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本语言,培养语用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语用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文本语言,培养语用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18-12-17T16:24:50.36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月总第287期作者:王毅[导读]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小学生的语用能力增加了,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自然就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浙江省青田县城西小学323900

摘要: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小学生的语用能力增加了,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自然就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培养小学生的语用能力,要基于文本语言展开,这样,才能让语文课堂上的语用训练更高效。基于此背景,对“品味文本语言,夯实语用基础;揣摩文本语言,培养语用思维;紧扣文本语言,组织语用训练”的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达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语言语用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重要的教学目标,语用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语文阅读教学要以语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对于语文课程而言,本身具有典型的实践性以及综合性,是促进语用能力提升的有效指导和关键载体。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语言训练,所以,最终的目标就是为了学习语言并准确的使用语言。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立足于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并以此为切入点,充分发掘潜藏在其后的深厚情感,同时还要关注课本的表达方式,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一、品味文本语言,夯实语用基础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编的课文大都语言优美,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学生在进行品读和赏析的过程中,有助于提升语感,促进语言积累。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还要聚焦于课文的语言特点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通过这一过程帮助学生积累更丰富的语言知识,为日后的语用打下扎实的根基。

1.品味精彩词语,夯实语文基础。在很多课文中都蕴含精彩的词语,这些词语能够为课文带来勃勃生机,教学中教师应聚焦这部分精彩词语,引导学生展开有效的语用训练,这样,就自然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例如,在《火烧云》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描绘:“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见也没见过的颜色。”在教学中,一位教师首先为学生布置了自主阅读的任务,要求他们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体会这一景象。很多学生在阅读之后纷纷发言:在这句话中,一共使用了四个“一会儿”,由此可以感受到火烧云颜色变化之迅速;同时还使用了“金灿灿”以及“红彤彤”等词汇,既能够感受到火烧云明艳的色彩变化,也能够展现其色彩的丰富性。教师顺势向学生提问:作者在描绘火烧云中使用了哪些不一样的色彩?你能够从中发现什么?学生再一次阅读课文之后发现:在描绘火烧云的颜色时作者并没有仅仅局限于色彩,还结合了葡萄、茄子等日常中极为普遍的事物,这样才能够使读者的感受更真实。教师继续对学生进行引导:那么,在描绘火烧云的过程中使用了那么多颜色,你是否可以借助一个四字词语对此进行描绘呢?学生们纷纷踊跃回答:绚丽多姿、五颜六色、色彩艳丽、五彩斑斓……学习结束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基于作者的特殊表达描绘这些颜色。经过简单的思考,学生们便纷纷说出;鹅黄、柠檬黄、大红大蓝等各种各样的词汇。

以上案例中,学生在品味课文精彩词语的过程中,必然能够对火烧云的颜色生发更丰富的想象和感受,也能够积累更多的词语,从而为开展语用训练奠定了基础。

2.品味经典句式,夯实语用基础。很多作者在课文中使用了非常经典的句式,就是为了突出表达效果。学习过程也可以就此展开,对经典句式的分析,既要了解句子结构,也要把握表现效果,这样,就能够为学生的语用训练打下基础。

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在第四自然段连续使用了四个“有的”,很显然,这句话的表达极具特色,教师在组织学生品味和理解之后,让他们对这个句子的特色和优点进行分析,有的学生认为,作者利用四个“有的”能够把西沙群岛的富饶写得很详细;有的学生认为,这样的句式能够把文章写得更加生动;有的学生认为通过这样的排比句式,能够更加有效地突出文本的表达效果……

以上案例中,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排比句进行品味,这样,不仅让他们把握了排比句的特点,并且,能够让他们体验排比句的表达效果,从而为他们在自己写作中的运用奠定基础。

二、揣摩文本语言,培养语用思维

在新课改的引领下,很多教师不再使用传统的咬文嚼字的教学模式,针对阅读教学更多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基于阅读过程体会文章之美。但是,读的过程还应链接写作手法,否则学生就只会重视阅读,对于促进其语用能力的提升来说极为不利。由此,在组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基于合理的方式和策略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写作,促进语用能力提升。

1.揣摩语言形式,培养语用思维。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以及课文情感,同时还要分析其中所涉及的表达手法,能够在课文中“走个来回”。“来”的含义就是理解课文,体悟课文情感;而“回”则是基于逆向思维的方式,当学生已经掌握课文情感之后,需要基于此分析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方式,感受语言遣词造句的精妙,了解作者的创作目的。

以《谈礼貌》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并对文中所涉及的事例进行总结,之后分析具体的写作手法以及语言表达方式:(1)课文中的三个事例按照从古至今的阐述方式进行了说理,而且这三件事都发生在中国,这是为什么呢?(2)为什么课文中所涉及的事例不仅仅局限于名人,还有普通人呢?(3)三个事例的阐述顺序是否可以改变?当学生对这一课文展开深入阅读和分析之后,就能够从中了解到:这篇课文的阐释是基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礼貌待人”而开展,所以这些事例应当发生在中国,因为强调的是中华民族,所以应涵纳所有的中华儿女,不能只包括名人,还应当包括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在课文中所谈及的三个事例,实际上是有序的,是层层递进的:牛皋需要别人的帮助,首先就要做到礼貌待人;小孩对不起别人时,要做到礼貌;他人对不起周总理时,周总理选择的是原谅。这三个事例能够非常充分的展现我国以礼待人的传统美德,所以顺序不可调换。

这样,紧扣课文中的语言表达特点,引导学生仔细品味,同时还结合他们的个性化理解,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作者的表达目的。通过这一过程必然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的写法,保证了高效的教学实效。

2.揣摩语言修辞,发展语用思维。王荣生教授认为:在特定的情况下,“怎么读”与“读什么”,应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所以对于一篇课文来说,可以根据具体的文体类型选择恰当的关注点以及突破口,或者也可以选择不同的阅读姿态。实际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修辞手法,并展开深入揣摩,以此促进其语用思维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