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师版

合集下载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学设计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学设计

必修3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学设计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教马玲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中国思想的源头基本起自先秦时期,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对后世产生巨大的影响。

但“百家争鸣”的局面到汉代便不复存在。

由汉至清,儒家思想都被统治者奉为正统思想,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影响深远。

因此,必须知道汉代儒学在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的史实,探讨其原因。

故设定教学目标如下:1.掌握重要概念君权神授、春秋大一统、天人合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

2.了解西汉前期的政治情况,分析董仲舒新儒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3.分析汉武帝选择儒学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4.探究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与封建统治之间的关系以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

[教学构思][教学方式]1.引导学生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

教师围绕主题补充或重新整合课本提供的历史材料,比如补充董仲舒关于“天”的解释,帮助学生掌握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补充西汉初期黄老思想与儒家思想之间转变的重要史实帮助学生分析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寻找思想依据时选中儒家思想的原因。

2.通过各种方式创设情景,设置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详见[教学构思])3.在合作与交流中不断锤炼历史思维。

布置学生分组完成作业:(1)教材P11的争鸣:对董仲舒及其思想的两种看法你比较同意哪一种?为什么?(2)秦朝和西汉建立初期的主流思想是什么思想?请你查找相关资料,谈谈秦朝和西汉初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主流思想。

作业可以通过展览、课堂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分享和交流。

教学设计说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于能力培养的要求是“学会收集并综合分析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相关资料,探讨思想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

从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到最后儒家的“一枝独秀”,西汉中期是这一转变的关键时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这段历史正是探讨“思想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的典型材料。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III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III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学设计
4.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历史事件进行客观评价,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文献资料、图片等资源,自主学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背景、影响及其在汉代政治、文化、思想领域的地位,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结合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3.教学评价:
(1)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合作探究、习题练习等环节的表现,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口头提问、书面作业、小组讨论报告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董仲舒新儒学理论的核心观念,以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在汉代政治、文化、思想领域的影响。
2.难点:
(1)董仲舒新儒学理论的内涵及其在汉代政治、文化背景下的提出。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对后世政治、文化、思想发展的深远影响。
(3)如何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评价这一历史事件,形成自己的观点。
4.视频观看与反思:
推荐学生观看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相关的历史纪录片,如《中华文明·汉代篇》等,要求学生在观看后撰写观后感,反思这一历史事件在现代社会中的启示。
5.口头作业:
鼓励学生在课后与家人、朋友分享本课所学内容,讨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在当时的意义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影响。
作业布置注意事项: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 第1单元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 第1单元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学习目标: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1.重点:董仲舒新儒学的思想主张;西汉教育制度的初步建立。

2.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材整理1从“无为”到“有为”1.“无为而治”(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

(3)表现: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4)作用: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2.积极有为(1)原因①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

②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2)目的: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

教材整理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1.提出:汉代儒家代表董仲舒。

2.特点:糅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于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3.概况目的主张结果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所接受,有利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维护统治秩序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9“学思之窗”:想一想,汉武帝既然“独尊儒术”,为什么在他的统治思想中又杂糅了一些其他学派的思想?【提示】董仲舒的新儒学提倡“春秋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迎合了当时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时代需要,这也是汉武帝接受“独尊儒术”的真实目的。

其他学派中也有一些对其统治有利的思想,如法家的法治、重农抑商政策等也会被他采纳。

因此,他在统治过程中,采取儒家以外的思想主张就不足为奇了。

教材整理3儒学成为正统1.汉武帝的尊儒措施(1)思想上: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2)政治上①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②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学设计
3.教学评价: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思考问题的深度等,鼓励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b)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形式,评估学生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3.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和体会,要求举例说明,不少于500字。
4.选择一位汉武帝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如董仲舒、司马迁等,分析其思想观点及其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中的作用和影响,不少于600字。
5.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不少于600字。
3.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4.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敬畏之心,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尊重并传承儒家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事件,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a)原因: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统一思想,消除异己。
b)过程: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家思想作为官方意识形态,排斥其他学派。
c)影响:该政策加强了中央集权,稳定了社会秩序,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但也限制了学术自由,影响了其他学派的发展。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西汉初年,儒家思想与其他学派思想相互竞争,百家争鸣。然而,在汉武帝时期,却出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

教案课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相关史实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图片分析和材料分析,培养多种信息提取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们通过学习该课对儒学有进一步了解并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二,教学方法:图片导入法,史料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导入展示三张图片,第一张帮妈妈洗脚图片,第二张教室标语“慧而明理,敏而好学”,第三张是“仁义礼智信”等。

讲课人: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在这三张图片中看出共同点来,有哪位同学可以说一下你的看法呢?学生回答。

讲课人总结说出传统文化,那传统文化又是什么呢?它是以儒学为主的,融合儒释道三家文化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

而儒学又是什么时候开始登上正统之位的呢?下面就让我带领同学们进入今天主题: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讲授新课:A、背景:从无为到有为由“萧规曹随”的历史故事引出无为而治;介绍无为而治的背景,目的,具体政策以及影响,影响分为积极和消极两方面。

面对这一系列问题,雄心勃勃的汉武帝肯定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巩固自己的大一统地位,就在汉武帝广为纳谏的之时,有一个人出现了,他对汉朝的发展可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个人又是谁呢?他就是我的老乡―董仲舒。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他。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1.介绍董仲舒生平董仲舒汉代广川郡人也就是现在的衡水人,他的专业是研究儒学,在当时也可以称为热门专业了,况且还拿到了硕士学位。

可见专业知识是很强的。

人家的特长也是我最佩服的就是应变能力强,能根据时代需要改造新思想。

他也是充分的发挥了这一特长结合自己专业知识创造了新儒学,从而获得了汉武帝的赏识并给予重用。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董仲舒的新儒学。

2.运用材料分析新儒学思想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这则材料的意思是天子之所以当上天子是上天安排的,天下的臣民要顺从于天子。

历史: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件(人教版必修三)

历史: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件(人教版必修三)

符合加强中央集权, 符合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时代需要
探究学习 1
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 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 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 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 是相同的。 是相同的。 请回答: 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 结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 理?结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 有一定道理。 有一定道理。 秦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 秦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 独尊儒术”,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但 都是为了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都属于 都是为了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思想文化专制的需要。 思想文化专制的需要。
董仲舒的学说
◇“春秋大一 春秋大一 统”“罢黜百家, ”“罢黜百家,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独尊儒术”,思想 上的统一 ◇“君权神授”“天 ◇“君权神授”“天 君权神授”“ 人合一”” ””天人感 人合一””天人感 应” 限田、薄敛、 ◇限田、薄敛、省役 制定道德标准“ ◇制定道德标准“三 纲五常” 纲五常”
阴阳五行家
• 古人认为,宇宙万物就是由这五种基本物 古人认为, 质构成的。 质构成的。它也是关于宇宙社会属性及其 变化规律的范畴系统。五行的“ 变化规律的范畴系统。五行的“行”字, 运行”之意, 有“运行”之意,故五行中包含着一个非 常重要的观念,便是变动运转的观念, 常重要的观念,便是变动运转的观念,也 就是“相生” 相克” 就是“相生”与“相克”。 • 按阴阳家的说法,宇宙万物与五行对应, 按阴阳家的说法,宇宙万物与五行对应, 各具其德,而天道的运行,人世的变迁, 各具其德,而天道的运行,人世的变迁, 王朝的更替等,则是“五德转移”的结果。 王朝的更替等,则是“五德转移”的结果。

2)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师版)

2)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师版)

①“春秋大一统”思想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实质上是思想文化专制。

②既宣扬“君权神授”,又继承和发挥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

“天人感应”的思想二者兼顾。

③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儒学披上了神学外衣。

④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专制皇权,因此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成为正统思想。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的原因①汉初的黄老之学无法解决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汉武帝急需新的学说来维护统治。

②董仲舒兼采百家学说,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使其具有综合性、时代性和实用性。

③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使汉武帝能够通过思想统一来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

3.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与联系区别:①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

新儒学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

②新儒学继承和发挥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又宣扬“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思想,二者兼顾,使儒学披上神学外衣。

③“大一统”思想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实质上是思想文化专制。

④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后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联系:新儒学正是在对先秦儒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使儒学从先秦的民间学说上升为汉武帝的官方学说。

4.汉初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及解决措施①由于长期战争,造成了社会经济萧条,人民生活困难。

为医治战争创伤,并借鉴秦亡教训,汉高祖和以后几代皇帝相继推行了休养生息政策。

②王国问题的存在,严重威胁着中央集权的巩固。

汉景帝时开始削藩,平定了七国之乱,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限制藩王的“附益之法”,诸侯国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

③匈奴威胁着西汉北部边郡的安全。

汉武帝时,西汉出兵匈奴,改变了西汉与匈奴关系的被动地位。

最后解除匈奴威胁是在东汉时完成。

5.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评价①“春秋大一统”对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国家、稳定社会秩序起着积极作用。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人教)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人教)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基础达标1.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的“儒术”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的再认再现,熟知课本知识即可明确C项正确。

答案:C2.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 )A.《春秋》 B.《论语》 C.《孟子》 D.《易经》解析:本题考查知识再认再现能力。

董仲舒的思想集中体现在《春秋繁露》,可见他的思想基础是源自《春秋》。

答案:A3. “今后学者有所统一,为群儒首。

”为此董仲舒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君权神授”C.“仁政”思想 D.“三纲五常”思想解析:关键词为“统一”,体现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只有A项吻合。

B、D两项是董仲舒思想,但与“大一统”无关;C项则是孟子的主张。

答案:A4. 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目的是( )A.推行法家思想 B.加强中央集权C.实行“无为而治” D.提倡“百家争鸣”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可知B 项正确。

答案:B5.下图所示《成都西汉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其“讲学”内容应是( )A.儒家“五经” B.《道德经》C.《四书章句集注》 D.《墨经》解析:根据材料“汉画像石”可联系到西汉武帝时,实行“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儒学经典“五经”成为官方教科书。

答案:A6.(2014·广东四校期末联考)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指出:“两汉之世,(皇帝)遇日食灾变,则下诏责躬求言。

”下列思想内容与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关的是( )A.三纲五常 B.天人感应C.君权神授 D.春秋大一统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能力。

从题干材料信息可知: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加以谴责和威慑,这体现了天人感应思想,故选B项。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教材分析:1.本科教材在“从‘无为’到‘有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儒学成为正统”三方面介绍了新儒学在西汉被重视、推崇和发展的过程。

2、董仲舒建立新儒学体系,使之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加上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新儒学随之被汉统治者尊崇,去的正统地位。

3.汉代尊儒奠定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地位,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至深。

二、学情分析:1.普通高一的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高,高中历史的学习有较大的难度。

所以,教学中能力要求不能过高,要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调查,学生对儒家学说及其代表人物等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属于知其皮毛的层次。

历史思维能力低。

3.学生对“独尊儒术”对后世的影响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三、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认识。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汉初“无为而治”的情况;理解董仲舒新儒学的思想主张;汉武帝尊儒倡儒的措施及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2、过程与方法:归纳内容,展示并分析资料,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思想统一、文化统一对于维护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主张,西汉教育体制的初步建立。

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课程导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是什么思想?儒家思想在什么时候成为正统思想,这和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有关。

带领学生回忆知识:儒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时期,经过战国荀子、孟子的继承和发展,使儒学成为蔚然大宗,秦朝“焚书坑儒”的政策使儒学陷入低潮,那汉朝会采取哪家思想呢?这和当时的形势有很大关系。

一、从“无为”到“有为”汉初形势:材料展示:材料一: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学生总结归纳:战争破坏,经济凋敝,那么什么措施呢?(休养生息,与民休息,)这便是道家的“无为”思想,休养生息的具体措施:(课本8页,学生指出‘老师讲解’)问题:汉初积极“无为”取得一定效果,有没有隐患呢?图片:“白登之围”“七国之乱”激发学生兴趣材料展示:材料三: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晁错《论贵粟疏》隐患:匈奴为患、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阶级矛盾过渡:国力昌盛时,面临问题汉武帝采取“有为”还是“无为”措施?(有为)汉武帝“有为”措施:推恩令、霍去病、卫青北击匈奴设身处境:如果你作为汉武帝:“有为”的措施需要思想理论的指导,但哪家思想可以为“我”所用呢?(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加以分析)指出董仲舒杂糅其他思想的新儒学指出新儒学“新”在哪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稿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稿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稿第一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稿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教材本课为必修三第1单元第2课,前接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在了解主流主流思想是什么?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后,讲述了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的,本课为儒家思想发展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下面对学情做扼要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他们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已有所了解,给本课的教学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但对儒学如何成为思想文化主流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尚缺乏深刻的认知,教学中应予以较多的关注。

说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学情的分析,我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整合如下1.通过西汉儒学发展的学习,了解儒学发展成为思想文化主流的历程,藉史料引导学生理解董仲舒新儒学的内涵,培养学生比较与概括历史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剖析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影响,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第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难点: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影响第五说教法学法教法:史料法,阐述法学法:比较法,归纳法下面汇报的是第六环节——教学程序设计根据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整合,我将从“罢黜百家”提出的背景、内容、地位极其影响三个方面展开新课的教学。

1、导入新课2、我会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百鸟争鸣”相关内容,提出“孔子创立了儒学,经过孟子、荀子的发展,成为战国时期主流思想之一,那么儒学在秦汉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由此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导入新课的学习。

在给学生讲授第一个问题“罢黜百家”提出的背景,我会引导学生结合一,2、3相关内容,概括出秦到汉这段历史发展的脉络,又秦的暴政追溯到秦朝重用法家思想再到西汉建立初期采用黄老之术,对“黄老之术”的概念作出解释。

在此基础之上,对汉初在黄老之术的指导思想下国家社会发展状况,我将从“文景之治”、“诸侯王国叛乱”“匈奴侵扰”“土地私有制发展”等四个方面进行概括总结,再次引导学生一边阅读教材回顾所学知识对汉初“黄老思想”的实施作出评价,通过讨论,让学生一方面从汉初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去思考,另一方面从国家面临分裂的、边疆不稳的局面去分析,得出“汉初从无为到有为的发展必然性”理解一种新的意识形态的出现是和当时具体的社会背景发展条件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
(2)过程与方法:归纳整理汉初从无为到有为的原因。
用资料分析法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用阅读分析法理解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理解仁政思想对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有积极作用;通过汉代教育体系的建立理解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重视教育对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②汉武帝的真实目的是要增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于是其他所有有助于实现这个目的的思想都是他吸取的方向,所以,他在统治过程中,采取儒家以外的思想主张就缺乏为奇了。
三、儒学成为正统
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1)政治方面:
(2)思想方面:
(3)教育方面:
2、西汉的儒学教育状况:
(1)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
2、思想主张:
(1)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中央集权需要
(2)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增强君权需要
(3)提出“三纲五常”,——为人处世标准
3、影响:(扭转局势付诸实行)
课题
必修III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内容标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水平:知道汉代儒学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太学等手段,逐步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理解“举贤良”的用人政策是国家政治、经济和国防的需要,以及汉武帝以后的新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探究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与封建统治之间的关系以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
【巩固练习】
校本作业、配套练习
【教后反思】
重点难点
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稿人教课标版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稿人教课标版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稿怀宁中学程周红一、教材分析与教材地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第二课,本课通过从“无为”到“有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和“儒学成为正统”三个方面介绍了新儒学在西汉被重视、推崇和发展为正统思想的过程。

它继承了先秦孔孟儒家思想,又对后世儒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这一课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十分突出。

二、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汉代儒学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太学等手段,逐步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理解“举贤良”的用人政策是国家政治、经济和国防的需要,以及汉武帝以后的新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探究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与封建统治之间的关系以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归纳整理汉初从无为到有为的原因。

用资料分析法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用阅读分析法理解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认识仁政思想对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有积极作用;通过汉代教育体系的建立认识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重视教育对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

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四、教法与学法1.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具备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求知欲强,但思考问题时往往逻辑性,严密性不够,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合作探究为主线,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旨,将知识的传授与价值观的培养有机结合在一起。

2.教法选择:为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我围绕重点与难点设置若干问题,采用材料分析法和讨论法,结合课前预习,通过课堂师生互动逐一解决。

3.学法选择:教学的关键是促使学生学会学习,所谓“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所以我提供图表、史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做到论丛史出,得出科学结论。

人教版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人教版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使儒学从

秦的民间学说,发展成为汉武帝以后 的官方学说。 2.汉代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 统治秩序,神化皇权,由此成为封建 正统思想。
3、从“无为”到“有为”
汉武帝为了巩固统一,加强中 央集权,需要“有为”的政治 思想作支撑,那么什么样的思 想符合当时统治的需要呢?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 出
1、董仲舒生平(前179
——前104年)
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
3、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影响
1、董仲舒生平(前179 ---前104年)
积 极
消 极
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思想 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表 现 政治 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
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教育 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从 此,教育被儒家垄断。




教科书:儒家经典—五经 教 官:五经博士 ——儒学垄断教育
官办最高学府:太学,考试合格做官 ——凭儒学入仕 地方教育系统:郡县立学校 ——儒学在民间独尊
广川(今河北景县)人,西汉哲 学家和政治家。汉武帝朝举贤良 文学之士,三次应对策问《天人 三策》受赏识、为官.晚年著 《春秋繁露》创制新儒学体系. 建议“诸不在六艺(礼、乐、射、 御、书、数)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武帝采纳其建议,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格局,被此后两千余年间封建统治者沿袭。
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一 中国古代 的三种治国思想
1.儒家推崇“人治”,即治
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 “仁政”,是一种民本思想。
2.法家主张“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 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 的中央集权国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人教版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人教版
2.史料实证: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史料,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实施过程及其影响,培养运用史料进行实证分析的能力。
3.历史解释:学生能够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进行客观评价,认识其在汉朝中央集权制度中的重要作用。
4.批判性思维: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分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利弊,培养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人教版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历史》第二章“统一国家的建立”中的第三子目“大一统的汉朝”的内容。主要讲述的是汉武帝在位期间,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基本概念。这是汉武帝在位期间,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一项重要政策。它是指……(详细解释概念)。这一政策对于汉朝的统一和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汉武帝实现中央集权。
(4)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探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内涵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在线互动Leabharlann 台:利用在线互动平台,为学生提供答疑、讨论、测试等学习功能,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认为一个国家的统一需要什么样的思想基础?”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奥秘。

课件9: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件9: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
针对加强中央集权 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针对加强君权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针对为人处世
“三纲五常”
针对土地兼并
限田、薄敛、省役
4.董仲舒新儒学影响 如何评价董仲舒的新儒学?
儒学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打击地方割据势
积 力,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与发展;“罢黜百家,独 极 尊儒术”使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有利
——《汉书•董仲舒传》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 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春秋繁露·顺命》 探究活动五:上述材料反映了董仲舒什么主张?
国家将有失道之政,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 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 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后汉书·食货志》
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力增强。
2.“无为”变“有为” 偃说上曰:“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 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 合从以逆京师。”
─班固《汉书•主父偃传》 元光六年春,匈奴入上谷,杀略吏民。元朔元年秋,匈奴入 辽西,杀太守、入渔阳、雁门、败都尉,杀略三千余人。
诸能称者。
──班固《汉书•儒林传序》
汉武帝下令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启用儒者参政 定“五经”,办太学 儒学成为正统 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谢谢观看!

五经书影
太学大礼堂讲经
3.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郡国县官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
闻,令相长丞上属所二千石。二千石谨察可者,常与计偕,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公开课讲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公开课讲课

4、(2016·全国卷Ⅰ·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 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
C 解释时( )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西汉初年,面临怎样的社会问题?
一、汉初无为而治
1、原因: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为了恢复生
产和安定人心。 ②汲取秦朝暴政而亡的教训。
2、具体政策:与民休息(对内、对外) 3、影响:
材料二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 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太仓之粟 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汉书. 食货志》
解析:AB两项都突出一个“德”字,是儒家仁政思想的体现; D项为明清之际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于题干要求正 好相反;C项为西汉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适应了汉武 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2014·海南卷)“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 礼则入刑,栩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这一
b 说法反映出当时( )
策论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
人异论,百家殊方认,识指“意罢不黜同百,是家以,上独亡尊以儒持术一统”;臣愚以为诸
不在 1、六影艺响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1、积该极策:论体现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目的是什么? (1)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稳定与发展; 2、你认为该策论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2)有利于儒学发展,为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起到 帝的“有为”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有何表现?
①政治:推恩、 内朝、察举、刺史; ②经济: 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稳定物价;

3课时 第2 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课时  第2 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认识仁政思想对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有积极作用;通过汉代教育体系的建立认识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重视教育对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
教学难点
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设备



③教育方面: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这是封建国家利用政权的力量兴办教育、提倡儒学,其必然对整个社会的教育事业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汉武帝的这三点措施,为儒家思想上升到独尊的地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延续了两千年之久。
中国古代封建教育,最初是私人教育。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就是师徒相传,而真正由国家开办教育始于汉武帝。所以汉武帝在推动封建教育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
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特点
董仲舒的贡献在于他把道家、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而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3、董仲舒的思想主张重要内容
①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认为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
董仲舒应诏上《天人三策》中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认为现在国家统一,但学派纷呈,各执一见,思想无法统一。主张儒家六经之外的各家学术,都应当罢黜,以保证国家统治的安宁一致。
2、西汉的儒学教育状况
请同学结合西汉的儒学教育状况谈谈为什么儒家思想能够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①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汉武帝规定儒家经典为必读教科书,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其中《诗》就是《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书》就是《尚书》,是我国古代商贾文献资料汇编;《礼》就是《周礼》,周代的典章制度,道德规范;《易》就是《易经》,是我国古代一部具有一定的哲学思想的著作;《春秋》,是孔子以鲁国历史为主线所编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汉武帝还立专事研究、传播五经的教官“博士”。挑选“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的人为博士,负责传授学问,设置经学博士7人。这是西汉大力弘扬儒学最切实际的举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程标准】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重点难点】重点:1.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2. 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及影响。

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自主学习】一、背景1.汉初,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____________的政策。

2.汉武帝时,社会潜伏着危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威胁着西汉的稳定,______________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细节点拨分析汉初的“无为而治”和汉武帝时的“积极有为”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二、提出1.特点:董仲舒把__________、__________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

2.内容①提出“________________”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②宣扬“____________”,并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③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____________”。

3.作用: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对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

细节点拨在分析理解董仲舒思想时,要注意从两方面着手。

如“大一统”思想,虽其充满了唯心色彩,但大一统是中国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天祖国统一的需要。

三、成为正统1.表现①起用________参与国家大政。

②____________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③兴办________,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④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________________。

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________思想,逐渐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节点拨注意结合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内容。

分析其成为正统的根本原因是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

【合作探究】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哪些是积极可取得?哪些是今天应当扬弃的?①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的主张。

虽然董仲舒的大一统主张充满了唯心的色彩,但是大一统确实是中国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天祖国统一的需要。

所要扬弃的是其中唯心主义成分。

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②“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纯属唯心主义,无稽之谈。

但是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却是有利于封建统治长久的。

③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抛弃。

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

尤其是其中的“信”为今天社会的迫切需要。

孝道应当注入社会主义的道德内涵,是人们的社会义务。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评价:(1)积极①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②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③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2)消极①唯心主义的成分应批判;②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专制作风不可取,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争鸣;③带有神学迷信色彩,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应批判。

课堂小结:知识网络春秋战国——秦——汉初——(西汉后期)汉武帝以后【课堂检测】1.史书载:“萧(萧何)、曹(曹参)为相,填(镇)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扰乱……”材料所反映的思想居于支配地位的历史时期是()A.从汉高祖到汉武帝即位B.从西汉建立之前到汉武帝即位C.从汉文帝到汉武帝即位以后D.从西汉建立之前到汉武帝以后【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无为而治”的思想。

汉武帝即位后,强化中央集权,“无为而治”的思想逐渐被新儒学取代。

【答案】 A2.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

”下列最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思想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C.实践德政,推行教化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解析】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思想,为皇权披上了神圣的外衣,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答案】 B3.(2013·德州高二检测)汉初“反秦之弊,与民休息”,采用“无为而治”的统治思想。

这种统治思想源于()A.法家思想B.儒家思想C.墨家思想D.道家思想【解析】本题考查对教材知识的把握。

西汉初年统治者推行的休养生息政策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运用。

【答案】 D4.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利用了儒家的()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B.“民贵君轻”的思想C.“性善论”的思想D.“大一统”的思想【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领会汉武帝“独尊儒术”的目的,即加强中央集权。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改造适应了汉武帝的需要。

【答案】 D5.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王者配天,谓其道。

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

”这句话反映的是()A.“大一统”理论B.“罢黜百家”C.“天人感应”D.“仁政”思想【解析】“天有四时,王有四政”体现了董仲舒“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思想,从而为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提供了理论依据。

【答案】 C6.(2013·泉州高二检测)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确立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下列表述符合董仲舒新儒学基本特点的是()①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②具有浓厚的神学迷信色彩③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形成的新的儒学体系④继承了荀子的“天人感应”观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能力。

①符合新儒学的主要目的;新儒学宣扬“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所以带有浓厚的神学迷信色彩,②符合题意;③体现了董仲舒新儒学在内容上的特点;④说法错误,荀子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观,与“天人感应”观不同。

【答案】 A7.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

以下皇帝的行为,不属于对这一理论应用的是()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B.为了加强皇权而打击诸侯势力C.皇帝重视发生的自然灾害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解析】注意关键词“神”“天”。

打击诸侯势力与题意无关。

【答案】 B8.(2013·扬州高二检测)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的思想,其共同点是() A.主张民贵君轻B.维护统治秩序C.强调层层分封D.体现以德治民【解析】“君权神授”认为皇帝的权力是神给的,具有天然的合理性,皇帝代表神在人间行使权力,管理人民。

这实际上是一种维护统治秩序的政策。

“大一统”指的是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空前的统一,也是一种维护统治秩序的政策。

【答案】 B9.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的“儒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解析】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答案】 C10.(2012·南京高二检测)使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的措施是()A.兴办太学B.规定五经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各郡县设立学校【解析】本题考查识记能力。

A、B两项是在中央政府的措施;C项是指导思想;D项是在地方的措施。

【答案】 D11.在当今,能成为博士,是众多莘莘学子的追求,也是一个人学识学力的证明,但汉代的“博士”含义却和今天不一样,它是指()A.汉武帝设立的专事研究、传播五经的教官B.儒家学派的弟子C.有很高的学问并博闻广记的士人D.泛称有高深学问,帮助皇帝出谋划策的官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博士”这一历史常识的理解。

汉代兴办太学,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汉代的博士是传授五经的教官。

【答案】 A12.(2013·徐州高二检测)《剑桥插图中国史》中有这样的叙述:“汉代儒学的胜利并不排斥其他思想流派。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汉代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异己得到排斥B.汉代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C.汉代儒学吸取了阴阳家等流派的思想D.儒学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解析】从相关知识可知,汉代儒家是在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观点的基础上取得独尊地位的,故符合“汉代儒学的胜利并不排斥其他思想流派”。

【答案】 C一、本课测评:汉代儒学为什么能成为正统思想?解题关键:西汉大一统的政治局面,董仲舒的主张,汉武帝的思想、政治和教育方面的具体措施。

思路引领:西汉大一统政治局面对思想文化方面的需要,董仲舒的建议,汉武帝的具体措施。

第一,董仲舒新儒学提出的一系列主张迎合了时代的需要。

第二,汉武帝大力推动儒学发展,全面肯定新儒学思想,起用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二、学思之窗和学习延伸学习延伸上述两条资料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请谈谈你对这种思想的看法。

解题关键:了解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思想,指出积极可取部分和扬弃部分,并且加以说明理由。

思路引领: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思想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①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在当时有一定的积极性。

②推崇孝道和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

③强调君权虽然有利于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时代需要,但对以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发展极为不利。

④强调夫权,压迫妇女,更是应该批判的。

五、资料:学术观点学术界对董仲舒的不同评价一种评价:董仲舒的一生是治经著述、改造儒学、实践儒学的一生。

他作为开一代经学之风的《公羊春秋》大师,广采博纳,实现了对先秦诸子的真正综合,建构起了一套新的儒学体系,特别是由于他首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汉武帝钦定,从此使儒学登上了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王座,与此同时,他还为西汉封建社会的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在政治举措上提出了一套具体的改革措施。

董仲舒的所有这些理论和实践活动,都适应了时代的要求,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因而巩固和加强了以刘氏皇帝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促进了西汉王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西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这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巩固和发展,以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都具有不容忽视的重大意义。

据此即可论定,董仲舒是汉代的第一大儒,封建社会理论大厦的设计师和建筑师,封建社会初期的有建树的思想家,同时,他还是汉代的第一教育家。

以上这都是值得肯定的方面。

不过,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也包含了神秘主义的、形而上学的东西,特别是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其维护封建专制和压抑人性的方面,始终是消极方面,特别是到封建社会后期,便日益走向了阻碍社会前进的反动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