹?2、教师结合学生汇报,引导深入体会⑴“安静在花丛中穿梭。
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生:她是一个盲女孩什么也看不见,却能走得流畅,不磕绊,真是奇迹。
师:是啊!我们课前做了尝试,学校是我们已经生活了四年的地方,但是蒙着双眼都走得磕磕绊绊,然而安静却能在花丛中流畅穿梭,这是为什么?请你联系上文找一找。
师:她为什么整天流连?师:虽然安静的眼前一片漆黑,但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使她感受到花香围绕在身边,鸟鸣在耳畔回响,世界依然多姿多彩,她才会每天在花香中流连、流连……(指名读)师:我们用边读边想理解句子的方法,感受了安静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指名读)师:安静还创造了哪些奇迹?⑵“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占着露珠的月季花。
”生:我认为她是一个盲人,什么也看不见,却能极其准确地伸向月季花,真是奇迹。
师:虽然她是个盲人,但是她的心却是明亮的,老师这儿有两个句子,大家读一读,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大屏出示:A、她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伸向一朵占着露珠的月季花。
B、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占着露珠的月季花。
生汇报:能准确地伸向月季花是奇迹。
师:慢慢地伸出的是双手,慢慢地伸出的更是细腻的心。
从两个句子的比较中让我们再次走进安静那神奇的世界,没有光明,没有方向,凭借着对生活的热爱,她却能像正常人那样准确无误地伸向花朵,扑向美丽。
(指名读)师:也正是因为她那神奇的灵性,再次创造了奇迹谁再来读?(指名读)过渡:安静又创造了哪些奇迹?⑶“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抓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师:“竟然”是什么意思?(出乎意料)师:能换成什么词?(居然)师:谁可以用“竟然”说一句话?(指名说)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就是安静,闭上眼睛,边想象边做动作。
(师读句子)师:这个小女孩真是太有灵性了,此刻,这“神奇的灵性”也来到了你体内,睁着眼睛的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女孩?(生展开想象,自由畅谈)师:与其说蝴蝶是被安静拢住的,还不如说是她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无限憧憬让蝴蝶心甘情愿地留在她手心,谁能读这个句子?师:“想象”真是一对美丽的翅膀,带我们也来到了安静那充满神奇灵性的世界,仿佛看见了五彩缤纷的花儿,仿佛看见了绿色的生机。
这一切让我们深深陶醉。
过渡:她还创造了哪些奇迹?⑷“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师:一个盲女孩她在用什么张望?(生畅所欲言)师:可是这一切的一切安静是看不到的,可她仍然要仰起头来张望,因为她与我们一样也有一颗渴望飞翔的心,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生感情朗读)师:即使她什么也看不见,但是这只蝴蝶让安静感受到了春天的脉搏,知道了飞翔的概念,她是何等的有灵性啊!谁还想读?(生感情读)3、提升感受⑴师:课文研读到这儿,你能告诉大家安静心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生畅所欲言)⑵师:是啊,安静的春天并不像我们猜测的那样黑暗,痛苦,而是五彩缤纷的,所以“我没有惊动安静”四、梳理总结,情感升华1、生读“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2、师:现在,谁能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生畅谈4、师:同学们,一个人无论是否拥有健全的体魄,但都拥有生活的权利,只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就一定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编织出属于自己的多姿多彩的世界。
5、回顾找到的句子,大屏出示所有的句子。
①师:这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我们都运用了哪些方法来体会的?②师生共同总结方法:联系上下文、比较句子、展开想象、抓住重点词语,结合生活实际。
五、拓展阅读、感悟主题1、师:海伦凯勒曾说“世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内在视觉,那可能是更真实的,那就是用心去看这个世界。
”在盲人的世界里他们用心向往光明,感受世界,我们也用心读读《光明的心曲》,运用刚才学过的方法把触动你心灵的句子找一找、谈一谈、想一想,读一读。
2、生用3-5分钟时间读文并批注。
3、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4、全班汇报交流,师相机引导交流.⑴“蓦地,……一双燃烧着希望之火的眼睛……”师:虽然这是一位盲姑娘的眼睛,可是在这样暗淡的眼睛下却燃烧着希望之火,这双眼睛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谁来读读这个句子?生感情朗读⑵“盲姑娘,……花儿的远方……”师:我们知道这是个盲姑娘,她什么也看不见,却要昂起头遥望着远方,假如是你,除了五彩缤纷的花儿,你还能看到什么?生畅所欲言师:因为对生活的憧憬,对光明的向往,她能看到的或许更多更多……生感情朗读这句⑶“从她的清脆而又纯美的歌声里,……眼前的黑暗。
”师:小姑娘的歌声让我陶醉,更让人充满了美好的向往,那是一个光明、斑斓的世界啊!师:请联系上下文再次体会这句话。
生:小姑娘的眼睛虽然覆盖着一层阴翳,但正因为她对光明的渴望,对生命的热爱,所以她的眼前不再是黑暗。
5、师:是啊!盲姑娘有一颗热恋光明、向往光明的心,她的生命之路是不会暗淡无光的!6、师小结:孩子们,只要你拥有一颗真诚的、细腻的、善于感悟的心,在人生的漫漫道路上,你一定会触摸到属于自己的春天!18、《永生的眼睛》(1课时)1.围绕如下四个方面来展开学习本课。
(1)在解决了字词问题的基础上,自己读这篇文章,了解把握这篇文章写了怎样的故事。
(要求学生做到比较细致的叙述)弄懂与前面一篇文章有什么联系。
(2)这篇文章中父亲母亲的做法,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
找出相关的语句(包括父亲对“我”的教育和孩子的话、我的感受。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我真正领悟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结尾一段孩子的话。
课题──“永生的眼睛”。
可以采用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的方法,抓住这些语句,然后运用前面学习归纳出的方法来进行理解,深化对本文情感和思想的体会。
)(4)找出课文中自己受感动的地方,勾画出来,练习朗读。
2.讨论:学了本文以后,你对热爱生命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写在自己的主题学习卡上。
3.拓展阅读:阅读《新语文主题阅读》的《生命的最后一支歌》跟《永生的眼睛》有什么相似点,有什么不同点?4.阅读“日积月累”,用前面学到的内容来具体解释一下这些名人哲言。
要求课下进一步搜集积累更多的类似名人哲言。
5.小组检查、汇报前段实践探究进展。
选代表汇报进展情况,提出遇到的问题。
6.结合你确定的探究主题想一想:前面这些课文的学习对完成你的探究主题有什么启示、帮助?参照学习的内容,继续进行主题实践探究。
(此环节可以针对学生的讨论,结合学生在实践探究中遇到的问题,对实践活动给以进一步针对性的具体指导)。
7.勾画、抄写自己认为好的语句和词语。
19、《生命生命》(2-3课时)1.检查预习情况,重点检查对字词的学习情况。
读通课文。
2.读书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要求学生作比较细致的叙述)(引导学生归纳出本文主要写了飞蛾奋力逃生、小瓜苗顽强从墙缝中长出、静听自己心跳等内容)。
3.想一想,文中对“飞蛾、小瓜苗”的介绍中,哪些句子是你产生了关于生命的感悟?勾画出来,想一想,他们使你产生了怎样的感悟?为什么?(结合学生的自读、勾画、交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翅膀,我感到了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那小小的种子里饱含着多么强的生命力啊!….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的意思,体会到任何生物都有生存的权力,都有顽强的生命力,任何生命现象都对人有很深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