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自然区划
高师-《中国地理》第十九章 中国自然地理区划
郑度等提出将自然地理区划原则分为一般性原则和应用性原则。
一般性原则:通过对区划对象的特征及控制其运动变化规律的认识, 可以发现控制区划单元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基本原理,依据这些原理 所确定的区划原则称为区划的一般性原则。 自然地理区划遵循的一般性原则包括: 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相结合原则
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原则 发生学原则 相对一致性原则 以及区域共轭原则
20世纪50年代以来 为了认识国情和资源调查,综合自然区划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产生了一批系统 的自然地理区划。
由于认识视角以及区划目的、区划原则与方法等不同,形成了很多种区划。 其中,影响较大的自然地理区划方案主要有:
1956年罗开富的《中国自然地理区划草案》 1959年黄秉维等的《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初稿)》 1984年席承藩等的《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概要》等著作 这些区划的特点是:
二、中国自然地理区划的回顾与展望
20世纪50年代前 中国没有按照自然综合体的发生发展与区域分异规律,拟定比较严紧的综合自 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并据此进行地域系统研究的工作,更没有有关学科研究 人员的共同参与,发表的文献只有10余种。
1931年竺可桢发表 “中国气候区域论”,标志着中国现代自然地域 划分研究的开始; 1935年丁文江提出要拟定一个比较系统的中国地理区域划分方案, 并指导黄秉维编撰《中国地理•长篇》; 1940年黄秉维发表了“中国之植物区域”,这些工作开创了中国地域 系统研究的先河。
自然地带 亚地带 (28个)
水热组合为基础 土壤(亚类)、植被(群系纲)及土地 利用相同
区划基本单元;确定土地 利用结 构、作物品种、复种指数; 以1~3表示。
(引自:黄秉维《中国综合自然区划纲要》,1989)
综合自然区划单位及其等级系统
• D、我国疆域主要位于东亚大区和亚洲中部大区 范围。 • 东亚大区的特征是具有湿润的季风气候以及由 南向北连续更替的森林地带谱。 • 亚洲中部大区的特征是具有干早气候以及荒漠 草原地带谱。 • 青藏高原高耸于亚洲中部大区的南半部,具有特 殊的气候和地带谱,应视为一个特殊的“亚大 区”,或看作一个独立的大区。 •上述三个大区的大地构造差异非常显著,地势差 异悬殊,大区的界线几乎完全决定于地势界线。
(4)自然州
• A、自然州——是比自然亚地区低级的非地带件单位, 也称为次亚地区。目前 对自然州的研究很不充分。 • B、一般认为,自然州的划分标志是自然亚地区内地质 地貌的差异,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其他自然特征的变化。 • C、在山地区域划分自然州时应注意山脉的中等组合情 况;在平原区域则应注意沉积物的性质及其分布特征 和气候省性分异。
3.综合自然区划的下限单位— —景观
• 看书P195
图8.4 叠置交替系统示意图
(2)自然地带
• A、自然地带——是次一级的地带性区划单位,通常被视为最基 本的地带性区划单位。 • B、每个自然地带都具有特定的反映地带分异的土壤和植被类型, 从而构成一定的优势景观型。 • C、在地势和构造地貌差异支配下,每一自然地带内部通常形成从 居于该自然地带的景观型和垂直带谱,它们与平地的显域景观型 有所差别,并且不成为优势分布。 • D、自然地带划分的主导标志往往是构成优势景观的显域性土壤 和植被类型,并可以把它们的界限作为自然地带的分界线。在缺 乏上述资料的情况下,往往选用某些气候指标(如温度指标、水 热指标等)作为划界依据。 • 必须注意,气候指标与自然地带关系只是相关关系,因此对指标 的选用要因地而异。例如,在确定华南的地带界线时,温度指标 的意义较大,这里的地带界线呈东西向延伸;在确定华北和东北 的地带界线,水热指标的意义较大,这里的地带界线呈东北—西 南向延伸。
综合自然区划
3、综合自然区划与部门自然区划的关系 两者之间存在差别与联系,综合自然区划是从 自然现象的综合特征进行区划,部门自然区划 是从某一个要素进行划分。部门自然区划以自 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为背景,综合自然区划 以部门自然区划为依据。 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并可以相互转换。
第二节 综合自然区划的理论和方法
(五)小结
一条总原则:从源—必须考虑成因、发生、 发展和共轭关系;从众—应考虑其综合性和 完整性;从主—应考虑其典型性、代表性。 两类:一类是由区划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目的在于解决分区问题;另一类是由地域分 异和区域单位的整体性所决定的,目的在于 确定区域界线。
二、区划方法
区划原则与相应的区划方法
(二)顺序划分和合并法即类比比较法
包括顺序划分法和合并法两种,顺序划分法 是自上而下的区划法,合并法是自下而上的 区划方法。 自上而下,根据大中尺度地域分异,遵循区 域相对一致原则,从高级到低级依次逐级划 分综合自然区域。 自下而上,是从最低等级的区域单位开始, 遵循区域共轭性原则和相对一致性原则,将 它们依次合并为高级区域单位。 适合区域范围不太广且土地类型研究较深入 的地区。
一、区划的原则
(一)发生统一性原则
任何区域单位都是在地域分异因素共同作 用下的历史发展产物,是一个自然历史体,都 有自己的年龄、发生和发展历史,而历史发展 道路的共同性则使其具有自己的发生统一性特 征。因此,必须以历史为依据,遵循发生统一 性原则。
(二)相对一致性原则
对发生统一性原则的一大补充。在划分区域 系统时,必须注意区域单位内部特征的一致 性,划出最大一致性的自然区划。但最大一 致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对不同等级来 说,各自的一致性不同。 例如,高级单位自然带的一致性体现于热量 基础的大致相同,次一级单位地区的一致性 体现在热量基础大致相同下的湿润干旱情况 也大致相同。
综合自然区划
综合⾃然区划第六章综合⾃然区划第⼀节综合⾃然区划概述⼀、区划的概念区划:区域的划分,泛指各种区域的划分,通常所说的区划可分为⾃然区划、经济区划和⾏政区划。
⾃然区划:地域分异规律作⽤的结果,使地表⾃然界存在明显差异,可以说,地球上没有⾃然条件绝对相同的两个地⽅。
但是,⾃然条件空间地理分布,具有逐渐过渡的性质,在差异中存在着过渡性,在过渡性中仍可以找到⼀些⾃然条件差异性较⼩,相似性较⼤的区域,把相似的划分为⼀区,把差异的划分为另⼀区。
⼈们就是按照⾃然地理区域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区域划分的,并按区域等级的从属关系,得出⼀定的区域等级系统,这种⽅法叫⾃然区划。
⾃然区划的对象和侧重点不同,可分为部门⾃然区划和综合⾃然区划。
部门⾃然区划是以⾃然地理的某⼀个组成要素为划分对象所进⾏的区域划分的理论与⽅法。
综合⾃然区划的对象是⾃然地理综合体,根据⾃然地理综合体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逐级进⾏区域划分,并根据其相似性程度和差异性程度排列成⼀定的区域等级系统。
综合⾃然区划是对⾃然地理综合体的地域划分, 反映了⾃然地理系统的地域分异和地域联系。
差别:综合⾃然区划是从⾃然现象的综合特征进⾏区划,部门⾃然区划是从某⼀个要素特征进⾏划分。
联系:部门⾃然区划应以⾃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为背景,⽽综合⾃然区划以部门⾃然区划为依据。
按区划⽬的不同,⾃然区划中有特种⽬的的⾃然区划,即针对某⼀特殊⽬的,⽽进⾏的地域划分,如农业⾃然区划、公路⾃然区划、建筑⾃然区划。
综合⾃然区划和部门⾃然区划之间存在差别和联系⼆、区划的主要内容和任务综合⾃然区划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综合⾃然区划⼀般⽅法的研究;(2)反映某⼀具体区域的⾃然地理综合体分异的认识性区划⽅案的研究;(3)综合⾃然区划实践应⽤的研究。
综合⾃然区划的任务主要是:(1)了解⾃然界不同地区⾃然地理基本情况,揭⽰⾃然地理综合体地域分异规律,充实和发展关于地域分异规律的理论。
(2)摸清各地区⾃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特征,正确评价各种⾃然条件对发展⽣产的有利和不利⽅⾯,从⽽为因地制宜发展⽣产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的一个新方案
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的一个新方案1. 本文概述中国,作为世界上地理特征最为复杂多样的国家之一,其综合自然地理区划的研究对于理解国家自然环境、资源分布、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提出一个新的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方案,旨在更为精细和准确地反映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和地域特征。
该方案在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生态、土壤类型等多重自然要素的基础上,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自然地理环境进行了系统分区。
新方案不仅提升了区划的精度,还注重了不同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整体关联性,为我国的自然地理研究和区域发展规划提供了更为科学的依据。
本文首先对中国自然地理区划的历史沿革和现有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评价,指出了当前区划方案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接着,详细介绍了新方案的区划原则、方法和技术流程,并对各区划单元的特征和分布进行了详细阐述。
本文还讨论了新方案在生态保护、资源利用、灾害防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意义。
2. 研究方法本研究在综合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遥感(Remote Sensing)数据,结合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提出一个新的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方案。
主要研究方法如下:(1)资料收集与整理:收集国内外有关中国自然地理区划的研究文献,整理和分析已有的区划方案,明确中国自然地理区划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GIS技术与遥感数据分析:利用GIS技术和遥感数据,对中国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提取区划指标,构建区划模型。
(3)实地考察:在关键地区进行实地考察,验证和修正区划方案,确保区划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4)综合分析与区划方案制定:在以上研究基础上,综合考虑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等多种自然要素,结合中国地理特点,提出一个新的综合自然地理区划方案。
(5)区划方案评价:对新提出的区划方案进行评价,分析其科学性、实用性和创新性,并与现有区划方案进行对比,以验证其优势。
第04章综合自然区划详解
主导标志与分异因素的关系 地理相关分析,确定主导标志及分界数值区间
分区与分界的方法;优缺点与应用范围;多种方法的配合使用
顺序划分(自上而下)
热量带界线
11 2 4 5 3 6
地带/亚地带
11
自然地理区 2
4 5
3 6
地区
12
自然大区界线
自然州
12
自然省
① 根据大尺度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异,划分热量带和自然大区; ② 热量带和自然大区相互叠置,划定地区单位; ③ 根据地区内的带段性差异,划分地带、亚地带; ④ 据地带、亚地带内的省性差异,划分自然省;
⑤ 自然省内划分自然州;
⑥ 自然州内继续划分………直至自然地理区
合并法(自下而上)
Ⅰ
Ⅱ
Ⅲ
a
b
1
c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
d
e
a:划分出一些具体土地单位; b:对土地单位进行分类,区分出土地类型(1,2,3); c:去掉相邻同一土地类型的界线; d.e:据土地类型的质和量对比关系,区分地域差异,划定自然地理区 (Ⅰ、Ⅱ、Ⅲ) ……
第四章 综合自然区划
概念与特点 原则与方法 等级系统 我国综合自然区划方案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
自然界是由一些大小不同、等级高低有别、复杂程度不一、特征不 同但彼此有联系的地域单位组成的复杂和多级别的镶嵌体系。
区划:区域的划分。包括自然、经济和行政区划。
自然地理区划:部门的、综合的 综合自然区划:以地域分异规律理论为依据,根据一定区域综合自 然地理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逐级进行区域划分,并根据每个区 划单位综合自然地理特征的相似程度和差异程度,排列成一定的区 域等级系统。
综合自然地理第3.1章自然区划
三、自然区划的依据和特点
• 自然区划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综合体,包括从最
高级的地理壳到最低级的景观(或称自然地理区)一系列 不同级别的自然地域单位。 • 通常,一个高一级的单位,往往包含若干个性质与结
构相似的低级单位,它们可以合并成高一级单位;而同一 等级的若干个单位之间又总存在一定的差异,它们正是因 为这些差异而被划分开来。
5、顺序划分法
• 顺序划分法即“自上而下”的区划法。
• 这种方法先着眼于地域分异的普遍规律,按 区域的相对一致性和区域共轭性划分出最高级 区域单位,然后逐级向下划分低级的单位。
• P102 图3.1 是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区划的一种示意
图式。
图6.1自上而下逐级划分法图示
11 2 4 5 3 6
热量带界线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两种区划方法的运 用
• 具体进行区划时,对每一个自然地理区域都可以采用 “自上而下”的划分或“自下而上”的结合这两种方法。
• “自上而下”通常采用地理相关法和主导标志相结合 的方法来进行。通过对地域分异各种因素的分析,在大 的地域单位内从上至下或从大至小揭示其内在的差异, 逐级进行划分。 • “自下而上”是通过连续的组合、聚类,把基层的较 简单的自然地理区域合并成为比较复杂的较高级的地域。 主要在土地类型制图的基础上,把地域结构上和发生上 有空间联系的相毗连的地域合并起来,成为具有完整地 域结构的各个区域。
• 按照特定的目的,自然区划有各种实用区划,如公
路自然区划,建筑自然区划、农业自然区划等。
• 实用区划的特点是自然、技术、经济三方面的有机
结合,目标明确,实践用途大,因而日益受到重视。
• 1958 年以来,中国科学院自然区划委员会先后制
中国综合自然区划
自然地带和亚地代表 根据大地貌单元
自然州 自然县
自然(90个)
1、先进的理论、一定的经验、我国实际,
第一次在区划等级系统中充分反映出地带性 区划单位 2、完整的理论和方法作指导,明确的概念、 划分原则和指标等 3、实践性强,目的性明确(全面评价自然 条件和资源) 4、突出贡献:第一次将我国划分为三大区
每个具体的区划单位都要求是一个连续的地
例如:青藏高原与蒙新高原关于柴达木盆地之争
域单位,不能存在着独立于区域之外而又从 属于该区的单位
例如: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4、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黄秉维
以光、热、水分、土壤和植被的地域分异为
依据 以气候、植被、土壤的地理相互关系为基础 根据气候在土壤与植被的反映来观察自然现 象的水平地带性规律
1、主要任务明确(事业规划及经验推广),
重点为利用土地和水利事业服务 2、广义理解地带性分异规律 3、不同区域相同级别的统一原则、统一依据 和统一指标进行区别 4、主要按水平地带性因素的地域差异划分 5、重要的温度和水分条件界线 6、区分出青藏高原,使之并列于三大区 7、阐明气候上干旱、半干旱区广泛分布以及 亚热带性在我国特别发达
对象:自然地理综合体
根据自然综合体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逐级进行
区域划分,并根据其相似程度和差异程度排 列成一定的等级区域系统
1、发生统一性原则(历史的角度)
2、相对一致性原则(相对最大一致性)
例如:高级单位自然带——热量 次一级单位地区——热量基础上的湿润 干旱情况
3、区域共轭性原则
以非地带性特征为主(3个)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综合自然地理》第03章 综合自然区划
地带 苔原 地带
典型苔原亚地带 森林苔原亚地带
灌木苔原
北方 森林草 森林草原亚地带 原地带 南方 森林草原亚地带
合并法(自下而上)
Ⅰ
Ⅱ
Ⅲ
a
b
1
c
2 3
d
e
① 划分出一些具体土地单位 ② 对土地单位进行分类,区分出土地类型(1,2,3) ③ 去掉相邻同一土地类型的界线 ④ 据土地类型的质和量对比关系,区分地域差异 ⑤ 划定自然地理区(Ⅰ、Ⅱ、Ⅲ)
中国自然区划(1959年)所采用的主导标志
自然区:现代构造运动的性质,3大区 自然带:大气温度(≥10°C积温),6带
地带/亚地带
11 3 6
地区
12
自然大区界线
自然州
12
自然省
① 根据大尺度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异,划分热量带和自然大区; ② 热量带和自然大区相互叠置,划定地区单位; ③ 根据地区内的带段性差异,划分地带、亚地带; ④ 据地带、亚地带内的省性差异,划分自然省; ⑤ 自然省内划分自然州; ⑥ 自然州内继续划分………直至自然地理区
任美锷(1961):自然区﹣自然地区﹣自然省﹣自然州 赵松乔(1983):自然大区﹣自然地区﹣自然区﹣自然亚区﹣自然小区
3.系统特点
把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特征结合起来 采用同级单位的综合指标法进行区划 每一级区划单位都是完全综合的区划单位
(二)交叉单列系统 1.概念:双列系统的单列形式。 2.区划思路:等级相称的地带性单位和非地带单位的交叉排列
综合自然区划-景观解析
❖ 类型系统是根据自然地理综合体的相似性由多种多样的低 级单位概括成简单的高级单位,越是高级单位越抽象,分 类就越简单,但更具有本质特征。
综合自然区划的界线
❖ 界线:是区域划分的具体体现,表明两个相邻的、彼 此不同的自然综合体在质上转变的线或带,一般处在 自然综合体特征变化最显著的带段。
❖ 界线是一条龙逐渐变化、宽窄不一的过渡带,具有相 对性。自然地理环境的固体基础界线明确 ,易确定, 土壤和植物界线往往变化多端,但能用仪器或目视观 察确定,而气候,水文,动物等要素界线则表现模糊, 不能目视,需要专门方法确定
景观的同一性
❖ 发生同一性
❖ 地带性和非地带性
❖ 组成成分同一性
❖ 结构同一性 ❖ 1.组成结构同一性 ❖ 2.土地结构同一性
第5节 山地综合自然区划
❖ 地带性对山地分异的影响: ❖ 经度省性对山地分异的影响 ❖ 山势特征对山地垂直带结构的影响 ❖ 非地带性单位类型 ❖ 山地景观的划分 ❖ 实例
❖ 特点
❖ 自然带 自然地带 自然亚地带 自然亚次带
❖ 自然带:地表沿纬线延伸的宽阔部分,在其 范围内有大致相同的净辐射与热力条件相关 的基本相同的自然地理过程,其是最高级的 地带性区划单位。自然带应该按热量的地域 差异及其对整个自然界的影响来划分。
❖ 自然地带:
❖ 亚地带:
❖ 次亚地带
非地带性区划单位
❖ 概念:由非地带性因素作用形成的非地带 性单位
❖ 特点
❖ 大区 地区 亚地区 州
中国自然地理区划
中国综合自然区划草案整理文章结构导图●区划分类单位的原则●具体进行区划⏹三个自然区⏹第一级单位◆热量的地域差异◆湿润情况⏹第二级单位◆代表性的土类、植被⏹第三级单位◆地形的生物气候特征●区划的作用综合自然区划就是按照地表自然界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将地域加以划分,并按照划分出来的单位来探讨自然综合体的特征及其发生、发展与分布的规律性。
因此,划分工作的第一步是制定一个符合我们目的的区划分类单位系统。
划分自然区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组合若干自然情况有某些相似性的区划单位,以便与世界及亚洲区划系统相衔接,另一方面是帮助我们理解热量带在不同自然区具有不同意义的手段。
划分一贯遵循生物气候原则,就是根据气候与土壤、生物、农业的相关性来划分单位,拟定界限。
所考虑的规律主要是垂直地带性规律的反映。
一、三个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蒙新高原区与青藏高原区二、(一)六个热量带和亚带。
可能还不到1000℃,少数山地顶部在雪线以上。
所显示规律是垂直地带性,在4000米左右为暖温带,4000米以上至4200米为亚热带。
(二)湿润状况地区中站中坚位置的是上层由中生的多年生高大草本组成的群落,半干旱区植被以丛生状草原最为普遍,干旱地区全为荒漠。
三、代表性土壤和植被有10地区和亚地区各仅有一个地带或亚地带,其余8个地区与亚地区中的地四、地形将七种地形划分为四类:平原与丘陵、低山、间山平原、中山与高山。
综上,将相对高度500米作为一个相当重要的分类标准,是考虑了若干方面的自然现象与规律的。
自然省:自然地带内由于地形或地理位置不同而形成生物气候特点不同或其组合形式不同的地域。
每一自然省中,生物气候特点或其组合形式基本相同,在土壤与植被等方面有与之相应的相似性,其地形在生物气候分类上属一个类型。
五.区划的作用第一,可以系统的大致了解不同地域有可能生产什么,土地应该主要用以生产什么,在不同技术条件下,可以获得多少产量。
第二,更充分的利用自然,消除不利的自然因素,采取一些技术措施,也可以按自然地区、自然地带和自然省来分别考虑,权衡缓急。
综合自然地理学:第三章 综合自然区划1
综合自然区划的方法
古地理法 类型制图法 顺序划分法 部门区划叠置法 地理相关分析法 主导标志法
古地理法(历史检验法)
自然综合体是自然历史的产物,因此对于要进 行区划的地域和各级自然地理综合体的形成和演变、 分异的历史背景、自然特征成因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及差异程度进行分析,然后逐级划分综合自然区域。
不同等级的区划单位应体现出它们具有不同的 历史背景,所以古地理法是贯彻发生统一性原则的 主要方法。但是,要确定区域单位的年龄和发展历 史是不容易的,需要有一定的古地理资料,因此, 用此方法一定困难。
类型制图法
自下而上的区划法,根据土地类型单位的对比关系 进行区划的方法,从划分最低级的区域单位开始, 根据区域共轭性和相对一致性的原则把它们依次合 并为高一级的单位
地带性区划单位的特点
纬度辐射因素是决定地带性单位分化和 界线的主要原因,其空间变化具有不可 逆性和南北半球对称分布的特点。
单位彼此是逐渐更替的,没有明显的界 线,过渡的模糊性对确定等级系统带来 了困难。
区划单位的等级系统有两个观点,分别是双列系统和 单列系统,这是由地域分异的成因造成的。
任何一级区域单位都是同时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两种 分异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一部分区域单位的分化主 要取决于地带性因素,另一部分取决于非地带性因素 。所以,地表自然界存在着两类区域单位,区划也存 在着两种等级系统,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单位等级系统 称为双列系统。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早熟的春小麦、大 麦、马铃薯等。
中温带
东北和内蒙古大部 分、新疆北部。
1600—3400℃
一年一熟。春小麦、大豆、玉 米、谷子、高粱等。
[理学]第七章 第二节 综合自然区划
区划的分类
区划 自然区划
部门自然区划
行政区划
经济区划
综合自然区划
区划的意义
区划是区域研究的总结,是编写区域著 作的第一步 区划是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根据 区划是推广某些与地域有联系的经验的 根据 认识性区划是实践性区划的基础
综合自然区划
综合自然区划是以地域分异规律为 指导,根据区域发展的统一性、区域空 间的完整性和区域综合自然特征的一致 性,逐级划分或合并自然地域单位,并 按这些地域单位的从属关系建立一定形 式的地域等级系统的研究方法。这种地 域系统的研究法通常简称为自然区划。
6、合并法
合并法又称“自下而上”的区划方法。 这种方法从划分最低级的区域单位开始, 然后根据地域共轭性原则和相对一致性 原则把它们依次合并为高级单位。
、综合自然区划单位及其等级系统
(一)综合自然区划单位 1.地带性单位 自然带:
最高级的地带性区划单位,按热量的地域差异及 其对整个自然界的影响来划分。自然带之间的差异不 仅在于热量分配上的差别,而且还表现在大气环流、 植被、土壤和动物界等方面明显的差别。因而自然带 不等同于温度带,它是一个具体的综合性的景观带, 即自然综合体。 自然带的划分应该在地理相关分析基础上找出主 导标志。通常选取的主导标志是综合性气候特征及其 指标。
自然区划和土地分级同属于地域个体单位的划分。不 同的是所划分的单位等级不同。大范围自然区域的划 分属于自然区划的研究范畴,小范围自然地段(土地 分级单位)的划分属于土地类型研究的范畴。 综合自然区划是揭示等级较高的地域个体单位空间分 异的研究方法,它需要以地域分异的一般规律为指导, 其区划的结果又是地域分异规律的客观反映。不同等 级的自然区划单位的空间差异反映出不同的自然结构。 这种自然结构的宏观反映是区域发展战略研究的基础。
自然区划绪论及第一章已修改
第一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
地理环境可以分为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天然环 境指那些只受到人类间接影响而自然面貌未发生根本 变化的地理环境。人为环境指那些在人类影响下自然 面貌已发生重大变化的地区,包括农村景观和城市景 观。放牧草场及经过樵采的森林虽然保留草场和森林 的外貌,但已发生相当大的变化,列入人为环境。
岩石圈表层吸收的热量主要通过与大气 圈和土壤的热交换被消耗,也消耗于蒸发和 冰川、积雪、冻土的消融。还有一部分因进 入有机体生物化学过程而脱离循环。
有机体中的热转化:植物表面截留太阳辐射主 要用于促进水分蒸腾和自身的增温,以及通过光合 作用制造有机物质即固定太阳能(通常不足所获得 的太阳辐射的1%)。被固定的太阳能通过食物链逐 渐转化而每次转化后只能保存1/10左右的能量,这 就是著名的十分之一定律。有机体中还存在分解过 程,但其速度远不及合成作用。因此,时间愈久远, 自然地理环境中积累的有机物质及储存在其中的太 阳辐射能就愈多。
部门自然区划:只依据某一个组成要素,如 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差异进行划 分(据区划目的的不同选择差异指标和标准,如 美国地矿区划)。
二、自然区划的类型
两种区划类型之间的关系:自然环境 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部门自然区 划应以环境的综合特征为背景,而综合 自然区划又必须以各自然地理要素特征 为依据,这两种区划应具有互补性。
气候是包括大气平均状态与极端状态的多 年天气的综合表现。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和 大气环流是决定气候的重要自然因子。
水文是指地理环境中各类水体的性质、形 态特征、运动变化、时空分布及地域分异规律。
生物虽非原始地球所固有,但自从生物出现于地理 环境中以来,其地位日趋重要。从促进太阳能的转化到 改变大气和水的组成、参与风化作用、形成新的土壤圈、 改造地貌、建造岩石,生物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 此,许多学者把生物尤其是植物视为自然景观的标志。
11.综合自然区划
2. 相对一致性原则
对发生统一性原则的一大补充。在划分区域系统时, 必须注意区域单位内部特征的一致性,划出最大一致性 的自然区。但最大一致性是相当而言的,比较而言的, 如果把最大一致性看作是绝对的,综合自然区划就无法 进行了。对不同等级系统来说各自的一致性是不同的。
自然带(高级单位)的一致性体现于热量基础的
行政区划
三级行政区
1、划分原则:( 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经 济发展和民族团结)。
2、三级行政区:
省(自治区、直辖市) 县(自治县、市、区) 乡( 镇 、民族乡 )
3、特别行政区:必要时设立特别行政区。
多少个省级行政单位
省级 行政 单位
( 23 ) 个 省 ( 5 ) 个自治区 ( 4 ) 个 直辖市 ( 2 )个特别行政区
重庆
内蒙古
➢千里戈壁(猜一省级行政中心名) 长沙
➢纬度最高的省
黑龙江省
➢秋烦春恼恶冬寒(猜一中国省级行政区名) 宁夏
➢白日依山尽(猜一中国省级行政区名) 西藏
➢四季如春(猜一省级行政中心名)
长春
➢面积最大的省新疆维吾尔源自治区➢宝 地(猜一中国省级行政区名) 贵 州 ➢碧波万顷(猜一中国省级行政区名) 青 海 ➢大言不惭(猜一省级行政中心名) 海 口
的宝岛台湾,简称 “台”, 台北和高雄是 两个最大的城市。
桂
像狮子头,镇守着祖国的南大门 像虎头
广西壮族自治区, 简称“桂”,人民 政府所在地“绿 城”--南宁市。区 内的桂林、阳朔一 带是世界闻名的景 旅游区,有“桂林山 水甲天下”的美称
琼
像菠萝,是我国著名的菠萝产地
有“东方夏威 夷”美称的海 南省,简称 “琼”,人民 政府所在地海 口市。三亚市 是著名的旅游 胜地。中国五 大经济特区是, 广东的深圳、 珠海、汕头, 福建的厦门以 及海南 省。 海南省
自然区划的基本概念
自然区划的概念: 自然区划的概念: 是地域分异规律作用的结果 根据自然环境的及其组成成分 发展的共同性、 发展的共同性、结构的相似性和自 然地理过程的统一性, 然地理过程的统一性,将地表划分 为具有一定等级关系的地域系统。 为具有一定等级关系的地域系统。
自然区划的工作范围: 大范围的自然地域划分是自然区 大范围的自然地域划分是自然区 划的研究任务 小范围的自然地域划分是土地类 小范围的自然地域划分是土地类 型学研究的任务
是地域分异规律作用的结果根据自然环境的及其组成成分根据自然环境的及其组成成分发展的共同性结构的相似性和自然地理过程的统一性将地表划分谢晋秋、闫旭、杨曼丽、杨培琴、屈红旭、 刘爽、李丹、牛磊、万君
区划的概念: 区划的概念: 区域的划分, 区域的划分,泛指各种区域 的划分, 的划分,通常所说的区划可分为自 然区划、经济区划和行政区划。 然区划、经济区划和行政区划。
自然区划
按区划的对象
综合自然区划: 综合自然区划:以自然环境整体为对象
部门自然区划: 部门自然区划:以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组成 成分为对象
综合自然区划是从自然环境的综合 综合自然区划是从自然环境的综合 特征, 特征,即各自然地理成分相互联系的性 质和特点出发, 质和特点出发,依据整体景观差异进行 划分。 划分。
研究自然区划的意义 有助于全面认识自然环境 深化自然地理研究理论 为全面评价、合理利用自然条件和自然 为全面评价、 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谢谢
关系
差别: 差别:综合自然区划是从自然现象的综合 特征进行划分, 特征进行划分,部门自然区划是从某一个 要素特征进行划分。 要素特征进行划分。 联系: 联系:部门自然区划应以自然环境的综合 特征为背景, 特征为背景,而综合自然区划以部门自然 区划为依据。 区划为依据。
综合自然区划
第七章综合自然区划答案一、名词解释:1、区划:泛指区域的划分,通常所说的区划可分为自然区划、经济区划和行政区划。
2、综合自然区划:综合自然区划的对象是自然地理综合体,根据自然地理综合体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逐级进行区域划分,并根据其相似性程度和差异性程度排列成一定的区域等级系统。
综合自然区划反映了自然地理系统的地域分异和地域联系。
二、简答题:1、综合自然地理区划的原则有发生统一性、相对一致性、区域共轭性、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2、综合自然区划的主要方法有古地理法、顺序划分和合并法、类型制图法、部门区划叠置法、地理相关分析法、主导标志法。
3、综合自然区划研究有何实践意义?①揭示了自然综合体的地域分异规律性;②掌握一定地域的自然地理综合特征;③为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有效的改造自然条件,拟定改造自然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所以,综合自然区划工作是为农业生产服务与生产建设的基础研究工作之一。
4、什么是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全面、综合分析自然地理各个要素,从中找出主导因素,以便选取主导标志作为划区的界限。
三、论述题:1、试分析《中国综合自然区划》中三大自然区的特征。
2、试评价1956-1959年(黄秉维主持的)《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初稿)。
优点:(1)在区划等级系统中,第一次反映出地带性区划单位,成为我国综合自然区划的典范。
(2)区划方案有一套完整的综合自然区划理论和方法作指导,每一级区划单位都有明确的概念,划分原则和指标,从科学上看,十分严谨。
创造性地运用了交叉排列单列等级系统,有独到之处,对以后的区划方案影响大。
(3)全面评价了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为合理利用和拟定改造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实践性强,为农业服务的目的性明确。
(4)第一次划分三大自然区。
(5)在区划的理论上有突出特点:①明确提出中国自然区划的主要任务是为农、林、牧、副、渔、水利等事业的规划与先进经验推广提供依据。
②广义理解的地带性分异规律。
综合自然地理学课件——综合自然区划
地区(次一级单位)的一致性体现在热量基础大致 相同下的湿润干旱情况也大致相同,如半湿润地区:干 燥度,1~1.49,年降水量,500~1000㎜,森林草原。
3. 区域共扼性原则
起源于区域单位的空间不可重复性。任何一个区 域系统永远是个体,不能存在彼此分离部分。
如山间盆地和它附近的山地极不相似,但根据区 域共扼性原则必须把两者合并到一个区域单位中。同 理,若自然界中存在两个自然特征类似但彼此隔离的
自然区划的对象和侧重点不同,可分为部门自然 区划和综合自然区划。
部门自然区划是以自然地理的某一个组成要素为 划分对象所进行的区域划分的理论与方法。
以地貌为划分对象所进行的地貌区划
如
以气候为研究对象所进行的气候区划
以水文为对象所进行的水文区划
综合自然区划的对象是自然地理综合体,根据 自然地理综合体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逐级进行区域划 分,并根据其相似性程度和差异性程度排列成一定 的区域等级系统。
按区划目的不同,自然区划中有特种目的的自然 区划,即针对某一特殊目的,而进行的地域划分,如 农业自然区划、公路自然区划、建筑自然区划。
二、区划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综合自然区划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1)综合自然区划一般方法的研究; (2)反映某一具体区域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分异的
认识性区划方案的研究; (3)综合自然区划实践应用的研究。
综合自然区划的任务主要是:
(1)了解自然界不同地区自然地理基本情况,揭示自然 地理综合体地域分异规律,充实和发展关于地域分异规 律的理论。
(2)摸清各地区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特征,正确评价 各种自然条件对发展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方面,从而为因 地制宜发展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3)分析在不同科学技术条件下人类利用与改造自然的 可能性、现实性及实施后果,从而为协调人地关系促进 有利于人类发展的良性生态平衡提供基本依据。
第九章综合自然区划
发生统一性原则 :任何区域单位都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因此,进行自然区划必须探讨区域分异产生的原因与过程,以形 成该区域单位整体特性的发展史为区划依据。 相对一致性原则:要求在划分区域单位时,必须注意其内部特征 的一致性。 具有三层含义:
第一,强调区内特征的相对一致性,也就是强调区间特征的差别性; 第二,区域特征一致性的相对性质表明自然区本身存在着一个等级
带是按照地表热量的分布及其对整个自然界的反映来划 分的。 划分带的主导标志是综合性的气候指标,如地面热量平 衡值、最热月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活动积温等。 关于全球带的划分存在不同的见解。目前公认的自然带 的划分图式是:寒带,亚寒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 带,亚热带,热带和赤道带。 带的划分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物理风化与物质移 动较强烈,冰川和流水 的搬运与堆积 由于化学风化微 弱,成土母质的机械组 成很粗,土壤剖面一般 发育很差 荒漠、草原与草甸 为主,山地及谷地中间 有森林 第四纪冰期以后, 在地面上升过程中形 成。除柴达木外,与西 北干旱区的植物关系较 少,植物种属很少 第四纪冰期的冰川 遗迹广泛分布
系统,高级别的区可以划分为低级别的区,低级别的单位可以合并 为高等级的单位; 第三,不同等级的区域单位的一致性具有不同的标准。
区域共轭性原则:自然区划所划分出来的必须是具有个体性的、 区域上完整的自然区域,也称为空间连续性原则。要求所划分的 区域作为个体保持空间连续性,不可分离,也不可重复。
基本原则:是综合自然区划所必须遵循的原则。
地带性单位及其等级系统
目前一般采用的地带性单位等级系统是:带--地带-亚地带--次亚地带。 (1)带
地理学界对于带的定义和是否作为划分单位的问题尚存在争议。 主要有四种观点: ①认为带并不具有一定的水热平衡值,也不具有共同的气候, 生物,土壤类型,不能作为地理综合体区域单位,而只是一种 气候区划单位,既然有地带,没有分带的必要; ②认为带是一个假定单位; ③认为热量带基本上是热量类型,而不是一个自然区域; ④目前大多数区划工作者认为,带是高级区划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