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柏拉图的灵魂观对当代中国信仰缺失的影响和作用

合集下载

从苏格拉底之死论述柏拉图的灵魂观

从苏格拉底之死论述柏拉图的灵魂观

从苏格拉底之死论述柏拉图的灵魂观苏格拉底之死是柏拉图哲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事件,它不仅直接影响了柏拉图哲学的发展,同时也深刻地反映了柏拉图对灵魂本质的理解。

在柏拉图看来,人的灵魂是非常重要的。

他认为,灵魂是生命的本质,是人类智慧和良知的源泉。

灵魂不仅负责掌控身体,还承担着指导我们思考、决策和行动的责任。

苏格拉底之死,从柏拉图的角度来看,是灵魂和身体之间的一次严肃的冲突。

苏格拉底不愿意放弃他的信仰和原则,即使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这种无私的奉献是灵魂自由和无限的表达。

他坚信,灵魂不应该受到身体的束缚,它应该自由地去追求真理、美和善。

柏拉图的灵魂观中,灵魂是居住在身体中的非物质实体。

他认为,灵魂可以延续并存在于身体之外,直到它达到最完美的状态。

对于柏拉图来说,灵魂是永恒和不朽的,它是与神的存在相似的。

身体则是可替换的,因为它是有限和有限期的。

灵魂是我们最真实和最高贵的部分,而身体是暂时和次要的。

柏拉图把灵魂分成了三个部分:理性、感性和意志。

理性是灵魂中最高级别的部分,它是人类思考、探索和理解世界的核心。

感性是灵魂的部分,它因人而异,是人类的欲望和感受。

最后是意志,它是人类做出决定和行动的部分。

在柏拉图的灵魂支配论中,思考和行动是灵魂中居高不下的部分的责任。

它们应该是灵魂健康的指标和展示。

柏拉图认为,一个人只有在通过合理思考和明智行动实现他的终极目标时,他的灵魂才能获得和达到完美的状态。

灵魂的完美,是只有通过持之以恒地追求真理和美好生活、远离物质和享乐之路才能实现的。

总的来说,苏格拉底之死表达了柏拉图哲学中的重要思想之一:人类的灵魂是至高无上的财富,一个人应该追求目标的追求其完美状态。

只有在追求真理和美好的生活,离开物质和享乐,我们才能更接近灵魂的完美状态,逐步摆脱物质欲望和精神束缚,最终实现精神上的自由和卓越!。

从苏格拉底之死论述柏拉图的灵魂观

从苏格拉底之死论述柏拉图的灵魂观

从苏格拉底之死论述柏拉图的灵魂观柏拉图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他在苏格拉底之死后,深受其影响,继承并发展了苏格拉底的思想。

柏拉图的灵魂观是他哲学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了解他的整个哲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在柏拉图的灵魂观中,灵魂被认为是永恒存在的,不朽的。

他认为人的本质不是肉体,而是灵魂,肉体只是灵魂的所在和服役之物。

柏拉图认为,灵魂在人的身体里是暂时的,而在人的死亡后,灵魂将脱离肉体而独立存在。

在柏拉图的《斐多篇》中,他描述了一个关于灵魂的寓言故事。

他说,灵魂起初是完美的、纯净的,并居住在天上的灵魂世界中。

灵魂渐渐地对人间的诱惑产生兴趣,并选择来到人间的身体中体验生活。

一旦灵魂降落到人间,它就会被人间的欲望和感官的束缚所困扰,从而逐渐忘记了自己曾经的纯净与完美。

柏拉图认为,人的一生都是在寻找灵魂的救赎,唯有在心灵的内在追求中,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他认为,真正的知识不是来自于感官的经验,而是来自于灵魂对真理的觉悟和达到对真理的直接洞察。

在柏拉图看来,人的一生应该是一个与肉体的感官和欲望进行斗争的过程,通过反思和思考,去挖掘出灵魂中的真理和智慧。

灵魂在柏拉图的观点中是分层次的,他将灵魂分为三个部分:理性(理智的部分)、意志(消极情感部分)和情感(积极情感部分)。

他认为,只有当理性的部分统治着灵魂的其他部分,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和谐。

这是柏拉图思想的核心,与社会中的正义和公共利益不谋而合。

从苏格拉底的死亡中,我们可以看到柏拉图对灵魂观的坚定信仰。

苏格拉底之死是他对真理和正义的维护,也是对自己信念的坚守。

尽管苏格拉底面临死亡的威胁,他选择了死亡而不是放弃自己的信仰。

这表明他相信灵魂是永恒存在的,并且死亡并不能终结灵魂的存在。

柏拉图的灵魂观是他哲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灵魂是永恒存在的,不朽的。

他通过寓言故事、思考和理性分析来阐述了灵魂的复杂性,并认为人的一生应该是一种追求灵魂救赎的过程。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影响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影响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影响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希腊三贤之一,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影响,希望对你有帮助!柏拉图对后世的影响有一个公元前4世纪的人,对后世乃至今时都影响重大,这个人就是柏拉图。

柏拉图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哲学上。

柏拉图的著作对西方文化有奠定意义。

仅一个人的思想,辐射作用有那么大吗?事实可以加以证明,近代以前,西方所有学派无不受过柏拉图作品的影响。

虽然成立后的新中国给柏拉图理论下了“唯心主义”的定义,但他对西方哲学的促进意义已经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

细说柏拉图对后世的影响,必须解释一下他哲学的主要观点。

柏拉图最核心和著名的哲学观点是“永恒理念”。

他认为虽然客观世界中许多东西是瞬息万变的、流动的,但构成它们的“形式”是亘古不变的。

举个例子,人们说“树”,其实并没有特指哪一棵树,而是称的所有树。

而“树”的本义是独立于各种树(“有形的”),这个概念不由空间和时间控制,所以是永恒的。

相反,特指一棵树的话,那么就是有形的存在于感官世界的树了,它会失去生命。

这是一种最基本的对柏拉图“理念论”的解释。

柏拉图主义非常注重数学,开办学院,并传授几何天文等科目,这也对后世在数理知识的学习上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

当然,还有柏拉图式爱情,他所提倡的精神恋爱被一部分人奉为真理,在爱情里更加注重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

他非常重视国家教育,认为统治者应该把教育当做头等大事。

柏拉图还提出了较为完整的教育思想,他为西方完整的教育体系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认为,国家或者政府应该对教育负主要责任。

政府应该狠抓教育,由政府规定学什么教什么。

再此,他还认为,除了奴隶之外,所有的公民都应该接受教育,并且提倡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柏拉图还认为人们应该做好小孩的学前教育,当然这些教育内容主要以与小孩游戏为主,主张给孩子完美的童年。

在孩童少年,应该学习普通教育,内容包括文化知识以及一些艺术内容。

柏拉图的灵魂说

柏拉图的灵魂说

柏拉图的灵魂说一、灵魂与肉体的关系问题1.首先,灵魂与肉体是独立存在的。

柏拉图在《裴多篇》中是这样阐述的“死亡只不过是灵魂从身体中解脱出来”“哲学家会尽可能使他的灵魂摆脱与身体的联系”“只有在我们死去以后,而非在今生,我们才能获得我们心中想要得到的智慧。

如果有身体相伴就不可能有纯粹的知识,那么获得知识要么是完全不可能的,要么只有在死后才有可能,因为仅当灵魂与身体分离,独立于身体,获得知识才是可能的。

”他通过从普遍性推导到特殊性的过程,推论出我们的灵魂存在于另一个世界。

首先他提出,凡是有对立面的事物必定从对立面中产生,而不会从其他来源中产生。

(例如:某个事物变坏,它来自原先较好的事物。

事物变得公正,是因为它原来不公正)然后他接着说,活有对立面,且它的的对立面是死。

由此他得出结论,生是从死中产生的。

活的东西和活人是从死的东西中产生出来的。

所以我们的灵魂存在于另一个世界。

2.其次,灵魂会复活与轮回。

《裴多篇》中说到“灵魂离开这里以后确实存在于另一个世界,还会返回这个世界,从死者中复活。

”他是这么推论的,首先如果对立事物之间没有循环轮回,那么最后万物都会具有同样的性质,处于同一状态,也就不会有任何变化。

(例如:如果睡着之后不苏醒,那么整个世界都会处于相同的睡眠状态)。

由此推出,如果死者死后就保持死的状态不再复活,那么最后万物都是死的没有活的了。

最后他得出结论,只有复活才能防止事物由于死亡而灭绝。

所以灵魂是会复活与轮回的。

二、灵魂三分说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包含着支配人的行为的三个原则,它们是理智、激情和欲望。

理智能进行思考和推理,控制思想活动;欲望的本性是贪婪,是非理性的,与各种满足和快乐相伴;激情是介乎理智和欲望之间的第三者,是人们用来“感受愤怒”的,它是“理智的天然辅助者”,是理智的盟友,但若它被不良教育所败坏就会与欲望结盟而反对理智。

在这三者之中,理智是最高的,应该由它起领导作用,让激情服从它协助它,一起去监管欲望,加以控制。

柏拉图美学的现代意义浅析

柏拉图美学的现代意义浅析

柏拉图美学的现代意义浅析1. 引言1.1 柏拉图美学的概念柏拉图美学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提出的一种审美理论体系,主要探讨了美的本质、美的来源和美的价值。

柏拉图认为美不仅是外在形态的表现,更是内在灵魂的显现。

他强调了理念世界的存在,认为真正的美是绝对的、完美的理念,是超越感官世界的存在。

在柏拉图看来,美是智慧、道德和秩序的体现,是引导人灵魂向上升华的力量。

他认为美的存在让世界变得更加和谐、美好,可以使人的灵魂得到净化和提升。

柏拉图美学强调了艺术的教化功能,认为艺术作品应该是高尚的、真实的,并能激发人们的道德感和理智。

柏拉图美学强调了内在意义比外在形式更为重要,倡导追求真理、善良和美好。

它是一种超越感官享受的审美追求,是对灵魂的熏陶和启发,是文化和社会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社会,柏拉图美学的概念仍然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对于指导人们追求高尚、美好生活仍具有启示性的意义。

1.2 柏拉图美学的重要性在柏拉图美学中,美的概念被认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真理和完美的象征。

柏拉图认为美是理念的映照和实现,是一种超越感官世界的理念存在。

柏拉图的美学理论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柏拉图美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柏拉图美学强调了道德和美的关联。

在柏拉图看来,美和善良是相互关联的,美的存在可以促进人们向善的方向发展,而道德和美是一体的。

这种观念对当代社会的道德建设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影响。

柏拉图美学提倡了理念的追求和超越。

柏拉图认为真正的美是超越感官世界的理念存在,在追求美的过程中,人们可以超越现实世界的种种局限,追求更高尚、更完美的境界。

这对当代社会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建设有着深远的启示作用。

2. 正文2.1 柏拉图美学的核心理念柏拉图美学的核心理念主要包括对美的本质和价值的探讨,以及美对人类精神和道德的影响。

在柏拉图看来,美是真善和美的统一体,是一种超越感官的理念,是超越现实的永恒之美。

论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当代教育的启示

论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当代教育的启示

论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当代教育的启示柏拉图(Plato)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西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其著作《理想国》和《蒂迈欧斯》中。

柏拉图认为,教育是引导人从无知到知识、从低级到高级的道路,是为了培养公民的品质和德性,使他们能够在社会中扮演积极的角色。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不仅对古代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当代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本文将以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为核心,探讨其对我国当代教育的启示。

一、柏拉图的教育思想1. 理想国中的教育观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理想国》一书中。

他认为,教育是培养公民品质和道德的重要手段,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人们成为具有道德品质和专业素养的公民。

他提出了“哲学王”和“守护者阶级”这两个教育阶层,通过对这两个阶层的特殊培养,使他们成为社会的领袖和守护者,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2. 知识和德性的统一柏拉图认为,教育应该以知识和德性的统一为目标。

他认为,知识是德性的基础,而德性是知识的归宿。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专业素养的公民,而这需要以知识为基础,以德性为目标。

他主张通过音乐、体育、数学、几何等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3. 德性教育的重要性柏拉图强调德性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德性是公民的基本品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他通过音乐、诗歌、训练和教导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德性,使他们成为具有高尚品格和高尚情操的人物。

4.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柏拉图认为,教育与政治是密不可分的。

他主张教育应该服务于政治,通过教育来培养出具有高尚品德和专业素养的政治领袖和守护者,从而保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他主张教育要服务于国家和社会,成为国家治理的一部分。

二、对我国当代教育的启示1. 注重品格教育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强调品格教育的重要性,这对我国当代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的重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而品格教育却常常被忽视。

浅论柏拉图的道德哲学观及其影响

浅论柏拉图的道德哲学观及其影响

浅论柏拉图的道德哲学观及其影响柏拉图是古希腊哲学中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道德哲学观直接影响并塑造了西方哲学和文化的发展。

他的道德哲学哲学观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其中包括道德的本质、道德的基础、道德的价值和道德的实践。

本文将从这四个方面来浅议柏拉图的道德哲学观及其影响。

一、道德的本质对于道德的本质,柏拉图主要从精神层面进行探究。

他认为,道德并不是人类自己想象出来的、只存在于人们的脑海中的符号,而是存在于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神秘境界里,是人们灵魂的本质属性。

在柏拉图的哲学体系中,灵魂被划分为三个部分:欲望、理性和勇气,道德的实践就是要通过掌控这三个部分,使灵魂与上帝相连,从而实现灵魂的升华。

二、道德的基础柏拉图认为,道德的基础是真理和智慧。

他认为,人的行为应该是建立在真理和智慧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道德的价值。

柏拉图还认为,任何违反真理和智慧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

三、道德的价值在柏拉图看来,道德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灵魂的升华和个人的幸福。

对于柏拉图来讲,道德的价值不在于外在效果的实现,而在于是否符合道德原则。

只有坚持道德原则,才能实现真正的幸福。

柏拉图的道德观念被广泛接受,许多后来的哲学家也赞同道德的价值。

四、道德的实践柏拉图认为,道德的实践需要在三个方面进行:自身的改造、社会的建立和上帝的达成。

他还认为,道德实践应该以“知行合一”为基本原则,只有通过不断地修炼,才能逐渐地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从而实现灵魂的升华。

此外,柏拉图还认为,社会的建立也是重要的。

只有通过建立正义社会,才能让社会得到更好的进步。

最后,柏拉图还强调灵魂与上帝的联系,认为只有灵魂与上帝相连,才能实现道德的价值。

总之,柏拉图的道德哲学观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它不仅直接影响了西方哲学和文化的发展方向,而且在今天的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论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当代教育的启示

论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当代教育的启示

论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当代教育的启示柏拉图(Plato),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他的教育思想深刻影响了西方教育发展。

他主张“指导教育”,这一思想对当今中国教育仍具有启示意义。

本文将从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出发,分析其对我国当代教育的启示,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一些思想启迪。

一、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其著作《理想国》中。

他认为一个理想的国家需要有一个合理的教育制度,这个制度应该基于一种固定的理想——真理、尤其是智慧的知识。

他讲究个体的全面培养,包括道德、美德、智力等方面的培养,提倡爱知识、尊重知识的态度。

柏拉图提出了“哲学王”的观念,他认为那些掌握了真理、智慧的人应该成为国家的领导者,通过这种机制将国家引向理想化的方向。

柏拉图主张的教育理念是多方面的,他在《理想国》中提到了一种名为“形而上学”的课程,该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追求真理和美德。

他还主张适应个体差异的课程设置,即“因材施教”的教育模式。

柏拉图还提出了全面的体育教育,以培养人的身心健康。

在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中,对于严格的课程和教学的要求是相当高的,这是因为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的智者和哲学王。

1. 追求真理与美德柏拉图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追求真理和美德的品质。

在我国当代教育中,应当注重教育的内在价值,而不是简单地追求应试成绩或者物质利益。

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品质,让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世界,自觉追求真理,培养高尚的品格。

2. 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柏拉图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强调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天赋、兴趣和需求,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个性化的教育。

在我国教育中,也应该致力于发展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和创造力。

3. 全面的身心健康教育柏拉图重视体育教育,认为身体健康是培养智慧和美德的基础。

在我国当代教育中,也应当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全面的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身心平衡。

4. 对课程的严格要求柏拉图对“形而上学”的课程有着严格的要求,认为教育要引导学生追求真理和美德,而不能仅仅重视技能和知识的传授。

(参考)柏拉图理念论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参考)柏拉图理念论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柏拉图理念论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柏拉图,生于雅典,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柏拉图的理念论是其主要的哲学思想,它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并且深深影响了后世。

一.“理念论”思想的提出及“理念”的含义柏拉图认为,可知的理念是可感的事物的根据和原因,可感的事物是可知的理念的派生物。

一类事物有一个理念,各式各样的事物有各式各样的理念。

不同的事物组成了事物的世界,而由它们的理念所组成的总体就是柏拉图所谓的理念世界。

在他看来,前者是可感世界,后者是可知世界。

柏拉图一方面论证理念世界与感性世界、理念认识与感性认识的分离和对应关系,另一方面用“分有”和“摹仿“说明感性世界和理性世界的联系。

1.分离学说柏拉图认为在可感的个别事物组成的世界之外和世界之上,还有一个真实普遍的理念世界,并且通过逻辑论证得出结论说,作为意见对象的感性世界和作为知识对象的理念世界必定是两个分离的领域。

2.知识与存在的对应关系柏拉图不只是从逻辑上论证理念世界与感性世界、知识与意见相分离,而且使用形象的比喻表现了两个世界与两种认识之间的对应关系和差异程度。

(1)线喻:线喻即线段之喻,柏拉图用“线喻”形象而明晰地说明了两个世界及其关系:“用一条线来代表它们。

将这一条线分成二个不相等的部分,一部分相当于可见世界,另一部分相当于可知世界。

然后按同一比例将各个部分再行划分,一部分是比较清晰的,另一部分比较模糊”。

可见世界的第一部分是影像,第二部分是影像的原本,即具体事物,这“两部分有不同的真实程度,摹本之于原本,正如意见领域之于知识的领域”。

可知世界的第一部分是数理理念,即几何、数学及相近学科的研究对象,第二部分是伦理理念,包括美、正义、勇敢等,最高的理念是善。

与上述两大世界四个层次相适应,人的灵魂也有四种不同的功能,从低到高依次为猜想、相信(信念)、推论和理智。

柏拉图哲学的思想演变及其影响

柏拉图哲学的思想演变及其影响

柏拉图哲学的思想演变及其影响柏拉图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他是柏拉图学派的创始人。

该学派在希腊哲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影响可以追溯到现代哲学。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是属于理性主义哲学,他的哲学思想主要包括形而上学、伦理学、知识论等等。

在这篇论文中,我将详细探讨柏拉图哲学的思想演变及其影响。

柏拉图的思想演变柏拉图的思想演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阶段、中期阶段和晚期阶段。

在他的思想演变过程中,他对世界观、人性观以及对神的认识都产生了深刻的变化。

早期阶段在早期阶段,柏拉图受到了西塞罗的影响,主张借助语言和文学来探究哲学问题。

他的早期思想主要体现在对苏格拉底的崇拜以及他对政治的参与。

柏拉图曾试图加入柏拉图因高地政治团队,但是他在政治层面上的失败促使他开始反思。

他认为政治制度的失败不仅仅是制度的问题,还涉及到人性的问题。

中期阶段在中期阶段,柏拉图受到了毕达哥拉斯学派和巴门尼德学派的影响。

他开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他的对形而上学和知识论的探讨。

他利用形式的概念来提出了一种新的哲学思路,认为物质世界本质上是不完美的,而真正完美的存在于形式中。

他认为形式是理性的、唯一的,而物质是感性的、多变的。

他主张人们应该通过掌握形式的本质来认识世界。

晚期阶段在晚期阶段,柏拉图开始注重伦理学问题。

他认为生命周期的终结符不能只停留在人缺陷里的机械或生理上,应该更多地关注人的精神和灵魂方面的完善和提升。

他主张的是人应该通过道德修养来追求更高层次的境界。

他的晚期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创作的对话录,例如《国家篇》,《法律篇》和《饮宴篇》。

柏拉图哲学的影响柏拉图哲学在古代和现代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古代,柏拉图哲学主要影响了亚里士多德、尼采、海德格尔等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批判了柏拉图的“理念论”,提出了他自己的哲学体系。

尼采经常引用柏拉图的理念和思想来解释自己的哲学观点。

海德格尔也对柏拉图的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通过解释柏拉图的思想来改变当代哲学的发展方向。

对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及其影响的认识

对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及其影响的认识

对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及其影响的认识姓名:201209211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12级物理学1班一、教育思想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前347)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和教育家。

是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客观唯物主义的奠基人。

他出生于雅典贵族家庭,青少年时期曾学习文学、音乐和绘画,并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

20岁后跟随苏格拉底学习,前后8年。

参加过反对民主政体的政治活动,失败后返回雅典,苏格拉底去世后,他离开雅典,四处游历。

前387年,柏拉图在雅典创办学园,收徒讲学,长达40年之久,培养了包括亚里士多德等一大批学生。

他的著作很多,教育思想主要表述在其《理想国》和《法律篇》中。

柏拉图的理念论是他的哲学基石,也是他的教育学说的理论基础。

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中的一切事物,一切个别的可感觉的事物,都不具有真理性,只有理念才具有真理性。

所谓理念就是共相、概念和普遍的真理。

每一个理念统摄着与他同名的众多的个体事物,每一类众多的个别事物都有一个相应的理念。

这个相应的理念就是众多个体普遍的东西,是他们的本质,是他们的源泉。

所谓真理、就是理念。

那么,理性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认识理念的呢?柏拉图的回答是:通过回忆。

柏拉图在《斐多篇》里,提出了他的“回忆说”。

柏拉图把回忆心中固有知识的过程看成是一种教育和启发的过程。

柏拉图认为,灵魂包括理性部分、激情部分和欲望部分。

理性是先天所成,得之于理念世界;欲望和激情是后天所成,是灵魂和肉体结合后的产物。

灵魂的这三种功能表现在教育方面,强调理性知识的重要性,贬低乃至否定感性知识的作用;教育在于发展人的理性、节制人的欲望。

依据他的灵魂说,柏拉图提出了“哲学王”的培养目标。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构想一个理想的国家。

在这种国度里,统治者既不是单纯的政治家,也不是不问实际政治的哲学家,而是集政治权力和哲学思考于一身的哲学王。

柏拉图是一个客观唯心主义者。

他提出了“理念论”和“回忆说”。

认为理念是唯一真实的存在,个别事物是理念派生的,知识完全是天赋的,认识只不过是灵魂的一种回忆活动。

论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当代教育的启示

论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当代教育的启示

论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当代教育的启示
柏拉图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他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具有深刻的启示。

柏拉图的教育
思想主要集中在道德、哲学和美德方面。

首先,柏拉图认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提高人类的道德素质。

在他的治国方案《理想国》中,他主张通过严格的义务教育将人民教育成为完美的公民。

他认为道德是伦理学的核心,它应该贯穿所有学科和教学过程。

对于现代教育来说,我们仍然应该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而不仅仅是指标和考试成绩。

其次,柏拉图非常注重哲学教育。

他认为哲学是人生的指南,它能够帮助人们认识真
理和世界的本质。

他主张所有公民都应该学习哲学,这样他们才能理解人类命运的意义。

当今世界,哲学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学科,对人类思维和思考方式具有深远影响。

最后,柏拉图认为美德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他主张通过音乐、文学和艺术等美术教育
来培养人类的美德和审美能力。

在现代教育中,我们应该重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这样学
生才能更好地理解美的本质,显现出美德的人格特质。

总之,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深刻而富有启发性。

我们在实践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时刻遵
循柏拉图的教育原则,将道德、哲学和美德的教育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推动学生成为
全面发展的人才,成为恪守道德,有丰富人生经历、懂得美的人。

从柏拉图洞穴论看现代社会的虚无主义

从柏拉图洞穴论看现代社会的虚无主义

从柏拉图洞穴论看现代社会的虚无主义柏拉图(Plato)是古希腊哲学家之一,他的作品《理想国》中提出了著名的“洞穴寓言”,用以说明人们对于真理的认知过程。

在这个寓言中,柏拉图描述了一群囚困在一个黑暗、潮湿的洞穴里,他们面对着墙壁,背对着洞口,只能看到洞口后的影子。

这些影子是由外面经过的人和物体在火光的照射下投射而成的,这些囚徒认为这些影子就是世界的全部。

然而,柏拉图认为真理不在于这些影子,而是在于洞外真正存在的世界。

他指出,只有当这些囚徒能够逃离洞穴,亲眼目睹外面真实的世界时,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和智慧。

这个寓言被认为是哲学史上对于认识论和现实观最有力的阐释之一。

现代社会的虚无主义思潮或许可以从柏拉图洞穴论中找到一些共鸣。

虚无主义者相信人类无法获得任何确定或可靠的知识,他们怀疑真理和价值观念的存在,并认为社会制度、宗教信仰以及道德准则都是虚构的。

从柏拉图洞穴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当今信息爆炸、价值多元的时代,人们可能被困在自己建构的“意识形态洞穴”中,远离真正存在的世界。

虚无主义者常常指出,现代社会充斥着各种形式的欺骗、意识形态和消费主义,人们被社会化所压迫,失去了自我,并陷入迷茫和绝望之中。

他们怀疑知识、宗教、道德等传统观念的意义和真实性,认为一切都是相对和流动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柏拉图所描述的那群囚徒仿佛就是现代社会中对于真相和价值观念认知的缩影。

然而,在虚无主义背后也存在着对于现代社会问题深刻反思与批判。

通过怀疑一切权威和传统观念,虚无主义者提出了对于自由、个体解放和多元化的追求。

他们认为人类应该超越传统限制,在自由与平等的基础上建立新秩序。

这种对于社会变革和秩序重构的呼吁正是对于“逃离洞穴”的另一种解读。

正如柏拉图所说,“没有人愿意受骗子欺骗”。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信息碎片化和虚假信息泛滥的时代,如何越过表象找到真实、如何摆脱意识形态桎梏、如何跨越传统伦理框架进行自我突破——这些都成为了当代人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挑战。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对我们的影响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对我们的影响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对我们的影响柏拉图思想通常被与他最知名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相对比,亚里士多德的名声在中世纪早期时完全被柏拉图所掩盖。

小编分享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对我们的影响,欢迎阅读!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对我们的影响苏格拉底站在智者的起点上,但却沿着与智者完全相反的道路,力求从思维的角度把握人,主张到“心灵世界”中去探求真理。

在他与人讨论“什么是美德”时,苏格拉底引导人们脱离智者所铺设的感觉主义的相对论路轨,坚持理性的指引,追求知识的确定性,他认为“对于美德”,“不论它们有多少种,而且如何不同,它们都有一种使它们成为美德的共同本性。

”(《古希腊罗马哲学》,第153页)这就是概念的确定性。

苏格拉底所揭开的哲学篇章,在柏拉图那里得到了纵深发展,柏拉图在苏格拉底概念论的基地上,构筑了理念的哲学大厦。

柏拉图的理念论完成了对智者哲学的批判,重新确立了思想在发挥哲学功能上的权威,正如黑格尔所说:“柏拉图的学说之伟大,就在于认为内容只能为思想所填满,因为思想是有普遍性的,普遍的东西(即共相)只能为思想所产生,或为思想所把握,它只有通过思维的活动才能得到存在。

柏拉图把这种有普遍性内容规定为理念。

”(《哲学汉讲演录》第二卷,第195页)为了把握理念、结构理念,柏拉图制定了他的“辩证法”,柏拉图的辩证法当然“不是把观念型混乱的那种智者派的辩证法,而是在纯概念中运动的辩证法,是逻辑理念的运动。

”(《同上》,第199页)甚至柏拉图的“灵魂不死”也是旨在确认思维的内在本性,高扬理性的权威:他认为理性是灵魂中的最高部份,逻辑力量是灵魂的最高属性。

人的认识只不过是人的肉体降生尘世后灵魂对理念世界的回忆。

感性经验虽然能够刺激引起这种回忆,但感性经验又是人的认识的严重障阻,只有清除了感觉的杂念人才能达到对真理的认识。

柏拉图哲学不仅系统地阐述了理性主义的本体论而且也系统地阐述了理性主义认识论,在柏拉图哲学体系中真、善、美与理性天然合璧成为光照上千年的西方哲学的理性之源。

叙述并论证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灵魂理论

叙述并论证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灵魂理论

叙述并论证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灵魂理论苏格拉底相信灵魂是一定存在的,他赞同德谟克利特的观点,极度强调人的灵魂状态的道德重要性。

在伦理学意义上,某人的灵魂就等同于他自身。

使人成为善的或者恶的东西,以及善或恶的自我与灵魂是同一的。

美德是灵魂的健康状态,它比身体的健康更重要。

灵魂在道德上拥有无上的价值。

苏格拉底论证道:拥有美德可以保全灵魂的福祉进而保全个人自身的福祉。

贫穷、监禁、疾病等肉体性的痛苦都会发生在身体上而非灵魂上。

他不加说明地认定,关乎灵魂的信念、目标和选择比关乎肉体的心脏、双臂或体重更能说明某人自身的本质。

“认识你自己”就是要关心自己的灵魂和自身真正的福祉而不要关心外在的占有。

肉体性的享乐不能带来灵魂的幸福。

苏格拉底认为人死之后,灵魂会与肉体分离从而进入在冥府,接受法官和陪审团的检查和审判。

不道德的灵魂会扭曲并充满不正义的伤痕,而且会在冥府中遭受适当的惩罚。

个人应当使灵魂尽可能地具有德性,因为没有什么利益能够补偿邪恶灵魂带来的伤害。

所以他倡导希腊人从物质利益和肉体欲望中解脱出来,去多多关注灵魂和道德德的改善。

苏格拉底从未畏惧死亡,反而坚信赴死是一种福祉,是哲学家们的终极追求。

他对死亡有两种假设,一是毫无意识的彻底沉睡,连睡梦中都所见无一物。

苏格拉底认为相比于纷繁复杂的尘世生活,这种极度的平静更是一种福祉,没有任何人的现世生活可以比拟。

另一种假设就是灵魂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迁移。

他相信死后在冥府审判自己灵魂的将是自己生前敬仰过的荷马等先贤圣哲和半神人,他十分乐意与他们进行这样的交谈,并愿意为之多次赴死。

受传统希腊宗教神话的影响,苏格拉底接受了灵魂不朽的假设。

但是他并未明确地论证灵魂为何不朽,如何从肉体的消亡中幸存,以及灵魂的构成是否是物质性的。

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的灵魂理论,并回答和论证了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

柏拉图在《斐多篇》中坚持了灵魂与身体的二元论。

身体和灵魂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东西,身体是物质的,可以感觉到的,有死的;灵魂则是非物质的,不可感知的和不朽的。

柏拉图灵魂观及其现代意义

柏拉图灵魂观及其现代意义

柏拉图灵魂观及其现代意义作者:张蕊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23期摘 ;要:柏拉图在继承了灵魂的认识论的前提下,对灵魂的意义又做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灵魂的存在是独自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之外的永恒精神实体,物质世界与理念世界需通过灵魂才可以沟通的,其本身包含理性特质和求真向善的能力性,一切生命的运动都以其为原则。

柏拉图开创了那个时代相对完善的纯理论思辨的灵魂系统,并且创造性地对灵魂的本质与特点、构成与类别、统治与永恒、功能与净化进行了论述。

他在认识论意义上研究灵魂的新思潮,使灵魂逐步脱离于实体、宗教,富予理性精神意义,让整个西方哲学都沉浸在“理性”的统治之中,顺沿着“求真”、“向善”的两条路径向前发展。

关键词:柏拉图;灵魂不朽;精神实质;现代意义作者简介:张蕊(1988-),女,民族:汉,籍贯:双城,学历:硕士,单位:黑龙江大学。

[中图分类号]:B50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3--03一、关于“灵魂不朽”的论证柏拉图灵魂论的重要主旨就是他对“灵魂不朽”的论证。

恩师苏格拉底的死对其“灵魂不朽”的观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斐多篇》中曾描述苏格拉底从容不迫的面对死亡,他认为:“哲学家是不怕死的,是不在乎所谓的享乐吃喝的,因为他们不是为别的,正是因为他们为死和死后做准备的,必定是在孜孜以求地寻求着死”[1]。

死亡就是肉体与灵魂相互独立存在的一种状态。

灵魂只有挣脱肉体的束缚,精神才会被净化,思想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柏拉图用五种方式论证“灵魂不死”的观点。

第一,事物对立面相互转化的论证。

柏拉图认为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面相互转化而产生万物。

他认为“凡是对立的东西总是从它的对立面产生的在每一种对立中,都有两个相反的转变过程,从对立的这一方转为对立的那一方,又从对立的那一方转为对立的这一方”[2]。

生和死的关系也是相互对立的。

人的成长就是由生到死的过程,既然生能产生死,因此生也一定是由死产生的,生死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人的灵魂在离开肉体后也只是去了另一个地方存活。

论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当代教育的启示

论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当代教育的启示

论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当代教育的启示作者:聂宇轩来源:《文理导航》2019年第04期【摘要】柏拉图是西方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理想国》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内容广博丰富,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至今仍然璀璨生辉,为人所熟知。

尤其是其中富含大量的教育思想,譬如:儿童教育、公民教育、终身教育等,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阐述了柏拉图的生平以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并基于对《理想国》一书文本的解读,以培养护卫者和哲学家作为阐释柏拉图教育思想的切入点,探讨了柏拉图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柏拉图;哲学家;理想国一、柏拉图及其所处时代背景简介柏拉图出生于希腊雅典的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父辈都在政府中担任职务,他们为柏拉图提供了那个时代最理想的教育环境,充裕的财富和闲暇伴随了他的一生。

柏拉图自青年时期起,就决心献身政治,然而,现实的残酷打击逼得他不得不退而求其次,通过著作来研究治国的学问,《理想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经过柏拉图的长期酝酿和思考写成的。

柏拉图所处的时代,正是雅典走向衰落的时期。

在这之前,希波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雅典繁荣的基础。

雅典的强盛促进了它在文化和艺术上的繁荣,数学、自然科学、哲学在雅典也得以发展,民主政治自梭伦改革后也得以确立……然而这种全盛局面到柏拉图时代已经衰落了,其导火线就是希腊内战,即伯罗奔尼撒战争。

战败后,随之而来的是雅典经济上不可避免的没落和在希腊的政治领导地位衰落。

另外,雅典的民主制度也遭到挑战,社会伦理道德观念也逐渐败坏。

“民主政治的衰落、道德的普遍沦丧,要求人们进一步深入探讨摆脱社会危机的途径,探索新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寻求新的政治体制和治国方略。

”正是在这个时候,柏拉图的壮年时期,怀着极大责任感和正义感的他渴望建立一个正义、理想的城邦,城邦里的人民都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而培养出来的哲学家也能够胜任统治者的角色,管理好国家。

二、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是立足于国家并把教育和国家密切联结在一起的,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指向培养城邦的护卫者和国家的统治者(即真正的哲学家)这两种人才,以便让教育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服务,实现他对理想城邦和美好社会制度的愿景。

柏拉图与灵魂论

柏拉图与灵魂论

柏拉图与灵魂论柏拉图与灵魂论柏拉图灵魂论,以证实意识不朽为开端。

他认为凡复合的事物皆会灭亡,而灵魂非复合性事物,因此不朽。

另一方面,凡自身运动由他物引起者不能永存,灵魂是自动的,所以永存。

一、灵魂是存在的柏拉图用两点证明灵魂存在,其一、辩证法中证明灵魂与肉体作为对立而存在。

他认为“在一对的对立面中,必然有相互产生的方式,从一个中产生另一个,反之亦然。

”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理论,使柏拉图认为生和死之间存在循环,生者会死去,那么死者也必复生(尽管这在我们看来有些荒谬)。

其二、“灵魂回忆说”提出灵魂生前存在,这样,人在接受灵魂时才不会感到怪异。

灵魂独立存在的时候,它可以感知到理念世界的存在,并从中接收本质的东西,然而一旦它附着于肉体,除非肉体消失,否则就不可能与之分离。

二、灵魂有形柏拉图认为,灵魂是不受外物的作用的,所以并不具有常规形态,灵魂的永恒来自自身的运动,只有通过外物作用的事物才会出现停滞,所以灵魂不朽,不会随着肉体消亡。

三、灵魂与肉体柏拉图承认许多享乐是好的,是有益于发展的,但应当学会判断何者是有害的,并加以适当的自制。

柏拉图理论中有一条就是,只要不是肉体的快乐,心灵上的快乐都是德行的生活。

这显然是一个缺漏,因为超脱了肉体欲望之外,我们自身还存在着许多心灵的污浊点,例如权利欲、嫉妒、毁灭欲等等,这都可以带来快乐。

但给他人带来的痛苦,可能远远超出于肉体的欲望带来的痛苦。

这就是说,柏拉图实际上犯了一个错误,他隐示给了一些满怀野心的人一条道路,使他们追求心灵的快乐—因为只要它是与肉体快乐无关的,就是高尚的。

四、灵魂—马车在阐明怎样去超脱灵魂时,他将灵魂比作一架马车,驾辕人需要高超的技艺才能胜任,才能最终使得灵魂驶向理念之路……当每次历经观礼归来,骏马的羽翼就会更会丰满,最终化为不朽的神圣精神。

灵魂在柏拉图看来是实体,可以通过哲学方式去感知、引导、描述,本质目的是为了解脱灵魂,使之摆脱肉体的束缚,使之感受到真、善、美的召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柏拉图的灵魂观对当代中国信仰缺失的影响和作用摘要:面对于当代社会信仰缺失的年代,也是扶不起的时代,一系列有关于信仰缺失而引起的社会惨案,让我们认识到重建信仰的重要性,然而如何让人们认识到信仰以及信仰的重要性呢,这就要从人类自身出发,分析人的自身结构以及人的生存目的,从而引出了灵魂对于人生价值的重要性,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就写到“我们的灵魂原本高居于天上的理念世界,那时它追随神,无视我们现在称做存在的东西,只昂首于真正的存在,所以它对理念领域有所观照,具备一切知识。

但是后来灵魂附着于躯体之后,由于受到躯体的干扰和污染,因此而遗忘了一切。

只有经过合适的训练,灵魂才能回忆起曾经见过的东西。

”所以我们要认识到柏拉图的灵魂观对于我们认识信仰具有很大的启示。

关键字:柏拉图灵魂观,信仰缺失,灵魂与信仰一、柏拉图灵魂观的含义、内容、作用以及功能。

(一)、柏拉图灵魂观的含义:对于研究柏拉图的灵魂观,首先要来认识一下何为灵魂,灵魂即一般被认为是人类生活之要素,能主宰人类的知觉与活动。

希腊人的灵魂(psuhe)一词原本的意义是生命的气息,表达气息或呼吸是生命物的自然或本性的观念。

灵魂就是潜在地具有生命的自然身体的第一现实性.(二)柏拉图灵魂观的内容柏拉图的灵魂学说则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灵魂的本性及其与物体的关系;灵魂的构成和等级;灵魂的回忆和灵魂不朽。

(1)柏拉图主要从灵魂与运动的关系来规定灵魂的本性。

他认为“从外面获得运动的事物无灵魂,自身内即有运动的事物有灵魂”,因此,“自我运动即是灵魂”,所以,“灵魂是所有已经存在、现在存在、将要存在的事物以及与它们相反的事物的第一源泉和运动因”。

(2)关于灵魂与物体的关系。

柏拉图明确指出:“按照自然的规定,灵魂先于物体。

物体是第二位的、后生的;灵魂是统治者,物体是被统治者,这千真万确是最真实最完善的真理”。

二者的这种关系,决定了它们不是二元并立互不相干,而是相互作用的。

一方面,灵魂运动、统治、支配物体,另一方面,物体在有益和有害的双重意义上反作用于灵魂。

(三)灵魂观的作用和影响柏拉图的灵魂学说实质上是关于人性即人的本性的理论,对后来的西方思想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其中的灵魂能动说、等级说直接影响了亚里士多德的灵魂理论;理性、激情、欲望三要素及其关系的观点成为后来很多人讨论灵魂、德性或人性问题时的标准性说法;灵魂回忆说是先验论哲学的最早表述;灵魂不朽说不仅是宗教神学的支柱性理论,也是伦理学倡导道德生活的必要前提。

二、当代中国信仰缺失的影响和作用(一)、信仰缺失的含义(1)在谈信仰缺失之前必须知道何为“信仰”。

但丁在《神曲·天堂》中说:“信仰乃憧憬之物的实质,也是未见之物的见证。

我认为这就是信仰的要旨。

《现代汉语词典》对信仰一词做如下定义:信仰是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和指南。

信仰,作为伦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表示对人生某种目标的选择,指人们对于某种思想、学说、主张、宗教或个人的信服与仰慕,并用以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和行为指导。

当然还有的解释是:信仰是人类特有的精神心理现象,是指人们对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观念体系的信奉和遵循,是统摄、指导其它一切意识形式的最高的意识形式。

它具有信仰对象的超现实性、信仰价值目标的超功利性、信仰表达的非逻辑性、信仰过程的鲜明目的性、信仰价值指向的专一性等特征。

人生信仰作为人类精神最深层的结构,统摄着个体的整个精神世界。

(2)信仰缺失是失去了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于生活都漫无目的,并且不具任何道德约束,做事情都没有衡量的标准,任凭欲望的吸引,做任何失去良心的事情。

(二)、信仰缺失的原因和现状信仰缺失的原因有多种,如历史原因、政治原因、经济原因和文化原因等等。

在文化上,社会中多元化文化的存在,使人们面对现实生活中“人究竟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选择的困惑,并给社会生活中各个领域同时树立多种价值标准,造成人们无法判断对错,在经济利益上,人只重视个人物质生活利益的追求,他们不谈理想,不要信仰,更谈不上为祖国献身,他们奉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事原则,他们有难不帮,见死不救,把见义勇为视为傻子,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刺激下,世俗化心态使部分学生变得自私,他们崇尚金钱主义和享乐主义,根本谈不上什么为祖国做贡献的伟大理想,这种世俗化倾向已经严重侵蚀了大学生的思想。

如此等等原因,使得人们内心失去了行为准则,整个人的行为都由自己的欲望和外部力量来控制,大多数人不求上进。

因为他们认为人赤条条的来最后又赤条条的去了,所有人的结果都一样,他们不知道生活这一过程为了什么,这样的人只会机械的学习和工作,过着千篇一律的生活。

有的人会在各种欲望的驱使下不折手段地为了达到目的而去不断地破坏或损毁社会或他人利益。

在中国这样的例子还少吗?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染色馒头、瘦肉精、毒豆芽等各种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暴力犯罪活动日益猖獗,有人仅仅因为自己不舒服就夺走与自己无关人的性命;为了钱,可以随时欺骗,只要于己有利,别人,便只是一个可供踩踏的梯子。

如此恶习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三)、信仰的影响和作用以上信仰缺失的不良的影响促使我们要认识信仰的价值及作用。

信仰价值的关键在于它的“支柱”作用。

信仰是稳定心理的良药,它能使人的精神活动以最高信念为核心,形成一个完整的精神导向,并调动各种精神因素为之服务。

信仰为人生树立了价值目标,支柱体现着人生价值的可靠落实,其最根本的意义就是能够赋予短暂人生以永恒的意义。

这种精神可以说是人生价值的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决不能离开社会的进步与文明发展的要求,也就是说,人生价值的实现是建立在信仰支柱的基础之上的。

信仰也包含着信仰者对未来美好理想的追求。

有信仰与没有信仰是不一样的,信仰的有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的可能性。

没有信仰的人,会失去把握自身命运的力量,其发展的可能性会大大减低。

有信仰的人,会为自己的信仰调动自身的一切力量,集中到既定的目标上,其知识、能力、内心世界都会得到充实和提高,并维护社会的秩序,在某种意义上,信仰也有助于社会道德规范体系的健全,给予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以内在的自我约束,从而推动个人及社会的发展。

人不能没有信仰,不管是对科学的信仰还是对宗教的信仰又或者是其他形式的信仰。

信仰能够对我们生命的意义做出诠释,虽然这种解释不可能所以人都认同。

三、柏拉图灵魂观对信仰缺失的影响(一)灵魂与信仰的关系美国作家爱默生说:“信仰在于肯定灵魂。

”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具有一种信仰的真挚的人就达到了崇高。

”对灵魂论的信仰或不信,被认为是迷信和科学的一个分界,实际是对灵魂论的无知,让精神作为一种异己力量独立出来就是灵魂。

相信人有灵魂是一种主人的道德,高贵者的道德,灵魂的作用就是自律和自我提升。

奴隶无需自律,因为他们随时要接受主人的监督,主人的意志就是法律;奴隶也不需要灵魂,主人就是他们的灵魂。

人们对待灵魂论往往表现得非常矛盾。

若提问:人有灵魂吗?十之八九的人会回答:没有,即不信仰灵魂论。

但若谁对着这些人说:你没有灵魂。

他们十之八九会火冒三丈,愤而反击,甚至会将说这话的人痛揍一顿。

这说明,灵魂论对大多数人说来是很重要的,只是人们不肯正视它罢了。

让精神作为一种异己力量独立出来就是灵魂。

哲学上的有灵魂论有助于人认识自己。

不信仰灵魂的人,作为一个实体,他的意识与肉体完全同一,在自我认识上就不如信仰灵魂者,后者存在批判性。

灵魂具有意识,肉体却没有,它的一切运动均出自内在的需求,往往是动物性的、粗俗的、甚至是罪恶的,灵魂则起观察和监督的作用。

不相信灵魂论的人,要靠心灵去控制肉体,但心灵与肉体是统一的,因而这种控制是软弱无力的,甚至心灵会为肉体的种种行为作辩护,或全力为肉体服务。

肉体本性贪婪,欲求无限,有权力的人追求更大的权力,有钱人追求更多的金钱,有口福的人追求更多的美食,有艳福的人追求更多的情人,若随心所欲,必定让人走向疯狂和毁灭。

因此,不相信灵魂论和没有灵魂的人,往往需要外力约束,例如,法律强制。

信仰灵魂论,为灵魂而生活的人,就有一种无限向上的可能,这是只为身体而生活的人所缺乏的,后者全部精力为满足身体的需求,顺应肉体贪婪的本性,只会越来越往低处走。

这就是说,信仰灵魂论的人有两种选择,向上走和向下走,而缺乏这种信仰的人,只有一条路可走,即向下走的路。

这是我们在无信仰的国家中会看到很多素质很好的人在获得权力和金钱后蜕变为腐败分子或罪犯的深层原因。

一个人若无内在的约束或自律,外部约束松弛或约束力转变为迎合力时,人的堕落几成定局。

(二)灵魂对当代信仰缺失的影响人们面对现实生活中“人究竟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选择的困惑。

原因是社会中多元化文化的存在,给社会生活中各个领域同时树立多种价值标准,造成人们无法判断对错。

看到问题的症结之所在,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量的“药到病除”,但这副治疗“信仰危机”的良药是什么呢?答案是多反面的,因为所考虑的方面是多方向的。

形势发展越迅速,每个单位时间里发生的变化就具有更多的社会意义,也就更需要具有坚定信仰的人来承担推动社会发展的责任。

在缺乏信仰的情况下,当然可以通过强化外部控制来维持社会秩序,但强化外部控制意味着增大社会压力,社会压力高则容易导致心理对抗,反而使社会控制能力降低。

面对当前大学生在行为上的迷茫和混乱,在精神上的痛苦和失落,我们高校教育者应当积极应对挑战,加强对大学生信仰的教育。

对大学生信仰的教育,关键是搞好理想信念教育。

结论:我们要重视灵魂对于信仰的重要性,让我们认识到灵魂对于我们人生价值的影响,就犹如柏拉图所认为的,灵魂是永恒的,然而肉体则是短暂的,要想我们的人生有价值,就必须认识到,我们所做的事情的价值性,他不但要在短暂生命中有价值,还要再不朽的灵魂中有价值,所以,只有人们认识到灵魂的永恒性,也就认识到了人生价值的永恒性,从而增强人们的人生价值的观念与做人的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