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教学案例及反思
《马说》教案4篇
《马说》教案4篇《马说》教案4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马说》教案4篇,欢迎大家分享。
《马说》教案篇1 教学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的词义;培养语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2、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可悲现实。
3、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二者的关系,领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1、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词义;体会作者的感情2、掌握“说”的文体特点,学习文章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请学生说说有关“马”的成语。
2、今天,我们学习《马说》,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马说》是通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议论文体。
“说”是“谈论”的意思。
二、自主学习,预习成果展示1、听课文录音或老师范读,指导朗读划分节奏。
2、字词学习:祗(zhī)骈(pián)食(sì)3、作家作品:关于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
自号昌黎先生,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时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初读课文,补充理解词语1、学生自学,划出疑难点;2、全班交流:(1)、重点词:祗:只是。
辱:受到屈辱。
骈:并列,一同。
是:这。
能:才能。
见:通“现”,表现。
且:尚且。
等:相等。
安:怎么能临:面对。
(2)、一词多义:虽:A、故虽有名马:即使。
B、虽有千里之能:虽然。
以:A、不以千里称也:用。
B、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食:A、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
B、食不饱:吃。
其:A、其真无马邪:难道。
B、其真不知马也:指代他们。
C、食之不能尽其材:指代千里马。
策:A、策之不以其道:鞭打。
B、执策而临之:马鞭。
能:A、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B、虽有千里之能:才能。
(3)、通假字:(1)、食马者不只其能千里而食也食sì同饲喂养(2)、才美不外见见xiàn 同现表现出来(3)、其真无马邪邪yé同耶表示疑问,吗3、翻译课文,要做到字字落实,大声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背诵下来,并且领会文章的要旨。
《马说》教案一等奖4篇
《马说》教案11教学目标1、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分辨其中的议论和记叙。
2、理解千里马、伯乐、奴隶人的深层含义。
教学重、难点1、积累相关的文言词语,了解某些相关句式的特点。
2、如何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千里马、伯乐奴隶人的深层含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
通过讲述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导入本课。
二、介绍说这种文体及讲解题目。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常用华丽的言辞来陈述作者对某事某物的见解,与现在的杂文相似。
说为谈谈之意,马说即为谈谈千里马。
三、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1、韩愈:字退之,河阳人。
唐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著有《昌黎先生集》,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引导学生回忆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曾巩、王安石、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
2、写作背景:这篇《马说》大约作于韩愈初登仕途,那时的他血气方刚,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
他曾三次上书当朝的宰相,要求提拔。
但很不幸,他的政见均未被采纳。
之后,他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的幕下,始终郁郁不得志。
加上当时政治黑暗,奸佞当权,有才干的人不受重用。
所以,韩愈大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四、老师朗读课文,学生注意以下字的读音及节奏。
1、字:骈pián槽cáo枥lì才美不外见xiàn邪yé2、节奏: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3、学生疏通课文。
五、翻译课文1、指出译文时需要注意的字、词的翻译(采用对比法)。
2、学生讨论,自主翻译课文。
3、熟读课文,疏通脉络。
六、问题探究托物寓意、以事喻理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在了解了本文大意后,结合写作背景,思考千里马、伯乐、奴隶人的比喻含义。
明确: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人,奴隶人比喻压制、摧残、扼杀人才的当政者。
七、拓展延伸电影《天下无贼》中小偷的头领黎叔有这样一句经典的台词:21世纪什么最宝贵?人才!学了本文后,大家觉得在韩愈那个时代什么最宝贵?(伯乐,即善于识别人才的人)假设你是一个有知识、有才干的人,那么你要怎样做才能免遭被埋没的命运呢?(此题是一道开放性的`思考题,没有固定的答案。
韩愈《马说》教学设计(通用9篇)
韩愈《马说》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韩愈《马说》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韩愈《马说》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马说》是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该文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
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却一直得不到重用,所以常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本文正是以良马喻人才,通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对统治者埋没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愤懑不平之情充溢其中。
【教学设想】想要拉近学生和文言文的距离,教师就应当帮助学生搭建沟通古今语文的桥梁,让他们自如的往来其间。
因此本课的教学结构按照“共鸣”“争鸣”“一鸣惊人”三个环节设计。
在“共鸣”环节学生通过读的方式体会作者情感,领悟文章寓意;在“争鸣”环节学生通过辩论方式,学会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人才和伯乐的关系;在“一鸣惊人”环节中学生通过交流的方式,了解当前社会人才不被埋没的途径。
【教学目标】领悟文章寓意,寻求自己被赏识的途径。
【重点难点】1.领悟文章寓意。
2.寻求自己被赏识的途径。
【教学方法】朗读法、开放式讨论法、小组合作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ppt出示图片,介绍图片)最近有张照片在网上很火,我请大家欣赏一下。
照片上的女孩前几日参加北京电影学院考试,在表演复试中落榜,一时情绪失控,在现场大喊大叫,被网友称作“咆哮姐”。
同学们,你知道她咆哮什么?(学生七嘴八舌说)她喊的是“为什么啊”,言外之意就是我的表演已经很好了,为什么就没人赏识我呢?那么你们也有这样不被人赏识的时候吗?(学生谈自己不被赏识的经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文,看它是否说出了你的心声。
(板书课题——马说)二、共鸣文章中有你的影子吗?(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正音。
《马说》教案与反思
《马说》教案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马说》。
(2)理解《马说》的文意,把握文章的结构和韩愈的论证方法。
(3)分析并欣赏《马说》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马说》。
(2)学会如何运用对比、举例等方法进行论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马的赞美,培养对动物的关爱和尊重。
(2)理解人才被埋没的悲剧,激发学生珍惜自身才华,努力奋斗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马说》。
(2)理解《马说》的文意及韩愈的论证方法。
(3)分析《马说》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 教学难点:(1)韩愈论证方法的运用。
(2)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的鉴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韩愈及其文学地位。
(2)提问:同学们对马有什么了解?马在古代有什么地位?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马说》,感受文章的韵律。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马说》的论证方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分析:(1)讲解《马说》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举例分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对比、举例等方法,写一段关于身边人才的论述。
(2)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马说》。
2. 结合《马说》的内容,写一篇关于人才珍惜和努力的感悟文章。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对《马说》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2.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需求。
3. 反思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马说》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 学生对《马说》文意理解程度的考察。
《马说》教案
《马说》教案推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马说》全文;(2)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3)分析并解读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2)学会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表达;(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马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2)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珍惜和保护动物;(3)激发学生追求卓越、不断进步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马说》全文,感受文章的韵律美;2.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3. 文章分析:分析并解读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观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并背诵《马说》全文,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2. 教学难点:分析并解读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观点,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谈论对马的认识和印象,引出《马说》这篇文章;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内容;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关键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交流对文章主题思想和作者观点的理解;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5. 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表达,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6.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马说》的精神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3. 写作练习:评价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马说》原文及其注释;2. 多媒体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3. 参考资料:关于马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加学生对马的了解;4. 写作模板:提供写作模板,帮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马说》八年级语文教案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次教学为《马说》这一课,是为八年级学生设计的。
通过这一堂课,我对于教学的反思以及如何改进也有了一些思考与总结。
一、教学反思1.思考教学目标是否准确在教学《马说》这一课时,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马在农作物种植中的重要性、马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以及了解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马在农作物种植中的作用并不够清晰,对于“人与马”互动以及马在生活中的作用也没有真正切身体会。
2.缺乏互动交流在授课中,我发现自己在一些知识点的讲解中实际上是在单向的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缺乏了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在这样的方式中,学生也不能完全掌握和理解所学内容。
3.未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在教学中,我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
我发现,如果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演示动态效果,可以让学生更为直观地理解所讲知识内容,进而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
二、教学改进1.准确制定课程目标制定课程目标时,我应该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和掌握情况。
在教学目标之后,进行逐步的分步指导,一步步去让学生去理解本课程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
2.增加互动交流环节在课堂中增加互动交流环节,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内容。
例如,可以使用问答的方式或分组的小组讨论方式,增加课堂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感受,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3.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工具演示所讲知识的动态效果,将任何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直观的视觉效果。
同时,这也能吸收学生在视觉上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的完成。
三、总结通过这次教学,我深刻意识到课程目标的重要性以及增加互动交流环节和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的必要性。
我认为,教师更应该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有意识地去构建一个有情境的、话题新颖的、知识有针对性的课堂,创造一个利于学习的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这不能用简单的掌握知识点就可以完成,需要我们刻苦努力,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让教育更顺利地开展。
《马说》教案10篇(最新)
《马说》教案10篇教学目标1.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归纳这一类怀才不遇的文学作品的共同特点,做一点初步的文学探究。
教学重难点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掌握古今异义词。
如:然后有千里马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
虚词也的用法,另有其、之、而、以等。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对照注释初读课文,也可以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
2.学生查找有关马的成语,并作解释。
3.教师准备一个关于千里马的故事,有关伯乐相马知己等词的来历。
设计思路把诵读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环节,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明确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进一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鼓励学生自读,认真看注释,弄清大意。
疏通文意只限于难词难句,学生理解就行,不搞机械的串讲。
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学生汇报查找到的有关马字的成语。
就其中的伯乐相马,给学生讲关于伯乐的故事。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
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
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
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
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
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今天我们来学习《马说》,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解题《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
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
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带读全文,要求学生注意难字的读音。
2.学生读课文,并且讨论、了解全文大意。
3.思考讨论:(1)文中千里马指的是什么?要点提示:比喻人才。
(2)伯乐指的是什么?要点提示:比喻识人才的人。
关于《马说》教案八篇
关于《马说》教案八篇《马说》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读准字音,熟读全文2.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3.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4.翻译并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作者怀才不遇、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材的愤慨之情。
重点:翻译并背诵全文难点:认识伯乐与人才的关系学法指导:1、结合注释,解决重点字词。
(小组内共同提出并解决)2、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运用联系和想象,理解课文中的白描写法。
教学方法:读议展点练第一课时一.引导探究1.读写字词:骈死pián 槽枥cáolì粟sù外见xiàn 食马sì祗zhǐ邪yé一石dàn2. 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食之不能尽其材3.查找资料,了解“说”的相关知识,了解作者的相关文学常识和写作背景。
①“说”是古代表示的一种文体,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看法、见解和主张,讲究文采,相当于今天的杂文。
②韩愈,字退之,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之一,曾倡导古文运动。
初入仕途时,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均未被采纳。
4.朗读课文,用课文原句填空。
①伯乐对千里马重要性体现在“”。
②没有伯乐,千里马悲惨的命运是“”。
③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是“”。
④造成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才能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⑤作者对千里马命运的惋惜和对“食马者”无知的强烈谴责表现在“”。
⑥食马者的浅薄愚妄体现在“”。
⑦揭示食马者埋没千里马才华的句子是“”。
二.优选精练(一)基础演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④骈死于槽枥之间()2. 用“∕”标出下面语句的节奏(每句标两处)。
《马说》教案与反思
《马说》教案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马说》。
(2)理解《马说》的文意,把握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3)分析韩愈的观点态度,了解其批判的锋芒所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运用合作学习,探讨文章的深层含义。
(3)学会对比分析,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马说》。
(2)理解《马说》的文意,把握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3)分析韩愈的观点态度,了解其批判的锋芒所指。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2)文章深层含义的探讨。
(3)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韩愈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2)阐述《马说》的历史背景和创作动机。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马说》,体会文章的语气和情感。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对比分析(1)让学生对比《马说》和其他相关文章,如《师说》。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批判性思维,探讨其现实意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韩愈的忧国忧民之情,培养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马说》。
2. 写一篇关于《马说》的读后感,谈谈对韩愈观点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2. 反思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总结成功经验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马匹的形象和运用场景,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氛围。
《马说》教案8篇
《马说》教案8篇《马说》教案8篇《马说》教案篇1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1、加强朗读训练,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督促学生疏通词句,翻译课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导学生认识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与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
2、体会本文简练、含蓄的语言特点。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你们能列举出有关马的成语吗?(学生列举)(马不停蹄、马到成功、马首是瞻、马放南山、马瘦毛长、一马平川走马观花、快马加鞭、马革裹尸、龙马精神、指鹿为马、千军万马、万马奔腾、老马识途、天马行空。
)关于马,还有一个“伯乐相马”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
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
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
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
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
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今天我们来学习韩愈的《马说》,相信在学完课文以后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解题,介绍作者、写作背景1、前面我们学过《捕蛇者说》,今天我们又将学习《马说》,有谁能够讲一讲“说”在这里的意思?明确:“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
关于《马说》教案范文5篇
关于《马说》教案范文5篇《马说》教案篇1【学习目标】1、正确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意思。
2、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分辨其中的议论和记叙。
3、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了解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可悲遭遇。
【教学建议】1、教学指津:作为一篇文言文,教学时宜通过自主与交流相结合的方式疏通全文,落实重要词句的意思,让学生真正读懂课文。
作为一篇优美的古代散文,__运用托物寓意的手法,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有才之士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和不幸处境,寄托了作者愤愤不平和穷愁潦倒之感,观点鲜明,讽喻深刻。
学习__,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寓意,发掘__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关注现实,增强人文素养,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2、问题导航:⑴文中的“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有怎样的寓意?明确:“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食马者”寓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⑵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在封建社会,许多有识之士怀才不遇,屡遭贬斥。
作者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有强烈的愤慨与不满,可又不能直接表示出来,所以,就托物寓意,借写千里马的不幸,来表现封建社会人才的遭遇。
⑶说说古今中外“千里马”巧遇“伯乐”尽显才能、成就作为的故事。
提示:可以收集资料,课件展示典型例子,如有些科学家、艺术家、体育明星等;还可以从学过的课文中、听过的故事中收集素材,如诸葛亮、陈伊玲的故事。
旨在进一步明确伯乐的重要。
⑷这是一篇“说”,读完后你认为它属于哪一种文体?明确:议论文。
【资料链接】1、背景资料:⑴韩愈,字退之,河阳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和诗人。
散文尤为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
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
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祖籍河北昌黎,故世称韩昌黎。
著有《昌黎先生集》。
其文论证严密,气势磅礴;其诗力求新奇,摒弃陈言。
今存散文380余篇,诗400余首。
韩愈其人有杰出的才华,可他的政途却多坎坷:贞元11~16年(公元795~公元800年)求仕,不得志,有“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感叹;贞元19年(公元803年)上书,言京畿百姓穷困,请求缓征徭役、租税,被贬为阳山令;元和14年(公元819年),韩愈上著名的《谏迎佛骨表》力谏,几招杀身之祸,后经友人鼎力营救,被贬为潮州刺史;卒于824年,57岁病逝。
马说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
马说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马说》教案篇一教材分析:《马说》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3课的自读课文。
本文是一篇精彩的论说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形象的写出了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揭示了伯乐不识马的根本原因。
与其说是写千里马的遭遇,不如说是写人才的遭遇,表达作者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对封建统治者进行了无情的控诉。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和初中文言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能疏通文言字词理解课文大意的目的。
我设置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1、借助工具书自主翻译,感知课文大意。
2、反复诵读、培养语感,能熟读成诵。
3、会记笔记积累词汇,了解文体把握托物寓意写法。
4、感受千里马的遭遇,深刻理解课文含义。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熟练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掌握托物寓意写法,理解伯乐千里马所象征的含义。
学情分析:农村中学的初二学生虽然接触了文言文,但基础薄弱,还没有学会积累文言字词的习惯,很难顺利的翻译一篇文言文。
所以,继续加强文言字词的基础教学仍是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因为文言字词是读懂读通文言文的基础之基础。
鉴于此,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为了达成目标,确定本课的教学方法。
1、文本赏读法:学生诵读,教师范读,通过文本解读文意。
2、问题探究法:教师引导,学生体悟,通过文意理解内涵。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节是自主学习课,学生提前预习为主;第二节是合作探究课,师生互动共同探究完成。
教学过程:导入以设置悬念激发兴趣切入,问一个适合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吊起学生的胃口,驱动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
都说21世纪,是竞争人才的世纪。
那么请问什么是人才?如何成为人才?这些都是我们同学需要思考的问题,为自己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做准备。
为解开这个千古之谜,就让我们怀着虔诚的心,打开课本向韩愈索解吧!接下来,我将发挥班班通的优势,运用多媒体展示演示文稿出示预习提示,快速高效的告诉学生文明接下来要干什么怎么干?这节省了时间,更是把宝贵的时间还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
马说教学设计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学校开展了“马说”教学设计实践研究。
本次实践报告旨在总结“马说”教学设计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其优势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设计提供借鉴。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1.教学内容:《马说》是我国古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著名散文,通过讲述马的本性、价值以及遭遇,揭示了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人才的关注与思考。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2)能力目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鉴赏能力;(3)情感目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激发学生对社会的关注。
三、教学设计1.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马的形象,引导学生思考马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3)课文分析:分段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
(4)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所揭示的社会现实,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2.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情感;(2)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3)阅读法: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4)写作法: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撰写自己的心得体会。
3.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情况,评价其参与度;(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其知识掌握程度;(3)心得体会: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情感态度。
四、实践效果1.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深入分析课文内容,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讨论交流,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3.树立了正确的人才观。
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和价值,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马说》教学案例与反思
〈〈马说〉〉教学案例与教学反思博爱县泗沟学校刘安琪教学过程一、灵活导入,以题增趣师:敢于挑战才能成为强者,今天有一个考题不知有谁有信心来迎接这个挑战呢?生(1):我想试一试。
师:好,请听题。
请根据下列提示来判断我讲述的是我国古代哪一位文学家。
提示(1):他是河南人,我们的老乡。
提示(2):他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有“文起八代之衰”之誉。
提示(3):他位居人臣,因进谏而屡遭贬谪,但一生不改其忠君爱国之志。
生:是柳宗元吗?师:柳宗元虽与他同为“唐宋八大家”,遭遇相似,但柳宗元是山西人,只能算是半个老乡。
现在你有两个选择可以帮助你答题:1、可以向全班求助。
2、可以请求降低难度。
生:请求降低难度。
师:请听好这则信息: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给侄子的一首诗,从“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可以看到一个虽遭贬谪而不改初衷的倔老头形象。
生:是韩愈。
师:恭喜你,挑战成功。
(教学设想:以时尚气息浓郁的游戏形式来激发学生兴趣。
同时温习旧知,对本文作者韩愈的文品、人品有更清晰的把握,为学习新知铺设道路。
师:其实,诗歌并不是韩愈的成名曲,散文才是奠定他在文学史地位的主打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位有“文起八代之衰”美誉文学家的散文作品《马说》。
有谁愿意为大家解释这一课题呢?生(2):我认为“说”是古代的一种文种,作者在文中借马来表明个人观点的。
师:能举出例子吗?生(2):《爱莲说》中周敦颐就是借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娇”来表达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兴趣。
师:不错,“说”作为古代文体具有这一个特质,往往借某物来抒发感情阐述观点。
可抒情可议论。
这节课咱们一起来品读《马说》,感悟韩愈。
(生齐读课文,师纠正节奏、读音,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二、质疑互解,以学代教师:本文短小精悍,文意并不深奥。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读课文,并大胆提出疑难问题,争取小组内探究解决,有困难的作出标记,全班共同交流探究。
生:(小组讨论探究后,再读课文,投影展示重点词句来整体把握。
《马说》教学案例及反思
《马说》教学案例及反思《马说》教学案例及反思【学习目标】1、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2、能够熟读并背诵课文中的精彩句子,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3、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比喻义。
4、引导学生理解本文托物寓意的方法,挖掘文章的现实意义。
【学习重难点】1、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比喻义。
2、引导学生理解本文托物寓意的方法,挖掘文章的现实意义。
【学习方法】朗读、背诵、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课时】一课时。
【授课环节】1、导入新课 (三分钟活动)2、检查预习 (做注音练习,简介作者,巩固预习)3、初步感知课文(、朗读训练)生:谢谢,我会继续努力!师:你的演讲内容很精彩,同学们点评也很到位。
那么“伯乐”和“千里马”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马说》(多媒体投影课题,配一匹正奔跑的马图,板书)。
(师板书课题)大家齐读一遍。
师:了解“说”这种文体。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讲究文采。
既可以议论,也可以记叙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多媒体投影)师:老师让你们自主学习,把你认为本课重点的生字展示给大家。
生3:祗(zhǐ)骈(pián)槽枥(cáolì)石(dàn)见(xiàn)师:同学们发现问题了吗?对,“祗”字丢了一点,一定要记住。
师:谁来简介作者?生4:用实物投影展示: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
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有《昌黎先生文集》。
师:下面我们朗读课文,来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生:朗读。
师:好!我们来听录音,听录音时要注意字音,语句的节奏、停动、轻重音等。
(多媒体播放配有古筝曲)生:出神地听。
师:下面我叫几位同学来读课文,读的时候要注意字音和朗读节奏,感情要饱满。
其余同学是评委。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马说》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理解
作者托物寓意,以马喻人的写法;培养文言语感,熟读
成诵。
2、过程与方法:自读法、朗诵法、讨论法、练习 教学目标
法相结合;朗读训练与指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怀才不遇的怨恨
之情,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现实及原因。培养学
生正确的人才观。
学生自七年级开始接触到文言文的学习,原有的文
明确: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使有才之人受到不 公正待遇和遭遇不幸的处境。重用人才,给人才提供施 展才能的空间和条件。
3.韩愈曾在《送孟东野序》中说“大凡物不得其 平则鸣”,意思是指受到委屈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 抗的呼声。文本借千里马不得伯乐,实际上是对人才流 落不得赏识而鸣。因此,文中充满了受到不公对待的委 屈与愤怒。请仔细品读下面五个“也”字句,对其所表 达的语气分别做出解说。
导者、点拨者”。学生学习由被动者变为了主动者,由
原来的“要我学”,变为了“我要学”。鉴于边一点, 在这节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少讲,如果讲,要讲到“点” 上,要精要。许多知识点,主要通过学生间的讨论、急 辩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讨论、探 究,成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例如:翻 译课文由学生讨论完成,课文寓意通过学生之间相互质 疑后归纳完成。
《马说》教学案例与反思
《马说》教学案例与反思《马说》教学案例与反思【教学目标】1、能够熟读并背诵课文,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2、引导学生理解本文托物寓意的方法,挖掘文章的现实意义。
【教学步骤】一、导语(出示图片)以刘翔和他的教练的关系导入,引出课题《马说》。
并以问答的方式介绍“说”这种文体。
二、通过朗读,初步感知课文1、学生齐读课文。
2、学生听录音,注意字音、语句的节奏、停顿、轻重音等,初步感知课文。
3、教师纠正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误读字词,并让学生进行精读。
4、学生齐读课文。
三、小组合作学习1、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2、小组合作解决自学中的问题,教师巡堂指导。
四、研讨问题,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明确主旨,体会作者情感1、班级学习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提出本小组问题,师生共垫。
导语成了这节课的一个亮点。
第二,在课文的朗读上,从字音、语句的节奏、停顿、轻重音等方面进行指导,让学生能初步感知课文,将学生引入到课文情感的波涛,从中让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文中作者的情感,“读“可以说也成了这节课的一个亮点。
第三,新课标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还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习惯。
所以这节课的“小组合作学习、研讨问题”和“拓展延伸、联系现实”这两个教学环节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很主动、很积极,讨论也很热烈,我也不是清闲地旁观学生的学习,而是主动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状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他们学习,如何鼓励他们更积极地思考,更热情地探索,充分展现了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性。
这也可以说这节课的一个亮点。
总的来说,从教学的全程来看,全课的教学思路还是比较开阔的,步骤比较明晰,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交流较充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也得到了较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感觉到不足的是:在学生听了录音朗读后,让学生比较自己和朗读录音不同的时候,没能及时地引导学生在字词方面的比较,而只是注重了在情感方面的引导;还有在“拓展延伸,联系现实”这个环节中,时间把握不够好,让学生讨论拖延了一些时间,造成“背诵竞赛”这个环节的时间过紧。
马说教学反思 《马说》教学反思8则
《马说》教学反思8则范例一《马说》的教学反思首先关于导入的设计。
在设计导入的时候,我想了好几种导入。
可以从陶渊明无法施展抱负采取了逃避的办法,隐居避世入手;也打算从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入手。
但最终我选择了从题目理解入手,开门见山地引出所要讲的课文。
因为我觉得在45分钟里既要疏通文字,又要将课文分析透彻是很紧张的。
于是我决定直接从解题开始。
从效果来看,学生一开始愣住了,不知“说”是什么东西,后来在我的点拨之下,记起了《爱莲说》,也就明白了“说”就是说说、谈谈的意思。
一开始沉寂的课堂也就活跃了。
但可能因为是公开课,顾忌的比较多,担心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在接下来的关键字的解释上稍嫌潦草,特别是文末的“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中的两个“其”字,我只是简单地肯定了一下学生的答案,简单地说了一下是个反问句,没有问个“为什么”,没有让他们品味揣摩,更没有让他们通过大声朗读来感悟其中的不同。
如果这里能再多花几分钟,并且能结合课后练习四来理解“其”的用法,那是最好不过了,如此也就不会有结尾的松懈了。
关注的第三个细节是作者在文章中语气的变化,这种语气的变化浓缩在几个“也”字上,那怎么让学生通过读这个字感受作者情感的变化,这在当时确实是煞费苦心。
最后我试着让几个朗读能力很好的同学来读这几段文字,并且要求读准这个“也”字,其他的同学仔细听,并对朗读的效果进行点评。
几个点评得比较好的,我还当面叫学生示范性读出来。
学生对作为评委这个角色很感兴趣,点评的水平也是出乎我的意料,原先我一直头痛的问题交到学生手里竟然变得很容易,这确实是我意想不到的,这块环节也成为了这节课的亮点。
总之,公开课要公开的是什么?是自己的创意作秀还是我们平时真实的课堂风采?我曾经以为是前者,所以每每上公开课,常常绞尽脑汁,希望能够出奇制胜。
但是后来我慢慢地明白了,不管我们的设计多么经典,能体现在课堂上才是硬道理,所谓“是马是驴,总要拉出来遛一遛”。
在备好课文内容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马说》教案与反思
《马说》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理解作者的思想,领会文章的寓意。
过程与方法目标:自读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了解作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
讨论对人才的看法,树立价值观观念,争做“千里马”。
教学重难点:1、读懂理解课文,并能熟读成诵。
2、理解作者“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认识识别人才的重要。
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了解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可悲情况。
3、学习本文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先用多媒体播放刘翔跨栏比赛的两个动作图片和与孙海平教练在一起接受采访的图片)同学们,刚才看到的三幅图片上的人是谁啊?(学生答:刘翔)。
是的,他就是刘翔,他是一名跨栏运动员。
可是有哪位同学知道在他成为一名跨栏选手之前是干什么的吗?(学生可能回答不上来)那么,老师告诉你们,在他成为一名跨栏选手之前是一名跳高运动员。
那么又是谁发现了他的跨栏天赋并培养了他呢?这个人就是刘翔的恩师孙海平教练。
可以说,如果没有孙教练这个伯乐,就不会有刘翔这匹千里马,也许他还在跳高领域默默无闻呢。
可见,伯乐对于千里马有着何等重要的作用啊。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唐代大散文家韩愈的《马说》,看看他是如何论述两者之间关系的。
二、介绍作者作品(先让学生说,检查学生的课下预习情况,教师最后作强调。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祖籍昌黎,人称韩昌黎。
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
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有《昌黎先生文集》。
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并强调作者25岁已高中进士,但一直得不到重用的怀才不遇的经历。
解题::下面我们共同了解一下“说”这种文体。
教师: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可以先叙后说,也可夹叙夹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说》教学案例及反思【学习目标】1、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2、能够熟读并背诵课文中的精彩句子,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3、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比喻义。
4、引导学生理解本文托物寓意的方法,挖掘文章的现实意义。
【学习重难点】1、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比喻义。
2、引导学生理解本文托物寓意的方法,挖掘文章的现实意义。
【学习方法】朗读、背诵、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课时】一课时。
【授课环节】1、导入新课(三分钟活动)2、检查预习(做注音练习,简介作者,巩固预习)3、初步感知课文(、朗读训练)4、教师巡堂指导(小组合作,提出疑问感知课文)5、教师展图(学生说出课文内容)6、拓展延伸(学生选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说话)7、背诵活动(学生背诵竞赛)【教学过程】师:上课(师生问好)今天我们继续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轮到哪位同学?生: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今天给大家讲的是“伯乐相马”的故事。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
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
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
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竟如金石相碰的声音一般。
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多媒体展配有古筝曲《高山流水》的“伯乐相马”图,学生鼓掌)请大家给予点评。
生1:你的演讲很成功,抑扬动挫把握的较好,语言很有感染力。
生2:你的面部表情很好,似乎把我们带到了那个场景上。
(生鼓掌)生:谢谢,我会继续努力!师:你的演讲内容很精彩,同学们点评也很到位。
那么“伯乐”和“千里马”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马说》(多媒体投影课题,配一匹正奔跑的马图,板书)。
(师板书课题)大家齐读一遍。
师:了解“说”这种文体。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讲究文采。
既可以议论,也可以记叙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多媒体投影)师:老师让你们自主学习,把你认为本课重点的生字展示给大家。
生3:祗(zhǐ)骈(pián)槽枥(cáolì)石(dàn)见(xiàn)师:同学们发现问题了吗?对,“祗”字丢了一点,一定要记住。
师:谁来简介作者?生4:用实物投影展示: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
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有《昌黎先生文集》。
师:下面我们朗读课文,来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生:朗读。
师:好!我们来听录音,听录音时要注意字音,语句的节奏、停动、轻重音等。
(多媒体播放配有古筝曲)生:出神地听。
师:下面我叫几位同学来读课文,读的时候要注意字音和朗读节奏,感情要饱满。
其余同学是评委。
生5:我认为他们读的都很好,有个小小的建议,读的时候要注意轻重音。
生6:他们声音洪亮,有力度,而且把文章读的完美,好像是在听作者读。
生7:特别是第二段,读的特好,我听了都有陶醉其中的感觉。
师:同学们评价的非常好!我们师生英雄所见略同。
那下面齐读课文。
师:刚才又读了一遍课文,我们已经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下面让我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是(屏幕展示):1、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2、小组合作解决自学中的问题,各小组派代表提出本小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生积极主动,讨论热烈,师深入学生,与学生交流并收集问题)师:好!小组合作学习到这儿,让我们共同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用实物投影打出问题)一小组提出的问题: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师:这个问题老师也设计了,我们后面解决。
二小组提出的问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的作用? 生8:伯乐决定千里马的命运。
师:很好!也可以说是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还可以说是本文论题的一部分行不行?再加后面一句就是本文的论题。
生:行!三小组提出的问题:问题一:“马之千里者”中的“之”是什么意思?问题二:“食之不能尽其材”中的“尽”是什么意思?问题三:文中有五个“也”字,它们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生9:“之”是助词“的”。
师:回答不正确,老师来纠正,“之”在这里起连接作用,不译。
生10:“尽”是“竭尽”的意思。
生11:文中的五个“也”字,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的痛恨。
师:不错,还揭露了“食马者”的无知。
本文的论题还要不要说?生(齐):不用。
四小组提出的问题: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一食或尽一石是马也是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师:谁能回答这些问题,举手的同学很多,好接着来。
生12:“或”是有时。
“是”是指示代词“这”“这样”的意思。
生13:“等”是等同,一样。
“安”是怎么。
“其”是代词,代“千里马”五小组提出的问题:翻译句子。
不以千里称也:才美不外见:策之不以其道:其真不知马也:生16:不以千里称也译作不以千里著称。
生17:第二句是才能不能表现(显露)出来。
生18:第三句是鞭打它不能按照(驱使它的)的方法。
生19:其真不知马也译作大概是他们真的不识得千里马。
师:以上同学回答得非常好!下面看老师给你们设计问题。
看到这幅画你会想到文中的哪些内容?(多媒体投影:马吃草的情景图)生20:我会想到:一食或尽粟一石。
生21:我会想到: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师:不错!看到这幅画你会想到文中的哪些内容?(多媒体投影:鞭打马的画)生22:我会想到:策之不以其道。
生23: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师:看来大家已熟悉了课文内容。
很好!看到这幅画你会想到文中的哪些内容?(多媒体投影:马叫图)生2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生25: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师:能不能看成吃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生(齐):可以。
师:文中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比喻什么?下面进行讨论(多媒体投影,教师板书)谁来回答?生26:“千里马”比喻人才。
“伯乐”比喻能识别人才的人。
“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的人。
师:“伯乐”比喻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的统治者行吗?生(齐):行!师:看到这些比喻,你能说出课文采用什么手法来写的吗?(老师提示:借助某一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生(齐):托物寓意。
师:对,要记住这种表现手法,在写作文时有时会用到它。
看下一题“千里马”不遇伯乐有怎样的遭遇?(多媒体投影)生27:会死在马槽里。
生28:也许会消沉下去,也许会奋发图强,然后主动找伯乐,挖掘自己的潜能。
师:课文中写的是哪种?生29:第一种: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生30: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师:以上同学说的很好,老师补充一个内容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注意“食”译作喂养时读(si )译作吃时读(shi)。
看下一题:形象深刻地讽刺“食马者”的语句有那些?生31:不识得千里马。
生32:食之不能尽其材。
师:纠正一下,食在这里读(sì)不读(shí)。
给出正确答案。
看这个问题,小组学习时也设计了,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多媒体投影)生33:怀才不遇的悲愤心情。
生34:壮志难酬。
生35:对封建统治者强烈的讽刺和抨击。
师:说得很好!(多媒体投影答案: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酬的愤懑心情。
)我们进行说话训练,从下面话题中任选一个联系现实说话。
(多媒体打出:话题1:假如你是“千里马”,但是没有“伯乐”赏识你,你会怎么做? 话题2:假如你是“伯乐”你怎么发现“千里马”?话题3:当今社会,“千里马”一定要遇上“伯乐”吗?)生36:我选第一个,我要寻找机会去把自己的才能展示出来。
师:自我推荐,好!生37:千里马一定要遇上伯乐,它才会有更大的舞台展示自己。
生38:千里马不一定要遇上伯乐,伯乐是否赏识你,个人的才能能否展示出来,只是问题的一方面,被别人发现那是被动,你是否找机会,把自己的才能展示出来,这才是最主要的,我们应当主动展示自己,是金子就要发光,强者就会有所作为。
(生不约而同地热烈鼓掌)师:妙语连珠,富有哲理。
生39:我选第二个,我要自己去发现他有没有千里马的才能。
生40:假如我是伯乐,我要用眼睛去发现千里马的潜质。
生41:我不刻意地去表现自己,我要用眼睛暗暗观察对手,默默地学习生活,否则就会有太多竞争对手,可能还会有几个心怀不轨的会对我不利。
(生笑)师:别太消极,老师还是希望你能大胆地展示自己的才能。
生42:我要通过考试挖掘人才。
师:现实,好,下面我们进行下一环节,各小组展开背诵竞赛。
先背一段,看哪个小组最快!(多媒体展图)生:背得很投入。
师:叫各组代表背,第一组胜出。
师生竞赛背诵,背第三段的第一句各组都出现问题。
课后继续背诵。
请大家谈谈学了这一课的收获。
生43:我们要做机会的主动者,去发现人才。
生44:伯乐要学会赞赏别人,才能发现好的千里马。
生45:挑战无处不在,机会无处不寻。
(鼓掌)师:非常精彩!体会深刻。
(多媒体投影结束语:读了本文能认识到旧社会封建统治者埋没.扼杀人才的可恶,深感生在新社会的幸福.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要努力磨练自己,使自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有用之才。
)学生集体读,希望结束语能让我们共勉。
下面看作业(多媒体出示: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请发表你的观点300字左右)师: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板书】马说韩愈千里马伯乐食马者:不知马托物寓意【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我让学生反复朗读,当堂成诵一些文言句子。
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引导学生理解本文托物寓意的方法。
挖掘文章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
采用课前三分钟学生讲“伯乐相马”的故事导入,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这是本课的一个亮点。
让学生多次朗读课文,由初步感知课文引到感受体会文中作者的情感,到整体感知课文,可以说“读”也是本课的又一个亮点。
本节课的“小组合作学习,研讨问题”和“拓展延伸,联系现实”这个环节中,时间把握不够好,让学生讨论拖延了一些时间,造成“背诵竞赛”这个环节的时间过紧。
第11页/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