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酸对肝细胞的损伤
胆酶分离的诊断标准
胆酶分离的诊断标准
胆酶分离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血液中胆汁酸水平升高。
胆汁酸是肝脏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其水平可以反映肝细胞的损伤程度。
当肝细胞受到损伤或破坏时,胆汁酸的生成会增加,导致血液中胆汁酸水平升高。
2. 转氨酶水平正常。
转氨酶是肝脏细胞受损时释放到血液中的一种酶,它水平升高通常表示肝细胞受到了损伤。
但是在胆酶分离的情况下,转氨酶水平是正常的,因为肝细胞受到了损伤,但尚未出现肝细胞死亡的情况。
3. 排除其他疾病。
胆酶分离的诊断需要排除其他疾病,例如胆囊炎、胆石症等,这些疾病可能会导致血液中的胆汁酸水平升高,但转氨酶水平正常。
此外,胆酶分离还可能包括一些其他指标异常,例如胆红素水平升高、白蛋白水平下降等。
这些指标异常可能进一步支持胆酶分离的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胆酶分离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肝功能检查方法,对于其诊断标准可能因不同研究或临床实践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实际诊断过程中,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遵循当地医疗机构的诊断标准。
血清总胆汁酸对肝胆疾病诊断价值的研究
177CH INA FO REIGN MEDIC AL TRE ATMENT 中外医疗影像与检验胆汁酸是胆固醇在肝脏分解代谢的产物,它由肝脏分泌到胆汁中,并随胆汁排入肠腔,作用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TAB是唯一可以反映肝脏分泌合成、摄取、肝细胞损伤3个方面的血清总指标,一旦肝细胞有病变很容易引起血中T BA 的升高,其在临床上应用的价值很大。
本文采用了循环酶比色分析法对正常人和各种肝胆疾病的患者血清TB A进行测定,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测试对象正常健康体检者和门诊、住院病人。
1.2 方法仪器:应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选用德赛诊断系统试剂盒。
用循环酶法测定。
2 结果分析86名正常者和162例患者的测试结果分析如表1。
由上述结果可见,患者各组与正常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 <0.05)。
3 讨论从测定结果中可以看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组中,T BA 的含量均显著升高,它比常规的肝功能诊断项目在特异性和灵敏度上,有更明确的指导意义。
(1)急性肝炎和肝癌,在这2组中血清TBA阳性率和ALT的基本一致,分别为100%、92%;ALT的为100%、90%,二者无明显差异。
急性肝炎时血清中TBA显著增高,这可能是由于其病变弥漫性浸润整个肝脏,发生了细胞变性、坏死、等病理变化,影响了胆汁酸在肝脏的代谢所致。
(2)慢性肝炎、肝硬化和酒精肝组;血清TBA测定对慢性肝炎肝硬化、酒精肝发展的不同阶段是一个敏感指标,其阳性率分别是94%、91%、86%;而ALT的阳性率仅为53%、32%和59%.可见3组的测试中,TBA阳性率显著高于ALT的阳性率。
由于肝功能的失调,肝实质细胞减少及肝组织纤维化改变,致使肝脏对TBA的代谢功能降低,因此当慢性肝炎患者经治疗后血TB A含量逐渐下降,但比较缓慢,当谷草转氨酶AS T、AL T等指标恢复正常时,TB A仍处于偏高水平,当病情急性反复时,其它指标还处于正常时,TBA优先升高。
胆汁酸代谢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胆汁酸代谢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贾皖婷,刘晓晓,邰文琳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昆明650032摘要: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胆汁淤积性自身免疫性肝病,以中老年女性高发,小胆管淋巴细胞浸润和胆汁淤积为主要特征。
临床表现以疲惫和胆汁淤积造成的瘙痒为主。
目前被批准的治疗药物熊去氧胆酸和奥贝胆酸,主要是通过调节胆汁酸代谢,特异且有效的改善胆汁淤积而起作用。
本文介绍了胆汁酸生理及疾病状态下的病理改变,归纳了胆汁酸代谢参与疾病发病机制的可能方式,总结了目前针对胆汁酸代谢的疾病治疗方法。
指出PBC胆汁酸代谢改变主要与阴离子交换器2缺陷、胆汁酸代谢的转运体和核受体先天遗传变异及后天适应性改变、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改变有关。
关键词: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胆汁酸类和盐类;病理过程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060385)RoleofbileacidmetabolisminthepathogenesisofprimarybiliarycholangitisJIAWanting,LIUXiaoxiao,TAIWenlin.(DepartmentofClinicalLaboratory,TheSecondAffiliatedHospitalofKunmingMedicalUniversity,Kunming650032,China)Correspondingauthor:TAIWenlin,taiwenlinlin@sohu.com(ORCID:0000-0002-8278-929X)Abstract:Primarybiliarycholangitis(PBC)isacholestaticautoimmuneliverdiseasecharacterizedbyahighincidencerateinmiddle-agedandelderlywomen,lymphocyteinfiltrationinsmallbileducts,andcholestasis.Mainclinicalmanifestationsincludefatigueandpruri tuscausedbycholestasis.UrsodeoxycholicacidandobeticholicacidarecurrentlyapprovedtherapeuticdrugsforPBCandexertatherapeuticeffectbyregulatingbileacidmetabolismandspecificallyandeffectivelyimprovingcholestasis.Thisarticleintroducesthephysiologicalandpathologicalchangesofbileacidsindiseasestatesandsummarizesthepossiblewaysinwhichbileacidmetabolismisinvolvedinthepatho genesisofdiseasesandthecurrenttreatmentmethodsforbileacidmetabolism.ItispointedoutthatthechangesofbileacidmetabolisminPBCaremainlyassociatedwithanionexchanger2deficiency,innategeneticvariationandacquiredadaptivechangesofbileacidmetabolismtransportersandnuclearreceptors,andchangesinthestructureofintestinalflora.Keywords:PrimaryBiliaryCholangitis;BileAcidsandSalts;PathologicProcessesResearchfunding: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82060385)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2.10.031收稿日期:2022-03-01;录用日期:2022-04-15通信作者:邰文琳,taiwenlinlin@sohu.com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biliarycholangitis,PBC)属于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一种,常在具有自身免疫遗传易感性的中老年女性中发生。
血清总胆汁酸对肝胆疾病的临床意义
50
注 : 与对 照组相 比 :
P < 0. 05;
同一 疾病 组 TBA 异常 率与
AL T 异常率比较 : P < 0. 05。异常率是以高于正常参考范围为限 。
由表 1 可知 ,肝胆疾病患者 TBA 水平和 ALT水平均有不 同程度的升高 。 TBA 在肝胆疾病中 除急 性肝 炎外的异常率与 ALT在同一疾病中的异常率相比有统计 学意义 ,且 TBA 异常 率高于 ALT异常率 。 8
极 少量 胆汁酸进入血液循环 ,因此血清 TBA 测定能综 合反映 肝 细胞 合成 、 摄取及分泌 功能 , 胆道 排泄功 能 ,以 及肝细 胞实 质 损伤 和门静脉分流等多方面的肝功能情况 [1 ] 。 血 清中 TBA 含量 受肠道 吸收 的胆汁 酸量 与肝 门静 脉被 肝 脏摄 取的摄取率所决 定 。由于肝 损伤的 存在 , 经门静 脉回 肝 的胆 汁酸因肝细胞功能低 下或侧 支循环 的形成 ,导 致肝不 [2 ] 能 充分 摄取胆汁酸 , T BA 在血中的浓度增高 。 与 传统经典的肝功能测定敏感指 标 ALT相比 较 , 肝胆疾 病 患者 肝细胞损伤 导致 外周血 TBA 显著 升高 , ALT 升高 ,说 明 胆汁 酸对肝胆系统疾病 诊断的 灵敏度 和特异 性高于 ALT。 各 类肝 胆疾病的 TBA 均较对照组增高 ( P < 0. 05 ) 。急性肝炎 由 于肝 实质急性严重损伤 , 不能 有效摄 取经肠 道重吸 收的胆 汁酸 ,引起胆汁酸池流量减少 ,加上残余的肝细胞过度合成转 氨 酶 ,致患者外周血中 T BA 和 ALT水平显著升高 。慢性肝炎 由 于门 2 腔静脉旁路形成 , 致 胆汁酸 池容 量下降 ,而 大量 的肝 细 胞坏死 , 使胆汁 酸重新 被摄取 利用率 下降 , 故血 中 T BA 水 平 升高 ,而 ALT变化不如急性 肝炎那么显 著 。本文中 急性肝 炎 慢性 组 TBA 和 ALT异 常率 相仿 ,而慢性肝炎组二者异常率 差别较 大 ,与姜勇等 [ 3]人的报道一致 。 肝 硬化 患者 ,由 于肝细 胞 受损 和多因素作用 ,使得胆汁酸合成调控缺陷 ,但血中 T BA 含量仍 然升 高 ,可能与肝细胞功能受损 ,门静脉系统分流等相 关 ,本文报道的 T BA 和 ALT异常率与 Skrede S等 [ 4] 的报道出 入 较大 ,可能与疾病分组分级的程度有关 。 肝癌时 ,肝细胞严 重 损伤 ,胆汁酸 合成能 力受 到抑 制 ,致 血中 TBA 升高 。本文 收 集的胆 道疾 病中 , 较 多例数 都有胆 道阻 塞的 出现 , 而 TBA 在 外周 血中含量升高 ,可能是胆道阻塞 引起 T BA 排泄 障碍返 [5 ] 流 入血 液中所致 。 综 上所述 ,在肝 脏功能 出现 轻微损 伤时 ,血 清 TBA 的变 化 早于 ALT,其灵 敏度 和特 异性 也 明显 高于 ALT, 可 以提 示 T BA 是一个灵敏的肝功能指标 , 能早期反映肝胆损害程度 ,并 能随肝 脏功 能的 恢复发生变化 ,有助于各型肝胆疾病的诊 断 , 对于及 时全 面评 价肝功能情况 ,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可 广 泛用 于肝功能检查中 。
论血清总胆汁酸对肝脏的诊断价值及检测临床意义
化, 对处于急性肝炎康复期 的患者, 血清胆汁酸水平长期升高, 则表明
患者可能发生 了严重的肝损伤, 需要对患者进行仔细的跟踪监视, 并 可能需要做肝脏活检. 胆汁酸的测定对肝硬化的诊断有较大意义, 对 于一个慢性肝病患者,如果胆汁酸的增 高与转 氨酶 和胆红素 的增高
要 的 途径 . , 清 胆 汁 酸 与肝 胆 疾 病 密 切 相关 , 清 胆 汁 酸 增 高 时 , 因此 血 血 主 要 肝 胆 疾 病 , 性肝 炎 时, 于肝 脏 排 泄 和从 门静 脉 摄 取 胆 汁 酸 功 急 由
太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0 5 3 0 3)
不成 比例, 首要考虑肝硬化 的可能. 肝硬化患者 由于胆 汁酸的储存 量 减少 8 %的肝 硬化患 者不 同时期血 清, 汁酸增 高浓度均不 同, 5 胆 肝硬
化后期最为明显, 比转氨酶和胆红素对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更高, 酒精 性肝脏疾病患者的血清胆汁酸浓度明显升高, 与形 态学损伤较轻 的
中度酒精性肝 病患 者相比, 发生严 重肝损伤 的患者, 如酒精性肝炎患
者血清胆汁酸浓度升高更为 明显, B 己糖胺 酶组合测定, 已被建 与 一 现
议作为有价值的评价酒精性肝疾病的检测方法. 胆汁酸还 可以促进脂类 的消化 吸收,抑制胆 固醇在胆汁 中胆石 形成, 胆固醇难溶于水, 随胆汁排人胆囊储存时, 胆汁在胆囊 中被浓缩,
摘 要 : 过 对 临床 护 理 论 文 书 写 的现 状 及 原 因进 行 调 查 、 析 , 到 症 结所 在 , 予 逐 一 解 决 , 高 临床 护 士 的 论 文 书 写 能力 。 通 分 找 给 提
关键词: 护理 论 文 : 写 : 因调 查 书 原
胆汁淤积性肝病治疗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
DOI:10.13822/ki.hxsj.2021007745化学试剂,2021,43(1),34〜40胆汁淤积性肝病治疗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刘洪涛",杨玉鹏",任炳楠"(河北省人民医院a.药学部,b.口腔科,河北石家庄050051)摘要:胆汁淤积性肝病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胆汁形成、分泌、排泄异常,从而引起肝脏发生病变。
目前,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药物主要为熊去氧胆酸(UDCA),但近一半的患者对UDCA应答不充分或不耐受。
这部分患者仅有奥贝胆酸(OCA)可用。
随着近几年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急需新型有效的治疗药物。
临床研究表明,FXR激动剂、PPAR-a/y激动剂和ASBT抑制剂能够有效改善胆汁淤积,有望成为新型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治疗药物。
针对以上靶点,对近几年较有前景的胆汁淤积性肝病治疗药物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此类药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胆汁淤积性肝病;胆汁酸;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中图分类号:06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8-3283(2021)01-0034-07Progress in Clinical Research on Drug Therapy for Cholestatic Liver Disease LIU Hong-tao*a,YANG Yu-peng h,REN Bing-nan a(a.Department of Pharmacy,b.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Hebei General Hospital,Shijiazhuang050051,China),Huaxue Shiji,2021,43(1),34〜40Abstract:Cholestatic liver disease refers to the abnormal formation,secretion and excretion of bile caused by various reasons,resulting in liver lesions.Currently,ursodeoxycholic acid(UDCA)is the main drug used to treat cholestatic liver disease,but nearly half of patients have inadequate or intolerant response to UDCA.Only aubercholic acid(OCA)was available in these patients. With the increasing incidence of cholestatic liver disease in recent years,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ffective therapeutic drugs.Clinic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FXR agonists,PPAR-a/y agonists and ASBT inhibitor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cholestasis and are expected to be used as therapeutic agents for the new type of cholestatic liver disease.Aiming at the above targets,this work reviews the promising clinical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treatment of cholestatic liver disease in recent years,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of this kind of drugs.Key words:cholestatic liver disease;bile acid;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胆汁淤积性肝病是指由于遗传缺陷、机械性障碍、免疫系统调节异常、毒素作用等原因导致胆汁形成、分泌、排泄异常,引起肝脏发生病变⑴。
胆汁酸在代谢控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胆汁酸在代谢控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9-04-23T13:24:21.397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6期作者:孙林林以宁(通讯作者)[导读] 胆汁酸是一个重要的信号调节因子,能够激活多种核受体和膜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在调节其自身代谢、糖脂代谢的稳态以及能量代谢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孙林林以宁(通讯作者)(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制剂教研室南京 210039)【摘要】胆汁酸是一个重要的信号调节因子,能够激活多种核受体和膜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在调节其自身代谢、糖脂代谢的稳态以及能量代谢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胆汁酸;糖代谢;能量代谢【中图分类号】R3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6-0012-02Role of bile acids in metabolic controlSun Lin, Lin Yining.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39 China【Abstract】Bile acid is an important signaling regulatory molecule that activate multiple nuclear and membrane receptor-mediated signaling pathways, playing important roles in regulating bile acids, glucose and lipid hemostasis as well as energy balance.【Key words】Bile acid; Glucose metabolism; Energy metabolism胆汁酸是胆汁的主要成分,主要由胆固醇在肝脏中合成。
经典途径和替代途径是胆汁酸的两条不同合成途径。
经典途径起始于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催化的反应,经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最终将胆固醇转化为胆酸和鹅去氧胆酸;而替代途径由CYP27A1起始催化,产物为鹅去氧胆酸。
胆汁酸
胆汁酸是胆汁的重要成分,在脂肪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
胆汁酸主要存在于肠肝循环系统并通过再循环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只有一少部分胆汁酸进入外围循环。
促进胆汁酸肠肝循环的动力是肝细胞的转运系统---吸收胆汁酸并将其分泌入胆汁、缩胆囊素诱导的胆囊收缩、小肠的推进蠕动,回肠黏膜的主动运输及血液向门静脉的流入。
二、肝胆汁酸的分泌与胆汁形成新合成及再循环的胆汁酸被分泌至胆管以防止肝内高浓度梯度的胆汁郁积。
胆汁酸的主动运输是调节胆汁酸形成及流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胆汁酸的分泌也高度影响着胆固醇、磷脂、胆红素分泌入胆汁。
胆汁酸主动运输所产生的渗透压导致水和电解质分泌入胆管增加,从而使胆汁流过胆管的量增加。
三、胆汁酸在胆囊中的生理作用胆汁酸在胆囊中储存浓缩5-10倍。
进餐后,胆囊在胰酶分泌素作用下发生收缩。
在收缩过程中,胆囊的作用像马达,驱动肠肝循环。
通常情况下,在进餐消化后30分钟内,十二指肠中的胆汁酸浓度急剧升高。
四、肠道内胆汁酸的生理作用在肠道中,各种形式的胆汁酸充分发挥各自的生理功能,并在次决定了自身的命运。
肠道上段胆汁酸与脂类的消化吸收有关。
肠道下段(即回肠及近侧结肠)胆汁酸自身发生变化:在肠内细菌作用下发生转化,并在肠黏膜中大部分以原来的或转化的形式按主动运输或被动运输机理被重新吸收。
只有一小部分随食物残渣排出体外。
胆汁酸通过肠道时的吸收和排出与两个特性有关:溶解性和极性。
在末端回肠PH条件下,六种主要胆汁酸盐都是可溶的,因此均为游离态酸。
当与吸收表面接触时,这些复合物全部被吸收。
但是,石胆酸及其复合物可溶性差,极不容易被吸收。
极性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一个是核的羟基数目,另一个是酸根的离子化程度。
牛磺酸结合物的离子化程度较高,甘氨酸结合物离子化程度中等,而自由酸较低。
胆汁酸盐极性越差,越容易与未吸收的纤维素或细菌结合,也越容易通过被动扩散被吸收。
胆汁酸在肠中通过两种机理被肌体重新吸收:1、主动运输:主要发生在回肠远端。
临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值,胆红素,胆汁酸等肝功能化验指标损伤意义
临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值,胆红素,胆汁酸等肝功能化验指标损伤意义肝功能化验单是对肝功能化验结果的显示,通过对肝功能化验单的查看,可以很好判断出肝脏的情况,如果出现病变的话,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
在肝功能的化验单中显示了包括对转氨酶,像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值,胆红素,胆汁酸等多项检查结果的显示。
每一项检查结果显示的内容所代表的意思不尽相同,通过对肝功能化验单所显示的分析,再和参考值结果对比分析,可以判断出肝脏是否出现了问题或者是问题的严重程度。
基本项目1、反映肝实质损害的指标(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主要分布肝细胞内,为肝细胞受损的最敏感指标之一,1% 的肝细胞发生坏死时,血清ALT 水平即可升高 1 倍。
轻中度增高见于脂肪肝、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血吸虫病、心脏疾病、胆囊疾病、使用某些药物后、化学药品中毒等,显著增高见于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中毒性肝炎等。
(2)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主要分布组织细胞内,心肌细胞内最多,其次为肝细胞中。
AST 增高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外伤、肝炎、肝癌、激烈运动、使用某些药物后等。
AST 持续升高,数值超过ALT,即AST/ALT>1,往往提示肝实质损害严重,是慢性化程度加重的标志。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要注意ALT 与AST 的比值变化:ALT/AST<1 常提示肝硬化、肝癌、重症肝炎、肝坏死、心肌梗死;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轻型常表现为ALT/AST>1;慢性肝炎的后期、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肝细胞的破坏程度严重,AST 升高明显,AST/ALT>1,甚至>2。
2、反映胆红素代谢及胆汁淤积的指标主要包括总胆红素(TBil)、直间接胆红素、尿胆红素、尿胆原、血胆汁酸(TBA)、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5'-核苷酸(5'-NT)等。
肝细胞变性坏死,胆红素代谢障碍或者肝内胆汁淤积时,可以出现上述指标升高。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产妇血清胆汁酸、ALT、AST 水平变化及对围生儿的影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产妇血清胆汁酸、ALT、AST 水平变化及对围生儿的影响王之萍;杜洁【摘要】目的:观察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产妇血清胆汁酸、ALT、AST 水平变化及其对围生儿的影响。
方法选取140例ICP产妇为ICP组,同期分娩的120例健康产妇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血清总胆汁酸( TBA)、ALT、AST、羊水粪染程度、胎儿宫内窘迫程度、新生儿出生胎龄、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窒息等情况。
结果根据血清TBA、ALT、AST水平,ICP组中轻度60例,中度45例,重度35例;ICP组血清TBA、ALT、AST均高于对照组( P均<0.05);ICP组中度与重度者围生儿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及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高于轻度者及对照组,新生儿体质量、胎龄及Apgar评分小于轻度者及对照组(P均<0.05);ICP组轻度者与对照组相比,P均>0.05。
结论 ICP产妇血清TBA、ALT、AST水平升高,这可能是引起胎儿缺氧、增加新生儿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
【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2页(P48-49)【关键词】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胆汁酸;谷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新生儿【作者】王之萍;杜洁【作者单位】常熟市中医院,江苏常熟215500;常熟市中医院,江苏常熟215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2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属于一种妊娠中、晚期特发并发症,易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及早产,甚至引起胎死宫内等严重并发症,增加新生儿死亡率[1]。
研究表明,总胆汁酸(TBA)及ALT、AST水平上升可作为诊断ICP的敏感指标[2]。
为此,我们观察了ICP产妇血清TBA、ALT、AST水平变化,现探讨其对围生儿的影响。
1.1 临床资料2012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ICP产妇140例(ICP组),年龄22~36(27.4±2.1)岁;孕周32~41(35.1±1.4)周;初产妇128例,经产妇12例。
胆汁酸与心脏损伤效应及胆汁酸受体研究进展
胆汁酸与心脏:损伤效应及胆汁酸受体研究进展刘子怡,贡福旭,袭著革①*,刘晓华①*(天津体育学院,天津301617) 摘要:胆汁酸由肝脏内胆固醇生成,主要调节脂肪代谢㊁胆汁分泌及胆固醇代谢,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胆汁酸还可以作为信号分子通过胆汁酸受体参与心血管等多种生理㊁病理过程,胆汁酸代谢紊乱可导致心血管系统损伤㊂近年关于胆汁酸在调节心血管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研究日益增多㊂本文通过综述胆汁酸紊乱对心脏的损伤效应,心脏中胆汁酸受体的种类及其生物学作用的研究现状,为明确胆汁酸及其受体在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新的思路㊂ 关键词: 胆汁酸; 胆汁酸受体; 心脏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248(2020)09-0134-04基金项目:军队项目(No.AWS16J004,No.BWS17J025)作者简介:刘子怡(1995-),女,研究生,运动人体科学㊂①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环境医学与作业医学研究所*通信作者E-mail:liuxiaohua1992@;zhugexi2003@ 胆汁酸(Bile acids,BAs)主要分为初级胆汁酸和次级胆汁酸㊂在肝脏内由胆固醇生成的胆酸(Cholic acid,CA)和鹅去氧胆酸(Chenodeoxycholic acid,CDCA)及其与牛磺酸或甘氨酸结合的产物称为初级胆汁酸,包括甘氨胆酸(Glycocholic acid,GCA)㊁牛磺胆酸(Taurocholic acid,TCA)㊁甘氨鹅脱氧胆酸(Glycochenodeoxycholic acid ,GDCA)和牛黄胆酸(taurochenodeoxycholic acid ,TDCA)㊂肠道细菌群又将初级胆汁酸转化为几十种次级胆汁酸,其中最主要的是脱氧胆酸(Deoxycholic acid,DCA)和石胆酸(Lithocholic acid,LCA)㊂BAs 在肝脏中合成,并经肠肝循环回到肝脏,其中超过95%的胆汁酸被其利用㊂BAs 的生理功能除了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还包括调节胆固醇的代谢,调节胆汁分泌和影响结肠功能㊂1999年,法尼醇X 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首先被确定为胆汁酸受体㊂随后发现,胆汁酸能激活包括FXR 在内的多种胆汁酸受体,参与调节胆汁酸合成㊁葡萄糖代谢㊁肥胖㊁甲状腺功能㊁能量稳态和心血管疾病等重要生理过程㊂近年关于BAs 在调节心血管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研究日益增多〔1〕㊂本文通过综述胆汁酸紊乱对心脏的损伤效应及心脏胆汁酸受体的研究现状,为明确BAs 及其受体在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生发展中的调节作用提供新的思路㊂1 血液中胆汁酸紊乱对心脏的损伤效应 血清中胆汁酸含量变化可以反映肝细胞功能㊁代谢状态以及肝细胞损伤㊂临床上,导致血清胆汁酸升高的常见疾病主要包括肝细胞损害相关疾病,导致胆道阻塞的疾病,妊娠期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几大类㊂BAs 紊乱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涉及多种方式㊂1.1 对线粒体的毒性作用 Bogin 等发现胆汁淤积大鼠黄疸血清中的DCA 和CA 可引起细胞膜破裂,减少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导致心动过缓㊁负离子性㊁心律失常和心脏骤停㊂提示BAs 是使严重黄疸患者心脏功能发生改变的毒性物质㊂Ferreira 等人观察到胆汁酸对心肌线粒体的毒性作用,导致活性磷酸化状态呼吸㊁呼吸控制比㊁膜电位下降,诱导线粒体通透性转变,其大小取决于胆汁酸的亲脂性,毒性最强的胆汁酸依次为LCA㊁DCA 和CDCA 〔2〕㊂1.2 引起负变时效应 Joubert 对离体大鼠心房进行研究,发现BAs 在较低浓度下引起迷走神经介导的负变时效应,在较高浓度下会直接导致结构损伤相关的心脏骤停㊂深入研究发现,胆酸似乎引起了一种剂量依赖性的vim 负变时效应,由直接或迷走神经介导的心脏效应引起,而这可能与主动脉弓或心房迷走神经受体的迷走神经传入刺激相关〔3〕㊂1.3 降低内向电流,增加外向电流 体外研究表明,在胆汁淤积性黄疸患者㊁胆管结扎大鼠和门静脉狭窄大鼠血浆中观察到,亲脂胆汁酸损害心肌收缩力㊂在培养的心肌细胞上也观察到了胆汁酸和黄疸血清的负性肌力作用〔4〕㊂Binah 胆汁淤积性黄疸患者的胆汁酸浓度可引起负性肌力效应,与心室动作电位持续时间的减少有关,表现为活性张力㊁最大张力激活率和最大张力松弛率降低㊂并创新的认为这与TCA 降低内向电流,增加外向钾电流有关〔5〕㊂Kotake 发现牛磺胆酸钠通过减少向内和向外电流来抑制窦房结的自发放电㊂1.4 影响钙动力学 Gorelik等人证明,在成人心肌细胞中TCA影响肌浆网钙的释放,降低心肌细胞收缩幅度,导致心律失常㊂在新生儿心肌细胞和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中也出现相同情况,且变化不可逆〔6〕㊂因此,患有产科胆汁淤积症的孕妇,可能使胎儿出现心律失常和心脏骤停,甚至宫内死亡㊂1.5 降低心肌细胞脂肪酸氧化 腹腔内胆汁酸给药可复制WT小鼠心率的降低,表明胆汁酸在FXR或SHP功能丧失的情况下对心律紊乱的直接作用,即通过抑制激活受体-C共激活因子1A的表达,降低心肌细胞中脂肪酸氧化㊂2 心脏中的胆汁酸受体及其作用 胆汁酸受体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核受体(Nu⁃clear receptors,NRs),即表达在细胞核内的受体;另一类为膜受体,是在细胞膜上表达的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㊂2.1 核受体2.1.1 FXR 最近研究表明,FXR在心血管系统中表达,包括在血管平滑肌细胞㊁血管内皮细胞和心肌细胞中〔7〕㊂最有效的内源性FXR激动剂是CDCA, DCA㊁LCA及合成的GW4064㊁INT-777也可以激活FXR㊂近年来,关于FXR与心肌梗死的相关研究较多,Xia等人研究证实激活FXR可通过增加血管生成和线粒体生物合成,减少心肌细胞炎症,有效改善心肌重塑,仅对心肌梗死后的心脏有效〔7〕㊂而Pu 等研究发现,上调心脏中FXR的表达后,破坏线粒体,诱导心肌细胞凋亡,降低心肌细胞活力㊂且抑制或消融FXR则可逆转这一改变,表明FXR激活会加重心肌梗死/再梗死的损伤〔8〕㊂此外,Gao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敲除FXR可减少心肌纤维化和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心室功能〔9〕㊂2.1.2 孕烷X受体(Pregnant X receptor,PXR) PXR在内外源代谢中起主要作用,是LCA传感器〔10〕㊂PXR主要分布于肝脏㊁小肠㊁肾脏及血脑屏障等组织细胞中,在心脏㊁血管内皮细胞㊁平滑肌细胞中也有表达㊂PXR受体对于心脏及心血管疾病的调节作用是间接地㊂研究表明,PXR通过调控药物代谢酶介导的异源物清除,促进毒性物质的清除㊁解毒及代谢,从而降低血管的氧化应激水平〔11〕㊂Wang等人研究发现,增加内皮细胞PXR的表达可减少促炎黏附分子的表达,增加内皮细胞相关代谢酶的表达,而维持血管稳态〔12〕,从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作用㊂2.1.3 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 VDR在内皮和血管平滑肌细胞中表达,尚未发现其在心肌细胞中表达㊂动物实验证实,VDR缺失容易出现平滑肌细胞的增殖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适量补充的维生素D可以延缓AS的发生〔13〕㊂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VDR敲除小鼠心肌细胞的收缩和舒张速度加快〔14〕㊂其机制是维生素D能改变心肌细胞的收缩力和舒张速率,但尚不清楚其在BA 介导的效应中所起的作用㊂因此,VDR对心血管功能的调节作用尚待证实㊂2.1.4 肝脏受体(Liver X receptor,LXR) LXR分为LXRα和LXRβ,在调节胆汁酸代谢㊁转运和排泄中起重要作用㊂大量研究发现LXR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降低作用主要与巨噬细胞有关〔15〕㊂研究者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并建立缺氧复氧环境干扰,发现给予LXR激动剂(T0901317)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减轻心肌细胞损伤,这一保护作用主要为LXRα过表达,从而抑制NF-κB转录活性〔16〕㊂最近有研究称激活LXRα,可抑制氧化和氮化应激,减少细胞凋亡〔17〕,达到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㊂可见,LXR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在心血管疾病中起到抑制作用㊂2.1.5 组成型雄甾烷受体(Constitutive androstane receptor,CAR) PCR显示CAR在乳鼠脑,肺,肠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肝,肾,心组织㊂Sberna等发现长期使用CAR激活物TCPOBOP可降低全身胆固醇含量,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感性〔18〕㊂随后,该团队将高脂喂养的LDLR-/-小鼠给予TCPOBOP干预两个月,发现,小鼠血浆中等密度脂蛋白和LDL水平降低,主动脉瓣中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显著变小,可能与CAR激活,刺激胆固醇的逆向运输,增加胆汁中的胆固醇外排相关〔18〕㊂上述研究表明CAR凭借其参与糖,脂代谢的调节作用,可作为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作用靶点,然而,CAR对抗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BAs的相关性仍有待证实㊂2.2 膜受体2.2.1 武田G蛋白偶联受体5(Takeda G-Protein-Coupled Receptor5,TGR5) TGR5是一种G蛋白偶联的胆汁酸受体,它在脾脏和胎盘表达水平最高,肝㊁肾㊁小肠㊁胃㊁肺㊁脂肪组织和骨髓表达水平次之㊂LCA㊁DCA㊁CDCA㊁TCA及其特异性受体激动剂可激活TGR5㊂在心脏中,激活TGR5能有效改善动脉粥样硬化㊂Pols等〔19〕用加有INT-777(TGR5激动剂)的高脂饮食喂养的LDLR-/-TGR5-/-小鼠和LDLR-/-TGR5+/+小鼠模型进行实验,证实激活TGR5可降低促炎因子的水平,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㊂与此相似,Thomas等〔20〕发现经INT-767激活TGR5后, Aope-/-小鼠和LDLR-/-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显著减少㊂进行牛主动脉内皮细胞实验,也有相似的结果㊂此外,TGR5激活还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血脂异常㊁肥胖㊁糖尿病等多种AS危险因素,发挥抗AS作用;通过抑制Ang II诱导的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CFs)增殖及胶原蛋白分泌,从而延缓心室重构〔21〕㊂Zeena等研究证实胆汁酸(特别是TGR5激动剂),可通过激活心脏中的Akt㊁PKA和ERK1/2等通路,发挥保护小鼠心肌细胞的作用〔22〕㊂TGR5还能通过间接作用保护心肌细胞㊂李煜等人发现高糖能上调小鼠心肌细胞上TGR5的mRNA 及蛋白表达,提高细胞内HO-1水平,减轻心肌细胞的凋亡〔23〕㊂还有研究表明,TGR5活化可诱导受磷蛋白的磷酸化,激活SERCA2a以去除心肌细胞内的Ca2+,同时降低钙调磷酸酶/NFAT途径信号,改善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24〕㊂另外,激活TGR5还能通过Nrf2/ HO-1信号通路减轻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25〕㊂2.2.2 毒蕈碱M2受体(Muscarinic2receptors, M2R) 毒蕈碱受体分为M1R㊁M2R㊁M3R㊁M4R和M5R,根据它们抑制腺苷酸环化酶(M2R和M4R)或刺激磷酸肌醇水解(M1R㊁M2R和M5R)的方式分为两类㊂在心脏中,副交感神经支配的毒蕈碱受体调节心脏收缩㊂Sheikh发现牛磺胆酸与M2R相互作用,会减少细胞内cAMP,并使心肌细胞产生负性变时效应〔26〕㊂研究发现,刺激哺乳动物心脏内的M2R 可调节心律和房室间传导,并直接(在心房)或间接(在心室)影响收缩力㊂此外,也有人认为结合胆汁酸TDCA和GDCA是M2受体的部分激动剂,通过胃肠途径部分介导其致心律失常作用〔27〕㊂有学者提出,相对低浓度的结合胆汁酸,如TCDCA㊁GDCA㊁TDCA㊁GDCA和TCA与M2R(可能还有其他GPCRs)结合可降低新生小鼠心室肌细胞收缩率㊂在高浓度下,CDCA和DCA可不依赖于M2R,减缓心室肌细胞收缩,这些胆汁酸还会引起细胞毒性并改变线粒体膜电位〔28〕㊂2.2.3 鞘氨醇-1-磷酸受体(Sphingosine1-phos⁃phate receptor,S1PR) S1PR有五种亚型,其中S1P1㊁S1P2和S1P3主要在心脏内表达㊂S1PR对心脏生理和病理方面都存在调控作用㊂据报道,心肌S1P受体的激活可影响心肌收缩力和心率,诱导心肌肥大,提供缺血保护,并动员细胞内钙离子㊂S1P1受体介导乳鼠心肌细胞肥大〔29〕S1P3受体也与调节心率有关,多项研究表明,刺激该受体可导致小鼠和人类的心动过缓㊂研究表明,心脏中的S1P1或S1P3受体可以保护心室肌细胞免受缺氧损伤,此过程由PI3激酶途径介导,可能涉及激活Akt和GSK-3b失活〔29〕㊂胆汁酸可以调节S1P的水平,每种受体亚型的下游作用由与其受体结合的G蛋白决定㊂S1PR途径决定细胞的命运,即启动促凋亡信号还是促生存信号㊂据Studer的研究发现,S1P2是结合胆汁酸TCA的受体,可激活啮齿动物肝细胞中ERK1/2和AKT信号通路㊂在心脏中,S1P1在血管生成和其他重要的心脏细胞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30〕㊂然而,心脏中BA如何调控S1P1的机制尚未阐明㊂3 小结与展望 胆汁酸的作用不局限于调节脂肪代谢㊁胆汁分泌及胆固醇代谢,还可通过多种机制影响心脏的结构和功能,造成心肌损伤㊂近几年的研究发现,胆汁酸通过引起心肌线粒体毒性㊁诱导负性变时效应和负性肌力效应㊁以及影响心肌细胞钙离子浓度和脂肪酸氧化,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损伤㊂目前心脏中已知的胆汁酸受体包括FXR㊁VDR㊁PXR㊁LXR㊁CAR 等核受体,以及TGR5㊁M2R等膜受体,这些胆汁酸受体在心脏生理及病理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㊂鉴于这些受体在心肌细胞中的独特作用,以及它们之间潜在的交叉调节功能,了解胆汁酸受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分子串扰的特性,将对阐明胆汁酸代谢紊乱致心血管损伤的分子机制提供科学依据㊂参考文献:〔1〕 VASAVAN T,FERRARO E,IBRAHIM E,et al.Heart and bile acids-Clinical consequences of altered bile acidmetabolism〔J〕.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BBA)-Molecular Basis of Disease,2018,1864(4Pt B):1345.〔2〕 FERREIRA M,COXITO P M,SARDAO V A,et al.Bile acids are toxic for isolated cardiac mitochondria〔J〕.Car⁃diovascular Toxicology,2005,5(1):63.〔3〕 JOUBERT P.An in vivo investigation of the negative chro⁃notropic effect of cholic acid in the rat〔J〕.Clin ExpPharmacol Physiol,2010,5(1):1.〔4〕 BOGIN E,BETTER O S,HARARI I.The effect of jaun⁃diced sera and bile salts on cultured beating rat heartcells〔J〕.Experientia,1983,39(11):1307.〔5〕 BINAH O,RUBINSTEIN I,BOMZON A,et al.Effects of bile acids on ventricular muscle contraction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properties:studies in rat papillary muscleand isolated ventricular myocytes.〔J〕.Naunyn-Schmiedeberg's Archives of Pharmacology,1987,335(2):160.〔6〕 GORELIK J,HARDING S E,SHEVCHUK A I,et al.Tau⁃rocholate induces changes in rat cardiomyocyte contrac⁃tion and calcium dynamics〔J〕.Clinical Science,2002,103(2):191.〔7〕 GORELIK J,HARDING S E,SHEVCHUK A I,et al.Tau⁃rocholate induces changes in rat cardiomyocyte contrac⁃tion and calcium dynamics〔J〕.Clinical Science,2002,103(2):191.〔8〕 PU J,YUAN A,SHAN P,et al.Cardiomyocyte-expressed farnesoid-X-receptor is a novel apoptosis mediator andcontributes to myocardial ischaemia/reperfusion injury〔J〕.European Heart Journal,2013,34(24):1834.〔9〕 GAO J,LIU X,WANG B,et al.Farnesoid X receptor de⁃letion improves cardiac function,structure and remodelingfollowing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mice〔J〕.MolecularMedicine Reports,2017,16(1):673.〔10〕 LEUNG Y M,WONG K L,CHEN S W,et al.Down-reg⁃ulation of voltage-gated Ca2+channels in Ca2+store-depleted rat insulinoma RINm5F cells〔J〕.BioMedicine,2013,3(3):130.〔11〕 SWALES K E,MOORE R,TRUSS N J,et al.Pregnane X receptor regulates drug metabolism and transport in thevasculature and protects from oxidative stress〔J〕.Cardi⁃ovascular Research,2012,93(4):674.〔12〕 WANG X,FANG X,ZHOU J,et al.Shear stress activa⁃tion of nuclear receptor PXR in endothelial detoxification〔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013,110(32):13174.〔13〕 MITHAL A,WAHL D A,BONJOUR J P,et al.Global vitamin D status and determinants of hypovitaminosis D〔J〕.Osteoporosis International,2009(20):1807.〔14〕 TISHKOFF D X,NIBBELINK K A,HOLMBERG K H,et al.Functional Vitamin D Receptor(VDR)in the T-Tu⁃bules of Cardiac Myocytes:VDR Knockout Cardiomyo⁃cyte Contractility〔J〕.Endocrinology2008,149(2):558.〔15〕 CALKIN A C,TONTONOZ P.Liver X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s and Atherosclerosis〔J〕.ArteriosclerThromb Vasc Biol,2010,30(8):1513.〔16〕 殷然,王梦洪,郑泽琪,等.肝X受体抑制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1,27(9):1671.〔17〕 QING HE,JUN PU,ANCAI YUAN,et al.Activation of liver-X-receptorαbut not liver-X-receptorβprotectsagainst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J〕.Circulation Heart Failure,2014,7(6):1032.〔18〕 SBERNA A L,ASSEM M,XIAO R,et al.Constitutive Androstane Receptor Activation Decreases Plasma Apoli⁃poprotein B-Containing Lipoproteins and Atherosclerosisin 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Deficient Mice〔J〕.Arteriosclerosis,Thrombosis,and Vascular Biology,2011,31(10):2232.〔19〕 POLS T W H,NORIEGA L G,Nomura M,et al.The bile acid membrane receptor TGR5as an emerging target inmetabolism and inflammation〔J〕.Journal of Hepatology,2011,54(6):0-1272.〔20〕 THOMAS C,GIOIELLO A,NORIEGA L,et al.TGR5-Mediated Bile Acid Sensing Controls Glucose Homeosta⁃sis〔J〕.Cell Metabolism,2009,10(3):0-177.〔21〕 吴建利.TGR5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乳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D〕.2016.〔22〕 ZEENA E,SUNDARARAJAH T,KARPEN S J,et al.TGR5activation induces cytoprotective changes in theheart and improves myocardial adaptability to physiolog⁃ic,inotropic and pressure induced stress in mice〔J〕.Cardiovascular Therapeutics,2018,36(5):e12462.〔23〕 李熠.TGR5在高糖诱导小鼠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D〕.2015.〔24〕 CHENG K C,CHANG W T,KUO F Y,et al.TGR5acti⁃vation ameliorates hyperglycemia-induced cardiac hy⁃pertrophy in H9c2cells〔J〕.Scientific Reports,2019,9(1):3633.〔25〕 文星.Nrf2/HO-1信号通路在TGR5减轻小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2017.〔26〕 SHEIKH A K S H,MIRAGOLI M,ABU-HAYYEH S,et al.Bile Acid-Induced Arrhythmia Is Mediated by Mus⁃carinic M2Receptors in Neonatal Rat Cardiomyocytes〔J〕.PLoS ONE,2010,5(3):e9689.〔27〕 STUDER E,ZHOU X,ZHAO R,et al.Conjugated bile acids activate the sphingosine-1-phosphate receptor2in primary rodent hepatocytes〔J〕.Hepatology,2012,55.〔28〕 IBRAHIM E,DIAKONOV I,ARUNTHAVARAJAH D,et al.Bile acids and their respective conjugates elicit differ⁃ent responses in neonatal cardiomyocytes:role of Gi pro⁃tein,muscarinic receptors and TGR5〔J〕.Scientific Re⁃ports,2018,8(1):7110.〔29〕 ROBERT P,TSUI P,LAVILLE M P,et al.EDG1recep⁃tor stimulation leads to cardiac hypertrophy in rat neo⁃natal myocytes.〔J〕.Journal of Molecular&CellularCardiology,2001,33(9):1589.〔30〕 MEANS C K,BROWN J H.Sphingosine-1-phosphate receptor signalling in the heart〔J〕.Cardiovascular Re⁃search,2008,82(2):193.(收稿日期:2020-04-24;修回日期:2020-07-26)。
药物性胆汁淤积型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132·2021年第5卷第8期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药物性胆汁淤积型肝损伤的研究进展冯 红(遵义市播州区人民医院药剂科,贵州 遵义 563100)摘要:胆汁淤积型肝损伤是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表现形式,其是造成药品撤市和新药研发失败的主要因素,也是中草药肝损伤的主要类型。
胆汁酸是胆汁的重要成分之一,其平衡紊乱会导致肝内胆汁淤积。
现从胆汁酸合成和转运、胆汁酸组成特征、药物性胆汁淤积特点、胆汁酸组分变化在药物胆汁淤积性肝损伤诊断中的应用几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临床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与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肝损伤 ; 胆汁淤积 ; 药物性 ; 胆汁酸中图分类号:R322.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718.2021.08.0132.04作者简介:冯 红,硕士研究生,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
胆汁淤积型肝损伤是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表现形式,胆汁淤积型肝损伤病理可见淤胆、胆管增生、肝细胞坏死、炎症浸润、羽毛样变性及脂肪变性等,严重者可发展为纤维化、肝硬化、肝肿瘤甚至肝衰竭[1]。
胆汁酸是胆汁的重要成分之一,参与人体胆固醇、脂质、糖类代谢,肝脏是胆汁酸合成和转运的主要场合,其平衡紊乱会导致肝内胆汁淤积,并且胆汁酸毒性与其亲水性及疏水性等特点有关[2]。
药物性胆汁淤积型肝损伤机制复杂,胆汁酸组分研究已成为胆汁淤积型肝损伤机制研究的热点。
本研究对胆汁酸组分变化与药物性胆汁淤积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与处理提供参考,现综述如下。
1 胆汁酸合成、转运胆汁由胆固醇在肝脏转化而来,不仅可以促进脂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还可以促进体内毒素和代谢物的排出。
胆汁酸按类型可分为游离胆汁酸和结合型胆汁酸,按来源可分成初级胆汁酸和次级胆汁酸。
常见游离型胆汁酸有胆酸(CA )、去氧胆酸(DCA )、鹅去氧胆酸(CDCA )等;常见结合型胆汁酸有甘氨胆酸(GCA )、牛磺胆酸(TCA )、甘氨鹅去氧胆酸(GCDCA )等。
胆汁酸综述
胆汁酸文献综述之樊仲川亿创作1.1 胆汁酸简介胆汁酸(Bile acids)是在肝脏中由胆固醇合成的一类两性甾醇类化合物(Hofmann andHagey 2008; Lefebvre et al. 2009),是胆汁的重要组成成分,在促进日粮中脂质(包含脂溶性维生素及其他非极性物质)的消化吸收,调节机体脂肪代谢上阐扬重要作用.按照结构上的差别,胆汁酸可分为游离型和结合型两种.游离型胆汁酸包含胆酸(Cholic acid)、脱氧胆酸(Deoxycholic acid)、鹅脱氧胆酸(Chenodeoxy cholic acid)和少量的石胆酸(Lithochalic acid).结合型胆汁酸是由游离胆汁酸与甘氨酸或牛磺酸共轭的产品,主要包含甘氨胆酸(Glycocholic acid)、甘氨鹅脱氧胆酸(Glycochenodeoxycholic acid),牛磺胆酸(Taurocholic acid)及牛磺鹅脱氧胆酸(Taurochenodeoxycholic acid)等(聂青和等,2004).按照合成来源的差别,胆汁酸还可分为初级胆汁酸(Primary bile acid)和次级胆汁酸(Secondary bile acid)(唐胜球等,2009).初级胆汁酸是在肝脏中以胆固醇为底物直接合成的胆汁酸,通过胆小管排泄并储存于胆囊.机体摄食时,缩胆囊素(CCK)刺激胆囊排泄胆汁进入肠腔.在肠道菌群的作用下(去共轭、脱羟基等),初级胆汁酸进一步形成次级胆汁酸(Li et al. 2013).生物种类的差别也使胆汁酸的组成不尽相同.奶牛与鸡辨别以胆酸和鹅脱氧胆酸为主,而甲壳动物(如虾、蟹)没有胆囊及胆汁的排泄,也没有胆汁酸.1.2 胆汁酸的生理功效1.2.1 促进脂质的消化吸收胆汁酸份子包含亲水极(羟基、羧基)和疏水极(烷基),是一种两亲性份子(Romańsk2007; Kortner et al. 2013).这种两性份子结构使其具有较强的概略活性,成为一种天然的乳化剂,可有效将脂质乳化为脂滴或乳糜微粒,改良不溶于水的物质(如胆固醇)水中的溶解度(Romański 2007).同时,小肠内的脂肪酶原能被胆汁酸激活形成脂肪酶,并结合至甘油三酯(TG)的概略催化脂质的消化利用(刘敬盛等,2010).脂肪被胆汁酸乳化为乳糜微粒还增加了脂肪酶与脂肪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R omański 2007).肠上皮细胞可以识别胆汁酸,脂肪酶消化脂肪后形成的消化产品与胆汁酸形成复合物进入小肠绒毛膜内,促进脂肪的吸收(张春玲等,2006).Bauer 等(2005)认为胆汁酸提高脂肪酶活力的作用可能与经过肝肠循环后,体内的胆汁排泄及含量增加,从而增加了消化酶的含量有关. 1.2.2 作为信号份子调控代谢胆汁酸还可作为信号份子,通过与胆汁酸受体(如法尼醇X 受体FXR)结合调控代谢.GW4064、INT-747 和 WAY-362450 是 FXR 的特异性激活剂,也能通过活化 FXR 改良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的脂质紊乱状况(Watanabe et al. 2004; Zhang et al. 2009; Ciprianiet al. 2010).早在 40 年前即有研究发明胆汁酸可以调控 TG 代谢,作为治疗胆石病药物的鹅脱氧胆酸却减少了血浆的TG 含量(Bateson et al. 1978).1.2.3 保肝利胆,提高机体免疫力目前养殖业抗生素使用众多,细菌的抗药性及杀灭细菌后产生的内毒素对动物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曾端等,2002),如急性肝脏营养缺乏症.肝脏是动物体内重要的代谢器官,在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分化有毒有害物质过程中饰演重要角色.肝脏受损或病变将导致机体代谢异常,消化吸收障碍.日粮中添加胆汁酸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其对细菌内毒素的吸收(沈同,2002;Poupon et al. 2003),适量的脱氧胆酸能结合内毒素,促进其降解,从而包管机体肝脏健康.除了保肝,胆汁酸还可利胆.药物残留、重金属、内毒素及其他有害物质等均可从胆汁排出体外.脱氧胆酸和熊脱氧胆酸可疏通胆道,促使肝细胞排泄胆汁,清除胆汁淤积(唐胜球等,2009).胆汁酸还能减缓消化道内食物腐臭发酵,维护消化道健康,预防疾病(Taranto et al. 2006).1.3 胆汁酸、脂代谢及肠道菌群的关系胆汁酸不但可作为信号份子调节机体内的能量代谢,还有较强的抗菌作用(Kurdi etal. 2006; D'Aldebert et al. 2009; Bajor et al. 2010),能调节机体的肠道微生物区系,抑制肠道有害细菌的增殖,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大肠链球菌等(Begley et al. 2005; 刘养清和刘二保, 2002).胆汁酸还可减少肝硬化小鼠回肠末端的有害细菌数量并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从而维持机体健康(刘建强等,2006).刘玉芳等(1998)的抗菌试验发明草鱼胆汁酸显著抑制了革兰氏阳性菌的生长.1.4 胆汁酸在养殖业中的应用现状脂肪不但是细胞膜的组成部分,还可促进亲脂性营养物质的吸收,为机体提供能量及必须脂肪酸,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Tocher 2010).日粮中适宜的脂肪水平能促进机体生长,节约蛋白(Du et al. 2005; Wang et al. 2005),但随着集约化养殖业的成长,为了适应养殖品种快速生长的生产性需求,能量较高的配合饲料的使用日益广泛,但使用不当往往造成机体内脂肪的过度蓄积(Du et al. 2005; Borges et al. 2009),严重影响养殖品种的品质及商业价值(Dias et al. 1998; Rueda-Jasso et al. 2004).胆汁酸可改良养殖动物的生长性能,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及其代谢,作为饲料添加剂在畜禽或水产养殖业上广为应用.1.4.1 胆汁酸在畜禽养殖业上的应用现状饲料中添加胆汁酸能提高仔猪对脂肪的消化率和利用率,改良其生长性能.Reinhart等(1988)发明饲料中添加 0.3%的胆汁盐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的采食量和体增重,并增加了仔猪对脂肪的摄入量与表不雅吸收量.李森等(2003)报导仔猪日粮中添加乳化剂降低了腹泻率,促进生长.日粮中添加乳化剂还有效提高了生长猪对干物质、粗蛋白、脂肪及能量的消化率(艾琴等,2006).胆汁酸也可提高家禽的生长性能和脂肪消化率.胆汁酸预稀释剂显著提高了“817”肉杂鸡的生产性能、脂肪消化率及经济效益(杨玉芝等,2009).武中会等(2008)发明胆汁酸复合乳化剂显著提高了肉鸡肠道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力,促进了生长,降低了料肉比,最适添加量为 800 g/吨.秦全忠等(2007)在 AA 肉仔鸡日粮中辨别添加 250 mg/kg和500 mg/kg 的脂肪乳化剂,提高了肉仔鸡的生长性能及其对脂肪的消化率.此外,日粮中添加胆汁酸提高了雏鸡对饱和脂肪酸的消化率(Gomez et al. 1976),添加 0.04%的鹅脱氧胆酸显著提高了肉仔鸡对牛油的利用率(Polin et al. 1980).1.4.2 胆汁酸在水产养殖业上的应用现状目前胆汁酸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鱼体的生长性能、饲料消化率、肠道消化酶活力、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等方面.颉志刚等(2002)发明胆汁酸促进了虹鳟的生长,降低了其饲料系数.林仕梅等(2003)与谭永刚等(2008)的研究标明胆汁酸有效提高了异育银鲫的生长速度与饲料转化率,降低了鲫鱼的内脏比,改良了鲫鱼的品质.饲料中添加胆汁酸促进了大菱鲆生长,提高其增重率(李勇等,2006;孙建珍等,2014),孙建珍等(2014)还发明胆汁酸促进了大菱鲆幼鱼对脂肪的消化吸收,降低了鱼体组织中的脂肪含量,显著提高了脂肪代谢酶的活力.张玲等(2008)报导胆汁酸提高了鲤鱼的增重率,并降低了鲤鱼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力和溶菌酶含量.军曹鱼上的研究标明胆汁酸提高了鱼体的生长性能,并降低其体内的脂肪沉积(周书耘等,2010).汪军涛等(2009)在 DL-肉碱复合物基础上添加胆汁酸降低了斑7点叉尾鮰的肥满度和肝体比.胆汁酸还能改良黄尾鰤鱼的生长性能,降低饲料系数(Deshimaru et al. 1982),可显著增强日本鳗鲡(Maita et al. 1996)和牙鲆(Alam et al. 2001)的脂肪酶活性,进而促进脂肪代谢.甲壳动物方面,适量的胆汁酸制剂促进了罗氏沼虾的生长,抑制其肌肉脂肪蓄积,促进肌肉蛋白质沉积,改良了罗氏沼虾肌肉品质,同时降低了罗氏沼虾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以及 ALT,AST,乳酸脱氢酶活力(马俊霞等,2008).两栖动物方面,胡田恩等(2015)发明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胆汁酸提高了牛蛙的饲料效率,从而促进牛蛙生长,同时可促进蛙体脂肪代谢,降低机体脂肪沉积,提高牛蛙可食部分比例.然而,胆汁酸作为信号份子调控水产动物代谢的研究还很少见.1.5 草鱼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是一种原产于中国的草食性淡水鱼类,其在中国2014 年的产量达到 538 万吨,占中国淡水养殖鱼类总产量的18.31% (Fishery Bureau of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2015).研究标明,相比于多数肉食性鱼类,草鱼对能量的需求及利用能力较弱(Du et al. 2008; Du et al. 2008),日粮适宜脂肪水平为 4-5%,饲喂高脂日粮(脂肪水平 6%以上)容易造成鱼体脂肪过度蓄积(Du et al. 2006),特别是在肝胰脏(Guoet al. 2015),影响了鱼体健康、肉质品质及商业价值(Hanley 1991; Dias et al. 1998).胆汁酸在草鱼饲料中的应用已有相关研究.适宜剂量的胆汁酸提高了草鱼血清和肝胰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力,从而增强了草鱼的抗氧化能力(郭永丽等,2009).胆汁酸还可降低草鱼肝胰体比、抑制鱼体及肝胰脏中的脂肪蓄积,有效防治脂肪肝(杨敬辉等,2013).然而,外源性添加胆汁酸可否通过 FXR 或直接调节草鱼脂肪水解从而降低其脂肪蓄积尚不清楚.胆汁酸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利用过程中产生的游离脂肪酸也可被肌肉或肝胰脏摄取或利用(王恒,2010).已有研究发明胆汁酸对罗氏沼虾(王恒,2010)和大菱鲆(孙建珍等,2014)的肌肉脂肪酸组成有显著影响,但对淡水鱼类(如草鱼)的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还未见报导.胆汁酸能否通过调节草鱼肠道微生物区系来调控鱼体的脂质代谢也尚属空白.。
胆汁酸与肠道菌群及其相互影响在肝再生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第30卷第1期2018年1月V ol.30 No.1Jan. 2018肝 胆 胰 外 科 杂 志Journal of Hepatopancreatobiliary Surgery·文献综述·胆汁酸与肠道菌群及其相互影响在肝再生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谢经丰,王永芹,袁晟光(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肝胆胰外科,广西 桂林 541001)2017-07-10广西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15GXNSFAA139175)。
谢经丰(1990-),男,湖南娄底人,在读硕士。
袁晟光,主任医师,博士,E-mail:ysg518@qq.com。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第一作者简介][通讯作者简介][摘 要] 肝脏具有强大的的再生能力,能从肝部分切除或者肝损伤中快速复原。
有数种信号分子参与肝再生,其中胆汁酸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来研究发现,肠道有丰富的微生物以及其代谢产物,对肝脏的功能和再生都有着显著的影响。
胆汁酸与肠道菌群通过“肠-肝轴(gut-liver axis )”双向联系。
现对胆汁酸和肠道菌群及其相互影响在肝再生中的作用综述如下,希望对临床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胆汁酸;肠道菌群;肝再生;肠-肝轴[中图分类号] R575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1952/j.issn.1007-1954.2018.01.0231 胆汁酸与肝再生1.1 胆汁酸的合成及肠肝循环胆汁酸是胆汁中一类胆烷酸的总称,是胆固醇分解代谢的终产物。
胆固醇7α羟化酶(cholesterol 7α-hydroxylase ,CYP7A1)是调控胆汁酸合成的限速酶,是胆汁酸生物合成主要途径,约占总胆汁酸合成量的90%;胆汁酸合成的另一条旁路由甾醇27α羟化酶(sterol 27-hydroxylase ,CYP27A1)调控,在人类正常生理情况下合成总胆汁酸量的大约10%[1-2]。
胆汁酸在肝脏中合成,立即被分泌到胆汁,重吸收在小肠并转运回肝脏,这一过程称为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总胆汁酸
总胆汁酸简介:总胆汁酸(TBA)是在肝脏内合成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成为结合型胆汁酸,然后被肝细胞分泌入胆汁,随胆汁至肠道后,在肠道内细菌作用下被水解成游离型胆汁酸,有97%被肠道重新吸收后回到肝脏。
如此循环不息。
这样能使总胆汁酸发挥最大生理效应。
更可防止总胆汁酸大量进入循环中对其它组织细胞的毒害(总胆汁酸的PH值非常低)。
健康人的周围血液中血清胆汁酸含量极微,当肝细胞损害或肝内、外阻塞时,胆汁酸代谢就会出现异常,总胆汁酸就会升高。
因此,总胆汁酸测定是一项比较敏感和有效的肝功能试验之一。
血清总胆汁酸在医学上的测定:正常参考值:血清总胆汁酸(TBA)<10μmol/L血清氨胆酸(CG)<2.6mg/L鹅脱氧胆酸(CDCA)<1.61μmol/L临床意义1.正常人的血清总胆汁酸(TBA)是0 ~10 μmol/L的含量。
2.总胆汁酸(TBA)>10μmol/L提示肝细胞发生病变,血液中胆汁酸含量升高。
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时胆汁酸明显升高。
特别是肝硬化、肝癌时总胆汁酸的升高率>(95%),也大于丙氨酸转氨基酶(ALT)20%。
3.当肝脏实质损害时,肝细胞对胆酸合成降低,鹅脱氧胆酸的合成绝对升高。
4.阻塞性黄疸时CA/CDCA比值大于1.0。
5.肝实质细胞损伤时,CA/CDCA比值小于1.0。
6..当幽门功能不全时,胆酸会反流到胃内,同胃酸一起造成对胃粘膜的损伤,并引起胃痛等不适症状。
7.鹅脱氧胆酸(CDCA)增高见于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胆汁瘀滞、慢性乙醇中毒、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胆道梗塞等。
8.采用进食后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可提高参考值。
总胆汁酸高的原因1.肝脏发生病变,很容易引起血清中总胆汁酸升高。
健康人的周围血液中血清胆汁酸含量极微,当肝细胞损害或肝内、外阻塞时,胆汁酸代谢就会出现异常,总胆汁酸就会升高。
如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等肝病都能引起总胆汁酸不同程度的偏高。
疏水性胆汁酸诱导肝细胞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 bt c ] H d poibe c H A , l ld o c i i, c m le i t v e aet i hl ti A s at r yr hb i i B ) ao ae x l a d ac u t ei r fh tn wt co s t o c la d( s c l t i be c u a sn h le ot p i h e ac
W ANG e g r ve n F n e iwig,L h c ig IKe c e kn
( eat e to a oao d i ,N ni eea H si lo aj g Mitr o a d D p r n f L brt y Mein m r c e aj g G nrl o t N n n lay C mm n ,咒 A aj g n pa f i i ,N ni n
H A pas nipr n l i co s s — dcdhptct i uy hsa ieotnssm o m nm ca i so HB e i B l ot toe n hl t i i ue ea ye n r.T i rc u i o ecm o ehns f A m da ya m a r e a sn o j t l l e m —
[ 关键 词] 疏水性胆汁酸 ; 肝细胞 ; 氧化应激 ; 网应激 内质 [ 中图分类号] R7 .2 552 [ 文献标 志码 】 A [ 文章编号] 10—192 1)8 82 4 0889 (02 0- 8- 0 0
M cai sf yrpoibe c eii ea c en r e nm dohb laim d tg pt y j y h s oh c i d an h o tiu
胆汁酸与肝脏脂代谢的研究进展
·小专论·胆汁酸与肝脏脂代谢的研究进展张媛莹 王 广 李 晶△(北京朝阳医院内分泌科,北京100020)摘要 在近些年的研究中,对于胆汁酸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许多病理生理过程中存在胆汁酸代谢变化,胆汁酸已成为多种疾病的新型治疗靶点。
其中胆汁酸与肝脏脂代谢密切相关,通过激活法尼酯X受体和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调节脂代谢、糖代谢、炎症反应等,影响多种代谢疾病进展。
本文旨从胆汁酸代谢、肝脏代谢紊乱时的胆汁酸变化、胆汁酸紊乱对肝脏代谢功能的影响等方面对胆汁酸与肝脏脂代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 胆汁酸;肝脏;脂代谢;糖代谢中图分类号 R575;R589;R333 胆汁酸(bileacid,BA)是胆汁的重要成分,在脂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
BA既往被认为是消化辅助分子,参与乳化和吸收膳食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Monte等.2009),在胆固醇稳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的研究发现,BA结构上与甾体激素相似,具有代谢、内分泌和免疫功能多器官交互调控功能(Chavez Talaver等.2017)。
BA的两个主要受体,法尼酯X受体(farnesoidXreceptor,FXR)和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Gprotein coupledreceptor5,TGR5)在体内广泛分布,BA通过其受体激活下游信号影响并调节糖脂代谢及炎性反应等生理/病理过程。
一、胆汁酸代谢(一)胆汁酸的合成和代谢 BA是肝脏胆固醇代谢的终产物,是人体清除胆固醇的主要途径。
因此,BA的合成、转运和排泄对维持胆固醇稳态至关重要,而BA的产生和消除也受胆固醇摄入变化调节(McGlone等.2019)。
由肝细胞直接合成的胆汁酸称为初级胆汁酸,初级BA包括胆酸(cholicacid,CA)和鹅脱氧胆酸(chenodeoxycholicacid,CDCA),其主要通过经典途径和替代途径两种方式合成。
在肝脏,初级BA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生成结合型BA,通过胆盐转出泵(bilesaltexportpump,BSE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ultidrugresistanceassociatedprotein2,MRP2)等转运蛋白分泌到胆小管,并暂时储存于胆囊。
胆汁酸稳态失调对肝脏的损伤
失调导致肝脏 损伤的机 制的探讨 ,我们可 以更 加深入的研 究争对其 发生 机制 的处 理原则和方法 ,从 而争 取早 日攻克
胆 汁 淤 积 性肝 病这 个 医 学难 题 。 参 考 文 献
[] g ei ,oe J Bl ai gltno e acp yioyI . 1 Hiuh G rs . i c ru ai f pt h s lg V H. G e dea d d ahrc pos AM h so srits Lie yil e JP y ilGatonet vrPh so,
2 0 , 8 G7 4 G7 8 0 3 2 4: 3 一 3
依赖 的死亡受体寡聚化 , 而且也调节信号途径 , 导致对死亡
2 胆汁酸细胞毒性作用引起肝细胞凋亡 线粒 体是 胆汁酸毒性 的靶点 。 汁酸浓度 的增加 , 胆 可使
1 胆汁酸稳态失调 可激活死亡受体 来介导 肝细胞凋 亡 肝细胞 内存在死亡受体信号 ,凋亡可触发靶细胞表 面
死亡 受体 而启动 , 这些受体属于 T F或者神经生长 因子 受 N
体超 家族 。 已发现 的 6 现 种死亡受体包括 : a, Fs ①Fs与 a 配 体 结合 ; T F受体 IT F R1 ; 肿瘤坏 死 因子相关 凋 ② N ( N — )③
亡 诱 导 配 体 ( R I— ) T A L R1 ,也 称 死 亡 受 体 ( R) ④ D ; T A L R ,与 T A L R1 R I— 2 R I— 一起 均和 T AL结合 ; D 3 RI ⑤ R, 与 A o 3受体 fWE K结合 ; R , p一 A ⑥D 6 其包含一个 死亡域 ,
[】 abyA Hi c i Bo kS , 1F s n acsf rgn s 2 C a , g h H,rn Fe a. a hn e boeei i n u t e i sn
肝细胞实质损伤、胆红素代谢及胆汁淤积、肝脏合成功能、肝纤维化等肝功能指标参考值、临床表现和疾病指示
肝细胞实质损伤指标、胆红素代谢及胆汁淤积指标、肝脏合成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等肝功能指标参考值、临床表现和疾病指示❶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ALT(正常参考值为 0-40 U/L)主要存在于各种细胞中,尤以肝细胞为最,其次是肾脏、心肌和骨骼肌。
在各种急慢性肝脏疾病中(如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或非酒精性硬化等),肝细胞出现变性、坏死、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等,ALT 大量释放入血中,因此 ALT 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指标。
肝细胞受到损坏都可以引起 ALT 的升高,一般以 ALT 超过正常参考值上限 2.5 倍,持续异常超过半个月,作为诊断肝炎的标准。
但 ALT 升高程度与肝细胞损坏程度不一定成正比关系,急性重症肝炎时,由于肝细胞短时间内大量坏死,胆汁代谢异常,胆红素水平升高,转氨酶因大量消耗而迅速下降,出现酶-胆分离现象,提示预后不良。
❷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AST(正常参考值为 0-40 U/L)主要分布在心肌,其次是肝脏、骨骼肌和肾脏。
在肝细胞中,大约 80% 的 AST 存在于线粒体内。
正常人血清中含量很低,但当肝细胞或心肌细胞受损时,由于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胞浆内的 AST 释放入血浆,致使血清中转氨酶活性升高。
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时,血清 AST 活性明显增高,一般为正常参考值上限的 10-30 倍,当血清 AST 活性增高持续超过 ALT 活性时,提示肝炎病变呈慢性化和进展性。
另外,肝硬化、肝癌、肝淤血、胆道梗阻也可出现轻度增高现象。
❸AST/ALT 比值各种致病因素所致肝病均会引起 ALT 和 AST 不同程度升高,对ALT 和 AST 活性及 AST/ALT 分析可用于疾病诊断、鉴别及评估病情。
1)急性病毒性肝炎时虽有肝细胞损伤,但肝细胞线粒体仍保持完整,故释放入血的主要是存在于肝细胞浆内的 ALT,所以肝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 ALT 升高,AST/ALT 的比值 < 1。
胆汁淤积导致肝纤维化的机制及其阻断策略 陈瑞玲
'()*胆汁淤积导致肝纤维化的机制及其阻断策略陈瑞玲,马 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上海市消化病研究所,上海200001)摘要:胆汁淤积是指胆汁流形成、分泌和排泄障碍的一种病理状态,而肝纤维化是肝损伤引起的组织修复过程。
胆汁淤积性肝病是由胆汁淤积、胆管渐进性破坏和肝内炎症持续存在所导致的一种慢性肝病,引起胆管细胞和肝细胞损伤,并逐步进展为肝纤维化。
结合目前的研究进展,对胆汁淤积导致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和阻断策略作一综述。
关键词:胆汁淤积;肝硬化;胆汁酸类和盐类中图分类号:R575.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256(2019)02-0247-05Pathogenesisofcholestasis-inducedliverfibrosisandthoughtsforblockadeCHENRuiling,MAXiong.(DepartmentofGastroenterology,RenjiHospital,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SchoolofMedicine&ShanghaiInstituteofDigestiveDiseases,Shanghai200001,China)Abstract:Cholestasisreferstoapathologicalstateofdisordersintheformation,secretion,andexcretionofbileflow,andliverfibrosisisaprocessoftissuerepairinducedbyliverinjury.Cholestaticliverdiseaseisachronicliverdiseasecausedbycholestasis,progressivebileductinjury,andpersistentintrahepaticinflammation,anditmaycausecholangiocyteandhepatocyteinjury,whichwillgraduallyprogresstoliverfibrosis.Withreferencetothecurrentresearchadvances,thisarticlereviewsthepathogenesisofcholestasis-inducedliverfibrosisandthestrategiesforblockade.Keywords:cholestasis;livercirrhosis;bileacidsandsaltsdoi:10.3969/j.issn.1001-5256.2019.02.002收稿日期:2018-11-07;修回日期:2018-11-0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例胆汁酸对肝细胞损伤的探讨
成武县人民医院徐振华
患儿,男孩,4岁,因发热、精神差10余天入院。
查体;T 37.0℃P100次/分 R25次/分 W16Kg 神志清,精神差,食欲差,咽部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面色、巩膜微黄,口腔黏膜光滑,颈软,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100次/分,律齐,心音低钝,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胀,肝脾肋未触及,肠鸣音亢进。
辅助检查:WBC13.92×10 9/L HB122g/L L:38.74 N :0.4764 肺炎支原体抗体(—)心肌酶谱:谷草转氨酶989 U/L 肌酸激酶 36U/L 肌酸激酶同工酶27U/L 乳酸脱氢酶103U/L 强丁酸脱氢酶326U/L。
住院行常规检查,生化检查:TBA150.8 umol/L ALT 442 U/L AST 1116U/L TBIL77.4 umol/L DBIL 47 umol/L IBIL 30.4 umol/L ALP 534U/L GGT136U/L PA 105.3mg/L 根据以上检查,怀疑有胆道系统阻塞的可能,行肝胆胰脾双肾B超检查,结果未见有异常(我院B超水平有限)
乙肝五项检查:HBsAg(-)HBsAb(-)HBeAg(-)HBsAb(-)HBcAb(-)
HBV-DNA乙肝病毒定量《100IU/mL
复查肝功七项:ALT 1586U/L AST 731 U/L TP 63.6 g/L ALB 38.4 g/L A/G 1.52 TBIL62.3 umol/L DBIL 35.1 umol/L IBIL 27.2 umol/L PA 107 PA 105mg/L
复查后仍然有胆道阻塞,有梗阻性黄疸,胆汁对肝细胞有损伤,损伤的程度如何,不知,如何损伤的机理待进一步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