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体系

合集下载

维也纳体系内容

维也纳体系内容

维也纳体系内容1 维也纳体系维也纳体系(Vienna System)是由瑞典植物分类学家及学者殷迈(Antonio Jose Cavanilles)创立的一种植物分类体系,他体系的演变为植物分类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维也纳体系由植物的结构特征以及植物间的进化关系联系起来,将植物分为6个基本等级,即节(class)、科 (orders)、属 (genuses)、种 (species)、亚种(varieties) 和变种 (formae)。

维也纳体系以植物形态明显的特征和结构特征作为系统识别植物的依据,应用标准特征分类法确定各个植物的分类关系。

2 植物系统分类的基本原理维也纳体系基于植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分类、分类原则、分类方法和分类分类体系,将植物分为6个基本等级,即节、科、属、种、亚种和变种,主要利用植物形态特征和植物各部分之间相互复杂的物种进化关系做植物分类,所以,维也纳体系又称为形态系统,是以形态特征的差异来描述生物的分类系统。

3 维也纳体系的优势维也纳体系最大的优势是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利于植物的系统分配,从而非常精准地识别出植物的种类;其次,这种植物分类体系也具有客观性,更加有利于科学研究;最后,维也纳体系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根据植物的形态和结构的变化来更新维也纳体系,所以,使用维也纳体系能够获得更加准确的植物分类结果。

4 应用维也纳体系不仅受欢迎,而且在当今的植物分类中也非常普遍应用,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可以提供一种准确,灵活,清晰的分类方法,为植物学家研究新物种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以根据记录有效地保存和管理过去的植物种类。

除此之外,维也纳体系也在植物界的一些其他领域应用,如培植原料的取样和质量控制,植物的选种以及作各种不同用途的植物的繁殖。

5 总结维也纳体系,作为一种植物分类体系,其强大的特性决定了它在植物学家们之中拥有极高的使用率,用于科学研究,开发新品种,管理过去的取样以及植物质量把控等方面均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第三章维也纳体系及其瓦解

第三章维也纳体系及其瓦解

梅特涅
• (4)奥皇十分欣赏梅特涅的才干和 忠诚,马上委任他为外交大臣。自 此梅特涅主持奥地利外交事务长达 40年之久。迁就拿破仑同法国结盟; 促成法奥联姻。同时在法俄之间左 右逢源,实际支持俄国,派出3万奥 军支援法军,又向俄国人保证,奥 军不会为法国人卖力。拿破仑远征 俄国惨败后,梅特涅立即进行武装 调停。
• 1831~1833年爆发了第一次土埃 战争,俄国应土耳其的求援乘机 出兵海峡。1833年5月土埃签订 《屈塔希亚条约》苏丹将叙利亚 让给埃及。俄国则于7月与土耳 其签订《温卡尔—斯凯莱西条 约》,这是俄国势力在土耳其达 到顶峰的标志,土几乎变成俄的 属国。
4、两次土埃战争
• 1839—1841年爆发了第二次 土埃战争。英、俄、普、奥 诸强纷纷插手其间。1840年7 月,法国被邀参加伦敦会议, 出现了第二次伦敦协定。该 协定包含两部分,其中一部 分又称《海峡公约》,保证 黑海中立化,这是英国联法 反俄的胜利,俄国在黑海势 力大为衰落,却加强了英国 在埃及和土耳其的势力。
对维也纳体系的新看法 • 第四、法国大革命也将 民族主义和主权概念带 向整个欧陆。各民族的 民族意识开始觉醒也意 味着奥、俄、土这些多 民族帝国迟早会瓦解掉。
新看法
• 第五、美国革命和建设的 成功自然会对美洲各国和 其它殖民地引发连锁反应。 这会进一步放大美国制度 对旧大陆的示范效应。美 洲各国的独立和共和制度 的建立验证了这种连锁反 应和示范效应。
一、维也纳体系的建立
• 1、召开:1814.10— 1815.6英俄奥普主持 • 2、会议的主要解决问题: 德意志;意大利;土耳其; 黑奴贸易;国际河流管理; 确定外交代表的三个等 级—大使、特使、代办; 外交语文专用法语。
3、正统主义

第5讲 维也纳体系(1815-1871)

第5讲    维也纳体系(1815-1871)
梅特涅倡议,1818年9月召开,目的是解决法国驻军问题 和赔款问题。决定撤出驻法军队,并对法国的赔款问题做 了新的安排。法国提出要享有与盟国平等的政治地位,得 到英国支持,于是四国定期协商机制从此成为五国机制。 法国恢复了欧洲政治大国的地位。
2. 特洛波会议
1820年7月那不勒斯爆发革命,梅特涅倡议召开会议。10 月会议召开,英、法派出大使出席,奥皇、沙皇和普王控 制会议。11月奥、俄、普三国签订《特洛波议定书》,规 定:如果某国革命推翻了现政权,该国将被排除在同盟之 外;即使进行宪政改革,如果威胁到邻国安全,就应该改 正,否则将武力干涉。该协议关于干涉内政的条款遭到英 国反对,认为损害国际法体系,因此没有签字。法国签字。
(2)黑格尔(1770-1831)

保守的哲学家,柏林大学校长。认为普鲁 士的国家制度是最完美的,他的哲学被普 鲁士政府奉为国家哲学。他的名句:存在 就是合理的,合理的就会存在。
(3)马克思(1818—1883)

激进思想的代表。柏林大學本科毕业,耶拿大學 哲学博士。批判普鲁士政治制度,也批判资本主 义制度,故最不受欢迎,一生四处流浪,数次被 驱逐,自称“世界公民”。最后在最自由的地方 伦敦侨居,写出《资本论》。马克思把资产阶级 和封建阶级同时作为批判对象。他的预言失败了,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不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里 产生的。马克思的激进表现是1848年德意志三月 革命发生后,资产阶级主张德意志统一,并建立 君主立宪制度,召开法兰克福议会,讨论制定宪 法条文,被马克思等人讥讽为“老太婆会议”。
精品资料第5讲维也纳体系18151871精品资料第5讲维也纳体系18151871概述一维也纳体系的建立二维也纳体系面临的挑战和危机三维也纳体系的解体精品资料概述?维也纳体系下国际秩序的两大原则是君主制度的正统地位和大国均势其制度基础是欧洲协调

0907维也纳体系

0907维也纳体系

维也纳会议最后议定书
主要内容:(1)俄国夺得华沙大公国大部领土;继续 :(1 俄国夺得华沙大公国大部领土; 主要内容:( 占有芬兰.(2)普鲁士获得2/5的萨克森;取得威斯特伐利 占有芬兰.( .(2 普鲁士获得2/5的萨克森; 的萨克森 亚地区.(3)奥地利失去比利时,从意大利获得伦巴第和 .(3 奥地利失去比利时, 亚地区.( 威尼斯作为补偿;(4)比利时与荷兰组成为尼德兰王国. ;(4 比利时与荷兰组成为尼德兰王国. 威尼斯作为补偿;( (5)成立德意志邦联,由34个君主国和 4个自由市组成. 成立德意志邦联, 34个君主国和 个自由市组成. (6)维持意大利的分裂状态.撒丁收回萨瓦和尼斯,兼并 维持意大利的分裂状态.撒丁收回萨瓦和尼斯, 热那亚.(7)瑞典将芬兰让给俄国而从丹麦取得挪威.(8) 热那亚.( .(7 瑞典将芬兰让给俄国而从丹麦取得挪威.( .(8 瑞士为永久中立国. 会议还订立国际河流的航行规章; 瑞士为永久中立国. (9)会议还订立国际河流的航行规章; 规定外交官员等级;禁止贩卖黑人奴隶宣言. 规定外交官员等级;禁止贩卖黑人奴隶宣言.
维也纳体系的运转
1,亚琛会议 2,特保罗(特洛波)会议与莱巴赫会议 特保罗(特洛波) 3,维罗纳会议
亚琛会议
俄,奥,普,英,法国于1818年9月在亚琛召开. 法国于1818年 月在亚琛召开. 主要问题:安排从法国领土撤军与赔款; 主要问题:安排从法国领土撤军与赔款;法国的国际 政治地位. 政治地位. 结果:驻法盟军于当年全部撤出法国, 结果:驻法盟军于当年全部撤出法国,法国所欠赔款 分批到1820年全部偿清. 分批到1820年全部偿清.四大国邀请法国参加大 年全部偿清 国国际会议, 国国际会议,共同磋商有关欧洲和平与安全的问题
欧洲1848年革命的影响 欧洲1848年革命的影响

高三历史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高三历史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世界格局多级化
⑴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世界力量多极化是两极世 界格局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这主要表现为:美苏两 国的力量相对衰落;西欧、日本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 与美国差距逐步缩小,政治上对美国的离心倾向也在 不断加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和一些第三世界 国家的壮大。两极格局的瓦解,使多极化的趋势不可 逆转。
世界近现代专题复习之
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1、维也纳体系
⑴含义:1814—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 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称为维也纳体系。 ⑵维持机构: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
⑶实质及作用:是欧洲封建君主企图维护封建秩序 的体现,它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利益, 是历史的反动。但维也纳体系下,各国常用召开会 议的方法解决国际争端,客观上促使国际关系进入 一个新时代。
• ⑵多极化趋势对世界的影响,就目前情 况来看,国际关系中存在着美国、日本、 西欧、中国、俄罗斯五个力量中心。五 个力量中心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 着世界各地区和许多国家。五个力量中 心存在的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 使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和限制,瓦解同前两次大的国际格 局变动不同:
急了,同时又太贪了,舍不得眼前の这点利益丶""哎,你这话说の,不就是指大哥和二哥他们嘛。"封家老三有些无奈,不过倒也没责怪自己女人,大概也就是这个意思吧丶"呵呵,咱说什么你应该清楚の丶"女人反手抱着他の胳膊:"你自己也说如今仙路上是风起云涌,强者众多,那就更应该低 调行事呀丶""现在封家の某些人,已经忘记了自己の身份了,他们得到了壹些地位,自以为就可以呼风唤雨了,可是还差得远呢丶"女人对他道:"你听咱の,有些事情大哥二哥他们可能听不进去咱の话,但是你要听进去咱说の话,凡事要给自己留条后路,别把路都给自

维也纳体系

维也纳体系

维也纳体系19世纪初拿破仑帝国崩溃后,以英、俄、奥、普为首的战胜国通过维也纳会议在欧洲大陆上建立的新均势体系。

背景拿破仑用战争向欧洲输出革命,欧洲的封建君主非常惧怕,他们联合对抗法国。

虽然当时已处于蒸汽时代,工业资本主义已成为发展潮流。

但是由于欧洲大陆封建势力的联合力量大大超过资本主义力量,拿破仑战败。

在制裁法国的基础上,战胜的欧洲封建君主们召开了维也纳会议,确定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

我们称之为维也纳体系。

维也纳体系后,英国重新控制了欧洲,并且达成了欧洲势力均衡,世界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仍然停留在欧洲。

欧洲这种独领风骚的状态一直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基本信息拿破仑一世战败后,被迫于1814年4月6日宣布退位,同年5月30日,反法联盟国家同法国签订了《法、奥、俄、英和普和平条约》,即《第一次巴黎和约》。

根据和约第32条的规定,参战各方于1814年10月1日至1815年6月9 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会议(即维也纳会议)。

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恢复拿破仑战争时期被推翻的各国旧王朝及欧洲封建秩序,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战胜国重新分割欧洲的领土和领地。

各战胜国都想乘机扩张自己的领土和领地,彼此争夺十分激烈,尤其是在华沙公国和萨克森问题上,俄、普和奥、英互不相让。

会议因拿破仑百日政变曾一度中断,后于1815年6月9日,由英、俄、奥、普、葡、法、瑞典七国签署了《维也纳会议最后议定书》,正文121条和17条附带条款。

主要内容是:①恢复波旁王朝对法国、西班牙、两西西里王国的统治,布拉干萨王朝对葡萄牙的统治以及奥伦治王朝对荷兰的统治。

②华沙公国的大部分地区成立波兰王国,由俄国沙皇兼任国王。

克拉科夫及其毗邻地区组成克拉科夫自由市,由俄、奥、普共管,确认俄国对芬兰和比萨拉比亚的占有。

③奥地利收复加里西亚、蒂罗尔及伊斯特里亚等地,原奥属尼德兰划给荷兰,而以意大利的伦巴第和威尼斯作为补偿。

④普鲁士占有波兰公国的但泽和波森,并取得2/5的萨克森王国领土、莱因-威斯特伐利亚以及原属于瑞典的波美拉尼亚,作为失去波兰的补偿。

维也纳体系(优秀版)

维也纳体系(优秀版)

维也纳 会议
1814--1815
《 1、恢复旧制
最 后 2、限制法国,重划版图
议 定
3、分割殖民地,英国巩固霸主地位

》 4、维持德、意分裂
英国
普鲁士 王国
俄罗斯
奥地利 帝国
1815年的欧洲地图
“公平的力量配备”---势力均衡(漫画)
缔约三国的君主…… 无论何时、何地,均将 互相救援; 他们把自己看作臣民与士兵之父, 又将以本身所赋有的同样的手足精神来引导他们, 去保卫宗教、和平和正义。
----神圣 同盟议定书
神圣同盟成立的
目的 是什么?
在基督教的名义下,联合欧洲各国的 专制君主共同镇压革命,维护维也纳体系。
如何评价维也纳体系?
大会发出响亮的口号:“重建社会秩序”,“恢复 欧洲政治制度”,在“公平的力量配备”的基础上建立 “持久和平”等等,都是为了安抚各国百姓,为了使这 次大会带有一些崇高、庄严的性质;但是大会的真正目 的在于战胜国瓜分战败国的遗产。
他们一个15岁,一个16岁,花开的季节。初学立体几何,大熊用小纸壳手工助洁心理解立体与平面的迥异,地理考试这对同桌囊括了班里两个第一,大熊94分,第一名,洁心47分, 倒数第一。大熊不知怎么就让无论如何都搞不懂季风洋流方向的洁心尤如神助,醍醐灌顶。洁心盼着上作文课,老师会朗读几篇上榜佳作,每每读到洁心的作文,大熊会看洁心一眼, 好像在说我知道这一篇是你写的,洁心也会漫不经心瞥一眼,故作平淡地回复嗯,是我。不知从何时起,他们走进彼此的心。大学毕业的第二年,他们结了婚,第三年,有了一个可爱 的孩子。洁心的日常开始以大熊小熊为中心,辞去优渥工作,成为家庭主妇,曾经的诗情画意干练要强变成琐碎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窈窕淑女变成自带三层救生圈的黄脸婆,大熊成为 业内认可的职业经理人,小熊也取得全国乃至世界各大数学竞赛计算机竞赛的各色奖牌。被大熊小熊的光环映着,洁心日复一日忙忙活活庸庸碌碌地快乐着。人和人之间的比较,是丢 失快乐最简单的方式。昔日的同学大多事业有成,成为各自领域的精英,而洁心日渐落伍,好像被抛弃在另一个时代。比较也是客观认识自己最直接的方式。失落带来思考,洁心终于 意识到这十几二十年的岁月她把自己搞丢了。洁心想重回轨道却无力又无助,知识陈旧,书生意气,与社会严重脱节,抱怨,她偏执地认为大熊消耗了她的青春改写了她的命运,而人 到中年的大熊再不会像过去只要听到洁心呼唤,马上放下全世界飞奔而来,事业有成的他也不再对洁心的发号施令全盘言听计从,洁心觉得自己失去了整个世界。洁心没有意识到很多 时候大熊只是在迁就她,不和她计较,也没有意识到一个企业高管若凡事对一个家庭主妇唯命是从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她越来越暴躁,越来越容易愤怒,家庭气氛像一只随时会被引 爆的火药桶,说不定什么琐事就会成为导火索。大熊忙碌粗心,洁心心灰意冷,俩人之间有了罅隙,有了不满,洁心不止一次发怒时大喊分手。洁心最脆弱的时候,大熊没有及时给予 支持和关注,洁心撕心裂肺的难过,大熊忙于工作,浑然不觉,洁心认为大熊不再爱自己,痴心错付,悔不当初,对自己的婚姻感到绝望,她给自己7天的时间思考,要不要走出这曾 欣欣然冲进来的围城。一位生性爱冒险的作家本杰明,无法走出半年前的丧妻之痛,带着一个青春期一个幼儿期的两个孩子,生活一团糟。本杰明放弃了专栏写作,拒绝开始新感情, 欲带着儿女换一个崭新环境开始新生活,于是他买了新房子,未曾想这房子却是一个经济窘迫、难以维系正常运转的动物园……本杰明走投无路之时,发现妻子给留下的“冒险基金”, 妻子自知无法常相陪伴,竭尽所能给丈夫最后的成全,这份爱让人唏嘘汗颜。本杰明给一双儿女讲述他和妻子初次见面,一见钟情,自惭形秽,踌躇不前时,自己骨子里天生的冒险精 神推着自己抓住了这份非你莫属的爱情。看着本杰明和一双儿女对着阴阳相隔的妻子、妈妈,互诉衷肠,洁心百感交集,泣不成声,她想世人听过见过无数美丽的爱情故事,但都是别 人的,现实的生活总会有种种难言的苦楚不如意,“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接受人和事的缺憾不完美,才是真实的生活。发起冷战的第三天,洁心不再继续臆想徒生 闷气,她决定给彼此一个机会,和大熊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长谈,长谈的结果是洁心庆幸失而复得的婚姻和爱情,大熊说洁心没失去过,自己一直都在,从未离开,只是不该忽视了洁 心的内心需求。洁心开始找回自己的人生旅程,列清单,定目标,开始学习、锻炼、尝试,由内而外改变自己,每晚洁心大熊两人瑜伽对望,相伴练习腹肌撕裂。假期里,大熊更多地 陪伴洁心,两人相濡以沫走遍千山万水,洁心开始一展所长,用文字记录下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人到中年,两人相互珍惜,共同成长,生命和爱情焕发出绚丽光彩,照亮了彼 此的人生,很多小伙伴说因为他们,自己又开始相信并渴望爱情了。一日,,麦克是校园篮球明星,他本可以因篮球特长被全额奖学金保送进大学,但因女友怀孕他放弃了关键的冠军 赛而向女友求婚。20年后,麦克穷困潦倒,事业家庭均失意,戏剧性地他重返了17岁,仍是青春闪耀,17岁的他遇到现实中的一对儿女,中年的妻子,一切重来,当他又站在可以延 续辉煌改变人生命运的关键时刻,他意识到妻子和一双儿女才是他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依旧做出了和20年前相同的选择。当麦克和妻子紧紧相拥时,麦克又恢复了中年的模样,妻子说,

维也纳体系

维也纳体系

简析维也纳体系内容摘要:发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改变了旧欧洲的政治格局,即从以前的诸强纷争一改而为法国的独霸天下。

然而,由于拿破仑的一味好战,残酷掠夺各国人民,激起整个欧洲的反对,所以这种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

1814一1815年,以英国为首的反法联盟先后两次击败拿破仑,最终推翻了盛极一时的法兰西帝国。

战后,作为战胜国的反法联盟诸国在维也纳召开了重建欧洲秩序的和平会议,形成了以“正统主义”原则和“均势”原则为标榜的维也纳体系。

在维也纳体系下,欧洲各国的封建君主纷纷复辟,欧洲重又回到诸强争场的旧格局。

但是,这时的欧洲毕竟不是18世纪封建时代的欧洲了,历史又掀开了新的一页。

维也纳体系与欧洲的近代精神即革命精神背道而驰,在政治上是注定要失败的。

然而从另一种角度观察,维也纳体系则又揭开了近代国际关系的序幕。

它就解决国际争端所提出的一些原则和方法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历史遗产,至今仍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它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维也纳体系运转终结评价一、体系建立的过程(背景):1789年7月14日的法国大革命爆发,这场革命极大地展撼了欧洲,引起欧洲各国封建统治者的恐慌。

为了保住自己头上的王冠,各国封建君主策划联合干涉法国革命。

英国惧怕法国革命后国力增强,会威胁到英国的安全与商业利益,因此,在英国的积极活动下,一个以英国为首,包括欧洲大陆众多封建国家的反法大联盟正式形成了。

法国革命开始演变为一场国际战争。

欧洲的国际关系从此转人了英国领导的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和英国同法国争夺欧洲工权的斗争。

从1793年3月第一次反法同盟开始,到1815年6月,共组织了七次反法同盟战争,中间经历了法国大革命的曲折,拿破仑时代的强盛。

但是,由于拿破仑沉迷于绝对的战争和绝对的征服,耗尽了法国的国力,加上他对大陆各国的奴役统治,促使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和人民的普遍反抗,所以拿破仑帝国的根基非常脆弱。

对维也纳体系与凡尔赛体系的评价

对维也纳体系与凡尔赛体系的评价

维也纳体系与凡尔赛体系的评价一、维也纳体系的形成维也纳体系是指1815年至1914年之间,奥地利外长梅特涅与俄国外长尼古拉斯一世为首的大国外交官员所建立起来的一套国际安全秩序。

维也纳体系的创建者试图通过交涉、协商和调解等手段来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

维也纳体系的形成与维也纳国际会议密不可分,维也纳国际会议是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由奥地利首相梅特涅主持召开的一次大型国际会议,会议旨在通过重新划定欧洲疆界,建立一个长期和平的欧洲秩序。

维也纳体系的主要特点是在比其他国家领袖更愿意通过外交途径来解决国际争端、建立国际联盟以维护和平。

二、维也纳体系的优点维也纳体系的形成是为了防止以后重复拿破仑战争的惨剧,因此它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建设性。

其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

维也纳体系致力于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国际争端,避免国家之间因为领土、势力范围争端引发战争,有利于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

2. 民族主义问题。

维也纳体系下的国际秩序对欧洲各国在民族主义、领土等方面进行了重新界定,解决了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推动了欧洲国家的现代化发展。

三、维也纳体系的不足但是,维也纳体系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1. 缺乏民主和平等。

维也纳体系下的国际秩序主要由大国来主导,小国的权益和利益受到忽视,欧洲各国之间的平等和公正缺乏。

2. 未能避免战争的发生。

尽管维也纳体系的目的是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但该体系并未能有效避免后来世界大战的爆发,由此可以看出维也纳体系的局限性。

四、凡尔赛体系的形成凡尔赛体系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战胜国在法国凡尔赛签署的《凡尔赛和约》所建立的一套国际秩序。

凡尔赛体系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德国的严厉惩罚和对其他战胜国的特殊待遇来维持国际和平与稳定。

五、凡尔赛体系的优点凡尔赛体系的确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建设性:1. 惩罚战败国。

凡尔赛体系对德国实施了严厉的惩罚,通过削弱德国的军事力量和增加对德国的战争赔款等手段,实际上减轻了战后战胜国的负担,推动了战胜国的恢复和发展。

维也纳体系

维也纳体系
返回
《四国同盟条约》
• 英、俄、普、奥鉴于拿破仑能够迅速再次崛起的 教训,盟国一改过去对法国宽恕的立场,决定对 法国不再客气并给予严厉的惩罚,为了保证对法 国处置的实施,四国在签订第二次巴黎和约的同 一天(1815年11月20日)签订了《四国同盟条约》。 • 从条约的内容上看,四国同盟的精神与神圣同盟 是一致的,唯一不同就是后者放弃了宗教神秘的 外衣,是按照英国的倡议与意图建立起来的具有 军事防御性质和非常明确的责任和义务的同盟条 约。 • 主要任务就是保证《第二次巴黎和约》的顺利实 施,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神圣同盟的重要补充, 并为神圣同盟在军事上做了保证。 返回
瓦解
• 欧洲民族主义运动的冲击 希腊独立 会议确定的欧洲版图首次被改动 法国七月革命 使会议恢复的封建王朝垮台 比利时独立 欧洲版图再被更改 9月,德意志 11月,波兰 1831年,意大利 • 1848年欧洲革命的冲击 法国二月革命 匈牙利人民起义 德意起义 • 克里米亚战争后最终瓦解 “东方问题” “圣地”问题 欧洲大国争霸的战争 联盟由对法一致转为对俄一致 ,英 法逐渐占据了欧洲均势的优势 • 维也纳体系,未能阻止大国战争的爆发,走到了尽头
谢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一次《巴黎条约》
1831年,反法联盟通过在德意志莱比锡的“民族 大战”,击败了拿破仑,拿破仑被迫下台,波旁 王朝的路易十八被扶上台,与反法联盟签订了第 一次《巴黎条约》。 条约规定: (1)法国“保持1792年的疆界”,而比利时、德意志、 意大利也恢复了1792年时的疆界;(2)马耳他及其 附属岛屿划归英国;(3)挪威归并瑞典;(4)战争双 方及一切国家应于两个月内派全权代表去维也纳, 以便作出补充本条约各规定的安排等。
《神圣同盟条约》
• 1815年9月在沙俄的倡议下,俄、奥、普三 国的国王在巴黎签订了《神圣同盟条约》。 此条约之所以被称为“神圣同盟”,主要 是三国的君主是根据基督教教义结成“真 正牢不可破的兄弟情谊”,无论何时何地 都必须相互提供援助,以“保卫宗教、和 平与正义”。 • 是维也纳体系的一个重要补充和保障工具

第三章维也纳体系的建立与瓦解

第三章维也纳体系的建立与瓦解

第三章维也纳体系的建立与瓦解第三章维也纳体系的建立与瓦解学习提示:维也纳体系与法国:一是法国国内秩序,即波旁王朝的恢复;二是防止法国再度称霸。

维也纳体系与欧洲:一是维持欧洲大国均势和平,首先是领土现状,二是保卫正统秩序。

维也纳体系运转的主要表现即欧洲协调。

梅特涅是欧洲协调中的核心人物。

欧洲民族民主运动和东方问题,是威胁维也纳体系稳定的主要因素。

其发展最终摧毁了维持正统秩序的大国均势和平,使维也纳体系走向解体。

维也纳体系解体的标志性事件是1848年欧洲革命与克里米亚战争。

学习要点:1、维也纳体系的基本内容。

2、从1818年的亚琛会议到1830年的希腊独立,大国协调为何失效。

3、从全球的视角看,美国的崛起与土耳其的衰落对维也纳体系的影响。

4、维也纳体系运作过程中大国的均势政策。

第一节维也纳体系的建立一、维也纳会议1814年9月,维也纳会议召开。

英、俄、奥、普四国主持。

英、奥、法的要求大体限于欧洲大陆领土均势格局的确立,与扩张不断的俄国矛盾。

波兰-萨克森问题;德意志问题;意大利问题;土耳其问题;其他问题:黑奴贸易,各国原则上同意废除,根据各自情况,自行决定实施日期。

制定国际河流管理制度,确定国际河流向各国商船开放、贸易通航自由无阻原则。

通过关于外交代表等级的公约,明确外交代表的三个等级:大使、教皇使节或圣使,特命全权公使,代办。

外交语文专用法语。

二、《神圣同盟条约》1815年9月,亚历山大一世、弗兰茨一世、威廉三世在巴黎订立《神圣同盟条约》。

炮制同盟议定书的目的是以保守的基督教见解来抵消法国1789年革命的危险观念。

《神圣同盟条约》是维也纳体系的一个补充。

但它没有为签字国规定明确的军事义务。

单就其内容看,尽管声称各君主彼此应相互救助,但并不是个具有严格法律意义的、载明缔约国权利和义务的同盟条约,而像是宣传基督教仁慈、友爱、互助精神的宣言书,提倡以基督教的教义作为处理君主与上帝、君主与君主、君主与臣民三种关系的基本原则。

维也纳体系的多极“均势”格局简介PPT(31张)

维也纳体系的多极“均势”格局简介PPT(31张)



“东方问题”又称近东问题。其实质就是“对 土耳其怎么办”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马克 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6页。)这 是恩格斯对东方问题实质的概括。 一般说来,它是指近代欧洲列强为争夺奥斯曼 帝国及其属国的领土和权益所引起的一系列国 际问题。从欧洲来看,奥斯曼帝国地处其东, 故统称为“东方问题”。 它长期困绕欧洲列强,马克思、恩格斯称之为 “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一个无穷尽的困 难之源”。

3、欧洲列强对东方问题的政策





主要的国家为俄、英、法、奥诸国。 俄国:肢解奥斯曼帝国,蚕食鲸吞其领土,力求取得独占 优势,控制黑海、君士坦丁堡和两海峡,以便自由出入 地中海。 英国:保持一个由它控制的表面独立的奥斯曼帝国,以 保障英国在东方特别在印度的权益,并借此控制两海峡, 遏制俄国势力伸向地中海与英国争霸。英国在近东与俄 国展开了长期剧烈的斗争,成为19世纪东方问题角逐场 上的两个主要对手。 法国是最早在近东取得通商权利的国家,在奥斯曼帝国 及其属国埃及拥有很大的经济利益,因而同俄国的南进 政策冲突也较早。 奥国与奥斯曼帝国毗邻,奥国对东方问题的政策最初与 俄国尚比较一致,1726年曾与俄国结盟,联合侵略奥斯 曼帝国。但到19世纪,俄在近东步步扩张,严重威胁奥 国的南翼,奥国在近东与俄国的关系逐渐走向对立。
二、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革命、 各种矛盾冲突 阶 级 矛 盾 民 族 矛 盾
改革和独立运动
革命、改革、独立
内 部 矛 盾
希 腊 独 立
法 国 七 月 革 命
比 利 时 独 立
严重动摇
《自由引导人民》
德拉克洛瓦
浪漫主义作品
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

第三章维也纳体系及其瓦解

第三章维也纳体系及其瓦解

为解 决东 方问
题 列强 曾提
出 三种 方案
一是维持土耳 其现状; 二是在列强之 间瓜分土耳其 三是在土耳其 境内建立民族 独立国家。
这些方案都在不 同时期试行过, 但未解决任何实 质问题
3、希腊起义与俄土战争
• 1821~1829年希腊革命是19世纪20年 代欧洲革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是19世纪20年代东方问题的起点。 1822年1月希腊独立,神圣同盟谴责 希腊,但英国在1823年3月承认希腊。 1827年英、俄、法三国《伦敦条约》 建议希腊自治。但土耳其在奥地利支 持下联合埃及镇压希腊革命。同年, 英、俄、法三国联合歼灭了土、埃联 合舰队。英、法担心俄国在黑海势力 加强,主张与土耳其谈判,遭土拒绝。
• 6、维罗纳会议(意大利): 1820年西班牙派去讨伐美洲革命 的部队起义,要求恢复1812革命 宪法。1822年10月大国在维罗纳 开会讨论西班牙问题。俄法普奥 一致同意干涉西班牙革命。列强 支持法国武装干涉,1823年法军 进入西班牙,5月占领马德里, 镇压了革命。
三、维也纳体系的危机
• 1、维也纳体系的 矛盾:
• 1831~1833年爆发了第一次土埃 战争,俄国应土耳其的求援乘机 出兵海峡。1833年5月土埃签订 《屈塔希亚条约》苏丹将叙利亚 让给埃及。俄国则于7月与土耳 其签订《温卡尔—斯凯莱西条 约》,这是俄国势力在土耳其达 到顶峰的标志,土几乎变成俄的 属国。
4、两次土埃战争
• 1839—1841年爆发了第二次 土埃战争。英、俄、普、奥 诸强纷纷插手其间。1840年7 月,法国被邀参加伦敦会议, 出现了第二次伦敦协定。该 协定包含两部分,其中一部 分又称《海峡公约》,保证 黑海中立化,这是英国联法 反俄的胜利,俄国在黑海势 力大为衰落,却加强了英国 在埃及和土耳其的势力。

维也纳体系(1815-1871)

维也纳体系(1815-1871)

四国外长会议。主导了会议。 指导委员会。8个国家组成,梅特涅主持。 专门委员会。负责各种具体事务。 全体大会。一直没有召开过 。
3.会议提出的两个原则
(1)正统主义原则 (2)补偿原则
(1)正统主义原则

法国代表塔列朗提出,各国君主的王位、 领土,除非合法拥有者自愿放弃,不得随 便处理。实际就是主张恢复法国革命前的 欧洲秩序。在这一点上,各国形成一致。
梅特涅倡议,1818年9月召开,目的是解决法国驻军问题 和赔款问题。决定撤出驻法军队,并对法国的赔款问题做 了新的安排。法国提出要享有与盟国平等的政治地位,得 到英国支持,于是四国定期协商机制从此成为五国机制。 法国恢复了欧洲政治大国的地位。
2. 特洛波会议
1820年7月那不勒斯爆发革命,梅特涅倡议召开会议。10 月会议召开,英、法派出大使出席,奥皇、沙皇和普王控 制会议。11月奥、俄、普三国签订《特洛波议定书》,规 定:如果某国革命推翻了现政权,该国将被排除在同盟之 外;即使进行宪政改革,如果威胁到邻国安全,就应该改 正,否则将武力干涉。该协议关于干涉内政的条款遭到英 国反对,认为损害国际法体系,因此没有签字。法国签字。
(二)维也纳会议的补充
1815年3月拿破仑返回巴黎发动了百日政变, 各国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于6月滑铁卢战 役败拿破仑,再次流放拿破仑。在这种背 景下,胜利国认为有必要加固维也纳体系。
1.《神圣同盟条约》(1815.9)

1815年9月俄、奥、普三国君主签订《神圣同盟 条约》(The Holy Alliance Treaty)。该条约以 基督教教义为基础(故称“神圣”),维护各国 君主制度的稳定和欧洲的和平。这个条约是开放 的,因此其他欧洲国家的君主都参加了这个条约, 只有英国国王因受宪法制约而没有参加。条约没 有规定盟国的具体义务,只表达了合作的决心。 但是这个同盟的三个创始成员在随后的欧洲政治 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即联合起来镇压革命运动。

维也纳体系下欧洲均势瓦解

维也纳体系下欧洲均势瓦解

维也纳体系下欧洲均势瓦解维也纳体系是指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上所建立的一套国际体系,旨在确保欧洲的和平与稳定。

维也纳体系以均势原则为基础,通过平衡各个大国的力量,防止任何一个国家过分扩张而导致的战争。

随着时间的推移,维也纳体系逐渐失效,欧洲的均势也开始瓦解。

本文将从历史和政治角度探讨维也纳体系下欧洲均势的瓦解。

维也纳体系在初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维护了欧洲一段时间的和平局面。

自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工业革命和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欧洲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方面,工业革命使得一些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力量迅速增长,打破了原有的均势格局;民族主义思潮激发了各个民族对独立和自主的渴望,给原有的帝国体系带来了挑战。

这些因素导致了维也纳体系的衰落,使得欧洲的均势逐渐瓦解。

在这一过程中,一些重要的事件和变革对欧洲的均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是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这场战争打破了维也纳体系中的均势格局,俄国势力的衰落和法国、英国势力的崛起,使得欧洲的均势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其次是普法战争(1870-1871年),这场战争导致了普鲁士的统一和德意志帝国的建立,从而进一步打破了维也纳体系下的均势格局。

最后是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这场战争彻底摧毁了维也纳体系,结束了欧洲长达百年的相对和平时期,使得欧洲的均势彻底瓦解。

在政治方面,维也纳体系下的欧洲均势瓦解主要是由于帝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兴起而导致的。

19世纪后期,一些大国开始进行帝国扩张,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导致了国际关系的紧张和矛盾。

各个民族的民族主义情绪也在不断增强,希望获得独立和自主的权利,不满原有的帝国统治。

这些帝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挑战,对维也纳体系下的均势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最终导致了欧洲的均势瓦解。

维也纳体系下的欧洲均势瓦解对欧洲的政治格局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欧洲的国际关系变得更加紧张,各个大国之间的冲突和竞争日益激烈,最终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欧洲的均势瓦解也给一些小国和边缘地区带来了机遇,他们在大国对抗中寻找到了自己的利益,一些原来被压迫的民族也获得了独立和自主的权利。

04第四讲维也纳体系

04第四讲维也纳体系

二、维也纳会议与维也纳体系
1815年的欧洲
(一)维也纳会议的召开
1814.10.1—1815.6.9,维也纳 1814.10.1 1815.6.9,维也纳,代表216人 1815.6.9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副宰相涅塞尔罗德 俄国 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首相梅特涅 奥地利 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首相哈登堡 普鲁士 英国外交大臣卡斯尔累 英国 法国复辟王朝的外交大臣塔列朗 法国 其他国家的国王、亲王和大公等。
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
1794年的雅各宾俱乐部
(二)拿破仑战争与拿破仑帝国
1.第二次反法联盟
1798年5月19日,拿破仑远征埃及 1798年底,组成第二次反法联盟:英、俄、奥、 土和那不勒斯 1799年11月9日(共和8年雾月18日),雾月政 变,成立执政府 1801年2月9日,法奥签订和约,第二次反法联 盟失败 1802年3月27日,英国与法、西、巴达维亚签订 亚眠和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领土问题: 2.领土问题: 列强采取所谓“补偿原则”:战胜国失此得彼,用 “补偿原则”
相当领土补偿旧日统治者的损失,重划欧洲政治地图。
3.波兰和萨克森问题 3.波兰和萨克森问题
(二)维也纳体系的建立
1815年6月9日,签署《最后议定书》 正统主义” 1.“正统主义”
法国、西班牙和那不勒斯的波旁王朝,葡萄牙 的布拉冈王朝,德意志和意大利各邦的王朝都重 新恢复了统治。罗马教皇的政权也予以恢复。奥 伦治王朝重又统治了尼德兰。封建势力在欧洲卷 土重来。
1830年革命 (一)1830年革命
1.法国七月革命
1830年7月27日 路易·菲力浦与“七月王朝”
2.比利时七月革命
亚历山大一世

维也纳体系名词解释

维也纳体系名词解释

维也纳体系名词解释维也纳体系,又称维也纳国际法体系,是指基于《维也纳联合国公约》(以下简称“维也纳公约”)而建立起来的国际法规则和原则的体系。

该体系主要包括《维也纳联合国公约》和其它涉及国际公约、国际法规则和国际惯例。

维也纳体系的出现可以追溯到维也纳联合国大会于1961年至1969年间进行的一系列会议,最终在1969年通过并签署了《维也纳联合国公约》。

该公约囊括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和规则,被广泛应用于国际关系中。

维也纳公约被视为国际法的核心文书,也是国际法的一部分。

维也纳公约规定了维也纳体系的基本原则和规则。

其中一些重要原则包括国家主权平等、禁止武力威胁或使用、禁止领土侵犯、国际协商和解决争端、国际和平与安全维护等。

此外,维也纳公约还涉及使节特权与豁免、国家责任、条约制定与解释等方面的规定。

维也纳体系在国际法实践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国际社会普遍承认并遵守维也纳公约中的规则,以确保国家之间的法律关系和行为得到相对公正和平等对待。

通过维也纳体系的建立,国际社会可以依据共同承认的国际法规则进行互动和合作,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家间的合作与发展。

维也纳体系不仅对国家间的关系有着重要影响,也对国际法学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维也纳体系规定的原则和规则成为国际法学研究和教学的重要内容,也为国际法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础。

许多国际法学者和学术机构都围绕维也纳体系展开研究,以探讨和完善国际法的理论与实践。

维也纳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对国际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它为国际关系提供了一系列基本原则和规则,促进了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协商和合作。

同时,维也纳体系也从根本上加强了国际社会对国际法的遵守和尊重,维护了国际法的权威和有效性。

总之,维也纳体系作为建立在《维也纳联合国公约》基础上的国际法规则和原则的体系,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和实践价值。

它对国际关系的稳定、和平和合作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同时,维也纳体系也推动了国际法学的发展和完善,为保障国际法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发挥了积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外交思想
• 1、力量均衡。 • 塔列朗曾说过:权力平衡不应由简单的要素构成, 它只能是一种相对平衡的体系。 • “列强之间权力的绝对均衡不仅从未存在过,亦非 政治均衡所必须,在某些方面反而可能损害政治均 衡; • 均衡存在于权力的扩张和抵抗的关系之中。如果欧 洲能由这些密切关联的国家组成,其中最小国家的 最低抵抗力能与最大国家的最高扩张力相等,那么 这将是真正的均衡。” • 对于拿破仑征服世界的狂妄计划,塔列朗从力量均
• 从此他开始背叛拿破仑,并与警务大臣富歇一 起策划反对拿破仑的阴谋。1814年拿破仑垮台 后,塔列朗任临时政府首脑,支持波旁王朝复 辟。波旁王朝第一次复辟期间,他出任外交大 臣,参加了维也纳会议。 • 波旁王朝第二次复辟后,他鉴于议会中极端分 子的反对,被迫辞职。 • 1830年法国7月革命中,塔列朗再次见风使舵, 投靠路易· 菲力浦,被任命为法国驻英大使,出 席伦敦会议,为解决比利时问题和伊比利亚半 岛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1834年,塔列朗辞去 公职,四年之后因病去世,享年84岁
第三章 战争 时期的国际关系
一、法国大革命与欧洲国际关系
1.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震撼欧洲
奥地利
俄罗斯
法国 普鲁士
法国革命危及本国封建统治
英国
法国革命威胁英国的安全与商业利益
2、法国政府的对外政策
① “主权在民”、“民族利益至上”的思想 ② “普遍和平和正义原则” ③ “不干涉原则”
• 2.正统(合法)主义思想。 • 塔列朗在维也纳和会上为了维护法国的国家利益, 提出了“正统主义”的原则。 • 他在1814年致信梅特涅说:“法国并无任何个人 的野心和利益;它只希望回到原来的疆界而别无 所求……然而它衷心所期许的,乃是:不单单在 法国,而且也在整个欧洲完成恢复(旧制度)的 事业;使革命的精神永远不复存在;使一切合法 的权益成为神圣的权益;使一切野心或非正义的 图谋都受到谴责,并通过明确确认和坚决保障这 些不幸为(法国)大革命期间所长期所遗忘的原 则而使之遇到永恒的阻遏。” • 塔列朗提出的正统主义主张,既迎合了欧洲君主 们的内心需要,也满足了梅特涅关于欧洲均势的 构想,因此很快为维也纳会议的战胜国所采纳。
• 3.关于外交官素质的论述。 • 第一类素质包括谨慎、谦虚、无私和某 种崇高感。 • 第二类素质包括关心和研究政治关系, 快而准确地抓住问题实质的能力,以及 开阔的思路。
• 塔列朗一生中最引人争议的是他的忠诚 问题:一仆四主。 • 一方面,为拿破仑扩张充当帮凶。另一 方面,在维也纳会议维护了法国的利益。
• 从1797年起,他历任督政府和执政府的外交部长 (1797-1804),第一帝国(1804-1807)和复辟 王朝初期(1814-1815)的外交大臣,先后掌管 法国外交大权达十数年之久。任内,塔列朗参与 了《 内维尔和约》、《亚眠和约》等谈判。 • 他还对法国外交部的组织作了许多改变。他恢复 设置了领事局,规定领事的任务是保护法国商人 的利益和收集商业情报。他还恢复并改组了领事 局所属的、为法国驻东方大使馆和领事馆培养翻 译官的青年翻译学校。 • 1804年,被拿破仑任命为宫廷侍从长;1806和 1807年,受封为贝内旺亲王和帝国副大选帝侯。 后来因与拿破仑在外交政策上发生分歧在1807年 被免去外交大臣职务。
3、拿破仑帝国的崩溃
1812年莫斯科大火毁掉 了整个城市,也导致了 拿破仑帝国的灭亡。
4、拿破仑外交政策评价
① 拿破仑对外政策是其国内政策的继续和发 展。 ② 进步性: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及“自由、平 等、博爱”口号深入各国人心 ; ③ 扩张性:拿破仑的霸权战争破坏欧洲主要 民族感情,必遭顽强反抗。
塔列朗的外交思想
• 一、生平 • 塔列朗(1754~1838
Talleyrand-Péigord,Charles-Maurice de
)法国拿破仑著名政治家、外交家 。 • 塔列朗生前著有回忆录和致拿破仑未曾 发表的信件等书 。
• 1754年2月2日生于巴黎一贵族家庭 。 • 1770年入巴黎圣叙尔皮斯神学院学习 。 1775年任兰斯圣丹尼修道院院长 。1780年 任法国教会总代表 。1788年任欧坦教区主 教。1789年被选为三级会议第一等级代表 。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塔列朗背叛了教会和 贵族阶级,投入革命阵营。 • 1792年出使英国,劝说英国保持中立 ,不 加入反法联盟 。 1794年1月被英国驱逐出 境,同年3月赴美国旅行。1796年9月返回 巴黎 。
3、欧洲势力的武装干涉
普奥武装干涉 ; 第一次反法同盟
4. 督政府的对外征服活动
主要参加国 结果
第一次反法同盟 英、荷、普、奥、法奥 《坎波佛米 西、俄等 奥和约》 第二次反法同盟 英、俄、奥、西 英法《亚眠和约》 土等
二、拿破仑帝国时期的国际关系
1、拿破仑的霸权图谋
拿破仑的外交思想
1、追求法国的“天然疆界”的扩张主义; 2、在法国周边建立防御欧洲武装干涉的防 御地带; 3、与英国争夺欧洲霸权。
拿破仑外交思想的特征:两重性 一方面反对外来干涉,具有一定的积极和进步 意义。 另一方面,他的外交思想中更多地是表现为扩 张主义和霸权主义。 列宁也指出了拿破仑政策的这种两重性,一种 是民族主义,一种是帝国主义。
2、大陆封锁体系
原因:英国是法国称霸的主要障碍,但法国海军不敌 英国海军。法无力对英直接打击。英国阻挠法国称 霸的主要力量是其经济。 内容: “柏林敕令” “米兰敕令”“枫丹白露敕 令” 、 影响:初期对英国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后期大陆体系走向失败,导致了法国国内外矛 盾的空前激化,成为拿破仑帝国灭亡的最为重要也 是最为直接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