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 知识点整理
《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归纳

《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归纳一、重点词语(1)净:消散尽净。
(2)任意东西:东西:在此做动词,向东漂流,向西漂流(3)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胜过箭)。
甚:胜过。
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
(4)负势竞上:负:凭借。
竞:争着。
上:向上。
(5)好鸟相鸣:好,美丽的。
(6)嘤(yīng)嘤成韵:韵,和谐的声音。
(7)蝉则千转(zhuàn)不穷:千,表示多,“千”与下文“百”都表示很多。
穷,穷尽。
(8)无绝:就是“不绝”。
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
绝:停止。
(9)望峰息心:息:使……平息,使动用法。
(10)窥谷忘反:反:同“返”,返回。
窥:看。
(11)横柯上蔽: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蔽:遮蔽。
(12)疏条交映:交:相互。
交映,互相遮掩。
二、课文翻译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没有一丝风,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群山是一样的颜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我乘着船顺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从富阳到桐庐有一百来里的水路,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4、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深的地方都能看得清楚。
5、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碎的沙石,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
6、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波浪像飞奔的马。
7、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8、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高山)凭着(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仿佛互相竞赛向高处和远处发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
9、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百鸟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10、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蝉在长久不断地叫,从不停止;猿猴也在不停地哀鸣。
1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第12课《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及练习

第12课《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及练习一、文学常识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
出身贫寒,善诗文。
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称为“吴均体”。
一些写景小诗也颇著名,如《山中杂诗》,诗中有画,自成一格,颇具刚健清新的特色。
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
二、三行对译【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注释】净,消散。
共色,共同的颜色。
从,跟,随。
东西,向东或向西。
【译文】风完全停了,烟雾完全消散了。
天空和群山都是共同的颜色。
(我乘着小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
【原文】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注释】缥碧,青白色。
湍,急流的水。
甚,胜过。
奔,奔驰的骏马。
【译文】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一望到底。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一直看下去,没有阻碍。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汹涌的大浪像奔驰的骏马。
【原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注释】负,凭借。
竞,争着。
上,向上。
轩邈,比高远。
指,向上。
【译文】夹江两岸的高山,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
凭借山势争着向上,互相仿佛都在争着向高处或远处伸展。
争着高耸笔直的向上,形成成千上百的山峰。
【原文】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注释】激,冲击。
泠泠,形容水声清越。
韵,和谐的声音。
穷,停止。
绝,停止。
【译文】泉水冲击石头,发出清越的水声;美丽的鸟儿互相鸣叫,形成和谐动听的声音。
蝉长久不断地叫着,猿持续不断地叫着。
【原文】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注释】戾,至,到达。
息,平息。
经纶,治理、筹划。
世务,国家大事。
反,同“返”,返回。
蔽,遮蔽。
犹,还。
昏,昏暗。
疏条,稀疏的枝条。
交映,交相掩映。
《与朱元思书》必备知识点

表现知识/文体知识/文学知识
01.表现手法:动静结合
认识动静结合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道家的飘 渺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 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独出心裁, “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作为动静结合 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 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这里的 “动”含动与声: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 舟”“喧”为声,“动”为动,“归”为动作), 形成意境和形象、动作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 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拟人又不可截然分开。
早行 【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③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②偏知:才知。③驼褐:用兽毛制成的上衣。
两首诗的最后两句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请作分析。
答案:《月夜》通过描写虫声初起,穿过窗纱传进屋内的情境,衬托出春夜的恬静, 《早行》写诗人睡意朦胧中经过静寂的小桥,稻田深处传来草虫的鸣叫声,静中有 动,寂中有声,衬托出清晨的寂静。
化静为动,以动写静就是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来写,想象并 描写出静态事物在运动时的形态和神态。如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中的“两山排闼送青来”,一个“送”字,把静止的山给写活了。
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就是同时描写静态的事物和动态的事物,让静 景动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如杜甫《漫成一首》,“沙 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两句,就是视觉之静与听觉之动 的巧妙结合。
代表作品
作品有《与朱元思书》、《与施从事书》、《与顾章 书》、《续齐谐记》等。
人物评价
梁武帝曾有“吴均不均,何逊不逊”的批评。(见《南史》卷 三十三《何逊传》)
与朱元思书 知识点整理

引言概述:朱元思是中国明代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化名人,他的著作《朱子治家格言》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与朱元思书是一本记录了朱元思与他的学生之间书信往来的书籍,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与朱元思书》中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朱元思的思想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
正文内容:一、朱元思的治家思想1. 传统家庭观念的重要性- 朱元思强调家庭的重要性,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石。
- 他提倡家庭和睦、孝顺父母,并关注家族传承。
- 强调人们应该尊重家庭伦理和家族价值观。
2. 个人修养及品德塑造- 朱元思注重个人修养,认为只有修养自己才能治理好家庭。
- 他提倡个人坚守道德准则,注重品德塑造。
- 通过锤炼自己的品德,人们可以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并对家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二、朱元思的教育思想1. 以德育为主- 朱元思主张以德育为主,认为人的德性是最重要的。
- 他提倡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通过培养品德来培养人才。
-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责任感。
2.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朱元思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包括语言、数学、文学、历史等方面。
- 他认为学生应该掌握广泛的知识,培养综合能力。
- 通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可以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朱元思对社会伦理的思考1. 社会秩序与家庭伦理的关系- 朱元思认为社会秩序和家庭伦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 他主张家庭伦理的健康和积极有助于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 强调人们应该履行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
2. 君臣关系与道德原则- 朱元思对君臣关系有独特的理解和思考。
- 他主张君臣之间应该建立在道德原则上的关系,强调忠诚和责任意识。
- 他认为君主应该以德治国、为人民谋福祉,而臣子则应该忠诚职守、尽力贡献。
四、朱元思的人生哲学1. 追求道德的人生价值- 朱元思认为追求道德是人生的最高追求。
- 他强调人生的价值在于追求道德、实践道德。
- 通过追求道德,人们可以获得内心的满足和人生的价值。
与朱元思书文言知识归纳

与朱元思书文言知识归纳一、文学常识1. 作者- 吴均(469 - 520),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
他的文章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
文辞清拔有古气,时人或仿效之,称为“吴均体”。
2. 出处二、重点字词1. 通假字- “蝉则千转不穷”中“转”通“啭”,鸟鸣声,这里指蝉鸣。
- “窥谷忘反”中“反”通“返”,返回。
2. 古今异义- 许- 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左右。
例如“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 今义:应允,或者,可能。
- 奔- 古义:飞奔的马。
如“猛浪若奔”。
- 今义:奔跑。
- 经纶- 古义:筹划、治理。
“经纶世务者”。
- 今义:比喻政治才能。
- 戾- 古义:至、到达。
“鸢飞戾天者”。
- 今义:罪过,乖张。
3. 一词多义- 绝- ①“天下独绝”:独一无二。
- ②“猿则百叫无绝”:停止。
- 上- ①“负势竞上”:向上(用作动词)。
- ②“横柯上蔽”:在上面(用作状语)。
- 直- ①“直视无碍”:一直。
- ②“争高直指”:笔直。
4. 词类活用- 风烟俱净:净,形容词作动词,消散、散净。
- 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 猛浪若奔: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
- 负势竞上:上,名词作动词,向上生长。
- 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往高处伸展、往远处伸展。
三、特殊句式1. 省略句- “(船)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船”。
四、文章主旨- 本文以书信短札的形式,描写了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富春江上的山光水色,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五、重点语句翻译1.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 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2.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
3.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
与朱元思书知识梳理

《与朱元思书》知识梳理一、文学常识1、解题:“与”,给。
“朱元思”,人名。
“书”,信。
文题意为吴均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信。
本文是一篇写景的小品文。
2、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二、古文知识1、重点注释①风烟:风尘;烟雾。
②共色:一样的颜色③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飘荡。
从,顺、随。
④一百许里:许,指约数,译为“左右”⑤独绝:独一无二。
⑥缥碧:青白色。
⑦直视无碍: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形容江流清澈见底。
⑧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
⑨负势竞上: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⑩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⑾泉水激石:激,冲击。
⑿泠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
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⒀相鸣:互相和鸣。
⒁嘤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嘤嘤,鸟鸣声。
⒂千转:长久不断地叫。
⒃无绝:不绝。
⒄鸢飞戾天:鸢飞到天上。
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的人。
鸢,一种凶猛的鸟。
戾,至。
⒅望峰息心:意思是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⒆经纶世务者:治理政务的人。
经纶,筹划。
⒇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21)、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
柯,树木的枝干。
(22)、在昼犹昏: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
(23)、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
2、通假字①转,通“啭”,鸟鸣声。
②窥谷忘反:反,通“返”3一词多义绝①猿则百叫无绝:绝,穷尽,断绝。
②天下独绝:绝,独一无二。
百①一百许里:百,指一百。
②猿则百叫无绝:百,极言其多。
4、古今异义窥:古义:看,观察,侦探。
例句:窥谷忘反。
今义: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穷:古义:穷尽。
例句:蝉则千转不穷。
今义:贫穷。
5、词类活用①风烟俱净:净,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消散,散净。
②任意东西名词活用为动词。
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③猛浪若奔:奔,动词活用为名词,指飞奔的马。
④负势竞上:上,名词活用为动词,向上。
⑤轩邈: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完整版)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归纳

《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归纳一、作者作品:选自《异文类聚》,吴均,梁朝文学家。
解题:“与”:给予。
“书”:信。
本文是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信。
吴均,字叔痒,南朝梁代著名的文学家。
二、文体特点:骈体文,四字句为主,对偶句多。
三、知识点1.通假字: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2.古今异义:①许:古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一百许里;今常用义为应允,或者,可能。
②戾:至,到达,鸢飞戾天者;今表罪过,乖张。
③经纶:筹画,治理,经纶世务者;今指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
3.一词多义:①绝:独一无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停,断,猿则白叫无绝。
②上:向上,负势竞上;上面,横柯上蔽。
直:一直,直视无碍;笔直,争高直指。
③百:数词,十的十倍,一百许里;数词,极言其多,猿则百叫无绝。
4.词语活用:①负势竞上:动词“竞”作“上”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争着。
②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分别指高处和远处,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③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④凤烟俱净:净,受副词“俱”修饰,胸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⑤猛浪若奔:奔,动词作名词,充当“若”的宾语。
四、阅读理解:⒈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句子(总写山水之美的句子):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⒉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⒊概括赞叹富春江江景的句子(结构上的总起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⒋写富春江江流清澈的句子及手法: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直接描写;"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侧面描写。
⒌写江流气势磅礴的句子: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⒍作者从那些方面写"水之异"?江流清澈;江流气势磅礴。
⒎写"异水"的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第12课《与朱元思书》知识汇总

《与朱元思书》知识汇总团的不少丑闻。
他因此受到了武帝免其职焚其稿的迫害。
后奉诏撰写《通史》,上起三皇,下迄齐代,未成身死。
善诗文。
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
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文科清拔有古气,时人或仿效之,称为“吴均体”。
q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
书信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也可以写景,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也可以谈论文学,谈论政治等。
骈体文骈体文,又称“骈文”,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
骈体文的最大特点是讲求对仗,即所谓“骈偶”(两马并驾为“骈”,两人并处为“偶”)。
全篇以偶句为主,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性、词义相互配对,句子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所以这种文体,晚唐时被称为“四六文”,以后历代相沿,到清代才叫作骈体文。
其次是讲求平仄,上下联要平仄相对,平对仄,仄对平。
其三是讲究用典,目的是使文章委婉、含蓄、典雅、精练。
用典有明典和暗典,有时还将典故反用,起衬托、对比作用。
为了追求形式美,骈体文还讲究辞藻华丽,大量使用颜色、金玉、花草等类词汇。
骈体文对唐宋以后的文学语言,特别是律诗、律赋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但由于过分追求形式,骈体文逐渐走向形式主义,妨害思想内容的表达,成为文章的桎梏。
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
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
吴均一生的仕途不如意,因而,他只能通过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
他曾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表明自己辞官后,将要到石门山中去隐居。
因此,这篇文章也不单纯是写景,而是寓情于景,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寄情于山水,向往自然的志趣;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世间追求利禄之徒的讽刺之意。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与朱元思书重点笔记

与朱元思书重点笔记《与朱元思书》是一篇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骈体文,该文描绘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的山水景物,文章骈散相间,清新隽永,历历如画,是六朝山水小品的佳作。
以下是《与朱元思书》的重点笔记:1. 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净尽。
风烟,指雾气。
2. 天山共色:江水呈青白色,山呈碧绿色,两座山连成一线,如同一条绿色的长龙蜿蜒曲折。
3. 从流飘荡: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4. 任意东西:随着自己的意愿往东或往西。
任意,随着自己的意愿。
5. 一百许里:一百里左右。
许,表示大约的数量。
6. 天下独绝:天下独一无二。
绝妙的意思。
7. 水皆缥碧:江水都是青白色的。
8. 直视无碍:可以清楚地看到水底的景色,毫无阻碍。
9. 急湍甚箭:急速的浪花像箭一样快。
10. 猛浪若奔:凶猛的浪花像飞奔的马一样。
11. 负势竞上: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12. 互相轩邈:仿佛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13. 泠泠作响:水声清越,如同美妙的音乐。
14. 嘤嘤成韵:鸟鸣声此起彼伏,如同美妙的音乐。
15.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蝉声长久不断,猿声百叫不休。
转,通“啭”,鸟鸣声。
穷,停、尽。
叫,叫。
绝,停、止。
16. 鸢飞戾天者:至高至远至凶猛的鹰。
戾,至、到达。
17. 望峰息心: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自己心中的追求和欲望。
息,平息、满足。
18. 经纶世务者:筹划、治理国家大事的人。
经纶,筹划、治理。
世务,国家大事。
者,……的人。
19. 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窥,看。
谷,山谷。
忘反,流连忘返、忘记了回来。
反,同“返”,返回。
20. 横柯上蔽:树木的枝干在上边遮蔽着。
柯,树木的枝干。
蔽,遮蔽、遮盖。
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归纳

11.《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 2.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二、古今异义:①一百许里许: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今义:应允,或者,可能。
▲②鸢飞戾天者戾:古义:至,到达。
今义:罪过,乖张。
▲③经纶世务者经纶:古义:筹划,治理。
今义:指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
三、一词多义:▲ 1.绝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绝:独一无二(到极点);猿则百叫无绝绝:停,断。
▲ 2.上负势竞上上:向上;横柯上蔽上:上面。
3.直直视无碍直:一直;争高直指直:笔直。
4.百一百许里百:数词,十的十倍;猿则百叫无绝百:数词,极言其多。
四、词语活用:1.负势竞上竞: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争着。
▲2.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分别指高处和远处。
3.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
▲4.风烟俱净净:形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5.猛浪若奔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
五、重点词语:▲1.风烟俱净俱:全。
都;净:消散尽净。
▲2.负势竞上:负:凭借。
竞:争着3.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胜过箭)。
▲甚:胜过。
▲4.好鸟相鸣好:美丽的。
5.嘤嘤成韵韵:和谐的声音。
6.蝉则千转不穷穷:穷尽。
▲7..望峰息心:息:使……平息,使动用法。
8.窥谷忘反窥:看。
9.横柯上蔽蔽:遮蔽。
10.疏条交映:交:相互。
交映:互相遮掩。
六、重点句子翻译: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译文:没有一丝风,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群山是一样的颜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译文:我乘着船顺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3、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译文:蝉在长久不断地叫,从不停止;猿猴也在不停地哀鸣。
】4、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译文: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深的地方都能看得清楚。
】5、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译文: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碎的沙石,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
】▲ 6、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第12课《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

《与朱元思书》知识梳理一、作家与作品1.吴均:吴均长于描写山水景物,风格峻拔清新,时人纷纷效仿,。
2.3.二、通假字1.蝉则千转不穷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2.窥谷忘反反同“返”,返回。
三、古今异义一百许里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
今义:应允,或者,可能。
鸢飞戾天者古义:至,到达。
今义:罪过,乖张。
经纶世务者古义:筹划,治理。
今义: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四、一词多义绝猿则百叫无绝(动词,穷尽、断绝)天下独绝(形容词,绝妙)上负势竞上(动词,向上生长)横柯上蔽(名词做状语,在上面)直直视无碍(形容词,一直)争高直指(形容词,笔直)百一百许里(数词,指十个十)猿则百叫无绝(数词,极言其多。
这里指不停地,相当于副词。
)无直视无碍(副词,没有)猿则百叫无绝(副词,不)五、词类活用负势竞上名词做动词,向上生长互相轩邈形容词做动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任意东西名词做动词,向东或向西风烟俱净形容词做动词,消净,散净横柯上蔽方位名词做状语,在上面猛浪若奔动词做名词,飞奔的马望峰息心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六、特殊句式省略句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小船”)急湍甚箭(省略介词“于”,应为“急湍甚于箭”)倒装句鸢飞戾天者(后置定语,应为“飞戾天之鸢者”)七、翻译下列句子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水都是浅青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水中的游鱼和水底细小的石子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汹猛的波浪好像飞奔的马。
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
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与朱元思书》重要知识点

《与朱元思书》重要知识点一、通假字1,蝉则千转不穷(通“啭”,鸟婉转地叫)2,窥谷忘反(通“返”,返回)二、重点词语解释1,人山共色(相同,一样)2、从流飘荡(这里是顺、沿的意思)3、水皆缨碧(青白色)4,急湍甚箭(胜过)5,负势竞上(凭借,依凭;争逐)6,争高直指(笔直地;向,这里是向上的意思)7,泉水激石(冲击)8,冷泠作响(发出;声响)9,鸢飞戾天者(至)10,望峰息心(停止,平息)11,横柯上蔽(树木的枝干)12,疏条交映(互相掩映)三、词类活用1,互相轩趣(本义是高远的意思,这里形忠词活用为动词,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2,风烟俱净(尽,没有剩余,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消散,净尽)3、任意东西(方向并非实指,名词活用为动词。
这里是作者随心所欲观赏景物,随船所重的意恩)4,横柯上蔽(名词作状语,在上边)四、一词多义1、绝:天下独绝(绝妙)猿则百叫无绝(停)2、上:负势竞上(向上)横柯上蔽(在上边)五、文意理解1. (课后习题)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
细读课文,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
并与以前学过的课文《三峡》《小石潭记》作些比较,看看本课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
写山的“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写水的“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与朱元思书》写出了四时之景各自所具有的特点,四季鲜明。
<小石潭记》则写出了幽美凄清的环境。
《三峡》按照季节特点,写出了周围景色之美丽,主要是为了表现三峡的山高岭连峡长,水急盛清。
2. (课后习题)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么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窺谷忘反”的感慨。
表现了作者鄙视名利的思想。
3.作者写“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作用是什么?这两句话表现出作者对山水之美的赞叹,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志趣,也流露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007《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整理笔记

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整理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注释:①都②同样的颜色③顺、沿④名词作动词,往东西飘逸翻译: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高爽晴空一尘不染,与青青远山融为一色.我乘着船随着水流飘浮移动,随心所欲地任船所至观赏景物。
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注释:①从②左右③独一无二翻译: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注释:①都②青绿色③急流的水④胜过⑤飞奔的马翻译:富春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一直看下去,可以看的很清楚,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4.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注释:①耐寒常绿的树②凭借③争逐④向上⑤比高远⑥笔直地向上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木。
高山凭借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
5.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注释:①冲②发出③声响④和谐之声⑤转:同“啭”,鸟婉转地叫⑥不绝翻译: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越的泠泠之声。
百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断。
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注释:①老鹰②到③停止,平息④处理国家大事⑤看⑥返回翻译:像老鹰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
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7.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注释:①树枝②稀疏③互相④掩映翻译: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的阴暗。
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文言知识积累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1)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2)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二、古今异义
(1)许: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左右。
今义:应允,赞许等。
)
(2)穷:蝉则千转不穷。
(古义:不停地,穷尽。
今义:生活贫困。
)
(3)戾:鸢飞戾天者。
(古义:至,到达。
今义:罪过,乖张。
)
(4)经纶:经纶世务者。
(古义:筹划、治理。
今义:治理国家的抱负和才能。
)
三、一词多义
(1)绝:
天下独绝(独一无二)
猿则百叫无绝(断,消失)
(2)上:
负势竞上(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上)
横柯上蔽(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3)无:
直视无碍(没有)
猿则百叫无绝(不)
(4)百:
一百许里(数词,实指,十个十,一百)
猿则百叫无绝(数词,虚指,表多)
(5)直:
直视无碍(直接)
争高直指(笔直)
四、词类活用
风烟俱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净,散净
任意东西: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猛浪若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皆生寒树:使动用法,使人感到有寒意
负势竞上:动词作状语,争着;名词作动词,向上
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横柯上蔽: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望峰息心:使动用法,使......平静。
与朱元思书知识整理

《与朱元思书》的知识整理
一、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是,他是朝代。
二、默写。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2、文中从侧面表现水清澈的句子
3、本文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句子
4、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
5、写江流气势磅礴的句子是
6、表达作者厌弃尘俗,寄情山水的句子
二、通假字。
1、窥谷忘反
2、蝉则千转
三、一词多义。
许一百许里()上负势竞上()
曳屋许许声()横柯上蔽()
高可二黍许()
绝天下独绝()甚急湍甚箭()
猿则百叫无绝()貌若甚戚者()
群响毕绝()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佛印绝类弥勒()
拍案叫绝()
四、词类活用。
如:风烟俱净形容词转化为动词,消散尽净。
猛浪若奔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横柯上蔽。
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

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与朱元思书11.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风烟俱净2,天山共色3。
2.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
风烟,指烟雾。
俱,全,都。
净,消散尽净。
3.共色:一样的颜色。
共,一样。
译文: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都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从流飘荡4,任意东西5。
4.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
从,顺,随。
5.任意东西:情境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东西,方向,在此做动词,向东漂流,向西漂流。
译文:(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
自6富阳至7桐庐,一百许8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9。
6.自:从。
7.至:到。
8.许: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
9.独绝:独一无二。
独,只。
绝,绝妙。
译文: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10111213译文: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
急湍14甚箭15,猛浪若16奔17。
14.急湍(tuān):急流的水。
急,迅速,又快又猛。
湍,水势急速。
15.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胜过,超过。
16.若:好像。
17.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马。
译文: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218译文: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的树,负势竞上19,互相轩邈20;19.负势竞上: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负,凭借。
竞,争着。
上,向上。
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这从下文“千百成峰”一语可以看得出来。
20.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轩,向高处伸展。
邈,向远处伸展。
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
译文: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争高直指21,千百成峰22。
21.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指,向,向上。
22.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山峰。
九年级与朱元思书知识点

九年级与朱元思书知识点九年级《与朱元思书》知识点《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描绘了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
以下是关于这篇文章的重要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
其诗文风格清拔而有古气,时人多仿效,称为“吴均体”。
2、文体骈文,又称“四六文”,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重视藻饰和用典。
二、字词解释1、风烟俱净:风烟,指烟雾。
俱,全,都。
净,消散尽净。
2、天山共色:共色,一样的颜色。
3、从流飘荡:从,顺,随。
4、任意东西:东西,方向,在此做动词,向东或向西。
5、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许,表示大约的数量。
6、水皆缥碧:缥碧,青白色。
7、直视无碍:碍,阻碍。
8、急湍甚箭:甚,胜过,超过。
9、猛浪若奔: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10、夹岸高山:夹岸,两岸。
11、皆生寒树: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
12、负势竞上:负,凭借。
竞,争着。
13、互相轩邈:轩,高。
邈,远。
这里均作动词用,意思是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14、争高直指:指,向,向上。
15、千百成峰:成,形成。
16、泉水激石:激,冲击,拍打。
17、泠泠作响:泠泠,形容水声清越。
18、好鸟相鸣:相鸣,互相和鸣。
19、嘤嘤成韵:嘤嘤,鸟鸣声。
韵,和谐的声音。
20、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鸣声,这里指蝉鸣。
穷,穷尽。
21、猿则百叫无绝:绝,停止。
22、鸢飞戾天者:鸢,俗称老鹰,善高飞,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的人。
戾,至。
23、望峰息心:息,使……平息。
24、经纶世务者:经纶,筹划、治理。
世务,政务。
25、窥谷忘反:窥,看。
反,通“返”,返回。
26、横柯上蔽:柯,树木的枝干。
上,在上面。
蔽,遮蔽。
27、在昼犹昏:犹,好像。
昏,黄昏。
28、疏条交映:交映,互相掩映。
三、句子翻译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八上《与朱元思书》读背知识点整理

八上《与朱元思书》读背知识点整理字词解释、课文翻译一、字词解释,课文翻译。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净:散尽。
从:跟、随。
东西:名次作动词,向东向西。
许:表约数,上下、左右。
绝:极。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我乘着小船)随着江流漂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缥碧:浅青色。
湍:急流的水。
甚:超过、胜过。
奔:飞奔的马。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一望到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汹涌的大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寒树:形容树绿而密。
负; 凭借,依仗。
上:向上。
名次作动词。
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向高处、远处伸展。
激:击打。
好鸟:美丽的鸟。
转:同“啭”,这里指蝉鸣。
绝:断绝、断。
戾:至,到达。
息心:平息名利之心。
经纶:筹划、治理。
反:同“反”。
上:在上面。
交映:交相掩映。
夹着江水的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
(重重叠叠的)山峦各自凭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
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叫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长久不断地鸣着,猿持续地啼叫着。
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俗事政务的人也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交错遮蔽,挡住了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二、简答题。
1.说一说,文中所写的山水“独绝”在哪里?这一段山水,山奇水异。
第12课《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

《与朱元思书》知识梳理一.文学常识。
1.吴均(469-520),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
好学,有俊才。
诗文风格清拔而有古气,称为“吴均体”。
2.骈体文:又称骈文,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
中唐以后,骈体文的主导地位被古文代替。
语言上的特点:⑴在语句上讲究骈偶和“四六”。
两马并驾叫作骈,两人在一起叫作偶。
骈偶就是两两相对,也就是对仗。
⑵平仄相对。
⑶用词多用典和藻饰。
二.课文知识过关梳理㈠课下注释①选自《吴均集校注》。
吴均(469-520),字叔庠(xiáng),吴兴故鄣(zhāng)(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
②[共色]同样的颜色。
③[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
从,跟随。
④[任意东西]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
东西,向东或向西。
⑤[许]表示约数。
⑥[缥(piǎo)碧]青白色。
⑦[甚箭]即“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超过。
⑧[寒树]这里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
⑨[负势竞上]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⑩[互相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轩,高。
邈,远。
这里均作动词用。
⑪[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⑫[千百成峰]形成千百座山峰。
⑬[激]冲击,撞击。
⑭[泠(líng)泠]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
⑮[嘤(yīng)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嘤嘤,鸟鸣声。
⑯[千转(zhuàn)]长久不断地叫。
千,表示多。
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⑰[鸢(yāun)飞戾(lì)天]语出《诗经·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意为鸢鸟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
鸢:俗称老鹰,凶猛而善高飞。
戾,至、到达。
⑱[息心]指平息名利之心。
⑲[经纶(lún)世务]治理国家大事。
经纶,筹划、治理。
⑳[反]同“返”,返回。
㉑[横柯(kē)]横斜的树枝。
柯,树木的枝干。
㉒[交映]互相掩映。
㈡字音①叔庠(xiáng);②鄣(zhāng);③缥(piǎo)碧;④互相轩邈(miǎo);⑤泠(líng)泠;⑥嘤(yīng)嘤成韵;⑧千转(zhuàn);⑨鸢(yāun)飞戾(lì)天;⑩经纶(lún)世务;⑪横柯(kē);㈢翻译⑴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整理
一、文学常识
发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含蓄地流露出热爱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二、原文
与朱元思书1
风烟俱净2,天山共色3。
从4流飘荡,任意东西5。
自6富阳至7桐庐,一百许8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9。
水皆10缥碧11,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12,直视无碍13。
急湍14甚箭15,猛浪若16奔17。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18。
负势竞上19,互相轩邈20;争高直指21,千百成峰22。
泉水激23石,泠泠作响24;好25鸟相鸣26,嘤嘤成韵27。
蝉则千转不穷28,猿则百叫无绝29。
鸢飞戾天30者,望峰息心31;经纶世务32者,窥谷忘反33。
横柯上蔽34,在昼犹昏35;疏条交映36,有时见37日38。
重点字词:
1. 书:古代的一种文体。
2. 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
风烟,烟雾。
俱,全,都。
净,消散尽净。
3. 共色:一样的颜色。
共,一样。
4. 从:顺,随。
5. 东西:向东,向西。
6. 自:从。
7. 至:到。
8. 许:上下,左右。
9. 独绝:独一无二。
独,绝,极点,绝妙。
10. 皆:全,都。
11. 缥碧:青白色。
12. 游鱼细石: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
13. 直视无碍:形容江水清澈见底。
14. 急湍:湍急的江流。
15. 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胜过,超过。
16. 若:好像。
17. 奔:飞奔的马。
18. 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
形容树密而绿。
19. 负势竞上: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负,凭借。
竞,争着。
上,向上。
20. 轩邈: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轩,向高处伸展。
邈,向远处伸展。
21. 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22. 千百成峰:形成无数山峰。
23. 激:冲击,拍打。
24. 泠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
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25. 好:美丽的。
26. 相鸣:互相和鸣。
27. 嘤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嘤嘤,鸟鸣声。
28. 蝉则千转(zhuàn)不穷: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叫。
千转:长久不断地叫。
转,通“啭”鸟叫声。
这里指蝉鸣。
穷,穷尽。
29. 绝:绝,停止。
30. 鸢飞戾天:老鹰高飞入天,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的人。
戾,至。
31. 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32. 经纶世务者:治理政务的人。
经纶,筹划、治理。
世务,政务。
33. 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窥,看。
反,通“返”,返回。
34. 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
柯,树木的枝干。
上,在上面。
蔽,遮蔽。
35. 在昼犹昏:在白天,也好像黄昏时那样阴暗。
昼,白天。
犹,好像。
36. 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
疏条,稀疏的小枝。
交映,互相遮掩。
交,相互。
37. 见:看见。
38. 日:太阳,阳光。
三、重点语句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明确: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散尽了,天空和远山呈现出一样的颜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明确: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飞奔的马。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明确: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4、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明确: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
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