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

合集下载

1-春——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1-春——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春草: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春花: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食》
大声朗读第3段,并思考如下问题:
1.想一想:作者抓住了春草的哪些特点来写?哪些词用得特别好?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质感
颜色
生命力
“偷偷”二字写出不经意间,小草悄然而出的情态,也表现出作者的惊喜之情。“园子里,田野里”,“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表明了春草分布广阔,绿满大地。刚才是从一棵小草写它旺盛的生命力,现在又从整片的小草写它们旺盛的生命力。
同学们,这是哪个季节的景物?
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那么朱自清又是怎样描绘春天的呢?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寻找春的美。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1 春
第三课时
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能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理清文章思路。(重点)
说一说:“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能否调换顺序?
不能。这一句运用排比手法描绘花色的鲜艳、缤纷。句中的三种颜色和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一一对应,所以不能调换顺序。
解答此类题,首先,需要明确各种修辞手法的特征;其次,根据每种修辞手法的特征进行辨析;最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使用该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1 春(教学课件)-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1 春(教学课件)-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比喻、拟人,写出春雨的细、密、多。 “花针”、“牛毛”、“细丝”写出了春雨细密、轻盈之感; “斜织”、“薄烟”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的轻盈、迷蒙之感。 渲染了春雨的轻柔、湿润。
春雨图——雨润春
把树叶、小草经春雨淋浴后的鲜艳色彩描写十分逼真,写出 雨中植物新而亮的特点。 “逼你的眼”突出草之青,激发读者想象。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 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春风图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 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 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2.为什么要引用“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个俗语? 引用俗语启迪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春》的主题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的散文。 作者用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选取了春天到来时那些最富有特点 也最能体现春天的新鲜、美好、生机和活力的画面, 用优美诗意的语言,描写了春回大地的景象, 表现了春天里自然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表达了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
春风图—风唱春
景物特点: 轻、柔、暖
写法: ①运用感官:触觉、嗅觉、听 觉 ②用修辞:引用、比喻、拟人.
春雨图——雨润春
春雨有什么特点?哪些语句表现了这些特点?
春雨图——雨润春
“雨是最寻常的......可别恼。”

1 春_课文分析

1  春_课文分析

课文分析《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上海中华书局印行的《初中国文读本》第一册,此后长期被中学语文教材选用,为广大中学生所熟悉和喜爱。

在这篇不足千字的短文里,作者用诗一般的笔调描绘出一幅春意盎然的画卷,赞美了春的创造力,激励人们要珍惜大好时光,辛勤劳作,奋发向上,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情。

课文内容:本文是按照盼春、画春、赞春的顺序描写春天的,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

作者以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春天在东风吹拂下姗姗来到人间。

此段为全文定下了清新活泼的基调和抒情的主旋律。

第二部分(第2—7段),画春。

这部分是全文的主体。

作者采用了先画出轮廓,再分述细描的写法。

先总写春天的山、水、太阳:山,明朗、润泽;水,“涨起来了”;太阳,“脸红起来了”。

继而用大量的笔墨,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春草勃发、春花争艳、春风和煦、春雨润泽、春早人勤这样五幅图画,勾画出春天的动人景象,把一个生机勃勃的江南春景呈现在读者面前。

春草图,突出春草的旺盛生机,着力写其勃发。

春花图,突出的是百花争春的繁荣景象。

春风图,作者从多方面落笔,突出春风和暖与清新的特点。

春雨图,先写春雨的特征,后写春雨中特有的景象。

写雨的特征,作者抓住了两个方面:一是雨多,二是轻柔细密。

迎春图,写人们迎接春天的情景,着重渲染了人们纷纷走出户外,舒活筋骨,抖擞精神,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精神状态。

第三部分(第8—10段),赞春。

作者连用三个比喻,生动形象地解释了春天“新”“美”“力”三个方面的特性,抒发了作者赞美春天的真挚情感,有力地总结了全文,表现了积极向上的主题。

作者抓住春的主要特征描绘春天,在字里行间饱含着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写作特点:1. 描写细致,用词准确。

比如,写春草时,用“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写出了春草嫩、绿、软的特点;写春花一段中,一个“闹”字使人联想起蜜蜂嘤嘤嗡嗡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忙碌采蜜的情景,借蜜蜂之“闹”来写花丛之密,花香之浓,渲染了百花争春的气氛,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画面。

七年级上册语文1 春课件

七年级上册语文1 春课件
春天
你读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文?这些诗文给你 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本课件与《》内容完全匹配
1春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识记“酝酿、卖弄、应和、花 枝招展”等易考词语。
2. 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 优美的情境。(重点)
3. 深入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品味优美语句,揣摩关键语句, 积累语言。(难点)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 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比喻
拟人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野花”比作“眼睛” “星星”,并用“眨呀眨的”赋予其人的动作,生 动形象地写出了野花细小明艳、在阳光下忽隐忽现 的样子。
(真题模拟)“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中的“闹”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功夫: 侧重指(做事)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还指本领、 造诣、武术等。 例:这幅书法作品很见功夫。
应和: 侧重于“配合、支持”之意,是中性词。
例:两只鸟在不停地鸣叫应和。
附和: 多是无原则的、巴结性的配合,多含贬义。 例:对于网络信息要进行判断、思考,不要盲目地附和别人。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问题探究
1.本文是如何生动形象地描绘景物的?请结合文章内容 简要谈谈。
调动多种感官。如“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从触觉角 度写春风的柔和;“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 酝酿”从嗅觉角度写春风的芳香等。
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文章在描绘春天的美好景物时,运用了 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使景物更生动、形象。如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情态;“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春花艳丽繁茂的特点。

1 春

   1 春

(2)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 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___这__一___长__串__短__句___,__有__一__种__鲜___明__的__语__言___节__奏__,__富__有___动__感__。__“___像__眼__睛”“像 _星__星__”__写__出___了__野__花__的___细__小__而__明__艳___,__点__出__春___天__的__特__点__;_“__还___眨__呀__眨__的”是拟 _人__,__用__想__象___的__笔__法__写___出__野__草__的__情___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作家选刊》,有删改)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 第②段写人们欢度春节的场景,表达人们对春天的热切期盼。 B. 第④段写春雨,运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C. 第⑦段写油菜花、蜜蜂、蝴蝶、鸟儿,描绘出一幅万物生机盎然的 景象。 D. 第⑨段照应标题,用疑问句结尾,给读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解析] B项,没有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
(2)春天的到来总会给我们带来一些看得见、听得到的信息。阅读下 面材料,说说它们共同写了哪些春天到来的信息。(3分)
材料一 惊蛰时,春雷始鸣,气温回升,昆虫萌动。物候:桃红李 白,莺鸣燕来,布谷催耕。
材料二 清代诗人张维屏有诗云:“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 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__春__雷__初__响___,__百__花__开__放___。
⑧春天最嘹亮动听的歌声来自峡谷间的溪流。经过整个冬季的冰封, 溪水凝固,歌声闭息。在春天暖阳的照耀下,冰体融化,溪流重新演奏 出快乐的歌谣。这歌声悠扬,纯正自然,随着山谷地势的变化,变换着 相应的节奏,演绎出万种风情,抒发着逢春应时的激昂与豪迈……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1春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1春

1春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并积累“朗润、酝酿、抖擞、花枝招展”等词语。

2.掌握相关的作家作品常识,了解散文这种文体的特点。

3.领悟课文朴实清新、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4.深入学习文中出现的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了解其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1.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关于春的诗文、成语,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2.播放朗读音频,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通过反复诵读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3.在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行文思路,划分结构层次。

4.运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品味优美的语句,揣摩关键词句在文中的含义,把握春草、春花、春雨、春风等景物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深刻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激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疏通词句,正确朗读课文,全面把握文章大意和思想感情。

2.学习比喻、拟人等常用的修辞手法,了解其表达效果并学会灵活运用。

三、教学难点1.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2.结合具体文段,品味朴实清新的语言,体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季节,它展现了美丽的世界,带来了崭新的希望,充满了诗情画意。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都喜欢书写春天,描绘春天,赞美春天。

今天,我们就跟随散文家朱自清先生,走进美丽的春光中去感受一番吧!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

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

其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代表作有《春》《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2.背景资料《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写作时间大约在1932年下半年或1933年上半年,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

七上语文课文课件1春

七上语文课文课件1春

7)
(6)春雨图
(7)迎春图 第三部分:赞春(8-10)
总分总结构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 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 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比喻各自成段,看看它们的顺序能否 颠倒?如果把这三个比喻合为一段,表达效果 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4.春风图
(“吹面不含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 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 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 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 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 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 亮地响着。
着。
“春雨图”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的?
6.迎春图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
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
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
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引用俗语,亲切而自然,启迪人 们——春代表着新的开始、新的 希望,要珍惜春天的美好时光, 奋发向上。同时,抒发了作者热 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体现 了文章主旨。
5.春雨图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
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
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
,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
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春本来是自然界 的一个季节,本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赋予它以感情和生命。 作者抓住春的主要特征,运用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调动 多种感官,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等描写手法,用极富表现力 的语言,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争 荣的景象,抒写出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心情。 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的赞歌。

1 春_1-课件ppt

1 春_1-课件ppt

盼春
总体轮廓
山: 朗润 水: 涨 太阳:红
春 绘春
春草图:草报春
春花图:花争春
局部描绘
春风图:风唱春
春雨图:雨润春 迎春图:人迎春
赞春
三个比喻句
娃娃:新 姑娘:美
青年:力
在《春》一文中,朱自清先生为我们描绘 了春草、春风、春花、春雨、迎春五幅春天的 图画。请你也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性地、补 白式地描绘春山、春水、春日。(任选一种)
(1)“盼望着,盼望着”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盼春心切的强烈感情。
(2)“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宣告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3)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 态,画出了春的轮廓。
(4)“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春雨图 迎春图
细密、轻盈 春到人欢
由物到人、由近到远 动静结合
由景及人
与开头呼应
2.迎春图与其他四幅图之间有何关系?
其他四幅图层层铺垫,很好的烘托了迎春图。
《春》是我们学过的不可多得的美文之一,作 者把文章写得如此之好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 怎样去做?
1.观察细致,留心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特征。 2.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语言生动形象。 3.调动人的感觉器官,使难写的事物形象突出。 4.在平日学习中,要勤观察、抓特征,多揣摩,
听读课文,寻找文章的画面美
1.课文主要围绕“春”写了什么内容? 理清文 章的思路。
文章运用总分总的结构,第一部分(①~② 自然段)盼春,第二部分(③~⑦自然段)绘 春,第三部分(⑧~⑩自然段)赞春。
2.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 春草图、春风图、春花图、春雨图、迎春图。

1 春_课件

1  春_课件

(嗅觉)
(听觉)
由物到人 由近到远。
特征
春雨有什么特点?作者从哪几方面写? 多、连绵、细密、轻盈 “可别恼” —— 喜爱之情(过渡) 像牛毛 像花针 像细丝(比喻 排比) 紧密 薄烟 闪光 细长
轻盈
斜:暗写春风。 全:写范围,意境展现得相当开阔。 笼:写出了薄烟的高度。
薄烟:比喻细雨蒙蒙的景状,显得形象。
义务教育教科书
语文
七年级 下册
1. 春
朱自清
板块:教学设计—课件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
树叶
小草
宁静温馨 春雨润万物
安静而和平的夜
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
地里的农民 静默的房屋
前几幅主要写春天的自然美,这一幅由 景及人,人们是怎么迎接春天的? 人人迎春:放风筝 城乡 老小 舒活 抖擞 颂扬奋发向上的精神 憧憬未来美好的生活
像娃娃——“新” (万物复苏,新的生命的开始) 像小姑娘——“美”
总写春 的特点,为 下文细致的 描摹春天张 本。
总分关系
正 面 描 写
情态: 偷偷地(不知不觉出现的情态) 质地: 嫩嫩的 软软的 色泽: 绿绿的
• 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草? •写出春草怎样特点? •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的? 叠词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春》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春》课件

hōng dǒu sǒu
朗读欣赏 欣赏同学的诵读,思考:看看这篇散文分为几个部分?
找出文中描写了春的哪些景物?

巧拟标题
春天就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分别给每个画面拟一个
恰当的标题,按照“
图”的情势拟标题。(抓住景
物的特点,用2个字概括)

巧拟标题
请同学们精读各幅画面,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寻找“那 最合适的一个词”(说明理由)
可以把三个短句之间的停顿短一些, 突出春雨的连绵不绝。
赏析比喻 2.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把春风拂面的感 觉比作母亲手的抚摸, 这和孩子的感觉和经 验密不可分。
将“抚摸”一词读出一种柔柔的质感, 必要时还可以辅助一定的手势。
品味盼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反复
拟人
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柔和亲切,明媚的春光
盼望春天的到来
即将降临,春回大地,
让人心生欢欣鼓励。
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2.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品味盼春 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大自然的一切此时此刻的心态是喜悦 “欣、欣——然” 拖长语调
几分舒畅劲儿,又有几分懒惰劲儿。
品味盼春 2.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在意义上表示一种向上发展运动,在 音韵上又有“抑而扬”的效果,现在一再 地叠用,并且与“山”、“水”、“太阳” 这样的形象连接在一起,就显出了一种明 朗的音调和壮阔的气势。
品味颂春
作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
壮的青年,写出了春天什么样的特点?
娃娃
万物复苏,新的生命开始

1 春——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 春——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 春【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2.品读优美的句、段,积累语言。

3.了解写景散文的基本特点,深入学习比喻修辞手法。

4.激发想象,体会文中优美的情境。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句,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②结合课文实例,学习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2.教学难点:体会语言中蕴含的感情,领悟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有关春天的图片与资料。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能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2.学习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理解寓情于景的写法。

3.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同学们,这幅图是哪个季节的景物?(出示课件1)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那么朱自清又是怎样描绘春天的呢?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寻找春的美。

教师板书课题:1 春(出示课件3)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补充学生预习时的不足。

预设:(出示课件5)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改名自清,字佩弦。

散文家、诗人、学者。

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

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你我》,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

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散文代表作有《匆匆》《春》《荷塘月色》《背影》等。

(2)知识链接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补充散文基本常识,帮助学生学习本课内容。

预设:(出示课件6)写景散文是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

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或时间等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到的景物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

七年级语文上册1春课件(1)

七年级语文上册1春课件(1)

课后作业
模仿本文立体写景的手法,以“冬日雪景”为情景,描述片段,200字 左右,尽可能地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下课,同学们再见
点击此处可添加副标题
阅读课文思考:
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分为几个部分?
盼春
绘春
颂春
第一部分(1) 总写
表达出人们对春天 的盼望和兴奋喜悦 的心情。
第二部分(2-
第三部分(8-10)
7)
总写
具体写
把景物和感受结合, 赞美春天,点出了
全面细致地描画出 春天的特点:新、
春景图。
美、力。
课文解读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 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结尾一句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收束全文,一语道破。文章以“脚步近了”始,以“他领着 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终于拟人,其构思布局、修辞 润饰,颇具匠心。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感情。
深入探究
1. 文章结尾三个比喻各自成段,看看它们的顺序能否颠倒,如果把这三 个比喻合为一段,表达效果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诵读第三部分: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 比喻: 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因为他是新生的,突出春天的勃 勃生机。 把春天比作“小姑娘”,因为她是娇美的,突出春天艳丽的容颜。 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因为他有无穷的活力,突出他健壮 的身姿。
结尾三个句子顺序不能颠倒。这三句是按“娃娃”“小姑娘”“青 年”这一特定人类成长顺序来形象地点明春天的成长过程。此外, 这个顺序也有力量由小到大、时间从先到后的意味。三个比喻各成 一段,更能强调春的不同的生长过程,抒发作者强烈的赞美春天的 真挚情感。

1春 课件(朱自清)

1春 课件(朱自清)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本文可以分成哪三个部分?
• 单本击文此可处以编分辑成母盼版春文、本绘样春式、赞春。
⑴• 盼第春二:级第1段——盼春。 ⑵绘春• 第:三第级2-7段——绘春。描绘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
• 机第四•勃级第勃五级、花草树木争春的景象。 ⑶赞春:第8-10段——赞春。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
• 宛单转击:此形处容编声辑音母抑版扬文动本听样。式现在多写作“婉转”。
• 第二级
卖弄:• 第有三意级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 第四级
赶趟儿:本•义第是五级时间赶得上,这里指众多果树争先 恐后地开花。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这里比喻姿 态优美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 要做的事尽早安排好。
涣涣;用“红”写春日暖人。这三个“起来了”照应
“刚睡醒”“张开了眼”。
单击“一此切…处…编”这辑个母自然版段标运用题的什样么式修辞手法?
有什么好处?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一•切第都二像级 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 第三级
山朗润起• 第来四• 级了第五,级 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 第二级
• 第三级
一切都• 像第四•刚级第五睡级 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
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总起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一切……”这个自然段是怎么写春天的?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这第个二自级然段是宏观勾勒春天。先写“一切”画出
• 第三级
春的轮廓。• 用第四“级 朗润”写春山光泽;用“涨”写春水 • 第五级
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1 春》教学课件 (共44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1 春》教学课件 (共44张PPT)
作者写了春天里特有的几种声响——清脆、 宛转的鸟的歌声,轻风的声音,流水的声音, 牛背上牧童嘹亮的短笛声。
②鸟儿的歌声传达了什么?“呼朋引伴”好在哪里?
鸟儿的歌声传达出春天到来时,鸟儿的欢悦之 情。“呼朋引伴”一词很有表现力,似乎鸟儿也要 将这种喜悦之情通过歌声与世间的一切事物分享。
①②从听觉和视觉角度写春风吹送的悦耳的音31 响。
23
②“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 个句子顺序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不能颠倒。因为这三种颜色是和上句“桃 树、杏树、梨树”的花的色彩一一对应的。
③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写“树上”的花的?
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仿佛”一 词由实及虚,由春花联想到果实,表现花儿 甜香得引人遐想,令人心醉。
24
(4)体会写“花下”部分的语言及表现手法。讨论: ①“闹”改为“飞”好不好?为什么?”
体。它最突出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
“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
不拘一格。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
文 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
体 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 知 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
整、随意变化。“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 朱自清的《春》。
3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 弦,号秋实, 原名自华,后改 名自清,江苏扬州人,著名作家、 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1923 年发表了长诗《毁灭》。著有诗 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 《欧游杂记》《你我》等。
4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
11
(二)品析语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教学设计
李红义
一、教学目的 1.掌握课文写景特点:①抓住江南春天"新“、"美“、"充满活力"的特点来描写景物;②分层次写出春景画面。

2.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经过朗读训练,要使学生能读出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感情。

3.理解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二、教学重点 1.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2.体会语言中蕴涵的感情,能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思想感情; 3.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4.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

三、教学方法1、“读-讲-读-赏-读”。

读1:让学生熟悉课文;“讲”,清除文字、词语等障碍,理清文章的结构;读2: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赏”,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运用实例赏析,体会作者选用词语和句子的妙处和所抒发的感情;读3:让学生深刻领悟作者表达的感情和文章遣词用语的妙处。

2、课堂讨论--评述、质疑。

首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出理由;其次是师生相互质疑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一年四季中的春天让你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参考:春天万物生机勃勃;春天的雨;春天的花……
2、想一想以前是否学过有关“春”的句子。

参考:《春夜喜雨》(杜甫)、《春晓》(孟浩然)、《清明》
3、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现代散文《春》。

(展示课件)
二、作者介绍:
1、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呢?——朱自清
2、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提醒学生看P64注解①)
3、(展示课件)补充介绍。

三、初步感知课文:
1、课件展示:生字词。

(要求学生找写在作业本上)
2、听朗读(配画配乐)
要求:对照课文,找找看是不是有不一样的地方;注意停顿;给生字词注音,解释。

3、解决生字词。

(请学生到黑板上写出来,教师利用课件订正)
4、文章的题目是“春”,那么作者写了春天中哪些东西?分别是在课文的第几段?
参考:春天的草(3);春天的花(4);春天的风(5);春天的雨(6);春天中的人们(7)。

四、具体分析:
1、春天的草。

⑴“偷偷的”,“钻”——写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顽强的生命力,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

这样使无意识的、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修辞:拟人)。

⑵“嫩嫩的,绿绿的”——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

⑶哪一句可以看出小草的生长的状态?——第二句——长势喜人,面积大。

⑷除了写这些,还写了在草地上玩耍的人们,为什么要写呢?
参考:写人是为了衬托草,因为春天的草太可爱了,软绵绵的,所以有许多人想亲近它。

(间接描写)
▼⑸小结:(展示课件,全班齐读后提醒停顿,再读)
⑹拓展:你能给这幅春草图配一句古诗吗?
参考:“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浅草才能没马蹄”
2、春天的花。

⑴齐读(要求:思考“写春天的草作者用了拟人,那么写春天的花作者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
⑵评价朗读。

⑶写了哪些地方的花?可以看出作者是怎样观察的?
参考:树上的桃花、杏花、梨花,地上的小野花。

作者的视线是从上往下的。

⑷写树上的花,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呢?
参考:先写树上的花竞相开放。

再写花的颜色多种多样(从视觉)。

接着写花的香(从嗅觉、味觉)。

⑸写春草用了实写与虚写相结合的方法,写花用没用这种方法呢?
参考:用了,用想象中秋天果实的丰收,和现实中花下成千上百的蜜蜂、蝴蝶的多来衬托花多、花艳、花香。

⑹这段里面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例子。

参考:拟人、排比、比喻、衬托等修辞手法。

▼⑺小结:课件展示。

⑻拓展:你也来给这幅春花图配一句古诗。

参考:“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乱花渐欲迷人眼”、“红杏枝头春意闹”。

五、作业设计:
我们今天学了如何写春天的草和花,作者用了许多修辞的手法,现在已经是秋天了,秋天果实最多,你们试着来写写秋天的果实,要求用上两到三种的修辞手法;字数不少于50个字。

第二课时
一、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

二、潜心精读:
1、春天的风。

(1)、春天的风有什么样的特点?——柔和(触觉)
(2)、作者除了用到了触觉,还从哪些方面不定期写春天的风?——嗅觉、听觉。

(3)、这一段中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引用
2、春天的雨。

(1)、春雨有什么特点呢?——像牛毛(密)、像花针(亮)、像细丝(细)、薄烟(轻)
(2)、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排比
(3)、作者还写了雨中的什么景物?是用了什么方法、顺序?——写了雨中的树、草、灯、人的活动。

从静写到了动,从近写到了远。

(4)写春天的雨,作者一方面从正面写春雨的特点,另一方面用雨中的景物和人的活动从侧面来衬托春雨的可爱。

3、春天的人们。

(1)、以上几幅图都是写景,那么春天的人们又是怎样的呢?——欢天喜地的出来迎春,感受春的美丽。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起的?——从“风筝”,引到了孩子,扩展到“家家户户、老老小小”。

(3)表现了人们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春天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写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三、小结:文章一共写了五幅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四、作业设计:
思考:
1、为什么人们要迎春呢?除了迎春图写了人们对春天的感受,文章哪里还写到了?作者对春天是什么样的感觉?
2、文章最后的三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3、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齐读课文。

二、抽查背诵。

三、精读前后两部分。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一句用了两种修辞方法,能找出来吗?能讲讲它们的作用吗?——叠用:把作者“盼春”的急切心情表现了出来;拟人:形象,准确地表达出了春天还未到来。

◆“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天的心情多么殷切。

东风来了——报告春天的消息。

春天的脚步近了——赋予春以人的动作,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2、课文的最后三句“赞春”如何“赞”的呢?
◆课文最后三段的三个比喻句,总写春天的新(娃娃)、美(小姑娘)、力(青年)。

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泼生动;春天是健壮的,她充满了力量。

四、教师小结
在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后,同学们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的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语言。

文章开头写盼春,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终于拟人,体现了结构的美妙和严谨。

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表现出作者向往春天、热爱生活、充满希望的真情实感,是不可多得的美文。

让我们追随着作者的思路,感受作者的感情脉搏,调集起我们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去朗读全文。

五、声情并茂地朗读,体会作品的意境、风格,读出对春天的由衷的赞美,可以小组展开朗读竞赛,学生可以互评。

看画面朗读,背诵。

六、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阅读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面对着这大好春色,你准备做些什么?
你还有哪些问题没解决?
学生讨论后,可以向老师质疑,可以向同学提问,以形成对文章的进一步学习与探讨。

[明确]作者笔下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如同一幅幅细致的工笔画,侧重描绘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图则是集中笔墨描绘了人勤春早之春。

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过细致观察,用心灵,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物,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

结尾以三个形象的比喻,进一步揭示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

②拓展延伸
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同学们可将自己搜集的关于春的诗文互相交流。

七、作业设计:
《我看冬天》,仿照《春》写一篇文章,字数不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