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中的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性胰岛素抵抗调查分析及对策
可在护理 中保持微 笑及 应用 眼神 示 意等。表 1 结 果表 明 , 不
本 组 患者 对人 同年龄 、 性别 、 学历等背景差异可 能导致患者 人文关 怀选择 倾
2 . 1 本组患者对 人文 关怀 重要 性评 分情 况
文关 怀重要性评分为 ( 4 . 4 7±0 . 3 4 ) 分, 各项 目评 分从 高到低 依次 为 口头语言 ( 4 . 8 0± 0 . 5 1 ) 分、 医患和谐 ( 4 . 7 6±0 . 4 3 ) 分、
向不 同。男性患者对 医患 和谐较 女性 有更 高期 待 , 在 一定 程 度上反映前者对社会关系更加重 视。预约分 诊可提 高 医护 人 员工作效 率及 有序 性 , 缩短 患者 就诊 时间 。此 项为 男性 患 者 及3 1岁 以上患者 的首位 选择 。年龄 较大 患者 更需 要健 康 知 识宣教及 来 自护理 者的 肢体语 言关 怀 , 此 两项 排序 分别 为第
使 用胰 岛素治 疗的 2型糖尿 病患者进行 问卷调 查 , 分析 可能引起 患者 P I R的原 因, 并总 结应 对心理 干预措施 。结果 : 有5 1 . 2 3 % 的患者存在 P I R; P R I 与年龄 、 病 程有关 , 其 中4 0— 5 0岁患者心理状 况差 , 占7 0 . 9 7 %; 病程 > 5年 的患者心理 状况 差 , 占6 1 . 9 0 % ( P< 0 . 0 5 ) 。结论 : 初 始使 用胰 岛素治 疗的 2型糖尿病 患者存在 P I R, 需对不 同问题 的患者采取不 同的健康教 育方式 , 注重心理 干
随着 社会 发展 , 临床 医疗 日益 重视 心理 因素对疾 病 的影
响 J 。口腔专科 医院 的患者 多有 紧 张情绪 , 人 文关 怀显 得尤
2_型糖尿病患者24_h_尿糖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论著·糖尿病新世界 2023年4月DOI:10.16658/ki.1672-4062.2023.08.0012型糖尿病患者24 h尿糖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韩晓菁1,岳月仪1,徐曼灵1,朱静波1,鲁燕1,蒋伏松21.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江苏苏州215000;2.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上海201306[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24 h尿糖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的关系。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 143例2型糖尿病患者,包括电子病案中病史、体格检查、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及24 h尿糖检测等信息,根据24 h尿糖中位数分为低UGlu组572例和高UGlu组571例。
比较两组性别、年龄、病程、血脂、血糖、胰岛素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指数(BMI)、腰围(WC)等指标的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
结果两组病程、高血压史、体质指数(BMI)、腰围(WC)、空腹胰岛素(INS)、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餐后2 h胰岛素(2 h-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肾小球滤过率(eGF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Spearman 相关分析显示,24 h尿糖与HOMA-IR呈正相关(r=0.236,P<0.001),而与餐后2 h胰岛素水平呈负相关(r=-0.128,P<0.001)。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一:什么是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英语:insulin resistance),是指脂肪细胞、肌肉细胞和肝细胞对正常浓度的胰岛素产生反应不足的现象,亦即这些细胞需要更高的胰岛素浓度才能对胰岛素产生反应。
在脂肪细胞内,胰岛素抗性导致储存的甘油三酸酯的水解,进而提高血浆内自由脂肪酸的含量。
在肌肉细胞内,胰岛素抗性降低葡萄糖的吸收;而在肝细胞内,降低葡萄糖的储备,两者共同导致血糖含量的提高。
胰岛素抗性引起的血浆中高胰岛素和高糖含量经常导致代谢综合征、痛风和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理论结束了用胰岛素分泌不足来解释糖尿病的历史。
更真实地再现了人体的复杂性,为行为医学技术进入提供了学术支持。
更科学的为指导糖尿病患者运动指明了方向。
二:胰岛素抵抗的形成原因导致胰岛素抵抗的病因很多,包括遗传性因素或称原发性胰岛素抵抗如胰岛素的结构异常、体内存在胰岛素抗体、胰岛素受体或胰岛素受体后的基因突变(如Glut4基因突变、葡萄糖激酶基因突变和胰岛素受体底物基因突变等),原发性胰岛素抵抗大多数是由于多基因突变所致,并常常是多基因突变协同导致胰岛素抵抗。
除了上述遗传因素之外,许多环境因素也参与或导致胰岛素抵抗,称之为继发性胰岛素抵抗,如肥胖(是导致胰岛素抵抗最主要的原因,尤其是中心性肥胖;这主要与长期运动量不足和饮食能量摄人过多有关,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时80%伴有肥胖)、长期高血糖、高游离脂肪酸血症、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某些微量元素缺乏如铬和钒缺乏、妊娠和体内胰岛素拮抗激素增多等。
另外还有原因是肿瘤坏死因子a(TNF-a)增多。
TNF-a活性增强可以促进脂肪分解引起血浆FFA水平增高,抑制肌肉组织胰岛素受体的酪氨酸激酶的活性,抑制IRS-1的磷酸化和Glut4的表达,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
近年来尚发现脂肪细胞能分泌抵抗素( resistin ),抵抗素可降低胰岛素刺激后的葡萄糖摄取,中和抵抗素后组织摄取葡萄糖回升。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一:什么是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英语:insulin resistance),是指脂肪细胞、肌肉细胞和肝细胞对正常浓度的胰岛素产生反应不足的现象,亦即这些细胞需要更高的胰岛素浓度才能对胰岛素产生反应。
在脂肪细胞内,胰岛素抗性导致储存的甘油三酸酯的水解,进而提高血浆内自由脂肪酸的含量。
在肌肉细胞内,胰岛素抗性降低葡萄糖的吸收;而在肝细胞内,降低葡萄糖的储备,两者共同导致血糖含量的提高。
胰岛素抗性引起的血浆中高胰岛素和高糖含量经常导致代谢综合征、痛风和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理论结束了用胰岛素分泌不足来解释糖尿病的历史。
更真实地再现了人体的复杂性,为行为医学技术进入提供了学术支持。
更科学的为指导糖尿病患者运动指明了方向。
二:胰岛素抵抗的形成原因导致胰岛素抵抗的病因很多,包括遗传性因素或称原发性胰岛素抵抗如胰岛素的结构异常、体内存在胰岛素抗体、胰岛素受体或胰岛素受体后的基因突变(如Glut4基因突变、葡萄糖激酶基因突变和胰岛素受体底物基因突变等),原发性胰岛素抵抗大多数是由于多基因突变所致,并常常是多基因突变协同导致胰岛素抵抗。
除了上述遗传因素之外,许多环境因素也参与或导致胰岛素抵抗,称之为继发性胰岛素抵抗,如肥胖(是导致胰岛素抵抗最主要的原因,尤其是中心性肥胖;这主要与长期运动量不足和饮食能量摄人过多有关,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时80%伴有肥胖)、长期高血糖、高游离脂肪酸血症、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某些微量元素缺乏如铬和钒缺乏、妊娠和体内胰岛素拮抗激素增多等。
另外还有原因是肿瘤坏死因子a(TNF-a)增多。
TNF-a活性增强可以促进脂肪分解引起血浆FFA水平增高,抑制肌肉组织胰岛素受体的酪氨酸激酶的活性,抑制IRS-1的磷酸化和Glut4的表达,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
近年来尚发现脂肪细胞能分泌抵抗素( resistin ),抵抗素可降低胰岛素刺激后的葡萄糖摄取,中和抵抗素后组织摄取葡萄糖回升。
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又称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是指胰腺分泌的胰岛素不能发挥应有的生物学效应以满足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及反应性降低,引起血糖升高,胰岛代偿性增加胰岛素分泌,出现高胰岛素血症。
糖尿病(diabetes)是一种与胰岛素产生和作用异常相关、以高血糖症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随着我国近年来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变化,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人群中约有25%的个体患有IR.而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IR患病率超过80%。
研究表明IR是T2DM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IR不是在T2DM患者DM期才出现,而是贯穿病程的发生和发展,治疗IR巳经成为预防、控制DM的关键。
我们发现95例2型DM患者中有81例存在IR,判断2型DM患者是否有IR,积极采取减轻IR的措施,可以减少2型DM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1]。
多年来,诸多学者围绕IR的发生原因、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开展了研究,以揭示其与糖尿病的关系,并已从中发现了更多有效的治疗靶点。
一IR的发生机制:1、基因突变引起IR:与I型糖尿病相比,T2DM的遗传倾向更加明显。
IR与遗传高度相关,从遗传学角度讲,IR是多种基因一定数量的突变遗传所致。
这些突变基因包括胰岛素受体(InsR)基因、胰岛素受体底物(IRs)基因、磷脂酞肌醇-3激酶(Pl-3K)基因等。
InsR是胰岛素发挥作用的第一步,其基因也是研究IR的首基因。
Almind等于1996年经转染实验证明此突变可显著降低Ins刺激的PI-3K的活性而致IR。
Andreelli等发现,在Ins刺激下,单纯肥胖者及健康人的PI-3KmRNA表达明显增加,而T2DM患者的PI-3KmRNA的表达则无明显改变。
说明在T2DM患者中存在Ins调节的PI-3K基因表达缺陷[2]。
胰岛素抵抗相关临床问题专家共识(2022版)
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概念和分型
问题15-16:何谓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和代谢综合征的区别?
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称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具有高度异质性,包含两个临床类别:一是由X综合征演变而来,为代谢综合征的 同义词,也称为Reaven综合征,系特定遗传易感性基础上由不良生活方式所诱发,但确切病因未明;另 一病因相对明确,由胰岛素受体信号通路中重要信号分子基因突变、脂肪组织发育不良相关基因突变及胰 岛素受体抗体等所致,此类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多较严重。 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和代谢综合征有一定区别。 首先,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包含两个临床类别:由特定遗传易感性及不良生活方式所诱发的胰岛素抵抗 综合征和遗传性及胰岛素受体抗体所致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只有前者和代谢综合征被视为同义词。 其次,即使是前者,和代谢综合征也有区别: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概念相对模糊,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 而代谢综合征有相对明确的诊断标准。 此外,代谢综合征的组分较少,而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组分较多,其中很多并不是代谢综合征的组分, 如PCOS、NAFLD、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组分但不是代谢综合征的组分。
问题17-18:何谓遗传性、A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由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引起的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称为遗传性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引起遗传性 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基因突变分为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基因突变及非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基因突变两类, 前者包括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PI3K基因突变、AKT2基因突变等,后者包括MC4R基因突变、 POMC基因突变、瘦素基因突变、瘦素受体基因突变等。引起胰岛素抵抗的染色体异常疾病常见的 有Down综合征、Turner综合征、Klinefelter综合征、Prader-Willi综合征等。
问题21-22:何谓胰岛素受体病?皮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完整)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机制胰岛素抵抗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有关因素可分为遗传及环境两大类,前者与胰岛素信号转导的各个环节、调控糖脂代谢的多态性,基因的多态性、突变有关.目前普遍认为普通2型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中的胰岛索抵抗极可能是多种基因细微变化叠加效应的后果。
在环境因素中主要为摄食过多,尤其脂肪过多,体力劳动过少所引起的一系列代谢变化及一些细胞因子的表达增加。
(一)胰岛素信号蛋白遗传变异1.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由于2型糖尿病有很强的遗传因素,因而在胰岛素受体被克隆后,人们寄厚望于胰岛素受体基因分子扫查能发现轻微的异常,从而阐明2型糖尿病发病的遗传机制。
经多个实验室的研究,发现了50种以上的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然而这些基因突变主要见于一些少见的特殊类型的伴严重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患者,突变的类型大多为纯合子,或复合型的杂合子,发生于受体酪氨酸激酶区段突变的杂合子也致病.在大量常见的普通型2型糖尿病患者中所进行胰岛素受体基因扫查并未发现基因突变,说明普通的2型糖尿病的致病因素并非由于胰岛素受体基因编码区发生突变.2.胰岛素受体底物基因变异于糖尿病患者所作胰岛素受体底物(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
IRS)蛋白基因序列的分析未发现单一基因突变为致病因素。
于2型糖尿病患者发现了几种IRS—1基因多态性较一般人群为常见。
研究得较多的为甘氨酸972精氨酸多态性,一项丹麦研究观察到此种多态性频率于正常人为5。
8%,而于2型糖尿病患者为10。
7%。
有意义的是甘氨酸972精氨酸多态性位于和下游PI-3K相结合的两个潜在的酪氨酸磷酸化位点之间,当此种IRS—1蛋白变异型在体外细胞中表达时,引起PI-3K与 IRS—1结合的特异性缺陷,而使PI-3K活性降低36%。
日本2型糖尿病患者还有其他数种IRS-1多态性,包括脯氨酸190精氨酸,甲硫氨酸209苏氨酸,丝氨酸809苯丙氨酸。
这些多态性的频率在患者及对照者的比较中以单独一种计,并无差别,但加在一起,再加上甘氨酸972精氨酸多态性,则糖尿病者较正常人高3倍.于白种人,观察到2种IRS-2多态性,分别为甘氨酸1057门冬氨酸及甘氨酸879丝氨酸,不过这两种变异都不伴有糖尿病或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17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Vol.16 No.8·综述·数理医药学杂志,2010,23(2):228-230.[14]丁淑敏,刘丹,封亮,等. 基于“组分结构”理论的8种墨旱莲乙酸乙酯提取物对NHBE细胞保护作用的比较.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6):3136-3141.[15]刘艳秋,战丽彬,马慧鹏. 墨旱莲提取物在制备抗骨质疏松多靶点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辽宁:CN105748546A,2016-07-13.[16]王洪白,庞海玲,杨霞. 清益止崩汤治疗青春期功血临床观察. 中国中医急症,2013,22(12):2138.[17]郑寅,崔小七,付明哲,等. 中药肠血平颗粒对人工感染鸡球虫病的防治试验. 畜牧与兽医,2014,46(1):97-101.[18] 孔珍珍,陆江涛,刘春保,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白癜风疗效的Meta分析.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27(7):121-124.新近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显示[1],2型糖尿病发病率高,对患者正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患者机体对葡萄糖代谢及摄取的能力减弱,对胰岛素敏感程度降低。
相关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的发病始动因素为胰岛素抵抗,发病机制较为复杂[2-3]。
2型糖尿病与1型糖尿病相比,也存在一定的遗传易感性,但与1型糖尿病相比2型糖尿病的遗传因素并不明显,1型糖尿病的遗传倾向较为明显,遗传易感性可高达70.0%~80.0%[4-5],远高于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发病基础为胰岛素抵抗,其与患者遗传因素关系较为密切,胰岛素抵抗为一定数量的多种基因突变遗传导致,包括胰岛素受体底物基因及胰岛素受体基因等。
胰岛素发挥作用的第一步即为胰岛素受体,人胰岛素受体基因有21个内含子与22个外显子,突变类型为复合型杂合子及纯合子。
目前,胰岛素受体基因主要是指胰岛素受体基因-1及胰岛素受体基因-2。
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研究
发展 全过程 的重要 因素 。
中国 社 区医 师 ・ 医学专 业 2 1 年 第 3 00 4期 ( 2 第1 卷总 第2 9 5 期
有研 究 结 果 显示 , 糖 尿 病 合 并 高 2刑 血 压 的 患者 比末 合 并 高 血 』 的 患 者 存 在 E 着 更 明显 的胰 岛素 抵随着病 程发展 , 卜 但 当胰 岛 p细 胞小 能代偿 外周 I R时 , p细 胞的储备功能 F , 降 则使餐后血糖明 增
20 ,0 2 :2 0 32 ( ) 14—15 2.
岛1 相或早相分泌受损 , 不能抑制肝糖过
多产 生 及输 出 而 致 空 腹 血 糖 升 高 或 出 现 糖尿病 。I R和 MS的联合 表现 是 2型糖 尿 病 重要 的 的 驱 阶 段 和 征 兆 ,R早 于 糖 I 尿病 发生 1 2 0~ O年 , 糖 尿 病 的 预 测 因 是 子, 因此 I R足 贯 穿 于 2型 糖 尿 病 发 生 和
肥胖 、 脂质代谢异常是胰岛素抵抗综 合征的前 驱表现 , 2 糖 尿病 的先兆 , 为 发生 2型糖 尿病 是胰岛素 抵抗综合征程 度加重的结果。流行病 研究 表 明 2型 糖 尿 病 患 者 8% 有 肥 胖 , 肥 胖 患 者 巾 0 存在明显 的胰 岛素抵抗 , 构成 r 2型糖尿
小 而 密 的 低 密 度脂 蛋 白 ( D 占优 势 , LI ) 这 些血脂异 常也 常见 于 T D 2 M。体 重 的增
讨
论
2型糖尿 病是 各种 致病 因素 的作 用
下 , 过 漫 长的 病 理 过 程 而形 成 的 。 由于 经
加常伴有血脂谱 的异常 , 血脂代谢紊乱被
关键 词 型糖 尿 病
高 出 现 IT 若 B细 胞 功 能 障 碍 加 莺 , G ; 胰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一:什么是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英语:in sulin resista nee ),是指脂肪细胞、肌肉细胞和肝细胞对正常浓度的胰岛素产生反应不足的现象,亦即这些细胞需要更高的胰岛素浓度才能对胰岛素产生反应。
在脂肪细胞内,胰岛素抗性导致储存的甘油三酸酯的水解,进而提高血浆内自由脂肪酸的含量。
在肌肉细胞内,胰岛素抗性降低葡萄糖的吸收;而在肝细胞内,降低葡萄糖的储备,两者共同导致血糖含量的提高。
胰岛素抗性引起的血浆中高胰岛素和高糖含量经常导致代谢综合征、痛风和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理论结束了用胰岛素分泌不足来解释糖尿病的历史。
更真实地再现了人体的复杂性,为行为医学技术进入提供了学术支持。
更科学的为指导糖尿病患者运动指明了方向。
二:胰岛素抵抗的形成原因导致胰岛素抵抗的病因很多,包括遗传性因素或称原发性胰岛素抵抗如胰岛素的结构异常、体内存在胰岛素抗体、胰岛素受体或胰岛素受体后的基因突变(如Glut4基因突变、葡萄糖激酶基因突变和胰岛素受体底物基因突变等),原发性胰岛素抵抗大多数是由于多基因突变所致,并常常是多基因突变协同导致胰岛素抵抗。
除了上述遗传因素之外,许多环境因素也参与或导致胰岛素抵抗,称之为继发性胰岛素抵抗,如肥胖(是导致胰岛素抵抗最主要的原因,尤其是中心性肥胖;这主要与长期运动量不足和饮食能量摄人过多有关,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时80湃有肥胖)、长期高血糖、高游离脂肪酸血症、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某些微量元素缺乏如铬和钒缺乏、妊娠和体内胰岛素拮抗激素增多等。
另外还有原因是肿瘤坏死因子a(TNF-a)增多。
TNF-a活性增强可以促进脂肪分解引起血浆FFA水平增高,抑制肌肉组织胰岛素受体的酪氨酸激酶的活性,抑制IRS-1的磷酸化和Glut4的表达,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
近年来尚发现脂肪细胞能分泌抵抗素(resistin ),抵抗素可降低胰岛素刺激后的葡萄糖摄取,中和抵抗素后组织摄取葡萄糖回升。
胰岛素抵抗_2型糖尿病的基本诱因_钱荣立
糖尿病:肥胖与代谢(序言)[F err annini E.Diabet es O besity and M etabo lism,1999,1(Suppl1):5]编者按 关于胰岛素抵抗(IR)是当前糖尿病研究的热点,1998年7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一次有世界著名糖尿病专家参加的IR问题的国际研讨会。
学者们在会上的专题发言内容丰富,反映了当前对IR研究的进展。
这些发言在美国Sm ith Kline Beecham公司赞助下由“Diabetes,Obesity&M etabolism”杂志于1999年5月专辑发表。
本刊将从本期起陆续摘要刊出以饷读者。
2型糖尿病是一个重要的医学问题,其发病率迅速上升,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这种患病人数的显著增加,反映了人们由传统的生活方式向高热量饮食和坐式生活方式转变者的增加。
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特点是胰岛素分泌损害和肝、脂肪组织及骨骼肌的胰岛素抵抗(IR),这些异常共同参与糖代谢异常,最终完全丧失血糖稳态。
2型糖尿病在某些种族和家庭的集簇发病表明有强烈的遗传背景,然而其病因呈高度异质性,包括基因—基因之间和基因—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尽管这些机制目前还知之甚少。
IR被认为是发生2型糖尿病的主要基础缺陷之一,IR在2型糖尿病或IG T病人以及糖尿病高危人群中呈很高的患病率,并已知IR先于糖尿病症状之前发生。
另外,IR往往导致高胰岛素血症,这是维持糖耐量正常、降低血游离脂肪酸和降低肝糖输出所必需的。
然而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证明这种代偿机制可能参与冠心病的发生。
早期进行饮食和生活方式干预足以保持血糖正常,但由于病情发展势必需要药物干预,而某些病人对药物干预的反应并不满意。
尽管现有治疗可暂时改善血糖控制,但不能完全控制和制止疾病的进展,故需要有新的更有效的药物来改善2型糖尿病治疗,特别是干预治疗基本的I R 似乎有可能改善其治疗现状。
这次会议目的就是确认最近围绕IR和试图了解IR与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之间的关系,另外将有限地讨论现代治疗,强调一种能直接消除IR的新型口服降糖药:噻唑烷酮类药物的治疗作用。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认识
175
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认识
袁野,刘瑞霞 *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00)
·中医中药·
摘要:中医无“胰岛素抵抗“的说法,对”消渴“一病论述详多,泛指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疾病。 胰岛素抵抗应当归为消渴病一类。本文着重从脾,肝,阳气等角度论述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认识。 关键词:胰岛素抵抗;中医;脾;阳虚;肝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8.18.090 本文引用格式:袁野 , 刘瑞霞 .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认识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18):175,181.
3 肝失疏泄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和气血运行,肝失疏泄则肝郁气滞, 于淼 [8] 等认为肝郁是 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病机关键。 方波 [9] 等人将 100 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给予吡格列酮二甲
作者简介 :袁野(1993-)硕士在读,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通讯
作者 * :刘瑞霞(1970-)副主任医师,博士,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1 脾失运化
《素 问·奇 病 论》“有 病 口 干 者 …… 此 五 气 之 溢 也,名 曰 脾 瘅 ”。《 灵 枢·本 脏 篇 》云 :“ 脾 脆 ,则 善 病 消 瘅 易 伤 ”。 可 见 该病与脾脏虚弱有密切关系。《景岳全书》说:“消渴病,其为 病之肇端,皆膏粱肥甘之变”说明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腻是 导致消渴的重要病因之一。中医认为脾将入于胃中的水谷 化生为精微物质,并将其布散于全身各个器官,姚庆涛 [1] 等 人把脾的这种功能与现代医学相联系,认为糖是精微物质的 一 种,若 脾 功 能 失 调,即”脾 失 运 化“,将 会 使 糖 类 物 质 无 法 布散到各个器官,而是蓄积于身体的血液中,引起血糖升高。 《素问·经脉别论篇》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 散 精,上 归 于 肺,通 调 水 道,下 输 膀 胱,水 精 四 布,五 经 并 行。 《医宗必读·痰饮》云:“脾土虚弱,清者难升,浊者难降,留中 滞隔,瘀而成痰。”即脾“运化水湿”之功能,脾虚运化功能失 调,则导致水液在体内的停滞,而产生湿、痰、饮等病理产物, 湿、痰、饮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师林 [2] 认为,脾虚痰 湿 与 胰 岛 素 抵 抗 关 系 密 切 ,是 该 病 发 病 的 重 要 发 病 机 理,另 外,多 为 痰 湿 体 质 的 形 体 肥 胖 者 更 容 易 罹 患 糖 尿 病,考 虑 其 原因,即为痰湿在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作者:徐婕等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年第02期【摘要】本文就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进行探讨,认为与胰岛素靶组织在细胞、受体、受体后和分子水平的结构与功能的缺陷以及胰岛素作用调控激素异常等环节有关。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核心问题,在发病中起关键作用[1]。
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理十分复杂,不同生理病理情况下所产生的胰岛素抵抗机理不尽相同。
近年国内外对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制研究日益深入,本文就其发病机制进行探讨。
1细胞水平的缺陷主要分为肝细胞、肌细胞、脂肪细胞的缺陷。
1.1肝脏是摄取和处理葡萄糖的主要器官,体内内源性葡萄糖产生主要来自肝脏,肝糖的产生来自糖原分解与糖异生。
1.2研究发现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80%以上由骨骼肌细胞负责,因而认为骨骼肌对糖的摄取和利用减少在胰岛素抵抗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1.3脂肪细胞诱导胰岛素抵抗的可能机理如下内脏肥大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抑制脂肪分解作用较皮下脂肪更为抵抗,对脂解激素的反应较皮下或体积小的脂肪细胞更为敏感。
其净效应是脂解作用加强,非脂化脂肪酸释放增多,流入门静脉及肝脏的FFA增高,血FFA增高,血浆高FFA浓度可同时促进肝糖产生过多及抑制肌细胞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运转及肌糖原的合成。
脂肪细胞因子及脂肪分泌蛋白质增多,这些因子与胰岛素抵抗有关。
2受体与分子水平的缺陷2.1受体前缺陷所谓受体前缺陷指胰岛素与受体结合之前的异常而言。
常见于以下情况:2.1.1胰岛素抗体的形成其干扰了胰岛素与其受体的正常结合,削弱了胰岛素的生物学效应。
2.1.2胰岛素的分子结构异常胰岛素基因突变所致其一级结构改变,使胰岛素生物活性降低,从而引起胰岛素抵抗。
2.1.3胰岛素降解加速。
2.1.4对胰岛素有拮抗作用的激素的增多。
如胰高糖素,甲状腺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素等。
胰岛素抵抗
性或腹型肥胖以及异位脂肪沉积都很常见。
2.葡萄糖代谢异常
具体表现因人而异,取决于基础病因和严重程度,以及β细胞通过增加胰岛素分泌来应对胰岛素抵抗的能力, 这种能力在不同患者之间差异悬殊。
3.代谢综合征
在肥胖患者中,胰岛素抵抗、相关的高胰岛素血症和高血糖可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血脂异常、高血压和 血管炎症,这些都会促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病因
1.遗传性因素 胰岛素的结构异常、体内存在胰岛素抗体、胰岛素受体或胰岛素受体后的基因突变(如Glut4基因突变、葡 萄糖激酶基因突变和胰岛素受体底物基因突变等)。 2.肥胖 肥胖是导致胰岛素抵抗最主要的原因,尤其是中心性肥胖。肥胖主要与长期运动量不足和饮食能量摄入过多 有关,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时80%伴有肥胖。 3.疾病 长期高血糖、高游离脂肪酸血症、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某些微量元素缺乏如铬和钒缺乏、妊娠和体内胰 岛素拮抗激素增多等。 4.肿瘤坏死因子a(TNF-a)增多 TNF-a活性增强可以促进脂肪分解引起血浆游离脂肪酸水平增高,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 5.其他
胰岛素抵抗
01 病因
目录
02 形式
03 临床表现特点
04 检查
05 治疗
06 三级预防措施
胰岛素抵抗是指各种原因使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机体代偿性的分泌过多胰岛素产生高 胰岛素血症,以维持血糖的稳定。胰岛素抵抗易导致代谢综合征和2型糖尿病。50年代Yallow等应用放射免疫分 析技术测定血浆胰岛素浓度,发现血浆胰岛素水平较低的病人胰岛素敏感性较高,而血浆胰岛素较高的人对胰岛 素不敏感,由此提出了胰岛素抵抗的概念。
1998年7月WHO将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定义为:①胰岛素抵抗;②糖耐量异常;③血压≥160/90mmHg;④甘油 三酯≥1.7mmol/L,高密度脂蛋白L;⑤向心性肥胖;⑥体重指数BMI>30kg/m2;⑦腰臀比,男性>0.9,女性 >0.85;⑧高尿酸血症;⑨微量白蛋白尿。一个个体存在糖尿病或糖耐量减退及或胰岛素抵抗,并同时具有2项以 上组合,可定义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胰岛素受体与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受体与胰岛素抵抗作者:暂无来源:《糖尿病新世界》 2013年第9期胰岛素是胰岛分泌的一种激素,是人体内最主要的降糖激素。
所以人们称胰岛素是一种“合成性”或者“建设性”激素。
胰岛素分泌不足,不管是绝对缺乏还是相对不足,都会造成血糖升高,甚至引起糖尿病。
那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胰岛素受体和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受体胰岛素在细胞水平的生物作用是通过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而启动的。
胰岛素受体为胰岛素起作用的靶细胞膜上特定部位,仅可与胰岛素或含有胰岛素分子的胰岛素原结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且分布非常广泛。
受体是一种糖蛋白,每个受体由α、β各两个亚单位组成。
α亚单位穿过细胞膜,一端暴露在细胞膜表面,具有胰岛素结合位点。
β亚单位由细胞膜向胞浆延伸,是胰岛素引发细胞膜与细胞内效应的功能单位。
胰岛素与亚单位结合后,β亚单位中酪氨酸激酶被激活,使受体磷酸化,产生介体,调节细胞内酶系统活性,控制物质代谢。
每种细胞与胰岛素结合的程度取决于受体数目与亲和力,此二者又受血浆胰岛素浓度调节。
当胰岛素浓度增高时往往胰岛素受体数下降,称下降调节。
如肥胖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人由于脂肪细胞膜上受体数下降,临床上呈胰岛素不敏感性,称抵抗性。
当肥胖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经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后体重减轻时,脂肪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增多,与胰岛素结合力加强而使血糖利用改善。
此不仅是肥胖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也是治疗中必须减肥的理论依据。
胰岛素抵抗所谓胰岛素抵抗,实际上就是指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2型糖尿病的首要的问题就是胰岛素抵抗。
正常情况下,食物经过胃和小肠的消化后,大部分转变为葡萄糖。
随后,葡萄糖在小肠内被吸收,随血液循环到达身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如心脏、大脑、肝脏和肌肉组织)。
这时,胰腺开始分泌胰岛素进入血液,与葡萄糖相会。
细胞中有专门与胰岛素结合的接受器,称为“受体”。
当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后,葡萄糖就能顺利地进入细胞,转化成身体维持日常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胰岛素抵抗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关系深度分析
胰岛素抵抗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关系深度分析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胰岛素抵抗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关系,并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1. 胰岛素抵抗的定义和机制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胰岛素的反应降低,导致胰岛素在细胞内的作用减弱。
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它在调节血糖水平和脂肪代谢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胰岛素抵抗的机制主要包括胰岛素受体信号通路异常、胰岛素分泌异常、胰岛素降解增加等。
2. 胰岛素抵抗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胰岛素抵抗导致机体对胰岛素的需求增加,胰岛β细胞为满足需求而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最终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衰竭。
此外,胰岛素抵抗还会引起脂肪组织和肝脏的脂肪合成增加,导致肥胖和脂肪肝等代谢异常。
3. 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因素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遗传因素是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一些基因突变会导致胰岛素信号通路异常。
此外,肥胖、缺乏运动、不良饮食习惯等生活方式因素也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4. 胰岛素抵抗与2型糖尿病的发展过程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早期病理生理改变,它可以持续数年甚至十几年。
在胰岛素抵抗阶段,机体通过增加胰岛素分泌来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胰岛β细胞的功能逐渐受损,胰岛素分泌减少,最终导致血糖升高,出现2型糖尿病的症状。
5. 胰岛素抵抗与其他疾病的关系除了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还与多种其他疾病相关。
例如,胰岛素抵抗与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等密切相关。
这些疾病与胰岛素抵抗有着共同的发病机制和风险因素。
6. 胰岛素抵抗的治疗和预防针对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目前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
药物治疗包括胰岛素增敏剂、胰岛素分泌促进剂等,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血糖控制。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减轻体重等,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减少糖尿病的风险。
胰岛素抵抗才是2型糖尿病的元凶
胰岛素抵抗才是2型糖尿病的元凶!一:血糖高-- 主要源自胰岛素抵抗众所周知,人体内唯一可以降血糖的激素是人体胰腺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降不了过高的血糖只有两个原因:一;胰岛素分泌功能丧失、人体不能自身产生胰岛素(1型糖尿病,占糖尿病人群的5-10%);二;胰岛素作用缺陷,即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人群的90-95%)。
近期国内外大量临床观察发现,大部分2型糖尿病人的胰岛素分泌正常甚至还偏高,但是却降不了过高的血糖。
原因何在?这主要是因为胰岛素抵抗的存在(或称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杨文英教授指出假如胰岛素缺乏,用了足量胰岛素问题应该解决,如果糖尿病患者用了比较足量的胰岛素,同时联合上一些药物,但是血糖仍然达不到理想的标准,主要的原因是这个人体内胰岛素抵抗。
钟南山院士等主编的最新版《内科学》也指出在脂肪细胞内,胰岛素抗性导致储存的甘油三酸酯的水解,进而提高血浆内自由脂肪酸的含量。
在肌肉细胞内,胰岛素抗性降低葡萄糖的吸收;而在肝细胞内,降低葡萄糖的储备,两者共同导致血糖含量的提高。
胰岛素抗性引起的血浆中高胰岛素和高糖含量经常导致代谢综合征、痛风和2型糖尿病。
二:胰岛素抵抗 - 伴随着2型糖尿病的全过程2型糖尿病(T2DM),又名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占糖尿病总发病率的90-95%。
其特点是人体自身能够产生胰岛素,但细胞无法对胰岛素作出反应,使胰岛素的降糖效果低下,即胰岛素抵抗(或称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胰岛素抵抗先于糖尿病发生,在其作用下,疾病早期胰岛素代偿性分泌增加以保持正常糖耐量。
当胰岛素抵抗进一步加重、胰岛素代偿性分泌减少或二者同时出现时,疾病逐渐向糖耐量减退和糖尿病进展,血糖开始升高。
高血糖、高游离脂肪酸(FFA)、抵抗素等增加,进一步抑制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加重胰岛素抵抗,临床上表现为糖尿病持续进展和恶化。
WHO最新调查发现,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显著特征和发病机制的基本环节之一,贯穿于疾病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糖使胰岛素抵抗加重
低胰岛素水平使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变复杂
化
胰岛素抵抗贯穿2型糖尿病的整个过程,不同 时期的治疗重点不同
2型糖尿病治疗的不均衡与自然病程
糖尿病严重性
糖 耐 量 异 常
显性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肝脏葡萄糖输出 内源性胰岛素 餐后血浆葡萄糖 空腹血浆葡萄糖
大血管病变 时间 几年到 几十年
胰岛素抵抗的起因与产生
饮食与运动的失调
每天需要的饮食量,即热卡摄入量:
基本生理能量需要:生命器官基本活动(基础代谢)* 摄食本身能量消耗 社会正常活动能量消耗* 体育锻炼消耗*
能量物质吸收过多,消耗不平衡
体重增加→肥胖→胰岛素代偿分泌增多→失代偿
食物摄入与能量物质吸收
临床判定推荐
一般使用方法
稳态模型(HOMA)等胰岛素敏感指 空腹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对个体,数字有时并不代表严重性 计算结果与临床实际情况分析,包括所 有方法
临床药物治疗的选择必须考虑
胰岛素抵抗在体内有胰岛素时的严重程度 糖尿病病程对内源性胰岛素的影响
胰岛素抵抗持续存在
40
Cumulative incidence (%)
30
20
Risk reduction 31% by metformin 58% by lifestyle
10
0 0 1 2 3 4
Years from randomization
The DPP Research Group, NEJM 346:393-403, 2002
胰岛素增敏剂——双胍类
降糖作用机制 抑制过多的内源性肝葡萄糖生成是二甲双胍降 低血糖的主要机制,是改善肝脏对胰岛素的抵 抗,抑制糖异生的结果 改善周围组织(骨骼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 的敏感性,增加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减轻体重:可减少内脏和体内总的脂肪含量, 主要是抑制食欲、减少能量摄取的结果 其他:增加肠道利用葡萄糖、抑制脂肪酸氧化、 延缓葡萄糖的吸收、改善血脂异常
糖尿病体育运动治疗
导致胰岛素抵抗原因的另一主要因素是体力 消耗相对热卡摄入过少,胰岛素抵抗的治疗 自然要考虑到 在饮食控制的配合下,循序渐进,到有规律 定量运动 运动治疗需要注意运动量的保持和饮食、身 体健康状态相匹配,并注意安全
—— 针对胰岛素抵抗的基本治疗,减肥的基本 治疗,糖尿病病人的高级治疗
格列美脲与受体呈“开-关”式的结合与解离 胰岛素分泌由血糖及药物浓度双重调节 临床研究和实践中亚莫利发生低血糖的机会及 严重程度低于其他SU
拟胰岛素作用,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与胰岛素抵抗
作用机制
可逆性(竞争性)抑制小肠上皮细胞刷状缘的 α-糖苷酶,从而减慢葡萄糖的吸收速度,使餐 后血糖高峰低平,降低餐后血糖 作用部位在小肠上段,持续约4-6小时
2型糖尿病中的胰岛素抵抗
从病因发病机理到临床诊断和治疗
胰岛素抵抗的定义
胰岛素抵抗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生理状态, 主要是靶细胞对机体循环中生理量胰岛 素不能发挥正常生物学作用
2型糖尿病的病因
遗传因素
胰岛素分泌缺陷 胰岛素分泌后作用缺陷
饮食行为改变
环境因素
热卡摄入量 热卡消耗 其它
对葡萄糖的吸收过程没有影响。对空腹血糖无 直接作用,但可通过降低餐后高血糖、减轻葡 萄糖的毒性作用,改善胰岛素抵抗而轻度降低 空腹血糖
STOP-NIDDM研究
STOP-NIDDM是一项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研 究,1429例IGT患者随机接受安慰剂或阿卡波糖(100 mg tid)治疗3年,研究的主要终点是观察阿卡波糖能否 延缓或预防IGT患者发展至2型糖尿病,次要终点是评价 阿卡波糖对心血管事件的作用。
噻唑烷二酮类的作用机制
脂肪细胞
→葡萄糖转化 →脂肪合成 脂肪分解和FFA排出 脂肪细胞数目 leptin 和 TNF-a 分泌 (?)
胰岛素敏感性
噻唑烷 二酮类
?
b-细胞 胰岛素分泌 ?
肌肉 Muscle
葡萄糖摄取
血浆 FFA
肝脏 肝糖产生
?
Cusi, 1999
格列美脲的特点
胰岛素抵抗的起因与产生
缺乏体育运动是导致肥胖和2型糖尿病 的主要因素 饮食与运动的失调 精神紧张与应激 一些基因的缺陷 其它
胰岛素抵抗的起因与产生
体育运动与肥胖和2型糖尿病
有规律的骨骼肌锻炼可以造成胰岛素信号 成分的表达变化,特别是葡萄糖转运子 运动能增加骨骼肌的血流量及到达靶组织 的胰岛素水平,进而使代谢状态得以改善 通过运动释放局部的缓激肽以刺激对葡萄 糖的摄取 耐力训练可大大减少evised from
2型糖尿病中胰岛素抵抗的治疗
广义的针对胰岛素抵抗治疗,其实已经 贯穿整个糖尿病治疗,降低血糖的基本 处理,也是减轻胰岛素抵抗的基本要素
狭义的针对胰岛素抵抗治疗,是指应用 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性治疗
针对胰岛素抵抗产生病因的治疗
能量物质吸收不足,消耗状态不同,人体状况 不同
胰岛素抵抗的起因与产生
其它与胰岛素抵抗有关因素
年龄 药物 吸烟 游离脂肪酸 各种脂肪因子 TGF、TNF
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及后续作用
—— William I. Sivitz POSTGRADUATE MEDICINE 2004
糖尿病自我监控
糖尿病自我监控的内容
血糖 并发症 药物使用 饮食热卡、成份、内容 生活方式变化
血糖变化,往往意味着胰岛素抵抗的波动, 监控是为了更好的控制血糖和并发症,保证 生活治疗,同时也在保障胰岛素抵抗的改善
胰岛素抵抗的药物治疗
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也就是胰岛素抵 抗的药物治疗 不同类型的药物,针对胰岛素抵抗的侧 重点不一样,针对不同情况的病人 已经有专门的增加胰岛素的药物,但临 床效果因人而异
延缓2型糖尿病发生危险达36% 逆转糖尿病进程 降低大血管并发症 降低新发高血压发生率和总体血压水平 延缓IMT的进展约50%
其它降糖药物
其它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都可以通 过改善血糖等代谢指标,改善机体代谢 状态,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 达到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治疗作用需要在 合适的时机应用
二甲双胍应用总结
2型糖尿病病人一线用药,肥胖者首选 对糖耐量异常的病人非常有效,有预防作用 在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与磺脲类药联用以 增强降糖效应 1型糖尿病患者与胰岛素联用,可加强胰岛素 作用,减少胰岛素剂量; 在不稳定型(脆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可 使血糖波动性下降,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 对体内有较多量胰岛素分泌的2型 糖尿病病人疗效一般较好
糖尿病药物治疗的种类
针对胰岛素不足的药物 1、β细胞修复剂或再生剂 2、胰岛素制剂 3、胰岛素降解抑制剂 4、胰岛素促泌剂 (1)磺脲类药物 (2)苯丙酸衍生物 (3)氨基酸衍生物 (4)类胰高糖素肽-1 针对胰岛素抵抗的药物 1、噻唑烷二酮类 2、双胍类药物 3、胰岛素受体激动剂 4、L-酪氨酸衍生物 5、化学元素 针对葡萄糖产生过多的药物 1、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2、糖异生抑制剂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
胰岛素受体或受体后缺陷——胰岛素抵抗
葡萄糖产生增加
葡萄糖消耗减少
血糖升高
肝脏
A路径
葡萄糖输出增加
X
外周组织 (骨骼肌)
B路径
胰腺 胰岛素分泌受损
胰岛素抵抗与疾病
糖尿病/糖耐量异常 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 高血压 脂代谢紊乱(HDL降低,LDL升高) 多囊卵巢综合征 黑棘皮病 等等
病史与体格检查 药物,特别是胰岛素治疗反应
临床初步评估
正常血糖胰岛素钳夹技术(Clamp) 科学研究 微小模型(Minimal Model) 胰岛素耐量试验(动物研究应用较多) 空腹胰岛素 胰岛素抑制试验 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比值 OGTT血糖曲线下面积/胰岛素曲线下面积比值 稳态模型(HOMA )* 空腹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胰岛素抵抗评估的应用
许多医生渴望找到一种测定方法能用于临床评 估每个糖尿病人胰岛素抵抗程度 现今医疗技术水平条件,在临床工作中对个体 的胰岛素抵抗作定量判定不太可能,也不必要
复杂的胰岛素敏感性测定方法,如正糖钳夹技术及微小模型
计算公式,因昂贵费时不可能常规用于临床 在胰岛素测定法尚未标准化的今天,由于胰岛素测定的不可 比性,使各种含有胰岛素的计算公式不能用于临床诊断
—— 每个环节,都针对糖尿病病人,也都 是减轻胰岛素抵抗的治疗
糖尿病教育
糖尿病教育中,指导糖尿病病人如何生 活起居,对每个正常人也都是健康生活 方式 指导病人的治疗和如何自我监控,在改 善血糖的前提下,也在改善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饮食控制
饮食控制也是治疗胰岛素抵抗的基本、 也是首要因素 胰岛素抵抗病人的饮食,就是糖尿病饮 食 普通糖尿病病人的饮食是健康饮食,是 满足基本和一般社会活动需要的 超出机体需要的饮食,长久必导致胰岛 素抵抗
二甲双胍阻止IGT转化为糖尿病
Percent developing diabetes Incidence of Diabetes All participants Placebo (n=1082) Metformin (n=1073, p<0.001 vs., Placebo ) Plac ) Lifestyle (n=1079, p<0.001 vs. Met p<0.001 vs. Metformin (n=1073, p<0.001 Plac) Lifestyle (n=1079, p<0.001vs. vs. Metformin , Placebo (n=1082) p<0.001 vs. Place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