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品】人教初中语文八下《21与朱元思书》word教案 (1)】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与朱元思书》教案
五柳先生传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二)课前预习1、作者材料链接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
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
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
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2、课文内容预习要求:①借助工具书给文中加点字②借助文中注释和工具书大致疏通文义,(注:预习时对课文内容的翻译写在第一栏横线上,第二栏横线待第一课时结束后就有出入处自行修正)③不解之处圈点出待上课提出疑问,共同商议解决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预习翻译):(课后修正):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三)课内导学1、导入,交流预习情况2、整体感知◇朗读课文①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读准字音,校对预习注音)。
嗜(shì)辄(zhé)吝(lìn)箪(dān)黔(qián)汲(jí)俦(chóu)觞(shāng)欤(yú)②再读课文,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ⅰ注意语速。
ⅱ注意停顿。
ⅲ注意重音。
ⅳ注意节拍。
③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尽量读熟◇理解课文词句并翻译①质疑交流:根据预习时对课文字词句的理解与翻译,学习小组互相交流质疑。
(把你们小组认为重要的或有难度的摘录下来!)②全班交流,疏通文义,注意重点词先生不知何许..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人也,亦不详为.号焉。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与朱元思书》教案-word文档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与朱元思书》教案内容预览:21.与朱元思书教学目标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
2.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3.通过诵读训练,进一步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
教学重难点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帮助学生理解“鸢飞戾天”两句。
教学准备让学生通过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决文章中的生字词。
教师准备有关富春江的风景短片及课文重点字词的投影。
设计思路本文虽是书信可与一般书信不同,人们往往把它看作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小品文。
因此在教学时,应当使学生初步懂得怎样审美。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要教学生读懂文本并能顺畅地朗读;二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
朗读,总的说来,速度宜慢,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要注意停顿,每读完一小层都可以作稍长的停顿,这样才有鲜明的层次感,不至于将两个不同的画面交错在一起。
还要注意确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当落在“箭”“奔”二字上,才会使人感到形象鲜明。
教师要做示范朗读,也可以让学生中读得好的示范。
教学时由眼前的风景引入。
启发想像,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假定某些情节,然后设问。
例如,作者这次是特意选择一个“风烟俱净”的日子并且自雇小船出游;作者说“猛浪若奔”不是从旁看到的,而是小船在浪尖上行驶时亲自感受到的;“负势竞上……争高直指”是作者的幻觉,如此等等。
根据这些情节设问,可能引起争论,但更有可能出现教师意想不到的好答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可爱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数不胜数。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著名的景IX?(学生讨论回答。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拍摄于浙江富春江的风景片。
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欣赏。
要求看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讨论回答。
八年级语文下册21《与朱元思书》(第1课时)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与朱元思书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课标对古文学习的要求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和情感。
(2)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2、教材分析
与朱元思书一文,以书信的形式,描写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
文章骈散相间,清新隽永,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
阅读文章,我们会体味到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3、中招常考考点:
近8年来,河南省中招课内对比阅读每年设计4道小题,1题1考点。
(1)实词理解(2)句子翻译(3)文意理解(4)迁移运用
4、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基础,在诵读的基础上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了解常用文言句式,逐步培养阅读文言作品的能力,用心领悟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目标
1、通过查阅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能够准确说出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够读准字音和课文节奏。
3、通过课下注释及有关资料,能够准确说出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三、评价任务
1.通过目标一,学生能够说出作家作品和写作背景的知识
2.通过目标二,学生能读准字音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目标三,学生能够说出重点文言字词的含义和重点句子的翻译。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1《与朱元思书》教案1 新人教版
板书设 计 奇山异水 教学 反思 引导学生按照提纲背诵课文。
与朱元思书 吴均 水 山
与朱元思书
课 题 备课人 知识 与能 力 教 学 目 标 过程 与方 法 情感 态度 价值 观 课标要求 重点 难点 教法 教学程序 激情导入 与朱元思书 课型 新授 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 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 课时 1
3.朗读背诵。
4.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
掌握文言文是词语虚词用法。 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的巧妙手法。 2、理解作者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 教具 学具 和谐教学法 教师活动
激情互动:
语速、语调。 (2)检查学生听读情况。指名学生认读后,再齐 读一遍。 韵 柯 飘 荡 负 势 轩邈 泠 嘤 缥碧 横 柯 窥谷 鸢 和鸣 戾天 息心 经纶 2、整体感知 (1)熟读课文,争取背下来。 (2)对照课下注释,初步理解课文。 (3)根据原文,用自己的话描述富春江的美景。 学生相互讨论问题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 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导学提纲: 1、分析课文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2、从整体色彩看,最合适的原句是什么? 3、请看课文中的水,用原文中的哪几句描述最合 适? 4、请展开想象用原文中的句子描述。
课本 学生活动
自主学习
1、导入新课: 听一听 天下西湖三十六, 就中最好是杭州。 "可是, 你曾否想过,只要你再向 前跨出一步,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有一条秀 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索绕徜徉在同 回顾以前知识 样青翠的群山间,她上面缀满了无数眩目的珍 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古往今来,有 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诗 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 这一节课,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 富春江山光水色的短文――《与朱元思书》 。 2、展示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 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 3.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 4.朗读背诵。 根据课文内容,自行 解决问题 1、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听课文范读。有三个任务:注意字音、
初二语文下册《与朱元思书》教案
初二语文下册《与朱元思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文言文翻译技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分析本文的写作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对《与朱元思书》的初步了解。
2.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吴均及其创作背景。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把握文章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解决生僻字词,理解文言文语法。
三、课堂讲解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吴均及其创作背景。
2.分析课文结构,梳理文章脉络。
3.逐段讲解课文,重点分析词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讨论1.邀请学生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二、课堂讲解1.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对比、夸张等。
2.结合具体词句,讲解写作手法的运用及其效果。
三、课堂讨论1.邀请学生分享对课文写作手法的感悟。
四、作业布置1.翻译课文,注意把握词句的含义。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写作手法的掌握。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文学价值。
二、课堂讲解1.分析课文的文学价值,如意境美、情感美等。
2.结合具体词句,讲解文学价值的体现。
三、课堂讨论1.邀请学生分享对课文文学价值的感悟。
四、作业布置2.结合课文,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歌。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写作手法的掌握和文学价值的认识。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现实意义。
二、课堂讲解1.分析课文的现实意义,如环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
2.结合具体词句,讲解现实意义的体现。
三、课堂讨论1.邀请学生分享对课文现实意义的感悟。
2.邀请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1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21.与朱元思书教学基本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3.体会感悟作者沉醉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在准确朗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步骤一、导入“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
”其实,只向前跨出一步,就会惊喜地发现一条秀绝人寰的绿徜徉在同样青翠的群山之间。
这就是富春江。
古往它倾倒了无数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尽的美丽传说学们,今天我们就可以一睹它的芳容了。
一起来学的《与朱元思书》吧。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人,南北朝时梁代的文学家。
他的诗文多描写山水景物,风格清新,在当时文坛上产生过较大影响,人们把他的写作风格称为“吴均体”。
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
因而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
吴均也因动乱而生发热爱山水风光之情,《与朱元思书》是吴均融合其情后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感受作品的声韵美1.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2.把握节奏、重音、停顿。
(1)注意语速。
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2)注意停顿。
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句号的停顿应小于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段后的停顿应稍长一些。
(3)注意重音。
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
(4)注意节拍。
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当有例外,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四、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理解文意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语句。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3.各小组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或请老师回答。
4.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交流一下文中的文言词汇、句子:(1)通假字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2)一词多义(3)词类活用风烟俱净.:形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任意东西..:名词作状语,向东,向西猛浪若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望峰息.心:动词使动用法,使……停止,平息(4)文言句式①省略句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吾”)B.急湍甚箭(“甚”后省略介词“于”)C.互相轩邈(省略主语“其”,指树)②倒装句鸢飞戾天者定语后置,即“飞戾天(之)鸢者”(5)翻译句子。
八年级语文下册《与朱元思书》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与朱元思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结构,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词析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结构,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
2.难点:品词析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吴均及其作品《与朱元思书》的背景。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有哪些著名的山水诗人吗?他们的作品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脉络。
学生分组讨论,找出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4.品词析句教师挑选文章中的精彩句子,引导学生进行品词析句。
5.课堂讨论教师提出问题:文章中描绘的自然景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对作者的情感态度有何理解?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6.课堂小结学生复述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7.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1.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是否深入?2.学生对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是否扎实?3.学生在品词析句方面的能力是否有所提高?4.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是否得到培养?五、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自然风光,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2.鼓励学生创作以自然为主题的诗歌或散文。
3.开展环保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教学资源1.课文《与朱元思书》2.吴均简介及背景资料3.相关诗歌、散文作品4.环保宣传资料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测试成绩: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与朱元思书》教案 (1)
第21课《与朱元思书》(吴均)一、授课学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感受文中所描写的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2、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主旨。
(3)、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4、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三、教学手段与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美点寻踪法延伸拓展法四、教学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小黑板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
”可是,你曾否想过,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萦绕倘佯在同样青翠的群山间,她上面缀满了无数眩目的珍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吴均的《与朱元诗书》一文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吧。
二、仔细观察。
1、明确字词。
缥碧(piǎo)急湍(tuān)轩邈(xuānmiǎo)泠泠(líng)戾天(lì)鸢飞(yuān)经纶(lún)横柯(kē)2、作者介绍。
教师提问,学生举手抢答(1)、齐读:吴均的诗歌《山中杂诗》(2)、提问:1)这首诗是谁写的?2)写了什么?3)你还知道关于这个作家什么知识?明确:1)吴均2)写“景”,作者居住在深山的一座茅屋里,看到的烟、落日、鸟、云这四种景物3)、吴均(南朝),字叔痒,是一位善写山水的大家。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与朱元思书》(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与朱元思书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
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
3.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
教学重点: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
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
3.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1、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
2、理解作者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导入:欣赏美丽如画的富春江美景(出示幻灯)钱塘江上游从闻堰开始就进人富春江,两岸青山如黛,明秀雅致。
沿岸的富阳有郁达夫故居和郁氏兄弟纪念馆。
七里泷段,群山夹峙,峭壁陡立,有小三峡之称。
至桐庐境内,有瑶琳溶洞、桐君山、严子陵钓台、白云源等景区,都是旅游热点。
白云源融林海、奇石、碧溪、清泉、飞瀑、幻雾于一体,可与四川的九寨沟相比。
它又是唐代诗人方干的故里,历代墨客骚人问津之地,素有“诗村”之誉,至今耕读之风不绝。
当你进人白云源,立时就发现这里“有家皆掩映,无处不潺媛”的情景,显示出一种自然的美、原始的美和神奇的美。
现在让我们走进吴均的《朱元思书》,一同去欣赏吧。
二、作者简介:学生介绍,出示幻灯。
三、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声韵美。
1、朗读课文,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飘荡(dàng)急湍(tuān)轩(xuān)邈泠泠(líng)经纶(lún)横柯(kē)2、把握节奏、重音、停顿。
出示幻灯:诵读建议。
学生朗读或师范读课文并作出相应指导。
可以多种形式的读。
(1)注意语速。
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2)注意停顿。
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每一个句号后的停顿应小于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段后的停顿应稍长一些。
(3)注意重音。
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
(4)注意节拍。
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
如:“风烟/俱净。
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当然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四、翻译课文,理解作品的文意美。
语文初二下人教新资料第21课(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一)
语文初二下人教新资料第21课(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言知识,积存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感受文中所描写的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提高文字理解能力和文学感受力。
2、指导学生积存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3、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
4、背诵并默写全文。
德育目标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教学方法1、朗读法。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情辞并美的精悍之作,全文像一幅萧疏淡远的水墨画,文辞峻洁而又富于情思。
句式整齐、匀称,音节铿锵,有一种声律美。
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最好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
2、合作探究法。
以学生为主体,在相互讨论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
3、美点寻踪法。
4、延伸拓展法。
可把本文与叶文玲的《乌篷摇梦到春江》进行比较,同写富春江景,二者有何不同,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和品评鉴赏能力。
教具预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思路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比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整体把握文意,引导学生把握写景的脉络,选择关键词语,增设词语提纲,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反复诵读,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探究性思维训练,理解难句,延伸拓展,沟通课堂内外。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多媒体显示富春江美景:峥嵘的山石,浩荡的江水,挺拔的寒树,清厉的猿叫,荡漾的碧波,娓娓的游鱼,泠泠的泉声,嘤嘤的鸟语,久久的蝉鸣……设计〔一〕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许多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历代文人墨士为之歌唱。
八年级语文下册21《与朱元思书》(第1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1.与朱元思书课题 21.与朱元思书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课文的主旨。
3.深入文章意境,涵咏体会,体会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获得美的享受。
重点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难点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教法及教具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一、导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骚人墨客吟诗作文,为今人留下了众多脸炙人口的山水佳作。
可见,富春江早已为世人所熟知。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南朝梁代著名骈文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仅用114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旖丽风光,被视为骄文中写景的精品。
吟诵此文,可谓美不胜收。
二、读文字,反复朗读,疏通文义,沟通古今1.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听课文范读。
有三个任务:注意字音、语速、语调。
(2)检查学生听读情况。
指名学生认读后,再齐读一遍。
韵柯飘荡负势轩邈泠嘤缥碧横柯窥谷鸢和鸣戾天息心经纶2.反复朗读,要读出语气和重音,特别强调要读出层次。
3.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不解之处可提出疑问,共同商议解决。
4.做古今沟通的练习。
(学生互相测试)A.请查找工具书,找出和下列加下划线实词意思相同的成语。
学生整理相关诗句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元·吴桓赞)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唐·韦庄)认真听读掌握重点字词的音形义自己参照注释和工具书,完成文章释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一应俱全百废俱兴面面俱到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荒谬绝伦聪颖绝伦绝代佳人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自强不息息事宁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横何上蔽,在昼犹昏;──虽死犹生过犹不及B.给出译文,能快速背出原文。
教案: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
教案: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2.掌握课文的生字词,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与朱元思书》。
(2)请大家简要介绍一下自己了解的作者吴均,以及他的文学成就。
2.自读课文(1)请同学们用普通话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句子意思。
(2)自学生字词,查阅工具书,理解词义。
3.讨论交流(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分享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2)讨论课文的主题思想,分析作者的情感。
4.课堂讲解(1)分析课文结构,概括各部分内容。
(2)解释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请同学们简要复述课文大意。
(2)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分析作者的情感。
2.深入阅读①作者在文中描绘了哪些自然景观?②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哪些情感?③课文中的写作技巧有哪些?(2)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3.课堂讲解(1)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借景抒情、对比手法等。
(2)讲解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提高同学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请同学们简要复述课文大意。
(2)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分析作者的情感。
2.实践活动(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课文中的一个自然景观,进行描绘,要求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
(2)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四、课后作业1.抄写并背诵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然景观的短文,要求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
3.查阅资料,了解吴均的生平和文学成就,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同学们对《与朱元思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八年级语文下册 5.21《与朱元思书》(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
与朱元思书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利用想像望“文”生“景”的能力。
3.引导学生领略自然美景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任何从“奇山”和“异水”两方面去描写景物的。
2.培养学生利用想像望“文”生“景”的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难点,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课文和想像去完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同学们,本单元我们欣赏了生机勃勃的春,领略了火热坦诚的夏,更感受到了秋天的成熟与丰硕,也品味了冬的严肃与温柔。
这多姿多彩的四季皆是现代的四季,这四季的多姿多彩也是现代人的感受,那么同学们,你想换换口味,欣赏一下一千五百年前的自然风光吗?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古代的某某,来欣赏富春江的美景吧!(板书课题,出示课件:课文译文的配乐朗读并展示风景图片)二.课文简介也许同学们会问:这么优美的一篇文章,出自谁人之手?又是怎么写成的呢?那么,谁能告诉大家?(检查预习效果)生:《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吴均,他是南朝梁文学家,其作品多以描写山川景物见长,风格清秀挺拔、语言流畅自然。
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信的节选。
三.初读课文,扫清语言障碍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先由教师X读一遍课文,再由学生指读,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句做好标记,集中提出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先由学生集体解决,再由教师对学生无法解答的问题做仔细的解释和引导。
四.朗读成诵目的是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巩固字词知识和对全文的理解。
教师在此过程中指导朗读,可进行分组读、接力读、竞赛读等形式。
五.学做小画家同学们,面对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你想不想做一次画家,让这美景成为眼前的永恒?要求:从文中选择描写景物的语句,画成风景画,看谁画得最能表现相应的语句。
《与朱元思书》的教学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与朱元思书》教学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与朱元思书》。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翻译重点句子。
(3)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文,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课文《与朱元思书》的朗读和背诵。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翻译重点句子。
难点:(1)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2)学会欣赏古文,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合作探讨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与朱元思书》的作者、背景及意义。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大意。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式,翻译重点句子。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学生齐读课文,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深入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和主题思想。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欣赏与提高(1)教师组织学生欣赏其他优秀古文,提高学生的阅读古文能力。
(2)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进行古文阅读练习。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语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与朱元思书第1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关键字】语文与朱元思书课题与朱元思书第1课时课时教学目标⑴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⑵感受文中所描写的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
⑶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⑷背诵并默写全文。
教学重点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学手段多媒体课型新授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语设计二、检查前置作业三、感知课文四、小结五、布置作业导入课前检测分析课文总结作业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自然融为一体是文人学士的共同追求。
他们用心灵观察体会自然万物之美,赋予山水灵性、情感以至生命。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为我们留下了独具特色的富春江景,让我们悉心体味、尽情观赏。
(一)读其文,疏其义1、对于这样出色的写景美文,需要我们好好品读吟诵,就让老师打先锋,先示范读一遍,同学们仔细听,认真品味。
(老师示范读,配乐《高山流水》)一、前置作业展示:1、简介作者与背景2、生字词检测3、概述文意4、初读感悟二、学生读课文,配乐《平湖秋月》面对如许美文,不亲自品读品读,岂不遗憾?还是让同学们也来享受享受吧!一起来读一遍,读时一定要以“乐山水”之心去读,节奏要随情景而易。
要读其文,感其美,汇其情。
(学生回答:风烟、天山、水流、小舟、游鱼、细石、急湍、孟浪、夹岸、寒树、清泉、小鸟、2、老师在屏幕上打出了课文中一些挺重要的词句,和大家一起交流。
(二)神游佳境本文作者在文中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从富阳到铜庐一段沿途百里的无数景物,请同学们用波浪线将文中的景物划出来,看谁划得又快又全。
(三)尽述其美(四)体情品意你是从文中哪一句话中看出作者崇尚清高隐逸、鄙视世俗官场的思想感情的?(学生可结合“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自由探讨在当时一定程度上黑暗的封建社会,避世退隐的积极性及消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与朱元思书》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进一步掌握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帮助学生理解文意,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在准确朗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
2、体会感悟作者沉醉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教学难点】
掌握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在准确朗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语文学习犹如快乐的旅行,她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快乐和幸福,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知识和感悟。
今天,就让我们背起智慧的行囊,继续我们的快乐之旅。
我们的目的地,是一头连着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杭州西湖,一头连着“五岳归来不看岳”的安徽黄山的富春江。
二、检查预习,熟悉课文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
2.面对如许美文,不亲自品读品读,岂不遗憾?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注意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点。
提问:请谈谈朗读本文时感觉文章的语言有何特点,并举例加以说明。
3.读懂课文:疏通文意。
要求:结合课下注释,四人一小组合作交流,如有困难词句,可随时提出来,老师愿意帮助你们。
(1)学生分组活动后提出问题。
(2)教师出示投影片,点拨释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和寄情山水的情趣,把握课文的主旨。
2.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
3.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写景方法,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语言美。
2.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义。
理解作者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
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与朱元思书》,知道这是一篇描写山水的小品文,这堂课,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感受课文之美。
二、合作探究,赏析文“美”
(一)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声韵美
自由朗读
1、富春江的景色总体特点是什么?
明确:山奇水异。
课文原句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板书:奇山异水。
2、作者是如何描写山水的奇异的?
学生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并加以概括,教师明确。
3、作者面对这“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时流露出一种怎样的情感和志趣?请从文中找
出相关语句,并加以简要的分析。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明确:这篇文章不单纯是写景,而是寓情于景,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陶醉于山水之中,向往美好大自然和寻求归隐的志趣;同时,也含蓄地抒发了对世间追求利禄之徒的讽刺之意。
板书:由景生情因情明志:向往美好大自然和寻求归隐的志趣
(二)体会感受——志趣美
解答辅助:比较下列两组景与本文景的异同
(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吴均《山中杂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冥》)。
解析:“蒸”表示洞庭湖面积之大,“撼”表明波涛气势之盛,此景带给作者的是想要有所作为(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的思想;“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带来的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展示的是神仙般悠闲的生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带给人的是宁静、安详,是闲居山林的归隐之意。
所以,不同的景所触发的人的情感是不同的,而不同心境的人面对同一景亦会生发不同
的情。
吴均仕途失意,更有当时的环境作背景,面对此景自然发出“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
这几句话不仅从侧面衬托出“奇山异水”夺人心魄的魅力,更是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产生了归隐之意。
(三)研读最后四句: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学生思考,教师明确:
犹言明中有暗,暗中有明。
这是明与暗的辩证法。
生活也是如此:富贵中的人们自有他们的享受,但未必没有烦恼;而遁迹山林的人,生活上固有种种不便,但他们的快乐确实难以比拟的。
(用这种方式来结束课文,余味无穷。
)
三、拓展延伸
四、布置作业: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吴均
水清静态夸张
异水
水急动态比喻、对偶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高山拟人
视觉
寒树静态
奇山泉声
听觉动态对偶
蝉叫
猿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