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理群:教育最大问题是剥夺孩子活的自由陕西华山技师(铁道)学院
从钱理群教授的感慨说起
从钱理群教授的感慨说起作者:宋昊燃来源:《新作文·高中版》2017年第09期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钱理群退休后,在南京师大附中开设“鲁迅作品选读”选修课,刚开始时教室过道都挤满了人,没过多久,来听课的寥寥无几。
“我们不是不喜欢听你的课,而是因为你的课与高考无关。
”一位同学告诉钱教授。
上中学,与高考无关的课,不学;到了大学,与就业无关的知识,不问;到了职场,与生计无关的事,不做。
“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教育,正在培养出一批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钱理群说。
钱教授的话可以说一语中的,切中了当今应试教育的弊端。
应试教育就是考什么学什么,不考的不学,这是钱教授遇到的尴尬,也是目前教育遇到的尴尬。
如果考什么学什么,长此以往,教育必须为自己埋单。
君不见,国内一流大学生用硫酸泼熊猫,只为看看熊猫是不是很痛苦;君不见花季女生读大学期间被电信诈骗,自杀身亡……固然,泼硫酸有好奇的成分在作祟,被电信诈骗有天真单纯的成分在内,但是我们管窥蠡测,不觉得泼硫酸者修养不够吗?不觉得花季女生基本的生存本领不具备吗?教育的真谛是人的教育,人的教育主要是人格教育和生存教育,而不是分数教育。
有人对中国高考制度恢复以后的各省状元进行了跟踪分析,发现十年后、二十年后、三十年后,其中不少状元业绩平平,原因何在?在于我们注重的是分数状元的培养,而不是综合素质状元的培养。
警钟在敲响,我们必须正视当今的教育弊端,将教育拉向正常的轨道。
实际上,近年来,教育改革如火如荼,改革走到了深水区,正在触摸教育的本质。
比如,高考的导向明确指向人的教育。
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度需要什么样的人?是崇洋媚外的人,还是充满民族自信为中国伟大的复兴梦吹响号角的人?很显然是后者。
于是,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从2015年开始修订,明确将传统文化常识纳入考试范围,意在唤醒考生的民族自信,让教育界认识到中国要复兴,中国要腾飞,就得寻找我们民族的生存之根,让生存之根复活,然后用心浇灌,让根从历史的深处长出枝叶,并且枝繁叶茂,花儿朵朵,尔后硕果满枝。
皮之不存,毛将附焉——小议高中生心理危机干预与生命教育
皮之不存,毛将附焉——小议高中生心理危机干预与生命教育发布时间:2021-07-13T17:02:38.61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7期(下)作者:欧国英[导读] 聂振伟在《生命教育》一书中说:“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青少年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青少年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欧国英连州中学语文组广东省清远市 513400摘要:聂振伟在《生命教育》一书中说:“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青少年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青少年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还应该让青少年明白让生命的其它物种和谐地同在一片蓝天下”。
生命教育应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还应是教育的最高追求。
学校生命教育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我们的日子、每天的一点点,就是我们的生命。
人生就是一条不能重来的单行线,没有彩排,唯一又不可逆,这正是生命的可贵之所在。
关键词:心理危机干预与生命教育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庚子鼠年,在华夏大地喜气洋洋的准备辞旧迎新之际,忽然爆发一场令人闻之色变的疫情,热闹喧嚣的大城市刹那间沉寂下来,紧接着小城、乡村也封闭了起来。
在大家期待着春暖花开,疫霾散开,一切回归正常时,专家却站出来告诉人们:疫情并未被人类控制住,复工复学需要谨慎。
于是,我们在网上迎来了新学期。
网课之初,学生好奇、新鲜、投入。
随着学习的深入,网课的诸多不利逐渐突显,而复学通知又迟迟未明确,终于,我们的学生忍不住抱怨了,有学生网上发言说:“吃蝙蝠的人怎么不去死”。
乍一看到这样的留言,我的心猛的一紧:这样的语言暴露了我们的学生对生命的漠视与冷淡,也反映出我们的学生出现了心理危机。
此时,作为德育工作第一线者的班主任,我们就必须要有所行动,必须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与生命教育,要让学生认清生命真相: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世间的每个生命都是可贵的,并不仅仅只有人类的生命才值得珍惜。
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世界的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具有不可逆、不再生性,我们不可因疫情可能是食用了野生动物而致暴发,就诅咒食用了野生动物的某个生命。
钱理群:北大的神话和传奇
钱理群:北大的神话和传奇钱理群,中国内地最具影响力的人文学者之一,一直被视为北大的神话和传奇。
钱理群是一个具体的人,但又具体得很“抽象”。
从北大退休后,钱理群一直专注于基础教育和学术研究。
新近出版的钱理群的第一本自传《我的精神自传》,是一部个性鲜明的思想学术人生自传,是不能不读的当代启示录。
钱先生的专著和主编作品,长期以来受到了中国读者的广泛欢迎。
近日,本报记者对钱理群进行了独家专访。
钱理群,1939年生,北京大学资深教授,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人文学者之一。
他以对20世纪中国思想、文学和社会的精深研究,特别是对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历史与精神的审察,对20世纪中国经验的总结和反思,受到了海内外的高度重视。
钱先生北大毕业,后来回到北大讲坛,传承北大真精神,深情地关注民族与人民的命运,积极开发现代中国优秀的精神思想资源,以自体生命与学术一体化的追求,回应了大时代对于中国知识界的呼唤。
在北京大学学生评出的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中,名列首位。
钱先生的专著和主编作品,长期以来受到了中国读者的广泛欢迎。
他的主要著作有《心灵的探寻》、《周作人论》、《周作人传》、《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合著)、《丰富的痛苦》、《大小舞台之间》、《1948:天地玄黄》、《学魂重铸》、《话说周氏兄弟》、《语文教育门外谈》、《走进当代的鲁迅》、《与鲁迅相遇》、《钱理群讲学录》、《生命的沉湖》,等等。
主编大型丛书多部,其中以《新语文读本》影响最为广大。
做研究:一为“还债”,一为“圆梦”出身书香门第与钱先生的谈话从他的家庭开始。
这位曾经被北大学生评为“最受欢迎10大教师”的老先生告诉记者,他出身书香门第。
其外祖父项兰生,一生经历很丰富,从晚清到辛亥革命,到1959年去世。
作为维新派人士,其外祖父最早在杭州办白话报,开办安定学堂;然后又担任浙路公司公务科长。
办学堂、办报纸、修公路,这都是开时代风气之先的,以后他做了大清银行的秘书官。
【推荐】钱理群:大学里绝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推荐】钱理群:大学里绝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最近一段时间,教育问题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从衡水二中与金刻羽,到谁的孩子能上清华北大,对教育公平性的质疑源源不断。
然而,教育问题绝不是教育不公这么简单。
这篇钱理群旧时演讲内容供大家思考。
大学里绝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作者| 钱理群大学教育与就业去年(07 年)有两条新闻看得我毛骨悚然。
先说第一条。
这是暑假以后新学年开始的一个报到,说是大学新生一报到,有些学校领导就约见学生家长,提出现在开始就要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做准备,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的训练和指导,好像我们北大还有专门的组织,指导学生根据求职的需要来设计自己四年的大学生活,还要让这些学生提前和招工单位的人事部门见面,以便公关。
这真的让我大吃一惊,我曾经感慨应试教育之外的教育都进不了中学教育,现在我又看到了新的危机:要求大学生按照就业的需要来设计自己的大学生活,与就业无关的教育是不是也进入不了大学教育呢?这就使我想起了暑期我在一个全国高校通识教育培训班讲我在大学讲鲁迅的情况。
讲完了一位大学老师举手提问题,要我介绍一下在大学里讲鲁迅课,怎样有利于学生求职就业。
我当时听了目瞪口呆,不知所措,心里却凉透了。
我无意责怪这位青年教师,因为他在上课的时候别人也这么问他:你这个课和就业有没有关系,有关系我来听,没关系我不来了。
这就非常可怕。
当年蔡元培先生提出警告,说大学不能成为职业培训班。
我想北大还不至于,然而北大也有这个趋势,今天的整个的教育是围绕着应试和就业来展开,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现实。
▲钱理群,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清华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
这里涉及一个严重的,我们不能回避的问题:就业和大学教育的关系问题。
我曾经多次对80 后的大学生讲,我非常同情你们这一代,你们中学碰到应试教育,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又面临着毕业以后可能没有工作。
这在过去没有过,都集中到你们这里了。
我1956 年中学毕业考大学,当年大学招生人数比中学毕业人数要多,我们那一代人不存在应试问题。
别轻易地对孩子“盖棺定论”
别轻易地对孩子“盖棺定论”作者:徐凤莲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年第29期我常常听到教师总是轻易地就对一个孩子“盖棺定论”:“你们是我教过的最差的一届学生!”“你要是能考上大学,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托马斯·曼曾经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不要为别人不能成为你所希望的人而愤怒,因为你自己也不能成为自己所希望的那个人。
”真的,请骄傲地做你自己,而不要小心翼翼让别人定义你。
“我就是我”,而非别人盼望中的“我”。
有多少孩子,为了成为大人所希望的“真理的标杆”,为了符合“成人视角”下的那个“理想模式”,轻易地就改变了自我精彩的本色,甚至否定了那个真正的自我。
生长中的“杂音”或“不和谐音”一旦被“屏蔽”,一旦被别人篡改,孩子们开始变得“一模一样”,甚至开始褪去生命应有的光芒,逐渐萎缩或暗淡,就像一位专家所说:“每一个人生下来都是‘原创’,长着长着就成了‘赝品’。
”前不久,我的一个侄女曾经用“走火入魔”四个字形容她的一个同学。
原来,这个同学从小喜欢阅读、写作,以至于走路吃饭都书不离手,除了书,别的任何事都不曾入她的眼、进她的心。
人人都在担心,而父母亲,无疑是最担心的人。
但是,大可不必担心,“二十四番花信风”,每个孩子都是一朵独特的花,都有不同的成长姿态和花期。
总有一天,这个“走火入魔”的孩子会绽放出属于自己的花儿。
一个孩子的成长是极其缓慢的、细微的、动态的,需要生命的沉淀,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
教师作为孩子们的“重要他人”之一,如何定义孩子,也显得至关重要,因为有些话语一经说出便会转化为孩子内心的山山水水。
既然菊花将自己的花期安排在秋季,那我们就不能在春天指责它不开花。
《中庸》里有几句话:“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意思是:教育就是要使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在那儿得到充分的发展,正所谓“安其所,遂其生”。
如何定义学生,是一门学问;如何在孩子漫长的生命旅途中时时擦亮和不断刷新孩子们的眼睛,应该引起教师高度的敏感和警觉。
钱理群经典语录
钱理群经典语录1、语文教育的课标为教育改革打开了一个比较开阔的天地,要把重心放在具体教育和实践中检验和发展教育理论。
2、少谈主义,多来研究实践。
3、以前以知识为中心,忽视语文能力,精神熏陶的培养。
近几年,又走到另一个极端,忽视知识,为此,重建语文学科知识体系,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4、读书、思考、协作、社会实践、四位一体,是许多有成就的教师的基本经验。
5、语文老师应该是思想者,语文老师应该是可爱的人,语文老师应该是杂家,语文老师应该是语文专家6、真正的知识分子既是可爱的人,又是可笑的人7、语文是一门有魅力的学科,要有大语文的概念,要永远生活在汉语言的魅力中8、当代中国汉语的危机:一是双语教育的挑战,用英语代替汉语,二是网络的挑战,只会敲键盘,不会写字,而汉字必须书写。
语文教育边缘化,就成了没有文化的教育。
三是应试教育的挑战,四是,语文本身的挑战。
9、营造汉语的家园,是语文教育的基本性质,汉语危机同时就是民族文化危机,我们要捍卫汉语。
10、课堂教学的要求:①理性和诗性的统一,要恰当、简洁、清晰,有逻辑性; ②语言要声情并茂。
有变化,有节奏感,有强性,有长短句的交叉,口语和板书相映,语言给人有轻松感,幽默感;③教学语言,要有生活的味道和文化色彩;④要注意和学生交流,要有反听、调试、必要的重复。
11、中小学生处在成长中,时间长,大概有18年。
成长过程本身有一种美,有一种感觉,同时有成长的挣扎。
12、在我看来,教育的本质就是将学生内心深处的善良、智慧等等这些最美好的人性因子激发出来,加以培育和升华,以此来压抑人的内在的恶因子。
——按照我的人性观,人是善恶并存的。
问题是我们要‘扬’什么,‘弃’什么。
而善的激发,是需要一种爱心的。
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是自然的,用你信中的话说是毫不经意的,而不是一种着意的表演。
13、我有一种理念,就是教学是本质是一种自我发现。
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发现自我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发现自我的过程。
家校共育案例
家校共育案例案例背景:在家庭、学校、社会中,家庭是教育的基础,父母是第一位的,老师是联系学校与家庭的纽带,争取和依靠家长配合学校教育,是老师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父母忙于生计外出打工,孩子成了留守儿童,一二年级还是一个乖孩子,可到了高年级就变了,父母于是放下工作回来陪孩子,这时孩子成了爸爸妈妈的心病。
当父母与孩子聚少离多,孩子的内心产生了孤独,性格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坏孩子”,我们该怎样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呢?怎样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好的行为习惯呢?做老师和家长的都得好好思考思考。
案例叙述:学生对于我们来说是百分之一,而对于家庭和他父母来说,可是私人定制,所以在工作中我时刻告诉自己尽心尽心再尽心,努力努力再努力,以做到对每个学生负责,对每个家庭负责。
教导过的学生中存有一个叫做浩杰的,他就是因六年制并校分至我们班的,初涉我班给我遗留下了极好的印象,紫带虎头虎脑,白白净净,看起来应就是资质极好的。
不过,时间一久我辨认出他任何时候都就是我行我素,在班里无法与同学好好相处,很少能够与同学合作顺利完成一件事,经常就是一言不合就拍桌子就走人。
他除了个不好的习惯:写下作业拖拖拉拉。
自习课上老师布置的作业一节课写下没一半,于是就变成了办公室的常客。
家庭作业也就是如此,明明就是慢则半小时,快则一小时的功课,他每天都能够写下3小时以上。
他妈妈也很伤脑筋。
为此,妈妈编出了各种办法,专门取出时间吃饭浩杰写下作业。
可是他每写下几个字必围著屋子散步一圈,即使有时候在妈妈的达维季夫卡下无法转头,勉力埋首写下作业,可是只要妈妈一返回房间,浩元立刻我行我素,要么喝东西要么去上厕所,有时候还跟妈妈谈条件。
再者,妈妈无法每天都专门爸妈,所以浩杰的毛病一直没改良,搞得当家长的非常恐惧。
在一二年级时成绩一直较好,整体表现也要是,可至了三年级成绩就已经开始大幅下滑,现在更是再降得快速,为此浩杰妈妈专门找出我去谋求协助。
通过跟家长谈话,了解到浩杰在四年级之前基本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爸爸妈妈想让家里的生活好一些,所以就外出打工,只有过年过节的时候回家,所以,一遇到节假日父母出于“补偿”的考虑,都会满足他的要求,以为只要他“开心就好”,所以浩杰性格外向,不太注重生活细节,不太会与人相处。
教师摘抄和读书笔记
教师摘抄和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读的内容。
写好教师摘抄和读书笔记不是那么简单,下面给大家分享教师摘抄和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
教师摘抄和读书笔记篇1对一个教师来说,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
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是沧海之一粟。
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教师要建立起自己的藏书,使之成为自己的老师,每天去向它们请教。
那么,“每过一年,你的科学知识都变得更丰富”。
工作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伟大著作中还精辟地揭示出一个读书的真理:学生智力的发展取决于阅读能力。
“这几年的的教学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如果阅读对于学生成为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那就没有必要花费许多时间给学生补课了。
”他认为,学习发生困难和形成差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天到晚死啃教科书,“拼命使用他的记忆机器”。
正因为“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阅读,那他就连教科书也读不好”。
如果我们真的想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那就要“让他们走到学校图书馆的书架跟前去,让书籍从沉睡的巨人变成青年时代的挚友”!阅读优秀书籍是最好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这是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提供的又一重要教诲。
他说:“我坚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
”“自己对自己谈话,诉诸自己的良心,这才是真正的自我教育。
只有那从人类的道德财富中给自己找到榜样的人,只有那希望从这些财富中为自己的心灵吸取最宝贵的东西的人,才能达到思想和生活的崇高境界。
家庭教育观
家庭教育观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
”人民日报总结了9个最重要的家庭教育观,家长可以好好地看一看。
一、父母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如果父母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当了“甩手掌柜”,可能会为孩子未来的人生留下隐患。
不少父母,觉得家庭教育只是学校教育的“附庸地位”。
这个观念显然是错的,因为:第一、老师不能保证你的孩子良好的品行。
第二、老师不能帮助你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三、老师无法让孩子对读书感兴趣。
第四,老师培养不了孩子的意志力。
第五,老师给不了孩子生活中的幸福感。
好的和睦的家庭,注定要比糟糕的家庭带个孩子更多的阳光。
这个幸福感老师给不了,但是能够影响孩子的一生。
所以,父母肯定是孩子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
二、拒绝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暴力无论以什么形式出现,对孩子的伤害都是巨大的。
拒绝暴力是家庭教育的底线。
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打骂和指责。
那么这样长大的孩子,会性格内向,孤僻自卑。
孩子在家庭暴力的反复刺激下,会可能从逐渐的紧张焦虑转变为感情冷漠。
最后对父母产生怨恨甚至仇视,严重一点的会报复父母。
所以,打骂棍棒并不会使得孩子更好,棍棒很有可能给孩子日后的犯罪带来诱因。
三、尊重和保护孩子的人格尊严面对错误,要教会孩子有承担责任的勇气。
批评孩子的时候,不要总是“翻旧账”。
孩子一般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因为如果他们自己承担了相应的后果,往往就会纠正自己的行为。
比如孩子做事磨磨蹭蹭,那么最后就只能一个人下楼,玩耍的时间也会减少。
比如孩子把东西搞坏了,那就要自己修好。
比如孩子发脾气乱扔东西,那么最后就只能自己去收拾。
比如孩子疯狂地吃零食,最后就会肚子疼。
这就是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当孩子知道承担后果后,就会明白哪些事情可以做。
哪些事情不可以,比父母不停的说教了唠叨效果来得更好。
如果父母对孩子过度保护,那么孩子就失去了承担后果的机会。
孩子永远不会长大,更不要说承担后果了。
而翻旧账是指不断的重复提醒别人过去犯过的错误,并且埋怨别人。
孩子发出的警示(一)
孩子发出的警示(一)
钱理群
【期刊名称】《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年(卷),期】2004(0)4
【摘要】这是《正在发育》一书的小作者的自我介绍:“我叫蒋方舟,一九八九年十月出生,天蝎座.……生活在中国大陆一个不知名的小城里的一个普通的小学里,是个安分守已的好学生,但有时也做一些让人刮目相看的事。
”
【总页数】2页(P14-15)
【关键词】学校教育;中国大陆;自我介绍;流行文化;词语;成年人;写作模式;中小学;素质教育;阅读经典
【作者】钱理群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4.3
【相关文献】
1.孩子发出的警示 [J], 钱理群
2.40年前的一组照片发出的警示请对“舌尖上的浪费”说“NO” [J], 李百军(图);王乐乐
3.蜜蜂消失发出了什么警示? [J], 刘燕薇
4.郑州市惠济区市场监管局、消费者协会联合发出"双十一"消费警示 [J], 王秉政;
柴占阳
5.孩子发出的警示(二) [J], 钱理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钱理群“告别教育”
钱理群“告别教育”作者:来源:《云南教育·视界(综合)》2012年第10期任教50年,钱理群在2012年教师节前夕宣布“告别教育”。
从北大退休后,他投身中学教育十年,试图“改变人心”,却得到屡战屡败的结果。
他说,今后他会在“教育之外”关心教育。
“一切不能为应试教育服务的教育根本无立足之地。
”2012年教师节前夕,在北京“寻找来自一线老师的声音”座谈会上,老教师钱理群表达了“告别”教育的意图。
1960年大学毕业后,钱理群被分配到贵州,先后任教于安顺卫生学校和地区师范学校;1981年从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2002年退休,再由大学转教中学,并持续关注中学与农村教育,在基础教育这片新战场上,钱理群“纠缠”十年,自称屡挫屡战,屡战屡挫。
任教50年,2012年9月9日,在一位中学教师的追思会上,钱理群最终发出告别宣言。
“节节败退”“钱教授,你的课与高考无关,我们的时间又非常有限。
”2004年4月末的一个下午,钱理群站在南京师大附中的讲台上,讲授“鲁迅作品选读”选修课,偌大的教室里,稀稀拉拉地坐着二三十名中学生。
2002年6月27日在北大的最后一节课上,即将退休的钱理群告诉那些眼含热洎送别他的大学生们,他在刚参加工作时有两个目标,一是去南京师大附中教书,一是去北大教书。
前者是他的母校,他要去那里完成未竟的梦想。
南京师大附中课堂的冷清却令钱理群始料未及。
开课之前,南京师大附中的老师和鼓动学生报名时说的一样:你们都向往北大,钱先生是北大最受学生欢迎的教授之一,但你们现在考上北大也听不到钱先生的课,因为他已经退休了。
他现在走到你们中间来上课,这是多么难得的机会。
一开始,学生踊跃报名,不光报上了名的学生坐满座位,没报上名前来蹭课的学生们也在过道和前后排或站或坐,将教室堵得水泄不通。
教了大半辈子大学生的钱理群极为重视给中学生的讲课,他在北京备了两天课,一个字一个字地重写教案,并提前四天来到南京准备。
钱理群:大学时代是人生的盛夏
钱理群:大学时代是人生的盛夏钱理群:大学时代是人生的盛夏文/钱理群今天看到同学们,我很自然地想起了四十八年前的事。
四十八年前我十七岁,考取了北大中文系,也是非常的兴奋,同时也有点惶惑。
我想,这是跟诸位上大学的心情是一样的。
上大学对人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大事情,有许多问题需要认真思考。
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我当年思考的,我想也是今天在座的诸位同学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度过大学四年——这人生最宝贵的时光”?一、大学时代:人生的盛夏为什么说这是人生最宝贵的时光呢?根据我的经验,十六岁到二十六岁是人生的黄金岁月。
十六岁以前什么都懵懵懂懂的,完全依赖于父母和老师,十六岁以后就开始独立了,二十六岁以后就开始考虑结婚啊、生孩子啊这么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事,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立的时间就不多了。
而这十六岁到二十六岁十年之间,大学四年又是最独立,最自由的。
当然如果你想延长的话,你还可以考研究生,将这四年再延长一下。
如何不虚度人生中这最自由的、最没有负担的、真正属于自己的四年的时间,是摆在每一个大学生面前的问题。
作为青年人的大学生主要该干什么?这又让我想起还是四十八年前我刚进北大一年级的时候,中文系给我们开了一个迎新晚会,当时的学生会主席,后来成为著名作家的温小玉师姐说过一句话:祝贺你们进入大学,进入大学就要三样东西:知识、友谊和爱情。
爱情这东西可遇不可求,你不要为爱情而爱情,拼命求也不行。
现在好多年轻人赶时髦,为时髦而求爱情是不行的。
但遇到了千万不要放掉,这是我们过来人的教训。
我在大学,其实是在中学就遇到了非常喜欢的女孩子,但是不敢,另外当时我是书呆子,就知道一门心思读书,懵懵懂懂不知道这就是爱情。
所以大学里如果遇到了真正纯真的爱情就不要放弃。
知识、友谊和爱情这是人生最美好的三样东西,知识是美的!友谊是美的!爱情是美的!大学期间同学的友谊是最可珍贵的,因为这种友谊是超功利的、纯真的友谊,同学之间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
说实在话,进入社会之后,那种朋友关系就多多少少有些变味了,多少有利益的考虑。
当今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为孩子做主
当今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为孩子做主
刘彭芝
【期刊名称】《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年(卷),期】2017(2)19
【摘要】教育为谁服务?要为儿童服务,而不是为儿童做主我们基础教育出现的问题,最深层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把儿童作为中心、没把学生作为主体.
【总页数】1页(P127-127)
【关键词】基础教育;孩子;儿童;服务
【作者】刘彭芝
【作者单位】人大附中联合学校总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3.07
【相关文献】
1.让孩子受益一生的教育--裴斯泰洛齐分享教育对当今家庭教育的启示 [J], 程世新;李先军
2.崔占峰 800年来首位华人教授——“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让孩子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J], 李倩
3.刘彭芝:当今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为孩子做主 [J],
4.刘彭芝:当今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为孩子做主 [J], 刘彭芝;
5.健康教育:中国当今最大的社会问题 [J], 郑红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钱伟长为什么能-第7章
拆除各专业之间的墙: 过分专业化的问题
钱校长在:“条块分割的部门所有制已经明显影响了当代科学技术 综合化发展的趋势;现代科学技术交叉复合的跨学科特点,决定 了必须努力打通学科之间的人为界限,拓宽专业,以适应现代科 学技术综合全面发展的趋势。”他指出:“现在大学里有两大缺点 一是太死,二是太专。你们的基础应该宽,基础宽才能爬的高, 这如同盖房子一样,基础是很重要的。光靠专业是站不住的。” “大学教育存在着过分专业化的问题,这只能适应比较停顿的社会 以为大学专业教育中学到的知识可以用一辈子,这是错误的。其 实,生产在不断发展,知识需要更新,边缘学科大量出 现,新技 术往往也是多 部门协作的结果。因此,狭窄的专业化教育是要不 得的。”“目前我们的高等教育是专业教育,而专业教育不适应新 的社会,很多新的东西不属于哪一个专业,常常是两个专业或几 个专业合在一起产生的。而这些新东西往往是关键性的。专业教 育不能满足这个要求。……因此要加强基本的、共同的教育,培 养知识面较宽的人才,使学生经过一段适应时间后能进行各种专 业工作,为了迎接信息社会,现在状况不改变不行。”
7.1.1确定为上海建设服务的专业发展方向
创办研究所。钱校长亲自创办力学研究所,并成立上 海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色材化学研究所、预测和 咨询研究所。除接受国家各工业部、上海市经委所属 各局、上海郊区各县、江苏各县区的地方及乡镇企业 的重大科研课题、咨询、设计等工作外,还和江苏各 县区企业、上海市各区成立了“联合体”。 千方百计谋发展。上海工大在78年曾申请征购土地 5.4公顷,经过5年仍未获批准。钱校长到校后,多次 与有关部门联系,亲自上门恳切说明为学校的发展需 要,需征购北面空地,终于获准征地16公顷。 面向上海成立校务指导委员会。91年,钱校长征得上 海市领导批准,主持成立了有14个市委、办、局领导 参加的上海工业大学校务指研不是好老师
王义伟《钱理群告别教育是时代的悲哀》
钱理群告别教育是时代的悲哀王义伟2009年7月,全国工商联与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联合举办了一个民营企业家高级研修班,地点在北大附近,笔者受命驻班采访。
当时国学大师季羡林去世,北大在百年讲堂设灵堂,笔者连同本报副总编辑张志勇、张宪春也和北大师生一起,排队进入灵堂吊唁。
笔者对季羡林怀有深切的崇敬之情,他所说的“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令人印象深刻,当今社会,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
当然,季羡林能够做到这一点,笔者觉得和北大的特殊背景有关系。
放眼望去,国内林林总总的大学中,似乎也只有北大担当得起“敢言”二字,这是北大魂之所在、百年积淀而成。
但是现在,笔者的观点有所改观了。
因为笔者崇敬的另一位北大的老师、国内首屈一指的鲁迅研究专家钱理群教授不久前宣布告别教育。
一个北大的老师告别教育,意味着他从此不再公开讲话,不再传道授业解惑。
这是怎么了?在笔者看来,促使钱理群告别教育的一个原因,是他对大学生失望了。
大概是在今年5月,钱理群语惊四座,说我们的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钱理群甚至总结出了一个堪称经典的例子。
一次讲课,一个男学生坐在了第一排距离钱理群最近的位置。
这个学生在每个节点都能及时做出反应,恰和老师心意,课后他像很多人一样上前与钱理群攀谈。
钱理群对课后说好话的人,都保持很高的警惕。
而这名学生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在“恭维”的赞誉之后,随即列举了老师究竟讲得好在哪里,而且都说在了点子上。
这给钱理群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一次,两次,三次,每次都是这样,钱理群对这个学生的好感与日俱增。
终于有一天,该学生对钱理群说,钱先生我想到美国去,你能帮忙推荐吗。
钱理群欣然同意。
推荐之后,这个学生从此不见踪影。
钱理群对此大发感慨。
他说,这就是鲁迅所讲的“精神资本家”。
他的称赞、微笑、反应……这些都是有目的的,都是预先设计好的,所做的一切,包括微笑都是要有回报的。
钱理群基础教育
“中国的人心出了问题,人心的问题是因为教育出了问题,教育的基本问题又出在中小学教育上。
”钱理群退休后在多次演讲中谈到中小学教育。
图为钱理群和中学生们在一起。
小有可为还是可以的南方周末:您本是一个大学教师,您最初介入基础教育的理由什么?钱理群:我最早关注中学语文教育时间是1998年。
当时是两个动机:第一,我觉得中国的问题最根本的是教育问题,是孩子的问题。
我曾经说过,人到了老年一切都看透了,都很绝望了,唯一不敢绝望的是孩子,如果对孩子也绝望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我还做什么,我要反抗绝望。
第二,大学教师到中学去,这是五四的传统,鲁迅、周作人、朱自清都当过中学教师。
南方周末:那现在过去14年了,情况如何?钱理群:从一个角度说,比我当初介入的时候要差。
但是从另一方面又看到希望,我在这个过程中接触到一批中小学教师,我们发现彼此,他们是中国教育的希望。
南方周末:14年都过来了,为什么最后还是要告别教育?钱理群:2004年、2005年我亲自到中学去教书,得出一个结论,在现代的中国中学教育里面,应试教育之外的任何教育都很难进入校园,我现在再补充一句,我们现在的大学教育又变成一个就业教育,与就业无关的教育也很难进入大学校园。
因此我感觉到,我在中国教育改革中没什么事可做。
在这种体制下做什么呢?因此就需要在教育之外言教育,所以要告别教育界,原因是觉得要做更根本性的思考。
我们今天已经无法就教育而谈教育了,必须超越教育而谈教育问题。
高仁山强调教育制度的改变和建设是最为重要的,教学方法的历史变化是次要的。
第二更重要的是,他认为教育制度的改革建设,必须以社会的改革和建设作为依托。
南方周末:您是不是过于绝望了?钱理群:我认为当下中国,中国的理想主义者,特别需要孔夫子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这其实也是鲁迅的反抗绝望的精神。
同时,我们要自救、互助,好人要联合起来了,好人联合起来什么意思呢?好人联合起来做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
我最喜欢用的词就是相濡以沫,越是艰难时刻越是需要相濡以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理群:教育最大问题是剥夺孩子活的自由
我们这群人有共同教育理念,我们一起按照我们的教育理念做事情,能做多少算多少。
但是有一个前提,不要认为我们努力就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拯救一个算一个。
第一,要有清醒的估计,对我们局限性要有充分的估计和认识,不要幻想通过个人的努力,或者通过一群人的努力改变我们的教育面貌,但是我可以局部的改变。
第二,我们这一代理想主义和你们这代理想主义是有区别的,我们认为我们可以改变世界,我们有无限牺牲自己的精神,燃烧自己点亮别人,但你们认为,首先燃烧自己是在说大话,我这么做是我自己活着快乐,我自己觉得有意义,要做低调的理想主义。
理想主义背后是有信念的,我自己有三大信念。
第一相信人性是向上的,每一个孩子的心里都有善的种子。
我觉得我们从人性的角度来说,人性就是善恶并举的。
好的教育,就是扬善抑恶,坏的教育就是扬恶抑善,对人性要充满信念。
第二对我们的孩子,我称为童年和青春时期充满信心。
他在这个阶段就是有好奇心,就有学习的欲望,本身就有这个欲望。
一个人活着,为自己的理想活着,第二为父母活着。
但是我们现在的教育,对父母与子女间情感的伤害太大了,父母对我的要求就是上学打工,我死了也没有关系。
还有一个活着的理由,因为他曾经快乐过,他有快乐的童年。
但是现在的教育第一剥夺孩子的理想,第二剥夺孩子的亲情,第三剥夺孩子的快乐,所以他就没有理由活着了。
但是人要活着,青春期要快乐的活着,要积极向上,要对未来充满好奇心,这都是青春期的想法。
这样的本性的教育才有可能性的基础。
所以我们对青春期要有信心。
第三对教育本身要有信心。
我始终认为教育是理想主义的思维,教育和其他的工作不一样,没有理想主义,根本上和教育是合不拢的。
我觉得有三个自信,第一对人性的自信,第二对于青春,对于童年的信心,第三就是对教育本身的信念。
我们做的事虽然得不到各方面的支持,但是我认为我们做的事情是符合人性,符合孩子要求的,也是符合教育本性的。
我们做好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你做好了,自然有人向你学习,或者参与进来。
历史是合力的作用。
在座这样的人会越来越多。
但是我们彼此是不知道的,大家各干各的,心照不宣,都在局部改变着周围的现状。
首先改变自己,另外改革周围的现状,聚集起来,就会起非常非常大的作用。
我认为中国要改变,希望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