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合集下载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8)明清时期 ①生产方式:明代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在一 些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发展缓慢。 ②明清时期的纺织业和制瓷业 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 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 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自由劳动力市场。 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
1.原始社会末期:以物易物的原始商业产生。 2.商朝:产生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3.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工商业被官府垄断。 4.春秋战国时期: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黄金、白银开始成为货币;都会兴起;官 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5.秦汉时期:秦代统一货币;汉代专供贸易的“市”出现,开通丝绸之路。 6.魏晋南北朝:北方商业一度遭到严重破坏,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南北朝 时期,草市形成。 7.隋唐:商业贸易蓬勃发展,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繁荣;长安、洛阳等成为闻名中 外的大都会;出现柜坊及飞钱;唐代夜市繁荣,草市素
1.市场因素: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对市场商品的需求量不大。 2.官营压制:官营手工业占据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加之其规模大、技术精,对民营手 工业产生了冲击。 3.政策限制: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府往往对之征收重税。 4.社会动荡:民间手工业力量弱小,封建社会的动荡往往对其冲击巨大。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
1.基本形态
管理方式
产品用途
劳动力
官营手工业
政府经营
官府、皇室专用;不流通
无偿征调
民营手工业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民间消费;市场流通
个体工匠
家庭手工业 家庭农户自主经营 家庭消费、交纳赋税;部分流通 农民自身
2.发展历程 (1)夏商周时期:我国的“青铜时代”,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2)春秋战国时期:冶铁业开始出现,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3)汉代:开始用煤作为冶铁燃料;西汉丝绸远销欧洲;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东汉杜诗发明了水排,用于鼓风冶铁。 (4)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法,北朝烧制出成熟的白瓷。 (5)隋唐: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体系。 (6)宋朝:景德镇成为瓷都,出现五大名窑。 (7)元朝:进入彩瓷时代;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

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

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

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

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

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

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

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

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

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十二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回 扣 主 干 知 识 突 破 核 心 要 点
提 [例1] (2012·课标全国高考)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 升 学 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 科 素 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养
这表明当时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市”的形成与发展; 主要的商业城市与著名的商帮;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一、古代商业的发展过程



1.先秦时期: ①商周:商人出现;商业由官府控制 ②春秋战国:打破官府控制;出现许多商品市 场和大商人 2.秦汉时期: ①原因:国家统一;秦统一货币、度量衡、车 轨驰道等措施;丝绸之路 ②表现:出现商业中心;市坊制出现
将地方豪强大族迁至长安附近集中居住,既有利于加强对
提 升 学 科 素 养
演 豪强大族的监督,又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故C项 练 知 符合题意。A项与史实不符;B项表述不恰当,材料无法体 能 检 现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的分离;D项中“经济手段”不正确, 测
材料反映的是行政手段。 [答案] C
人民版历史
回 扣 主 干 知 识 突 破 核 心 要 点
[易误点提醒] 3.官营手工业代表当时手工业技术的最高水平
官营手工业虽然效率低下,浪费严重,但由于主要
供应皇家和官府,因此质量要求很高,其产品代表了当


1.原始社会: ①刀耕火种 ②“石器锄耕”(耜耕) ▲耒、耜出现。两者都是松 土工具
2.商周时期: 出现青铜农具,较贵, 很少使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单元总结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单元总结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济日趋活跃。 • (2)农村人口不断涌进城市,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 • (3)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
资本主义萌芽。 • (4)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
变化。
7
• 2.时代特征
• (1)战国时期的城市一般都是诸侯国的政治中心(都城),这 些都城一般都商业兴盛,交换的商品大多数是贵族用的奢 侈品,这些商品与人民的日常生活联系不是很密切,而且 各个诸侯国流通的货币品种不一,这反映了商品经济在封 建社会初期发展的时代特征。
13
• 2.(2018·全国文综卷Ⅰ,4分)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 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 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 为生,受雇期间,若A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 就。这反映出当时 ( )
•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15
• 3.(2018·江苏历史卷,4分)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 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 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 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D 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 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 )
•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 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 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 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 线索2:古代手工业的成就: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
• 古代手工业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历史悠 久,部门齐全,多种经营模式并存,技术水平领先。明中 3
• 线索3:古代商业的发展:模式固定→突破限制→出现商 帮。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标要求: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单元综述:本单元讲述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有古代农业、古代手工业、古代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四部分组成。

1、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封建土地所有制从战国时期开始,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也贴水平和炼钢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四肢也异彩纷呈,被西方称为“丝国”。

3、古代中国商业城市众多,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对外贸易长期处于重要地位。

4、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严重阻碍,发展非常缓慢。

学法指导:1、在学习本单元内容时,应注意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加深对中国古代经济的整体认识。

2、应注意联系当时中国的政治、文化发展状况,以弄清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3、应注意联系当时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以看清古代中国经济从长期领先于世界道逐渐落后于欧美国家的发展轨迹。

重难突破: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的发展变化、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发展变化:(1)原始农业的产生最初只是播种和收获,后来采用刀耕火种,随着耒耜等生产工具的出现,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2)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排灌、施肥、除草和灭虫等技术;(3)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施肥和灌溉技术的发展,标志着铁犁牛耕这种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人教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人教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农业的产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

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享誉世界,官营手工业的发达和民间手工业的发展构成宁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特征。

古代商业不断发展,两宋时期,商人打破城市里坊和市的界限,官府取消了交易时间的限制,商业空前繁荣;对外贸易也得到发展。

“重农抑商”作为我国古代的一项经济政策,对于保护农业生产的发展、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以及维持社会的相对稳定,都起过积极作用。

但是,封建社会后期,“抑商”政策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明清时期为防止倭寇等的侵扰,几度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错失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良机,逐渐落后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学习建议]●采用列表的方法,从生产工具、耕作方法和农作物等方面,说明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联系古代工商业发展的情况和重农抑商政策,认识古代经济政策对工商业发展的影响。

●运用地图,观察古代经济区域的分布特点,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中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传说,神农氏遍尝百草,找到适合人们食用的谷物和药草;还创制了农具——未耜,教人们种植谷物。

神农氏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

考古学家在华北和华南都发现了远古时期的粮食作物遗存,特别是距今约一万年的稻谷。

这说明中国那时就有了早期农业。

中国农业在先民的积极推动下发展迅速,在古代世界居于领先地位。

◎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古代中国的经济.ppt

古代中国的经济.ppt

私田大量出现
②直接原因: A齐国管仲“相地 春秋时各国的 而衰征”
实际上承认了私田合 法化,促进土地制度
税制改革
B鲁国“初税亩”
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 化。
③其他原因 :由于战乱劳动力减少
战国时,各诸侯国通过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
制,肯定了土地私有制。(商鞅变法)
①大量公田被抛荒 C.表现: ②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
小农经济开始逐渐解体
2、条 件:
1)铁犁牛耕出现和普及; 2)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3、特 点
1)以家庭为生产单位(一家一户) 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 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精耕细作
4、弱点: 脆弱性
1)分散性:是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
2)封闭性:相互之间缺乏交往与合作
3)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
2、不利:
①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抗天灾人祸能力低。
②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顽固
③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与多重盘剥
17
六、古代社会赋税制度
18
名称 时间 主要内容
作用或影响
相地 而衰 征
春秋时 根据土地的数量和质量 期齐国 征税
承认土地私有
初税 亩
编户 制度
租调 制
春秋时 无论公田私田皆按亩纳 期鲁国 税
7
1.井田制:
(1)发展历程:始于商—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 除于战国
(2)实质: 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实质上是贵族土地所有制。
(3)主要内容(特点): 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8
(4)瓦解
A.时间: 瓦解——春秋时期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不利:
①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抗天灾人祸能力低。 ②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自给自足的自然经 济顽固(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保守性)。 ③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与多重盘剥(脆弱性)。
★ 影响中国农业发展的因素及规律性认识:
影响因素:
1、生产力因素: 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的提高与经验积累、 农业劳动力的迁移、水利兴修等。
(1)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 生活方式?你能说说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吗?
生活方式:“男耕女织”(小农经济)。 特点: ①自给自足(封闭性); ②以家庭为单位(分散性); ③落后性;④脆弱性。
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 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 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 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 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 而暮改。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2)以上两则材料哪个更能反映小农的生产生活状 况?概括该则材料的观点。
元明: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 棉纺织业 明代后期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二)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3、发展的基本特征:《金榜》P59
①历史悠久、生产技术长期领先世界; ②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长期并存; ③部门不断增多,分工日益细化; ④产品精美、广受欢迎; ⑤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 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工场手 工业。
(三)古代商业的发展: 1、古代商业发展的概况:《金榜》P62、《学案》P41
①先秦(商周—春秋战国):商业兴起 “商人” 出现(货币为贝类)。 商周时期 特点:商业由官府控制。
成熟阶段(春秋战国---明清): 铁犁牛耕(主要方式)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通辽一中北校区高中部刘伟【学习目标】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学习提要】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过程可以归纳为:土地归氏族公社所有一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一封建社会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每一种土地制度都有相应的耕作技术和生产工具。

其中,封建土地所有制又是重点中的重点。

包括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于春秋时期,确立于战国时期,直至1949年新中国诞生。

在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工具发生的一些重大变化,直接导致土地制度的变化;进入封建社会后,我国逐渐形成了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小农经济艰难发展,但精耕细作技术不断成熟。

2、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经营形式主要有三种,即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

我国古代手工业成就,主要表现在冶金业、制瓷业和丝织业等三个方面,这些成就表明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同时反映了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应用.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学习时应认识到古代手工业的成就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爱护文物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3、我国古代商业发展主要表现在商业运行、“市”的发展、活跃的商人、商业大都会的出现和货币的演变等内容。

经历了从商周时期的兴起、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的发展、宋元的繁荣和明清的鼎盛等四个阶段。

主要特点有:商业产生之后不断发展,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类似于银行的柜坊、类似于汇票的飞钱和纸币很早就出现;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

学习时应认识到商业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实质是商品货币关系,代表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但稀疏而又微弱,不足以动摇封建自然经济的根基。

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
三 、
概况:


城镇经济空前繁荣;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 涌现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十大商帮)
徽商和晋商
商 对外 业 贸易:
明郑和下西洋的朝贡贸易;后来实行“海禁” 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萎缩(广州十三行)
14
三、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
①城市商业经济发达,到宋元时期达到 空前繁荣 ②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国外贸易全面 发展 ③货币种类不断丰富。有柜坊、飞钱和 交子、汇票,白银等。 ④商人群体活跃但商人地位低下,总体 上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 折。
会的动荡。
8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以种植业为 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 重视精耕细作技术。
3、以家庭为单位,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 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本模式)
“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具有封闭性、分散性和落后性缺点(脆弱)
9
冶铜技术:新石器时代:出现小件青铜器;
隋唐: 进一步 发展
原因: 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政府政策开明;农 业、手工业发展(经济);大运河的开通(交通)
表现:①城市繁荣:长安、洛阳、益州扬州(扬一益二) ②市场发展:“市”“坊”分开,农村集市(草市)发展 ③对外贸易:广州成为对外贸易港口,唐设市舶使
④贸易和金融方面:邸店、柜坊和飞钱出现
7
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①生产技术提高,促进 ①规模小、条件简陋,
小农经济的发展。
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
②农民拥有一定数量的 十分薄弱。
生产资料和自主权, ②农业始终维持着简

历史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历史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和影响(1)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精耕细作。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2)影响①有利影响:小农经济之下,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

小农经济的发展奠定了我国古代长期领先世界的物质基础。

②不利影响: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不利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随着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土地的过度开垦,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例题:促进小农经济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A.铁犁牛耕的出现及普及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D.原始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的形成解析:A铁犁牛耕的出现及普及,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使一家一户的个体生产成为可能,小农经济由此产生。

2.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历史地位:中国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

(2)生产组织形式: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形态的基础,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3)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古代中国土地所有制的主要形式。

(4)农业生产结构:种植业和家畜饲养业相结合,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5从农耕技术的发展:借用牛力耕田,不断改良生产工具,重视水利的兴修,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合作探究】1.牛郎织女是一个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是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其中,每年农历七月七日,百鸟到银河搭鹊桥,牛郎织女相会的这一天(七夕)又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下图就是牛郎织女曾经在人间恩恩爱爱生活中的一个场景,你能从中得出有关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哪些信息?1. 信息:(1)铁犁牛耕。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基本结构可以分为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两个部分。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相辅相成,起到了农业经济的补充作用。

古代中国手工业主要包括纺织业、制陶业、铁器业等。

纺织业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以家庭手工纺纱织布为主,后来逐渐形成专业化的手工织布业。

制陶业则是以瓷器制作为主,瓷器成为中国独特的工艺品,出口到世界各地。

古代中国铁器业的发展也非常重要,铁器制造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农业工具和武器的提高,推动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首先是以农业为主导,农业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基础。

农业生产需要耕地、劳动力和天候等要素,因此,农业经济的发展不仅受制于人力资源和自然环境的限制,还受到政治、社会等因素的影响。

其次是地租制度对经济的影响。

地租制度的存在使得地主阶级掌握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和经济财富,并形成了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

地租的征收使农民负担沉重,为地主和贵族阶级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是以农业经济为主体,手工业和商业为辅助,官僚经济对整个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样的经济结构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制度的特点,也为后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例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永乐二年(1404)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栽 海舡(注:舡即船),交通外国,因而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 民间海船,原有海船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二 顺治元年(1644),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 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 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嘹望, 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记》卷十二 材料三 夷货非衣食所急,何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相 构之恤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回答: ①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明清政府海外贸易政策的相同点,并结合 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政府采取这一政策的不同出发点和根本原因。 ②明清的海外贸易政策反映当时何种显著的社会特征?这种政策 的沿用和发展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基本特点: 1、自成体系的发达农业; 2、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3、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4、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 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①冶金:青铜铸造以商周为辉煌(注意著名的青铜 器)。冶铁从西周晚期开始→战国→两汉的高炉 炼铁和炒钢技术及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利鼓风冶铁 工具——水排→南北朝的灌钢法。 ②制瓷业:商:原始瓷器。东汉的青瓷。北朝的白 瓷。唐朝形成南青北白系统。宋瓷五大名窑。明 清:瓷都景德镇,有青花瓷、彩瓷、珐琅彩。 ③丝织业:商有织机、斜纹提花织物;汉有素纱单 衣;宋有丝织品的写实风格;明清丝织中心:苏 州和杭州,有花楼机,并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发展的特点:
①在“重农抑商”下艰难发展 ②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国外贸易全面发 ③宋元时期达到空前繁荣 ④很早就出现类似银行的柜坊和汇票的飞钱 及纸币 ⑤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 ⑥明清后期对外贸易开始萎缩。(注意朝贡 贸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曲折: 产生:19C六七十年代,分布地区;主要企业(P30)
初步发展: 甲午战后,民资’登上舞台;“实业救国(P32) 短暂春天:一战期间,轻工业发展快;涌现实业家(P33)
曲折发展:国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民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业较快发展
抗战时期 (1937-1945),民族工业遭受打击(P34) 萎缩:解放战争(1945-1949),民族工业陷入绝境(P35)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起步: 50~70年代: 探索与 失误 劫难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标题主干: 经济的结构与特点
1.原始社会——明清(耕作方式、 农业: 精耕细作 技术、管理、农学著作等)
2.土地制度(井田、屯 田、均田、) 3.小农经济(概念 、影响) 手工业: 领先世界 1.三种经营形态 2.冶金业、制瓷业、纺织业 商业: 繁荣发展 1.商业、商品、货币、城市 2.徽商、晋商
新经济政策
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存在。
斯大林模式
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
得:成为工业强国;增强经济实 力;提高国民素质 失:政治:破坏民主;个人崇拜 经济: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经济效益低;农业生产停滞不前
斯大林模式
存在弊端
改革
赫 鲁 晓 夫 勃 列 日 涅 夫
戈 尔 巴 乔 夫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经济得全球化趋势
第六单元: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 制的调节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 危机(美国) (1929~1933) 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 破坏严重
后果(P100)
反危机:
胡佛 罗斯福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看不见的手) 国家干预经济 (看得见的手)

必修 第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讲

必修 第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讲

第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讲古代中国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古代中国经济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当时黄河流域出现了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商业活动、货币交易、铁器制造等成为普遍现象。

随着汉朝的统一,中国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唐朝时期,中国经济进入了鼎盛期。

第二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包括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商业经济。

农业经济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农业主要以种植粮食为主,同时还种植茶叶、蚕桑、棉花等作物。

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主要采用了农耕技术,包括种植技术、耕作技术等。

手工业经济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生产主要分为纺织业、陶瓷业、制茶业、造纸业、冶金业等。

这些手工业生产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手工业生产主要集中在城镇和农村,这些手工业生产大多是家庭作坊式的生产,同时也有一些商家出资办厂,雇用工人生产。

商业经济古代中国的商业主要包括城市市场贸易和货运贸易。

在城市市场贸易中,商家主要从事商品交换,通过买卖商品来获得利润。

在货运贸易中,商家主要从事运输业务,运输各种商品到各地进行交换。

古代中国的商业主要以私营商业为主,同时还存在着官营商业。

第三讲古代中国经济的特点经济制度落后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落后,以农业经济为主,手工业经济和商业经济虽得到一定发展,但其发展程度都不高。

地理条件限制中国地域辽阔,地理条件也各不相同,这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限制。

例如,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区,而北方地区气候寒冷,较难进行农业生产,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限制。

内循环经济古代中国的经济主要通过内部循环进行发展。

农民生产农产品,手工业生产各种手工制品,商业主要进行本地商品交换,这种经济方式主要针对本地市场,对外贸易相对较少。

重农抑商古代中国经济制度的特点之一是“重农抑商”。

封建统治者认为商人只会谋取自身的利益,而不会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考虑,因此对商业的发展进行了限制和约束,对农业的发展进行了推崇。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②原因:a、明初为防患倭寇;b、清初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c、清政府认为无需同外国进行贸易;
③评价
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隔绝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3)农业
①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
②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4)社会福利
①建立联邦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②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为弱势群体提供社会保障;
③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
(2)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3)探索了一条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斯大林模式”
1、表现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资金来源于农业和轻工业;(工业)②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农业)
2、特点
①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以行政指令取代市场调节)
1、背景①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②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困难;
2、目的: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国内战争;
3、主要内容
①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②工业:大中小企业全面国有化;
③商业:取消自由贸易;④分配:实行义务劳动制和实物配给制;
4、评价
①积极: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保障了苏维埃政权在军事上的胜利;
②消极: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不利于生产的发展,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新经济政策(1921—192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农业
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①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
②汉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
③隋唐时期,曲辕犁,耕田工具的定型;
2、基本模式——小农经济
①形成时间:春秋战国
②形成原因:a、铁犁牛耕的出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根本)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③特点:a、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b、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④地位:在古代中国经济中始终占主导地位;
3、土地制度
①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
②奴隶社会(夏商周)——“井田制”(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度)
③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
a、春秋,鲁国“初税亩”,实际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b、战国,秦国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4、农业政策
(1)重农抑商
①开始:战国商鞅变法
②评价
a、保护农业生产,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b、封建社会后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防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2)抑制土地兼并
①均田制(北魏—唐)②“鱼鳞图册”(明朝,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
▲古代手工业
分类特点地位成就
官营手工业①由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
②产品不计成本,不流通,供皇帝使用在明中期以前,在手工业中一直占主导地位
冶铁:东汉的水排;南北朝的灌钢法;
制瓷
丝织:明清时进入鼎盛时期;
民间手工业①由民间私人经营
②产品供民间消费明中叶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明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家庭手工业产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农户的副业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①时间: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民营手工业中;
②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取值”
④本质特征: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古代商业(商品经济)
时期发展状况表现
春秋战国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秦汉发展艰难开始重农抑商
隋唐商业发展农村集市贸易发展;柜坊、飞钱问世;“扬一益二”;外贸港口广州
两宋空前繁荣交子;商税成为主要财源;市的发展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出现商业名镇;话本、词的盛行;《清明上河图》
元商业繁荣国际商业大都会:大都;天下第一大港:泉州
明清城镇商业繁荣农副产品大量成为商品;长途贩运贸易;著名商帮:晋商、徽商
▲海禁、闭关锁国政策
①时间:明清时期
②原因:a、明初为防患倭寇;b、清初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c、清政府认为无需同外国实行贸易;
③评价
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防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隔绝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