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芙蓉楼送辛渐
四年级下册语文《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芙蓉楼送辛渐》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属于新课标规定的必背优秀古诗词篇目之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在被贬入吴地时,送别友人辛渐赴洛阳所创作的一首离别诗。
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让学生知道这首古诗;
2. 学会朗读这首古诗以及理解其中的含义;
3. 能够通过理解古诗,逐步提升语文素养。
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步骤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再现法,用艺术欣赏的方式引导学生朗读诗歌,并材料分析来学习诗歌。
然后,教师需要解析诗歌中的意境,帮助学生感悟作者的心情和高尚的品格。
接着,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探讨诗歌中蕴含的意义,重写人物的高风亮节。
最后,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古诗,让学生进行课堂展示,以此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对重点句子的深化理解,就是对“品意境,悟感情”环节的落实,能够使我们对诗人有更多的了解,对诗歌有更深的思考。
学习古诗,从字词入手,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弄清诗歌表达的主题。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五、拓展总结
1.人生自古重离别,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
3.归纳主题:《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的表白,不仅烘托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表明诗人永葆高洁清廉品质的崇高气节。(板书:高洁清廉)
4.表达手法: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5.指导背诵。
出示课件,一是提示学生要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来学习古诗,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按部就班地进行学习;二是提供自学提纲,放手让学生去学习,既目标明确,有章可循,又不拘形式,方法灵活,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课题
古诗三首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读“芙、蓉”等7个字,会写“芙、蓉、洛”等8个字,理解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3.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4.体会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质。
教学
4.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756年)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写七言绝句,后人称王昌龄为“七绝圣手”。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5.写作背景: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优秀6篇)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优秀6篇)芙蓉楼送辛渐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整首诗的意境和其中包含的情感。
(3)欣赏并感受送别诗的不同风格2、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联想的方法体会古诗意境的方法3、情感态与价值观度体会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激发学生从小立志做品质高洁的人。
二、教学重点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
三、教学难点从“楚山”孤峙,“一片冰心在玉壶“中体会到诗人表现出来的坚强品质。
四、课前交流今天看到这么多的同学与我一同学习,感到非常高兴。
你们班一共有多少同学?……差不多是我们班的2倍了,真好,我喜欢大班上课热烈的气氛。
哦,忘了自我介绍,我姓郑,郑成功的郑。
名玉琴,玉是美玉的玉,琴是古琴的琴。
你能介绍一下自己吗?真好,我宣布,从现在开始,我又结识了()位新朋友。
你们愿意与我交朋友吗?好,那就请朋友们与我一同进入这“古韵流香“的课堂吧。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看到“古韵“二字,你能联想到哪些词语?说得没错,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流香溢彩,举世闻名。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感受一下古诗的迷人魅力。
(二)读诗题(出示2:课题)我们一起来来读诗题:芙蓉楼送辛渐师:读诗先读题,你从诗题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或者,引发了哪些疑问呢?预设:1、地点2、送别诗3、送辛渐师板书课题疑:1芙蓉楼在哪里2辛渐和王昌龄是什么关系?辛渐要去哪里?(注释)点击相关链接,提供给学生学习资料那王昌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读诗人(三)读诗人(出示3:诗人)教师导语:那么王昌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诗人先请同学们把自己预习所得交流一下吧学生交流关于王昌龄的资料师:同学出示资料用一句话说说从这段文字中了解到关于王昌龄的哪些信息1,一生坎坷2很重感情3广交朋友4才华横溢(四)品读诗文,入境入情。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芙蓉楼送辛渐》一诗,学生能够掌握诗歌基本韵律和诗歌体式。
2. 学习了解唐代社会背景和文学特点,提高学生对唐诗的鉴赏能力。
3. 结合现代人物和事件,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背景介绍及韵律解析2. 诗歌形式与体式学习3. 唐代社会与文化背景浅析4. 诗歌内涵与意义剖析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环节(5分钟)1. 让学生了解“送别诗”的基本特点,并引入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诗,让学生感受唐代“比才”,开启学习氛围。
2. 张继的《送东阳马生序》也是唐代“送别”诗之一,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背景和重要性。
第二步:学习诗歌韵律和形式(10分钟)1. 歌行是中国诗歌的一种,又称作“比较朗板”。
可根据韵脚、字数组织成四六句、七言诗、五言诗等不同的格式。
2. 介绍唐代七言律诗的诗歌格式,了解唐代七言律诗的韵律,以及强调“韵”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重要性。
3. 客观介绍《芙蓉楼送辛渐》的诗歌形式和韵律,帮助学生更好地读懂这首诗。
第三步:了解唐代社会和文化背景(10分钟)1. 介绍唐代社会背景和文化特点。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华、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在文化、科技、经济等各个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2. 介绍唐代文学发展的历程和特点,这对于学生理解唐诗,把握诗歌意境有很大的帮助。
第四步:阅读理解诗歌内容(15分钟)1. 先通读全文,然后将诗句分段,逐句解读和分析,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第五步:唐诗鉴赏(20分钟)1. 通过欣赏、解释、解剖和分析几个唐代著名的诗歌,让学生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文化背景和文学风格等。
2. 帮助学生掌握读懂唐诗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第六步:说说自己的感受(10分钟)1. 让学生在思考、探索、思索和感悟的过程中,自由地表达自己对这首唐诗的感受和理解。
2. 要求学生用简单明了、生动鲜活和严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古诗《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古诗《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古诗《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p ,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
它与课程内容有着直接联系。
使用课件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情绪,从而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下面是WTT整理分享的古诗《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与借鉴。
古诗《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
感悟诗人冰清玉洁的高尚情操。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离别这种情感自古有之,与友人分别时或是表达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或是表白自己的心志,这种种的离情别绪都凝聚在这字字凝练的古诗中。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送别诗?2、今天我们在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板书课题,齐读。
3、学习古诗,应从题目入手,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总结:辛渐既是王昌龄的同乡又是他的好友,辛渐即将回到家乡,王昌龄在芙蓉楼为他送行,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
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三遍,读准字音,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齐读。
3、读诗不仅读准确,读通顺,还要读出节奏,把诗读好是有一定的技巧的,每行有几个字?这叫七言绝句,王昌龄最擅长写七绝诗,他被称为“七绝圣手”这首诗是他的七绝名作之一。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这样读:(出示划好节奏的古诗)泛读,自读,指名读,齐读。
三、理解感悟学习前两句1、理解后我们会读得更好。
请大家默读前两行,看看都写到了哪几种景物?(雨:什么时候下起了什么样的雨?江:江面上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山:在作者眼里楚山什么样的?诗中还暗含着两个人物)2、请大家结合注释,发挥你的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引导把诗意说完整)3、把你的想象带入诗中读前两句。
4、前两行有一对表示时间的.词语:“夜和平明”,王昌龄一共写了两首,这首是天亮时在芙蓉楼送别辛渐时所作,另外一首描绘的是是前一天夜里两人在芙蓉楼里饮酒话别时的情景。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简析:《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离情别意,以及诗人洁身自好的志向和品格。
前两句写景,景中藏情,后两句言志,表明自己的志向。
构思别致,情感真挚。
学情分析:学生处于中高段,之前接触了大量的古诗文,基本能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本首诗是送别诗,特点鲜明,情感真挚。
需要学生在品读中体味,想象中理解,吟诵中感悟,走进诗人的心境,与诗人产生情感的共鸣。
设计理念:课标明确指出: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在古诗的吟诵、品味、想象中让学生自读自悟,关注学生的语言发展,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让学生徜徉在诗中,习得方法,拓展延伸,架起语文课内通向课外的桥梁,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了解诗句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诗人洁身自好、高洁的精神品格。
3.学习并运用古诗阅读的方法,了解送别诗,感悟不同的送别情。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诗句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诗人洁身自好、高洁的精神品格。
2.学习并运用古诗阅读的方法,对比学习送别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精彩两分钟《我眼中的王昌龄》(学生介绍诗人作品及生平事迹)(意图:课前搜集相关资料,通过学生的介绍,为古诗的学习做铺垫。
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学会利用网络媒介搜集资料,并有效进行整合。
)一、激情导入,释题。
“多情自古伤离别”这节课让我们走进王昌龄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齐读课题,板书课题,指导书写。
(芙蓉)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人物、地点)(意图:直奔主题,定好基调,明确人物关系,认识学习生字。
)二、关注景物,读诗。
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和韵律。
1. 指名读。
(师生评价)2. 男女生读。
3. 齐读。
你从诗中读出了哪些景物?汇报交流:雨、江、楚山借助地形图介绍楚地和吴地的地理位置,解析送别场景。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0.1《芙蓉楼送辛渐》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0.1《芙蓉楼送辛渐》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芙蓉楼送辛渐》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首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送别诗,描绘了作者在芙蓉楼为好友辛渐送行时的情景和心情。
全诗用词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对离别的不舍。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词基础,对唐代诗人及其作品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这首诗的背景和深层含义,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对于送别诗的情感表达和诗句的赏析能力也需加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芙蓉楼送辛渐》,了解诗人王昌龄及其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诗句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友谊的可贵,学会珍惜友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特别是对于诗句中的意境和情感的把握。
2.原因:四年级学生对于深层次的情感表达和诗句的赏析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诗句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芙蓉楼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诗人送别好友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词义的理解。
3.理解课文:讲解诗文背景,解释生字词,引导学生感悟诗句的意境。
4.情感体验:分组朗读,让学生感受诗中的情感,并分享自己的送别经历。
5.赏析诗句: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欣赏诗句的美。
6.应用拓展:让学生发挥想象,以送别为主题,创作自己的小诗。
7.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友谊的可贵,引导学生珍惜友情。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芙蓉楼送辛渐送别 / 友情 / 不舍八.说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对学生的平时表现和课堂参与度的观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6篇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6篇《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 认识生字,书读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大体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熟读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大体内容。
一、激趣导入。
1、我们在过去三年里,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积累了不少古诗词,在不断的积累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每一首诗都蕴涵着作者深深的情感或深刻的道理。
大家还记得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请同学背诵,说说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今天我们再学习一个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体会一下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板书课题,请同学朗读。
二、创设情境,了解古诗。
1、简介作者及书写古诗的时代背景。
2、教师范读古诗。
3、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同位互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5、用卡片检查生字认读:吴孤洛壶6、检查指导朗读读古诗,边读边想:诗句中哪一句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
三.指导自学过渡:这些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让我们一起来深入的了解诗句。
1.请同学们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板书:读(划停顿,熟读)解字词(借助注释、查工具书) 解诗句(串词串句)解全诗(串句连诗)朗读(体会感情,有语气朗读)2.小组学习。
3.学习汇报。
(按学法汇报)“寒雨连江夜入吴,”一场冷雨连着一江秋水的寒意在夜间悄悄地来到吴地。
“平明送客楚山孤”,清晨送别友人,只留下楚山的孤影,我的心也像楚山那样孤寂。
“洛阳亲友如相问,”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问起我的景况,就请转告他们。
“一片冰心在玉壶。
”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玉壶里的冰一样晶莹透亮,没有受到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四.深入学习,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渡: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诗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感情,我们还需要了解诗的作者及背景,这是我们这节课增加的学法之一。
1. 介绍作者王昌龄及背景。
2. 了解作者、背景,与诗歌相结合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3篇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篇8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诗意,抓住“孤”揣摩作者内心情感,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气节的决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走进诗人内心,揣摩情感变化。
难点: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诗意,抓住“孤”揣摩作者内心情感,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气节的决心。
教学过程:一、导入1、大屏幕《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你读出了什么?《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别董大》高适《赠汪伦》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2、汇总离别诗里的名句,读,你读出来什么?自古离别多惆怅,有辛酸,有无奈,有思念,有嘱托……有这样一位诗人,他也提笔写下了一首离别诗,他一改以往离别时悲怅的笔调,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中去品味个中滋味。
3、老师板书芙蓉,强调写法,“”芙蓉“即木芙蓉,一种植物,本是荷花的别称,李白的诗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里指的解释即为荷花,不过宋代以后,很少有人将荷花唤作芙蓉了。
4、生齐读课题,出示全诗。
用一句话说题目的意思。
谁送谁?哪儿送?芙蓉楼在哪儿?二、初步感知诗歌,熟读诗歌,把握韵律。
1、提示”壶“,部首:士2、自由读诗3遍。
读准字音,诗句读通顺。
抽生读,师点评。
A:(微笑)嗯,读得好!字字落实,比如”平明“的”两个后鼻韵“,她读准了,再比如”夜入吴“”如相问“的”如“翘舌音的,她也读准了,读得真好!谁再来读一读?不但读得字字落实,而且要读出古诗特有的那种味道。
尤其是前后鼻韵读得好。
B:送你四个字,声情并茂。
他不但用嘴巴在读,更用眼神在读,用表情在读,更用整个生命在读,真好!我们一起来读,怎么读呢,听清楚要求,每一句诗的前四个字你们读,后面三个字冯老师来读,明白吗?好,准备。
题目和作者也由冯老师来读。
把头抬起来,深深吸上一口气。
交换读3、这首诗,我们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读诗不但要读出它的节奏和味道,更要关注和体会它带给我们的那一份情绪和那一种感觉。
部编版20.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 塞下曲 墨梅) 教学设计教案(四年级语文下册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0.古诗三首教学设计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
3、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和诗句的意思。
4、理解这三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这三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1 同学们,你记得哪些诗人?关于王昌龄的诗歌你记得多少?能背一下吗?2 朋友之间的离别让人难忘,你又知道那些关于送别的诗歌?3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由唐代大诗人王昌龄写的关于送别的诗歌。
板题——读题二、学习古诗:1 自由读诗,看看谁是第一个有快又通顺的读完本诗的人。
2 指名读,纠正不正确发音。
3 再读,要求:连贯。
4 赛读,(分小组进行)。
5 你把诗歌读的这么好,可你知道里面的意思吗?(1)学生说自己认为的诗意,教师进行辅导,鼓励学生大胆的说,不要害怕说错。
(2)学生看图,听教师描述诗的意境。
(3)播放配乐flash,师范读(出示朗读记号),学生边听边体会意境。
(4)生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巡视指导。
6 朋友之间的离别让人难忘,来吧,让我们走进作者,体会他的情感,体会那份伤感。
(1)生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巡视指导。
(2)指名想象画面读诗,师生共评(3)播放配乐flash,指名配乐读。
7 要是能背下来哪就好了,你能吗?(1)试背——互背(2)指名背——齐背。
(3)学生个人诵读展示。
(配乐)(4)集体诵读(配乐)。
三、总结。
这首诗大家学到了什么,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四、作业布置背诵古诗《芙蓉楼送辛渐》。
第二课时一、人物介绍,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位著名的将军,他们凭着杰出的的军事才能和技压群雄的武艺,建立了丰功伟绩,书写了历史上辉煌的一页。
今天,老师想给大家引荐一位古代的大将军——他是西汉著名的军事家,曾做过都尉、郡太守,镇守边郡时匈奴都不敢侵犯,被称为“飞将军”,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飞将军李广。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10篇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10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透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诗意,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气节的决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这天,我们学习一首流传至今仍广为传颂的唐朝名诗《芙蓉楼送辛渐》。
2、板题。
强调:“芙蓉”的写法、意思。
3、齐读题目。
4、用一句话说说诗题的意思。
二、介绍诗人。
三、品读重点,深入感悟1、出示自学提示:①自由读古诗,多读几遍,读准确,读流畅。
②结合文中注释,四人一小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句诗写了些什么。
③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上问号。
2、回报交流。
(1)指名读诗。
随机学习“壶”字。
再齐读。
(2)从诗的前两行,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此时此刻你觉得哪一个词最能表达你的感受?想一想:诗中的哪两个词语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什么样的雨称为“寒雨”呢?“寒雨”怎样样呢?“秋风秋雨秋煞人”,“寒雨”不仅仅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暗淡气氛。
谁“孤”呢?仅仅是“楚山孤”吗?还有谁是孤零零的?让我们带着无限的离愁再来齐读这两句诗。
指名读。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句诗写了些什么?“冰心”从字面上看是什么意思,实际上诗人想说明什么?“玉壶”又是什么样貌呢?诗人把自己的心比作玉壶里的冰一样清正廉洁。
在与好友分别的时刻,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比喻自己呢?出示写作背景。
阴霾的天气,远离的朋友,再加上众口的毁谤,朝廷的贬谪,诗人没有退却,而是勇敢的应对一切。
所以,临别之时,王昌龄坚强地对辛渐说一切的一切,王昌龄没有失望,而是乐观地对辛渐说,—让我们像王昌龄一样,坚强而乐观地说(4)同学们已经会从前两句诗中读出孤独、凄凉,从后两句诗中读出乐观坚强。
你们会读诗了,你们会吟诗吗?吟诗,就要入情入境的吟诵,抑扬顿挫慢慢的吟出诗的韵味。
试读。
指名读。
3、拓展延伸。
人生自古重离别。
你们还明白哪些送别诗?4、小结:人生自古伤离别。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背景和文学创作环境。
2.理解诗人在送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考。
3.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和分析诗人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的感情表达和寓意。
2.培养学生通过诗中的寥寥数语引发的联想和想象。
三、教学难点:1.理解和分析诗人在《芙蓉楼送辛渐》中所探讨的人生哲学。
2.培养学生通过诗歌欣赏和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放映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照片和画像,向学生介绍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背景和文学创作环境。
2.阅读理解(3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整篇诗歌,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情感和寓意。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课文解读,每组提取2-3个关键词或句子,进行分析和讨论。
最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
3.学习笔记(20分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分析,撰写学习笔记,包括诗歌的主题、情感和意境等方面的内容。
然后,学生可以交换笔记并相互评价。
4.情感交流(30分钟)教师组织全班学生展开情感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表达的感受和体会。
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诗人通过诗歌表达的人生哲理,让学生展开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5.诗歌创作(30分钟)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类似的诗歌,可以以送别、离别、告别等主题。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在诗歌中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考。
最后,学生可以互相交换诗歌,并进行赏析。
6.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并收集学生们的反馈和评价。
五、教学资源:1.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照片和画像2.《芙蓉楼送辛渐》诗歌原文3.学习笔记本4.诗歌创作纸5.投影仪和音响设备六、教学评估:1.学生学习笔记的完成情况和质量。
2.学生在课堂活动和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3.学生的诗歌创作和赏析。
4.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和评价。
七、教学延伸:1.邀请一位文学爱好者或诗人来校进行诗歌鉴赏和创作交流活动。
2023年春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
2023年春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1.认识“芙、蓉”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单”,会写“洛、壶”等8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能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能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相关课件。
2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芙、蓉”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单”,会写“洛、壶”等8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古诗《芙蓉楼送辛渐》。
3.尝试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感受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中国,是诗歌的国度。
自古以来,很多诗人为了抒情言志,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古诗。
这些古诗题材多样,囊括了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等。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首不同题材的古诗,看看这些诗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板书课题:古诗三首)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1.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难读的诗句多读几遍。
2.师指名读诗句,相机纠正字音:着重指出“单”“将”“骑”是多音字。
在“单于”中“单”读chán;“欲将”中“将”读jiāng;“轻骑”中“骑”读qí。
3.小组比赛朗读,读通、读顺每句诗。
4.扫除生字词障碍。
(1)(课件出示要求会认得生字)全班齐读。
(2)(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指生认读,师相机指导易错笔画。
5.个人配乐朗诵古诗,师引导读出诗的节奏。
三、品读《芙蓉楼送辛渐》,整体感知1.从诗人及写作背景入手,解读诗题。
(1)(课件出示古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芙蓉楼送辛渐》。
(2)走近诗人。
课件展示王昌龄,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唐代诗人,尤其擅长七绝,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其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主要作品有《出塞》《从军行》《采莲曲》等。
(3)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说课稿第1篇】《芙蓉楼送辛渐》说课稿一、说教材《芙蓉楼送辛渐》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
前两句写景,用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后两句,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的形象和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新课改对我们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1 、扫清阅读障碍,掌握本课生字,熟读并背诵《芙蓉楼送辛渐》。
2 、理解《芙蓉楼送辛渐》一诗的内容,体会诗人高尚的节操。
三、说重点难点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古诗的一些特点,我将本科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古诗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景象。
教学难点确定为:品读古诗,比较阅读,体会诗中人物的精神品质。
四、说教法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创设情景法、联系生活法、讲授法、引导想像法、来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如:创设情景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法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感悟法和想象悟情法。
此外,我还借助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五、说教学流程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本节课的学习流程我设计为五个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好的导入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烘托良好的课堂气氛,此时,我先让学生背诵以前学过的古诗《赠汪伦》由此揭题,导入新课。
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二)读通诗文新课标中一再强调:阅读教学是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说课稿【第1篇】《芙蓉楼送辛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下午)好!我是X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芙蓉楼送辛渐》,作者王昌龄,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新课程的理念,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芙蓉楼送辛渐》是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组的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中的一首。
这首诗是王昌龄被贬入吴,送辛渐赴洛阳时所作。
诗人送别人,并借友人告知他在洛阳的亲朋好友,他虽然身处逆境,但无一丝凄风冷雨,他有的仍然是一颗纯洁的玉壶冰心。
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格调开朗,感情真挚。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新课改对我们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1、扫清阅读障碍,掌握本课生字,熟读并背诵《芙蓉楼送辛渐》。
2、理解《芙蓉楼送辛渐》一诗的内容,体会诗人高尚的节操。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古诗的一些特点,我将本科的教学重点确定为:1、诵读古诗并默写。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蕴涵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确定为:体会诗歌的意蕴,体会诗歌的蕴涵的深厚情谊。
四、说教法、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创设情景法、联系生活法、讲授法、引导想像法、来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如:创设情景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法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感悟法和想象悟情法。
此外,我还借助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五、说学习流程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本节课的学习流程我设计为五个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好的导入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烘托良好的课堂气氛,此时,我先让学生背诵以前学过的古诗《赠汪伦》由此揭题,导入新课。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说课稿(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说课稿(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说课稿第【1】篇〗21.《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说课稿一、说教材《芙蓉楼送辛渐》是王昌龄被贬入吴,送辛渐赴洛阳时所作。
诗人送别人,并借友人告知他在洛阳的亲朋好友,他虽然身处逆境,但无一丝凄风冷雨,他有的仍然是一颗纯洁的玉壶冰心。
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格调开朗,感情真挚。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新课改对我们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1、扫清阅读障碍,掌握本课生字,熟读并背诵《芙蓉楼送辛渐》。
2、理解《芙蓉楼送辛渐》一诗的内容,体会诗人高尚的节操。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古诗的一些特点,我将本科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古诗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景象。
教学难点确定为:品读古诗,比较阅读,体会诗中人物的精神品质。
四、说教法、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创设情景法、联系生活法、讲授法、引导想像法、来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如:创设情景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法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感悟法和想象悟情法。
此外,我还借助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五、说学习流程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本节课的学习流程我设计为五个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好的导入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烘托良好的课堂气氛,此时,我先让学生背诵以前学过的古诗《赠汪伦》由此揭题,导入新课。
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读通诗文新课标中一再强调:阅读教学是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执教:钟丽娟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
王昌龄当时离京赴江宁(今南京市)丞任,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
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
这诗原题共两首,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语感强调了个人经验,个人感悟,个人语言修养。
语感从何而来,古诗词则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好教材,因为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学生自主诵读,教师范读,材料补充,教师引导补白等多种手段,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跨越时空,捕捉到古人那悠远、空灵的气息,陶冶情操,充分体现并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生个性化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确、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积累送别诗。
2.过程与方法
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
教学重点
能通过不同方式的读,理解体会诗意,感悟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教学难点
能在不断的补白及小练笔的过程中感悟作者内心,理解人物品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播放歌曲<<送别>>)
1.谈话:相见时难别亦难,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自古以来就是最永恒、最凄美的话题,多少文人墨客曾一度泼墨挥毫,成就了一篇篇美文佳作,唐代被称为“七绝圣手”的大文豪王昌龄也不例外,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请同学们自读课题,并说说通过诗题你知道了什么?(设计意图:课堂伊始,播放此曲,一方面是对送别诗的一个课外积累,同时是为整堂课渲染一种气氛,使学生初步感受那种离愁别绪,为感悟作者的情感奠定基础,以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目的。
)
2.学生谈感受。
资料补充:辛渐是王昌龄的同乡,这次是要送好友辛渐回他们的故乡去,这一送就是一百多里啊!
(设计意图:在此处做资料的补充,可以帮助学生走进作者内心,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及那种难舍难分。
)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打开课本,请同学们自由读诗。
(点拨:注意读诗要强调字与字之间的停顿,读出它的节奏来。
)
2.指名朗读,教师点评,并进行范读。
指导读法:我们读古诗文,光有节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能读出自己的体会与感受来。
(再次练习朗读)
3.借助注释,结合你自己的感受,谈谈你的脑海中留下了什么影响和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诵读,加之注释及课前的相关资料的补充,使学生脑海中形成一定的画面,拉近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初步感悟诗歌的空灵之美。
)
三、精读古诗,重点品悟(学习前两句)
师:同学们对诗的理解和感受谈的都字斟句酌,你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呢?(借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总结。
)
1.学习体会“寒”感悟“孤”。
(课件出示古诗的前两句)
(1)自然的“寒”与楚山的“孤”。
师:“一场秋雨一场寒”这场趁着夜色潜入吴地的雨的确带点寒意,就连那楚山看起来都是那样孤零零的,让我们一起读出这场雨的寒意与楚山的孤寂——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民送客楚山孤。
(齐读)
(2)离别的“寒”内心的“孤”。
(点拨:除秋雨自然的寒意之外,还有什么是令作者感到寒意与孤独的?)学生谈体会。
师:是啊,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中,也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啊,这场雨使作者平添了几份孤独!该怎样读出那种寒意呢?(指导激情诵读前两句。
)总结:除此之外,你知道作者还会为什么感到寒心吗?这里还暗含着同学们所不了解的一些历史背景。
(课件出示补充资料:王昌龄曾在朝廷为官,为人刚正不阿,为官清廉,却屡遭奸佞小人诋毁诬陷,两次贬官,开元二十七年,被贬为江宁丞,开元二十九年,又被贬到非常偏僻的龙标作县尉,但始终不肯向恶势力屈服,顽强斗争,直到最后“安史之乱”时被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终年不到六十岁,他一生壮志未酬,这首诗是他第二次遭贬时所作。
)
随机提问:你认为这个寒,我们还能怎么理解?(学生谈体会)(3)对世态心寒,更觉孤立无援。
引导谈话:世态的炎凉,朝廷的不公,仕途的坎坷,使他更觉寒心啊,朋友的离去更让他觉得孤立无援,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一起去感受作者那种复杂的内心。
(齐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重在引导学生通过找含义深刻的字切入,品读感悟,从最初的含糊的印象到对作者复杂的内心的深入理解,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梯度的引导过程,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可谓水到渠成。
)
四、走进作者内心,感悟人物品质(学习后两句)。
1.小练笔,走进作者内心。
(1)(播放雨声的音效及古诗后两句,创设情境,补白)过渡:面对这苍茫的烟雨,孤峙的楚山,聆听着窗外传来的这淅淅沥沥的夜雨声,诗人思绪万千,辗转反侧,无法入眠,那个无眠之夜,他在想:“————。
”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通过一个情境的创设,再次拉近学生与当时环境、文本、作者之间的距离,以小练笔的形式,引导学生切身体会作者内心,能与作者对话,同时也为感悟人物品质奠定基础。
)
(2)指名发言。
(3)情境创设,引导激情朗诵古诗后两句。
师:于是,在那长亭外,瑟瑟秋风中,我们听到了这样一句话(生):“————”。
(师)那是他对家人如冰心玉壶般一览无余的爱啊!
师:在那古道边,萋萋芳草地上,我们听到了同样一句话(生):”————。
”(师)那是他对朋友如冰心玉壶般纯真的情啊!
师:在那一叶小舟上,茫茫沧海边,我们也听到了那句话(生):————。
”(师)那是他对朝廷如冰心玉壶般清澈见底的忠心啊!
(设计意图:此环节仍然采用教师创设情境激情引导的方式,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想象与朗读的欲望,而且这一个个脑海中不断变换的场景,和朗读后老师及时的补充,也会使学生明白,作者那种对家人,对朋友,对朝廷矢志不渝的爱无论何时何地都未曾改变。
与此同时对“冰心”、“玉壶”这两个抽象的词语也已经形象化,学生对此已经有了个性化的理解。
因此,此时的朗读,已经化为了学生情到深处的一种自然、真实的流露。
)
2.感悟人物品质。
(1)师:没有了对亲人的竹报平安,也没有了封封家书中字斟句酌的牵挂,千言万语化作临别时的一句叮咛:“————。
”学生再次激情补白。
(古诗后两句。
)(2)引导:望着朋友远去的背影,王昌龄决绝的转身,再也没有回头,难道是他不想回家吗?(想)可是他能回家吗?
(3)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总结:是的,他要让那些恶势力知道,即使遭遇再多的坎坷与磨难,他都不会屈服,自己依然冰清玉洁,保持着自己的信念。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想要回家但又不能回去的内心,从而体会他刚正不阿,不畏强暴,不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
此环节是本课的一个点睛之笔。
)
五、课后拓展
如果你是王昌龄的家人或朋友,听到辛渐的一番描述,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可以以书信的形式,也可用诗歌的形式。
六、板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送别诗)
寒孤
冰心玉壶
送别诗
1.李叔同《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2 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
5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6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