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

合集下载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归纳,是指从具体事实、事物或材料中,抽象出其共同点,从而形成一般性概念或规律。

从本质上来说,归纳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也是科学研究和知识积累的重要手段。

在日常生活中,归纳也是我们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的常用方法。

而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对各种材料进行归纳概括,以便于更好地掌握其中的核心内容和思想精髓。

以下我们将探讨如何进行内容归纳与概括中心意思。

一、抓住重点进行归纳与概括,需要抓住文章、书籍、资料等的重点。

一般而言,文章的标题、导言和结论等部分会包含文章核心内容和思想,我们可以优先关注这些部分并根据其内容和表述方式,判断出文章的论点和观点。

同时也需要留意文章中所提到的关键词和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并将其分析归纳,以形成整体性的概括。

二、分析逐字逐句进行内容归纳与概括时,也需要对文章中的每个词句进行逐一分析。

首先,需要理解并准确把握每个词句的含义和作用,特别是关键词汇和关键句子。

其次,我们需要将文章中相同或类似的词句进行集中整理和分析,以便于从中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特点。

三、总结归纳在分析归纳文章的重点、关键词句之后,我们可以运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将上述所得到的核心要点和意思进行整理和概括成为一篇简明扼要的归纳论述。

这样的总结归纳不仅对于理解文章的核心思想十分必要,也是为之后的写作和口头表达提供重要的素材。

四、利用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非文本式记录工具,它可以通过图形化的形式和关系图表现出文章、书籍、论文中的思路、主题、论点等,并将其整合总结为清晰可见的概念和思维模型。

通过制作思维导图,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核心思想和主线,清晰地整理出文章的各个要点和细节内容,从而达到更完美的内容归纳和概括。

综上所述,进行内容归纳与概括中心意思,需要抓住文章的重点,分析文章中的每个词句,并进行总结归纳。

同时,利用思维导图等各种辅助工具也能帮助我们更清晰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观点。

当我们学习或工作中需要对各种材料进行概括时,以上方法必定能够帮助我们更快速准确地获得要点和核心意思,从而提高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

高考语文《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观点态度》ppt课件

高考语文《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观点态度》ppt课件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 观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
巩 固 专 题 对点练
典 题 训 练 提素能
皆异之。
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私觌【注】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 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 “吾终拒之,是近名
也。”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
概括。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文言文阅读考查中的最高 层级,是前面所有训练的综合体现。它要求学生能够分析概括出在叙
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单纯分析所述
事件或说明道理本身的具体内容。
菜 单
隐 藏
高考总复习
透 析 考 点 提知能 补 足 短 板 求完善
语文(SD)
(2013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 所罕预,由是器重焉。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谓曰:“我畸昔常欲
亲汝,汝何故疏我?”彬顿首谢曰: “臣为周室近亲,复忝内职,靖
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交结?”
菜 单 隐 藏
高考总复习
透 析 考 点 提知能 补 足 短 板 求完善
语文(SD)
七年,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李煜归服。城垂克,彬忽
何况宰相是多么重要的位臵啊!”潘美说:“为什么这样说呢?”曹 彬说:“太原还没有平定。”等到得胜回朝,献上俘虏。皇上对曹彬 说:“本来应授予你宰相职位,然而刘继元还没有打败,姑且等一下 吧。”听到这句话后,潘美暗地里看着曹彬笑。皇上发现了,立即问 什么原因,潘美不敢隐瞒,于是据实回答。皇上也大笑,于是赐给曹 彬二十万钱。曹彬退朝后说:“人生何必一定要做宰相,好官也不过 是多得几个钱罢了。” 咸平二年,曹彬病倒。皇帝驾临亲手为他调药,又赐给他一万两 白金。六月去世,时年69岁。皇帝亲自致祭,哭得非常悲伤。

现代文阅读之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现代文阅读之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现代文阅读之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作者:薛秋影来源:《作文周刊(高中·人教版)》2011年第21期【技法指津】“内容要点”,是指文本局部或整体的主要内容;“中心意思”,是指文本局部或整体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从具体语言材料中抽取文章主要内容,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阅读思维过程。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在考查学生对文章所说明的事物、所阐述的事理是否达到整体的、深层的本质认识,检验学生是否具有分析、归纳、概括的基本能力。

它要求学生能归纳某一片段的思想内容或整篇文章的中心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常见的考查内容有:(1)对具体内容的概括。

要求学生能将文字量大的句、段、篇的要旨简要地提取出来,并概括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2)对抽象内容的阐发。

要求学生对文中抽象的、概括的语句,能用具体的文字,通俗地加以解释、阐发。

阐发的形式有:举出事例、分析因果等。

(3)对含蓄的语句的解释。

文章中总有一些表达含蓄的句子,可以结合具体的语境解释这些句子的深层含意、言外之意等。

“概括中心意思”常见的考查内容有:(1)概括文章中心意思。

学生应在整体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对文章中心意思进行理解和概括。

学生答题时,须首先分析文章每个段落的内容,然后从段意中找出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段落进行仔细分析,抓住问题的关键。

(2)概括段落的中心意思。

对文章某一段落的中心意思进行概括。

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要分清段落的表达方式,是记叙还是议论,是描写还是抒情,是说明还是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通过对表达方式的把握理解文章内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主要通过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弄清文章主要内容,依据文章内容这四个方面来总结中心意思。

学生答题时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一、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文章设计段落、层次的目的是更好地表达中心。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时,学生可以从分析每个段落的意思入手,通过对段落的分析,找出文章层次,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进而明确作者的写作重点。

论述类文本: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解析版)

论述类文本: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解析版)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重难点精讲精练论述类文本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解析版)知识点回顾1.“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考点概述。

“文章结构”,是指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

作者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思维的发展,都要通过结构、层次和段落传达出来。

“分析文章结构”,就是分析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

所谓“要点”“中心”,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

它们可以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局部的。

“归纳内容要点”,是指针对阅读材料的整体内容或部分内容,用几句或--句简明的话扼要地表达出来,它是一种提炼和综合的过程,即在正确理解有关内容的本质后进行提炼说明。

它侧重考查考生对语段乃至整个文本进行总结与把握的能力。

“概括中心意思”,是把文章内容、主旨进行具体化的!阐发或概括,是一种“化零为整”的归纳整理过程。

文章的中心意思,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二是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

它侧重考查考生能否着眼文本整体驾驭文本,通过理清文本内部的相互关系来抓住文本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

2.“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考查形式。

“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高考论述类文本常考考点,可单独设题,也可将该考点与概括要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结合起来考查,呈现--种综合命题趋势。

从高考试题来看,重点考查把握段落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把握文段内部的层次。

题型以客观选择题为主。

2023 年高考仍会沿袭上述命题特点。

3.“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考查着力点。

(1)直接考查全文或某段思路。

(2)文章观点(作者态度)与论据之间的关系。

(3)文章整体或部分结构的特点及安排理由。

(4)文章段落组织、材料选择的效果。

专项练习(2022·安徽六安·安徽省舒城中学校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之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的含义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之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的含义


这四点就是威廉斯研究成果具有“整体性、灵活
性和明确性”而易为广大教师接受并在实践中收到显
著效益的原因。

这样的归纳自然是正确的。如果不是这样通过层
次分析来归纳,就会出现要点不全的毛病。
• 3.提取精要,独立归纳

有的文章,虽然有概括力强的语句,但与试题要
求归纳的角度并不一致;也有一些文学作品并没有相
都是提高阅读质量的重要方法,应该在时间中加强
训练。

《考试说明》要求:“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
意思。要求归纳某一片段的思想内容或整篇文章的中
心。”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注意作品的
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 的关联与安排。作品主题的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 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该语段共四句话,第一句是从反面说“不反对倾 向诗本身”,第二、三句是从不同文学作品方面 论说“作品有倾向”,而第四句则是正反两方面 谈倾向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流露出来。显然第 四句是本语段的中心句,第一、二、三句是关键 句,因此,只将第四句抽取出来,压缩的任务就 基本完成了,然后将这个句子中的枝叶削掉、打 掉就成功了。这个语段应压缩为:文学作品的倾 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流露出来。
应的概括语句。遇到这样的情况,就要求我们根据要
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独立概括。

前面提到第27题“根据文意简要概括从巴赫到
莫扎特到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上的发展变化。(不超过
60个字)”就属于这种情况。

当年选择的文章是爱尔兰作家萧伯纳的《贝多芬
之谜》。

全文共四段,第一段介绍巴赫和莫扎特的音乐创
还应注意两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77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河南丁彬考点阐述“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2014年高考考纲针对高中生古诗文分析综合能力提出的基本要求,其能力等级为C级。

其中“归纳内容要点”,是指通过对文本信息的提炼和综合,梳理文章线索,总结文章大意;“概括中心意思”是指对文本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判断与推理,以体会作者观点。

要想顺利攻克此类考题,我们必须准确理解词义、句意,并在此基础上认真梳理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主旨。

与此同时,我们还需注重细节赏读,做好题目和原文的分析比较。

考题回放(2014年高考新课标一卷第6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

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B.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

当时历经战乱,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

C.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

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

D.休烈夫妇去世,尽享身后哀荣。

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诏追赠她国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许久,追赠他尚书左仆射,并派专人到他家表示慰问。

【解析】本题属于考查“归纳文章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的典型试题。

从文体类型上看,本文属于人物传记类文章,它以时间为线索叙述人物生平,介绍了于休烈的政治成就和精神品格,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首先可以根据这一文体特征对文段进行分层,总结文本大意,然后依据各选项的次序,找出其在文本中的对应区间,把选项和原文进行分析比对。

最后结合常见的错误选项类型,我们便不难发现A选项中“谨遵职业操守”一句在文本中并无依据,犯了无中生有的错误,由此可知该题的正确答案应为A选项。

命题预测从多年来各省市的高考真题来看,“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这一考点的考查形式基本不变,一直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而选项的设置则和文本写作顺序保持一致,内容多为文段层次大意的分析概括。

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之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之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之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作者:来源:《作文周刊·高二版》2019年第46期解题技巧“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要求归纳某一片段的思想内容或整篇文章的中心。

该考点是在阅读理解、筛选整合的基础上考查对文章进一步分析和整合的能力。

“归纳内容要点”是就具体的现象加以概括、抽象,主要涉及三个方面:(1)具体的内容概括正确;(2)抽象的内容阐发正确;(3)含蓄的内容解说正确。

“概括中心意思”主要考查以下两个方面:(1)概括、归纳文章的中心(或中心论点);(2)揭示文章的意义、价值、目的和用意。

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对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作者对某具体事物的主观倾向,或赞同或反对,或喜爱或憎恶,带有鲜明的个人主观色彩,其表述因文体而异。

有的直接说出,有的则分散在字里行间,若隐若现。

有的文章从总体上看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明确的,但具体到文中某一部分内容的观点态度,如引用、转述多人观点时作者本人的意图就比较隐蔽了。

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既是对作者思想观点和对社会人生的态度的分析,也包含着对某一具体问题的观点态度的分析。

这一考点也是高考的一大重点,经常在各卷中出现。

做好此类题目,要求作者整体把握全文或段落层次中的主要内容或基本观点,依据文本细细揣摩,深入探究,巧妙加以归纳概括。

具体来说:一、“归纳内容要点”可运用如下方法:1.“去粗取精”。

即要紧扣材料中关键文句,重点理解关键词、中心句、重点段,由点带面。

2.“去伪存真”。

即综合句意法。

有些文段,没有明显的中心句、重点段(句),我们就必须对每个独立句句意或对几个相对重要的句子的意义进行综合归纳,提取内在“公因式”,由面到点,归纳出内容要点。

3.“紧扣题目”。

主观题在组织文字表述时,要紧扣题目要求。

要有针对性,注意回答角度、词句来源(有的要求用原文原句,有的要求用原文词句组装,有的要求用自己的话)、字数限制等。

二、“概括中心意思”可采用以下方法:1.“抓住关键”。

最新教师资格证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最新教师资格证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最新教师资格证考点:归纳内容重点,归纳中情意思
教师资格证考点:归纳内容重点,归纳中情意思
一、归纳内容重点的门路
1.找出有关的归纳性语句
在详细的资猜中,归纳性的语句与详细的表达描绘是互相依存、
互相作用的。

所以找寻归纳性语句来归纳内容重点,是最重要的门路。

资猜中局部内容重点的归纳,一般也能够运用这一方法。

2.提取精要,独立归纳
有的文章,固然有归纳力强的语句,但与试题要求归纳的角度并
不一致:也有一些文学作品并无相应的归纳语句。

碰到这样的状况,我们依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独立总结。

二、归纳内容重点应当注意的问题
归纳内容重点的前提是对文章内容有正确的理解,对文章的写作
思路有清楚的判断。

在此基础上还应注意两点:
1.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归纳
尽可能用原文中的重要词语组织答案,防止过分臆断或揣测.这样能够防备归纳得不正确。

2.防备重点遗漏
防备重点遗漏的方法,就是对有关文字作层次剖析。

在无字数限
定的状况下,尽量多写重点.保证答案完好。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阅读和总结文章的一项重要技能。

在阅读一篇文章时,读者需要从大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最重要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概括成一个简洁的中心意思,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核心思想。

在进行归纳时,读者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步骤:1. 仔细阅读整篇文章,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大意。

在阅读一篇文章之前,读者需要了解文章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出版时间、主要内容和结构等。

读者可以通过阅读文章标题、摘要、目录以及前言和序言等部分来获得这些信息。

此外,读者还需要掌握文章的大意和主旨,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2. 确定文章的要点和重点。

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读者需要注意文章中出现的关键词和短语,例如核心观点、重要事件和主题等,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核心信息。

读者还可以根据作者的论点和结论来确定文章的要点和重点。

3. 选择最重要的信息,概括成一个中心思想。

在阅读完文章之后,读者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选择最重要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概括成一个简洁的中心思想。

这个中心思想应该是文章的主旨和核心思想,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焦点。

4. 检查和修正概括,以确保准确性和完整性。

在概括文章内容之后,读者需要检查和修正概括,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完整性。

读者需要判断自己的概括是否包含了文章的主旨和核心思想,以及其中的细节和例证等。

如果需要,读者还可以检查其他资料和信息,以补充和修正自己的概括。

通过以上步骤,读者可以成功地归纳文章内容要点,并概括出其中心意思。

这个中心意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焦点,同时也可以作为我们思考和探究这个话题的起点和指导。

因此,在阅读和研究文献时,掌握归纳和概括的技能尤为重要。

【精选】第6课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精选】第6课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第6课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一、考点透视“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它要求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论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这种考查应用性、综合性强。

考查时,一般涉及以下几点:(1)某个论点的依据;(2)某种现象的内在本质;(3)某件事发生的原因,发展所导致的结果;(4)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等等。

史传性文段最大的特点是时间、地点、人物、具体事件或感情的发展线索比较清晰,这就为我们从整体上把握文意、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提供了方便。

对于文言文,可以采用分步阅读的方法。

第一步,粗读全文,不求甚解。

这一步只是概览全文(段),不追究难词难句,只图明白文中写的时、地、人、事、作者的看法。

阅读时要始终带着如下几方面的问题思考:(1)文章写了什么人、什么事;(2)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如何;(3)文章说了什么道理;(4)是以什么作为说理依据的。

具体说,对记叙性文字,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一般的传记文,要弄清作者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

议论性文字要理清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等。

说明性文字要理清说明对象、说明内容和说明方法。

只有整体阅读,总体把握,才能高屋建瓴地驾驭阅读材料,才能准确、完整地去分析、评价人物和事件。

第二步,排除死字,分析关系,以求理解。

所谓“死”字,即不需要翻译的人名、地名、朝代名、官职名、时间名词等,要边读边用铅笔在其下边一一标出,表时地的词可作为转换叙述事件的标志。

接着再读原文,分析“关系”加深理解。

即分析文中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之间的关系,理清孰主孰次,孰善孰恶,分析事件的原因结局,分析人物的命运归宿,从而理解文段的中心思想.........。

这一步仍不要深究难字难句,要从..宏观上着眼.....。

第三步,扫清障碍,筛选概括,准确答题。

文段中的加点字和画线的句子一般都是难字难句,它也正是文后的命题依据,通过前三遍的阅读分析,不少已经“理解”,但还需再读第四遍,并对照研读六个问题,在珍视“第一印象”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印证,以彻底解决所有难点。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考点扫描“归纳内容要点”是指现代文阅读中的整体内容或其中某一部分要用几句简明的话扼要表达出来,即“化整为零”的分解剖析,它是一种提炼和综合的过程,即在正确理解有关内容的本质后进行提炼说明。

如果内容比较复杂,还需要把若干要点合并或归纳共同特点后再概括。

“概括中心意思”是把文章内容主旨化,是一种“化零为整”的归纳整理过程。

它需要运用题面提供的文字材料对作者用意、有关背景进行分析,对文章思路作合理的补充或完善,然后用自己的话对内容、主旨加以阐发或概括。

我们写文章总会有一个目的,不管什么体裁的文章,都会有自己的中心,都会有一个写作的目的。

或赞成什么,或批判什么;或宣传某种思想观点,或驳斥什么思想观点;或介绍什么事件,或传播什么知识,或抒发某种感情……总之,不管哪一种文体的文章,都要有一个主旨,这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它是文章的主脑,选材、组材、构思、行文个个都要围绕着它进行。

同时作者为了将这个中心意思表达得充分全面深刻,往往不只是从单一层面来表达,而是注意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层面来将中心意思表达得更充分深刻全面。

因此,在阅读文章时,我们不但要能整体感知文章的中心内容,还要能够知道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达中心内容的。

这一“知道”的过程,就是对文章内容要点进行归纳整理的过程。

复习方略对这一考点,命题的重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面正确理解全文内容,并用精练简洁的语言按顺序概括段意或全文的中心思想、中心论点及分论点。

二是理解重要句子或作者的观点、判断、结论等产生的原因、条件,所涉及的材料或各种角度,然后分条概括出来。

三是分析文中叙述、说明、议论等不同表达的有关部分,并进行归纳。

四是对内涵丰富,语言精彩的语段或某项材料进行浓缩,突出要点。

因此,为应对这一考点,我们有如下的注意点。

1、注意段落构成,切分意义层次,准确归纳内容要点。

“归纳内容要点”,就是要你知道文章一个意义中心的内容,它是从哪些方面来表达的。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1、起始部分为 第一句,提出天坛高、圆、清,体 现了天坛崇高、祥 和、清朗的意境。 2、展开部分为第二句,通过天 坛与故宫的对比展 开,比较点依次为建筑物数量、 格局、造型 和色彩。通过比较而印证天坛崇高、祥 和、 清朗的意境特征。 3、终结部分为第三句,在 重申天坛独特意境基 础上进一步引人思考。 本段 内容概括要在把握第二句材料基础上,着 重从第 一、三句中提炼,其段落中心可概括 为:天坛崇高、 祥和、清朗的意境引人深思。
(二)、不完全的议论段落或者省去起始 部 分,或者减掉终结部分,但展开部分是必须 保留的。
没有起始和终结部分的段落,则要从分 析论证 的文字中提炼概括作者的观点。
二、归纳内容要点 一般来说,论述类文章一个主体段落的中 心 就是全文的一个内容要点。但各个段落 的中心之 间有着复杂的关联方式,如并列 式、层进式、对照 式、总分式等等。在罗 列全文段落中心的基础上, ” 我们要在更高 层次上归并组合段落中心,形成更 为概括 的内容要点。
• 全文共7段,先依次罗列各段的中心: ①大运河文物保护至今未得到重视; • ②大运河是我国古代重要的交通命脉; • ③大运河保存了极具特色的内河文化; • ④大运河至今未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名单 • ⑤大运河保护现状令人忧虑; ⑥大运河亟待文物调查和保护研究; • ⑦大运河应作为整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 比较上述7个段落中心,按照一定的标 准给予归类。 • ①④可组合在一-起,概括为:大运河 文物保护至今 未得到重视。②③可组合在一起, 概括为:大运河 曾是我国古代的交通命脉,保存了 极具特色的内河 文化。 • 与②③历史地位和作用并 列,⑤单独成为一个要点。 • ⑥⑦都是谈论如何保 护的问题,可以概括为:进行 大运河文物调查和保 护研究,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 经过这样一番整理,就形成了上述4个内容要点。 • 其中第一个要 点是中心论点, • 二 三两个要点在历史与现实的对 比中凸显大运河 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 第 四个要点提出具体的保护方法。 • 这样就形成了一 个合乎逻辑的内容纲要。

01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概述

01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概述

主标题: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概述副标题:总结这一考点所用的方法技巧,具体应注意到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归纳,概括,技巧难度:2重要程度:2内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就是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进行进一步分析和整理的阅读思维过程。

一般来说,一篇文章的每一个主体段落都相对集中表达了一个中心思想。

我们把这个中心思想叫做段落的中心。

段落的中心有时用中心句或中心词加以概括,这种中心句或中心词往往分布在段首的开启句或段末的收束句。

有的段落没有中心句或中心词,这就要在深入把握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找到一个上位的词句总括全部内容,这就是概括段落的中心。

一个段落的中心往往就是全文的一个内容要点。

一般来说,文章有几个主体段落就有几个内容要点。

多个内容要点按或并列、或对比、或层进、或阐释等关系组合在一块,就形成了文章的中心。

论述文中的内容要点大多是全文的分论点,全文的中心意思大多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分论点与中心论点大多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是从具体语言材料中抽取文章主要内容,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阅读思维过程。

这个过程包含概括段落中心、归纳内容要点、概括全文中心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是指将文章的整体内容和文章的主题中心用简明的语言表述出来。

1.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有文体特征意识:论述文,论题、论点(分论点)是主要信息,论据和论证是次要信息;说明文,说明的对象、说明的内容和对象的特征(特点)是主要信息,说明的方法及运用到的材料是次要信息。

要有切层分层意识:研究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

同一关系取其一;相属关系取其”属”;相并关系取其”和”;主次关系(偏正关系)取其”主”。

要有全文整体意识:分析归纳时,要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才能全面准确。

语言组织方法主要有:(1)采用摘句法: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2)采用合并法: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3)采用提炼法: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2.分析归纳中心意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1)寻找中心句(段),概括中心意思:有的标题即是中心,有的开头点明中心,有的结尾揭示中心。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考点解说】本考点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每一段的内容要点,并能按照要求用原文或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的归纳、概括,需要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认真分析。

对文章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的分析归纳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是考查热点,当然,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试题,在题干中直接设问的并不多,而较多的是变换形式让考生完成。

但不管以怎样的方式命题,其基本目的是考查考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因此,要做好这类题目,就应该掌握一些规律和方法。

“归纳”、“概括”的几种基本形式:一、归纳段落内容要点归纳段落内容以分析词语、句子为基础,因此,对重要词语、句子的理解,对不同句子恰当组合(或相加或合并)的理解,对句间内在关系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准确把握段落中心意思,首先就要弄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有的段落有中心句,有的段落却没有,没有中心句的就要归纳、概括出段落的要点或中心意思。

二、归纳层次内容要点层次是指作者写文章时安排材料、表达思想感情的顺序。

层次与段落关系密切又有区别,层次是依据思想内容划分的,段落是依据文字表达划分的。

在一篇文章中有时层次与段落一致,有时是互有大小,常常是一个层次包含若干段落,因此归纳层次的意思要以归纳段意为基础。

在分析段与段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或理清事件顺序,或理清论证说理的逻辑,或理清说明顺序等等。

明确具体层次的内容,然后以准确、简洁的语言对其内容进行归纳。

三、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文章的中心意思是针对文章的整体表现而言的,它直接以文章层意、内容要点为基础,又涉及作者主观创作意图和文章客观表达效果,涉及文内使用的材料和文外相关材料,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较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要求概括的内容一般包括两方面:一是文章写了什么;二是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方法指导】一、归纳内容要点(一)概览段落意,明确中心句中心句的一般表现形式有。

第六章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第六章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第六章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佚名
【期刊名称】《文教资料》
【年(卷),期】2004(000)0Z2
【摘要】<正> 考点导航从近年来的高考实践来看,“归纳内容要点”中“归纳”这一指令并未直接要求考生执行,而只是要求考生对命题者已经“归纳”好了的内容要点判断其对错,选出符合要求的一项而已。

“概括”中心意思的“概括”,同样是这样的情况。

就难度而言,现实情况比规定的要求低了好多。

不过,随着考查力度的不断加大和提升,直接让考生亲自动手进行“归纳”和“概括”也完全是可能的,就像已经实行的亲自动手翻译文句那样。

无论是考生,还是高三的任课教【总页数】8页(P110-113,28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4.3
【相关文献】
1.解密文言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J], 罗常军
2.高考文言文阅读考点全突破之六——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J], 唐惠忠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J], 唐仕伦
4.洞察设题雷区,提升应试技能——文言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剖析[J], 李雪松
5.洞察设题雷区提升应试技能——文言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全攻略 [J], 李雪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苏教版高三必修).doc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苏教版高三必修).doc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苏教版高三必修)山东滕州一中杨厚典【考点突破】“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对所述人物、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和推理,要求学生答出某个论点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

这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综合能力。

考查的内容有:%1某个论点的依据;%1某种现象的内在本质;%1某件事发生的原因,发展所导致的结果;%1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等等。

采用的是选择形式的题型:普通单选式。

形式为:叙述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对原文有关内容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这类题往往综合考查对材料的整体理解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出题者会将阅读材料的整体切分为几个方面,然后以此为切入点来设置选项;在错误选项的设置上,为了增加试题的隐蔽性和迷惑性,往往在大体正确的文意概括或分析中,设置一两处不符合原文意义的地方,将测试点放在时间的推移和地点、事件的变化上,因为选项里所说的人和事是文中确实有的,只是因为试题移花接木、张冠李戴而隐含错误,所以考生不细心推敲,很难发现。

因此,在阅读时,对有关的词句应特别敏感,可以用笔勾出,在做题时不要只检查选项中所说的人和事符合不符合事实,还要看看是否能够对上。

【典例调研】[典例1】阳城,定州北平人。

城谦恭简素,遇人长幼如一。

远近慕其行,来学者迹接于道。

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

有盗其树者,城遇之,虑其耻,退自匿。

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

城怪其故,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

及觉,痛咎谢,城曰:“寒而饮,何责焉?”及受命,他谏官论事苛细纷纷,帝厌苦,而城浸闻得失且熟,犹未肯言。

及裴延龄诬逐陆贽等,帝怒甚,无敢言,城闻,曰: “吾谏官,不可令天子杀无罪大臣。

”乃上疏极论延龄罪,慷慨引义,申直贽等,累日不止。

闻者寒惧,城愈厉。

帝大怒, 召宰相抵城罪。

坐是下迁国子司业,简孝秀德行升堂上,沉酗不率教者皆罢,躬讲经籍,生徒斤斤皆有法度。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2003年《考试说明》将“中心思想”改成了“中心意思”,符合主观题的答题特点,为考生展示才情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同时降低了难度。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考查的是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一步分析和整理的能力。

一段文字内容很多,但其核心的意思我们可以用一句或几句话来概括。

对文章内容要点的分析归纳,从题目设计所覆盖的范围来看,它可以是要求归纳某一段落的思想内容,也可以是要求对整篇材料中心的归纳。

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意思,必须是在理解语句、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才能进行。

有时试题还会有些附加的要求,如字数要求等,这在答题时也是必须注意的。

在对具体材料进行分析归纳的过程中,可运用这样一些方法:①提取精要法,即要紧扣材料中的关键文句,重点理解关键词、中心句、重点段,由点带面。

②综合句意法,即对于那些没有明显中心句、重点句(段)的文段,我们就必须对每个独立句句意或对几个相对重要句子的句意进行综合归纳。

③整体透视法,即对于有些写景抒情类的散文,若单独分析某一两个句子会割裂甚至曲解文意,其内涵往往通过整体来显示,甚至借助“弦外之音”,用“潜台词”曲折含蓄地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讲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教案)【解读考点】所谓“归纳”就是把具体的内容加以抽象、提炼;所谓“要点”就是事情涉及的重要方面。

“内容要点”就是通过归纳、总结分析事情的原因、结果、影响等。

文章的内容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全文的。

概括“中心意思”就是用简明的语言归纳文章的核心内容或作者的思想观点,其形式就是“通过什么,表现了什么,有什么影响”等。

“作者观点态度”其实就是理解作者对文中涉及的某问题、某现象的看法。

本考点是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文意,对具体的内容加以概括,对复杂的内容加以整理。

【考查方式】1、根据要求归纳要点:(1)试用自己的话归纳作者关于XX的感受;(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XX进行描述;(3)从全文来看,作者的看法(感受)是什么;(4) 作者对XX的看法表现在哪些方面。

2、概括文章或文段的主旨(1)试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旨;(2)对某文段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3)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某段的内容。

3、分析归纳作者的观点态度(1)下列表述符合(不符合)作者看法的一项(2)文章阐述了作者对XX的看法,请简要概括。

(3)请分析概括作者对XX所持的态度(即归纳要点)。

【方法指导】一、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1、归纳内容的步骤。

【步骤】整体阅读,分清文体,理解文意(弄清作者写了人、物、事、理,怎么写的)——跳出文章,结合背景,整体把握主旨(文章涉及到哪些社会问题,有哪些潜台词,弦外音)——舍本逐末,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的真意和灵魂,即作者写作的真实意图)。

科技文:说明对象是什么——有何特点——有何价值(对社会有何意义)社科文:中心观点是什么——有无分论点——用什么材料论证——结构特点——语言特点文学作品:写了什么人、事——人(事、物)有何特点——表达了什么感情——如何评价这些人。

2、明确主旨的角度。

(1)从文章的题目入手。

如《古都的秋》作者借助对古都的秋景和景物的描写,揭示了古都的秋“来得清净、悲凉”的特点,抒发对古都的热爱。

(2)从开头、结尾入手。

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位巨人的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就就会使人感觉到。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作者高度评价马克思对无产阶级、历史科学等方面的贡献,抒发对他的崇敬之情。

(3)从写作背景、文章关键句入手。

如:“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拿来主义》作者针对如何批判继承文化遗产提出“拿来主义”的观点,主要从揭露“送去主义”、“送去者”与“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送来者”的本来面目,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态度等方面来阐述的。

(4)从散文的类型入手。

记叙类:以记人物叙事为主,主要看作者所写的人物的性格特点,把握画龙点睛的句子,分析赞扬了什么精神,鞭策了什么世风;抒情类:以抒发作者主观的感情为主,主要看抒情的方式,直接还是间接。

间接看是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借古讽今,还看流露什么感情,阐发了什么哲理。

(包括哲理散文)议论类:以议论为主,主要看作者的观点,借助哪些生动形象的材料来论证的。

(5) 学会用一句话概括主旨。

常用的格式:本文记叙(描写)了……,表现了(抒发)……品质(感情)本文的中心观点是……,主要从……方面(角度)来阐述本文通过……故事,告诉我们(说明了)……道理。

二、归纳文章局部内容(类似于压缩语段)1、归纳内容的步骤。

(1)统读全文,领略大意,(2)审读题目,明确要求(要求——词?句子?范围——全文?某段?)(3)找到对应的内容,分析要点,(4)组织语言,整理有效信息(要点全、内容实、文句简)2、【经典例题】本段对“瓦的音乐”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可分为哪几个层次?每个层次各有什么特点?请分条陈述。

瓦似乎是专门为雨而设置的乐器,平常里它们总是一言不发,一旦雨滴接踵而至,瓦的音乐就叮叮地奏响了,那声音酷似古筝,清脆且韵味十足,在黑暗了想四面八方弥漫。

雨势急骤,琴声就慷慨激越,如万马奔腾,百鸟齐鸣;又如两军交战擂鼓助阵。

雨势减缓,音乐也跟着下去,像激战后的短暂休憩。

又像是“冰泉冷涩弦凝绝”。

雨声大概是世界上最繁复难解的音,你听那节奏那旋律,似混乱不堪又似包罗万象。

而那尽职的瓦片只是专注地演奏着,听雨人的脑海中便漫漶出不尽的情意。

【解析】首先找准信息点。

题目要求对“细致描写的”“瓦的音乐”的部分进行分析,从原文中看,信息区间在“平日里他们……又像是‘冰泉冷涩弦凝绝’”这一部分。

其次,划分层次。

划分层次是防止漏点的有效方法。

在划分层次时可给每一句话编号,然后看句与句直自己觉得关系,语意相近或相似的合围一层,层次之间用双竖线隔开,比如上文可分为:(1)平日里…(2)那声音…|| (3)雨势急骤…||(4)雨势减缓…“冰泉冷涩弦凝绝”。

然后筛选概括内容。

从具体材料中去粗取精,加以改造和浓缩,拟出与原材料相吻合的答案。

如第一层中提取关键词“奏响”|“清脆”“韵味十足”,第二层提取关键词“急骤”“慷慨激昂”,第三层提取关键词“减缓”“弱下去”。

最后注意赋分,分点答题。

如果没有提示,为防止答不全,应注意分支。

一般4分至少2点。

【答案】可分为三层:雨声奏响、雨势急骤、雨势减缓,特点是:清脆、韵味十足,慷慨激越,余韵渐止。

三、归纳作者的观点态度1)、明确所问的是对什么的看法2)、找准相应的阅读区间,画出议论抒情的句子3)、整合相关的语句,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作答。

【经典例题】(09湖北)《书房的窗子》作者问什么说,作者为什么说“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生动?请联系4、5段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月下梅花因光色幽暗而比晴雪梅花更显空蒙灵动。

②因为幽光能激发人的想象,人的想象被放大,人格也被放大,更富有情思。

③因为光度影响了态度,月光与日光所带来的美感是不同的。

四、掌握归纳要点方法方法一:摘句归纳法。

从文章中找出最能表达段意的句子,如过渡句、总起句、总结局,把它们摘录下来作为段意。

方法二:联词归纳法。

从文章中找出能表达本段内容的词语,然后将它们串联在一起,组成段意。

方法三:节意归纳法。

将由几个小节组成的一段文章,一节一节的归纳出节意,再联系主要内容,归纳段意。

方法四:分层归纳法。

将一段话分成几个意思来叙述,最后按照主次,抓住主要的,舍去次要的把它归纳成段意(注意不是将层意相加)。

方法五:借助归纳法。

就是借助段的结构特点进行归纳。

如总分段,可借助总述部分;因果段,可借助结果部分;递进段,可借助后一层的意思,但要注意在同一篇文章里归纳段意的方法要统一,不能几种方法同时使用。

注意:语段层次的概括要准确,事物特点的概括要简明,作者观点的概括要明确。

【答题模式】题型一“……原因是什么,或为什么……【规范答题】1.审题干,在原文中找到出处并标明。

2.在问题出处的前后搜寻答案。

3.划定答案区间,尽量用原文句子作答。

4.注意字数要求,适当增删。

5.选准答案用语。

6.答完后,回望答案,语言表达准确通顺。

(09湖北)《书房的窗子》作者为什么说“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生动?请联系4、5段简要分析。

(相关语段)④至于拿月光与日光比,我当然更喜欢月光,在月光下,人是那般隐藏,天宇是那般的素净。

现实的世界退缩了,想像的世界放大了。

我们想像的放大,不也就是我们人格的放大?放大到感染一切时,整个的世界也因而富有情思了。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睛雪梅花”更为空灵,更为生动,“无情有恨何人见,月亮风清欲坠时”比之“枝头春意”更富深情与幽思;而“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也比“水晶帘下看梳头”更动人怜惜之情。

⑤这里不止是光度的问题,而且是光度影响了态度。

强烈的光使我们一切看得清楚,却不必使我们想得明透;使我们有行动的愉悦,却不必使我们有沉思的因缘;使我们像春草一般的向外发展,却不能使我们像夜合一般的向内收敛。

强光太使我们与外物接近了,留不得一分想像的距离。

而一切文艺的创造,决不是一些外界事物的堆拢,而是事物经过个性的溶冶、范铸出来的作物。

强烈的光与一切强有力的东西一样,它压迫我们的个性。

【解题分析】根据因果关系的表达方式,已知原因就可以推出结果;已知结果就可以推出原因。

如果问原因,则所提的问题就是结果;如果问结果测所提的问题就是原因。

如果问“原因是什么”或“结果是什么”,答案显然在问题的前后。

这是由文章的前后文互解的规律决定的。

这个题目已经有了结果“更为生动”要求回答原因。

这个问题先要准确理解两句话的含义“月下景物”比“日光下的景物”更生动。

【参考答案】:①月下梅花因光色幽暗而比晴雪梅花更显空蒙灵动。

②因为幽光能激发人的想象,人的想象被放大,人格也被放大,更富有情思。

③因为光度影响了态度,月光与日光所带来的美感是不同的。

题型二“表现在哪些方面?或”从哪些方面写到……“(08天津)《敦煌》本文对都会的哪些描写再现了“最鲜活的历史”?【解题分析】问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分两种情况:一是在全文中找答案;二是在某一段中找答案。

前者注意每段的开头句或结尾总结句;后者则注意答案就在“表现在”的后面。

这句话有总起下文作用,题目中明确规定是“本文”,这是对文章整体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考查。

答案要点不难拟出。

题目“哪些描写”提示之描写的内容。

就非常明确了。

【规范答题】1.找出问题的出处并标明。

2.在出处的前后寻找答案。

3.选准答案用语:“……表现在……”4.分序号1、2……答要点,注意字数。

【参考答案】:表现在(1)绕楼穿窗而过的飞人。

(2)迈着舞步的马(3)美丽的菩萨(4)童子嬉戏土(5)一笔一划抄出的经书(6)顶天立地的佛像。

题型三“文章写了XX的…特点?”(08湖北)《雾》文章的②③自然段中着重描写的关于鲜花和动物的细节。

从本文的主旨看,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雾的哪些特点?(相关语段)昨天抵达旅馆下车时,我看到一个尼泊尔妇女背着一筐红砖,倒在一大堆砖上。

现在我看到一个男子,手里拿着一堆红红的东西,我以为他拿的也是红砖。

但是当他走得近了一点时,我才发现那一堆红红的东西簌簌抖动,原来是一束束红色的鲜花。

我不禁自己笑了起来。

③正当我失神落魄地自己暗笑的时候,忽然听到不知从哪里传来了咕咕的叫声。

浓雾虽然遮蔽了形象,但是却遮蔽不住声音。

我知道,这是鸽子的声音。

当我倾耳细听时,又不知从哪里传来了阵阵的犬吠声。

【解题分析】要求结合全文的主旨,归纳“雾”的特点。

描写的内容方式把花看成砖头,可见在雾中看不清事物的本来面目,雾中的事物是模糊地;在雾中只听到鸽子和狗的叫声而不知道他们在哪里,可见雾很浓,具有遮蔽性。

结合全文主旨,作者是对模糊性的思考,因此可归纳为“模糊性和遮蔽性”,而不需要写出雾的浓厚特点。

【规范答题】1、找到问题涉及的内容,2、归纳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