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基础第2章
信息管理学基础1-4章重点
信息管理学基础1-4章重点1-信息与信息管理1.1结合实际的应用领域,认识和理解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1.1.1信息概念: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1.1.2信息管理:人类综合采用技术的、经济的、政策的、法律的、人文的方法和手段对信息流进行控制,以提高信息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效用价值为目的的一种活动。
1.2信息管理研究及实践的多重视角,及不同视角的特点;1.2.1信息管理研究的多视角及特点:①从技术上视角,信息管理主要研究用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使之有序化存储、便于快速检索并传递给特定利用者。
②从经济视角,主要研究以信息的生产、流通和利用为基础的信息市场,包括信息产业、信息经济的形成、发展、特征和运行模式,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信息技术的评价和选择以及信息经济效益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③从行政和法律视角,立足于政府职能,运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对信息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着眼于协调和解决社会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新冲突、新的利害关系,促进社会更充分的利用信息,更好的发挥信息的社会功能,为实现某种发展目标服务。
④从人文角度,立足于研究信息流控制中的道德、伦理、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建设。
1.3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思想及方法;1.3.1信息生命周期管理:是一种信息管理模型,对信息进行贯穿其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从创建到使用到归档和处理,它是一种针对信息主动管理的过程策略,其宗旨在于保证信息传播的连续性。
1.3.2方法:①信息创建阶段,创建阶段是信息生命周期的初始阶段②信息采集阶段,采集是信息资源得以开发和利用的基础和起点③信息组织阶段,是为信息集合提供有序化的结构④信息存储阶段,信息存储是实现信息价值的基础⑤信息利用阶段,是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宗旨,是用户对所提供的信息有效地运用的过程⑥信息清理阶段,随着信息老化失去价值,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对没有保留或保存必要的信息经行清理或销毁。
管理信息系统-第2章..
第一篇
2.1
信息技术基础设施
1989年,McKay和Brockway首次正式通过一个三层模 型给出了构成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各种元素,如图2-1所示。 在这个模型中,第一层被称为共享信息技术服务。第二层是由 人力信息技术组成,其中包括IT知识、IT技术、相关政策、标 准以及共享信息技术服务所需的构建技术组件的经验。最底层 是信息技术的组件层,主要是指一些诸如电脑、交换机、数据 库和操作系统之类的IT产品。
第一篇
2.5
数据管理技术
2.5.1 数据管理技术概述 数据管理(Data Management)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数据进 行有效的收集、存储、处理和应用的过程,目标是充分有效地发挥 数据的作用。实现数据有效管理的关键是数据组织。随着计算机技 术的发展,数据管理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三个 发展阶段。 传统的文件管理技术环境(包括: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 段),难以让组织跟踪那些按系统化方式使用的碎片数据,并且很 难将它们组织起来以便简易地导入。不同职能领域和群体被允许开 发自己独立的文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传统的文件管理技术环 境产生了许多问题,主要包括:数据冗余和不一致、数据和应用程 序相互依赖、缺乏灵活性、 安全性低、缺乏数据共享性和可用性等 问题。 数据库系统依靠DBMS软件解决了这些问题。这些DBMS软件允 许集中的数据和数据管理,使企业所需要的数据有单一相同的资源。 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最小化冗余和不一致的文件。
信息管理学基础
《信息管理学基础》大纲第1章信息与信息管理1、信息的含义、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和性质★信息的定义:信息是事物的一种普遍属性。
而在通信领域,信息被看做有序程度(或组织程度)的度量和负熵,是用以不确定性的东西。
从本体论层次上来看,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方式。
即:“事物”泛指存在于人类社会、思维活动和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对象。
“存在方式”指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
“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思维的和社会的运动。
“运动状态”则是指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所展示的特征、态势和规律。
从认识论层次上来看,信息是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即:在本体论层次上,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
在认识论层次上,没有主体就没有信息。
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概念比本体论层次的信息概念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
首先,作为主体的人具有感知能力,能够感知到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其次,人具有理解能力,能够理解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的特定含义;第三,人具有目的性,能够判断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对其目的而言的效用价值。
认识论层次和本体论层次信息概念比较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是同时考虑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的全信息。
以申农为代表的信息论所研究的基本上不涉及信息的含义和效用,是纯粹的语法信息.全信息:把同时考虑到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在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语法信息: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语用信息:把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信息的特征和性质:1.信息存在的普遍性和客观性2.信息产生的广延性和无限性3.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递性4.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5.信息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6.信息对利用者的共享性7.信息的不可变换型和不可组合性8.信息产生和利用的时效性2、社会信息化发展阶段、我国经济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阶段:①建立并普及信息工业阶段②建立与发展先进的通信系统阶段③企业信息化阶段④社会生活的全面信息化我国经济信息化:☆ 1993年底,我国经济信息化建设的协调和决策机构“国民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在北京正式成立,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担任主席。
管理信息系统第二章习题与答案
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论一、单项选择题1.管理控制属于()a.中期计划范围b.长远计划范围c.战略计划范围d.作业计划范围2.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a.网络系统b.计算机系统c.操作系统d.人机系统3.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下列不属于管理信息系统范畴的是()a.业务信息系统b.管理信息系统c.决策支持系统d.专家系统4.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和条件,环境具体指的是()a.组织所处的自然环境b.组织所处的社会环境c.组织内外各种因素的综合d.组织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综合5.从管理决策的性质来看,在运行控制层上的决策大多属于()的问题a.结构化b.半结构化c.非结构化d.以上都有6.从管理决策问题性质来看,在战略管理层上的决策大多属于()的问题a.结构化b.半结构化c.非结构化d.以上都有7.对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综合,我们可以了解到,管理信息系统是由多个功能子系统组成的,这些功能子系统又可以分为业务处理、运行控制、管理控制和()几个主要的信息处理部分。
a.财务管理b.信息管理c.人力资源管理d.战略管理8.()是管理信息系统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决定着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目标和规模。
a.组织规模b。
管理的规范化程度c.生产过程的特征d。
组织的系统性9.从信息处理的工作量来看,信息处理所需要资源的数量随管理任务的层次而变化,层次越大越高,所需信息量()。
a。
越大 b.越小c.不大不小d.不一定10.管理信息系统的最大难点在于()难以获得。
a.系统数据b.系统信息c.系统人才d.系统需求11.金字塔形的管理信息系统结构的底部为()的处理和决策。
a.结构化b.半结构化c.非结构化d.三者都有12.通常高层管理提出的决策问题与基层管理提出的决策问题相比,在结构化程度上()。
a.高层管理的决策问题的结构化程度高于基层的b.高层管理的决策问题的结构化程度底于基层的c.两者在结构化程度上没有太大的差别d.以上a、b、c三种情况都可能出现13.MRPII的进一步发展是().a.ERPb.MRPc.EDPd.MIS14.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好坏主要是看它()a.硬件先进、软件齐全b.是否适合组织的目标c.是否投资力量最省d.是否使用计算机网络15.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些功能子系统的联合,为不同管理层次服务。
第二章 信息的组织与管理
超声波 接收
基准
蝙蝠飞行的信息模型
2.检索工具
检索工具,是指将大量分散无序的文献资料经过 加工整理,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方法编制起来,用 于报道、存储和查找文献的工具。
文献收录范围
综合性检索工具
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 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SSCI 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EI
文献的分类标引
文献的主题标引
置标语言(Markup Language)
SGML:standard generalized markup language HTML: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 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3.信息分析
1.信息需要
信息行为
主要是指人类运用自己的智慧,以信息为劳动对象展 开的各种信息活动。 马斯洛(A. H. Maslow)的需要层次论。 信息需要
信息需要的内容分为两类:
对信息内容的需要
信息内容 信息类型 信息质量 信息数量 服务方式 服务设施 服务质量
对信息服务的需要
信息分析就是根据特定问题的需要,对大量相关信息 进行深层次的思维加工和分析研究,形成有助于问题解决 的新信息的信息劳动过程。
选题 设计研究框架 信息搜集与整序 信息分析与综合 编写分析报告
பைடு நூலகம் 2.4 信息检索
管理信息系统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1.战略管理层所需信息的特性是()。
A.精度高、使用频率低、主要来自外部B.精度低、使用频率低、主要来自内部C.精度低、使用频率低、主要来自外部D.精度低、使用频率高、主要来自内部c根据管理层次的不同,信息的特性存在差异,战略管理层的信息精确性低,使用频率也低,信息主要来自外部。
管理控制层的信息精确性较高,使用频率也较高,信息主要来自内部。
运行控制层的信息精确性要求高,使用频率也高,信息主要来自系统内部。
2.从管理决策问题的性质来看,在战略管理层上的决策大多属于()的问题。
A.结构化B.半结构化C.非结构化D.以上都有c战略管理层的决策内容,如确定和调整组织目标以及制定关于获取、使用各种资源的政策等,一般属于非结构化决策问题,决策者是企业或组织的最高管理层。
管理控制层所作决策是对各种决策资源的获取和使用进行有效的计划和控制等方面的问题,一般属于半结构化或结构化的决策,决策者为组织的中层领导。
3.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是指()。
A.管理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B.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之间的关系C.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结构D.管理信息系统的硬件结构b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系统的核心,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同时又覆盖了管理业务的各个层面,其结构是一个包含各种子系统的广泛结构。
所以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描述的是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之间的关系。
4.()是管理信息系统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决定着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目标和规模。
A.组织规模B.管理的规范化程度C.生产过程的特征D.组织的系统性a组织规模是管理信息系统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决定着系统应用的目标和规模,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上,应根据组织规模确定系统的规模和目标。
5.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最大难点在于()难以获得。
A.系统数据B.系统信息C.系统人才D.系统需求d由于不同的生产特性决定着企业开发应用管理系统时应当贯彻的管理思想,组织的内、外部各种因素的综合决定着管理信息系统的成败。
信息管理的理论知识
教学内容:
1.信息及信息资源的概念及其关系。 2.信息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3.信息科学的发展历史。 4.信息科学的研究方法。 5.管理学思想发展的历史分期。 6.不同时期管理学的特点、代表人物及其代表观点。 7.管理学发展的主要规律。 8.传播学的信息交流模式。 9.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10.网络信息交流的特点。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信息及信息资源的概念及其关系;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掌握: 管理学发展的主要规律;网络信息交流的特点; 了解: 信息科学的发展历史
学习内容
●现代信息管理理论的产生 现代信息管理理论产生于 20 世纪的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距今不过 20 多年的时间。 ●信息管理理论的形成 信息管理理论的形成是多学科协同研究的产物,其中对其影响最深、最主要并对它的理 论形成极具建设性的学科包括信息科学、管理科学与传播学。
●信息资源的分类 按照性质划分,信息资源可分为自然信息资源和社会信息资源两类。 信息资源按载体可以划分为人脑信息资源、实物信息资源、文献信息资源、电子信息资 源。 信息资源按表现形态可以划分为潜在信息资源与现实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按信息开发程度可以划分为零次信息资源、一次信息资源、二次信息资源、三 次信息资源。 按构成要素,信息资源可以分为信息内容资源、信息技术资源和信息人才资源。 ●信息资源的功能 根据信息资源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利用的过程和发挥作用的特点,信息资源的主要功能表 现在四个方面: 经济功能; 管理与协调功能; 选择与决策功能; 研究与开发功能。 ●现代信息资源管理概念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信息资源管理概念最早就是政府为了解决内部记录爆炸式增长以及由此带来的记 录利用低效率和政府决策低效率问题而提出来的。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政府信息资源 管理开始进入引人注目的发展阶段,政府上网工程不停开辟了信息资源管理的新阶段,而且 造就了新型的“电子政府”和“电子政务”,从而使传统的政府工作面貌焕然一新。 ●狭义上的政务信息资源 狭义上的政务信息资源是指政府机构为了履行自己的职责而产生、获取、利用、传播、 保存和负责处置的那部分信息资源。 ●广义上的政务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管理复习提纲(第二章)
信息资源管理复习提纲(第⼆章)第⼆章信息化规划与组织本章是⼀个⾮常重要的章节,要求不仅要领会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法,还要达到综合应⽤的层次,也就是要利⽤本章的知识点,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并给出具体解决⽅案。
1.【识记】信息资源管理的任务有哪些?(P45)(1)调动好相关的⼈⼒资源,借助适宜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相应的信息系统;(2)对信息实⾏有效的管理,达到开发与利⽤信息资源以促进组织战略实现的⽬的。
2.【识记】组织战略的定义是什么?(P46)(名词解释)组织战略是组织达到⽬标、完成使命的综合计划。
具体来讲,组织战略是组织为了在外部环境中⽣存和发展,在总结历史经验、调查现状和预测未来的基础上,所做出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或⽅案。
3.【识记】组织战略⼀般包括哪三类(结构)?(P46)组织战略⼀般包括三类:总战略、经营战略、职能战略。
(1)总战略描述组织总的⽅向,如专⼀化还是多元化发展。
(2)经营战略描述某个产品或者事业部的竞争合作战略,以提升在特定领域的竞争⼒。
(3)职能战略是营销、制造、研发、信息技术等职能部门所制定的战略,它们通过整体能⼒的优化,帮助组织及下属事业部实现战略⽬标。
4.【识记】组织战略的制定包括哪些基本过程?(P46)(1)环境分析环境分析是从组织内部、外部所拥有的优势和劣势等⽅⾯⼊⼿,通过评估机会和风险,形成组织对所处环境的判断。
(2)战略决策战略决策是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各种信息,达成战略⽅案。
组织的战略决策包括明确组织的使命,确定可达到的⽬标,形成组织的战略指南。
(3)战略规划的形成和完善战略决策形成后,要加以细化调整,以便执⾏。
在具体的执⾏过程中,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前期制订过程中的认识不⾜,可能使战略偏离实际,因此要进⾏调整和完善,形成指导组织发展的战略规划。
5.【识记】组织战略的规划⽅法有哪些?(P47),[201104名词解释,201107单选](1)SWOT矩阵法SWOT矩阵是由波⼠顿咨询公司提出的,也称波⼠顿矩阵,是全⾯分析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寻找满意战略组合的分析⼯具。
管理信息系统 第二章
结构
按照管理任务的层次、管理智能,可以 有不同结构,管理信息系统是两种结构 的综合。
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与企业的环境和内 部条件密切相关。MIS是一个人机系统, 必须重视人的作用。 MRPII主要支持企业内部管理业务, ERP 把资源的概念延伸到企业外部,目前正 与CRM、SCM等系统功能整合。
系统与环境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7
销售与市场子系统: 需求预测、价格政策、广告营销、销售合同管理、 销售统计、销售计划编制 生产子系统: 作业计划编制、库存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
财务和会计子系统: 财务计划编制、资金管理
成本核算、财务报表
人事子系统: 人员招聘与培训、人员调配管理劳动定额管理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8
第二章 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管理信息系统与环境 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 制造资源计划(MRPⅡ) 企业资源计划(ERP)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1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 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收集、传递、储存、 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 统能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 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全局出发辅助企 业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 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 。
由于不同单位处理事务不同,这些管理信 息系统功能也各不相同
办公型管理信息系统
国家各级行政机关的办公管理自动化,对 提高领导机关的办公质量和改进服务水平 具有重要意义。 特点:办公自动化和无纸化
专业型管理信息系统
专业型管理信息系统是指从事特定行业或领域的 管理信息系统 例如:人口管理信息系统 房地产管理信息系统 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 电力管理信息系统 银行管理信息系统 特点:专业性很强、技术相对简单、规模较大、 综合性很强
第2章 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基础
申农第二定理
抗干扰信道编码定理。该定理指明,总可 以找到一种抗干扰信道编码,只要其码长N 足够大,错误译码概率将任意小,信道信 息传输率R可无限接近信道容量C。也就是 说,在有噪声信道中,传输信息可以做到 既有效,又可靠。
申农第三定理
限失真信源编码定理或保真度准则下的信源编码定理。即 在允许失真值D给定后,总存在一种编码方法,使编码后 的信源输出信息率R大于但可任意地接近于R(D) (为信息 率失真函数 ), 而平均失真小于或无限接近于允许失真 值D;反之,若R>R(D),则编码后的平均失真将大于D。 在保证一定质量(一定保真度)的条件下,为了最大限度 地提高信息传输率,就必须尽可能地压缩信源,使再现信 源消息时(译码过程)所必须获得的平均信息量尽可能小。
2、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和 上层建筑3个方面。 1. 生产力方面:主要研究如何合理地组织生产力, 如何配置人、财、物等,使各要素充分发挥作用, 实现组织的目标,获取最佳的组织效益和社会效 益。 2. 生产关系方面:研究如何协调组织与国家、各社 会利益团体和职工的经济合作关系,如何正确处 理组织中人与人的关系,如何建立完善的组织机 构和管理体制;如何调动组织内成员的积极性, 为实现组织目标而服务。 3. 上层建筑方面:主要研究如何使组织的规章制度 和文化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等上层 建筑保持一致,从而维持正常的生产关系,促进 生产力发展。
信道
即信息传递的通道或传输信息的媒介。 信道容量是信道最多能传输或存储的信息 量。 研究信道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增加信道 容量或存储量。
噪声
是信息在信道中传输时受到的干扰。 系统内噪声:由于系统自身的原因所产生 的干扰。这是一种系统的物理特性,难以 全部消除。 系统外噪声:来自系统以外的干扰。包括 自然界的雷电、大气辐射或人为发射的干 扰等等。可以全部消除。
《信息安全管理》第二章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BS7799-2: 详细说明了建立、实施和维
护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是 组织全面或部分信息安全管理系 统评估的基础
信息安全 管理体系
在BS7799中ISMS可能涉及以下内容。 组织的整个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的某些部分。 一个特定的信息系统。
信息安全 管理体系
组织在实施BS 7799时,可以根据需求和实际情况,采用以下四种模式。
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以免重现;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
信息安全 管理体系
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的具体任务和内容如下。 (1)计划阶段:制定具体工作计划,提出总的目标。具体来讲又分为以下4 个步骤。 分析目前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分析产生问题的各种原因以及影响因素。 分析并找出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制定管理计划,确定管理要点。
思想。 强调遵守国家有关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合同方要求。 强调全过程和动态控制,本着控制费用与风险平衡的原则合理选择安全控制
方式。 强调保护组织所拥有的关键性信息资产,而不是全部信息资产,确保信息的
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保持组织的竞争优势和业务运作的持续性。
信息安全 管理体系
不同的组织在建立与完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时,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具体 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步骤和方法。但总体来说,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一般要 经过下列五个基本步骤。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策划与准备。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 建立信息安全管理框架。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审核与评审。
实际上建立和实施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和其他管理体系一样(如质量 管理体系),需要采用过程的方法开发、实施和改进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 性。ISMS的PDCA过程如图2.1所示。
信息安全 管理体系
第二章 信息管理的理论基础
管理人员主要是应用职权,发号施令,使对方服从,
让人适应工作和组织的要求,而不考虑在情感和道义上 如何给人以尊重。 强调严密的组织和制定具体的规范和工作制度,如 工时定额、技术规程等。 应以金钱报酬来收买员工的效力和服从。
28
“胡萝卜加大棒”式管理
管理制度:给予工人更多的自主权,实行自我控制,让工人参
与管理和决策并共享权力。
32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
双因素激励理论(Two Factor Theory)又叫激励保健
12
主要贡献:
(3)十四项一般管理原则: 1) 劳动分工:不能分得过粗或过细; 2) 权力与责任:权利和责任应相一致; 3) 纪律:没有纪律,企业就难以发展;
4) 统一指挥:每一个成员都只应接受一个上级的命令;
5) 统一领导:凡是具有同一目标的活动,只应有一个领导人和 一套计划; 6) 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的总和; 7) 公平的报酬:使员工和公司双方满意;
不平,生产效率一直不理想。为此,美国科学院专门组织了
一个包括照明实验、继电器装配实验、会见与交谈研究、绕 线观察实验的研究小组。
18
“霍桑试验”
研究发现:原来假定的对工厂生产效率起影响作用的照 明条件、休息时间以及薪水的高低与工作效率相关很低, 而工厂内自由宽容的群体气氛、工人的工作情绪、责任感 与工作效率的相关程度较大。也就是说,职工的士气、生 产的积极性主要决定于职工与管理人员以及职工与职工之
从低级到高级,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 第一层次:生理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是不可 避免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如吃饭、 穿衣、住宅、医疗等等。若不满足,则有生命危险。 第二层次:安全需要: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 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具体表现在:① 物质上
企业信息管理第二章
修 一、MIS概述
改
1. MIS的一般概念
后
(1)定义;(2)组成;(3)要求;(4)最佳模式
的
2. MIS产生的原因与作用①信息化对现代管理的冲击
提
(1)MIS产生的原因: ②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纲
(2)MIS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基础)
3.计算机辅助管理的发展
(1)计算机辅助管理的发展阶段
(2)计算机辅助管理的发展趋势: ① MIS的局限性
2.1 系统原则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1.1 整体性理念 2.1.2 历时性理念
星龙公司企业文化模式管理变革的教训
2.1.这3 指满的意是化企理业念管理者经在验管管理中,必科须学注管重管理客企业体文的化产 生、发这展指的过是程企及业其管未理来者理的在阶发管段展理趋中势必,须理要对阶明管段白理管客理体客进管理体行阶是优段一化
首先,因为企业信息管理的对象本身就是一个系统
其次,因为企业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流的通道
第三,企业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管理的重要工具
▲系统原则的内容
整体性理念、历时性理念、满意化理念
2.1 系统原则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1.1 整体性理念
整体性理念指的是企业管理者在管理中把管理客体作为 一个合乎规律的由若干个部分组▲成整的合有不机合整理体来认识。
C3 社科研究方法 C93 管理学 C97 劳动科学
D63 国家行政管理 D8 外交国际关系 D9 法律
E1 世界军事 E9 军事技术
F06 经济学 F23 会计 F22 组织经济
G2 信息与知识传播 G35情报学情报工作
信管导论第2章
信息的数值度量方法
信息过程的一般规律
描述系统和优化系统的方法和原理
研究如何构成信息系统并实现不断地控制对象,使它逐渐由初始的状 态及其变化方式转移到目的状态及共变化方式的整个信息过程的优化。
应用层次,,主要研究如何应用信息科学理论在技术上拓展人 类的信息功能(特别是其中的智力功能)的问题。
信息科学基础理论
信息科学技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
信息的基本概念和本质
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次来阐明信息是什么,信息的内在属性是什 么。 其是基于申农信息论,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信息传递过程的一般信息 理论,其主要包括:信息的测度、信道容量和编码理论方面的研究。 探讨信息提取、识别、变换、传递、存贮、检索、处理、再生、表示、 施效(控制)等过程(例图) 。
控制论的内涵
控制机理
控制论是在信息反馈理论的基础上建立 起来的。反馈的内涵是指信息从授者到受 者经过处理返回给授者的过程。 控制机制正是依靠信息,具体地说是依 靠信息反馈来达到控制目的。
25
总之,
信息论与控制论以及系统论的结
合构成了相对完整的信息理论体 系,逐步形成现代信息科学的基 础。
3
不同角度:
从哲学的高度看,信息是物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信息概念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联系,标志着物 质的运动和变化的状态。物质的运动过程与信息 的运动过程是同步的,人们通过信息的运动可以 了解物质的运动。 控制论的创始人N.维纳认为,信息是人们在适 应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与客观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 的名称。在这里,维纳把人与外界环境交换信息 的过程看成是一种广义的通信过程。信息是人与 外部世界的中介。
信息管理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信息管理学的理论根底1.1信息科学根底信息的根本概念1信息的定义:信息是认知主体对物质特征,运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运动的有序性的反映和提醒,是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的描述。
2信息的特征:普遍性动态性依附性相对性可传递性共享性可加工性3信息的分类:按领域:物理信息,生物信息,社会信息按有无加工:原始信息,派生信息按表现形式:消息,资料,知识按认识层次: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信息科学的理论根底1 信息论:狭义一般广义2 系统论3 控制论信息科学的方法论体系1 信息方法2 信息方法的功能准那么和整体准那么1.2 管理科学根底管理和管理科学1 管理和管理科学的定义2 管理的特点:管理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3 管理的职能:方案组织人事领导控制管理理论的开展演变1古典管理理论: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2行为科学理论:人际关系学说行为科学理论3现代管理理论:管理过程学派经历学派系统管理学派决策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管理学派4管理理论的新开展:以波特为代表的竞争战略理论以哈默为代表的企业再造理论学习型组织及虚拟组织的提出现代管理的根本理论1系统管理:整分合原那么封闭原那么动态原那么2人本原理:动力原那么能级对应原那么潜能开发原那么1. 3 信息及管理管理活动中的信息1巴纳德社会系统理论的观点2西蒙决策理论的观点3明茨伯格经理角色理论的观点:人际关系任务信息联系任务决策任务5 资源信息资源三角形信息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1信息是管理系统的根本构成要素,并促成各要素形成有机联系2信息是管理过程的媒介,使管理活动得以顺利进展3信息是组织中各部门,各层次,各环节协调的纽带4信息是决策者正确决策的根底5信息的开发和利用是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信息化对组合管理的影响1对组织构造的影响2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3对技术开发及创新的影响4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第二章信息管理的根本方法2.1 信息源及信息组织信息源的概念:个人为满足其需要而获得信息的来源,成为信息源。
管理信息系统第2章习题
第2章组织内信息系统1.简述安东尼模型的主要思想。
安东尼认为经营管理活动可以分成作业计划与控制层(简称作业层)、管理控制和战术计划层(简称管理层)以及战略计划层(简称战略层)3个层次。
由于管理层次的构成和目的不同,每个层次的信息需求也不同。
详见本书图2.1安东尼模型。
2.从信息来源、精度、寿命、频率、内容等方面,归纳组织战略层、管理层、作业层及知识层的信息需求。
战略层的信息需求:(1)随机性。
战略层经理有时要随机查看阶段性信息。
(2)概括性。
战略层经理需要概括性的信息,作为长期计划的制定者,他们不关心细节信息,而关心全局性的数据。
(3)预测性。
战略层经理在做决策时,常常要对未来的情况做出估计,需要得到经过科学预测的信息。
(4)异常性。
战略层经理还特别关注异常信息。
(5)外部信息源。
高层决策人员在制定企业战略方针时,要了解同行业、国内外不同地区的市场信息、各国政府的外贸政策等,除了使用内部信息以外,都必须从企业的外部获得。
(6)非结构化信息。
战略层经理使用的信息多数是非结构化的,信息没有明确的格式。
管理层的信息需求:(1)阶段性。
管理层关注阶段性信息。
(2)可比性。
管理层关注具有可比性的信息。
(3)概括性。
管理信息通常比较概括,不需要太详细。
(4)内部和外部信息源。
管理层的信息不仅来源于组织内部,还会来自组织的外部。
作业层的信息需求:(1)重复性。
作业层所处理的信息是周期性循环的。
(2)可预见性。
信息的内容都是预先规定好的,没有任何异常内容。
(3)详细性。
信息的内容描述相当详细。
(4)高精确性。
系统输入数据和输出信息的精确程度相当高。
(5)内部信息源。
作业层系统的数据主要由组织的内部信息源产生。
(6)结构化信息。
作业层系统的输入数据和输出信息都是结构化的,一般都有固定的格式。
3.依据TPS、MIS、DSS、EIS、KMS、OAS的定义,阐述它们的服务目标以及它们对组织的支持作用。
(1)事务处理系统(Transaction Processing System,TPS),服务目标是实现事务处理的自动化,提高组织处理事务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2版) 自己整理的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2版)》序言国家教育部于1998年7月6日公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原来的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科技信息管理、林业信息管理和管理信息系统等专业合并为管理学科门类中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可以认为,这次合并既是学科相融的必然,也是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据有关资料介绍,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超过200所高校开设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经过60余年的高速发展,它对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其影响最大、受益最多的当属管理和经济领域。
信息作为最主要的经济资源,已经被人们所接受,并且愈来愈受到重视。
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信息资源的组织、开发和利用,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当前所实施的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和数字图书馆等工程直接加速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我国政府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举措,必将有力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同时也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带来极大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门交叉学科,它不是信息技术和管理科学的简单组合,而需要融合管理学、经济学、系统科学、运筹学和计算机科学于一体,因此,必须要有一套具有本专业特点的知识结构体系和适合本专业需要的教材体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从1998年设立至今的10多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在专业建设和教材建设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有力地促进了专业和学科的发展。
但是,由于该专业具有跨度大、内容新和变化快等特点,如何培养适应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对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科学出版社的直接推动下,在我国信息管理领域的知名学者薛华成教授、侯炳辉教授和马费成教授的指导下,在湖北省信息产业厅和经济贸易委员会及相关企业的支持下,武汉地区包括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等20余所高校联合编写了这套针对本科生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规划教材。
信息管理基础复习资料
1.信息:信息是认知主体对物质运动的本质特征、运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运动的有序性的反映和揭示,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的描述。
2.信息管理(information Management IM):是人类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社会活动。
3.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 ):指以企业知识为基础和核心的管理,是对企业产生和经营所依赖的知识及其收集、组织、创新、扩散、使用、和开发等一系列过程的管理,也是对知识连续过程的管理,以满足企业现有和未来的需要,确认和利用已有的和获取的知识资产,开拓新的机会。
4.信息源(Information source):信息发出的源头即信息的起源。
事物、人、组织机构等都可以产生信息,故都可以成为信息源。
5.信息组织:利用一定的规则、方法和技术,对信息的特征进行揭示和描述,使信息由无序集合变为有序集合的过程。
6.信息流:广义是指人们采用各种方式来实现信息交流,从面对面的直接交谈直到采用各种现代化的传递媒介,包括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储存、检索、分析等渠道和过程。
狭义定义是从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发展、应用的角度看,指的是信息处理过程中信息在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网络中的流动。
7.信息产品:凝结着一定量的人类劳动的信息成果,都可视为信息产品。
8.首席信息主管(CIO):CIO是负责一个公司(企业)的信息技术和系统的所有领域的高级官员。
9.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提高整体效率为目的,支持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10.虚拟企业:狭义指一些相互独立的企业(如供应商、客户甚至竞争者)通过信息技术连接的、暂时性的企业网络,以共享技能,共同分担成本,并开发新的市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管理基础
3. 大众信息流
社会信息的大量复制和大规模传播过程。其中,少数人 作为信息的发送者在整个传递交流过程中占着主导地位, 而绝大多数人只是作为信息的接受者,不能或很难将信 息及时反馈给发送者,信息流向带有明显的“单向传报” 和“广泛播布”的特征。人们通常将大众信息流称之为 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媒介主要有印刷媒介(包括报纸、杂志、书 籍等)和电子媒介(包括广播、电视、网络)等两大类。
信息管理基础
垂直交流应减少传递层级
多级传递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信息的丢失或失真,降 低组织信息流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各级传递者由于理解的差异、好恶的不同,会对同 一信息加以不同的解释,甚至有意隐瞒或添加某些 信息。 为确保垂直交流的精确度,唯一有效的办法是减少 传递层级,尽量使上情直接下达,下情直接上达。
信息管理基础
2.信息源的分类
根据时间标准来区分:
一次信息源(由现 场直接采得的信 息) 二次信息源(各种 文件和数据库中 存储的信息)
根据信息的运动形式:
静态信息源指具有相对稳定性的信息; 动态信息源是反映实际进程和实际状 态的信息。
信息源还可以分为: 科技信息源,经济信息源,文化信息源,政治信息源;记录性 信息源,实物型信息源,思维性信息源等等。
广告性信息流
广告能刺激消费、促进市场经济 的发展,也是正确引导消费观念、 提高社会经济水准的有效途径。 广告借助于大众传播而扩大其影 响,大众传播业主要依赖于广告 而生存和发展。
信息管理基础 (5)娱乐性信息流 娱乐性信息流可以消除人们的紧张情绪,使人们暂 时忘却烦恼,心情舒畅,从而起到精神调剂作用。 因此,即使是教育性、广告性信息流,也要“寓教 于乐”、“寓商于乐”,以便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大众传播以报道和告知各种最新的社会公众消息为主 要目的和任务,舆论性、教育性、广告性和娱乐性信 息流都必须以此为基础而存在;同时,这些各种各样 的信息流又丰富了大众信息流的构成,促进了大众信 息流的全面发展。
信息管理基础
2. 组织信息流
组织信息流有正规渠道和非正规渠道之分。
(1)正规组织信息流
严格地按照组织机构正规的权力、职能结构、等级系统 和交流网络来进行的信息交流。可分为: 垂直流: 下行由高层级向低层级的流动,通常以文件、指令、会 议等形式传递。 上行通常由组织成员或下级部门定期或不定期的书面报 告、口头请示等向上级领导传递信息,或由上级领导主 动向下级部门、组织成员索取信息,如召开座谈会、汇 报会等。
文献资料的可靠性判断:文献作者的身份、文献出版的类 型、文献出版单位、文献本身的内容是否有矛盾、对文献 提供的数据进行实验。
信息管理基础
信息组织的要求
(3) 准确性。正确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4) 先进性。新的观点、假说、原理、论点,新的发现,新的发展; 把已有方法和经验用于新领域等。判断依据主要有:发表时间、信息 源所在地区的资源条件和科技发展水平、信息带来的经济效果、同类 成果相比较等。
信息管理基础
水平流:
组织内具有相同或相近权力、地位、职能等级者之间的 横向信息交流,亦称平行流、横向流。 横向联系是协调组织行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 它与纵向的垂直交流是互为补充的。 垂直流是组织体内的大循环,水平流是组织体内的小循 环——使各种垂直信息到达终极目标,并得以吸收、处 理和利用。
信息管理基础
1.人际信息流 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
从信息交流的功能角度来看,人际信息流主要有:
(1)手段型人际信息流
把交流视为一种手段和工具,以寻求某种功利性的结果 或目的。最典型的例子是病人去医院看医生。医生和病 人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治病,走到一起来了。 在交流中,通常出现的两种角色身份,一是“提问者”, 一是“答问者”。提问者旨在寻求有关信息,而答问者 则被要求提供有关信息。影响会谈效果的因素很多,主 要包括主体的动机、态度和所处信息环境等。
信息管理基础
信息管理基础
Liuhj@
2007年9月
信息管理基础
2.1 信息源及信息采集
信息管理基础
2.1.1 信息源及其分类
1.信息源的概念
UNESCO的定义: “个人为满足其信息需要而获得信息 的来源,称为信息源”。 任何运动着的事物都可以产生信息,都可以成为信息源。 信息从信息源发出,以物质和能量为媒介,超越空间和 时间传送到接收者那里,这就是信息传递。 传播者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信息传播者具有强烈的主体 意识,才能针对性地把信息传递给信息接收者。 信息接收者是信息的使用者和传播对象,可以是人或团 体、机构等。
信息管理基础
信息流的自身规律
从不平衡状态到平衡状态再到新的不平衡状态的螺旋 上升规律。 信息流的不平衡性是由信息源分布的不平衡性、信息 对象的差异、和信息传播工具的差异性决定的。 信息流总是:
信息密集度 高的地方
经济 发达地区
信息密集度 低的地方
经济 不发达地区
知识密集 地区
发达国家
知识稀薄 地区
信息管理基础
2.1.2 信息的组织及其要求
对所采集的信息,要做序化处理,这就是信息组织。变无 序信息为有序信息,方便利用和传递。 信息组织贯穿于信息管理的全过程,是信息资源可资利用 的重要条件,是信息资源增值的内在依据。包括:
信息描述 初级 组织,是指对 信息的表面现 象进行全面的 阐述,把信息 的各方面的数 据了解清楚。 信息揭示 中级 组织,是指从 信息的现象中 找到其固有的 本质,即规律 性的东西。 信息分析 高级 组织,是指对 已经本质化的 信息进行分析, 为利用信息奠 定基础。
信息管理基础
信息流的价值趋势
信息总体价值具有一定的衰减趋势,这是由信息的 时效性决定的。信息闲置,就会减少其价值甚至失 去价值性。 信息经过使用,其价值将部分转移到其它产品中, 信息被使用得越广泛越充分,其总体价值就衰减得 越快。 信息具有再生性的特征,就某一信息来说,其价值 随着再生不仅不会衰减,还会增加。
信息管理基础
6. 数据库信息源的特点
大量的数据组织成数据库,既可以提高用户的信息检 索效率,也有利于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其特点如下:
动态管理性 便于扩充修改,更 新速度快,能随时 进行建库、检索、 统计、备份和恢复 等多种数据管理。 技术依赖性
多用性 数据库充分 考虑了多种 应用的需求。
依赖计算机的运算 能力和容量存储能 力,其发展也与数 据库系统开发和管 理技 术的进步相 关 。
信息管理基础
小道消息有其积极的方面
非正规组织信息流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散布小道消息。 如果小道消息属实或接近事实,则小道消息的扩散事实上 有辅助正规组织信息传递的作用;某些小道消息也可能是 成员对组织或领导的反馈信息,从中可以了解到成员的愿 望、抱怨,减少冲突,缓和矛盾。 但小道消息可能会扰乱组织的正常交流秩序,掩盖组织 正规信息流的可信度,造成组织成员之间、上下级之间的 猜疑,甚至影响成员的士气和组织的工作效率。组织应健 全正规交流渠道,尽可能遏止恶性小道消息的传播,减少 其消极影响。
强化感知性。根据说话的声 调、语气以及环境气氛等信 息,接收者可以对信息进行 推理和判断,加深理解。
信息管理基础
4. 实物信息源的特点
自然物,人工制品,事物发生的现场,可视为实物信息源。
(1) 直观性。直观、生动、 全面、形象,能提供全方 位、多角度的信息。 (2) 真实性。实物是实实 在在存在的,人们可获取 第一手完整可靠的信息。
பைடு நூலகம்息管理基础
信息组织的要求
(1)及时性。信息的价值是随时间的流逝与系统的变化而变化的。 有用的信息要采集及时。
(2)可靠性。信息是否有严密的逻辑推理,是否有无可辩驳的实 验数据作为依据,是否提出明确的前提和正确的结论,信息是 否完整和深透。信息在目前正处于什么阶段,是探索研究、中 间试验、还是工业实验。
信息管理基础
(2)满足型人际信息流 着眼点在于交流行为本身,以及经由这种交流而达到的 个人感情需要的满足。亲人重相见,他乡遇故知,同窗 再聚会,夫妻团圆时。这些都是满足型人际信息交流。 尽可能充分地开放自我,宣泄自己的感情。这种自我开 放,或称自我暴露,既是向他人呈现自己,增强相互了 解,发展人际关系的基础,又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获 得心理满足的需要。
信息管理基础
大众信息流功能类型
报道性信息流
新闻是报道性信息流的具体表现 形态。时效性、接近性、新奇性、 突出性和效果性,是新闻的价值 准则。人们通过新闻报道,来了 解社会大事。
舆论性信息流
舆论导向主要是通过社会宣传来 实现。宣传是操纵舆论性信息流 来达到既定目标的最有效手段。
教育性信息流
教育性信息流对于促进社会精神 文明建设,普及科学技术文化知 识都具有重要作用。大众传播在 实施社会道德教育和成人继续教 育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信息管理基础
7. 组织机构信息源及其特点
组织机构是社会信息的集散地,是发布各种专业信 息的主要源泉。有以下特点:
(1)权威性。各种组织 机构或从事研究开发, 或从事生产经营,或 从事监督管理,它们 所产生发布的信息相 对集中有序,比较准 确可靠,具有一定的 权威性。
(2)垄断性。这是组织 机构信息源的缺点。 有些组织机构不愿公 开自己所拥有的信息 资源,仅为自己所用。
(3) 隐蔽性。实物信息源 中包含的信息往往是潜在 的、隐蔽的。往往要经过 仔细观察和分析才能剖析 出实物隐蔽的本质属性。
(4) 零散性。时空分布 广泛、散乱、混杂,无 一定规律可循,这给加 工整理带来了一定的困 难。
信息管理基础
5. 文献信息源的特点
储存在纸张、胶片、磁介质和光盘等载体上的信息源。 按载体形式,可以把文献划分为: 印刷型文献、缩微型文献、声像型文献和机读型文献。 文献具有存储信息和传播信息的基本功能。 文献是社会文明发展历史的客观记录,是人类思想成 果的存在形式,也是科学与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 现代社会最常用的、最重要的信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