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的政府职能转变问题初探

合集下载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随着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发展,政府在经济领域的职能也发生了深刻的转变。

传统上,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职能包括资源配置、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等方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正在发生着重大的转变,由过去的直接干预向间接引导和监管转变。

本文将从政府的角度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

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在经济领域的职能主要集中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上。

政府通过五年计划和专项计划安排资源的分配,并通过价格管制和计划指令来实现宏观调控。

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这种传统的政府职能已逐渐变得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

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力量已经成为资源配置的主导力量,政府的资源配置职能受到了挑战。

政府所面对的新问题是如何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通过规范市场秩序来指导和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

政府的职能从过去的直接资源配置转变为间接引导和监管。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资源配置职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传统上,政府通过计划经济的方式直接进行资源配置,制定五年计划和专项计划来安排各种资源的分配。

这种集中式的资源配置方式导致了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已经成为资源配置的主导力量。

政府不再直接进行资源配置,而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引导资源配置。

政府的职能是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通过政策引导和规范市场秩序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政府可以制定产业政策,引导社会资源向新兴产业和战略性产业集中,通过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来调整资源配置结构。

政府也可以通过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管,防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促进公平竞争,使市场资源配置更加有效和合理。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传统上,政府通过价格管制和计划指令来实现宏观调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传统的宏观调控方式已经不再适用。

市场经济具有更为自主的价格形成机制和充分的竞争机制,政府不再能够通过直接的价格管制和计划指令来实现宏观调控。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的探讨(初稿1)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的探讨(初稿1)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的探讨裴德洪政府职能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社会环境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功能。

简言之,政府职能就是政府管理国家事务的职责和功能。

从文化部到县(市)文化局,各级文化行政机关担负着管理国家文化事务的职能。

为什么要提出“转变”政府职能呢?随着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即由过去的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重大转变,政府作为国家机器属于上层建筑,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其职能也要适应这个变化,因此,转变政府职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具有客观必然性。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涉及到我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许多领域,需要有一系列相应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

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这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大问题。

政府的职能,主要是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指出:"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政府机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

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制定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同时,要培育市场体系、监督市场运行和维护公平竞争、调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

政府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管理国民经济,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权力切实交给企业;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行机构改革,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把综合经济部门改组为宏观调控部门,调整和减少专业经济部门,加强执法监管部门,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实现国家机构组织、职能、编制、工作程序的法定化,严格控制机构膨胀,坚决裁减冗员。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完善公务员制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

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思考

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思考

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思考【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转变成为当前重要的议题。

本文首先从市场经济背景下政府职能的重要性和转变的必要性入手,探讨了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定位、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以及从主导经济到监管引导的转变。

进一步分析了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扮演的角色,及其应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结论部分强调政府职能转变需与时俱进,指出政府职能转变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当今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背景下,政府的角色和职能转变将对国家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必须跟随时代步伐,不断调整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职能,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关键词】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角色定位、监管引导、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与时俱进、市场经济发展1. 引言1.1 市场经济背景下政府职能的重要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以市场调节资源配置和分配的经济体制。

在这种经济体制下,市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调动和配置资源,激励创新和竞争,提高经济效率。

市场经济也存在着市场失灵、资源不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需要政府进行干预和调节。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是市场的参与者,也是市场的监管者和调节者。

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建立监管机制、推动产业升级、保障市场秩序等方式,保证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能不可或缺,其作用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市场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只有政府职能得到正确发挥,市场经济才能发挥其最大作用,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1.2 政府职能转变的必要性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政府职能的转变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政府所扮演的角色也必须随之适应和调整。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和调节经济行为,而政府的职能应当是在这一过程中起到有效的调节和引导作用。

政府职能转变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是适应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

浅谈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

浅谈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

浅谈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前言政府作为一个国家的组成部分,其承担着经济管理职能。

在过去的多年中,随着时代的变迁,政府经济管理职能也不断发生了变化。

本文将对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进行一些浅谈。

简述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可分为两大类,即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

宏观调控是指通过财政、货币和税收等手段,掌握经济总量和结构的变动;微观管理是指对市场主体的细致管理,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

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主要目的是保持经济的稳定和平衡发展,以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传统模式的政府一直以来,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主要方式是由政府部门来完成,例如国家统计局、财政部门、银行监管部门等,政府以计划经济方式进行干预和调控。

而在这个体制下,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独立性等都受到了严重的限制,不利于经济的自由化和创新。

政府向市场化转型随着市场经济波及全球,在经济管理职能中逐渐被提出的概念是市场化。

市场化利用市场机制对经济进行有效管理,使市场能够自由发展。

政府在此时,不再扮演着以前那样干预市场的角色,转而成为市场的监管者和服务提供者。

例如,政府部门可利用竞争性招标方式来寻求服务商或产品,例如一个项目的执行机构等等。

“以人民为中心”政策的提出在过去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市场化进行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更多地关注人民。

政府不再采取过去那种完全依赖计划经济的方式,而是以人民为中心,更多地考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

这种方式有很多实现的方法,例如公共服务体系、医疗保健等等。

结论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不断的调整和反思中不断发展和进步。

政府在经济管理中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同时更多地关注人民的福祉,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双赢。

我国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变问题研究

我国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变问题研究
1 . 2各 级 政 府 行 政 太随 意
在 现行体制下, “ 依 人 治 国”的错 误 观 念 仍 影 响 着 我 国一 些政府部门的职权行使。虽然 依法 治国战略推行 多年 ,法律 法规体 系 日趋健全 , 依法行政 也成为工作人员 的主导思想。 但 总 体来 看 , 以权 谋 私 、 公私 不分 的政 府 官 员仍 然 更 迭 不 断 。 1 . 3政 府 部 门经 济 管 理 职 能 的 施 行 利 益 观 念 严 重 我 国现 行制 度 体 系 缺 乏对 政 府 部 门出现 的趋 利 化 行 为 的 制衡, 客观上放纵 了各级政府部 门及广大公务员的求利本能。 这 种 将 公共 权 力 与各 类 利 益 的无 限度 结 合 ,与 公 共 利 益 严 重 脱 节, 滋 生 出许 多 的权 、 色、 财的混乱、 腐败 。 2我 国政府经济管理职能阻滞转变 因素 2 . 1 价 格 机 制 改革 迟 缓 我 国 各 类 资源 和 生 产 要 素 价 格 多 在 各 级 政府 部 门 的计 划 掌管中, 市 场 调 节 甚 少 发挥 , 脱 离 国际 市 场 的 主流 价 格 机 制 和 我国市场经济的现实状况 。 这些各级政府部 门的人为性因素, 限 制 了资 源 和 生 产 类 要 素 的优 化 配 置 。 2 . 2财 政 税 收 体 制 改 革 延 迟 财 政 税 收 是 国 家 财 政 收入 的 主 要来 源 。国家 政 策 的制 定 与 实施 , 决 定 了税 收 的 来源 , 极 大 地 影 响 了 经济 社 会 的发 展 效 果 。财 政税 收体 制 的 不健 全 , 造成资金流失, 削弱 了政 府 宏 观 调控力, 引发分配失当和滋生腐败等 问题 。 2 . 3投 资 体 制 改 革 缓 慢 我 国 社 会主 义市 场 经 济 体 制 下 的 各 级政 府 部 门是 投 资 领 域的主要操 纵者 , 投资领域 市场化从未真正实现, 计划投资与 自由市场 的不同作用 总会 发挥 失当。投 资领域过 宽、投资范 围过大 、 自身利益驱使 , 使各级政府 部门的投 资生产成为 了一 种经济性指标 , 疏于顾及社会性指标 。

新常态下我国地方政府行政职能转变问题研究

新常态下我国地方政府行政职能转变问题研究

新常态下我国地方政府行政职能转变问题研究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地方政府的行政职能也面临着转变。

在过去,地方政府主要扮演着宏观调控和资源配置的角色,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的行政职能正在不断发生变化。

本文将从新常态下地方政府行政职能转变的背景、影响因素和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1.1 经济结构转型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传统上,地方政府主要通过资源配置和行业规划等方式来推动经济发展,随着服务业的兴起和工业结构调整,地方政府的行政职能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1.2 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的职能不再仅仅是进行宏观调控和资源配置,更需要加强监管和公共服务等职能。

新常态下的地方政府需要更多地关注市场主体的发展需求,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更有效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1.3 政府治理能力提升新常态下,政府需要更加注重治理能力的提升,开展更多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政府的行政职能转变也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新常态下地方政府行政职能转变的影响因素2.1 市场化程度的提高2.2 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随着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政府的行政职能也需要进行调整。

传统的宏观调控和资源配置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政府需要更多地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

2.3 政府自身改革需求政府自身改革也是影响行政职能转变的重要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部门的职能和机构设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以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求。

政府需要加大对职能转变的力度,加强对政府行政职能的审查和调整。

政府部门需要根据市场化程度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3.3 改革政府管理体制政府需要完善管理体制,加强机构职能设置和管理机制的改革,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通过改革政府管理体制,提升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3.4 加强政府与市场的互动政府需要更多地加强与市场的互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更好地支持市场主体的发展。

浅谈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问题及解决对策作者:丁小丽来源:《今日财富》2020年第05期在当前阶段,我国处于经济发展与体制成型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能够及时的转变,适应时代,促进经济发展,结合新的方式对传统的经济管理职能进行转变,这对于我国的发展是必要的。

因此,本文就对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分析和研究。

在我国全国方面进行改革的背景下,政府如何对经济管理职能进行转变是非常重要的。

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能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让人们的生活得到保障,社会更加的安定,由此可以看出,在当前阶段政府对经济管理职能进行转变是非常重要的。

一、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变所遇到的问题(一)制度不完善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在这样的趋势下需要政府对经济管理职能进行转变,但是在转变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制度的不完善,对国家经济发展造成影响。

比如,国家存在贫富差距,我国的人口是非常多的,这也就造成了经济上的差异,虽然现阶段社会经济是不断在发展的,但是由于经济本身差距的存在,导致国家对其的管理就出现问题,无法用统一标准进行管理,而需要对具体的地点进行分析和探究,从而制定经济管理制度,这样就会导致管理制度受到环境的影响,导致经济管理职能制度并不完善。

(二)理念没有得到转变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出现转变后,并没有对理念进行转变,这就导致了经济管理职能转变后,会出现很多问题,这对于政府管理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需要和社会人均收入以及社会环保问题进行结合,但是,在职能转变时,并没有对这些问题进行考虑,从而导致经济管理理念的落后,不利于我国的发展。

(三)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在当前阶段,对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进行转变后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如果无法及时的进行解决,就很容易导致经济管理出现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所导致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传统的管理方式并不适用于社会的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下,管理人员在对经济进行管理过程中就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对突发状况不能够进行解决,从而导致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稳定。

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思考

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思考

一、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概念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是指乡镇政府基于特定政治生态环境的变化,对自身所具有的职责与功能作出不同程度的变化、转化与发展。

具体来说,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是指乡镇政府根据某一特定时期内所面临的行政生态环境的变化,按照有关主体的意愿和要求,通过采取各种手段、创造各种条件使乡镇政府的职责和功能做出相应调适和发展的过程和目标的总和。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层含义:1.它隐含两个假设:一是乡镇政府的继续存在是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前提,如果事实己经不存在,乡镇政府或者理论分析否定这一预设,那么其职能转变也就无需探讨;二是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是可以实现的,并且在成功转变之后,其运行状态比原先更加理想。

2.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是乡镇政府对其所处的行政生态环境的一种回应,这种回应既可能是主动的,也可能是被动的。

乡镇政府职能的回应性特征,要求其根据特定主体的现实需求来转移职责与功能,因此,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不能脱离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

对目前我国而言,要转变乡镇职能就要从农村工作的现实状况出发,从农民群众的愿望出发,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公共行政体制的要求出发。

3.在实际上,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主要是指乡镇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转变,而不是政治统治职能的存废与否,政治统治职能基本上不存在转变或转移的问题。

这就意味着乡镇政府在管理权限上会发生改变,这种改变是一种分权与集权的辩证统一,二者不可偏废。

同时也意味着乡镇政府管理方式、管理内容也会发生某些变化。

4.乡镇政府职能转变表面上是乡镇政府与市场、社会、公民之间权利义务重新配置和平衡,实质上却是乡镇政府能力的转换和提升。

这是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

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实现离不开乡镇政府贯彻有关方针、政策水平的提高,即有效性的增强;也离不开乡镇政府所辖地域内广大群众对政府的支持与拥护程度的增强,即政府权威的提高。

而政府有效性、合法性程度如何则是衡量政府能力强弱高低的主要标准,在这个意义上,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实现也就意味着乡镇政府能力的提升。

市场经济演进中的政府职能转变

市场经济演进中的政府职能转变

市场经济演进中的政府职能转变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市场经济演进过程中经济与政府关系的理论梳理,说明政府角色的变化是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并进一步论述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政府应发挥的职能。

关键词:市场经济政府职能干预市场经济与政府职能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从政治经济学史上的重商主义开始,直至今天,它仍是一个激励经济学家不断去研究的问题。

究其原因,就在于其太具有现实意义。

而对我国而言,目前并不存在真正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还处在一个开始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我国政府如何转变职能,以更适应并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

笔者就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转变问题进行探讨。

概念界定我国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给“市场经济”定义,其中较早的规范的定义是“科学定义的市场经济,不是一种社会经济制度,而是一种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方式。

它本身与资本主义私有制并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它既可以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也可以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

确切地说,所谓市场经济,不过是一种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和主要手段的经济运行状态。

”国外学者谈到“市场经济”,通常定义为:所谓市场经济,是这样一种经济,其商品与服务的价格由大量买者与卖者之间的交易决定,任何一个单个的买方或卖方对其数量与价格都无显著的决定作用。

虽然上述两种定义的着力点不同,但都强调了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作用。

从渊源上看,“市场经济”术语是在20世纪以后才逐渐流行的。

在这以前,西方的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

当世界上出现社会主义国家以后,由于商品在现实的社会主义经济中被保留,“商品经济”难以再特指资本主义经济,“市场经济”的概念才获得了重要的意义。

进入20世纪以来,“市场经济”是与“计划经济”相对立的概念。

一般来说,“市场经济”被看作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的概念,而把“计划经济”用来特指以中央集权为特征的社会主义经济。

也就是说,经济学分析用“市场”取代“商品”描述资本主义,从而强调市场作为资源配置方式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中的政府角色变化

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中的政府角色变化

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中的政府角色变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政府在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的角色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政府起到了经济主导和计划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政府的角色也逐渐从计划者转变为市场监管者和公共服务提供者。

本文将探讨中国政府角色的变化,并分析其对经济转型的影响。

一、政府在计划经济阶段的主导作用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政府在经济领域起到了主导作用。

政府通过五年计划和宏观调控来引导和控制经济的发展方向,实行集中领导和统一规划。

政府拥有大量的资源和权力,能够直接干预经济活动,并通过国有企业来实现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

在这一阶段,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政策、规划经济和推动发展,以实现国家整体利益。

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角色转变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推进,政府的角色逐渐发生变化。

政府逐渐退出直接经济活动,放宽了对市场的干预,鼓励市场竞争和创新,为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

政府加大了对市场活动的监管力度,加强了市场秩序的维护和规范,以确保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

1. 政府作为市场监管者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主要职责是监督和管理市场经济的运行。

政府加强了对市场主体行为的监管,推行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并维护市场秩序。

政府完善了法律法规体系,建立了监管机构,加强了市场监管和执法力度,以促进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

2. 政府作为公共服务提供者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另一个重要角色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政府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科教文卫、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力度,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市民的基本需求。

同时,政府还通过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就业、环保和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工作。

三、政府角色变化的影响政府角色的变化对中国经济转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政府作为市场监管者的角色转变,有助于促进市场经济的规范发展。

政府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和执法,能够有效防止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

简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探析

简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探析

简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探析论文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重新确立政府的经济职能,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文章在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过程的梳理,发现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找到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正确路径。

论文关键词:市场经济;政府;经济职能;转变政府应该和如何更好地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长期以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从亚当・斯密主张政府对经济自由放任的思想,到20世纪30年代主张政府对经济积极干预的凯恩斯主义,再到70年代“看不见的手”范式的回归,学者们一直在试图找到一种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完美模式。

我国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引进市场机制,发展商品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逐渐占主导地位。

而与此同时,由于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政府的经济职能不断地与经济运行发生碰撞甚至冲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如何清晰地界定政府的经济职能,完成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政府职能转变的相关理论分析(一)政府经济职能的含义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应该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它涉及的是政府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问题。

从政府发挥职能的领域来看,政府职能可以分为政治职能、经济职能、社会职能。

政府的经济职能总体而言就是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管制、监督的职能。

具体说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职能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进行宏观经济决策,主要是决定宏观经济发展方向、方式、目标和方针政策,制定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决定和制定经济体制的改革方案,批准国家中长期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二是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计划,主要是贯彻实施宏观决策的意图,落实为具体的方针政策。

三是进行宏观调节。

主要是调节各部门、各地区、各行业在贯彻执行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观计划过程中发生的复杂的利益关系。

浅述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困境及路径

浅述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困境及路径

浅述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困境及路径地方政府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管理、服务和发展的重要职能。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地方政府的职能也在不断发生转变。

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地方政府常常面临着种种困境。

本文将浅述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困境及路径,以期对该问题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和思考。

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困境:1. 政府角色定位不清:在职能转变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常常面临着政府角色定位不清的困境。

一方面,地方政府应承担起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多方面的职能,政府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法治型、监管型政府,其角色定位容易发生混淆和模糊。

2. 职能重心转移不顺: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需要顺利地从传统的管理型职能向服务型、创新型、监管型职能转移。

但是实际上,在这一转移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地方政府职能重心转移常常不够顺畅,从而导致职能转变的困境。

3. 机制和体制不完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困境之一在于机制和体制不完善。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需要相应的制度和体制变革,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利益诉求等多重因素的制约,政府机制和体制改革依然不够完善,这为政府职能转变带来了一些问题。

4. 职能转变的阻力和反对: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困境还体现在职能转变的阻力和反对上。

一些地方政府部门或官员由于种种原因,对职能转变采取消极态度,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反对,使得政府职能转变的进程受到阻碍。

1. 加强政府理念和宗旨的转变:为了解决政府角色定位不清的困境,地方政府应加强政府理念和宗旨的转变,明确政府的服务宗旨,确立服务型、法治型、监管型政府的理念,使政府的角色定位更加清晰。

2. 完善机制和体制建设:为了解决机制和体制不完善的困境,地方政府应加强机制和体制建设,推进政府的体制和机制改革,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安排,为政府职能转变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3. 推进政府职能重心转移:为了解决职能重心转移的困境,地方政府应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推进政府职能的重心转移,加大对服务型、创新型、监管型职能的支持力度,逐步实现职能的合理分配和适应。

浅谈政府职能转变

浅谈政府职能转变

浅谈政府职能转变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了,表明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在经济发展道路上遇到了很多障碍,特别是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政治体制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

如何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就是当代中国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分析政府职能的动因、必要性等一系列基本要素。

一、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动因是社会结构变迁研究政府职能转变的视角是多样的。

其中一部分人认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应主要体现在经济职能方面,具体表现为对经济管理体制、机制和方式的彻底改革。

我们不能认为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

因为,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政府在行使职能过程中具有两个方面的重要特征,即高度集权和计划管理,特别是在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上,政府直接掌握着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企业完全依附于政府并且成了政府的附属物。

在这种政治领域对经济领域进行强力控制的条件下,企业效率低下而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从这一实际出发,人们自然要求把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机制和方式作为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

在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化的趋势下,由于政府及时放松了对经济领域的过度干预和严格控制,因而有效地促进了社会领域的分离和社会结构的调整。

我们已经充分地看到,在我国现实社会中,不仅政治领域、经济领域、精神领域之间拉大了距离,使它们处于相对独立的地位,而且各个领域开始更多地去追寻属于自己的目标,使得各自的价值原则更趋独立。

社会领域的相对分离,决不是要求政府在职能行使方面从过去更多指向政治领域而转向现在更多指向经济领域,而是要求政府在实现由社会控制转向社会服务这个重大转变的基础上,对社会的不同领域进行职能定位,妥善处理好不同领域之间的职能分工,有效地培养社会的自治能力,进而在社会公共事物管理中加强现实政府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

二、政府职能转变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性资源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既需要理性设计的推动,又需要政府行为的重新建构。

从政府职能看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从政府职能看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从政府职能看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摘要: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中国从未停止她前进的脚步,不论是军事、政治,还是经济,而中国在这些方面的发展都是非常迅速的。

当然每次革命成功之前都会出现一次甚至几次失败的革命。

一个国家的基础就是经济,经济与政治,军事,社会等等一切的发展都有着密切关系。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多米诺骨牌效应,使美国经济率先衰退,2008年金融危机弥漫全球,中国也没有幸免,导致这几年物价不断上涨,房地产热不断膨胀,虽然都已得到政府有效的遏制,例如2012年5月11号开始,石油价格下调。

但在这些内外环境的“夹击”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情势仍然非常严峻,既要较快增长又要尽快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本文从政府职能角度描述了政府职能对我国经济影响,以及政府职能转变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

关键字:政府职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近四十年来,中国经济出现了高速增长的趋势,经济增长方式总体呈粗放型,而导致这种现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很多经济学者将这些因素主要归结为一点:过于重视出口和投资,而忽略了消费的重要性,导致中国经济由“三驾马车”逐渐变为“两马夹瘦驴”。

而要从根本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不仅要靠思想教育和舆论引导,更要靠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来推动,也就是加快政府自身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才是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一、中国经济增长的现状中国经济总体呈粗放型增长。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由于增长方式、管理方式、法制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同样在短短20年的时间,我国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集中表现出来,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要高出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要高出10倍以上;与此同时,我国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能源消耗量大。

这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扩张性的经济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经济增长的粗放方式,也导致建设规模过大、投资需求膨胀、煤电油运紧张、价格水平上涨、经济结构失衡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带来了十分尖锐的资源环境矛盾。

经济新常态下关于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变的思考

经济新常态下关于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变的思考

经济新常态下关于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变的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

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着诸多新挑战和机遇。

随着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传统的政府经济管理模式也亟需转变和升级。

政府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和职能必将迎来深刻的变革,以适应新时代的经济发展需求。

过去,政府通常扮演着资源配置的主导者和市场监管者的双重角色。

在经济新常态下,随着市场力量的日益增强和社会各界的参与度不断提高,传统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已经显得有些滞后和局限。

政府如何适应新形势,更好地引导和支持经济发展,成为了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不仅是迫在眉睫的需求,也是我国经济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

只有不断完善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加强制度建设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应对经济新常态下的挑战,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2 问题提出在经济新常态下,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政府经济管理模式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可能会变得越来越难以适应,需要重新思考和调整。

我们需要深入探讨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变的必要性,以及现代化趋势和创新路径。

在全球经济格局变化加速、科技进步驱动经济发展的今天,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如何实现转型升级,以更好地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推动经济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传统模式、经济新常态下的挑战、转变的必要性、现代化趋势和创新路径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以期为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优化和升级提供参考和建议。

2. 正文2.1 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传统模式政府在传统模式下扮演着“经济管理者”的角色。

政府通过行政手段来干预和调控经济活动,通过颁布政策,管理资源配置,保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增长。

政府在传统模式下承担着“市场监管者”的职责。

政府通过建立法律法规,监督市场秩序,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公平,保障消费者权益。

政府在传统模式下还是“社会调节者”。

政府通过提供公共服务,改善社会福利,调节收入分配等方式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对政府职能转变路径的几点探讨

对政府职能转变路径的几点探讨

对政府职能转变路径的几点探讨摘要:政府职能转变是目前我国行政管理改革领域的一个热点,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从未停止,而随着我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的问题也在不断的凸显,这种情况下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职能的转变,从而确保政府职能定位更加准确,推动经济社会的更好发展。

本文对于政府职能转变的内涵以及意义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探讨了当前政府职能转变存在的观念、组织、能力等层面的阻碍,围绕这些阻碍论述了则政府职能转变的具体路径,以期为政府职能的准确定位带来更多的有益思考。

关键词:政府职能;转变;阻碍;路径一、引言政府职能本生具有动态性,经济社会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目前我国不断发展中,政府职能转变与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由于现实的以及历史的原因,我国政府职能转变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这不可防止的带来了政府职能缺位、错位、越位等一系列的问题,严重的拖累政府职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履行。

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传统的改革红利释放殆尽的现实背景之下,需要我国要以新政审批制度改革为重要契机,加强政府职能转变力度,从而构建起来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政府职能体系,推动经济社会的更好发展。

二、政府职能转变概述对于政府职能转变的内涵以及意义进行一个充分的了解,可以让政府管理者在推动这一工作开展中做到明确重点以及方向,从而有效降低出现误区的概率。

〔一〕政府职能转变内涵政府职能转变是指政府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自身所承担的职责、发挥的功能在范畴、内容、方式等方面与时俱进所进行的调整,简单来说就是管什么、怎么管、管多少等方面的调整。

政府职能转变具有客观必然性,其现实背景在于我国经济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体制出现了根本的转变。

从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要求来看,就是要实现全能型政府向有限型政府的转变,具体包括职能重心、职能方式以及战略目标等维度的转变。

〔二〕政府职能转变意义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意义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经济体制的改革提供良好保障,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要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做好这一工作,会让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之间更加匹配;二是有利于给经济社会的稳定运行提供更多的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到新阶段所出现的各种新问题、新情况都客观上要求政府职能进行转变,从而解决好政府职能缺位、越位等问题;三是对于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来说是一个推动,政府职能重心转移到服务层面来,可以更好的提供三、政府职能转变存在的阻碍政府职能转变面临着诸多方面的阻碍,这些阻碍的如果得不到破除,防止会阻碍政府职能的顺利转变,本文将目前政府职能转变存在的阻碍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观念阻碍政府职能转变面临着观念层面的阻碍,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全能型政府、管制型政府理念深入人心,很多政府工作人员都是在这种理念的桎梏下,难以根据需要做到顺利转变政府职能。

浅析新时代政府行政职能的转变和发展

浅析新时代政府行政职能的转变和发展

浅析新时代政府行政职能的转变和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政府行政职能也在不断转变和发展。

在新时代,政府的主要职能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管理、监督和服务,而是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主动扮演社会调节者、推动者和服务者的角色。

本文将从政府行政职能的转变和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浅析。

新时代政府行政职能的转变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下所进行的。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对政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政府的职能也在不断调整和改变。

传统的政府职能主要是管理社会事务、监督社会各方面的行为和提供社会服务等。

在新时代,政府的职能已经不再局限于此,而是要更多的扮演社会调节者、推动者和服务者的角色。

政府要更多地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各种政策和措施引导社会经济的发展走向。

政府要更多地扮演服务者的角色,通过优质的公共服务,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

政府要更多地扮演调节者的角色,通过各种政策和措施调节社会各方面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这种转变和发展,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实践中也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同。

新时代政府行政职能的转变和发展也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各方合力。

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各级政府、各部门和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各方合力,共同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发展。

政府要更多地扮演服务者的角色,需要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

政府要更多地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需要政府各级政府之间的合作联动,形成合力。

政府要更多地扮演调节者的角色,需要政府各方之间的积极参与,形成合力。

只有形成各方合力,才能更好地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新时代政府行政职能的转变和发展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的,符合时代发展的方向,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同。

政府职能转变和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需要政府在实践中加以解决和应对。

政府职能转变和发展也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各方合力。

经济新常态下政府职能作用转变初探

经济新常态下政府职能作用转变初探

经济新常态下政府职能作用转变初探作者:李成君来源:《新经济》 2015年第15期李成君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速逐年放缓,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

本文重点分析了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并对政府如何转变职能、更好的发挥作用,引领中国经济尽快走出新常态提出了粗浅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政府职能市场经济转变一、引言从计划经济到商品经济,从商品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随着改革的深入不断调整。

而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政府,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新常态的出现,职能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由计划经济时代的直接调控转为市场经济时代的间接调控为主、直接调控与间接调控相结合。

面对我国经济新常态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如何及时转变发展思路理念,更好地服务市场经济,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二、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是建立在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率、低产出比等基础之上的,是以牺牲宝贵的环境资源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为代价的,属于一种粗放式、强刺激的经济发展方式,产生了许多“恶果”,“三期叠加”就是我国当前经济阶段性特征的真实写照。

1、经济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

有数据显示,2003年至2007年,我国经济发展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为11.6%,但“中国单位GDP的能耗是日本的7倍,美国的6倍,印度的2.8倍。

”我国经济的发展比欧美等其他国家发展付出了更大的代价。

虽然中国地大物博,但面对涸泽而渔式的发展,再加上庞大的人口基数,有限的自然资源和增长缓慢的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越来越难以为继,经济增速放缓也就不足为奇。

2014年我国的GDP增速为7.4%,为历年来新低。

尽管如此,中央预判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仍然不变。

2、经济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的政府职能转变问题初探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中心环节就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能否到位,关系到“十一五”的开局起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全局,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能否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我国早在“九五”计划中就明确提出要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看,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表现出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特征。

我国重要资源的产出效率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005年我国的GDP占世界的份额只有5%,但当年消耗的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水泥,却分别占全世界消费总量的7.4%、37%、30%、27%、25%、50%。

多年的粗放扩张,已使我国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增长构成严重制约,成为最突出的瓶颈。

能源资源消耗高还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针对这样的情况,“十一五”规划纲要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作为落实“十一五”规划的关键,并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22个主要指标,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困难重重。

为什么我们提了这么多年也解决不了?关键就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体制性障碍没有能够完全消除。

一、经济增长方式难以转变的体制性障碍第一,当前各级政府仍然保持着对许多重要经济资源的配置权力。

目前我国初步建立起的市场经济体制仍然是政府主导型的,只要政府仍然主导资源配置,增长模式是难以转换的。

因为政府配置资源,具有很强的规模扩张冲动,会追求速度、规模和政绩形象,从源头上就忽视效益,忽略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投入。

现在各级政府在土地、信贷等资源配置中仍然有过大的权力,这些权力通过项目审批、信贷干预、减免税收、封锁市场等表现出来,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能顺畅发挥,这是改革还不够彻底的结果。

例如,由于银行改革没有到位,各级政府实际上对银行信贷发放仍然有很大的影响力。

许多地方的做法是,由领导班子开“办公会议”决定项目,要银行给予支持。

有资料显示,银行不良贷款30%来自政府行政命令和行政干预,30%来自国有企业,10%来自地方政府,20%来自国家主导产业结构调整。

“十五”时期各级政府又掌握了一项新的重要资源即土地的批租权力,土地已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政收入来源。

2004年在国家五部委联合进行的全国土地督察中,查出的十万多起土地违规行为,其背后都有地方政府的影子。

有些地方急于出“形象”、出“政绩”,大量投入土地、资本等资源来出成绩。

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为实现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和增加产值的目标,大搞招商引资活动,招商引资已经成为政府最大的政绩工程,各级政府招商引资的“门槛一降再降,成本一减再减,空间一让再让”,区域间招商引资的竞争则演变成低水平的让利竞赛,大大损害了社会公众的利益。

第二,政绩考核体系的不科学。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以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为基本职能,对官员的考核也应围绕政府职能履行状况进行。

而现在实际进行的是以经济增长速度、招商引资规模等经济指标为主要内容的政绩考核标准,更加剧了政府角色的错位。

这种政绩标准不但是上级考核下级,同级比如说人代会考核领导干部也是用的这个标准。

在这样的体制环境下,要在短短几年任期内突出政绩,独占鳌头,铺摊子、上项目、粗放式扩张显然是最佳的途径选择。

而当政府把主要精力放在微观经济活动上时,必然会导致直接招商引□邱燕【内容提要】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表现出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特征。

经济增长方式难以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主导主要资源配置、政绩考核体系不科学及财税体制不合理,因此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是要消除体制性障碍,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关键词】经济增长方式政府职能转变公共服务型政府理论研究2007.1学习与思考资,干预微观经济活动,也必然疏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另外,目前对政府官员的考核是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并没有将完成任务所消耗的成本费用纳入考核范围,使得政府官员为了完成任务,可以不计成本,不惜一切代价,只要完成了目标任务,即使造成了巨大损失浪费也不会有人追究责任。

第三,财税体制不合理导致片面追求产值的最大增长。

在现行以分权为特点和以增值税为主要税种的财税体制下,多上项目就多开辟了地方的税源。

以增值税为例,西方大多数国家是消费型增值税,政府收入多少取决于消费,取决于收入水平。

而我国的增值税类型是生产型增值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一半是生产型增值税。

生产型增值税是跟产值直接联系在一起的,产值大税收就多,否则日子就难过。

现行的财政体制又给地方政府较大的支出压力,它要承担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责任。

所以,经济收入方面的考虑也迫使各级政府追求产值的增长,要去发展那些产值大、税收多的产业,而不是按照经济效益的标准去规划、去发展自己的产业。

所以,“十五”期间出现了一个现象,各个地方不管自己的资源禀赋的状况,都去发展那些产值大、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或者是低水平的加工工业,使得我国投资结构出现了大的变化:钢铁、水泥、电解铝和房地产业投资增长80%到100%以上,与此相反,符合新型工业化要求的电子信息产业等投资却增长缓慢。

其结果造成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加快发展,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第四,尽管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但目前市场能够发挥较大作用的仅仅是产品和服务市场,三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的配置还是政府主导。

土地的一级市场几乎由政府垄断。

劳动力特别是职业经理人的配置方面如国有企业的高层主管大多数由政府指定而不是在市场上选聘。

湖南大学有一个课题调查显示,政府任命企业高层领导人的方式:组织任命占46%,市场双向选择14.9%,组织选拔与市场选择相结合17.6%,职工选举为零。

可见,在经营者选拔中,组织任命及选拔占较大比重。

资本市场过去有股票发行的配额制,现在有核准制。

企业发债还是要政府批额度,上市公司主体仍然是国有企业,政府对资本市场有很大的影响。

有数据表明,银行信贷资金中,国有企业大概拿走50%以上。

长期以来政府充当了经济建设主体和投资主体。

就投资而言,全国固定资产总投资来自于政府、国有企业以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也在50%以上。

除了直接控制的资源,政府还通过价格管制,包括存贷款利率、汇率、股市的市盈率,间接进行资金配置。

另外我国价格体系未能充分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能源资源价格偏低,致使能源资源被滥用和浪费。

所以从总体上看,中国经济要素配置的市场化程度还很低。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弊多利少,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程度。

各级政府的某些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造成大量经济矛盾和问题,加剧了金融风险;低成本扩张和竞争,扭曲了土地和资本的价格,浪费了土地和资本等宝贵资源;经营城市和竞相招商,导致权力寻租和信用缺失;单纯追求GDP而忽视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公正问题,造成社会严重失衡。

因此政府转型是解决经济社会深层次矛盾的客观要求。

二、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第一,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强化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的主体地位。

公共服务型政府就是为社会、企业和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政府。

服务型政府本质上是社会本位、民本位,责任本位、服务本位。

因此,各级政府的首要职责就是提供服务。

政府管什么不管什么,都要从社会和公民的需要出发,并以此作为政府职能定位的依据。

公共服务型政府从经济层面上说,是为了纠正“市场失灵”,主要为社会提供市场不能有效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而不是作为微观经济建设主体和投资主体参与市场竞争。

从政治层面上说,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政府要确保为社会各阶层提供一个安全、平等和民主的制度环境。

从社会层面上说,政府要从社会长远发展出发,提供稳定的就业、义务教育和社会保障,调节贫富差距,统筹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确保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第二,建立公共服务取向的政绩考核体系。

要切实实现政府职能向公共服务转变,重要的是改变以往的以GDP为取向的政绩考核标准,以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来引导各级政府的政绩观,建立以公共服务为取向的政绩评价体系。

在指标体系的设置上,要全面反映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经济指标的设置上,要既重视经济增长的指标又重视反映经济发展的指标;在评价标准上,既要看数字,又不能惟数字,以全面的绩效考核体系来激励和约束政府负责人。

第三,建立适应政府转型的公共财政体制。

公共服务型政府应以公共财政体系为基础。

要调整政府财政职能,减少并逐渐取消财政资金对一般竞争性领域的投资;财政增收部分应主要用于公共服务的薄弱环节,如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就业培训、社会保障、公益文化、生态环境保护、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治安等领域;加快建立全覆盖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推进税收体制改革,包括企业所得税“两税合一”,增值税转型,开征燃油税、物业税,提高资源税税率等;合理划分地方政府的事权和财权,使各级政府财力与事权相匹配,以增强地方政府主要是基层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能力等;加大中央财政、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经济与社会事业之间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并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作者单位: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党校)(责任编辑:王琪)学习与思考理论研究200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