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套精题细做:免疫调节(双基题组+高考题组,含解析)
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阶段示范性金考卷: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含详解)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五)(测试范围第八单元)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4·桂林中学月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加快B.儿童患佝偻病C.细胞代谢紊乱D.成年人患肌无力解析:B和D中的疾病是稳态失调的一种表现症状,但稳态被破坏,不一定患这两种疾病;稳态被破坏后,主要表现为细胞代谢紊乱,一般不会表现出酶促反应速率加快,反而极可能减慢,因为酶的活性降低。
答案:C2.[2014·咸阳模拟]不能够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A.乳酸+碳酸氢钠→乳酸钠+碳酸B.碳酸钠+碳酸→碳酸氢钠C.抗毒素中和外毒素D.丙酮酸+水→二氧化碳+[H]+能量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中发生的生理过程。
血浆中的酸碱缓冲对能中和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细胞产生的或摄食的碳酸类等物质,从而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抗毒素属于抗体,而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丙酮酸与水的反应属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答案:D3.[2014·长沙高三诊测]“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利用胰岛素促进葡萄糖代谢的能力下降。
下列叙述能引起“胰岛素抵抗”的是()①胰岛B细胞受损②靶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减少③胰岛素与其特定受体识别发生障碍④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胰岛素抵抗”是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而不是胰岛素含量少,故①不能引起胰岛素抵抗;靶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减少和胰岛素与受体的相互识别发生障碍,都可以导致胰岛素不能正常与靶细胞识别,不能引起靶细胞正常的变化,从而出现胰岛素抵抗;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不会出现胰岛素抵抗。
答案:B4.[2013·温州适测]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保护性功能,下列各项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B.移植的器官被排斥C.抗SARS病毒的抗体清除SARS病毒D.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解析: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属于免疫过程中的过敏反应;移植的器官被排斥是自身免疫系统对外来异物做出的反应;抗体清除SARS病毒属于体液免疫过程;医学上利用青霉素来消灭细菌,不属于机体免疫过程。
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含详解)教材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五)(测试范围第八单元)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4·桂林中学月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加快B.儿童患佝偻病C.细胞代谢紊乱D.成年人患肌无力解析:B和D中的疾病是稳态失调的一种表现症状,但稳态被破坏,不一定患这两种疾病;稳态被破坏后,主要表现为细胞代谢紊乱,一般不会表现出酶促反应速率加快,反而极可能减慢,因为酶的活性降低。
答案:C2.[2014·咸阳模拟]不能够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A.乳酸+碳酸氢钠→乳酸钠+碳酸B.碳酸钠+碳酸→碳酸氢钠C.抗毒素中和外毒素D.丙酮酸+水→二氧化碳+[H]+能量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中发生的生理过程。
血浆中的酸碱缓冲对能中和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细胞产生的或摄食的碳酸类等物质,从而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抗毒素属于抗体,而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丙酮酸与水的反应属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答案:D3.[2014·长沙高三诊测]“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利用胰岛素促进葡萄糖代谢的能力下降。
下列叙述能引起“胰岛素抵抗”的是()①胰岛B细胞受损②靶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减少③胰岛素与其特定受体识别发生障碍④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胰岛素抵抗”是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而不是胰岛素含量少,故①不能引起胰岛素抵抗;靶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减少和胰岛素与受体的相互识别发生障碍,都可以导致胰岛素不能正常与靶细胞识别,不能引起靶细胞正常的变化,从而出现胰岛素抵抗;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不会出现胰岛素抵抗。
答案:B4.[2013·温州适测]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保护性功能,下列各项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B.移植的器官被排斥C.抗SARS病毒的抗体清除SARS病毒D.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解析: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属于免疫过程中的过敏反应;移植的器官被排斥是自身免疫系统对外来异物做出的反应;抗体清除SARS病毒属于体液免疫过程;医学上利用青霉素来消灭细菌,不属于机体免疫过程。
2015年高考生物母题题源系列:专题16-免疫调节(含解析)
免疫调节【母题来源】2015年天津卷生物试题2【母题原题】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
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
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
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体B、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的抗性变异C、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没有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答案】C【命题意图】围绕免疫知识中的抗原、抗体、体液免疫展开考查考生依据新情境及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考试方向】免疫调节是高考常考点。
常考的考点有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流程、免疫调节的类型,有时还以免疫为背景设置实验设计题型考查考生的实验分析能力。
【得分要点】学生要知道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知识,了解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起作用的主题是谁是该题能否得分的关键。
1.(2015吉林三模)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 吞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淋巴细胞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B. 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都来自造血干细胞C. 二次免疫反应中抗体直接由记忆细胞分泌,因此抗体产生量更大,反应更快更强D.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并且都具有特异性【答案】B2.(2015山西联考)裸鼠先天无胸腺,科研人员通过给裸鼠移植人的胸腺和造血干细胞,探讨胸腺在免疫中的作用,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表。
下列有关该实验说法错误的是A.科研上可将人体癌组织移植到裸鼠体内建立癌组织增长模型B.①②处的处理方式分别为移植人的脐带造血干细胞和人的胸腺C.该实验结果说明T细胞可在植入的胸腺中发育成熟D.裸鼠异于正常小鼠,需在无菌条件下饲养,方可延长其寿命【答案】B3.(2015广东联考)(16分)登革热由登革热病毒(RNA 病毒)引起,可分为Ⅰ、Ⅱ、Ⅲ、Ⅳ 4种甚至更多类型,通常由在白天叮咬人的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
2015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套精题细做: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双基题组+高考题组,含解析)
A组双基题组1.在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几乎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
右图表示甲、乙两种生物之间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在下列4个营养关系图中与题干所示的种间关系最符合的是()【解析】题图中,生物乙的种群数量随着生物甲的变化而变化,说明甲、乙之间为捕食关系,且生物乙捕食生物甲。
各选项中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A表示互利共生关系,B表示寄生关系,C中甲、乙两生物之间为竞争关系,D表示捕食关系。
【答案】 D2.(2013·济南原创题)图甲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图乙、丙、丁表示演替过程中各种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甲乙丙丁A.图甲中,b点时不存在群落的垂直结构,d点时不存在水平结构B.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C.图丙可表示该地块上恢复力稳定性与时间的关系D.图丁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解析】b、d点时都存在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错。
从图甲可以看出,随时间的推移,物种数量逐渐增多,丰富度增加,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升高,恢复力稳定性逐渐降低,故B、C均正确。
在灌木和乔木占优势以前,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逐渐增加,在灌木、乔木占优势后,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减少,最终趋于稳定,D正确。
【答案】 AB组高考题组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某农场面积约140 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
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联系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及能量流动的特点,逐项进行解答。
2015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套精题细做:基因的表达(双基题组+高考题组,含解析)
A组双基题组1.下图简要概括了真核细胞中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相关物质间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①表示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B.图中②表示转录,该过程中碱基配对方式与DNA复制过程中有所不同C.图中③表示翻译,该过程离不开④D.图中④中的密码子决定其携带的氨基酸的种类【解析】图中①表示基因,在真核细胞中主要位于染色体上;图中②表示转录,该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有A—U,而DNA复制过程中则没有;图中③表示以mRNA 为模板翻译蛋白质的过程,此过程离不开tRNA(④)的参与;④表示tRNA,其上存在反密码子,而不是密码子。
【答案】 D2.(2014·上海市徐汇等三区高三模拟)某病毒是一种DNA病毒,这种病毒的复制方式较为特殊,简要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过程需要RNA聚合酶B.图中①②③过程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图中①②③过程均能产生水D.②过程发生在病毒的体内【解析】①为转录,需RNA聚合酶,②为翻译,③为逆转录,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均涉及缩合反应,三过程产生水;病毒生活方式为寄生,②应发生于宿主细胞内。
【答案】 D3.(2013·贵阳市高三二模)下图为人体细胞合成蛋白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过程需要tRNA,每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B.图中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方向为从左到右,所用原料是氨基酸C.最终合成的①~④四条肽链上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顺序各不相同D.该过程表明细胞中少量的mRNA分子可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解析】图中①②③④是多肽链,它们以同一条mRNA为模板,利用不同的核糖体先后合成,因此,最终四条肽链完全相同。
【答案】 C4.(原创题)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过程。
人体的T淋巴细胞及寄生于其中的HIV分别进行的过程是()A.a、b、e;d、a、b、eB.a、b、e;d、b、eC.a、b、c;d、a、b、eD.a、b、c;d、a、b、c【解析】a、b、c、d、e分别代表DNA复制、转录、翻译、逆转录、RNA的复制过程。
2015届高三生物第一轮细致复习典型题(基础回顾+网络构建+走进高考题组)免 疫 调 节试题(含解析
免 疫 调 节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组成:免疫器官、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免疫细胞⎩⎨⎧ 细胞等细胞⎩⎪⎨⎪⎧ T 细胞(迁移到中成熟)B 细胞(在中成熟) 3.免疫活性物质:________、________、溶菌酶等。
4.判断正误。
(1)各种免疫器官都能产生免疫细胞。
( )(2)T 细胞和B 细胞都来自于骨髓造血干细胞。
( )(3)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 )(4)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包括抗体、淋巴因子和溶酶体等。
( )答案:1.免疫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2.吞噬 淋巴 胸腺 骨髓3.抗体 淋巴因子4.(1)× (2)√ (3)× (4)×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填空)1.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______________的物质。
◎想一想:人体自身的组织器官和细胞会不会成为抗原?提示:人体自身的组织、器官和细胞可成为抗原,如损伤的组织、器官及癌细胞。
2.非特异性免疫。
(1)组成⎩⎨⎧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杀菌物质(如溶菌酶) (2)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皮肤、黏膜 吞噬细胞 (2)人人生来就有,不具有特异性3.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1)组成: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组成。
(2)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抑制肿瘤等。
(3)方式: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过程。
①细胞免疫。
病原体―→______―――→吞噬处理T 细胞―――→增殖分化______―→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而导致病原体暴露,最后被吞噬、消灭。
②体液免疫。
答案:(1)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 (2)抵抗外来病原体 (3)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4)①吞噬细胞 效应T 细胞 ②T 细胞 淋巴因子 记忆细胞 抗体◎想一想:在各类免疫细胞中对抗原没有识别能力的是哪一种细胞?提示: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2015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套精题细做: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双基题组+高考题组,含解析)
A组双基题组1.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是()①同源染色体分离②细胞质分裂③联会④交叉互换A.③④①②B.①③④②C.③①②④D.①③②④【解析】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先联会、后分离。
【答案】 A2.以下为某植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某些时期示意图,正确的描述是()A.①纺锤丝牵引着姐妹染色单体分开B.②纺锤丝牵引着同源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C.③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D.④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解析】①图为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点并没有分裂。
②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着丝点分裂,纺锤丝牵引着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
③图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④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
【答案】 C3.下图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某生物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甲乙丙A.甲、乙、丙中都有同源染色体B.卵巢中不可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C.能够出现基因重组的是乙D.丙的子细胞是精细胞【解析】丙细胞无同源染色体;卵巢中既有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也有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丙细胞的子细胞为卵细胞和极体。
【答案】 C4.下图中A表示某雄性动物的体细胞,B、C分别表示该动物处于不同分裂状态的细胞图像。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数字分别表示不同的生理过程,它们分别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2)C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它含有同源染色体______对。
A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对数为______。
它含有的脱氧核苷酸链是______条。
(3)B图细胞最终分裂结束后,一般情况下,可以形成______种子细胞。
(4)绘出F细胞染色体形态的简图。
【解析】(1)图中A和B为体细胞,C为次级精母细胞,因此①为有丝分裂,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
(2)C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A细胞中染色体加倍,同源染色体为4对。
2015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套精题细做:激素的调节及与神经调节的关系(双基题组+高考题组,含解析)
A组双基题组1.(2014·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月考)血糖的平衡对于保持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对血糖含量的调节表现为协同作用B.血糖平衡的调节属于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C.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D.糖尿病人的尿液与班氏试剂水浴煮沸会产生蓝色沉淀【解析】胰岛素和肾上腺素作用相反,表现为拮抗作用;血糖平衡的调节属于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糖尿病人的尿液与班氏试剂水浴煮沸会产生砖红色沉淀。
【答案】 C2.(2013·北京西城一模)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状腺激素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均与下丘脑相关B.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而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C.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能特异性地识别抗原D.人体通过注射抗体而获得的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解析】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是分级调节,与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有关,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拮抗关系;效应B细胞分泌的特异性抗体识别特定的抗原;注射抗体获得的免疫为特异性免疫。
【答案】 D3.(2014·大同一中模拟)一个处于安静状态的人,在不同气温中,皮肤血管血液的相对流量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皮肤血流量的变化受下丘脑的调节B .在AB 段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C .在CD 段皮肤血管收缩且汗腺分泌加强D .在D 点以后需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解析】 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外界温度降低,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小,散热量减少,同时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量来维持体温恒定。
外界温度升高时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腺分泌加强,散热增加。
高温条件下大量出汗需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
【答案】 C4.如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一种方式,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分泌细胞――→产生分泌物――→体液传递靶器官、靶细胞A .若分泌物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则分泌细胞位于下丘脑中B .若分泌物为促甲状腺激素,则甲状腺为靶器官C .若分泌物为甲状腺激素,则可直接反馈调节的靶器官是垂体和甲状腺D .若分泌物为甲状腺激素,则可反馈调节下丘脑细胞的分泌【解析】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故A 选项正确;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故B 选项正确;甲状腺激素过多,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功能,故C 选项错误,D 选项正确。
2015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套精题细做:走近细胞(双基题组+高考题组,含解析)
A组双基题组1.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单细胞生物结构示意图。
有关该组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①②具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B.④无叶绿体,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C.①②③④共同具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D.①②的遗传物质是DNA,③④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解析】此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特点,原核细胞的代谢特点和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
图中①②分别为草履虫和变形虫是真核生物,③④分别为细菌和蓝藻是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具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蓝藻是原核生物,无叶绿体,但蓝藻细胞中有吸收光能的色素和催化光合作用的酶,能进行光合作用。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共同具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答案】 D2.下列关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统一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都可进行细胞分裂B.都具有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的细胞器C.都以DNA为遗传物质D.都能自然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解析】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特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考查理解能力。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能发生基因突变,但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原核细胞自然情况下不能发生基因重组。
【答案】 D3.(2013·中山期末)与菠菜叶肉细胞相比,蓝藻细胞内()A.只含有DNA,不含RNAB.无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C.无叶绿体,无光合色素D.mRNA尚未完全合成即可与核糖体结合【解析】蓝藻是原核细胞、无核膜,因此转录时mRNA尚未完成合成即可与核糖体结合。
蓝藻细胞既含有DNA,也含有RNA,无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无叶绿体,但含有吸收光能的色素。
【答案】 DB组高考题组1.(2013·江苏高考)一个班级分组进行减数分裂实验,下列操作及表述正确的是()A.换用高倍镜时,从侧面观察,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B.因观察材料较少,性母细胞较小,显微镜视野应适当调亮C.为观察染色体不同层面的精细结构,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D.一个视野中,用10×物镜看到8个细胞,用40×物镜则可看到32个细胞【解析】由于高倍物镜镜头较长,故换用高倍镜时要从侧面观察,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A项正确;显微镜视野的亮度与观察细胞的大小无关,B项错误;要观察染色体不同层面的精细结构,需要用高倍物镜,但换上高倍物镜后只能通过调节细准焦螺旋来调节焦距,C项错误;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D项错误。
【金版教程】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真题重组特训 第8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2
【金版教程】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真题重组特训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2题组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1.[2011·广东高考]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B.调节起跑动作的神经中枢是听觉中枢C.该反射有多个中间神经元先后兴奋D.起跑反应的快慢取决于小脑兴奋的程度解析: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主要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等神经中枢的调节下完成的条件反射,其反射弧中有多个中间神经元参与,形成多个突触,兴奋在多个中间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使它们先后兴奋,故C正确;在此过程中,小脑主要起调节躯体平衡的作用。
答案:C2.[2012·新课标全国卷]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a)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
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
深吸气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
回答下列问题:(1)图(a)中a、b、c、d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a是_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d是________。
(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a)中________的调控。
(3)图(a)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b)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①的____________(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②的________(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反射弧结构的知识。
(1)由肺牵张反射的感受器和呼吸肌(效应器组成之一)可推知:a、b、c、d分别为神经中枢、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2)“屏住呼吸”过程是大脑皮层所支配的有意识的反射活动。
(3)突触小体是神经元轴突末端的杯状或球状膨大部分。
神经元中短的突起为树突,长的突起为轴突。
由图b知:神经元②的细胞体膜充当突触后膜。
答案:(1)神经中枢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2)大脑皮层(3)轴突细胞体题组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3.[2013·海南高考]关于细胞内外K+、Na+和Cl-的叙述,错误的是( )A.Na+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B.人体血浆中K+的浓度比红细胞中的高C.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D.Na+和Cl-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解析:神经兴奋时,Na+内流,故A正确;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故人体血浆中K+浓度低于红细胞内K+浓度,B错误;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C正确;Na+和Cl-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D正确。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免疫调节(含2014试题) Word版含答案
1. (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2014级高三第一次联考)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的说法,错误的是()A. 免疫系统既是机体的防御系统,也是维持稳态的调节系统B. 短期记忆与大脑皮层下海马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C. 抗体不能进入宿主细胞,但病毒可能侵入机体细胞D. 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后仍可作信号分子作用于另一靶细胞[解析] 1.免疫系统是机体的防御系统,维持内环境稳态也需要其参与,因为维持内环境的主要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短期记忆与大脑皮层下海马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抗体是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不能进入宿主细胞,但病毒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所以病毒能侵入机体细胞;激素一旦作用于靶细胞后就会被灭活。
2. (湖北武汉2014届高三4月调研)某健康人感染流感病毒后,出现了发热. 肌肉酸痛等症状。
该患者体内一般不会发生的是()A. 浆细胞通过与病毒结合抑制其增殖B. 效应T细胞裂解被病毒侵入的细胞C. 下丘脑的部分神经细胞活动增强D. 肌肉细胞中无氧呼吸的比例增加[解析] 2.某健康人感染流感病毒后,出现了发热. 肌肉酸痛等症状,其刺激产生浆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抗体,抗体通过与病毒结合抑制其增殖;效应T细胞能与被病毒侵入的细胞(靶细胞)结合,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因为出现了发热现象,所以下丘脑某些神经细胞活动增强,增加了产热量;患者体内出现了肌肉酸痛等症状,是由于无氧呼吸产生了乳酸。
3.(湖北八校2014级高三第二次联考)下列有关正常机体生命活动调节四幅图,说法正确的是()A.图1曲线中处于b点时,血糖浓度最高,此时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最低B.图2中曲线乙可表示下丘脑破坏后的小鼠随环境温度变化的耗氧量C.图3中,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c点、d点分别表示顶芽、侧芽生长素浓度D.图4中,HIV侵入人体内,oa段数量急剧上升是因为人体免疫系统不能识别HIV[解析] 3.图1曲线中处于b点时,血糖浓度最高,过了该点后血浓度下降,说明此时胰岛素降低血糖的作用明显,所以胰岛素含量不是最低;下丘脑被破坏后,不再具有调节体温的作用,所以曲线乙可表示下丘脑破坏后的小鼠随环境温度变化的耗氧量;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优先生长,且生长速度快,侧芽浓度高,生长受到抑制,所以d点应在横坐标下方;只要有异物侵入机体,就会被免疫系统识别,HIV侵入人体内,oa段数量急剧上升是因为病毒增加数量快,而免疫细胞增殖速度慢。
2015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套精题细做:细胞中的元素及无机化合物(双基题组+高考题组,含解析)
A组双基题组1.(2014·哈尔滨模拟)下列有关水与生命活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细胞发生癌变其自由水含量较正常的细胞低B.正在萌发的种子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下降C.在线粒体和核糖体中进行的化学反应都有水生成D.自由水和结合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解析】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细胞内代谢比正常细胞旺盛,因此自由水含量较正常细胞高;正在萌发的种子,代谢旺盛,自由水含量较高,此时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下降;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水,光合作用过程产生水,蛋白质的脱水缩合也会产生水,对应的细胞器分别是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自由水和结合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答案】 A2.(2014·沈阳模拟)下列关于无机盐在生物体中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镁是叶绿体中参与光合作用的各种色素的组成元素B.人体缺铁会影响正常的有氧呼吸功能C.人体血液中Ca2+浓度太低,会出现抽搐症状D.细胞中的某些无机盐离子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具有一定作用【解析】镁是构成叶绿素的元素。
人体缺铁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从而影响有氧呼吸功能。
人体血液中Ca2+浓度太低,会出现抽搐症状。
细胞中的某些无机盐离子(如HCO-3)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有一定作用。
【答案】 A3.下列食物营养成分与鉴定试剂及显色反应之间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A.淀粉:碘液,蓝色B.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C.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D.蛋白质:双缩脲试剂,黄绿色【解析】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但呈紫色。
【答案】 DB组高考题组1.(2012·广东高考)分析下表,可推测()注:“+”A.甲溶液含有淀粉B.乙溶液含有还原糖C.混合溶液不含淀粉D.混合溶液含有淀粉酶【解析】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淀粉遇碘变蓝色,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在水浴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
根据溶液甲中的颜色变化可知其含有蛋白质;根据乙溶液中的颜色变化可知其含有淀粉;甲、乙混合后,两溶液中的物质发生反应产生了还原糖,由此可知,甲溶液中含有淀粉酶,乙溶液中含有淀粉。
最新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详细复习 免 疫 调 节(考点透析+典例跟踪详解+实验导航大题专训)课件 新人教版
与免疫有关的细胞
1.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
2.各种免疫细胞的比较。 细胞名称 来 源 功 能
吞噬细胞 造血干细胞
B细胞 T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 骨髓中发育 造血干细胞 在胸腺中发育
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 原抗体结合体
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浆细 胞、记忆细胞 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 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分 泌淋巴因子
规律总结
抗原与抗体的比较 (1)成分:抗原并非都是蛋白质,但抗体都是蛋白质。
(2) 来源:抗原并非都是外来物质 (异物性 ) ,体内衰老、癌变 的细胞也是抗原;抗体是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但也可 通过免疫治疗输入。
存在于细胞内的抗原由细胞免疫清除 3分布 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也分布于组织液和 外分泌液,如乳汁中
强的增殖分化能力,细胞Y是浆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
失去了增殖分化能力;细胞 X与细胞 Y均由 B细胞分化而来, 因基因选择性表达,转录产生的 mRNA 不完全相同;促生长 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产生生长激素,而淋巴因子是由辅助 性T细胞产生的。 答案:C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1.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与联系。 体液免疫 B细胞 特异性抗体 侵入内环境中的 抗原 细胞免疫 T细胞 效应T细胞和淋巴 因子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 细胞(即靶细胞)
(3)效应T细胞只能将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出抗原,但不能将 其消灭。
【例1】 下图表示人体内免疫细胞组成的概念图,据图回答:
(1)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是由骨髓中的__________分化形成的, 各种免疫细胞形态和功能不同,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的结果。 (2)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能参与特异性免疫的细胞属于 图中的________(填序号),在特异性免疫中该细胞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所示的以下细胞中,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有________。 (多选) A.记忆细胞 B.② C.③ D.④ (4)记忆B细胞在接触同种抗原时,能迅速________,快速产 生________,与抗原结合。
2015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套精题细做: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双基题组+高考题组,含解析)
A组双基题组1.(2013·广东六校联考)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植物细胞都含有叶绿体B.核糖体是加工蛋白质的主要场所C.高尔基体与纺锤体的形成有关D.中心体无磷脂双分子层【解析】植物根细胞无叶绿体;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蛋白质加工的场所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答案】 D2.(2013·西城区期末)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氨基酸,以追踪抗体合成与分泌的途径,则在效应B细胞内出现放射性标记的结构及顺序是()A.核膜、高尔基体、核糖体、细胞膜B.核糖体、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C.核膜、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小泡D.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小泡【解析】考查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
分泌蛋白是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通过内质网的折叠、组装,加上糖基团等成为成熟的蛋白质,由高尔基体再加工后分泌出去。
【答案】 D3.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高尔基体有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分类的功能B.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C.叶绿体内含有遗传物质D.细胞内整个呼吸作用过程都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解析】细胞内整个呼吸作用过程是:无氧呼吸第一、第二阶段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而第二、第三阶段都在线粒体中进行,D错。
【答案】 D4.(2014·福州质检)下列有关细胞器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酶体能合成水解酶用于分解衰老的细胞器B.中心体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前期完成倍增C.液泡内细胞液的浓度升高导致植物细胞质壁分离D.叶绿体中基粒和类囊体扩展了捕获光能的膜面积【解析】溶酶体内的水解酶不是自身合成的,来自于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中心体的复制在有丝分裂间期。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原因是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失水造成的。
叶绿体的基粒是由类囊体堆叠而成的,类囊体膜面积很大,上面分布有色素,能吸收光能。
2015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套精题细做: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双基题组+高考题组,含解析)
A组双基题组1.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其中不正确的是()【解析】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由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由此判定A、B正确,C项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结合图D 判断D项正确。
【答案】 C2.(2013·济南高三一模)下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乙代表脊髓神经中枢。
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先缩手后产生痛觉。
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B.先缩手后产生痛觉的现象说明,痛觉感觉中枢位于甲方框处C.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膜外的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引起乙的兴奋【解析】先缩手后产生痛觉的现象说明,痛觉感觉中枢位于甲方框处。
题图中a是感受器,e是效应器,反射弧为a→b→c→d→e,痛觉在大脑皮层(甲处)形成,而不是脊髓(乙处)。
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膜电位是外正内负。
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化学递质能引起乙的兴奋或抑制。
【答案】 B3.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
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解析】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膜内带负电,膜外带正电,A项的一极在膜内,另一极在膜外,会产生电位差,形成电流,仪器指针偏转。
B、C、D三项的两极同时在膜内或同时在膜外,测不到静息电位。
【答案】 A4.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C.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D.脑干内存在许多维持生命的重要中枢,如呼吸中枢【解析】语言功能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包括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全部智力活动,涉及人类的听、写、读、说;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阅读,大脑皮层W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脑中的高级中枢对脊髓中排尿中枢等低级中枢有调控作用;脑干内存在许多维持生命的重要中枢,如呼吸中枢等“生命中枢”。
2015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套精题细做:染色体变异和人类遗传病(双基题组+高考题组,含解析)
A组双基题组1.(2013·西安中学等五校联考)下列关于生物可遗传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病毒、细菌和小鼠均可发生的可遗传变异是基因突变B.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都可以观察到C.染色体变异能发生在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和细菌增殖过程中D.只有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时可以发生基因重组【解析】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细菌为原核生物,无染色体,不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减一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也属于基因重组。
【答案】 A2.某些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可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观察来识别。
a、b、c、d为某些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它们依次属于()A.三倍体、重复、三体、缺失B.三倍体、缺失、三体、重复C.四体、重复、三倍体、缺失D.缺失、四体、重复、三倍体【解析】A图多了一对同源染色体,应称为四体;B图增加了4染色体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重复;C图为对三倍体;D图少了3、4染色体片段,称为缺失。
【答案】 C3.(2013·南昌市高三三模)蜜蜂中的雄蜂是由蜂王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其体细胞中含有16条形态大小各不相同的染色体。
雄蜂能够产生参与受精作用的精子,形成的受精卵可发育成蜂王或工蜂,它们体细胞均含有32条染色体。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雄蜂是单倍体,所以高度不育B.蜜蜂基因组测序染色体数为17条C.参与受精作用的精子中含有8条染色体D.蜂王的卵细胞有1个染色体组且有全能性【解析】由题干信息“雄蜂能够产生参与受精作用的精子”知雄蜂产生可育配子;蜜蜂的性别取决于染色体组数目,不取决于性染色体,蜜蜂基因组测序由染色体组数决定;参与受精作用的精子中含有16条染色体。
【答案】 D4.克氏综合征是一种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疾病,Ⅲ13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Y,甲病、乙病均是单基因遗传病。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精品讲义 第28讲 免疫调节 新人教版
第28讲 免疫调节[考纲要求] 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2.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Ⅰ)。
考点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重要程度:★★★☆☆]1. 免疫系统的组成(1)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2)免疫细胞⎩⎨⎧吞噬细胞等淋巴细胞⎩⎪⎨⎪⎧T 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 细胞在骨髓中成熟(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2. 免疫系统的功能(1)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1. 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2. 各种免疫细胞在来源和功能上的不同点(1)成分上的不同:抗原并非都是蛋白质,但抗体都是蛋白质。
(2)来源上的不同:抗原并非都是外来物质(异物性),体内衰老、癌变的细胞也是抗原;抗体是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但也可通过免疫治疗输入。
(3)分布上的不同:存在于细胞外的抗原引起体液免疫,存在于细胞内的抗原由细胞免疫将抗原暴露,再由抗体消灭和清除;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如乳汁)中。
易错警示与免疫有关的4个易错点(1)T细胞和B细胞的形成不需要抗原的刺激,而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形成需要抗原的刺激。
(2)吞噬细胞不仅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还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3)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如唾液腺、泪腺细胞都可产生溶酶菌。
(4)血液中的凝集素(抗体)与红细胞表面的凝集原(抗原)发生反应;抗毒素(抗体)与外毒素(抗原)发生凝集反应。
1.(2013·海南卷,21)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B.过敏反应是由非特异性免疫异常引起的C.机体能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D.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答案 A解析非特异性主要包括免疫的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等)和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和溶菌酶等)。
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阶段示范性金考卷: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含详解)教材
1阶段示范性金考卷(五 )(测试范围第八单元)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 (共 25 小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 )1. [2014 ·桂林中学月考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需条件,当稳态遇到损坏,势必惹起()A.酶促反响速率加速B.少儿患佝偻病C.细胞代谢杂乱 D .成年人患肌无力分析: B 和 D 中的疾病是稳态失调的一种表现症状,但稳态被损坏,不必定患这两种疾病;稳态被损坏后,主要表现为细胞代谢杂乱,一般不会表现出酶促反响速率加速,反而极可能减慢,因为酶的活性降低。
答案: C2. [2014 ·咸阳模拟 ]不可以够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A.乳酸+碳酸氢钠→乳酸钠+碳酸B.碳酸钠+碳酸→碳酸氢钠C.抗毒素中和外毒素D.丙酮酸+水→二氧化碳+[H] +能量分析:此题考察内环境中发生的生理过程。
血浆中的酸碱缓冲对能中和机体强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细胞产生的或摄食的碳酸类等物质,从而保持血浆的酸碱均衡;抗毒素属于抗体,而抗体主要散布在血清中,与抗原发生特异性联合;丙酮酸与水的反响属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答案: D3.[2014 ·长沙高三诊测 ]“胰岛素抵挡”是指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利用胰岛素促进葡萄糖代谢的能力降落。
下列表达能惹起“胰岛素抵挡”的是()①胰岛 B 细胞受损②靶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减少③胰岛素与其特定受体辨别发生阻碍④胰高血糖素分泌增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分析:依据题干信息,“胰岛素抵挡”是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而不是胰岛素含量少,故① 不可以惹起胰岛素抵挡;靶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减少和胰岛素与受体的互相辨别发生阻碍,都能够致使胰岛素不可以正常与靶细胞辨别,不可以惹起靶细胞正常的变化,从而出现胰岛素抵挡;胰高血糖素分泌增添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不会出现胰岛素抵挡。
答案: B4. [2013 ·温州适测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保护性功能,以下各项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A.花粉惹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充B.移植的器官被排挤C.抗 SARS 病毒的抗体除去SARS 病毒D.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分析:花粉惹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充属于免疫过程中的过敏反响;移植的器官被排挤是自己免疫系统对外来异物做出的反应;抗体除去SARS 病毒属于体液免疫过程;医学上利用青霉向来消灭细菌,不属于机体免疫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组双基题组1.(2013·贵州省贵阳市高三二模)下列关于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体液免疫过程中,少数浆细胞可形成记忆细胞B.人体通过浆细胞和T细胞产生抗体抵抗病原体C.禽流感病毒专营细胞内寄生,体液免疫对其不起作用D.某过敏原再次感染人体,人体可产生相应的过敏反应【解析】在体液免疫的过程中,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
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起作用。
【答案】D2.HIV能通过细胞表面的CD4(一种受体蛋白)识别T细胞(如图甲),如果给AIDS患者大量注射用CD4修饰过的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如图乙)。
因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红细胞成为HIV的“陷阱细胞”。
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
据材料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图甲图乙A.CD4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B.HIV通过攻击红细胞可使人的免疫功能全部丧失C.红细胞可作为“陷阱细胞”与其结构有关D.入侵到红细胞的HIV随红细胞凋亡后可被免疫系统清除【解析】从题干可知CD4是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HIV攻击人体的T细胞使人体的免疫功能部分受损;体内衰老死亡的细胞可以被免疫系统清除。
【答案】B3.(2013·广东茂名高三二模)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T细胞参与的特异性免疫一定是细胞免疫B.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C.浆细胞与效应T细胞一定分别来源于是B细胞和T细胞D.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地识别抗原,但能呈递抗原给T细胞【解析】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由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后首先呈递给T细胞即体液免疫中也有T细胞的参与;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记忆B细胞、记忆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分别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效应T细胞。
【答案】DB组高考题组1.(2013·四川高考)若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B.T细胞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C.浆细胞进行分裂并分泌抗体D.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解析】本题要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的过程入手,正确理解各种免疫细胞的发生过程和作用。
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是指对病毒表面抗原的暴露过程,所以A项所示过程能发生。
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并分泌淋巴因子,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
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进行细胞分裂。
所以B、D两项所示过程均能发生,而C 项所示过程不能发生。
【答案】C2.(2012·福建高考)将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
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团。
T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A.小鼠B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B.小鼠T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C.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抗原D.小鼠T细胞和家兔T细胞有相同抗原【解析】注入小鼠B细胞后的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说明小鼠的B细胞可以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产生使小鼠T细胞凝集的抗体。
抗原和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说明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抗原。
【答案】C课后限时自测(二十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0分)1.(2013·大纲全国卷)关于HIV的叙述,正确的是()A.HIV在活细胞外能大量增殖B.HIV仅含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C.HIV主要攻击B细胞,使人体无法产生抗体D.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中可以检出HIV这种病毒【解析】本题需要考生掌握病毒的结构和代谢特点,以及免疫的相关知识。
HIV 是一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它的增殖必须在寄主的活细胞中进行,所以A、B两项均错误。
HIV在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T细胞,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C项错误。
HIV侵染人体,可引起人患艾滋病。
HIV侵染T细胞后,在T细胞中大量增殖,最终导致T细胞裂解死亡,HIV被释放到血液中,D项正确。
【答案】D2.(2013·湛江市高三二模)下列关于人体部分细胞及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细胞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B.B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识别淋巴因子的受体C.是否具有细胞核可区别成熟红细胞与T细胞D.感染HIV能够使人体丧失非特异性免疫能力【解析】感染HIV后,HIV会破坏人体内的T细胞,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受到影响,使人体丧失部分特异性免疫能力。
【答案】D3.(2013·苏锡常三市高三二模)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衰老和破损细胞的清除需免疫系统参与B.自身细胞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转化为抗原C.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浆细胞D.病毒侵入人体后,通过浆细胞识别再经效应T细胞作用【解析】自身细胞发生病变如癌细胞则相当于抗原;浆细胞唯一的生理作用是分泌抗体,起主要作用的免疫细胞有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等;病毒侵入人体后,通过吞噬细胞识别,传递给T细胞,再经效应T细胞作用靶细胞。
【答案】A4.(2013·北京市延庆县高三二模)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 A.人体剧烈运动排汗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B.免疫系统可监控和清除人体内衰老、损伤、癌变的细胞C.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中不会出现膜的转移和融合D.抗体、淋巴因子、血红蛋白等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解析】人体的汗液大量排出后,为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以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时,递质由突触小泡包裹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进入突触间隙,出现膜的转移和融合;血红蛋白属于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答案】B5.(2014·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统一检测)如图表示乙型流感病毒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以及相关反应,①~⑤代表相关生理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合成a所需原料、场所和能量等都是由宿主细胞提供的B.图中过程①和②都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才能顺利进行C.图中细胞A和细胞B都要参与人体内的特异性免疫D.图中只有细胞D都能产生特定的免疫活性物质【解析】本题利用乙型流感病毒在人体细胞中繁殖过程的图示考查特异性免疫的相关知识。
a是乙型流感病毒,在人体细胞中繁殖,利用的原料是氨基酸、核糖核苷酸,场所是细胞质,能量都是由人体细胞提供的;图中过程①和②都是以RNA为模板形成RNA的过程,是RNA的自我复制,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细胞A是T细胞,细胞B是B细胞,二者都要参与人体内的特异性免疫;细胞A可以产生淋巴因子,细胞D是浆细胞,可以产生抗体,淋巴因子和抗体都是免疫活性物质。
【答案】D6.(2013·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二模)下图所示为人体注射疫苗(箭头为疫苗注射时间)后测得的抗体水平。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甲和丁所注射的为不同种疫苗,识别它们的B细胞特异性不同B.注射一次疫苗后,产生的抗体可以在血浆中终身存在C.注射混合疫苗会产生不同的抗体D.丙时间抗体水平突然上升,可能是受到类似甲疫苗的抗原的刺激【解析】若甲与丁所注射的为同种疫苗,经过几周后产生了记忆细胞,当丁处再次注射时产生的抗体迅速且量大,而戊曲线则不符合,由此推断甲与丁所注射的为不同种疫苗,但丙处呈现的曲线则符合上述特点。
由图示可以看出注射一次疫苗,抗体会在体液中存在一段时间后被降解;注射疫苗不同,产生的抗体也不同,因为识别它们的B细胞具有特异性。
【答案】B7.(2014·浙江名校联盟高三联考)35年前,人类消灭天花后,就已不再接种天花疫苗。
天花疫苗不仅让人们可以对抗天花病毒,还能抵抗与天花病毒亲缘关系较近的一些痘病毒。
天花病毒和猴痘病毒的传播途径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天花病毒猴痘病毒A.人类能根除天花的原因之一为人类是天花病毒唯一宿主B.终止天花疫苗的接种使人类对猴痘病毒的免疫力下降C.人类和啮齿类动物体内都存在携带猴痘受体的细胞D.接种牛痘使机体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效应细胞从而治疗天花【解析】读图知天花只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因此控制了病人,采取有效的预防接种和隔离措施人类就可根除天花;进行天花疫苗的接种可使人体增强对猴痘病毒的免疫力;猴痘病毒可在人与啮齿类动物之间交叉感染,即人类和啮齿类动物体内都存在携带猴痘受体的细胞。
接种牛痘后通过机体的免疫反应,可使机体产生记忆细胞及对抗一些痘病毒的抗体,而非效应细胞。
【答案】D8.(2014·福州市福州模拟)MMP9酶在引发自身免疫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科学家创造了MMP9酶的“人工版本”金属锌—组氨酸复合物,他们将复合物注入小鼠,结果小鼠体内产生了与MMP9酶相应的抗体。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所致B.浆细胞不能识别“人工版本”MMP9C.“人工版本”MMP9酶第二次注入小鼠才可引发机体产生抗体D.MMP9酶的抗体可用来治疗自身免疫病【解析】由MMP9酶的“人工版本”注入小鼠体内产生了MMP9酶相应的抗体可知,此复合物为抗原,并由此在小鼠体内发生了初次免疫,会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此复合物再次注入后会迅速发生免疫反应并产生更多相应的抗体。
抗体与MMP9酶结合,使MMP9酶无法攻击机体的组织器官,以此来治疗自身免疫病。
【答案】C9.2013年H7N9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蔓延引起世界关注。
下列关于禽流感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A.禽流感病毒可遗传的变异来自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B.在抗禽流感病毒感染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会作用C.当再次受到禽流感病毒感染时,抗体主要由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产生D.接种禽流感疫苗后人一定能终生免疫【解析】禽流感病毒可遗传的变异来自基因突变;当再次受到禽流感病毒感染时,抗体主要由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产生;禽流感病毒通过变异不断产生新类型,因此接种禽流感疫苗后人不一定能终生免疫。
【答案】B10.(2013·南昌市高三三模)按在免疫应答中的功能不同,可将T细胞分成若干亚群,其中常见的有具有协助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的辅助性T细胞(Th细胞)和具有杀伤靶细胞功能的细胞毒性T细胞(Tc细胞)。
有人将上述两种T细胞暴露于HIV中,并测得细胞存活的情况(如图)。
则下列相关描述中不合理的是()暴露于HIV中存活的T细胞A.对于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而言,机体能产生相应的抗体B.Tc细胞数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是细胞的正常凋亡C.由于HIV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所以容易发生变异D.艾滋病患者体内的Tc细胞变化不大,特异性免疫能力基本不受影响【解析】由图知艾滋病患者体内的Tc细胞变化不大,但协助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的Th细胞随天数的增加存活比例却越来越低,说明特异性免疫能力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