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政治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5dc80b9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02.png)
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1. 引言1.1 翻译活动的定义翻译活动是指将一种语言的内容转译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中,翻译活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帮助人们理解和交流不同文化之间的信息和思想。
通过翻译,人们能够跨越语言障碍,共享各自的知识和经验。
翻译活动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更涉及到文化、社会和心理等多方面因素。
在这个过程中,翻译者需要考虑原文本的含义和表达方式,同时又要尽可能忠实地传达给目标语言的受众。
这就需要翻译者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翻译活动的定义不仅在于文字的转换,更重要的是传达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翻译者在进行翻译活动时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文化修养,以确保翻译质量达到最佳水平。
在不同的文化语境和社会背景下,翻译活动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就需要翻译者有能力灵活应对,确保翻译结果符合受众的需求和期望。
1.2 文化语境对翻译活动的影响文化语境对翻译活动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文化是指一定社会群体所共有的、内化于个体心理结构中的价值观念、规范、信仰以及生活方式等。
不同的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就给翻译活动带来了挑战。
因为在进行翻译时,译者需要考虑到原文所处的文化背景,以及目标语言所对应的文化,否则翻译出来的内容可能会失去原意。
某些文化中存在着特定的象征意义或习惯用语,如果译者没有深入了解这些文化特征,就很容易将原文误译。
不同文化还可能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观念,这就需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进行文化适应和转换,以确保译文能够被目标读者正确理解。
文化语境对翻译活动的影响是深远的,译者需要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对不同文化间差异的敏感性,才能够完成高质量的翻译工作。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文化语境对翻译活动的影响更加凸显,译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跨文化能力,以适应日益多元化的翻译需求。
1.3 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的因素。
浅谈文化语境与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作用
![浅谈文化语境与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888cf8ac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7e.png)
浅谈文化语境与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作用文化语境与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作用在今天的世界中,翻译活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交流方式,可以帮助彼此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
众所周知,翻译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它还涉及到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
文化语境与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首先,文化语境对翻译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每个人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通过翻译的活动,文化的差异可以得到更好的理解。
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根据不同文化的特点,把原文中的文化内涵准确地翻译出来。
例如,中国人喜欢在礼貌中表达自己,而英国人则更倾向于直接表达。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根据文化背景来确定正确的翻译方式,以便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思。
其次,社会因素也是翻译活动不可缺少的因素。
在不同的社会文化中,人们有不同的观念,也有不同的词语。
为了使翻译的内容更加准确,翻译者需要根据社会文化的不同,确定正确的翻译方式。
例如,在英国文化中,people通常是指英国人,而在中国文化中,people通常是指所有人。
翻译者需要根据这种文化背景,选择正确的翻译方式。
最后,文化语境与社会因素还可能影响翻译的风格。
文化语境的不同可能会对翻译的风格产生影响。
例如,中国人倾向于表达更多的礼貌,而英国人则更倾向于直接表达。
翻译者需要根据不同的文化语境,把正确的风格翻译出来,以便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思。
综上所述,文化语境与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翻译者需要根据不同文化的特点,把原文中的文化内涵准确地翻译出来,并且要根据社会文化的不同选择正确的词语,同时还要根据文化语境来确定正确的翻译风格。
只有这样,读者才能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思,从而实现文化交流的意义。
文化语境与社会因素对英汉翻译活动的影响
![文化语境与社会因素对英汉翻译活动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d87d584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2a.png)
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文化语境与社会因素对英汉翻译活动的影响西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李丽艳【摘要】随着国际间交往越来越频繁,翻译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交流的效果。
由于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翻译实践中常常出现误译、错译等问题,探究文化语境与社会因素对英汉翻译活动的影响成为了翻译人员重点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文化语境 社会因素 英汉翻译 影响随着世界交流的迅速发展,英汉翻译活动日益频繁,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然而,翻译实践过程中各种错误翻译问题普遍存在,直接影响了交流效果。
翻译人员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警惕文化语境与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细致、谨慎进行翻译工作,不得望文生义,将原语言意识恰如其分地再现,实现成功交流。
一、文化语境对翻译活动的影响1.历史典故的差异。
中英两国拥有悠远的历史,历史因素深刻影响着各自国家的文化,体现在两种不同文化大量的民间传说和历史典故中。
比如“As a regular customer,he can always get baker’s dozen”这个句子。
对英语文化背景不了解的人会将其翻译为:他在面包店买面包。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baker’s dozen应该译为:“额外的优待”、“十三打”。
在1266年英国议会制定并发布了一项规定:关于面包的总量、价格与材料标准,如果面包师担心达不到标准而遭受惩罚,情愿每一打多给顾客一个。
久而久之,“baker’5dozen”便逐渐形成,其可以代表13,也可以代表一个不确定的数字。
同时在英语中,同“Duteh”相关的词语均属于贬义词,比如“Duteheouarge”(酒后之勇)、“Dutehaet”(自杀)。
由于在十七世纪,荷兰同英国长达二十多年的交战,英国经济社会一度萧条,因此英国人民当时十分憎恨荷兰人。
在这一时期,英国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如果我们不了解这段历史,将无法真正理解这些英语的实质内涵。
2.习俗的差异。
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们,其生活习俗也不相同,所以造成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也不相同。
论洋务运动时期政治因素对翻译选材的影响
![论洋务运动时期政治因素对翻译选材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eea8d1b11a37f111f1855bc8.png)
1 京 师 同 文 馆 的 翻 译 .
京 师 同 文 馆是 清 代 在 北 京 开 办 的第 一 所 洋 务学 堂 。清 朝 政 府 一 向以 天朝 大 国 自居 , 是 自鸦 片 战 争 之 后 , 但 由于 其 屡 次 与 帝 国主 义 列 强交 涉 , 终感 觉 到语 言 不 通 , 字 隔 阂是 其 当 时 屡 遭 最 文 欺 蒙 的 原 因 之一 , 此 为 了巩 同统 治 政 权 , 王 朝 听 从 洋 务 派 的 因 清 主 张 , 教 育 上采 取 的 主 要 措 施 就 是 举 办 学 习 “ 文 ” “ 艺 ” 在 西 和 西 的 近 代 学 校 , 是 在 同治 元 午 ( 82年 ) 立 了 京 师 同文 馆 , 于 16 设 这
外法权 、 最惠国待遇 、 外交等更多的有关国际法原则, 所以丁韪 良与 其助手在同文馆的组织下又相继译出了 《 公法便览》《 、公法会通》 、 《 公法千章》《 、公法新编》 等。大量公法的引进使 当时一部分人的头
脑 得 以清 醒 , 认 识到 自身 在 内政 外交 方 面存 在 的问题 , 当 时 并且 给 的社会 注 入了一 股新 的活力 , 不少 有 志之士 观察 到 了九州 之外 的 使 世 界 , 一步 了解 西方 、 习 西方. 了坚 实 的基 础 。 为进 学 奠定 除 了有关 国际法 的书系 之外 ,同文馆 还 翻译 了诸 如 《 学指 化
法律和文史等方面的书籍, 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自该馆成立后
i十 年 问 , 馆 出版 译著 二 百余 部 , 内容 侧重 于外 交 、 法 、 该 翻译 政 世
界史 、 时事等方面, 中国际法方面的著作 翻译对 当时中国的社会 其 意义尤其重大。 当时同文馆第一任总教习美国长老会传教士丁韪 良 根据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惠顿的《 国际法原理》 译成的《 万国公法》 是
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01f2f326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9b.png)
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翻译活动在人类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作用不仅仅是将文字从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更是在文化交流和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有着深远的影响,影响着翻译的过程和结果。
本文将从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探讨这种影响。
文化语境对翻译活动的影响不可忽视。
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语境,这种文化内涵和语境直接影响着翻译的质量和效果。
汉语中的“情”和英语中的“emotion”虽然在表面上意思相似,但是其文化内涵却大相径庭。
情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内涵,不仅仅是情感的体现,还包括了关系、人情、道义等多种含义。
而emotion在英语中更多地强调了情感的表达和感知。
在翻译时,如果不理解这种文化内涵和语境的差异,就会导致翻译质量的下降,甚至出现错误的理解和表达。
这就要求翻译者具备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将源语言中的文化内涵合理、准确地表达到目标语言中,以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社会因素也对翻译活动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社会因素包括了政治、经济、历史、宗教、风俗习惯等多方面因素,这些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文学作品和语言的产生、传播和翻译。
以政治因素为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体制和政治文化的不同,会导致在对政治性文本的翻译活动中出现不同的角度和表达方式。
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可能会出现政治文本的审查和篡改,因此在翻译这类文本时,翻译者需要考虑到政治因素对文本的影响,合理地进行翻译,使得翻译文本既符合语言规范,又不失原文的政治内涵。
历史、宗教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社会因素也会对文学作品和语言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就要求翻译者在翻译时要充分理解这些社会因素,以便更好地传达原作的意思和情感。
除了以上两个方面,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对于不同类型的翻译活动也会产生着不同的影响。
在文学翻译活动中,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更是至关重要。
文学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翻译时需要翻译者兼具诗意和文学修养,能够准确理解和再现原作的内涵和艺术表达,这就要求翻译者具备良好的文化修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48b46a57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42.png)
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1. 文化差异导致翻译困难文化语境的不同往往导致语言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国文化中的礼貌称谓在英语中难以找到对应的词汇,而某些英语习语在汉语中也难以直接翻译。
在翻译时,如果不了解目标语言的文化语境,很容易导致翻译困难和错误。
2. 文化背景影响翻译选择翻译活动中,翻译者往往会受到自己的文化背景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过度本土化或异化的现象。
在翻译文学作品时,翻译者难免会受到自己的文化观念和审美取向的影响,导致译文和原文在情感色彩和意境上产生差异。
3. 跨文化传播效果受限文化语境的差异使得跨文化传播的效果受到限制。
即使翻译工作做得再好,也很难完全忠实地传达原文的原始意义。
这就需要翻译者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深厚的文化素养,才能够更好地完成翻译工作。
二、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1. 政治和社会环境对翻译的影响2. 经济因素影响翻译市场3. 社会价值观影响翻译内容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也会对翻译内容产生影响。
某些敏感话题或涉及国家安全的内容,可能会受到社会审查和道德规范的限制,从而在翻译过程中面临一些难题。
三、应对策略1.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翻译者需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深入了解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以更好地理解源语言的意义和情感,并将其准确地传达到目标语言中去。
2. 注重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翻译者需要注重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保持翻译工作的客观性和中立性,避免受到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保证翻译质量和可靠性。
3. 加强语言功底和文化素养翻译者需要加强自身的语言功底和文化素养,提升自己在不同文化语境和社会环境下的适应能力,以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翻译情况。
4. 注重实践经验和专业培训翻译者需要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参与各种形式的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提升自己的翻译水平和综合素质,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和市场需求。
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翻译者需要加强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功底和文化素养,以更好地适应各种复杂的翻译情况。
有什么因素影响翻译
![有什么因素影响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ca908b640b1c59eef8c7b4c0.png)
by Monica
• 倘若我们把翻译看成一种“以语言符号为转换形 式,以意义再生为任务的跨文化交流活动”,对 整个翻译的过程所涉及的因素作一研究的话, 我们便可发现,翻译活动呈现的是一个开放性 的活动场,涉及的因素很多。 • 我们将以“译什么”和“怎么译”这两条主线为探 究路径,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影响翻译活动 的外部与内部因素作有针对性的研究与分析。
翻译动机 与翻译观 念
语言关系 与翻译能 力
有什么因素影响翻译活动
文化语 境与社 会因素
6.2.1意识形态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何为意识形态? 每个社会的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 都是占社会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它集中反映该社会的经济基础, 表现出该社会的思想特征。
意识形态 与政治因 素
翻译动机 与翻译观 念
翻译动机 与翻译观 念
语言关系 与翻译能 力
如何实现文学的交流与交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译者的文化立场和文化态度,而不同历史时 期、不同社会背景下民族文学、民族文化的地 位强弱则是决定译者文化立场的重要因素。 例 鲁迅的“拿来主义”与毛泽东的“洋为中用”
有什么因素影响翻译活动
文化语境 与社会因 素
傅雷 “重神似不重形似”并强调译者素质 余光中 从具体的语言结构与特点出发,通过对 比揭示差异,并有针对性地探求具体的转换手 段
意识形 态与政 治因素
翻译动 机与翻 译观念
语言关 系与翻 译能力
有什么因素影响翻译活动
文化语 境与社 会因素
何谓语言关系?
意识形 态与政 治因素
何谓翻译能力?
翻译动 机与翻 译观念
语言关 系与翻 译能力
有什么因素影响翻译活动
文化语 境与社 会因素
意识形态中的政治因素对翻译选择的影响
![意识形态中的政治因素对翻译选择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a5d9765011ca300a6c39078.png)
一 .
引 言
现 其影 响作 用体 现 在 以下几个 方面 。
关 于 意 识 形 态 对 翻 译 实 践 所 形 成 的 压 力 是 翻 译 学
f 一) 影 响翻译 的 目的
在 一定 条件 下 . 翻译 是殖 民文化 的产物 , 是 帝 国主 义
者从 2 0世 纪 8 0年 代 开 始 关 注 的话 题 。法 国翻 译 学 者 B e r ma n指 出 . 翻 译策 略是 在 意识 形态 的 驱动 下做 出选 择
迫, 中 国的 学者 们 翻译 的 作 品如 《 黑 人 诗选 》 等 最 能揭 露 美帝 国主义 的残酷 统 治 , 以反 映被 压迫 人 民的反抗 精神 ,
希 望 引起 读 者 的共鸣 , 对 当时 的 中国来说 , 具有 现实 的意
义。
思想 、 价 值 观 等要 素 的 总和 。意识 形 态 不是 人 脑 中 固有
更亲 睐那 些表 现社 会 阴暗面 的作 品 ,以此达 到诋 毁 阿拉 伯 国家 的政治 目的。 再如 , 战后 美 国翻译 了很 多 日本文 学 中体 现哀 伤 、 凄婉 主题 的作 品 , 原 因是在 战后 特定 的历 史 政治 背景 下 , 美 国试 图把 战后 的 日本 描绘 成一 派雅 致 、 凄
二. 意 识 形 态 中 的 政 治 因 素 对 翻 译 实 践 的 影 响
楚、 忧郁 的景象 , 以达到 其特殊 的 政治 目的。5 0年代 的 中
国刚刚解 放 ,为 了摆 脱压 在 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 民身 上 的帝 国主 义压
意 识形 态 , 属哲 学 范畴 , 可 以理 解 为对 事 物 的理 解 、 认知 , 它 是 一种 对 事物 的感 观 思想 。 是 观念 、 观点、 概念、
简析汉英互译里新闻翻译的特点
![简析汉英互译里新闻翻译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2bd2cfa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40.png)
简析汉英互译里新闻翻译的特点【摘要】在汉英互译里,新闻翻译具有独特的特点。
首先是语言的差异,汉英两种语言结构不同,翻译需要准确把握双方的语言特点。
其次是文化的差异,翻译要考虑双方文化差异,确保译文表达准确。
政治因素也会影响新闻翻译,译者需要谨慎处理政治敏感话题。
新闻报道的目的也会影响翻译策略,要保持客观中立。
传播效果是翻译的重要考量因素,确保信息传达准确完整。
了解汉英互译里新闻翻译的特点对于提高翻译质量至关重要。
建议翻译人员不断学习提升,保持跨文化交流的敏感度和适应能力。
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翻译工具的使用将会更加普及,但人工翻译仍是不可或缺的。
【关键词】新闻翻译,汉英互译,特点,语言差异,文化差异,政治因素,传播效果,新闻报道目的,引言,背景,结论,总结,展望,建议1. 引言1.1 介绍在汉英互译中,新闻翻译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新闻报道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传播,汉英互译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新闻翻译的特点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和分析,以便更好地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播需求,促进信息的准确传达和有效交流。
新闻翻译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更是涉及语言、文化、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
汉英互译里新闻翻译的特点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以便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传播效果。
通过对语言的差异、文化的差异、政治因素、传播效果和新闻报道的目的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新闻翻译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1.2 背景汉英互译是指汉语和英语之间的相互翻译和交流。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汉英互译在新闻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新闻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形式,它涉及到语言、文化、政治等多个方面的因素,需要翻译人员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新闻翻译的特点与普通翻译有所不同。
在汉英互译里,新闻翻译通常要求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同时要适当考虑到目标语言读者的背景和习惯。
新闻报道的语言通常更加简洁明了,需要翻译人员具备快速准确的翻译能力。
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e373c49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5e.png)
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翻译活动是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它不仅负责将语言进行转换,更需要考虑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对翻译的影响。
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有着深远的影响,它牵涉到语言、习俗、价值观、历史、政治等多方面的因素。
本文将着重探讨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社会因素也对翻译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社会因素包括历史、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的因素,它们都会影响到语言和文化的发展。
某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宗教信仰对该国的语言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翻译活动就必须考虑这些因素。
在进行政治性文本的翻译时,翻译者需要注意政治立场、历史背景等因素,以避免翻译出现偏颇或误导。
经济发展水平也会影响到翻译活动,因为不同的社会群体可能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认知和评价。
翻译者需要认真研究目标读者的社会背景,以确保翻译的有效传达。
在面对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时,翻译者需要采取一些应对策略。
对目标语言文化的了解是至关重要的。
翻译者需要深入研究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习俗、价值观等方面,以便更好地理解目标读者的认知和情感。
翻译者需要保持谦逊和开放的心态。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不断学习,愿意接受来自其他文化的观点和想法,以便更好地融入目标语言的文化环境。
翻译者还需要密切关注社会动态和文化变迁,以便及时调整翻译策略。
在实际的翻译活动中,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是无法忽视的。
一个优秀的翻译者应当能够理解并应对这些影响,将信息准确、流畅地传达给目标读者。
只有不断深入研究和实践,才能更好地应对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翻译者需要结合文化、社会、语言等多方面的因素,灵活运用翻译理论和技巧,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通顺性。
只有深入了解目标语言的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不断学习和适应,翻译活动才能更好地为跨文化交流和沟通服务。
影响翻译活动的因素
![影响翻译活动的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d4f755667cd184254a35354d.png)
2.意识形态与政治因素
2.1 意识形态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2.2 政治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2.1 意识形态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意识形态的概念:“意识形态”一词最初由法国唯理哲学家德 斯特·图·特拉西在 18 世纪末提出,源于希腊文 idea(观念) 和 logos(逻各斯),字面意思是观念逻各斯,即观念的学说, 在英文中是 ideology。目前翻译界对意识形态的定义倾向于以 下几种说法:一是法国阿尔都塞的观点:“意识形态是个体与 其现实存在境遇的想象性关系的再现。”二是英国的特里·伊 格尔顿的说法,意识形态意味着“我们所说的和所信的东西与 我们居于其中的社会的权力机构和权力关系相联系的那些方 面。”三是布朗的说法,即意识形态泛指许多社会或个人行为 背后的思想及解释系统。
影响翻译活动的因素
1.社会因素与文化语境 2.意识形态与政治因素 3.翻译动机与翻译观念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呈现的是一个开放 的活动场,影响翻译的各种因素有很多,且他们之间 相互作用,这些因素在翻译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 用。
1.社会因素与文化语境
1.1 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1.2 文化语境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剽窃、抄译、假冒肆虐翻译市场;
版权引进无序与恶性竞争:外国的版权引进工作,特别是一些外国畅销书的版权 引进工作出现无序与恶性竞争的态势,一批批没有借鉴价值的书被引入中国,造 成了多方面的危害。
鉴于此,有人指出,中国译坛要纯洁译风,提高翻译质量,必须提高对翻译事业 的认识,从端正价值观入手。所以说,社会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着翻译事业的发展。 无论是社会还是翻译界,都有责任促进翻译事业的健康发展,从而促进而不是危 害整个社会及整个行业今后的发展。
小结
作为影响翻译活动的外部因素,社会因索与文化语境往往是紧密 结合地影响着翻译活动。社会因索对翻译的选择、接受和传播 都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而文化因素又是影响翻译极为复杂、极 为重要的因索。在了解这两个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与作用的 同时还要注意:第一,要用动态的眼光来看待文化语境与社会因 素,二者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它们对翻译的影响也在发展变 化着;第二,文化语境与社会因素不是独立作用的因素,它们二者 之间彼此关联,相互影响,并和其它因素一起,共同对翻译活动发 挥影响作用。
浅谈文化语境与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作用.doc
![浅谈文化语境与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作用.doc](https://img.taocdn.com/s3/m/6e47de53763231126edb11e1.png)
浅谈文化语境与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作用-一、引言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呈现的是一个开放的活动场面。
在这个开放的活动场中,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从而影响翻译活动。
许钧在其《翻译论》中,探讨了翻译的本质,其中特别指出翻译活动具有社会性和文化性。
[1]翻译活动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出现的交流活动,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演变而不断发展丰富。
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有直接的影响作用。
同时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翻译是将一种文化环境里产生的作品移植到另一种文化环境里,它作为一种语言活动,必然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
文化语境与社会因素是共同影响翻译活动的主要外部因素,从宏观和微观的层面全面发挥着作用。
所以本文,笔者就简要浅谈社会因素和文化语境对翻译活动的影响作用。
二、社会因素的影响作用2.1 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这就要求社会的开放和交流不断加强。
人类社会必须要与外界建立起交流的关系,相互理解,才能共同发展。
而在发展与交流过程中,翻译活动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可对比中国封建时期与现今的社会主义时期。
人类社会越发展,越体现出一种开放与交流的精神,对翻译的需要也越来越多。
翻译使人类社会迈出相互沟通理解的第一步,它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
2.2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翻译有着不同的选择与需求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对翻译有着不同的选择和需要。
明清时期、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三位被称为中国圣教三柱石。
他们主要有影响的译著是西方科技类著作。
文学革命运动前后,文学的翻译与介绍如雨后春笋,勃然兴起。
到了五四运动前后,《共产党宣言》等一批马克思主义著作被译成汉文在中国传播。
社会的风尚对译者选择原文本及处理原文本也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而且处于不同的社会状况下,即便翻译同一作品,译者对文本的处理方式也会有较大差别。
2.3 社会的开放程度一个社会的开放程度直接影响着翻译事业的开展以及它的翻译水平。
社会越开放,翻译事业发展越快,而翻译在质量上也会相对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翻译的政治翻译研究与文化研究
![翻译的政治翻译研究与文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c6b4e0b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e5.png)
翻译的政治翻译研究与文化研究一、本文概述翻译,作为跨越语言和文化界限的桥梁,其重要性在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愈发凸显。
然而,翻译并非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一种政治行为,深受权力、意识形态和文化语境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翻译的政治维度,分析翻译如何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塑造和传达意义,以及翻译研究如何与文化研究相互交织,共同推动我们对翻译的理解和认知。
我们将首先回顾翻译研究的历史演变,从早期的语言学范式到后来的文化转向,以及最近的政治转向。
这一转变不仅反映了翻译研究的不断深化,也反映了我们对翻译在全球化、文化交流和权力关系中所扮演角色的理解。
接下来,我们将聚焦于翻译的政治性。
我们将分析翻译如何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如何在权力关系中发挥作用,以及如何在不同的政治体制和文化背景下进行。
我们将特别关注翻译在塑造国家形象、传播意识形态以及构建文化认同方面的作用。
我们将探讨翻译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关系。
我们将分析两者如何相互影响、相互借鉴,以及如何在共同推动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中发挥作用。
我们将强调文化研究对翻译研究的重要贡献,包括提供新的视角、方法和工具,以及推动翻译研究走向更加全面、深入和多元的方向。
本文旨在通过对翻译的政治和文化维度的探讨,深化我们对翻译的理解和认知。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为翻译研究和文化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推动两者在相互交融中不断发展。
二、翻译与政治的关系翻译与政治的关系源远流长,两者之间的交织关系不容忽视。
翻译,作为一种语言间的沟通桥梁,不仅是文字与词汇的转换,更是文化、观念、意识形态的传递。
在这一过程中,政治因素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政治环境对翻译活动具有直接的影响。
在特定的政治气候下,翻译的内容、风格乃至选择都可能受到严格的限制。
例如,在某些时期,对于外国文学或思想作品的翻译,可能会因为与当时的政治观念不符而遭到禁止或修改。
这种限制不仅影响了翻译作品的质量和数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读者的阅读视野。
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875dd957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2d.png)
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文化语境对翻译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翻译人员的要求上。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影响翻译人员对原文的理解和诠释,因此翻译人员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一些传统的汉语成语或文化符号在英文中并没有很好的对应词汇,翻译人员需要根据英文读者的文化理解,选择合适的翻译方式。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各自独特的社会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翻译人员需要了解这些文化差异,避免在翻译过程中出现文化冲突,以及对文化情感的伤害。
社会因素也对翻译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跨国交流与合作也越来越紧密,这导致了翻译活动的广泛需求。
在商务、政治、文化等领域,翻译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且在新媒体时代,翻译更加常见,比如在社交媒体上的翻译、网站内容的翻译等。
这就要求翻译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跨学科能力,能够胜任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翻译任务。
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和发展,一些新兴概念、新词汇也不断产生,翻译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以便及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因素也包括了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影响。
政治因素会对翻译活动产生影响,比如国际间的政治关系会决定一些政治翻译的需求和难度;经济因素会影响翻译市场的需求和价格体系;科技的发展也会对翻译技术和工具产生影响,比如机器翻译、语音翻译等新技术的出现;教育水平和文化素养也会决定社会对翻译的需求和对翻译人员的要求。
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深刻的。
在进行翻译工作时,翻译人员需要全面考虑原文的文化内涵和社会特点,准确地传达信息,避免文化误解和传播不当。
翻译人员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专业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希望在不断深化的全球化进程中,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社会,推动翻译工作更好地发展。
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07e834f8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72.png)
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翻译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文化背景、社会因素、政治环境等等。
本文将着重探讨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文化语境是指一个社会或文化所共有的语言、习惯和价值观。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翻译的选择和决策。
例如,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非常大,因此在翻译时需要考虑不同文化之间的语言差异和表达方式。
例如,“信任”这个词在中文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西方文化中则不是那么重要。
如果一个翻译人员在翻译时不了解这个文化语境,他们很可能会错误地理解并传达词意。
因此,了解文化语境对于翻译的准确性非常重要。
社会因素也会影响翻译工作。
例如,政治环境会影响翻译人员的选择和决策。
如果翻译人员处于一个政治不稳定的环境中,他们可能会面临一些外部压力来影响他们翻译的内容。
此外,社会文化因素也会影响翻译的目标和宗旨。
例如,在某些国家,翻译可能被用来强化国家认同感和传播国家价值观。
这些因素都会对翻译的目标和决策产生影响。
同时,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还会直接影响翻译的策略和决策。
例如,在某些语言中存在一些无法翻译的词语或短语,这就需要翻译人员采取合适的策略来传达原意。
此外,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还会影响翻译的目标受众。
因为不同的文化和社会具有不同的受众,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这些因素,确保翻译的语言和风格适合目标受众。
最后,必须强调的是,文化和社会因素对翻译的影响非常显著,但这并不意味着翻译必须完全接受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
翻译人员应该始终保持客观和中立,避免主观倾向和个人偏见,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是影响翻译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了解这些因素对于翻译的准确性和精确性非常重要。
翻译人员必须始终考虑这些因素,并采取适当的策略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影响翻译实践社会和文化因素论文
![影响翻译实践社会和文化因素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d647d28192e45361066f54b.png)
浅析影响翻译实践的社会和文化因素摘要:翻译实践活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文化交流活动,在历史的发展洪流中,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中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对其发展与变更产生了极大的意义。
社会因素与文化因素便是翻译实践活动中的两个外部因素,在翻译实践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通过历史、典故、宗教等文化因素以及自然气候、政治以及生存之道等社会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其对翻译实践的影响与意义。
关键字:翻译实践;社会因素;文化因素中图分类号:h059前言:翻译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变更、文化交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探究严复的”信达雅”还是傅雷的”神似论”,都体现了一种语言文化的沉淀。
从林纾的翻译文学到易卜生在我国戏剧界的盛行,都证明了翻译实践的社会价值与文化影响。
同样,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自然景观、气候人文因素都会对翻译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久而久之,这些因素便成为了一种文化内涵,形成了系统的文化体系,产生了比较文学、语言学等不同学科,对翻译实践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一、影响翻译实践的文化因素(一)文化背景的差异世界是一个圆形的整体,其将各国文化融合在一起又因地域因素将其区分开来。
陶杰说在比较文学的研究中只有剑桥大学还在考核希腊语,对于这种说法,我们感到的是一种文化逐流的沧桑感。
翻译实践也是如此,其在将一本文学著作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同时,便对这本文学著作注入了一股新鲜的生命。
曹雪芹在写作《红楼梦》时,用的是我们所不熟悉的语言符号,经过历代翻译流传逐渐形成了现代的版本,其中以程高本最为流行,然而正是因为翻译文化存在着文化背景上的差异性,因此才会造成不同学者对文化的研究以及各个学派的诞生,这些研究是对翻译实践的肯定亦是对翻译实践的否定,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文本原有的文化价值却对文本的真实意图造成一定的破坏。
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如果不注重文化背景的差异,还会造成弄巧成拙的现象,破坏原文中的”文化积淀”。
政治意识形态对中国翻译活动影响论文
![政治意识形态对中国翻译活动影响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a22411b6c175f0e7cd137bf.png)
论政治意识形态对中国翻译活动的影响摘要:纵观中国翻译史的发展阶段,中国翻译史经历了三个主要的发展时期,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时期的西方翻译和文学翻译。
不同时代的主流翻译作品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中间是否有什么因素造成了这些不同时期的翻译作品的出现,安德烈·勒菲弗尔关于意识形态对文本的操纵性改写理论为研究这些翻译作品的特点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视角,尝试用意识形态,特别是政治方面的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研究中国翻译史上不同发展时期的翻译特点的问题。
关键词:政治意识;中国翻译活动;三次翻译高潮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5-0191-02一、政治意识形态对翻译选材的影响美国学者安德烈·勒菲弗尔(andre lefevere)指出,译者的意识形态和翻译当时接受文学中的主流诗学是决定翻译所投射的文学作品形象的两个基本因素,而其中译者的意识形态又是首要因素,他决定了译者所要采取的基本翻译策略。
操纵翻译策略选择的主流意识形态可能是译者本身认同的,也可能是赞助人强加给他的。
翻译活动的赞助人对意识形态往往比诗学更感兴趣,他们会通过各种手段直接或间接地左右译者的翻译策略,保证译作所反映的意识形态符合其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而不会破坏社会体制的整体稳定和正常运作。
政治意识形态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目的语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意识形态在很大程度上操纵着译者的翻译策略。
一方面,处于政治的考虑,对遇到可能引起麻烦或纠纷的内容,译者或者加以删除,进行淡化,一般都会自觉地避免译入那些有可能触犯政府或主流政治的言论或描写。
另一方面,出于某种政治心理或者达到某种政治目的,如果需要,译者也会渴尽渲染之能事,浓墨重彩地突出与之政治意识形态相吻合的部分。
我们来看中国这三次翻译史的高潮,从政治意识形态和翻译作品之间的关系分析来看是可以印证勒菲弗尔的这一理论的。
论影响翻译的因素
![论影响翻译的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baaf0ec1856a561252d36fb4.png)
论影响翻译的因素作者:韩婷婷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05期摘要: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不可避免地与诸多因素发生有着复杂的关联。
除了译者本身需要对原文负责之外,其他的因素比如社会因素,文化因素,意识形态,政治因素,翻译目的与翻译观念,译者自身等也会影响甚至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翻译活动的进行。
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影响翻译活动的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作针对性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翻译;译者;影响;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5--01翻译,就其本质而言,是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是以符号转换为手段,将一种相对陌生的表达方式,转换为相对熟悉的表达方式的过程。
翻译虽然是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来进行的实践活动,但翻译的发展历程表明,翻译不可能在“真空”里进行,它不是独立的个体,除了自身有关因素对翻译的影响外,诸多其他因素也会不同程度的对翻译活动造成影响。
一、社会因素对翻译的影响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人们对翻译有着不同的需要。
首先表现在译者对翻译作品的选择上,翻译的高潮无疑于是在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以16世纪的文艺复兴为例,当时的一些艺术家和人文主义者热衷于哲学,历史,音乐,诗歌,文学等,这种风气促使了一大批的翻译学者和翻译家把目光投向了欧洲古典作家的重要作品,由此可以看出在翻译作品的选择上受社会风气的制约。
其次,社会因素对译者如何处理译本也具体深刻的影响力,可以说一个时代,一个社会背景总会制约着译者,译者无法跳脱这个圈子来进行译作。
比如在十七世纪的法国,当时盛行高雅的艺术,语言,衣饰,举止等,这种风气影响到了社会的各个阶层以及各个方面,在艺术文学方面,这股高雅之风也一度影响到了翻译的进行,译者追求于辞藻的华丽和语言风格的精彩绝伦,很多译作家都尽其所能的修改译作来适应社会的需求。
甚至这种社会风气也影响到了欧洲其他国家。
论社会因素对翻译的影响
![论社会因素对翻译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d538c8fb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d7.png)
论社会因素对翻译的影响
翻译是一种重要的息交流形式,它能够把一种语言的息翻译成另一种语言,使不同文化的人们能够相互交流。
社会因素对翻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涉及到文化、语言、政治等众多因素。
首先,文化因素是翻译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所以翻译是一种文化的转换,而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转换。
因此,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文化的差异,如果不考虑文化的差异,那么翻译的内容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解释,甚至可能出现歧义。
因此,翻译者必须充分了解当地文化,才能准确地翻译出文本的原意。
其次,语言是翻译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语言也是一种文化,它具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系统和言语习惯,只有充分了解这些语言习惯,才能准确地翻译。
此外,语言也具有一定的发展趋势,语言的变化可能会影响翻译的结果。
最后,政治因素也是翻译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在国际社会中,政治关系非常复杂,每个国家的政治和文化都有不同的特点,这会对翻译产生重要影响。
比如,政治紧张局势可能会影响一个国家的文化和语言,使得翻译者无法准确地理解原文的意思,甚至可能会损害国家间的友好关系。
综上所述,社会因素对翻译产生了重要影响,涉及到文化、语言和政治等方面,因此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必须充分了解当地文化,语言和政治状况,才能准确地翻译出原文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政治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2008级日语(4)班袁宣美 20080600137
摘要:翻译活动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
在整个翻译活动中,译者作为翻译主体,无疑是最为活跃的因素,但往往忽略了社会政治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本文着重探讨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社会的开放程度,社会的价值观及政治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关键词:社会政治因素翻译影响
翻译活动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呈现出一个开放的活动场,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
译者作为翻译主体,无疑是最为活跃的因素。
然而在以往的翻译研究中,研究者往往将目光局限于语言层面的得与失,正与误,把重点放在技巧层面上来,译者除了要对原文负责外,其他因素似乎都起不到什么作用。
但是,翻译活动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才出现的交流活动,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演变而不断发展,不断丰富。
社会政治因素对翻译的选择,翻译的接受和传播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
一、社会的发展需要翻译
一方面社会的发展需要翻译,另一方面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推动着翻译的向前发展。
人类社会始终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之中,而人类社会越发展,越体现出一种开放与交流的精神。
人类社会想要走出封闭的天地,求得发展,首先必须要与外界进行接触,以建立起交流,向着相互理解共同发展的目标前进。
而在这样一个过程中,翻译恰如一座桥梁,把两个相异文化连接起来,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过程中扮演者这关重要、必不可少的角色。
以佛经的翻译为例,西汉末东汉初,随着中国封建制度的发展,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国家赋税徭役日益加重,地主豪强兼并勾斗,再加上自然灾害年年不断,人名生活苦不堪言。
这样就为佛教的传播提供了土壤。
因为,一方面,挣扎在极苦世界的农民大众渴望从佛教中寻求精神慰藉,冀求神明能就芸芸众生于苦海深渊。
另一方面,地主豪强,皇室官吏等统治阶层也希望通过宗教的力量来加强和巩固自己的统治,也冀求万能的神明能保佑自己长命百岁。
在这样一种文化和社会环境下,佛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自然受到欢迎,佛经的翻译也自然因此受到广泛重视。
自公元148年西域高僧安世高于洛阳开佛经汉译之先起,通过大规模的翻译,佛教稳步进入华夏大地,并通过与儒教、道教玄学的交织融合,很快演化成为一门国教。
在长达七八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佛经翻译高潮迭起,经久不衰,于唐宋时期达到顶峰。
二、不同社会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翻译
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对翻译有着不同的选择和需要。
从国内对日本文学的译介中可以看出。
“五四”前后既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又是中国的日本文学翻译的一个转折点。
从翻译选题上来看,之前在中国对日本文学的译介中,“五四”之前的日本文学
译介具有浓厚的急功近利的色彩,大多数翻译家把文学翻译看成是救国救民的一种手段,他们看重的不是文学本身的价值,而是文学所具有的功用价值。
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翻译选题的选择都是实用性优先。
当时的启发国民政治意识的日本政治小说被大量译介过来。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便是梁启超亲手翻译的柴四郎的《佳人奇遇记》。
之后情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周作人为代表的一些翻译
家开始对日本文学作认真的研究,重视作品的文学价值,并克服选题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翻译方法也有了很大的转变。
随之而来的是夏目漱石等文学大家的很多优秀作品被译介过来。
随着时代环境的推移,日本文学的翻译也呈现了多元化、复杂化。
社会的风尚对译者选择原文本及处理原文本也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比如7世纪初期至中叶的法国,当时流行一种贵族沙龙的“典雅”风尚,他们附庸风雅,形成了一种轻浮、艳丽的风气,这种风气对当时的翻译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像德·阿布朗吉尔,为了适合这种社会风尚,在翻译中追求华美、俏丽的文字,他的翻译被梅纳日成为“不忠的美人”。
三、社会的开放程度影响翻译
社会的开放与否直接影响着翻译事业的开展。
明末清初,前来中国传教的耶稣会传教士们为了敲开中国大门,不仅带来了西方的宗教,而且也带来了西方的科学,并因此引发了中国翻译的另一个高潮。
然而明末清初的这一西方科技翻译潮为期不长。
由于朝廷的恐洋排外,中国逐步从泱泱的开发之邦,转变为孤立封闭之国,对外交流被终止,一切翻译工作就是失去了市场。
百余年的不思进取和闭关守国,最终导致了国力的衰弱和在鸦片战争的惨败。
战败的耻辱震撼了朝廷,更唤醒了民众。
中华民族要雪国耻,图生存,就必须打开国门,向外学习,向西方学习。
于是,出于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需要,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后又出现了一个翻译高潮。
随着1949年中国的解放,特别是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举国上下重新认识到,在世界发展逐渐趋于全球化、一体化的时代,中国再也不能孤芳自赏,再也不能继续与世隔绝,而是必须实行改革开放,解放思想,扫清障碍,借鉴西方,以便更好的充实自己,发展自己。
正是基于这么一种社会和发展的需求,中国的翻译事业才得以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起,又一次进入发展的新高潮,这一最新高潮的规模之大,影响之广,都是以往任何时候的翻译所无法比拟的。
四、社会价值观影响翻译
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价值观,而不同的价值观有可能带来积极或消极的作用。
社会价值观也会给翻译带来影响。
为此,不妨看看当今中国译坛,近几年形成了一股名著复译热,一部《红与黑》竟有二十多个版本,翻译的责任心下降,不少译者对翻译事业的严肃性认识不足,对原文一知半解或不求甚解,率尔操刀,急功近利,译文品质恶劣,在量的繁荣背后,隐藏着质的危机。
另外,在翻译市场上,剽窃、抄袭、假冒之作纷纷出笼,毫无顾忌的亮相。
同时,外国的版权引进工作,特别是一些外国畅销书的版权引进工作出现无序与恶性竞争的态势,一批批没有借鉴价值的书被引进中国,造成了多方面的危害。
这些问题的存在,固然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但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在当今社会,有些人的价值观发生了严重的倾斜,单纯追求利益之风不断滋长,渐渐造成了译风不正。
鉴于此,中国译坛要纯洁译风,提高翻译质量,就必须提高对翻译事业的认识,端正价值观。
五、政治因素影响翻译
翻译的发展历程证明,翻译是不可能在“真空”里进行的,它多少会受诸如政治、权力之类因素的影响。
我国每一次翻译高潮的兴起和沉寂都充斥着与政治、权力的顺应或冲突关系,这便是最好的例证。
这在五四前后、解放初期、文革期间和改革开放之后表现得尤为突出。
二十世纪初,在国人觉醒启蒙的重大文化转
型时期,文艺界、翻译界的知识精英们在翻译选材方面就大力提倡译介反映西方科学和民主精神的作品,作为打倒“孔家店”的工具。
在翻译语言的裁决上也曾展开过与封建八股文这一充分凸现政治权力的文体的辩论和斗争。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政治形势的需要,翻译活动被摆到了帮助巩固和加强政治统治的位置,从事翻译的工作者只能遵从隶属国家权力机关的翻译机构的指示和监管,以致翻译明显地带有配合意识形态准则的痕迹。
文革期间,由于个人权威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任何领域包括翻译界都无法进行对话,翻译工作者们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考虑就更多了。
因为一旦有超越或违背政治权力话语的译作或译论出现,马上就会受到诸多制肘,更不可能在官方渠道出版发行了。
直至八十年代以后,各个学术领域都得到了空前发展,当然翻译理论与实践也同样获得了新的活力与生机。
由于政策的宽松和实际的需要,各类书籍如雨后春笋般被翻译传播到了中国,使学术研究得到极大的推进。
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社会和政治因素都对翻译起着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ⅰ《翻译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ⅱ《中国翻译》2000年第2期《中西翻译传统的社会文化烙印》谭载喜
ⅲ《长沙大学学报》第19 卷第1 期2 0 0 5 年1 月《论政治因素对翻译实践的影响》李明喜叶琳
ⅳ《文教资料》2009年7月号上旬刊《从国内对日本文学的译介谈影响翻译的因素》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