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高中语文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配套文档: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五 自主检测与反馈 含答案 精品
2017-2018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二单元《孟子》选读三
反对盲从。他认为,为臣的态度是由为君的态度决定的。君主并 非任何时候都对,也并非都应无条件服从。他说: “ 君之视臣如 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 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对于暴君,他是深恶痛绝的。
明主旨 本课所录五则选文均是围绕 “ 民为贵 ” 的思想来展开论述的。 在这五则选文中,孟子不仅极力宣传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 者失天下的民本思想,而且还指明了得民心的根本途径,就是
2.词类活用
(1)诸侯危社稷: 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词作动词,危害
(2)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 _________________ 形容词作动词,安于
(3)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作动词,成就王业
3.特殊句式 (1)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_______ 判断句 (2)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_______ 判断句 (3)故为渊驱鱼者,獭也。 _______ 判断句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三、民为贵
内容索引
预读先学 —— 读文本内容,知文理学基 础
精读研析 —— 读课文题点,析思路明答
案
多读厚积 ——读优秀作文,积素养提技
能
预读先学 ——读文本内容,知文理学基础
知文明理
释文题 “民为贵”语出《孟子· 尽心下》,意思是说,老百姓是最尊贵的。这 句话极其简洁明了地言明了孟子的民本思想。本课所录五则选文,孟
古义:________________ 被诛杀或逃亡。 今义:失去生命。
④夫然后之中国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人称中原地区为中国,这里指国都。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孟子》选读电子版课文
第二单元《孟子》选读一、王好战,请以战喻1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孟子·梁惠王上》2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
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孟子·离娄下》3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孟子》选读-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其实与民同乐的思想对各级领导人来说都很 重要,比如说,作为一个单位的领导人,是一心想 中饱私囊,捞它一把,还是想致力于改善广大职 工的福利,走大家共同富裕的道路,这的确是一 块试金石。而实际情况是,往往那些只顾自己, 不惜铤而走险的人,虽然也可能在短时间内满足 自己的欲望,真的捞上了一把。但是,欲壑难填, 其最终结果多半是以身试法,并不能获得真正的 快乐。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 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 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能田猎也?’ 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假如大王在这奏乐,百姓们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 箫奏笛的音声,都眉开眼笑地相互告诉说:‘我们 大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奏乐呢,’假如 大王在围猎,百姓们听到大 王车马的声音,见到 旗帜的华丽,都眉开眼笑地相互告诉说:‘我们大 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围猎呢?’这没有 别的原因,是由于和民众一起娱乐的缘故。 倘若 大王与百姓一起娱乐,那么就会受到天下人的拥 戴!”
2、请结合历史和现实谈谈你对“贤者而后 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的理解。
从历史的情况看,夏桀王固然没有好下场,后世的 殷纣王造酒池肉林,秦始皇建阿房宫,隋炀帝修迷 楼,慈禧太后建颐和园等,大兴土木,原本都是为了
享受快乐,但由于贪婪残暴,不顾人民死活,结果是 民怨鼎沸,几乎没有一个有好结局,也没有一个享受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於牣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 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 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 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诸子散文选读》【配套课件】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2-1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2.一词多义
盛大的 ①胜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优美的 . 驴不胜怒,蹄之 忍得住 . 谷不可胜食也 尽 .
十பைடு நூலகம்休假,胜友如云 .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
尊贵的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前往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归于,趋向 .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登上 . ②就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赴任 . 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 参加 .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成功 .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观赏 .
可以凭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非君子之道 .. 今义:事理的正确和错误
这样做不符合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4.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名词作动词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________________ 称王 . 名词作状语
套”,所以孟子说“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
也”,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孟子以临阵逃脱为 喻,风趣地说明梁惠王的政策和邻国的相差无几,本质 上讲都是虐民暴政,所以不必希望民之加多于邻国。本 体和喻体的贴切,使孟子的比喻充满了逻辑的力量。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人们都认为孟子“善辩”,试以本课中孟子 见梁襄王一节为例,分析其是如何“善辩”的。 提示 孟子是一位有名的雄辩家。其门人公都子对他说: “外人皆称夫子好辩。”孟子回答说:“予岂好辩哉?予
每天 ②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高中语文全一册课件孟子:《孟子》选读
我突然明白了一切,在这张纸前,漫天的雪花是最好的幕布, 很多零散的画面一闪而过,有急切盼望的母亲,天真可爱的小女 孩儿……我回头望望那位清洁工阿姨,她的头发落满了雪花儿。 无法言表的感情突然席卷了我,我从她的身上,看到了一颗温暖 跳动的心脏,她就像太阳一样给人温暖的光芒,我想,她一定认 为,这样做是值得的。
买卖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母亲知道了,又皱皱眉 头:“这个地方依然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 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 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 子见了一一都学习记住。孟子的母亲很满意地点着头 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在此居住 了。
26
【例文】 令我感动的一个清洁工
星期天,一个飘着大雪的清晨,我戴着妈妈新给我买的棉手 套在街道上走着,手套里有新新的丝绒棉,温柔地包裹着我的手 掌,指尖缭绕着暖融融的暖意,呼吸间都是母亲的一瓣心香,我 更加欢快地向前走去。
27
我所居住的这座城市正在创建文明城市,所有的清洁工都行 动了起来,她们细心地清理着城市的牛皮癣——街头小广告,每 个人的鼻尖都冻得通红,但我想,她们的心一定是热的。我注意 到一位瘦高个的阿姨,她没有带手套,手指被寒风吹割,像冻萝 卜一样通红,她耐心地用刷子沾上清洁剂,使劲地刷在小广告上, 她轻轻地朝手心里哈了一口气,然后用手耐心地撕。
《孟子》行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雄辩滔滔,极富 感染力,流传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走近先贤】 战国儒家代表人物——孟子
1.生平经历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名轲,战国时期邹国 (今山东邹城市)人。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 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 轻”的思想。
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讲义 第2单元-一 Word版含答案.doc
一、王好战,请以战喻[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弃甲曳.(yè)兵 不可胜.(shēnɡ)食 养生丧.(sānɡ)死 衣.(yì)帛 庠.(xián ɡ)序之教 然而不王.(wàn ɡ)者 饿莩.(piǎo) 餍.(yàn)酒肉 施.(yí)从良人 东郭墦.(fán)间 讪.(shàn)其良人 施施..(yí)(yí)从外来 月攘.(rǎnɡ)一鸡 语.(yù)人曰 卒.(cù)然问曰 天下恶.(wū)乎定 嗜.(shì)杀人 苗槁.(ɡǎo)矣 浡.(bó)然兴.(xīnɡ)之 数.(cù)罟.(ɡǔ)不入洿.(wū)池 鸡豚.(tún)狗彘.(zhì)之畜.(xù)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同“斑”)(2)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反”,通“返”)(3)蚤起(“蚤”,通“早”)(4)施从良人之所之(“施”,通“迤”,斜行)(5)卒然问曰(“卒然”,同“猝然”,突然)(6)由水之就下(“由”,通“犹”)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道⎩⎪⎨⎪⎧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办法、方法,名词)是非君子之道.(正道,名词)(2)然⎩⎪⎨⎪⎧河东凶亦然.(这样,代词)填然.鼓之(……的样子,形容词词尾) (3)如⎩⎪⎨⎪⎧如.知其非义(如果,连词)其如.是(像,动词) (4)其⎩⎪⎨⎪⎧其.妻告其妾曰(他的,代词)问其.与饮食者(他,代词)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大概,副词)如知其.非义(这,代词) (5)以⎩⎪⎨⎪⎧请以.战喻(用,介词)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凭借,介词)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照,介词)以.待来年然后已(相当于“而”,连词) (6)而⎩⎪⎨⎪⎧弃甲曳兵而.走(表修饰,不译)或百步而.后止(表顺承,不译)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表转折,却)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表并列,并且) (7)于⎩⎪⎨⎪⎧寡人之于.国也(对于,介词)移其粟于.河内(到,介词)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介词)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在,介词)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和,介词) (8)之⎩⎪⎨⎪⎧察邻国之.政(的,结构助词)填然鼓之.(补充音节,无实在意义,助词)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 子独立性,助词)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他,代词)施从良人之所之.(到,动词)则苗浡然兴之.矣(语气助词,无实义)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古义:可以用来今义: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2)是非..君子之道古义:“是”是“这”;“非”是“不是”今义:连用,指事理的正确和错误,也指口舌第5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填然鼓.之(名词用作动词,击鼓)(2)树.之以桑(名词用作动词,栽植)(3)谨.庠序之教(形容词用作动词,认真办好)(4)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形容词用作名词,富贵的人)(5)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羞耻)(6)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形容词用作动词,减轻)(7)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名词作状语,每天)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非我也,岁也。
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配套文档:第二单元+《孟子》选读+二+自主检测与反馈+Word版含答案
自主检测与反馈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征:谋取B.二王我将有所遇.焉遇:契合,投合C.怀利以相接.接:交接、交往D.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徒:弟子答案 D解析徒:类。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不远千里..而已矣..而来B.王亦曰仁义C.何以利吾家.D.鸡鸣..而起答案 C解析古义:卿大夫的采地食邑。
今义:家庭。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孟子遇于.石丘A.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B.而相泣于.中庭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D.寡人之于.国也答案 B解析B项与例句相同,介词,在。
A项介词,引出宾语,不译。
C项介词,表比较,和。
D项介词,对于。
4.下列句子中,句式不是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A.苟为后义而先利B.何以利吾国C.先生将何之D.未之有也答案 A解析A项为一般句式。
B项“何以”,按照现代汉语语序为“以何”。
C项“何之”,按照现代汉语语序为“之何”。
D项“未之有”,按照现代汉语语序为“未有之”。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何以利.吾国B.上下交征.利C.苟为后义而先.利D.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答案 B解析A项使动用法,C、D两项都是意动用法。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甲梁惠王①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②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之,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像人而用之也。
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梁惠王曰:“晋国③,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④,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一
③发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_开__仓__赈__济__饥__民___ 百发百中:_发__射__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_派__遣__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_只__,__仅__仅_
④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__不__弯__曲__ 系向牛头充炭直:_通__“__值__”__,__价__钱___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也:_尽___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_才__华__出__众__的__ ⑤胜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_盛__大__的__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_优__美__的__ 驴不胜怒,蹄之: _忍__得__住__
⑦卒然问曰 同“_猝__”,__突__然___
⑧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通“__犹__”,_好__比___
(2)一词多义
弃甲曳兵而走:_兵__器_ ①兵 草木皆兵:_士__兵__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_几__,__若__干_ 数罟不入洿池:__密__ ②数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_数__目___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_读__s_h_u_ò_,__屡__次__
明主旨 本课选录了《孟子》中的四则文章,第1则选文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 一次对话,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了讨论,阐述了孟子“仁政” 的具体内容。第2则用寓言的形式,形象地描述了一个齐人靠乞讨残羹 冷炙以求一饱,却又在妻妾面前假充阔佬,竭力炫耀欺骗的故事,讽刺 了那些不顾礼义廉耻,以卑鄙的手段追求富贵利达的人。第3则用偷鸡 者的故事,证明了知错不改的荒谬,阐明了“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 的道理。第4则孟子以久旱禾苗逢雨蓬勃生长为喻,对梁襄王讲述了 “不嗜杀人”才能统一天下的道理,宣传自己的仁政思想。
名言警句
文本名句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 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讲义 第2单元-二 Word版含答案.doc
二、王何必曰利[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叟.(sǒu) 士庶.(shù)人 万乘.(shèn ɡ)之国不餍.(yàn) 遗.(yí)其亲 宋(kēnɡ)说.(shuì)而罢之 然而不王.(wàn ɡ)者孳孳.(zī)为善 蹠.(zhí)之徒 利与善之间.(jiàn)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遇⎩⎪⎨⎪⎧孟子遇.于石丘(相遇、遇到,动词)二王我将有所遇.焉(遇合,指得到君主的信任,动词)(2)罢⎩⎪⎨⎪⎧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止)以罢.三军之师(停止,动词)(3)以⎩⎪⎨⎪⎧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用、拿,介词)怀利以.相接(相当于“而”,表修饰)(4)而⎩⎪⎨⎪⎧不远千里而.来(表修饰,不译)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表转折,译为“却”)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表顺承,不译)(5)之⎩⎪⎨⎪⎧宋将之.楚(到、往,动词)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战争,代词)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这,代词)第3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古义:两个词,这样,却今义:连词,用在句子的开头,表示转折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不远.千里而来(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远)(2)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得到利益) (3)苟为后.义而先.利(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后;以……为先) (4)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止) 第5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孟子遇于石丘。
(省略句,状语后置)译文:孟子在石丘这个地方遇到(宋)。
(2)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 译文:这样却不亡国的,还从未有过。
(3)先生将何之?(宾语前置) 译文:先生您将到哪里去?(4)何以利吾国。
(宾语前置) 译文:用什么使我的国家获利呢?[整体·感知]本课所选的三则文章,均是孟子阐述自己对“利”的看法。
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配套文档:第二单元+《孟子》选读+六、+Word版含答案.docx
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释文题“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语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公孙丑问孟子擅长什么时,孟子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并具体而全面地向公孙丑阐释了什么是浩然之气,养成浩然之气应具备的条件和培养浩然之气应注意的问题,足见孟子对浩然之气的重视。
所谓浩然之气,实际上是一种由长期修养道德、践履道义而产生的对人对己毫无愧怍、充实完满的精神境界。
他提倡浩然之气和大丈夫气概。
浩然之气是由平时积累而产生的。
一个人只要做事情合乎义,问心无愧,就可以养成这种气;一直培养而不加损害,这种气就会充满于天地之间。
明主旨通过本课所录三则选文,孟子向我们阐述了他的“浩然之气”思想。
他认为,浩然之气是由平时积累道义而产生的,一个人只要做事情合乎义,问心无愧,就可以养成这种气;一直培养而不加损害,不急于求成,这种气就充满于天地之间,至大至刚。
有这种浩然之气的人,坚持道义就像磐石一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真正的大丈夫。
并且告诫我们,在遭遇困难的时候,要看到希望;在遭受挫折的时候,要振作精神;在遭受磨难的时候,要把磨难转变成提高自己并获得成功的基石;在享受安乐生活的时候,要把握好自己,不能丧失向上的斗志。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②往送之门,戒.之曰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曾.益其所不能 同“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困于心,衡.于虑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往之女.家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惬 快心、满意 ②诫 告诫 ③增 增加 ④横 横塞 ⑤汝 你的(2)一词多义①长⎩⎪⎨⎪⎧ 敢问夫子恶乎长.: 予助苗长.矣:②知⎩⎪⎨⎪⎧ 我知.言: 知.己知彼: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邪: 孰为汝多知.乎: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③正⎩⎪⎨⎪⎧ 以顺为正.者: 而勿正.,心勿忘: 立天下之正.位:答案 ①擅长/生长 ②知晓,懂得/了解/识别/智慧/主持 ③正道/预期/端正的(3)古今异义①无是.,馁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肯定判断。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诸子散文选读【配套课件】第二单元孟子选读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7.文白对照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2)动词的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 ④所以动.心忍.性_使__…__…__惊__动__,_使__…__…坚忍 ⑤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_使__…__…__屈__服_______ (3)形容词的活用 形容词作动词 ⑥敢问夫子恶乎长._____擅__长_________
古义:___男__子_______________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 今义:连词,指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古义:_这___样__以__后__,__此___后_____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4.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名词作动词 ①丈夫之冠.也___行__加__冠__礼_______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__犯__过___错_________ 名词的意动用法 ③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_把__…__…__看__成__身__外__之_ 物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二是为了名利而承担的,可以归结为名利;三是既非内心自 觉,又非贪图名利,完全是职务或客观情势所强加的,那就 与苦难相差无几了。所以,一个忙人很可能是一个心灵上的 穷人和悲惨的人。 在我看来,即使是出自内心需要的匆忙也并不可取。无论你 多么热爱自己的事业,也无论你的事业是什么,你都应该为 自己保留一个开阔的心灵空间,一种内在的从容和悠闲。唯 有在这个心灵空间中,你才能把你的事业作为你的生命果实 来品尝。如果没有这个空间,你永远忙碌,你的心灵永远被 与事业相关的各种事务所充塞,那么,不管你在事业上取得 了怎样的外在成功,你都只是损耗了你的生命而没有品尝到 它的果实。
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配套文档:第二单元+《孟子》选读+七、+Word版含答案.docx
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释文题“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也”出自《孟子·告子上》中“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一句,意思是说,仁义礼智,不是从外部强加给我们的,我们心中本来就拥有这些,只是不用心去思考、领悟罢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孟子认为,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四心是仁、义、礼、智的发端。
只要用心追求,扩充这四端,就能得到仁、义、礼、智,否则就会失去仁、义、礼、智,即“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明主旨本课所录选文从不同方面阐述了孟子的“四端”学说。
孟子主张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地将自己本身固有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进行扩充放大使之成为仁、义、礼、智,而将这“四心”扩充放大成为仁、义、礼、智的最好办法就是“反身而诚”,“强恕而行”,不言放弃。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同“________”,____________②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同“________”,____________③若火之始然.同“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纳 “内交”即“结交” ②徼(y āo) 求取 ③燃 燃烧(2)一词多义①忍⎩⎪⎨⎪⎧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是可忍.,孰不可忍:②谓⎩⎪⎨⎪⎧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 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③存⎩⎪⎨⎪⎧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而公子亲数存.之: ④辞⎩⎪⎨⎪⎧ 听其狱讼,察其辞.: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近者奉辞.伐罪: 朝辞.白帝彩云间: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⑤备⎩⎪⎨⎪⎧ 万物皆备.于我矣: 养备.而动时: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犹得备.晨炊:答案 ①狠心,残忍/忍受/容忍,忍耐 ②认为/叫作 ③保存/存在/生存/看望,慰问 ④口供/口实/辞令/辞别/推让 ⑤具备/完备/防备/准备(3)古今异义①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东西的)头。
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配套文档:第二单元+《孟子》选读+四、+Word版含答案.docx
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释文题“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提炼自《孟子·梁惠王下》中“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是孟子对统治者的告诫,希望他们记得天下万民的忧与乐,并且以天下万民的忧乐为忧乐。
孟子的“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主要是对统治者提出的要求,其政治目的是推动封建王朝向前发展,但是,它也表现了孟子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切关怀。
今天,我们有必要把它的精神发扬光大,要一心为民。
明主旨本课所录三则选文从不同方面共同阐述了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
第1则选文,孟子与齐宣王论乐,乘机劝说齐宣王要“与民同乐”,施行“仁政”。
孟子认为,国君能“与民同乐”,便能施行“仁政”,最后形成“王天下”的局面。
第2则选文,孟子拿周文王和夏桀进行对比,说明与民同乐就会得到百姓的拥戴,不与民同乐,老百姓就会恨之入骨,这样,国君即使拥有再多也不会感到快乐。
第3则选文,孟子通过陈述晏婴劝齐景公不要只图自己享乐,要施行仁政与民同忧乐的故事,证明了自己“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观点。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今之乐由.古之乐也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可得闻与.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③直.好世俗之乐耳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④时日害.丧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⑤予及女.偕亡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⑥畜.君何尤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⑦景公说.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⑧徵招. 同“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犹 如同 ②欤 语气词 ③只 只、仅仅 ④曷何日、何时 ⑤汝 你 ⑥慉 喜欢、喜爱 ⑦悦高兴 ⑧韶 古代乐曲名(2)一词多义①疾⎩⎪⎨⎪⎧ 疾.首蹙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风知劲草: 声非加疾.:②举⎩⎪⎨⎪⎧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举.头望明月: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大计亦死:戍卒叫,函谷举.:③夫⎩⎪⎨⎪⎧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④适⎩⎪⎨⎪⎧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始适.还家门:邂逅相遇,适.我愿兮:⑤修⎩⎪⎨⎪⎧ 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乃重修.岳阳楼: 邹忌修.八尺有余:答案 ①痛/痛恨/猛烈的/强 ②全,都/抬起/推荐,选用/发动/攻下,占领 ③句首发语词/人/成年男子/丈夫④到……去/女子出嫁/适合 ⑤从事某种活动/治理/修养/修建,修造/长,高(3)古今异义①兄弟妻子..离散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男子的配偶。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配套文档: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五、 Word版含答案推荐
五、人和释文题“人和”一词摘自《孟子·公孙丑下》中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高度重视“人和”,他从天时、地利、人和的比较中得出“人和”最重要的结论;不仅如此,他还进一步阐述了达到人和的根本方法,就是“得道”,即施行仁政。
孟子是我国古代最看重“人和”的思想家之一。
在本课第一则,他从天时、地利、人和的比较中得出人和最重要的结论。
全篇紧紧围绕“人和”这一话题层层深入地进行论证,有力地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强调有了人和就可以克服其他方面的困难。
明主旨本课所录选文从不同方面阐述了孟子的“人和”思想。
孟子不仅从天时、地利、人和的比较中得出了人和最为重要的结论,而且还从一般的社会成员和君王(统治者)两个方面具体阐述了达到人和的具体办法。
孟子认为,就一般的社会成员而言,心存“仁”“礼”,凡事从严要求自己、反省自己、不与别人计较是构筑人和社会关系的重要条件。
就统治者来说,以仁爱人,以礼敬人,凡事从自身找原因,力求身正,并且怀有推恩之心,发政施仁利民之产,就一定能达到人和而王天下。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寡助之至,亲戚畔之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其横逆由是也同“________”,____________③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同“________”,____________④刑于寡妻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⑤则盍反其本矣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⑥无失其时通“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叛 背叛 ②犹 尚且、还 ③无 没有④型 楷模 ⑤返 返回、回归 ⑥毋 不要(2)一词多义①轻⎩⎪⎨⎪⎧故民之从之也轻:轻舟已过万重山:商人重利轻别离:乘肥马,衣轻裘:轻拢慢捻抹复挑: ②至⎩⎪⎨⎪⎧此物奚宜至哉: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③刑⎩⎪⎨⎪⎧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然后从而刑之: 答案①轻易、容易/轻便/轻视/分量不重/轻轻地 ②到/到极点 ③通“型”,楷模/惩罚(3)古今异义①池非不深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池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检测与反馈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环.而攻之而不胜环:环绕B.与禽兽奚择.哉择:选择C.舜为法.于天下法:榜样D.礼人不答.答:答应答案C解析A项围。
B项区别。
D项回应。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寡助之至,亲戚..畔之B.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C.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D.吾惛,不能进于是..矣答案B解析B项“终身”指一辈子。
古今意义相同。
A项亲戚: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C项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用在下半句表示结果。
D项于是:古义,是两个词语,“于”,引出宾语,不译,“是”,代词,这个道理;今义,是一个词语,表承接或因果。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B.我由未免为乡人也C.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D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答案 C解析 A 项“亡”同“无”。
B 项“由”同“犹”。
D 项“畔”通“叛”。
C 项很可能误以为“罔”通“网”,其实“罔”本身就有陷害的意思。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若是,孰能御之其.横逆由是也 B.⎩⎪⎨⎪⎧夫环而.攻之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C.⎩⎪⎨⎪⎧ 舜为法于.天下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 D.⎩⎪⎨⎪⎧君子以.仁存心以.天下之所顺 答案 D解析 D 项均为介词,拿、用。
A 项假设连词,如果/第三人称代词,他。
B 项表修饰的连词/表因果的连词。
C 项介词,给/介词,在。
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申之以孝悌之义B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C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D .其待我以横逆答案 C解析 C 项为省略句,省略了“委而去之”的主语“守城之人”。
A 、B 、D 三项均为介宾短语作状语时后置。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夫子当路于齐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而已矣。
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蹙然①曰:‘吾先子之所..、晏子畏也。
’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②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
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
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曰:“以齐王,由反手也。
”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
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③于天下;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
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
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
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
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④、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
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
”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今时则易然也。
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
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
”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
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有删改)注①蹙然:不安的样子。
②艴然:发怒的样子。
③洽:遍及。
④微子、微仲:纣王之兄。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B.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C.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D.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答案B解析“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是一个判断句,中间应该断开,排除A、C两项;“力不赡也”也是上句的一个分句,不能断到后面,排除D项。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管仲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也是先秦诸子中法家的代表人物。
后担任鲁国的国相,被誉为“华夏第一相”。
B.崩,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
如诸葛亮《出师表》“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武丁,姓子,名昭,是中国商朝第23位国王,庙号为高宗。
他是商王盘庚的侄子,父亲是商王小乙。
武丁在位时期,商朝再度强盛,史称“武丁中兴”。
D.比干,子姓,沬邑(今河南淇县)人,商朝帝王太丁的次子。
从政40多年,主张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
答案A解析管仲做的是齐国的国相。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一部分反映了孟子反对霸道,主张仁政的思想。
B.孟子认为文王灭殷当时存在困难,具体的语句是:“天下归殷久矣”,“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又有贤人“相与辅相之”,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
C.当公孙丑问孟子,如何在齐国当权,管仲、晏子辅佐齐王的霸业是否可以再度兴起时,孟子对霸道持鄙视态度,认为管仲的功绩是渺小的。
实行仁政古难今易。
D.孟子认为无论实行霸道还是施行仁政,都需要有“大国”作为条件,并且这二者的目的及结果都是相同的。
答案D解析二者的目的与结果不同。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曾经有人问曾西:“你和子路相比,谁更贤德?”(2)(在当时的时候,)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要实行仁政,百姓的高兴与拥护,就如同解救了他们被绳子倒挂着一样的那种痛苦。
参考译文公孙丑问道:“如果您在齐国当政,管仲和晏子的功业可以得到复兴吗?”孟子回答说:“你真是一个齐国人,只知道管仲和晏子。
曾经有人问曾西:‘你和子路相比,谁更贤德?’曾西不安地回答:‘子路是我父亲所敬畏的人。
(我怎敢与他相比?)’问者又说:‘那么你与管仲相比,谁更贤德呢?’曾西听了很不高兴,说:‘你为什么竟然拿我和管仲相比呢?管仲得到君主的信任是那样专一,执掌国家大政的时间又是那样长久,而功绩却那样卑小。
你为什么竟然拿我和他相比?’”孟子说:“管仲是曾西都不愿意与他相比的人,而你以为我愿意与他相比较吗?”公孙丑说:“管仲使齐桓公称霸诸侯,晏子使齐景公名声显扬于诸侯。
管仲、晏子还不值得学习吗?”孟子回答:“以齐国来称霸诸侯,好像翻转手掌一样容易。
”公孙丑说:“如果是这样,那么我就更不明白了。
像周文王那样的德行,活了一百岁,仍然未能统一天下;周武王、周公旦继承文王的事业,然后统一天下,才逐步使仁政广泛推行。
如今您把王道说得这样容易,那么连周文王也不值得效法吗?”孟子说:“怎么能同周文王相比较呢?从商朝的汤到武丁,圣贤的君主出现了六七位,天下的百姓归顺于商朝已经很久了,时间长久了也就难于改变。
武丁的时代,诸侯来朝贡,治理天下好像运物于手掌之中一样。
纣王的朝代上距武丁的时代并不远,他的忠臣世家和遗留的风俗楷模,流布的道德风气与仁教善政,有些仍然流传于世。
再加上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等宗亲大臣,这些都是贤德之人,有他们共同辅佐王室,所以经历了很久的时间才亡国。
可以说,当时没有一尺土地不归殷朝所有,没有一个百姓不是殷朝的臣民。
而文王从方圆百里的小国发展起来,所以十分困难。
”齐国有句俗话说:“虽然有聪明智慧,不如利用形势时机;虽然有锄头工具,不如等待节气农时。
”今天的时势(要实行王政)就容易多了。
(因为)在夏、商、周的鼎盛时期,也没有方圆超过千里的诸侯国,而现在的齐国却有这样广大的领土。
鸡鸣狗叫之声到处听到,并且一直传到四方的边境上,(这说明)齐国已有如此之多的百姓了。
国土不用再开辟,百姓不用再聚集增多,(只要认真)实行仁政而称王天下,没有人能阻止得了。
而且,圣贤君王未出现,从来没有像这样长久过;百姓在暴虐政治下的折磨生活,从来没有比现在更严重的。
饥饿的人不苛求食物,口渴的人不会选择水源。
孔子说过:“德政的流行,比通过驿站传达命令的速度还要快。
”在当时的时候,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要实行仁政,百姓的高兴与拥护,就如同解救了他们被绳子倒挂着一样的那种痛苦。
所以说,只用古人的一半力气,却得到一倍的效果,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实现。
孟子说:“凭借武力假托仁义的可以称霸,称霸必须具备大国的条件;依靠道德施行仁义的可以称王,称王不必要有大国的条件。
商汤凭七十里见方的地方,文王凭百里见方的地方就称王了。
靠武力使人服从,不是真心服从,只是力量不够(反抗)罢了;靠道德使人服从,是心里高兴,真心服从,就像七十位弟子敬服孔子那样。
《诗经》上说:‘从西从东,从南从北,无不心悦诚服。
’就是说的这种情况。
”三、语言表达10.有人认为《孟子》之于中国散文,犹如《诗经》之于中国诗歌,可见《孟子》文学地位之高。
联系所学过的孟子的文章,用对联的形式概括《孟子》的艺术特点。
示例:德合乾坤,集群贤之大成;道通中外,立万世之师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气势磅礴,笔力锋芒,富于鼓动性;比喻贴切,结构工巧,富有说服力。
1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不是所有学者都有自己的治学路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