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三中2015_2016学年高一化学招生考试试卷(直升班,含解析)
安徽省宿州市高一(1-6)班下学期化学开学考试试卷
安徽省宿州市高一(1-6)班下学期化学开学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共25题;共50分)1. (2分) (2018高二上·汕头期末) 下列物质是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A . 烧碱、液态氧、碘酒B . 生石灰、白磷、熟石灰C . 干冰、铁、氯化氢D . 氮气、胆矾、空气2. (2分) (2016高一上·抚州期中) 下列仪器经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有()①漏斗②试管③蒸馏烧瓶④天平⑤分液漏斗⑥容量瓶⑦蒸发皿⑧坩埚.A . ①③⑤⑥B . ①②④⑥C . ①③⑤⑦D . ①③⑥⑧3. (2分) (2019高一上·邵东期末) 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手段,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符合题意组合是()A . AB . BC . CD . D4. (2分)俄国化学家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成为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这位化学家是()A . 汤姆生B . 道尔顿C . 拉瓦锡D . 门捷列夫5. (2分) (2018高一下·宝坻月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氯化镁的电子式:B . 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C . Uus和 Uus互为同位素D . 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的形成过程:6. (2分) (2018高一上·北京期末) 能与反应,且反应中体现氧化性的微粒是()① ② ③ ④ ⑤KI⑥A . ④⑤⑥B . ①②③C . ②④⑤D . ①③⑥7. (2分) (2017高二上·福建开学考) 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 . 苯分子的比例模型:B . HF的电子式:H:FC . Cl-离子的结构示意图:D . NH4Cl的电子式:8. (2分)合金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用途广泛.下列物质属于合金的是()A . 铝B . 青铜C . 石英D . 金刚石9. (2分) (2017高一上·黑龙江期末) 将0.03mol Cl2缓缓通入含0.02mol H2SO3和0.02mol HBr的混合溶液中,在此过程溶液的c(H+)与Cl2用量的关系示意图是(溶液的体积视为不变)()A .B .C .D .10. (2分) (2019高二下·葫芦岛期末) 下列实验错误的是()A . 将溴乙烷与氢氧化钠共热反应后,加入AgNO3溶液来鉴别溴离子B . 向放有电石的圆底烧瓶中滴加饱和食盐水可产生乙炔气体C . 制取硝基苯时,温度计应插入反应水浴中控制反应温度D . 制取乙炔时,要用一小团棉花防止泡沫进入导管11. (2分) (2016高二上·黑龙江期中)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盛有N2和H2 ,它们的起始浓度分别是1.8mol•L ﹣1和5.4mol•L﹣1 ,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反应生成NH3 , 10min后测得N2的浓度是0.8mol•L﹣1 ,则在这10min内NH3的平均反应速率是()A . 0.1mol•L﹣1•min﹣1B . 0.3mol•L﹣1•min﹣1C . 0.2mol•L﹣1•min﹣1D . 0.6mol•L﹣1•min﹣112. (2分) (2017高一下·惠州期中) 下列各组微粒中,属于同位素的是()A . O2、O3B . H、D、TC . K、 CaD . Na2O、Na2O213. (2分) 100 mL 6 mol/L H2SO4 跟过量的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
泗县三中-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案-第一章前两节测试
1-1走进化学学科、1-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同步检测题A卷基础训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化学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下列叙述中,与化学科学的实用性无关的是()。
A.20世纪初,粮食的大面积增产,使人类摆脱了饥饿的威胁B.新型药品的成功研制使人类的生命期限被延长了许多C.台风登陆,给陆地带来了大量的降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D.消毒剂的使用对杀灭禽流感病毒起到很大作用2.下列物质能在自然环境中稳定存在的是()。
A.氯化钠 B.氯气 C.金属钠 D.过氧化钠3.下列哪一项不是化学学科的研究对象()。
A.核反应 B.物质的组成 C.物质的结构 D.物质的变化4.下列变化不能直接实现的是(实验室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氯气)()。
(HCl)→(Cl2)→[Ca(ClO)2]→(HClO)→(CO2)A.HCl→Cl2 B.Cl2→Ca(ClO)2 C.Ca(ClO)2→HClO D.HClO→CO25.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
下列关于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A.铁制品在干燥的空气中易生锈B.用纯碱溶液除去水壶中的水垢C.硫酸铜可用于游泳池池水的消毒,也可用于自来水消毒D.通常用含单质碳的墨水书写文书档案,以便于保存6.在互联网上用百度搜索“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时,可搜索到的以下被曝光事件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淀粉、蔗糖、奶油、香精掺合成“成长奶粉”B.用工业石蜡给瓜子“美容”C.用硫磺燃烧法熏蒸粉丝D.用工业酒精勾兑白酒7.下列关于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①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②实验并观察现象③解释现象及得出结论;④预测物质的性质。
排序正确的是()。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④②③ D.④①②③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氯气、液氯和氯水是同一种物质C.氯气能溶于水D.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9.化学科学使我们思维严密、摒弃迷信、学会科学地生活、生存。
2015-2016学年高一直升班抽考化学试卷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情检测高一化学试题2015.12说明:1.本试卷分为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60 分钟,满分 100 分。
2.第 I 卷(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第II 卷一定用钢笔(中性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地区内相应的地点,不可以写在试题卷上。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 35.5Cu 64第 I 卷(选择题, 52 分)一、选择题(包含13 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切合题意,每题......4 分,共52 分)。
1.以下物质分类正确的选项是A . HCl 、纯碱、硫酸钡均为强电解质B. SO2、 SiO 2、 CO 均为酸性氧化物C.稀豆浆、油水、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D.大理石、CuSO4·5H2O、氨水均为混淆物2.以下物质中属于电解质,且能导电的是A .熔融的氢氧化钾B.液态铜C.液态氯化氢D.固态氯化钾3.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胶体差别于其余分别系的实质依照是拥有丁达尔效应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挪动,胶体粒子也必定会向某一极挪动-9-7C.纳米资料粒子直径一般在10 m 与 10 m 之间,所以纳米资料属于胶体D.在江河入海处简单形成沙洲与胶体的聚沉相关4.以下除杂的方法正确的选项是A .除掉 N2中的少量 O2:经过灼热的CuO 粉末,采集气体B.除掉 CO2中的少量HCl :通入过度NaOH 溶液,采集气体C.除掉 KCl 溶液中少量MgCl 2:加入适当NaOH 溶液,过滤D.除掉 NaCl 溶液中少量 CaCl 2:加入过度Na2CO3溶液,过滤,滤液中再加入过度盐酸,加热5.设 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 128gC60中含有 90N A个分子B.46g NO 2和 N 2O4的混淆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3N AC.标准情况下, 22.4L CCl 4所含的分子数为 6.02 ×1023- 1CaCl2溶液中 Cl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D. 100mL0.1 mol L·0.01 mol ·L 6.以下说法正确是A.电解质在水中发生了的电离,产生了可以自由挪动的离子B.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元素形成的氧化物C.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复原性D.只含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所构成的物质必定是纯净物7.以下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选项是A .盐酸滴在大理石上:+ 2 -=CO2↑+H2O 2H + CO3B.硫酸滴在铜片上:Cu+2H + =Cu2++H 2↑C.向 NaOH 溶液中通入过度CO2: OH-+CO 2=HCO-3D.氢氧化钠与 NaHCO 3溶液反响:OH-+ H+= H2O8.以下各组离子,在酸性溶液中能大批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A . K +、 MnO 4-、S2-、 SO42-B.K +、OH -、 Cl -、 CO32-C.Ca2+、 CH3COO-、 Al 3+、 SO42-D. Na+、Ba 2+、 Cl -、 NO3-9.以下反响中,Na2O2只表现出氧化性的是A . 2Na2O2+2H 2O=4NaOH+O 2↑B.2Na2O2+2H 2SO4=2Na 2SO4+2H 2O+O 2↑C.Na 2O2+SO 2=Na2SO4D. 5Na2O2+2KMnO 4+8H 2SO4=SNa2SO4+K 2SO4+2MnSO 4+5O 2↑ +8H2O 10.以下各组物质中,被氧化与被复原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的是A . Cu+2H 2 SO4(浓 )CuSO4+SO2↑ +2HOB. SO2+2H 2S=3S+2H 2OC. 3NO 2+H 2O=2HNO3+NOD. 3S+6KOH=2K 2S+K2SO3+3H 2O11.对标准情况下的四种气体的关系从小到大表示不正确的选项是① 6.72L 甲烷② 3.01×1023HCl 分子③ 13.6g H2S④0.2mol NH 3A .质量:④ <① <③ <②B.密度:① <④<③ <②C.体积:④ <① <② <③ D .氢原子数:② <④ <③ <①1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盛有8g X 气体 (X 的摩尔质量为 64g/mol) 时,压强为 1×104Pa。
安徽省泗县第三中学高一化学下学期化学期中试题
安徽省泗县第三中学高一化学期中考试试卷选择题1. 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第三周期的元素的原子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B.第ⅠA族元素都是典型的金属元素C.氟、氯、氧、氮四种元素都是第ⅦA族的元素D.原子的最外层有两个电子的元素都在第ⅡA族2. 某元素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它跟卤素相结合时,所形成的化学键( )A.必然是共价键B.必然是离子键C.可能是共价键,也可能是离子键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3、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惨白色火焰。
在反映进程中,破坏1 mol 氢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 mol 氯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 mol 氯化氢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
以下关系式中正确的选项是( )A.Q1 + Q2>Q3B.Q1 + Q2<2Q3C.Q1 + Q2<Q3D.Q1 + Q2>2Q34.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非金属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的物质都是共价化合物B.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都是共价化合物C.凡是能电离出离子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D.凡是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的是( )5.以下各组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的递变,表达不正确...A.Na、Mg、Al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B.P、S、Cl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增大C.Li、Na、K的电子层数依次增D.N、O、F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6. 元素周期表中某区域的一些元素多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它们是( )A.左下方区域的金属元素B.右上方区域的非金属元素C.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限周围的元素D.稀有气体元素的是()7、以下说法中不正确...A、元素的化学性质要紧决定于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B、质子和中子决定原子的质量C、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D、质量数决定原子的种类的是()八、以下说法中错误..A、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周期数B、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列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C、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个D、主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族序数的是()九、比较以下各组微粒半径,正确..①Cl<Cl-<Br-②F-<Mg2+<Al3+③Na+<Na<K④S2-<Cl-<Br-A、①和③B、只有②C、只有③D、①和④作为比较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相对强弱的依据是()10、不能..A、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固性B、元素单质熔、沸点高低C、金属间发生的置换D、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强弱1一、以下表达不正确的是()...A、H2S、H2O、HF的稳固性依次增强B、RbOH、KOH、Mg(OH)2的碱性依次减弱C、Na+、Mg2+、Al3+的氧化性依次减弱D、H2SiO3、H2CO3、H2SO4酸性依次增强1二、以下微粒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相同电子数的是()A、CH4和OH-B、H3O+和NH4+C、HS-和N2H4D、K+和Cl-13、原子序数大于4的主族元素X、Y的离子+mY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那么关于X、Y两元素的表达正.X、-n确.的是()A、X的原子序数小于Y的原子序数B、X、Y的核电荷数之差是(m-n)C、Y元素的族序数与X元素的族序数之差是8-(m+n)D、X和Y处于同一周期的是()14、以下相关表达正确..A、14C与14N中子数相同B、20g 2H2O与18g 1H2O含有相同的质子数C、一个23Na原子的质量是12C原子质量的23倍D、相同条件下,相同质量的氢气与He单质的体积之比为1︰21五、含硒(Se)的保健品已开始进入市场。
高一化学月考试题及答案-2015-2016年安徽宿州市泗县三中高一直升班招生考试化学试卷
2015-2016年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三中高一直升班招生考试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请将各题正确的答案填在下列表格中)1.家庭生活中处处有物质的变化,以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鲜牛奶变质B.酵母粉发酵C.钢丝球刷碗D.洁厕精除垢2.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从我做起.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A.纸张要双面使用B.随手关闭水龙头C.尽量不用一次性物品D.少用自动铅笔,多用木制铅笔3.下列安徽特色食品中,富含维生素的是()A.砀山苹果B.淮南豆腐C.巢湖白鱼D.阜阳枕头馍4.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的屠呦呦,创造性地研制出抗疟新药﹣﹣青蒿素(化学式:C15H22O5),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自然学奖的中国人.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青蒿素相对分子质量为282gB.青蒿素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C.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0:11:40D.青蒿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5.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i是一种活泼金属B.磷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C.Al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gD.Al、Si、P 的原子序数13、14、156.我国科学家率先用铝合金和石墨烯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烯合金”,该材料有望生产出“一分钟充满电的电池”.下列关于“烯合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常温下稳定B.是一种纯净物C.具有导电性D.含碳元素和铝元素7.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B.检验空气中氧气含量C.探究分子不断运动D.溶液滴定8.如图为某一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分子与分子的个数比是2:3B.用A、B、C表示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AC+B2=C2+2ABC.该反应前后的原子、分子的个数、种类不变D.该反应是氧化反应9.下列实验方法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比较Zn、Cu、Ag的金属活动性将Zn和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B鉴别H2和CH4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C鉴别石灰水和NaCl溶液加入适量的稀盐酸D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CO2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A.A B.B C.C D.D10.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乙两种物质溶液的溶解度相等B.t2℃时,乙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质质量分数升高C.t1℃时,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t2℃时,甲物质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物质溶液的质量分数二、填空题(包括5小题,共34分)11.圆规是学生学习常使用的工具,在圆规组成的材料中:(1)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属于合金的是(选一种材料名称).(2)使用石墨作图的优点:.(3)能证明铝比铜活泼的化学方程式:.(4)上一世纪50年代,霍尔等人以熔融的FeS作溶剂,在一定的高温、高压条件下使石墨第一次转化为金刚石,其反应:C(石墨)→C(金刚石).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属于变化(化学、物理).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资料:1.氨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性.2.实验室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3.气体密度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9(1)实验室制取氨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序号,下同).(2)选用的收集装置是,理由是:.(3)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13.工业烟气通常含二氧化硫,在排放前需经脱硫处理.如图是两种常用脱硫工艺中含硫物质的转化路径(部分产物已略).(1)下列环境问题与SO2有关的是(填字母序号).A.酸雨B.温室效应C.臭氧空洞(2)双碱法中的“双碱”指的是(填化学式).(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5)已知部分原料的价格如下表所示. 试剂Ca (OH )2 NaOH价格(元/kg ) 0.362.90两种工艺中,处理相同量的SO 2,双碱法所需的原料成本更低,原因是 (物质组成和变化分析).14.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做出了如下假设:假设一:该溶液没有变质,溶质只有氢氧化钠;假设二:该溶液部分变质,溶质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两种; 假设三:该溶液全部变质,溶质只有碳酸钠. (1)请帮助这位同学完成以下探究. 实验步骤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①无白色沉淀生成;② 假设一正确 ①有白色沉淀生成;②酚酞溶液变红假设二正确① ②假设三正确写出有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反思】(2)、请你再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假设一正确.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假设一正确(3)(1)的探究实验也有不足,因为实验前未排除 对酚酞溶液颜色变化的影响.15.硝酸铜为蓝色固体,溶于水可得蓝色溶液.某实验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加热硝酸铜,发现固体由蓝色逐渐变黑,同时产生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提出问题】硝酸铜在加热条件下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反应? 【查阅资料】①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O+H 2SO 4CuSO 4+H 2O②含氮化合物中,只有NO 2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③NO 2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猜想假设】Cu (NO 3)2受热分解除了生成 _,还可能生成了CuO 和O 2.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步骤℃:将反应后试管中的固体加水充分溶解、过滤、将干燥后滤渣加入 溶液中.固体全部溶解,得到蓝色溶液硝酸铜分解生成了氧化铜.步骤℃:在图1的试管和集气瓶之间连图所示的装置,重新进行加热硝酸铜的实验.集气瓶中气体为无色,带火星木条复燃 硝酸铜分解生成了(1)步骤℃是同学们查阅了新的资料后设计完成的.该资料是关于NO 2 方面的性质信息.(2)设计步骤℃的目的是 . 【获得结论】根据实验结果,Cu (NO 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思与评价】(3)已知相同状况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分子个数比.据此,同学们认为,即使没有资料③,依据实验结论和“加热硝酸铜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实验现象,也能推出NO 2可能具有助燃性.理由:(4)一氧化氮不溶水,极易和氧气反应生成NO 2;二氧化氮极易和水反应,方程式:2NO+O 2℃2NO 2,3NO 2+H 2O ℃2HNO 3+NO ↑某同学在图1实验中用图2装置收集气体,结果发现图2中的集气瓶未收集到气体,且集气瓶中的液面无变化,请说明原因(用化学方程式)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6分)16.将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9.8g稀硫酸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1)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用化学式表示).(2)试计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请将各题正确的答案填在下列表格中)1.家庭生活中处处有物质的变化,以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鲜牛奶变质B.酵母粉发酵C.钢丝球刷碗D.洁厕精除垢【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鲜牛奶变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酵母粉发酵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钢丝球刷碗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洁厕精除垢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2.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从我做起.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A.纸张要双面使用B.随手关闭水龙头C.尽量不用一次性物品D.少用自动铅笔,多用木制铅笔【考点】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分析】根据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解:A、纸张要双面使用能节约造纸所用的木材,减少树木的砍伐,故符合理念;B、随手关闭水龙头可以节约水资源,故符合理念;C、尽量不用一次性物品,可以节约资源,故符合理念;D、少用自动铅笔,多用木制铅笔,会加大树木的砍伐力度,故不符合理念.故选D.3.下列安徽特色食品中,富含维生素的是()A.砀山苹果B.淮南豆腐C.巢湖白鱼D.阜阳枕头馍【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苹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正确.B、豆腐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C、鱼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D、馒头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故选A.4.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的屠呦呦,创造性地研制出抗疟新药﹣﹣青蒿素(化学式:C15H22O5),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自然学奖的中国人.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青蒿素相对分子质量为282gB.青蒿素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C.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0:11:40D.青蒿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分析】A.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B.根据物质的构成来分析;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解答】解:A.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故错误.B.青蒿素是由青蒿素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C.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90:11:40,故正确;D.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90:11:40,由此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错误.故选C.5.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i是一种活泼金属B.磷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C.Al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gD.Al、Si、P 的原子序数13、14、15【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分析】A、根据硅的名称和性质分析;B、根据磷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解答;C、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进行解答;D、根据元素周期律的意义进行解答.【解答】解:A、硅是一种非金属,性质较稳定,故A说法错误;B、磷的原子序数是15,核外有15个电子,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故B说法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Al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单位是“1”不是“g”,故C 说法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Al、Si、P 的原子序数13、14、15,故D说法正确.故选D.6.我国科学家率先用铝合金和石墨烯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烯合金”,该材料有望生产出“一分钟充满电的电池”.下列关于“烯合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常温下稳定B.是一种纯净物C.具有导电性D.含碳元素和铝元素【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分析】根据题意:石墨烯由碳原子构成,碳的化学性质,及合金是在某种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分析解答【解答】解:A、烯合金中有石墨烯,石墨烯是碳的单质,常温下性质稳定,故A正确;B、烯合金是一种混合物,故B错误;C、石墨烯与铝合金,研制出一种具备特殊性能的烯合金,依然具有金属的性质,所以具有优良的导电性,故C正确;D、铝合金和石墨烯(一种碳单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烯合金”,所以烯合金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铝元素,故D正确;故选:B.7.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B.检验空气中氧气含量C.探究分子不断运动D.溶液滴定【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液体药品的取用;空气组成的测定;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析】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分析;B、根据检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分析;C、根据探究分子不断运动的实验分析;D、根据溶液滴定的操作要点分析.【解答】解:A、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瓶底要加少量得水,故A正确;B、检验空气中氧气含量,利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引燃白磷,能防止污染空气,故B正确;C、通过品红能使整杯水变红能验证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C正确;D、在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不能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故D错误.故选D.8.如图为某一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分子与分子的个数比是2:3B.用A、B、C表示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AC+B2=C2+2ABC.该反应前后的原子、分子的个数、种类不变D.该反应是氧化反应【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反应的实质;氧化反应.【分析】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反应的方程式,据此意义分析判断.【解答】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关系是:A 、由上图可知,参加反应的分子与分子的个数比是2:1,故A错误;B、用A、B、C表示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AC+B2=C2+2AB,故B正确;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种类不变,分子的个数不变,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故C错误;D、该反应不能确定有氧的得失,不能确定是氧化反应,故D错误.故选B.9.下列实验方法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比较Zn、Cu、Ag的金属活动性将Zn和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B鉴别H2和CH4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C鉴别石灰水和NaCl溶液加入适量的稀盐酸D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CO2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A.A B.B C.C D.D【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碱、盐的鉴别.【分析】A、根据金属和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分析;B、根据氢气和甲烷燃烧都产生水分析;C、根据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分析;D、根据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分析.【解答】解:A、将Zn和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锌的表面会附着红色固体,说明锌比铜强,银的表面无现象,说明银比铜弱,因此可以比较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选项正确;B、氢气和甲烷燃烧都能产生水,因此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都出现水雾,现象相同,故选项错误;C、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无现象,而氯化钠与盐酸不反应,所以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熄灭,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使用澄清的石灰水,故选项错误.故选:A.10.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乙两种物质溶液的溶解度相等B.t2℃时,乙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质质量分数升高C.t1℃时,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t2℃时,甲物质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物质溶液的质量分数【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分析】A、据溶解度概念分析解答;B、据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及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分析解答;C、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分析解答;D、不知溶液中溶质、溶剂质量,无法判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解答】解:A、溶解度是某固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最多溶解某物质的质量,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不是溶液的溶解度,故错误;B、t2℃时,乙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t1℃,其溶解度变大,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C、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即溶解度相等则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所以t1℃时,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D、不知溶液中溶质、溶剂质量,无法判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故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包括5小题,共34分)11.圆规是学生学习常使用的工具,在圆规组成的材料中:(1)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聚乙烯塑料套,属于合金的是铝合金支架(选一种材料名称).(2)使用石墨作图的优点:石墨稳定画能长久保存,且石墨有滑腻感,作图流畅,清晰,错易修改等.(3)能证明铝比铜活泼的化学方程式:2Al+3CuSO4℃3Cu+Al2(SO4)3.(4)上一世纪50年代,霍尔等人以熔融的FeS作溶剂,在一定的高温、高压条件下使石墨第一次转化为金刚石,其反应:C(石墨)→C(金刚石).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属于化学变化(化学、物理).【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分析】根据已有的材料的类别、石墨的性质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据图可以看出,聚氯乙烯塑料套属于有机合成材料,铝合金支架、不锈钢螺丝属于金属材料,故填:聚氯乙烯塑料套,铝合金支架;(2)石墨的主要成分是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很稳定,且石墨是自然界中最软的矿物之一,故填:石墨稳定画能长久保存,且石墨有滑腻感,作图流畅,清晰,错易修改等;(3)铝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铝,故填:2Al+3CuSO4℃3Cu+Al2(SO4)3;(4)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填:化学.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资料:1.氨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性.2.实验室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3.气体密度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9(1)实验室制取氨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填字母序号,下同).(2)选用的收集装置是D,理由是:氨气密度比空气小.(3)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NH4Cl+Ca(OH)2CaCl2+2NH3↑+2H2O.【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分析】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在实验室通常用加热固体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因此需要加热;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因此氨气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解答】解:(1)在实验室通常用加热固体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因此需要加热;(2)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因此氨气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3)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 NH3↑+2H2O.(1)A;(2)D、理由是: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3)2NH4Cl+Ca(OH)2CaCl2+2 NH3↑+2H2O.13.工业烟气通常含二氧化硫,在排放前需经脱硫处理.如图是两种常用脱硫工艺中含硫物质的转化路径(部分产物已略).(1)下列环境问题与SO2有关的是A(填字母序号).A.酸雨B.温室效应C.臭氧空洞(2)双碱法中的“双碱”指的是Ca(OH)2和NaOH(填化学式).(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2+2NaOH=Na2SO3+H2O.(4)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5)已知部分原料的价格如下表所示.试剂Ca(OH)2NaOH价格(元/kg)0.36 2.90两种工艺中,处理相同量的SO2,双碱法所需的原料成本更低,原因是通过反应II实现了NaOH的循环利用,减少了NaOH的用量,所以成本降低(物质组成和变化分析).【考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碱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分析】(1)根据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氟氯代烃能造成臭氧空洞;二氧化碳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解答;(2)根据题中信息分析解答;(3)根据反应℃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的反应,写化学方程式;(4)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定义解答;(5)根据表中数据,通过反应II实现了NaOH的循环利用,减少了NaOH的用量,所以成本降低解答.【解答】解:(1)酸雨是因为空气中的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过多造成的,制冷剂“氟里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二氧化碳,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故选A;(2)根据题中信息可知:双碱法中的“双碱”指的是Ca(OH)2和NaOH;(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4)反应℃是亚硫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氢氧化钠,属于复分解反应;(5)两种工艺中,处理相同量的SO2,双碱法所需的原料成本更低,原因是通过反应II实现了NaOH的循环利用,减少了NaOH的用量,所以成本降低.答案:(1)A;(2)Ca(OH)2和NaOH;(3)SO2+2NaOH=Na2SO3+H2O;(4)复分解反应;(5)通过反应II实现了NaOH的循环利用,减少了NaOH的用量,所以成本降低.14.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做出了如下假设:假设一:该溶液没有变质,溶质只有氢氧化钠;假设二:该溶液部分变质,溶质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两种;假设三:该溶液全部变质,溶质只有碳酸钠.(1)请帮助这位同学完成以下探究.实验步骤 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 ①无白色沉淀生成;② 溶液呈红色 假设一正确①有白色沉淀生成;②酚酞溶液变红假设二正确 ① 白色沉淀生成② 溶液不变红假设三正确 写出有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 2CO 3+CaCl 2℃CaCO 3↓+2NaCl .【实验反思】(2)、请你再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假设一正确.实验方法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假设一正确 (3)(1)的探究实验也有不足,因为实验前未排除 氯化钠和氯化钙 对酚酞溶液颜色变化的影响.【考点】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分析】要验证不变质,就是证明没有碳酸钠;验证溶液全部变质,既要证明没有氢氧化钠,又要证明有碳酸钠进行分析:碳酸钠能够和氯化钙等溶液产生沉淀既能证明氢氧化钠变质成碳酸钠,又能够除去碳酸钠碱性对氢氧化钠的干扰,再滴加酚酞试液观察变色,确定溶液的组成;并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据此解答.【解答】解:(1)若是氢氧化钠不变质,则加入氯化钙溶液没有沉淀产生,加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要证明氢氧化钠全部变质,则加入氯化钙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加入酚酞试液没有红色出现,故填:溶液呈红色;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不变红;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故填:Na 2CO 3+CaCl 2℃CaCO 3↓+2NaCl ;(2)要证明氢氧化钠没有变质,根据碳酸盐遇酸化气的性质,可以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没有气体产生,故填: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无气体产生; (3)实验(1)中没有排除氯化钠和氯化钙对酚酞试液颜色变化的影响,故填:氯化钠和氯化钙.15.硝酸铜为蓝色固体,溶于水可得蓝色溶液.某实验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加热硝酸铜,发现固体由蓝色逐渐变黑,同时产生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提出问题】硝酸铜在加热条件下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反应?【查阅资料】①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O+H 2SO 4CuSO 4+H 2O②含氮化合物中,只有NO 2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③NO 2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猜想假设】Cu (NO 3)2受热分解除了生成 NO 2 _,还可能生成了CuO 和O 2.【进行实验】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步骤℃:将反应后试管中的固体加水充分溶解、过滤、将干燥后滤渣加入稀硫酸 溶液中.固体全部溶解,得到蓝色溶液 硝酸铜分解生成了氧化铜.步骤℃:在图1的试管和集气瓶之间连图所示的装置,重新进行加热硝酸铜的实验.集气瓶中气体为无色,带火星木条复燃 硝酸铜分解生成了 氧气(1)步骤℃是同学们查阅了新的资料后设计完成的.该资料是关于NO 2 NO 2的沸点或物理性质(或低温下NO 2能否反应生成液态或固态物质) 方面的性质信息.(2)设计步骤℃的目的是 除去NO 2的验证反应有O 2生成 .【获得结论】根据实验结果,Cu (NO 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Cu (NO 3)22CuO+4NO 2↑+O 2↑ .【反思与评价】。
宿州市2016年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
宿州市2016年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化学试卷共三大题,16小题.满分60分,物理与化学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B-11 C-12 O-16 Na-23 S-32 Fe-56 Cu-64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 B.棉纱织布 C.火药应用 D.瓷器烧制2. 在化学实验或日常生活中都应强化安全意识。
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氢氧化钠不慎沾到到皮肤上,立即用硫酸冲洗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中,将尾气直接排放C.使用酒精炉时,直接向燃着的炉内添加酒精D.家中天然气泄漏时,关闭阀门并打开门窗通风3. 下列选项中的物质所属类别错误的是()4. 下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元素信息不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的化学性质活泼B.X表示N2C.氧原子的质子数是8D.三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5. 硼氢化钠(NaBH4,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是一种安全车载氢源。
有关硼氢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A.含2个氢分子B.硼元素的化合价为+3C.只含一种非金属元素D. Na、B、H的质量比为1:1:46.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蒸发B.加热液体C.测溶液的pHD.倾倒液体7. 2016年“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逐步淘汰高耗水生产工艺B.农作物采用大水漫灌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D.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8. 近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图像,模型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B.团簇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C.水蒸气冷凝成水,分子间隔减小D.可燃冰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9. 据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人员利用钴及其氧化物成功研制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地转化成液体染了,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物理】安徽省泗县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直升班招生考试.docx
9、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7所示,汽车
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 第一次发
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若发
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
图14
5
A.电流表示数允许的变化范围为0.2A~0.5A
B.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阻值允许变化范围为
2?~20?
C.电阻R1消耗功率允许的变化范围为
0.4W~0.9W
D.电路消耗总功率允许的变化范围为
1.2W~3W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22分)
19、小刚同学利用弹簧测力计等器材测量液体密度。
⑴主要步骤如下:
4
A.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光屏应向左调
B.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光屏应向右调
C.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光屏应向左调
D.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光屏应向右调
15、如图13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
后,在滑片P从最左端向右移动到中间位置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表A1和电流表A2的示数都变大
B.电路总功率变大,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
C.电路总功率变小,电压表
V的示数不变
D.电流表A2和电压表V的示数都保持不变
16、将重6N的物体浸没在装满水的杯中,溢出了
4N的水,物体受到的浮力是(
)
A.4N
B.2N
C.6 N
D.10N
17、正在地面上滚动的足球,如果它受到的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第三中学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第三中学2020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用自来水养金鱼,在将水注入鱼缸之前,常需把水在阳光下晒一段时间,主要目的是A. 增加水中氧气的含量B. 起杀菌作用C. 使水中的次氯酸分解D. 使水的温度升高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自来水常用氯气消毒,发生Cl2+H2O=HCl+HClO,HClO不稳定见光受热易分解,HClO 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必须除去,故选项C正确。
2. 下列包装所贴标识正确的是选项 A B C D物质浓硫酸酒精高锰酸钾氯酸钾标识A【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标识。
【详解】浓硫酸有强腐蚀性,属于腐蚀性物品(A项正确);酒精属于易燃液体(B项错误);高锰酸钾、氯酸钾都属于氧化剂(C项、D项错误)。
本题选A。
3. Q、R、T、M、W五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M的原子序数是R的原子序数的2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W6中各原子核外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B.Q、W的单核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相等C.五种元素均能形成氢化物D.W的氢化物水溶液酸性最强,说明W的非金属性在五种元素中最强参考答案:CQ、R、T、M、W五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M的原子序数是R的原子序数的2倍.结合位置关系可知,M为S,R为O,则W为Cl,Q为N,T为Si,则A.SCl6中Cl原子核外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S不满足,A错误;B.Q、W的单核离子的电子层不同,核外电子分别为10、18,B错误;C.均为非金属元素,均与H形成氢化物,C正确;D.O的非金属性最强,无正价,氢化物中W的氢化物水溶液酸性最强,D错误;答案选C。
4. 某溶液中加入铝粉能产生氢气,在该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Na+、K+、Cl﹣、ClO﹣B.Cu2+、Fe2+、NO3﹣、SO42﹣C.Na+、K+、Cl﹣、SO42﹣D.K+、NH4+、Cl﹣、SO42﹣参考答案:B【考点】离子共存问题.【分析】某溶液中加入铝粉能产生氢气,则溶液为酸或强碱溶液,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弱电解质,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能大量共存,反之,若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以此来解答.【解答】解:某溶液中加入铝粉能产生氢气,则溶液为酸或强碱溶液,A.碱性溶液中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共存,酸溶液中H+、ClO结合生成弱酸,则不能共存,故A不选;B.碱溶液中Cu2+、Fe2+分别与OH﹣结合生成沉淀,酸溶液中H+、Fe2+、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一定不能共存,故B选;C.无论酸或碱溶液中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C不选;D.酸溶液中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共存,碱溶液中NH4+、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则不能共存,故D不选;故选B.5. 下列仪器:①容量瓶,②蒸馏烧瓶,③漏斗,④燃烧匙,⑤天平,⑥分液漏斗,⑦胶头滴管,常用于混合物质分离的是 ( )A .①③⑤B .②④⑦C .①②⑥D .②③⑥ 参考答案: D 略6. (不定项)氢化亚铜(CuH)是一种难溶物质,具有的性质有:不稳定,易分解;在氯气中能燃烧;与稀盐酸反应能生成气体;Cu +在酸性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是:2Cu +===Cu 2++Cu 。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一中2015_2016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入学试卷(含解析)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一中2015~2016学年度高二上学期入学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21小题)1.能一次区分CH3CH2OH、CH3COOH、和CCl4四种物质的试剂是()A.H2O B.NaOH溶液C.盐酸 D.石蕊试液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A 过量的铁粉加入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稀硝酸将Fe氧化为Fe2+B AlCl3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氨水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沉淀又逐渐溶解氢氧化铝能溶于氨水C 铝箔插入稀硝酸中无明显现象铝箔表面被稀硝酸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D 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点到pH试纸上试纸变黑色浓硫酸具有脱水性A.A B.B C.C D.D3.可逆反应:2NO2(g)⇌2N0(g)+O2(g),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②单位时间内消耗nmolO2的同时消耗2nmolNO2③v正(NO2):v正(NO):v正(O2)=2:2:1的状态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⑤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A.②④⑤B.②⑤⑥C.②③④⑥ D.①④⑤⑥4.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用图1所示配制一定浓度的稀硫酸B.用图2装置实验室制取氨气C.用图3装置蒸发饱和食盐水D.用图4装置制取、收集乙炔气体5.下列各组物质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A.淀粉和纤维素 B.CH3﹣CH2﹣CH2﹣CH3与C.1H和2H D.O2与O36.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A.HCl气体溶于水B.NaCl固体溶于水C.酒精溶于水D.碘升华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吸热反应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C.凡是放热反应的发生均无需加热D.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8.金属钛对人体体液无毒且能与肌肉和骨骼生长在一起,有“生物金属”之称.下列有关48Ti 和50Ti的说法正确的是()A.48Ti和50Ti的质子数相同,互称同位素B.48Ti和50Ti的质量数不同,属于两种元素C.48Ti和50Ti的质子数相同,是同一种核素D.48Ti和50Ti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称同素异形体9.微型锂电池可作植入某些心脏病人体内的心脏起博器所用的电源,这种电池中的电解质是固体电解质LiI,其中的导电离子是I﹣.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2Li﹣2e﹣═2Li+B.负极反应:I2+2e﹣═2I﹣C.总反应是:2Li+I2═2LiI D.金属锂作正极10.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B.乙醇的结构简式C2H6OC.四氯化碳的电子式D.乙酸的分子式C2H4O211.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A.乙烯在空气中燃烧B.乙烷在空气中燃烧C.乙烯使氯水褪色D.乙烷与氯气在光照下颜色变浅12.在298K、100kPa时,已知:2H2O(g)=O2(g)+2H2(g)△H1Cl2(g)+H2(g)=2HCl(g )△H22Cl2(g)+2H2O(g)=4HCl(g)+O2(g)△H3则△H3与△H1和△H2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H3=△H1+2△H2B.△H3=△H1+△H2C.△H3=△H1﹣2△H2D.△H3=△H1﹣△H2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聚乙烯可发生加成反应B.乙烯和甲烷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C.乙烯和苯都能与溴水反应D.乙烯和乙烷都能发生加成反应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H2S、H2O、HF的稳定性依次减弱B.RbOH、KOH、Mg(OH)2的碱性依次增强C.Na+、Mg2+、Al3+的氧化性依次减弱D.H2SiO3、H2CO3、H2SO4酸性依次增强15.一种新型乙醇电池用磺酸类质子作溶剂,比甲醇电池效率高出32倍.电池总反应为:C2H5OH+3O2═2CO2+3H2O,电池示意图如图.下面对这种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电池在工作时,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B.设每个电子所带电量为q库仑,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46g乙醇被氧化产生12N A q库仑的电量C.电池工作时电子由a极沿导线经灯泡再到b极D.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1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烧碱溶液与小苏打溶液反应:OH﹣+HCO3﹣=H2O+CO2↑B.铝粉与烧碱溶液反应:2Al+2OH﹣+6H2O=2[Al(OH)]4﹣+2H2↑C.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氯水:2Fe2++Cl2=2Fe3++2Cl﹣D.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2Cl2+2OH﹣=3Cl﹣+ClO﹣+H2O17.S(单斜)和S(正交)是硫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①S(单斜,s)+O2(g)═SO2(g)△H1=﹣297.16kJ•mol﹣1②S(正交,s)+O2(g)═SO2(g)△H2=﹣296.83kJ•mol﹣1③S(单斜,s)═S(正交,s)△H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3=﹣0.33 kJ•m ol﹣1B.单斜硫的能量比正交硫的能量低C.S(单斜,s)═S(正交,s)△H3>0,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D.S(单斜,s)═S(正交,s)△H3<0,单斜硫比正交硫稳定18.已知a A+、b B2+、c C﹣、d D2﹣四种离子均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关于A、B、C、D四种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A>B>C>DB.原子序数:b>a>c>dC.离子半径:D>C>B>AD.失电子能力:B>A,得电子能力:D>C19.下列物质中,只含有离子键,不含有共价键的是()A.HCl B.KOH C.CaCl2D.NH4NO320.图是产生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装置,该装置最适合于()A.用浓硝酸与Cu反应制取NO2B.用浓盐酸和MnO2反应制取Cl2C.用NH4Cl和Ca(OH)2反应制取NH3D.用H2O2溶液和MnO2反应制取O221.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C.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减小D.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快二、解答题(共3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22.已知:①A是石油裂解气的主要成份,A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②2CH3CHO+O22CH3COOH.现以A为主要原料合成乙酸乙酯,其合成路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的电子式.B、D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分别是..(3)写出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①,②.(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②.23.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铁与水蒸气”能否发生反应及反应的产物,进行了下列实验: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在硬质玻璃管B中放入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再结合一些步骤,就可以完成髙温下“Fe与水蒸气的反应实验”(己知石棉绒是耐高温材料,不与水和铁反应).Ⅰ.探究“铁与水蒸气”能否发生反应(1)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中石棉绒的作用是.(3)反应一段时间后,有肥皂泡吹起时,用点燃的火柴靠近肥皂泡,当时(填实验现象),说明“铁与水蒸气”能够进行反应,写出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Ⅱ.探究“铁与水蒸气”反应的产物(1)假设还原铁粉反应完全,黑色固体为某种单一成分,为研究黑色固体成分,该研究小组甲同学提出以下假设:假设一:黑色固体全部是Fe3O4假设二:黑色固体全部是Fe2O3假设三:黑色固体全部是FeO 乙同学认为即使不通过实验就可以否定甲同学的一个假设,你认为乙同学否认的假设是,理由是.若假设一正确,请设计实验加以验证,完成下列表格(仪器自选).限选实验试剂:1mol•L﹣1硫酸、2mol•L﹣1NaOH溶液、新制氯水、澄清石灰水、酸性KMnO4溶液、KSCN溶液、品红溶液.实验步骤预期实验现象与结论取反应后干燥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1mol•L﹣1硫酸溶解24.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族/周期IA ⅡA ⅢA ⅣA Ⅴ ⅥA ⅦA O2 ① ② ③ ④3 ⑤ ⑥ ⑦ ⑧ ⑨ ⑩(1)写出①、③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有两种,化学式:,.写出①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电子式和结构式,.(3)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对应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碱性最强;能形成两性氢氧化物的元素是.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一中2015~2016学年度高二上学期入学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1小题)1.能一次区分CH3CH2OH、CH3COOH、和CCl4四种物质的试剂是()A.H2O B.NaOH溶液C.盐酸 D.石蕊试液【考点】有机物的鉴别.【专题】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分析】乙酸、乙醇都溶于水,苯和四氯化碳不溶于水,苯的密度比水小,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其中乙酸具有酸性,以此解答.【解答】解:可列表分析如下:选项 CH3CH2OH CH3COOH CCl4A 形成均一溶液形成均一溶液分两层,上层为油状液体分两层,下层为油状液体B 形成均一溶液形成均一溶液分两层,上层为油状液体分两层,下层为油状液体C 形成均一溶液形成均一溶液分两层,上层为油状液体分两层,下层为油状液体D 不变色变红色分两层,上层为油状液体分两层,下层为油状液体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鉴别,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有机物性质的异同,学习中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进行物质鉴别时不仅要考虑物质的化学性质,还应考虑其物理性质如水溶性等,难度不大.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A 过量的铁粉加入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稀硝酸将Fe氧化为Fe2+B AlCl3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氨水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沉淀又逐渐溶解氢氧化铝能溶于氨水C 铝箔插入稀硝酸中无明显现象铝箔表面被稀硝酸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D 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点到pH试纸上试纸变黑色浓硫酸具有脱水性A.A B.B C.C D.D【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分析】A.过量的铁粉加入稀硝酸中,生成Fe2+;B.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C.铝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铝、NO、水;D.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解答】解:A.过量的铁粉加入稀硝酸中,生成Fe2+,滴入KSCN溶液无现象,故A错误B.氯化铝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可与强碱反应,故B错误;C.铝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铝、NO、水,故C错误;D.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使pH试纸脱水而碳化,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为高频考点,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以及实验的严密性和可行性的评价,难度不大.3.可逆反应:2NO2(g)⇌2N0(g)+O2(g),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②单位时间内消耗nmolO2的同时消耗2nmolNO2③v正(NO2):v正(NO):v正(O2)=2:2:1的状态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⑤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A.②④⑤B.②⑤⑥C.②③④⑥ D.①④⑤⑥【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分析】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等于0,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不发生变化,以此进行判断,得出正确结论.【解答】解:2NO2⇌2NO+O2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是正反应,同时生成2n mol NO也是正反应,故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是正反应,同时生成2n mol NO2是逆反应,且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正确;③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故错误;④密度=,总质量不变,体积不变,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故错误;⑤一氧化氮和氧气为无色气体,二氧化氮为红棕色气体,故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可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故正确;⑥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总质量不变,总物质的量会变,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可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故正确;故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②⑤⑥,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要注意把握平衡状态的特征.4.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用图1所示配制一定浓度的稀硫酸B.用图2装置实验室制取氨气C.用图3装置蒸发饱和食盐水D.用图4装置制取、收集乙炔气体【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分析】A.容量瓶不能用来稀释溶液;B.氨气易挥发,可用氨水和氧化钙制备少量氨气;C.蒸发溶液应用蒸发皿;D.乙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且密度比空气略小.【解答】解:A.容量瓶只能用于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且只能在常温下使用,不能用来稀释溶液,故A错误;B.氨气易挥发,氧化钙和水反应放热,可促进氨气的挥发,可用氨水和氧化钙制备少量氨气,故B正确;C.蒸发溶液应用蒸发皿,坩埚用于加热固体,故C错误;D.乙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且密度比空气略小,一般用排水法收集,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涉及气体制取、收集,仪器使用等,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选项C为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5.下列各组物质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A.淀粉和纤维素 B.CH3﹣CH2﹣CH2﹣CH3与C.1H和2H D.O2与O3【考点】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专题】同分异构体的类型及其判定.【分析】根据同分异构体是指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的化合物.【解答】解:A、虽然淀粉与纤维素均可以用通式(C6H10O5)n表示,但二者分子中聚合度n值不相同,所以淀粉和纤维素不是同分异构体,故A错误;B、CH3﹣CH2﹣CH2﹣CH3与,分子式相同,为碳链异构,属于同分异构体,故B 正确;C、1H和2H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是氢元素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故C错误;D、O2与O3是同种氧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同分异构体的判断,难度不大,注意同分异构体和同素异形体的区别,同素异形体指的是由同种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6.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A.HCl气体溶于水B.NaCl固体溶于水C.酒精溶于水D.碘升华【考点】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主要类型.【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分析】一般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共价键,由共价键形成的物质在溶于水、化学变化中共价键被破坏,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HCl气体溶于水,发生电离,共价键被破坏,故A正确;B.氯化钠为离子化合物,溶于水破坏离子键,故B错误;C.酒精溶于水,只溶解,不发生电离,破坏分子间作用力,不破坏共价键,故C错误;D.碘升华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常见物质中的共价键,明确共价键被破坏的常见方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吸热反应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C.凡是放热反应的发生均无需加热D.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分析】A、依据化学反应实质是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热量,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B、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C、放热反应有的也需要加热才能发生;D、很多物理变化也会伴随着能量变化.【解答】解:A、化学反应实质是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热量,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故A正确;B、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如常温、加热等)也能发生,如碳能与二氧化碳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B错误;C、放热反应有的也需要加热才能发生,如煤炭的燃烧,故C错误;D、很多物理变化也会伴随着能量变化,故水蒸气变为液态水,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吸热反应的含义的理解,当反应物的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时,反应是吸热反应,难度不大.8.金属钛对人体体液无毒且能与肌肉和骨骼生长在一起,有“生物金属”之称.下列有关48Ti 和50Ti的说法正确的是()A.48Ti和50Ti的质子数相同,互称同位素B.48Ti和50Ti的质量数不同,属于两种元素C.48Ti和50Ti的质子数相同,是同一种核素D.48Ti和50Ti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称同素异形体【考点】同位素及其应用;核素.【专题】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分析】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或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相同元素组成,不同形态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解答】解:48Ti和50Ti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是Ti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同位素,故A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同位素的概念,难度不大.对于元素、核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同种物质等概念的区别是考试的热点问题.9.微型锂电池可作植入某些心脏病人体内的心脏起博器所用的电源,这种电池中的电解质是固体电解质LiI,其中的导电离子是I﹣.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2Li﹣2e﹣═2Li+B.负极反应:I2+2e﹣═2I﹣C.总反应是:2Li+I2═2LiI D.金属锂作正极【考点】化学电源新型电池.【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该原电池中,锂易失电子作负极,正极上碘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该原电池中,正极上碘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I2+2e﹣═2I﹣,故A错误;B.该原电池中,负极上锂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Li﹣2e﹣═2Li+,故B错误;C.得失电子相等时,将正负极电极反应式相加得电池反应式2Li+I2═2LiI,故C正确;D.该原电池中,负极上锂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作负极,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明确原电池正负极上得失电子及反应类型即可解答,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有:①由组成原电池的两级材料判断,一般是活泼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电流是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流动方向是由负极流向正极.③根据原电池里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定向移动方向,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④根据原电池两级发生的变化来判断,原电池的负极总是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总是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⑤X极增重或减重:X极质量增加,说明溶液中的阳离子在X极(正极)放电,反之,X极质量减少,说明X极金属溶解,X极为负极.⑥X极有气泡冒出:发生可析出氢气的反应,说明X极为正极.⑦X极负极pH变化:析氢或吸氧的电极发生反应后,均能使该电极附近电解质溶液的pH增大,X极附近的pH增大,说明X极为正极.10.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B.乙醇的结构简式C2H6OC.四氯化碳的电子式D.乙酸的分子式C2H4O2【考点】结构简式;电子式;分子式.【专题】化学用语专题.【分析】根据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的书写规则判断.【解答】解:A、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故A错误.B、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故B错误.C、四氯化碳的电子式为,故C错误.D、乙酸的分子式C2H4O2,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式、结构简式、电子式书写的正误判断,侧重考查对这几个概念的辨别能力;写结构简式时要体现其官能团;书写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时,不仅要写每个原子间的共用电子对,还要写每个原子最外层上的孤对电子.11.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A.乙烯在空气中燃烧B.乙烷在空气中燃烧C.乙烯使氯水褪色D.乙烷与氯气在光照下颜色变浅【考点】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专题】有机反应.【分析】根据取代反应的定义“有机化合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进行判断.【解答】解:A、乙烯在空气中燃烧,属于氧化反应,故A错误;B、乙烷在空气中燃烧,属于氧化反应,故B错误;C、乙烯使溴水褪色是因为乙烯和溴水中的溴单质发生了加成反应的结果,故C错误;D、乙烷与氯气在光照下颜色变浅的原因是乙烷中的氢原子被氯原子所取代生成氯代烃,属于取代反应,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取代反应的确定,难度不大,根据定义解答即可,注意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的区别.12.在298K、100kPa时,已知:2H2O(g)=O2(g)+2H2(g)△H1Cl2(g)+H2(g)=2HCl(g )△H22Cl2(g)+2H2O(g)=4HCl(g)+O2(g)△H3则△H3与△H1和△H2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H3=△H1+2△H2B.△H3=△H1+△H2C.△H3=△H1﹣2△H2D.△H3=△H1﹣△H2【考点】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设2H2O(g)=O2(g)+2H2(g)△H1 …①Cl2(g)+H2(g)=2HCl(g )△H2…②2Cl2(g)+2H2O(g)=4HCl(g)+O2(g)△H3…③由盖斯定律可知,③=①+2×②分析.【解答】解:设2H2O(g)=O2(g)+2H2(g)△H1 …①Cl2(g)+H2(g)=2HCl(g )△H2…②2Cl2(g)+2H2O(g)=4HCl(g)+O2(g)△H3…③由盖斯定律可知,③=①+2×②,因此△H3=△H1+2△H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盖斯定律来计算反应热的关系,明确化学反应的关系,在加和反应时等号同侧的相加,当乘以一个系数时反应热也要乘以这个系数来解答即可.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聚乙烯可发生加成反应B.乙烯和甲烷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C.乙烯和苯都能与溴水反应D.乙烯和乙烷都能发生加成反应【考点】乙烯的化学性质.【分析】A、发生加成反应必须具有不饱和键;B、烯烃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C、苯与溴水不反应;D、乙烷为饱和烷烃,不能发生加成反应.【解答】解:A、乙烯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后,双键变单键后就不能发生加成反应,故A错误;B、乙烯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甲烷不能,现象不同,可鉴别,故B正确;C、苯与溴水不能发生反应,故C错误;D、乙烷为饱和烷烃,不含有不饱和双键或三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烯烃的性质以及常见有机物的鉴别,难度不大,注意苯不能与溴水反应,苯能使溴水褪色的原因时萃取.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H2S、H2O、HF的稳定性依次减弱B.RbOH、KOH、Mg(OH)2的碱性依次增强C.Na+、Mg2+、Al3+的氧化性依次减弱D.H2SiO3、H2CO3、H2SO4酸性依次增强【考点】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分析】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B、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C、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解答】解:A.非金属性:F>O>S,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则有:H2S、H2O、HF的稳定性依次增强,故A错误;B.金属性:Rb>K>Mg,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合物的碱性越强,则有RbOH、KOH、Mg(OH)2的碱性依次减弱,故B错误;C.金属性:Na>Mg>Al,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则有:Na+、Mg2+、Al3+的氧化性依次增强,故C错误;D.非金属性:Si<C<S,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H2SiO3、H2CO3、H2SO4酸性依次增强,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的递变,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把握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注意相关规律、方法的掌握.15.一种新型乙醇电池用磺酸类质子作溶剂,比甲醇电池效率高出32倍.电池总反应为:C2H5OH+3O2═2CO2+3H2O,电池示意图如图.下面对这种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电池在工作时,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B.设每个电子所带电量为q库仑,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46g乙醇被氧化产生12N A q库仑的电量C.电池工作时电子由a极沿导线经灯泡再到b极D.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由质子的定向移动可知a为负极,b为正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乙醇被氧化生成CO2和,电极反应式为C2H5OH+3H2O﹣12e﹣=2CO2+12H+,正极氧气得到电子被还原,电极反应式为4H++O2+4e﹣=2H2O,结合电极反应解答该题.【解答】解:A.电池在工作时,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故A正确;B.1mol乙醇被氧化失去12mol电子,则46g乙醇即1mol乙醇被氧化产生12N A q厍仑的电量,故B正确;C.a是负极,b是正极,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则电子从负极a极沿导线流向正极b极,故C正确;D.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水,电极反应式为4H++O2+4e﹣=2H2O,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为高频考点,根据质子移动方向确定正负极,再结合正负极上得失电子书写电极反应式,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也为易错点.1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烧碱溶液与小苏打溶液反应:OH﹣+HCO3﹣=H2O+CO2↑B.铝粉与烧碱溶液反应:2Al+2OH﹣+6H2O=2[Al(OH)]4﹣+2H2↑C.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氯水:2Fe2++Cl2=2Fe3++2Cl﹣D.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2Cl2+2OH﹣=3Cl﹣+ClO﹣+H2O【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A.烧碱溶液与小苏打溶液反应生成CO32﹣;B.从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数目是否相等的角度分析;C.Fe2+具有还原性,与氯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从电荷是否守恒的角度分析.【解答】解:A.烧碱溶液与小苏打溶液反应生成CO3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HCO3﹣=H2O+CO32﹣,故A错误;B.铝粉与烧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6H2O=2[Al(OH)]4﹣+3H2↑,故B错误;。
安徽省宿州市高一(1-6)班下学期化学开学考试试卷A卷
安徽省宿州市高一(1-6)班下学期化学开学考试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共25题;共50分)1. (2分)下列各组物质,按照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A . 干冰、铝粉、漂白粉B . 生石灰、臭氧、熟石灰C . 烧碱、液态氧、酒精D . 铁红、晶体硅、胆矾2. (2分) (2018高一上·吉林期中) 实验室里进行过滤、蒸发时,都要用到的仪器是()A . 烧杯B . 玻璃棒C . 蒸发皿D . 酒精灯3. (2分) (2016高一上·吉林期中) 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A . 氯化钡、四氯化碳、硫酸、碘酒都属于化合物B . 硝酸、纯碱、磷酸钠、二氧化碳分别属于酸、碱、盐、氧化物C . 溶液、浊液、胶体、空气都属于混合物D . CO2、SO2、P2O5、CO都属于酸性氧化物4. (2分) (2019高一上·福清期末) 下列关于科学家及其提出的学说或贡献叙述错误的是()A . 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提出轨道模型B . 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现象,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C . 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可制备碳酸钠D . 门捷列夫发明了元素周期表5. (2分)(2020·奉贤模拟)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错误的是()A . 比例模型 ,可以表示CO2B . 离子结构示意图既可以表示35Cl-, 也可以表示37Cl-C . HClO的结构式:H-O-ClD . T原子可以表示为:6. (2分) ClO2是一种杀菌消每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中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2KClO3+H2C2O4+H2SO4 2ClO2↑+K2SO4+2CO2↑+2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 . H2C2O4是氧化剂B . KClO3是还原剂C . H2C2O4被氧化D . H2SO4发生氧化反应7. (2分) (2017高二下·湖州期中)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 . 1﹣丁烯的键线式:B . 乙烯的分子式:CH2=CH2C . ﹣CHO的电子式:D . 丙烷分子的比例模型为:8. (2分) (2018高一下·潮州期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铝合金的熔点比纯铝高B . 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常用来制作印刷电路板C . 镁在空气中或纯净的氧气中燃烧,产物一定只有MgOD . 钠在敞口容器中长期存放或在空气中燃烧,产物一定是Na2O29. (2分)下列物质中,长久露置于空气中会发生颜色变化的是()①绿矾②氢氧化铁③氯水④亚硫酸钠⑤过氧化钠.A . 全部B . ②③④C . ①②③D . ①②③⑤10. (2分)跟Na、Na2O,Na2O2、NaOH,Na2CO3、NaHCO3六种物质都能发生反应的是()A . H2OB . CO2C . H2SO4D . Ca(OH)211. (2分)现有下列仪器:烧杯、漏斗、铁架台(带铁圈)、三脚架、分液漏斗、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和圆底烧瓶,从缺少仪器的角度分析,不能进行的实验项目是()A . 过滤B . 蒸发C . 分液D . 分馏12. (2分) (2017高一下·唐山期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同一元素各核素的质量数不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B . 任何元素的原子都是由核外电子和核内中子、质子组成的C . 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它的电子数与氖原子相同,所以变成氖原子D . 4018Ar、4019K、4020Ca的质量数相同,所以它们是互为同位素13. (2分) (2019高二上·哈密期末) 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s)+CO2(g)=2CO(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将碳块磨成粉末可以加快反应速率B . 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C . 容器体积不变时,向其中充入N2 ,反应速率不变D . 增加碳的质量可以加快反应速率14. (2分)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A . 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CO2+OH‾═HCO3﹣B . 金属钠和水反应2Na+2H2O═2Na++2OH﹣+H2↑C . 酸性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双氧水2Fe2++H2O2═2Fe3++O2↑+2H+D . 三氧化硫与氯化钡溶液生成沉淀的反应SO3+Ba2++H2O═BaSO4↓+2H+15. (2分)(2016·衡阳模拟) 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2,W与Y同主族,W2﹣具有与氖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简单离子半径:Y>X>WB . 单质的氧化性:W>Y>ZC . 化合物ZW2具有强还原性D . 化合物Y2Z2中只含共价键16. (2分) (2018高一下·苏州期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糖类、油脂、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B . 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由 C、H、O三种元素组成的C . 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D . 油脂有油和脂肪之分,但都属于酯17. (2分) (2019高三上·汉中月考) 如图为某二次电池充电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该过程可实现盐溶液的淡化。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含解析
2015-2016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1.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展示了中化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下列烹饪用品的调味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A.香醋 B.食盐 C.麻油 D.黄酒2.某些建筑材料含有放射性元素Rn(氡),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子数是136 B.质量数222 C.电子数86 D.质子数136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Na2S的电子式:Na+:C.HCl的结构式:H﹣Cl D.CH4分子的球模型:4.科学家发现C60后,近年又合成了许多球形富勒烯分子,如C70等,下列对C70说法正确的是()A.它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B.它与C60互称同分异构体C.它与C60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完全相同D.它与13C互为同位素5.下列物质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A.NH4Cl B.H2SO4C.I2D.NaCl6.下列各组性质排列的顺序正确的是()A.离子半径:F﹣>Na+>Mg2+>Al3+B.热稳定性:HCl<H2S<PH3C.酸性:H2SiO3>H2CO3>H3PO4D.熔点:NaCl>SiO2>CO27.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A.CO2和SiO2B.NaCl和HCl C.H2O和H2D.KOH和KCl8.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反应B.中和反应C.化学键断裂吸收的热量比化学键生成放出的热量少的反应D.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反应9.对下列有机反应类型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CH4+2O2CO2+2H2O 取代反应B.CH2=CH2+Br2→CH2Br﹣CH2Br 加成反应C.CH4+Cl2CH3Cl+HCl 置换反应D.CH4C+2H2氧化反应10.某原电池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原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A.锌片发生还原反应B.该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C.电子由铁电极经导线流向锌电极D.如果将锌片换成铜片,电路中的电流方向将会改变11.下列各组反应(表中物质均为反应物),在反应刚开始时,放出H2的速率最大的是()金属(粉末状)mol 酸的浓度及体积反应温度A Zn 0.1 6mol/L硝酸10mL 70℃B Zn 0.1 3mol/L硫酸10mL 70℃C Fe 0。
《解析》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三中2015-2016学年高一直升班招生考试化学试卷Word版含解析
2016年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三中高一直升班招生考试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请将各题正确的答案填在下列表格中)1.家庭生活中处处有物质的变化,以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鲜牛奶变质B.酵母粉发酵C.钢丝球刷碗D.洁厕精除垢2.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从我做起.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A.纸张要双面使用B.随手关闭水龙头C.尽量不用一次性物品D.少用自动铅笔,多用木制铅笔3.下列安徽特色食品中,富含维生素的是()A.砀山苹果B.淮南豆腐C.巢湖白鱼D.阜阳枕头馍4.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的屠呦呦,创造性地研制出抗疟新药﹣﹣青蒿素(化学式:C15H22O5),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自然学奖的中国人.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青蒿素相对分子质量为282gB.青蒿素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C.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0:11:40D.青蒿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5.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i是一种活泼金属B.磷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C.Al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gD.Al、Si、P 的原子序数13、14、156.我国科学家率先用铝合金和石墨烯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烯合金”,该材料有望生产出“一分钟充满电的电池”.下列关于“烯合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常温下稳定B.是一种纯净物C.具有导电性D.含碳元素和铝元素7.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B.检验空气中氧气含量C.探究分子不断运动D.溶液滴定8.如图为某一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分子与分子的个数比是2:3B.用A、B、C表示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AC+B2=C2+2ABC.该反应前后的原子、分子的个数、种类不变D.该反应是氧化反应10.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乙两种物质溶液的溶解度相等B.t2℃时,乙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质质量分数升高C.t1℃时,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t2℃时,甲物质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物质溶液的质量分数二、填空题(包括5小题,共34分)11.圆规是学生学习常使用的工具,在圆规组成的材料中:(1)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属于合金的是(选一种材料名称).(2)使用石墨作图的优点:.(3)能证明铝比铜活泼的化学方程式:.(4)上一世纪50年代,霍尔等人以熔融的FeS作溶剂,在一定的高温、高压条件下使石墨第一次转化为金刚石,其反应:C(石墨)→C(金刚石).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属于变化(化学、物理).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资料:1.氨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性.2.实验室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3.气体密度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9(1)实验室制取氨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序号,下同).(2)选用的收集装置是,理由是:.(3)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13.工业烟气通常含二氧化硫,在排放前需经脱硫处理.如图是两种常用脱硫工艺中含硫物质的转化路径(部分产物已略).(1)下列环境问题与SO2有关的是(填字母序号).A.酸雨B.温室效应C.臭氧空洞(2)双碱法中的“双碱”指的是(填化学式).(3)写出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 .(4)反应Ⅱ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5两种工艺中,处理相同量的2,双碱法所需的原料成本更低,原因是 (物质组成和变化分析).14.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做出了如下假设:假设一:该溶液没有变质,溶质只有氢氧化钠;假设二:该溶液部分变质,溶质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两种;假设三:该溶液全部变质,溶质只有碳酸钠.1写出有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的探究实验也有不足,因为实验前未排除 对酚酞溶液颜色变化的影响.15.硝酸铜为蓝色固体,溶于水可得蓝色溶液.某实验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加热硝酸铜,发现固体由蓝色逐渐变黑,同时产生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提出问题】硝酸铜在加热条件下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反应?【查阅资料】①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O+H 2SO 4CuSO 4+H 2O②含氮化合物中,只有NO 2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③NO 2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猜想假设】Cu (NO 3)2受热分解除了生成 _,还可能生成了CuO 和O 2.(1)步骤Ⅱ是同学们查阅了新的资料后设计完成的.该资料是关于NO2方面的性质信息.(2)设计步骤Ⅱ的目的是.【获得结论】根据实验结果,Cu(NO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反思与评价】(3)已知相同状况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分子个数比.据此,同学们认为,即使没有资料③,依据实验结论和“加热硝酸铜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实验现象,也能推出NO2可能具有助燃性.理由:(4)一氧化氮不溶水,极易和氧气反应生成NO2;二氧化氮极易和水反应,方程式:2NO+O2═2NO2,3NO2+H2O═2HNO3+NO↑某同学在图1实验中用图2装置收集气体,结果发现图2中的集气瓶未收集到气体,且集气瓶中的液面无变化,请说明原因(用化学方程式).三、计算题(本大题共6分)16.将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9.8g稀硫酸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1)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用化学式表示).(2)试计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016年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三中高一直升班招生考试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请将各题正确的答案填在下列表格中)1.家庭生活中处处有物质的变化,以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鲜牛奶变质B.酵母粉发酵C.钢丝球刷碗D.洁厕精除垢【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鲜牛奶变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酵母粉发酵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钢丝球刷碗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洁厕精除垢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2.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从我做起.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A.纸张要双面使用B.随手关闭水龙头C.尽量不用一次性物品D.少用自动铅笔,多用木制铅笔【考点】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分析】根据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解:A、纸张要双面使用能节约造纸所用的木材,减少树木的砍伐,故符合理念;B、随手关闭水龙头可以节约水资源,故符合理念;C、尽量不用一次性物品,可以节约资源,故符合理念;D、少用自动铅笔,多用木制铅笔,会加大树木的砍伐力度,故不符合理念.故选D.3.下列安徽特色食品中,富含维生素的是()A.砀山苹果B.淮南豆腐C.巢湖白鱼D.阜阳枕头馍【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苹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正确.B、豆腐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C、鱼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D、馒头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故选A.4.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的屠呦呦,创造性地研制出抗疟新药﹣﹣青蒿素(化学式:C15H22O5),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自然学奖的中国人.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青蒿素相对分子质量为282gB.青蒿素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C.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0:11:40D.青蒿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分析】A.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B.根据物质的构成来分析;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解答】解:A.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故错误.B.青蒿素是由青蒿素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C.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90:11:40,故正确;D.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90:11:40,由此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错误.故选C.5.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i是一种活泼金属B.磷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C.Al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gD.Al、Si、P 的原子序数13、14、15【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分析】A、根据硅的名称和性质分析;B、根据磷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解答;C、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进行解答;D、根据元素周期律的意义进行解答.【解答】解:A、硅是一种非金属,性质较稳定,故A说法错误;B、磷的原子序数是15,核外有15个电子,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故B说法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Al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单位是“1”不是“g”,故C 说法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Al、Si、P 的原子序数13、14、15,故D说法正确.故选D.6.我国科学家率先用铝合金和石墨烯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烯合金”,该材料有望生产出“一分钟充满电的电池”.下列关于“烯合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常温下稳定B.是一种纯净物C.具有导电性D.含碳元素和铝元素【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分析】根据题意:石墨烯由碳原子构成,碳的化学性质,及合金是在某种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分析解答【解答】解:A、烯合金中有石墨烯,石墨烯是碳的单质,常温下性质稳定,故A正确;B、烯合金是一种混合物,故B错误;C、石墨烯与铝合金,研制出一种具备特殊性能的烯合金,依然具有金属的性质,所以具有优良的导电性,故C正确;D、铝合金和石墨烯(一种碳单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烯合金”,所以烯合金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铝元素,故D正确;故选:B.7.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B.检验空气中氧气含量C.探究分子不断运动D.溶液滴定【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液体药品的取用;空气组成的测定;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析】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分析;B、根据检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分析;C、根据探究分子不断运动的实验分析;D、根据溶液滴定的操作要点分析.【解答】解:A、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瓶底要加少量得水,故A正确;B、检验空气中氧气含量,利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引燃白磷,能防止污染空气,故B正确;C、通过品红能使整杯水变红能验证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C正确;D、在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不能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故D错误.故选D.8.如图为某一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分子与分子的个数比是2:3B.用A、B、C表示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AC+B2=C2+2ABC.该反应前后的原子、分子的个数、种类不变D.该反应是氧化反应【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反应的实质;氧化反应.【分析】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反应的方程式,据此意义分析判断.【解答】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关系是:A、由上图可知,参加反应的分子与分子的个数比是2:1,故A错误;B、用A、B、C表示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AC+B2=C2+2AB,故B正确;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种类不变,分子的个数不变,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故C错误;D、该反应不能确定有氧的得失,不能确定是氧化反应,故D错误.故选B.【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碱、盐的鉴别.【分析】A、根据金属和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分析;B、根据氢气和甲烷燃烧都产生水分析;C、根据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分析;D、根据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分析.【解答】解:A、将Zn和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锌的表面会附着红色固体,说明锌比铜强,银的表面无现象,说明银比铜弱,因此可以比较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选项正确;B、氢气和甲烷燃烧都能产生水,因此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都出现水雾,现象相同,故选项错误;C、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无现象,而氯化钠与盐酸不反应,所以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熄灭,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使用澄清的石灰水,故选项错误.故选:A.10.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乙两种物质溶液的溶解度相等B.t2℃时,乙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质质量分数升高C.t1℃时,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t2℃时,甲物质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物质溶液的质量分数【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分析】A、据溶解度概念分析解答;B、据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及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分析解答;C、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分析解答;D、不知溶液中溶质、溶剂质量,无法判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解答】解:A、溶解度是某固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最多溶解某物质的质量,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不是溶液的溶解度,故错误;B、t2℃时,乙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t1℃,其溶解度变大,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C、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即溶解度相等则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所以t1℃时,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D、不知溶液中溶质、溶剂质量,无法判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故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包括5小题,共34分)11.圆规是学生学习常使用的工具,在圆规组成的材料中:(1)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聚乙烯塑料套,属于合金的是铝合金支架(选一种材料名称).(2)使用石墨作图的优点:石墨稳定画能长久保存,且石墨有滑腻感,作图流畅,清晰,错易修改等.(3)能证明铝比铜活泼的化学方程式:2Al+3CuSO4═3Cu+Al2(SO4)3.(4)上一世纪50年代,霍尔等人以熔融的FeS作溶剂,在一定的高温、高压条件下使石墨第一次转化为金刚石,其反应:C(石墨)→C(金刚石).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属于化学变化(化学、物理).【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分析】根据已有的材料的类别、石墨的性质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据图可以看出,聚氯乙烯塑料套属于有机合成材料,铝合金支架、不锈钢螺丝属于金属材料,故填:聚氯乙烯塑料套,铝合金支架;(2)石墨的主要成分是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很稳定,且石墨是自然界中最软的矿物之一,故填:石墨稳定画能长久保存,且石墨有滑腻感,作图流畅,清晰,错易修改等;(3)铝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铝,故填:2Al+3CuSO4═3Cu+Al2(SO4)3;(4)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填:化学.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资料:1.氨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性.2.实验室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3.气体密度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9(1)实验室制取氨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填字母序号,下同).(2)选用的收集装置是D,理由是:氨气密度比空气小.(3)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NH4Cl+Ca(OH)2CaCl2+2NH3↑+2H2O.【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分析】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在实验室通常用加热固体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因此需要加热;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因此氨气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解答】解:(1)在实验室通常用加热固体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因此需要加热;(2)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因此氨气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3)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 NH3↑+2H2O.(1)A;(2)D、理由是: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3)2NH4Cl+Ca(OH)2CaCl2+2 NH3↑+2H2O.13.工业烟气通常含二氧化硫,在排放前需经脱硫处理.如图是两种常用脱硫工艺中含硫物质的转化路径(部分产物已略).(1)下列环境问题与SO2有关的是A(填字母序号).A.酸雨B.温室效应C.臭氧空洞(2)双碱法中的“双碱”指的是()2和(填化学式).(3)写出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SO2+2NaOH=Na2SO3+H2O.(4)反应Ⅱ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5两种工艺中,处理相同量的2,双碱法所需的原料成本更低,原因是通过反应II实现了NaOH的循环利用,减少了NaOH的用量,所以成本降低(物质组成和变化分析).【考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碱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分析】(1)根据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氟氯代烃能造成臭氧空洞;二氧化碳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解答;(2)根据题中信息分析解答;(3)根据反应Ⅰ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的反应,写化学方程式;(4)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定义解答;(5)根据表中数据,通过反应II实现了NaOH的循环利用,减少了NaOH的用量,所以成本降低解答.【解答】解:(1)酸雨是因为空气中的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过多造成的,制冷剂“氟里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二氧化碳,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故选A;(2)根据题中信息可知:双碱法中的“双碱”指的是Ca(OH)2和NaOH;(3)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4)反应Ⅱ是亚硫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氢氧化钠,属于复分解反应;(5)两种工艺中,处理相同量的SO2,双碱法所需的原料成本更低,原因是通过反应II实现了NaOH的循环利用,减少了NaOH的用量,所以成本降低.答案:(1)A;(2)Ca(OH)2和NaOH;(3)SO2+2NaOH=Na2SO3+H2O;(4)复分解反应;(5)通过反应II实现了NaOH的循环利用,减少了NaOH的用量,所以成本降低.14.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做出了如下假设:假设一:该溶液没有变质,溶质只有氢氧化钠;假设二:该溶液部分变质,溶质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两种;假设三:该溶液全部变质,溶质只有碳酸钠.1写出有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Cl2═CaCO3↓+2NaCl.2)的探究实验也有不足,因为实验前未排除氯化钠和氯化钙对酚酞溶液颜色变化的影响.【考点】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分析】要验证不变质,就是证明没有碳酸钠;验证溶液全部变质,既要证明没有氢氧化钠,又要证明有碳酸钠进行分析:碳酸钠能够和氯化钙等溶液产生沉淀既能证明氢氧化钠变质成碳酸钠,又能够除去碳酸钠碱性对氢氧化钠的干扰,再滴加酚酞试液观察变色,确定溶液的组成;并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据此解答.【解答】解:(1)若是氢氧化钠不变质,则加入氯化钙溶液没有沉淀产生,加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要证明氢氧化钠全部变质,则加入氯化钙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加入酚酞试液没有红色出现,故填:溶液呈红色;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不变红;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故填:Na2CO3+CaCl2═CaCO3↓+2NaCl;(2)要证明氢氧化钠没有变质,根据碳酸盐遇酸化气的性质,可以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没有气体产生,故填: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无气体产生;(3)实验(1)中没有排除氯化钠和氯化钙对酚酞试液颜色变化的影响,故填:氯化钠和氯化钙.15.硝酸铜为蓝色固体,溶于水可得蓝色溶液.某实验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加热硝酸铜,发现固体由蓝色逐渐变黑,同时产生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提出问题】硝酸铜在加热条件下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反应?【查阅资料】①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O+H2SO4CuSO4+H2O②含氮化合物中,只有NO2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③NO2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猜想假设】Cu(NO3)2受热分解除了生成NO2_,还可能生成了CuO和O2.()步骤Ⅱ是同学们查阅了新的资料后设计完成的.该资料是关于2NO2的沸点或物理性质(或低温下2能否反应生成液态或固态物质)方面的性质信息.(2)设计步骤Ⅱ的目的是除去NO2的验证反应有O2生成.【获得结论】根据实验结果,Cu(NO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Cu(NO3)22CuO+4NO2↑+O2↑.【反思与评价】(3)已知相同状况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分子个数比.据此,同学们认为,即使没有资料③,依据实验结论和“加热硝酸铜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实验现象,也能推出NO2可能具有助燃性.理由:硝酸铜分解生成的气体中2与2的体积比为:,2所占的体积分数与空气中2的体积分数相同,分解生成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而空气不能,说明NO2有助燃性(4)一氧化氮不溶水,极易和氧气反应生成NO2;二氧化氮极易和水反应,方程式:2NO+O2═2NO2,3NO2+H2O═2HNO3+NO↑某同学在图1实验中用图2装置收集气体,结果发现图2中的集气瓶未收集到气体,且集气瓶中的液面无变化,请说明原因(用化学方程式)4NO2+O2+2H2O=4HNO3.【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分析】【猜想假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资料推测Cu(NO3)2受热分解除了生成NO2;【进行实验】因为氧化铜难溶于水,可以通过溶解,过滤,洗涤的方式与可溶性物质进行分离.而后加热稀硫酸,稀硫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得到蓝色溶液;NO2气体易液化,通过含冰制冷剂能将其液化;从而与其他气体分离,剩余的气体仍可以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Cu(NO3)2受热分解还生成了氧气;【获得结论】根据实验结果,Cu(NO3)2受热分解生成CuO、NO2、O2,故可书写化学方程式;【反思与评价】通过化学反应,硝酸铜分解生成的气体中NO2与O2的体积比为4:1,O2所占的体积分数与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相同,分解生成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而空气不能,说明NO2有助燃性;根据信息分析气体的分子变化结合现象回答.【解答】解:【猜想假设】根据“加热硝酸铜,发现固体由蓝色逐渐变黑,同时产生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带火星的木条复燃”、“②含氮化合物中,只有NO2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③NO2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和质量守恒定律,推测Cu(NO3)2受热分解除了生成NO2;【进行实验】因为稀硫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得到蓝色溶液,其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NO2气体易液化,通过含冰制冷剂能将其液化;从而与其他气体分离,剩余的气体仍可以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Cu(NO3)2受热分解还生成了氧气;。
安徽省泗县三中2015-2016学年高一直升班招生考试语文试卷(无答案)
资料概述与简介 2016年安徽省泗县三中升高一直升班考试语文试卷 温馨提示: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6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②水何澹澹,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③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
(晏殊《浣溪沙》) ④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 ⑤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⑥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⑦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⑧若非亭午夜分,______________。
(郦道元《三峡》) (2)默写杜甫《春望》的后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9分) 诗歌是文学殿堂里璀càn的明珠。
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和不同的国度,拨动人们的心弦。
诗歌犹如绝美的天籁,拂去尘世的喧嚣;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徜徉其间,我们的情感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我们的思想将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遂。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3分)。
璀càn( ) 心弦( ) 徜( )徉 (2)文中有一个词书写有误,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分)。
江苏省泗阳县2015-2016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本试卷考试时间:70分钟总分:100附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甲烷的比例模型: B.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C.CH3CH2CH3和CH3CH2CH2CH3互为同分异构体 D.KCl的电子式:甲、乙两容器内都在进行A→B的反应,甲中每分钟减少4molA,乙中每分钟减少2molA,则两容器中的反应速率()A.甲快B.乙快C.相等D.无法确定34A.原子晶体B.分子晶体C.金属晶体D.离子晶体1414A.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B.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C.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D.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9. 当今化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的C60,它可以看成是金刚石的()A.同素异形体 B.同分异构体 C.同位素 D.同一物质10. 下列变化克服的是分子间作用力的是()A.氯化钠晶体熔化 B.电解水C.碘升华 D.硫化氢受热分解为氢气和硫11. 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右图所示的反应为放热反应B.化学反应中有物质变化也有能量变化C.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D.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生成放出能量12. 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之间存在内在关系,性质是结构的外在表现.根据原子结构的异广泛运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等10多个领域。
现把镁条投入到盛有盐酸的敞口容器中,产生H2的速率如右图所示。
在下列因素中对产生H2速率有影响的是( )A.镁条的质量 B.镁条的表面积C.Cl-的浓度 D.压强14. 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若X原子的最外层) A.在化合物中显+2价B.单质能与水反应置换出H2C.氢氧化物呈两性D.碳酸盐难溶于水16.X、Y均为短周期元素,已知X+与Y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
2025届安徽省泗县三中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2025届安徽省泗县三中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现如今,许多城市开始实施垃圾分类,其中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下列属于可回收物标志的是()A.B.C.D.2、饱和氯水长期放置后,下列微粒在溶液中不减少的是A.Cl2B.HClO C.Cl-D.H2O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叫还原反应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到电子的元素化合价降低C.物质中某元素失去电子,则此物质是氧化剂D.还原剂中元素必定被还原4、把少量废铁屑溶于过量稀硫酸中,过滤、除去杂质,在滤液中加入适量硝酸,再加入适量的氨水,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过滤,加热沉淀物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得到红褐色的残渣。
上述沉淀和残渣分别为()A.Fe(OH)3、Fe2O3B.Fe(OH)2、FeOC.Fe(OH)2、Fe(OH)3;Fe3O4D.Fe2O3、Fe(OH)35、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下列气体所占有的体积最大的是A.O2B.CH4C.CO2D.H26、符合如图中阴影部分的物质是( )A.碳酸氢钠B.碱式碳酸铜C.氯化钠D.碳酸钠7、D2和T2属于( )A.同素异形体B.同位素C.同种分子D.化学性质相同的分子8、如图所示,下列实验操作与方法正确的是( )A .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的方法B .滴加液体C .给溶液加热D .过滤9、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 )A .黄铜B .青铜C .不锈钢D .水银 10、某溶液中只含有K +、Al 3+、Cl -、2-4SO 四种离子,已知K +、Al 3+、Cl -的个数比为2:2:3,则溶液中 Al 3+和2-4SO 的个数比为A .4:5B .1:3C .2:3D .1:411、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 .二氧化硅为酸性氧化物,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B .明矾溶于水能形成胶体,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C .水玻璃具有粘性,可用作粘合剂D .所有金属都具有焰色反应,可用于烟花的制作12、将过量的二氧化碳通入下列溶液中,最终呈现浑浊现象的是( )A .氯化钙溶液B .硅酸钠溶液C .澄清的石灰水D .硝酸钡溶液13、取一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下列关于该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金属先熔化B .燃烧后生成白色固体C .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D .燃烧时火焰为黄色14、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100mL 稀硫酸中,为中和过量硫酸,且使Fe 2+完全转化为Fe(OH)2,共消耗掉2mol·L −1NaOH 溶液150mL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三中高一直升班招生考试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请将各题正确的答案填在下列表格中)1.家庭生活中处处有物质的变化,以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鲜牛奶变质B.酵母粉发酵C.钢丝球刷碗D.洁厕精除垢2.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从我做起.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A.纸张要双面使用B.随手关闭水龙头C.尽量不用一次性物品D.少用自动铅笔,多用木制铅笔3.下列安徽特色食品中,富含维生素的是()A.砀山苹果B.淮南豆腐C.巢湖白鱼D.阜阳枕头馍4.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的屠呦呦,创造性地研制出抗疟新药﹣﹣青蒿素(化学式:C15H22O5),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自然学奖的中国人.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青蒿素相对分子质量为282gB.青蒿素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C.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0:11:40D.青蒿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5.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i是一种活泼金属B.磷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C.Al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gD.Al、Si、P 的原子序数13、14、156.我国科学家率先用铝合金和石墨烯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烯合金”,该材料有望生产出“一分钟充满电的电池”.下列关于“烯合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常温下稳定B.是一种纯净物C.具有导电性D.含碳元素和铝元素7.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B.检验空气中氧气含量C.探究分子不断运动D.溶液滴定8.如图为某一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分子与分子的个数比是2:3B.用A、B、C表示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AC+B2=C2+2ABC.该反应前后的原子、分子的个数、种类不变D.该反应是氧化反应10.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乙两种物质溶液的溶解度相等B.t2℃时,乙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质质量分数升高C.t1℃时,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t2℃时,甲物质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物质溶液的质量分数二、填空题(包括5小题,共34分)11.圆规是学生学习常使用的工具,在圆规组成的材料中:(1)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属于合金的是(选一种材料名称).(2)使用石墨作图的优点:.(3)能证明铝比铜活泼的化学方程式:.(4)上一世纪50年代,霍尔等人以熔融的FeS作溶剂,在一定的高温、高压条件下使石墨第一次转化为金刚石,其反应:C(石墨)→C(金刚石).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属于变化(化学、物理).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资料:1.氨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性.2.实验室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3.气体密度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9(1)实验室制取氨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序号,下同).(2)选用的收集装置是,理由是:.(3)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13.工业烟气通常含二氧化硫,在排放前需经脱硫处理.如图是两种常用脱硫工艺中含硫物质的转化路径(部分产物已略).(1)下列环境问题与SO2有关的是(填字母序号).A.酸雨 B.温室效应 C.臭氧空洞(2)双碱法中的“双碱”指的是(填化学式).(3)写出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4)反应Ⅱ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双碱法所需的原料成本更低,原因是(物质2组成和变化分析).14.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做出了如下假设:假设一:该溶液没有变质,溶质只有氢氧化钠;假设二:该溶液部分变质,溶质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两种;假设三:该溶液全部变质,溶质只有碳酸钠.写出有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探究实验也有不足,因为实验前未排除对酚酞溶液颜色变化的影响.15.硝酸铜为蓝色固体,溶于水可得蓝色溶液.某实验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加热硝酸铜,发现固体由蓝色逐渐变黑,同时产生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提出问题】硝酸铜在加热条件下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反应?【查阅资料】①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O+H2SO4CuSO4+H2O②含氮化合物中,只有NO2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③NO2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猜想假设】Cu(NO3)2受热分解除了生成_,还可能生成了CuO和O2.重新进行加热硝酸铜的实验.(1)步骤Ⅱ是同学们查阅了新的资料后设计完成的.该资料是关于NO2方面的性质信息.(2)设计步骤Ⅱ的目的是.【获得结论】根据实验结果,Cu(NO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反思与评价】(3)已知相同状况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分子个数比.据此,同学们认为,即使没有资料③,依据实验结论和“加热硝酸铜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实验现象,也能推出NO2可能具有助燃性.理由:(4)一氧化氮不溶水,极易和氧气反应生成NO2;二氧化氮极易和水反应,方程式:2NO+O2═2NO2,3NO2+H2O═2HNO3+NO↑某同学在图1实验中用图2装置收集气体,结果发现图2中的集气瓶未收集到气体,且集气瓶中的液面无变化,请说明原因(用化学方程式).三、计算题(本大题共6分)16.将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9.8g稀硫酸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1)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用化学式表示).(2)试计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016年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三中高一直升班招生考试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请将各题正确的答案填在下列表格中)1.家庭生活中处处有物质的变化,以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鲜牛奶变质B.酵母粉发酵C.钢丝球刷碗D.洁厕精除垢【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鲜牛奶变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酵母粉发酵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钢丝球刷碗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洁厕精除垢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2.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从我做起.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A.纸张要双面使用B.随手关闭水龙头C.尽量不用一次性物品D.少用自动铅笔,多用木制铅笔【考点】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分析】根据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解:A、纸张要双面使用能节约造纸所用的木材,减少树木的砍伐,故符合理念;B、随手关闭水龙头可以节约水资源,故符合理念;C、尽量不用一次性物品,可以节约资源,故符合理念;D、少用自动铅笔,多用木制铅笔,会加大树木的砍伐力度,故不符合理念.故选D.3.下列安徽特色食品中,富含维生素的是()A.砀山苹果B.淮南豆腐C.巢湖白鱼D.阜阳枕头馍【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苹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正确.B、豆腐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C、鱼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D、馒头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故选A.4.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的屠呦呦,创造性地研制出抗疟新药﹣﹣青蒿素(化学式:C15H22O5),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自然学奖的中国人.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青蒿素相对分子质量为282gB.青蒿素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C.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0:11:40D.青蒿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分析】A.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B.根据物质的构成来分析;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解答】解:A.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故错误.B.青蒿素是由青蒿素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C.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90:11:40,故正确;D.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90:11:40,由此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错误.故选C.5.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i是一种活泼金属B.磷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C.Al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gD.Al、Si、P 的原子序数13、14、15【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分析】A、根据硅的名称和性质分析;B、根据磷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解答;C、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进行解答;D、根据元素周期律的意义进行解答.【解答】解:A、硅是一种非金属,性质较稳定,故A说法错误;B、磷的原子序数是15,核外有15个电子,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故B说法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Al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单位是“1”不是“g”,故C说法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Al、Si、P 的原子序数13、14、15,故D说法正确.故选D.6.我国科学家率先用铝合金和石墨烯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烯合金”,该材料有望生产出“一分钟充满电的电池”.下列关于“烯合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常温下稳定B.是一种纯净物C.具有导电性D.含碳元素和铝元素【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分析】根据题意:石墨烯由碳原子构成,碳的化学性质,及合金是在某种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分析解答【解答】解:A、烯合金中有石墨烯,石墨烯是碳的单质,常温下性质稳定,故A正确;B、烯合金是一种混合物,故B错误;C、石墨烯与铝合金,研制出一种具备特殊性能的烯合金,依然具有金属的性质,所以具有优良的导电性,故C正确;D、铝合金和石墨烯(一种碳单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烯合金”,所以烯合金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铝元素,故D正确;故选:B.7.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B.检验空气中氧气含量C.探究分子不断运动D.溶液滴定【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液体药品的取用;空气组成的测定;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析】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分析;B、根据检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分析;C、根据探究分子不断运动的实验分析;D、根据溶液滴定的操作要点分析.【解答】解:A、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瓶底要加少量得水,故A正确;B、检验空气中氧气含量,利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引燃白磷,能防止污染空气,故B正确;C、通过品红能使整杯水变红能验证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C正确;D、在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不能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故D错误.故选D.8.如图为某一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分子与分子的个数比是2:3B.用A、B、C表示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AC+B2=C2+2ABC.该反应前后的原子、分子的个数、种类不变D.该反应是氧化反应【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反应的实质;氧化反应.【分析】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反应的方程式,据此意义分析判断.【解答】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关系是:A、由上图可知,参加反应的分子与分子的个数比是2:1,故A错误;B、用A、B、C表示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AC+B2=C2+2AB,故B正确;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种类不变,分子的个数不变,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故C错误;D、该反应不能确定有氧的得失,不能确定是氧化反应,故D错误.故选B.【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碱、盐的鉴别.【分析】A、根据金属和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分析;B、根据氢气和甲烷燃烧都产生水分析;C、根据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分析;D、根据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分析.【解答】解:A、将Zn和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锌的表面会附着红色固体,说明锌比铜强,银的表面无现象,说明银比铜弱,因此可以比较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选项正确;B、氢气和甲烷燃烧都能产生水,因此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都出现水雾,现象相同,故选项错误;C、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无现象,而氯化钠与盐酸不反应,所以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熄灭,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使用澄清的石灰水,故选项错误.故选:A.10.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乙两种物质溶液的溶解度相等B.t2℃时,乙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质质量分数升高C.t1℃时,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t2℃时,甲物质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物质溶液的质量分数【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分析】A、据溶解度概念分析解答;B、据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及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分析解答;C、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分析解答;D、不知溶液中溶质、溶剂质量,无法判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解答】解:A、溶解度是某固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最多溶解某物质的质量,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不是溶液的溶解度,故错误;B、t2℃时,乙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t1℃,其溶解度变大,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C、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即溶解度相等则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所以t1℃时,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D、不知溶液中溶质、溶剂质量,无法判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故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包括5小题,共34分)11.圆规是学生学习常使用的工具,在圆规组成的材料中:(1)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聚乙烯塑料套,属于合金的是铝合金支架(选一种材料名称).(2)使用石墨作图的优点:石墨稳定画能长久保存,且石墨有滑腻感,作图流畅,清晰,错易修改等.(3)能证明铝比铜活泼的化学方程式:2Al+3CuSO4═3Cu+Al2(SO4)3.(4)上一世纪50年代,霍尔等人以熔融的FeS作溶剂,在一定的高温、高压条件下使石墨第一次转化为金刚石,其反应:C(石墨)→C(金刚石).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属于化学变化(化学、物理).【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分析】根据已有的材料的类别、石墨的性质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据图可以看出,聚氯乙烯塑料套属于有机合成材料,铝合金支架、不锈钢螺丝属于金属材料,故填:聚氯乙烯塑料套,铝合金支架;(2)石墨的主要成分是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很稳定,且石墨是自然界中最软的矿物之一,故填:石墨稳定画能长久保存,且石墨有滑腻感,作图流畅,清晰,错易修改等;(3)铝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铝,故填:2Al+3CuSO4═3Cu+Al2(SO4)3;(4)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填:化学.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资料:1.氨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性.2.实验室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3.气体密度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9(1)实验室制取氨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 (填字母序号,下同).(2)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D ,理由是:氨气密度比空气小.(3)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分析】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在实验室通常用加热固体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因此需要加热;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因此氨气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解答】解:(1)在实验室通常用加热固体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因此需要加热;(2)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因此氨气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3)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 NH3↑+2H2O.(1)A;(2)D、理由是: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3)2NH4Cl+Ca(OH)2CaCl2+2 NH3↑+2H2O.13.工业烟气通常含二氧化硫,在排放前需经脱硫处理.如图是两种常用脱硫工艺中含硫物质的转化路径(部分产物已略).(1)下列环境问题与SO2有关的是 A (填字母序号).A.酸雨 B.温室效应 C.臭氧空洞(2)双碱法中的“双碱”指的是Ca(OH)2和NaOH (填化学式).(3)写出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SO2+2NaOH=Na2SO3+H2O .(4)反应Ⅱ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原因是通过反应II实现了2NaOH的循环利用,减少了NaOH的用量,所以成本降低(物质组成和变化分析).【考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碱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分析】(1)根据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氟氯代烃能造成臭氧空洞;二氧化碳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解答;(2)根据题中信息分析解答;(3)根据反应Ⅰ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的反应,写化学方程式;(4)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定义解答;(5)根据表中数据,通过反应II实现了NaOH的循环利用,减少了NaOH的用量,所以成本降低解答.【解答】解:(1)酸雨是因为空气中的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过多造成的,制冷剂“氟里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二氧化碳,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故选A;(2)根据题中信息可知:双碱法中的“双碱”指的是Ca(OH)2和NaOH;(3)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4)反应Ⅱ是亚硫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氢氧化钠,属于复分解反应;(5)两种工艺中,处理相同量的SO2,双碱法所需的原料成本更低,原因是通过反应II实现了NaOH的循环利用,减少了NaOH的用量,所以成本降低.答案:(1)A;(2)Ca(OH)2和NaOH;(3)SO2+2NaOH=Na2SO3+H2O;(4)复分解反应;(5)通过反应II实现了NaOH的循环利用,减少了NaOH的用量,所以成本降低.14.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做出了如下假设:假设一:该溶液没有变质,溶质只有氢氧化钠;假设二:该溶液部分变质,溶质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两种;假设三:该溶液全部变质,溶质只有碳酸钠.写出有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Cl2═CaCO3↓+2NaCl.)的探究实验也有不足,因为实验前未排除氯化钠和氯化钙对酚酞溶液颜色变化的影响.【考点】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分析】要验证不变质,就是证明没有碳酸钠;验证溶液全部变质,既要证明没有氢氧化钠,又要证明有碳酸钠进行分析:碳酸钠能够和氯化钙等溶液产生沉淀既能证明氢氧化钠变质成碳酸钠,又能够除去碳酸钠碱性对氢氧化钠的干扰,再滴加酚酞试液观察变色,确定溶液的组成;并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据此解答.【解答】解:(1)若是氢氧化钠不变质,则加入氯化钙溶液没有沉淀产生,加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要证明氢氧化钠全部变质,则加入氯化钙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加入酚酞试液没有红色出现,故填:溶液呈红色;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不变红;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故填:Na2CO3+CaCl2═CaCO3↓+2NaCl;(2)要证明氢氧化钠没有变质,根据碳酸盐遇酸化气的性质,可以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没有气体产生,故填: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无气体产生;(3)实验(1)中没有排除氯化钠和氯化钙对酚酞试液颜色变化的影响,故填:氯化钠和氯化钙.15.硝酸铜为蓝色固体,溶于水可得蓝色溶液.某实验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加热硝酸铜,发现固体由蓝色逐渐变黑,同时产生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提出问题】硝酸铜在加热条件下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反应?【查阅资料】①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O+H 2SO 4CuSO 4+H 2O②含氮化合物中,只有NO 2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③NO 2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猜想假设】Cu (NO 3)2受热分解除了生成 NO 2 _,还可能生成了CuO 和O 2. 重新进行加热硝酸铜的实验.2 NO 2的沸点或物理性质(或低温下NO 2能否反应生成液态或固态物质) 方面的性质信息.(2)设计步骤Ⅱ的目的是 除去NO 2的验证反应有O 2生成 .【获得结论】根据实验结果,Cu (NO 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Cu (NO 3)22CuO+4NO 2↑+O 2↑ .【反思与评价】(3)已知相同状况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分子个数比.据此,同学们认为,即使没有资料③,依据实验结论和“加热硝酸铜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实验现象,也能推出NO 2可能具有助燃性.理由:硝酸铜分解生成的气体中NO 2与O 2的体积比为4:1,O 2所占的体积分数与空气中O 2的体积分数相同,分解生成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而空气不能,说明NO 2有助燃性(4)一氧化氮不溶水,极易和氧气反应生成NO 2;二氧化氮极易和水反应,方程式:2NO+O 2═2NO 2,3NO 2+H 2O═2HNO 3+NO↑某同学在图1实验中用图2装置收集气体,结果发现图2中的集气瓶未收集到气体,且集气瓶中的液面无变化,请说明原因(用化学方程式) 4NO 2+O 2+2H 2O=4HNO 3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分析】【猜想假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资料推测Cu (NO 3)2受热分解除了生成NO 2;【进行实验】因为氧化铜难溶于水,可以通过溶解,过滤,洗涤的方式与可溶性物质进行分离.而后加热稀硫酸,稀硫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得到蓝色溶液;NO 2气体易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