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的概述

合集下载

教育学第八章德育ppt课件

教育学第八章德育ppt课件

第四节 德育过程及其组织
(二)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学校道德教育影响与一般社会道德影响之间的矛盾; 德育目标要求与学生的道德发展实际之间的矛盾; 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理想与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
第四节 德育过程及其组织
(三)德育过程的组织运行 德育过程的组织运行一般包括德育活动的准备、德育
活动的开展和德育活动的评价三个基本环节。 1.德育活动的准备
(二)德育的基本方法 1.思维训练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2.情感陶冶法 (教师的师爱与人格陶冶、环境陶冶、 艺术陶冶) 3.理想激励法(价值理想激励、人格理想激励) 4.行为训练法(道德实践、奖励与惩罚) 5.修养指导法,也称自我教育法。 6.心理咨询法。
第四节 德育过程及其组织
(三)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 程 1.学生对当前德育要求的反映与现有思想品德水平之间 的矛盾是思想品德发展的内部动力; 2.学生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的多样性.
(四)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从他律到自律、自我教育 能力不断增强的过程 1.思想品德的发展经历从他律到自律的不同阶级; 2.自我教育能力是思想品德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3.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是长期的,反复的,从量 变到质变不断积累和逐步提高的过程
第一节 德育概述
4、德育的生态功能 德育生态功能指德育在保护自然、保护环境中的独特作 用; 80年代“学会关心”(主要关心环境) 成为指导各国教 育发展的根本方针。

德育 内容

德育 内容

德育内容

德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能力,使其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具有良好人格的社会成员。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德性,包括品德、情感、意志和智慧等方面的培养。通过德育,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那么,如何实施德育教育呢?首先,学校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目标和计划,明确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要求。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言行和行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意志品质,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德育活动和道德讲座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德育的内涵丰富多样,不仅包括个人的道德修养,也包括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互助合作精神。在德育教育中,学校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等形式,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的需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班级活动和团队建设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互助共进。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行为。为了实施德育教育,学校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目标和计划,教师要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德育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通过德育教育,我们可以培养出有良好道德修养的社会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德育ppt课件

德育ppt课件

道德教育宣传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道德教 育的重要性,提高居民对 道德问题的关注度和自觉 性。
2023
PART 05
德育的未来发展
REPORTING
德育理念的创新发展
德育理念的时代性
德育理念应与时俱进,与时代发 展紧密结合,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德育理念的个性化
尊重青少年的个性差异,关注个体 需求,因材施教,培养具有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2023
PART 03
德育的实施途径
REPORTING
家庭德育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的方法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 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德育在孩子的 品德教育中起着基础和关键作用。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教育、言传身 教、情境教育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影 响孩子的品德发展。
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
包括培养孩子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 和道德行为,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 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德育的社会性原则
总结词
德育应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详细描述
德育的社会性原则强调在德育过程中,要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和社会发展需求,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关 注社会、服务社会。通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 惯的合格公民。同时,要重视与社会的联系和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德育活动。

德育概述(201300908)

德育概述(201300908)

西方: 德育即道德教育,外延最小。
前苏联: 内容上采用大德育±概念,在手段和方法上采用狭义的德育。
问题: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的区别
政治和道德在内容上是不同的: 政治由于其反映社会经济利益更直接,它的存在方式大多是显性的和成文的。 道德的存在方式既有显性的、成文的,也有隐性的、不成文的。 政治和道德在与社会经济基础的密切程度也不同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也在最大程度上捍卫着经济基础; 道德对于经济基础的反映却具有间接性和滞后性的特点。 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目的不同、实施的手段、方法有差异。 政治意识的形成可以依靠具有强制性的方式, 因此宣传、说教、灌输、洗脑是政治教育一些惯用而有效的方法。 而品德的养成却靠自觉自愿,所以道德教育要诉诸对人际和社会现象及 道德问题的主动探索、思考、反省、批判和讨论。
二、德育内容:由脱离现实转向回归生活
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主要丌在于道德知识的获得,而在于引导人 们去选择、构建有道德的生活、生活方式。回归“生活世界”的德育 主张德性培育的最终目的既丌是让人在理论上“知道”社会道德规范 等德性知识,也丌是一味去迎合现实生活,沉迷于现实生活,而是立 足于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过程中用“善而美的生活”引领现实生活 ,从而使人们过上“有德性的生活”、“美而善的生活”。
三、德育概念的界定
德育即道德教育。德育的外延应该遵循“守一而望多” 的原则。所谓“守一”,即严格意义上的德育只能是道德 教育。“望多”的意思有两条,一是思想、政治信仰确立 等等本身是重要的,所以要“望多” ,要进行思想、政 治教育;二是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即狭义的德育有 千丝万缕的联系,需要“望多”,从而加强学校道德教育 的本身。 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教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 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认知、情感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 构建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德育系列ppt课件

德育系列ppt课件

详细描述
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道德困境和冲突情境,让学生思 考如何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同时,通过介绍一些具有 高尚道德品质的人物和事迹,引导学生向他们学习,提 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法制观念教育案例
总结词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 。
详细描述
选取一些与青少年相关的法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 对于社会秩序和个人权益的保障作用。同时,通过分 析一些违法犯罪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违法行为的危 害性和后果,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集体主义教育案例
要点一
总结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增强团队协作 意识。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选取团队合作的成功案例,强调集体力量和协作精神的重 要性。同时,通过分析一些失败的团队合作案例,让学生 认识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学会在集体中发挥自 己的作用。
道德品质教育案例
总结词
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 好的道德品质。
家长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关注孩子的思想动态,及时纠正不 良行为,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德育在学校中的应用
学校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场所,教师应该注重德育教育, 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 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发展。

德育工作概述

德育工作概述

德育工作概述

德育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价值观与道德判断力。德育工作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

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下面将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主要

内容以及实施策略进行概述。

一、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德育工作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德育工作,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优秀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德育工作的开展还

有助于维护校园秩序,净化校园文化,建设和谐的教育环境。

二、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1.价值观教育: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

价值观,包括尊重他人、团结友爱、诚实守信、勤奋向上、独立自主等。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的讲座、专题研讨和德育课程,提供正面

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品德塑造: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和日常教育管理,引导学生养成良

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学校要重视日常行为规范的培养,对学生进行

集体活动、社区服务等实践锻炼,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社会责任感。

3.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通过心理辅导、沟通交流

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困惑和心理问题。学校可以开展心理

健康讲座、座谈会等活动,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建立

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4.家校合作:积极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关

注学生的德育成长。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讲座等形式,加强与

家长的沟通,共同制定学生德育计划,形成家校一体的育人合力。

三、德育工作的实施策略

德育的概述

德育的概述

补充阅读: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由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 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 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
•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概括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 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 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国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
• (1)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 我国现阶段的根本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德育
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贯穿于物质文 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设之中。社会主义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 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要场所,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 设的重要阵地。 • (2)德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 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发 展的时期,他们思想单纯,爱学习,追求上进,充满幻想, 富于理想,可塑性强。但知识经验少,辨别是非能力差, 容易接受各种思想道德影响。因此,必须运用正确的思想 和方法对他们进行教育,以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增强 抵制错误思想道德影响的能力,引导他们沿着社会主义要 求的方向发展,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 (3)德育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 • 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 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德育促进学生的品德发 展,可为他们体、智等方面的发展提供保证和动力。

《教育学》第七章德育 知识点梳理 (后附真题演练及答案解析)

《教育学》第七章德育 知识点梳理 (后附真题演练及答案解析)
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1. 基本涵义 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 2. 要求 (1) 教育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尊重学生的态度,关心爱护学生,尤其是对待后 进生; (2) 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
知识延伸: 马卡连柯除了提出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以外,还提出了“平行教育”原则。即:集 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 民主法制素质:我国现阶段对学生进行的社会主义法制观点教育主要包括社会 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法制和纪律的教育。
5.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即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指导。
第二节 德育过程
一、概念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有 目 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并引导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其品德发展的过程。 从本 质上说是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范个体化。
(三)德育的教育性功能
德育主要解决的是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问题,直接反映着时代的特点和社会的要 求, 社会常常通过干预德育和强化德育来控制学校教育,通过规定德育的性质、内容 来决定 和保证整个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三、德育内容
新时期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的内容应该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和民主法制、心理 健 康教育四个方面。
四、知行统一原则

教育学第七章德育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第七章德育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德育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德育概述

一、德育的概念:广义的德育指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的总

称。(多)鉴于大德育的思路,我们把德育的定义表述为:(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

受教育者的需要,组织适合受教育者成长的价值环境,采用合适的内容和方法促进受教育者

(思想、道德、政治、心理)等方面素质发展的系统活动。

二、德育的功能

德育的个体功能主要表现为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发生影响的三个方面。(享用性功能)是德育个体功能的最高境界。

德育内容:一是爱国主义教育、二是集体主义教育、三是社会主义教育、四是理想教育、五

是道德教育、六是劳动教育、七是社会主义民主和遵纪守法教育、八是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教育。

当代德育目标和内容的变革(简答)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对学校德育目标提出了变革的要求。

其次,对外开放的扩大和深入使学校德育面临新环境和新挑战,也促进德育目标变革。

最后,工业文明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也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德育目标体系。

第二节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是德育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展开,在德育目标的指导下,将经过选择的德育内容化为学生个体的品德素质结构,并使之发生所期待的整体性变化过程。

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活动;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主要表现为(教育者所提出的目标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现

状的矛盾),这一矛盾不仅是德育过程内部的主要矛盾,也是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具有(统一性)和(多端性)

德育内容名词解释

德育内容名词解释

德育内容名词解释

德育,全称为思想品德教育,是指通过学校教育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品德培养的一种全面教育形式。

德育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为重点,旨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使他们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行为规范,培养良好的家庭和社会责任感,使其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品行规范的公民。

德育内容主要包括:

1. 包容精神:培养学生宽容、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心态。通过开展多元文化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通之处,提高他们的包容性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2. 诚信意识: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格和行为。通过开展励志演讲、班会主题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诚信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使他们关注诚信,严守学术道德、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

3. 自我管理:培养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通过课堂教育和课外活动,引导学生规划学习和生活,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和自我约束的习惯,增强学生的自制力和责任感。

4. 爱与关怀: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弘扬友爱互助精神。通过班级活动、公益志愿者服务等,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关爱弱势群体,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和责任感。

5. 爱国主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国旗下讲话、学习国家历史、参观爱国主题展览等,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尊重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6. 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社区参观、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为社会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综:德育的概述,德育的目标,德育的内容

教综:德育的概述,德育的目标,德育的内容

7·1 德育的概述,德育的目标,德育的内容

德育概念

广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于道德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

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家庭德育。

狭义:学校德育,指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德育的性质

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民族性,继承性。

德育的功能

德育的社会性功能

指学校德育对社会发生影响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个体性功能

1.生存性功能:可以获得社会性规范,更好地适应社会。

2.发展性功能:学到的道德认识和社会规范转化为自身的认同感。

3.享用性功能:使个体实现某种愿望、需要,从中体验到快乐、幸福、满足,

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教育性功能

德育对智体美劳的促进功能。

德育的任务

1.培养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

3.逐步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品质和法纪观念以及养成文明行为的吸管。

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德育的意义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条件以及保证。

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

德育目标

是教育者依据教育目的,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的要求。

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检验德育是否达标的质量标准。

德育目标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德育目标的作用

导向作用、选择作用、协调作用、激励作用、控制和评价功能。

确立德育目标的依据

1.我国社会发展对政治、思想与道德提出的新要求。

2.教育目的对学校德育所要达成的结果所做的规定。

2020教育学第七章德育

2020教育学第七章德育

目录

第一节德育概述 (2)

一、德育的概念: (2)

二、德育的意义 (2)

三、德育目标 (3)

1.概念: (3)

2、制定德育目标的依据 (3)

3.我国中学的德育目标的总要求 (3)

第二节德育过程 (4)

一、概念 (4)

1、德育过程 (4)

2、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 (4)

二、德育过程的结构和矛盾 (4)

1.德育过程的结构 (4)

2.德育过程的矛盾 (5)

三、德育过程的规律(重要) (5)

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5)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5)

第三节 (7)

一、目前我国中学德育内容 (7)

二、德育原则 (7)

1.导向性原则 (7)

2.疏导原则 (8)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8)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8)

5.因材施教原则 (8)

6.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9)

7.长善救失的原则 (9)

三、德育途径 (9)

1.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基本途径 (9)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9)

3.劳动 (9)

4.共青团活动 (9)

5.班主任工作 (10)

四、德育方法 (10)

1.说服教育法 (10)

2.榜样示范法 (10)

3.锻炼法 (10)

4.陶冶法 (10)

5.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品德评价法) (11)

6.自我教育法: (11)

7、品德评价法 (11)

教育学第七章·德育

一、本节学习要求:

1.德育的概念;

2.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

3、我国中学德育的内容。

二、带着以上问题看书自学或者讨论,找到答案

三、愿意的同学给同学们讲解答案,师生可以质疑、提问

《教育学》德育教学课件

《教育学》德育教学课件
3、基本要求:
1)公平、正确、合情合理
2)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
3)注重宣传与教育
二、德育的途径
(一)教学教育途径 (二)学校管理教育途径 (三)组织活动教育途径 (四)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教育途径 (五)社会实践教育途径
1.“一分为二”看待学生
2.长善救失,通过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
3.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修养
(四)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 结合原则
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是 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 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 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 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基本要求:
(三)德育过程是组织实践活动多方 面施加影响的过程
(四)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教育 过程
第二节 德育原则
一、定义 德育原则是教育者对青少年学生实施
德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二、德育原则
(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 是指进行德育要把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
规范的教育与参加社会生活的实际锻炼结合 起来,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 为习惯结合起来,使他们言行一致。 基本要求: 1、理论学习要结合实际,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 2、注重实践,培养道德行为。
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2.严格要求学生
(五)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 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 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 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德育讲座ppt课件

德育讲座ppt课件
应试教育压力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校和家长更 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 生的德育发展。
提高德育效果的对策
01
02
03
强化学校德育教育
学校应加强德育课程建设 ,提高德育教师的专业素 养,创新德育教学方法。
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应与家长建立紧密的 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德 育发展,形成德育教育的 合力。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 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 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德育的创新与发展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 ,创新德育教育方式,提 高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 效性。
注重个性化教育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开 展个性化的德育教育,充 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加强德育理论研究
深入研究德育教育的规律 和特点,为德育实践提供 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德育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
01
社会实践是德育的重要途径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
公民意识。
02
德育在社会实践中的体现
在社会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提高
其社会适应能力。
03
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学校应积极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让学生
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是指个体在实践道德观念和 价值观时的行为表现。

教育学原理 第八章 德育

教育学原理 第八章  德育
第八章 德育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德育概述 德育过程 德育原则与方法 当代西方主要道德教育模式
第一节 德育的概述
一、德育的概念 关于“德” 在《周礼》中说“在心为德,在身为行”Biblioteka Baidu朱熹解释为“得 之于心,故谓之德”。 “育,养子使作善也”,本义是培养人的品德。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广义: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 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 通过受教育者积极地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 地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而言之,德育就是 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 狭义:道德品质教育。
德育和智育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从目的来看,德育过程是培养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社会所要求 的品德;而智育过程则是向受教育者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发 展智力,培养能力。 从途径来看,德育过程的途径较广泛,既可以是在教学过程 中进行,又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外的其他活动中进行,还可以 智育过程之中;而智育过程则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和其他教 学环节进行。 从效果来看,德育过程形成的品德,容易出现较大反复的特 点。而智力过程所形成的智力水平和技术水平,反复性不大, 其之所以也需要继续学习,主要是为了知识的更新。 联系: 德育过程需要有智育过程为基础,智育过程需要德育过程确 立方向,智育过程中包含着德育,德育过程和智育过程是相 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在受教育者那里是完全可以协调一致 起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德育的构成要素及相关关系
{见P16——19} (一)德育的构成要素 了解各部分的具体的教育内容,并思考其教育 的途径与方法。 (二)德育各构成要素的关系 理解大德育的合理性:各个部分的内容紧密地 联系在一起 但是,在我们的德育理论中,比较突出的研究 是道德教育。本教材的德育研究也是如此。
(三)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
二、当代中国的大德育
2 、从“德育即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到“德 育即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 1988—1995年,关于德育概念的界定有了新的 变化:《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 工作的通知》(1988年12月25日)强调““德 育即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中国教育改革 和发展纲要》(1993年2月)提出““德育即思 想政治和品德教育”。从德育定义的细微变化 中,可以看到品德教育的地位在不断提高,它 从思想教育中逐渐分离出来,成为德育又一相 对独立的组成部分。
二、当代中国的大德育
(三)大德育的难题 扩大“道德”外延,把政治、法律、人生观世界 观纳入,在伦理学、政治学、法学、哲学上,却 是个重大问题。 扩大德育的外延,把其他内容纳入,在教育学上 似乎不是大问题。但是,这是从内容上说,无大 碍。但是,在实施的途径和方法上,却会发生问 题。品德的发展、世界观的形成、政治觉悟的提 高等,各属不同的层面,而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 教育方式更是天壤之别。 灌输——自主:
(二)道德的类型:
第一、以人们生成道德的社会生活内容 分: 社会公德、婚姻家庭道德(伦理道德)、 职业道德等。
(二)道德的类型:
第二、以人们的道德行为影响的对象分:公德、 私德 公德:简单地说,社会公德一般是指影响公共生 活的公共秩序、文明礼貌、清洁卫生以及其他影 响社会生活的行为准则。它是社会生活中最起码、 最简单的行为准则。它的主要内容是:文明礼貌、 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私德:指私人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指个人的品德、 修养、作风、习惯以及个人私生活中处理爱情、 婚姻、家庭问题、邻里关系等的道德规范。通常 以家庭美德为核心。
小结
道德教育与与其他各育之间有着密切的 联系,但是把道德教育与其他各育混为 一谈,忽视道德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及其 实施、运行的独特规律,将直接影响道 德教育的效果。
二、品德:是一种心理现象
(一)品德的定义:即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 在个体身上的表现。 (二)人的品德形成的生理机制:(网络资料) 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品德也许并非完全后天训 练养成。人的大脑腹内侧前额叶皮层(VMPC) 也许就是道德观念形成的物质基础。它使人对 他人受到伤害厌恶。腹内侧前额叶皮层病变的 病人会失去部分公平性、犯罪感、羞耻感。
二、当代中国的大德育
(二)大德育的合理性 我国大德育的基本格局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 教育。“道德教育是形成人们一定的道德意识和道德 行为的教育”,“思想教育是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 生观的教育”,“政治教育是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 的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 在教育实践中,三者是密不可分的。近几十年,国际 社会也强烈地意识到,随着社会生活的演进,单纯的 道德教育不足以使学生社会化,学校德育保持所谓的 “政治中立”或“价值中立”不仅显得虚伪而且是不 可能的。
第二节 德育的内涵
一、德育的定义 1、德育(狭义)——育德,道德教育 2 、德育(广义):教育着按照一定社会的要 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 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影响,通 过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双主体在实践活动中的 互动,把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政治准则、思想观 点、道德规范、法纪规范和心理品质,内化为 受教育者个体素质的教育。
[实验]中学生利他态度和行为倾 向的调查研究
三种态度和行为倾向比较 得分分类 人数(百分比) 冷漠 1(0.6%) 既不利他又不冷漠 107(62%) 利他 65(38%)
(二)道德的类型:
第四、(在公德)按道德的要求和执行方式分: 道德理想、道德原则、道德规则 1 、道德规范:道德规范是用道德禁令或道德指 令的形式对人提出的、具有强制性质的要求要求, 重在约束人的不良行为,因此具有约束、规范人 们的心理和行为,以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转秩序为 目的。对道德的维护,实际上就是对人的社会性 的维护。 ——具有约束功能 例如:不能损人利己、不能损公肥私等
第一章德育的概述
当前德育面临的两个问题
一、道德是什么?
二、德育要做什么?
第一节 道德和品德
一、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 (一)道德的定义: 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 论、传统习俗和人的内心信念的力量来 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 和。
(一)道德的定义:
在中国哲学史上,“道德”指“道”与“德” 的关系。 孔子主张:“志于道,据于德。”(《论语· 述 而》)这里的“道”指理想的人格或社会图景, “德”指立身根据和行为准则。 《老子》中的“道”指事物运动变化所必须遵 循的普遍规律或万物的本体。“德”和“得” 意义相近,指具体事物从“道”所得的特殊规 律或特殊性质;对于“道”的认识修养有得于 己,亦称为“德”。
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区别
6、形成和发展的心理机制、方法和途径 的区别 政治意识的形成具有“强制”性的方式, 政治教育更多是“外烁”,宣传、说教、 灌输是常用的方法 品德的养成更多靠自觉自愿,需要个体的 主动探索、思考、反省、批判和讨论,道 德教育更多是需要“内化”,教育方法注 重实践、体验和感悟
(四)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三)道德的形成
仓廪实而知礼节——意识和经济基础的关系 道德是社会物质条件的反映,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 所决定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社会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 各种社会道德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 样的社会道德。而在社会经济关系中居于统治地位的阶 级,其道德也必然居于统治地位。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 又必然引起社会道德的变化。可以说,利益是道德的基 础。 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所特有的,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的, 并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 总和。道德的起源问题非常复杂。马克思主义认为,道 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二)道德的类型:
2、道德原则:道德原则是一般情况下必 须遵守、特殊情况下可以变通的道德要 求。——见义勇为、见义智为 (比如中小学生不要参加救火等危险的 行动,遇到危机情境要学会自我保护等) ——具有指导功能。 [案例]一个真实的道德故事:贪生怕死还 是见义勇为?
(二)道德的类型:
3 、道德理想:是社会提倡的、希望人们去追 求的最高的道德境界。——比如:公而忘私、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 ——具有激励功能 比较:西方比较重视在最低限度的要求上对学 生的行为的约束作用,我国学校德育重视对学 生高尚的道德行为的激励作用。 例如:20分钟和2个小时
3、与经济的关系的密切程度的差别 政治与经济基础的密切程度高,是经济 的集中表现,政治也在最大程度上捍卫 着经济基础 道德对经济基础的反映是间接和滞后的。
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区别
4、对社会存在的作用的范围和程度的区别 政治对社会存在的作用更及时和直接 道德对社会存在的作用更广泛和持久 5、稳定性的区别 政治与现实的关系密切,政治教育的内容 变动性强(时事:国际关系) 道德教育的内容相对稳定(古代教育至 今):如果道德也随政治变动,则会动摇 道德和道德教育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二、当代中国的大德育
(一)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德育外延的演变 1 、从“德育即政治教育”到“德育即思想政 治教育” 德育即政治教育——20世纪80年代以前,“政 治教育”几乎是德育的代名词 重视世界观、人生观教育——20世纪80年代以 后,世界观、人生观教育从政治教育中分化成 为德育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且地位不断上升。
(二)道德的类型:
第一、以人们生成道德的社会生活内容分:社 会公德、婚姻家庭道德(伦理道德)、职业道 德等。 第二、以人们的道德行为影响的对象分:公德、 私德 第三、(在私德)以道德规范实现的难易程度 分:常人之德 圣人之德 第四、(在公德)按道德的要求和执行方式分: 道德理想、道德原则、道德规则
联系 1、政治社会化和道德社会化都是青少年 成长的需要:显示作为人的社会性的本 质特征。(不是某个人或集团的意志, 而是一代人的成长的必然。) 2、是并行不悖的两种教育
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区别
1、性质的区别 政治教育直接为维护或变革某种生产关系 服务,它的内容涉及阶级、国家、政党、 民族、国际政治等方方面面; 道德反映的是个人、家庭、阶层、阶级等 各种社会关系,它涉及个体的生存及其价 值,爱情、婚姻和家庭、职业道德、社会 公德等。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具有 补偿功能,提升学校德育的效果。但是, 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对象、目的、 内容、方法、运作机制等方面有许多的不 同,必须注意区别,不可把二者等同。
[例如]对待学生早恋问题
道德教育具有比较明确的判断,心理健康 教育不直接帮助学生做选择,而是指导学 生作出自己的选择。
(二)道德的类型:
梁启超把公德定义为“人人相善其群” 梁启超把私德界定为“人人独善其身” [例如] “你有困难我来帮助你!”——私德 “保护环境卫生”“遵守交通规则” — —公德
(二)道德的类型:
第三、(在私德)以规范实现的难易程 度分:常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之德 圣人之德 常人之德:一般人都比较容易执行的道 德规范——不损人利己 圣人直德:一般人不是太容易执行的道 德规范—— 大公无私、先人后己 [ 道德理 想] [例如]孔子训徒
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区别
2、存在方式的差别 政治大多是显性和成文的 道德既有显性也有隐性的,有成文的也有 不成文的 道德:各种社会准则、义务、责任等往往 是显性的、成文的,(爱国守法、明礼诚 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图腾、禁忌、风俗等常常是隐性的、不成 文的。
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区别
二、当代中国的大德育
3 、从“德育即社会意识教育”到“德育即社会意识与 个性心理教育” 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文明礼貌教育、纪律教育、法 制教育、环境教育、人口教育、……等纷纷列入到学校 德育大纲,德育的外延迅速膨大,几乎覆盖了意识形态 的所有内容。——大德育、意识形态教育 1995年以来,关于德育的定义又有新变化:《中学德育 大纲》指出“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心 理品质教育”,《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规定“德育 即……和心理品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独立 的内容列入各级学校德育大纲,我国的学校德育的外延 已经超过“社会意识教育”的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