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部分,主要介绍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和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详细的历史资料,使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影响。
教材内容涵盖了唐朝的对外贸易、佛教传播、科技交流等方面,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唐朝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可能对中外文化交流的概念和具体内容较为陌生。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同时,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和资料。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教材和分析历史资料,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中外文化交流对唐朝社会的影响,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2.难点:如何理解和评价中外文化交流对唐朝社会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阐述相关历史事实和资料,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提供具体的历史案例,让学生分析中外文化交流的形式和影响。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对中外文化交流的理解和观点,促进互动和思考。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相关教材和教学资料。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插图、历史资料和案例分析等,以便于教学演示和讲解。
3.教学设备: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以便进行课件演示和教学互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包括唐朝的对外贸易、佛教传播、科技交流等,同时进行讲解和阐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高峰。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非常活跃,不仅有与周边国家的交流,还有与阿拉伯、印度等远隔重洋的国家的交流。
本课将介绍唐朝时期的一些重要中外文化交流事件,使学生了解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情况,认识到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以及世界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对中国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唐朝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学生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和文化概念感到陌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和文化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认识到文化交流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
2.难点: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和文化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
2.合作探讨: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影响。
3.讲解引导:教师对一些历史事件和文化概念进行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3.教学资源:相关的历史图片、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唐朝时期的图片,如长安城、鉴真东渡等,引导学生思考: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情况如何?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巡查,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影响。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目标解读】【课程标准】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重点:1.中日文化交流。
2.鉴真东渡。
3.玄奘西行。
难点:玄奘西行。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东南亚、欧洲的许多城市,凡是华人聚集的地方大都有一条街叫做“唐人街”。
你知道这个名字的由来吗?你知道隋唐时期与中国长期通好的有哪些国家吗?让我们一起进入《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了解这些问题。
【新课探究】1.唐朝对外交往概况(1)观察《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制作简单的对外交往示意图(如下图)(2)观察下列图片,感受唐朝在世界上的深远影响2.遣唐使(1)概念:从公元7世纪初至9世纪末约264年的时间里,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
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
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2)史料链接: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问题探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政府派遣唐使来中国的原因。
答案提示:密切中日两国关系,学习唐朝先进文化。
(3)依据下列图片并根据所学,概括遣唐使对日本的影响。
答案提示:①城市建筑:日本的京都、寺院建筑、雕刻绘画都受到唐朝文化的影响。
8世纪后期,日本迁都平城京(今日本奈良),都城的建设规模依照唐朝长安,甚至街道的宽度与排列方法也几乎一样,也有“朱雀街”“东市”“西市”等名称。
②文学艺术:唐诗在日本广泛流传,白居易的诗为日本人民喜爱。
日本天皇、士大夫还热衷学习中国书法。
日本原没有自己的文字,官府文告、文人们的诗赋文章都使用汉字。
后来仿照唐朝文字创造了日文,日文的创造和使用,有力地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③生活习尚:日本铜钱的样式,与唐朝铜钱相仿。
日本人民的饮食、服装和日常生活,至今还保留着唐朝的某些风尚。
日本人当时的衣、裙、带、鞋等服饰及发型,饮茶习惯多仿唐朝。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课标要求】以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学习目标】①知道遣唐使的含义,认识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②知道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找出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③理解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和影响。
【学习重点】鉴真东渡、玄奘西行【教材解读】知识点一遣唐使1、背景: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2、目的: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弘法大师空海是日本历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之一。
他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绝对不仅局限在佛教界,在精神文明、文化乃至实务的贡献上,空海的地位都相当崇高。
3、含义:日本遣唐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跟随使节来华的,好有很多的留学生和留学僧人等。
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
4、作用: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风格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知识点二鉴真东渡1、鉴真的地位: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
鉴真,唐朝僧人,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人,律宗南山宗传人,也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
应日本留学僧请求,东渡日本,弘传佛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763年(广德元年)6月25日,鉴真在唐招提寺圆寂,终年76岁。
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
2、东渡经历:鉴真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
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
3、影响: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知识点三玄奘西行1、目的地:天竺2、时间:贞观年间(唐太宗时期)玄奘像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俗家姓名“陈祎(yī)”,法名“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
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0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活跃的情况,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出的精神的了解,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理解出现交往盛况的原因并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教学难点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理解封建时代的对外交往为何如此频繁?它与当今的开放有什么区别?【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唐朝对外交往相关多媒体、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二、导入新课(幻灯片显示)旧金山唐人街:在如今的东南亚、欧洲的许多城市都有一条街叫“唐人街”,你知道这个名字的由来吗?(幻灯片显示)唐朝壁画《礼宾图》反映了唐时对外交往的一个场面。
你知道隋唐时期与中国长期通好的有哪些国家吗?古代新罗、天竺、大食、波斯等国分别是指今天的哪些国家和地区?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两国在经济文化上早有密切关系。
你知道隋唐时期两国交往的史实吗?你能举出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具体事例吗?要想知道这许许多多问题的答案,就让我们来学习这一课吧!三、讲授新课(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1.遣唐使(出示幻灯片)同学们,上图是一艘遣唐使船的模型。
隋唐时期日本人到中国乘坐的就是这样的船.“遣唐使"作为一个特殊的词语,已经被中日两国人民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相关内容,了解日本“遣唐使”来华情况。
(1)请同学看书回答,唐朝与日本的交往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①日本派遣唐使;②到唐朝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③使团把赠品给唐朝,唐朝回礼给日本使团,实际是两国之间的贸易。
(2)唐朝与日本之间的交往对日本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出示幻灯片)①遣唐使回国后,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②日本人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他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③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内容包括:鉴真东渡、玄奘西游、遣唐使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文字和地图,使学生了解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如对唐朝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中外文化交流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和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鉴真东渡、玄奘西游、遣唐使等重要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鉴真东渡、玄奘西游、遣唐使等史实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和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图片、地图、多媒体等教学资源。
3.学具:笔记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唐朝时期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唐朝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图片、地图和多媒体等手段,生动地展示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本节课的主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目标:(1)提供图片资料,指导学生观察、比较,探究日本和新罗受唐文化影响的史实(2)利用视频、文字等资料,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对玄奘西游形成全面的认识(3)通过探究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培养学生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4)通过对鉴真和玄奘事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任何事情的成功都离不开坚定的信念和个人的奋斗,这些历史人物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5)通过探究对外交活跃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唐朝的强盛,树立民族自豪感(6)联系现实,教育学生有鉴别地吸收外来文化课程标准:以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和睦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大屏幕展示一组有关“唐人街”的图片导语:大屏幕展示的是世界各地的“唐人街”,在当今的许多国家,如美国、英国、新加坡、古巴等国,都有华人聚集的地方,这些地方被称为“唐人街”。
它们为什么被称为“唐人街”?和唐朝有什么关系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唐朝和各国交往的历史,去找寻这些问题的答案。
“唐人街”是学生熟悉的名词,但大部分学生只知美国有“唐人街”,不知世界许多国家都有,这些遍布世界各地的“唐人街”足以说明唐文化影响之广、影响之深。
鲜活的图片既能唤起学生心中的民族自豪感,又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新课。
(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教师:我们首先来学习唐与日本、新罗这两个国家的交往一、唐风洋溢海外1、唐文化对日本和新罗的影响创设情境一:多媒体展示下列有关服饰的图片。
日本服饰唐朝服饰问题:仔细观察上述服饰,你觉得这些服饰有哪些相似之处?(学生能答出一二即可,比如领子的样式、腰部的装饰等)教师总结:唐朝时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传达了一种意气风发的信息,就连服饰也被日本和新罗所模仿。
当今日本、朝鲜的传统服饰依然保留着唐朝服饰的流风遗韵。
创设情境二:多媒体展示下列有关文字的图片。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2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2一. 教材分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本节课通过讲述唐朝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以及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的知识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感兴趣,但同时也可能觉得这部分内容较为复杂。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重点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难点: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历史事件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通过讲述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4.图片展示:运用插图和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场景。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3.图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
4.视频: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唐朝时期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关注唐朝与周边国家的交流。
提问:你们知道唐朝时期有哪些著名的对外交往事件吗?2.呈现(10分钟)讲述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两个历史事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任务】【教学流程】教学问题设计唐朝时期,各国把中国人叫什么?当今把华人在其他国家聚居的地方叫什么?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合作交流展示提高一、遣唐使【问题1】观察图片《弘法大师行状绘词》,结合课文回答:图片《弘法大师行状绘词》,描绘了什么情形?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的目的是什么?【问题2】阅读“相关史事”,结合课文回答:“遣唐使”对日本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二、鉴真东渡【问题1】“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材料中描述的中日民间交往事件是什么?鉴真的贡献有哪些?【问题2】1.观察图片,结合所学对图片中历史人物进行简介(姓名、身份、事迹、贡献等方面)2.你知道鉴真六次东渡日本的故事吗?鉴真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弘扬和借鉴?【问题3】分析:唐朝文化对日本带来了哪些影响?(对比文字、都城、服饰、货币等方面)师:出示图片,指导学生识图,结合课文回答问题。
明确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的目的是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生:观察图片,阅读材料,认识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师:出示材料,指导学生结合课文知识回答问题。
生:阅读郭沫若诗句,提取关键信息。
概述鉴真的贡献。
师:出示图片,指导学生整理材料,对鉴真进行人物介绍,明确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生:讲述鉴真东渡日本的故事,感受鉴真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矢志不渝而六次东渡日本远播中华文化的品质。
师:指导学生讨论,通过对比得出结论。
生:小组讨论,概括唐文化对日本影响政治:日本效仿唐朝进行政治改革。
文化:日本参照汉字创立了日本文字。
生活:日本的和服,日本的茶道等。
风格:东京都采用了洛阳宫殿风格,西京都采用了长安风格。
三、玄奘西行【问题1】1.畅所欲言:《西游记》是家喻户晓的神话小说,其创作原型就是唐代的玄奘西行。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七下历史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一、备课标1、内容标准:以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2、核心概念:知道,说明,理解二、备教学重、难点1、教材分析:本课以“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为主题讲述隋唐时期对外关系的历史。
重点是唐朝对外交往中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内容,理解对外交往活跃的根本原因是唐朝的先进和繁荣对周围国家有强大的吸引力,也是唐朝在世界上享有了很高的声望。
学习时首先要注意使同学们理解好对外关系和民族关系的区别,还有在学习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是要抓住传播文化和学习文化的不同特点来掌握。
通过学习理解盛世时期对外开放的时代特征。
2、教学重、难点: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学习过程中注重从地理方位、传播和学习等角度把握。
难点: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领会“繁荣”与“开放”单元特征中两个重要因素的内在联系(社会强盛促进了对外开放,对外开放又促进了社会发展)。
三、备学情1、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基础知识:90%以上学生能够掌握重点知识:85%学生能够掌握难点知识:80%学生能够掌握2、学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部分同学对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容易混淆,学习的过程中应通过针对性的练习,加深同学们的理解和把握。
部分同学对国家强盛和对外开放的相互关系的理解存在难度,学习时,教师可以结合习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给中国带来的外交新局面,与当今中国国家综合国力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来对比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
四、备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了解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东渡日本、唐玄奘西行天竺取经等史实,培养阅读、提炼、归纳、表述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述唐朝时我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启发学生思考唐朝时出现频繁的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和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归纳比较日本、天竺与隋唐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相似性,佛教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唐朝所起的作用,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领先地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书法 建筑 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 频
卓越贡献。
出示鉴真在日本的图像,与唐招提寺。
学生在课本
出示关于鉴真的诗歌。
上勾画鉴真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东渡的相关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内容
“盲目航东海”指什么?表现了鉴真怎样的
精神?“唐风洋溢奈良城”表明了什么?他
都传了哪些道艺?
3.了解玄奘西行的基本史实
西行的时间:贞观年间
学生读课本
西行起止地点:
了解相关史
起:长安
实
止:天竺(今天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并在课本上
历时:四年
勾画相关内
经历:遍访天竺名寺,研习佛法。在佛学最 容
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
大师。
贡献:10 多年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
后主持译经工作, 为中国佛教发展作出重大
策,同时,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经
济文化水平,这样才有条件投入世界经济发
展的潮流中。其次,我们必须学习唐朝有着
广博的胸怀,传播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善于
吸收他国之长,为己所用,有容人之度量。
通过学习唐朝 的中外文化交 流,教育学生刻 苦勤奋,坚持国 家对外开放的 基本国策,为实 现中华民族的 伟大复兴而努 力。
哪个国家有频繁的交流?
提高学生注意
2.唐朝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
小组讨论总 力,培养学生学
在玄奘西行前,国人称印度为天竺。天竺是 结
习历史的兴趣
唐朝时的称呼,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
孟加拉国等国。
经典电视剧《西游记》中的故事取材于我国
历史上哪个故事呢?唐僧是哪个人物的故事 听歌曲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本课内容涵盖了唐朝与日本、新罗、天竺等国的文化交流,包括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历史事件。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外文化交流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背景等方面仍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和历史背景,掌握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重要历史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背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增强学生对民族团结、文化交流的认同。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教学难点: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及其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历史事件为例,分析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辅助材料:图片、视频、历史文献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白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唐朝时期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思考:唐朝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盛世?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背景,展示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历史事件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这些事件有直观的认识。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4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4一. 教材分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本课内容丰富,包括唐朝对外交往的原因、主要交往国家、交往方式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唐朝时期我国对外友好交往的历史事实,认识到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学习了隋唐时期的历史,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原因、主要交往国家、交往方式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国际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原因、主要交往国家、交往方式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2.教学难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中外文化交流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3.学具:准备相关的历史地图和图片,供学生观察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唐朝时期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唐朝历史知识。
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吗?在唐朝时期,我国与外国有哪些文化交流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8年春(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人教版下册学案_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 4 课唐朝的中外文化沟通班级 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习目标】1.认识唐朝期间中外文化沟通的概略2.识记遣唐使、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史实及贡献3.理解唐朝期间中外文化沟通屡次的原由、影响,认识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的影响及启迪【学习要点】唐朝与日本和天竺的交往【学习难点】隋唐期间对外交往屡次的原由、隋唐的对外交往对今日改革开放的启示【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唐朝期间,中国和 _______的沟通特别屡次。
为了学习中国的 ____________,日本差遣使节到达中国,当时称为“”。
2. 把唐朝先进的 ________、天文历法、文字、文籍、书法艺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 ________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沟通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 ______。
他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和尚的邀请东渡日本,经过次东渡,终于在 754 年到达日本。
4.鉴真在日本教授 ________,还流传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沟通作出了优秀的贡献。
5.新罗富强此后,差遣使节和大量留学生到唐朝学习。
6._______ 初年。
高僧玄奘西行前去取经。
7.玄奘成为远近有名的佛学大师,为中国 ______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依据玄奘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记录了他游览过的100 多个国家12018 年春 (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人教版下册教案_第 4 课唐朝的中外文化沟通导教案1 / 4和地域的山川风光及社会风俗,是研究________沟通史的宝贵文件。
二、合作研究想想,唐朝对外交往为何会出现盛况空前的场面?三、练习稳固1. 以下国家中,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到现在还保存着唐朝人的某些风俗的是()A. 印度B. 阿拉伯C.朝鲜D.日本2.“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度出海,终抵东瀛。
”上述春联高度赞誉了唐朝时一位高僧不畏困难、执着追求的精神。
那么这位高僧是()A. 玄奘B. 鉴真C.阿倍仲麻吕D. 马可 ?波罗3. 唐朝时,外国物产居唐朝入口首位的是()A.日本B.新罗C.印度D.天竺4.唐朝的繁华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沟通的发展相关,以下最能表示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勤苦精神的是()A. 鉴真东渡B. 文成公主入藏C. 玄奘西行D. 遣唐使到来5. 某历史兴趣小组想认识唐朝时印度的一些文化状况,你会向他们介绍()A.《史记》B. 《大唐西域记》C. 《水经注》D. 《齐民要术》6. 以下人物中,对中外文化沟通作出优秀贡献的是()①李冰②李春③玄奘④鉴真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7.阅读以下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唐王朝的对外交流情况;
技能目标:知道唐朝的对外交流的良好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感受“盛唐”气象;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唐朝的对外交流情况吗?它有哪些值得我们津津乐道的地方?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二、鉴真东渡:
师:课件出示鉴真东渡的情况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鉴真东渡的目的是什么?鉴真东渡的意义是什么?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 七年级下册

三、课堂总结:
唐朝国家安定强盛、经济文化繁荣,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唐朝比较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供了机会。陆路和海路交通比过去发达,为中外相互往来创造了条件。
问题:从唐朝中外友好交流的事例中,你获得了什么历史启示?
明确: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进步。各国各族均有所长,应多向他人学习。
材料: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为传戒律,发愿过海,不至日本国,本愿不遂”
材料: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义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3.提出问题:鉴真东渡对日本的有怎样的影响?(鉴真为中日友好做出了哪些贡献?)
贡献:1、传授佛经
2、传播中国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教师指出: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朝鲜半岛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四)玄奘西游
1.提出问题:天竺是今天的哪个国家)学生抢答论天竺是今天的哪个国家
(印度)
3.(多媒体出示问题:玄奘取得了那些历史功绩或贡献是什么?)
4、想一想,鉴真六次东渡,不远万里传播文化,对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启示?
明确: 1、鉴真具有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
2、他为传播唐朝文化,促进中日交流,做出了贡献,值得我们学习。
(三 )唐与新罗的关系
1、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隋唐往来频繁,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 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①教学分析➷知识与能力了解唐朝时期,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的具体情况,包括遣唐使来华及其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东渡日本等重要史实。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图文资料,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唐朝时期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史实,并结合史料思考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向学生展示多种形式的史料,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遣唐使和鉴真东渡的学习,培养学生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的优秀品质,增强学生对为人类友好交往做出重大贡献的伟人的崇敬之情。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开放包容、互相学习、互帮互助、合作共赢对于今天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教学难点:遣唐使来华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东渡的历史及现实意义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日本捐赠的抗疫物资,上面写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教师结合当今社会热点问题,解释“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句话的内涵,进而体现出中日两国友谊源远流长,引入新课学习。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遣唐使来华(一)唐朝对外交往概况:1、(多媒体展示图片《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史料解读: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从整体感受唐朝凭借发达的对外交通和唐朝政府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交往十分活跃,很多国家都与唐朝进行友好往来。
2、(多媒体展示图片《中日文化交流的使者》教师简述唐朝时期,中日两国交流非常频繁,很多人为此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引出本课书中两位重要的历史和人物阿倍仲麻吕和鉴真。
(二)遣唐使来华1、概况:(多媒体出示图片《弘法大师行状绘词》和《遣唐使葬身大海》)教师解释何为遣唐使,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想象遣唐使来华路途的艰辛。
教师提问:既然如此,遣唐使为何还要冒死前往?(多媒体出示《日本书纪》和《“丝绸之路“与”书籍之路“——试论东亚文化交流的独特模式》中的文字资料)教师和学生一起阅读并分析材料,引导学生分析遣唐使来华的目的。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历史教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历史教案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学习目标】1.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概况2.识记遣唐使、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史实及贡献3.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影响,认识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的影响及启示【学习重点】唐朝与和天竺的交往【学习难点】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隋唐的对外交往对今天开放的启示【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 唐朝时期,中国和_______的交流非常频繁。
为了学习中国的____________,派遣使节来到中国,当时称为“”。
2.把唐朝先进的________、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等传回,对________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在唐朝与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______。
他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僧人的邀请东渡,经过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
4.鉴真在传授________,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5.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
6._______初年。
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取经。
7.玄奘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为中国______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根据玄奘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________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二、合作探究想一想,唐朝对外交往为什么会出现盛况空前的局面?三、练习巩固1.下列国家中,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是()A.印度B.阿拉伯C.朝鲜D. 2.“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度出海,终抵东瀛。
”上述对联高度赞扬了唐朝时一位高僧不畏艰难、执着追求的精神。
那么这位高僧是()A.玄奘B.鉴真C.阿倍仲麻吕D.马可•波罗3.唐朝时,外国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的是()A.B.新罗C.印度D.天竺4.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发展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A.鉴真东渡B.文成公主入藏C.玄奘西行D.遣唐使到来5.某历史兴趣小组想了解唐朝时印度的一些文化情况,你会向他们推荐()A.《史记》B.《大唐西域记》C.《水经注》D.《齐民要术》6.下列人物中,对中外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是()①李冰②李春③玄奘④鉴真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❶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唐朝与日本的交往、唐朝与天竺的交往
教学难点: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隋唐的对外交往与今天的开放的区别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悉尼唐人街(上图)、日本唐人街(下图))图中为什么外国人会将中国人称为“唐人”?古代新罗、天竺、大食、波斯等国分别是指今天的哪些国家和地区?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两国在经济文化上早有密切关系。
你知道隋唐时期两国交往的史实吗?你能举出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具体事例吗?
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遣唐使
1.(多媒体展示《弘法大师行状绘词》)史料解读
(多媒体出示材料一地图:日本派遣唐使的目的)教师讲述:日本派遣唐使的目的是什么?(吐为了 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
) 2.(多媒体出示问题:派遣唐使对于日本的影响)结合教材,要求学生概括派遣唐使对于日本的影响 (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 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 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目标导学二 鉴真东渡
(一)开始——珍妮机的发明(18世纪60年代)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唐招提寺图片)
2.教师简要介绍鉴真东渡的故事。
(多媒体链接鉴真东渡的故事)
3.提出问题:鉴真东渡对日本的有怎样的影响?
教师指出: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
目标导学三玄奘西游
1.(多媒体展示以下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玄奘离国已久,怀念祖国的心情越来越迫切。
戒日主和各国国王、广大的僧俗人民再三挽留他。
鸠摩罗国王甚至表示只要他肯留下来,要为他建立一百所专院。
无奈玄奘归国心切,留学求经的目的既然已经达到,说什么也要回国了。
643年春天,西游十七年的玄奘辞别了戒日王和天竺的朋友们,满载着印度人民的友谊、荣誉和六百五十七卷佛经,启程回国了。
2.(多媒体出示问题:天竺是今天的哪个国家)学生抢答论天竺是今天的哪个国家(印度)
3.(多媒体出示问题:玄奘取得了那些历史功绩)老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回答玄奘的历史功绩
答案提示:(1)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2)根据他的口述,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三、课堂总结
唐朝国家安定强盛、经济文化繁荣,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唐朝比较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供了机会。
陆路和海路交通比过去发达,为中外相互往来创造了条件。
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
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进步。
各国各族均有所长,应多向他人学习。
❸板书设计➷
❹教学反思➷
本课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是要让学生明了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我们能从唐朝的对外交往中得到很多启迪。
第一,我们必须具备安定团结的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同时,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经济文化水平,这样才有条件投入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中。
其次,我们必须学习唐朝有着广博的胸怀,传播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善于吸收他国之长,为己所用,有容人之度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