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教学设计--1
精编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第十章教案第2节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
第2节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能力:(1)掌握肺的换气、组织的气体交换和气体扩散等概念。
(2)说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了解人体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和本质,并能够运用所学内容去分析煤气中毒、溺水等生活实例。
(3)概述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全过程。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气体扩散作用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2)通过结合呼吸系统的结构特点学习气体交换,使学生了解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演示和讨论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使学生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的生物学观点,并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养成教学。
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肺的结构和功能。
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三、课时安排四、教学过程引言: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不仅需要进食、饮水,还需要进行呼吸,提供能量。
那么人体不停地吸气与呼气是怎样进行的呢?一、呼吸系统的组成出示呼吸系统图,请学生自上而下按顺序说出呼吸系统的组成,一起学习呼吸道的特点。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肺的结构怎样适于气体交换呢?出示肺泡结构模型,简单介绍肺的位置和作用重要。
一起探讨:1.肺泡的特点。
(1)数量多:肺泡总数约为7.5亿个。
(2)面积大:将全部肺泡壁展平铺开总面积超过人体体表面的50倍,可达100m2。
这为气体交换创造了有利条件。
(3)壁极薄:仅由一层薄的上皮细胞构成。
(4)有弹性:肺泡壁外的弹性纤维使肺泡能回缩。
当吸气时,肺泡被动扩张。
呼气时,由于弹性纤维的回缩力量,使肺泡缩小,气体排出,由于肺泡具有弹性,有利于气体交换。
(5)外有毛细血管网:肺泡外包绕着由毛细血管构成的毛细血管网。
毛细血管与肺泡壁的上皮细胞紧贴在一起。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共有1‰mm厚。
这么薄的膜适于气体在肺泡和血液之间进行交换,使O2从肺泡到毛细血管内,CO2由毛细血管到肺泡。
第二节《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 (1)doc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第二课时)(附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1)解释呼吸运动实现肺通气的原因;(2)描述肺泡与血液之间,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3)概述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2.能力:通过演示呼吸运动的模型、展示肺的换气和组织里气体交换过程的课件,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体育锻炼能加强呼吸肌的力量,使呼吸功能加强,向学生渗透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适宜的体力劳动的意识。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1.纠正认识偏差,帮助学生树立呼吸全过程的概念,为本节要学习的内容打好基础。
关于呼吸,学生们好像很熟悉,但他们所理解的呼吸仅仅是肺的通气,是呼吸全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有必要让他们了解生物学上呼吸的含义,所以我通过引导学生谈“什么是呼吸”开始本节课,然后通过课件展示呼吸的全过程,从而让学生明白了呼吸包括四个环节,然后再依次来学习这四个环节。
2.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突破难点,解决重点。
“肺通气”这一环节是重点,也是难点,比较难理解。
我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步步深入,最后水到渠成地解决了问题。
首先提出问题:“外界的气体是怎样进入肺内的呢?”“肺内的气体又是怎样出来的呢?”接着让大家亲自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变化。
最后演示模型来探究胸廓变化的原因,其结果则导致了肺的通气。
此处还有一个难点,就是外界气体出入肺的动力为大气压和肺内压之间的差。
初二的学生还没有学习物理,不懂得压力平衡的知识,因此如何阐明外界气体出入肺的原因也是令人头痛的事。
我通过两名学生表演向连通器中注水,让学生观察发生的现象,来解决这个问题。
“肺的换气”和“组织气体交换”部分,关键是让学生明白气体交换的原理,即气体的扩散作用。
我通过喷洒空气清新剂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气体的扩散作用,并进一步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实例。
然后通过大屏幕展示气体交换的过程,引导学生分析气体交换的方向,问题迎刃而解。
〖教学过程〗(一)复习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呼吸系统由两部分组成,谁来说说是哪两部分?生:呼吸道和肺。
第二节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教学设计
第二节《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重庆市万州区西山中学吴斌〖教材分析〗本课时主要内容: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运动与肺通气。
据报道,由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死亡率在我国逐年上升。
据我国1992年的死因调查结果,呼吸系统疾病(不包括肺癌)在城市的死亡率占第3位,而在农村则占首位。
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和病情的加重与空气污染密切相关。
所以对学生渗透讲究呼吸卫生和预防呼吸系统疾病方面的情感教育非常必要。
〖教学目标〗1.知识:(1)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2)了解呼吸道各部分及其对吸入空气的处理作用;(3)理解肺部适于气体交换的形态结构特点。
(4)描述呼吸运动和肺通气的原理。
2.能力:通过尝试和观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学习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处理作用,倡导学生讲究个人呼吸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健康,关注环境质量的情感。
〖教学重点〗1、概述呼吸系统的组成,解释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描述呼吸运动和肺通气的原理。
〖教学难点〗举例说明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的挂图,没标明结构名称的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
2、气管、肺和肺泡的模型,胸廓的结构挂图或模型。
3、正常人和吸烟者的肺的图片。
4、多媒体课件(演示肺通气、胸廓的动态变化)5、演示肋间肌舒缩引起肋骨和胸骨运动的模型,膈引起胸廓容积改变的模型。
◆学生准备1、收集人类与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资料。
2、尝试制作膈运动引起胸廓容积改变的模型。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二节《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一、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系统1、呼吸道(由上→下):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有清洁、温暖和湿润吸入的空气等作用。
2、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A. 位置:胸腔内,左、右各一个;B. 结构:由众多肺泡构成,肺泡与树枝状的支气的细小分支相通;C. 肺泡的结构特点:数量多;面积大;壁极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弹性,肺泡壁外具弹性纤维;外包毛细血管网。
最新整理七年级初一生物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教学设计.docx
最新整理七年级初一生物教案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十章“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这节内容与第九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密切相关,同时充分体现了人体是一个有机体的统一整体,即:“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依赖于各个组织、器官、系统的相互协调和配合”。
由于本节教学中涉及到一些七年级学生还不具备的物理知识和化学知识,从而导致学生难于理解课文知识,给课堂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在教学中适当补充相关的物理知识以及制作一些教具,并设计好一些起“桥梁”作用的辅助活动和确立好要讨论的核心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突破难点。
二、学情分析关于呼吸,学生们好像很熟悉,但他们所理解的呼吸仅仅是肺的通气,是呼吸全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有必要让他们了解生物学上呼吸的含义,所以我通过引导学生谈“什么是呼吸“开始本节课,帮助学生树立呼吸全过程的概念。
“肺通气“这一环节是重点,也是难点,比较难理解。
通过自身体验和模型演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步步深入,最后水到渠成地解决问题。
,“肺的换气“和“组织气体交换“部分,关键是让学生明白气体交换的原理,即气体的扩散作用。
我通过喷洒香水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气体的扩散作用,并举出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气体交换的方向,使问题迎刃而解。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解释呼吸运动实现肺通气的原因。
(2)描述肺泡与血液之间,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
(3)概述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4)了解呼吸的四个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尝试和观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及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演示呼吸运动的模型、展示肺的换气和组织里气体交换过程的图片,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尝试制作呼吸运动的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讨论和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在实例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渗透安全自救知识的教育,树立健康生活理念。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十章人体的能量供应第二节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
第十章第二节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第一课时)课题第十章第二节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审核人学习目标1.知识:(1)学习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解释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2)理解肺部适于气体交换的形态结构特点。
2.能力:通过尝试和观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学习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处理作用,倡导学生讲究个人呼吸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健康,关注环境质量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学习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解释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难点:理解肺部适于气体交换的形态结构特点学习过程学案导案预习导学【自学指导】认真看书52-54页,勾画重点。
完成下面的填空。
★重点勾画内容:呼吸道、肺的结构。
1、呼吸系统包括和。
2、呼吸道包括。
3、肺的主要作用是。
可以在预习导学中添加上一节的知识点课堂探讨【分部学习】【引入】:(一)创设情景导入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花儿离不开阳光。
”那么人类要生存,离不开什么呢?一个人不进食不饮水最多能活7天,不进食但饮水能活10天。
那么不呼吸呢?话题一:我们需要氧气【活动】现在我们来尝试一下。
大家先深吸一口气再屏住呼吸,试试能坚持多久。
1.氧气对人体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答:2.人的呼吸系统能保证人体氧气正常供应。
呼吸系统包括什么?答:话题二:呼吸道的组成【引入】我们呼吸时,外界气体都经过哪些器官才到达我们体内呢?导入可分组讨论答:呼吸道包括:1.鼻观察鼻子的外形和结构,回答问题。
①鼻腔内表面的鼻粘膜有丰富毛细血管有什么用?北欧的冬天非常寒冷,在那里生活的人和我们相比鼻子的形状有什么特点?②鼻腔内表面的鼻粘膜有粘液腺有什么用?③鼻腔内的鼻毛有什么用?2.咽和喉观察咽和喉的外形和结构,回答问题。
①你能否同时呼吸和吞咽?②如果有的同学在吃饭时喜欢大声说笑,爸爸妈妈对此是什么态度?易发生什么状况?③会厌软骨有什么作用?3.气管观察气管的外形和结构,回答问题。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10章 第二节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教案4 北师大版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教学目标1、知识:(1)学习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解释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2)理解肺部适于气体交换的形态结构特点。
(3)描述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能力:通过尝试和观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学习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处理作用,倡导学生讲究个人呼吸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健康,关注环境质量的情感。
教学重点(1)学习呼吸系统的组成,解释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2)描述呼吸运动和肺通气的原理。
(3)概述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1)举例说明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2)认识气体交换的过程和原理。
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新课(提问1):屏住呼吸能坚持多久?(学生):不能超过两分钟。
(提问2):同学们认为呼吸是通过人体的哪一个系统来完成的呢?(学生):呼吸系统。
二、新课教学师:阅读课文。
回答什么是呼吸系统?展示: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的彩图。
生: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系统。
介绍呼吸系统各个器官的特点:(一)呼吸系统1、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系统呼吸道:气体进出的通道鼻——鼻的腔内有鼻毛,鼻黏膜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且能分泌黏液。
咽——咽是气体与食物交叉的通道。
喉——喉是气体的通道,也是发声的器官。
气管(左右两支)——气管是气体的通道气管壁由C形软骨支持,管壁上有粘液腺,其内表面有纤毛,还能分泌黏液。
支气管——支气管是气管进入左右两侧肺的分支,末端形成许多肺泡。
2、肺——气体交换的场所(1)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2)观察彩图,回答什么是肺泡及其特点。
区别吸烟人的肺与不吸烟人的肺。
讨论吸烟是否有害健康。
(学生):肺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3)描述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学生):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有:数量多、壁薄、壁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弹性纤维。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教案
C.气管比较长 D.肺泡数量多
3.下列器官中,不属于组成人体呼吸道的器官是( )
①口腔 ②鼻 ③咽 ④喉 ⑤气管 ⑥支气管 ⑦肺
A.②③ B.③④ C.⑤⑥ D.①⑦
4.下列关于肺的叙述中,不属于有利于气体交换的是( )
A.肺的末端形成肺泡,总数约7亿个
B.每个肺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8、说说吃饭时为什么不能大声说笑?
2.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
重点难点
重点:概述呼吸系统的组成
难点:解释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教学过程
活动1
【活动】(一)、阅读课文内容课本52-54页“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系统
研读课文,找出具体问题的答案,完成学习目标
1、认识呼吸系统的组成,说出包括哪些部分,按顺序准确识图。
2、说出呼吸道各器官部位的主要功能,举例说出鼻的功能
活动3
【讲授】【学习小结】
板书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呼吸系统的结构
肺:呼吸的主要器官
肺适合于呼吸的特点
活动4
【达标检测】
自学课本内容,完成以下问题,并以小组为单位,检查记忆。
1.下列哪一项不是呼吸道对空气的作用( )
A.杀死空气中的细菌 B.湿润空气
C.清洁空气 D.温暖空气
呼吸系统的哪一个结构特点与适于进行肺泡与血液内的气体交换无关( )
3、认识痰的形成,及随地吐痰的危害。
4、说出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及功能。
活动2
【讲授】(二)描述肺泡与气体交换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1. 肺由细支气管和肺泡组成。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4.10.2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11
17、展示吸烟、尘肺病、PM2.5等内容,知识拓展,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结
用多媒体以概念图的形式对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进行小结。
思考、小结本节课内容,进一步巩固知识
以概念图的形式对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进行小结,可对本节知识进一步概括和总结,提高课堂实效。
第10章 人体的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下册第10章 人体的能量供应 第2节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第1课时)。本节的主要内容是探讨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系统是人体八大系统之一, 安排在消化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之后,是学生认识的第三个系统。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且关注自身呼吸系统的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6、提出问题“消化系统的组成是有哪些结构?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又有哪些结构?”
7、板书“(一)呼吸道
1、鼻”
8、多媒体展示非洲人的鼻子和北欧人的鼻子,并展示出问题“北欧人的鼻子大,鼻腔长,
有什么好处?而非洲人的鼻子小,鼻腔短,为什么?”,并提示学生用课本的知识来回答
9、板书“鼻黏膜——毛细血管、黏液腺、嗅觉细胞”,并提示学生思考鼻塞的原因、鼻涕、鼻屎的来由,鼻毛的作用、为什么用鼻子闻气味这些问题
12、展示声带,直观形象,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13、展示漫画图“为什么吃饭时不宜大声说笑?”, 用HiTeach软件挑人工具选学生回答,促动每位学生思考。
14、展示喉的结构图,重点展示“会厌软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15、展示支气管、细支气管、C形软骨、黏液腺、纤毛,让学生能有直观的感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4单元第十章《第2节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教学设计
4.设计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呼吸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安排学生进行呼吸实验,观察吸入和呼出气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让学生亲身感受呼吸过程。
5.创设互动交流的平台,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分享学习心得,提高沟通能力。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4单元第十章《第2节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理解气体交换的原理。
2.学会使用模型、图示等方法,描述呼吸过程,解释氧气在体内的传递和利用。
3.掌握血红蛋白的特性,了解红细胞的功能,明确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过程。
3.教师简要介绍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知
1.呼吸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教师详细讲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肺、呼吸肌等。
-通过呼吸系统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个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讲解氧气在呼吸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二氧化碳的排出。
2.气体交换的原理
-介绍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氧气如何从肺泡进入血液。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学情分析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了解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但对呼吸系统的组成和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认识尚浅。在此阶段,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阶段,对生物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然而,由于生活经验有限,学生对呼吸系统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探究。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10章第2节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分析呼吸系统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重要性
内容逻辑关系
-呼吸系统的构成:呼吸道、肺和血液循环
-氧气在肺泡壁和红细胞之间的传递
-氧气在血液循环中的运输
2.呼吸系统疾病与氧疗
-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及其成因、症状和治疗方法
-氧疗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如氧气疗法、高压氧舱等
3.呼吸系统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重要性
-高原反应、运动时的呼吸变化等生活实例
-呼吸系统对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4.课后加强作业布置与批改,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教学效果。
5.积极与同事交流教学经验,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课后作业
1.绘制呼吸系统结构图,标注出呼吸道、肺和血液循环在氧气传递中的作用。
2.解释红细胞与氧气结合的过程,包括氧气在肺泡壁和红细胞之间的传递机制。
2.通过结合生活实例,如高原反应、氧疗等,将生物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气体交换的微观过程理解不够深入,可能是因为缺乏直观的实验操作或模型展示。
2.教学评价方面,我意识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不够及时,需要加强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了解。
3.分析氧气在血液循环中的运输过程,描述氧气从肺部到细胞的过程。
4.探讨氧疗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如氧气疗法、高压氧舱等,了解这些方法如何帮助患者改善呼吸功能。
5.结合生活实例,如高原反应、运动时的呼吸变化等,分析呼吸系统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重要性。
补充说明举例题型:
1.绘制呼吸系统结构图,并标注出呼吸道、肺和血液循环在氧气传递中的作用。例如,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的场所,血液循环则将氧气输送到全身各处。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0章第2节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第1课时)教学设计大方县第四中学梁艳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习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解释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3)理解肺部适于气体交换的形态结构特点。
2.能力目标:(1)通过尝试和观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学习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处理作用,倡导学生讲究个人呼吸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健康,关注环境质量的情感。
(3)通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呼吸系统的组成。
(2)解释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举例说明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虽然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但学生思想活跃,学习热情高,参与意识强,也是本节课顺利进行的条件保证。
现在的孩子多娇生惯养,在讲究呼吸卫生、关注他人健康方面做得并不是太好,因此还需用心帮他们纠正一些不良的呼吸卫生习惯,培养他们关注环境、关注他人健康的情感。
四、教学策略: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的难度不大,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身体引入,关于呼吸系统的结构采取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学习,对于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采取分组讨论的策略进行。
本节课充分利用学生的积极主动的探究学习态度,以学生合作、探究、讨论的形式引领课堂进程,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自主性,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真正构建和谐、自主、有效的智慧课堂。
五、设计理念:本节课授课采取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中提倡的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模式,体现“问题呈现——组织探讨——情景刺激——有效指导——全面评讲”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与参与者的地位。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形成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熟悉教材以及与教材相关的其他内容。
第10章第2节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教学设计(共3课时)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二)教学设想
1.对于教学重点的把握,设想以下教学策略:
a.通过多媒体展示血液循环、呼吸系统的图像和动画,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氧气在体内的传输过程。
b.结合实际案例,如高原反应等,让学生认识到氧气供应对人体的重要性,从而加深对细胞获得氧气过程的理解。
4.教学评价设想:
a.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b.课后作业:布置与知识点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课堂所学,提高应用能力。
c.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5.教学拓展设想:
a.邀请医学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知识。
4.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影响细胞获得氧气的因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实验观察、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
2.引导学生运用图示、模型等方法,形象地展示细胞呼吸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设计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二)讲授新知
1.氧气在体内的传输:介绍氧气从呼吸道进入人体,通过肺泡与血液中的红细胞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然后通过血液循环将氧气输送到全身各个细胞的过程。
2.细胞呼吸:讲解细胞内线粒体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包括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氧化分解,以及产生的二氧化碳如何排出体外。
3.影响细胞获得氧气的因素:分析运动、海拔、疾病等因素如何影响细胞获得氧气,从而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
(四)课堂练习
为巩固所学知识,设计以下课堂练习: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教案1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1)学习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解释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2)理解肺部适于气体交换的形态结构特点。
(3)描述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能力:通过尝试和观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学习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处理作用,倡导学生讲究个人呼吸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健康,关注环境质量的情感。
教学重点(1)学习呼吸系统的组成,解释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2)描述呼吸运动和肺通气的原理。
(3)概述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1)举例说明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2)认识气体交换的过程和原理。
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新课(提问1):屏住呼吸能坚持多久?(学生):不能超过两分钟。
(提问2):同学们认为呼吸是通过人体的哪一个系统来完成的呢?(学生):呼吸系统。
二、新课教学师:阅读课文。
回答什么是呼吸系统?展示: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的彩图。
生: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系统。
介绍呼吸系统各个器官的特点:(一)呼吸系统1、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系统呼吸道:气体进出的通道鼻——鼻的腔内有鼻毛,鼻黏膜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且能分泌黏液。
咽——咽是气体与食物交叉的通道。
喉——喉是气体的通道,也是发声的器官。
气管(左右两支)——气管是气体的通道气管壁由C形软骨支持,管壁上有粘液腺,其内表面有纤毛,还能分泌黏液。
支气管——支气管是气管进入左右两侧肺的分支,末端形成许多肺泡。
2、肺——气体交换的场所(1)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2)观察彩图,回答什么是肺泡及其特点。
区别吸烟人的肺与不吸烟人的肺。
讨论吸烟是否有害健康。
(学生):肺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3)描述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学生):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有:数量多、壁薄、壁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弹性纤维。
第二节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教学设计--1
第二节《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林婷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描述呼吸运动和肺通气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尝试和观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交流,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体育锻炼能增强呼吸肌的力量,使呼吸功能增强,提高要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适宜的体力劳动的意识。
〖教学重点〗描述呼吸运动和肺通气的原理。
〖教学难点〗1、描述呼吸运动和肺通气的原理;2、通过比较,理解呼吸与呼吸作用的主要区别。
〖教学过程〗复习旧知识:1、人的呼吸系统是由什么组成的?2、呼吸道由什么构成?有何功能?3、呼吸道的起点是哪里?鼻是气体进入体内的唯一通道吗?为什么最好用鼻子呼吸?4、呼吸道中哪个结构既是气体的通道,又是食物的通道?5、气管哪个结构使得气体能畅通通过?5、完成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它的结构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有什么重要意义?刚才同学所列举的这些结构特点都是有助于肺泡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那大家有没有想过外界的气体为什么能进入肺泡?肺泡的气体又为什么能排出体外?这就涉及到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呼吸运动与肺通气。
(课件显示图片)刚才同学们看到的现象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呼吸,也叫肺通气。
板书:肺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肺的通气。
我们之前还学过呼吸作用,什么是呼吸作用呢?课件显示:1.肺泡通气:外界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
问:肺泡外表面缠绕着什么?(生: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
)有没有肌肉呢?(没有肌肉。
)既然没有肌肉,肺泡能不能主动地扩大?(不能。
)出示:一只未吹的气球。
师:就像这个气球一样,气球自己能不能从外面主动地吸入气体,把自己吹大呢?请一学生来吹一下,吹大后,再把气放掉。
(不能)讲述胸廓的组成,然后请每位同学把双手放在胸部的两侧,先深深吸气,再深深呼气,仔细体验自己的胸廓的变化。
提问:吸气时,胸廓扩大了还是缩小了?呼气时,胸廓扩大了还是缩小了?吸气、呼气与胸廓变化有何关系?(学生小结:吸气时,胸廓扩大;呼气时,胸廓缩小。
新北师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精品教案第2节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
第2节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能力:(1)掌握肺的换气、组织的气体交换和气体扩散等概念。
(2)说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了解人体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和本质,并能够运用所学内容去分析煤气中毒、溺水等生活实例。
(3)概述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全过程。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气体扩散作用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2)通过结合呼吸系统的结构特点学习气体交换,使学生了解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演示和讨论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使学生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的生物学观点,并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养成教学。
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肺的结构和功能。
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三、课时安排四、教学过程引言: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不仅需要进食、饮水,还需要进行呼吸,提供能量。
那么人体不停地吸气与呼气是怎样进行的呢?一、呼吸系统的组成出示呼吸系统图,请学生自上而下按顺序说出呼吸系统的组成,一起学习呼吸道的特点。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肺的结构怎样适于气体交换呢?出示肺泡结构模型,简单介绍肺的位置和作用重要。
一起探讨:1.肺泡的特点。
(1)数量多:肺泡总数约为7.5亿个。
(2)面积大:将全部肺泡壁展平铺开总面积超过人体体表面的50倍,可达100m2。
这为气体交换创造了有利条件。
(3)壁极薄:仅由一层薄的上皮细胞构成。
(4)有弹性:肺泡壁外的弹性纤维使肺泡能回缩。
当吸气时,肺泡被动扩张。
呼气时,由于弹性纤维的回缩力量,使肺泡缩小,气体排出,由于肺泡具有弹性,有利于气体交换。
(5)外有毛细血管网:肺泡外包绕着由毛细血管构成的毛细血管网。
毛细血管与肺泡壁的上皮细胞紧贴在一起。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共有1‰mm厚。
这么薄的膜适于气体在肺泡和血液之间进行交换,使O2从肺泡到毛细血管内,CO2由毛细血管到肺泡。
10.2《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第1课时)word教案
第2节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第1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呼吸系统组成,能准确识图2、说出呼吸道的结构及功能3、认识呼吸系统的疾病及预防4、阐述肺泡与气体交换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先研读教材,并用双色笔勾画出要点,然后根据预习案教材助读中问题提示,思考并回答,遇有疑难,再查阅教材,加深理解,最后完成预习自测中的题目2.完成时间15分钟。
小组长要搞好督促与检查,确保每位同学都能认真、高质量自学。
教材助读1、阅读课文内容课本52-53页“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系统”①认识呼吸系统的组成,按顺序准确识图,并且能用大括号总结呼吸系统的组成。
②鼻腔内有哪些主要的结构?这些结构对进入的空气有什么作用?③气管内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认识痰的形成,及随地吐痰的危害。
④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请列举常见有关呼吸系统的疾病。
⑤请同学们现在自己试一试,当我们吞咽时还能不能呼吸?你知道为什么吗? ⑥声音是由什么发出的?又是怎么发出的?⑦描述肺泡与气体交换功能相适应的特点预习自测1.下列哪一项不是呼吸道对空气的作用( )A.杀死空气中的细菌B.湿润空气C.清洁空气D.温暖空气2.呼吸系统的哪一个结构特点与适于进行肺泡与血液内的气体交换无关( )A.肺泡壁很薄B.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壁很薄C.气管比较长D.肺泡数量多3.(2008·黄石中考)下列器官中,不属于组成人体呼吸道的器官是( ) ①口腔 ②鼻 ③咽 ④喉 ⑤气管 ⑥支气管 ⑦肺A.②③B.③④C.⑤⑥D.①⑦4.下列关于肺的叙述中,不属于有利于气体交换的是( )A.肺的末端形成肺泡,总数约7亿个B.每个肺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C.肺可分为左肺和右肺D.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问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学习建议:请同学们用1分钟时间认真思考,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问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
10.2《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第1课时教案
第2节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第1课时)【教学目标】1.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2.理解呼吸道各部分及其对吸入空气的处理作用;3.理解肺部适于气体交换的形态结构特点。
【教学重难点】1.理解呼吸道各部分及其对吸入空气的处理作用。
2.举例说明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教学过程】一、引言: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不仅需要进食、饮水,还需要进行呼吸,提供能量。
那么人体不停地吸气与呼气是怎样进行的呢?二、呼吸道——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出示呼吸系统图,请学生自上而下按顺序说出呼吸系统的组成,教师板书。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但外界气体对肺来说不适宜,其原因是:寒冷、干燥并带有灰尘和细菌等杂质,肺所需要的是温暖、湿润和洁净的气体。
外界气体不是直接入肺,而是经过呼吸道。
鼻腔是呼吸道的门户,前部有鼻毛,如同一道防护林,能阻挡吸入空气的灰尘和细菌,也可以说是肺的第一道防线。
若有灰尘和细菌闯过这道防线,又会遇到第二道防线。
鼻腔表面衬有一层粘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冷空气。
粘膜分泌粘液,这就是“鼻涕”,能使鼻腔保持湿润并粘住吸入气体里的灰尘和细菌,对吸入气体有清洁的作用。
气管和支气管都是由“C”形软骨作支架,使管腔敞开,气流通畅。
管壁里面覆盖有纤毛的粘膜能分泌粘液,又可以粘住吸入空气里的灰尘和细菌。
粘膜上的纤毛不停地向喉部方向摆动,把粘液及其粘着的灰尘和细菌送向喉,继而咳嗽出的是痰。
这可以说是第三道防线。
外界带有灰尘、细菌的干燥冷空气经过这三道防线进入肺就已变成温暖、湿润的洁净气流。
三、肺——主要的呼吸器官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肺的结构怎样适于气体交换呢?出示肺泡结构模型,肺在胸腔内,柔软而有弹性。
新生儿的肺淡红色,成年人的肺由于不断吸入尘埃沉积在肺内,所以是暗灰色。
肺呈圆锥形,左、右各一。
肺是由各级支气管与肺泡组成。
左、右支气管进入左右肺,形成树枝状分支构成细支气管,再分为肺泡管,末端为盲管。
盲端膨大形成许多葡萄似的泡状物,每个泡状物为一个肺泡。
北师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10章第2节《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教学设计(第1课时)
第10章人体的能量供应第2节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第1课时)安徽淮南洞山中学俞婷一、教学分析第10章第2节“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一节,主要有两部分内容:一是呼吸系统的组成;二是呼吸的全过程。
呼吸的全过程又包括“呼吸运动与肺通气”“肺的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四个知识点。
对于呼吸系统的组成,学生能够说出一些,但对于呼吸的全过程,尤其是肺通气的实现过程和气体交换的原理则比较陌生,甚至出现错误的认识。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模型演示、类比、对比、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呼吸道的作用、肺通气的过程、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过程。
本节的学生活动主要是通过演示和讨论,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的生物学观点,并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的知识,为本节“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途径”等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已了解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所以能通过实例明确呼吸系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并学会养成良好的呼吸习惯,知道随地吐痰所造成的危害,加入保护环境的行列中。
三、核心素养人体细胞通过不断地进行呼吸作用才能提供能量,因此需要源源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获得氧气。
氧气要想进入细胞会有重重障碍,首先需要由呼吸道进入到肺,此过程是由呼吸运动实现的,需借助一些模型来帮助理解,呼吸道会对进入的气体进行一些处理。
其次在肺与肺部血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最后是组织处的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气体交换的进行是由气体扩散实现的。
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运用模型解决抽象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关注自身的呼吸系统健康状况,并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设计思路(一)教材处理本课内容选自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10章人体的能量供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教学设计--1
(第一课时)
常乐中学刘志豪
〖教材分析〗
本课时主要内容:呼吸系统的组成.
据报道,由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死亡率在我国逐年上升。
据我国1992年的死因调查结果,呼吸系统疾病(不包括肺癌)在城市的死亡率占第3位,而在农村则占首位。
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和病情的加重与空气污染密切相关。
所以对学生渗透讲究呼吸卫生和预防呼吸系统疾病方面的情感教育非常必要。
〖教学目标〗
1.知识:(1)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2)了解呼吸道各部分及其对吸入空气的处理作用;
2.能力:通过尝试和观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学习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处理作用,倡导学生讲究个人呼吸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健康,关注环境质量的情感。
〖教学重点〗
概述呼吸系统的组成,解释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教学难点〗
举例说明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