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五代宋辽夏金时期各族联系的加强和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史复习5宋元: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民族关系的发展

中国古代史复习5宋元: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民族关系的发展

105、西藏、台湾何时纳入中国版图: 元朝 。 106、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措施: 设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事务,西藏成为元朝正式 的行政区。 107、元朝开始形成的新民族是: 回族 。 108、元朝时来华意大利人是: 马可•波罗。
86、经济重心南移 (1)过程: ①战国至秦汉,我国经济重心在北方 ②魏晋开始,江南得到开发。 ③从唐朝中后期开始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 (2)主要原因: ①北人南迁,带来技术和劳动力;②优越的自然 条件; ③南方战乱相对较少;④统治者重视;⑤南北方 人民的共同劳动。
【知识要点】 80、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时代特征: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 81、结束五代十国割据局面的政权是: 北宋 。 82、与北宋并存的少数民族有: ①契丹族建立的辽; ②党项族建立的西夏;③女真族建立的金。 。 83、辽宋议和的结果是历史上的哪次盟约: 澶渊之盟。 。 84、与南宋形成对峙局面的政权是: 金 。 岳飞 ;抗元将领是: 85、南宋著名的抗金名将是: 文天祥 。
六、宋元: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民族关系的发展 (907——1368) 政权 北宋:结束割据分裂,加强中央集权 并立 与北宋并立的政权辽、西夏、金 宋朝 南宋与金对峙 经济重心南移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元朝 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全国 加强中央集权:行省制度 民族关系 设)表现:农业: 两宋时期种植的外来作物有:占城稻(从越南引 进)、棉花。 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的作物是:水稻 (“苏湖 熟,天下足”)。 “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何时的什么现象:宋 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99、从唐到宋元时期,我国的对外交通有怎样变 由海陆并举到以海路为主 化: 。 100、被毛主席称为“一代天骄”的少数民族首领 是:铁木真 (成吉思汗) 。

中国古代史-五代宋辽夏金

中国古代史-五代宋辽夏金

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北 方地区由于战争频繁,社会经济遭到了较大 破坏;南方相对安定,社会经济有了进一步 发展。后周统治时期,周世宗进行了一系列 改革,国势强盛起来,出现了统一的趋势, 为以后北宋的统一打下了基础。
在五代十国时期,契丹在东北和内蒙古地区 崛起,916年建立了契丹国家,947年改称辽。 辽朝是北方大国,民族关系复杂。辽朝前期 奴隶制和封建制的生产方式并存,政治制度 有许多特点。五代十国结束后,辽朝与北宋、 西夏继续并立。
2、五代更替:
所谓的五代十国,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 后汉、后周这五个相继占据中原一带的王朝。 虽然是五代,但却是八个姓,更换了十四个皇 帝,共经历了五十三年。十国指的是围绕在五 代周围的十个小国,还有一些割据政权没有计 算在内。五代十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大 分裂时期,这种局面由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发 展而来,是藩镇割据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中国古代史
第十二章 五代宋辽夏金时期各族联系的加强 和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
第一节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史提要:907年唐朝宣武节度使朱
全忠废唐建梁,至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 匡胤代周建宋,是五代十国时期,共五十三 年。这个时期是分裂割据时期,中原地区先 后出现了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 汉、后周,史称“五代”。在南方和河东地 区先后出现了十个割据政权,吴、南唐、吴 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荆南、北 汉,合称“十国”。
904年九月,朱全忠派人杀死唐昭宗,立昭 宗十三岁的儿子李柷为皇帝。这实际上是朱 全忠夺取帝位前的一个过渡性的傀儡。907 年,朱全忠废李柷,自立为帝,改名朱晃, 这就是后梁太祖。后梁以宣武节度使的治所 开封为都城,唐朝至此灭亡,中国历史从此 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

专题五代辽、宋、夏、金元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PPT课件

专题五代辽、宋、夏、金元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PPT课件
行省为认中识央:政府派驻地方的机构 “行中由书分省封”制即到为郡执县行制中,书主省要命反令映的任机用构原。则后由来行省成 为常设宗的法地血方缘行关政系机到构行,政进任而命成官为员地的方变行化政,区属划的名称 元朝行于省政制治度制的度确进立步,的巩表固现了。国由家郡统县一制,到使行中省央集权在 体制上制得的以变保化障,,主是要继反秦映朝行郡政县区制划后分,的我变国化政,治制度史 上的一一项般重说大来变,革随。着元社朝会的的行发省展制,度行对政后区世越的划政治制度 影响深越远小,,行越省划从越此多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明清沿 用此制,一直保留到今天。
务策。设明法科,专考律令和断案
北宋中期政治经济改革 表1:
名称
内容
作用
青苗法
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 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
物给农民
增加政府收入
募役法
征收役钱雇人服役,官僚 地主也出钱
理 财 措
农田水 利法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施 方田均 核实土地,按多少、好坏
税法
平均赋税
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促进农业生产 增加政府收入
②枢密院 ——分割军权(军权)
③三司使——分割财政权(财权)
B 地方
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①文臣任知州 ,防武人干政 (重文轻武)
②设通判监督知州,二者互相牵制
③三岁一易
(3)集中财权和司法权
A 各路设转运使。
B 文北官宋担加任强地中方央司集法权人的员措;施死,刑对须解报决中藩央镇批割准据。, 特维点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也有利于当 ①时重社文会轻经武济,的文发人展治。国; ②但分,割这地些方措权施力又,是高一度把集双权刃于剑中,央在;解决了中 ③央强与干地弱方枝矛,盾守的内同虚时外,;也为北宋种下了“积 ④贫分积化弱事”权的,祸内根外相制

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中心的南移PPT教学课件

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中心的南移PPT教学课件

(1)统一
①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次年 定都大都
②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南宋灭亡 ③1279年,元军消灭了南宋最后一支抵抗力量,
统一全国
(2)措施
①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建立行省制度 ②在中央设宣政院管辖吐蕃,西藏正式成为
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 ③元朝还设置澎湖巡栓司,管理澎湖和琉球
济文化交流十分密切。
③宋金议和:1141年,双方以东自淮水中流、西
至大散关为界;宋向金称臣,每年向
金贡送银25万两,绢25万匹。形成了
宋金南北对峙的局面。
2 经济重心南移
(1)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得到开发,南北经济差距缩小
(2)唐末、五代以来,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人口大 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南方 经济的发展
难点突破
3 元朝的行省制度
元朝疆域空前辽阔,是当时亚洲一个强大的封建国家。 为了进行有效的管辖和统治,元政府建立了行省制度。这即 是行省制度施行的目的。行省制的内容可分为:
(1)中央--中书省--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管辖 大都及周围地区;
(2)地方--行中书省(行省或省)--中书省的派 出机构--管辖11个行省(可指岭北、辽阳、云南等行省的 范围);
④金的建立: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 金国,定都会宁
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①澶渊之盟:1004年,辽军大举攻宋,打到澶渊,
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御驾亲征。击退
辽军,1005年初,达成和协,双方约
(2)关系
定各守边界。 ②宋夏和战:1044年,宋夏订立和议。以后几十
年间,双方在边境地区进行贸易,经
荣货 币
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下册)》(第5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2~13章)【圣才出品】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下册)》(第5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2~13章)【圣才出品】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下册)》(第5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2章五代宋辽夏金时期各族联系的加强和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907~1279年)12.1复习笔记一、五代十国和契丹的兴起1.五代十国的分立和割据唐朝灭亡以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

五代历时54年(907~960年),先后更换了八姓十四帝。

(1)五代①后梁(907~923年)907年,朱全忠废唐哀帝自立,国号梁,建都开封,改元开平,史称“后梁”。

后梁建立后,朱全忠李克用争夺霸权,双方互有胜负。

923年,后唐军队进攻开封,后梁灭亡。

②923年,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灭后梁,称帝,国号唐,改元同光,建都洛阳,史称“后唐”。

李存勖骄恣荒淫、重敛急征,后死于兵变,养子李嗣源称帝,革除了李存勖的一些弊政,明宗死后,后唐被后晋所灭。

③后晋(936~947年)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以甘当儿皇帝,以割让燕云十六州为条件,换得契丹援助,灭唐建晋,是为晋高祖。

其侄石重贵继位后被辽所灭。

④后汉(947~951年)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在辽军北撤后,很快入主开封并建立政权,国号汉,刘知远是为汉高祖。

其子刘承祐继位后因猜忌前朝众将,被原天雄节度使郭威所杀。

⑤后周(951~959年)原天雄节度使郭威杀刘承祐后称帝,国号周,史称“后周”。

郭威虚心纳谏,选贤任能,发展生产、革除弊政。

954年,郭威死,其养子郭荣即位,是为周世宗柴荣。

他革新政治,发展经济,禁灭佛教,严明军纪,增强了国力。

另外,又亲征南唐,收复失地,后被北宋取代。

(2)十国在南方和河东地区先后并存的十个割据政权,史称“十国”。

表12-1十国国家建立者建立时间都城灭亡时间灭亡原因吴杨行密902扬州937权臣徐温养子徐知诰废吴帝自立,吴国亡吴越钱镠907杭州978为北宋所灭荆南钱镠907江陵963为北宋所灭前蜀王建907成都925为后唐所灭闽王审知909福州945为南唐所灭南汉刘隐917广州971为北宋所灭楚马殷927长沙951为南唐所灭后蜀孟知祥934成都965为北宋所灭南唐徐知诰939金陵975为北宋所灭北汉刘崇951太原979为北宋所灭(3)军阀混战下人民的痛苦生活和反抗斗争①人民的痛苦生活a.连年征战,导致人口锐减,田地荒芜,十室九空。

八年级历史下册4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八年级历史下册4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明朝
在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 工六部处理朝政;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直属中 央的三司
清朝 雍正时设立军机处
【例】 今天的江苏、浙江等省级区划制度,开始于( )
解析:题干关键词为“省级区划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 时期我国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对辽阔疆域的管辖。省级区划制度 开始于元朝。故选D项。
农业 经济 交通
商业
民族 民族融 关系 合
对外 中外交 关系 往频繁
行省制度: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 省,这是我国设立省级行政区的开始 ①在中央设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 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②加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 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 开通通惠河和会通河,开辟规模空前的海运 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商业大都市 ①汉族人为边疆的开发做出贡献。 ②边疆各族迁入中原和江南。 ③契丹、女真等族与汉族已基本无异。 ④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世祖时来华,并口述 了描写大都繁华景象的《马可·波罗行纪》
东京城内有瓦子,瓦子中有勾栏 今天的春节在宋代被称为元旦
4.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1)蒙古国建立:1206年,铁木真建立,他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2)元朝建立: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今北 京)。 (3)南宋灭亡:1276年,元灭南宋。
(4)元朝的统治:
政治制 度 政治 管辖边 疆
造船业 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
商业 最大的商业都市是开封和杭州,其中杭州改为都城 都市 临安后,“买卖昼夜不绝”,有热闹的夜市和早市
商业
海外 贸易
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在主要港 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中国古代史 单元五 六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中国古代史  单元五 六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中国古代史 单元五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单元综述】本专题主要讲述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

这一时期,先后经历了北宋与辽、西夏并立,南宋和金对峙以及元朝大一统三个历史阶段。

这一时期,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已经完全超越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

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与汉族共同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火药三项重大发明标志科学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知识网络】【基础知识清单】1、 宋元时期特点: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2、 和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3、 辽宋之间达成的议和事件:澶渊之盟,作用是辽宋之间此后很长时间保持和平局面。

4、 宋朝从越南引进的新品种:占城稻。

5、 北宋东京都城的布局:商定活动打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6、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的交子。

7、 宋朝对外贸易路线特点:以海路为主。

8、 宋朝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与北宋并立的政权 。

宋辽之间达成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民族政权并立: 经济重心 的南移 元朝的 统一 宋元科技 南方农业的发展:从越南引进 ;民间谚语 南方手工业的发展: 发展成瓷都。

南方商业的发展 城市经济:东京、临安 海外贸易:外贸机构 纸币: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统一蒙古 建立元朝 统一全国 经济 政治 民族融合:新的民族 形成 交通:为了 开辟了漕运和海运, 商业: 描述大都的繁华。

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实行 元政府在中央高宣政院, 加强对 的管辖9、宋朝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①经济重心南移完成;②北方战乱,陆上丝绸之路中断;③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发展(指南针的应用)④宋朝政府的重视,设立市舶司10、宋朝重要外贸港口:广州、泉州。

11、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时间:南宋。

12、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重要标志:苏湖熟,天下足13、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两宋社会经济(2014).

两宋社会经济(2014).
国家精品课程—中国古代史
唐代部曲
宋代佃农
唐代“自幼无归,投身衣饭,其 主以奴蓄之,及其长成,因取妻, 此等之人,随主属贯,又别无户 籍,若此之类,名为部曲。” 《唐律疏义》卷22《释文》
宋代契约佃农:与田主建立起契约 关系;有退佃和迁徙的自由;有了 正式户籍。 “自今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 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住,各取 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 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宋会要· 食货》 1之24 )
国家精品课程—中国古代史
• (5)种子的引进推广与农耕技术的提高 • 水稻优良品种占城稻。单位面积产量有所提高。亩产米一石,闽 浙可达二至三石。 《宋史》卷一百七十三,《食货》上一: (大中祥符四年)帝以江、淮、兩浙稍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就 福建取占城稻三萬斛,分給三路為種,擇民田高仰者蒔之,蓋早稻 也。内出種法,命轉運使揭榜示民。後又種於玉宸殿,帝與近臣同 觀;畢刈,又遣内侍持於朝堂示百官。稻比中國者,穗長而無芒, 粒差小,不擇地而生。
国家精品课程—中国古代史
• (3)生产工具的进步和改良 • 出现龙骨水车、筒车、踏犁、秧马等。 • 铁制农具有犁、钁、耧、耙、锄、镰等。
铁镢
曲 辕 犁 四齿耙 国家精品课程—中国古代史
《农书》中的插秧插图
王祯《农书》载武昌农民所造秧马图
国家精品课程—中国古代史
• (4)水利的发达 • 北宋水利工程有江北捍海堰、浙江捍海、钱塘江堤、西湖疏浚、灵 渠改造、福建莆田木兰陂等。 • 宋金并立时期,南方的水利事业大大超过北方。史载:“南渡后,水 田之利,富于中原,故水利大兴。”(《宋史· 食货志》)除了修复 久被堙废的水利之外,还修建了不少新的工程。
国家精品课程—中国古代史
二、手工业的发展和工匠身份地位的提高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下册)》(第5版)-第12章 五代宋辽夏金时期各族联系的加强和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下册)》(第5版)-第12章 五代宋辽夏金时期各族联系的加强和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

第12章五代宋辽夏金时期各族联系的加强和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907~1279年)12.1 复习笔记一、五代十国和契丹的兴起1.五代十国的分立和割据唐朝灭亡以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

五代历时54年(907~960年),先后更换了八姓十四帝。

(1)五代①后梁(907~923年)907年,朱全忠废唐哀帝自立,国号梁,建都开封,改元开平,史称“后梁”。

后梁建立后,朱全忠李克用争夺霸权,双方互有胜负。

923年,后唐军队进攻开封,后梁灭亡。

②923年,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灭后梁,称帝,国号唐,改元同光,建都洛阳,史称“后唐”。

李存勖骄恣荒淫、重敛急征,后死于兵变,养子李嗣源称帝,革除了李存勖的一些弊政,明宗死后,后唐被后晋所灭。

③后晋(936~947年)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以甘当儿皇帝,以割让燕云十六州为条件,换得契丹援助,灭唐建晋,是为晋高祖。

其侄石重贵继位后被辽所灭。

④后汉(947~951年)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在辽军北撤后,很快入主开封并建立政权,国号汉,刘知远是为汉高祖。

其子刘承祐继位后因猜忌前朝众将,被原天雄节度使郭威所杀。

⑤后周(951~959年)原天雄节度使郭威杀刘承祐后称帝,国号周,史称“后周”。

郭威虚心纳谏,选贤任能,发展生产、革除弊政。

954年,郭威死,其养子郭荣即位,是为周世宗柴荣。

他革新政治,发展经济,禁灭佛教,严明军纪,增强了国力。

另外,又亲征南唐,收复失地,后被北宋取代。

(2)十国在南方和河东地区先后并存的十个割据政权,史称“十国”。

表12-1 十国(3)军阀混战下人民的痛苦生活和反抗斗争①人民的痛苦生活a.连年征战,导致人口锐减,田地荒芜,十室九空。

b.制造黄河决口事件,造成山东、河南一带连年水灾,耕地面积缩小。

c.各地军阀为了进行战争,加紧对人民的剥削,苛捐杂税名目繁多。

d.以严刑酷法迫害人民。

e.北方人民受到契丹军队的骚扰和掠夺。

第十一章五代宋辽夏金时期各族联系的加强与经济重心南移

第十一章五代宋辽夏金时期各族联系的加强与经济重心南移

防弊之治
• 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 杯酒释兵权:
• 降低禁军统帅地位 • 削弱禁军统帅职权 • 疏远禁军将兵关系 • 削弱地方军事力量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 建隆二年(961),太祖召赵普问曰:“天
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 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 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 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 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 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 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 吾已喻矣!”
• 《廿二史札记》卷二五“宋冗官之费”条: “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 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 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
冗兵
养兵政策,每遇灾荒即大行招兵,入伍者均 携带家属,终身为兵 。
宋初禁军20余万,太宗时30余万,真宗时 40余万,仁宗时82.6万,加厢军则达 125.9万。
宋代科举制度
• 取士范围扩大 • “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
问阀阅”。——《通志》卷二五《氏族略 第一》 • 考试制度严密——三级试“恩归主上” • 乡试、省试、殿试
宋太宗时法律考试成为了科举中进 士、诸科考试的一项必备内容
《文献通考》卷三八《选举十一》 哲宗元祐时苏辙:“天下争诵律令”。
五代最重要的人物
• 冯道 • 他的作用在当时是无人可以替代的。简
而言之,一是没有使已经混乱不堪的五 代政治朝更加混乱的方向发展,二是忍 辱负重地阻止了已进入汴梁的契丹军队 的一场大屠杀。
北宋的建立与统一全国
• 陈桥兵变: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 赵匡胤960年,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国 号“宋”,定都开封,年号建隆。

第十二章 五代宋辽夏金时期各族联系的加强和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

第十二章 五代宋辽夏金时期各族联系的加强和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

第十二章五代宋辽夏金时期各族联系的加强和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和掌握五代十国的更替与兴亡、周世宗改革、辽的政治经济制度等历史内容,掌握五代十国的历史特点及周世宗改革的作用。

了解和掌握宋、夏、金的建立历史及政治经济等内容,正确理解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消极影响,正确理解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内容、作用,对王安石给予正确评价;要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理解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对辽、西夏等朝代或政权统治者的战争与和平政策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把握其政治经济等各项制度的特点,充分肯定各少数民族在开发和建设边疆,中华各族在互相交往和融合中共同推进祖国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全面了解和掌握两时期的思想文化的成就。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五代更替与十国兴亡,周世宗的改革,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王安石变法,经济重心南移,宋金关系,理学的产生与发展;辽的政治经济制度,五代十国的历史特点,宋代的科学技术,经济重心南移,民族关系,理学。

教学内容:五代更替与十国兴亡,五代十国的历史特点,南方经济的发展,周世宗的改革;辽的政治和经济:契丹的兴起和阿保机建国,辽的政治制度(南北面官制),辽的社会经济;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化;北宋的政治:北宋建立和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北宋前期的社会矛盾和王小波、李顺起义;北宋与辽、夏的关系:宋辽的和战,西夏的建立和宋夏和战;北宋中期的政治改革: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宋江和方腊起义;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的发展与佃农身份的某些变化,手工业的发展与工匠身份的某些变化,商业的繁荣与金属货币的大量发行和交子的出现;南宋与金的对峙:女真族的兴起与金朝的建立,辽、北宋的灭亡,南宋的建立与人民的抗金斗争,钟相、杨么起义,南宋与金的和战;两宋时期的思想文化:哲学和宗教,文学艺术,史学,科学技术,教育。

第十三章元朝的大一统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蒙古汗国建立的历史,并联系史实充分肯定铁木真的历史功绩;理解成吉思汗时期蒙古汗国对金朝的战争是具有反民族压迫的正义性质,并充分认识蒙古的西征的掠夺色彩及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充分认识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对忽必烈“汉法”的政策的积极作用要给予充分肯定,并揭露其“分而治之”民族政策的实质;全面了解和掌握元朝的文化成就。

中国历史第二册——第12课五代、辽、宋、夏、金的社会经济

中国历史第二册——第12课五代、辽、宋、夏、金的社会经济

第12课五代、辽、宋、夏、金的社会经济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1.农业方面:水稻在淮河和黄河流域的推广及占城稻的引进;棉花在两广、福建的普遍种植及向长江流域的推广。

2.手工业方面:丝织业的新发展和棉纺织业的兴起;宋瓷和瓷都景德镇;世界上最先进的造船业;煤的大量开采。

3.商业方面:东京和临安的城市商业;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4.海外贸易:贸易的范围、主要港口、物品,市舶司。

(二)能力要求1.通过对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海外贸易情况的学习,使学生得出结论: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到此时江南已超过北方,成为经济重心。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能力。

2.比较分析唐都长安和北宋都城东京的商业发展状况,培养学生阅读各种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对同类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

3.提出: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重心,为什么由以黄河流域为代表的北方逐渐转移到以江、浙为代表的江南?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从多角度出发研究具体的历史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三)认识目标1.通过我国封建社会经济重心南移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封建经济重心发展移动的规律。

2.通过对社会经济发展原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起保护和促进作用。

3.通过对造船业的学习和制瓷业、纺织业的回想性学习,让学生领略中国古代人的聪明与才智,感受历史的美,对学生进行创造美的教育。

教学重点本节课从农业、手工业、商业、海外贸易四个方面讲述了五代、辽、宋、夏、金的社会经济。

这一时期中国的封建经济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完成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的转移,南方超过了北方。

因此,使学生通过对"农业的新气象"和"手工业的新发展"的学习,得出这一结论是本节课的第一个重点。

二是商业的空前繁荣。

以东京为例总结出宋朝商业繁荣的新景象是本节课的第二个重点。

教学难点本节课篇幅长,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多,需要分析的地方也较多,因此大容量的教材内容与有限的课堂时间的关系的处理是教学中的难点之一。

历史教案: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

历史教案: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

[学习⽬标]1.认识宋元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的,措施和影响。

2.认识宋元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归纳经济重⼼南移的趋势和过程,分析各阶段南⽅经济发展的条件,原因及其对当时社会发展的影响。

3.认识宋元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了解封建⽣产⽅式向边疆扩展的过程和影响。

4.了解宋元时期⽂化⾼度繁荣的表现及其对当时我国及世界的巨⼤影响。

[阶段特征]主要线索和阶段特征:本单元叙述的是从朱温907年建⽴后梁到1368年元朝灭亡共460多年的历史,涉及五代⼗国、辽、宋、夏、⾦、元各封建王朝。

唐灭亡后的50余年中,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五个朝代;与其并存的先后有南⽅和⼭西的⼗个割据政权,史称五代⼗国。

10世纪初,北⽅的契丹建⽴辽。

960年北宋建⽴,开始统⼀活动,相继实现了中原和南⽅的统⼀。

中国境内处于辽、宋、夏先⿍⽴。

⼥真兴起后,灭辽和攻宋后,⼜出现了⾦与南宋的对峙。

蒙古建国后,势⼒渐强,开始统⼀活动,建⽴元朝.实现了中国的⼤⼀统。

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继续向前发展的历史,也是中国各民族⼜⼀次重新组合时期。

我国反复处于分裂割据和南北对峙局⾯,各民族政权先后并⽴,少数民族先后完成了封建化的进程,民族融合进⼀步发展。

宋代和元朝,进⼀步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消除了藩镇割据。

在与各少数民族关系中,宋朝不时处于屈辱状态,但汉族仍保持了主体民族地位。

封建经济重⼼南移,经济⾼度发展,对外交往也有了新的突破。

与此同时,古代⽂化达到了⾼度繁荣的⽔平,出现了许多位于世界地位的科技⽂化成就。

[重点难点]1.正确认识宋朝的历史地位宋朝是继五代以后建⽴起来的统⼀封建王朝。

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们多称为“弱宋”。

如何认识宋朝的历史地位呢?宋史专家邓⼴铭、漆侠都认为,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峰。

漆侠曾形象地说到,我国封建社会的总趋势,经历了两个马鞍形,从战国经秦汉是第⼀个⾼峰,魏晋时期下降,唐代⼜逐渐上升,宋代发展为⾼峰,元代⼜降下来,明清恢复发展。

宋朝的历史地位主要从以下⼏⽅⾯评价。

七年级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七年级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1115—— 完颜阿骨打 1234
猛安谋克
元 蒙 古
铁木真 忽必烈
1206—— 1271— —1368
统一多民族国家
行省制度
类别
代表 代表著作 人
主要成就 发明活字印刷术
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地位
三 大 指南针 科发 学 明 火药 技 术 《梦溪笔 综合 沈括 谈》 天文历法
印刷术 毕升
处于世界领先地 指南针用于航海 位,欧洲资本主 义发展的必要前 广泛用于军事、 提 管形火器 总结宋以前,特 在我国世界科技 别是北宋科技 史上地位重要 授时历
问答题:宋元时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那些? (1)北宋毕 发明了活字印刷,比欧洲早400年。 (2)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 (3)宋元时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4)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创制的“十二气历” ,领先世界800 年。 (5)元朝科学家郭守敬编成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确立早3 00年。
为什么说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1)当时许多汉族人民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做出贡献。 (2)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批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 居相处。 (3)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共同生活, 已 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 (4)唐朝以来,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迁入 中国,同汉族、蒙、 畏兀儿等长期杂居通婚,开始形成一个 新的民族--回族。 (5)全国各族人民处在一个中央政权管辖之下,加强了彼此间 的交往和联系,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多民族交 错杂居的局面。
图二、金、南宋、西夏、蒙古时期
图三、元时期统一
政权 辽 契 丹 西 夏 党 项 金 女 真
建立者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复习提纲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复习提纲

初一下历史复习提纲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阶段示意图:明朝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特征: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一、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政治10世纪初;都城:上京960年;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11世纪前期;都城:兴庆(今宁夏银川)12世纪初期;都城:会宁,后迁都中都(今北京)1127年,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加重了北宋人民负担。

但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来看,有其积极方面::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1206年;铁木真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1271年;定都:大都(今北京),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

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的设立,开始于元朝,保留至今)。

①许多汉族人外迁边疆,开发边疆。

②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内地,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③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经过长期共同生活,逐渐与汉族融合。

④元朝形成了一个新民族——回族(唐以来定居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融和,在元朝开始形成回族)二、五代、两宋、元朝经济①北宋时,南方丝织业超过北方(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丝绸是朝廷的贡品) ②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南宋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①宋代是我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②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

③著名的瓷器有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④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宋代商业都市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杭州改为南宋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而且还出现有早市、夜市。

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⑤外贸收入是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时,纸币发展形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三、宋代社会风貌①衣:北宋初年崇尚节俭,后来奢侈之风盛行。

宋朝百姓服装明显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响;宋代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

②食:宋代时,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北宋肉食以羊肉为多,南宋时南方人吃鱼多。

宋辽夏金经济文化重心南移的原因

宋辽夏金经济文化重心南移的原因

宋辽夏金经济文化重心南移的原因摘要:中国古代经济文化重心南移的原因有诸多因素。

宋辽夏金时期的经济文化重心南移的变现尤为明显。

影响南移的主要原因分为社会政治原因和自然原因。

宋辽夏金时期,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其中两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对峙,战争接连不断,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北方的常年战争,导致人口南迁,为南方带去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

同时统治者加重了对南方经济的重视。

自然因素主要是,南方的水土优势和北方气候变冷。

因此,在南宋时期,中国古代经济文化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关键词:宋辽夏金,经济文化重心,南移,气候变化,北方战乱,人口南迁。

历史上,我国的经济文化重心在唐宋以前一直处于北方地区的黄河流域。

北方地区开发历史悠久,且物产富饶,人口众多,历经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唐宋等历史时期,文化相伴于经济繁荣发展。

而南方地区,长期属于少有人开发的戎狄之地,由于森林密布,多湿地丘陵,环境复杂,所以很难被人类适应。

而在两宋时期,我国的经济文化重心逐渐转移至南方地区,且在南宋时期,这种迁移变化最终完成。

综合社会和自然两方面的影响,原因主要如下:一.社会政治的影响宋辽夏金时期,宋与北方各少数民族的矛盾尖锐复杂,虽然在一定时期有过和平的相处,但双方始终长期处于战乱之中。

宋朝时期,阶级矛盾尖锐,政权不断更迭,政治不稳定。

并且,辽金统治者对边界的汉人实行民族压迫,民族关系错综复杂。

其中较为著名的战役有宋和辽的高粱河战役,辽打败宋军,宋太宗负伤乘驴车仓皇逃归,军器物资损失不可胜数。

此后,在岐购关之役中,宋军再一次失败。

由于宋朝的军队战斗力低下,无力抵抗来自辽夏金边关的侵扰。

于靖康元年,北宋最终被金所灭。

北方战乱的连绵不断,一方面对被剥削者造成沉重的劳役负担,另一方面对北方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可以说,整个北宋时期,北方一直处于持续的战乱状态,北宋灭亡,南宋建立后,南宋政权又与金政权继续保持对峙状态,所以北方始终没能摆脱战争的困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五代宋辽夏金时期各族联系的加强和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和掌握五代十国的更替与兴亡、周世宗改革、辽的政治经济制度等历史内容,掌握五代十国的历史特点及周世宗改革的作用。

了解和掌握宋、夏、金的建立历史及政治经济等内容,正确理解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消极影响,正确理解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内容、作用,对王安石给予正确评价;要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理解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对辽、西夏等朝代或政权统治者的战争与和平政策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把握其政治经济等各项制度的特点,充分肯定各少数民族在开发和建设边疆,中华各族在互相交往和融合中共同推进祖国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全面了解和掌握两时期的思想文化的成就。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五代更替与十国兴亡,周世宗的改革,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王安石变法,经济重心南移,宋金关系,理学的产生与发展;辽的政治经济制度,五代十国的历史特点,宋代的科学技术,经济重心南移,民族关系,理学。

教学内容:五代更替与十国兴亡,五代十国的历史特点,南方经济的发展,
周世宗的改革;辽的政治和经济:契丹的兴起和阿保机建国,辽的政治制度(南北面官制),辽的社会经济;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化;北宋的政治:北宋建立和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北宋前期的社会矛盾和王小波、李顺起义;北宋与辽、夏的关系:宋辽的和战,西夏的建立和宋夏和战;北宋中期的政治改革: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宋江和方腊起义;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的发展与佃农身份的某些变化,手工业的发展与工匠身份的某些变化,商业的繁荣与金属货币的大量发行和交子的出现;南宋与金的对峙:女真族的兴起与金朝的建立,辽、北宋的灭亡,南宋的建立与人民的抗金斗争,钟相、杨么起义,南宋与金的和战;两宋时期的思想文化:哲学和宗教,文学艺术,史学,科学技术,教育。

第十三章元朝的大一统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蒙古汗国建立的历史,并联系史实充分肯定铁木真的历史功绩;理解成吉思汗时期蒙古汗国对金朝的战争是具有反民族压迫的正义性质,并充分认识蒙古的西征的掠夺色彩及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充分认识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对忽必烈“汉法”的政策的积极作用要给予充分肯定,并揭露其“分而治之”民族政策的实质;全面了解和掌握元朝的文化成就。

教学重点和难点: 成吉思汗的主要活动及评价,忽必烈推行汉法,元的统治机构与统治政策;蒙古西征与四大汗国的建立,蒙元与西藏的关系。

教学内容: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统一:蒙古族的兴起和蒙古汗国的建立,蒙古灭西夏和金,蒙古军的西征和四大汗国的建立,蒙古军的南进,忽必烈建立元朝与灭宋;元朝的政治和经济:元朝的统治机构与各项制度,民族歧视民族压迫政策和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元朝的社会经济,元朝的对外关系;元末农民大起义:元朝社会矛盾的激化,红巾军大起义,张士诚、方国珍的武装割据,朱元璋的起义和元朝的灭亡;元朝的文化:哲学和宗教,史学,文学和艺术,科学技术,教育。

第十四章明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和资本主义萌芽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掌握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经济措施,张居正改革,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的萌芽,郑和下西洋,清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政策,清朝为巩固边疆地区所作的斗争;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明朝前期君主集权的强化,明初恢复经济的政策与措施,张居正改革;资本主义萌芽。

教学内容:明朝前期的政治和经济:专制主义政治高度强化,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明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瓦刺的兴起与土木之变,明与西北地区
各族的关系,明与西南地区各族的关系,明对西藏的管辖,明对台湾的管辖,郑和下“西洋”与华侨对南洋地区的开发,抗倭战争与援朝战争,反对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殖民者的斗争,满族的崛起与明金(清)战争;明朝中期的社会危机与张居正改革:宦官专权和内阁倾轧,土地兼并与流民问题,张居正改革,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城市人民的反矿监、税监斗争;明朝后期的黑暗统治,明末农民大起义,大西、大顺政权的建立,李自成攻占北京和明朝的灭亡,清兵入关和农民起义的、失败;明代的文化:哲学思想,史学和图书的整理,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教育。

第十五章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清朝的崛起与清兵入关;掌握八旗制度,掌握清代前期发展经济和维护边疆的措施;弄清“摊丁入亩”与“一条鞭法”的异同;清朝的腐朽与清代中后期的社会危机;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成就,正确理解清朝前期的历史地位。

教学重点和难点: 清朝中枢机构的演变,康雍乾时期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增长,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清朝的制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教学内容:清初的统治政策和各地的抗清斗争:清军入关后的统治政策,各地的抗清斗争,郑成功的抗清和收复台湾;君主专制政体的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的统治机构,军事制度和《大清律》,思想文化上的专制主义的统治;清朝的社会经济:清前期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增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平定三藩之乱和统一台湾,对蒙、藏、疆地区的管辖,改土归流政策,抗击沙俄的侵略,清朝的疆域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清朝鸦片战争前夕的清政府:清朝统治的衰落,各族人民的武装起义,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清朝抵制西方侵略者的斗争;明清时期的文化: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考据学、史学和图书编纂,文学艺术,科学技术。

四、使用教材与参考书目
使用教材: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7
参考书目:
1、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10卷上海人民出版社99年版。

2、龚书铎、朱汉国《中国社会通史》山西教育出版社97年版。

3、翦伯赞、郑天挺《中国通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82年版。

4、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中国社科出版社90年版。

5、傅海波、崔瑞德《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中国社科出版社98年版。

6、牟复礼、崔瑞德《剑桥中国明代史》中国社科出版社92年版。

7、韩国磐《隋唐五代史纲》三联书店1961年版。

8、傅衣凌等《明史新编》人民出版社93年。

9、戴逸《简明清史》人民出版社84年。

10、鲁惟一、夏含夷《剑桥中国先秦史》。

11、黎虎《魏晋南北朝史论》学苑出版社1999年版。

12、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

13、杨宽著:《西周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4、石井宏明著:《东周王朝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5、童书业撰:《春秋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16、杨宽著:《战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7、林剑鸣著:《秦汉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8、张岂之等《中国历史》前四卷,高教出版社,2001年版。

五、实验要求与实验内容/课程实践环节基本要求

六、教学方法的原则性建议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并采取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考核方式及成绩构成
本课程为考试课,考核形式为闭卷考试,考核成绩评定方法为:平时30%,期末考试70%。

八、必要的说明
本教学大纲为指导性大纲,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对大纲的理解,学生的实际,学期长短,学期实际可用教学时数等因素,对教学内容、顺序进行调整,使其具有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本课程内容繁多,课时有限,课堂教学内容必须精炼。

九、本大纲编写参照系、编写根据、编制人
本大纲编写参照系:依照闽江学院关于本科教学大纲的基本格式及规范要求。

编写根据:以教育部高等师范院校《历史专业教学大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为基础,并参考近年来全国部分院校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学大纲及教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