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 常见的量整理与复习 (最新教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4常见的量整理与复习丨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4 常见的量整理与复习丨苏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和责任。
在准备这个教案时,我仔细研究了教材,明确了教学内容、目标、难点和重点。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六年级下册数学的7.1.4常见量的整理与复习。
我们将回顾和巩固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质量单位的知识,并通过实际例题来加深学生对这些单位的理解和运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常见量的定义和换算关系,能够正确运用这些单位来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复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常见量的换算关系,并能够灵活运用。
难点是学生能够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逻辑,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练习题和答案等教具和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通过一个实际情景引入,例如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要用米来测量教室的长度和宽度,他们需要准备什么样的工具和单位。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帮助他们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2. 知识回顾:然后我带领学生一起回顾和复习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质量单位的知识。
我会在黑板上写出各种单位,并让学生逐一解释它们的定义和换算关系。
3. 例题讲解:接着我会展示一些例题,如长度单位的换算、面积的计算等,并引导学生一起解决。
我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我会及时给予反馈和解答疑惑。
六、板书设计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各种单位按照分类写出来,并用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这样能够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到不同单位之间的联系和转换。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列出长度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 请计算一个长方形的面积,长为6米,宽为4米。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常见的量|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常见的量|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常见的量|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的单元总复习,主要复习第四单元“常见的量”中的内容。
包括质量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人民币单位以及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质量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人民币单位的基本概念及换算关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质量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人民币单位的基本概念及换算关系。
难点: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尺子、圆珠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出示一个苹果,让学生观察苹果的大小,然后讨论如何比较两个苹果的大小。
(2)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是如何比较物体的质量、面积、体积的?2. 质量单位的学习(1)介绍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并展示相应的实物。
(2)讲解质量单位的换算关系: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3)举例说明质量单位的运用:如一桶水重20千克,一杯水重200克。
3. 面积单位的学习(1)介绍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并展示相应的实物。
(2)讲解面积单位的换算关系: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3)举例说明面积单位的运用:如教室的面积为50平方米,桌子的面积为2平方分米。
4. 体积单位的学习(1)介绍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并展示相应的实物。
(2)讲解体积单位的换算关系: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3)举例说明体积单位的运用:如一个水杯的体积为200立方厘米,一个立方米的水等于1000千克。
5. 人民币单位的学习(1)介绍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并展示相应的人民币实物。
(2)讲解人民币单位的换算关系:1元=10角,1角=10分。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常见的量|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常见的量|北师大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巩固和深化对质量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时间单位和货币单位等常见量的认识。
2. 能在实际情境中,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梳理,形成知识网络。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3.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信心。
教学内容1. 质量单位:克、千克、吨2. 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3. 面积单位:平方毫米、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4. 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5. 时间单位:秒、分钟、小时、日、周、月、年6. 货币单位:分、角、元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各个常见量的单位换算。
2. 在实际情境中,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教学难点1. 各个常见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 单位换算的方法和技巧。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量单位卡片、计量工具(如尺子、天平、时钟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展示实物,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常见量。
2. 新课导入:讲解各个常见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 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单位换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互相交流。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
板书设计1. 整理与复习常见的量2. 副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课后反思等部分。
《常见的量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docx
《常见的量整理和复习》范儒梅【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总复习p87-p88的内容和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1、在经历口主梳理常用计量单位的过程中,进一步弄清各种量的计量单位及进率,明确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提高自主复习的能力。
2、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并能熟练进行名数的改写。
3、在生活化的复习应用活动屮,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进一步明确常用的计量单位及进率,熟练进行名数的改写。
难点:进一步建立计量单位的正确表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日记:《我的一天》今天是2013年2月29日,天还没亮我就从我那长20厘米、宽12厘米的小床上爬起来,洗刷完毕,抓起妈妈特意为我准备的大约1平方米的烧饼,一边吃一边有滋有味儿的喝起一瓶250升的鲜牛奶。
吃完后我拿好准备给妈妈买生日礼物的9角钱,只用了3秒钟我就来到了学校,走进56平方分米的教室开始了20小时的早读。
上午的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带来了一只200千克的足球,我一脚踢出了10厘米,真过瘾!师:同学们读后有何感想?师: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接触到各种量,并且进行各种量的计量。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小学里学习的一些常见的量。
(板书课题:常见的量)师:下面我们先來看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1、归纳整理出常见的量和计量单位,熟练掌握有关计量单位之间相邻的进率关系。
2、能正确进行名数改写。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同学们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感。
二、自主学习、构建网络(一)小组交流: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整理的作业,在小组中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这些常见的量屮有些什么计量单位,它们相邻的进率各是多少?(2)你能举例身边的物体或用手把它们比划出来吗?(3)在小组内交流用什么方法能最快的记住这些进率。
苏教版六下数 第七单元:第4课时 常见的量整理与复习-教案
第4课时常见的量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苏教版六下P73“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6题。
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掌握质量、时间和人民币的单位及相邻单位的进率,能够根据实际选择、应用合适的单位;掌握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以及量的简单计算。
2.学生在整理、应用常见的量及量的单位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各个量的具体意义;能说明对常见的量选择、分析、判断的理由,提高分析、判断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3.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常见的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有据思考、判断、分析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常见的量的归纳整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掌握时间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引入:在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接触各种量,并且进行各种量的计量。
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习过质量、时间和人民币这些常见的量和相应的计量单位。
今天我们就复习这些常见的量。
(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质量、时间和人民币及相应的单位,了解各类量相邻单位的进率,进一步掌握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并提高计量单位应用的能力。
二、回顾整理1.小组整理。
提问: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哪些?(板书:质量)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各是多少?常用的时间单位、人民币单位各有哪些?(板书:时间人民币)你能说说这些单位,以及相邻单位间的关系吗?请先独立整理,再小组交流。
学生整理,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集体交流。
(1)提问:你知道质量单位的哪些知识?(2)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时间单位?你知道这些单位间的关系吗?说说你的认识。
提问:闰年有什么规律?怎样判断某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提问:我们认识了哪两种计时法,这两种计时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4时计时法普通计时法(3)提问:关于人民币的单位你有哪些认识?生:元角分1元=10角 1角=10分三、基本练习1.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
学生直接填空。
集体反馈,指名说说分别填写了哪个单位,怎样想的。
指出:填写单位时,要先根据实际明确填写哪种量的单位,再根据具体物体选择合适的单位。
整理和复习评课稿案例5篇
整理和复习评课稿案例5篇篇一:评课稿对《常见的量》整理与复习课评析我听了韦老师执教《常见的量》整理与复习课,本人有很多收获与感悟,简单表述如下:这节课是小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中的一个课时,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对常见量的知识的回顾与应用,让学生再一次体验这些量及其单位的实际意义,提高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问题的实际能力。
教师通过认真解读教材,选用了恰当的教学方法,高效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复习目标明确,教学环节清晰韦老师,课一开始就“导”出了一个轻松活泼的一个日记记录,选用了那篇单位量用错而引出的笑话,这篇出于学生之手的习作,笑话百出的日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开心,可笑的同时,感受到量与计量在一篇习作中的重要性,教师就充分利用这个单位量的错,作为进一步教学的一种资源,韦老师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对学生进行有效导向,把不利变成有利,把坏事变成好事,给后面填一填的训练作了很好的铺垫.也体现了韦老师的机智选材,也是我们在以后整理复习过程中应该学习的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2. .教会学生一种学习方式,---自学.在整理预习过程中, 自学,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都很重要,让学生自己在课下适当地学会:自己预习——自我反馈——自我总结,学生绘出的一棵智慧树长出了许多“智慧”与能力,让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习惯,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在自我反馈和自我总结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意识;为以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和培养好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复习中的另外一个学习方式是---整理学会整理,可以把自己以前学过的零乱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有条理的归纳,使之形成体系.如,韦老师有一句话,大家说了那么多的计量单位,如果我们把这些计量单位全搁在一块,想一想会有什么感觉?(零乱、无序、不便记忆),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教师的导向是(分类、有序、系统地进行整理),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预习时做的整理图,进行整理.这是学习方法的有效渗透。
小学数学教案:整理复习 第4课时
整理复习第4课时第11单元整理与复习第4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3页,第21、22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统计表的特点、作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2、能对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这节课,我们一起到“统计天地”去参观。
板书课题:统计天地。
2、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统计知识?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你知道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有什么作用吗?在小组中说说。
二、复式统计表1、出示第21题。
2、这张统计表是要统计什么情况的?需要统计什么数据?用什么方法调查?3、提出统计要求:每人只能选择一个最喜欢的学科。
在调查中每位同学都要做好记录。
4、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价。
5、喜欢哪一门学科的人最多?喜欢哪一门学科的人最少?哪一组喜欢数学学科的人数最多?算一算各门学科的“总计”看看有什么发现?三、复式条形统计图1、条形统计图是怎样统计结果的?2、完成第22题。
采用集体举手表决的方式对自己喜欢的课间活动进行投票。
3、这张统计图是要统计什么情况的?需要统计什么数据?从图中能看出纵轴上每格表示多少人吗?用什么方法调查?4、提出调查要求:每人只能选择一项最喜欢的课间活动。
在调查中每位同学都要做好记录及整理、汇总。
统计时男、女生分开举手。
5、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价。
6、小组中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互相解答。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觉得自己的课题表现如何?。
六年级下册《常见的量》复习课教案
六年级下册《常见的量》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复习梳理元、角、分,年、月、日,克、千克、吨等常见的单位,进一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的换算,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感受并认识它的具体意义。
(2)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展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十分有趣的事情,激发学生积极学生的热情。
(3)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养成积极主动的思维习惯和灵活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运用相关量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欲望出示:(学生“小马虎”的日记:2月29日晴早晨6:30我被急促的闹钟铃声惊醒,便从长20厘米宽12厘米的床上爬起来,马上穿衣、洗脸、刷牙,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20小时。
想起不能迟到,我赶紧端起一杯300L 的牛奶一饮而尽,又吃了一个200千克的面包。
两个煎鸡蛋。
然后就背起了XX千克重的书包,吃过早餐,我从抽屉里拿了角钱冲出了家门,因为今天是爸爸生日,要买生日礼物呢!走了300千米的路程,来到了6平方分米的教室,开始了20小时早读,上午上了三节,体育上老师带来了一只200千克重的足球,我一脚踢出了10厘米,踢得真过瘾!)师:谁来读一读“小马虎”的日记。
指名学生读。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说一说。
师:同学们观察还真是仔细,你觉得小马虎为什么出现这些错误?师:我们学习就应该细心、认真、一丝不苟,把知识学活。
其实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接触到各种量,并且进行各种量的计量。
计量单位时刻都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小学里面学习的一些常见的量。
(板书题:常见的量)【设计意图: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借助“小马虎的日记”情境导入,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主意力,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
同时,分析了小马虎在计量单位上所造成的错误的原因,让学生感悟到学习常见的单位重要性。
六年级下册复习与整理《常见的量》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常见的量》《常见的量》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复习梳理常见的单位,进一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的换算,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感受并认识它的具体意义。
2、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养成积极主动的思维习惯和灵活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运用相关量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欲望1、出示课件:(学生“小马虎”的日记:2008年2月29日晴早晨6:30我被急促的闹钟铃声惊醒,便从长20厘米宽12厘米的床上爬起来,马上穿衣、洗脸、刷牙,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20小时。
想起不能迟到,我赶紧端起一杯300L的牛奶一饮而尽,又吃了一个200千克的面包。
两个煎鸡蛋。
然后就背起了2000千克重的书包,吃过早餐,我从抽屉里拿了5角钱冲出了家门,因为今天是爸爸生日,要买生日礼物呢!走了300千米的路程,来到了56平方分米的教室,开始了20小时早读,上午上了三节课,体育课上老师带来了一只200千克重的足球,我一脚踢出了10厘米,踢得真过瘾!)师:谁来读一读“小马虎”的日记。
指名学生读。
2、师:你们发现了什么?说一说。
师:同学们观察还真是仔细,你觉得小马虎为什么出现这些错误?3、师:我们学习就应该细心、认真、一丝不苟,把知识学活。
其实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接触到各种量,并且进行各种量的计量。
计量单位时刻都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小学里面学习的一些常见的量。
(板书课题:常见的量)二.梳理常见的量1、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时间单位、货币单位;面积单位、长度单位。
还有哪些?2、小组整理常见的量及其进率。
3、指明汇报,教师板书:(1)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1千米=10001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2)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3)体积/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立方分米1升=1000毫升(4)质量单位:克(g)千克(kg)吨(t)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5)时间单位:世纪、年、月、日、时、分、秒。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十单元总复习第4课时量与计量 人教版
教案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十单元总复习第4课时量与计量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质量、时间等常见物理量的计量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单位换算。
2. 培养学生运用计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量意识和计量技能。
3. 培养学生对计量单位的尊重和正确使用的态度,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内容:1. 长度的计量:厘米、分米、米、千米2. 质量的计量:克、千克、吨3. 时间的计量:秒、分钟、小时、天4. 单位换算:长度、质量、时间单位间的换算教学重点:1. 长度、质量、时间单位的概念和进率2. 长度、质量、时间单位间的换算方法教学难点:1. 单位换算的进率理解2. 单位换算的实际应用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计量工具(如尺子、天平、时钟等)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计量物品,如尺子、天平、时钟等,引导学生说出这些物品的用途。
2.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计量物品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测量长度、质量、时间等物理量。
二、新课讲解1. 长度的计量a. 讲解厘米、分米、米、千米的概念和进率b. 示例:1米=100厘米,1千米=1000米c. 练习: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2. 质量的计量a. 讲解克、千克、吨的概念和进率b. 示例: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c. 练习:进行质量单位间的换算3. 时间的计量a. 讲解秒、分钟、小时、天的概念和进率b. 示例:1分钟=60秒,1小时=60分钟,1天=24小时c. 练习:进行时间单位间的换算三、课堂练习1. 老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四、课堂小结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2.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长度、质量、时间等物理量的计量方法和单位换算,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2. 家长签字确认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例、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长度、质量、时间等物理量的计量方法和单位换算。
六年级下册《常见的量》复习课教案教学内容
六年级下册《常见的量》复习课教案教学目标:(1)复习梳理元、角、分,年、月、日,克、千克、吨等常见的单位,进一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的换算,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感受并认识它的具体意义。
(2)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展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激发学生积极学生的热情。
(3)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养成积极主动的思维习惯和灵活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运用相关量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欲望出示:(学生“小马虎”的日记:2月29日晴早晨6:30我被急促的闹钟铃声惊醒,便从长20厘米宽12厘米的床上爬起来,马上穿衣、洗脸、刷牙,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20小时。
想起不能迟到,我赶紧端起一杯300L 的牛奶一饮而尽,又吃了一个200千克的面包。
两个煎鸡蛋。
然后就背起了XX千克重的书包,吃过早餐,我从抽屉里拿了5角钱冲出了家门,因为今天是爸爸生日,要买生日礼物呢!走了300千米的路程,来到了56平方分米的教室,开始了20小时早读,上午上了三节课,体育课上老师带来了一只200千克重的足球,我一脚踢出了10厘米,踢得真过瘾!)师:谁来读一读“小马虎”的日记。
指名学生读。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说一说。
师:同学们观察还真是仔细,你觉得小马虎为什么出现这些错误?师:我们学习就应该细心、认真、一丝不苟,把知识学活。
其实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接触到各种量,并且进行各种量的计量。
计量单位时刻都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小学里面学习的一些常见的量。
(板书课题:常见的量)【设计意图: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借助“小马虎的日记”情境导入,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主意力,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
同时,分析了小马虎在计量单位上所造成的错误的原因,让学生感悟到学习常见的单位重要性。
定稿《常见的量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常见的量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王素娟
一、情境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由“小马虎”同学写的数学日记。
(请一名同学读日记)
看完之后发现什么了?(指名提问)
观察得很仔细,主要是计量单位用错了,这一错就要闹笑话了。
其实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接触到各种量,并且进行各种量的计量。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小学里面学习的一些常见的量。
(板书课题:常见的量)
二、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常见的计量单位,能正确使用学过的计量单位描述实际问题。
2.熟练掌握有关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并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会分类整理计量单位和进率,熟练进行名数的改写。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计量单位的具体表象。
三、快乐探究
对我们所学过的量和计量单位进行分类整理。
1、独学
自己想一想并独立分类整理所学过的量和计量单位。
2、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内交流讨论、进一步完善整理情况。
四、展示成果
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充当小老师,讲解计量单位的进率和意义等。
可适当板书,老师作适当点拨处理,强调各单位间的进率和意义,并鼓励学生对发言同学提出建议或者意见。
(每个小组汇报一种量)
五、畅谈收获
学生自由畅谈收获。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第4课时整理和复习 精品
你能说出你是怎样填空的?
2、练习:
整理和复习第2题。
1、学生回答:
1米=100厘米
1厘米=0.01米
1元=10角=100分
1分=0.1角=0.01元
2、学生在书上做后相互交流纠正。
作业
7′
1、练习三十二:第1题。
2、填空:
0.87中有()个0.01;7个0.01是()。
19.87中的9在()位上,表示();7在()位上,表示()。
4、投影出示读出下列小数:
0.3 1.3 0.72 4.01
1、学生答:十分位、百分位。
2、十分位表示几个0.1
百分位表示几个0.01。
3、学生在பைடு நூலகம்中填空:
0.7、0.08、3.77
4、学生读数后说一说小数的读法。
小数与名数的简单的转换
13′
1、小黑板出示:
1米=()厘米1厘米=()米
1元=()角=()分
第4课时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第134页:第1、2题,练习三十二:第1题。
教学目标:
1、继续理解小数的含义,
2、正确地读写一位、两位小数。
教具准备: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理解小数数位的含义
15′
1、请说一说我们刚学的小数数位有哪些?
2、一个十分位、百分位表示什么?
3、看图填空:(第1题)
【知识学习】六年级下册《常见的量》复习课教案
六年级下册《常见的量》复习课教案教学目标:(1)复习梳理元、角、分,年、月、日,克、千克、吨等常见的单位,进一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的换算,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感受并认识它的具体意义。
(2)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展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激发学生积极学生的热情。
(3)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养成积极主动的思维习惯和灵活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运用相关量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欲望出示:(学生“小马虎”的日记:2月29日晴早晨6:30我被急促的闹钟铃声惊醒,便从长20厘米宽12厘米的床上爬起来,马上穿衣、洗脸、刷牙,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20小时。
想起不能迟到,我赶紧端起一杯300L 的牛奶一饮而尽,又吃了一个200千克的面包。
两个煎鸡蛋。
然后就背起了XX千克重的书包,吃过早餐,我从抽屉里拿了5角钱冲出了家门,因为今天是爸爸生日,要买生日礼物呢!走了300千米的路程,来到了56平方分米的教室,开始了20小时早读,上午上了三节课,体育课上老师带来了一只200千克重的足球,我一脚踢出了10厘米,踢得真过瘾!)师:谁来读一读“小马虎”的日记。
指名学生读。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说一说。
师:同学们观察还真是仔细,你觉得小马虎为什么出现这些错误?师:我们学习就应该细心、认真、一丝不苟,把知识学活。
其实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接触到各种量,并且进行各种量的计量。
计量单位时刻都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小学里面学习的一些常见的量。
(板书课题:常见的量)【设计意图: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借助“小马虎的日记”情境导入,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主意力,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
同时,分析了小马虎在计量单位上所造成的错误的原因,让学生感悟到学习常见的单位重要性。
小学数学五年级第4课时 整理与复习(4)
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整理与复习(4)教学内容:课本第112-113页。
教学目标:1.进一步体会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2.能对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自己熟悉事例的调查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了解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揭示课题。
(3分钟)1.口算练习1.2÷2= 4.2÷7= 0.21×100=产品视频拍摄详细问题了解下!10×10.3= 4.5÷0.15= 4×0.6=2.揭示课题,认定目标今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统计这个单元的知识。
二、整理复习,成果分享。
(12分钟)1.根据导学单进行自主整理复习。
导学单(时间:5分钟)(1)回忆一下本学期,在统计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2)说说这个学期研究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同以往的比较,各有什么特点?(3)在画复式条形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4)你能举出一些用统计表或统计图描述数据的例子吗?按照独特性和实践性的标准,我把中国文化的特性概括为三个“道”——其一,在社会模式上,建立了“礼仪之道”;其二,在人格模式上,建立了“君子之道”;其三,在行为模式上,建立了“中庸之道”。
用这三个“道”来说明中国文化与别的文化的根本区别,外国人能接受吗?我从六年前开始,就应邀分别在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马里兰大学、华盛顿国会图书馆以这样一条思路进行演讲,反响十分积极。
每次演讲之后,我照例还会与当地的教授、学者作一些讨论。
数学六年级第4课时 整理与复习(4)
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整理与复习(4)教学内容:课本第112-113页。
教学目标:1.进一步体会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2.能对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自己熟悉事例的调查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了解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揭示课题。
(3分钟)1.口算练习1.2÷2= 4.2÷7= 0.21×100=10×10.3= 4.5÷0.15= 4×0.6=2.揭示课题,认定目标今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统计这个单元的知识。
二、整理复习,成果分享。
(12分钟)1.根据导学单进行自主整理复习。
导学单(时间:5分钟)(1)回忆一下本学期,在统计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2)说说这个学期研究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同以往的比较,各有什么特点?(3)在画复式条形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4)你能举出一些用统计表或统计图描述数据的例子吗?在我们家过年的时候,除了要把自己的房子收拾得干干净净,还要兼顾一下这些活物儿住的地儿。
怎么兼顾呢?最起码,我们得用新土替代一下这些活物们栏下的旧土,把它们的生存空间给整治得干净儿的。
毕竟,人要过年,跟人同呼吸共命运这些活物儿们也需要过年不是?所以,就有一说道,叫做——垫栏!“垫栏”需要土,需要的还是晒得干净儿的黄土!而且,这黄土里绝对不能掺杂,也不能掺沙子,更不能掺枯枝败叶、塑料袋!过年嘛,求得就是一干净!所以,“垫栏”有俩要求:一要黄土,二要干净!别看就这俩要求,能达到这俩要求的地方,跑遍全村找不出第二个地方,只有村后头一地方符合要求!但不要忘记了,这一地方可不是就我家一户用土,那是全村人都需要用土的地方,所以,得抢!老话也说了,先下手为强不是?离着过年还有一周,就得扛着铁锨、铁锹奔这儿来,铁锹是用来刨黄土的,黄土粘性大,不用铁锹是万万刨不下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时常见的量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下P73“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6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掌握质量、时间和人民币的单位及相邻单位的进率,能够根据实际选择、应用合适的单位;掌握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以及量的简单计算。
2.学生在整理、应用常见的量及量的单位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各个量的具体意义;能说明对常见的量选择、分析、判断的理由,提高分析、判断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3.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常见的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有据思考、判断、分析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常见的量的归纳整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
掌握时间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引入:在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接触各种量,并且进行各种量的计量。
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习过质量、时间和人民币这些常见的量和相应的计量单位。
今天我们就复习这些常见的量。
(板书课题)
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质量、时间和人民币及相应的单位,了解各类量相邻单位的进率,进一步掌握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并提高计量单位应用的能力。
二、回顾整理
1.小组整理。
提问: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哪些?(板书:质量)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各是多少?常用的时间单位、人民币单位各有哪些?(板书:时间人民币)你能说说这些单位,以及相邻单位间的关系吗?请先独立整理,再小组交流。
学生整理,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集体交流。
(1)提问:你知道质量单位的哪些知识?
(2)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时间单位?你知道这些单位间的关系吗?说说你的认识。
提问:闰年有什么规律?怎样判断某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
提问:我们认识了哪两种计时法,这两种计时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4时计时法普通计时法
(3)提问:关于人民币的单位你有哪些认识?
生:元角分
1元=10角 1角=10分
三、基本练习
1.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
学生直接填空。
集体反馈,指名说说分别填写了哪个单位,怎样想的。
指出:填写单位时,要先根据实际明确填写哪种量的单位,再根据具体物体选择合适的单位。
2.做“练习与实践”第2题。
学生先填写在书上,再指名口答结果,选择2—3题说说怎样想的。
提问:通过这题的练习,你对单位换算有了怎样的认识?
3.做“练习与实践”第3题。
学生先完成填空,再集体校队。
追问:每年第一季度的天数怎样计算?
四、应用练习。
1.做“练习与实践”第4题。
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计算。
集体校对,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2.做“练习与实践”第5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指名口答,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引导学生完整说出飞船进入预定轨道的时间时2012年6月16日18时55分。
3.做“练习与实践”第6题。
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解答。
集体交流,展示学生的解答过程及结果,要求说明怎样想的。
说明:像这样计算载重量的问题,一般要按较大数量计算,求出物体最重可能有多少,和能承载的重量比较、判断。
五、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