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设计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一」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到“倍”,对倍的概念是非常陌生的。
因此我在研究教材之后,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1、知道“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经历倍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初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和自行探究的能力。
基于上述教学思想,在教学工程中我设计了下面一些教学环节。
首先,创设情境,感受倍的含义,建立倍的表象。
通过花丛中的小蜜蜂、蝴蝶的课件展示,让学生初步感知倍的含义,再展示鸽子图让学生说出其倍数关系。
其次,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权利下放,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己亲自动手摆一摆。
在经历从老师的引导到自己独立完成,从小组合作到自主动手的反复操练的过程,进一步深化对倍的认识。
并在摆学具的过程中让学生说出,一个数的几倍其实就是几个几,求几个几可以用乘法计算,运用知识的迁移,求一个数的几倍也可以用乘法来计算。
最后,设计有针对性,有层次的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在教学中,充分发掘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资源,因势利导,科学评价,适时点拨,及时梳理,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有效发展。
本节课学生经历了初步感知――动手操作――经历探索――方法类推――知识积累的全过程,让学生真正从不会到学会。
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动手实践,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并把外显的操作过程抽象为数学的表达,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学习数学的过程和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二」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教学反思《倍的认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对倍的认识比较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
本节课的教学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认识倍,理解倍的意义;二是在此基础上,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决问题。
《“倍”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
《“倍”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倍”的概念,能够用“倍”来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通过画图、列举等方法,解决简单倍数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善于动脑、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倍”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概念,能够灵活运用求倍数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相关例题及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练习本,用于记录解题过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猜测这段音乐是原速播放还是加速播放。
以此引出“倍”的概念。
2. 新课讲解:(1)讲解“倍”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讲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如:用除法计算。
(3)通过PPT展示相关例题,引导学生跟随讲解,共同解答。
3. 课堂练习:(1)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PPT上的练习题。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练习本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
4. 拓展环节:(1)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列举等方法,解决更复杂的倍数问题。
(2)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倍”的概念,与同学分享。
五、课后作业:1. 完成PPT上的课后练习题。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
3.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并解决倍数问题,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倍”的概念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和方法,鼓励创新和灵活运用知识。
3. 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方法的适用性,以及学生的参与度和反馈。
2. 考虑如何在后续教学中改进和优化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练习题与实际应用
讲解与练习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倍”的掌握,提高应用能力
1. 练习题: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 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将“倍”的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如计算班级人数、物品数量等。
总结提升
总结“倍”的概念与应用
总结与归纳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提升对“倍”的认识
1. 定义“倍”: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表示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与另一个数相等的部分。2. 演示:使用教具或多媒体展示,将一个数分成几个与另一个数相等的作,加深理解
小组合作与探究
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学生对“倍”的理解
1. 分组操作:每组学生使用教具(如小棒、卡片等),根据教师给出的倍数关系,动手操作并验证。2. 汇报交流:各组汇报操作结果,分享对“倍”的理解。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
导入新课
引入“倍”的概念
情境导入
激发学生对“倍”的兴趣,初步感知“倍”的意义
1. 展示实物或图片,如苹果和梨子的数量对比,引出“倍”的概念。2. 提问:哪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
新知讲授
“倍”的定义与特点
讲解与演示
使学生明确“倍”的定义,理解“倍”与“几份”的关系
1.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倍”的定义、特点和应用。2. 提问:让学生提出自己在本节课中的疑问或困惑,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
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与拓展任务
布置与指导
巩固课堂所学,拓展学生视野
1. 课后作业:提供与“倍”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检查答案。2. 拓展任务: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倍”现象,如家庭成员数量、动植物生长等,并用文字或图片记录下来。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必备(15篇)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必备(15篇)《倍的认识》教学设计11.知识目标: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会倍的含义,理解“几份”“几个几”和“几倍”的联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有条理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经历“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理解“倍”的意义。
一、创设情境,感知“倍”1.出示主题图,寻找数学信息。
(出示主题图)看屏幕,仔细观察,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有红萝卜,胡萝卜还有白萝卜,生数数量)观察地真仔细!师:刚才他找到了3种萝卜,分别是胡萝卜,胡萝卜有几根?(2根)还找到了红萝卜有6根,白萝卜有10根。
(出示)2.观察数据,发现倍数关系。
师:有这么多关于萝卜的数学信息,比较一下,你能发现这三种萝卜在数量上有什么关系吗?生说“多与少”的关系,倍的关系等,从而引出倍。
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倍(揭示课题)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1.初步认识“倍”师:听说过倍吗?仔细观察,看看你能发现红萝卜和胡萝卜之间的倍数关系吗?(生: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师:你能不能摆一摆、圈一圈,让我们一眼看出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生摆,圈红萝卜,数)小结:红萝卜和胡萝卜比,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这样的3个2根(板书),我们就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板书)师:谁还能像他这样完整地说?同桌互说,一起说。
2.进一步感知“倍”。
师:想一想,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找到了红萝卜和胡萝卜之间的倍数关系的?(圈一圈),那你能用这种方法来找一找其他萝卜之间的倍数关系吗(生在练习纸上圈一圈,再填一填,学生汇报,小结)3、想象推理,认识“倍”。
(1)师:(课件出示图)看,现在白萝卜有几个2根呢?轻轻地数一数,有几个2根?(6个)那么我们可以怎么说?(生: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6倍)(2)师:现在呢?(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7倍,出示)(3)师:如果白萝卜有9个2根(一生: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9倍)(4)师:你还能继续接着往下说吗?(如果白萝卜有10个2根,那么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10倍……)(5)师:如果白萝卜有20个2根呢?几倍?(20倍)有50个2根呢?(50倍)100个2根呢?(100倍)(6)师:你有什么发现?(白萝卜有几个2根,那么白萝卜的根数就是胡萝卜的几倍。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共3课时)
作业设计
1.让学生回家后找一找生活中有关 “倍” 的例子,并和家长说一说。
2. 做一些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倍的认识》
一、“倍” 的概念
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谁能来说一说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是什么呢?
生:用这个数除以另一个数。
师:非常好!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用这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个方法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总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加深学生对方法的理解。
生:“倍” 就是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用这个数除以另一个数。
师:非常好!那谁能举一个例子说明一下呢?
生:苹果有 6 个,梨有 18 个,梨的个数是苹果的 3 倍。求梨的个数是苹果的几倍,用 18 除以 6,等于 3。
师:非常正确!今天我们将进行综合练习,巩固我们所学的知识。
生:“倍” 就是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
师:非常好!那谁能举一个例子说明一下呢?
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果有 4 个,梨有 8 个,梨的个数是苹果的 2 倍。
师:非常正确!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 “倍” 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基础,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基础,为综合练习做好铺垫。
2. 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回答。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6篇)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6篇)篇一:二年级数学教案《倍的认识》篇一第三册“倍”的初步认识教学预案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63页至64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经历认识“倍”的学习过程,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弄清“几份”和“几倍”之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分析、迁移的能力和有条理地叙述的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准备:图片、小棒教学方式:动手操作、师生互动、情境创设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复习铺垫。
1、看图说说各是几个几。
(1)(2)△△△ △△△ △△△ △△△2、口答:苹果:○○○梨:●●● ●●●苹果有3只,梨有()个3只。
设计意图:几个几的知识的复习,为沟通旧知“几个几”与新知“几倍”的联系作了良好的铺垫。
降低了几倍的意义的教学难度。
二、操作探究、初建概念1、师生探讨。
(1)出示情境图(三个小朋友的对话,并分别指蓝花、黄花和红花)(2)引导学生摆花片:摆2朵蓝花片我们还知道黄花3个2朵,怎样摆黄花呢?(学生讨论后试摆)(3)指名上黑板摆黄花。
问:“他摆的是几朵花?他是怎样摆的?”问:“比较一下蓝花和黄花,你发现了什么?”可能有学生说:“我发现黄花比蓝花多4朵。
”也可能有学生说:“蓝花比黄花少4朵。
”“我还发现蓝花和黄花一共8朵。
”师指图问:“你还能发现什么?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如果有学生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那我会惊讶地说:“你再说一遍,我没听懂呢?”当学生再说一遍后,我会说:“你们看出来了吗?我怎么看不出来,你能教教我吗?”[这里通过出示情境图、摆花片、比较蓝花和黄花,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出发,数学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
同时我通过“你能教教我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揭示课题。
问:“你是怎样知道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的呢?”引导学生说出黄花有3个2朵,就是2朵2朵地摆黄花,要摆3次,黄花有3个2朵,就是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五篇模版][修改版]
第一篇: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倍的认识教师:王贵学教学目标: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感知并体验“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2、在动手操作过程中,逐步理解“倍”的概念以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喜欢学数学。
教学重点:形成“倍”的概念,感知并体验“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概念以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课件显示情境图①: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
师:同学们,你们瞧,草地上开出了五颜六色的鲜花,多美啊!你们觉得,这么美的鲜花会把谁引来?课件显示情境图②:2只白蝴蝶,6只花蝴蝶飞来了。
师:谁来说一说:这些白蝴蝶和花蝴蝶比怎么样?师:白蝴蝶和花蝴蝶在比的时候,除了有比多比少的关系外,还存在另一种关系,叫倍数关系。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倍”。
(板书课题:倍的认识)二、建立“倍”的概念(1)教学例4 师:请同学们再看这幅图,白蝴蝶有几只?(2只)师:我们把这白蝴蝶当成1份(在2只白蝴蝶下划一条弧线,)它是几个2只?(1个2只)师:现在我们把这6只花蝴蝶也2只2只分(在每2只花蝴蝶下划一条弧线),这样花蝴蝶分成了几份?(3份)就是几个2只?(3个2只)师:白蝴蝶和花蝴蝶比,白蝴蝶有2只,花蝴蝶有3个2只,我们就说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3倍。
谁会像老师这样说?(指名说、同桌互说、全班一起说)(2)变式①师:(屏幕显示:又飞来了1只白蝴蝶),现在白蝴蝶有几只(3只)我们把这白蝴蝶的3只当成一份,它是几个3?(1个3)师:那花蝴蝶也3只3只分,它有几个3?(2个3)师:谁来试着说一说: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几倍?(2倍)你是怎么看的?②师:(屏幕显示:又飞来了1只白蝴蝶,2只花蝴蝶),现在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几倍?你是怎么想的?③师:刚才,我们在看花蝴蝶是白蝴蝶的几倍的时候,为什么有时要把花蝴蝶2只一份地分,有时要3只一份地分呢?请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同桌。
精选倍的认识教案4篇
精选倍的认识教案4篇倍的认识教案篇1一、设计说明1、教学内容的地位:《倍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课承接了二年级对乘除法的学习,并为后续倍的进一步认识做了铺垫。
“倍”在学生生活中应用广泛,因此,本节知识内容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2、学情分析: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相关的概念,所以“倍”的概念对于学生应该并不陌生。
而经过二年级的学习,学生对乘法的应用比较熟练,也了解几个几代表的含义,所以这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较为简单,只需多加练习,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出“倍”的含义,加深对倍的认识。
3、设计理念:根据课程基本理念中“课程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体验和理解、思考与探索……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和《课标》中的教学建议“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的要求,本节课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
4、基本思路:本节课我直接利用书中学生熟悉的小白兔吃胡萝卜的情景,将胡萝卜直观现实的摆在黑板上,并运用小棒让每人都能动手操作,积极参与。
等学生基本掌握了倍的概念,再让部分学生上台演示检查掌握情况。
为了避免场景过多引发思维混乱,所以直接利用胡萝卜的增减继续学习。
做题练习后,再次用拍手游戏巩固知识,做到寓教于乐。
引导学生进行后,出示最后一道思考题,检验学生是否融会贯通,并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0页《倍的认识》例1及做一做和P53-练习十一第1题教材分析:二年级教材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的意义及相关计算,为本单元“倍的认识”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而“倍的认识”也是对乘法和除法的拓展应用,进一步为第六单元多位数乘法做了铺垫。
本单元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因此学好本单元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倍”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
《“倍”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倍”的概念,能够用“倍”来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图形演示等方法来解决涉及“倍”的问题。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理解“倍”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2. 能够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倍”的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倍”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难点:能够运用“倍”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形等直观教具,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倍”的概念。
2. 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实物、图形等直观教具。
2. 准备练习题,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
3. 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教案设计: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实物、图形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观察,提问:“这些物品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它们是一组一组出现的。
”2. 教师总结:“当我们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时,其实就是说这个数可以被另一个数整除几次。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举例,讲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即用除法计算。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总结他们在解决问题时的优点和不足。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你们掌握了什么?”学生回答:“我们掌握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第1课时倍的初步认识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1课时倍的初步认识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倍的概念,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能够用乘法计算一个数的倍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倍的概念,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能够用乘法计算一个数的倍数。
三、教学难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能够用乘法计算一个数的倍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入倍的初步认识。
例如,教师可以拿出一些小物品,如铅笔、橡皮等,让学生观察这些物品的数量,并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观察一些图片或实物,如2个苹果、4个橙子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物品的数量关系,引出倍的概念。
(2)通过一些例子,让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小棒摆出2个三角形,然后摆出4个三角形,引导学生发现4个三角形是2个三角形的2倍。
(3)引导学生用乘法计算一个数的倍数。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计算2个3是多少,引导学生用乘法计算得出答案6。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1)找出下列物品之间的倍数关系:① 3个苹果,6个橙子;② 4个铅笔,8个橡皮。
(2)计算下列乘法:① 3×4=;② 5×6=。
4.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倍的概念,以及如何用乘法计算一个数的倍数。
同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物品,找出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并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1. 倍的概念: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 计算一个数的倍数:用乘法计算。
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图片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游戏:数字抱抱团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叫“数字抱抱团”,老师想请6名男同学和6名女同学上讲台来。
老师喊到数字几,你们就几个人抱成一团。
不过老师还有一个要求,就是希望台下的同学也参与到游戏当中来,你们要做什么呢?找出游戏当中蕴含的数学知识,能办到吗?生:能。
师:非常好。
游戏开始。
(面向台下学生)同学们发现了什么?生:4个3。
师:2(6个2),4(3个4),6(2个6)。
非常棒,同学们都说到了“几个几”。
2、出示PPT,看图说几个几。
接下来,我们来看这样几组图片(播放幻灯片),谁能快速的说出有几个几?生1:2个2生2:2个4师:非常棒,看来同学们知识掌握得很牢固。
同学们表现这么棒,连小兔子都被吸引来了。
(课件出示第50页主题图)这节课就让我们和小兔子一起来探究关于倍的知识(板书课题:倍的认识)齐读课题二、探究新知,理解概念。
(一)初步认识倍的概念。
1、出示自学提示:自学教材第50页例1(1)数一数胡萝卜、红萝卜、白萝卜各有几根?(2)圈一圈,摆一摆,组内互说红萝卜的根数与胡萝卜的根数有怎样的关系,白萝卜的根数与胡萝卜的根数有怎样的关系?(学具1)(3)完成例1的填空。
倍的认识教案(精选6篇)
倍的认识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倍的认识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倍的认识教案篇1学习目标:1、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难点:建立“倍”的概念。
知识链接:“倍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乘除法后进行教学的,是关于乘除法的拓展应用。
导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概念。
1、谈话:小朋友,喜欢玩电脑游戏吗?课件出示斗地主游戏,提问:这是什么游戏?游戏中的“加倍”是什么意思?2、不知道没有关系,学习了本节课大家就知道了。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倍”(板书课题)。
3、出示学习目标,齐读。
二、探究新知,理解概念(一)、初步认识倍的概念。
1、出示课本50页主题图,看看图中有哪几种萝卜?(板书:胡萝卜红萝卜白萝卜)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萝卜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2、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课本50页“做一做”以上内容。
自学提示:(1)仔细数一数每种萝卜的数量记录在萝卜的前面。
(2)想一想:红萝卜和胡萝卜比较时,把什么看做一份?红萝卜有这样的几份?课本中用什么方法表示的?(3)说一说:红萝卜的根数和胡萝卜有怎样的倍数关系?(4)照样子圈一圈,完成填空。
(5)说一说:白萝卜的根数和胡萝卜有怎样的倍数关系呢?先独立思考,再把你是怎样想的和同桌说一说。
4分钟完成。
3、汇报:(1)摆一摆。
(怎样摆能够一眼看出它们根数的倍数关系?为什么这样摆?)(2)圈一圈。
(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3)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谁听清楚了他的想法?4、引导学生总结:(1)胡萝卜2根,红萝卜有3个2根。
我们就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同桌互相说一说。
(2)胡萝卜2根,白萝卜有5个2根。
我们就说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读一读课本,看看你写的是否正确。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14篇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14篇《倍的认识》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沟通几个几和倍的联系,使学生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并能运用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过程:[课前拍手游戏]:同学们在正式上课之前,我们一起做个拍手游戏吧!师:下面请你们仔细听,老师拍了几下?(3下)你能拍3个2下吗?生拍(连续)师:你们拍了几下?(6下) 怎样才能让老师明确地听出是3个2下呢?谁有好办法?生:中间停顿一会儿师:试一下师:好,再听,用刚才的方法拍2个3下生拍。
同学们学得真快,在清脆的拍手声中,小兔子走进了我们的课堂。
一、创设情境课件:在美丽的森林深处,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它们自由快乐地生活着,这里有灿烂的阳光,丰富的食物,大家请看课件说:在一片美丽的草地上,一群活泼的小兔子正在吃萝卜,出示主题图大家仔细观察,你发现了萝卜的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汇报(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6根,白萝卜有10根)课件说:这些萝卜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先来看一下胡萝卜和红萝卜生:.......师:你们找到了比多少的数量关系,真好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数量关系?(预设一: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为什么是3倍呢?)(预设二:学生没有说到:“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教师直接说出红萝卜和胡萝卜的数量之间还存在着另一种关系,就是倍数关系。
)仔细观察:胡萝卜有几根(板书:2根)红萝卜有几个2根呢?(板书3个2根)我们就可以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生:重复一遍关于“倍”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生:畅所欲言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呀!)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深入认识一下“倍”这个新朋友,板题——倍的认识。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4篇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4篇倍的认识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通过数一数、圈一圈、画一画的方式,使学生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并能运用“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理解“倍”的含义。
难点:建立“倍”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生:喜欢)师:老师也很喜欢,你们想知道老师最喜欢什么动物吗?(想)请看,是什么呀(课件出示兔子)(生:兔子)师:对了!它们是可爱的小兔子,你知道兔子爱吃什么吗?(生:萝卜)师:是的。
兔妈妈给小兔子们准备了可多的萝卜,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看这里有几种萝卜?(生:3种,分别是胡萝卜、白萝卜、红萝卜。
板书)师:仔细数数它们分别有几根?生:胡萝卜有2根,白萝卜有6根,红萝卜有12根。
师:你们都看到了吗?(生:看到了)真好!(指着课件的数)根据萝卜的数量,你能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生:胡萝卜比白萝卜少4根。
胡萝卜比红萝卜少10根……师:刚才我们说的多几根少几根是表示两种数量差的关系,一共多少根是表示两种数量和的关系。
把两种数量作比较的时候除了刚才说的两种关系外还有一种新的关系,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这种新的关系“倍”(板书课题:倍的认识)或。
你真不错,都会用倍来说他们之间的关系了。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倍”。
(板书课题:倍的认识)(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研究胡萝卜和白萝卜师:我们首先来研究胡萝卜和白萝卜。
胡萝卜有几根?(生:2根贴)师:白萝卜有几根?(生:6根贴)师:如果我们把2根胡萝卜看作一份的,那么6根白萝卜里几个这样的一份吗?(生:3个这样的一份)师:我们一起来圈一圈,数一数(师边圈生边数:1个、2个、3个)白萝卜有3个这样的一份,也就是3个2根。
倍的认识教案10篇
倍的认识教案10篇倍的认识教案篇1设计说明“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建立和理解“倍”的概念,需要一个反复、持续的过程,因此,本节课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逐步加深对倍的认识,理解倍的本质。
1.充分利用动手操作活动加深理解。
本节课通过组织“圈一圈”“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感知倍、充分积累感性经验、用语言表达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理解倍的意义”整个过程,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本质。
2.注意循序渐进认识“倍”的概念。
本节课先让学生在“几个几”的基础上初步认识“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然后让学生充分理解“求红萝卜的个数是胡萝卜的几倍,就是以胡萝卜为标准,看红萝卜里包含几份胡萝卜,包含3份,就是胡萝卜的3倍。
”通过这样结合除法比较关系的角度讲解,使学生加深对倍的概念的认识。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课件学生准备学具教学过程⊙创设情境,谈话引入1.仔细看图,收集信息。
(1)课件出示教材50页情境图:大家仔细观察这幅情境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观察后汇报:有2根,有6根,有10根……)(2)提出问题: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红萝卜比胡萝卜多多少根?胡萝卜比白萝卜少多少根?三种萝卜一共多少根……)2.设疑引入。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非常好,这些问题都是用加法或者减法来解决的,其实,根据图中的信息还可以提出其他的问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内容。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带着一种愉悦的心情学习新知。
⊙观察实践,探究新知1.圈一圈,初步认识“倍”。
(1)引导学生动手圈一圈。
(2)引导学生观察红萝卜的根数里有几个胡萝卜的根数。
(3)揭示课题:红萝卜有6根,胡萝卜有2根,通过看图我们发现6里面有3个2,我们就说的根数是的3倍。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倍”的认识。
(板书课题)2.说一说,建立“倍”的概念。
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学:倍的初步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学:倍的初步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初步理解“倍”的概念。
2.培养学生运用“倍”的概念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教材:《小学数学》第四册第61页。
2.教学辅助:课件、图片、学具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乘法,谁能举个例子?(2)师: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几个几相加,这就是乘法。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概念——倍。
2.学习“倍”的概念(1)教学例1①出示课件,展示小兔子拔萝卜的情境。
②引导学生观察,提问:有几只小兔子?有几根萝卜?③师:谁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小兔子拔萝卜的情境?④师:谁能说说2×3表示什么意思?⑤师:这里2和3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说2的3倍是6,也可以说6是2的3倍。
(2)教学例2①出示课件,展示小明和小华跳绳的情境。
②引导学生观察,提问:小明跳了几下?小华跳了几下?③师:谁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小明和小华跳绳的情境?④师:谁能说说4×3表示什么意思?⑤师:这里4和3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说4的3倍是12,也可以说12是4的3倍。
3.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61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教材第61页“做一做”第2题。
4.解决问题(1)出示问题:小猫有4条腿,小狗有多少条腿?(2)引导学生用“倍”的概念解决问题。
(3)汇报解答过程。
(1)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2)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3)师: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学会用“倍”的概念解决问题。
6.作业布置(1)完成教材第61页“练习二十”第1题。
(2)完成教材第61页“练习二十”第2题。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初步理解“倍”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倍”的概念解决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步认识倍的教案设计
初步认识“倍”的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初步理解“倍”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倍”的概念。
2. 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倍”的概念。
2. 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图片或实物,如苹果、橙子等。
2. 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和一支笔。
教学过程:1. 教师出示一些苹果,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有几个苹果。
2. 教师再出示一些橙子,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有几个橙子。
3. 教师提问:“橙子是苹果的几倍?”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橙子是苹果的2倍。
4. 教师引导学生用乘法表示:“2个苹果乘以2等于几个橙子?”学生得出答案是4个橙子。
5. 教师总结:“橙子是苹果的2倍,也就是2个苹果等于4个橙子。
”第二章:探索倍的概念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倍”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倍”的概念。
2. 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倍”的概念。
2. 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图片或实物,如苹果、橙子等。
2. 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和一支笔。
教学过程:1. 教师出示一些苹果,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有几个苹果。
2. 教师再出示一些橙子,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有几个橙子。
3. 教师提问:“橙子是苹果的几倍?”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橙子是苹果的2倍。
4. 教师引导学生用乘法表示:“2个苹果乘以2等于几个橙子?”学生得出答案是4个橙子。
5. 教师总结:“橙子是苹果的2倍,也就是2个苹果等于4个橙子。
”第三章:练习倍的概念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对“倍”的概念的理解。
2. 培养学生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倍”的概念。
2. 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倍”的概念。
2. 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初步认识倍的教案设计
初步认识倍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初步理解倍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倍的概念: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倍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倍数的关系,会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倍的概念。
2. 采用探究式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自主学习。
3. 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实物(如水果、玩具等)用于展示。
3. 练习题若干。
教案内容依次按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进行编写。
这五个章节构成了初步认识倍的教案设计的主要部分。
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案进行调整和完善。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品是怎样分成几组的?”让学生初步接触倍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倍的概念,举例说明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如用手指、小棍等表示倍数关系。
4. 总结规律:引导学生发现倍数的关系,并总结求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5. 应用拓展: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倍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堂练习: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集体讲评,纠正错误答案。
3. 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练习。
八、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倍的概念及求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2. 强调倍数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九、课后作业: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倍数关系,并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十、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恰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形"为支撑,实现思维“质”的飞跃
章丘市福泰小学周娜2012年7月27日10:37
指导教师王娜于12-7-27 10:39推荐在倍的认识中,有效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值得学习、借鉴。
指导教师景朋于12-7-27 10:39推荐在低年级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形"为支撑,实现思维“质”的飞跃。
巧妙的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易于接受。
值得推荐。
指导教师王瑞玲于12-7-2710:58推荐有效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把“倍”的数学概念深入浅出地教授给学生,使他们能对“倍”有自己的理解,并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值得学习借鉴。
省专家董升将于12-7-2713:48推荐周老师数形结合思想研究案例得体,突破重难点有新招,解决问题设计意图明了,活动层次推进有活力。
推荐交流。
以"形"为支撑,实现思维“质”的飞跃
——浅谈低年级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形结合思想中教学注意渗透性原则。
因为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及认知特点,在数学的学习中教师要尽可能多的提供“形”的支撑。
在具体知识的教学中,一般不会直接点明所应用的是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而是通过精心设计的学习情境与教学过程,着意引导学生领会蕴涵在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达到理解和掌握。
另一方面低段教学中要把握好由形象直观—抽象概括的“度”。
教学中一定要从直观的实物来呈现,逐步抽象概括出数理、算理的知识,并逐步过渡到由“实物呈现”转变为由“形代替实物”的“形呈现”,从而实现思维“质”的飞跃。
如小学解决问题中常常涉及到的“《倍的初步认识》一课中”,学生最难理解的是“倍”的概念,如何把“倍”的数学概念深入浅出地教授给学生,使他们
能对“倍”有自己的理解,并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我认为用图形演示的方法是最简单又最有效的方法。
《倍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P76例2、例3
教材分析:
“倍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7的乘法的口诀的基础上而进行学习的。
学习掌握了“倍”的知识,为以后利用乘法口诀解决“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等数学问题打下基础。
以数形结合的方式,首先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其次在引导的基础上建立“求一个数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平台”。
进而形成“认知结构”。
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初步形成与认知的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利用数形结合,充分感知“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并利用倍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探索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难点:建立并理解倍的概念。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小棒
设计理念:
1、在找准学生认知的“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并以此为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力求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最近发展区”上升为“已知区”。
就本节课而言,正确掌握乘法的意义是学生正确理解“倍”的基础。
因此,本设计“学前准备”,安排了巩固几个几,以及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练习。
2、数形结合在本节课中的体现是根据数量与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得以解决与实现的。
“倍”的认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相对比较抽象。
本课的设计是以形助教使学生经历一次“先形后数”的过程。
然后由“做一做”中让学生根据问题摆小棒,让学生先思考后操作,使学生再经历了一次“由数到形”的过程。
这样,学生在经历数形结合的过程中,这样在学生头脑中清晰地形成了“倍”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铺垫
1,出示红黄两种颜色的纸条
提问,你喜欢什么颜色,比一比他们的长短
生:同样长
2、感受份数
教师:老师又拿出一张红色的纸条,如果把黄色的纸条看成一份,你知道红色有这样的几份吗?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通过以“形”为起始点来对几个几知识做复习,为沟通旧知“几个几”与新知“几倍”的联系作好铺垫。
也是为降低在教学几倍的意义时的难度。
】
二、操作探究、初建概念
1、师生探讨。
(1)引出倍
教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我发现黄纸条比红纸条短。
”
学生:“红纸条比黄纸条长”
师指图问:“你还能发现什么?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
生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2倍。
”
我惊讶地问:“你再说一遍,我没听懂呢?”当学生再说一遍后,
接着提问:“你们看出来了吗?我怎么看不出来,你能教教我吗?”【设计意图:这里通过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出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同时我通过“你能教教我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
2、揭示课题。
继续提问问:“你是怎样知道红色纸条时黄色纸条的2倍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黄纸条看成一份,红纸条有这样的2份,也就是红色纸条是黄色纸条的2倍
这里黄纸条和红色纸条的长度之间存在着“倍”的关系,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倍”
板书:倍的初步认识。
3、逐层认识。
追问:把黄纸条的长度看成1份,红色纸条长度有这样的几份?我们可以怎样叙述他们之间的关系呢?
同桌互相说说。
4、反馈练习
教师再拿出一段红纸条,
接着提问。
现在我们怎样叙述他们之间的关系呢?
指名回答。
紧接着老师再拿出一段红纸条提问,让同桌两个相互说一说他们之间的倍数关系
小结:像这幅图,把黄色看成一份,红色长有这样的几份,我们就说红色长是红色的几倍。
【设计意图:通过以“形”的感官操作,使学生明白几个几份,就是几倍,由已知概念“份”引出“倍”的数学概念。
由学生先探讨,然后再研究,最后揭示,层层推进,加深对“倍”的认识与感知。
同时也让学生通过份数的变化,明白“份数”与“倍数”的关系】
三、深入研究、巩固认知。
(1)猜一猜,加深认知
谈话:上课前,老师用同等大小的黄色纸条,剪成了3朵黄花,接着贴在黑板上,老师还用这些红色的纸条剪了许多红花,猜猜看,老师剪了多少朵
生:12朵
提问:大家为什么猜是12朵
生:把黄色的花看做一份,红色的有这样的3份,也就是4个3。
4个3是12
2、练习深化,巩固认知
(智勇大比拼闯关游戏)
第一关
考眼力,你能说出谁是谁的几倍吗?
(2)动手操作
A.摆一摆
要求:第一行摆4根小棒,第二行摆的小棒是第一行到3倍
B.画一画
要求:第一行画圆,画圆的数量由自己决定,但是,画第二行的个数必须是第一行的3倍
比较提问:都是第一行的3倍,为什么第二行的数量却不一样?【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几份”就是“几倍”以及他们的联系,这里还着重让学生了解到当标准量发生变化时,那么他们的倍数关系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学生通过在情境的创设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自主构建了“倍”的概念,在探究中发现,在合作中明理,从而使对“倍”的含义在理解上更加的理性。
】
提问:在这副图中谁是谁的几倍,(不是正好的倍数关系)
提问:能不能改变第二行的数量,使第二行的个数正好是第一行的几倍
生1:加上一个蝴蝶,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
生2:减去3个,第二行是第一行的2倍。
提问:如果把第二行的第二组和第3组去掉,他们又是怎样的倍数关系呢?
第二关猜一猜
算式:3×3=9
左边盒子小球的个数是右边的4倍,左边盒子有( )个球
小鸟的只数十小精灵的5倍,小精灵有()个
【设计意图:练习形式多种多样,使学生对“倍”的理解更加透彻。
以达到数形间的相互转换,过关游戏既可以检查全体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以调节课堂气氛。
】
四、导练启思,拓展延伸
第三关:动动手,动动脑
用12根小棒,摆成2行,怎样摆能使两行有倍数关系
【设计意图:发展性的练习更能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展思维,提高语言的叙述能力。
】
五、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