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教学设计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共27张ppt)
3、颁布文件
纲领
提出
《天朝田亩制度》 1853
《资政新篇》 1859
主张 有田同耕, 有饭同食, 有衣同穿, 有钱同使。
提出新的社 会经济政策
意义
否定了封建地主土 地所有制,反映了 农民追求社会财富 平均的理想
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 当向何处去的问题, 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发 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8、评价
(1)性质: 清朝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2)积极: 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 的尝试;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局限(失败的原因):洋务派的初衷不是改变封建统治,只是引 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和生产技术,是在 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洋务运动的 失败是必然的。
【概念解读】: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含义
3、目标:“自强”“求富”
4、代表人物
5、指导思想: 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6、旗号: 前期——自强
后期——求富
7、内容: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②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③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 ④创办新式海军:以北洋舰队为代表
二、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地主阶级-洋务派)
材税料。二官(:府2)清常内政抓因府人:为毒清了打政支交府付不腐战起败争税统赔的治款人,和。阶军级费矛开盾支激,化极;力搜刮,加根捐本加原因 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材料三(:3)18连4年6年不—断—的1自8然50灾年害,;两广地区水直、接旱原因、虫灾不断, 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三河大捷。 ⑥天京陷落:1864年,在湘军、淮军和外国人带领的洋枪队的夹击下,太
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史纲要上(2019版)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件
1883年8月
1883年12月
1884年8月
1885年3月
1885年6月
冯子材
<二>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①日本明治维新后,积极推行对外侵略扩
张政策(蓄谋已久); ②朝鲜爆发农民起义(东学党起义)——
直接原因
2.过程
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 图
1894.11
旅顺
威海卫
1895.2.2
黄海海战 1894.9.17 平壤 1894.9.15
二、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一>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
<二>目的: 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三>代表人物: 中央以恭亲王奕䜣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
宗棠和张之洞为代表。
奕䜣
曾国藩
李鸿章
张之洞
左宗棠
❖ 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科技和军事,打出“自强”和“求富”的 旗帜。认为要富强,使中国“有备无患”,因此提倡兴“西学”、 提倡“洋务”、办军工厂,生产新式武器、建立新式军队,达到“ 自强”目的。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一>边疆危机 1.西北危机
1864年 新疆爆发反清起
义
1865年初 阿古柏率兵入侵
新疆
1878年 左宗棠 收复新疆
(二)中法战争(镇南关大捷)
法国控制 越南,将 矛头对准 中国
中法战争 打响
法军进攻 台湾未果, 转而偷袭 马尾军港, 炮毁福州 船政局
镇南关 大捷
签订中法 《越南条 约》,法 国占领越 南
北洋舰队的 镇远号
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史纲要上(2019版)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教案
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教学设计】——时局、变局、破局及危局【课程标准】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教材分析】第17课《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在第16课《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的基础上,依据时间线索讲授了19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列强的侵略史和中国军民的抗争探索史。
教材内容包括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瓜分狂潮等重要历史事件,既是中华民族的早期探索,也是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教学目标】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运用联系发展、客观辩证的方法,评价太平天国、洋务运动及甲午战争的影响,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通过《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实证洋务运动的原因、经过、特点、影响,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加深了清王朝的灭亡,促进了民主革命的进程,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理论与实践,培养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学情分析】知识基础:本课内容在初中历史教材中分为三课。
经初中阶段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本课的大部分史事,比如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
学生虽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只有了一定程度的感性认识,历史整体思维尚未形成,对各阶层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及其阶级实质仍然缺乏理性的认识。
学科素养:经过初中课程后,学生的辩证思维、批判思维均有所发展,具备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对提升自身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有自己的期望。
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共27张PPT)
材料3: 1880年,洋务派刘
铭传建议修建铁路,遭顽固
派清强朝烈反内对部,他顽们固说:派“自 强的之阻道,挠在和于修破道坏德,非铁
路火轮,火轮一开,震动龙
脉,害我国体。”
--《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
清廷想通过洋务运动增强国力,维护自身的统治,可事实却是国家面临 四分五裂的局面,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何在?
D.推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题中所述是美国的每户开发政策,此政策使美国在华势力大增,一定程度 上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民族危机空前 严重,此题选择C选项。《马关条约》的刺激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
本课设想
本课内容绝大部分事件,李鸿章都亲身参与,因 此本文命名为《见证》。 本课内容分两大部分,出路与危机,各部分内容 都有介绍,具体的详略由执教老师自定。我个人 比较注重失败原因和影响的分析。背景与过程倡 导学生自学,课堂上老师展示,回答学生的疑问 即可。 左宗棠收复新疆以及甲午战争,老师可以口头上 绪纷繁, 两月方宽,办事较妥, 贵这位国72何岁老必人的急将急是一,场台屈辱湾的已谈 是判丧,权口漫辱中长国的的之历条史约物告上。诉签李字”鸿,章谁,就谁将在成
为“历史的罪人”,但是朝庭上下,
伊又有腾谁博能担文当起任:赴呢口日?据中理之力争物的,大 尚未下咽,饥甚!
--1895年,日本马关
课程标准
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 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 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教学目标
知道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的基本情况,能够说出它们发 生的时间、大致过程,用史料辅助理解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甲午 战争造成的影响(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理解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清政 府自救的不足之处,以及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带来的影响,培养学生的 爱国主义精神,体会近代中国人民在面对外来侵略时,英勇抗争和勇于 探索的奋斗精神(家国情怀)
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共30张PPT)
恭亲王奕䜣
3.举措之一:为“自强”官办近代军事工业
江南制造总局是李鸿 福州船政局是晚清
章在上海创办的规模最 政府经营的制造兵船、
大的洋务企业。能够制 炮舰的新式造船企业。
造枪炮、弹药、轮船、机 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
器
厂。
3.举措之二:为“求富”开办近代民用工业
轮船招商局,总局设 在上海,自1872年创立, 第一家民用企业,其官督 商办,为中国第一家近代 轮船航运公司,
• 【能力提升】 1877~1882年,左宗棠连续五次上
书清政府请求新疆建省。1877年7月,当西征军一举 规复吐鲁番之际,他向清政府提出“设行省、置郡 县”,指出:“伊古以来,中国边患西北恒剧于东 南”,“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 师。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
• 1884年11月17日,清政府正式发布新疆建省上
• 【能力提升】
• 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 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 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 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
• 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 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 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 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 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 事宜”。
《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 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 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2.划分势力范围和强租租借地(100页地图)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一、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 二、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四、瓜分中国的狂潮
【新教材】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50PPT
【2019秋新教材】人教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 加剧 50PPT
永安建制 东乡称王 金田起义
永安 金田
【2019秋新教材】人教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 加剧 50PPT
东王
东乡称王
天王
永安洪建秀全制,初步建立政权;
西王
南王 北王 翼王
1853.1攻克武昌
1853.3定都天京 《天朝田亩制度》
【2019秋新教材】人教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 加剧 50PPT
1952.9长沙之战 西王萧朝贵牺牲
1952.4全州之战 南王冯云山牺牲 1851.9永安建制 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
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 翼王-石达开
1.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 税。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
“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 亩之课而不足。 ”
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2.内因: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根本原因)
太平军北伐 太平军西征
【2019秋新教材】人教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 加剧 50PPT
【2019秋新教材】人教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1)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和剥削, 阶级矛盾激化 根本原因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3)自然灾害严重
地主 阶级
(4)西方宗教的影响(创拜上帝教)
外国侵略
加 剧
阶级 矛盾
激 化
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二、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自主学习)
洋务运动知识一览表
目的
概
背景
况 代表人物
指导思想
结果
军事工业
内 民用工业 容 海防成就
近代教育
一.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
(二)强国之梦——洋务运动 2.洋务之盛
洋务运动知识一览表
目的 维护封建统治,师夷长技以自强
概 括
阶级矛盾激化
根本原因
(2)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3)直接:广西自然灾 害严重,矛盾突出。
地主 阶级
(4)组织基础: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外国侵略
加 剧
阶级 矛盾
激 化
农民 阶级
自然灾害
一、太平天国运动
1、背景 2、经过
永安建制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了这个新生的农民政权一开始就依照旧的封建 制进行内政建设→农民阶级局限性,为后期太平天国运 动的失败埋下隐患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程标准: 1、认识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 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太平天国运动),理解 其性质和意义
2、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
一、太平天国运动 1、背景
(1)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和剥削,
③评价:进步性: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
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空想性: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加上战争形势,因此未 能真正实行。
材料一 太平天国北伐西征并举。北伐军一直打到天津郊区,震动京师。 清政府急忙从各地调集重兵,围攻北伐军。由于孤军深入,北伐军浴血 奋战两年,最终失败。 材料二 洋枪队是清政府勾结美、英、法侵略者为镇压太平天国组成的 武装。1860年(咸丰十年)在上海组成由美国人华尔统领。
人教版必修2019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共20张PPT)
(二)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背景:
(1)日本:出台“大陆政策”,
世界
侵华野心蓄谋已久;
材料一 “日本乃万国之本”,
亚 洲
中满 朝 台日 国蒙 鲜 湾本
“开拓万里之波涛” ,“布国
威于四方”。
——明治天皇《御笔信》
日本“征韩侵华”
(2)直接原因:东学党起义
的“大陆政策”
(导火线)
位 抱 着 婴 儿 的母亲 挤在了 一旁站 着。 那 四 个 男 人 中,排在 最前的 人衣着 很讲究 ,不像一 个文盲 呀!可 是 他 一 副旁若 无人的 样 子 ,看 着 就 让人烦 。第二 个人穿 着长大 衣,毫不 在意白 牌子上 的五个黑色大字。第 三 个 人 像 一 个知识 分子,矮 矮的个 子,穿着 件时髦 大衣,脚 上穿 着一双 油光闪 亮的皮 鞋 ,鼻 子 上 还 架着一 副眼镜 。最后 一个人 带个口 罩,穿件 长长的 大衣,好 像是 想遮住
内心的不安。 这 四 个 人 看 上去很 绅士,内 心却无 比丑陋 ,他们看 上去一 个个知 识渊博 的样子 ,实际 上 连 尊 老 爱 幼真正 的意思 都不明 白。在 我们的 生活中 也有很 多这种 人,在街 边的垃 圾 桶 上 明 明 有分类 装标识 ,可就是 扔在不 对应的 桶子里 。草坪 上明明 有“请 不要践
俄国出兵占领伊犁 (3)结果: ①1875年左宗棠率兵平叛; ②1878年收复新疆南北两路; ③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正式设省,使西北边疆度过危机。
2、西南地区中法战争 (1)时间:1883——1885 (2)概况: ①1884年法军偷袭马尾军港,炮毁福州造船厂; ②1884年刘铭传多次击败进攻台湾的法军; ③1885年镇南关大捷—冯子材 (3)结果: ①1885年签订《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占领越南。 ②1885年台湾建省,清政府强化了对台湾的管 辖
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7课 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共19张PPT)
两大纲领
《资政新篇》的指导思想是“治国必先立政,而为 所谓"立政",就是建立政治制度,制定政纲; 所谓“取资”,即根据当时客观形势来办事。
根据太平天国革命形势的逆转和世界资本主义迅速 提出学习西方,提倡与各国通商,借鉴西方先进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等。
进行具有某些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借以巩固农民
全 盛 时 期 1856年
天京变乱 (转折)
1851年 永安建制
1851年 金田起义
影响:打击---湘淮系崛起中央权力下移
一.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 (一)太平天国运动
两大纲领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 寡则寡分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产品分配 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 圣库。 ……务使天下共享天父皇上帝大幅,有田 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
洋务派最早创办的洋务 理衙门,1902年并入 于1912年更名为北京
一.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
(二)洋务运动
初衷不是为了改变封建统治,只是引进 的军事与生产技术,失败是必然。 据不完全的统计,1860~1895年,洋务派主 批军用工业,大小共有19个单位,兴办民用工矿 个单位。总计48个。这些工业企业单位虽不如某 外资企业办得早,但在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煤矿 其他金属矿藏、治炼、机器制造、织布、纺纱等 都占据统治地位。
创办军事工业
天津机
传统的手工工场 江南制造总局内部
安庆内军械所 福州
兴办民用工业
开平煤
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
北洋舰队:经远舰 北洋舰队:致远舰
筹划海防
北洋海
南洋海军
洋 务 派
创 办 的
新 式 学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本章节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深入理解近代中国国家出路的探索过程以及列强侵略加剧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特别是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等国内重要历史事件,以及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列强侵略事件。
2.洋务运动:讲解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主要成就及历史意义,分析洋务运动为何未能使中国走向富强,引导学生思考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根本途径。
3.列强侵略加剧:讲述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列强侵略事件,分析列强侵略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民族危机的严重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国家出路探索与列强侵略加剧之间的关系;近代中国面临的内外压力及其应对策略。
2.技能培养: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阅读和理解能力,学会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形成自己的观点。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本章节以问题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辩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教材和课堂笔记,撰写一篇关于太平天国运动或洋务运动的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不少于800字。
2.设计一份思维导图,梳理近代中国国家出路探索与列强侵略加剧的历史脉络,要求涵盖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突出重点、难点。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7课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7课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知识点总结第17课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内容提要】十九世纪中期,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西方殖民国家也进一步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社会各阶层随之掀起了不同形式的抗争。
农民阶级通过太平天国运动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虽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基本要求。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统治阶级发生分化,其中的洋务派倡导了洋务运动希望利用“中体西用”的思想挽救统治危机。
十九世纪中期以后,俄英法日等国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的西北边疆和西南边疆相继出现危机。
特别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更使中国陷入空前的民族危机之中,随后列强又掀起了对中国的瓜分狂潮。
【知识提纲】一、太平天国运动:1.背景:(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手工业者纷纷破产(2)巨额战争赔款分摊到地方,各级官吏乘机搜刮百姓(3)连年的自然灾害,加剧了中国社会固有的矛盾,农民暴动此伏彼起(4)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教2.重要事件:(1)金田起义:1851年1月,太平天国运动正式爆发(2)永安建制:分封诸王,初步建立了政权(3)定都天京:1853年,攻下南京改为天京,定为国都,正式建立了政权(4)巩固政权:北伐,孤军深入,虽败但为西征和东征奠定基础;西征与东征的成功使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1856年)(5)天京变乱:1856年,领导集团内讧,太平天国由盛转衰(6)后期斗争:洪仁玕、陈玉成、李秀成组成新的领导核心,暂时稳定局势(7)天京陷落:1864年,洪秀全病逝,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最终失败3.行动纲领:(1)《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目的:建立“四有两无”的社会内容:①绝对平均分配土地(生产资料私有)②圣库制度分配产品(劳动产品公有)评价: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体现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绝对平均主义成为无法实现的空想(战争环境,未能实施)(2)《资政新篇》:(1859年)内容:①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②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③开设新式学堂评价: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迫于形势未能实施4.影响: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了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汉族官僚地位上升,中央权力下移。
人教2019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共42张PPT)
太平天国运动对晚清政治格局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
中观建构——理清逻辑
太平天国运动
道光乾隆十三年(1748)共设 11个总督(包括漕运总督、河道总 督),其中满9汉2。乾隆四十四年 (1779),设11处总督,满7汉4 ;
——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
总督:1872—1875年间,除1人为满人外, 其余7人全为汉人。1876-1883年间,8处总 督全为汉员。1861-1890年的30年间,清廷 任命了44个总督,其中34人为汉人;
——《丁汝昌遗言》
微观透析——突破重难点
中日国力角逐,甲午一役,中国何以战败?
项目
武器装备
舰队指挥 情报搜集 海军体制 战略思想 两国皇室 民众反应
清朝
日本
陆军枪械装备率85%
陆军枪械装备率100%
清朝水师战舰数量、吨位、舰种超过日本 航速16节以上战舰10艘,“吉野”号航速
海军,航速16节以上战舰2艘。
1853年马克思的评价:这次变革
将给予这个国家的文明带来极其 重要的后果……到达最反动最保 守的堡垒的大门,那么他说不定 就会看到这样的字样:中华共和 国,自由、平等、博爱。
1862年马克思的评价:除了改朝换
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 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慌比给予 老统治者的惊慌还要厉害……显然 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 那个魔鬼的化身。
——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
湘系如此,淮系亦然,淮系出任总督巡抚的情况 如下:李鸿章曾任湖广总督、两江总督、直隶总督; 张树声曾任江苏、贵州巡抚、两江总督、署理直隶总 督、两广总督;刘秉章曾任四川总督;刘铭传曾任台 湾、福建巡抚;潘鼎新曾任河南、广西、云南巡抚; 丁日昌曾任江苏、福建巡抚等。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2)
我(李鸿章)办了一辈子的事,练 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 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 饰,虚有其表。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局限:初衷不是改变封 建统治,只是引进资本 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 产技术,是在封建制度 的基础上修修补补,失
贰 危机加剧
三十年洋务,竟毁于甲午一役! 泱泱之大国,竟败于弹丸东夷!
政治:主张中央集权,反对结党营私,提倡广开言路。 经济:主张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制度,发展工矿、交通、邮政、
金融、水利等事业;准许私人开办工业,奖励科技发明。 对外: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 文教:兴办学馆,建立医院,设立社会福利机构。
进步性
向西方学习,提倡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
局限性
A.是近代中国寻求国家出路的最早探索
B.使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
C
D.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试题训练
3、“完全废除私有制,居民原来的财物全部归圣库”。这反映出《天朝田亩制度》
A.违背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
B.推动了小农经济走向解体 C.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
曾国藩 湘军将领
李鸿章 淮军将领
左宗棠 湘军将领
思考:上面三位人物是谁,与太平
天国的关系?
壹 探索出路
(二)中兴路--地主阶级洋务派
思考:统治阶级内部的革新势力面对千年大变局,他 们又做出什么样的探索?
曾国藩(湘) 左宗棠(湘)
李鸿章(淮) 张之洞
恭亲王奕䜣
壹 探索出路 (二)中兴路--地主阶级洋务派
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
更善之善者哉?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近代中国国家出路探索的主要历程和关键事件;
(3)戊戌变法:讲述戊戌变法的过程,评价其历史意义,探讨民族危机加深的原因;
(4)列强侵略:讲解列强对中国进行侵略的主要方式、影响,以及中国人民的抗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近代中国国家出路探索的历程,分析列强侵略的加剧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教学实施: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设组长一名,负责组织讨论;
3.材料分析题:提供1-2段与近代中国国家出路探索相关的历史材料,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分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并提炼观点。
4.论述题: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以“近代中国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为主题,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论述文,阐述自己对这一历史时期的认识和理解。
5.拓展阅读:推荐一本与近代中国历史相关的书籍,如《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国近代史》等,要求学生在课后阅读,并撰写一篇读后感。
(2)自主学习:鼓励学生预习教材,了解基本史实,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
(3)课堂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深入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列强侵略的加剧;
(4)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课后拓展: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近代中国的历史,提高历史素养。
3.学习能力:高中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主动搜集、整理历史资料,通过合作探究、讨论等方式,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分析。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通过问题链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形成对历史问题的全面认识。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5.通过课堂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敬畏,让学生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和价值。
3.培养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让学生理解并关注历史的苦难和人民的痛苦。
4.通过历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学会从历史的角度看待和思考问题。
3.分析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背景、主要侵略行为及其对中国造成的危害。
4.通过讲解,引导学生认识到晚清时期国家危机的严重性和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艰难曲折。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给学生发放讨论任务,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探究。
2.讨论任务可以是对某一历史事件的看法、对某一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评价等。
3.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4.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探究,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分配具体的研究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组织小组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优秀教学案例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PPT课件
思考: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结合材料,如何理解教材中“湘淮系官僚集 团形成,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这句话?
咸同光时期的民魂先驱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学界的三魂》(1926年)
一、天国之梦:咸丰时期的农民先驱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二、天朝自强:同光中兴之因 《洋务运动》
所有这些起义,配合太平天国,形成 了全国范围的动乱。从《清实录》中 来看,关内18行省,已有14省战火正 炽……直隶、陕西、甘肃、山西,也 不时爆发较小规模的聚众抗官事件。
——茅海建《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
思考:请结合左侧图片和上方材料, 教材97页的学思之窗, 从对内和对外两个角度, 解释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的目的?
咸丰朝 (1851--1861)
太平天国运动持续的时间, 超过了咸丰皇帝在位时间,
对清王朝形成了沉重的打击
思考: 《资政新篇》为什么能说明当时 农民阶级比地主官僚更加积极地
探索近代中国的国家出路?
一、天国之梦:寻求天国之果 《太平天国运动》
自1853年夏天以后,中央财政已拨不下军费……。 现在总算有了一个明正言顺的征收渠道,谁也不肯将 此交到中央财政去。厘金(商税)由此成了不受中央 控制的大财源,由各省督抚所把持。
四、历史的叩问:民族之魂与民族的未来
一、天国之梦:寻求天国之因 《太平天国运动》
材料一: 广西山多田少,地皆
捞确,居民谋生无计,十室
材料二:
粤(广东)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 自其伪君伪相,下逮兵卒贱役,皆以兄弟称 之,……此外凡民之父皆兄弟也,凡民之母
九空,盗心易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教学设计一、教学准备1.教学理念:教的角度:以主题引领本单元和本课时的教学设计,立足于本单元中国从独立的封建社会沦为完全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线索,从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看晚晴的内忧外患与各阶层的救亡图存。
本课主题确立为,从民魂出发看中华民族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7课的关键事件确立事件为洋务运动的前因后果。
从农民阶级的抗争看地主阶层洋务派之湘淮集团的崛起,从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左宗棠收复新疆、中法战争看洋务运动的积极成果,从中日甲午战争看为何地主阶级洋务派不能挽救民族危亡。
本课将中央权力下移,湘淮集团的兴衰作为探究的重点,对比洋务派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成功和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失败,教师力图引导学生探讨,晚晴时期为何洋务派一度能挽救清朝的统治而最终不能挽救民族危机。
学的角度: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将晚清的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放在中国进一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进的历史进程中,从当时的情景出发,以运用历史地图、文字史料等为必要途径,解读史料中晚清中国的内忧外患,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的作用与失败原因,提升历史解释的能力,体现历史学科基于特定时空观念下,历史人物的努力与他们的局限性,感受中华民族各阶层为了寻求国家的出路所做的悲壮的探索,体会近代中国嬗变从量变到质变的历史进程,使得学生了解今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来之不易,提升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2.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新课标》1.7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明确要求学生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因此第17课上承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下启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本课最终的落脚点是列强侵略的加剧,即甲午战争以后,中国社会进一步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同时课标要求学生认识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在第17课就体现为农民阶级发起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发起洋务运动,但是前者推翻清王朝,建立“地上天国”的尝试最终失败,后者的早期国家现代化的努力,最终在甲午中日战争惨败,马关条约的签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之下,最终失败了。
此外,课标也要求学生能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以左宗棠收复新疆、中法战争中冯子材镇南关大捷、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为主要事件,使学生感受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不屈服与外来统治者的坚强意志与决心。
下为笔者分析本课教学内容的结构图3.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八年级应该对相关的史实已经进行了学习,初步了解本课所提及的历史事件。
对于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的失败有所了解。
进入高一学习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分析能力,但是学生思辨能力不足,在理解两大阶级的努力与失败的原因方面探究不够深入,如何从两大阶级的努力中看他们光荣的徒劳,对高一学生理解和解释起来,依然比较困难。
4.教学目标:5.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近代社会两大矛盾交织,但民族矛盾是最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主要危机是外患,各阶级的努力以救亡图存为核心目标,学生通过本课学习,应能够阐释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探索出路的意义,认识中国社会进一步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历史过程。
难点:各阶级的抗争受到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认识太平天国运动与洋务运动的历史局限性,分析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探索出路失败的原因。
6.教学设计思路以时间为线索,以民魂和天朝为主题,把握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朝的沉重打击,洋务运动是早期现代化的尝试,甲午战争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马关条约和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使得中国社会进一步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探讨两大阶层救亡图存的失败的原因。
二、教学过程导入1. 出示19世纪下半叶东亚局势图教师说明:19世纪下半叶,随着西方主要国家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列强用枪炮逐渐把中国周边的国家变为其殖民地,而列强下一步的目标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面对鸦片战争后,中国边疆不断出现的危机,此时的先进中国人没有放弃抵抗,虽然中国一次又一次遭受侵略的凌辱,但是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使得这段晦涩与屈辱的历史不致于完全只是黑暗,而这也就是中华民族的民魂。
鲁迅先生曾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人才有真进步,而今天我们就将追随着先驱们的脚步,通过学习19世纪下半叶的天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战争与瓜分狂潮等重要史事,来回顾这段晦涩的历史与其中中国各阶级为探索国家出路所进行的光荣的徒劳。
(设计意图:点名本课的时间段与课堂主题)学习环节一太平天国运动(一)寻求人间天国的原因材料一:“广西山多田少,地皆捞确,居民谋生无计,十室九空,盗心易动。
——清廷自述《粤寇起事纪实》材料二粤(广东)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
自其伪君伪相,下逮兵卒贱役,皆以兄弟称之,……此外凡民之父皆兄弟也,凡民之母皆姊妹也。
——《讨粤匪檄》设问:1. 根据教材,为什么洪秀全要组织太平天国运动?2.根据材料一,两广的穷苦农民为何加入洪秀全领导的反清起义?3.结合所学,他们为什么失去生计?4. 根据材料二,请解释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为何能吸引农民加入?(设计意图:让学生解释农民阶级寻找出路的原因与农民阶级的理想)教师总结: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伴随着鸦片战争后伴随着外国的商品输出,两广地区相当多的山民失去了生计,向往地上天国的他们在洪秀全等人的带领下发动推翻清王朝的起义,渴望建立理想中的平等大同的世界。
当然现实中他们的理想未能实现,但是他们的起义却对中国近代的历史影响深远。
(二)寻求人间天国的道路教师叙述:这场运动不仅持续时间很长,超过了咸丰帝在位的时间,对清王朝打击极大,而且清朝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军队,是湘军与淮军,已经不是清朝的八旗兵和绿营,这也是对清朝中央统治集团的重大打击,那么这两支军队又是怎么来的呢?(设计意图:过渡到太平天国运动对晚清政局的重大影响)(三)寻求人间天国的结果材料:……自1853年夏天以后,中央财政已拨不下军费,……。
现在总算有了一个明正言顺的征收渠道,谁也不肯将此交到中央财政去。
厘金(商税)从此成了不受中央控制的大财源,由各省督抚所把持。
……待到后来,曾国藩柄政两江,湘军征战八省,其总兵额最高达到五十万!与清朝八十万经制兵已相距不远,其战斗力远远胜之。
……——《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设问: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如何理解教材中“湘淮系官僚集团形成,汉人权力增长,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这句话?(设计意图:从史料中,让学生理解汉人权力具体指向的是哪些权力,为后面湘淮集团开展洋务运动提供铺垫)教师总结:正如茅海建先生指出的,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是地方官僚自己募集的武装,兵权和财权都逐渐归属到地方,中央权威下降,这也对此后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学习环节二洋务运动(一)天朝自强运动的原因材料:所有这些起义,配合太平天国……从《清实录》中来看,关内18行省,已有14省战火正炽……直隶、陕西、甘肃、山西,也不时爆发较小规模的聚众抗官事件。
——《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设问:请结合左侧图片和右侧材料、教材学思之窗,解释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的目的?(设计意图:结合正文内容,使学生掌握洋务运动开展的目的)(二)天朝自强运动的开展(设计意图:设问见图,结合教材,使得掌握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域,巩固基础史实)(三)天朝自强的成果(设计意图:设问见图,学生结合教材和右侧图片,使得学生掌握洋务运动的重大成果,理解在应对边疆危机,保卫国家安全方面的重大作用)学习环节三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瓜分狂潮(一)中日甲午战争材料一:亚洲现在是在三大强国的手中——俄国、英国和中国!——载《甲午战争史》外国人评论材料二:此时之中国当不若三十年前之懦弱可欺矣!——《申报》1894年7月7日评论材料三:今中国之外形,犹如老屋废厦加以粉饰,壮其观瞻,外形虽美,但一旦遇大风地震之灾,则柱折栋挫,指顾之间即将颠覆。
—宗方小太郎1894年《中国大势之倾向》教师叙述:洋务运动的早期现代化尝试在应对边疆危机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当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时,相当多的中外人士都看好中国能够取胜,然而有一些日本人对中国的观察却恰好相反,战争也以中国的惨败告终。
(设计意图:设问见图,学生结合教材和右侧图片,让学生分析中日甲午战争惨败对中国的重大后果)(二)马关条约与瓜分狂潮(设计意图:设问见图,学生结合教材、诗词、图片,学生回答,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进一步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学习环节四探究活动:为何洋务运动等救亡行动未能保障国家安全,抵抗外敌侵略材料一:台民唯有自主……事平之后,当再请命中朝,作何办理。
……台民唯集万众御之。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如各国仗义公断,能以台湾归还中国,台民亦愿以所有利益报之。
——《丘逢甲传》材料二:1895年5月-10月,台湾人民进行反割台斗争,打死打伤日军三万多人,但由于缺乏清政府支持,台湾全部沦陷。
——据人民版教材整理教师设问:以上材料显示了哪些信息?学生回答:台湾人民英勇作战,但是由于缺乏清政府支持,台湾沦陷。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失败真的就只是因为缺乏清政府支持吗?假设清政府支持能成功吗?学生讨论后指出,两次鸦片战争时,清朝中央政府已经无力保卫国家安全,因此即使清政府愿望支持,根据中日甲午战争的状况,无法寄希望于清政府。
教师又做引导并指出,自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后,中央权力下移,兵权与财权主要在地方督抚手中,甲午战前国力对比,日本优势并不明显, 湘淮集团过去三十年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农民起义,西北、西南反侵略斗争的成功经验,为何在甲午战争中不行了?材料三:金登干在报告一批奥国兵工厂……的枪械和子弹即将由欧洲启程时,特别提到“到达中国交货时,应请公正可靠的欧洲检验员开箱抽验后在场移交,以免有人捣鬼当做陈旧军火看待”……然而这批军火运抵上海时,仍被海关道检查定性为“全系毫无价值不能应用之物”……赫德对此的解释是:“那些没有沾到油水的官吏,自然不免有一番挑剔。
”——《同光年间湘淮分野与晚晴权力格局变迁(1862-19895)》材料四:由于各部队存在着错综复杂的派系矛盾,烟台以东清军归李秉衡节制,威海守御由李鸿章的淮军负责彼此互不相干,而南方调来“勤王”之师又不听李秉衡调遣,这样就出现了威海孤军奋战,得不到援兵支援的奇怪景象。
——《龙旗飘扬的舰队——中国近代海军兴衰史》材料五:伊藤博文:“日本之民不及华民易治。
”伊藤博文:“我兵现住金州等处,见所有华民,较朝鲜之民,易听调度,且做工勤苦,中国百姓诚易治也。
”——《马关之伊李问答》教师设问:请学生进行讨论以上材料揭示了中国甲午战争失败的哪些方面的原因?学生讨论后指出,中国政治腐败,派系林立,中国甲午战争失败不是因为武器不如日本,官兵不如日本英勇,而是因为体制不如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