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法下的企业劳动关系处理
2023年新劳动法全文
2023年新劳动法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基本原则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加强劳动法的适应性和适用性,制定本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法适用于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联营企业、合伙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台港澳投资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依法成立的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及其派出机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
第二章劳动合同和劳动报酬第三条劳动合同的订立和解除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订立的,约定劳动者在有限期限内按照一定工作职责与用人单位共同完成劳动任务并取得报酬的书面协议。
劳动合同应当统一使用劳动合同书,并经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签字或者盖章确认。
第四条劳动合同的期限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经劳动者同意可以续签一次,但是续签后的期限不得超过两年。
第五条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合同解除应当根据劳动合同法律法规、劳动合同双方约定或者经协商一致原则进行。
第六条劳动报酬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不能以任何形式克扣或者减少。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的最低工资。
第三章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第七条劳动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不得超过每日八小时、每周四十四小时。
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利,安排合理的休息休假制度。
第八条劳动安全和卫生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劳动安全和卫生制度,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具和设备,并进行劳动安全和卫生教育培训。
第九条孕产期女职工的保护用人单位对孕产期女职工应当保障其合法权益和身体健康安全,提供相应的产假和哺乳期假。
第四章劳动争议处理和法律责任第十条劳动争议处理劳动争议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约定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的,可以依法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提起诉讼解决。
第十一条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支付相应的赔偿和补偿。
劳动关系转移规定
劳动关系转移规定劳动关系转移是指员工在劳动合同有效期内,原工作单位与新工作单位之间发生变更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雇主和员工需要遵守一系列的规定和程序,以确保双方的权益得到保护和维护。
下文将详细介绍劳动关系转移的相关规定。
一、转移原则和范围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关系转移应遵循以下原则:1. 原劳动关系的连续性:劳动合同的效力在转移后仍然存在,无需重新签订合同。
2. 劳动条件的连续性:新工作单位必须继续履行原来的劳动条件,包括职位、薪资、工作时间等。
3. 对员工权益的保护:转移后,员工享有与原工作单位相同或相近的待遇和权益。
劳动关系转移的范围涵盖以下情况:1. 企业合并、分立或重组等引起的变更。
2. 企业所在地、单位性质或经营业务范围等发生变化。
3. 企业转让、租赁或出售等引起的员工变更。
二、劳动关系转移程序1. 公告通知:原工作单位在决定劳动关系转移前,应通过适当方式向员工进行公告通知,说明转移原因、时间和具体安排。
2. 个别协商:员工有权与原工作单位进行个别协商,商讨转移后的劳动条件和待遇等事宜。
3. 相关协议:原工作单位和新工作单位应签订转移协议,明确转移的具体内容、条件和细则。
4. 工作移交:转移前,原工作单位应协助员工完成工作移交,保证转移过程的顺利进行。
5. 新工作单位履职:新工作单位应在员工到岗后立即履行全部劳动条件和权益,确保员工的正常工作。
6. 合理安置:如果劳动关系转移给员工带来了不利影响,新工作单位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安置员工,保障其合法权益。
三、劳动关系转移注意事项在劳动关系转移过程中,雇主和员工需注意以下事项:1. 提前准备:雇主应提前制定转移计划,并做好员工的相关准备工作,以确保转移过程的顺利进行。
2. 合法合规:劳动关系转移时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3. 保密原则:在进行劳动关系转移时,员工的个人信息和涉及商业机密的内容应严格保密,避免泄露。
4. 职业安全:员工转移后,新工作单位应确保其职业安全,提供必要的培训和保障,防止事故和伤害发生。
新劳动法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新劳动法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新劳动法对中小企业的影响一、引言近年来,劳动法的改革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变得尤为重要。
新劳动法的出台将会对中小企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包括劳动合同的签订与解除、工资福利的调整、劳动关系的处理等方面。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劳动法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并提供相关措施与建议。
二、新劳动法对劳动合同的影响1. 合同签订:根据新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应当符合法定形式和内容。
中小企业需要加强对劳动合同的管理,确保签订合法合规的劳动合同。
2. 合同解除:新劳动法对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中小企业需要谨慎操作,避免因解除劳动合同引发法律纠纷。
三、新劳动法对工资福利的影响1. 最低工资标准:新劳动法明确了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机制,中小企业应当根据法律要求及时进行调整。
2. 加班工资:新劳动法对加班工资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明确规定,中小企业需要进行合理的加班工资结算,以避免劳动关系的紧张。
四、新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影响1. 劳动争议:新劳动法对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做出了调整,中小企业应当加强与员工的沟通与协商,积极寻求和解。
2. 管理人员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新劳动法增加了对管理人员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的监管要求,中小企业需要注重管理制度的完善和落实。
五、附件1. 《劳动合同法》2. 《最低工资规定》3. 《劳动争议解决办法》4. 《管理人员与劳动者关系规定》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 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确定劳动条件的协议。
2. 最低工资标准: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金额,用于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
3. 劳动争议: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劳动关系中发生的权益纠纷。
4. 管理人员:企业中具有管理职务的员工。
七、结尾本文详细介绍了新劳动法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并提供了相关措施与建议,希望能够对中小企业有所。
在应对新劳动法的过程中,中小企业应当加强对劳动合同的管理、合规的操作,并与员工进行积极沟通与协商,以保障劳动关系的稳定与和谐。
新劳动法案例对劳动中介和劳动关系处理的规定
新劳动法案例对劳动中介和劳动关系处理的规定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劳动关系处理和劳动中介机构逐渐成为劳动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为了更好地维护劳动者权益和促进劳动市场的稳定,许多国家都出台了相应的劳动法案例。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讨论新劳动法案例对劳动中介和劳动关系处理的规定。
正文:一、劳动中介的法律地位和规定劳动中介机构作为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劳动者和雇主之间的劳动力供需提供了平台。
根据新劳动法案例的规定,劳动中介机构必须合法注册并获得相应的经营许可。
他们需要遵守国家劳动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行业的规范和标准,保障雇员的合法权益。
此外,劳动中介机构还需按照规定提供必要的劳动市场信息和服务,确保劳动力市场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新劳动法案例还规定了劳动中介机构的责任和义务。
首先,他们需要确保所提供的劳动力信息真实、准确,并与劳动者签订合法有效的劳动合同。
其次,劳动中介机构要履行相应的监督职责,确保合同的执行和雇员权益的保护。
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的劳动中介机构,相关部门将依法进行处罚,甚至吊销其经营许可。
二、劳动关系处理的规定劳动关系处理是一种维护劳动者和雇主之间正常劳动关系的机制。
根据新劳动法案例的规定,劳动关系处理应基于协商和调解的原则,充分考虑双方权益,促进劳动者和雇主之间的和谐。
以下是劳动关系处理的一些规定:1. 协商机制的建立:为解决劳动纠纷和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相关部门将建立协商机制。
劳动者和雇主可通过协商解决合同纠纷、工资支付问题等。
协商机制将提供中立、公正的仲裁,并妥善处理双方的合理要求,以维护劳动力市场的稳定。
2. 调解机构的设立:新劳动法案例要求设立独立的劳动关系调解机构,以促进双方的和谐与合作。
调解机构将由专业人员组成,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提供相应的调解服务。
通过调解,劳动纠纷得以迅速解决,避免了长时间的诉讼过程和不必要的成本。
3. 代表权益的组织:为更好地维护劳动者权益,许多国家鼓励劳动者组成工会或其他相关组织,代表劳动者与雇主协商,并参与劳动关系处理。
新旧劳动法对比劳动关系
新旧劳动法对比劳动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变化,劳动法也在不断演变和更新。
新旧劳动法对于劳动关系有许多不同之处。
本文将对新旧劳动法进行对比,分析它们对劳动关系的影响。
新劳动法新劳动法是指最近几年新颁布或修改的劳动法律法规。
新劳动法在保护劳动者权益和平衡劳动关系方面有着一些新的规定。
1. 强化劳动者权益新劳动法着重加强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例如,新法律规定了更加明确的工资支付和补偿机制,要求雇主按时支付工资和遵循合理的补偿标准。
此外,新劳动法还规定了更加严格的工时制度,以保护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和休息权。
2. 鼓励劳动者组织和集体谈判新劳动法鼓励劳动者组织和集体谈判,增强劳动者的议价能力。
这些举措有助于平衡雇主与劳动者的权力,确保劳动关系的公平和谐。
3. 引入新的劳动关系调解机构为了更好地解决劳动纠纷,新劳动法引入了新的劳动关系调解机构。
这些机构以中立公正的态度,协助劳动者与雇主之间的纠纷解决,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旧劳动法旧劳动法是指过去实施的劳动法律法规。
虽然旧劳动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有保护劳动者权益的规定,但与新劳动法相比,其对劳动关系的影响不够完善和细致。
1. 劳动者权益保护不够完善旧劳动法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不够完善。
例如,旧法律对工资支付和补偿机制的规定比较模糊,导致一些雇主可能违规克扣工资或不合理减少补偿。
2. 劳动关系缺乏平衡旧劳动法在劳动关系的平衡方面存在缺陷。
它过于偏重雇主利益,缺乏对劳动者议价能力的支持和保护。
这导致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的地位相对较弱,难以获得公正对待。
3. 纠纷解决方法有限旧劳动法对劳动纠纷解决方法的规定相对有限。
在没有明确调解机构的情况下,纠纷往往需要通过司法程序解决,导致时间和成本的浪费。
新旧劳动法对比新旧劳动法在保护劳动者权益和促进劳动关系平衡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新劳动法在强化劳动者权益、鼓励劳动者组织和集体谈判以及引入劳动关系调解机构等方面表现出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新劳动法对劳动争议的处理和解决方式
新劳动法对劳动争议的处理和解决方式引言劳动争议是劳动关系中常见的问题,一旦发生劳动争议,不仅会对雇主和劳动者的权益产生直接影响,还可能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潜在风险。
为了有效处理和解决劳动争议,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国制定了新的劳动法规定,不仅明确了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还提出了多种解决方式。
本文将对新劳动法对劳动争议的处理和解决方式进行探讨。
一、新劳动法对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新劳动法规定了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旨在确保争议能够得到及时解决和公正处理。
根据新劳动法,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主要包括调解、仲裁和诉讼三个阶段。
1. 调解阶段新劳动法规定,在劳动争议发生后,劳动者和雇主可以通过协商和调解的方式解决争议。
劳动者可以向所在工会或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申请调解,雇主也可以申请调解。
调解机构会派出专门的调解员进行调解,促使双方达成协议,并在十五天内完成调解程序。
2. 仲裁阶段如果调解失败或一方不同意调解结果,劳动争议将进入仲裁阶段。
根据新劳动法,劳动者和雇主可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仲裁机构会组织仲裁员进行公正、独立的仲裁。
仲裁结果作为劳动争议的裁决,对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3. 诉讼阶段如果一方对仲裁结果不服,可以在接受仲裁决定书后十五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将对劳动争议进行审理,并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判决。
法院的判决具有最终和强制执行的效力。
二、新劳动法对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除了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外,新劳动法还提出了多种解决方式,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劳动争议的需要。
1. 和解和解是指劳动者和雇主在劳动争议解决过程中,自愿达成协议,放弃争议双方的权利,共同解决纠纷。
和解的方式灵活、高效,可以帮助双方在较短时间内解决争议,降低纠纷的成本和风险。
2. 调解调解是一种通过第三方的干预,促使劳动争议的当事人达成协议的方式。
新劳动法要求设立劳动争议调解机构,提供专业的调解服务,帮助双方达成公平、合理的协议。
调解的方式具有灵活性和高效性,能够使双方更好地达成一致。
关于新劳动法中劳动关系解除和终止的解释
关于新劳动法中劳动关系解除和终止的解释劳动关系解除和终止是劳动法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它涉及劳动者的权益保护以及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新劳动法对劳动关系解除和终止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并为双方提供了一些保障措施。
下面将对新劳动法中劳动关系解除和终止的解释进行论述。
首先,新劳动法对劳动关系解除和终止进行了明确的界定。
根据新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关系解除是指劳动合同因一方当事人的违约行为而被取消,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消失,劳动关系完全终止。
而劳动关系终止是指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或者劳动任务完成、合同解除协议、法定解除情形或者被宣告无效等原因,劳动合同终止,劳动关系消失。
从这一界定可以看出,在新劳动法中,劳动关系解除和终止是有所区别的,但它们都意味着劳动合同的终止,劳动关系的消失。
其次,新劳动法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劳动关系解除和终止中提供了一些保障措施。
新劳动法明确规定,无论是劳动者还是用人单位,都应当遵守劳动合同的约定,不能随意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
具体来说,用人单位要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并提前通知劳动者或支付相应的赔偿。
而劳动者要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也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此外,新劳动法还规定了一些特殊情形下的解除和终止规定,比如劳动合同期满、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等等。
这些保障措施的设立,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并使双方在解除和终止劳动关系时能够公平公正地处理。
再次,新劳动法明确规定了劳动关系解除和终止的程序。
根据新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对劳动关系解除或终止应当提前通知劳动者,说明解除或终止的原因、解除或终止的方式、解除或终止的期限等,并在解除或终止前提供相应的解决办法。
而劳动者要求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也要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并明确解除或终止的原因。
双方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时,应当通过协商或者申请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
这一程序规定的设立,有助于双方在解除和终止劳动关系时能够遵守法律法规,减少纠纷的发生,并有助于更好地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益。
新劳动法案的重要变化:对雇佣关系进行全面调整
新劳动法案的重要变化:对雇佣关系进行全面调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劳动力市场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各国纷纷对劳动法进行修订和调整。
近期,我国也通过了新的劳动法案,对雇佣关系进行了全面调整。
这些重要变化对于构建公平、和谐的劳动关系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取消劳动合同制度的二元性劳动合同制度是我国劳动关系的核心制度。
但长期以来,劳动合同制度存在二元性和不平衡性的问题。
新劳动法案取消了劳动合同的二元性,将各类劳动合同统一纳入一般劳动合同范畴。
这意味着不论是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还是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都享有同等的权利和福利待遇。
这一变化有助于消除用工歧视,促进雇主和员工之间的公平交易。
二、加强劳动权益保护新劳动法案在保护劳动权益方面有了更为明确和具体的规定。
一方面,对劳动报酬进行了调整,加大对违法拖欠工资行为的打击力度。
另一方面,新法案进一步规定了劳动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权益保护内容,确保劳动者享有合理的工作休息权利,避免工作强度过大、过劳死等问题发生。
三、加强劳动关系调解和争议解决机制劳动关系的调解和争议解决一直是一个纠纷频发的领域。
新劳动法案对劳动争议解决机制进行了改革,加强了劳动关系调解的法定性、强制执行力度和可操作性。
此外,新法案还加大了对侵权行为的法律制裁力度,提高了劳动权益保护的成本,增强了雇主依法经营的意识和能力。
四、鼓励创新创业和灵活用工新劳动法案鼓励创新创业和灵活用工,鼓励企业采取多样化的用工模式,使用工双方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用工方式。
新法案的出台为企业提供了更大的用工空间和灵活性,有助于加快经济活力的释放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同时,新法案还进一步明确了新兴行业、新技术的用工规范和保障,使劳动者在新兴产业中也能享受到公平和合理的福利待遇。
五、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为了更好地维护劳动者利益,新劳动法案加强了监管和执法力度。
通过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明确了劳动关系的权责,提升了相关行政部门的执法能力,加大了对用人单位的行政惩戒力度,并规定了通过电子监控、随机抽查等方式进行执法监督的具体内容和程序。
中国新劳动法案例:劳动关系转换及继承问题
中国新劳动法案例:劳动关系转换及继承问题中国新劳动法的颁布实施,对于劳动关系转换及继承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规定。
劳动关系转换及继承指的是由于企业的合并、分立、重组等原因,导致原有的劳动关系发生改变,需要考虑如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这一问题在中国的转型期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转型期经济结构的调整往往会伴随着大规模的企业合并与重组,劳动力的流动性增加,导致劳动关系的转变。
在中国新劳动法案例中,有关劳动关系转换及继承问题的具体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新劳动法规定,企业在发生合并、分立、重组等情况时,应当向劳动者提前60天告知,同时将劳动者的劳动关系转让给受益企业。
这一规定保障了劳动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使劳动者能够及时了解到企业的变化情况,以便做出相应的调整。
其次,新劳动法规定,在劳动关系转换过程中,劳动者的原有劳动条件应当得到保留。
这包括工资、工时、休假等方面的待遇。
同时,受益企业需要与劳动者重新签订劳动合同或者补充协议,明确双方的权益保障。
这一规定确保了劳动者在转换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避免了劳动条件的强制变动。
另外,新劳动法规定,在劳动关系转换过程中,企业应当优先保留原有企业的劳动者。
这一规定的实施,旨在保障原有劳动者的就业权益,避免他们因为企业重组而面临失业的风险。
企业应当在重组后的筹备阶段,充分考虑到劳动者的工作能力和经验,提供相应的岗位或者转岗培训,确保劳动者能够顺利过渡。
最后,在劳动关系转换过程中,劳动者享有优先购买企业股权或者股份的权益。
这一规定确保了劳动者作为企业的一部分,在经济利益上的得到合理的保障。
劳动者可以通过购买企业股权或者股份的方式,参与企业的决策和收益分享,实现劳动者与企业的共赢。
总的来说,中国新劳动法案例对于劳动关系转换及继承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规定,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这些规定体现了权益平等、公正公平的原则,并以提高劳动者的参与度和保障权益为核心目标。
然而,在实际执行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新版劳动法规定全文
新版劳动法规定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第三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和谐关系。
第二章劳动合同第五条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
第六条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并具备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劳动者的就业岗位、工作时间、劳动报酬、劳动条件、劳动保护、合同期限等条款。
第七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第八条劳动合同的期限分为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
第九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不得低于本法规定的最低劳动报酬标准。
第三章劳动保护第十条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
第十一条用人单位应当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
第十二条用人单位应当给予劳动者休息和休假的权利。
第十三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
第四章劳动争议的解决第十四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
第十五条劳动争议的解决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
第十六条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以依法参加调解、仲裁和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处以罚款。
第十八条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
第十九条用人单位未按照本法规定支付劳动报酬、提供劳动条件的,劳动者可以依法要求支付工资、补发工资、提供劳动条件。
中国新劳动法案例:劳动关系修复与劳资协商案例分析
中国新劳动法案例:劳动关系修复与劳资协商案例分析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为了维护劳动者的权益及提高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中国领导制定了新的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修复和劳资协商提供了更加明确的规定。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实际案例,来探讨中国新劳动法中劳动关系修复与劳资协商的具体实施情况。
案例描述某企业是一家以生产电子产品为主的制造业企业,员工人数约500人。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终止了一部分员工的劳动合同,并采用了新的薪资计算方法,导致部分员工的薪资大幅减少。
随后,原本获得高薪的员工组织了一次抗议行动,要求恢复原有的薪资水平,并参与劳资协商。
劳动关系修复实践1. 薪资争议的协商根据中国新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员工首先选择了向企业提出书面申诉,要求恢复原有的薪资水平。
然而,企业在面对员工的申诉后并未采取积极的回应,导致劳动关系出现了破裂。
劳动仲裁部门介入后,企业和员工代表进行了多次协商。
通过仲裁部门的调解,企业同意恢复原有的薪资水平,以修复劳动关系。
2. 劳动仲裁的介入劳动仲裁是劳动关系修复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本案中,双方的意见存在较大分歧,无法自行解决。
劳动仲裁部门提供了公正和中立的角色,在协助劳动者和企业达成协议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召开仲裁庭审,审理双方的证据和意见,最终找到了一个平衡双方利益的解决方案。
劳资协商的实践1. 劳动合同的重新协商在劳动关系修复后,劳资双方展开了新一轮的劳动合同协商。
员工代表要求在新合同中增加薪资调整机制,以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企业则提出了一系列与绩效挂钩的薪资调整方案,并承诺加强对员工职业发展的支持。
通过双方的协商和妥协,最终达成新的劳动合同,确保了员工权益的保护和企业的长期发展。
2. 劳资关系的改善除了劳动合同的重新协商外,劳资关系的改善也是劳资协商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本案中,企业为了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和协作,成立了员工代表团队,并定期召开劳资沟通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最新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最新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劳动者,是指在用人单位依法与其订立劳动合同,以执行工作,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取得报酬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第三条本法所称用人单位,是指企事业单位、事业社团、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外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其他依法设立的经济组织。
第四条劳动关系具有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公平、公正的特点。
第二章劳动合同第五条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约定劳动关系的协议。
第六条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用人单位应当在劳动合同成立之日起一个月内为劳动者办理工伤保险手续。
第七条劳动合同应当包括以下内容:劳动双方的姓名或名称、住所、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劳动报酬、工作条件和保护劳动者安全健康的措施、劳动者享有的休假、假期、福利待遇、劳动争议处理方式等。
第八条劳动合同的期限分为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
...附件: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法律名词及注释:1. 劳动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指在用人单位工作并依法与其订立劳动合同的个人或组织。
2. 用人单位:指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经济组织,具体的形式包括企事业单位、事业社团、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
3. 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通过平等自愿的协商达成的劳动关系约定,包含双方的权益和义务。
4. 劳动报酬:是劳动者因提供劳动而享受的经济回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
5. 工伤保险:是指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参加的一种保险,主要用于对工伤或职业病造成的伤害进行赔偿和治疗。
最新民法典对劳动法的改革
最新民法典对劳动法的改革近期,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一部重要的法律文件,对于我国法律体系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其中,对劳动法的改革也是民法典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就最新民法典对劳动法的改革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劳动关系的确立和解除在最新民法典中,劳动关系的确立和解除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明确的规定。
一方面,民法典明确了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并明确规定了劳动合同中应当包含的重要条款内容。
例如,劳动合同应当明确双方当事人的姓名、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等。
这些规定的明确将有助于避免劳动合同中的争议和纠纷。
另一方面,最新民法典还规定了各种情况下解除劳动关系的条件和程序。
例如,劳动合同到期、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关系等情况。
这些规定的明确将有助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使企业能够更加便利地管理劳动关系。
二、劳动报酬和福利保障在劳动报酬和福利保障方面,最新民法典也进行了一些重要的改革。
民法典规定,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享受相应的劳动报酬。
同时,民法典还规定了劳动者提供劳动者权益保护和福利待遇的责任。
这些规定的完善有助于提高劳动者的待遇和福利保障,也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此外,最新民法典还加强了劳动者的休假权利保护。
民法典规定,劳动者享有带薪年休假的权利,并对年休假的计算和使用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这些规定的出台将有助于平衡劳动者的工作与生活,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幸福感。
三、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完善最新民法典还对劳动争议解决机制进行了优化和完善。
民法典规定,劳动争议可以通过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解决。
同时,民法典还规定了不同方式解决劳动争议的条件和程序。
这些规定的明确和规范将有助于提高劳动争议解决的效率和公正性,也增强了劳动者的维权信心。
四、公平竞争和禁止性承揽最新民法典对劳动法中的公平竞争和禁止性承揽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
民法典明确规定,劳动者在岗位关系实际解除后,有权依法与用人单位签订竞业限制协议。
2024年劳动法修订后的员工解雇赔偿新规定
2024年劳动法修订后的员工解雇赔偿新规定本文档旨在详细阐述2024年劳动法修订后关于员工解雇赔偿的新规定。
新规定在保障劳动者权益方面做出了重大调整,旨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劳动解雇机制。
一、修订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日益复杂。
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劳动市场,维护劳动者权益,我国于2024年对劳动法进行了修订。
修订后的劳动法在员工解雇赔偿方面做出了诸多调整,以期构建更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二、新规定概述1. 明确解雇理由新规定明确,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过程中,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平的原则。
除法律、法规规定的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擅自解除劳动合同。
2. 提高赔偿标准修订后的劳动法提高了员工解雇赔偿的标准,具体赔偿金额根据员工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和月工资水平确定。
赔偿标准如下:- 工作年限满1年不满10年的,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工作年限满10年不满20年的,每满1年支付1.5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工作年限满20年以上的,每满1年支付2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此外,员工月工资水平高于当地上年度平均工资300%的,按当地上年度平均工资300%计算赔偿金额;低于当地上年度平均工资300%的,按实际月工资计算赔偿金额。
3. 增加赔偿年限新规定将员工赔偿年限上限由原来的12年调整为15年。
即员工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不超过15个月的工资赔偿。
4. 缩短通知期限修订后的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前,应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
在特殊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缩短通知期限,但不得少于15日。
5. 禁止恶意解雇新规定明确禁止用人单位采取恶意手段解除劳动合同,如虚构员工违纪、故意降低工资等。
用人单位违反此规定的,劳动者有权要求恢复劳动关系,并支付赔偿金。
三、实施日期本次劳动法修订自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四、总结2024年劳动法修订后的员工解雇赔偿新规定,旨在构建公平、合理的劳动解雇机制,维护劳动者权益。
解读最新民法典下的劳动与劳动关系
解读最新民法典下的劳动与劳动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劳动法作为一项重要的法律法规,对于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和谐劳动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期,我国颁布了最新的民法典,其中包含了一系列关于劳动与劳动关系的新规定。
本文将着重解读最新民法典下的劳动与劳动关系的相关内容。
一、劳动合同的订立根据最新民法典,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法律文件,用于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劳动合同的订立应遵循自愿、平等、公平的原则,并应当采取书面形式。
1.自愿原则:劳动合同的订立应基于双方自愿,不存在任何强制性安排。
用人单位不得强迫劳动者签订合同,劳动者也不能被迫接受不合理的合同条款。
2.平等原则:劳动合同订立应保持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权利地位上的平等。
用人单位不得利用自身的优势地位压迫劳动者,限制其权益。
同时,劳动者应主动了解、明确自己的权益与义务。
3.公平原则:劳动合同的订立应当公正、公平,各方权益应得到合理保障。
合同中的条款应明确、清晰,不得设置不公平、不合理的限制。
二、劳动关系的权利与义务最新民法典对于劳动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旨在确保劳动者获得合法权益的保护以及用人单位履行应尽的义务。
1.劳动者的权利:根据最新民法典,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工作安全、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基本权益的保障。
用人单位应当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公平的薪酬待遇,并依法支付劳动者的工资。
2.用人单位的义务:用人单位应当遵守劳动合同的约定,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用人单位有责任提供安全、卫生的工作条件,做好劳动者的防护工作,并为劳动者购买、缴纳社会保险。
三、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根据最新民法典的规定,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并遵循公平、正当的原则。
1.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解除应当基于法律法规的相关情形,如双方协商一致、用人单位提前通知、劳动者实施重大违法等。
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或解除赔偿。
新时代下的劳动关系
新时代下的劳动关系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劳动关系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在新时代下,如何建立良好的劳动关系,已经成为许多企业和政府工作者所关注的重点问题。
一、劳动关系的定义和作用所谓劳动关系,是指员工和雇主之间的工作关系。
它包括了从雇佣开始直至工作结束的全过程,涉及到工资、福利、社会保险和劳动保护等一系列问题。
良好的劳动关系,对于企业的稳定发展、员工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企业而言,良好的劳动关系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生产效率,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同时,合理的工资福利、安全环境和社会保险,也可以增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进而提高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
对于员工而言,良好的劳动关系则意味着能够分享企业的成果和利润,获得应有的报酬和福利,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对于社会而言,良好的劳动关系则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降低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强社会凝聚力,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新时代下的劳动关系的挑战和机遇在新时代下,劳动关系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挑战方面,一方面是以疫情为代表的各种灾害和风险,这些灾害和风险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企业和员工的生产和生活,增加了企业和员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则是来自于经济和社会变革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如转型升级、智能化和全球化对于企业和员工的要求日益增强,同时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对于工作模式和员工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机遇方面,则是在新型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的推动下,劳动关系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一方面,新型市场需求带来的人才需求和新业态的出现,都为员工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政策的积极措施和创新力度,也为企业和员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支持和保障,如就业保障、教育培训和职业安全等问题。
三、构建新时代下的良好劳动关系的方法和思路为了构建新时代下的良好劳动关系,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综合运用政策、市场和文化等多种手段和方法。
2020年最新劳动法全文
2020年最新劳动法全文最新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全文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第三章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第四章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第五章特别规定第一节集体合同第二节劳务派遣第三节非全日制用工第六章监督检查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第三条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共同研究解决有关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工会应当帮助、指导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并与用人单位建立集体协商机制,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第七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最新民法典下的劳动关系调整
最新民法典下的劳动关系调整随着最新民法典的实施,劳动关系调整也迎来了一系列的变革。
在新的法律框架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得到了明确界定,为劳动关系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更加稳定和可行的依据。
本文将就最新民法典下的劳动关系调整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合同关系的调整依照最新民法典规定,劳动关系的基础是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合同关系在民法典的调整下,注重平等、自愿和公平原则。
双方在签订劳动合同之前应当明确约定劳动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工资待遇等重要事项,并应当对双方的权益和义务进行明确规定。
同时,劳动者在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环境出现变化时,也可以通过与用人单位重新协商和订立补充协议的方式进行调整。
二、工资待遇的调整新的民法典对于工资待遇的调整给予了更加明确的规定。
劳动者的工资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劳动者的工作贡献、工作条件、劳动市场情况等因素确定合理的工资水平。
同时,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应当严格遵守最低工资标准,确保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对于因劳动者工作表现突出而需要提高工资水平的情况,双方可以通过协商或者与争议解决机构进行调解。
三、劳动时间和休假的调整劳动时间和休假的调整也是最新民法典下劳动关系调整的重要内容。
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应当按照国家和地方的规定进行安排,并应当遵守法定的工作时间制度。
对于需要加班的情况,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相应的加班工资。
劳动者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符合法律规定的休假安排。
四、合同解除和劳动争议的处理根据最新民法典的规定,劳动合同的解除应当根据合同的约定或者法律的规定进行。
协商一致解除和通知解除是最常见的解除方式,而除此之外,还存在着用人单位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特殊情况,例如劳动者违反劳动纪律或者其他重大违法行为。
当劳动争议发生时,双方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等方式进行解决,从而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五、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加强新的民法典强调了劳动者权益的保护,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解读新的劳动法法规对企业的影响
解读新的劳动法法规对企业的影响解读新的劳动法法规对企业的影响随着社会发展和劳动关系的变化,各个国家都在不断完善和修订劳动法法规,以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和调整公平就业环境。
新的劳动法法规的实施对企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新的劳动法法规对企业的影响进行解读。
一、提高劳动者权益保护新的劳动法法规进一步增强了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力度,如加大对拖欠工资和违法解雇行为的处罚力度。
这使得企业在管理劳动关系时需要更加注重法律法规的遵守,不能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在员工拖欠工资或者违法解雇的情况下,企业将面临处罚和赔偿的风险。
因此,企业在劳动关系管理上需要更加规范和合规,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纠纷。
二、灵活用工制度改革新的劳动法法规对灵活用工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给予企业更多的用工灵活性。
通过加大对劳务派遣、零工经济和特定岗位的灵活用工制度的扶持力度,使得企业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生产经营需求。
灵活用工制度的改革对一些企业来说,意味着降低用工成本和提高市场竞争力。
然而,企业在灵活用工制度下也需要注意合法合规,避免滥用灵活用工制度,以免引发劳动争议和社会不稳定。
三、加强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新的劳动法法规加强了推动和谐劳动关系的调解和协商机制,为企业提供了更好地解决劳动纠纷的途径。
通过加大劳动关系调解仲裁力度,鼓励企业与劳动者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纠纷,有效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
企业在面临劳动纠纷时可以通过劳动关系调解机构进行协商和调解,减少了对法律程序的依赖,进而减轻了企业的负担。
四、加强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新的劳动法法规强调了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鼓励企业加大对劳动者的培训投入。
这有助于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同时,对企业而言,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企业需要将职业技能培训作为战略扩展的一部分,加大培训资源投入,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
五、优化劳动法执法环境新的劳动法法规要求加强对劳动法执法的监督和管理,提高执法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企业劳动关系调整:新劳动法案下的人员待遇优化
企业劳动关系调整:新劳动法案下的人员待遇优化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企业的劳动关系也在不断调整和改善。
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和社会的需求,各国纷纷修订劳动法案,以确保员工的权益得到保护并提高工作环境的质量。
本文将探讨新劳动法案下的人员待遇优化。
1、背景介绍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对于劳动者权益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传统上,劳动者常常面临低工资、长时间工作、没有福利保障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了不少的劳动纠纷和社会不稳定。
为了改善此类问题,各国政府开始重视劳动法的制定和实施。
2、新劳动法案的修订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劳动法案呼应了一系列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需求。
它一方面加强了对雇主的约束和监管,另一方面也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福利和权益保护。
下面是新劳动法案的主要修订内容:(1)工资待遇:新劳动法案明确规定,企业必须向员工支付合理的工资,并且禁止任何不合理的工资扣除。
此外,工资应该符合劳动力市场的价格,并能够满足员工的生活需求。
(2)工作时间:新劳动法案规定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某一固定时数,同时明确规定加班工资的计算和支付方式。
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员工长时间工作并提高工作效率。
(3)福利保障:新劳动法案要求企业为员工提供必要的福利保障,包括社会保险、年假、病假、妇女保护等。
这些福利的提供可以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生活质量。
(4)劳动合同:新劳动法案要求企业与员工签订明确的劳动合同,并明确规定双方的权益和责任。
合同中应包括工资、工作时间、福利等内容,这样可以减少劳动纠纷的发生。
3、新劳动法案的影响新劳动法案的实施可以带来以下几点影响:(1)促进社会稳定:新劳动法案可以有效减少劳动纠纷的发生,并提高劳动者的满意度。
这样可以增强社会的稳定性和发展。
(2)提高企业形象和竞争力:企业遵守新劳动法案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吸引更多优秀的员工加入,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3)增加员工工作积极性和生产效率:新劳动法案的实施可以使员工得到更好的待遇和保障,从而增加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生产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法下的企业劳动关系处理
作者:陈海
来源:《人力资源管理》2009年第09期
编者按:面对《劳动合同法》及其他相关新法规实施后企业劳动争议不断或群发的现象,本文从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角度,结合作者具体工作实践,总结分析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在新法环境下如何有效开展企业的劳动关系管理工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提供了实践方面的一系列劳动关系处理方法、思路和建议。
系统构建企业劳动关系管理基础
《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颁布实施之后,很多企业的劳动争议不断,并且有群发性倾向。
对于这些劳动争议的出现,我们总结分析后发现基本属于同一类问题,但为什么明知道在这方面存在不规范,并且频繁出现劳动争议仍不能解决呢?这就是因为企业的劳动关系管理基础没有构建,企业的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管理者就像是救火队,处理了这个员工的劳动争议又出现了另一个员工的劳动争议,因此,系统构建企业劳动关系管理基础非常关键。
那么如何构建企业劳动关系管理基础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
(一)管理者重视
劳动争议之所以出现井喷式的发展,最为根本的原因是企业管理者不重视。
1995年国家的《劳动法》在具体实施中一直流于形式,企业管理者习惯了随意用工,当《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仍然不重视,孰不知整个用工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员工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用工了。
因此,企业的各级管理者首先要转变观念,学法懂法,主要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改变和提升:
1.各级管理者要学习《劳动合同法》,具备法律意识,特别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更应该成为各类劳动法律法规方面的专家;
2.明确管理人员是制度的制定者、执行者和完善者;
3.加强自身对制度的学习与理解,并对员工进行制度培训;
4.做好管理过程中对员工表现的评价与确认。
通过管理者观念转变,学法懂法,学会用制度管理员工,整个企业劳动关系管理逐步规范起来,形成了依法用工和制度管理的企业文化氛围,员工在解决自身劳动利益后自然也就会更加投入的去工作,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好的效益。
(二)管理制度完善
在完善管理制度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按《劳动合同法》规定程序制定颁布公司管理制度。
在制度通过法定程序时可以请当地的劳动保障部门和工会等到企业现场指导,甚至可以邀请他们参与整个制度通过程序,从而一方面达到制度制定程序合法,另一方面又增加制度制定的外部权威性。
2.管理制度内容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法律规定。
在制定各类制度过程中,应广泛征求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公司法务部门或外部劳动法专家的意见,努力使制度内容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3.管理制度体系要完善,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一般必须建立以下几个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员工手册》;《考勤管理制度》;《薪酬福利管理制度》;《员工奖惩制度》。
另外,可根据企业实际管理需要,依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进一步制定试用期的管理制度、申报各类人员不同工时制等规章制度。
(三)公共关系和谐
作为劳动法律法规的执行和监督部门,企业所在地的劳动保障部门是劳动法方面的专家,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者要加强与当地主管劳动保障部门联系,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
如在制定企业规章制度时,可请他们参与制定和审核,另外可邀请他们至企业,对企业的劳动关系管理现状进行诊断,同时,通过他们了解其他企业的一些好的做法。
这样一方面主动接受了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另一方面与监管部门建立良好的联系,通过他们协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来推动企业的劳动关系管理规范化进程。
(四)推行民主管理
在劳动关系管理方面的民主化管理,就是要让员工参与到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中来,从法律规定的管理制度制定程序也可看出来,企业管理已经不是管理者单方面的行为,而是一个互动、良好沟通的行为。
这就要求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作出调整,积极接受员工相关劳动关系方面的咨询。
同时,加强员工的普法教育,以增强员工对国家法律法规的正确理解,避免因错误理解而造成的劳动关系紧张。
另外,还要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制度培训,提升对管理制度的认知与理解,从而规范其日常工作行为。
在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员工进行管理制度培训时,一定要做好培训的记录,这将是对以后可能出现的违纪行为处罚的最好证据。
劳动争议内部调解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专门用了一章规定调解,明确了相关的调解组织和组成人员。
从2008年全国各地劳动争议处理概况看,调解是解决劳动争议最主要,也是比较有效的方式。
(一)劳动争议内部调解程序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明确内部劳动争议调解的程序。
以往很多的争议,就是因为没有利用好内部调解这个工具,从而导致在劳动仲裁时给企业经济、社会形象等造成很大的损失。
因此企业内部劳动争议调解程序是做好内部劳动争议调解的前提。
建议企业内部应建立如图一的调解程序(见图一):
(二)劳动争议内部调解方法
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在处理内部劳动争议调解时,要平衡好员工与企业两方的利益,很多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认为这很难。
事实上,在处理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就可有效的解决问题:
1.积极友好的听取并详细记录员工提出的权益要求,通过初步沟通准确把握员工的想法;
2.以客观事实和法律规定为依据,详细、耐心和温和的向员工说明其不合理要求的相关事实和法律依据,对员工合理但在公司通过可能性较小的要求,与其进行深度沟通,努力说服其降低预期;
3.结合相关法律法规,针对员工的每一条要求制订出相对合理、合法的处理办法,并积极咨询公司律师或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的意见;
4.最终向公司领导汇报调解结果时,要将利、弊进行说明,以供领导决策;
5.协商好的,要积极主动的帮助员工办理相关手续。
劳动争议监察或仲裁
很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最怕劳动监察部门到企业检查员工举报的企业违法行为或者参加劳动仲裁庭进行劳动争议的审理和裁决过程。
之所以怕,一方面是前面提到的基础工作没有做好,经常作为救火队员,另一方面是自身的准备不充分。
因此,作为直接负责处理劳动关系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掌握一定的资源,具备一定的能力,才能将企业的劳动关系管理工作做好,一般应掌握下列资源:
1.熟练掌握《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及所在省市相关劳动法规;
2.熟悉劳动监察机构、人员、办事流程;
3.熟悉劳动仲裁机构、人员、办事流程。
(一)分析劳动争议类型
面对劳动监察或仲裁时首先要分析劳动争议的类型,看看申诉要求包括哪几类。
根据目前发生的大多数争议来看,无非是以下这几种:
1.工资类(包括克扣、拖欠工资、加班工资、下岗生活费、内退工资、降低工资标准等)
2.合同签订及履行类(因未签订合同、履行合同约定的内容发生的争议等)
3.劳动关系解除类(包括辞退、违纪解除合同或因其他原因导致合同解除的、因解除合同要求补偿金等、终止事实劳动关系、解除聘用协议等)
4.劳动保护类(包括工伤待遇、职业病防护等)
5.福利待遇类(主要为国家规定应享受的福利或待遇)
6.社会保险类(包括不缴、少缴、不按实际工资标准缴纳等)
7.其他类
搞清楚劳动争议是哪一种类型后,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寻找解决办法了,这样在监察或仲裁过程中自己心里也就有了数,也才能在监察或仲裁后快速做出对原来政策的调整或制度的规范,以防止同样的劳动争议事件再次发生。
(二)监察或仲裁的一般程序
前面在说明企业劳动关系管理基础时就提到,作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一定要熟悉和了解当地主管劳动保障部门的机构、人员及办理流程,这样才能使劳动关系管理不断得到提升。
因此,建立企业内部与劳动部门间就劳动争议处理的程序显得非常必要,劳动争议处理程序(见前页图二。
在处理具体劳动争议过程中,要积极与监察和仲裁部门保持联系和沟通,快速、准确的反馈他们需要的各类材料,另外,利用好日常工作中保存的员工制度学习记录、违纪检查、辞职报告等各类材料。
已经仲裁或调解好的,要主动和快速的帮助员工办理相关手续。
违纪员工处理
《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宗旨就是保护劳动者,规范企业用工。
不少人持有不认同的观点,但作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认真研究、读透法规,就是这样一部法律,其仍然赋予企业很多的权力,特别是配套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更是进一步明确了企业在处理劳动关系中的主动权,如其中的第十九条就列举了企业解除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或者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的多种情形。
因此,要利用好这些法律条款来进行有效的劳动关系管理,特别是对违纪员工的处理。
企业内部建立一套规范、合法的处理违纪员工的制度和程序是做好劳动关系管理的又一必要条件。
违纪员工处理的一般程序(见前页图三):
综上所述,企业劳动关系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管理体系,需要人力资源管理者努力推动所在企业内部的基础管理。
只要平时管理有序,人力资源政策合法合理,注重平时依照企业规章制度收集各类员工表现、行为记录,必定能创建和谐的用工关系,在劳动争议中也将处于主动地位,同时争议也将会越来越少。
(作者单位:扬子江药业集团人力资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