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 青年风格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的青年风格派是从新艺术运动中发展出来的设计运动,开始摆脱单纯的装饰性,而向功能性第一的设计原则发展,因此被视为介于新艺术运动和现代主义设计之间的一个过渡性阶段的设计运动,线条表现手法是曲线派,主张师从自然,以模仿自然界动植物纹样的线条进行装饰。
德国总督楼是德占时期历届德国总督的官邸,始建于1904年,1908年完成,集中体现了西方建筑史上诸多风格的流变轨迹。1999年,因其出类拔萃的建筑规模和样式而入选《世界建筑精品集》。徐飞鹏表示,该建筑较为典型地反映了19、20世纪之交德国乃至欧洲建筑思潮的某些特殊征候。在装饰上较多运用了当时在德国国内最新潮的“青年风格派”手法,例如狭长而紧凑的小窗户的设计、铁艺的运用、崇尚自然主义的雕花,还有石砌的外墙山花。
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之交,在德国的艺术界兴起了一场“青年风格”运动,所谓青年风格是指一方面强调装饰,(如经常在建筑物正面装饰以弧线或者花朵图案),另一方面反对机械风格和大工业时代千篇一律的廉价艺术品的艺术风潮。在整个威廉时代,德国建筑艺术受限颇多。威廉认为:不管哪种艺术,只要违背他的规定,超出他划定的界限,就不再是艺术。但是艺术家们也并没有就此止步,甚至首都柏林成为青年风格派装饰艺术的中心,“天高皇帝远”的德意志帝国东亚的殖民地青岛,更是无拘无束,将此风格表现的淋漓尽致。
1897年起德国人开始营建青岛港,直到1914年一战战败,这段时间正是青年风格派在德国以及欧洲的鼎盛时期。青岛至今仍存有德国风格的建筑三百六十余座,其中不乏青年派风格的作品,今天它们已经成为青岛的标志性建筑,吸引着无数建筑艺术爱好者的目光。
青年艺术风格兴起的时代为1891年至1905年。这是一场全欧范围内的新兴风格。
青年艺术风格(20张)
在德国,慕尼黑的年轻艺术家们根据一本“青年杂志”的名称,把这种新风格定名为
“青年风(Jugendstil)”,奥地利的艺术家们为了表示与老派艺术风格的决裂,把自己的艺术团体命名为“分离派”(Secession),法国的艺术家根据1896年开幕的一个新画廊,把这一风格称作“新风格”(Art Nouveau),英国人称之为“现代风格”(Modern style),意大利人称之为“自由风格”(Stilo Liberty)。现在,德语地区的人们习惯把这种与传统艺术格格不入的风格称为“青年风格”。
青年风格(Jugendstil),为西元一八九五至一九一○年间,流行於欧洲的建筑艺术格式,因慕尼黑「青年杂志」而得名。其基本意义在於反对普鲁士建国时期的学院派精神,打破因袭传统的格式。最初提倡者为德国人叶克曼(O. Eckmann),他模放草木、花卉、藤蔓之形状,凭主观印象,抽象地描绘自然飘逸的细长线条,成为平面图形,流行於德国建筑、美术、手工艺,及室内装璜方面,尤其书册装饰图案更能表现此种艺术风格,和英国新拉斐尔派(Praeraffaeliten)之流行方式很相近。
十九世纪末,日本绘画艺术已随著漆器、版画等手工艺品流传至欧洲,就花草饰纹之形状与主题看,青年风格确实受到日本花绘画图案及中国花草画的影响,其色调亦颇相似。然青年风格特别强调飘逸柔软之长线条,象徵著透过草木与自然界的连系,追求生命的真谛,近似「释迦拈花」之意,这点与青年运动(Jugendbewegung)想摆脱文明传统,向往自然追求新生命之用意相同。
青年风格虽只盛行一、二十年,但已左右当时建筑、雕塑界的创作方向,名建筑艺术家如:维德(H. Van de Velde)、霍夫曼(J. Hoffmann)、黎门斯米得(R.
各位早上好,我是您的讲解员,很高兴为您做接下来的讲解服务。各位现在看到的是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