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压强学案
《液体压强》教案(精选12篇)

《液体压强》教案〔精选12篇〕篇1:《液体压强》教案【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知道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2.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和探究,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并积极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以及亲密联络实际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液体内部有压强以及液体压强的特点,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猜测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及实验。
【教学用具】装满水的薄塑料袋,液体压强的演示装置、水槽、U形管压强计、水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播放视频:潜水艇,提出问题:问题:“的里雅斯特”号深潜器在探测马里亚纳海沟后出现了什么情况?〔整个外壳直径缩小了〕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液体的压强二、新课教学〔一〕引入探究课题1.出示一个装满水的薄塑料袋。
〔问题:发生了什么现象?〕2.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圆桶内。
〔问题:发生了什么现象?〕3.将蒙有橡皮膜的容器浸入水中。
〔问题:发生了什么现象?〕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并且向各方向都有压强。
提问:同学已经知道了液体内部存在着压强,那么液体的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二〕猜测:学生考虑:液体的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并根据实验现象提出篇2:《液体压强》教案一、设计意图压强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为其概念较为抽象,大局部学生在初二下学习时会感到困难,对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处理的不够好,不会灵敏应用固体压强、液体压强的特点来解决实际问题,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帮助学生建立起压强的知识体系、框架,认清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采用比照法和归纳法,师生讨论的方法等。
二、复习目的1. 正确理解压强,区分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知道固体压强等于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液体压强学案

液体压强学案一【学习目标】1.认识液体压强的产生的原因,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2.会根据液体压强的公式和特点进行简单计算及解释简单的现象.二【学习指导】任务一:探究液体压强的产生:通过实验现象:说明液体对容器________ 有压强。
这是由于液体也受到_________作用,同时说明液体对容器的_________也有压强。
这是因为液体 。
任务二: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1. 液体对容器的________和__________都有压强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______,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______;2.同一液体内部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3.液体内部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_______。
练习:1.比较(a)、(b)两幅图,可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跟液体的_________有关.2.比较(e)、(f)两幅图,可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还跟液体的_________ 有关.3.比较(c)、(d)、(e)三幅图,你还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任务三:液体压强的大小自学课本P33,知道液体压强的推导过程:P=液体的压强的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物理量的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水库大坝高147m ,当水深为130m 时,坝底受到的水的压强是多大?三、内容及评价1、在桌面上放着四个底面积不同的容器A 、B 、C 、D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关系为:()A 、a b c d P P P P >>>B 、a b c d P P P P ===C 、a b c d P P P P <<<D 、由于底面积不同,所以无法判断2、如图5所示的盛水容器中置于水平桌面上,比较水对底部A 、B 、C 三点的压强大小关系:P A P B P C ;3、如图6所示,盛有水的试管从竖直位置逐渐倾斜时(水不溢出)底部的压强将( )A .不变B .变大C .变小D .无法判断图6。
(完整版)液体压强导学案

第2节液体压强【学习目标】1、知道液体压强基本规律,学会用压强计测量压强,知道液体压强的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2、会在实验中记录必要的数据,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学习重难点】重点: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
难点:会用液体压强知识解释实际的现象。
【教学具】多媒体、压强计、自制“可乐瓶”、自制“各个侧面都铺有橡皮膜的立方体”、水、盐水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在游泳池里只要穿上游泳衣就可以尽情嬉戏,到较深海里探险一般要穿上潜水服,而到更深海里去的话则一定要穿上特制的潜水服才行,这是为什么呢?引入课题液体压强。
2、呈现并解读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第一部分:液体压强的特点1、演示实验:侧壁开口的塑料圆筒扎上橡皮膜,并向该容器内倒水.现象:观察橡皮膜形变?现象:橡皮膜。
结论:液体由于流动性,对容器壁和底有。
根据压强和物体形变程度的关系,教师提示:有形变,说明有压强。
第二部分: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1.学生猜想:液体压强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① ;② ;③ .2.研究的方法是: .3.演示实验:利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分析得结论: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有三个特点,分别是(1) ;(2) ;(3) ;第三部分:液体压强的大小1.液体压强大小计算公式:2.液体深度和高度的区别:(三)应用新知,展示交流第四部分:液体压强的应用1.液体的深度h:该点到自由液面(指与空气相接触的液面)的竖直距离,单位:m如图,容器里面装有水,h1=1m,h2=0.2m,h3=0.1m。
则A和B处液体的压强分别为多大?B2.拦河水坝是不是设计成上窄下宽的形状?为什么?3.如图所示三个底面积相等的容器,倒入质量相等的煤油后,则各容器内液体的情形如图,则容器内底面所受到的压强:()A.甲最大B.乙最大 C.丙最大 D.一样大甲乙丙4.连通器特点:当连通器中的水()不流动时,各个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5. 连通器的应用实例:(四)课堂小结,盘点收获(五)当堂检测,巩固拓展1.如图所示,一密封的圆台形容器,内装一定质量的水,若把它倒置,则水对容器底面的作用情况是()A.压强减小,压力增大 B.压强减小,压力减小C.压强增大,压力增大 D.压强增大,压力减小2.将质量相等的水、煤油、水银分别装入底面积相同的不同容器中,且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试比较三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强的大小关系。
液体的压强(学案)

液体的压强(学案)学习目标1、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是什么?2、液体内部压强的公式是什么?3、能利用公式解答简单的液体压强问题。
4、知道连通器的原理,能识别连通器,了解连通器的广泛应用。
知识归纳:1、观察实验现象说明: 液体对容器底部 压强 液体对容器侧壁 有压强(1)液体具有 性,由于自身 作用,所以液体内部 压强。
(“存在” 、“ 不存在”)(2)方向性:液体内部向 方向 都有压强。
2、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液体内部压强特点:(1)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U 形管压强计;通过观察:U 形管两侧液面出现高度差,表示液体内部有压强, 越大,表示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
(2)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器材:压强计、烧杯、水等分析、结论: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随深度的增加而 ; 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
(3)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 器材:压强计、烧杯、水、盐水等 根据演示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论: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 。
4、公式推导巩固运用:求水下70米深处的压强。
(取g=10N/kg)5、液体压强的应用(1)连通器:观察演示现象特点:静止在连通器的同一种液体,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总是。
(2)应用:茶壶、、、等。
总结提升、诊断评价1.在空纸盒的侧面扎三个大小一样的孔。
纸盒装满水后,水从小孔喷出,下图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2.甲、乙、丙三个容器中分别盛有密度不同的液体,已知a、b、c三点处液体的压强相等,如图所示,则各容器中液体密度的大小,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排列顺序都正确的是()A.ρ甲<ρ乙<ρ丙,,p甲=p乙=p丙B.ρ甲<ρ乙<ρ丙,,p甲<p乙<p丙C.ρ甲>ρ乙>ρ丙,,p甲=p乙=p丙D.ρ甲>ρ乙>ρ丙,,p甲<p乙<p丙3、某水坝高30米,水面到坝底的距离是23米。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本节内容是压强在液体物态中的体现。
因为该节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少,并且还用到了密度和力的平衡的知识,所以对学生来说这是难点节。
《课程标准》中本节没做具体的要求,但由于压强在不同物态中表现的特点不同,其计算和测量也有区别,另外,液体压强密切联系固体压强和气体压强,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为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完整的压强知识,一定要重视本节内容的教学。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2.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知道计算公式;3.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2.体验和感悟游泳或泡澡时身体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3.通过连通器经历物理模型于生活又实践于生活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接受到科学态度的培养;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自身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3.通过船闸的学习,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液体压强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利用物理模型推导公式。
教学难点: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光盘、微小压强计、连通器、水槽、水。
学生:关于带鱼的调查资料。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情景导入创设情境1.课前要求学生到水产市场上观察带鱼。
查阅资料,调查带鱼的生活环境。
课堂上描述观察调查结果:市场上没有获得带鱼。
带鱼生活在深海中。
2. 展示穿着抗压服的深水潜水员问题:1.为什么没有活的带鱼呢?2.深水潜水员为什么要穿抗压服?学生交流讨论。
液体压强学案教案

液 体 压 强一、液体的压强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压强计 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3.液体压强的规律:⑴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 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压强公式:⑴推导压强公式使用了建立理想模型法,前面引入光线的概念时,就知道了建立理想模型法,这个方法今后还会用到,请认真体会。
⑵推导过程: 液柱体积V=Sh ;质量m=ρV=ρSh 。
液片受到的压力:F=G=mg=ρShg 。
液片受到的压强:p=F/S=ρgh 。
⑶液体压强公式p=ρgh 说明: A 、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
B 、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 :Pa ;g :N/kg ;h :m 。
C 、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
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D 、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图象: 5.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问题:一般方法:㈠首先确定压强P=ρgh ;㈡其次确定压力F=PS 。
特殊情况:压强:对直柱形容器可先求F 用p=F/S压力:①作图法;②对直柱形容器F=G。
6.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液体重力的关系:F=G F<G F>G例1.在玻璃管一端扎上橡皮膜,然后将玻璃管开口向上,橡皮膜向下竖直插入水中,在逐渐向下插的过程中,橡皮膜将( )A.逐渐下凸B.逐渐上凸C.保持不变D.无法判断例2.如图,甲、乙两容器的质量相等,把等量的水倒入两容器后再把两容器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盘上,则 ( )A.两容器对天平托盘的压强相等,天平保持平衡B.两容器对天平托盘的压强不相等,天平不平衡C.两容器对天平托盘的压力相等,天平保持平衡D.乙容器对天平托盘的压强大,压力也大,天平不平衡例3.如图,当盛有液体的试管逐渐倾斜时,图中三个位置液体对试管底的压强是( )A.p a=p b=p c B.p a>p b>p cC.p a<p b<p c D.无法比较例4.三个容器分别盛有水银、水和煤油,它们对容器底面的压强相等,则它们在容器中液面最高的是( )A.水B.水银C.煤油D.一样高例5.如图,甲、乙、丙三个底面积相同、形状不同的容器中装有质量相等的三种不同液体,液面高度相同,则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A.甲的最大B.乙的最大C.丙的最大D.一样大例6.如图,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瓶子,内盛部分饮料,瓶口用塞子塞紧,倒过来时,液体对瓶塞的压强比原来对瓶底的压强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瓶子对桌面的压强变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例7.比较左图、右图中各点压强的大小:(1)在左图中,B点和C点深度相同,而A点比B点深,则各点压强p A_____p B_____p C;(2)在右图中,A、B、C、D各点在液体中的深度如图中所示,则各点压强p A _____p B_____p C_____p D(填“>”“<”或“=”).例8.在水平桌面上放着一个玻璃杯,水面距杯底10cm,水的质量是0.13kg,玻璃杯重0.5N,玻璃杯的底面积是12cm2,则水对杯底部的压强是__ _ Pa,杯子对桌面的压强是___ Pa.(取g=10N/kg)例9一平底玻璃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内装150g的水,杯子与桌面的接触面积是10cm2.求:(1)水对杯底的压强;(2)若桌面所受玻璃杯的压强是2.7x103pa,求玻璃杯的质量.(取g=10N/kg)例10一开口的杯子,装上8cm高的水后,放在水平桌面上。
8年人教版物理9.2液体压强 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第九章压强第2节《液体压强》探究一:液体的压强产生原因及特点问题1: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吗?做一做:在一个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底端扎好橡皮膜,逐渐加水观察现象。
现象:没加水时,橡皮膜是的;当水倒入后,底部橡皮膜凸出。
结论:液体由于受到的作用,而对支撑它的容器底部有。
问题2: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对容器侧壁也有压强吗?做一做:在侧壁有开口的玻璃管上扎好橡皮膜,逐渐加水观察现象。
现象:没加水时,橡皮膜是的;当水倒入后,侧壁的出水口处的橡皮膜凸出。
结论:液体由于具有性,会对阻碍它流散开的侧壁有。
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实验器材:压强计、水、盐水、大烧杯、刻度尺压强计:①作用:测量液体内部的仪器②构造:如图可知,液体压强计主要由U形管、橡胶管、(由空金属盒蒙上橡皮膜构成)三部分构成。
③原理:放在液体里的探头上的橡皮膜受到液体压强的作用会发生形变,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就会产生高度差,的大小反映了橡皮膜所受的压强的大小,这运用了物理科学方法中的法。
橡皮膜凹陷越深(即所受压强越大),发现U形管两端液柱的高度差 (选填“越大”、“越小”或“不变”)2.实验步骤:(1)把探头放进盛水的容器中,注意观察U形管中两管液面的高度差。
保持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探头的方向,看看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各方向的压强是否相等;现象:将探头放进液体中,看到U形管两端液柱存在,说明液体对探头橡皮膜(选填“有”或“没有”)压强,改变探头的方向,观察到U 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 。
结论:同种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 。
(2)增大探头在水中的深度,看看液体内部的压强和深度有什么关系; 现象:观察到U 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 (选填“变大”或“变小”),经过多次实验,观察到同样的现象。
结论:同种液体内部压强,深度越深,压强 。
(3)换用盐水,将压强计的探头置于盐水和纯水中的相同深度处,观察U 形管的液面高度差。
现象:观察U 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在 (选填“盐水”或“水”)中的高度差大。
《9.2液体的压强》学案

《9.2液体的压强》 姓名_______班级______【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了解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并通过观察和动手实验,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2、通过实验,用等效替代法理论推导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3、学会利用液体压强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的实验态度,通过对“深海勇士号”与可燃冰的开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情感 【学习过程】一、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学习活动1:观看实验,通过实验现象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自主评价1:(1)实验A ,容器加入水后,蒙在容器底的橡皮膜会 ,说明水对 ___ 产生了压强。
(2)实验B ,容器加入水后,可以看到侧壁的橡皮膜会_______,说明水对 产生了压强。
小结:液体受到 的作用,所以对容器 有压强,液体具有 性,所以对容器 有压强。
二、在认识压强计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学习活动2:观察压强计,了解压强计的作用。
自主评价2:(1)测量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 。
(2)压强计构造: 、 、 。
(3)原理: 当探头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 形管中两边的液面会形成 ,高度差越大则 越大。
学习活动3: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特点。
自主评价3:我们小组的实验猜想是: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可能与 有关 ,依据是结论:同种液体内部压强,深度越深,压强越。
结论: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 。
A B探究三: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探头的方向有关结论:在同种液体内部,同一深度,改变探头的方向,压强大小 。
探究四: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容器的形状有关结论:同种液体内部压强,深度越深,压强越 。
三、并推导出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学习活动4:通过等效替代的办法,推导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自主评价4:(1)在横线上填入公式(设平面的面积为S )①水柱体积V =②水柱质量m = ·V =③水柱对平面的压力F=G = · g = · g ,④底面受到压强P=SF= (2)推导结果: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 (3)公式变形:h= ,ρ=ρ代表: 单位是: ,h 代表: 单位是: ,g 代表: 单位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
(2)通过学生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实验激发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
(3)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及实事求是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学生探究实验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难点:如何指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及密度的关系。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问题的提出)
1、带鱼生活在深海中,为什么我们在鱼市上却看不到活带鱼?
2、潜水艇都用抗压能力很强的厚钢板制成,为什么?
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承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液本也受到重力作用,液体盛在容器内对容器底部、侧壁和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会有哪些特点呢?
新课教学
一、证明液体压强的存在(学生分组实验7分钟)
(1)实验1:探究液体对容器底是否有压强?
活动:向底部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中注水,请同学们细心观察,并回答问题。
现象:橡皮膜向凸出。
现象表明:液体对容器有压强,产生原因:液体受到作用。
(2)实验2:探究液体对容器的侧壁是否有压强?
活动:向侧开口的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中注水,请同学们细心观察,并回答问题。
现象:橡皮膜向凸出。
现象表明:液体对容器有压强,产生原因:液体具有。
(3)观察演示实验:向开三个不同深度的小孔的矿泉水瓶中注水,观察现象。
现象说明:液体对容器有压强。
总结液体压强存在的初步规律:、。
提问:液体的内部有压强吗?
(4)观察演示实验:让同学用手来套保鲜袋,浸入水中。
感觉:水会保鲜袋,使保鲜袋在手上。
说明:液体的有压强。
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5分钟)
(一)、认识压强计
1、压强计的作用:用来测量。
2、压强计的构造:、、、。
3、介绍压强计的原理:用手指轻轻按一按探头上的橡皮膜(不宜重按,避免U形管中的水冒出管口),请同学们观察压强计U形管中两管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力稍大点,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也增大,表明压强计的原理: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越,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压强也越。
(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学生分组实验)
按以下的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并填好实验表格,10分钟后回答问题。
实验方案:
方案1:把探头放进盛水的容器中,保持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探头的方向,看看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各方向是否有压强,压强是否相等。
方案2:增大探头在水中的深度,看看液体内部的压强和深度有什么关系。
三、如何计算液体内部的压强(10分钟)
设想在液面下有一深度为h 、截面积为s 的液柱。
计算这段液柱产生的压强,就能得到液体内部深度为h 处的压强公式。
(一)公式推导步骤:
1、这个液柱的体积:
V= 2 、这个液柱的质量: m= 3 、这个液柱有多重?对液柱底面的压力是: F=
4、液柱底面受到的压强:P=
(二)对公式的理解
1、公式变形: 、
2、p ——液体在任一深度的压强; —液体的密度;g —常数 N/kg
h —深度:指从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一位置的竖直距离
3、由公式能也能发现液体内的压强大小与 、 有关。
4、牛刀小试:某水库大坝距库底15m ,当水深为10m 时,坝底受到水的压强是多大?
四、课堂练习(8分钟)
1、装满水的容器侧壁上开有三个孔,水从小孔中流出,下图中描述正确的是( )
2、如图所示,容器中盛有一定量的水,容器底部A 、B 、C
三点压强A p 、B p 、C p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
3.甲、乙两个容器横截面积不同,都盛有水,水深和a 、b 、c 、d
四个点的位置如图所示,水在a 、b 、c 、d 四处产生的压强分别
为Pa 、P b 、Pc 、P d ,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Pa < Pc
B .Pa = P d
C .P b > Pc
D .P b = P d
4、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过程中,一些同
学作了如下猜想:
p gh ρ=ρ
猜想A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猜想B在深度相同时,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密度有关,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猜想C同一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各图所示的操作:
(1)比较代号为______ ___的三个图,可以说明猜想A是否正确;
(2)比较代号为_____________的两个图,可以说明猜想B是否正确;
(3)比较代号为_____________的三个图,可以说明猜想C是否正确。
5、完成这节课的知识树
产生原因:液体受到的作用和具有。
、对容器和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有压强。
特点2、同种液体的压强随的增加而增大。
3、在同一深度、同种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4、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
1、只由液体的和决定。
大小
2、随、增大而增大
测量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