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患侧上肢肿胀程度的调查

合集下载

1例乳腺癌术后上肢重度淋巴水肿伴腋窝网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1例乳腺癌术后上肢重度淋巴水肿伴腋窝网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1例乳腺癌术后上肢重度淋巴水肿伴腋窝网综合征的护理体会摘要:对1例乳腺癌术后上肢重度淋巴水肿伴腋窝网综合征病人行综合消肿疗法(complex decongestion therapy,CDT)并针对腋窝网综合征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

治疗与护理要点:全面评估病人情况,准确收集病人CDT治疗前数据,记录每次CDT治疗后数据,询问病人每次CDT治疗后阳性体验并做好记录,保证后续CDT治疗顺利进行;针对腋窝网综合征(Axillary Web Syndrome,AMS),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配合有效的按摩手法;经过CDT治疗,应用周径测量法测量病人6处患肢臂围明显变小,认为连续CDT治疗对重度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效果明显,多磺酸粘多糖乳膏配合有效的按摩手法对腋窝网综合征疗效显著,其具有安全、无创、无痛苦、无副作用、疗效持续时间长等优点。

关键词:乳腺癌;淋巴水肿;综合消肿疗法;腋窝网综合征[Keywords]Breast Cancer;lymphedema;Complex Decongestion Therapy; Axillary Web Syndrome乳腺癌是目前危害女性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1],全球乳腺癌的发病率以每年平均1.96%的趋势増速[2]。

手术治疗仍然是目前乳腺癌的首选治疗方式,我国乳腺癌手术治疗以改良根治术为主[3],这种手术属于体表手术,由于手术范围较广泛,创伤较大,故术后可以出现多种并发症,而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手术治疗后常见且严重的一种并发症,研究显示其发病率为0%~56%,程度较为严重的约有5%左右[4]。

淋巴水肿导致的肢体活动受限、疼痛、健侧肢体损伤、外形改变、社会角色退化、自我形象紊乱焦虑等,对乳腺癌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功能都会造成长久损害[5]。

腋窝网综合征(Axillary Web Syndrome,AMS)是乳腺癌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或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后早期出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也是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会产生严重疼痛,影响患侧上臂的活动[6],也直接导致淋巴水肿预后不良。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诊治进展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诊治进展
青 岛 医药 卫 生 2013年 第 45卷 第 6期
乳 腺 癌 术 后 上 肢 淋 巴水 肿 诊 治 进 展
赵 辉 ,高 霞 ,刘 凤 满 ,马 本 绪
关 键词 :乳腺 癌术 后 ;淋 巴水肿 ;进 展
中 图 分 类 号 :R655.8
文 献 标 识 码 :A
上 肢 淋 巴水 肿 为 乳 腺 癌 改 良根 治 术 后 (breast 却 又较 快地 淋 巴引流 。数 字淋 巴显影 显示 水肿 侧上
的后 负 荷 。进 一 步研 究 发 现 ,一 些 易 患 人 群 中存 在 淋 巴管 畸形 。这就 解 释 为什 么 只 摘 除 1~ 2个 淋 巴 结 即 出现上肢 淋 巴水肿 而某 些清 扫腋 窝淋 巴结却 不
水 停 泛溢 上肢 ,因此乳 腺 癌 术 后 上 肢 淋 巴水 肿 属 于 出现 上肢 淋 巴水肿 。
术后 淋 巴水肿 形成 原 因 ,认 为 静 水 压 力 和组 织 空 隙 流体 速度 既能 调节 淋 巴液 的 流 动 ,又 能促 进 淋 巴液 的形 成 。 由于 淋 巴泵 的功 能 衰退 ,淋 巴 引流 通 路 受 阻 ,组 织 间隙 的组织 液进 入毛 细淋 巴管 的流量 减少 , 组 织 间 质 液 流 速 的 减 少 刺 激 血 管 内皮 生 长 因 子 (VEGF—C)的 分 泌 增 加 ,VEGF—C与 周 围毛 细 血 管 内皮 生长 因子受 体 结 合 ,从 而 使 毛细 血 管 对 水 的 渗 透 系数 增加 ,大 量 的水 从 毛细血 管渗 出至 组织 间 隙 , 使 组织 液静 水压 增加 ,形成 淋 巴水 肿 。由于 VEGF— c与其 受体 结合 增 加 水 的通 透性 ,并 没 有增 加 蛋 白
质 浓度 和胶 体 渗透 压 并 不 高 于 未 发 生 水肿 的肢 体 , 甚 至表 现 为低 蛋 白水 肿 l2]。Stanton等 提 出泵 衰 竭 学说 ,通 过数 字淋 巴闪烁造 影发 现 ,上肢 淋 巴水肿 患 者 的皮下 组织 淋 巴引 流 缓 慢 ,而 筋 膜 下肌 肉组 织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

哨淋巴结活检在临床的应用可以使腋窝淋 巴结清扫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 , j值得大力提倡。发
生淋巴水肿 的患者在生活上需要注意就寝 时抬高患
肢并 配戴 弹 力 绷 带 , 绕 弹力 绷 带 作 适 当 的体 育 锻 缠
炼, 避免患肢接受采血 、 点滴及测量血 压等检查 , 避 免外伤 、 保持清洁 , 患肢不 能负荷重物 , 控制盐的摄 人, 提倡高纤维饮食 。所谓综 合物理 疗法是指根据 患者 的年 龄 、 史 、 活 环 境 、 巴水 肿 的 阶 段 及 是 病 生 淋
维普资讯
山东医药 20 07年箍 4 鲞箍 三 Z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 巴水肿 的治疗
王 蕾 ,宋 东, 刘国津 ( 吉林 大学 第一 医院 , 吉林长春 102 ) 30 1
[ 摘要 ] 对 2 3例乳腺 癌术后上肢淋 巴水肿 患者 的治 疗进行 回顾性分 析 , 果显示通 过综合物理疗 法治疗 的 结 轻中度上 肢淋 巴水 肿患者均恢复正常 , 重度水肿的患者病情均获得改善 。认 为综 合物理疗法可 以有 效治疗或缓 解 乳腺癌术 后患者的上肢淋 巴水肿 。 [ 关键词 ] 乳腺肿瘤 ; 并发症 ; 上肢淋 巴水肿 [ 中图分类号 ] R 3 . 797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 编号 ] 10 -6 X(0 7 3 - 9  ̄2 0 22 6 20 ) 1 0 1 0
2 乳腺 癌术 后上 肢淋 巴水肿 的患者经 治疗 后 3例
均有不 同程度 的好转 , 中轻 中度的 9 患者均恢 其 例 复正常 。1 例重度水肿的患者中有 4 4 例获得痊愈 , 3 例水肿明显减轻 , 肩关节活动正常不受限 , 手臂柔软 无凹陷。其他 7例症状均 得到改善 , 不影响其 日常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68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68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68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7-02-21T14:33:21.0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3期作者:熊斌[导读]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进入21世纪后,其发病率已经呈逐年上升趋势。

(南充市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南充 637000【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SLNB活检与腋窝淋巴结清扫临床应用。

方法:68例外科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在乳晕(3,6,9,12点)及肿瘤周围的皮下注射亚甲蓝,定位前哨淋巴结,行SLNB,术后前哨淋巴结及腋窝淋巴结全部送病理检查。

结果:68例患者中,共66例成功检测出前哨淋巴结,病理证实:前哨淋巴结阳性为48例,阴性为18例,其中假阳性为2例,2例未探测成功SLN。

腋窝淋巴结阳性为50例,阴性为18例。

综合得出相应结论,假阴性率为2/50*100%=4%,假阳性率为0。

结论:SLNB的临床应用避免一些不必要的ALNB,既达到了治疗目的又提高了早期乳腺癌术后生活质量,技术成本低,是临床值得推广的术式。

【关键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3-0170-02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进入21世纪后,其发病率已经呈逐年上升趋势。

据统计,我国每年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为16.9万,其中死亡的约4.5万。

因为乳腺癌的转移方式主要以淋巴转移为主,传统的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可彻底清除可能转移的淋巴结,为肿瘤的分期,预后的判定,后续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术后明确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因为常规行ALND产生了相应的并发症,例如:感染,皮肤的异常感觉,患肢淋巴水肿,上肢活动范围受限等,这种清扫术对此类患者反而造成了损失性过度治疗。

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技术的开展,使这类乳腺癌患者与行ALNB的患者相比,15年的生存率无区别,术后生活质量提高[1]。

乳腺癌术后上肢肿胀的原因及对策

乳腺癌术后上肢肿胀的原因及对策

(3)解除淋巴管痉挛,增加淋巴液流量,改善淋巴循环。
33
淋巴水肿的治疗
【药理药效作用】
(4)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形成。
(5)抑制炎性介质合成和释放,减轻炎症反应程度,具 有强力镇痛、抗炎作用。 (6)赋活网状内皮系统,增加新生肉芽组织的生成,促 进创面愈合。 (7)抑制肾小管钠和氯的重吸收,发挥利尿消肿作用。
X
30
淋巴水肿的治疗
β -七叶皂甙钠
是由中药娑罗子中提取的物质,通过促进肾上腺 皮质增加皮质醇类化合物的分泌及增加机体和静脉组 织中前列腺素PGF2的分泌,从而产生抗炎抗渗出作用。 已知前列腺素PGE1能使微血管和细胞的通透性增加导 致水肿,而PGF2能拮抗PGE1的作用。β-七叶皂甙钠 促进机体分泌PGF2,降低微血管和细胞通透性,并提 高静脉张力,加快静脉回流,对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 水肿有确切的预防作用。 X
24
X
淋巴水肿的治疗
4.肿胀吸脂术
【原理】
此方法原理基本与吸脂术相同,通 过对水肿肢体的皮下组织的抽吸,直 接减少主要产生淋巴液的组织——皮 下组织,使其产生淋巴液的绝对量减 少,缓解肢体水肿。
25
淋巴水肿的治疗
4.肿胀吸脂术
【操作步骤】
常规消毒后,将麻醉肿胀混合液(500ml生理盐水+2%利多 卡因15ml+肾上腺素0.5mg+5%碳酸氢钠10ml)注入患侧上 肢淋巴水肿区的皮下组织内,用量以皮下变苍白为度,一般 为1200ml左右。然后用常规吸脂的吸头,连接能产生约 0.08Mpa负压的吸引器,按吸脂方法反复抽吸,亦可环形抽 吸,直到皮下组织变薄,连皮肤一起捻起约为1cm左右,最 后缝合皮肤吸口,用弹力绷带从远端开始加压包扎,一般不 防止引流。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术后常规戴弹力套3个月。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分析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分析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分析丰锦春;吴涛;吐鲁洪·沙列尔;王斌;杨亮;赵倩;朱丽萍【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发生上肢淋巴水肿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乳腺癌手术并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464例患者临床资料,结合上肢淋巴水肿情况,分析可能导致上肢淋巴水肿的因素,所得资料结果通过SPSS软件行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64例患者中108(23.28%)例发生了上肢淋巴水肿,单因素卡方检验分析结果示:体质指数(BMI)、肿瘤临床分期、术后辅助放疗可能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有关,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BMI(OR=2.691)、放疗(OR=2.456)是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BMI、术后辅助放疗是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BMI≥25、术后接受辅助放疗均会增加上肢淋巴水肿的风险,对此类患者有必要加强术后宣教及随访.【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8(029)020【总页数】3页(P3250-3252)【关键词】乳腺癌;上肢淋巴水肿;危险因素【作者】丰锦春;吴涛;吐鲁洪·沙列尔;王斌;杨亮;赵倩;朱丽萍【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新疆 830011;新疆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新疆 830011;新疆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新疆 830011;新疆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新疆830011;新疆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新疆 830011;新疆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新疆 830011;新疆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新疆 8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式之一,对于需要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患者,目前主要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乳腔镜腋淋巴结清扫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探讨

乳腔镜腋淋巴结清扫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探讨
维普资讯

3 ・ 56
护 士 进修 杂 志 20 0 8年 2月 第 2 3卷 第 4期

个“ 内属脏 腑 , 络 于肢节 ” 外 的系统 , 它具 有沟 通表
即 B 内啡 吠 , 进 大 脑 的 脑 电 波 开 始 起 伏 变 化 。 一 促 “ 经体操 ” 有效解 除人 体 因各种 压力 所引起 的高 神 能
参 考 文 献
[ ] 勤瑞 , 锦森. 络 穴位 解说 E . 州: 学 普及 出版 社 , 1 杨 经 M] 广 科
1 9 3 3 9 5: 2 .
[ ] 李缦卿 , 2 吴莹. 手部经络操在脑梗 死康 复护理中的 应用[ ] 河 J.
南 中医 ,0 5 2 ( ) 8 . 2 0 ,5 5 :7
手 指 , 手三 阳经 则 从 手 的背 部起 走 向头 部 。 阴 阳 而
经 在指端 交 汇 。本 研 究 根 据 经 络循 行 特 点 , 过 手 通 操 运动刺 激 双手腕 关 节 以下 的 腧 穴 , 不仅 能疏 通 经 络, 行气 活血 , 滑利 关节 , 治疗 局 部病症 , 可调 节手 还 三 阴 、 三 阳经循 行所 及 部 位 的组 织 器 官脏 腑 的功 手 能, 调整 阴 阳平 衡 、 善 病 变 局部 及 全 身 的症 状 , 改 促 进肢 体功 能及 心理 的康 复【 。 2 ] 3 2 手 部经 络操 的特 点 和作 用 ( ) 神 : 注 意 . 1调 把 力集 中到双手 上 , 到“ 做 心静用 意 ” ( ) ;2 调息 : 自然 呼 吸有 节律 地 深 、 、 、 呼吸 , 心 血 管 系统 、 吸 长 细 匀 对 呼 系统 、 消化 系统 和 全 身 的肌 肉 、 节 , 能 产 生 良性 关 都 刺 激 ;3 调 身 : () 使机 体处 于“ 静 自然 ” 松 的舒 适状 态 , 以促 使气 血周 流 。“ 松静 自然 ” 有利 于 阴 阳 、 虚实 、 进 退 的 自如转 化 , 对神 经 系统 有 重要 的保 健作用 。“ 神 为 主帅” “ 、 意动 身随 ” 。有 整个 运动 过程 中有 意识 发 引导 动作 , 中枢神 经 系统 是 一 种 特殊 的有 意 识 训 对 练 的“ 神经 体操 ” 神经 体操 ” 。“ 促进 大脑 产生 一种 持

综述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研究进展

综述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研究进展

然而,中医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研究仍然存在不足之处。首先, 由于缺乏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等高质量的研究,中医治疗的效果仍需进一步证 实;其次,中医治疗方法尚不规范,不同医疗机构的治疗方法差异较大,影响疗 效的稳定性和可
重复性;最后,中医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此外,在医生或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淋巴引流按摩也是缓解症状的 有效方法。
在护理研究方面,研究者们正在探索更加有效的护理方法和措施以预防和减 轻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例如,研究者们正在研究如何通过改善患者的饮食 和生活习惯来预防水肿的发生。他们也在探索如何通过使用新型的物理治疗设备 和技术来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内容三
一、背景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是其常见的并发症。 这种水肿会导致患者上肢疼痛、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 手法淋巴引流作为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在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方面取 得了显著的效果。
Hale Waihona Puke 二、手法淋巴引流技术概述手法淋巴引流是一种通过手法按摩,促进淋巴液流动,改善淋巴水肿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淋巴系统的自身动力学特性,通过手法按摩,刺激淋巴结,使 其周围的淋巴液流动,从而达到缓解水肿、改善循环的目的。
4、其他因素:如肥胖、糖尿病等也可能增加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风险。
二、诊断方法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1、临床表现:患者可出现上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2、辅助检查:包括淋巴管造影、核磁共振成像(MRI)、超声等。其中,淋 巴管造影可以显示淋巴管的形态和通畅情况;MRI可以显示淋巴管的炎症和水肿 情况;超声则可以无创性地评估淋巴回流情况。

腋窝淋巴结状况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引流的影响

腋窝淋巴结状况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引流的影响

瘤 进行 分别 分 析 , 后再 集合 起来 分析 , 按照 回 然 但 归 模型 中的大 小 做 调 整 。最 后 , 项 研 究 的结果 每
组 合起来 取 一 个 差 异 ( 倾 向 ) 反 变 量 权 重 平 或 的
敦 A adD uuhta 进行 的一 项腋 窝淋 巴结 nn .Prsohm
研 究 中肿瘤 的平均 大小 比前 哨 淋 巴结 研究 中的大 得多 , 因此 对 于 2 0mm、 0mm和 > 0 m 的肿 <2 2 m
不 能解 释 B R C L的 许 多 现 象 。例 如 : 然 接 受 相 虽
同的治疗 , 只有 少 数 患 者发 展 为 B R , 水 肿 但 C L且 范 围常 常很局 限 , 不 累及 整 个 上 肢 ; C L在 手 并 BR 术或放疗后 数年 才 发展 成为 临床 症状 。因此 , BC R L的产 生 很 可 能 是 复 杂 的 多 因素 作 用 结 果 。 曾经 有一 些 回顾 性 的研 究 , 图将 临床 病 理 和 治 试 疗 因素与 B R C L的发 展 联 系起 来 , 是 这 些 研 究 但 大部分 的结 果 是 矛 盾 的。 因此 , 文 介 绍 英 国伦 本
的合 并分 析 中 (P= 3 差 异显 著 。去 除肿瘤 大 00 )
小、 手术 后 时问和 反复 测量 等 因素 的影 响 , 在研 究
前 均 签 署 知 情 同 意 书 。共 有 22例 ( 究 1中 1 研
1 2例 ; 究 2中7 4 研 0例 ) 行腋 窝淋 巴结 清 扫 的原发 乳腺 癌患 者参 与 了研 究 。没 有患 者在 腋窝 淋 巴结
淋 巴 结 放 射 治 疗 是 导 致 乳 腺 癌 术 后 淋 巴 水 肿

乳腺癌手术后上肢肿胀怎么办?

乳腺癌手术后上肢肿胀怎么办?

乳腺癌手术后上肢肿胀怎么办 ?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的发生原因主要与体内的激素和雌酮有关,它的高发年龄段在女性40岁以后,但也有百分之一的情况会发生在男性身上。

在做完乳腺癌手术后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情况,比如最常见的就有出血、积液、上肢肿胀等症状现象,在这些并发症中上肢肿胀应该怎样处理解决呢?一、乳腺癌手术后上肢肿胀的原因1、发生的时间通常是在手术过后或早期放射治疗后,上肢可能发展为急性淋巴水肿,几周后肿胀就会自发停止。

经过几个月或几年的潜伏期,通常在六个月到两年之间,肢体就会再次发生水肿。

2、水肿的程度不一致,轻度水肿:水肿在上臂附近,患者可能会感到增厚,偶尔出现乏力疲劳、酸软无力;中度水肿:患者可能会出现各种症状,如上肢肿胀,异常外观,行动不便等现象;严重肿胀:肿胀影响整个上肢,包括手背,明显的皮肤外观改变伴随肿胀或麻木、反复感染等症状,有时甚至有无法穿衣、进食困难等,上肢的运动明显受限。

这表现为一种缓慢性、持续性病情恶化。

3、乳腺癌手术后淋巴水肿的发病率为50%的可能性。

乳腺癌淋巴净化下臂甚至淋巴结下,抑制上肢的主要淋巴回路,使上肢的主要淋巴回路受损;放射治疗是淋巴肿的常见原因或恶化。

手术和放射治疗两个因素增加,在伤口区域,拍片区域形成大面积的深疤痕硬结,防止淋巴回路的阻断,放射治疗不仅引起淋巴血管的闭塞,还会引起静脉狭窄或抑制,肢体淋巴肿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二、乳腺癌手术后上肢肿胀的预防1、提高腋窝淋巴清扫的治愈标准操作,不损伤单板躯干,不进行超范围解剖。

这是对外科医生规范操作提出的主要要求。

2、在手术过后,患者尽量避免过度的上肢体力劳动、因为由于外伤和静脉穿孔,容易导致感染的情况发生。

患者也不宜提拿过重的东西,适当进行休息,特别是像洗完衣服后拧衣服上的水渍这种动作最好不要做,通常这种需要上肢体力劳动的事情可以拜托家人和周围的人帮忙。

3、临床研究乳证明腺癌患者无转移的情况,尽量先进行前哨淋巴活检,以评估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转移,前哨淋巴结无转移的患者,就不能做腋窝淋巴清扫,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避免患者淋巴水肿的发生。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上肢活动度调查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上肢活动度调查
lm h d maa dte u lyo f. t o s y p e e n i q ai f i Meh d Wi u ci a A s s n o a cr h rp - rat F C — ) 2 3b e s c n e hr t le t F n t n l ses t f n e T ea y B e s (A T B , 4 rat a c r h o me C
代 莉莉 , 段艳 芹
( 北市人民医院, 淮 安徽 淮 北 2 50 ) 3 0 0
[ 要】目的 了解术后生存期乳腺癌并发 淋巴水肿患者的上肢活动度 和生活质量状况。方 法 采用乳腺癌患 者生 活质 摘
量 问 卷 , 2 3例 改 良根 治 术 后 生 存 2年 以 上 的 乳 腺 癌 患 者 进 行 调 查 , 量 上 肢 周 径 和 上 肢 活 动 度 , 对 4 测 比较 有 无 淋 巴水 肿 并发 症 患
【 中图分类号】 77 【 R3.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0 896 (020A 02—3 10— 9921 ) 一000 7 Qu l fLf n p rLmb Acii fP so e a ie Br a t n e t ns ai o i a d Up e i t t o o t p rt e s t y e vy v Ca c r Pa i t e
者上肢活动度和生活质量的差异。例 , 1 其上肢前屈 、 后伸 、 上举 、 外展 、 内收 、 内旋 、 外旋的活
动 范 围低 于 1 7例 无 淋 巴 水 肿 乳 腺 癌 患 者 ( < . )在 生 活 质 量 量 表 5个 维 度 得 分 中 , 2 P O0 ; 5 除社 会 / 庭 状 况 维 度 外 , 巴水 肿 组 的 得 家 淋

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臂水肿的防治

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臂水肿的防治
[ ] 李方奇 , 2 袁振奋 , 章祥洲 , 等.足踝周 深度创面的皮瓣修 复 [ ] J. 安 微 医 药 ,0 0 1 ( ):4 2 1 ,4 8 9 1—92 4. [ ] Lz W, nre D v e a. o pr o f oo i r 3 i C A uet ai WC,t 1C m a sno dn r t mo- a B, d i se
法联合使用 。垂直褥式缝 合有利 于消除创缘 的台阶 , 平褥 水
式缝合有利于减轻创 缘之 间的张力 。消 除创缘 台阶为主 , 则
主要 采 用 垂 直 褥 式 缝 合 。 减 低 创 缘 张 力 为 主 , 主 要 采 用 水 则 平褥式缝合 。皮下脂肪较多 的部位可 间隔采用垂直褥式缝合
安 徽 医 药
A hi dcl n h r aet a J unl 2 1 e ;6 9 n u Mei dP am cui l o ra 0 2Sp 1 ( ) aa c
・ 3 5・ 12
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臂水肿的防治
刘 安成 , 程 平 , 卫 国 吴
62 0 ) 3 30
[] 文 8
根, 吴旭华 , 益民 , 股 前外侧皮 瓣供 区并发症 的分析 柴 等.
[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 杂志 ,0 92 ( 0 :17—17 . J. 20 ,3 1 ) 17 19 [ 冯华 国, 9] 周乐友 , 邹龙云. 双面褥式缝合法修 补尿道瘘 [ ] 医学 J. 临床研究 , 0 , ( )4 6 47 2 72 3 : — 8. 0 4 8 [0]王 斌 , 1 朱 忠, 陈 明 , 改 良垂直褥 式缝合 在胫骨 手术 中 等. 的应用 [ ] 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0 9,( :7 4 0 20 9 5)4 8— 8 .

乳腺癌患侧上肢淋巴水肿(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docx

乳腺癌患侧上肢淋巴水肿(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docx

乳腺癌患侧上肢淋巴水肿( 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乳腺癌患侧上肢淋巴水肿是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和腋窝部位放疗的常见并发症。

20 世纪 60 年代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为 25%,术后加放疗其发生率增加到 52%。

80 年代据文献报道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为 15%。

近年来腋窝淋巴结清扫后中度、重度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不超过 5%。

淋巴水肿的程度与个体因素有关,部分患者上肢淋巴管交通支欠发达,容易发生淋巴水肿。

高龄和肥胖的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发生率高。

二病因 1. 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切除了腋窝淋巴结,同时也切断、结扎了淋巴管,从而阻断了淋巴液的回流通路,造成上肢淋巴液回流障碍。

大量含蛋白质的淋巴液滞留在组织间隙引起相关部位组织肿胀,日久还可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增厚、水肿及纤维组织增生。

手术后腋窝积液、感染、瘢痕挛缩,也阻碍了上肢淋巴回流和静脉回流。

2.乳腺癌腋窝部位放疗会造成放射野内的静脉闭塞,淋巴管破坏,还会因局部肌肉纤维化压迫静脉和淋巴管,影响上肢淋巴回流。

三临床表现乳腺癌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发生在手术后任何时期,可术后立即出现,也可在30 年后出现。

急性淋巴水肿表现为患侧上肢增粗,若上肢周径增加超过 2cm即可肉眼发现。

慢性淋巴水肿上臂呈橡皮样肿胀。

淋巴水肿可引起患侧上肢疼痛、肢体变形、功能障碍,并可继发感染,而感染又进一步造成淋巴管腔硬化与闭塞加重水肿。

国际淋巴学会将其分为以下三期:Ⅰ期:上肢呈凹陷性水肿,肢体抬高则水肿消失。

Ⅱ期:水肿为非可凹性,上肢组织有中度纤维化,肢体抬高水肿不消失。

Ⅲ期:橡皮肿,上肢呈软骨样硬度,皮肤外生性乳头状瘤。

根据水肿的范围和程度分为三度:Ⅰ度:上臂体积增加< 10%,一般不明显,肉眼不易发现,多发生在上臂近端内、后侧。

Ⅱ度:上臂体积增加为 10%~80%,肿胀明显,但一般不影响上肢活动。

Ⅲ度(重度):上臂体积增加80%,肿胀显著,累及范围广,可影响整个上肢,并有严重的上肢活动障碍。

乳腔镜前哨淋巴结活检及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临床研究

乳腔镜前哨淋巴结活检及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临床研究
Moe O cl y2 1 ,9 1 )2 2 2 2 dm no g 0 11 (0 :0 1— 0 4 o
【 摘要】 目的: 讨乳腺癌在乳腔镜 下行 前哨淋 巴结活 检及腋 窝淋 巴结清 扫的 可行 性 。方 法 : 过亚 甲蓝 探 通
示踪对 4 0例 I、 Ⅱ期乳腺 癌行乳腔镜前 哨淋 巴结 活检 ( S N , E L B) 然后行乳腔镜腋 窝淋巴结 清扫 ( A N , E L D) 对 获得 的全部 淋巴结行病理检查 H E染 色 , 确定前 哨淋 巴结 ( L 检 出率 、 阴性 率等 。结 果 : 0例乳腺 癌患 S N) 假 4 者 S N检 出率为 9 .4 (9 4 ) 准确率为 9 .7 ( 7 3 ) 灵敏度 为 9 .4 ( 8 1 ) 假 阴性率 5 2 % L 7 4 % 3/ 0 , 4 8 % 3/ 9 , 4 7 % 1/ 9 , .6 (/ 9 ; 11 ) 每例平均前 哨淋 巴结 活检( L B) 出数 目 1— SN 检 6枚 , 腋窝 淋 巴结 清扫 ( L D) 出数 目 1 AN 检 0—2 。 9枚
赵立志 , 等 无手术禁忌证 。排除标准 : 既往有过 手术 、 放疗病史 ; 甲 化 亚 蓝过敏者 。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见表 1 。
乳 腔镜前 哨淋 巴结活检及 腋窝淋 巴结清 扫的临床研 究
0 【 收稿 日 】 201l一04 一l 期
检 出率 ; 同时经典 的腋窝淋 巴结清 扫( xlr l p oeds aiay y hn d i l m . sc o , L D) et n A N 更是并发症 多 。乳腔镜 手术 成为乳 腺外科 技 i
术 的又一 主要进 展。经乳 腔镜 行 S N 、 L D术 野 良好 , L BA N 并 发症低 , 检出率和假 阴性率变异 范围较大 , 目前 为止 , 但 到 没 有统一 的标准 。因此我 院 自 20 0 9年 3月 一2 1 0 0年 1 1月对

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诊断和防治

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诊断和防治

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诊断和防治作者:邓彬苏新良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16期摘要: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BCRL)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约为6%~30%,BCRL发生后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其发病机制不明,无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至今仍是一项临床难题。

随着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上肢淋巴逆向示踪技术以及显微外科技术的进步,对BCRL的防治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乳腺癌;上肢淋巴水肿;防治据统计,乳腺癌的发病率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其病死率以每年2%~3%的速度递增[1]。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是乳腺癌手术中重要部分,而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breast cancer-related lymphedema,BCRL)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6%~30%[2]。

患者往往会因为BCRL严重影响生存质量。

其发病机制不清,且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至今仍是一项临床难题。

1发病机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淋巴淤滞造影技术证实了淋巴梗阻是BCRL发生的主要因素,同时显示上肢水肿与淋巴管的收缩性(淋巴泵功能)下降明显相关。

李喆等[3]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了淋巴泵功能衰竭假说:BRCL患者先天淋巴泵功能储备不足,腋窝淋巴结清扫增加了上肢淋巴泵输出淋巴的后负荷,由于长期超负荷做功最终导致泵功能衰竭而出现失代偿的淋巴水肿。

Bates[4]在李喆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组织间隙压力失调假说:因淋巴泵功能衰竭,由组织间隙进入毛细淋巴管的组织间液的流速明显下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 VEGF-C)分泌增多,VEGF-C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结合引起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对水分的渗透系数增加,导致淋巴液的生成增加,恢复组织间液由组织间隙进入毛细淋巴管的流速而达到新的平衡。

前哨淋巴结活检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对比袁念永

前哨淋巴结活检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对比袁念永

前哨淋巴结活检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对比袁念永发布时间:2023-07-05T03:34:27.593Z 来源:《系统医学》2023年5期作者:袁念永[导读] 目的:解析在临床手术治疗乳腺癌时,对乳腺癌患者,使用前哨淋巴结活检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对比效果。

沛县人民医院江苏沛县 221600【摘要】目的:解析在临床手术治疗乳腺癌时,对乳腺癌患者,使用前哨淋巴结活检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对比效果。

方法:乳腺癌患者40例,在2021年1月到2022年12月内被选取,然后进行数字随机抽取分组,施加不同的治疗模式,研究组(20人),前哨淋巴结活检,对照组(20人),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复发率和治疗效果。

结果:比较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效果显著(P<0.05)。

结论:在临床手术治疗乳腺癌时,对乳腺癌患者,使用前哨淋巴结活检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低,具有临床价值。

【关键词】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前哨淋巴结活检;乳腺癌;并发症;临床疗效乳腺癌可以威胁到全世界妇女的健康,这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1]。

无论是早期乳腺癌还是晚期乳腺癌,综合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2]。

早期乳腺癌主要通过手术治疗,中期强调综合治疗,晚期乳腺癌除局部肿块外,癌细胞还可能有淋巴结和内脏转移,因此治疗晚期乳腺癌主要采用全身化疗[3]。

本研究解析在临床手术治疗乳腺癌时,对乳腺癌患者,使用前哨淋巴结活检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对比效果。

1、一般资料1.1基本资料乳腺癌患者40例,在2021年1月到2022年12月内被选取,然后进行数字随机抽取分组,年龄30-78岁,研究组(20人),平均(55.62±8.26)岁,对照组(20人),平均(55.19±8.19)岁,两组基本资料无统计差异(P>0.05)。

签知情同意书。

1.2研究方法前哨淋巴结活检:患者麻醉后,全身麻醉后,患者仰卧于手术床上,确定肿瘤位置,切除肿瘤,直至肿瘤切除且结果为阴性。

染料法示踪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的意义

染料法示踪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的意义

染料法示踪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的意义摘要】目的:探讨染料法示踪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的意义。

方法:选择Ⅰ、Ⅱ乳腺癌患者60例,随机分组,分别用亚甲蓝及纳米碳混悬液(卡那琳)染色示踪前哨淋巴结活检,选择是否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同时对比两种染色剂临床疗效。

结果:经随访前哨淋巴结切除活检阴性未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患者或行下腋位清扫术,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无明显增高,但患肢肿胀的发病率明显下降,明显提高患者术后存活质量。

结论:亚甲蓝及纳米碳作为示踪剂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效果相仿,但亚甲蓝价格低廉,非常适合基层医院实施,同时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可避免过度医疗,减少患者患侧肢体的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乳腺癌;亚甲蓝染色;纳米碳染色;前哨淋巴结活检;基层医院【中图分类号】R446.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2-0112-02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

大量研究证实,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其转移及播散在很早即可发生,虽然淋巴结转移和原发肿瘤大小是目前判断预后和制定治疗方案的主要参考指标,但是恶性肿瘤细胞的全身转移是主要致死因素。

传统手术均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患侧肢体肿胀,肩部疼痛及患肢活动障碍,肩部及前臂内侧感觉异常等,对患者的后期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对于早期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行腋窝清扫术,在某种意义上存在过度治疗。

本研究拟通过对早期乳腺癌在肿瘤周围注射染色剂示踪前哨淋巴结,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快速冷冻病理学检测确定前哨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从而确定是否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对无前哨淋巴结转移者,避免腋窝清扫导致的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 2009 年 10 月~2010年 10 月治疗乳腺癌患者 60 例,患者均为女性。

本组患者年龄 25~68 岁,平均 40 岁;其中,左侧 37例,右侧 23 例;原发肿瘤位于外上象限 35 例(58%),内上象限 7 例(12%),外下象限 8 例(13%),内下象限 3 例(5%),中央区 7 例 (12%);病理学诊断:浸润性导管癌 49 例,浸润性小叶癌 11 例。

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研究现状

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研究现状

路, 使上 肢 的淋 巴不能充 分 引流 , 使 间质 液 中 的蛋 白浓 2 . 1 . 1 草木 犀流 浸 液 片 草 木 犀 流 浸 液 片 能减 轻 各 度增高 , 进而 吸引液体进入组织 , 也 促 发 炎 症 和 纤 维 种 原 因造成 的 毛细血 管壁 通透 性增 高 , 改 善末 梢循 环 ,


其发生率约为 1 5 %一 2 0 %L 2 J 。术后辅助放射治疗 1 . 2 中医病 因病机
中医学 认 为乳腺 癌是 由于“ 正 气
对 上肢淋 巴水 肿 的 发 生影 响很 大 , 尤 其 是 腋 窝 区的 放 不 足 , 邪 气积 聚 ” 而 引起 , 乳腺 癌 经 手 术 治 疗 必损 伤 脉 射 治疗 。对 于轻度 上 肢 水 肿 患 者 , 国 内外 学 者 均倾 向 络 , 造成 气虚 血瘀 、 水停 泛溢 上肢 , 属 于 中 医学 溢饮 、 水 于 首选保 守疗 法 - 3 j 。多数 轻 、 中度 上 肢 肿 胀 者 可 在术 肿的范畴 J 。根据“ 水入 于经 , 其血乃成 ” “ 血不利则 后数 月 内 自行 缓解 , 严重 肿胀 者则 很难 治 愈 , 多采 用 综 为水” 正常时津液随气的升降出入而输布于全身 , 津液 合 治疗 , 其 中包括 中西 医治疗 、 物 理治疗 及手 术 治疗 。
ma r i z e s t h e r e s e a r c h s t a t u s o n u p p e r e x t r e mi t y e d e m a c a u s e d b y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a n d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r a d i o t h e r a p y .

前哨淋巴结活检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治疗乳腺癌的应用比较

前哨淋巴结活检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治疗乳腺癌的应用比较

前哨淋巴结活检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治疗乳腺癌的应用比较【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比分析乳腺癌患者接受前哨淋巴结活检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7月-2019年7月,在我院接受乳腺癌治疗的55例患者进行研究,将接受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治疗的28例患设为研究组,另外27例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设为参照组,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与参照组对比:术中出血量及引流量较少,引流管拔除时间较短,手术时间较长,并发症发生率1(3.57%),生活质量各项评分较高,两组各项研究数据存在明显化差异(P<0.05)。

结论经分析,乳腺癌患者接受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治疗的疗效更显著,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及引流量,同时还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促使患者生活质量提升,较明显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建议此技术广泛应用。

【关键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临床中,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比较常用,对腋窝下淋巴结处存在的乳腺癌细胞进行清除,不过在术后患者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如:上肢疼痛麻木、上肢淋巴水肿、术后感染等,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经有关研究证实,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应用于乳腺癌的治疗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还能够优化手术指标,帮助患者提升治疗效果。

对比本文主要对比分析了乳腺癌患者接受前哨淋巴结活检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7月-2019年7月,在我院接受乳腺癌治疗的55例患者进行研究,将接受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治疗的28例患设为研究组,另外27例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设为参照组。

研究组患者年龄跨度33-59岁,均数(46.37±2.54)岁;参照组患者年龄跨度33-61岁,均数(47.26±2.63)岁,利用统计学数据包对两组一般资料进行处理后得出无意义P>0.05。

1.2方法参照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患者全麻后,进行乳房全切除术。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与腋清扫术后早期患侧上肢功能状况对比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与腋清扫术后早期患侧上肢功能状况对比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与腋清扫术后早期患侧上肢功能状况对比鲁斌;施开德;朱际飚;唐琴【期刊名称】《安徽医学》【年(卷),期】2014(000)004【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前哨淋巴结阴性乳腺癌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 SLNB)与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术后早期肩关节功能障碍及上肢淋巴水肿发生情况。

方法选择40例前哨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SLNB组( n=20)和ALND组( n=20)。

结果①SLNB组上臂周径在术后第1、2、4周时均与术前接近(P=0.067、P=0.212、P=0.698);ALND组在术后第1、2周时大于术前(P=0.004、P=0.012),第4周时与术前接近(P=0.204)。

②SLNB组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在术后第1、2周时均小于术前(P=0.000、P =0.000),第4周时恢复至术前水平(P=0.163)。

ALND组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在术后第1、2、4周时均小于术前(P=0.000、P=0.000、P=0.000)。

③术前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与肩关节外展角度SLNB组与ALND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84、P=0.558)。

术后第4周SLNB组均高于ALND组(P=0.000、P=0.000)。

结论前哨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SLNB替代ALND可以明显降低术后早期肩关节功能障碍及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

【总页数】4页(P422-425)【作者】鲁斌;施开德;朱际飚;唐琴【作者单位】238004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乳腺外科;238004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乳腺外科;238004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乳腺外科;238004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乳腺外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乳腺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患侧上肢肿胀程度的调查[J], 王海兰2.乳腔镜腋淋巴结清扫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探讨 [J], 蔡立春;刘健;郑力;刘红3.临床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替代腋清扫术的研究 [J], 王永胜;王磊;刘娟娟;左文述;于志勇;刘岩松;李永清4.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与缩小腋区淋巴结清扫术可行性探讨 [J], 王越5.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后患侧上肢输液的可行性研究 [J], 解继平;姚永强;张岷;万毅;金泽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患侧上肢肿胀程度的调查王海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四川成都610041)摘 要 目的比较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乳腺癌患者的患侧上肢肿胀程度,为早期乳腺癌患者手术治疗的应用价值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选取2013年1-9月在某科治疗的106例早期乳腺癌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出院后均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术后半年、1年的患侧上肢肿胀程度进行数据采集和对比。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患侧上肢肿胀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乳腺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后的患侧上肢肿胀发生率低,能明显减轻传统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带来的患侧上肢肿胀程度,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患侧上肢肿胀Keywords Breast cancer ;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 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 ;Ipsilateral upper extremity swelling 中图分类号:R 471,R 73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6975(2015)24-2270-03作者简介:王海兰(1978-),女,四川,本科,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显示:乳腺癌在女性多发恶性肿瘤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且其发病逐渐趋于年轻化,严重威胁妇女的身心健康[1]。

2012中国内地癌症分布统计资料[2]显示: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女性健康及生命安全的“头号”杀手,给社会、家庭及个人均带来沉重的负担。

目前乳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仍然是手术,然而手术带来的常见并发症是患侧上肢水肿,近年来,乳腺癌的手术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 -opsy ,SLNB )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 ,ALND )即是其中一种,SL -NB 已成为欧美大多数主要医疗中心的常规治疗[3]。

有文献[4]报道:SLNB 替代ALND 术后患者患侧上肢水肿、疼痛、麻木、僵硬、肩关节活动受限及肌力减退等方面的并发症均较ALND 明显减少。

现将本科室2013年1-9月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及同期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患侧上肢肿胀程度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9月在本科室行SLNB 及ALND 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106例,均为女性,年龄26~78岁,平均年龄48.64岁。

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组(A 组)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组(B 组)。

其中A 组患者48例,年龄26~78岁,平均年龄(48.79±6.25)岁;B 组患者58例,年龄31~76岁,平均年龄(48.58±9.92)岁。

术后均给予相同的护理措施及随访方式(术后1年随访时A 组失访5例,B 组失访15例,1年后两组患者数均为4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根据临床表现、病历调查、影像学检查及病理穿刺活检联合确诊为原发性乳腺癌者(T 1~2N 0M 0);临床体检腋窝淋巴结无肿大;患者知情同意;无SLNB 禁忌症。

排除标准:前哨淋巴结术中冰冻切片为宏转移者、有SLNB 禁忌证者,如炎性乳癌者、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非原发性乳腺癌者、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者、既往有乳腺癌手术史者、精神病患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肢体肿胀畸形者、全身性慢性疾病者等。

1.2 方法1.2.1 手术方法1.2.1.1 SLNB 手术前3~6h 于肿瘤周围注射核素示踪剂标记的99mTc 硫胶体,麻醉满意后使用探测仪测定肿瘤、腋窝、锁骨上区、胸骨旁L 1~4肋间及远离肿瘤区域核素计数。

使用探测仪寻找腋窝热点,若某点计数高于肿瘤核计数10%则认定为腋窝热点,使用标记笔标记。

术前15min于肿瘤表面皮内注射1%亚甲蓝2mL,于腋下作一5cm切口,寻找亚甲蓝蓝染的淋巴结及核素热点的淋巴结(即前哨淋巴结),完成切除前哨淋巴结,核素计数后送术中冰冻检查,前哨淋巴结术中冰冻切片阴性者和术中冰冻切片为孤立肿瘤细胞及微转移者,由患者选择是否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术中冰冻切片为宏转移者,则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1.2.1.2ALND术中先行乳房全乳切除,并沿胸大肌、胸小肌外缘及前锯肌浅面电刀游离解剖,显露、清扫胸长神经中下段周围淋巴脂肪组织;然后打开胸大肌胸小肌间外侧筋膜,清扫胸肌间淋巴脂肪组织;最后沿喙肱肌下缘打开腋筋膜,解剖结扎胸外侧血管分支,沿腋静脉清扫腋窝Ⅱ水平及Ⅰ水平淋巴脂肪组织。

术中注意保护胸长神经及胸背神经、胸外侧血管主干及胸背血管。

1.2.2护理措施及随访方式1.2.2.1护理措施行术前、术后健康教育,如讲解患侧上肢肿胀形成的原因及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功能锻炼的方法及重要性等;术后第一天至出院前行患侧上肢的气压治疗,每天2次,每次30min。

1.2.2.2随访方式设专人在患者手术后即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出院当天将出院随访宣教单发至患者,告知患者分别于术后半年、术后1年进行门诊随访。

在随访时,由专人对患者进行患侧上肢臂围的测量和记录。

1.3水肿测量方法及判断标准(1)上肢水肿测量方法:于上肢鹰嘴上下各10cm处测臂围,将患侧上肢术前臂围与术后臂围作对比,分别于术前1d、术后半年、术后1年对患侧上肢臂围进行测量。

An-cukiewicz[5]提出重复测量取平均值可有效减少测量者内差异及测量者间差异,因此,在测量时对测量点的臂围均测量2次,如果两次测量值差异≤1%则取两次测量的平均值,若≥1%则测量第3次,第3次测量值与第1次差异≤1%后再取平均值。

(2)水肿标准及判定[6]上肢水肿分三级:轻度水肿:患侧上肢的周径术后比术前粗3cm以下,多限于上臂近端,常发生于术后短期内;中度水肿:患侧上肢的周径术后比术前粗3~5cm,水肿的范围影响到整个上肢,包括前臂和手背;重度水肿:患侧上肢的周径术后比术前粗5cm以上,皮肤硬韧,水肿波及整个上肢包括手指,使患者整个上臂和肩关节活动严重受限。

临床表现为肿胀、烧灼痛、沉重感及“丹毒”样发作。

判定:患者术后曾经达到轻度水肿诊断标准即视为术后上肢淋巴水肿。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两组患者术后半年、1年的患侧上肢肿胀程度比较见表1和表2。

表1两组患者术后半年患侧上肢肿胀程度比较例(%)组别例数患侧上肢肿胀发生情况无轻度中度重度B组5839(67.24)11(18.97)6(10.34)2(1.72)χ213.66P<0.05表2两组患者术后1年患侧上肢肿胀程度比较例(%)组别例数患侧上肢肿胀发生情况无轻度中度重度A组4342(97.67)01(2.33)0B组4331(72.09)6(13.95)4(9.30)2(4.65)χ211.46P<0.052.2淋巴结复发情况截止2014年9月1日,A 组患者在1年内随访时未发现腋窝淋巴结肿大。

3讨论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包括治疗因素、疾病因素以及患者个人相关因素(生理因素和行为因素),其中淋巴水肿的发生主要与手术方式和术后放疗等治疗因素有关[7]。

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水肿主要是淋巴回流障碍所致,乳腺癌手术清除腋窝淋巴脂肪组织后,阻断了淋巴回流的主要通道;此外,上肢静脉回流障碍也将进一步使水肿加重。

因此,不同的手术方式,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会有所不同。

随着手术范围的逐渐缩小,淋巴水肿的发生率逐渐降低,水肿的程度也逐渐减轻。

传统的腋窝淋巴清扫术由于手术创伤大,手术时与肩胛骨、肩关节功能有关的血管、神经、肌肉被暴露、切断或切除[8],使得患侧上肢功能受到了严重影响,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患侧上肢障碍,如上肢麻木、水肿、肩关节活动障碍、腋窝皮下积液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美国国家外科辅助乳腺癌和肠癌计划(NSABP)-04试验研究结果[9]显示:腋窝淋巴结的清扫范围与患者长期生存率无关,淋巴结清扫的主要作用在于准确评估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状况。

因此,为了减少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水肿发生率,应根据患者乳腺疾病分期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

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是指乳腺肿瘤细胞通过淋巴管转移的第一站淋巴结。

一系列大样本的前瞻性随机试验结果均证实SLNB 可以提供准确的腋窝淋巴结分期,如英国ALM A-NAC试验[10]、美国NSABP B-32试验[11]。

已有大量资料[12-13]表明:若前哨淋巴结未发生转移,其他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极低。

有研究[14]证实:SLN阴性患者施行SLNB腋窝复发率极低(0.13%),SLNB 术后腋窝复发率仍在ALND术后腋窝复发率的范围之内(0.25%~3.00%)。

本研究显示:SLNB 在随访1年中无1例腋窝淋巴结复发。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已在早期乳腺癌的治疗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其技术优势在于可以早期准确地发现可能出现转移的淋巴结,对于前哨淋巴结活检阴性的患者,不予腋窝淋巴结清扫,不仅能取得与根治性手术同样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避免了因腋窝淋巴结清扫所引起的患侧上肢肿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5]。

本研究结果示:两组患者患侧上肢水肿发生率及患侧上肢肿胀程度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和表2。

综上所述,前哨淋巴结活检能有效降低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肿胀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1]强万敏,董凤齐,阎玲,等.两种运动方案对乳腺癌患者辅助化疗后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6):537-540.[2]Saleh F,Behbehani A,Asfar S,et al.Abnormal blood levesl of trace elements and metals,DN A damage,and bteastcsancer in the state of Kuw ait[J].Biological T race Element Res,2011,141(1):96-109.[3]Shivers S,Cox C,Leight G,et al.Final results of 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 multicenter breast lymphatic mapping trial [J].Ann Surg Oncol,2002,9(3):248-255.[4]龚皓,陈国强,陈俊辉.前哨淋巴结活检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3):217-218.[5]Ancukiewicz M,Russell TA,Otoole J,et al.Standardized method for quantification of developing lymphedema in patients treated for breast cancer[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11,79(5):1436-1443.[6]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3版)[J].中国癌症杂志,2013,23(8):637-684.[7]王玲,李惠萍,王本忠.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危险因素的研究现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2,19(13):1036-1040.[8]Salonen P,Kellokumpu-Lehtinen PL,T arkka M T,et al.Chan-g es in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J].J ClinNurs,2011,20(1/2):255-266.[9]Fisher B,Redmond C,Fisher ER,et al.T en-y ear results of a randomized clini cal trial comparing radical mastectomy and to-tal mastectomy with or without radiati on[J].N Engl JM ed,1985,312(11):674-681.[10]Fleissig A,Fallowfield LJ,Landge CI,et al.Post-operative arnl morbidity and quality of life.Results of the ALM ANAC random-ized trial comparing sentinel node biopsy with standard axillarytreatment i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early breast cancer[J].Breast Cancer Res Treat,2006,95(3):279-293.[11]Harlow S,K rag DN,Julian TB,et al.Prerandomization Surgi-cal T rainina for the National Surgical Adjuvant Breast andBow el Project(NSABP)B-32trial:a randomized phaseⅢclinical trial to compare sentinel node resection to canvention-al axillary dissection in clinically node-negative breast cancer[J].Ann Surg,2005,241(1):48-54.[12]黄宇康,彭伟强,翁剑华,等.早期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阴性保留腋窝淋巴结与腋窝淋巴结清扫的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3):186-188.[13]Belmonte R,Garin O,Segura M,et al.Quality of life impact of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versus 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J].Value Health,2012,15(6):907-915.[14]Haverson KJ,Taylor M E,Perez CA,et al,Regional nodal manage-ment and patterns of failure following conservative surgery and ra-diationt herapy for stageⅠandⅡbreast cancer[J].Int J RadiatOncol Biol Phys,1993,26(4):593-599.[15]Bogusevicius A,Cepuliene D.Quality of life after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versus complete 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 in ear-ly breast cancer:a3-y ear followup study[J].Medicina,2013,49(3):111-117.(收稿日期:2015-05-11)·知识角·肾图曲线分几段?各段有什么临床意义?答:肾图曲线分a、b、c3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