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1.doc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前言本文档旨在设计九年级音乐上册第五单元的整体教学方案,帮助教师有效地教授该单元的内容。
教学目标- 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和音乐要素的组合方式。
- 能够听辨不同的音乐风格和音乐元素。
- 能够演奏简单的乐曲,并理解乐谱的基本符号和表示方法。
- 能够欣赏音乐作品,并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音乐的基本元素:音高、音长、音乐旋律、节奏等。
2. 音乐要素的组合方式:音乐的和声、节奏和韵律等。
3. 不同的音乐风格: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
4. 乐曲的演奏和乐谱的基本符号和表示方法。
5. 音乐的欣赏和表达:学生通过欣赏音乐作品,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方法根据九年级学生的特点和课程要求,本单元的教学应采用以下方法:1. 多媒体教学: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不同音乐风格的音乐作品,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2. 听辨训练:组织学生进行听辨练,培养学生对音乐元素的敏感性和辨别能力。
3. 合作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通过集体讨论和合作演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乐器演奏技巧。
4. 创意表达:鼓励学生通过创作音乐作品或表演等方式,表达自己的音乐理解和想法。
教学评价为了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教学效果,可以采用以下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参与度、课堂表现和互动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乐谱符号的理解和作业的完成情况。
3. 小组合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研究中的贡献和表现。
4. 创作表达评价:评价学生的创作音乐作品或表演的水平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工作,可以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音乐作品和演示乐谱。
2. 乐器:提供各种乐器供学生进行演奏练。
3. 教材和乐谱: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教材和乐谱。
结束语本文档提供了九年级音乐上册第五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旨在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工作。
人音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人音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教学设计17(人音版)第一单元《祖国情》(三课时)第二单元《西北放歌》(二课时)第三单元《曲苑寻珍》(二课时)第四单元《经典交响》(二课时)第五单元《月光》(二课时)第一单元《祖国情》(三课时)第一课时《爱我中华》教学内容:歌曲《爱我中华》教具准备:钢琴、电视机、电脑、投影、VCD和打击乐器教学目标:1、通过歌曲《爱我中华》的学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及民族自豪感。
了解此歌在增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方面所作的贡献。
2、通过学生欣赏以歌唱祖国为主题的歌曲以及为歌曲创编舞蹈动作等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歌曲的演唱处理及创编活动教具准备:钢琴、电视机、电脑、投影、VCD和打击乐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创设情景导入:课件出示我国的体育健儿在国际奥运会上为祖国赢得荣誉,在领奖台上赢得金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激动人心的画面。
教师导入:每当我们的奥运健儿为祖国赢得荣誉,每当五星红旗随着庄严的国歌一遍又一遍地升起,我们的奥运健儿,我们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那就是——爱我中华!二、学习歌曲《爱我中华》1、提问学生:我国有多少个民族?答:有56个。
师总结:56个民族亲如一家,精诚团结,共同建设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祖国。
2、师播放《爱我中华》歌曲的MTV(同学们从画面上可以看到我国各族人民身着绚丽多姿的少数民族服装,舞姿婆娑,在鲜花盛开的辽阔大地上高歌一曲《爱我中华》。
这首歌赞颂了民族的大团结,赞颂了祖国的繁荣富强。
此歌歌词简洁生动,旋律欢快明朗,唱出了我国56个民族亿万人民的共同心声。
并且易唱易记,深受全国各族人民的喜爱,曾被定为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会歌。
)3、学唱歌曲:A、引导学生自主地学唱歌谱(单旋律慢速轻唱歌谱)B、找出歌曲的典型节奏。
C、把歌谱填词轻声哼唱。
D、配合歌曲的演唱,应该把连音和跳音结和起来。
第三单元西南情韵《苏木地伟》教学设计人音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上册(1)

第三单元西南情韵——《苏木地伟》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苏木地伟》是凉山彝族的祝酒歌,汉意为“远方的客人”。
这首歌是当地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来了客人无论男女老少,都会为你唱这首《苏木地伟》。
该曲歌词简练、质朴,没有华丽的修辞,却充分表现了彝族人民粗犷、豪放、热情的个性,是一首地地道道的原生态歌曲。
二、教学目标1.通过歌曲的演唱和处理,感受歌曲音乐情绪,体验彝族酒歌高亢、奔放的音乐特点。
2.通过参与彝族酒歌的聆听、演唱、伴奏等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感性认知;能用自然的声音、欢快的情绪热情地演唱歌曲;基本上能够对节奏、旋律、速度、力度、声部等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作用进行分析,从而更好表达歌曲情感。
3.通过学唱歌曲,体验彝族人民热情好客的酒歌文化,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歌曲表演;通过欣赏、分析,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意境。
三、教学重难点1.能用自然、科学的声音,欢快、热情的情绪演唱歌曲;2.学习音乐体裁酒歌,了解彝族民族音乐风格特点。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教师播放由吉克隽逸演唱的《酒歌》。
师:同学们有没有人听过这首歌曲?这是一首彝族的敬酒歌。
引出问题:什么是酒歌呢?酒歌的概念:酒歌概指民间喜庆节日间饮酒时所唱的歌,主要流传在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且多为即兴编唱,演唱形式多样。
同学们,刚刚欣赏的这首歌曲中的主旋律,你们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哼唱吧!(二)初听歌曲1.酒歌中国民歌体裁风俗歌的一种,流传于全国各民族中,演唱于传统节庆、婚丧、祭祀等礼仪活动的宴饮时刻,故亦称“酒礼歌”“酒曲”等。
酒歌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和实用性,人们通过互唱酒歌来交流感情和增进友谊。
2.彝族火把节彝族火把节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
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族也过这一节日。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隆重、盛大、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
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
初中九上音乐教案

初中九上音乐教案课程名称:九年级上册音乐课程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欣赏各种音乐风格和形式,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教学内容:1. 欣赏各种音乐作品,包括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
2. 学习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如音阶、和弦、节奏等。
3. 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如唱歌、演奏、作曲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音乐作品,让学生闭目聆听,感受音乐的美妙。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二、欣赏音乐作品(40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古典音乐作品,如巴赫的《 Brandenburg Concertos》。
2. 学生聆听并欣赏音乐作品,注意音乐的旋律、和声、节奏等元素。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音乐作品的特点和魅力。
三、学习音乐理论知识(20分钟)1. 教师讲解音阶、和弦、节奏等基本音乐理论知识。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并练习相关知识。
第二课时:一、音乐实践活动(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唱歌、演奏等实践活动。
2. 教师指导和评价学生的实践活动。
二、欣赏音乐作品(40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流行音乐作品,如周杰伦的《青花瓷》。
2. 学生聆听并欣赏音乐作品,注意音乐的旋律、和声、节奏等元素。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音乐作品的特点和魅力。
三、学习音乐理论知识(20分钟)1. 教师讲解基本的音乐分析和欣赏方法。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并练习相关方法。
教学评价:1. 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
2. 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表现力。
3. 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音乐作品的光盘或U盘。
2. 音乐理论知识的相关教材或资料。
3. 音乐实践活动的乐器和音响设备。
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培养音乐表现力。
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1单元《游击队歌》教学设计教案1000字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歌曲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歌曲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游击队歌》的未来发展或改进方向,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价学生小组讨论的成果,包括讨论的深度、广度、创新性等。通过听取学生的讨论和展示,了解他们对《游击队歌》的理解和思考。
3.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评价学生对《游击队歌》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旋律、节奏、演唱技巧等。通过测试结果,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4.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游击队歌》的深入理解程度,包括对歌曲背景、意义、特点等的思考和分析。通过查看学生的作业,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和思考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1单元《游击队歌》教学设计教案1000字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1单元《游击队歌》。这首歌曲是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革命歌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郁的民间风格。歌曲通过描绘游击队员的英勇形象,展现了他们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战斗精神,是一首富有爱国主义精神的歌曲。
⑥《游击队歌》的评价方式:采用全面评价方式,包括演唱表现和歌曲背景理解,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
1.《游击队歌》背景和意义
2.《游击队歌》旋律和节奏特点
3.《游击队歌》演唱技巧
4.《游击队歌》案例分析
5.《游击队歌》互动环节
6.《游击队歌》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与反馈
第二单元魅力歌剧《饮酒歌》教学设计人音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上册(1)

第二单元魅力歌剧——《饮酒歌》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饮酒歌》是节选自著名意大利歌剧《茶花女》的第一幕唱段,是由著名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作曲,皮阿维作词的一首经典歌剧作品。
1853年首演于威尼斯凤凰剧院,脚本由威尔第的好友阿威根据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小说《茶花女》编写。
这首歌曲是一首以降B大调,3/8拍子来谱写的单三部曲式。
3/8拍节奏自由欢快,具有轻快的圆舞曲节奏,降B 大调又明显体现出明朗的大调色彩,旋律轻松而又不失典雅。
哪怕只是听过一遍,也会对人产生比较深刻的印象,单三部曲式即歌曲的旋律重复了三遍,第一遍是阿尔弗莱德的独唱,第二遍是维尔丽塔的独唱以及两位主人公的对唱,第三遍是所有客人们的合唱。
这首歌曲是国外歌剧中人们比较熟悉的曲调,也是最受欢迎的歌曲之一,在国内舞台上演唱次数众多的歌曲之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及本文的写作背景;赏析本诗的重要意象和炼字;背诵全诗2.过程与方法:诵读涵咏法;批注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诗人远离世俗名利,回归自然、田园的人生态度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什么是歌剧及歌剧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歌剧音乐对刻画人物和叙述情节时的戏剧性和表现力。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浪漫主义音乐先欣赏一段古典音乐(复习旧知识),然后再欣赏一段浪漫主义音乐。
1.复习古典音乐特点及代表人物(学生欣赏音乐后回答,教师评价)。
2.学习浪漫主义音乐:①欣赏一段浪漫主义音乐,学生谈感受,教师评价并讲述浪漫主义音乐;②了解其概念、特点及代表人物;③代表人物图像运用投影播放,加深学生对这一时期人物的印象。
(二)初听歌曲什么是歌剧(0pera)——由声乐与器乐、戏剧(剧本与表演)、文学(诗歌)、舞蹈(民间舞与芭蕾)、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其中以歌唱为主。
师:歌剧起源于l6世纪末的意大利。
出示:(采用连线的形式)歌剧——(正歌剧、喜歌剧、大歌剧、轻歌剧)音乐部分——(独唱、重唱、合唱、管弦乐)演唱部分——(女高音、次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管弦乐——(声乐伴奏、舞蹈伴奏、序曲、前奏曲、间奏曲)独唱的声乐体裁——(咏叹调和宣叙调)★咏叹调和宣叙调(各描放一段歌剧片段举例说明并总结什么是咏叹调和宣叙调。
第一单元流行乐风《茉莉花》教学设计人音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上册(1)

第一单元流行乐风——《茉莉花》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茉莉花》旋律源自《鲜花调》,主要表现隐喻爱情内容,曲调大多婉转抒情。
中国民歌《茉莉花》是众多《茉莉花》中流传最广的一首,单乐段结构,徵调式,由三个乐句组成。
江苏民歌《茉莉花》曲调细腻优美、旋律婉转流畅,具有典型的江南民歌的特点。
同样是徵调式,单乐段结构,表达了姑娘惜花、爱花的情感,生动而又含蓄地表达了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
二、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多首以“茉莉花”为题的音乐作品,使学生认识到以“茉莉花”为代表的中国民歌是世界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国音乐文化的代表之一。
2.用柔美的声音,细腻、自豪的情感演唱《茉莉花》。
3.通过欣赏各个版本的《茉莉花》,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培养其爱国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歌曲《茉莉花》在不同场合的作用,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自然、柔美的情感,准确地演唱《茉莉花》。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视频导入,老师引导学生欣赏2004年雅典奥运闭幕式的《茉莉花》,并通过视频了解茉莉花,从而引入本课的主题《茉莉花》。
(二)初听歌曲1.创作背景1942年冬天,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来到南京六合金牛山脚下演出。
当时,随团而至的何仿慕名拜访了当地一位弹唱艺人。
随后,弹唱艺人为其表演了民歌《鲜花调》。
何仿一下子就被《鲜花调》的旋律迷住了,于是他花了大半天的时间,用简谱记下了该曲,而且按照艺人的方法准确唱了出来。
因为《鲜花调》是来自中国民间的创作,所以在整体上显得有些粗糙。
为了打磨该曲,何仿考虑再三,将《鲜花调》进行了改编,将歌词中描述的三种花统一改写为茉莉花。
1957年,在北京全军文艺会演上,何仿策划由前线歌舞团首次公开演出该曲。
由于该曲在此次演出中获得反响,因此发行了录音版本。
此后两年间,何仿又对该曲歌词作了修改,将“满园花草”改为“满园花开”,将“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改为“又怕看花的人儿骂”,并对旋律进行了进一步的丰富。
进行曲-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进行曲-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进行曲的定义、起源及特点;2.了解拍子、节奏、旋律、和声、曲式等音乐基本概念;3.能演唱适当的歌曲,并指挥学生跟随节奏拍打乐器、扭动身体等方式活动;4.培养学生听音乐的能力,欣赏音乐的美;5.在参与音乐活动中增强个人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倡导积极、健康的音乐风尚。
二、教学内容1.进行曲的定义、起源和特点;2.节奏麻球敲打活动,培养学生对拍子的感觉;3.通过进行曲的演唱,掌握学生对旋律的感知;4.学习进行曲的基本和声,理解音乐中的和声概念;5.集体演出、欣赏,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进行曲音乐,让学生先听一段时间,让大家了解什么是进行曲。
2. 学习进行曲的定义、起源及特点1.口头讲解:进行曲是军乐和游行中最常用的曲子,乐曲具有旋律明快、节奏清晰、和声简洁、鼓点显著等特点。
2.通过展示几个国内外知名的进行曲的演出视频,让学生了解到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进行曲特点。
3. 节奏麻球敲打活动1.教师发放麻球,要求学生在节奏的指导下,跟着教师一起鼓掌、拍手、敲麻球等打击乐器。
2.增加难度,在教师的指挥下,学生按照麻球的颜色改变打击,并在最后停止的时候一起举起手来。
4. 进行曲的演唱1.教师分发歌曲《红旗颂》,讲解歌曲的背景、歌词的含义。
2.教师示范歌曲演唱,并指挥学生跟随歌曲,合唱歌曲。
5. 学习进行曲的基本和声1.教师讲解进行曲的基本和声,将和声进行分解,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进行曲。
2.分组乐器练习。
让学生按照分组分配各自拿到的乐器,按照和声律动,演奏出整齐的节奏感。
6. 集体演出、欣赏1.教师指挥学生,进行进行曲合唱。
2.放映进行曲相关的视听素材,并请学生进行欣赏。
3.总结教学内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
四、课堂小结1.进行曲是一种节奏明快、旋律简单、和声鲜明的音乐类型,是军乐和游行中最常用的曲子。
2.学习进行曲需要对拍子、节奏、旋律、和声和曲式等基本概念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
水草舞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1)

水草舞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第6课《水草舞》。
本课主要章节内容包括:欣赏《水草舞》,学习其音乐特点、演唱技巧以及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熟悉《水草舞》的音乐风格、旋律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 通过学习《水草舞》,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集体协作精神。
3. 了解《水草舞》所蕴含的文化背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习《水草舞》的旋律、节奏以及集体舞蹈的表现。
难点:准确地把握《水草舞》的音乐风格,理解其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音乐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水草舞》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舞蹈的美感。
邀请学生分享观看视频的感想,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习音乐理论知识(15分钟)分析《水草舞》的旋律、节奏特点。
讲解音乐符号,指导学生正确阅读乐谱。
3. 欣赏并学唱《水草舞》(10分钟)播放《水草舞》歌曲,让学生跟随音乐学唱。
教师示范演唱,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技巧。
4. 集体舞蹈学习(10分钟)分组学习《水草舞》的舞蹈动作。
教师逐一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舞蹈练习,互相纠正动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各组进行舞蹈展示,全班同学共同评价、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水草舞》2. 内容:旋律特点:优美、抒情节奏特点:舒缓、悠扬音乐符号:音符、休止符、附点音符等舞蹈动作:分组展示,注明动作要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水草舞》,并编写一段关于舞蹈的感受。
2. 答案示例:通过学习《水草舞》,我感受到了民族音乐和舞蹈的魅力,它的优美旋律和舒缓节奏让人陶醉。
在舞蹈中,我学会了与同学们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1

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音乐素养与音乐教育”。
1.理解音乐的概念,并掌握音乐的种类和特征;2.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了解音乐历史和文化;3.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二、教学目标1.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特征;2.了解音乐历史和文化;3.能够通过鉴赏音乐表现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4.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和创作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音乐的种类和特征;2.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难点1.了解音乐历史和文化;2.提高认识水平,培育学生音乐素养。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音乐欣赏;3.学生参与式教学。
五、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对音乐的概念、种类和特征进行简单的介绍和讲解。
第二步:理论学习1.让学生看视频,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特征;2.通过PPT讲解音乐的基本知识,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第三步:音乐欣赏1.选择一段音乐作品进行欣赏,让学生从声音、节奏、旋律等方面去感受音乐;2.分析音乐作品的基本特征,让学生更深入了解音乐的元素。
第四步: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对音乐的历史和文化方面进行探究,让学生了解音乐的背景和文化底蕴。
第五步:拓展通过简单的创作活动,拓展学生的音乐表现和创作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第六步:让学生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和感受,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设计适当的练习,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
六、教学评价1.学生的课堂表现;2.课后作业和考试成绩。
本节课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教育水平,通过理论教育和音乐欣赏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音乐的种类和特征,加深对音乐历史和文化底蕴的理解。
同时,在课程的最后,学生还能够通过创作来表现自己,加强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造能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人教版音乐九年级上册第1单元选唱《中国军魂》word教案

《中国军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唱《中国军魂》,并且能够说出歌曲的音乐风格和包含的感情,用自信、积极向上的声音合唱歌曲。
2、过程与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活动探究的形式,共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中国军魂的内涵,提高学生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积极奋发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通过歌曲学唱、经典台词回顾以及经典片段的欣赏、模仿表演等活动,体会“亮剑”精神。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1、师:我相信很多同学都看过《亮剑》这部非常经典的电视剧,那么同学们知道它是属于哪种题材的电视剧吗?生:……师总结:抗日体裁,包含英雄主义、友情、爱情等等(简单介绍电视剧及主要演员——李云龙的扮演者李幼斌)。
2、接下来老师要和大家分享在电视剧中老师最喜欢的一句台词:“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要求学生用坚定有力的声音和气势朗读一遍)师总结:台词在电视剧中能够真实鲜活的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主人公李云龙的这种“亮剑”精神彰显了伟大的中国军魂。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电视剧《亮剑》的主题曲《中国军魂》。
三、新课教学1、完整聆听第一遍歌曲,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引导学生分析作品音乐情绪、风格、演唱形式。
(四四拍、中速、进行曲风格、男声合唱)2、介绍电视剧音乐相关知识。
3、教师范唱。
4、教唱歌曲。
5、学生跟着音乐有感情的合唱歌曲.四、音乐实践表演活动1、《亮剑》经典片段欣赏与模仿——李云龙舍妻炸城楼。
人物:李云龙、秀芹、和尚、日本军官……地点:城楼事件:新婚期李云龙妻子秀芹被日本人抓住做人质,李云龙带领独立团前去营救。
2、播放经典片段视频。
3、分析四位主角当时语气情绪变化,请四位同学进行表演模仿。
(同时播放《亮剑》中突围背景音乐)4、老师总结学生表演情况,并互相评价。
五、小结同学们,打仗需要亮剑精神,生活学习需要亮剑精神,社会人生需要亮剑精神,中考更需要有亮剑精神,逢敌必亮剑,这是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一种气势。
☆卡门序曲-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卡门序曲-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卡门序曲乐曲形式的特点。
2.学生能够在歌唱、复调、器乐演奏等方面体现人声与乐器的差异和表现方式。
3.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卡门序曲,了解西班牙音乐文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卡门序曲的曲式特点与音乐表现方式。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复调和人声演唱技巧的掌握。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 卡门序曲概述卡门序曲是法国作曲家比才创作的歌剧《卡门》的序曲。
曲调欢快明快,乐曲以小提琴独奏开始,后伴随着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一起演奏出热烈欢快的乐曲。
卡门序曲由快速的粉红波尔卡转换成悠扬的流行旋律,再以精湛的管弦技巧结束。
介绍该曲时,应根据学生的音乐基础,有意识地分析曲式、旋律、节奏、乐器声部等元素。
2. 人声与乐器的相互配合将该曲的各声部分解析出来,重点解释人声与乐器的相互配合及其表现方式。
学生们可以尝试分别使用声音和乐器模拟演奏,通过听觉的感受体会到音乐表现的不同。
3. 复调演唱卡门序曲的一个特点是多个声部并置而成的复调曲式。
教师和学生可以一起合唱该曲,练习掌握复调的技巧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供不同的声部乐谱给学生们,使得学生们可以熟练掌握每个声部的部分,从而很好地完成合唱演唱。
4. 器乐演奏卡门序曲的乐曲形式非常适合分别由小提琴、钢琴、长笛等器乐演奏。
采用单人或小组演奏方式,有助于学生们深入理解乐曲形式和器乐演奏的技巧要点。
同时,学生们还可以通过对乐器演奏的探索和实践,进一步提高乐器演奏技巧和乐理知识,同时可以明确器乐表现力与歌唱表现力的差异。
四、教学过程1.整体了解卡门序曲的形式特点和音乐表现方式。
2.模拟人声和乐器的演出,通过听觉体验音乐表现的不同之处。
3.合唱演出卡门序曲,重点掌握实现复调的技巧。
4.器乐小组演奏卡门序曲。
五、教学效果评估1.学生可以准确的进行复调演唱,或器乐演奏。
2.学生对卡门序曲这首乐曲的特点有深入的了解并能够表达出来。
3.学生了解各种乐器的表现力,并能够理解器乐表现力与歌唱表现力的差异。
人音版音乐九年级上册《卡门序曲》教案1

《卡门序曲》教学目标:1、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体验歌剧音乐,对歌剧、歌剧音乐感兴趣,乐于了解与歌剧有关的音乐文化。
2、能够感受、体验《卡门》序曲各部分的音乐情绪,并初步认识某些歌剧序曲具有暗示剧情的作用。
初步了解比才的生平及贡献。
教学重难点:1.了解序曲的概念。
2.能够感受、体验《卡门》序曲各部分的音乐情绪,并初步认识某些歌剧序曲具有暗示剧情的作用。
初步了解比才的生平及贡献。
教具:音乐播放设备。
教法:讲解法、欣赏法。
教学流程:一、导入:师:在音乐的大家庭中,还有一位重要的成员,她集音乐、诗歌、舞蹈、戏剧于一身并以歌唱为主,散发着无穷的艺术魅力,她就是歌剧。
首先我给大家播放一段歌剧的音乐片段,然后请大家听完这段音乐回答几个问题,大家要注意听了。
(播放《卡门序曲》)1、这段音乐的情绪如何?(热烈欢快的)2、这段音乐让你联想到了什么?师:非常高兴,我们同学有敏锐的听觉能力,这段音乐是描绘了斗牛场的情景,它选自歌剧《卡门》,该歌剧作于1874年,取材于梅里美同名小说。
二、音乐知识:A:作者简介:这么美妙的音乐出自哪位大师之手呢?他就是法国作曲家——比才。
比才他于1838年生于巴黎,19岁时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1857年获罗马大奖并到意大利进修三年,1861年回巴黎从事作曲,1857年6月3日逝世。
他的代表作有歌剧《卡门》、《采珍珠者》等,还有管弦乐组曲《阿莱城姑娘第一组曲》、《阿莱城姑娘第二组曲》等。
B:那么,我给大家播放的这首音乐作品名字就叫《卡门序曲》,是歌剧开始时的一首明朗而辉煌的管弦乐曲。
什么叫序曲呢?(生回答)序曲是歌剧、舞剧及其他戏剧和声乐套曲的开始曲。
歌剧的序曲起到暗示剧情和引导听众进入戏剧的作用。
C:作品介绍:那同学们知道卡门是谁吗?卡门——是一个姑娘的名字,这部歌剧在这个故事里有三个主要人物:分别是卡门、霍赛和埃斯卡米洛。
大家知道他们三人之间又存在怎样的关系呢?卡门——她是位烟草女工,霍赛——卫队下级军官,还有一个是斗牛士——埃斯卡米洛。
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全册优选教案1

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授课设计 1单元解析单元课题名称月亮颂单元授课内容唱歌:《月之故乡》《弯弯的月亮》。
欣赏:中国作品:《二泉映月》《月儿高》《花好月圆》。
外国艺术歌曲作品:《月夜》。
单元授课目的欣赏《二泉映月》《月儿高》《花好月圆》《月夜》等中外音乐作品,认识不同样体裁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
学唱歌曲《月之故乡》《弯弯的月亮》认识歌曲的音乐特点,用情带声提高演唱能力。
初步认识变奏曲式及艺术歌曲的相关知识,提高音乐表现的综合能力。
单元授课重、难点授课重点:学唱《月之故乡》,并能有感情地背唱。
比较欣赏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与弦乐合奏的《二泉映月》,并在音色、风格进步行比较,认真领悟乐曲的内涵。
经过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感觉对月当歌、抒情寄情的激情。
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以及艺术鉴赏能力。
授课难点:正确演唱切分节奏和临时变化音。
比较解析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与弦乐合奏《二泉映月》不同样之处。
解析《月夜》中钢琴伴奏的重要作用。
单元主要授课方法听唱法、拓展实践法、自主学习法与合作研究法、多媒体直观授课法、比较法。
重难点指导《月亮颂》单元围绕着“月亮”的主题张开,让学生理解“月亮”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其包括的文化底蕴。
教师可采用演唱、聆听、配乐诗朗读、听乐赏画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以及艺术鉴赏力。
《二泉映月》是华彦钧的代表作之一。
原曲为二胡独奏曲,后改编成多种形式的器乐曲。
欣赏弦乐合奏《二泉映月》,一方面加强学生对民族乐器音色的鉴识力,另一方面运用电影录像、阿炳演奏的录音、学生视唱、演奏及弦乐合奏录像,积极引导学生感觉乐曲表达的悲愤交集的感情。
.歌曲《月之故乡》抒发了外国赤子的思乡之情。
语言朴实、真挚、感人。
在演唱方面要注意气味均匀,线条流畅,音色柔美,还要注意演唱情绪的细微变化,以形成比较。
歌唱艺术的中心是情,是情动于中而形于外。
切分节奏和临时变化音 #4 的演唱。
能够借助节奏的比较×××××| ××××××| 和固定音高的方法,先唱 #4→二、欣赏琵琶独奏曲《月儿高》师:月亮,这个大自然赐给我们的难得礼物,月中有美丽的嫦娥,有古老的传说。
音乐知识-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音乐知识-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能够了解音乐的概念和分类。
•能够理解旋律的基本元素和表现方法。
•能够认识及运用音乐的基本符号和记谱法。
•能够运用知识分析音乐,进行简单的音乐赏析。
二、教学重点•音乐的概念和分类。
•旋律的基本元素和表现方法。
•音乐的基本符号和记谱法。
三、教学难点•运用知识分析音乐,进行简单的音乐赏析。
四、教学内容1. 音乐的概念和分类1.1 音乐的概念音乐是人类用声响表达情感、反映生活、寄托思想、体现审美所创造的艺术形式。
包含了诸如旋律、和声、节奏等诸多元素。
1.2 音乐的分类音乐的分类有许多不同的标准,如按乐器分类、按演出形式分类等。
在本学习阶段内,我们按照音乐的流派和风格分类进行学习。
2. 旋律的基本元素和表现方法2.1 旋律的基本元素旋律的基本元素包括了调式、音域、音程、节奏和节拍等。
2.2 旋律的表现方法在旋律的表现中,我们可以运用一些方法来使旋律更加动听,如重复、跳跃、颠倒和增加休止符等。
3. 音乐的基本符号和记谱法3.1 音乐的基本符号音乐的基本符号包括乐符、休止符、记号等。
3.2 记谱法记谱法是将音乐的各种要素写在乐谱上的方法。
主要包括五线谱和简谱两种。
4. 音乐赏析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对一些经典的音乐进行分析和欣赏。
五、教学方法本学习阶段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表示法教学法:通过演奏、歌唱、舞蹈等方式演示。
•讨论法教学法:通过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方式达成共识。
•比较教学法:将不同的音乐进行比较和分析,达到区分不同风格,把握音乐之间的联系。
六、教学评价本学习阶段以实际操作和口述的方式进行测评,包含了演奏、歌唱、理论测试等多种形式,旨在帮助学生全面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资源本学习阶段的教学资源包括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音乐知识》教材和相关练习册、多媒体教学资源等。
八、教学计划教学时数教学内容2课时音乐的概念和分类6课时旋律的基本元素和表现方法2课时音乐的基本符号和记谱法2课时音乐赏析合计12课时。
第六单元中国流行风《青藏高原》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上册_1

激趣导入,引入话题。
板
书
设
计歌曲简介歌曲赏析 Nhomakorabea教
学
反
思
九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
课题
6.3青藏高原
教学
目标
1、了解感受富有藏族山歌的演唱风格特点,把握变换拍子的特点。
2、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速度、力度,用秀美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
3、引导学生感受西藏雪域高原特点的音乐作品的美感与魅力,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
重点
1、学唱《青藏高原》,并了解歌曲所要表现的内容和音乐风格
2、能运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自信的有表情地演唱。
教学
难点
掌握休止符、三拍延长音的唱法,正确运用呼吸来表现歌曲的美。
教学
过程
教 学 内 容 与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和
关注的学生
情境导入:
播放歌曲《珠穆朗玛》
新授课:
歌曲简介
歌曲《青藏高原》由音乐家张千一创作于1994年。这首歌吸收了藏族民歌的音调素材,但又有所创新。全曲具有浓郁的藏族风格和鲜明的时代气息。A段是歌曲主题,B段歌颂了青藏高原的宏伟壮丽。歌曲音域宽广,旋律动听。
电视剧《天路》描写我军入驻西藏,两代官兵为西藏修筑青藏公路的事迹,表现了广大官兵为民族团结做出的巨大贡献。歌曲吸收了藏族民歌的音调素材,具有浓郁的藏族风格和鲜明的时代气息。这是一首人类面对自然抒发情怀的歌曲,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第一单元流行乐风《隐形的翅膀》教学设计人音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上册(1)

第一单元流行乐风——《隐形的翅膀》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隐形的翅膀》是一首励志的流行歌曲,二段体结构。
全曲的曲式结构为“前奏A B 间奏A B 尾声”。
A段为起承转合四句体结构,乐曲是在平稳的陈述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B段为复乐段结构,其乐曲是在A段主题的基础上展开的,音乐将人内心的激情迸发出来,表现出青年人不断追求理想的决心。
最后尾声再现了B段后半句,让人留有言而无尽,追求不止的想象。
歌曲的歌词健康、积极,表达了青年人不怕曲折、不畏困难、追求美好的情感和坚定的信心。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用积极心态看待事情。
(2)培养青年人不怕曲折、不畏困难、追求美好的情感和坚定的信心三、教学重难点培养青年人不怕曲折、不畏困难、追求美好的情感和坚定的信心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上课之前,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视频里会出现天使的翅膀)。
同学们这是什么?(翅膀\天使\会隐身的翅膀)那同学们知道么,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双隐形的翅膀!追梦的翅膀、超越的翅膀、自由的翅膀……那接下来老师放一首歌,歌名叫做《隐形的翅膀》,我们一起来感受下这双隐形的翅膀(二)初步感知1.完整的播放一遍作品,并设问:通过聆听思考这首歌曲的情绪与速度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评价并总结:同学们听得非常仔细,这首歌曲同学们可能都比较熟悉,它由王雅君作词作曲,张韶涵演唱,歌曲优美动听,速度是中速。
2.这首歌是什么大调?以及这首歌的节拍是什么呢?音频播放完了,哪位同学能跟大家分享下,好,这位靠窗举手最快的男同学回答一下,恩,听得非常仔细,请坐,这位同学说呀,歌曲是降D 大调,4\3 拍,一首中速优美的歌曲。
回答的非常正确。
而且这是一首励志歌曲,唱出了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心中那拼搏的斗志,无穷的力量和不巧的梦想。
(三)欣赏歌曲1.朗读歌词,并设问: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歌词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每一次都在徘徊中坚强,每一次都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
人教版音乐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

xxx中学教学计划学年___九________级科_音乐__________教师_xxx______2013_____年___8__ 月___31__日一. 学生基本情况九年级学生喜欢音乐, 音乐素质较好, 在歌唱方面较突出, 但偏爱流行音乐, 要正确引导。
八年级这几个班学生相对来说上课较认真, 学习主动较教高, 学习兴趣较浓, 初三的学生在经过前阶段的学习, 对初中音乐教学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因此, 本学期要继续加强他们对音乐知识的了解, 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
二. 教材分析教材编写的思路是: 以审美为中心, 以(音乐)文化为主线, 以(音乐)学科为基点, 加强实践与创造, 加强综合与渗透, 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教材的曲目选择, 在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基础上, 尤其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 各年级的歌曲还兼顾时代性。
朗朗上口, 易听易记, 让学生爱唱爱听。
在乐谱使用上, 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兼顾世界上使用的各部分主要谱种。
删除了过难的和弦等知识, 和声(音程)主要通过口风琴的目定低音伴奏的形式去操作实践, 另外, 还有自制乐器, 编创小品、游戏、舞蹈等活动,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教材的最后, 还有活动性的测试与评估, 鼓励学生自测、自评、互评、他评, 形式丰富多彩。
三. 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个几个方面的内容:1.知道有关音画的知识, 懂得音乐能够表现自然界的美景;知道“歌唱的咬字、吐字”和“合唱的和谐与均衡”方面的知识, 并注意在歌唱练习中加以运用。
2.、能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喜欢西南地区的民族音乐, 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3、感受电声乐队与体验电子音响合成器的效果的音响效果, 学习有关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方面的知识。
四. 完成教学任务的措施1.转变教学思想观念, 适应新课程。
2.在备课时, 应紧抓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和围绕感受、体验情感这两点来设计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1单元分析单元课题名称月亮颂单元教学内容1. 唱歌:《月之故乡》《弯弯的月亮》。
2. 欣赏:(1)中国作品:《二泉映月》《月儿高》《花好月圆》。
(2)外国艺术歌曲作品:《月夜》。
单元教学目标1. 欣赏《二泉映月》《月儿高》《花好月圆》《月夜》等中外音乐作品,了解不同体裁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
2. 学唱歌曲《月之故乡》《弯弯的月亮》了解歌曲的音乐特点,用情带声提高演唱能力。
3. 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及艺术歌曲的相关知识,提高音乐表现的综合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 学唱《月之故乡》,并能有感情地背唱。
2. 对比欣赏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与弦乐合奏的《二泉映月》,并在音色、风格上进行比较,细心体会乐曲的内涵。
3. 通过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对月当歌、抒怀寄情的激情。
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以及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准确演唱切分节奏和临时变化音。
(2)对比分析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与弦乐合奏《二泉映月》不同之处。
(3)分析《月夜》中钢琴伴奏的重要作用。
单元主要教学方法听唱法、拓展实践法、自主学习法与合作探究法、多媒体直观教学法、比较法。
重难点指导1.《月亮颂》单元围绕着“月亮”的主题展开,让学生理解“月亮”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其蕴含的文化底蕴。
教师可采用演唱、聆听、配乐诗朗诵、听乐赏画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以及艺术鉴赏力。
2.《二泉映月》是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之一。
原曲为二胡独奏曲,后改编成多种形式的器乐曲。
欣赏弦乐合奏《二泉映月》,一方面加强学生对民族乐器音色的辨别力,另一方面运用电影录像、阿炳演奏的录音、学生视唱、演奏及弦乐合奏录像,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乐曲表达的悲愤交集的情感。
3.歌曲《月之故乡》抒发了海外赤子的思乡之情。
语言质朴、真挚、感人。
在演唱方面要注意气息均匀,线条流畅,音色柔美,还要注意演唱情绪的细微变化,以形成对比。
歌唱艺术的核心是情,是情动于中而形于外。
切分节奏和临时变化音#4的演唱。
可以借助节奏的对比× × × × ×|× × × × × ×|和固定音高的方法,先唱#4(升4)→ (还原4)→3;再过渡到23 #4 3—|的演唱加以解决。
4.变奏曲式变奏曲式是采用同一主题材料,根据乐曲的发展要求而加以变化重复,形成主题─变奏1─变奏2─变奏3─变奏4……的曲式结构。
这种曲式在民族民间音乐和说唱音乐中用得较多。
变奏曲式也常用以写成独立的器乐曲或用于奏鸣曲、交响曲等大型乐曲中,其变奏的次数并无限制,少则四、五次,多则数十次。
第一节 3456789单元分析单元课题名称月亮颂单元教学内容1. 唱歌:《月之故乡》《弯弯的月亮》。
2. 欣赏:(1)中国作品:《二泉映月》《月儿高》《花好月圆》。
(2)外国艺术歌曲作品:《月夜》。
单元教学目标1. 欣赏《二泉映月》《月儿高》《花好月圆》《月夜》等中外音乐作品,了解不同体裁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
2. 学唱歌曲《月之故乡》《弯弯的月亮》了解歌曲的音乐特点,用情带声提高演唱能力。
3. 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及艺术歌曲的相关知识,提高音乐表现的综合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 学唱《月之故乡》,并能有感情地背唱。
2. 对比欣赏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与弦乐合奏的《二泉映月》,并在音色、风格上进行比较,细心体会乐曲的内涵。
3. 通过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对月当歌、抒怀寄情的激情。
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以及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准确演唱切分节奏和临时变化音。
(2)对比分析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与弦乐合奏《二泉映月》不同之处。
(3)分析《月夜》中钢琴伴奏的重要作用。
单元主要教学方法听唱法、拓展实践法、自主学习法与合作探究法、多媒体直观教学法、比较法。
重难点指导1.《月亮颂》单元围绕着“月亮”的主题展开,让学生理解“月亮”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其蕴含的文化底蕴。
教师可采用演唱、聆听、配乐诗朗诵、听乐赏画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以及艺术鉴赏力。
2.《二泉映月》是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之一。
原曲为二胡独奏曲,后改编成多种形式的器乐曲。
欣赏弦乐合奏《二泉映月》,一方面加强学生对民族乐器音色的辨别力,另一方面运用电影录像、阿炳演奏的录音、学生视唱、演奏及弦乐合奏录像,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乐曲表达的悲愤交集的情感。
3.歌曲《月之故乡》抒发了海外赤子的思乡之情。
语言质朴、真挚、感人。
在演唱方面要注意气息均匀,线条流畅,音色柔美,还要注意演唱情绪的细微变化,以形成对比。
歌唱艺术的核心是情,是情动于中而形于外。
切分节奏和临时变化音#4的演唱。
可以借助节奏的对比× × × × ×|× × × × × ×|和固定音高的方法,先唱#4(升4)→ (还原4)→3;再过渡到23 #4 3—|的演唱加以解决。
4.变奏曲式变奏曲式是采用同一主题材料,根据乐曲的发展要求而加以变化重复,形成主题─变奏1─变奏2─变奏3─变奏4……的曲式结构。
这种曲式在民族民间音乐和说唱音乐中用得较多。
变奏曲式也常用以写成独立的器乐曲或用于奏鸣曲、交响曲等大型乐曲中,其变奏的次数并无限制,少则四、五次,多则数十次。
第一节 3456789单元分析单元课题名称月亮颂单元教学内容1. 唱歌:《月之故乡》《弯弯的月亮》。
2. 欣赏:(1)中国作品:《二泉映月》《月儿高》《花好月圆》。
(2)外国艺术歌曲作品:《月夜》。
单元教学目标1. 欣赏《二泉映月》《月儿高》《花好月圆》《月夜》等中外音乐作品,了解不同体裁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
2. 学唱歌曲《月之故乡》《弯弯的月亮》了解歌曲的音乐特点,用情带声提高演唱能力。
3. 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及艺术歌曲的相关知识,提高音乐表现的综合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 学唱《月之故乡》,并能有感情地背唱。
2. 对比欣赏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与弦乐合奏的《二泉映月》,并在音色、风格上进行比较,细心体会乐曲的内涵。
3. 通过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对月当歌、抒怀寄情的激情。
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以及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准确演唱切分节奏和临时变化音。
(2)对比分析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与弦乐合奏《二泉映月》不同之处。
(3)分析《月夜》中钢琴伴奏的重要作用。
单元主要教学方法听唱法、拓展实践法、自主学习法与合作探究法、多媒体直观教学法、比较法。
重难点指导1.《月亮颂》单元围绕着“月亮”的主题展开,让学生理解“月亮”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其蕴含的文化底蕴。
教师可采用演唱、聆听、配乐诗朗诵、听乐赏画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以及艺术鉴赏力。
2.《二泉映月》是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之一。
原曲为二胡独奏曲,后改编成多种形式的器乐曲。
欣赏弦乐合奏《二泉映月》,一方面加强学生对民族乐器音色的辨别力,另一方面运用电影录像、阿炳演奏的录音、学生视唱、演奏及弦乐合奏录像,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乐曲表达的悲愤交集的情感。
3.歌曲《月之故乡》抒发了海外赤子的思乡之情。
语言质朴、真挚、感人。
在演唱方面要注意气息均匀,线条流畅,音色柔美,还要注意演唱情绪的细微变化,以形成对比。
歌唱艺术的核心是情,是情动于中而形于外。
切分节奏和临时变化音#4的演唱。
可以借助节奏的对比× × × × ×|× × × × × ×|和固定音高的方法,先唱#4(升4)→ (还原4)→3;再过渡到23 #4 3—|的演唱加以解决。
4.变奏曲式变奏曲式是采用同一主题材料,根据乐曲的发展要求而加以变化重复,形成主题─变奏1─变奏2─变奏3─变奏4……的曲式结构。
这种曲式在民族民间音乐和说唱音乐中用得较多。
变奏曲式也常用以写成独立的器乐曲或用于奏鸣曲、交响曲等大型乐曲中,其变奏的次数并无限制,少则四、五次,多则数十次。
第一节 3456789单元分析单元课题名称月亮颂单元教学内容1. 唱歌:《月之故乡》《弯弯的月亮》。
2. 欣赏:(1)中国作品:《二泉映月》《月儿高》《花好月圆》。
(2)外国艺术歌曲作品:《月夜》。
单元教学目标1. 欣赏《二泉映月》《月儿高》《花好月圆》《月夜》等中外音乐作品,了解不同体裁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
2. 学唱歌曲《月之故乡》《弯弯的月亮》了解歌曲的音乐特点,用情带声提高演唱能力。
3. 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及艺术歌曲的相关知识,提高音乐表现的综合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 学唱《月之故乡》,并能有感情地背唱。
2. 对比欣赏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与弦乐合奏的《二泉映月》,并在音色、风格上进行比较,细心体会乐曲的内涵。
3. 通过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对月当歌、抒怀寄情的激情。
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以及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准确演唱切分节奏和临时变化音。
(2)对比分析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与弦乐合奏《二泉映月》不同之处。
(3)分析《月夜》中钢琴伴奏的重要作用。
单元主要教学方法听唱法、拓展实践法、自主学习法与合作探究法、多媒体直观教学法、比较法。
重难点指导1.《月亮颂》单元围绕着“月亮”的主题展开,让学生理解“月亮”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其蕴含的文化底蕴。
教师可采用演唱、聆听、配乐诗朗诵、听乐赏画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以及艺术鉴赏力。
2.《二泉映月》是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之一。
原曲为二胡独奏曲,后改编成多种形式的器乐曲。
欣赏弦乐合奏《二泉映月》,一方面加强学生对民族乐器音色的辨别力,另一方面运用电影录像、阿炳演奏的录音、学生视唱、演奏及弦乐合奏录像,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乐曲表达的悲愤交集的情感。
3.歌曲《月之故乡》抒发了海外赤子的思乡之情。
语言质朴、真挚、感人。
在演唱方面要注意气息均匀,线条流畅,音色柔美,还要注意演唱情绪的细微变化,以形成对比。
歌唱艺术的核心是情,是情动于中而形于外。
切分节奏和临时变化音#4的演唱。
可以借助节奏的对比× × × × ×|× × × × × ×|和固定音高的方法,先唱#4(升4)→ (还原4)→3;再过渡到23 #4 3—|的演唱加以解决。
4.变奏曲式变奏曲式是采用同一主题材料,根据乐曲的发展要求而加以变化重复,形成主题─变奏1─变奏2─变奏3─变奏4……的曲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