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管理研究——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决策机制考察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状况直接影响着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
本文将就目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1. 资金短缺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相对较为落后,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
许多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直接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水平。
2. 供给不足在我国的农村地区,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很难满足居民的需求。
有的农村地区缺乏适宜的教育资源,有的农村地区缺乏适宜的医疗资源,这些都导致了农村地区的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
3. 质量参差不齐在部分农村地区,虽然存在一些公共产品,但很多都是质量参差不齐的,例如农村的道路、学校、医院、供水等基础设施质量不高,无法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
4. 管理不善农村地区的公共产品供给往往受到管理不善的影响,有的地区甚至存在着公共产品管理混乱的情况,这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低下的问题。
二、对策研究1. 加大政府投入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面应当加大投入,提高投入比例,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的投资力度,以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2.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供给政府应当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公共产品领域,吸引社会力量投入到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供给中,以弥补政府资金短缺的问题。
3. 加强农村公共产品质量管理4. 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政府应当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机制,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规范和监管,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和公平性。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是制约我国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力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供给,加强农村公共产品的质量管理,完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机制,从而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新农村建设中的公共产品供给研究
三项费用 ( 亿元 )
9 7 .8 1 .8 0 2 9. 8 8 1 .3 2 4 1 .2 32
费( 亿元 )
占财政 的比重( %)
2 0 00 2 0 0 1 2 0 02 2 0 03 2 0 04
1 3 .4 2 15 1, 5 7 4 6. 3 1, 8 7 5 0. 6 1, 5 4 7 4. 5 2, 5 8 3 7. 9
严重不 足 , 不能满 足农 村经济 发展 的需 要 , 为制 已经 成
都是公平的, 因为公共产品的供给主要是靠纳税人所
纳税 收。但是 , 在我 们 的国 度里 公 共产 品却成 了城 市 特有 的产 品 , 大农 村 与公 共 产 品基 本 无缘 。在 现 行 广 公共 产品供给 体 制 下 , 府 把 大量 的公 共 资 源投 到 了 政 城市 , 积 累成 为 工 业发 展 的 重 要资 金来 源 。另 外 农业 我 国财政转移 支付制度 不健 全 , 央财力 有 限 , 中 转移 支 付力 度不够 , 对农业 和农村 的补 贴较 少 , 响 了农业 的 影 发展 和 自身积 累的提高 。 第二 , 村公共 产品投 、 资机 制存在 单 一性 。 由 农 融
7 6. 9 6 8 9 7. 6 1 9 1,0 7 1 2. 0 1 1 4. 6 .3 8 1 6 3. 9 .9 7
4 .l 0 4 4 .8 7 6 4 3 4. 8 7 .0 9 8 8 .7 5 8
7. 5 7 7. 1 7 7. 7 1 7. 2 1 82 .8
给上明显存在着“ 城市偏 向” 。从理论上讲 , 公共产品 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公平性, 也就是说任何人都有权 使用或消费公共产品, 而这种使用或者消费通常又不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管理研究——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决策机制考察
编 码 形 式 , 每 个 问题 当作 一 个 项 目进 行 编码 , 个 把 每
问题 的编 码 采 用 开 头 字母 的英 文 缩 写 ,如 主要 经 济
来 源 缩 写 为 Z JL 被 调 查 地 区编 码 为 A 如 溧 阳 Y J Y; D,
相关 规 则 和 制 度体 系 。作 为 一 种 由多 主 体 参 与 、 环 多
本 文 系 国 家 社 会 科学 基 金项 目(7 J 8 江 苏 省 软 科 学 研 究 项 目( R 0 8 5 ) 段 性 成 果 之 一 0 BY04) B 2003阶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管理研究
节组 成 的 复杂 的 活 动过 程 , 它包 括 决策 主 体 及 其权 责
于 水 , 京 农 业 大 学 公 共 管 理 学 院 副 教 授 南
21 95 00
南 京 大 学 政 府 管 理 学 院 博 士后
21 O9 O 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农 村 基 础 设 施 是 为 农 村 经 济 、 会 、 化 发 展 及 社 文 农 民生 活 提供 公共 服 务 的 各 种 要 素 的 总 和 。农 村 基 础 设 施 是 公 共 产 品 的 组 成 部 分 ,它 具 有 一 般 公 共 产 品 的特 征 , 即效 用 的不 可 分 割 性 、 益 的非 排 他 性 和 受 消费 的非 竞争 性 。发 展 经 济 学家 罗森 斯 坦 ・ 丹将 基 罗
2 .江 苏 省 苏 南 、 苏 北 地 区 农 村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决
法体 系 ; 策 信 息 沟 通机 制 ; 策 监 督 机 制 等 。农 村 决 决
论我国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
必须建立民主、 科学的农村公共产品需求表达和供 给决策机制, 实现由农民根据 自己的需要决定农村 公共产品的供 实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程序 由“ 自上而下” 自下而_” 向“ L 的转变 抬 体制由‘ ‘ 供 给 主导型 ”向‘ 求主导 型” 需 转变 。 3 2开拓筹资榘遭 实现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主 体 与{ 疗式的多元化。 { 我国 【 人口众多农} 松 共物品的需求规 Cv 而现阶段我 国政府所能筹 斯t , 4 对资金的需求量过 农 民对公共物品 的需求 匕 因止 顽进一步完善筹资机带 I 怊 入更多的 社会资本实现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主体与供给方式 的多元化。 农村纯公共物品可以由政府提供而埘于 农村混合品可以由政府年 私人混合提供。 西 正外部性 强的混合品提供以 政府为主。 鼓励公办民助和社会 各 界的 捐觑 外部 I 弱 自可以 由政 府给 予一 定的 生 教 g 优惠措施和资金扶托 完全由私 }供。 3 _ 3明确政府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甲的责任与 地位。 现阶段庄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领域存在着 严重的政府缺位。 政府的介入与否和介入力度, 不仅 影响到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市场的茂民 还进 步影响到 了 国工业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全面建 我 设。这就爨求明确各级政月 撇 村公共物品供给上 的各负其责 圜薄瞅 与财权的统- 。 一 3 完善农村 4 . 度的监督约束机 制。 引进科学的支出分配方法制 定符合实际的支出 标准同时实行政务公开、 利务公开 期 向群众公布 收支状况艏加共产品供给资金使用的透明度确 保 公j产品供给资金的台理用。 蛙 其次要加强社会审计 监督作用 一 步完善项 目评估制度、 埘项 目实行严 格的预算管埋 亍 成本效益核算。
区更加严 重 。
1 2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存在的问题。 2l农丰 l 寸 公共物品供给总量不足。 近年来, 尽管公共财政覆盖 农村的力度 、 广度、 深度是前所未有的农 村公共物 品的供给得到了 极大的改善, 但城乡间差距仍然很 大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总量上不足难 以满足农村 社会 发展 的需要 。 首先 农 业生产 性农村公共 物 品供 给不足主要表现为诸如大型水电灌溉设施的建设、 大型农业固定资产的投 ^ 等农业基础设施 以及农 作物良种培育与推广 农产品市场信息预报等农业 基础服务的供给不足其次提前 关农 民自身权利和 促进农卡发展的消费眭 共物品供给不足 主要表 寸 公 现为农村义务教育、 医疗保障以及农村环境保护等 方面的必需公共物品供给不足。 2 12农村公共物品 的供给主体单一。现行l制 l私 ^ 僻 卜 组织、 第三部门 等参与主体受政府政策 、 产权界定和自身34 ̄质 C- ? _ 的黝 向 以大规漠进入农村公共品供给领域政府 难 仍韪单一供 给主体。 其表现为着先 足私 ^ - 、 组织参与 不够 。 我 隔农村 公共 品的最大 受益者农 民缺乏 在 产 对农村公共品进行供给的激励。 其次农村第三部门 发 莆 后农 十 区作 蜷 L d 社 有得到充 殳 在我 挥0 国农 村曲 于 乡镇 政府职 能 向村级 组织 渗透 村 民委 员会失去了应有的自治色彩难 以准确表达民意, 发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研究综述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研究综述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和管理成为当前农村改革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不足、不均等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的生产生活质量。
因此,深入研究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探索适合我国特点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是非常必要和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农村公共产品概述农村公共产品是指政府或政府授权的社会团体提供的,为农村居民提供的或涉及农村社区利益的一种非竞争性的公共产品,农村公共产品的产生和供给需要政府或者社会团体的参与,是政府实行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与城市公共产品相比,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如地域广阔、人口分散、供给不足等问题,因此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需要通过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的合作,通过市场化、社会化和政府化的供给模式,多方面地进行探索和实践。
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不足及原因1.财力不足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需要政府或者社会团体的资金支持,但政府的财力有限,难以满足各地的需求。
此外,由于农村经济的停滞和发展不平衡,导致了财政收入较少,自然也就缺乏资金支持。
2.人才缺乏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需要具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但由于乡村经济的发展并不完善,导致了乡村人才的较大流失,在乡村地区使用所拥有的才能的机会较少,该问题限制了乡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发展。
3.自主创新能力差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需要自主创新和不断发展,但由于乡村经济的相对落后和市场竞争度的不同,导致了乡村市场的氛围相对不强,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差,很多农村企业因此失去了持续竞争的精神,不能创新和发展。
为提高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需要建立符合农村特点的供给模式,目前比较主要的供给模式有:1.政府主导的供给模式政府主导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是指政府部门负责设立公共服务机构或单位,通过专业性的、计划性的服务来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
该模式由于政府引领,能够为农村乡亲们提供相应的服务,但也存在着效率低下、走向僵化和过度依赖的弊端。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研究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研究【摘要】本文阐述了农村公共产品的概念,分析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解决措施。
要建立多元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优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和决策体制,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关键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供给机制;措施随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理念的深入,公共财政对农村支出逐渐增大、对农村的政策倾斜力度也不断增强,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与此同时,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公共产品供给依然不足。
对农民自身而言他们不是这部分惠农措施利益的获得者,对农业农村而言也影响了其长远稳定的发展。
因此,探讨完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机制,意义重大。
一、相关概念农村公共物品[1]是指满足农村社会的公共消费需求的产品或劳务,它具有一般公共产品的基本特点,即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不可分割性。
可以将其按照不同的功能分为生产性农村公共产品和消费性农村公共产品。
二、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1、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目前,虽然国家财政农业支出金额逐年升高,但是农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却呈下降趋势。
以生活设施、交通设施为例,中西部广大农村地区许多农民几乎享受不到供气、公共下水道、路灯等基础设施,农村电话信号不稳定,联系不便,有线电视也没有普及,更为偏远的地区不通公路,成为农民致富的“瓶颈”;以义务教育为例,一是财政资金投入不足,乡村办学条件差,学校基础设施配备简陋,缺少必要的教学教具,更不提实验室、图书馆、微机室等设备,另外乡村教师工资水平低,人员流失严重[2];以医疗卫生为例,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简陋,医疗设备缺乏,也没有严格的消毒措施。
2、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不合理结构失衡主要表现在生产性公共物品供给不足,而非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膨胀[3]。
政府热衷于投资见效快、易出政绩的短期公共项目,供给一些非生产性公共产品,例如农贸市场和文化广场等消费性公共设施建设,而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由于投资力度大,见效慢,政府供给意愿较低。
对当前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的思考
(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 , 福州 3 5 0 0 0 2 )
摘
要: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对新农村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 , 甚至在 某些方面起 着决定性作用。分析 当前 中国农
村公共产品供 给中存在 的问题 , 并根据对 问题的剖析提 出改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 需求的公共决策权配置机 制、 建立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关系着农 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农业 发
建设 社会 主义新农村 , 必须加 强农村基础设 施建设 , 大幅度 增加农业科技和基础设施投入 , 改善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的 物质条件 , 缩小 日益扩大的城乡差距 。 因此 , 增加农村公共产 品供 给 , 对 于新 农村建设有 重要意义 : 一是有利 于增 加农 民
收入 , 促进农民财富积累 ; 二是有利于启动农村消费市场 , 拉
展和农村社会稳定 。由于中国长期实行城乡二元的公 共产 品
供给政策 , 造成农村 公共产 品供给长期短 缺 , 农 村公共产 品
供给结构失衡 。因此 , 合理配置公共资源 , 创新农村公共产品
供给机制 , 让公共 财政 的阳光 普照农村 , 成 为新农村建设 必
村民的意见 : 哪 些 是 主 要 的 ? 哪些 是 急需 的 ? 哪些 是 不 必 要
中体现在城 乡居 民在享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 的不平等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3 — 1 8
的?而只按 自己心 中的“ 蓝 图” 和想当然来供 给。再加上经济
供给就 主要不是 由农 民决定 的 , 而 是由“ 上面” 决定 的 , 然后 通过指令一层层下达到村委会。 导致这种错位的主要原因在 于: 基层政府 的官员是 由上级 任命的 , 而非 由辖 区内的选 民
有关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探讨
有关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探讨作者简介:郑晓花(1987.3-),汉,女,河北省邯郸市,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2011级,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开拓农村市场,发展农村经济已经成为势在必行的选择。
农村公共产品是农业生产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条件,其供给状况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近几年,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正在稳步提升,但其发展速度仍远落后与城市。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供需不均衡、供给主体责任不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不健全等已严重影响我国新农村建设。
如何改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增加供给有效性,已成为农村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针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建议,希望有可供参考的价值。
关键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对策及创新一、农村公共产品的界定首先对“公共产品”一词给出明确定义的是西方经济学家萨缪尔森,他指出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相比具有消费上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保罗·萨缪尔森给出了公共产品的经典定义,即: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导致其他人对该产品消费减少的产品。
[1]我国学者对农村公共产品定义为:它是指区别于农村私人产品,在农村地域范围内为农民、农村和农业发展所提供的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收益外溢性的产品或服务。
[2]二、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分析(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1.农村基础设施方面随着“村村通”硬化路惠农工程的不断推进和实施,农民出行难的问题切实有效地得到了解决。
一些偏远地区由于修路成本太大,很难在短期内通路,没有通公路的行政村也占到了6%。
[3]并且由于修路过程中缺乏施工监督和事后对公路的维护,导致农村公路的质量出现问题,破损严重。
农村娱乐健身场所缺乏且破损严重;农村公路缺少照明设备,影响农民夜间外出;截至今日,全国仍有约一半的行政村没有通自来水,有相当一部分偏远农村地区没有通电,约有1.5亿的农户还有燃料问题亟待解决。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问题分析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问题分析【摘要】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但目前存在着种种问题。
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现状,包括服务内容单一、供给不均衡等问题。
然后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包括政府投入不足、服务质量低下等。
接着提出了改善的措施,如增加政府投入、完善服务机制等。
同时还探讨了创新的方向,包括引入社会力量、建立多元化服务体系等。
最后分析了问题的影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加大政府投入、鼓励社会公益机构参与等。
展望未来,希望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能够构建更加完善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为农村居民带来更好的生活。
【关键词】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问题现状、存在的问题、改善措施、创新方向、影响、建议、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问题分析引言:农村公共服务是指由政府或社会组织向农村居民提供的基本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方面。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问题日益凸显。
当前,农村地区存在着服务不均衡、供给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制约了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为了更好地改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有必要对当前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本文将针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问题展开研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创新方向,以期为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是农村社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服务内容不足、服务质量不高、服务范围不全面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寻找解决途径,对于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系,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理论分析与政策思考
缺的重要作用 。 农村生产性公共物品有效供给对农 民收 入 的增加有 着长期 有效 的作 用 , 是对农 村生产 、 投资环 境的改善 , 这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 、 增加农 民的收入 , 对 农民的消费水平 和消费结构也产生 间接 的影响 。 良好 而 的非生产性公共 物 品的供 给又促进 了农 民精神 生活 的 提升 , 改善生活环境 , 提高社会福利 , 对维护农村社会 的 稳定也大有裨益 。
式; 政府控制所有权 , 而私人部 门生产经营公共物品 , 形 成国有私 营生产模式 ; 私人所有 , 并生产经营公共物品 , 政府进行必要 的规制 ,形成政府管制下的私有化模式 。 在政府集 中控制 的“ 国家化” 模式 中, 国家在农村公共物 品的治理 当中全权负责 , 以强制权力 为基础 , 突出强调 了公共 物品的公共性 , 排除 了私有化模式可能带来 的农 村公共 物品产权私有后导致社会 不公正的危险 。 在市场 经济中对农村纯公共物 品来说 , 也是必须 的。对于某些 农村准公共物 品供给来说 , 在市场 经济 中 , 市场的介入
延。依据萨缪 尔森 (9 4 对公共物 品内涵 的界定 , 15 ) 可知 具有排他性 或竞争性 或二者 同时具 备是公共 物品的主 要特点 , 只具 备其一 的是 准公共物 品 , 二者兼 有是纯公 共物品。这样就不难得 出, 农村公共物 品就是主要为农 村发展服务的 、 以全体农 民为供给对象 的公共产 品与公 共服务 , 外延 上应包括农村 的道路建设 、 田水利建设 、 农 农村教育医疗产 品的提供 、 田科技知识 的提供 以及社 种 会保障等。农村公共物 品的这一本质 内涵 的界定 , 以 可 得 出其具有如下特性 :一是具有非竞争性或非排他性 。 非竞争性意味着边 际生产成本 为零 , 也意 味着边 际拥挤 成本为零 。 公共物品的非排 他性使得通过市场交换 获得 公共物 品的消费权 力机制 出现失灵 。 这样如果是非竞争 性和非排他性兼备的纯农村 公共 物品 , 具有 消费的不可 分性 , 无法形成市场 价格 , 因而很难像 私人物品那样通 过市场 来供给 , 由国家和政府 来投资 、 应 生产 、 提供 , 形 成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外部性 。 这缘于公共 物 品的非排他性 、 非竞争性特 征 : 由于无 法排除未付 费 者的免费使用 , 公共物品正的外部性容易造成“ 搭便车” 行为; 而负 的外部性 则易造 成公共物 品供给的 “ 理性 不 经济 ” 现象 。 三是投入 的密集性 。 在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 中 , 农 田水利设 施等基础设 施建设 , 像 需要大量 的资金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问题分析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问题分析【摘要】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是关系到农村居民基本生活的重要问题。
本文主要探讨了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理论基础、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改善对策和优化措施。
通过分析发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存在着需求不足、服务不均等、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其中主要原因是资源分配不公平和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政府投入、优化服务机构设置、提高农民参与度等对策措施。
未来的研究应该加强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深入研究,完善相应政策和措施,促进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持续优化,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保障。
【关键词】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理论基础、问题、影响因素、对策、优化措施、解决方案、展望、总结、评价。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是指在农村地区提供各类公共服务的运行机制。
随着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逐渐成为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随着城乡发展差距的逐渐拉大,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由于资源配置不均衡和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难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导致农村公共服务质量和覆盖面严重不足;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中存在着利益分配不合理、管理体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制约了农村公共服务的提高和发展。
对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深入研究和系统分析,不仅有助于揭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更有助于提出有效的改革措施和政策建议,从而推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持续改善和优化。
本文旨在系统分析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问题和挑战,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对策和措施,为促进农村公共服务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存在的问题,探讨影响这些问题的因素,提出改善和优化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对策和措施。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研究
建设新农村 ,是党提 出的重 大历史任务 ,是一项 惠及亿万农 民的民心工程 ,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和现 代 化 建 设 全 局 。是 新 阶 段 “ 农 ” T 作 指 导 思 三
想 的深 化 、升 华 和 发 展 。 “ 十一 五 ” 时 期 ,我 国 要 以
维普资讯
2 0 / 4 总 第 3 2期 0 80 7
文章 编 号 :10 0 1—1 8 ( 0 8)0 4X 20 4—0 7 1 1—0 2
商 业 研 宄
Co MME l L RE E RC RC A s A H
新农村建设巾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研究
作 者 简介 :马 晓 国 (9 1 , 男 ,甘 肃 定 西人 ,博 士 , 南京 工程 学 院 经 济 管理 学 院 讲 师 研 究 方 向 :技 术 17 一)
经济 、区域 经济 ;王爱峰 ( 94一) 17 ,男,硕 士 ,河北 工程 大学 经管 学院讲 师;陈其 霆 ( 95 17
摘要 :保障和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成为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 要基础 ,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为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必须建立有效的投入投 融资体 制,推进基层政府机构改革 ,形成科学的需求表达和决策机制 ,推进城 乡一体化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
关 键 词 :新 农 村 ;农 村 公 共 产 品 ;供 给 体 制
马晓 国 ,王爱峰 ,陈其 霆。 ,徐 菱娟
( . 南 京工 程 学 院 经 管 学 院 ,江 苏 南 京 2 16 ;2 河北 工 程 大 学 经 管学 院 ,河北 邯 郸 1 l 17 . 3 南 京航 空 航 天 大 学 经 济 管理 学 院 .江 苏 南 京 . 20 1 ) 10 6 063 ; 5 08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制度和供给模式研究
致 使饮 水流量 、 蓄水量偏 小 , 些 已成 为 限制农 业 这
一
、
农 村基 础设 施供 给严 重不 足
高效发 展 的 瓶 颈 。其 四 , 村 通 讯设 施 落后 致 使 农 对接 。 当前 , 村 通 讯 设 施 如 广 播 、 农 电视 、 电话 尚
我 国是一 个 典 型 的 二元 经 济 国家 , 种 结 构 农 民不能及时了解市场需求进而与市场形成有效 这 上 的二元 性 使 得 城 乡 发 展 严 重脱 节 。建 国 以来 , 公共 财政 不 断 为城 市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提 供 财 力 , 从 未普及 , 致使农村信息不灵 , 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 而 使得 城 市 的交 通 、 源 、 利 、 讯 等 基 础设 施 农 民不 能及 时而 有 效 地 获 得 市 场需 求 信 息 , 能 水 通 因而 较 为完 善 。而公 共财政 对农 村 的覆 盖 范 围相 对狭 难以对农产品市场信 号作 出及时而正确 的反应 , 小, 使得 农村 的基 础 设 施 供 给 长 期 处 于 严 重短 缺 这 很可 能导致 农 产 品供 需 结 构 不 合 理 , 农 民在 使 状 态 。其一 , 农村 公 路建设 严 重滞 后 。 目前 , 国 市 场经 济 中遭受 损失 。 我 农 村 大多数 公路 呈现 出技 术等 级 低 、 拥挤 度 高 、 路
20 0 8年 2月
我 国农 村 基础 设 施 的供 给 制度 和 供 给 模 式研 究
李 建丽
( 西北 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兰州 70 7 ) 30 0
摘要 : 长期 以来, 国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严重不足 , 我 在很 大程度 上成为制约农村 经济发展 的瓶 颈。文章认 为农
我省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创新研究
农 林 科 技
我省新农村建设 与农村公共产 品供给体 制创新研究
任 爱华 ( 北பைடு நூலகம்融学院’ 河
基金项 目: 河北省教育厅 2 0 0 7年度科研基金项 目( S 0 0 2 ) Z 7 4 5 摘 要 : 我 省 社 会 主 义 新 农村 建 设 的逐 步 深 入 开 展 , 村 公 共 物 品 的 随着 农 供给能够适应需求。 但是 ,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总量严重不足, 供给结构失衡, 供给 效 氏 已经成为制约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立足j供给主体 下, ) ^ 上、 供给 方面、 惦 供给结构进行农村公共产品供 给体制改革已是迫在眉睫。 关键词 : 新农村建设 农村公共产品 供给体制
产 业 和 城 镇 转 移 创 造 条 件 ;可 以提 高 农 民依 法 维 护 自身 权 益 的 能
讯 支 出 , 次 是 医疗 卫 生 支 出 , 明 农 民对 交 通 道 路 、 疗 卫 生 的 公 其 说 医
一
一
、
展 , 进 社 会 主 义新 农村 建设 刨 造 必要 条 件 。 推
2 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 、 有利于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 目前 省农业和农村发展正处在爬坡阶段 , 农业和农村发展很大程度上 受 到 农 业基 础 设 施 等 公 共产 品供 给 落 后 的 制 约 。 因 此 , 对 制 约 农业 针 和农村发展 的这些突出问题, 要建设现代农业, 必须加大农村公共产品如 农村基础设施、 农业科技研究、 推广和应用等公共产品的供给力度。 3 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 、 有利 于 增 加 农 民收 入 , 高 农 民 提 素 质 和生 活 质 量 的功 能 。农村 公 共 产 品 的供 给 , 别 是 农村 科 技 、 特 教 育 、 生 、 化 等 公 共 服 务 的供 给 , 以有 效 地 改 变 农 村 居 民 的 生 活 卫 文 可 质 量和 生 活 条 件 ,使 农 民享 受到 经 济 增 长和 社 会 发 展 带 来 的成 果 ; 可 以 提高 农 民 的科 技 水平 和 生 产 经 营 能 力 ,从 而提 高 农 民收 入 , 扩 大 农 民消 费 ; 以 提 高农 民 的 文化 素质 和 技 能 , 农 村 入 口 向非 农 可 为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文献综述研究
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农村村容村貌的改变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著名的经济学家林毅夫(2006)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手点就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认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既能达到农村的“村容整洁”,又能消化农村过剩生产能力,提高农民收入,进一步促进“乡风文明”。
王敏,田国双(2011)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
进一步提出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其他国内各学者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主要包括对农村基础设施管理机制的研究和其投融资的研究,在这两个视角上,分别从现存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等几个方面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做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机制层面首先,不少学者指出了现在我国农村基础设施的滞后问题。
秦伟,孟全省(2010)则从生产性基础设施、人文基础设施、生活性基础设施和流通性基础设施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以此提出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基础设施内部结构不合理。
魏跃军(2011)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也存在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等问题。
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的道路电网设施、农村文教卫生等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各视角提出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问题。
其次,有些学者认为我国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中建设轻管理甚至无人管理等管理机制问题。
毛伟强(2009)也指出了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包括镇乡规划变化频繁、重建轻养现象较为普遍等。
房桂芝、董李刚(2010)进一步阐述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管理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但目前农村基础设施有人建设无人管理、农村基础设施的运营管理机制不健全以及对农村基础设施评估重数量轻质量、重投入轻管理。
丰景春,李娟,耿秀(2009)根据2001-2006年江苏省13个市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项目的管理与维护现状,分析了基础设施项目管理与维护存在的问题。
关于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的研究综述
【收稿日期】2006-11-16【基金项目】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湖南省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的农村公共物品建设问题的研究”(04CZ 083);“农业税取消后中部地区县级公共财政制度建设研究———以湖南省为例”(YD042)的成果之一【作者简介】张王君(1967-),女,河南人,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李明贤(1968-),女,陕西人,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
关于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的研究综述张王君,李明贤(湖南农业大学,湖南长沙410128)【摘要】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多年来,我国学者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他们研究的成果对我国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文章对他们的研究成果从农村公共品的供给量、供给结构、供给责任、供给主体、供给方式、供给保障、供给的筹资机制、供给的需求表达与决策机制几个方面进行了分类与归纳。
【关键词】农村公共品;供给;【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768(2008)12-0157-04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是为农民提供最基本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满足他们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众多学者和专家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对他们的研究综述如下:林万龙(2002)认为农村公共产品是指在农业、农村或农民生产生活共同需要的,在农村地域范畴内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的社会产品或服务。
这些产品或服务会使农村受益,但其中有些社会产品或服务的受益范围又不仅仅局限于农村地区。
[1]这是目前被大多数学者认可的一种概念。
于奎(2005)认为根据农村公共产品的公共性质,可以将其分为三类:一是接近于纯公共产品的农村准公共产品,如农村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等;二是中间性准公共产品,如:农村医疗、信息服务、职业教育等;三是接近于市场产品的准公共产品,如实用型农业科技、文化娱乐、自来水工程。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研究观点综述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研究观点综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是涉及农民增收、农业增产的重大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
本文对这些观点综述如下。
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变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发生了相应变化。
张军、何寒熙(1996)认为,农村制度的变迁在为促进农业生产高速增长提供了很强激励的同时,也引致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变迁,即由国家财政承担、动员并组织群众以劳代资的供给模式,转变为政府与私人共同承担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且私人参与的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农民受教育程度和地方政府参与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叶兴庆(1997)认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是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后的制度内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农村发展又迫切需要公共产品时应运而生的。
尽管成本分摊方式与人民公社时期有所不同,但是就资金的筹措和使用看,实际上是人民公社制度的延续,属于制度外供给。
林万龙(2001)认为,家庭承包制实施后,在部分农村地区已经发生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诱致性变迁,变迁的基本特征是公共产品供给主体不再限于政府,而是民间供给主体,主要由他们承担变迁成本,并享有变迁收益。
二、现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
在这个问题上,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公共产品供给的财政体制不合理。
贾晓俊(2006)认为,由于事权划分脱离于财权划分,在财权呈现上收态势的同时,事权却呈现下放态势,基层政府承担了与其财力极不相称的事权,这种不对称成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体制性诱因。
寇铁军、任晓东(2006)认为,政府间财权事权的非均衡性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匮乏。
2.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财力有限。
熊巍(2002)认为,由于我国分税制具有的制度缺陷,使得乡镇财政收入极其有限,而且省级以下的转移支付缺少监督,乡镇政府取得的转移支付数额很少。
另一方面,我国农业基础设施严重不足,而多年来国家对农业基本建设的投人数额始终偏低,我国财政支农支出徘徊不前。
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看新农村建设
二、 农村公 共产 品有效供 给存在 的 问题 1 农村 公共 产品供 给不足 制 约新农 村 建设 目 的实 . 标
现。
现阶段 , 国 农村 公 共 产 品不 足 主 要 表 现 在两 个 方 我
两个 历史 时期 的变 迁 。一 是 税 费改 革 前 的农 村 公 共 产 品
且从农民个体来看 , 导致 了农 民税负的不均衡 。 使得农 民
的生产积 极性 大打 折扣 ; 另外 税 费 改革 就 是一 种 并 税 制 ,
它导致了税权的集中度更强, 地方拥有 的税权更小 , 为了 弥补资金不足 , 不得不“ 正门不走走边门”更令人匪夷所 ;
民所垄断 , 农民收入长期得不到提高 , 农业资本投入长期 不足 ,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受到 了资本严重不足 的制约, 农 业再生产能力扩大受到限制 , 民负担越来越重。在实行 农 了家庭联产承包制后 , 农民在农村公共产品方面的负担就 完全落在了家庭和个人头上 , 且大部分货币化了。这些都
维普资讯
j 01 l ‘0 f 0 霄2. 7
“ ” 研 三问 究 农题
从 农 村公 共 品供 给 看 新农 村 建设 产
罗 国基 , 国华2 黄
(. 1东华 理工 大学 ;. 2 中共抚州市委党校 , 江西 抚州 340 ) 400
[ 摘
导致 了农 村公 共产 品供 给 的严 重短 缺 , 致使农 村基 础设施
不健全和不完善 , 极大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税费改革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我 国农村 税费改革从开始在安徽省试点到全国 2 多个省市全面铺 0 开, 已历时 6 。虽然农民负担的平均水平确实有所 降 年 低, 但是它只强调减少税负的绝对水平, 却没有建立和健 全地方公共财政体系 , 并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建立充足的 融资渠道 , 使得乡村财力下降过大 , 运转也陷入了困境 ; 而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与对策分析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与对策分析-经济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与对策分析靳明明1 李阳2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区和深水区,而“三农”问题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阻碍之一。
其中农村公共物品是否有效供给不仅影响新农村建设中“三农”问题的解决,而且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经济建设。
本文主要基于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阐述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欠缺的原因以及问题,进而探求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合理途径。
关键词:供给短缺公共选择理论农村公共物品一、农村公共物品和公共选择理论概述(一)农村公共物品的内涵、特征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最早提出了“公共物品”这个概念,他指出每个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这种物品即为公共物品。
在公共物品概念的基础上,本文把农村公共物品的内涵定义为:在农村区域范围内,一般由政府部门提供的用来满足农民、农业、农村生产生活和服务的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主要有三大特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我国的农村公共物品除了具有公共物品固有的三个特征外,结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自身特点,我国农村公共物品还有以下特征:第一,辖区的外溢效应;第二,城乡供给水平差异化;第三,需求层次不同;第四,政府管制束缚。
(二)公共选择理论与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所谓公共选择理论是以理性人为假设,并采用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工具来分析政治行为主体在政治市场的活动。
公共选择理论也可以这么认为,经济学在政治学中的应用分析。
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论题是研究政府失败以及对政府失败的矫正措施。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部门以及政府工作人员也是理性的经济人,他们同市场主体一样追求个人利益,所以他们的行为活动也会影响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公共选择理论指出利益集团常常通过不正当的活动垄断某一行业,这对我国相关部门实施公共定价起到了启示作用,从而削弱了利益集团对公共物品的控制力。
此外,公共选择理论要求政府考虑到公众的需求,使得中央、地方政府高效供给农村公共物品弥补市场失灵,拉动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北葛庄村和老霍村的两条已修好的主干道, 都是在“村村通达工程、道路硬化工程”的口号下完 成的项目。这个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过程中,村 民很少有机会提出自己的意见。村民代表大会也只 是在有一定项目资金的情况下,需要讨论村民出资、 出力,每户分摊多少劳力和钱时才召开。村民在其他 如修路、水利供给等决策过程中的意见也都得不到 采纳。一般在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时,村民与领导之间 矛盾很多,争吵也很激烈,严重挫伤了村民参加村民
116
江 苏 社 会 科 学 2010 年 第 2 期
政治学研究
代表大会的积极性。村民自治组织在强势政府面前 显得软弱无力,在与政府博弈的过程中没有话语权, 处于明显的劣势。苏北农村基础设施的决策过程如 图 2 所示。
3. 影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决策机制的因素分析 (1) 经济发达地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满意度 较高,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决策过程表现较积极的 参与热情。本次调查问卷对象的年龄主要集中在 2050 岁的青壮年,他们长期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的基础 设施供给与管理有着亲身体会。调查发现经济水平 较高地区的农村居民对当地农村基础设施的状况更
在现行行政体制下,乡(镇)政府是农村基础政 权,并承担起本辖区公共产品供给的职责。而村乡级 领导人又是由上级组织部门安排的,这种管理体制 特征就是层层管理。目前,我国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存 在着许多问题。农村基础设施大都是由各级政府及 相关部门自上而下决策供给的,提供什么样的农村基 础设施,提供多少农村基础设施,资金来源是什么,通 过哪些渠道来提供,大多是由上级政府部门依照自 己的工作思路,设定农民的想法和需要并由此做出 决断[4]。行政命令式的决策机制从体制上决定了供给 与需求是脱节的,造成供给与需求之间很容易出现 矛盾,不但基础设施的供给总量和结构不可能真正 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而且还可能超越农民的实际 承受能力,极易导致供给过度等问题。这种决策体制 实质上体现了供给学派的“供给决定需求”经济观, 其最大弊端就是忽视了农民的真实需要和价值偏 好,因而无法真正满足农民的需要。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决策决定农村基础设施的数 量规模、供给方式及效率。当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 设决策机制沿袭了人民公社时期的政府强制性供给 的特性,带有很浓的计划经济色彩,即农村基础设施 的建设是通过“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方式推动的。 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下,农村 基础设施的建设决策主要是由政府而非农民做出 的。政府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偏好代替了农民的需求 偏好,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农民 的需求,而是上级的行政命令。这种农村基础设施建 设的决策机制是在假设政府机构及其官员比农民更 加了解农民需求,能够更好地代表农民实现其利益的 前提下运行的。由于政府的决策并非完全理性,所以 这种“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并不能真正反映农民对 基础设施需求的偏好,政府所提供的农村基础设施也 并不一定能满足农民的需求。
2. 江苏省苏南、 苏北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决 策流程
以农民的需求为导向是衡量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与管理决策科学高效的价值标准之一。以苏州吴中 区角直镇淞南村道路建设决策过程为例,如图 1 所 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决策经过 6 个程序,基本是在 广泛征求民意、科学透明过程中形成决策方案的。究 其原因是淞南村集体经济发达,公共基础设施的项 目供给充裕,村民能充分表达自己的需求,利益诉求 机制通畅。事实证明,只要建立良好有序的组织体 系,就会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决策、监督的民主 化。村级民主决策能明确界定决策范围,决策前能充 分论证,注意决策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广泛听取村民 意见,决策后明确责任,注意监督决策的落实情况[3]。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决策机制是有关农村基础设 施建设、决策活动的运行过程和工作方式所形成的 相关规则和制度体系。作为一种由多主体参与、多环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BJY084)江苏省软科学研究项目(BR2008053)阶段性成果之一
115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管理研究
节组成的复杂的活动过程,它包括决策主体及其权责 分配机制;决策前的偏好显示机制;决策的程序和方 法体系;决策信息沟通机制;决策监督机制等。农村 基础设施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极其重要,但农村基 础设施很难完全由农民自己提供。一方面,以户为单 位分散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以及农业部门的特 殊性决定了农民生产私人产品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强 烈依赖性,这种强烈依赖性还随着农村市场化程度 的提高而不断加大[2]。另一方面,农村基础设施具有 外溢性,消费者可以免费搭便车,如果完全由市场供 给,必然会造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短缺,因此,农 村基础设施应由政府参与提供。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决策机制实证研究
1. 数据来源及样本基本情况 本文 所 用 数 据 资 料 来 源 于 笔 者 2008 年 2 月 , 2009 年 5 月二次对江苏省苏州市、南京市、镇江市、 常州市和安徽合肥市等农村所做的社会调查。此次 采用问卷调查与入户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共发放问卷 300 份,有效回收 286 份,有效回收率 95%。 本次调查采用的问卷从基本事实 (如年龄)、农 村基础设施供给主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决策影响 因素、农村基础设施决策流程等方面设计了 65 个问 题,比较全面地反映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与管理现状。 为了方便 SPSS 和 EXCEL 软件统计,问卷分析采用
为满意,并且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实力是影响农村 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因素。20.8﹪的被调查者认为所 在村的农村基础设施决策是通过村委会讨论决定 的,28.6﹪被调查者认为基础设施决策是通过村民大 会来决定的,如图 3 所示。调查还发现,部分人虽长 期生活在农村,但不清楚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决策过 程,如图 4。真正了解基础设施决策过程的只有 6.5﹪ 的人,一般了解的也只有 28.6%。被调查农民中了解 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的主要方式依次是通过基层政府 宣传,报纸电视等媒体,跟熟人聊天等等。
农村基础设施决策过程的透明度分析,决策过程很 透明的只占到总人数的 9.1%,认为比较透明的占到 33.8%,认为不太透明或者很不透明的占到半数以上。
(4)在影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各种因素中,与 决策影响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状 况。如图 7 所示,被调查者中 37.7%选择了客观经济 条件是直接影响决策的首要因素,36.4%的人选择的 是自身利益,13%的人 选 择 的 是 农 民 的 实 际 需 求 , 6.5%的人选择的是其他因素。
担,增加农民收入定预期,促进农村社会发展。
根据我国实际国情和公共产品理论,政府应成为 农村公共产品提供的主体,公平、公正地为农村提供 公共产品,让农民享受基本国民待遇。本文研究的重 点是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决策机制创新审视农村公 共产品供给与管理。
江 苏 社 会 科 学 2010 年 第 2 期
政治学研究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管理研究
—— —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决策机制考察
于水
内容提要 农村基础设施是公共产品的组成部分,具有公共产品的一般特性和农村社区所 决定的特殊性。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决策机制包括决策主体及其权责分配机制,决策前的偏好显 示机制,决策的程序和方法体系,决策信息沟通机制,决策监督机制等;而供给偏离农民的真实 需求、农民缺乏对自身利益的表达意识和表达渠道、决策信息公开披露制度缺失等是现存的农 村基础设施建设决策体制的主要缺陷。 因此,必须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决策机制,建立起科学 合理、符合农民真正需求的供给决策机制。
关键词 农村公共品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决策机制 农民需求 创新
于 水,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210095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后
210093
农村基础设施是为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及 农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农村基 础设施是公共产品的组成部分,它具有一般公共产 品的特征,即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受益的非排他性和 消费的非竞争性。发展经济学家罗森斯坦·罗丹将基 础 设 施 视 为 经 济 发 展 中 的 “ 社 会 先 行 资 本 ”(social overhead capital),认为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可带来整个 “社会获利能力”(social profitability)提高的效果。完善 的农村基础设施对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业生产的 稳定性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 它是农村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减轻农民负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决策机制问题分析 1. 现行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决策体制容易使供
给偏离农民的价值偏好和真实需求 有效的偏好显示机制能反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供需利益相关主体的要求,是合理的供给决策基础, 使决策的最终结果向农民利益靠拢。而偏好显示机 制的不完善或缺失则会使决策结果严重偏离目标和
农民利益。我国现行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决策机制 大部分继承了传统的人民公社时期的“自上而下”行 政命令式的体制。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础设施主要 是政府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提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采取政治顺从型的决策机制。社员的个人利益基本 上被抹煞,社员偏好让位于上级命令,陷入了集体失 语的状态。政府理所当然的成为唯一的决策者,而下 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的决策原则又保证了自 上而下的决策方式的形成。
(3)就其决策过程而言,影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决策机制的是程序化与透明度。39%的被调查者认 为,决策过程程序化与透明度是影响决策的最重要 的因素之一,其次分别为决策人员素质,决策体制和 决策监督。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决策过程客观上还 存在着决策程序不科学,透明度不高等问题。图 6 是
117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管理研究
2. 农民缺乏对自身利益的表达意识 从客观上看,我国广大农民群众亟需主动进行 利益表达以维护自身利益,但是,农民却缺乏表达自 身利益的主观意识,于是产生了农民利益表达客观 必要性与表达意识主体缺失之间的矛盾。对于急需 的基础设施不争取,对于不需要的基础设施默认接 受,农民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形成消极适应的 思维模式。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我国农民 由于受几千年小农经济下封建文化的影响,缺乏参 与意识、自主意识和利益表达意识;二是农民的利益 表 达 在 基 层 不 受 重 视 ,各 部 门 相 互 推 委 、拖 延 、不 予 理睬,得不到反馈;三是我国农民大多数文化水平较 低,处于社会低层,至今还在为温饱问题忙碌,缺乏 掌握政治资源的经济基础。农民人数虽然多,但非常 分散,没有组织优势,这是我国农民利益表达乏力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