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泰族训(6)全文

合集下载

淮南子泰族训

淮南子泰族训

淮南子泰族训【原文】天设日月,列星辰,调阴阳,张四时,日以暴之,夜以息之,风以干之,雨露以濡之。

其生物也,莫见其所养而物长;其杀物也,莫见其所丧而物亡。

此之谓神明。

圣人象之,故其起福也,不见其所由而福起;其除祸也,不见其所以而祸除。

远之则迩,延之则疎;稽之弗得,察之不虚;日计无算,岁计有余。

夫湿之至也,莫见其形,而炭已重矣;风之至也,莫见其象,而木已动矣。

日之行也,不见其移,骐骥倍日而驰,草木为之靡;悬熢未转,而日在其前。

故天之且风,草木未动而鸟已翔矣;其且雨也,阴曀未集而鱼已矣;以阴阳之气相动也。

故寒暑燥湿,以类相从;声响疾除,以音相应也。

故《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高宗谅暗,三年不言,四海之内寂然无声;一言声然,大动天下。

是以天心呿唫者也,故一动其本而百枝皆应,若春雨之灌万物也,浑然而流,沛然而施,无地而不澍,无物而不生。

故圣人者怀天心,声然能动化天下者也。

故精诚感于内,形气动于天,则景星见,黄龙下,祥凤至,醴泉出,嘉谷生,河不满溢,海不溶波。

故《诗》云:“怀柔百神,及河峤岳。

”逆天暴物,则日月薄蚀,五星失行,四时干乖,昼冥宵光,山崩川涸,冬雷夏霜。

《诗》曰:“正月繁霜,我心忧伤。

”天之与人有以相通也。

故国危亡而天文变,世惑乱而虹蜺见,万物有以相连,精祲有以相荡也。

故神明之事,不可以智巧为也,不可以筋力致也。

天地所包,阴阳所呕,雨露所濡,化生万物,瑶碧玉珠,翡翠玳瑁,文彩明朗,润泽若濡,摩而不玩,久而不渝,奚仲不能旅,鲁般不能造,此之谓大巧。

宋人有以象为其君为楮叶者,三年而成,茎柯豪芒,锋杀颜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知也。

列子曰:“使天地三年而成一叶,则万物之有叶者寡矣。

”夫天地之施化也,呕之而生,吹之而落,岂此契契哉!故凡可度者,小也;可数者,少也。

至大,非度之所能及也;至众,非数之所能领也。

故九州不可顷亩也,八极不可道里也,太山不可丈尺也,江海不可斗斛也。

故大人者,与天地合德,日月合明,鬼神合灵,与四时合信。

《淮南子》泰族训原文及译文

《淮南子》泰族训原文及译文

《淮南子》泰族训原文及译文以下是店铺编辑为您整理的《淮南子》泰族训原文及译文,供您参考。

泰族训作者:刘安及门客撰天设日月,列星辰,调阴阳,张四时,日以暴之,夜以息之,风以干之,雨露以濡之。

其生物也,莫见其所养而物长;其杀物也,莫见其所丧而物亡。

此之谓神明。

圣人象之,故其起福也,不见其所由而福起;其除祸也,不见其所以而祸除。

远之则迩,延之则疏;稽之弗得,察之不虚;日计无算,岁计有余。

夫湿之至也,莫见其形而炭已重矣;风之至也,莫见其象而木已动矣。

日之行也,不见其移;骐骥倍日而驰,草木为之靡;县烽未转,而日在其前。

故天之且风,草木未动而鸟已翔矣;其且雨也,阴曀未集而鱼已噞矣。

以阴阳之气相动也。

故寒暑燥湿,以类相从;声响疾徐,以音应也。

故《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高宗谅暗,三年不言,四海之内寂然无声;一言声然,大动天下。

是以天心呿唫者也,故一动其本而百枝皆应,若春雨之灌万物也,浑然而流,沛然而施,无地而不澍,无物而不生。

故圣人者怀天心,声然能动化天下者也。

故精诚感于内,形气动于天,则景星见,黄龙下,祥凤至,醴泉出,嘉谷生,河不满溢,海不溶波。

故《诗》云:“怀柔百神,及河峤岳。

”逆天暴物,则日月薄蚀,五星失行,四时干乖,昼冥宵光,山崩川涸,冬雷夏霜。

《诗》曰:“正月繁霜,我心忧伤。

”天之与人,有以相通也。

故国危亡而天文变,世惑乱而虹霓现,万物有以相连,精祲有以相荡也。

故神明之事,不可以智巧为也,不可以筋力致也。

天地所包,阴阳所呕,雨露所濡,化生万物,瑶碧玉珠,翡翠玳瑁,文彩明朗,润泽若濡,摩而不玩,外而不渝,奚仲不能旅,鲁般不能造,此谓之大巧。

宋人有以象为其君为楮叶者,三年而成,茎柯豪芒,锋杀颜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知也。

列子曰:“使天地三年而成一叶,则万物之有叶者寡矣。

夫天地之施化也,呕之而生,吹之而落,岂此契契哉! ”故凡可度者,小也;可数者,少也。

至大,非度所能及也,至众,非数所能领也。

故九州不可顷亩也,八极不可道里也,太山不可丈尺也,江海不可斗斛也。

关于《淮南子泰族训》原文及译文解析

关于《淮南子泰族训》原文及译文解析

《淮南子泰族训》原文及译文解析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

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

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

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曾之行;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

孔子弟子七十,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

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

夫刻肌肤,镵①皮革,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为之以求荣也。

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经诽誉以导之,亲贤而进之,贱不肖而退之,无被创流血之苦,而有高世尊显之名,民孰不从!古者设法而不犯,刑错而不用,非可刑而不刑也;百工维时,庶绩咸熙②,礼义修而任贤德也。

英俊豪杰,各以小大之材,处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末,以重制轻,则上唱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背贪鄙而向仁义。

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

今使愚教知,使不肖临③贤,虽严刑罚,民弗从也。

小不能制大,弱不能使强也。

故圣主者举贤以立功,不肖主举其所与同。

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嚭而灭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

故观其所举而治乱可见也,察其党与而贤不肖可论也。

(选自《淮南子·泰族训》,有删改)注①镵(chǎn):刺、刻。

②熙:光明、兴盛。

③临:统管、治理。

【简评】本段文字节选自《淮南子?泰族训》。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西汉初年淮南王刘安及门客李尚、苏飞、伍被等共同编著。

内容以道家思想为主,糅合了儒法阴阳等家,一般列《淮南子》为杂家。

实际上,该书是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吸收诸子百家学说,融会贯通而成,是战国至汉初黄老之学理论体系的代表作。

《淮南子》在阐明哲理时,旁涉奇物异类、鬼神灵怪,保存了一部分神话材料,像“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等古代神话,主要靠本书得以流传。

《泰族训》总论天人之际,古今之变,而落实于治国之道,节选部分“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强调了礼义教化的作用,阐明了德与法的关系。

《淮南子》卷二十泰族训

《淮南子》卷二十泰族训

《淮南子》卷二十泰族训《淮南子》卷二十泰族训禹以夏王,桀以夏亡;汤以殷王,纣以殷亡。

非法度不存也,纪纲不张,风俗坏也。

三代之法不亡,而世不治者,无三代之智也;六律具存,而莫能听者,无师旷之耳也。

故法虽在,必待圣而后治;律虽具,必待耳而后听。

故国之所以存者,非以有法也,以有贤人也;其所以亡者,非以无法也,以无贤人也。

晋献公欲伐虞,宫之奇存焉,为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而不敢加兵焉。

赂以宝玉骏马,宫之奇谏而不听,言而不用,越疆而去,荀息伐之,兵不血刃,抱宝牵马而去。

故守不待渠堑而固,攻不待冲降而拔,得贤之与失贤也。

故臧武仲以其智存鲁,而天下莫能亡也;璩伯玉以其仁宁卫,而天下莫能危也。

《易》曰:"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阒其无人。

"无人者,非无众庶也,言无圣人以统理之也。

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

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

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

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曾之行;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

孔子弟子七十,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

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

夫刻肌肤,镵皮革,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为之,以求荣也。

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经诽誉以导之,亲贤而进之,贱不肖而退之,无被创流血之苦,而有高世尊显之名,民孰不从!古者设法而不犯,刑错而不用,非可刑而不刑也;百工维时,庶绩咸熙,礼义修而任贤德也。

故举天下之高,以为三公;一国之高,以为九卿;一县之高,以为二十七大夫;一乡之高,以为八十一元士。

故智过万人者谓之英,千人者谓之俊,百人者谓之豪,十人者谓之杰。

明于天道,察于地理,通于人情。

大足以容众,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知足以知变者,人之英也;德足以教化,行足以隐义,仁足以得众,明足以照下者,人之俊也;行足以为仪表,知足以决嫌疑,廉足以分财,信可使守约,作事可法,出言可道者,人之豪也;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比,见难不苟免,见利不苟得者,人之杰也。

《淮南子》

《淮南子》

《淮南子》精选编译张敏1、原文:以天为盖,则无不覆也,以地为舆,则无不载也。

《原道训》白话:把天当成盖子,那么没有什么东西不能覆盖的;把地当作车子,那么没有什么东西不能装载的。

赏析:有智慧的人,应该将天和地看成是神奇的东西。

2、原文:能因则无敌于天下矣。

《泰族训》白话:能够遵循客观规律办事,就会无敌于天下了。

赏析: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才使我们不受伤害。

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我们才会成功。

3、原文:蠹众则禾折,隙大则墙坏。

《说林训》白话:蠹虫虽小,多了就会将木头朽折;裂缝虽细,大了就会让土墙倒塌。

赏析:平时我们看到一些不起眼的东西,如果它们聚集在一块,它们就会起到破坏作用。

4、原文:积薄为厚,积卑为高,故君子曰孳孳以成辉(注:火字旁),小人曰怏怏以至辱。

《缪称训》白话:薄的积累起来就会变成厚的,低的积累起来就会变成高的。

因此,君子每天都勤勉努力,最终成就伟大的事业;小人每天都懊恼不满,慢慢地酿成了耻辱。

赏析:任何东西都是慢慢积累而成的。

所以我们要和善成德,不要积恶成怨。

5、原文:跬步不休,跛鳖千里;累积不辍,可成邱阜。

《说林训》白话:一小步一小步不停地走,跛脚的鳖也能够到达千里之外的地方;持续不断地堆积沙石,它也能形成高丘。

赏析:人们只要不懈地努力,一定能够达到目的。

6、原文:强哭者,虽病不哀,强亲者,虽笑不和。

情发于中,而声应于外。

《齐俗训》白话:勉强哭泣的人,即使哭出病来也不让人觉得悲哀;勉强亲切的人,即使是欢笑也让人感到别扭。

情感从内心流出,就会感染周围的人。

赏析:情感从内心流出,才会感动别人。

7、原文:神者智之渊也,渊清者智明也。

智者心之府也,智公则心平矣。

《俶真训》白话:精神是智慧的渊源,在清明智慧时涌现。

智慧是心灵存放的地方,心平气和时智慧才表现出来。

赏析:要让我们的智慧表现出来,就要学会心平气和。

8、原文:夫鉴明者,尘垢弗能薶。

神清者,嗜欲弗能乱。

《俶真训》白话:镜子明净、光洁,所以灰尘不能玷污它;神智清醒时,欲望就不能扰乱它。

淮南子-卷二十泰族训_国学经典

淮南子-卷二十泰族训_国学经典

卷二十泰族训天设日月,列星辰,调阴阳,张四时,日以暴之,夜以息之,风以干之,雨露以濡之。

其生物也,莫见其所养而物长;其杀物也,莫见其所丧而物亡。

此之谓神明。

圣人象之,故其起福也,不见其所由而福起;其除祸也,不见其所以而祸除。

远之则迩,延之则疏;稽之弗得,察之不虚;日计无算,岁计有余。

夫湿之至也,莫见其形而炭已重矣;风之至也,莫见其象而木已动矣。

日之行也,不见其移;骐骥倍日而驰,草木为之靡;县烽未转,而日在其前。

故天之且风,草木未动而鸟已翔矣;其且雨也,阴曀未集而鱼已噞矣。

以阴阳之气相动也。

故寒暑燥湿,以类相从;声响疾徐,以音应也。

故《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高宗谅暗,三年不言,四海之内寂然无声;一言声然,大动天下。

是以天心呿唫者也,故一动其本而百枝皆应,若春雨之灌万物也,浑然而流,沛然而施,无地而不澍,无物而不生。

故圣人者怀天心,声然能动化天下者也。

故精诚感于内,形气动于天,则景星见,黄龙下,祥凤至,醴泉出,嘉谷生,河不满溢,海不溶波。

故《诗》云:“怀柔百神,及河峤岳。

”逆天暴物,则日月薄蚀,五星失行,四时干乖,昼冥宵光,山崩川涸,冬雷夏霜。

《诗》曰:“正月繁霜,我心忧伤。

”天之与人,有以相通也。

故国危亡而天文变,世惑乱而虹霓现,万物有以相连,精祲有以相荡也。

故神明之事,不可以智巧为也,不可以筋力致也。

天地所包,阴阳所呕,雨露所濡,化生万物,瑶碧玉珠,翡翠玳瑁,文彩明朗,润泽若濡,摩而不玩,外而不渝,奚仲不能旅,鲁般不能造,此谓之大巧。

宋人有以象为其君为楮叶者,三年而成,茎柯豪芒,锋杀颜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知也。

列子曰:“使天地三年而成一叶,则万物之有叶者寡矣。

夫天地之施化也,呕之而生,吹之而落,岂此契契哉!”故凡可度者,小也;可数者,少也。

至大,非度所能及也,至众,非数所能领也。

故九州不可顷亩也,八极不可道里也,太山不可丈尺也,江海不可斗斛也。

故大人者,与天地合德,日月合明,鬼神合灵,与四时合信。

《淮南子泰族训》原文及译文解析

《淮南子泰族训》原文及译文解析

关于《淮南子泰族训》原文及译文解析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

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

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

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曾之行;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

孔子弟子七十,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

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

夫刻肌肤,镵①皮革,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为之以求荣也。

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经诽誉以导之,亲贤而进之,贱不肖而退之,无被创流血之苦,而有高世尊显之名,民孰不从!古者设法而不犯,刑错而不用,非可刑而不刑也;百工维时,庶绩咸熙②,礼义修而任贤德也。

英俊豪杰,各以小大之材,处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末,以重制轻,则上唱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背贪鄙而向仁义。

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

今使愚教知,使不肖临③贤,虽严刑罚,民弗从也。

小不能制大,弱不能使强也。

故圣主者举贤以立功,不肖主举其所与同。

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嚭而灭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

故观其所举而治乱可见也,察其党与而贤不肖可论也。

(选自《淮南子·泰族训》,有删改)注①镵(chǎn):刺、刻。

②熙:光明、兴盛。

③临:统管、治理。

【简评】本段文字节选自《淮南子?泰族训》。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西汉初年淮南王刘安及门客李尚、苏飞、伍被等共同编著。

内容以道家思想为主,糅合了儒法阴阳等家,一般列《淮南子》为杂家。

实际上,该书是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吸收诸子百家学说,融会贯通而成,是战国至汉初黄老之学理论体系的代表作。

《淮南子》在阐明哲理时,旁涉奇物异类、鬼神灵怪,保存了一部分神话材料,像“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等古代神话,主要靠本书得以流传。

《泰族训》总论天人之际,古今之变,而落实于治国之道,节选部分“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强调了礼义教化的作用,阐明了德与法的关系。

《淮南子》卷20泰族训诗解6因地制宜顺性自然

《淮南子》卷20泰族训诗解6因地制宜顺性自然

《淮南子》卷20泰族训诗解6因地制宜顺性自然《淮南子》卷20泰族训诗解6因地制宜顺性自然题文诗:天地四时,非生万物,神明自接,阴阳自和,万物自生.圣治天下,非易民性,拊循其有,而涤荡之,故因则大,化则细矣.禹凿龙门,辟开伊阙,决江濬河,东注之海,因水之流.后稷也者,垦草发菑,粪土树谷,使五谷种,各得其宜,因地之势.汤武革命,车三百乘,甲卒三千,讨暴伐乱,以制夏商,因民之欲.故能因则,无敌天下.夫物有以,自然而后,人事有治.故良匠也,不能斫金;巧冶之工,不能铄木;金势非斫;而木之性,不可铄也.埏埴为器,窬木为舟,铄铁为刃,铸金为钟,因其可也.驾马服牛,令鸡司夜,令狗守门,因其自然.民有好色,之性故有,大婚之礼;有饮食性,故大飨谊;有喜乐性,故有钟鼓,管弦之音;有悲哀性,故有衰绖,哭踊之节.能因适情,适情制宜,顺其天性,因势利导.【原文】天地四时,非生万物也,神明接,阴阳和,而万物生之。

圣人之治天下,非易民性也,拊循其所有而涤荡之,故因则大,化则细矣。

禹凿龙门,辟伊阙,决江濬河,东注之海,因水之流也。

后稷垦草发菑,粪土树谷,使五种各得其宜,因地之势也。

汤、武革车三百乘,甲卒三千人,讨暴乱,制夏、商,因民之欲也。

故能因,则无敌于天下矣。

夫物有以自然,而后人事有治也。

故良匠不能斫金,巧冶不能铄木,金之势不可斫;而木之性不可铄也。

埏埴而为器,窬木而为舟,铄铁而为刃,铸金而为钟,因其可也。

驾马服牛,令鸡司夜,令狗守门,因其自然也。

民有好色之性,故有大婚之礼;有饮食之性,故有大飨之谊;有喜乐之性,故有钟鼓管弦之音;有悲哀之性,故有衰绖哭踊之节。

【译文】天地四时,并不能直接产生万物,神明接交阴阳融合而使万物产生;圣人治理天下,并不是要强行改变人民的品性,而是依从人民已经所具有的品性,涤荡其中的污浊部分,引导他们向好的素质转化。

所以因循规律办事,效果就显著;人为操作,不按循规律,收效就细微。

夏禹开凿龙门,辟开伊阙,疏导长江黄河,使它们向东流入东海,这是依循水从高处向低处流的水性。

淮南子 泰族训 高考北京卷 文言文翻译练习

淮南子 泰族训 高考北京卷 文言文翻译练习
实词 虚词 活用 通假字 古今异义
• • 夫刻肌肤,镵(chán)皮革, 被创流血,至难也,然 越为之,以求荣也。 • 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 • 之,经诽誉以导之, • 亲贤而进之,贱不肖而 退之,无被创流血之苦, • 而有高世尊显之名,民 孰不从?
刻肌肤、刺皮肉、受伤流血,是最 难做到的,可是越人就以刻字文身 来求得荣耀。
淮南子· 泰族训
刘安
-《2007 北京卷 》
淮南子· 泰族训
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民不知礼 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无法不可以为治 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 曾之行。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 为伯夷之廉。孔子弟子 七十,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梯,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 之所成也。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 踵,化之所致也。 夫刻肌肤,镵皮革,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为之,以 求荣也。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经诽誉以导之,亲贤而 进之,贱不肖而退之,无被创流血之苦,而有高世尊显之名, 民孰不从?
圣王处君位,明确好恶的是非标准 并公布于众,规定诽誉的标准并加 以引导,
亲近贤才并举用他们,轻视不贤者 并黜退他们,人们没有受伤流血的 痛苦,而有出人头地、尊贵显达的 名声,这谁不想听从呢?
通假字 古今异义
实词
虚词
活用
通假字 古今异义

• •
实词
虚词
活用
• 孔子的弟子中有贤人七十人, • 孔子弟子七十,养徒 学生有三千人,这些人都是 三千人,皆入孝出悌, 在家讲孝道、出门讲敬爱 言为文章,行为仪表, (兄长)的,言辞符合礼义 法度,行为可作表率,规范, 教之所成也。 这些都是教育形成的。 • 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 • 墨子有门徒一百八十人,都 皆可使赴火蹈刃,死 能够为义赴火蹈刃,义无反 不还踵,化之所致也。 顾(至死也不后转脚跟后退 ), 这些都是教化造成的。

关于《淮南子泰族训》原文及译文解析

关于《淮南子泰族训》原文及译文解析

关于《淮南子泰族训》原文及译文解析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

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

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

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曾之行;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

孔子弟子七十,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

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

夫刻肌肤,镵①皮革,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为之以求荣也。

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经诽誉以导之,亲贤而进之,贱不肖而退之,无被创流血之苦,而有高世尊显之名,民孰不从!古者设法而不犯,刑错而不用,非可刑而不刑也;百工维时,庶绩咸熙②,礼义修而任贤德也。

英俊豪杰,各以小大之材,处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末,以重制轻,则上唱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背贪鄙而向仁义。

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

今使愚教知,使不肖临③贤,虽严刑罚,民弗从也。

小不能制大,弱不能使强也。

故圣主者举贤以立功,不肖主举其所与同。

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嚭而灭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

故观其所举而治乱可见也,察其党与而贤不肖可论也。

(选自《淮南子·泰族训》,有删改)注①镵(chǎn):刺、刻。

②熙:光明、兴盛。

③临:统管、治理。

【简评】本段文字节选自《淮南子?泰族训》。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西汉初年淮南王刘安及门客李尚、苏飞、伍被等共同编著。

内容以道家思想为主,糅合了儒法阴阳等家,一般列《淮南子》为杂家。

实际上,该书是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吸收诸子百家学说,融会贯通而成,是战国至汉初黄老之学理论体系的代表作。

《淮南子》在阐明哲理时,旁涉奇物异类、鬼神灵怪,保存了一部分神话材料,像“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等古代神话,主要靠本书得以流传。

《泰族训》总论天人之际,古今之变,而落实于治国之道,节选部分“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强调了礼义教化的作用,阐明了德与法的关系。

《淮南子》卷二十泰族训

《淮南子》卷二十泰族训

《淮南子》卷二十泰族训天设日月,列星辰,调阴阳,张四时,日以暴之,夜以息之,风以干之,雨露以濡之。

其生物也,莫见其所养而物长;其杀物也,莫见其所丧而物亡。

此之谓神明。

圣人象之,故其起福也,不见其所由而福起;其除祸也,不见其所以而祸除。

远之则迩,延之则疏;稽之弗得,察之不虚;日计无算,岁计有余。

夫湿之至也,莫见其形而炭已重矣;风之至也,莫见其象而木已动矣。

日之行也,不见其移;骐骥倍日而驰,草木为之靡;县烽未转,而日在其前。

故天之且风,草木未动而鸟已翔矣;其且雨也,阴曀未集而鱼已噞矣。

以阴阳之气相动也。

故寒暑燥湿,以类相从;声响疾徐,以音相应也。

故《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高宗谅暗,三年不言,四海之内寂然无声;一言声然,大动天下。

是以天心呿唫者也,故一动其本而百枝皆应,若春雨之灌万物也,浑然而流,沛然而施,无地而不澍,无物而不生。

故圣人者怀天心,声然能动化天下者也。

故精诚感于内,形气动于天,则景星见,黄龙下,祥凤至,醴泉出,嘉谷生,河不满溢,海不溶波。

故《诗》云:"怀柔百神,及河峤岳。

"逆天暴物,则日月薄蚀,五星失行,四时干乖,昼冥宵光,山崩川涸,冬雷夏霜。

《诗》曰:"正月繁霜,我心忧伤。

"天之与人,有以相通也。

故国危亡而天文变,世惑乱而虹霓见,万物有以相连,精祲有以相荡也。

故神明之事,不可以智巧为也,不可以筋力致也。

天地所包,阴阳所呕,雨露所濡,化生万物,瑶碧玉珠,翡翠玳瑁,文彩明朗,润泽若濡,摩而不玩,外而不渝,奚仲不能旅,鲁般不能造,此谓之大巧。

宋人有以象为其君为楮叶者,三年而成,茎柯豪芒,锋杀颜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知也。

列子曰:"使天地三年而成一叶,则万物之有叶者寡矣。

夫天地之施化也,呕之而生,吹之而落,岂此契契哉!"故凡可度者,小也;可数者,少也。

至大,非度之所能及也,至众,非数所能领也。

故九州不可顷亩也,八极不可道里也,太山不可丈尺也,江海不可斗斛也。

淮南子《卷二十泰族训》原文及鉴赏

淮南子《卷二十泰族训》原文及鉴赏

淮南子《卷二十泰族训》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淮南子《卷二十泰族训》原文及鉴赏【导语】:〔题解〕泰言古今之道,万物之指,族于一理,明其所谓也,故曰泰族。

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名句欣赏

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名句欣赏

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

——名句欣赏
名句: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

解释:百姓没有廉耻之心,是不能够治理的;不去修治礼义,廉耻观念就不能建立。

出处:刘安及其门客《淮南子·泰族训》
原文(节选):
晋献公欲伐虞,宫之奇存焉,为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而不敢加兵焉。

赂以宝玉骏马,宫之奇谏而不听,言而不用,越疆而去,荀息伐之,兵不血刃,抱宝牵马而去。

故守不待渠而固,攻不待冲降而成拔,得贤之与失贤也。

故臧武仲以其智存鲁,而天下莫能亡也;璩伯玉以其仁宁卫,而天下莫能危也。

《易》曰:“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阅其无人。

”无人者,非无众庶也,言无圣人以统理之也。

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

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

无法不可以为治也。

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

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曾之行。

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

孔子弟子七十,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梯,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

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

淮南子·泰族训

淮南子·泰族训

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

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

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

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曾之行;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

孔子弟子七十,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

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

夫刻肌肤,镵皮革,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

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经诽誉以导之,亲贤而进之,贱不肖而退之,无被创流血之苦,而有高世尊显之名,民孰不从?古者法设而不犯,刑措而不用,非可刑而不刑也;百工维时,庶绩咸熙,礼义修而任贤德也。

英俊豪杰,各以小大之材处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末,以重制轻,则上唱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背贪鄙而向仁义。

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

今使愚教知,使不肖临贤,虽严刑罚,民弗从也,小不能制大,弱不能使强也。

故圣主举贤以立功,不肖主举其所与同。

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

夫差用太宰嚭而灭,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

故观其所举而治乱可见也,察其党与而贤不肖可论也。

淮南子·泰族训译文【补充注释】文章:文采。

仪表:表率。

经诽誉:经,划分;诽誉,就是毁誉。

百工:就是百官;维,语气助词,用在句中,无义;时,善。

庶绩:庶,众;绩,功绩。

这两句的意思是,百官都做好自己的工作,各部门的业绩都光明显赫。

与同:亲附赞同。

党与:朋友。

【译文】百姓没有廉耻之心,是不能够治理的;不学习礼义,就不能建立廉耻的观念。

百姓不知道礼义,法令就不能使他们(廉耻之心)变得端正。

如果不崇尚美好,去除丑陋,那么百姓不会向往礼义。

没有法律,就不能够进行治理,不懂得礼义,就不能够推行法律。

法律能杀死不讲孝道之人,但是不能使人们达到孔子、曾子的高尚品行;法律能够制裁盗窃之人,而不能使人达到伯夷那样的廉洁。

孔子弟子(中贤人)七十,培养的学生三千人,都能做到在家孝敬父母,在外友爱兄弟,言辞具有文彩,行为可以作人们的表率,这是教育造成的结果;服役的墨家弟子有一百八十人,都可以使他们扑向烈火,脚踏利刃,至死不退缩,这是教化养成的结果。

《淮南子》卷二十泰族训全文阅读

《淮南子》卷二十泰族训全文阅读

《淮南子》卷二十泰族训全文阅读卷二十泰族训天设日月,列星辰,调阴阳,张四时,日以暴之,夜以息之,风以干之,雨露以濡之。

其生物也,莫见其所养而物长;其杀物也,莫见其所丧而物亡。

此之谓神明。

圣人象之,故其起福也,不见其所由而福起;其除祸也,不见其所以而祸除。

远之则迩,延之则疏;稽之弗得,察之不虚;日计无算,岁计有余。

夫湿之至也,莫见其形而炭已重矣;风之至也,莫见其象而木已动矣。

日之行也,不见其移;骐骥倍日而驰,草木为之靡;县烽未转,而日在其前。

故天之且风,草木未动而鸟已翔矣;其且雨也,阴曀未集而鱼已噞矣。

以阴阳之气相动也。

故寒暑燥湿,以类相从;声响疾徐,以音相应也。

故《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高宗谅暗,三年不言,四海之内寂然无声;一言声然,大动天下。

是以天心呿唫者也,故一动其本而百枝皆应,若春雨之灌万物也,浑然而流,沛然而施,无地而不澍,无物而不生。

故圣人者怀天心,声然能动化天下者也。

故精诚感于内,形气动于天,则景星见,黄龙下,祥凤至,醴泉出,嘉谷生,河不满溢,海不溶波。

故《诗》云:"怀柔百神,及河峤岳。

"逆天暴物,则日月薄蚀,五星失行,四时干乖,昼冥宵光,山崩川涸,冬雷夏霜。

《诗》曰:"正月繁霜,我心忧伤。

"天之与人,有以相通也。

故国危亡而天文变,世惑乱而虹霓见,万物有以相连,精祲有以相荡也。

故神明之事,不可以智巧为也,不可以筋力致也。

天地所包,阴阳所呕,雨露所濡,化生万物,瑶碧玉珠,翡翠玳瑁,文彩明朗,润泽若濡,摩而不玩,外而不渝,奚仲不能旅,鲁般不能造,此谓之大巧。

宋人有以象为其君为楮叶者,三年而成,茎柯豪芒,锋杀颜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知也。

列子曰:"使天地三年而成一叶,则万物之有叶者寡矣。

夫天地之施化也,呕之而生,吹之而落,岂此契契哉!"故凡可度者,小也;可数者,少也。

至大,非度之所能及也,至众,非数所能领也。

《淮南子》卷二十·泰族训

《淮南子》卷二十·泰族训

《淮南子》卷二十·泰族训天设日月,列星辰,调阴阳,张四时,日以暴之,夜以息之,风以干之,雨露以濡之。

其生物也,莫见其所养而物长;其杀物也,莫见其所丧而物亡。

此之谓神明。

圣人象之,故其起福也,不见其所由而福起;其除祸也,不见其所以而祸除。

远之则迩,延之则疎;稽之弗得,察之不虚;日计无算,岁计有余。

夫湿之至也,莫见其形而炭已重矣;风之至也,莫见其象而木已动矣。

日之行也,不见其移,骐骥倍日而驰,草木为之靡;悬熢未转,而日在其前。

故天之且风,草木未动而鸟已翔矣;其且雨也,阴曀未集而鱼已矣;以阴阳之气相动也。

故寒暑燥湿,以类相从;声响疾除,以音相应也。

故《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高宗谅暗,三年不言,四海之内寂然无声;一言声然,大动天下。

是以天心呿唫者也,故一动其本而百枝皆应,若春雨之灌万物也,浑然而流,沛然而施,无地而不澍,无物而不生。

故圣人者怀天心,声然能动化天下者也。

故精诚感于内,形气动于天,则景星见,黄龙下,祥凤至,醴泉出,嘉谷生,河不满溢,海不溶波。

故《诗》云:“怀柔百神,及河峤岳。

”逆天暴物,则日月薄蚀,五星失行,四时干乖,昼冥宵光,山崩川涸,冬雷夏霜。

《诗》曰:“正月繁霜,我心忧伤。

”天之与人有以相通也。

故国危亡而天文变,世惑乱而虹蜺见,万物有以相连,精祲有以相荡也。

故神明之事,不可以智巧为也,不可以筋力致也。

天地所包,阴阳所呕,雨露所濡,化生万物,瑶碧玉珠,翡翠玳瑁,文彩明朗,润泽若濡,摩而不玩,久而不渝,奚仲不能旅,鲁般不能造,此之谓大巧。

宋人有以象为其君为楮叶者,三年而成,茎柯豪芒,锋杀颜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知也。

列子曰:“使天地三年而成一叶,则万物之有叶者寡矣。

”夫天地之施化也,呕之而生,吹之而落,岂此契契哉?故凡可度者,小也;可数者,少也。

至大,非度之所能及也;至众,非数之所能领也。

故九州不可顷亩也,八极不可道里也,太山不可丈尺也,江海不可斗斛也。

故大人者,与天地合德,日月合明,鬼神合灵,与四时合信。

杂家经典淮南子泰族训高考文言文翻译课件

杂家经典淮南子泰族训高考文言文翻译课件

名声,这谁不想听从呢?
实词
虚词
活用
通假字
古今异义
• 民众不知礼义,法令无法使他们走正 道。不推崇好的风尚,废除丑恶现象,
• 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
民众就不会遵循礼义。
义不可以行法。
• 没有法当然难以治理国家,但民众不
• 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
懂礼义,这法也无法推行实施。
为孔、曾之行。法能刑窃盗 • 刑法能杀掉不孝之人,但却不能使人
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
像孔子、曾子那样讲孝道;刑法能惩 治偷盗者,但却不能使人做得像伯夷
那样廉洁。
实词
虚词
活用
通假字
古今异义
• 孔子弟子七十,养徒 • 孔子的弟子中有贤人七十人,
三千人,皆入孝出悌,
学生有三千人,这些人都是 在家讲孝道、出门讲敬爱
言为文章,行为仪表, (兄长)的,言辞符合礼义
教之所成也。
法度,行为可作表率,规范,
• 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 这些都是教育形成的。
皆可使赴火蹈刃,死 • 墨子有门徒一百八十人,都
不还踵,化之所致也。
能够为义赴火蹈刃,义无反 顾(至死也不后转脚跟后退 ),
这些都是教化造成的。
实词
虚词
活用
通假字
古今异义
• 夫刻肌肤,镵(chán)皮革,• 刻肌肤、刺皮肉、受伤流血,是最
被创流血,至难也,然 难做到的,可是越人就以刻字文身
?圣王处君位明确好恶的是非标准并公布于众规定诽誉的标准并加以引导?亲近贤才并举用他们轻视不贤者并黜退他们人们没有受伤流血的痛苦而有出人头地尊贵显达的名声这谁不想听从呢
淮南子·泰族训
刘安
淮南子·泰族训
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民不知礼 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无法不可以为治 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 曾之行。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 为伯夷之廉。孔子弟子 七十,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梯,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 之所成也。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 踵,化之所致也。

杂家经典淮南子泰族训高考文言文翻译课件

杂家经典淮南子泰族训高考文言文翻译课件

• 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 这些都是教育形成的。
皆可使赴火蹈刃,死 • 墨子有门徒一百八十人,都
不还踵,化之所致也。
能够为义赴火蹈刃,义无反 顾(至死也不后转脚跟后退 ),
这些都是教化造成的。
实词
虚词
活用
通假字
古今异义
• 夫刻肌肤,镵(chán)皮革,• 刻肌肤、刺皮肉、受伤流血,是最
被创流血,至难也,然 难做到的,可是越人就以刻字文身
夫刻肌肤,镵皮革,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为之,以 求荣也。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经诽誉以导之,亲贤而 进之,贱不肖而退之,无被创流血之苦,而有高世尊显之名, 民孰不从?
• 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 礼义,廉耻不立。
• 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 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
• 民众没有廉耻之心,就无法治理他们; 不修治礼义,廉耻之心就无法树立起 来。
像孔子、曾子那样讲孝道;刑法能惩 治偷盗者,但却不能使人做得像伯夷
那样廉洁。
实词
虚词
活用
通假字
古今异义
• 孔子弟子七十,养徒 • 孔子的弟子中有贤人七十人,
三千人,皆入孝出悌,
学生有三千人,这些人都是 在家讲孝道、出门讲敬爱
言为文章,行为仪表, (兄长)的,言辞符合礼义
教之所成也。
法度,行为可作表率,规范,
越为之,以求荣也。
来求得荣耀。
• 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 • 圣王处君位,明确好恶的是非标准
之,经诽誉以导之,
并公布于众,规定诽誉的标准并加
• 亲贤而进之,贱不肖而 以引导,
退之,无被创流血之苦,• 亲近贤才并举用他们,轻视不贤者
而有高世尊显之名,民 并黜退他们,人们没有受伤流血的

淮南子

淮南子

淮南子卷一原道训夫道者,覆天载地,廓四方,柝八极,高不可际,深不可测,包裹天地,禀授无形;原流泉浡,冲而徐盈;混混滑滑,浊而徐清。

故植之而塞于天地,横之而弥于四海;施之无穷,而无所朝夕。

舒之幎于六合,卷之不盈于一握。

约而能张,幽而能明,弱而能强,柔而能刚,横四维而含阴阳,纮宇宙而章三光。

甚淖而滒,甚纤而微。

山以之高,渊以之深,兽以之走,鸟以之飞,日月以之明,星历以之行,麟以之游,凤以之翔。

泰古二皇,得道之柄,立于中央。

神与化游,以抚四方。

是故能天运地滞,转轮而无废,水流而不止,与万物终始。

风与云蒸,事无不应;雷声雨降,并应无穷。

鬼出电入,龙兴鸾集,钧旋毂转,周而复币。

已雕已琢,还反于朴,无为为之而合于道,无为言之而通乎德,恬愉无矜而得于和,有万不同而便于性,神托于秋豪之末,而大宇宙之总,其德优天地而和阴阳,节四时而调五行,呴谕覆育,万物群生,润于草木,浸于金石,禽兽硕大,豪毛润泽,羽翼奋也,角生也。

兽胎不趃,鸟卵不毈,父无丧子之忧,兄无哭弟之哀,童子不孤,妇人不孀,虹蝩不出,贼星不行,含德之所致也。

夫太上之道,生万物而不有,成化像而弗宰,跂行喙息,蠉飞蝡动,待而后生,莫之知德,待之后死,莫之能怨。

得以利者不能誉,用而败者不能非,收聚畜积而不加富,布施禀授而不益贫,旋县而不可究,纤微而不可勤,累之而不高,堕之而不下,益之而不众,损之而不寡,斫之而不薄,杀之而不残,凿之而不深,填之而不浅。

忽兮恥兮,不可为象兮;恥兮忽兮,用不屈兮;幽兮冥兮,应无形兮;遂兮洞兮,不虚动兮;与刚柔卷舒兮,与阴阳俯仰兮。

昔者冯夷、大丙之御也,乘云车,入云蝩,游微雾,骛恥忽,历远弥高以极往。

经霜雪而无迹,照日光而无景。

扶摇抮抱羊角而上,经纪山川,蹈腾昆仑,排阊阖,沦天门。

末世之御,虽有轻车良马,劲策利锻,不能与之争先。

是故大丈夫恬然无思,澹然无虑,以天为盖,以地为舆,四时为马,阴阳为御,乘云陵霄,与造化者俱。

纵志舒节,以驰大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南子·泰族训(6)全文
所以圣人顺应天意,一出声音就震动天下。

因此人的内心世界如果感发起至精至诚的情感,那么他的形体之气就会感化天,随之就会有吉祥的瑞星出现、神龙也会降临、吉祥的凤凰也会翔临、甘泉也会自地涌流、五谷未布而生长、江河不会泛滥、大海不会肆虐。

所以《诗经》说:祭祀安抚众神,并顾及黄河五岳。

如果违逆天意,暴虐万物,就会出现日食、月食,五星也会偏离它的正常运行轨道,四季就会与时令相违背,白天昏暗、夜晚放光、山峰崩塌、河流枯涸、冬天响雷、夏天打霜。

《诗经》上说:六月繁霜,令我心忧。

上天和人事,是有相通之处的。

所以国家危亡而天象变异,世道混乱则虹霓呈现,万物是相互联系着的,灾异之气是会互相激荡相通的。

所以神灵之事,是不能凭智巧去做的,是不能靠筋力去力求的。

天地包容着、阴阳化育着、雨露滋润着,这样便产生万物;那翡翠玳瑁、瑶碧玉珠是文彩明朗、滋润光滑,抚摩它不会损缺,历久而不变形,天成自然是奚仲无法摹仿的,鲁班不能复制的:天地自然造化万物的本领就是这样神奇,我们把此称为大巧。

宋国有人用象牙为国君雕刻了楮树树叶,花了三年时间才雕刻成功,叶的脉络细如微芒,叶子的厚薄、颜色都十分逼真,将它放在真的楮树叶中分不出真假。

列子说:假若天地自然也要花三年时间才能长成一片树叶的话,那么万物中有叶子的就太少了。

那天地自
然化育万物,抚育它们,它们则很快生长;寒风吹刮它们,它们则很快凋零,哪会像人工雕刻那样费劲辛苦?所以凡可以度量的都是微不足道的,凡可以计数的都是有限的。

而最大的东西是无法度量的,极多的东西是数字无法统计的。

所以九州是不能用顷亩来计算的,八极是不能用道里来计算的,泰山是无法用丈尺来尺量的,海水是无法用斗斛来量度的。

所以大气慨的人和天地合德、日月合明、鬼神合灵,并和四季相协调。

所以圣人怀着天一样的气概,有着天一样的心怀,持执着中和之气,不出庙堂便能恩泽施行四海,移风易俗,感化民众使之从善,却像出自他们的本性,这就是精神感化。

《诗》中说到:慎守自然,和顺又平安。

那鬼神,看它不见形体,听它不闻声音,然而每年祭祀上天,祭祀山川,祈求上天、山川之神降福,每逢旱灾,举行雩祭以祈求降雨,消除灾难以占卜来决定事宜。

《诗》中说:神灵的到来,是无法揣度的,又怎么可以厌弃神呢?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天达到它的高度,地达到它的厚度,月亮照耀着夜空,太阳照耀着白昼,阴阳化生,众星明亮,这些自然现象并不是人有意造成的,而是遵循规律,自然而然这样的。

所以阴阳四时变化,并不是为了生育万物;雨露按时降落,并不是为了养育草木。

神明接触,阴阳融合,万物自然而然产生。

所以高山深林也不是为着虎豹而设置的;大树繁枝也不是为着飞鸟而生成的;江河千里渊深百仞也不是为着蛟龙而形成的。

山达到一定高度,森林长成一定广度,鸟兽们自会在山中居住、在树枝上栖留、在穴巢中安身、在洞穴里藏身、在溪谷里潜泳、在旱
陆地行走、各自找到适宜于自身的处所安身生存。

大的产生小的、多的产生少的,这是天地自然规律。

所以小山丘不可能兴起云雨,小水坑不可能产生鱼鳖,这是因为它们太小的缘故。

牛马身上产生的热气蒸发会生成虱子,但虱子之气蒸发不可能产生牛马。

所以养育变化是从外而生,不是生成于事物内部。

那蛟龙藏匿于深渊,而它的产卵孵化却在岸上进行;礣蛇雄的在上风鸣叫,而礣蛇雌的却在下风鸣叫便可以受孕孵化成幼蛇,这是精之感应而造成的。

所以圣人修养心性没有比修炼精诚更好的了,如达到至精至诚的境界,就能感动化育对象。

现在那得道的人,内身藏着至精至诚,精神栖安于心中,虚静恬淡,胸怀悦穆,邪气就没有滞留的地方。

四肢关节协调,全身肌肤蒸发汗污,内脏散泄浊气,这样心脏机枢调和轻松,全身经脉九窍便无不顺畅连通,这是因为精神处在了自己应处的居所,这哪里是关节的抚慰、毛发的保养所能办到的!
圣明的君王处在君位上,空廓没有形象,寂静没有声响;官府像无事可做,朝廷久无人迹;民间没有隐居之士、没有避世佚民;百姓没有劳役,刑狱没有冤屈;四海之内,没有人不仰慕君王的德行,依照君王的旨意;夷狄这样的国家,通过重重翻译来朝见:这种情景并不是靠挨家挨户地劝说宣传实现的,而是靠君王将精诚之心推广施行于天下来实现的。

《诗》这么说:恩惠施加给中国本土,这样可以安抚四方的诸侯。

内部事情治理顺畅,四方诸侯、夷狄自然安宁。

过去太王亶父在邠地的时候,狄人经常来攻打,亶父率家族离开邠地,百姓们携幼扶老,背着锅甑跟随着他,翻越梁山,在岐周建立起周国:
这情景不是靠硬性命令所能做到的。

秦穆公为了不让山野人吃了骏马肉而伤胃生病,便送好酒给山野人喝,后来在同晋国打仗时,这些山野人就拼死报效秦穆公:这情景就不是像以契约索还债务那样所能做到的。

宓子贱治理单父,巫马期前去考察他的教化效果,看见夜晚捕鱼者都将捕到的小鱼放掉:这情景就不是靠刑罚所能禁止的。

孔子担任鲁国的司寇时,国内道路上没有拾取他人遗失的物件,集市上没有哄抬物价的情况,耕田、捕鱼时人都谦让年长者,老人不用背扛肩负重物:这情景就不是单凭法令所能做到的。

那箭之所以射得远并能穿透硬坚物,是靠的弓弩的力量;但箭之所以能射中靶心,则靠的是人的心智。

奖赏好人惩罚残暴,要靠政令;但政令之所以能贯彻执行,则是靠执政者的精诚。

所以说,弓弩虽然强硬有力,但不能独自来射中目标;法令虽然严明,但不能独自施行:一定得需要精诚之气之神来帮助弓弩、法令发挥它们的作用。

所以详细地阐明道理要百姓接受,但百姓就是不听从接受,这是由于在上位的人的精诚之心没有施用到百姓身上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