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课件08社会救助支出
第8章 社会救助概述《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PPT课件

第二节 社会救助的历史发展
一、社会救助的产生和演进 (一)慈善救济时期 二、《济贫法》与社会救助 三、现代社会救助制度的建立 1.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制度 2.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制度 四、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
五、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
1.社会救助制度的萌芽(1949年前) 2.新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 3.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1978年至今 )
通过社会救助的定义,其至少包括以下几层意思:
首先,社会救助是一种政府或社会的行为。作为政府行为,它表现为政府通 过立法,为贫困群体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它又表现为民 间或社会团体通过自发性的募捐和其他慈善性活动,对救助对象进行援助。
其次,享受社会救助的条件不是缴费而是低于贫困线,但对是否低于贫困线 仍要经济状况调查,通过核实后才能享受。社会救助的主体既具有广泛性, 又具有特殊性。从广泛性而言,任何社会成员都有可能得到社会救助,或者 说,任何社会成员都有享有社会救助权的可能性,但是对个体的某一个社会 成员而言,社会救助权是否能够从可能的权利转化为实际的权利,还要看其 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与其他社会保障权的法律条件不同,社会救助的 享受并不要求权利人履行缴费义务,但是社会救助权的行使有一个特殊的要 求,即权利人必须证明自己贫穷而且无法维持基本生活。
第一节 社会救助的含义和特征
一、社会救助的含义 1.社会救助的含义
“社会救助”一词源自英文“Social Assistance”, 又称为“社会救济”或“社会援助”,是指对因 各种原因导致难以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人员或者 家庭,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标准给予现 金、物资或其他方面的援助与支持,使其基本生 活得到保障的制度。
不需符合被救济者愿望
二、社会救助的基本特征
8财政学社会保障支出

完全积累制
优点:(1)缴费率(税率)适中,较易为筹资对象所 接受;(2)能防止老龄化带来的支付危机。
2013-8-6 倪秋菊 财政学 14
社会统筹 政府通过工薪税或社会保险税筹集资金,记入 专门的社会统筹账户,作为公共养老基金,并 由政府将这些资金用于退休职工的养老开支。 在这一形式下,养老金的给付水平通常事先确 定。 现收现付制一般采取社会统筹形式。 个人账户 由政府推行的职工在职期间强制储蓄,账户基 金属个人所有。 完全积累制一般采用个人账户形式。
2013-8-6 倪秋菊 财政学 1
社会救济是社会保障的最低层次,对象是社会中的最弱者 群体,因为其自身的原因或不可抗拒的外因,生存处于困 难境地。社会救济的目的就是保障他们能够得到基本生存
条件。
社会保险一般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 保险等,对象是劳动者,目的是帮助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 损失劳动能力时仍能保障其基本生活水平。社会保险是根 据大数法则的原理来分担风险,所以是工业化的产物。
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对象是全体公民。实行 社会福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全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
质量。
2013-8-6 倪秋菊 财政学 2
引例
中国面临“四二一”问题的挑战
1 中国的社会保险计划 2 政府介入社会保险的依据 3 养老保险的含义及其筹资模式 4 养老金的给付 5 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及其问题 6 养老保险的经济效应 7 医疗保险及其经济效应 8 失业保险及其经济效应
参加的强制性:它是通过国家立法形式,强 制实施的保险制度。凡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 劳动者,都必须参加。 受益资格和受益水平部分取决于职工以往的 缴款; 只有在某些可确认的事件,如失业、疾病和 退休等发生时才能获得给付。 领取福利时无须接受收入状况调查。
社会救助.PPT课件

精品课件
5
(二)各国社会制度的丰富和完善
19世纪上半叶,英国颁布了新的《济贫法》,使社会救济第一次以立 法的形式公诸于世。它认定国家有保障公民生存的义务,公民有要求社 会救助的合法权利,社会救助是一项积极的福利举措。20世纪中叶以 后,西方国家纷纷建立起以社会保险制度为核心的社会保障制度,此 时,社会救助成为了社会保险制度的补充,并只限于对社会保险制度未 能保障或保障不充分的人群给予最低层次的保障。70年代以后,随着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各国对社会救助制度也进行了 相应的变革,使之更加完善。
精品课件
17
医疗援助。医疗援助是政府出钱资助医疗卫生事业的一种形式。接受医 疗援助的人不仅有老年人,还包括所有由政府赡养和需要给予护理的人。 其他形式的社会救助。在美国,除失业救助和医疗援助外,还有其他一 些救助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补充家庭收入。补充家庭收入 是由政府举办的对65岁以上没有得到社会保险保障的穷苦老人、盲人 残疾者发给救助金的一项补充规定。二是抚养儿童家庭的补助。这是对 那些绝大多数没有父亲的单身母亲家庭进行救助的措施。补助金由联 邦政府、州和地方政府共同支付。三是食品券补贴。这是对低收入和贫 困家庭发给食品券,按照政府补贴价格购买食品的一种办法。四是供应 贫困学生早、中餐。
精品课件
20
残疾人救助金的发放在瑞典社会福利费用开支中比较多。具体的规定是 每个残疾者的就业工资都由政府支付其中的75%,其余由雇主负担; 政府为了给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他们创办了许多新工厂;国 家对那些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残疾人提前给予养老金等。
精品课件
21
各国在社会救助制度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中,实物救助与服务救助制度不 断的整合与分化。社会救济内容由传统发放救济金的方式,以维持穷人 的最低生存需求,逐渐演变为实物与服务救济相结合的多样化的救助形 式,包括对高龄老人的护理服务,对失依儿童的关爱和照顾
财政学课件08社会救助支出

本课件介绍社会救助支出的概念、类型、管理和评估,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前 景。
理解社会救助支出
社会救助支出是指政府为了改善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而提供的经济援助。 社会救助支出的经济意义在于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发展,而社会意义则体现 在关爱弱势群体和减少社会不平等。
社会救助支出的类型
社会救助支出的挑战和前景
社会救助支出面临着财政压力、不平等问题和滥用风险等挑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制定合理政策、完善管理机制,并采取创新的救助方式和技术手段。 社会救助支出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更加精准和可持续的救助模式,以及推动社会公正和包容发展的努力。
结语
本章内容介绍临的挑战和前景。 社会救助支出的研究将持续关注并致力于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养老保险支出提供给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确保他们晚年生活的基本需求。 其意义在于保障老年人的生活稳定和社会尊严,实施方式为发放定期养老金。
社会救助支出的管理和评估
社会救助支出的管理体系和制度是确保资源合理配置和目标达成的重要保障。 质量评估方法用于评估救助政策的合理性和效果,而效率评估方法则关注资源利用的效率和公平性。
临时救助支出
临时救助支出提供短期资金援助,帮助突发困难的人们度过难关。 其特点在于快速响应、应急性高,实施方式包括提供生活补助、住房救助等。
低保支出
低保支出是为生活无着或收入严重不足的居民提供长期性经济援助。 其意义在于保障基本生活需求,实施方式包括发放月度生活补助、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等。
养老保险支出
社会救助PPT课件

案例三:某地区医疗救助的成效评估
总结词
救助范围扩大、医疗费用降低、群众满意度 提高
详细描述
该地区医疗救助政策不断完善,救助范围不 断扩大,覆盖了更多贫困人口。通过降低医 疗费用、提高报销比例等措施,减轻了贫困 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加强医疗机构建设 和服务质量提升,提高了群众对医疗救助的
满意度。
谢谢观看
效率问题
提高救助效率是实现社会救助的重要目标。应优化救助流程,简化救助手续,提高救助资金的发放和使用效率。 同时,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救助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浪费和滥用。
05
社会救助改革与发展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建立多层次救助体系
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基础上,逐步 完善医疗、教育、住房、法律等专项 救助制度,形成全方位的社会救助体 系。
救助水平与贫困线标准的匹配
救助水平应与贫困线标准相匹配,确保贫困人口能够获得足 够的救助。同时,救助水平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以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
救助对象的识别与动态管理
救助对象的识别
准确识别救助对象是实现社会救助的前 提。应建立科学的识别机制,综合考虑 申请人的家庭收入、财产状况、生活困 难程度等因素,确保救助对象符合救助 条件。
救助内容
提供食品、饮用水、衣物、住 所等基本生活必需品。
申请与审核
受灾群众可直接向当地政府申 请救助,政府根据灾情和实际
情况进行审核。
农村五保供养制度
• 定义:农村五保供养制度是指对农村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 源、无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或虽有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但无赡 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由政府提供吃、穿是社会救助的重 要力量,应鼓励和支持社 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活动。
财政学课件--第八章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

四、社会保障制度模式
(一)社会保险型 (二)国家福利型 (三)个人储蓄型 (四)国家保险型
(一)社会 “风险分担、互助互济” 保险金以雇主、雇员缴纳为主 权利与义务对等
(二) 国 家 福 利 型
贝弗里奇模式:以英国、瑞典 等北欧国家为典型 条件:经济发达 特点: 普遍津贴,人人有份 不过分注重权利与义务对等 保险金主要来自税收 “从摇篮到坟墓” 现收现付制
•
现代意义的社会保障
• “让公民不必穷尽手段为生存 ” • “公民享有避免剥夺享受成果的权利。” 享有 “免于饥饿权、身心健康权与受教育权” • ——世界银行 • “社会虽然不能制止老天下雨,但却可以制造雨 伞” • “生老病死以及人的最低生活需要,是不应当由 市场来裁决,或者说市场的裁决不应该是最终的, 政府应该在其中有所作为。”
• 筹资模式采用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结合的部分 积累模式,企业和职工共同缴费,财政最后担 保。 • 2007年度,缴费基数是1478至7392元,养老保 险个人缴纳8%,单位22%;医疗保险个人缴纳 2%,单位12%;失业保险个人缴纳1%,单位2%; 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单位均缴纳0.5%。单位的 缴付比例达到缴费基数的37%(加上住房公积金 为44%),个人为11%(加上住房公积金为18%)。
⑶停滞阶段,从1966年到1976年
• 从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期间,全国总 工会被砸烂,劳保基金的统筹管理机构 被撤消或瘫痪,福利事业被批为“福利 主义”,基层福利机构被解散,使全国 的社会保障事业陷入长期的停滞阶段。
⑷改革阶段,1978年以后
• 从1978年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企业制度的改革对 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配套改革的要求。 ⑴ 考虑到由各单位自行管理、自行支付养老费的制 度无法让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公平竞争,从1984年起, 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恢复和建立了退休费用的市县乃至省级 统筹。 ⑵ 在劳动制度改革中,为了使劳动关系法制化,打 破“铁饭碗”和“大锅饭”,在用工形式上推行了劳动合 同制。与此相配合,劳动合同制工人的养老保险制度于 1986年开始建立,并使其与固定工养老保险基金分别立账
邓子基《财政学》(第2版)章节题库(第8章 社会救助支出)【圣才出品】

第8章社会救助支出一、概念题1.社会保障基金答:社会保障基金是指为了兴办和发展社会保障事业而储备的资金或专门拨款。
主要用于保障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
一般有社会保险基金、社会救助基金、社会福利基金、优抚保障基金等组成部分。
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主要有:国家税收、企事业单位上缴的社会保险统筹费和利润提成、农村集体提留或统筹、个人缴纳、社会捐赠等。
2.社会保障制度答: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根据法律法规,保证社会成员依法获得基本生活权利,以维系社会稳定的各种社会安全制度。
具体讲:(1)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种国家的社会管理制度或社会政策,是政府通过法律手段强制推行的。
(2)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是国家和社会,通常由政府、受保人所在单位或社区,以及受保人等因素组成。
(3)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是对当事人提供基本生活保证。
获得这一保障是全体公民的权利。
(4)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的安全网或减震器,其基本作用是保证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社会保障制度包括最基本层次的社会救助制度和核心部分的社会保险制度。
广义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包括较高层次的社会福利制度,以及优抚保障和社会互助等。
二、选择题1.负所得税是一个可以为所有人提供最低收入保障的()。
A.实物补助计划B.现金和实物补助计划C.现金补助计划D.以上都不对【答案】C【解析】负所得税是一个可以为所有人提供最低收入保障的现金补助计划。
其基本设想是那些低于贫困线的人可以获得现金补助,而那些收入水平高于贫困线的人必须缴纳税收。
2.负所得税方案把政府救助体系与()联系在一起。
A.企业所得税制B.个人所得税制C.个人与企业所得税制D.个人所得税制和财产税制【答案】B【解析】负所得税基本设想是那些低于贫困线的人可以获得现金补助,而那些收入水平高于贫困线的人必须缴纳税收。
可见,负所得税方案把政府救助体系与个人所得税制联系在一起。
3.负所得税方案把()与个人所得税制联系在一起。
A.政府救助体系B.私人救助体系C.社会救助体系D.以上都不对【答案】A【解析】负所得税基本设想是那些低于贫困线的人可以获得现金补助,而那些收入水平高于贫困线的人必须缴纳税收。
财政学第八章 社会保障支出

财政学第八章 社会保障支出
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以及 公平分配
但是也不排除“负担公平”的第三个 条件。社会保障制度要满足的公平负担 目标和社会保障制度中占重要地位的社 会保险相关理论之间存在矛盾,互相冲 突形成争论的焦点。
二、最适再分配理论
在讨论收入分配的公平性时,很大 程度上反映着个人的价值观。最适再分 配的问题最终归结到如何选择社会福利 函数的问题上。因为,社会福利函数是 反映不同社会成员为社会创造财富作出 贡献的一个主要社会指标。
假设两人在aa和b′b′中选择哪种效用曲 线的概率相同,那么所预测的总效用最大化的 收入分配是均等分配。图8-1中收入的均等分 配点Y到Y′的收入再分配的总效用增加三角形 XZV(YXZY′-YVZY′)部分的面积。从Y到Y″ 收入再分配来看,减少了总效用RXVS (YXRY″-YVSY″)部分的面积。
如果对社会所有成员分配的收入一定, 那么每个成员就可获得均等的分配量。 因为只有通过均等分配,才能使每个人 的收入边际效用均等,实现总效用最大 化。
MUA (边际 效用)
a
图8-1 收入分配模型
R X
Z V S
b b'
a'
OA
Y'' Y
Y'
OB
OAOB表示A、B两人可利用的总收入。 A的边际效用(MUA)的曲线aa以OA为原点向 右下方递减,B的边际效用(MUB)的曲线bb 以OB为原点向左下方递减。根据假设aa和bb的 形状是相同的。实现总效用最大化,即MUA和 MUB曲线下方面积最大化的收入分配是在 MUA和MUB均等的Y点上,即实现两人的边际
第8章 社会救助支出

10
目前的农村救助体系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农村五保 农村医疗救助
1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7年起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运作
以收入调查(means-tested)为基础; 采取补差机制
食品券(food stamp)
一种凭证,获得该凭证的低收入者有权借助该凭证每月 购买一定数量的食物。
一种实物转移形式。
32
实物转移的经济效应
实物转移与现金补助产生的效用水平相同:图8-10 实物转移比现金补助产生的效用水平低:图8-11
33
图8-10 实物转移的经济效应
向低收入者的实物转移是
家庭月保障金额=当地月保障标准 家庭人口数-家庭月收入总额(抚恤金除外)
12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007年7月起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运作
以收入调查(means-tested)为基础; 采取补差机制
家庭月保障金额=当地月保障标准 家庭人口数-家庭月收入总额(抚恤金除外)
13
图8-2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覆盖面(2001-2010)
负所得税方案下的劳动供给决策:图8-8
29
月
总
收
假定月基本补助额是
入D
⌒
100元,负所得税方案对
‖ 收
增加的劳动所得课以
入 +
20%的税收,工资率为5
补 助
元/小时。
金
G
O
负所得税方案下的的 预 算 约 束 线 DSQ
S
选择工作
负所得税前 的工作时间
Q
100元
V
社会救助制度PPT课件

• 五、灾害救助 • 灾害救助是指对受到自然灾害的人进行的救助。 • (一)我国救灾体制的转变 • 我国的救灾体制自2000年来开始转型,主要体现在:(1)
灾害救助的目标从强调减少经济损失转向以人为本。如在 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前可能要进行避灾性紧急转移。(2) 灾害救助的内容从事后救济转向全方位救助,特别是应急 救助。从紧急转移开始一直到完成恢复重建,灾害救助已 具有全程立体救助的性质;(3)灾害救助的组织指挥从 依靠个体经验转向系统的预案与应急行动;建立应急体系 意味着对工作程序进行详尽规范;(4)灾害救助的组织 过程从封闭转向全方位透明。有利于增加救助工作的公信 力;(5)灾害救助标准从传统的低标准转向保证基本生 活并与国际接轨。原来的标准只是不饿死人、不冻死人。 在1998年后,政府部门开始系统筹备救灾帐篷,同时在救 灾过程中大量使用帐篷保证灾民居住。(6)灾害救助的 装备从传统的以人力和手工为主的工作手段转向高科技装 备的应用。
• 廉租住房保障面积标准原则上不超过当地人均住房面积的 60%。
6
• 3、申报 • 应当由户主按规定程序提出书面申请。对于申请租金核减
的家庭,由产权单位按规定予以租金减免;对于申请租赁 住房补贴和实物配租的家庭,由地方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 按规定条件排队轮候。轮候期间申请人家庭基本情况发生 变化的,应及时申报,经审核不符合申请条件的,取消轮 候。 • 享受廉租房待遇的最低收入家庭应按年度向房地产行政主 管部门或其委托机构如实申报家庭收入、人口及住房变动 情况。家庭收入连续一年以上超出规定收入标准的,应取 消其廉租房保障资格。主管部门还应对最低收入家庭的收 入情况和住房情况定期进行核查。
aa11第十三章第十三章社会救助制度社会救助制度一概述一概述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城镇廉租房制度三城镇廉租房制度四农村五保制度四农村五保制度五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六灾害救助制度六灾害救助制度22aa第一节第一节社会救助制度概述社会救助制度概述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对于遭受灾害失去劳动能力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对于遭受灾害失去劳动能力或低收入公民给与救济和帮助以维持其最低生或低收入公民给与救济和帮助以维持其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救助》PPT课件

• 乌鲁木齐156 南 昌230 大 连320 济 南300 • 青 岛300 郑 州275 宁 波350 武 汉248 • 深 圳415 长 沙270 • 厦 门一人户:300、330两人户:275、305
多人户:250、280
*民政部低保司城市处制表 2009年1月
农村低保
• 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 2007.11
• 汶川地震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管理使用信息公开办法2008-06-01 • 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生活类物资分配办法2008-06-01 • 救灾捐赠管理办法2008-05-08 • 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通知2008-05-07 • 民政部关于印发《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的通知2008-05-07 • 关于规范特大自然灾害救济补助费分配管理的通知2007-12-14 • 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2007-12-14
照农业部计算的每亇家庭人均“营养足够的饮食” 开支乘以3规定为“贫困线”标淮。因为根据当时
调查,一般家庭中食品消费开支占家庭总支出的 三分之一。
第二节 我国的社会救助
1、我国有多少贫困人口 2、我国社会救助的项目
自然灾害救助 城乡贫困救助 特殊对象救助
3、我国社会救助的具体措施 灾害救助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廉租房、医疗救助) 临时救助 五保户制度 流浪救助 慈善捐助
• 民政部办公厅转发四川省民政厅、四川省卫生厅《关于请求协助做好 四川“5.12”地震转运伤员出院返乡工作的函》的通知2008-06-24
• 民政部 财政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汶川地震灾区救灾 款物使用管理的通知2008-06-16
• 民政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做好汶川地震房屋倒损农户 住房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2008-06-13
第8章 社会救助支出

负所得税的基本原理 • 在收入达到B元之前,个人收入是免税的, 此后以税率t 对个人收入课税,即B为起征点。 • 图8-7
36
负所得税方案
应 纳 税 额
A
负所得税方案的 实质:
首先给予个人一 次性转移支付或基 本补助金,然后对 个人的其他所有收 入课税。而从净税 额看,可以为正, 也可以为负。
40 40
50 65 69 364
13 28
33 43 47 223
18
扶贫贷款
• 最大的农村扶贫项目; • 资金投向
种植业 养殖业 以当地农副产品为原材料的加工业;
• 发展进程
早期:信贷到户 1990年代初期,支持县办企业和乡镇企业; 农户小额信贷:指是由金融机构实施的、以农户的信用为基础、 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向农户发放的不需抵押、担保的贷款。
19
发展资金(财政扶贫资金)
• 资金投向
贫困县的种植业和养殖业; 改变贫困农户基本生活条件项目。
• 资金使用状况
缺乏系统评估; 可能存在一系列问题。
20
以工代赈
• 资金投向
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具体项目逐渐多样化。
• 在反贫困行动中发挥了较重要作用
为经济增长创造了物质基础 ; 为贫困人口提供短期就业和获得收入的机会; 缓解贫困人口的食物短缺问题。
O
B t t
税前收入
G0 G1
图8-7 负所得税方案
37
负所得税方案的劳动供给效应 • 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同,在负所得税方 案下,受助者得到的补助只减少其劳动所 得税的一部分而不是100%。 • 负所得税方案下的劳动供给决策:图8-8
第8章 社会救助支出

O
D
D′
B
教育
图8-4 对低收入家庭补助后个人教育消费的变化
18
教育支出的经济效应
对私立学校补助的经济效应
效应分析:图8-5
19
对私立学校补助的经济效应分析
结论:学费补 结论 助后,学费标准降低, 个人的预算线外移成为 AC,与另一条无差异曲 线 I' 相切于点 E' ,个人 对教 育 的 消 费 为 OD' , 增加了DD'.
效应分析:图8-4 获得补助的低收入家庭可以将补助款用于购买其他产 品,因而无法保证家庭增加对教育的消费.
17
对低收入家庭提供补助的经济效应分析
其他产品 C
A E′ E I I′
结论:家庭得到补 助后,家庭的预算线由AB 向外平移至CF,并且与无 差异曲线I'相切于点E'.此 时教育消费OD由增加到OD', 增加了DD'.
11概述12国防支出13教育支出11概述购买性支出的类别按其使用是否形成资产划分12国防支出局部均衡分析基于许多限制型条件的假设对单个产品产生均衡价格和产出的需求和供给条件分析时可以得到国防产品的有效供给量国防支出的有效水平假定社会由三人组成abc三人组成各自消费国防产品的边际收益曲线不同分别为国防产品的边际成本曲线为水平线即国防产品以固定成本增加供给
第8章 购买性支出
本章提要
1.财政消费支出 2.财政投资支出
2
引言
财政支出的类别
—按能否直接得到相应的商品和劳务补偿划分 购买性支出
也称消耗性支出,指政府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反映政府和其他经济主体之间互利,有偿的市场交易 关系.
转移性支出
指政府按照一定的方式将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转移给 居民,企业和其他受益者时所形成的财政支出; 是财政资金无偿,单方面的转移.
第5章社会救助支出

第5章社会救助⽀出幻灯⽚1●财政⽀出可分为:购买性⽀出●转移性⽀出●购买性⽀出⼜可分为(1)政府的消费性⽀出,这类⽀出不形成任何资产,如⾏政管理⽀出、国防⽀出、科教⽂卫⽀出等●(2)政府的投资性⽀出,这类⽀出会形成⼀定的资产,如对农、林、牧、渔、⽔利、⽓象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对能源⼯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地质普查与勘探等的投资幻灯⽚2●转移性⽀出的性质:政府以实现收⼊分配公平为⽬的,将收⼊从⼀部分⼈⼿中转移⾄另⼀部分⼈⼿中。
本质上,它是⼀种社会收⼊的再分配。
●转移性⽀出是受益者的⼀种收⼊来源,他们⽆须提供任何商品和服务作为获得这种收⼊的交换条件。
因此,转移性⽀出体现的是政府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转移性⽀出主要包括对外援助⽀出、债务的还本付息⽀出、财政补贴⽀出(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出⼝补贴等)、社会保障⽀出等●近⼏年来,在社会经济发⽣急剧变⾰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增加了在贫困救助和社会保险⽅⾯的转移性⽀出。
本书着重对这两个项⽬进⾏分析。
幻灯⽚3第5章社会救助⽀出“⼀个舰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最快的船只,⽽是那个最慢的船只。
如果我们改善了困难群体的⽣活状况,也就改善了整个社会的⽣活状况”——温家宝幻灯⽚4●学习⽬标●了解中国当前的社会救助项⽬;●分析⽣活保障、负所得税和实物转移的经济效应幻灯⽚55.1 社会救助⽀出的现状● 5.1.1 我国贫困⼈⼝的规模● 5.1.2 我国救助穷⼈的主要项⽬5.1.3 农村反贫困计划● 5.1.4 城市反贫困计划幻灯⽚65.1.1 我国贫困⼈⼝的规模●⼀、贫困的衡量●1、贫困线●是⼀个确定的收⼊⽔平(或⽀出⽔平),这个⽔平的收⼊刚刚能够满⾜最⼩的基本⽣存需求。
●那些收⼊⽔平低于收⼊标准,或者消费⽔平低于消费⽀出标准的⼈被界定为“穷⼈”。
●绝对贫困线低收⼊贫困线●2007年贫困线为⼈均年收⼊786元,之后提⾼⾄1067元。
长期以来,我国把⼈均年收⼊低于786元的⼈⼝称之为“绝对贫困⼈⼝”,到2007年底,绝对贫困⼈⼝的数量为1497万;⼈均年收⼊位于786元⾄1067元之间的称之为“相对贫困⼈⼝”,⼜称为“低收⼊⼈⼝”,到2007年底,低收⼊⼈⼝的数量为2841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ppt
9
你越有钱,越能贷到更多的款。 如果你没有钱,你就贷不到款。
穆罕默德·尤努斯
1974年孟加拉国发生饥荒,从那时起他就立志要与贫 困斗争到底。他的第一笔贷款是他个人当时仅有的27 美元。他把这笔钱贷给了吉大港大学附近村庄的42名 妇女。
如今尤努斯的格莱珉银行,已是一个拥 有2000余个分支机构、惠及600余万穷人 (其中58%的人依靠微额贷款已经脱离 贫困线)、还款率高达98.89%的庞大乡 村银行网络。
会计ppt
11
格莱珉银行
“五人小组”模式
“五人小组”是格莱珉最为经典的模式,这 一制度促进了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并 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保证了商业贷款的安全 和持续性。
关于第9章内容的安排
两个班的所有同学对以下辩论题目选择 一方,就这些社会核心问题以及与我们 未来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
1.养老保险资金应不应该入市 2.中国目前还应不应该继续实行计划生
育 3.你是否支持农村的合作医疗保险制度
会计ppt
24
关于第9章内容的安排
4.中国目前的养老保险制度为部分积累 制,美国为现收现付制,智利为完全 积累制,你支持哪一个
补差机制
受助者只要多挣一元钱,他从政府手中得到 的补助金就要相应减少一元钱。即对受助者 增加的收入课以100%的税收。
会计ppt
17
负所得税的经济效应
负所得税由弗里德曼(1968)提出 负所得是从一个统一的方案代替现存各
种收入支持方案(如福利、食品券等等) 的计划。在这一计划下,贫困家庭将得 到一份收入补助,而随着他们报酬的增 加,其得到的补助会相应地减少。
会计ppt
18
负所得税的经济效应
例子 假设月基本补助额为100元,该制度对增
加的劳动所得所课的税率为25%。若某 人挣了40元,那他的收入将是多少呢?
会计ppt
19
负所得税的经济效应
计算
(1)当此人工作时,其基本补助额将减 少40×25% =10
(2)其基本补助=100
那么,他的总收入=40-(1)+(2)
会计ppt
14
城市反贫困计划
关于城市反贫困计划的实施要晚于农村, 具体在1994年后。
思考
为什么?
会计ppt
15
社会救助支出的经济效应
最低生活保障的经济效应 负所得税的经济效应 实物转移的经济效应
会计ppt
16
最低生活保障的经济效应
最低生活保障:对穷人实行的现金补助, 包括城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 具体措施
1.2000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 2.重新调整扶贫投入的方向。以地区为基础
的扶贫投入,已经从原来制定的592个国家 级贫困县转变为14.8万个贫困村 3.支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如 2004开始实施的“阳光工程”)
社会救助支出
会计ppt
1
主要内容
贫困的概念与分类 我国贫困人口的规模 农村反贫困计划 城市反贫困计划 社会救助支出的经济效应
会计ppt
2
贫困的概念与分类
贫困的概念
(1)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 —世界银行《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
(2)贫困必须被视为一种对基本能力的剥 夺,而不仅仅是收入低下。—阿玛蒂亚·森
会计ppt
3
贫困的概念与分类
贫困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相对低 收入型贫困)
即使有一部分人的收入可以满足生存 需要,但是明显低于其他人的收入时, 他们也是贫困的,因为他们得不到当地 大部分人认可的体面生活所需要的起码 条件。-加尔布雷斯
会计ppt
4
我国贫困人口的规模
贫困标准
世界银行:1人1天1.25美元(这是2008年标 准,1990为1人1天1美元)
在孟加拉到处滋生着腐败的各种机构中,格 莱珉银行以其公开透明的运作而感到自豪。
会计ppt
12
格莱珉银行
思考 1、格莱珉银行作为一个企业,其目标是
什么? 2、为什么格莱珉银行能够有98.89%的
还款率? 3、从格莱珉银行的例子中你觉得应该如
何反贫困?
会计ppt
13
格莱珉银行
回答3
(1)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 (2)机制设计理论
5.你退休有很大的可能领不到退休金 吗?或者只能领到非常少的退休金
会计ppt
25
他找到地方银行的管理者说明情况,请他们向贫穷农 妇放贷。得到的回答是:穷人是不值得信任的,连饭 都吃不上,借了钱是不会还的;如果真要借钱,要有 抵押和担保;而穷人家里没什么可以抵押,也找不到 担保,所以不能借钱给他们。
在寻求贷款的过程中,他发现了世界基本的银行原理。
会计ppt
10
格莱珉银行
1983年他创立了格莱珉乡村银行,并开 始为贫困的孟加拉农民提供信贷业务。
会计ppt
7
新世纪扶贫计划
4.废除农业税 5.国家对农业实行直接补贴 6.覆盖全国的农村救助体系 7.农村医疗保障计划 8.义务教育财政改革
会计ppt
8
尤努斯及其创建的孟加拉乡村银行因为他 们 “自下层为建立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做的
努力”而获得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
穆罕默德·尤努斯 1940年生于孟加拉国吉大港,
=30+100=130
会计ppt
20
实物转移的经济效应
比如食品券。
会计ppt
21
社会救助不同措施的比较
比较
最低生活保障和负所得税的异同。 食品券和现金补助哪一个能够更多地提高受
助人的福利水平。
会计ppt
22
思考
在食品券、现金补助和负所得税之间, 哪种方式更容易引起腐败。
会计ppt
23
恩格尔系数≥60%
课本p126. 思考
1978年的100元相当于现在的多少元钱?
会计ppt
5
农村反贫困计划
(1) 1986年我们开始实施农村反贫困计 划。
扶贫贷款 以工代赈 发展资金
(2) 1994-2000《“八七”扶贫攻坚计 划》
(3)新世纪扶贫计划 (4)国际扶贫经验
会计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