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动力学专题复习指要(扫描版)

合集下载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资料第三章综合专题动力学与图象综合专题课件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资料第三章综合专题动力学与图象综合专题课件

以在 t3 时刻以后,A、B 发生相对滑动,故 A、B 间的摩擦力为 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2μmg,故 C 项正确;当 F 小于 10μmg 时, 两物块保持相对静止,当 F=8μmg 时,根据 F-5μmg=5ma, 可得 a=0.6μg,所以此时 A、B 间的摩擦力为 f=2ma=1.2μmg, 故 B 项正确,D 项错误.
由牛顿第二定律定律:F3-mg=ma3, 解得:F3=600 N,故 C 项正确; 0~2 s 内位移 x1=12a1t12=12×1×22 m=2 m, 2~10 s 内位移 x2=a1t1t2=1×2×8 m=16 m, 10~11 s 内位移 x3=12a3t32=12×2×12 m=1 m, 小明运动的总位移 x=x1+x2+x3=19 m,故 D 项错误.
根据受力图象分析运动过程 解题思路: (1)根据受力图象,确定加速度的变化. (2)根据加速度的方向,判断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 (3)由加速度结合初始运动状态,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例 3 (多选)小明同学用台秤研究人在竖直升降电梯中的超 重与失重现象.他在地面上用台秤称得自己体重为 500 N,再将 台秤移至电梯内称其体重,电梯从 t=0 由静止开始运动到 t=11 s 停止,得到台秤的示数 F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g 取 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 0~t1 时间内,A、B 间的摩擦力为 0 B.在 t2 时刻,A、B 间的摩擦力大小为 1.2μmg C.在 t3 时刻以后,A、B 间的摩擦力大小为பைடு நூலகம்2μmg D.在 t1~t2 时间内,A 相对于 B 向左运动
【答案】 ABC 【解析】 A、B 间的滑动摩擦力 fAB=μ2mg,B 与地面间 的滑动摩擦力 f=5μmg,故在 0~t1 时间内,推力小于木板与地 面间的滑动摩擦力,故 A、B 均静止,故 A、B 间的摩擦力为 0, 故 A 项正确;A 在木板上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 a=μg,当 A、B 一起以 μg 加速运动时,则 F-5μmg=5μmg,则 F=10μmg,所

新教材高中物理二轮复习精品 专题一 第3课时 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 板块模型和传送带模型中的动力学问题

新教材高中物理二轮复习精品 专题一 第3课时 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 板块模型和传送带模型中的动力学问题
123
3.(2021·江苏南京市、盐城市二模)如图7所示,电动传送带以恒定速度v0 =1.2 m/s顺时针运行,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α=37°,现将质量m=20
kg的箱子轻放到传送带底端,经过一段时间后,
箱子被送到h=1.8 m的平台上.已知箱子与传送带
间的动摩擦因数μ=0.85,不计其他损耗(g=10 m/s2,
第3课时 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 板块模型和 传送带模型中的动力学问题
命题规律
1.命题角度:(1)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2)板块模型中的动力学问题; (3)传送带模型中的动力学问题.
2.常考题型:计算题.
内容索引
NEIRONGSUOYIN
高考题型1 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 高考题型2 板块模型中的动力学问题 高考题型3 传送带模型中的动力学问题 高考预测 专题强化练

由①②④⑤式知,aA=aB;再由⑦⑧式知,B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时,A
的速度大的速度相同,设其大小为v2,设A的速度大小从v1变到v2所用的时
间为t2,则由运动学公式,对木板有
v2=v1-a2t2

对A有:v2=-v1+aAt2

在t2时间内,B(以及木板)相对地面移动的距离为
水平面内,二者之间用传送带相接.传送带向右匀速运动,其速度的大小
v可以由驱动系统根据需要设定.质量m=10 kg的载物箱(可视为质点),以
初速度v0=5.0 m/s自左侧平台滑上传送带. 载物箱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0,
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
(1)若v=4.0 m/s,求载物箱通过传送带所需的时间;
速度最小,设为v1;当载物箱滑上传送带后一直做匀加速运动时,到达
右侧平台时的速度最大,设为v2,

高三物理动力学知识点总结

高三物理动力学知识点总结

高三物理动力学知识点总结一、动力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动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物体运动的原因和规律。

在动力学中,我们关注物体的质量、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

1.1 质量质量是物体所具有的惯性大小,是动力学中的基本量。

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

1.2 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

1.3 加速度加速度是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²)。

二、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三个基本定律,分别为:2.1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惯性定律指出,一个物体若不受外力作用,或所受外力合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2 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加速度定律指出,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外力的方向相同。

用公式表示为:F = ma,其中F为外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2.3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指出,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三、动力学方程动力学方程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数学表达式。

常见的动力学方程有:3.1 一维动力学方程一维动力学方程为:v = u + at,其中v为物体的末速度,u为物体的初速度,a 为物体的加速度,t为物体运动的时间。

3.2 二维动力学方程二维动力学方程为:v² = u² + 2as,其中v为物体的末速度,u为物体的初速度,a为物体的加速度,s为物体运动的位移。

四、动力学中的重要概念4.1 动量动量是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动量的单位是千克·米/秒(kg·m/s)。

4.2 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没有外力作用的系统中,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四章 专题强化 动力学临界问题

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四章 专题强化 动力学临界问题
12345678
当汽车向右匀减速行驶时,设小球所受车后壁弹力为0时(临界状态) 的加速度为a0,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和平衡条件得: Tsin 37°=ma0, Tcos 37°=mg, 联立并代入数据得: a0=7.5 m/s2.
12345678
当汽车以加速度a1=2 m/s2<a0向右匀减速行驶时,小球受力分析如图 乙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和平衡条件得: T1sin 37°-FN1=ma1, T1cos 37°=mg, 联立并代入数据得: T1=50 N,FN1=22 N,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小球对车后壁的压力大小为22 N.
4.解答临界问题的三种方法 (1)极限法:把问题推向极端,分析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出现的状态,从而 找出临界条件. (2)假设法:有些物理过程没有出现明显的临界线索,一般用假设法,即 假设出现某种临界状态,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与题设是否相同,然后再 根据实际情况处理. (3)数学法:将物理方程转化为数学表达式,如二次函数、不等式、三角 函数等,然后根据数学中求极值的方法,求出临界条件.
A.g2
m k
C.g
2m k
√B.g
m 2k
D.2g
m k
12345678
静止时弹簧压缩量 x1=2mk g,分离时 A、B 之间的压 力恰好为零,设此时弹簧的压缩量为 x2,对 B:kx2- mg=ma,得 x2=32mkg,物块 B 的位移 x=x1-x2=m2kg, 由 v2=2ax 得:v=g 2mk,B 正确.
第四章
专题强化
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 / 专题强化练
动力学临界问题
学习目标
1.掌握动力学临界问题的分析方法. 2.会分析几种典型临界问题的临界条件.

高中物理复习资料

高中物理复习资料

高中物理复习资料精选高中物理复习资料高中物理专题复习资料专题复习(一)第一专题力与运动(1)知识梳理一、考点回顾1.物体怎么运动,取决于它的初始状态和受力情况。

牛顿运动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关系如下表所示:2.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反过来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反映出物体的受力情况。

从物体的受力情况去推断物体运动情况,或从物体运动情况去推断物体的受力情况,是动力学的两大基本问题。

3.处理动力学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步骤是:①领会问题的情景,在问题给出的信息中,提取有用信息,构建出正确的物理模型;②合理选择研究对象;③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④正确建立坐标系;⑤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的规律列式求解。

4.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隔离法和整体法,要善于捕捉隐含条件,要重视临界状态分析。

二、经典例题剖析1.长L的轻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的小球,现使小球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小球通过最低点和最高点时所受的绳拉力分别为T1和T2(速度分别为v0和v)。

求证:(1)T1-T2=6mg(2)v0≥gL证明:(1)由牛顿第二定律,在最低点和最高点分别有:T1-mg=mv0/L22 2T2+mg=mv/L 2 由机械能守恒得:mv0/2=mv/2+mg2L以上方程联立解得:T1-T2=6mg(2)由于绳拉力T2≥0,由T2+mg=mv/L可得v≥gL代入mv0/2=mv/2+mg2L得:v0≥gL点评:质点在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的问题是牛顿定律与机械能守恒应用的综合题。

加之小球通过最高点有极值限制。

这就构成了主要考查点。

2.质量为M的楔形木块静置在水平面上,其倾角为α的斜面上,一质量为m的物体正以加速度a下滑。

求水平面对楔形木块的弹力N 和摩擦力f。

222解析:首先以物体为研究对象,建立牛顿定律方程:N1‘=mgcosα mgsinα-f1’=ma,得:f1‘=m(gsinα-a)由牛顿第三定律,物体楔形木块有N1=N1’,f1=f1‘然后以楔形木块为研究对象,建立平衡方程:N=mg+N1cosα+f1sinα=Mg+mgcosα+mgsinα-masinα=(M+m)g-masinα 22f=N1sinα-f1cosα=mgcosαsinα-m(gsinα-a)cosα=macosα点评:质点在直线运动问题中应用牛顿定律,高考热点是物体沿斜面的运动和运动形式发生变化两类问题。

高考物理备考微专题1.9 动力学中的斜面问题(解析版)

高考物理备考微专题1.9 动力学中的斜面问题(解析版)

高考物理备考微专题精准突破 专题1.9 动力学中的斜面问题【专题诠释】1.斜面模型是高中物理中最常见的模型之一,斜面问题千变万化,斜面既可能光滑,也可能粗糙;既可能固定,也可能运动,运动又分匀速和变速;斜面上的物体既可以左右相连,也可以上下叠加。

物体之间可以细绳相连,也可以弹簧相连。

求解斜面问题,能否做好斜面上物体的受力分析,尤其是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弹力和摩擦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对沿粗糙斜面自由下滑的物体做受力分析,物体受重力mg 、支持力F N 、动摩擦力f ,由于支持力θcos mg F N =,则动摩擦力θμμcos mg F f N ==,而重力平行斜面向下的分力为θsin mg ,所以当θμθcos sin mg mg =时,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由此得θμθcos sin =,亦即θμtan =。

所以物体在斜面上自由运动的性质只取决于摩擦系数和斜面倾角的关系。

当θμtan <时,物体沿斜面加速速下滑,加速度)cos (sin θμθ-=g a ; 当θμtan =时,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或恰好静止; 当θμtan >时,物体若无初速度将静止于斜面上; 2.等时圆模型1.质点从竖直圆环上沿不同的光滑弦上端由静止开始滑到环的最低点所用时间相等,如图甲所示。

2.质点从竖直圆环上最高点沿不同的光滑弦由静止开始滑到下端所用时间相等,如图乙所示。

3.两个竖直圆环相切且两圆环的竖直直径均过切点,质点沿不同的光滑弦上端由静止开始滑到下端所用时间相等,如图丙所示。

【高考领航】【2019·浙江选考】如图所示为某一游戏的局部简化示意图。

D 为弹射装置,AB 是长为21 m 的水平轨道, 倾斜直轨道BC 固定在竖直放置的半径为R =10 m 的圆形支架上,B 为圆形的最低点,轨道AB 与BC 平滑连 接,且在同一竖直平面内。

某次游戏中,无动力小车在弹射装置D 的作用下,以v 0=10 m/s 的速度滑上轨道 AB ,并恰好能冲到轨道BC 的最高点。

高中物理力学复习专题Word版

高中物理力学复习专题Word版

高中物理力学复习包括力的概念、力的分类、力的合成与分解、受力分析的方法、共点力作用下力的平衡等。

[知识要点复习]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1)力不能脱离物体独立存在(力的性质)(2)力的相互性、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总是成对出现,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

(3)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可以用“力的图示”形象表示。

(4)力的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其运动状态。

2. 重力(1)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

(2)大小:G=mg,g一般取9.8m/s2,粗略计算中可认为g=10m/s2,地球上不同位置g值一般有微小差异,一般的g值在两极比在赤道处大,在地势低处比地势高处大。

(3)方向:竖直向下3. 弹力(1)产生条件:“直接接触”+“弹性形变”(2)弹力的方向:由物体发生形变方向判断:绳沿绳的方向,支持力和压力都垂直于支持面(或被压面),若支持面是曲面时则垂直于切线方向。

由物体的运动情况结合动力学知识判断。

(3)弹力的大小一般的弹力与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具体大小由运动情况判断;弹簧弹力的大小:f=kx;k是劲度系数,单位N/m,x是弹簧形变量的长度。

4. 摩擦力(1)产生条件:“相互接触且有弹力”+“接触面粗糙”+“有相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2)摩擦力的方向a.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沿着接触面与物体的相对滑动方向相反。

[注意相对运动(以相互作用的另一物体为参照物)和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的不同]b. 静摩擦力的方向:沿着接触面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3)摩擦力的大小a.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μN,μ是滑动摩擦系数,仅与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无单位。

N是正压力,它不一定等于重力。

b. 静摩擦力的大小0<f≤f m,f m与正压力成正比,在正压力一定时f m是一定值,它比同样正压力下的滑动摩擦力大,粗略运算中可以认为相等;静摩擦力的大小可以根据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进行计算。

人教版高中物理高三 三轮复习资料,补习资料 03高考冲刺:动力学方法及其应用

人教版高中物理高三 三轮复习资料,补习资料 03高考冲刺:动力学方法及其应用

高考冲刺:动力学方法及应用【高考展望】本专题主要讨论利用动力学方法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

动力学问题是高中物理的主干和重点知识,动力学方法是高中物理中处理物理问题的常用方法和重要方法,也是历年高考热点。

历年高考试模拟中的综合问题往往与动力学知识有关,并且往往把动力学知识与非匀变速直线运动、圆周运动、平抛运动、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等知识点综合起来,这类问题过程多样复杂,信息容量大,综合程度高,难度大。

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知识是本专题知识的重点。

在对本专题知识的复习中,应在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清楚物体的受力情况、运动情况,恰当地选取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准确地选用适用的物理规律。

【知识升华】“动力学方法”简介:从“力与运动的关系”角度来研究运动状态和运动过程的学习研究方法。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决定物体运动的性质。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是否为零,决定物体的运动是匀速运动(或静止)还是变速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是否恒定,决定物体的运动是匀变速运动还是非匀变速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的关系决定物体的运动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

解决动力学问题,要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进行力的分解和合成;要对物体运动过程进行分析,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把物体受的力和运动联系起来,列方程求解。

【方法点拨】常用的解题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正交分解法;合成法。

考点一、整体法和隔离法整体法和隔离法通常用于处理连接体问题。

要点诠释:作为连接体的整体,一般都是运动整体的加速度相同,可以由整体求解出加速度,然后应用于隔离后的每一部分;或者由隔离后的部分求解出加速度然后应用于整体。

处理连接体问题的关键是整体法与隔离法的配合使用。

隔离法和整体法是互相依存、互相补充的,两种方法互相配合交替使用,常能更有效地解决有关连接体问题。

考点二、正交分解法当物体受到两个以上的力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常用正交分解法解题。

要点诠释:多数情况下是把力正交分解在加速度方向和垂直加速度方向上,x F ma =(沿加速度方向)0y F =(垂直于加速度方向),特别要注意在垂直于加速度方向根据合力为零的特点正确求出支持力。

高中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

高中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

典型例题---动量能量结合
【例】质量为M的小车A左端固定一根轻弹簧, 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B从 右端以速度v0 冲上小车并压缩弹簧,然后又被弹 回,回到车右端时刚好与车保持相对静止。求这 过程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EP 和全过程系统增加的 内能Q.
A
B
典型例题--动量能量结合--多个物体
功能关系—重要知识回顾 (1)WG=-ΔEP
(2)W弹=-ΔE弹
(4)WF除G=ΔE机 (6)W安=ΔE电
(3)W合=ΔEK (5)W滑=ΔE内
典型例题---功能关系
例.质量为M的木板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速度 为V0的匀速直线运动,在右端静止放上一个质量 为m的小木块,为了使木板保持以原来的速度运动, 需在木板的左端施加一个恒力作用,直到木块获 得木板相同的速度时撤去,设木板的长度足够长, 木板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恒力的大小 m 和做功的多少.
机械能守恒—知识回顾
1.内容: 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 动能和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 持不变. 2.公式: EK 1 EP1 EK 2 EP 2 3.条件: (1) 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物体的其他力不做 功或做的总功为零 (2)只有动能和势能发生相互转化,没有其他 能之间的转化.
典型例题—冲量
例.质量为m的小球由高为H的、倾角为θ光滑 斜面顶端无初速滑到底端过程中,重力、弹力、 合力的冲量各是多大?
t
2H 1 2 g sin sin
2H g
IG
m 2 gH sin
,IN
m 2 gH tan
, I 合 m 2 gH
典型例题—单个物体的动量定理
例.两辆完全相同的平板小车,长为1m, 质量为4kg,A车最右端有一质量为2kg的铁块。 在光滑水平面上,A车与铁块以初速度v0= 5m/s向左运动,与静止在正前方的B车相撞, 碰撞时间极短,若两车碰后粘在一起,小铁 块恰能滑到B车的最左端。求铁块与平板小车 的动摩擦因数。 v0 B A

(完整版)高中物理专题复习相互作用复习提纲-打印版

(完整版)高中物理专题复习相互作用复习提纲-打印版

第二章相互作用【摘要】一、对力的认识(三次飞跃)1、对力的初步理解(1)对力的现象的观察(离不开物体,是相互的)(2)力的概念的提出(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3)力的初步分类(性质、效果、接触)(以后:与能的关系,本质)2、第一次飞跃——力的方向性(提出力的三要素,平行四边形定则)3、第二次飞跃——力与运动的关系(力的瞬时效果)4、第三次飞跃——力与能量动量的关系(力的累积效果)二、力的知识概括1、定义:2、效果:3、要素:4、性质:物质性、相互性、矢量性、瞬时性(可突变性如弹簧与细绳细绳可突变)三、重点知识1、三种力与受力分析2、力的合成3、力的分解(正交分解,二次分解)4、共点力平衡(直角三角形、菱形、任意三角形)四、解题技巧1、等效法2、假设法(人走路、骑自行车,皮带传送)3、整体与隔离法4、模型法(结点与滑轮、杆与绳)5、图形分析法6、临界值7、相似形8、对称法五、典型问题1、弹簧问题2、判断摩擦力方向的方法(假设法、效果(平衡法,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3、皮带问题(水平、倾斜摩擦力)4、变化的摩擦力(水平、竖直、斜面)5、斜面上的摩擦力(摩擦角、动摩擦、静摩擦)6、连接体上的摩擦力7、三维空间的摩擦力(斜面斜线,倾斜角钢,滚动转轴)8、书的摩擦力(水平、竖直)9、整体与隔离(两个小球,两个圆环,两个带电小球、连接体的摩擦力)10、力的放大(木楔问题压汁机千斤顶)11、相似型的应用(半圆柱上的小球,圆环上的弹簧和小球)12、动态平衡问题:图形法、公式法,相似形斜面挡板、绳拉小球)【专题】一、三种力及易错问题(一)三种力(大小方向产生注意问题)1、重力(重心、重力的方向,重力与万有引力)2、弹力(有无弹力的判断:直接,假设,状态,方向判断:面-面、点-面、点-点、杆与轻绳、滑轮与)例:3、摩擦力(存在条件,方向判断,注意问题)(二)、注意问题1、关于重心重力方向问题,重力与万有引力问题(1)重心一定在物体之上吗?(2)重力方向一定是垂直向下吗?(3)重力指向地心?(4)重力就是万有引力吗?2、关于弹力(1)只要接触就有弹力吗?(2)弹力一定垂直于接触面?(3)杆受的力一定沿杆方向(4)物体形变的方向就是其产生弹力的方向?(5)压力一定等于重力吗?压力等于重力的条件是什么?3、关于摩擦力:(1)摩擦力一定与压力成正比?大小要注意区分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动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静摩擦力与压力不成正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