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特色的绿道规划设计方法探索——以泉州市绿道总体规划为例
绿道--构筑城市环境的网络系统

绿道--构筑城市环境的网络系统摘要:通过对城市绿道的定义和解析,对城市绿道的设计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分析,归纳出了城市绿地的类型、内涵、设计原则,并以此为切入点,促进城市休闲经济的开发,从而倡导“生态、绿色、低碳”的新生活方式。
关键词:绿道;城市绿道;景观;生态化设计一、相关概念的解释绿道是城市绿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的一条绿色通道,是城市绿地系统中最具有活力的一条道路,是城市的空间导向功能。
(一)绿道“绿色通道是区域间的一种线性网络,它的规划、设计、管理具有多种目标,包括生态、娱乐、文化、艺术以及与可持续利用的概念相一致的其它目标。
”——杰克·埃亨(Ahern)绿色通道源自“greenway”这个词,它由“greenbelt”和“parkway”这两个字组成。
绿色意味着与环境相关或者支持环保;way指一条通道或一条通向目标的路。
绿色是人们用来把人和自然联系起来的各种线形开放空间的统称。
(二)城市绿道“城市绿道”是指在城区范围内(100~10000km2)的绿地系统和绿地面积。
简单来说,就是一条位于城市中心的绿色通道。
城市绿道的重点在于对连接城市的多种开放空间的研究,如景观轴线、主干道、居住区绿化连接、河流水岸等。
城市绿地是一种与人为发展而形成的自然生态廊道。
狭义上来说,城市绿道是指位于城市中地理位置的绿色通道;而广义而言,绿色通道是以城市为中心的一种具有线状网状结构的开放式空间,它是依托于城市基础上的各类自然或人造线型要素而发展而成的多功能走廊,其周边的人造环境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这种类型的绿色通道往往是低级的,规模也是很小的。
城市绿地系统包括城市水系、城市道路和城市走廊三大类。
从功能上看,它除了具备生态功能外,还具备休闲、交通、资源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作用,其核心是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总体而言,城市绿地是指在城市这种特殊环境下,以各种休闲、生态、历史资源为节点,以河流走廊、道路等为支撑,并有别于城市人工环境的线性开放空间。
泉州绿道网总体规划构想

湾中环线 、洛阳江东线 、洛阳江西线 、晋江北线、晋江 约3 万人 。5 0 号绿道沿罗溪地区向北延伸 ,预留与莆 田 南线、九十九溪线、梧安溪线。九条主线网络串联泉州 绿道 的联 系廊道 。 都市区2 多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郊 0 5 号绿道的绿化缓冲区面积约4 平方公里,其中: 0
1 号绿道 : 滨海线。主要沿泉州滨海布局 ,以滨海 川 海为特色,南起泉州湾畔的东海浔浦民俗村,经泉 旧
风光为特色 ,南起南安石井小盈岭旅游度假区,经同头 州古城 ,南安九日山风景区 ,沿东溪经洪濑 、梅山至凤 湾、深沪湾 、泉州湾、青山湾 、大港湾至湄洲湾南岸 山风景区。全长约6公里 ,途经l多个发展节点,直接 0 0
龙小镇等。 8 号绿道的绿化缓冲区面积约5平方公里 ,其中: 0 5 号绿道 :洛阳江西线。纵贯晋江平原东部 ,沿洛 生态型面积约3平方公里,主要位于南安的凤巢森林公 0
阳江西岸布局,以滨水休闲为特色,南起泉州湾畔的东 园、晋江的古磁灶遗址等;郊野型面积约1平方公里 , 0
海观音山,向北途经城东 、洛江 ,北至仙公山风景名胜 主要位于泉州高尔夫公同、南安的石桥水库等 ;都市型
办美术书法 、 摄影、作文竞赛 ,举办小型的体育竞赛和 以人为本 、各显其能”的原则 ,通过县市互动和城市
舞蹈比赛 。在文化长廊 ̄N务区文化沙龙中,充分体现 间联动的方式推进绿道规划建设。各县市可分别制订 l. l
泉港峰尾风景区等 ;都市型面积约4平方公里,主要位 0
观音山森林公园、惠安百崎湖公园和泉港锦锈公园等。
于晋江的金井水城风景区 、石狮黄金海岸风景区、泉州 起泉州湾畔的晋江陈埭 ,经泉州江南文化公园,沿西溪
4 号绿道 :洛阳江东线。沿洛阳江东岸布局 ,以田 节点 ,直接服务人口约5万人。7号绿道 自南安城区沿 0
泉州市城市绿道系统规划说明书

目录1、导言 (2)1.1规划背景与意义 (2)1.2规划范围与期限 (2)1.3规划依据 (3)1.4规划技术路线 (3)2、绿道系统内涵及相关经验借鉴 (4)2.1绿道系统内涵 (4)2.2相关经验借鉴 (4)3、相关规划解读 (7)3.1《福建省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 (7)3.2《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7)3.3《泉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30)》 (8)3.4《泉州市中心城区景观风貌总体规划》 (9)3.5《泉州市“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10)3.6《泉州古城保护整治规划》 (10)3.7小结 (11)4、绿道选线基础条件分析 (11)4.1生态格局 (11)4.2景观资源 (12)4.3城镇建设与人口分布 (15)4.4交通系统 (16)4.5旅游需求 (17)4.6选线模型与综合分析 (17)5、规划目标与原则 (20)5.1规划目标 (20)5.2规划原则 (20)5.3规划策略 (20)6、城市规划区绿道系统规划 (22)6.1规划结构 (22)6.2总体布局 (22)6.3交界面控制 (28)6.4绿道控制区及绿廊生态建设 (29)6.5服务设施(驿站)布局 (31)6.6分区建设指引 (33)7、环湾核心区绿道系统规划 (38)7.1规划结构 (38)7.2总体布局 (38)7.3绿道控制区规划 (44)7.4绿道慢行系统规划 (45)7.5绿道交通衔接系统规划 (46)7.6绿道服务设施系统(驿站)规划 (48)8、古城绿道规划与建设指引 (50)8.1古城的特色与交通 (50)8.2古城绿道的定位与分类 (52)8.3古城绿道的结构与布局 (53)8.4古城绿道分线路特色 (54)8.5古城绿道服务与交通系统 (55)9、绿道与土地功能协调发展指引 (59)9.1绿道与城市空间协调发展指引 (59)9.2绿道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指引 (60)10、绿道沿线文化与旅游发展指引 (64)10.1绿道沿线文化传承策划 (64)10.2绿道旅游策划与规划 (65)11、分类建设指引 (68)11.1滨河休闲型 (68)11.2滨海风情型 (70)11.3现代都市型 (72)11.4古城风貌型 (74)11.5田园郊野型 (77)11.6山林野趣型 (78)12、近期建设规划 (81)12.1分期建设规划 (81)12.2近期建设目标 (82)12.3近期建设路线 (82)13、规划实施保障 (84)13.1组织计划管理 (84)13.2实施保障措施 (84)13.3配套支持政策 (85)图录1、城市规划区旅游资源现状分布图2、城市规划区绿道网总体布局图3、城市规划区绿道网类型分布图4、城市规划区绿道网服务设施布局图5、城市规划区绿道网交界面分布图6、环湾核心区绿道网总体布局图7、环湾核心区绿道网类型分布图8、环湾核心区绿道网控制区规划图9、环湾核心区绿道网服务设施布局图10、古城绿道规划布局图11、绿道与城市空间结构协调图12、城市规划区绿道网分期建设规划图13、环湾核心区绿道近期建设规划图1、导言1.1规划背景与意义1.1.1规划背景(1)福建省加快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泉州市积极落实省政府组织开展的“点线面”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2010年,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做出关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努力把福建建设成为山川秀美、人与自然和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优美之区。
绿道规划设计全

绿道的意义
保护敏感的自然生态系统:主要是沿河流、海岸以及 山脊线;绿道维护生物多样性并为野生动物迁移提供 通道。
在大都市区内和郊区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游憩机会, 可以步行、爬山、骑自行车、游泳、划船,以及其他 户外休闲活动。
5、 绿 道 规 划 设 计 基 本 要 求
5、 绿 道 规 划 设 计 基 本 要 求
5、 绿 道 规 划 设 计 基 本 要 求
5、 绿 道 规 划 设 计 基 本 要 求
5、 绿 道 规 划 设 计 基 本 要 求
6、典型地段城市绿道规划指引
城市绿道经过的地段类型多种多样,其中比较典型的 有滨水地段、山林地段、乡村田野地段和城镇地段等。
为人们提供重要的历史遗产和文化价值,大多数绿道 沿河流或海岸分布,这些地区或廊道有将近90%是遗产 和文化资源所在地
绿道相对于其他类型绿地的优势
功能更全、性价比更高、更灵活可行
绿道能在最小的空间里包容多种功能,集环 保、运动、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是一 种能将保护生态、改善民生与发展经济完美 结合的有效载体
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 它是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
史古迹,及其他与高密度聚居区之间进行 连接的开敞空间纽带 具有绿色通行、游憩健身等多种功能
绿道的组成要素
绿道主要由绿廊系统和人工系统组成。 绿廊系统:是指在绿道控制范围区内的自然
因素,包括由绿化、水体等组成的绿化缓冲区。
人工系统:是指在绿道的控制范围内,为满
郊野型:凤凰山-银湖森林公园段、马峦山公园-南澳段、西冲-东冲段、 天后古庙-打马坑水库段等4段,总长约112公里,既有城市风光,也有原生 态环境,控制范围不少于100米,主要开展郊野休闲、户外运动、旅游观光等 活动,亲近自然。
211126133_用古城绿道串联泉州山水人文的思考

1932023.03 |),并先后修建了一批山线、然生态格局与地理资源条件,境品质,兼具城乡融合一体、。
区房屋密集,道路狭窄,不少度,不利于园林植物的种植,河水系,有龙头山、鹦鹉山、景观的串联不足,泉州作为历市舶司遗址、德济门遗址、天桥遗址等大量文物古迹,绿道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时机,打造的三峰),却又收用罗裳山、塔)矗立远眺在东南方向,城南方向),除了四大名山,泉州城内还有诸多高低起伏的山丘,共同创造了古城高低错落的特殊地形风貌。
泉州古城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矗立在城东北隅的有虎头山(海拔15.8m ),虎头山脉向西南有府后山(海拔16.07m )、泉山(海拔17.96m )、云山,城西南角有龙头山,郡治东面有鹦鹉山(又名鹦哥山,山上有巨石卓立如鹦鹉),东南方面有释雅山(海拔13.85m )。
古时众多衙署及寺观依托城内这些低矮的山冈建立。
泉州古城洛阳江、晋江二水南北穿流,东面大海。
晋江上游有两个水源,正源是发源自安溪县西北部西溪(蓝溪),另一个源头是发源自永春县西北部东溪(桃溪)。
桃溪、蓝溪二溪在南安交汇,进入晋江以达东海。
洛阳江上游也有两个水源,一个是1 泉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图 图2 泉州古城绿道布局图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194 | CHINA HOUSING FACILITIES康溪,另一个是长溪,康溪、长溪之水汇合流入留公陂,经留公陂斗门流入洛阳江以达东海。
3.2泉州古城充分利用倚山、面海、临江的地形地貌,古城建设水、街相依,颇具特色唐朝末期,原罗城内建有近似于矩形的子城,子城的四个方向设有四个城门,分别是“行春”门、“肃清”门、“崇阳”门和“泉山”门,对应在子城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东西、南北两条主干道在城内十字相交,构成了泉州古城最内核的十字轴线。
五代时期,清源军节度使扩建罗城,将原子城道路街巷的十字轴线向外延伸,抵达罗城的城门。
又新开设立从通淮门向西直达临漳门的街道(今日泉州的新门街),配合外延出城的轴线,形成下十字街。
山地滨水型城市绿道规划的思路探索

系统规划在同步编制过程中,而绿地系统及公园布点规划缺乏更为量化的控制管理要求;而南平
则未编制绿地系统相关的专项规划。这些规划的缺失为绿道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要求我们能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规划体系相
结合,通过市区级别的绿道规划不断地与省绿道规划相互校
核,如南平,我们对与省绿道有出入的线路进行优缺点比较,
重要问题 3:海沧作为闽南地区,在绿道建设过程中
我们需加入文化导向性的基础设施建设,融入闽南大厝式
屋顶、红砖房,利用港区所富集的集装箱为绿道驿站建设 的原材料,打造集聚闽南特色的绿道配套设施。
图 13 海沧绿地现状图 资料来源:goole earth
(2)南平
南平与海沧不同,早在改革开放初期设市,并形成一系列支柱型产业如南孚、南纸、南铝等
图 4 海沧城市空间结构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图 6 海沧绿道结构图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图 7 南平绿道结构图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2)生态脆弱且敏感
山地滨水型城市是一个比较
敏感的区域,有特定气候水土条件
形成的森林植被与自然群落系统,
复杂地形的沟沟壑壑形成原生态
的排水汇水体系,山体之间比较通
透区域形成的谷地风廊等,如若处
8),得到用地的适宜性综合评价图(见图 9),以此为依据寻求绿道选线与空间合理拓展相
协调的规划途径;然后从中选出生态性较好的地段作为潜在绿道(见图 10),对若干条潜在
绿道分别定线打分,从而得到最终的绿道线路,通过生态性评价体系能增强绿道选线的科学
性、客观性与合理性。
(3)相关规划的缺失
本规划编制之初,省绿道规划尚未出台,同时海沧也未编制生态保护控制性规划,海沧慢行
平原城市,类似于北京的环状放射布局;四川盆地—
新背景下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探索——以《无锡市绿地系统规划(2018-2035)》为例

新背景下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探索——以《无锡市绿地系统规划(2018-2035)》为例十九大国家提出生态文明战略和新型城镇化理念,为城市园林绿化发展拓展新思路,更加强调城市园林绿化的人居服务功能。
新的国土空间规划注重多规合一和城乡统筹,综合国土、城市、环保、农林、风景名胜区等多类规划,统筹城市绿地和乡村绿色空间,构建涵盖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态安全格局和绿色空间游憩体系。
新颁布的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相比老规范,对各级生活圈居住区配建公共绿地要求更高,强化绿地服务居民日常活动的功能,使市民在居家附近能够见到绿地、亲近绿地。
探索新时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策略和方法,是一项战略而紧迫的工作。
本文以《无锡市绿地系统规划(2018-2035)》实践为例,探索新背景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思路和方法。
1无锡基本概况和绿化现状无锡拥有丰富而优越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是全国十大旅游观光城市之一。
长期以来,无锡在社会与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同时,十分重视生态绿化和人居环境建设。
自成功创建为国家园林城市之后,无锡站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高度,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全面推进“绿色无锡”建设,城市绿化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公园绿地建设有序推进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突出的是总量偏少、空间分布不均衡。
公园绿地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南多北少、西多东少、中部不足的情况。
另外还存在公园绿地对居住用地的服务覆盖率偏低,公园重绿化轻功能、内涵不丰富等问题。
沿湖沿山沿河建设的生态多位于城市边缘,交通可达性较差。
2规划策略:1、绿地网络化。
加强区域结构绿廊和公园绿道建设,营造无锡生态网络,加强绿色空间整体保护和系统建设,使生态空间与城市空间相互融合。
2、提倡公园+。
增强公园教育、康体、文化陶冶等功能,丰富主题公园类型与建设,强化公园人文内涵。
综合公园、郊野公园的建设上,应增强郊野公园的文化、科普、生态等教育功能;综合公园、社区公园的建设可以公园绿色空间为基底,融合城市文化设施、体育设施、应急避险、地下社会停车场等建设“绿色综合体”,以增强公园功能的复合性。
城市绿道设计方案与思路

城市绿道设计方案与思路一、确定绿道范围和目标首先,需要确定绿道的范围,即绿道应覆盖的城市区域。
根据城市的特点和需求,确定绿道建设的目标,例如提高市民的绿色出行比例、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
二、规划绿道网络布局根据城市规划和地理环境,规划绿道的网络布局。
绿道应连接城市的各个重要节点,如公园、学校、商场等,形成一个完整的绿道网络。
同时,绿道应尽量利用现有的道路和设施,避免过度建设。
三、设计绿道景观设计绿道的景观应充分考虑城市的特色和文化背景,营造宜人的步行和骑行环境。
在绿道沿线设置景观节点和标志物,增加绿道的观赏性和趣味性。
四、制定绿道使用规定为了确保绿道的安全和秩序,需要制定绿道的使用规定。
规定应包括绿道的开放时间、使用方式、禁止行为等,并通过宣传和教育引导市民正确使用绿道。
五、安排绿道维护和管理绿道的维护和管理是保证绿道正常使用的重要措施。
应定期巡查和维护绿道设施,及时处理损坏和安全隐患,保持绿道的清洁和美观。
六、推动绿道与周边环境的融合绿道应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形成一体化的城市空间。
通过绿化、照明、标识等手段,提升绿道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和整体性。
七、考虑绿道的社会和经济影响绿道建设应考虑其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通过绿道建设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八、评估绿道设计方案的效果和影响在实施前应对绿道设计方案进行评估,分析其可能产生的效果和影响。
通过模拟和预测等方法,评估绿道建设的可行性和效果,及时调整和完善设计方案。
九、制定绿道建设的实施计划根据设计方案,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计划应包括建设时间表、预算、人力物力需求等,确保绿道建设的顺利进行。
同时,要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协调合作,共同推进绿道建设。
十、保证绿道建设的可持续性和生态友好性在建设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确保绿道建设的可持续性和生态友好性。
首先,应优先使用可再生材料和资源,减少对非可再生资源的依赖。
其次,应采取环保施工方法,降低建设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城市绿道规划设计相关探讨

建材 发展导 向 2 1 年 0 01 8月
城 市绿道规 划设计 相关探讨
王 淑 芳
( 丰县建筑设计 院) 海
摘 要 : 本文针对城市绿道规划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 以供参考 。 关键词 : 绿道规划 ; 生态环 境; 景观规划
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茸
由于城市恶性发展带来 的环境质量下 降等城市 问题 , 使得人们不断 寻求和 探索 良好“ 人居 环境 ” 的热情 日渐 高涨。随着城市生 活方式 的改 变, 人们对绿色休 闲空 间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市 民的游憩行 为越来越 多 的发生在离他们生活最近 的地方 ,而不是专程跑到特定 的公 园或广场 。 另外 , 城市的建设越来越注 重城市景观和地 域特 色的塑造 , 如何在城市 各类用 地非常紧张 的情况 下, 达到既 能营造 城市的绿色景观风 貌, 又能 为人们 的休闲活动提供场所 的目标 , 是现阶段城市风貌建设面 临的重要 任务 。城市绿道系统就是实现 以上 目标 的一个新理念 , 其作 为带状步行 公 园沿城市道路形成直观开放的城市风景带 , 组成 了城市连续而又整体 的景观 , 又为周边居 民提供 了方便可达 的休 闲游 憩场所 , 同时承 担 了生 态廊道 的功能, 为城市的生态环境作 出了重要补充和 改善 。
时首先考虑对绿道服务的各种功能需求量 比较大 的地块 , 如商业街、 居住 区中心、 办公区中心地段以及吸引大量人流 的大型公建出入 口周边等 。 () 3 带动性 。城市绿道的另一个特征就是 能够更好 的展现其周边地 段 的功能和价值, 我们在选线时 , 可紧抓一些地块 的潜在 资源 , 为城 市的 历史 、 市民的游憩和社会经 济等方面进行优化和 促进, 进而 实现绿道 的 经济效益 。 () 4 标志性。 城市 的标志其实就意味着城市 的招牌和特点, 这些标志 包括地 标性建筑、 城市重要 门户区、 城市大型 的广场等开放 空间 以及历 史遗址 等节点性空 间, 在面对 绿道选线 时, 我们 也希望能够将 这些节 点 尽量 的串接起来。
基于SWOT分析的三明绿道景观建设探究

基于SWOT分析的三明绿道景观建设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三明市位于福建省中西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是一个适宜开展绿道景观建设的地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和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绿道景观建设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民居住环境,还可以促进城市绿色出行和休闲活动的发展。
对三明市绿道景观建设进行研究,对于提升城市品质,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目前,国内外对绿道景观建设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三明市的具体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城市规划不合理、绿道建设缺乏科学性、景观设计不够完善等。
通过SWOT分析方法,全面探讨三明绿道景观建设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有助于发现问题所在,寻找解决方案,推动绿道景观建设质量和效益的提升,促进城市绿色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基于SWOT分析的三明绿道景观建设,通过深入分析绿道景观建设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为三明市未来的景观规划和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
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三明绿道景观建设的现状,挖掘其潜在的发展机遇和面临的挑战,为未来的规划和建设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措施。
通过对SWOT分析理论的运用,可以更全面地评估三明绿道景观建设的优势和劣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为三明绿道景观建设提供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发展策略。
通过本研究,旨在提升三明绿道景观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实现景观资源的最大利用,推动城市绿色发展,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
1.3 研究意义三明绿道景观建设在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市民生活品质、促进城市旅游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绿道景观的规划和建设,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环境,增加城市绿色空间,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绿道景观可以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促进市民的身心健康,减轻城市压力。
绿道景观建设可以吸引更多游客来到三明市,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地方经济收入。
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规划途径探讨——以福建省闽侯县为例

猱艺科枚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23卷第10期2021年5月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规划途径探讨----以福建省闽侯县为例王孟欣(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北京100010)摘要:介绍了我国森林城市建设的概况,阐谜•了闽侯县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的背景、意义和核心建设内容,对 其如何在规划中突出城市特色,保证工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进行了探讨,以闽侯县森林城市建设规划为例,提出了四条途径:一是透彻分析闽侯森林城市建设基础、保证数据详实,二是严格响应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要求、完善规划体系,三是深入挖扳闽侯自然人文资源内涵、突出地域特色,四是科学布局国家 森林城市建设任务,精准落实工程。
以期为未来更多的森林城市建设起到借鉴意义。
关键词:国家森林城市;规划途径;闽侯县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21)10-0238-031引言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是推进林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也是增强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和 推进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措施E1>2\ 1999年,唐开山首次提出了“森林城”的概念⑷;2003年,江泽慧⑷第一次从 国家层面上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构建中国特色森林城市;2004年,第一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召开,贵阳市率先成 为“国家森林城市”⑺切。
截至2019年底,全国有194个城市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森林城市是我国新时期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卬,森林城市建设需把 握基础条件及科学分析、“创森”对标分析以及重点工程规划等内容2建设背景闽侯县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位于省会福州市西南侧、闽江下游,呈月牙形拱卫省城福州,也是福建省离省会最近的县,素称“八闽首邑”。
截至2019年,全县林地 面积14. 51 km 2,林木覆盖率为62. 90% ,森林覆盖率为59. 27% ,是“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国家生态县”。
绿道活动策划方案

绿道活动策划方案一、项目背景为了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广和落地实施,我们计划策划一系列的绿道活动,并将其作为一项长期的城市公共活动。
绿道是将城市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相结合,通过修建、改造和绿化城市道路,形成具有环境、休闲和文化功能的城市绿色空间。
绿道活动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健康运动、生态教育、文化创意和社交互动。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旨在为市民提供一个绿色的休闲娱乐空间,同时提升市民的健康意识和环境意识。
二、项目目标1.提高市民的健康意识和环境意识:通过参加绿道活动,市民将学习到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同时了解到对环境的保护和重视的必要性。
2.促进社会互动和交流:绿道活动将为市民提供一个交流和互动的平台,通过活动中的社交活动、志愿者活动等,增进市民之间的联系和友谊。
3.推广文化创意:通过组织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包括音乐会、瑜伽课程、手工艺展览等,展示和推广本地的文化创意产品,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4.提升城市形象:绿道活动将为城市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通过活动的宣传和推广,提升城市的形象和知名度。
三、活动内容1.健康运动:组织定期的健康运动活动,包括晨跑、健身操、自行车骑行等。
通过这些活动,鼓励市民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2.生态教育:组织户外生态教育活动,包括观鸟、植物识别、环境保护讲座等。
通过这些活动,增加市民对自然环境的了解,提高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3.文化创意: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包括音乐会、戏剧演出、手工艺展览等。
通过这些活动,展示和推广本地的文化创意产品,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4.社交互动:组织社交活动和志愿者活动,包括野餐、社区清洁活动、义卖活动等。
通过这些活动,增进市民之间的联系和友谊,同时提高市民的参与度和社会责任感。
四、活动流程1.活动策划阶段:确定活动的目标、内容、时间和地点,并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
2.活动宣传阶段: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活动的宣传和推广,包括海报、宣传册、微信公众号等。
绿道沿线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研究——以泉州绿道为例

绿道 ( G r e e n w a y )是 一 种 线 形 绿 色 开 敞 空 间 。
通常沿着河滨、溪谷、 山脊 、风景道路等 自然和人
工 廊 道 建 立 , 内设 可 供 行 人 、骑 车 者 及 其 他 依靠 非 机 动 工 具 进 行 户 外 活 动 的 人 员 进 入 的 景 观 游 憩 线 路 ,并 连 接 主 要 的 公 园 、 自然 保 护 区 、风 景名 胜 区 、 历 史 古 迹 和 城 乡 居 住 区等 , 以更 好 地 保 护 和 利用 自
展、工艺品现场制作展 、品牌 服装展览会等 ,并举
办 “ 闽 台 对 渡 文 化 ”“ 海 上 泼 水 文 化 ”“ 凤 山文 化 ” 等 传 统 节 庆 活 动 ,继 承 和 发扬 展 示 两 岸 关 系 的泉 台
交流文化 。
3 . 进 行 文 化 创 意 与 教 育
【 关键词】绿道 文化传承 旅游发展
化 游
泉 州 绿 道 紧 扣 泉 州 海 丝 文 化 、宗 教 文 化 及 闽 南 文 化 等 文 化 交 融 的地 域 特 色 , 将 景观 与 文 化 融 合 , 突 出 泉 州 绿 道 的独 特 气质 , 将 城 市主 要 的 自然 、 人 文 景 观 以及 重 要 绿 色 开 敞 空 间, 与 交通 系统 、 绿 地 系 统 衔
( 2 ) 依 托 闽南 文 化 品牌 , 打造 “ 闽 南 文 化 体验 ” 主题 绿 道 游 憩 区
结合德济 门遗址 、天后宫、清净寺 、府文庙 、
开 元 寺 、伊 斯 兰 圣 墓 、南 少 林 寺 、清 源 山摩 崖 石 刻 、 老 君 岩 、泉 州 博 物 馆 、海 丝 文 化 旅 游 区 等 人 文 历 史 景 点 ,展 现 泉 州 作 为海 上 丝 绸 之 路 第 一 站 的悠 久 历 史文化 。 3 )寄 情 山水
城市绿道网规划选线方法探讨--以莆田市城厢区绿道网专项规划为例

第11期(总第223期)规划设计・城市绿道网规划选线方法探讨——以莆田市城厢区绿道网专项规划为例赖加庆(湖南城市学院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福州分所,福建福州350001)摘要城市绿道网规划是指利用城市绿道对区域内各种景源进行有机地相连,进而提升城市形象、增进城市特色人文气息的专项规划。
以莆田市城厢区绿道网规划路线(选线)为例,从绿色为脉、文化为络、使用者为本、慢行道为媒四方面出发对绿道网进行总体规划,讨论了有历史景源城市绿道网规划路线(选线)的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城市绿道网;规划;选线0引言莆田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此活动,其历史底蕴深厚,并曾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的荣誉O 在莆田最出名的风景资源当属历史24景,这24景蕴含着莆田所特有的地域传统文化气息。
本次莆田市城厢区绿道网专项规划绿道选线时,应当充分融合莆田历史24景,以保证规划的绿道能够充分体现当地的历史文化景观特色。
1城厢区概况城厢区处于福建省“黄金海岸”中部,是莆田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和交通枢纽。
全区辖3个街道(龙桥街道、凤凰山街道、霞林街道)、4个镇(常太镇、华亭镇、灵川镇、东海镇)、2个工业园区、120个行政村、16个居委会,总人口38.2万人,面积约509km2o城厢区现已完成泗华水上公园4km,绶溪公园5km示范段绿道建设。
另外,在华林工业区也已建成两段绿道,在灵川镇有结合道路建设的绿道,东海镇的高速防护带绿道。
在建绿道主要有东圳水库环库公路绿道;莒溪绿道;长基村绿道;岭下村绿道;湖头嵐紫公园绿道;东圳水渠西侧绿道A、B、E段;北渠绿道;径里溪两岸绿道;桂山溪两岸绿道;张边溪两岸绿道。
2城厢区绿道网规划策略2.1以绿色为脉,串联整合生态资源山、水、园、林等生态空间资源是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基本要素,而绿道网建设的功能和意义就在于将以上要素有机地串联起来,使之连成一个统一的网络整体,而不是孤立、隔离的存在。
绿道管理经验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绿道管理的经验。
绿道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开放空间,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还能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绿道规划与设计1. 结合城市特色,明确绿道功能。
在规划绿道时,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地理、人文、历史等特色,明确绿道的功能定位,如休闲、健身、观光、教育等。
2. 注重生态保护,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绿道规划设计中,要注重生态保护,尽量减少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
同时,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确保绿道建设与城市未来发展相协调。
3. 优化空间布局,提高绿道连通性。
绿道规划要充分考虑城市道路、公园、绿地等空间布局,提高绿道的连通性,方便市民出行。
4. 突出文化特色,打造城市名片。
在绿道设计中,可以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如历史遗迹、民间传说等,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绿道,提升城市形象。
二、绿道建设与管理1. 完善资金保障,确保绿道建设质量。
绿道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政府要加大对绿道建设的财政支持,确保绿道建设质量。
2. 强化技术创新,提高绿道建设水平。
在绿道建设过程中,要积极引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绿道建设水平。
3. 严格质量监管,确保绿道安全。
在绿道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管,确保绿道建设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确保市民出行安全。
4.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实现绿道长效管理。
绿道建成后,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绿道长效管理。
三、绿道运营与维护1. 提升服务水平,满足市民需求。
绿道运营要关注市民需求,提供优质服务,如增设休息设施、设置指引标识等。
2.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环保意识。
通过举办各类活动,提高市民对绿道的认识,引导市民爱护绿道环境。
3. 完善监督机制,确保绿道良好运营。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绿道运营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确保绿道良好运营。
4. 定期维护,延长绿道使用寿命。
对绿道进行定期维护,及时发现并修复损坏设施,延长绿道使用寿命。
绿道沿线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研究--以泉州绿道为例

绿道沿线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研究--以泉州绿道为例
蔡英杰
【期刊名称】《城市建筑》
【年(卷),期】2015(000)003
【摘要】泉州绿道通过融入地域文化,串联主要的自然、人文景观以及其他绿色
开敞空间,结合绿道的多元功能复合开发,打造了旅游线路,形成了独特文化走廊和游憩系统。
其实现了绿道沿线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途径,促进了城乡的和谐发展。
【总页数】2页(P392-392,397)
【作者】蔡英杰
【作者单位】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51006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绿道”理念的城市旅游发展规划研究——以荣成市寻山绿道旅游为例 [J], 刘琦;陈东田;沈龙;满秀允
2.美丽乡村旅游牌示语英译探析r——以商洛市莽岭绿道沿线美丽乡村为例 [J],
田亚亚
3.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生态绿道对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研究--以峨眉河生态绿道为例[J], 周咏松
4."绿道旅游"学科专项研究——基于绿道旅游在武汉市发展前景的调查分析 [J],
刘梅
5.绿道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乐山城市绿心为例 [J], 张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绿道规划相关研究分析(ppt 47页)

项目设想:
主要公园与开敞空间应由源自绿色缓冲带的绿色廊道相连接, 共同构成综合的网络体系以优化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
绿道(greenway),就是以绿色生态为基础的具有绿色通行、游憩健身等多种功 的植被覆盖,自然环境良好,空气质量较高,是一种线性的绿地空间形态,具有完 市绿色生态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内学者对绿道的研究文章主要集中于3 类,包括国外理论介绍、国外实践案例介
根据文献资料分析,目前国内对绿道的研究主要有4 个机构。 1)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主要以俞孔坚教授为代表,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分析 文化遗产保护角度分析绿道的历史文化保护功能;
项目介绍:
社区领导和居民们已计划将河流 从工业资源转变成为充满活力的社会 资产。
计划进一步提高河道的可达性和 实用性,使其更好为企业、居民和游 客服务,提高土地价值。此外,新增 加的娱乐设施使得河流成为目的地景 观。
绿色通道工程的五大主题:
1.天然河流 迈阿密河一直拥有重要的水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一项由
一、绿道概述及发展
现代绿道发源于美国和欧洲,从注重景观功能的林荫大道到注重绿地生态网络功能 道的发展已经历了2个多世纪的演变。虽然现代绿道理论是由西方传入中国的,但是 以追溯到公元前1 000 多年的周代,一直是历代王朝与自然协调相处的重要思想。
在绿道理论被系统引入之前,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1997)开始对国外景观生态学进 绍了如何将景观生态学的思想、基本原理、规划的总体模式等方面在城乡与区域规
绿道特点:
基于生态优先的泉州山线绿道设计理念和实践要点

基于生态优先的泉州山线绿道设计理念和实践要点
张哲源
【期刊名称】《中国市政工程》
【年(卷),期】2017(000)003
【摘要】泉州山线绿道的建设,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取向和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将生态优先贯穿到设计和实践的每个环节;以最大限度保护现有生态植被、注重生态修复等理念,有效维护山体的生态.在强化泉州地域独有绿化景观、建设海绵城市、利用建筑废料、构建安全舒适的交通空间等方面总结典型经验要点,为绿道规划建设提供参考案例.
【总页数】3页(P43-45)
【作者】张哲源
【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四川成都6111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19.3
【相关文献】
1.基于生态景观视角下山地郊野型绿道绿廊系统生态修复探析r——以三明市区城市绿道建设为例
2.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生态绿道对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研究--以峨眉河生态绿道为例
3.基于规划理论下的道路生态绿线景观设计r——以宁国市国泰路绿线规划为例
4.泉州山线绿道项目简介
5.生态优先,产业融合——成都龙门山森林绿道总体规划的营建探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城市特色的绿道规划设计方法探索——以泉州市绿道总体规划为例朱江甘有军邓木林尹向东【摘要】文本以泉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为例,对基于城市特色的绿道规划设计方法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提出在绿道规划设计过程中,应从规划选线、绿道设施建设、绿道多功能开发等方面,突出对城市特色的把握。
【关键词】绿道;绿道规划;城市特色;设计方法;泉州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全球化带来了人与传统地域空间的分离, 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特色逐渐衰微、消失,城市和建筑物的标准化和商品化致使建筑特色逐渐隐退,建筑文化和城市文化出现趋同现象和特色危机。
——《北京宪章》[ 1]《北京宪章》给我们生动的描述了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特色逐渐丧失的现象。
的确如此,经过“欧陆风”“现代风”刮过的中国城市,由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变革出来的城市特色正在逐渐消失,千城一面现象严重,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常常困惑于自己身在何处。
但是人们生活的情趣来源于文化的多样性和地方特色,寻找失去的城市特色已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主题,城市特色的塑造也已成为从规划到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1.城市特色与绿道建设“城市特色”是在差异性前提下物质空间所展示的形象特征、形象美,是人文活动所透射的地方气质,并为广大市民所认同。
城市特色主要由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构成[2]。
从传统意义的城市特色来看:任何一个城市都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经过特定的历史过程形成的[3]。
挖掘和发扬城市特色,并在规划设计中体现,是目前我国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绿道(Greenway)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
一般情况下:绿道由绿廊系统、慢行系统、交通衔接系统、服务设施系统、标识系统等五大系统组成[4]。
绿道的空间特征使其具有串联城市自然和历史文化场所的特殊功能,通过绿道的规划建设,可以与城市自然生态格局有机结合,并有效传承和发扬城市文化要素,从而达到塑造城市特色要素的目的。
绿道建设在我国经历了理论引入、建设摸索、建设实践和全面推广四个阶段[5],绿道规划设计也从单纯进行慢行道的规划设计,到以突出城市特色为主要目标的全方位的绿道规划设计。
目前,各城市的绿道规划建设活动在完成绿道基本建设要求的基础上,正开始从挖潜地方特色、彰显城市魅力、体现文化特色方面入手,进行基于城市特色的绿道建设。
例如,山东青岛借助园博会召开的契机开展绿道建设。
在《青岛市绿道系统规划》中以青岛市“山、海、城、河、岛、滩、湾”的特色景观资源为基底,以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提升为基础,串联自然、人文等历史与现代景区、景点,形成多网串联的倒T型绿道系统结构,构筑以“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奥帆之都多彩青岛”城市特色为背景的市域、城区、社区绿道系统网络[6]。
四川绵阳将绿道建设作为实现“六个绵阳”(森林绵阳、畅通绵阳、清洁绵阳、科教绵阳、宜居绵阳、和谐绵阳)的重要抓手,提出“健康绿道”建设思路,旨在通过绿道建设引领城乡居民健康生活。
在《绵阳市健康绿道系统规划》中以低碳生态、健康环保、科技创新、多元文化融合为理念,通过绿道网络与城市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绵阳科技、历史、山水景观、多元文化优势,形成6条市域绿道、12条城市绿道及若干社区绿道构成的健康绿道系统[7]。
2.基于城市特色的绿道规划设计主要思路与方法绿道规划设计流程一般包括现状调研、线路选择、绿道控制区划定、绿道服务设施规划、绿道交通衔接系统规划、交界面控制规划等内容。
突出城市特色的绿道规划设计应把握城市生态结构,结合城市自然、人文景观,注重城市文化内涵的挖潜和城市意象的塑造,重点从绿道选线、绿道设施规划和绿道多功能开发等方面进行设计。
2.1绿道选线绿道选线是绿道规划的核心内容,也是绿道规划能否体现城市特色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
好的绿道选线应与城市生态结构有机结合,同时可以将城市自然、人文景观融入其中。
绿道选线的重点是通过GIS技术,建立切合城市特点的选线模型,分析确定绿道线网的整体结构,然后通过现场踏勘和居民城市意象访谈,确定绿道网络的最终布局。
一个好的绿道选线模型应同时考虑土地适宜性(侧重绿道的供给)和绿道使用需求要求(侧重绿道使用者的需求),如图1所示。
具体来说所谓土地适宜性分析,即对规划区域的生态本底、景观资源、设施基础等情况利用GIS等现代分析技术进行分析,重点是明确哪些区域适宜建设绿道(如河流、生态廊道等),从而明确绿道可能的潜在位置。
这一步的关键是把握城市特色构成的关键要素,包括生态结构与要素,自然景点、人文景点和城市风貌特点等,将这些城市特色要素变为绿道选线的影响因子,然后根据城市特点赋予相应的权重,从而得到适合本城市的土地适宜性分析模型。
而绿道使用需求分析,则侧重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条件、旅游休闲需求等方面对居民对绿道使用需求的分析,明确居民对绿道使用需求,评估绿道使用需求。
对此方面的分析,重点是把握城市居民的人文特点、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将其转化为可分析性语言进行相关分析。
在进行以上分析基础上,还应该与绿地系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道路交通规划进行充分衔接,并现场踏勘,明确绿道建设的可能性,征求绿道通过的土地所有者、绿道使用者和绿道管理者的意见,把握城市意象,最终确定规划区域内绿道网络的总体布局。
Fig.1 The Greenway Planning line selection process2.2绿道设施建设绿道设施包括管理设施、商业服务设施、游憩设施、科普教育设施和安全保障设施,通常采用驿站方式布局。
驿站是绿道使用者途中休憩、交通换乘的场所,是绿道配套设施的集中设置区。
驿站的设置应与周边地区协调,布局合理且与当地经济技术条件相适应,建筑风格突出地方特色,其规划布局应重点把握以下原则:(1)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驿站建设应通过设施功能设置、建筑形式和景观环境塑造,突出地方自然山水、历史文化特色,防止千道一面。
同时还可以通过棕地改造、废弃设施改造等方式,创造富有创意、生态环保的驿站空间,体现绿道绿道、生态、环保的理念。
如深圳市利用废弃集装箱改造成绿道驿站,赢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如图2所示。
图2深圳集装箱改造的驿站Fig.2 Container refitted into the Greenway Station(2)分级设置、合理布局的原则充分考虑地方经济技术条件,结合城市功能布局,对不同服务范围、服务内容的驿站,按照级别设置布局标准和建设标准,明确每个等级驿站的建设内容,保证绿道的正常使用。
同时与相关规划衔接,合理布局各级驿站。
(3)依托现状、区域协调的原则驿站建设应尽量利用现有设施,如城区内的驿站主要依托绿道沿线公园、广场服务设施进行建设;城区外驿站主要依托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发展节点或绿道沿线城镇及较大型村庄的服务设施进行建设。
绿道周边地区可结合驿站,建设科普教育、文化传播等活动设施,提高驿站的复合功能,将驿站从单纯的功能性服务设施变为功能多样的活动节点,体现绿道的多重功能,从而带动绿道周边地区的发展。
2.3绿道多功能开发绿道是一项集民生、环境、生态和经济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兼具生态保育、游憩健身、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科研教育、发展休闲经济等多项功能。
只有使绿道能够完全融入当地居民日常生活之中,溶解于城市各类自然基质之间,才能更好地彰显城市特色。
世界各国在绿道建设和功能开发上都提供了较多的成功经验借鉴,如图3所示。
如英国绿道建立了绿色项链串联开敞空间体系;日本通过绿道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新加坡通过绿道扩大户外交往空间,促进社会和谐;美国通过复合功能的绿道建设,刺激经济增长;德国绿道成为推动旧城更新、提升土地价值的重要手段等等。
从具体规划方法上看,应注重绿道功能在目标定位、开发建设和实施运营等各阶段安排上都能因地制宜,立足城乡居民日常需求和城市发展需要。
首先,在绿道功能定位阶段应注重绿道与生态环境保护、旅游、文化教育、休闲游憩、体育活动等的关系,提出与城市未来发展需要一致的功能开发目标和方向;其次,在绿道功能开发建设阶段,应结合政府部门职权范围和管理手段的不同,运用多部门合作开发模式,凸显绿道的综合价值,提出绿道综合功能开发利用的策略和具体模式;在实施运营阶段,应坚持公益性与盈利性相结合的绿道开发利用途径,通过政府行为层面有效的协调管理工作以及对市场开发行为有效管控规则的制定,确保社会大众享用这一免费城市绿色休闲空间的同时,又保障了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图3世界各国绿道功能开发的成功经验Fig.3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the function development of Greenway in the world3.泉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规划设计特点泉州绿道是我国绿道第四阶段建设的典型代表。
泉州市枕山面海,生态整体格局为“山、江、城、海”,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3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处。
《泉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突出泉州自然文化特色,通过各种自然、人文景观资源的串联,强化自然生态和文化资源保护,将泉州绿道规划建设成为融入多元文化的历史文化之道、串联自然风光的山水自然之道、建设幸福泉州的健康生活之道[8]。
其主要规划特点包括:3.1突出“生态+景观+文化”特色,构建成环成网的绿色体系泉州绿道紧扣泉州“枕山面海”的自然生态特点和海丝文化、宗教文化、闽南文化交融的地域文化特色,将生态、景观、文化融合,突出泉州绿道“生态+景观+文化”的独特气质,通过绿道控制区及绿化缓冲区规划建设,构建“一环、两带、四廊道”的城市开敞空间,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并将城市主要的自然、人文景观点以及重要绿色开敞空间,与交通系统、绿地系统衔接,成环成网,形成绿色休闲网络体系(图4所示),为居民、游客提供休闲、游憩和体验场所。
图4 绿道与城市空间结构协调Fig.4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Greenway and the city spatial structure3.2结合古城保护,构建古城绿道网络体系泉州古城自唐代,经多年历史沿革,至清代顺治定型,古城西北、东北、东南三部凸出,中心城区东西宽而南北短,从清源山俯瞰,形肖鲤鱼,故称“鲤城”。
古城有护城河、外濠七条,城内河支沟(八卦沟)五条,护城河与晋江相连环抱,呈现水环城,城穿水的特色。
泉州古城路网呈棋盘式布局,街巷不宽,一般街巷三至四米,两侧建筑一至二层,传统建筑的红砖文化为其显著特色,主要道路两侧一般为中西合璧的近代建筑——西式屋骑楼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