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常用杀虫剂种类、作用机理及发展史
常用十大杀虫剂(十大类杀虫剂详解)
常用十大杀虫剂(十大类杀虫剂详解)杀虫剂分类有以下几种方式:1、按作用方式可分类为:胃毒剂、触杀剂、熏蒸剂、内吸杀虫剂;2、按毒理作用可分类为:神经毒剂、呼吸毒剂、物理性毒剂、特异性杀虫剂;一、新烟碱类杀虫剂1、吡虫啉具有优良的内吸性、高效、杀虫谱广、持效期长、对哺乳动物毒性低等特点。
而且还具有良好的根部内吸活性、胃毒和触杀作用。
吡虫啉是内吸作用杀虫剂,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叶蝉、飞虱、粉虱、蓟马等。
既可用于茎叶处理、种子处理,也土壤处理。
2、啶虫脒具有内吸性强、用量少、速效好、活性高、持效期长、杀虫谱广等特点。
用于防治蔬菜、果树、马铃薯、烟草等作物同翅目、鳞翅目、鞘翅目害虫等。
对甲虫目害虫也有明显的防效,并具有优良的杀卵、杀幼虫活性。
既可用于茎叶处理,也可以进行土壤处理。
3、噻虫嗪具有触杀、胃毒、内吸活性,而且具有更高的活性、更好的安全性、更广的杀虫谱及作用速度快、持效期长等特点。
对鞘翅目、双翅目、鳞翅目,尤其是同翅目害虫有高活性,可有效防治各种蚜虫、叶蝉、飞虱类、粉虱、马铃薯甲虫、跳甲、线虫等害虫及对多种类型化学农药产生抗性的害虫。
既可用于茎叶处理、种子处理,也可以进行土壤处理。
广泛应用于稻类作物、甜菜、油菜、马铃薯、棉花、菜豆、果树、花生、向日葵、大豆、烟草和柑橘等。
4、烯啶虫胺具有低毒、高效、残效期长和卓越的内吸、渗透作用等特点。
对各种蚜虫、粉虱、水稻叶蝉和蓟马有优异防效,对用传统杀虫剂防治产生抗药性的害虫也有良好的活性。
适宜的作物为水稻、蔬菜、果树和茶叶等。
茎叶处理、土壤处理。
5、噻虫啉具有内吸性强、用量少、速效好、活性高、持效期长、杀虫谱广、与常规农药无交互抗性等特点。
对鳞翅目害虫如苹果树上的潜叶蛾和苹果蠢蛾也有效。
茎叶处理,种子处理。
6、噻虫胺具有杀虫谱广、触杀、胃毒和内吸性等特点。
主要用于防治水稻、果树、棉花、茶叶、草皮和观赏植物等作物上的半翅目、鞘翅目和一些鳞翅目等害虫。
常见杀虫剂作用机理
常见杀虫剂作用机理常见的杀虫剂作用机理分为以下几种:1.神经毒剂作用机理:神经毒剂作用于昆虫的神经系统,干扰其神经递质的传递,导致神经元受损或死亡。
常见的神经毒剂有有机磷类杀虫剂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有机磷类杀虫剂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导致乙酰胆碱在神经突触中积累,干扰神经传递。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通过抑制神经突触前膜上的胆碱酯酶的活性,使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在突触中积累,从而破坏神经传递。
2.窒息剂作用机理:窒息剂通常是通过阻碍昆虫的气呼吸系统,造成虫体缺氧而达到杀灭昆虫的目的。
窒息剂有机磷类杀虫剂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这些化合物能够阻止昆虫对氧气的吸收和利用,导致虫体中氧气水平降低并且二氧化碳水平升高,最终导致昆虫窒息而死亡。
3.生长调节剂作用机理:生长调节剂通过与昆虫的内分泌系统相互作用,干扰昆虫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生长调节剂可以分为昆虫激素模拟剂和昆虫激素拮抗剂两类。
昆虫激素模拟剂作用于昆虫的生长和发育激素受体,模拟自然的激素信号,引起生长和发育的异常而导致昆虫死亡。
昆虫激素拮抗剂则是干扰昆虫内源性激素的合成和释放,抑制昆虫的生长和发育。
4.刺激剂作用机理:刺激剂能够直接刺激昆虫的神经系统,导致神经元活跃性增加,引起神经失调或神经毒性反应。
常见的刺激剂有咪饮胺类杀虫剂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这些化合物通过刺激昆虫神经细胞的放电,干扰神经传递,最终导致昆虫神经系统受损。
5.疟疾杀虫剂作用机理:疟疾杀虫剂通过对疟原虫或蚊子的特殊靶点进行作用,杀死疟原虫或蚊子。
中常用的疟疾杀虫剂有灭蚊胺和氰菊酯等。
灭蚊胺作用于疟原虫的线粒体呼吸链酶,阻断其能量代谢。
而氰菊酯则作用于蚊子神经系统的特定靶点,干扰神经传递,导致蚊子死亡。
总的来说,不同的杀虫剂通过不同的作用机理,干扰昆虫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杀虫的效果。
这些杀虫剂通过农业和卫生领域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控制各种昆虫害虫的数量和传播,保护农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的健康。
世界各类杀虫剂和主要品种市场、新品种及作用机理
构 的 新 颖 化 合 物 ,通 过 抑 制 乙 酰 COA 羧 化 酶 ,破 坏 脂 质
1.2各 类 杀 虫 剂 的 市 场
合成而致 效。对 各种卵 ,若期及雌螨十分有效 。
在 杀 虫 剂 中 ,人 们 将 上 市 品 种 分 为 l0类 :有 机 磷 类 、
(2)spinodichlopen(商品名 Daniemon ̄、Envidor@,螺螨
不 仅对螨类 有 很高 的活 性 ,且对 木 虱 、粉 虱 、蚧类 也
其 他 结 构类
8.40
天 然 产 物类
7.40
杀 螨 剂
5.15
苯 甲酰脲 类
3.40
其他昆虫生 长调节刺类 2.34
有 机 氯类
2.25
I 合 计
97.2O
13 8 24 1O 8 3 163
氨基 甲酸酯类 、有 机氯类 、拟除虫 菊酯类 、新 烟碱类 、杀螨 酯 1 剂类 、天然产物类 、苯 甲酰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其他 昆虫生 长调节剂类 、 拜 耳 公 司 开 发 的 杀 虫杀 螨 剂 .同 为 具 环 状 酮一 烯 醇 结
其他结构类 。表 】为 2007年全球 1O类杀虫剂的概况。 构 的化合物 ,作用 机理 同 Spiromesifen。除具杀螨 活性外 ,
4.55,氟 虫 腈 4.10,毒 死 蜱 3.90,噻 虫 胺 3.65,阿 维 菌 素 虫 有 效 ,对 天 敌 安 全 。
2.90,溴氰 菊酯 2.75,精高效 氯 氟氰菊 酯 2.70,克百 威
(6)chlorantraniliprole(商品名 Altaeor ̄、Coragen、Dema.
17.6(2) 9.3(5)
第三章 杀虫剂
3.1.1光学异构
连接在P原子上几个基团互不相同,两者 在立体结构上为互成倒(镜)影(如左右 手),称手性化合物,如甲胺磷
O CH3O P NH2 H3C S
O NH2 P OCH3
S CH3
3.1.2硫逐硫赶异构现象 如1059
硫逐1059 硫赶1059
味 小 恶臭
水溶性 内吸性 毒性 60mg/L 不好 30mg/Kg 2000mg/L 毒力强 1.5mg/Kg
第二章 杀虫剂
杀虫剂发展简史
矿物质杀虫剂: 硫磺、石灰、砒霜
公元前1850年前
植物性杀虫剂: 除虫菊、烟碱、鱼藤酮
18世纪
无机杀虫剂: 氟、砷、硫、铜、汞、锌 1850年
有机合成杀虫剂:DDT
1939年
Ops
1945年
CarbS
1953年
Pyrs
1949年
ON
1964年
IGR
1972年
Avermectins
5.2慢性毒性
• 有机磷杀虫剂化学性质不稳定,在自然界极易分解, 残留时间较短,所以,慢性毒性较为少见。但也有 个别品种如除线磷在生物体内存留时间较长,一次 中毒后,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被抑制时间在两个月以 上,中毒后54~75天患者脂肪内或血液内尚能检 出完整的有机磷残留。
•
能引起迟发性神经毒性的有机磷品种有氟磷酸
EP+H2O EH+P一OH 自发复活速度与抑制剂的离去基团无关,而取决 于磷原子上残留的取代基以及酶的来源。 AChE复活剂: 羟胺(NH2OH)(弱)、肟、羟肟酸(强)引入阳离子活 性更强。攻击磷酰化酶中的P原子而取代它们。
(解磷定)
4.3 磷酰化酶的老化
老化:指磷酰化酶在恢复过程中转变为另一种结构, 以至于羟胺类的药物不能使酶恢复活性。老化现象是由 于二烷基磷酰酶的脱烷基反应造成的。
常见杀虫剂介绍
常见杀虫剂介绍杀虫剂是一种能够用来对抗、杀死或控制害虫的化学物质。
它们通常通过靶向害虫的生物体内部或外部的生物化学过程来实现其杀虫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杀虫剂以及它们的分子结构式。
1.有机磷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是一类常见的农药,它们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来干扰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其中最著名的有机磷杀虫剂是马拉硫磷(Malathion)。
其分子结构式为:CH3O-S-P(O)(OCH3)22.拟除虫菊酯拟除虫菊酯是一类杀虫剂,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神经系统中的氯化物通道,导致神经冲动传递的阻断。
其中最常见的拟除虫菊酯是氯虫苯菊酯(Chlorfenapyr)。
其分子结构式为:Cl-C6H4-CH(CO2C6H5)-O-C4H2O23.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在农业中广泛应用,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虫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干扰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最常见的氨基甲酸酯杀虫剂是氟虫腈(Fenoxycarb)。
其分子结构式为:OC6H4CNHC(O)OC6H54.有机氟杀虫剂有机氟杀虫剂是一类化学稳定性较好的杀虫剂,作用机理包括抑制神经传导和破坏虫体的酶系统。
最常见的有机氟杀虫剂是氯氟氰菊酯(Deltamethrin)。
其分子结构式为:ClCH2CH(CH3)CH2OCOCH2CHO5.吡虫啉类杀虫剂吡虫啉类杀虫剂是一类对害虫有高效杀灭力的杀虫剂,作用机理包括刺激害虫神经系统和抑制氧化酶系统。
最常见的吡虫啉类杀虫剂是阿维菌素(Imidacloprid)。
其分子结构式为:ClCH2CH2NN(C3H7)2这些杀虫剂只是常见的几种类型,还有其他许多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虫剂被开发出来。
在使用这些杀虫剂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害虫种类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杀虫剂,并按照产品说明书正确使用,以避免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杀虫剂作用机理
杀虫剂是一种用于杀死、控制或预防各种昆虫的药剂。
它们是由化学合成或从天然物质中提取的化合物组成的,其作用机理大致分为六类:神经酶抑制剂、神经递质模拟剂、神经递质释放促进剂、呼吸抑制剂、顺式调节剂和生长调节剂。
一、神经酶抑制剂神经酶抑制剂是一种通过抑制昆虫或其他无脊椎动物体内神经酶的有效作用成分。
神经酶是传递神经脉冲的化合物,它们能够从一个神经元中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中,并且通过神经酶将神经信息作为化学信号传递。
有些昆虫,如蚂蚁、蜜蜂和蜘蛛,同时具有乙酰胆碱酶和胆碱酰转移酶,这些昆虫可以通过阻止神经递质的正常破坏而被杀死。
杀虫剂中的神经酶抑制剂会阻止神经酶的生物催化作用,从而导致神经递质聚积,昆虫的正常神经传递将被干扰,最终导致中毒死亡。
二、神经递质模拟剂神经递质模拟剂是化合物的一类,它们模拟或激活某种神经递质的作用。
神经递质是一种关键的化学物质,它可以调节神经冲动和昆虫行为,例如飞行、搜索和交配。
许多杀虫剂中的化合物可以模拟或增加昆虫体内的特定神经递质,例如多巴胺、谷氨酸、五羟色胺和胆碱等,从而破坏昆虫正常的神经递质信号传递,导致昆虫死亡。
三、神经递质释放促进剂神经递质释放促进剂是一类通过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来杀死昆虫或控制昆虫数量的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可以模拟昆虫体内的一些近似神经递质,并激活神经元,导致神经递质大量释放。
大量释放的神经递质可能会打断神经元传输和接受信息,干扰内脏、肌肉或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死亡。
四、呼吸抑制剂昆虫的呼吸依赖于扩张和收缩的气管,将氧气吸入体内。
杀虫剂中的呼吸抑制剂可以通过干扰气管的扩张和收缩来抑制昆虫的呼吸。
呼吸抑制剂可分为两类:儿茶酚类和有机磷酸酯类(OP)。
OP是目前最常用的呼吸抑制剂。
它们可以直接抑制气管收缩,导致氧气无法进入昆虫体内,因此昆虫就会死亡。
五、顺式调节剂顺式调节剂包括在昆虫体内调节顺式脱水素的物质,本质上是一种激素。
它们能够影响昆虫的生长和发育,因此可以被用作杀虫剂来防止虫害。
杀虫剂剂型和作用机理
杀虫剂剂型和作用机理
杀虫剂剂型是指杀虫剂所采用的物理形态和给药方式,常见的剂型有液体剂型(如溶液、悬浮剂、乳剂等)、固体剂型(如粉剂、颗粒剂等)和气相剂型(如烟雾剂、气雾剂等)等。
杀虫剂的作用机理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神经毒剂:作用于昆虫的神经系统,干扰神经递质的释放和传递,从而导致瘫痪和死亡。
2. 胃毒剂:昆虫摄食含有杀虫剂的植物组织或其它饵料后,杀虫剂会通过胃肠道被吸收,进入昆虫体内起到毒杀作用。
3. 接触毒剂:昆虫或寄生虫通过触碰到含有杀虫剂的物质表面,杀虫剂便通过昆虫的体表吸收进入昆虫体内,引起中毒。
4. 生长调节剂:作用于昆虫的生长和发育过程,改变昆虫的代谢和内分泌系统,导致昆虫不能正常发育和成熟。
5. 其他作用机理:如嗅觉作用剂、胃肠排毒剂等,通过其他途径对昆虫产生毒杀作用。
杀虫剂种类及作用机制
杀虫剂种类及作用机制杀虫剂是用于防治害虫的化学物质,根据其作用机制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神经毒剂、肠胃毒剂、转录和翻译抑制剂、生长调节剂和光合作用抑制剂,下面将逐一进行介绍。
1.神经毒剂神经毒剂是最常见的杀虫剂类型之一,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影响昆虫的神经系统而引起虫体麻痹、瘫痪甚至死亡。
常见的神经毒剂有有机磷杀虫剂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有机磷杀虫剂通常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使得乙酰胆碱在突触间隙内积累,影响神经递质的正常传递,最终导致虫体麻痹和死亡。
典型的有机磷杀虫剂包括敌敌畏和马拉硫磷。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主要通过作用于神经系统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受体来产生杀虫效果。
它们可以选择性地作用于昆虫的神经递质受体,导致虫体麻痹和死亡,而对人和其他非靶标昆虫的影响较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常见的拟除虫菊酯有氯虫苯、氟虫腈等。
2.肠胃毒剂肠胃毒剂主要通过虫体口器摄入,并在肠道中产生毒作用。
这类杀虫剂对于具有咀嚼取食习性的害虫效果较好。
肠胃毒剂的作用机制一般是通过抑制虫体体内酶的正常活性或对细胞膜的破坏,导致虫体的代谢和消化功能受到损害。
常见的肠胃毒剂包括有机磺酰脲类杀虫剂、吡蚜唑等。
3.转录和翻译抑制剂转录和翻译抑制剂对于虫体的RNA和蛋白质合成过程具有双重抑制作用,从而引起虫体死亡。
它们通常通过与RNA聚合酶或核糖体相互作用,阻断RNA或蛋白质的正常合成。
常见的转录和翻译抑制剂有苯酚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等。
4.生长调节剂生长调节剂主要用于幼虫期害虫的控制,通过模拟虫体内存在的激素或干扰其内分泌系统,从而影响虫体的发育进程和生长途径。
生长调节剂可以分为昆虫准激素和昆虫抑制激素两大类。
昆虫准激素促进虫体的生长和蜕皮过程,使虫体发育到下一个发育阶段。
昆虫抑制激素则能够抑制昆虫的发育,导致幼虫和蛹无法蜕皮成为成虫,最终导致虫体死亡。
常见的生长调节剂有杀幼激素、昆虫抑制激素和虫化激素等。
5.光合作用抑制剂光合作用抑制剂主要用于杀灭水生和滨水昆虫,通过干扰昆虫体内叶绿素的光合作用过程,导致能量供应中断和组织坏死,最终引起虫体死亡。
杀虫剂作用机理分类
杀虫剂作用机理分类杀虫剂是一种用于杀死或控制害虫的化学物质。
根据其作用机理的不同,杀虫剂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下面是常见的几种杀虫剂作用机理分类。
1.神经毒剂(神经递质拮抗剂):神经毒剂是一类干扰昆虫或其他害虫神经递质正常传递的物质。
它们作用于害虫的神经系统,干扰神经递质的释放、结合或降解,导致神经信号传递异常,最终导致害虫死亡。
常见的神经毒剂包括有机磷类杀虫剂(如毒死蜱)、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如氨基甲酸酯、噻虫胺等)等。
2.肠毒剂:肠毒剂是针对害虫消化系统的杀虫剂。
它们通过干扰害虫肠道中食物的吸收和代谢,或通过破坏肠道细胞,导致害虫无法正常摄取和利用食物,最终导致其死亡。
典型的肠毒剂包括石油石硫磺、丁酮裂苞碱等。
3.破坏壁膜剂:破坏壁膜剂是一类能够破坏害虫外壁的杀虫剂。
害虫的外壁是由角质素等成分组成的,破坏壁膜剂可以通过破坏外壁的完整性,导致害虫体内水分丧失,最终导致害虫死亡。
有些破坏壁膜剂还可以同时刺激害虫的神经系统,加速其死亡。
典型的破坏壁膜剂包括各类硫、铜、氮素化合物等。
4.生长调节剂:生长调节剂是一类影响昆虫或其他害虫生长和发育的杀虫剂。
它们主要通过影响害虫的激素系统,干扰其生理过程,如幼虫的蜕皮、成虫的产卵等,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种群的目的。
生长调节剂分为昆虫激素类生长调节剂、昆虫生长抑制剂等几种类型。
5.逆境胁迫剂:逆境胁迫剂是利用对害虫产生逆境刺激的特殊物质,以达到控制害虫的效果。
这类杀虫剂通过增强害虫的抗性和适应能力,提高害虫的生存压力,从而有效地抑制害虫种群的发展。
典型的逆境胁迫剂包括退火剂、淹溺剂、饥饿剂等。
此外,还有其他类型的杀虫剂,如抑制酶剂、引诱剂等,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作用于害虫,实现对害虫的控制。
不同类型的杀虫剂根据害虫的具体情况和应用需要选择使用,以达到最佳的杀虫效果。
杀虫剂种类及作用机制
Cl
Cl
N
CF3
强后发挥杀虫作N 用CF。3
H
CH2OC2H5
虫螨腈
虫螨腈氧化产物
14
主要品种、作用方式及其应用
• 主要为虫螨腈(溴虫腈、除尽),为低毒 品种
• 虫螨腈可作为广谱杀虫、杀螨剂使用 • 对不同龄期幼虫的药效相近:用烟蚜夜蛾不同龄期
的幼虫为试材,用浸叶法进行生测,3龄幼虫的用药量仅为1龄幼虫的 2.6倍,其相差倍数远低于丙溴磷和灭多威(相差12倍左右)。
10
第四节 主要杀虫剂种类介绍
1. 有机氯类杀虫剂 2. 有机磷类杀虫剂 3.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4.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5. 沙蚕毒素类杀虫剂 6. 新烟碱类杀虫剂
11
7.1 吡咯类杀虫剂
• 1987年,美国氰胺公司从土壤链霉菌Streptomyces fumanus的代谢产物 中分离出二噁吡咯霉素 dioxapyrrolomycin
6
新烟碱类杀虫剂生物活性特点
• 2. 亚致死效应
• 致死剂量下,中毒昆虫表现为典型的神经 中毒症状,即行动失控、发抖、麻痹直至 死亡。
• 亚致死剂量下,取食含有吡虫啉汁液的蚜
虫从叶片上逃逸或掉落,对蚜虫有拒食作
用,可引起蚜虫惊厥、蜜露排放减少、最
终饥饿而死。
7
作用机制
与AChR -亚基胞外亲水区的ACh作用位点 结合,抑制ACh与受体的结合,从而阻断中 枢神经系统的信号传导,导致昆虫死亡。
N
N
O
Cl
S
N
NO2 N
N
NH
H
CH3
噻虫啉 thiacloprid
噻虫嗪 thiamethoxam
噻虫胺 dinotefuran
杀虫剂作用机理分类
杀虫剂作用机理分类1.神经毒剂:神经毒剂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杀虫剂之一、它们通过影响昆虫的神经系统,干扰神经传递,抑制或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从而致使昆虫生理功能紊乱,最终导致其死亡。
常用的神经毒剂包括有机磷杀虫剂、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等。
2.线粒体毒剂:线粒体毒剂主要作用于昆虫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系统,抑制ATP的合成和能量代谢,引起细胞能量耗竭和代谢障碍,最终导致昆虫死亡。
常见的线粒体毒剂有二氯乙酰胺类杀虫剂、吡虫啉类杀虫剂等。
3.呼吸毒剂:呼吸毒剂作用于昆虫的呼吸系统,通过抑制呼吸链中的氧化酶活性,干扰细胞内的能量代谢和ATP合成,导致氧代谢受阻,细胞缺氧和能量耗竭,最终引起昆虫的死亡。
典型的呼吸毒剂有二硫苏糖酸类杀虫剂、杀虫威类杀虫剂等。
4.生长调节剂:生长调节剂作用于昆虫的生长和发育过程,通过干扰昆虫的蜕皮、发育和生殖功能,影响昆虫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昆虫的病态死亡。
生长调节剂可以分为激素类生长调节剂和生长抑制剂两类。
激素类生长调节剂包括虫激素类似物和虫激素拮抗剂,如虫脱素类杀虫剂;生长抑制剂主要是影响昆虫的酵素活性和代谢功能,阻碍昆虫生长发育的正常进程。
5.消化系统毒剂:消化系统毒剂是通过影响昆虫的消化和吸收功能,破坏昆虫的消化道和相关组织,引起昆虫的营养不良和毒性反应,从而导致昆虫的死亡。
常见的消化系统毒剂有菊酯类杀虫剂、酰胺类杀虫剂等。
总之,杀虫剂的作用机理涵盖了神经毒剂、线粒体毒剂、呼吸毒剂、生长调节剂和消化系统毒剂等多个方面,通过不同的作用方式对昆虫进行干扰和杀灭。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害虫和应用环境选择适当的杀虫剂,以达到高效杀虫的目的。
杀虫剂作用机理分类(修改)
.
.
有机酮、酯类:鱼藤酮—从鱼藤中提取的酮类化合物。
除虫菊素—从除虫菊中提取的酯类化合物;触杀、胃
毒、拒食、
驱避、抑制
生长等
抑制昆虫细胞中电子传递
行动迟缓、麻
痹;
1、蚜虫、菜青虫、跳甲、蓟马等药效显
著(鱼藤酮);
2、杀虫迅速,持效期长;
3、见光易分解;
4、对鱼高毒。
生物碱类:苦参碱-从苦参的根茎叶
等器官提取的生物碱类化合物;藜芦碱-从百合科藜芦属植物中提取的生物碱类化合物;胃毒、触
杀、拒食、
绝育
苦参碱:麻痹神经中枢,凝固蛋白质致使其气
孔堵死,窒息死亡
窒息死亡
1、对蔬菜、果树、大田上的蚜虫、菜青
虫、小菜蛾、螟虫、螨类等多种害虫有
效;
2、药效较慢,注意施药时机或与其他药
剂配合使用。
3、当今国内农药市场上苦参碱类杀虫剂
大多有隐性成分。
微生物杀虫剂1901年日本人在蜡状芽孢杆菌群内发现苏云金杆菌。
苏云金杆菌、
白僵菌、绿僵
菌、核多角体
病毒、颗粒病
毒等
触杀、胃毒
寄生破坏昆虫虫体扰乱其代谢过程
患病死亡
1、对环境、人畜安全;
2、药效缓慢但有积累性药效;
3、注意使用技术及其当时环境条件。
.。
常见杀虫剂作用机理
常见杀虫剂的作用机制近年来,杀虫作用机理的研究有了很大发展,已进入到分子毒理学水平,这对新杀虫剂类型的研制以及高度生理选择性药剂的发现,都很有帮助。
杀虫剂的作用机制:高效、低毒、低残留是现代优良杀虫剂的重要条件,利用高等动物与昆虫间生理上的差别,是研制低毒药剂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杀虫作用机理的研究有了很大发展,已进入到分子毒理学水平,这对新杀虫剂类型的研制以及高度生理选择性药剂的发现,都很有帮助。
目前大量使用的杀虫剂,例如,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等都是神经毒剂,非神经毒剂不占主要地位。
从全部杀虫剂的作用机制看,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神经系统毒剂,包括①对突触后膜作用,如烟碱、杀螟丹、杀虫脒;②对刺激传导化学物质分解酶作用,包括抑制胆碱酯酶,如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杀虫剂,抑制单胺氧化酶,如杀虫脲;③作用于神经纤维膜(包括膜的Na+、K+活化,抑制ATP分解酶)第二类为干扰代谢毒剂,包括①破坏能量代谢,如鱼藤酮、氰氢酸、磷化氢等;②抑制几丁质合成,如取代苯基脲类;③抑制激素代谢,如保幼激素类似物等;④抑制毒物代谢酶系,如多功能氧化酶增效醚等3,4-亚甲二氧苯基类化合物(MDP),水解酶三磷甲苯磷酸酯(TOCP)和正丙基对氧磷等、转移酶如杀螨醇等。
(一)神经系统毒剂1.神经构造和生理神经系统是由无数个神经元(neuron)构成,神经元是一个细胞单位,从这里伸出若干个树枝状突起(dendrite)以及长的轴突(axon)或神经纤维(neoefiher),神经元之间的连接部位称突触(synapse),中枢神经(centralnervoussystem)也是由复杂的神经突触连接,神经纤维和肌肉或功能器官间的连接点,称为神经肌肉联接部(neuromuscularjunction)。
这也是一种神经突触,由末梢神经的感觉细胞,经由中枢神经和运动神经达到组织器官,以构成反射弧。
昆虫的神经可分为三类,即感觉神经元、联系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无自主神经系统。
常用杀虫剂介绍范文
常用杀虫剂介绍范文杀虫剂是一种能够杀死或控制害虫的化学物质或生物制剂,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家庭和公共卫生等领域。
常用杀虫剂可以分为有机合成杀虫剂、生物农药和植物提取物等三类。
以下是对常用杀虫剂的介绍:一、有机合成杀虫剂1.有机磷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是一类具有广谱杀虫活性的化学农药,对多种害虫具有快速杀灭作用。
例如,敌敌畏和马拉硫磷是常见的有机磷杀虫剂,广泛用于农业和家庭防虫。
有机磷杀虫剂对昆虫的神经系统有剧毒作用,能够干扰和抑制虫体内的胆碱酯酶活性。
2.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是一种作用于昆虫神经系统的杀虫剂,具有广谱杀虫活性。
常见的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有氟虫腈和虫脒等。
这类杀虫剂对多种害虫有效,并且相对于有机磷杀虫剂来说,它们在人体中的残留时间较短,具有较低的毒性。
3.吡虫啉类杀虫剂:吡虫啉类杀虫剂是一类广谱性杀虫剂,能够杀灭或阻止各种害虫的发育。
常见的吡虫啉类杀虫剂有虫害特和派克特等。
吡虫啉类杀虫剂具有高度选择性,对人体和非靶标生物的毒性较低。
同时,它们对与目标害虫有关的各个生命周期阶段都具有良好的杀虫效果。
二、生物农药1.真菌农药:真菌农药是由真菌源性产生的代谢产物制成的杀虫剂。
常见的真菌农药有环菌灵、硫菌灵和白僵菌等。
真菌农药主要通过干扰害虫的新陈代谢或对其外壳造成损害而起作用,对害虫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并且对人体和环境的毒性较低。
2.病毒农药:病毒农药是通过利用病毒对害虫的特异性感染能力来控制害虫的农药。
常见的病毒农药有蚜虫瘟病病毒和甲虫苗病毒等。
病毒农药具有高度选择性,对非靶标生物和环境的影响较小。
同时,病毒农药作用稳定,不易产生抗药性。
3.细菌农药:细菌农药是由细菌藻生物发酵或培养产生的杀虫剂。
常见的细菌农药有苏力克和百威杀等。
细菌农药对害虫具有较强的杀虫作用,同时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较低,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三、植物提取物植物提取物是一类绿色环保的杀虫剂,常用于有机农业和粮食存储等领域。
杀虫剂品种详细介绍
03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种类和特点
种类
主要包括西维因、残杀威、害扑威等。
特点
具有高效、广谱、低毒等优点,对昆虫具有触杀、胃毒和熏蒸等作用,且毒性较低,对 环境污染较小。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使用方法
可采用喷雾、熏蒸、拌种等多种方式使用。
注意事项
使用时需注意安全,避免对人、畜、环境造 成污染;同时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以免降 低药效。
02
有机磷类杀虫剂
有机磷类杀虫剂的种类和特点
种类
有机磷类杀虫剂包括敌敌畏、敌百虫、乐果等。
特点
有机磷类杀虫剂具有高效、低毒、广谱等优点,同时也有一定的神经毒性和刺激性。
有机磷类杀虫剂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使用方法
有机磷类杀虫剂可以通过喷雾、熏蒸等 方式使用,使用时需按照说明书正确操 作。
VS
注意事项
转基因抗虫作物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抗虫基因转入植物体内,使植物 具有抗虫性,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
天敌昆虫
利用天敌昆虫控制害虫的数量和繁殖,如寄生蜂、寄 生蝇等。
灯光诱杀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设置特定波长的灯光诱杀害虫。
06
杀虫剂的合理使用和注意事项
杀虫剂的合理使用原则和方法
根据虫害类型选择合适的 杀虫剂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适用范围和防治对象
要点一
适用范围
要点二
防治对象
适用于蔬菜、水果、粮食、棉花等作物,以及木材、纸张 等材料的虫害防治。
主要用于防治鳞翅目、鞘翅目、直翅目、膜翅目和缨翅目 等害虫,如菜青虫、蚜虫、金针虫、蝼蛄等。
04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常见杀虫剂作用机理
常见杀虫剂作用机理近年来,杀虫作用机理的研究有了很大发展,已进入到分子毒理学水平,这对新杀虫剂类型的研制以及高度生理选择性药剂的发现,都很有帮助。
杀虫剂的作用机制:高效、低毒、低残留是现代优良杀虫剂的重要条件,利用高等动物与昆虫间生理上的差别,是研制低毒药剂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杀虫作用机理的研究有了很大发展,已进入到分子毒理学水平,这对新杀虫剂类型的研制以及高度生理选择性药剂的发现,都很有帮助。
目前大量使用的杀虫剂,例如,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等都是神经毒剂,非神经毒剂不占主要地位。
从全部杀虫剂的作用机制看,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神经系统毒剂,包括①对突触后膜作用,如烟碱、杀螟丹、杀虫脒;②对刺激传导化学物质分解酶作用,包括抑制胆碱酯酶,如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杀虫剂,抑制单胺氧化酶,如杀虫脲;③作用于神经纤维膜(包括膜的Na+、K+活化,抑制ATP分解酶)第二类为干扰代谢毒剂,包括①破坏能量代谢,如鱼藤酮、氰氢酸、磷化氢等;②抑制几丁质合成,如取代苯基脲类;③抑制激素代谢,如保幼激素类似物等;④抑制毒物代谢酶系,如多功能氧化酶增效醚等3,4-亚甲二氧苯基类化合物(MDP),水解酶三磷甲苯磷酸酯(TOCP)和正丙基对氧磷等、转移酶如杀螨醇等。
(一)神经系统毒剂1.神经构造和生理神经元的膜为二层磷脂分子间夹有蛋白质或胆固醇类复杂物质构成,突触前神经元和后神经元之间,神经元和肌肉之间不连接,有20—50nm的间距。
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纤维均为无髓神经,脊椎动物则有髓和无髓都有。
有髓神经上有很厚的神经髓鞘,并每隔1—2mm就分节断开。
神经元和肌肉细胞膜,膜内膜外带有相反电荷,内负外正;这种电位差称为膜电位(membranepotential),通常其值在-50—100mV。
细胞由于刺激而兴奋时,膜电位就瞬间向相反方向变动而产生动作电位(actionpotential),即所谓“冲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吡咯类
1987年美国氰胺公司开发的含有三氟甲基吡咯腈的杀虫杀螨剂。
虫螨腈(除尽、溴虫腈)
保幼激素类和蜕皮激素类
烯虫酯,是1973年第一个商品化保幼激素类杀虫剂;1985年美国罗门哈斯则第一个开发出蜕皮激素类杀虫剂—抑食肼。
保幼激素类:蚊蝇醚、双氧威、苯虫醚---主要用于卫生害虫防治;蜕皮激素类:抑食肼(虫死净)、虫酰肼(米满)
Ⅰ型:结构中不含α-氰基,胺烯菊酯、丙烯菊酯、苯醚菌酯、二氯苯醚菌酯等;
Ⅱ型:结构中含有α-氰基等,溴氰菊酯、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甲氰菊酯、联苯菊酯等
氯化烟碱类
属于杂环类化合物,拜耳公司于80年代中期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日本曹达紧接着在80年代末开发出啶虫脒,武田1989年开发了烯啶虫胺,瑞士诺华(先正达的前身公司之一)1991年开发出噻虫嗪。
1925年科学家发现毒扁豆中的毒素,毒扁豆碱,属于天然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40年代开发出第一个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地麦威,1953年联合碳化公司合成甲萘威。
灭多威、异丙威、仲丁威、涕灭威、克百威、丁硫克百威等,以及杜邦的茚虫威
拟除虫菊酯类
模拟天然除虫菊植物中除虫菊素的化学结构,人工合成的杀虫活性、稳定性更好的药剂。美国人在1947年首先人工合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丙烯菊酯,1949年商品化生产,日本人紧随其后,在70年代初开发出苯醚菌酯和含有α-氰基的氰苯醚菊酯;英国人在1972年开发出第二代菊酯类药剂,二氯苯醚菊酯,接着,日本人、德国人相继开发出多个新类型的药剂。
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绿僵菌、核多角体病毒、颗粒病毒等
沙蚕毒素类
异足索沙蚕,日本人钓鱼用的鱼饵,是一种生活在海滩泥沙中的环节蠕虫,起初发现这种虫子对蚊蝇有毒,接触多的人也有恶心、头痛等反应,1934年Nitta从中分离出一种活性成分——沙蚕毒素NTX,1962年Hagriwara首次人工合成,1965年武田公司首次开发出第一个沙蚕毒素类杀虫剂:巴丹。
巴丹、杀虫单、杀虫双、杀螟丹
市场常用杀虫剂种类、作用机理及发展史
有机磷类
1932年科学家发现了有机磷化合物的生物活性,1941年英国人和德国人在合成有机磷神经毒剂时发现部分化合物对昆虫的毒性,1944年德国人合成了第一个内吸性有机磷杀虫剂,1944年合成了对硫磷。
敌敌畏、毒死蜱、丙溴磷、三唑磷、辛硫磷、氧乐果、杀扑磷等
氨基甲酸酯类
植物源杀虫剂萜类
从植物器官或组织中提取出的杀虫活性成分-从楝科乔木植物中提取的萜类化合物;
印楝素
植物源杀虫剂有机酮、酯类
—从鱼藤中提取的酮类化合物
—从除虫菊中提取的酯类化合物
鱼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除虫菊素
植物源杀虫剂生物碱类
从苦参的根茎叶等器官提取
从百合科藜芦属植物中提取
苦参碱、藜芦碱
微生物杀虫剂
1901年日本人在蜡状芽孢杆菌群内发现苏云金杆菌。
垄歌:氟虫酰胺;
康宽:氯虫苯甲酰胺;
福戈: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
氰虫酰胺。
吡唑类
1989年法国罗那普朗克公司将吡唑杂环和氟元素结合开发出第一个吡唑类杀虫剂—氟虫氰。
氟虫氰、丁烯氟虫氰
季酮酸类
拜耳在开发除草剂时发现了螺螨酯,其后进一步合成了螺虫酯和螺虫乙酯
螺虫乙酯(亩旺特)螺螨酯、螺甲螨酯
吡啶类
最早由瑞士汽巴嘉基在1988年开发。
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噻虫嗪、噻虫啉等
抗生素类
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杀虫的药剂。苏云金杆菌1901年日本人在蜡状芽孢杆菌群内发现的。1975年日本北里研究所发现的十六元大环内酯化合物-阿维菌素,成为人类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抗生素的新里程碑。
阿维菌素、甲维盐、多杀菌素、浏阳霉素、苏云金芽孢杆菌等
苯甲酰脲类
70年代荷兰人研发除草剂时意外发现了一种没有除草效果但对昆虫有效的苯甲酰脲类化合物,几丁质抑制剂。
灭幼脲、除虫脲(敌灭灵)、定虫隆(抑太保)、氟铃脲(盖虫散)、氟虫脲(卡死克)、伏虫脲(农梦特)等
酰胺类
1998年日本农药和拜耳公司联合开发出第一个诱导昆虫鱼尼丁受体的杀虫剂-氟虫酰胺,即垄歌。杜邦公司在2000年开发出在作物体导管内上下传导的鱼尼丁高效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康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