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派

合集下载

平面构成的发展历史

平面构成的发展历史
平面构成的发展历史
§1-2-1 构成从萌芽到成型
一、绘画艺术中的构成派
1、康定斯基 ——画家,艺术理论家 俄国抽象构成主义的代表
被认为是抽象主义的鼻祖, 主要作品均采用音乐名称
《康定斯基Leabharlann 点线面》康定斯基将绘画与音乐类比后,绘 画可以通过色彩、空间、和运动表 现一样的精神,而不需要参照可见 自然的任何东西进行
2、蒙德里安 ——荷兰画家,风格派运动幕后艺术家和
非具象绘画的创始者之一
荷兰的风格派的主要代表
以几何图形为绘画的基本元素

世界现代设计史俄国构成主义和荷兰风格派

世界现代设计史俄国构成主义和荷兰风格派

第一节 俄国构成主义设计运动
第一节 俄国构成主义设计运 动
第一节 俄国构成主义设计运
李西斯基(el lissitzky)

艺术家不需要旳是所谓外在旳唯美、 艺术性旳流行,而需要旳是对风格旳 根本有着深一层旳了解 。 艺术要适应社会旳需求。
代表作品:红色铁杆打击白色资本主义 象征布尔什维克红军必将打 败资本主义
第一节 俄国构成主义设计运
第三国际塔

塔身400多米,比埃菲尔铁塔高出一倍, 里面涉及国际会议中心、无线电台、通 讯中心等。集雕塑、建筑与工程于一身 旳抽象构成。
第一节 俄国构成主义设计运
动 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
康定斯基1866年生于莫斯科一种知识分子家庭。 1893年大学毕业,获博士学位,并在大学任教。 三十岁旳时候,为了学画,他抛掉了法律教授旳职位。 1923年慕尼黑美术学院毕业,成为职业画家。 1923年创作旳《论艺术旳精神》 体现出一种追求非客 观世界体现旳主题,带来全新旳艺术创作理念。 1923年成立了“青骑士团队”,并出版自己旳刊物《青骑 士年鉴》 后任教于包豪斯设计学院,将俄国构成派旳有关理论带 到德国。
薄弱到难以区别旳程度,它好像弥散开来, 在白色烛光旳气氛中重新出现。他所体现旳 是最终解放人类旳状态,象征着艺术旳自由。
第一节 俄国构成主义设计运
俄国构成主义运动旳产生背景:

1.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感人民服务旳政治基础。 2.工业革命旳冲击。 3.1923年国际构成主义大会旳召开,及俄国文化部在柏林举行旳俄国设计展。
• 他以家喻户晓旳“可口可乐”商标设计 一举成功。可口可乐是1923年开始在美国 流行旳一种饮料。
• 原瓶贴1923年由阿历克斯· • 萨姆尔森设计,标志无特点, • 字体很平庸,销路一直不佳。 • 罗维旳设计采用白字红底, • 并拟定了新旳企业与商品旳 • 名称——可口可乐字形,字 • 形下面有一根波状曲线,造 • 成一种延续和变化旳效果, • 活泼而流畅;改善后旳瓶子 • 也颇具特色,拿起来舒适、

工业设计史名词解释

工业设计史名词解释

哥特式哥特式又称高直式,它以其垂直向上的动势为设计特点。

哥特式建筑以尖拱取代了罗马式圆拱,宽大的窗子上饰有彩色玻璃宗教画,广泛地运用簇柱、浮雕等层次丰富的装饰。

这种建筑符合教会的要求,高耸的尖塔把人们的目光引向虚渺的天空,使人忘却现实而幻想于来世。

巴洛克(Baroque)巴洛克(Baroque)的原意是畸形的珍珠,专指珠宝表面的不平整感。

后来被人们用来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代名词。

这种风格一反文艺复兴时代艺术的庄严、含蓄、均衡而追求豪华、浮夸和矫揉做作的表面效果,它突破了古典艺术的常规。

巴洛克式设计刻意追求反常出奇、标新立异的形式。

其建筑设计常采用断裂山花或套叠山花,有意使一些建筑物局部不完整;在构图上节奏不规则地跳跃,常用双柱,甚至以三根柱子为一组,开间的变化也很大。

在装饰上,巴洛克式喜欢用大量的壁画和雕刻,璀璨缤纷,富丽堂皇,富有生命力和动感。

洛可可(Rococo)洛可可(Rococo)的原意是指岩石和贝壳的意思,特指盛行于18世纪法国路易十五时代的一种艺术风格,主要体现于建筑的室内装饰和家具等设计领域。

其基本特征是具有纤细、轻巧的妇女体态的造型,华丽和繁琐的装饰,在构图上有意强调不对称。

装饰的题材有自然主义的倾向,最喜欢用的是千变万化地舒卷着、纠缠着的草叶,此外还有蚌壳、蔷薇和棕榈。

洛可可式的色彩十分娇艳,如嫩绿、粉红、猩红等,线脚多用金色。

水晶宫博览会1851 年,为了炫耀英国工业进步,英国伦敦举办了19 世纪最著名的设计展览——水晶宫博览会。

水晶宫的设计采用了玻璃和铁架结构,博览会对设计理念产生根本影响,各种思想争论对设计界形成强大冲击。

终于在19 世纪下半叶英国引发了一场工艺美术运动。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其起因是针对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的工业批量生产所造成的设计水准下降的局面。

这场运动的理论指导是约翰?拉斯金,主要人物则是威廉?莫里斯。

这场运动受到日本艺术的影响,影响主要集中在首饰、书籍装帧等方面。

构成主义的背景与内容

构成主义的背景与内容

构成主义的背景与内容一、定义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又名结构主义;发展于1913~20年代。

构成主义是指由一块块金属、玻璃、木块、纸板或塑料组构结合成的雕塑。

强调的是空间中的势(movement),而不是传统雕塑着重的体积量感。

构成主义接受了立体派的拼裱和浮雕技法,由传统雕塑的加和减,变成组构和结合;同时也吸收了绝对主义的几何抽象理念,甚至运用到悬挂物和浮雕构成物,对现代雕塑有决定性影响。

二、构成主义的背景与内容构成主义是兴起于俄国的艺术运动,大约开始于1917年受到马克思主义刺激之下的俄国革命之后,持续到1922年左右(G.Julier, 1993:56)。

对于激进的俄国艺术家而言,十月革命引进根基于工业化的新秩序,是对于旧秩序的终结。

这个革命被视为俄国无产阶级的一大胜利。

革命之后,大环境提供了信奉文化革命和进步的观念的构成主义在艺术、建筑学、和设计实践的机会。

构成主义对于工业设计的重要意义为:他们的目的是将艺术家改造为「设计师Designers」。

但是这是以我们现在可以理解的语句所言,事实上,在当时「设计Design」的观念仍未成形,当今所谓的设计的意义并未充分浮现,因而他们采取不同的说法:「生产艺术Production Art」。

俄国构成主义者高举着反艺术的立场,避开传统艺术材料,例如油画\颜料、画布,和革命前的图像。

因此,艺术品可能来自于现成物,例如:林材,金属,照片,或者纸。

艺术家的作品经常被视为系统的简化或者抽象化,在所有领域的文化活动,从平面设计到电影和剧场,他们的目标是要透过结合不同的元素以构筑新的现实。

虽然所有的前卫俄国艺术家有着共同的热情,但是他们对于新共产主义社会里的艺术家和艺术的角色却有不同的观点。

在革命后早期,他们充满热情的辩论,刺激出构成主义的不同的意识型态。

在一方面是「纯粹主义者」的马勒维其(Malevich),康丁斯基(Kandinsky),和佩夫思那(Pevsner)兄弟。

建筑史名词解释

建筑史名词解释

1、解构主义是一个具有广泛批判精神和大胆创新姿态的建筑思潮,它不仅仅质疑现代建筑,还对现代主义之后已经出现的历史主义或通俗主义思潮和倾向都持批判态度,并试图建立关于建筑存在方式的全新思考。

解构主义是从“结构主义”中演化出来的。

它的形式实质是对于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

2、风格派产生于荷兰,是二十世纪初期在法国产生的立体派的分支和变种,认为最好的艺术就是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热衷于几何形体、空间和色彩组成的构图效果。

又被称作“新造型主义派”或“要素主义派”。

3、表现主义(亦称表现派)产生于20世纪的德国和奥地利,于1910年前后趋于成熟。

表现主义画家重个性、重感情、重主观需要,设想通过外在表现、扭曲形象或强调某些色彩,把梦想世界显示出来,以引起观者情绪上的激动。

表现主义建筑师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形体来表现某些思想情绪、象征某种时代精神。

最能代表表现主义风格的作品是由门德尔松1920年设计的德国波茨坦市爱因斯坦天文台。

4、包豪斯的教学特点:(1)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

(2)将手工艺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

(3)强调各门艺术之间的交流融合。

(4)培养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

(5)把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钩。

5、“少就是多”是密斯•凡•德•罗努力追求的结构逻辑和自由分割空间在建筑造型中的体现的高度概括。

寓意在两个方面:(1)结构上:简化结构体系,精简结构构件,讲究结构逻辑,使产生没有屏障或者屏障很少的建筑空间;(2)建筑艺术造型上:净化建筑形式,精确施工,使之成为没有任何多余东西的只有直线、直角、长方形和长方体组成的几何形构图。

6、草原式住宅以美国西部地方建筑的自由布局为基础,从实际生活需要出发,在建筑的布局、形体、以至取材上,特别注意同周围自然环境的配合,并融合了浪漫主义精神,创造了富于田园诗意的“草原式住宅”。

这类住宅大多坐落在郊外平坦的草地上,周围是树林,用地宽阔,环境优美。

7、密斯风格: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盛行于美国,以“少就是多”为理论依据,以“全面空间”、“纯净形式”、“模数构图”为特征。

构成主义PPT

构成主义PPT

亚历山大· 罗德琴柯
亚历山大·罗德琴柯(Alexander Rodchenko,1891—1956),出生于俄国彼得 堡,之后,移居伏尔加河畔的喀山。在喀山, 少年罗德琴科开始接触到摄影,他先在一家影 室当小工,后来,有幸成为喀山艺术学校的一 名旁听生。他是俄国革命后出现的构成派艺术 家之一. 1924年,罗德琴柯开始了自己的摄影生 涯。作为俄罗斯摄影构成主义的先锋人物,他 总是力求“突破传统”,无论构图还是用光, 都要表现得“跟人家不一样”。他强调从不同 寻常的角度进行拍摄,并采用特殊的光线来表 现熟悉的东西。那类传统的、让人看上去显得 一本正经的照片,他根本不屑一顾。他希望开 创一种属于自己的风格,尽管这种风格,在当 时并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 20世纪初,俄国雕塑家塔特林受 法国立体主义大师毕加索的影响, 创造了俄国构成主义,认为雕塑 不应是体量艺术,而是空间艺术。 他将立体主义的二度抽象构成转 化成三度。代表作品有塔特林设 计的螺旋框架的“第三国际纪念 碑”。 • 目的:建造一座比埃菲尔铁塔高 出三倍的无产阶级纪念碑 • 结构:自下而上——会议中心、 第三国际办公机构、法律中心、 宣传中心。可实现自转。
一、构成主义的起源
• 俄国构成主义设计运动,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前 后在俄国的一小批先进知识分子当中产生的前卫 艺术运动。 积极探索工业时代的艺术语言,他们颂扬机器的 特征。认为艺术表现不依赖于油画颜料、画布、 大理石等传统材料,而应取决于塑料、钢铁、玻 璃等现代材料,艺术的形式也应是抽象的几何形 式。 • 构成主义一词最初出现在加波和佩夫斯纳1920年 所发表的《现实主义宣言》中,而实际上,构成 主义艺术早在1914年就随着塔特林的“绘画浮 雕”——抽象几何机构而在俄国产生了
?构成主义一词最初出现在加波和佩夫斯纳1920年所发表的现实主义宣言中而实际上构成主义艺术早在1914年就随着塔特林的绘画浮雕抽象几何机构而在俄国产生了构成主义一词最初出现在加波和佩夫斯纳1920年所发表的现实主义宣言中而实际上构成主义艺术早在1914年就随着塔特林的绘画浮雕抽象几何机构而在俄国产生了?又名结构主义发展于191320年代?构成主义是指由一块块金属玻璃木块纸板或塑料组构结合成的雕塑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名词解释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名词解释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名词解释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一些国家在文学艺术中的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

浪漫主义在艺术上强调个性,提倡自然主义,主张用中世纪的艺术风格同学院派的古典主义艺术相抗衡。

这种思潮在建筑上表现为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是浪漫主义建筑发展的第一阶段,又称先浪漫主义。

出现了中世纪城堡式的府邸,甚至东方式的建筑小品。

19世纪30~70年代是浪漫主义建筑的第二阶段,它已发展成为一种建筑创作潮流。

由于追求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又称为哥特复兴建筑。

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流行的复古思潮的一种表现形式。

它可分为罗马复兴和希腊复兴两种倾向。

在建筑方面,古罗马的广场、凯旋门、纪功柱等纪念性建筑成为效法的榜样。

但他们没有简单地抄袭古典建筑式样,古典复兴建筑体形单纯、独立、完整,细部处理朴实,形式合乎逻辑,纯装饰构件较少。

采用古典古典复兴建筑风格的主要是国会、法院、银行、交易所、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和一些纪念性建筑。

折衷主义建筑ECLECTIC ACHITECTURE19世纪上半叶在欧美兴起的一种建筑创作思潮。

折衷主义为了弥补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在建筑创作中的局限性,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式样,故有“集仿主义”之称。

折衷主义建筑师不讲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

刻意求新,立足于创造丰富多彩的建筑。

他们将罗马、希腊、拜占廷、中世纪、文艺复兴和东方情调的各式各样融会于自己的建筑作品里,以求摆脱一脉相承的谱系,创造本时代的建筑风格。

19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设计改革运动,提倡用手工艺生产表现自然材料,以改革传统形式,反对粗制滥造的机器产品。

在建筑上主张建造“田园式”住宅来摆脱古典建筑的束缚。

因建筑风格打破传统手法,根据功能需要自由设计平面与造型,又得名为“自由建筑运动”。

代表人物是拉斯金和莫里斯。

代表作品是魏伯设计的“红屋”。

浅析风格派和构成主义

浅析风格派和构成主义

浅析“风格派”和“构成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初期,俄国的“构成主义”运用和荷兰的“风格派”运动基本都是处于独立的发展状态,它们之间并没有多少关联,而对于世界的设计运动的影响也非常有限。

但是,这两个运动都是从立体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且都把立体主义推进到一个非常绝对化,理性化,逻辑化的高度(一)“风格派”形成1918年,荷兰的一些青年艺术家和设计家组成了一个名为“风格派”的造型艺术团体。

他们以《风格》杂志为宣传阵地,开始探索艺术和设计领域的新方法和新形式。

风格派的成员们努力把设计,艺术,建筑,雕塑合为一体,强调几何结构单体或元素的组合,在结构简单的组合体中,单体仍然要有相对的独立性和鲜明的可视性。

他们倾向于在集合结构中反复运用基本的原色。

风格派有时又被称为“新造型”或“要素派”。

总的看来,他是20世纪初期在法国产生的主体派的分支和变种。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蒙德里安回到荷兰,因为荷兰是战争中的中立国,因此他的探索并没有因为战争而中断。

这个时期,他受到哲学家逊马克的哲学思想的决定性影响,完全改变了他原来的思想方法。

逊马克认为我们的物质世界是由纵横两种结构组成的,认为世界上的3个基本颜色是红色,黄色和蓝色。

蒙德里安受到他的这种思想的影响后,转向完全纵横直线结构的完全抽象绘画,色彩也是逐步转向单纯的黑色线条结构,白色底和红色,黄色和蓝色的三原色计划,走向高度的理性化方向。

他认为立体注意并没有在自己发明的成果上扩大和发展,缺乏逻辑的发展和补充;他认为真正的视觉艺术应该是通过有机的运动而达到高度的平衡,在不平均但是平衡的对抗中找到平衡,在弹性的艺术中找出平衡点,对于人类来说有重要的意义,这是艺术表现真实的关键。

在蒙德里安的影响下,他的几个朋友在艺术创作中都出现了与他的完全抽象作品类似的探索。

“风格派”形成之后,这种通过蒙德里安的绘画发展起来的设计风格,开始成为运动的核心视觉因素,因为高度逻辑化,也就导致这个运动的素有成员都热衷于通过数学的计算来达到设计上的视觉平衡,他们都认为这种新的形式是时代的视觉符号。

工业设计史名词解释

工业设计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哥特式:哥特式又称直立式,是以其垂直向上的动势为设计特点。

哥特式建筑一尖拱取代了罗马式的圆拱。

窗子色彩玻璃,广泛用簇柱,浮雕装饰。

家具上:尖拱和高尖塔的形象。

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德国的科隆大教堂就是哥特式建筑设计的杰出代表。

2.样式设计:准确回答:经常性地改变产品的外部风格以强调美学外观。

称为“样式设计”单纯的依赖但用途的工装、高度集中化和机械化的生产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变化的市场对于生产灵活性的要求,市场不仅要求产品的实用也要求产品具有美学上的新奇一方面:对于廉价的追求需要采用标准化的大批量生产;另一方面对于新奇的追求又要求很快地改变型号以保持消费的兴趣。

才孕育了所谓的:“样式设计”。

3.风格派: 风格派是活跃于1917—1931年间以荷兰为中心的一场国际艺术运动。

艺术家把几何形式与机器生产等同起来,追求那种在机器产品中的精确。

是一场松散的、没有具体的组织形式。

4.巴洛克设计风格: 巴洛克风格原意是畸形的珍珠,专指珠宝表面的不平整感。

后来被作为设计风格的代名词。

追求豪华,浮夸和矫揉做作的表面效果,他突破了古典艺术的常规。

巴洛克设计刻意追求反常出奇、标新立异的形式。

5.简述日本的“双轨制”:一方面在服装、家具、室内设计、手工艺品等设计领域系统的研究传统,以求保持传统风格的延续性;另一方面,在高技术的设计领域则按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进行设计。

形式上与传统没有直接联系设计的基本思维受传统美学观念的影响6.包豪斯的定义及基本观点:“包豪斯”一词格罗彼乌斯生造出来的,有德语的“建造”和“房屋”两个词的词根构成。

包豪斯学校由魏玛艺术学院和工艺学校合并而成,其目的是培养新型设计人才。

观点:①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

②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

③设计师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设计。

1、“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其起因是针对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的工业批量生产所造成的设计水准下降的局面。

5 现代艺术与现代设2 构成 风格派

5 现代艺术与现代设2 构成 风格派
现代艺术与现代设计
MODERN ART &MODERN DESIGN
俄国前卫艺术
• 俄国在20世纪初产生的两个艺术流派,至上主义 和构成主义,对现代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 别是后者。至上主义与构成主义都受到立体主义 的影响,但是二者的发展方向不一样,二者的理 念也不一样,尽管在形式上是相似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俄国构成主义设计,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前后的政 治变革环境中诞生的,由一小批先进的知识分子 和设计师所致力于满足新社会的需要而引发的一 场前卫艺术运动和设计运动。 • 这场运动无论是从它的深度还是探索的范围来说, 都毫不逊色于德国的工业联盟和荷兰的“风格派” 运动,但是由于这个前卫的探索在1925前后遭到 前苏联政府的禁止,因此,这场设计运动的影响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从不同方向发射出 的光线倾斜交错, 相互重叠,形成富 有动感的块面。轻 盈奔放的笔触,给 画面抹上光影流动 的效果,体现了辐 射主义的追求:超 时空感觉和“第四 维”感受。
《蓝色辐射主义》,拉里昂诺夫作, 布上油画,1912年
线条从不同角度相 互穿插、碰撞和重 叠,造成色彩的破 碎感和块面的振动 感,它们相互对应 相互关照,使画面 具有流动、闪烁和 变幻的性质。那些 线条的交汇处,形 成了晶莹闪亮的符 号,仿佛猫眼中的 反光在熠熠生辉。
• 1922年,两件事情促进了现代设计的发展,也促进 了构成主义的发展。 • 1、国际构成主义大会的召开。 • 1922年包豪斯在杜塞尔多夫市举办了“国际构成主 义与达达主义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李西斯基与 杜斯伯格,他们带来了对于纯形式的看法与观点, 从而形成了新的国际构成主义的观念。 • 2、俄国在柏林举办俄国新设计展,不仅让西方系统 了解到俄国构成主义的探索与成果,更重要的是了 解了设计观念背后的社会观念、社会目的性。这对 包豪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格罗佩斯很快改变 了包豪斯的教学方向,抛弃表现主义的,转向理性 主义,提出“不要教堂,要生活的机器”的口号。

建筑学基础名词解释(精选)大全

建筑学基础名词解释(精选)大全

名词解释1抬梁式: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由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

当柱上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搁置于斗拱上。

优点是室内少柱或无柱,可获得较大的空间,缺点是柱梁等用材较大,消耗木材较多。

2穿斗式: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价,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

由此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

优点是用料较小,山面抗风性能好,缺点是室内柱密而空间不够开阔。

3方上:汉代帝王陵墓形式。

具体方法是挖坑筑石为墓,用黄土层层夯筑呈覆斗形而为坟,这与秦汉时以方形为贵有关。

认为帝王是大地的主宰,按天圆地方之说,所以取方形。

陕西临潼的秦始皇陵和西安西郊的西汉陵都属于“方上”4《营造法式》一部记述我国江南地区传统建筑做法的清代专著,是北宋后期主管工程的将作监李诫在继承和总结了古代传统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熟练工匠的经验编订的。

书中分为释名、各作制度、功限、料例和图样五个部分,共34卷,记载了北宋宫殿、寺庙、官署、府第等木构建筑的建造中,模数的制定和运用,设计、技术、装饰、管理等方方面面,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原地区的建筑技术和艺术水平。

这本书对于研究宋朝建筑乃至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是人类建筑遗产中珍贵的文献.1工官制度:中国封建社会中,把建筑管理工作集中在国家手里,由封建统治集中掌握的制度。

2僭越:西周时期,在城市规模上,诸侯的城大的不超过王都的1/3,中等的1/5,小的1/9,城墙的高度、道路的宽度以及各种重要建筑物都必须按照等级制造,否则就是“僭越”.3无梁殿:明朝时期,随着砖的发展,出现了全部用砖拱砌成的建筑,即无梁殿,多用作为防火建筑.4坞壁:汉代的一种创新的住宅形式,即平地建坞,围墙环绕,前后开门,屋内建城楼,略如城制。

5一颗印:是云南昆明一带的传统住宅样式,墙厚瓦重,地盘和外观方整如印。

6抱夏:即在主建筑之一侧突出一间或三间。

7舍宅为寺:北魏时期,许多佛寺是由贵族官僚的邸宅改建的,前堂改为大殿,后堂改为讲堂就是所谓的“舍宅为寺”。

西方雕塑的发展史

西方雕塑的发展史

西方雕塑的发展史西方文艺复兴: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是一次著名的历史运动,始于1401年,是文化艺术的一次再生。

整个西方文化的知识面貌产生了具大的变化。

它不仅恢复了古典时期古典美术的形式和题材中的关于人文主义文化的含义,同时强调以科学的态度观察客观事物,这种艺术作品突出地表现了艺术家对透视学和解剖学的深刻认识。

个性的解放和世俗文化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两大特点。

这一时期产生了许多杰出的艺术家,其中多那太罗和米开朗基罗是雕塑的杰出代表。

被称为“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米开朗基罗的艺术成就不仅仅表现在雕塑上,还深入到美术的各个领域。

巴罗克和罗可可时期:十七八世纪,受罗马的影响产生了巴罗克和罗可可风格的雕塑。

巴罗克雕塑很少是单件作品或单独存在,它的设计以四周的建筑为背景,创造出光影、空气、环境等与雕塑紧密相连的氛围。

才华横溢的吉安•洛仑索•贝尔尼尼是雕塑家、建筑师、画家、舞台设计师和作家。

这位天才是巴罗克的杰出代表,他把高超的技术和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无论在选题方向,还是在制作方面都表现出惊人的艺术洞察力和精湛的技巧。

18世纪一些英法雕塑家以一种忠于客观对象的表现手法创造了新型的,通常是肖像的作品,这种风格被称为罗可可。

如让•安托万•乌东的《伏尔泰》。

19世纪的雕塑艺术:19世纪,在欧洲的许多城市广场和公共建筑上安置了一大批显示出卓越技艺的纪念碑和纪念性雕塑。

法国著名雕塑家让•巴普希斯特•卡尔普以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创作了《舞蹈》。

整个作品充满了生气,节奏流畅优美。

弗朗索瓦•吕德的<凯旋门>浮雕充满了激情和民族自豪感。

梅达尔村•罗索把印象派绘画理论用于雕塑,从而把绘画和雕塑融合在一起。

他的作品表现了在色光的照耀下雕塑最闪动最精彩的部分,而让其它部分减弱,表现了丰富的光影和人物性格变化。

谈到19世纪的雕塑,不能不提到罗丹。

罗丹的艺术天才和独特个性,使他的作品从墨守成规中走了出来。

作为一位天才雕塑家,罗丹的秘诀在于善于用雕像的动态和姿势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内涵,并注入了令人无法忘怀的现实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想。

构成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构成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与独立,追求艺术形式的纯粹性,不愿为政 治目的服务。
弗拉基米尔·塔特林
(Vladimin Tatlin)
弗拉基米尔塔特林 (VladiminTatlin, 1885—1953)是构成 主义运动的主要发起者。
《 第 三 国 际 纪 念 碑 》
《绘画浮雕》从毕
加索那里得到启发的,是塔 特林悉心实验的一个典型。 在一块木板上钉着不同形状 的竹片、皮革、金属片和铁 丝。这些真实的物体被安排 在真实的空间里。每种材料 都清晰地显示着各自的质感。 这些“真实空间中的直实材 料”,在这里成为绘画浮雕 的构成要素。它们组合在一 起,彼此呼应和联系,产生 节奏和意味,构成了一个与 客观自然毫无瓜葛的独立的 艺术世界。
曾受到马列维奇的 至上主义、罗德琴 柯的非客观主19年加入构成主 义行列。
招 贴 设 计
1919《用红色楔形打败白色》
招贴
杂志封面
2020/3/6
佩夫斯纳(Antoine Pevsner,1886—1962) :雕塑
在抽象绘画和构成里,形成一全新现实,一种柏拉 图式的理想现实,或者说形成一种比任何对自然的模仿 都更加绝对的形式。
塔特林设计的一款滑翔机
2020/3/6
亚历山大·罗钦可
——结构主义和苏联设计 学派的创建人之一。
《The Workers’ Club》,在1925年的巴黎艺术与工业 国际博览会的俄国馆中展出。这是最早的构成主义者 室内环境设计的尝试之一。
李茨斯基(列捷西斯基)
El (Eliezer Markovich) Lissitzky
塔特林为某类型的热炉发 明和建造不同的设计,意图以 消耗最小量的燃料而输出最大 的热值。
塔特林,工人服裝與火爐,1918-19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哥特式建筑以其垂直向上的动势,形象地表现了一切朝向上帝的宗教精神,线条轻快的尖形拱门,造型挺拔的小尖塔,强化了升腾的感觉,同时也体现出了神的至高无上,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教会势力在封建社会中无比强大。

在装饰上设计上也十分讲究,其中玫瑰窗最具特色,闪烁着神秘的光,造成种种幻觉和虚渺的气氛,赋予了一种神性的浪漫。

哥特式建筑首先在法国大发展,13 世纪扩展到了全欧洲。

总的来说,哥特式是通过向垂直方向的推挤,而不是像罗马式那样向水平方向的伸展,来求得革新的,从而打破了罗马式的静态的体快,创造了哥特式的动感的旋律。

设计伦理观念由美国设计理论家巴巴纳克提出。

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为眼前的功能、形式目的服务的,设计更主要的意义在于设计本身具有形成社会体系的因素。

因此设计的考虑也必须包括对于社会短期和长期因素的内容。

从当代设计伦理观看,还要考虑第三世界人民、以及生态平衡、自然资源等目的。

这种理论推动了设计观念的发展。

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采用同一的、单调的设计对待不同的设计问题,以简单的中性方式来应付复杂的设计要求,忽视了人的要求、审美价值以及传统的影响;另外人们开始重视设计责任,要求保护有限的资源,因此国际主义造成了广泛的不满,促成了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现的以改变国际主义设计的单调形式为中心的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

日本山崎宾设计的“普鲁蒂—艾戈”被炸毁,可以说是现代主义结束后现代主义兴起的重要标志之一。

它也是从建筑上发展起来的,虽然后现代主义设计的风格繁杂,但从文化现象比较仍然宗旨一致。

强调以历史风格为借鉴,采用折衷手法达到表面强烈的装饰效果,具有娱乐性和装饰细节的含糊性。

1980年威尼斯双年展上格里夫斯和斯特林展出了后现代艺术的典型建筑,其风格被称为后现代古典主义,这是后现代主义出现的最早风格。

从意识形态看设计上的后现代主义是对于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的一种装饰性发展,其中心是反对米斯的“少则多”减少主义风格,主张以装饰手法来达到视觉上的丰富,提倡满足心里要求,而不仅仅是单调的功能主义中心。

构成派与风格派

构成派与风格派
构成是研究视觉语言及其构成规律的学科 ,是具有各类设计的某
种共性的设计语言,众多的设计领域都离不开造型、比例、空间、 色彩、质感、体量感等因素。设计中的材料、造型、色彩都需要 用审美的眼光来组合,所以构成的视觉语言、思维方式、形式探 索,对于平面设计的理念起到很大的启迪作用。
构成派设计作品
风格派
C
o
n
s
t
r
u
c
t
i
v
i
s
m
在 平 面 设 计 上 的 应 用
N e o p l a s t I c I s m
构成派
特征:抛弃传统的体积感和具象性,吸收绝对主义的几何抽象理
念,以几何图形的简单形式作画。
代表人物:
马列维奇(世界上第一位只用纯粹的几何图形作画的画家,至上 主义者:强调情感抽象的至高无上的理性,反对物象的具象传达, 对于传统性艺术中的具象表达方式,他认为必须要摒弃甚至摧 毁。 ) 罗钦科(最早将照片拼贴技术运用于海报设计的艺术家。)
里特维,走向了完全抽象,认为绘画是线条和色彩的
构成,所以线条是绘画的本质,应该允许其独立存在,只有用简 单的几何形式和纯粹的色彩组成的构图才是有普遍意义的永恒绘 画。(艺术应完全消除与任何自然物体的联系,而用基本几何形 象的组合和构图来体现整个宇宙的法则——和谐)
代表人物:
蒙德里安(他的抽象画排除了任何曲线。画面上的色块都离不开 直角。)

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亦称构成主义,构成派。

20世纪20年代西方现代艺术和美学中的形式主义流派之一,其思想在建筑、造型艺术、文学、戏剧和音乐等方面都有所表现。

在建筑中,结构主义建筑家力求利用新技术来创造普遍的、合理的、功能上正确的形式与结构,主张建筑家的任务是要构成人们周围的物质环境。

结构主义的理论有意识地否定艺术的存在,力求用技术结构代替艺术形象。

结构主义的基础是对技术的极端崇拜,而且把技术本身变成了一种空洞的抽象概念,从而在艺术实践上导致了毫无内容的技术形体的堆砌。

结构主义否定艺术形象的审美价值,否定艺术的认识作用和否定任何传统的艺术遗产,并且忽视艺术创作中的民族特征和因素,而主张用形式的功能作用和结构的合理性来代替艺术的形象性。

美化技术、美化各种各样的结构,是结构主义的主要特点。

结构主义在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该派建筑家广泛运用现代建筑技术和材料的最新成就,并解决了许多结构功能上的重大问题,给建筑带来了许多合理的因素,同时打破了墨守成规的传统的建筑格式,而结构轻快、新颖,形式优美、宏伟,朝着现代化建筑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7风格派和构成主义PPT课件

7风格派和构成主义PPT课件

最后一件完成的作品,它明显地反映出现代都市的新气
息。依然是直线,但不是冷峻严肃的黑色界线,而是活
泼跳动的彩色界线。彩线间又散布着红、黄、蓝色块,
营造出节奏变换和频率震动。*
12
杜斯伯格 Theo Van Doesburg 设计主张:以数学式达到艺术的抽象简化 设计元素:直线、矩形、方块(斜线构图原理)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1921年吊灯
$532.00
1934年椅子*
39
什 罗 特 住 宅
*
40
1924
*
41
四、俄国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设计运动
1.构成主义的起源
(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俄罗斯一些青年艺术家在立体主义、 未来主义等的影响下,积极探索工业时代的艺术语言,他们颂扬机器 的特征。认为艺术表现不应依赖于油画颜料、画布、大理石等传统材 料,而应取决于塑料、钢铁、玻璃等现代材料,艺术的形式也应是抽 象的几何形式。构成主义一词最初出现在加波和佩夫斯纳1920年所发 表的《现实主义宣言》中,而实际上,构成主义艺术早在1913年就随 着塔特林的“绘画浮雕”——抽象几何结构而在俄国产生了。
炼为诸多由水平和垂直的短线交叉而成的十字形。这些十字形,
朝着上下左右四方连续地排列。线的长短不一呈现出线状图形的
充满节奏的颤动 。
*
10
《红、黄、蓝 的构成》, 1930年,布上 油画,45x45 厘米,苏黎世 私人收藏。
粗重的黑色线条控制着七个大小不同的矩形,形成非常简洁的结

近代史名词解释(考研真题)

近代史名词解释(考研真题)

A阿基格拉姆学派:1960年以彼得库克为核心他们把使用建筑的人看成是“软件”、把建筑设备看成是“硬件”,是建筑的主要部分。

“硬件”可依据“软件”的意图充分为之服务阿姆斯特丹学派:荷兰新艺术运动中产生的流派。

B表现派:20世纪初在德国、奥地利首先产生在绘画、音乐和戏剧,认为艺术的任务在于表现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验。

建筑上常采用奇特而夸张的建筑形体来表达某种思想情绪。

白色派:以“纽约5(P埃森曼、M格雷夫斯、C格瓦斯梅、J海杜克、和R迈耶)”为核心的建筑创作组织,他们的建筑作品以白色为主,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派和明显的非天然效果。

包豪斯学派:20世纪20年代德国以包豪斯为基地形成与发展的建筑学派。

C插入式城市:阿基格拉姆派建筑史库克设计的。

这是一栋建筑在已有交通设施和其他各种市政设施上面的网状构架,上可插入形似插座的房屋或构筑物。

D帝国风格:拿破仑帝国的纪念性建筑物上形成的风格,他们外观雄伟、壮丽,尺度超常。

如雄师凯旋门。

德意志制造联盟:1907年德国成立了由企业家、工程技术人员、艺术家参加的全国性的的组织“德意志制造联盟”。

目的在于提高工业产品的质量以求达到国际水平。

指导思想是运用先进的工业技术,经过优良的设计,生产质地优良,美观实用的产品,范围包括从日用品到房屋建筑。

带形城市:19世纪末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提出的。

他提出城市发展应依赖交通运输线成带状延伸,使城市即接近自然又便利交通。

F风格派:1917年,由荷兰的青年艺术家组成的造型艺术团体,他们认为最好的艺术就是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

分离派:维也纳学派中的一部分人成立,要与过去传统的艺术决裂。

G工艺美术运动(艺术与工艺运动):19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设计改革运动,提倡用手工艺生产表现自然材料,以改革传统形式,反对粗制滥造的机器产品。

古典复兴: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流行的仿古典的建筑形式。

它可分为罗马复兴和希腊复兴两种倾向。

美国,法国以罗马样式为主;德国,英国以希腊样式为主构成派:亦称构成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格派则把传统的建筑、家具和产品设 计、绘画、雕塑的特征完全剥除,变成最基 本的集合结构单体,或者称为元素。把这些 几何结构单体进行结构组合,形成简单的结 构组合,但在新的结构组合当中,单体依然 保持相对独立性和鲜明的可视性。对于非对 称行的深入研究于运用。非常特别地反复应 用横纵几何结构和基本原色和中性色。以上 几点特征可以很清晰的从蒙德里安的作品中 看出。
构成派
• 特征:抛弃传统的体积感和具象性,吸收绝对主义的几何 抽象理 念,以几何图形的简单形式作画。 • 代表人物: 马列维奇(世界上第一位只用纯粹的几何图形作画的画 家,至上主义者:强调情感抽象的至高无上的理性,反对 物象的具象传达,对于传统性艺术中的具象表达方式,他 认为必须要摒弃甚至摧毁。 ) 罗钦科(最早将照片拼贴技术运用于海报设计的艺术 家。) • 构成是研究视觉语言及其构成规律的学科 ,是具有各类 设计的某种共性的设计语言,众多的设计领域都离不开造 型、比例、空间、色彩、质感、体量感等因素。设计中的 材料、造型、色彩都需要用审美的眼光来组合,所以构成 的视觉语言、思维方式、形式探索,对于平面设计的理念 起到很大的启迪作用。
构成派设计作品
荷兰风格派
1918年,荷兰几个具有前卫思想的设 计师和艺术家聚在一起,以《风格》杂 志为宣传阵地,开始探索艺术、建筑、 家具设计、平面设计等的新方法和新形 式,形成了对现代设计影响很大的荷兰 “风格派”。“风格派”即是荷兰的一些画 家、设计家、建筑师组织起来的一个松 散的集体,说其松散是因为比起立体主 义、超现实主义运动,风格派运动并没 有完整的结构和宣言,参加这场运动的 不少人都互相不认识,且参加的人从没 同时展览作他们的作品。其绘画宗旨是 完全拒绝使用任何的具象元素,只用单 纯的色彩和几何形象来表现纯粹的精神
风格派
• 特征:从立体主义,走向了完全抽象,认为绘 画是线条和色彩的构成,所以线条是绘画的本 质,应该允许其独立存在,只有用简单的几何 形式和纯粹的色彩组成的构图才是有普遍意义 的永恒绘画。(艺术应完全消除与任何自然物 体的联系,而用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来 体现整个宇宙的法则——和谐) • 代表人物: 蒙德里安(他的抽象画排除了任何曲线。画 面上的色块都离不开直角。) 里特维尔德(家具:红蓝椅) 杜斯伯格
代表人物:卡西米尔· 马列维 奇(Kasimi Malevich,1878--1935)他画了 一幅最纯粹、最彻底的抽象画:在 白底子上面了一个黑方块。他解 释道,“当我极力使艺术摆脱再现 性的重负时,在正方形中得到了 慰藉。”弗拉基米尔· 塔特林 (Vladimir Tatlin,1885--1956)创作了第 一件纯抽象的浮雕,这是一件由 金属、玻璃和木材构成的作品, 把立体主义拼贴美术的观念推向 极至。他设计了著名的第三国际 纪念碑。(如图)
《红、黄、蓝》油画 蒙德里安 1928年
风格派的作品:
莫 斯 科 工 人 俱 乐 部
构成派作品在政治上试图把对传统的抛弃以及对 技术的热情与共产主义的理想联系起来在艺术上则 以抽象的雕塑结构来探索材料的效能,并将产品、
建筑与文化联系起来,强调根据与工业化世界的关
系来定义“艺术家”。构成主义与绘画、雕塑等传统 美术相脱离,而走向了使用的“设计”范畴。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西方艺术可以概括为两大流 派:抽象的和非具象的;非理性的和梦幻的。就前者 而言,偏重形式方面,其观念最为激进、影响最为深 远的运动是俄国的构成主义和荷兰的风格派
构 成 派
风 格 派
俄国构成主义
构 成 主 义一词最初出现在加波和佩夫斯纳1920年所发表 的《现实主义宣言》中,而实际上,构成主义艺术早在1913 年就随着塔特林的“绘画浮雕”——抽象几何结构而在俄 国产生了。构成派提倡用工业精神来改造社会生活,认为 艺术表现依赖于传统材料,而应取决于现代材料,艺术的 形式也应是是抽象的几何形式。构成派艺术家力图用表现 新材料本身特点的结构形式作为绘画及雕塑的主题,更因 为作品很像工程结构物因而被称为构成主义。
构成派和风格派的共同点:
构成派和风格派的热衷与几何形体以及空间 的和色彩的构图效果。它们在旨趣上和做法上 都无重要区别,实际上两派的一些成员也在一 起活动了。从艺术上讲,两派都是抽象的,反 现实主义的。它们都对现代建筑及工业设计起 了积极的作用。 风格派 构成派
《风格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杂志 设计:凡· 杜斯博格 1922年
在风格派艺术家中, 特· 蒙德里安 (PietMondrian,1872--1944)是 把客观的抽象艺术理论发 展到极至的画家。他避免 用曲线和斜线,只用垂直 线和水平线。(如图)特 奥· 凡· 杜斯堡(Theo van Doesburg,1883--1931)是风格 派卓越的活动家和理论家, 同时也是出色的画家和设 计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