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说课稿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说课稿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1 教材内容概述本节课所讲的是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的第18课,题目为《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严峻现实和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内容包括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面临的经济、政治、社会方面的问题,以及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实际情况提出的理论探索,包括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基本农田和农村经济政策、土地改革、人民公社等。

1.2 教材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以及中国共产党为解决这些问题所做的理论探索。

通过学习,学生将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分析和评价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探索对中国的影响。

1.3 教材重点•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探索及其对中国的意义1.4 教材难点•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所面临的复杂的经济、政治、社会问题•分析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探索对中国的影响和意义二、教学过程2.1 导入(15分钟)2.1.1 导入问题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我将提出以下问题: -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面临了哪些经济、政治、社会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你认为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2.1.2 导入活动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就上述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交流,并鼓励他们提出具体的观点和分析。

2.2 学习内容(40分钟)2.2.1 新中国面临的困难和问题(15分钟)首先,我们将通过课文讲解的方式介绍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经济、政治、社会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这包括了经济困难、国家安全问题、农村问题、社会问题等。

通过详细的介绍,学生将对新中国所面临的复杂形势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2.2.2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探索(25分钟)接着,我们将介绍中国共产党为解决上述问题所做的理论探索。

这包括了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基本农田和农村经济政策等。

通过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学生将了解这些理论探索的背景、内容和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设计9: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教学设计9: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过程评价:什么是邓小平理论?它是如何形成的?除了邓小平理论外,现在对中国思想产生巨大影响的理论还有什么?请大家带着这些疑问来探究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一、伟大的转折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多媒体展示材料: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十年“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全国各族人民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各项建设中去,但出现了两年徘徊的局面。这一方面是由于“文化大革命”长达十年,所造成的政治上、思想上的混乱不容易在短期内消除。但更重要的是由于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在指导思想上继续坚持“左”倾错误所造成的,集中体现在“两个凡是”上。
过程评价:其实质是坚持“左”的错误,反对否定“文革”。
过渡:这种状况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发展,急需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来突破这个禁锢,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展开的。
多媒体展示材料:邓小平题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师生互动:邓小平以鲜明的态度,积极支持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有力的推动,使这场讨论得以在全党、全军、全国公开深入地进行。
2001年,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2002年,中国共产党十六大召开,在这次大会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章程》。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教学
目标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理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条件;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18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教学设计 教案

18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理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条件;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探究、情景再现、历史比较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结晶。

(2)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我们的行动,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难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3. 教学用具幻灯片。

图片。

4. 标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田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这是20世纪末唱响大江南北的《春天的故事》歌词。

歌词中的“老人”是谁呢?他在中国留下了哪些壮丽的“诗篇”?由此导入新课。

一、伟大的转折:1、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参考教材P86“历史纵横”)●对象:“两个凡是”●影响:打破枷锁,解放思想2、新理论的宣言书(1978年):●报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影响: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3、伟大的历史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邓小平理论的酝酿、准备时期)●时间:1978年12月●内容:①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③改革开放。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1. 教学目标•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思想理论的探索;•认识改革开放以来解放和发展思想的初步成果;•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高自我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力。

2.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2.1 新中国成立后思想理论探索•新中国成立后,国共两党思想理论的碰撞与融合;•“三大改造”中涌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思想的重大影响。

2.2 改革开放以来解放和发展思想的初步成果•思想解放的进程与发展状况;•第一个解放思想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延续与开拓。

2.3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科学发展观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特点和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

2.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特点和内容。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观看视频。

4. 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引出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第二步:讲解新中国成立后思想理论的探索;•第三步:通过讲解,了解改革开放以来解放和发展思想的初步成果;•第四步:观看科学发展观的相关视频,了解其内涵及表现形式;•第五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特点;•第六步:案例分析,讨论案例与新时期思想理论的关系;•第七步:总结本课程学习的内容。

二、教学反思本次课程中,学生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了解了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为了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我们还使用了视频展示的方式,带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科学发展观。

最后,通过案例讨论,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注意掌握好知识点的分量,特别是在演示科学发展观的视频环节,需要注意时间的分配。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教学目的要求(一)使学生全面理解正确地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理论来源。

(二)使学生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伟大意义,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理论来源。

教学过程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的中国社会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

经济上,小农经济是主要形式,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商品经济不发达。

政治上,封建专制主义是政治的主体,地主阶级是这个政治体系的主人。

在整个封建社会里,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始终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很弱,是一个新的阶级。

2.鸦片战争:1840年6月,英国用坚船利炮轰开了清朝闭关锁国的大门。

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艰难的探索。

3.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北京爆发,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里程碑。

五四运动表明,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新文化发展的原动力,代表劳动人民利益的新文化,战胜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旧文化。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五四运动后,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中国人民的斗争中,看到了新的希望,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于1922年8月,在党的“二大”的政治报告《如何继续全国革命高潮与争取抗战胜利》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路线。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人教版必修3历史教案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人教版必修3历史教案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人教版必修3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历史阶段。

2.了解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是一个具有复杂性、发展性和趋势性的历史过程。

3.掌握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4.掌握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意义和作用。

5.培养学生全面、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将通过以下内容进行教学: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新时期的背景和形势。

–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和主张。

–邓小平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意义和作用。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与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涵和主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贡献和作用。

3.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主张。

–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贡献和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1.理解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历史阶段,并了解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是一个具有复杂性、发展性和趋势性的历史过程。

2.掌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主张,以及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意义和作用。

3.培养学生全面、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扼要叙述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使学生初步掌握相关知识。

2.互动法:讲解完毕后,通过与学生的问答互动,激发学生思考和探讨共同关注的问题。

3.案例法:通过真实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

4.形象法:通过相关材料的呈现和图表的使用,使学生形象化地理解相关概念和理论知识。

五、教学资源1.讲义:提供关于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的讲义。

2.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材料和图表,形象化地呈现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背景和基本内容。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设计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设计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主要内容、发展过程,认识邓小平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思想。

(2)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背景、内容;分析其对党的建设、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了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发展及主要内容。

(2)通过课堂讨论,了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社会的历史贡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知道这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的重要指导思想。

我们要坚持邓小平的正确理论,指导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2)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原理的了解,看到思想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重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难点如何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实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和“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中的两个“春天”分别指对中国有重大影响的什么历史事件?两个“春天”具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新课学习一、伟大的转折“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们在欢庆之时,又心存疑虑。

因为,十年浩劫所留下的后果十分严重,要在短时期内消除这场内乱所造成的政治上、思想上的混乱是十分艰难的。

展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联合社论邓小平题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百废待兴,中国人民急切地期待着中国迅速摆脱困境,迈开大步前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学设计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学设计1
首先,讲述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背景和主要内容,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性,以及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接着,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如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等。
最后,讲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如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等,并联系实际案例,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发展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五、作业布置
作业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我将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心得,要求不少于800字。通过写作,促使学生深入思考这些理论的核心内涵及其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讨论。讨论主题可以包括:
1.邓小平理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作用;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的建设、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方面的体现;
3.科学发展观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结合课本内容和导入环节的图片、视频资料,展开思考和分析。我会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2.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可能存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运用不足的情况。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可能存在沟通不畅、协作不充分的问题。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使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意义和重要性;2.了解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基本内容;3.掌握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方法和途径;4.培养学生对新时期理论探索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意义和重要性在新时期,面对社会变革、科技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理论探索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节课将探讨新时期理论探索的意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理论探索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

2.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基本内容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包含了多个方面的内容,如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特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等。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基本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对新时期理论探索的整体认识。

3.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方法和途径为了进行理论探索,学者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和途径。

本节课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理论探索方法,如实证研究、比较研究和理论建构等,并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和运用技巧。

4. 学生对新时期理论探索的兴趣和能力培养通过课堂探讨和讲解,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新时期理论探索的兴趣和能力。

教师将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社会问题、学术研究领域,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讨论,提高他们对理论探索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思考:你们觉得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有什么意义和重要性?2. 课堂讲解(2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及其基本内容。

同时,教师可引入相关案例和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理论探索的实际应用。

3. 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方法和途径。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教师可以引导讨论,及时纠正错误观点,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4. 学生发言和总结(10分钟)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新时期理论探索的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体会,教师可加以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术价值观和研究方法。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学案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学案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学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从分三目介绍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中目“伟大的转折”实际上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出现的重要前提,当然它也是邓小平理论出现的直接背景之一。

其中,“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围绕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讲述了伟大转折的宣言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并高度评价了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由于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所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的文字与影视资料非常丰富,建议在教学时进行适当补充,以增强学生对这一时期所诞生的伟大理论的感性了解,为深入掌握邓小平理论的地位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了解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过程,认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指导思想。

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它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发展,认识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归纳、概括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并与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作比较。

通过分析“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社会百废待兴的形势,认识邓小平理论提出的必要性,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认识邓小平在创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重大贡献。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难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划片生,学生差距较大。

有些学生在初中历史已有部分基础知识,本课主要是提高学生归纳要点和材料解析能力问题。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学生的学习准备:做完预习学案。

.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课标要求】概述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当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理解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探究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国际共产主义的影响过程与方法:谈话法,分析法和归纳对比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新的社会实践需要新的理论,新的理论指导新的社会实践。

学习老一辈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甘愿奉献的高尚品格【重点难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邓小平理论的地位【知识梳理】一、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简表时间内容精髓及指导意义酝酿产生发展走向成熟并形成体系、科学内涵:①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②是对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③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④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主要内容:①关于发展道路,强调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②关于真理标准,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③关于发展阶段,作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④关于根本任务,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⑤关于发展动力,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⑥关于外部条件,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⑦关于政治保障,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⑧关于发展战略,提出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步骤和目标⑨关于和平统一,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⑩关于教育发展,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⑾关于科技地位,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⑿关于判断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提出“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精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精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课标要求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当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教学目标1.阅读教材,识记邓小平理论在新时期各阶段邓小平理论的发展;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确立等发展过程和其主要内容。

2.依据教材及导学案中的材料,通过生生共议、师生互议、学生质疑,引导学生通过对邓小平理论发展历程的梳理,结合必修一、必修二相关知识,全面分析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进而理解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与发展;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引导学生全面分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结合其提出的时代背景和主要内容综合考查,认识到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其本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进而明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学法指导1.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是在它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的。

因此,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发展需要注意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其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2.学习邓小平理论,应注意联系实际和比较分析法,多联系每一历史时期或今天实际生活中的情况,加深对伟大理论同历史发展关系的理解。

重点难点1.重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2.难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自制本课课件;相关图文资料。

教学方法以“四导一评”教学模式为主,辅以其它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有机引入】创设问题情景: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引入:“春天”是什么?1979年和1992年分别发生了什么大事?“有一位老人是谁?”为什么在歌颂他?【自主学习】带着下列问题,阅读教材P82-85,在书上进行圈、勾、划,对知识点进行记忆与思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学设计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涵盖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教师对练习题进行讲解,针对学生的错误和疑问进行解答,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新时期理论探索的主要成果和意义。
c.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4.教学评价设计:
a.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期中考试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b.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合理的评价和指导,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c.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培养自我监控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背景,阐述其主要观点,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社会主义本质等。
2.分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强调其对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指导作用。
3.讲解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以及如何指导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4.结合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这些理论在新时期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实际应用。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可能对理论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把握不足,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拓展。此外,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和案例进行分析解读。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国家和民族认同感逐渐增强,有利于培养其热爱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需求,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原创2: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原创2: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意义: 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创造性地回答了“建 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对马、毛、邓理论的继承 和发展;是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南。
十六大(2002年11月)
毛泽东思想
解决的问题
民主主义革命 道路及社会主 义改造和建设
小结
思想精髓
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 独立自主
邓小平理论 什么是社会主 解放思想 义,怎样建设 实事求是 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 建设一个什么 实事求是 重要思想 样的党、怎样 与时俱进 建设党
重大作用 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使中国人民富起来
引领中国迈向全面小 康社会
1、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拨乱反正,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奠定了思
想基础,因为它( B )
A.全面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的错误理论
(1992年) ____发__展__生__产__力__________,消灭剥削,消除两极
分化,最终达到_____共__同__富__裕_______。

(3)标准:“三个有利于”

(1)用____邓__小__平________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
成 中共十四大 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熟 (1992年) (2)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 新道路正式开始
问题探究:
问题二: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理论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内 容有哪些?形成的过程体现了的什么哲学原理?
1、形成过程
过程
内容
明确提出
中共__十__二__次__代__表__大__会_____
邓小平明确提出,走自 己的路,建设
(1982年)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历史备课教案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历史备课教案

一、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历史备课教案二、课时安排:每课时45分钟,共5课时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时期的理论探索背景和历史条件。

2. 使学生掌握新时期的理论探索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观念,提高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认同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新时期的理论探索背景、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2.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指导意义。

五、教学过程:1. 第一课时:新时期的理论探索背景和历史条件教学内容: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以及在这个阶段,我们党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进行理论探索的背景和历史条件。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2. 第二课时:新时期的理论探索主要内容教学内容:详细讲解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主要内容,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

教学方法:讲述法、案例分析法3. 第三课时: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精神实质教学内容:阐述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所体现的精神实质,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等。

教学方法:讲述法、小组讨论法4. 第四课时: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指导意义教学内容:分析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指导意义,以及它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讲述法、问题驱动法5. 第五课时:总结与拓展教学内容: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和价值观引导,布置相关的拓展作业。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历史备课教案七、课时安排:每课时45分钟,共5课时八、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时期的理论探索背景和历史条件。

人教版必修三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三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学设计
4.开展课堂小结、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等环节,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尚情操,增强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
3.增强学生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认同,提高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设想实施:运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理论知识的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4.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设想实施: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观点,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思考、表达,提高批判性思维。
同时,强调理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教育学生要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教材,整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以思维导图形式呈现,要求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2.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渐提高,但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仍有待加强。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现实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青春期,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逐渐形成,需要教师加以引导。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科学发展观在解决我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要求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形成共识。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湖北省宜城市第一中学杨云★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过程,认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指导思想。

(2)理解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3)探究邓小平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归纳、概括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2)教师应通过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等重大理论问题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科学性,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及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

(3)情景再现:运用多媒体技术放映邓小平南巡讲话有关片段,体会讲话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社会百废待兴的形势,认识邓小平理论提出的必要性,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认识邓小平在创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重大贡献。

(2)简介邓小平的生平,知道新的社会实践需要新的理论,新的理论指导新的社会实践。

学习老一辈爱国主义精神及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甘愿奉献的高尚品格。

(3)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模块链接:必修Ⅰ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第24课“新时期外交建树”。

必修Ⅱ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第14课“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难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多媒体PPT课件和视屏综合运用、讨论法。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美国《时代》杂志封面人物介绍导入,引出在毛泽东以后对中国社会产生决定性影响的人物:邓小平。

原创4: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原创4: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三个
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

代表
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谢谢观看!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课标要求
1.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2.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3.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 对加 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 的重要指导意义。
邓小平理论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背景 (1)“两个凡是”与“文化大革命”后的两年徘徊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的党、怎样建党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使中国人民站 起来;建立社 会主义制度
使中国人民富 起来;开创中 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
向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迈进; 加快推进社会 主义现代化
单元小结
毛泽东
解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思想
中国如何独立并走向社会主
放 思
义的问题

邓小平
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和
实 事
理论
中国革命道路; 社会主义改造和 社会主义建设
实事求是 独立自主 群众路线
邓小平理论
以邓小平为 核心的党的 第二代领导 集体
什么是社会主义; 解 放 思 想
怎样建设社会主 义
实事求是
进一步回答了什
以江泽民为 么是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
核心的党的 第三代领导
怎样建设社会主 义;创造性地回
集体
答了建设什么样
3.主要内容

教学设计7: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教学设计7: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学目标1.阅读教材,识记邓小平理论在新时期各阶段邓小平理论的发展;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确立等发展过程和其主要内容。

2.全面分析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进而理解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与发展;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引导学生全面分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结合其提出的时代背景和主要内容综合考查,认识到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其本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进而明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1.重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2.难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教学过程【有机引入】创设问题情景: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引入:“春天”是什么?1979年和1992年分别发生了什么大事?“有一位老人是谁?”为什么在歌颂他?【自主学习】带着下列问题,阅读教材P82-85,在书上进行圈、勾、划,对知识点进行记忆与思考。

1.阅读教材第一目“伟大的转折”A:(1)“文革”结束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共党中央的指导思想有何新变化?有何历史意义(请注意阅读“前言”、“历史纵横”、图片资料及注释综合思考)?①1977年,“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

②1978年,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邓小平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③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思想路线;党和政府工作重心的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揭开序幕,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阅读教材第二目“邓小平理论的形成”A:(1)请依据时序简述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理论(请注意阅读“学思之窗”、图片资料及注释综合思考)。

①1982年,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
第18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
【标要求】
概述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当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认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理解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探究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国际共产主义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谈话法,分析法和归纳对比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新的社会实践需要新的理论,新的理论指导新的社会实践。

学习老一辈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甘愿奉献的高尚品格
【重点难点】:
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2、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知识梳理】
一、邓小平理论
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简表
时间内容精髓及指导意义
酝酿
产生
发展
走向成熟并形成体系
2、、科学内涵:①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②是对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下的继承和发展
③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④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
3、主要内容:①关于发展道路,强调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②关于真理标准,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③关于发展阶段,作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④关于根本任务,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⑤关于发展动力,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⑥关于外部条,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⑦关于政治保障,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⑧关于发展战略,提出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步骤和目标
⑨关于和平统一,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
⑩关于教育发展,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
⑾关于科技地位,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⑿关于判断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提出“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⒀关于计划与市场,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4、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①(提供思想基础)
②(提供经验条)
③(推动事业发展)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背景
国际形势的变化
国内形势
2、基本内容:①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
②始终代表
③始终代表
3、关系:“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基础
灵魂和先导
本质和归宿
4、精神实质
(1)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关键在于与时俱进。

(2)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样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本质在执政为民。

(3)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历史地位
理论:是对继承与发展
理论价值:是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
指导意义:是新世纪实现的强大思想武器。

【知识拓展】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区别
解决的问题思想精髓重大作用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延伸探究】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毛泽东、邓小平。


请回答:
(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析举例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