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分级前后不同小麦的理化特性分析

合集下载

小麦加工工艺与设备

小麦加工工艺与设备
物料特性:体积松散,流动滞缓、容重低,颗粒大 小差异降低,散落性、流动性、自动分级性能变差.在 制品间互相黏连性强,不易分清,筛理分级时需要较长 的筛理行程.
小麦加工工艺与设备
二、渣磨系统 渣磨系统研磨的物料主要是皮磨或清粉系统提取的大粗粒,
含胚乳颗粒、粘连麦皮的胚乳颗粒和少量麦皮. 物料经渣磨轻研细刮后,麦皮与胚乳分离,胚乳粒度减小.筛
方向由拨齿的安装位置和平筛的回转运动方向决定,如图所示.拨 齿高度一般为5-40mm,底边距筛面6mm.拨齿长度h、拨齿间距t及 拨齿长度以外的筛宽b等尺寸的确定,与物料在筛面上的相对运动 轨迹半径r有关,其关系式如下:
• r<t<2r, h=1-1.5r, b=3-4r
2023/12/9
小麦加工工艺与设备
2023/12/9
标准型筛格B
小麦加工工艺与设备
将具有三个通道的筛格称为标准型筛格B型,一个通道为筛上 物通道,两侧为本格筛下物通道.筛下物从侧面内同道下落.根据筛 上物和筛下物的流向不同,标准筛格有8种基本形式: BA,BB,BC,BD,BE,BF,BG,BH型.根据筛下物走向不同,分为左格, 右格,左右格.
小麦加工工艺与设备
小麦加工工艺与设备
2023/12/9
齐齐哈尔大学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粮食工程专业
第五章 筛理
小麦加工工艺与设备
小麦制粉过程中,在制品经研磨之后,得到粒度和形状不同的 混合物.
一些细小胚乳已经达到面粉细度要求,需将其分离出去.
粒度较大的物料需要按粒度大小分成若干等级,根据粒度大 小、品质优劣状况以及工艺安排送往下道研磨、清粉或打麦麸
理物料中含较多中小粗粒、粗粉、一定量的面粉和少量麦皮.采 用光辊时还含有一些被压成小片的麦胚.胚片和麦皮粒度较大, 其余物料粒度差异不悬殊,散落性中等,筛理时自动分级性能好, 粗粒、粗粉和面粉较容易分清.

粮食储藏技术-物理特性

粮食储藏技术-物理特性

检疫性害虫
原产美洲大陆,现为国际 性的主要储粮害虫,大谷 蠹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 既耐干热,也耐湿热。危 害玉米最严重。
谷斑皮蠹:是一种危害性很 大,极难防治的害虫,能严重 危害多种植物性产品,如小 麦、大麦、麦芽、燕麦、黑 麦、玉米、高粱、稻谷、面 粉、花生、干果、坚果等谷 类、豆类、油料植物贮藏品。
储粮害虫
检疫性和蛀食性害虫。 代谢热量引起粮食发热。 间接损失。
蛀食性害虫:是指在寄 主(储藏物)内部完成 其主要生长发育阶段的 储藏物害虫,通常也称 为隐蔽性害虫、内部取 食害虫或前期害虫。 这类害虫可以危害 完整的储藏物,通常将 粮粒蛀空,是造成储藏 物损失的主要类群。
储粮害虫引起的粮食发热霉变,更 严重会引起人畜的疾病。烟草甲在 香烟上蛀孔、衣蛾在毛呢上蛀孔, 均会造成商品跌价处理甚至完全失 去价值。
几种粮食的静止角
变动范围 15 17 10 8 10 粮种 糙 米 大 豆 黍 芝 麻 油菜籽 静止角 27—28 24—32 20—25 24—30 20—27 变动范围 1 8 5 8 7
2.自流角( β )
三种麦类的自流角
粮粒在不同材料的板面 小麦 24~27 24~28 21~23 上开始滑动时的最小倾 大麦 26~27 25~30 25~28 角称自流角(β)。 燕麦 26~28 21~25 24~27
2.自动分级的类型
(1)重力分级 主要是由于物料所受到的重力不同而产生 的分级现象,粮食在长途散装运输或振动、筛 理等过程中易发生重力分级。
散装原粮长途运输后,大而轻的物 料就会浮到最上面;细而重的物料 就会沉到底部;而较细、较轻、较 大、较重的物料分布于两者之间, 从而形成了分层的现象。
重力分级示意图

粮食的一些物理性质

粮食的一些物理性质

粮食的流散特性主要包括散落性、自动分级、孔隙度等。

这是颗粒状粮食所固有的物理性质。

粮食具有流散特性的根本原因是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内聚力小,不足以在重力的作用下使粮粒保持垂直稳定,致使粮食在堆装、运输、干燥、加工等过程中表现出流散特性。

一、散落性粮食在自然形成粮堆时,向四面流动成为一个圆锥体的性质称为粮食的散落性。

粮食的颗粒大小、成熟度的差异、杂质数量的多少等都和散落性密切相关。

粮食散落性的好坏通常用静止角表示。

静止角是指粮食由高点落下,自然形成圆锥体的斜面与底面水平线之间的夹角。

静止角与散落性成反比,即散落性好,静止角小;散落性差,静止角大。

粮粒在粮堆斜面上停止或运动与否,受到粮粒在斜面上受力的制约。

图1-2是粮粒在斜面上受力分析图:重力G可分解为垂直压力N和倾斜分力P,如忽略粮粒间高低不平的相互作用力,粮粒在斜面上还受到摩擦力F,如果粮粒与粮堆的斜面摩擦系数为f,则摩擦力F为N*f。

图中分力P是使粮粒下落的力,F是阻碍粮粒下滑的力,当P>F时,粮粒就下落,当P<F时,粮粒就停留在斜面上。

粮粒的大小、形状、表面光滑成度、容量、杂质含量都对粮食的散落性有影响。

粒大、饱满、圆型粒状、比重大、表面光滑、杂质少的粮食散落性好,反之则散落性差。

不同粮食之间,上述外观特征明显不同,因此,具有不同的散落特性。

表中给出了主要粮种静止角的大小。

表1-1 主要粮食的静止角(度)粮种静止角起静止角止变动范围小麦23 38 15大麦28 45 17玉米30 40 10稻谷37 45 8大米23 33 10糙米27 28 1大豆24 32 8黍20 25 5芝麻24 30 8油菜籽20 27 7表中所示,大豆粒大、呈圆型、表面光滑,其散落性比粒形较小、表面粗糙的稻谷好的多。

此外,粮食中含杂量增加,其散落性会降低,粮食水分含量增加散落性也降低。

这是由于粮食水分增加,使粮食表面粘滞,粮粒间的摩擦力增大的结果。

超重力处理对小麦幼苗生长及抗盐性的影响

超重力处理对小麦幼苗生长及抗盐性的影响

2 .Colg fAr n ce c s h n iAg iutr lUnv ri ,T iu S a x 3 8 1C m l e o t a d S in e,S a x r lua iest ag h n i0 0 0 , h e s c y
Abt c:T i r sac h s h a rae s at hs e erh c o e w e tetd埘 t 0 X舀 10 0X o o r h s maei1 h rce d x s r t h60 0 g fr4 h u s()a tr .C aa tri e e a n
理。说 明超重力可以提高小麦的抗盐性 , l 00× ,h的处 理抗盐性高于 6 0 ,h的处理。 且 0 g4 0 g 4 关键 词 : 超重力 ; 小麦 ; 盐胁迫 ; 系活力 ; 根 叶绿素 中图分 类号 : 5 2. S1 1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2 2 8 (0 80 — 0 1 0 10 - 4 12 0 )8 0 3" 2 -

C l g f Li ce c ,Zh n Ka i e st fAg i u tr n n i e r g ol e o f S in e e e o g i Un v ri o y rc l e a d e g n e i ,Gu n z o a g o g 5 0 2 , i a u n a g h u Gu n d n 1 2 5 Ch n ;
n sme d ge;pa eg tB a a b iu l r h weg era e ,b tr o e gh i ra d sg ic l l i o ere l th ih in io vo s ,f s i t d ces d u o tln t c e e inf a t ;pa t n y e h n s in y n h h r o e g ̄ c oo h l c neta d te a t t fd h d o e a e o h a edn e e t y ega t e t o tl t h rp y o tn ci y o ey rg n fw e tse igt a d wi h p rrvy , n l n h i v s rt h i

不同品种小麦理化特性及热物性参数研究

不同品种小麦理化特性及热物性参数研究

量 分别 为 14.83cX、l_45%、1.60%,酸 洗纤 维和 中洗 纤维的 平均舍量 为2.15%和 9.94cx,磷 和植 酸磷的平 均 含量 为0.36%和 0.18 小麦各 个物理 参数 之 间 存在一 定 的 内在 关 系,小麦 的容 重和硬 度指 数 可 以直接 影u向小 麦粉 的容重 、平 均粒 径 、休 止 角和 肇擦 系数 ,并且 小 麦热物性 参数 不仅 与温度 、化学组 成有 关 ,还 与组 织结 构 有关 ,如 容重 、平均 粒径等 通过 对小 麦物 理特 性 参数之 间 内在 关 系分 析 ,可 以 为 加 工提 供 可 靠 的理 论 数 据

ff l'ienl ot tile 、~l1Pat p(ix%el’ ̄,Xel’ t'OI‘I‘elali、P itI1 tht tlensiI x till(1 ih( lItll-(IIleSS in(IP\ t)f Ill wl1Ptit tii1tI .
tile thei‘illaI lll1)si c‘al propel‘ties ol’、、。he·at、、el’P Ilol Iulh (·n t--I.t -tl hx lilt telIl1)el tlttll·t and tl1P (一ht nil(·al
(‘()lnp()siti c)l/, IIllI tllSO P“ (·telI Iiv Ille Ol’ganizaliolI sIrLl(·ttll— , S LI(·I1 d the densjlv all(I tile g ()n/rtl—i【.
1lle ̄l1]I)ai’ti c‘h sizt .AII ll1 l/ai‘LIIII( It rs(‘ ̄.Ill I)P 【ls‘ (I hi gtU (h P ill’ti c·ti c·al pi‘()(1Il(·lion alI<t I1l’()vi【I reli—

萌动小麦重力分选的试验

萌动小麦重力分选的试验
. 2 D ry ma tter loss and qua l ity indexes for whea t Tab gra in s a t d ifferen t protrud ing stages
培养时间
h 0 8 16 24
度 分 别 为 77518 g L 、79314 g L 、80719 g L 、 81015 g L 和 80118 g L ; 对 218 ~ 310 mm 级的籽粒 在 L K 重力选试验台上再进行重力分选, 分选口 共 5 个, 从 1 口到 5 口其松散密度依次减小, 各口松 散密度测试值为 81416 g L 、 80915 g L 、 80614 g L 、 80410 g L 和 79919 g L , 第 5 口可作为废弃物[ 7 ] , 选用重力分选后第 3 口中的小麦籽粒作为标准样, 进行萌动小麦的培养。 将已加工的标准样, 培养成不同萌动时间的萌 动小麦籽粒, 分别与未萌动培养的标准样按一定比 例混合, 进行重力分选试验。L K 重力选试验台的 生产率为 4 kg m in, 根据标准样的总量, 初步确定 萌动籽粒与未萌动籽粒混合样的总量为 6 kg。
脂肪酸值
10- 5 ( KO H ) 1419 711 719 1013
粗蛋白质含量 降落数值 干物质损耗
% 1319 1310 1311 1314 s 343 358 346 248 mg 0 31465 6 51622 3 61621 5
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 干物质的损耗增大, 在萌 动过程中存在物质消耗; 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 脂肪
114 萌动与未萌动小麦的特性
加工标准样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分级, 使小麦籽 粒的厚度一致, 再对已分级的籽粒进行重力分选, 进 一步保证籽粒个体间密度的一致, 避免因个体间尺 寸和密度的差异造成个体间发芽活力的差异以及对 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 再按照给定的时间进行萌 动培养, 从而使籽粒间干物质的损耗基本一致, 有利 于保证重力分选混合试验时的分选效果[ 6 ]。 小麦标准样的加工流程为风筛选和重力选。 风 筛选采用 LA L S 型风筛选试验台 ( 丹麦产) ; 重力 选采用 L K 重力选试验台 ( 丹麦产) 。

我国饲用小麦理化指标的变异度分析

我国饲用小麦理化指标的变异度分析

摘要:以全国16个省和直辖市的97个小麦样品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11项理化指标并分析各项指标在不同省份间的变异度。

结果表明,全国范围变异度最大的理化指标为最终黏度、峰值黏度和β-葡聚糖,糊化温度和容重的变异度系数最小,其余指标变异度均在10%以上。

同一理化指标在不同省份间的变异系数存在较大差异,各理化指标变异系数在0.41%~42.57%之间,容重、糊化温度和水溶性戊聚糖在不同区域内的变异幅度最小。

同一省份内的各理化指标变异度差异很大。

同省内各主要理化指标变异系数大多集中在10%~20%之间。

江苏、山东、河南、河北和湖北省各项指标较为均一。

黄河以北冬春混合区的陕西、山西和甘肃其各项理化指标变异较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中原各省及淮海区域各省的小麦理化指标变异系数较小。

关键词:饲用小麦;理化指标;变异度中图分类号:S81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91X (2011)16-0043-05刘世杰,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博士,100081,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刘国华(通讯作者)、蔡辉益、郑爱娟、张姝、常文环,单位及通讯地址同第一作者。

收稿日期:2011-06-28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12B01]我国是小麦生产大国,2010年全世界小麦总产量为6.45亿吨,中国的小麦总产量为1.14亿吨,居世界首位,其中山东、河南产量最高,占全国总产量的60%。

我国小麦的产量基本能满足国内需求,除用作口粮消费外,主要用作饲料用粮。

从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口粮消费呈逐年递减态势,而饲料用小麦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其中2008、2009和2010年小麦饲料消费比例分别为4.43%、9.13%和10.6%,而欧盟25国小麦饲料消费比例占到45%左右。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小麦主产省份饲用小麦的物理化学指标含量及其关系,本研究采用来自全国16个省份的97个小麦样品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理化指标的变异,为我国饲用小麦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萌动小麦重力分选效果的研究

萌动小麦重力分选效果的研究

萌动小麦重力分选效果的研究萌动的小麦重力分选机是一种新型的机械设备,凭借其高效的分离效率和节能特点,在粮食加工行业中被广泛使用。

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探讨小麦重力分选机的效果。

研究针对萌动小麦重力分选机,采用实验法,分析其工作原理和可靠性,以及它在粮食加工行业的应用效果。

小麦重力分选机是一种利用重力分离原理,通过利用重力作用对粮食物料进行分选的设备。

它具有机械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占地面积小、维护保养费用低、分离效率高、节能环保等特点,因此受到行业客户和科研人员的一致好评。

在实验中,小麦在重力分选机内进行分离,分离效率高达98.8%。

在实际应用中,该机器可以实现不同等级的小麦谷物的快速分离,短时间内将杂质小麦谷物快速从小麦中分离出来,提高了工业粮食加工企业生产效率,并有效提高粮食品质。

此外,它还能够有效降低工厂分离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从而节约企业的能源成本。

同时由于其结构简单,维护修理费用低廉,以及操作简单,任何人都可以很容易上手使用,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综上所述,小麦重力分选机广泛应用于粮食加工行业,具有机械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分离效率高、节能环保、维护保养费用低等特点,使企业的分离过程效率大大提升,对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尽管萌动小麦重力分选机在粮食加工行业中表现出了卓越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重力分选机的分选原理基于重力,机器运行时会产生振动,给小麦带来损伤,特别是小粒麦更容易受损。

其次,当处理的小麦中有大量水分时,分离效率将大大降低。

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小麦重力分选机的效果,未来可以考虑在改进分选机的技术结构和机械特性方面进行更多的投资,优化分选机的操作参数以提高其分离效率,并采取措施改善小麦谷粒的保护,从而使小麦重力分选机在粮食加工行业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萌动小麦重力分选机由于其优越的性能和特点,已在粮食加工行业中获得广泛的应用,但仍存在一些改进的空间,今后的研究仍然有待进一步深入,以提高其在企业加工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小麦小穗不同粒位粒重形成的生理特性差异

小麦小穗不同粒位粒重形成的生理特性差异

作物学报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19, 45(11): 1715 1724/ ISSN 0496-3490; CN 11-1809/S; CODEN TSHPA9E-mail: zwxb301@DOI: 10.3724/SP.J.1006.2019.91004小麦小穗不同粒位粒重形成的生理特性差异李艳霞1杨卫兵1,2尹燕枰1郑孟静1陈金1杨东清1骆永丽1庞党伟1李勇1,*王振林1,*1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山东泰安 271018; 2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 100097 摘要: 为探明小麦小穗上不同粒位籽粒粒重形成的生理机制, 明确限制小穗上位弱势粒充实的主要原因, 本试验选用大穗型小麦品种泰农18 (TN18)和多穗型小麦品种山农20 (SN20)为材料, 调查检测了灌浆过程中小穗上不同粒位籽粒内源激素、可溶性糖、全氮含量的动态变化以及籽粒与籽粒柄连接处横面的组织结构与不同粒位籽粒粒重的关系。

花后籽粒灌浆过程中灌浆速率与籽粒内GA和IAA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 小穗基部籽粒中较高的GA和IAA含量可使蔗糖向淀粉转化开始早, 籽粒分化快, 灌浆速率高, 是小穗基部籽粒粒重高的生理机制; 扫描电镜图显示小麦籽粒灌浆初期小穗基部籽粒柄维管束横面面积明显大于上位籽粒, 微观空隙小且排列较整齐, 有利于同化物和生理活性物质的运输, 是小穗基部籽粒粒重增长快、灌浆速率高的解剖学基础;关键词:粒位; 粒重; 内源激素; 可溶性糖; 全氮含量Difference of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rain weight at various kernel po-sitions in wheat spikeletsLI Yan-Xia1, YANG Wei-Bing1,2, YIN Yan-Ping1, ZHENG Meng-Jing1, CHEN Jin1, YANG Dong-Qing1, LUO Yong-Li1, PANG Dang-Wei1, LI Yong1,*, and WANG Zhen-Lin1,*1 Agronomy College,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rop Biology, Tai’an 271018, Shandong, China;2 Beij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Beijing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Hybrid Wheat, Beijing 100097, ChinaAbstract: The object of the experiment was to explore the main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of heterogeneous development of grains located at the various kernel positions in wheat spikelets, further to reveal the factors restricting grain filling of inferior grains located on the distal kernel positions. Two varieties with different spike sizes of winter wheat (a large-spike cultivar Tai-nong 18 and a multiple-spike cultivar Shannong 20) were used to as the experimental materials. We have studied the dynamic changes of concentrations of endogenous hormones, soluble sugar and total nitrogen in grains located at different kernel positionsin wheat spikelets during grain-filling period, and the microstructure of vascular bundle junction on kernel handle and kernel weight.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grain filling rate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ntents of GA and IAA in grains. Higher GA and IAA contents in proximal kernels could make the conversion from sucrose to starch start earlier, the seed differentiate rapidly and the grain-filling rate higher, which is the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of the higher weight of proximal ker-nel in wheat spikelets. The micrograph showed that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of vascular bundle of seed stalk on proximal kernels at the early stage of grain-filling period was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at of distal kernels, and the microcosmic space was small and orderly,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transport of assimilates and physiological active substances, showing an anatomical basis for本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71661, 30871477),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5CB150404),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青年基金(QNJJ201629),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300400), 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J14LF12), 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项目和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课题项目资助。

不同生长期小麦茎秆力学性质与形态特性的相关性

不同生长期小麦茎秆力学性质与形态特性的相关性

73.6
1.98
62.6
3.26
12.4
1.62
72.75
1.16
72.2
2.27
64.3
3.69
74.3
1.25
73
2.98
46.2
2.38
小穗数
— 19 13 — 17 17 — 15 17 — 18 16
穗粒数
— 43 37 — 44 34 — 26 37 — 42 37
穗粒重 /g
— 2.57 1.56 — 2.27 1.21 — 1.41 2.87 — 2.00 1.87
试验在 SANS-CMT6104 微机控制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上 进行,选用精度达 5%的 200N 传感器,选取各品种小麦主茎 18 根分 3 组分别进行拉伸、弯曲、剪切试验。进行拉伸试验时由 于小麦茎秆是空心薄壁圆柱杆,两端不易被试验机夹头夹持, 为此本试验探索了一种小麦茎秆拉伸试样夹持方法(将尺寸相 当的细铁丝插入两端,并在夹具中间放入纱纸以防打滑)。拉伸 试验、弯曲试验加载速率设定为 10 mm/min,剪切试验为 100 mm/min。
1.46
694.94 111.81
3.61
0.62 133.4
2.03
659.61 129.02
4.39
0.63 72.89
2.86
673.94 122.26
4.44
0.59 73.83
1.69
723.06 134.04
4.36
0.51 67.44
0.89
72.2
1.90
62.8
4.08
27.5
2.52
高秆品种“山农 129”以及中高秆型“山农 91003”,其播期均 为 2006-09-27, 播量为 45×105 苗/hm2。

小麦_制粉工艺与设备

小麦_制粉工艺与设备
15
2 小麦清理的意义与工艺
2.1 小麦清理的意义
• 在收割期,由于没有专用的晒场,一些石子,土块等杂质 会混入小麦中,石块会损伤设备,麦秆会堵塞输送管道, 灰土沙石会使面粉牙碜;
• 在贮存期,由于小麦发热、发霉以及一些杀虫剂的混入, 会影响面粉的质量和气味。
• 因此在制粉前必须将小麦进行清理,把小麦中的各种杂质 彻底清除干净,这样才能保证面粉的质量,满足食品工业 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确保人民的身体健康,并达到安全生 产的目的。
35
第三节 小麦的水分调节和原料搭配
36
一、小麦的水分调节
小麦的水分调节,就是通常所说的“着水”和“润麦 ”。即利用加水和一定的润麦时间或加以热的因素作用, 其目的是使小麦的水分重新调整,改善其物理、生物化学 和制粉工艺性能,以便获得更好的工艺效果。
水分调节的原理:小麦水分调节的主要手段是着水与润 麦,将适量清水加入原料小麦中的工艺手段称为着水;着 水后的小麦在密闭的仓内静置一定的时间,称为润麦。
胚混入面粉后,会影响面粉的色泽,储藏时容易变质,对 食品制作也有不良的影响。因此,在生产高等级面粉时不 宜将胚磨入粉中。
4
• 1.3 小麦的性状对工艺的影响
1、小麦的形状 2、小麦的粒度 3、麦粒的均匀度 麦粒粒度大小一致的程度即为麦粒的均匀度。 4、麦粒的充实度和劣质度
5
• 1.4小麦的物理性质 • 1、容重 单位体积小麦的重量
撞击机
• 小麦清理用撞击机是一种工作转速高、 对物料具有较强烈打击碰撞作用的打 麦设备。主要由喂料管、甩盘、撞击 圈等组成。
• 撞击机的主要工作机构是高速旋转的 甩盘。物料进入后,在甩盘的带动下 逐渐加速向外甩出,在运动过程中被 销柱打击,甩出的麦粒与外围的撞击 圈猛烈碰撞后排出设备。

小麦摩擦特性的试验研究

小麦摩擦特性的试验研究

小麦摩擦特性的试验研究程绪铎;陆琳琳;石翠霞【摘要】In this paper, the angle of internal friction of wheat (the moisture contents are 13. 55% , 15. 28% , 16.60% and 17. 90%) and the coefficient of friction of wheat against surface of stainless steel and concrete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gle of internal friction of wheat range from 21.21?to 37. 94?and the coefficient of friction of wheat range from 0. 25 to 0. 63 and 0.46 ~ 0. 95 for stainless steel and concrete respectively. They all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normal stress and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moisture content. It could get that fitted equations about the relationships of normal stress and the angle of internal friction and the coefficient of friction respectively. We also could get that fitted equations about the relationships of moisture content and the angle of internal friction and the coefficient of friction respectively.%主要利用直剪仪对小麦(湿基含水量为13.55%、15.28%、16.60%、17.90%)的内摩擦角、小麦与不锈钢板的摩擦系数、小麦与混凝土板的摩擦系数进行了试验测定与比较.结果表明:小麦的内摩擦角变化范围是21.21~37.94°,小麦与不锈钢板的摩擦系数变化范围是0.25~0.63,小麦与混凝土板的摩擦系数变化范围是0.46~0.95,且均随法向压应力的增加而减小,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根据试验结果,分别拟合出内摩擦角、摩擦系数与法向压应力、含水量的关系方程.【期刊名称】《中国粮油学报》【年(卷),期】2012(027)004【总页数】5页(P15-19)【关键词】内摩擦角;摩擦系数;法向压应力;含水量【作者】程绪铎;陆琳琳;石翠霞【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03;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03;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10.4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的摩擦特性对粮食加工、粮堆流动、粮仓结构设计和粮食运输装卸设备设计如在漏斗中的流动、混合压缩以及打包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同超重力处理小麦、玉米种子对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不同超重力处理小麦、玉米种子对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不同超重力处理小麦、玉米种子对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赵欣;王金胜【期刊名称】《中国农业科技导报》【年(卷),期】2007(9)6【摘要】选用小麦种子、玉米种子为实验材料,分别加以200 g.24 h、200 g.36 h、700 g.12 h、700 g.24 h、1 500 g.4 h和1 500 g.12 h处理,观测其种子活力、形态指标(苗高、根长)、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4项指标,经过与CK的对比,分析超重力处理对植株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超重力处理可以影响植物幼苗的生长,处理的时间和重力加速度是影响种子活力的重要因素。

在本实验中,高重力加速度、短时间的处理(1 500g.4 h)有利于幼苗的生长,而中速、长时的处理(700 g.24 h)不利于幼苗的生长,甚至会导致幼苗死亡,并且通过小麦和玉米两种作物的比较证明,相同超重力处理条件对不同作物影响也不同。

【总页数】5页(P100-104)【关键词】超重力;玉米;小麦;生理生化指标【作者】赵欣;王金胜【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330.2【相关文献】1.低温对不同粒型玉米种子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J], 南铭;王汉宁;张金文;常宏;郑琪2.超重力处理及盐胁迫对绿豆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 [J], 杨美红;郭春绒;王金胜3.超重力处理对黄瓜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J], 杨致芬;郭春绒;杨致荣4.干旱及复水处理对抗旱性不同小麦品种/系苗期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J], 张平;张慧;刘俊娜;环秀菊;王倩朝;李莉;刘永江;覃鹏5.超重力处理对西葫芦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J], 杨致芬;郭春绒;杨致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麦的理化特性及其对制粉的影响

小麦的理化特性及其对制粉的影响

小麦的理化特性及其对制粉的影响1.水分小麦中小分是指小麦体内的含水量。

水分在麦粒中呈现两种状态,一种是游离水,它具有普通水的性质;另一种是结合水,它与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等结合起来呈固体状态存在,不易在麦粒中蒸发。

小麦的水分含量一般在10―13%,经干燥自理后的小麦水分可在10%以下,新收获的小麦可达18%以上,入磨小麦水分的大小对加工影响极大,水分过低,研磨时麸皮易破碎,使面粉内含麸星增加;同时,因小麦胚乳干硬,不易破碎,造成动力消耗增加,小麦水分过高,麸皮上的面粉不易刮下,筛理困难,使产量下降,出粉率低,电耗增加。

因此,入磨小麦水分不能过大或过小,一般适宜的入磨水分在14.5-15.5%。

2.小麦的生理状态小麦粒在生长期内由于受冻害,不成熟或收获贮藏过程中发热、发芽、发霉、虫害等,都会给小麦加工带来不良影响。

(1)受冻小麦和发芽小麦受冻和发芽小麦,由于各种酶的活力加强,面筋质的质量明显下降,烘焙品质差,面粉面色灰暗,食味差。

为了保证面粉的品质,又能充分利用小麦,在加工中可将正常小麦和受冻小麦或发芽小麦搭配比例不应超过20%.(2)新收获小麦由于未经后熟作用,胚乳粘附在麦皮上不易分离,在加工中会影响各项指标,因此对新收获小麦应贮存3个月以后再加工。

小麦经过后熟期,使体内的糖类转化为淀粉,氨基酸合成为蛋白质,再进行小麦制粉,这不仅能改善小麦加工工艺性能,也可提高面粉的食用品质。

(3)虫蚀小麦虫蚀小麦对水分调节不利,用这种小麦制粉,面粉品质次,因此,在清理中应清除。

(4)自热小麦在贮藏中小麦的自热使面筋品质降低,若温度超过65度,会使蛋白质、淀粉、脂肪变性,失去面粉新鲜味。

小麦自热促使霉菌生度甚至变质不能食用。

3.麦粒色泽小麦的色泽直接影响面粉的色泽。

白麦皮薄,种皮色浅,胚乳色泽洁白,麦皮混入面粉内不明显,因此加工白麦的面粉色泽好出率高。

红麦由于种皮呈棕红色进入面粉内很明显,影响面粉色泽,出粉率低.实际生产中,为了保证面粉色泽稳定,宜将白麦和红麦按比例搭配后再加工。

【每日一课】粮食的自动分级(第八课)

【每日一课】粮食的自动分级(第八课)

【每日一课】粮食的自动分级(第八课)由于粮食籽粒的形状、成熟度、杂质类型等组成的不同,所形成粮堆的组分具有不同的散落性,这样粮食在移动散落过程中,性质相类似的组分趋向于聚集在同一部位,在粮堆中形成不同的集结区,引起粮堆组分的重新分布。

粮食为何会产生自动分级粮食的散落性是自动分级的基础,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粮食籽粒和各种杂质本身的物理性质决定的。

按照自动分级形成的原因,可归纳为重力分级、浮力分级、和气流分级。

自动分级形成因素自动分级现象形成的部位与粮食输送移动时的作业方式、仓房结构密切相关。

粮食自高点自然流散成粮堆或输送机不动时,由于粮粒杂质相互间的重力、摩擦力以及下落时所受到的浮力不同会使较重的杂质落在圆锥体的中心部位,而较轻的、破碎的粮粒及杂草种子就沿着斜面下滑至圆锥体的底部。

随着圆锥体的不断扩大,杂质就在圆锥粮的底部不断积累,最终形成堆体基部杂质区。

如果输送机移动,饱满的粮粒和沉重的杂质多汇集于机头落下的粮堆中央部位,沿输送机两侧的粮食含有较多的瘪粒和较轻的杂质,形成带状杂质区,在皮带输送机下方形成糠壳杂质区。

若固定式输送机械入库,粮食入库时就有多个卸粮点,这样就与自然流成粮堆一样,在一个仓房内部形成多个圆窝状杂质区。

房式仓人工入粮时,由于倒粮点分散,边倒边匀,自动分级就不明显了,质量组合比较均匀。

筒仓进粮因筒身较高,粮粒从高处落下,下落的粮食会带动空气运动,在仓内形成一个蜗旋气流;蜗旋气流会将粮面上细小的、较轻的杂质吹向筒壁,随着粮面在筒仓内逐渐升高,靠近仓壁处形成环状轻型杂质区;而沉重的杂质多集中于落点处,形成一个柱状重型杂质区。

出仓时,正好相反,比较饱满和比重大的粮粒首先流出,靠近仓壁的瘪小子粒和轻浮杂质后流出,所以粮食品质也因出仓的先后不同而有差异。

自动分级对储粮的影响自动分级现象有利于粮食清理。

通过粮食流动或振动,促进粮食的自动分级,使用风车、溜筛、振动筛、去石机等设备去掉杂质。

自动分级现象不利于粮食储藏,其主要表现在:(1)局部霉变。

小麦强度特性的三轴试验研究

小麦强度特性的三轴试验研究

小麦强度特性的三轴试验研究曾长女;冯伟娜【摘要】仓内小麦强度参数是安全、经济设计筒仓的必需参数.三轴试验测试的小麦强度参数符合仓内粮食的实际应力状态.利用应变式三轴仪研究了小麦颗粒含水量、粮堆孔隙率、三轴围压等对小麦强度特性及其参数的影响.利用摩尔-库伦理论推导出小麦内摩擦角φ和黏聚力c.试验结果表明,小麦颗粒含水量和粮堆的孔隙率对强度参数都有影响.随着孔隙率增加,c和φ都降低.随着含水量增加,c和φ都增加.对比研究表明,内摩擦角φ并不是一个定值,受储粮含水量、孔隙率影响而变化.【期刊名称】《中国粮油学报》【年(卷),期】2015(030)005【总页数】6页(P96-101)【关键词】小麦;三轴试验;内摩擦角;黏聚力【作者】曾长女;冯伟娜【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郑州450001;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郑州4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10小麦是我国产量很大的粮食作物。

小麦强度参数如内摩擦φ的确定对粮食储运设备设计加工、粮堆流动、粮仓结构设计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Janssen理论是目前大多数国家设计规范计算筒仓压力的基础,采用Janssen公式可方便地计算仓壁侧向静压力。

但Janssen公式只考虑粮食内摩擦角、与仓壁摩擦系数和粮食重度[1]。

筒仓内粮食卸料时,采用修正的Janssen公式计算卸料引起的动态侧压力并不准确[2],导致筒仓结构存在安全隐患,也造成了很多筒仓卸料时发生倒塌事故[3]。

采用有限元法计算需要反映本构模型的计算参数[4-6],而采用离散元法计算时常常需要利用试验应力应变关系进行粮食细观参数标定[7-10]。

三轴试验能考虑测试初始条件且模拟包括装、卸料在内应力路径,提供粮食应力-应变模型和内摩擦角等强度参数,为理论分析提供准确的计算参数。

已有学者对粮食的物理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包括小麦的内摩擦角、与仓壁摩擦系数、弹性模量等[11-15]。

传统的小麦力学特性测试采用的是直剪仪,可简便地测定粮食的内摩擦角、与仓壁摩擦系数等,但直剪试验的缺点是固定剪切破坏面,不能真实反映粮食应力-应变关系。

不同小麦品种抗倒性能差异的内在机制及其对氮密互作的调控响应

不同小麦品种抗倒性能差异的内在机制及其对氮密互作的调控响应

不同小麦品种抗倒性能差异的内在机制及其对氮密互作的调控响应在大田生产中,增加氮肥投入及群体密度可通过增加群体生物量来提高产量。

然而,过高的氮肥及密度导致分蘖过多,破坏群体结构,茎秆发育细弱,机械强度及韧性下降,容易发生倒伏,减产严重。

由于不同品种的遗传背景差异,茎秆质量存在变异。

因此,阐明小麦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基因型差异对品种改良、发挥小麦抗倒增产潜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栽培措施可以通过调控小麦茎秆的质量来影响其抗倒性能。

细胞壁中的木质素对评价茎秆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木质素赋予植株以结构刚性,显著影响茎秆的机械强度。

因此,阐明栽培措施对小麦茎秆木质素代谢的调控及与抗倒伏关系,不仅是基础研究的必要,同时对大田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研究于2014-2016年在山东农业大学农学实验站进行了两个生长季的大田试验。

试验一:抗倒伏差异的基因型试验,该试验选用茎秆抗折力存在差异的8个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为潍麦8号(WM8)、临麦4号(LM4)、山农11(SN11)、山农23(SN23)、莱州95021(LZ95)、济麦22(JM22)、山农16(SN16)、周麦22(ZM22)。

试验二:栽培措施调控试验,以抗倒伏能力差异显著的SN16(倒伏敏感型)和SN23(抗倒伏型)为试验材料,设置三个氮肥水平,分别为120(N1)、240(N2)、360(N3)kg/hm2,三个密度水平,分别为75(D1)、225(D2)、375(D3)万株/hm2。

利用生理学、解剖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系统阐明小麦抗倒伏的基因型差异及氮肥和密度对小麦茎秆木质素代谢的调控机制及与抗倒伏的关系,旨在为品种抗倒潜力挖掘及优化抗倒栽培途径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品种小麦茎秆抗倒伏差异的生理机制利用茎秆强度测定仪,在小麦开花期(DC,65)、乳熟期(DC,75)和蜡熟期(DC,85)分别测定了8个品种茎秆基二节间的抗折力。

小麦分级实验报告

小麦分级实验报告

小麦分级实验报告小麦分级实验报告引言: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粮食的产量和质量。

小麦分级是指根据小麦的外观和品质特点,将小麦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级分类。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小麦的外观和品质进行综合评估,探讨小麦分级的方法和意义。

实验方法:1. 样品准备:从市场上购买了10种不同产地的小麦样品,保证样品的多样性和代表性。

2. 外观评价:对每个样品进行外观评价,包括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的观察和记录。

3. 品质评估:采用目测法和嗅觉法对样品进行品质评估,包括外观质量、气味等方面的评价。

4. 分级分类:根据样品的外观和品质评估结果,将样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级分类。

实验结果:1. 外观评价:经过对样品的外观观察和记录,发现不同产地的小麦在颜色、形状和大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有的小麦颜色较为黄亮,形状饱满,大小均匀;而有的小麦颜色较为暗淡,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

这些差异可能与小麦的生长环境、品种和处理方式有关。

2. 品质评估:通过目测法和嗅觉法对样品进行品质评估,发现不同产地的小麦在外观质量和气味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有的小麦外观质量较好,无杂质,气味清香;而有的小麦外观质量较差,有杂质,气味不佳。

这些差异可能与小麦的种植条件、收获和储存方式有关。

3. 分级分类:根据样品的外观和品质评估结果,将样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级分类。

根据颜色、形状、大小、外观质量和气味等方面的评估,将小麦分为优质、一级、二级和三级四个等级。

其中,优质小麦外观色泽鲜艳,形状饱满,大小均匀,外观质量好,气味清香;一级小麦外观色泽较好,形状较饱满,大小较均匀,外观质量较好,气味较好;二级小麦外观色泽一般,形状一般,大小不太均匀,外观质量一般,气味一般;三级小麦外观色泽较差,形状较差,大小不均匀,外观质量较差,气味不佳。

讨论与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小麦的分级方法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小麦分级可以帮助农民和生产者判断小麦的质量,选择适合的用途和市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粮食加工
粮油食品科技 第 23 卷 2015 年 第 1 期
重力分级前后不同小麦的理化特性分析
张友娟,田建珍,郑学玲,刘 翀,韩小贤
( 河南工业大学 粮油食品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摘 要: 分别从 2 条小麦制粉生产线的重力分级去石机进出口在线取得小麦样品进行实验制粉。 结果表明: 分级后重质小麦中饱满籽粒含量增多,小麦粉的加工精度提高,品质特性得到改善,麦谷 蛋白与醇溶蛋白含量虽稍有下降,但面筋指数提高,面团的形成时间及稳定时间延长,降落数值以 及峰值黏度、最低黏度和最终黏度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轻质小麦的出粉率及小麦粉加工 精度均降低,品质特性变差,轻质小麦中不饱满籽粒含量越多,差异越显著。 关键词: 重质小麦; 轻质小麦; 未分级小麦; 理化特性 中图分类号: TS 211.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 7561( 2015) 01 - 0008 - 05
计; JLZ - Ⅲ降落数值仪; ZDDN - Ⅱ自动型凯氏定氮 仅为 30. 31% ; 故 1 号麦分出轻质小麦的单颗粒重
仪; JLZ - Ⅲ型快速黏度分析仪; LD5 - 10 型低速离 与容重减小的幅度较大,而 2 号麦减小的幅度相应
心机; WZZ - 2B . 2. 4 小麦粉粉质与糊化特性测定
小麦粉的出粉率均降低约 2% ,而灰分增加,其中 1
粉质特性采用 Brabender 粉质仪器,按照 GB / T 号小麦粉的灰分增幅较大。
14614—2006 测定,糊化特性按照 LS / T 6101—2002
小麦粉主要由淀粉与蛋白质组成。从表 2 中看
进行测定。
表 2 分级及未分级小麦出粉率及小麦粉基本组分
%
名称
出粉率
灰分
水分
淀粉
1 号 -U 1 号 -H 1 号 -L 2 号 -U 2 号 -H 2 号 -L
66. 12 66. 59 64. 44 66. 47 66. 35 64. 65
0. 61 ± 0. 01 0. 57 ± 0. 01 0. 79 ± 0. 02 0. 60 ± 0. 01 0. 57 ± 0. 01 0. 63 ± 0. 01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与仪器 1. 1. 1 材料
分别从 2 条小麦制粉生产线中光麦清理阶段的 重力分级去石机进、出口在线取得小麦样品。1 号
粮油食品科技 第 23 卷 2015 年 第 1 期
粮食加工
麦为在豫北的一条日加工 1 000 吨小麦的生产线所 取样品; 2 号麦为豫南的一条日加工 500 吨小麦的
注: 表中灰分以干基计,淀粉和蛋白均以湿基计,数据为两次重复实验平均值。
蛋白 12. 23 ± 0. 01 12. 41 ± 0. 03 13. 54 ± 0. 02 12. 98 ± 0. 03 13. 00 ± 0. 01 13. 39 ± 0. 02
2 结果与分析
2. 1 小麦的籽粒特性
生产 线 所 取 样 品。分 别 用 U、H、L 表 示 入 机 小 麦
表 1 显示 2 条生产线所取小麦样品的籽粒分布
( 未分级小麦) 、重质小麦及轻质小麦。2 条小麦制 状况及籽粒特性。从表中可以看出,分级后重质小
粉生产线共取得 6 种样品。
麦中的饱满颗粒数量均高于未分级小麦,因此容重、
出,2 条线中的重质小麦及 2 号轻质小麦与其未分
1. 2. 5 实验数据的处理
级小麦相比,其小麦粉的淀粉及蛋白质含量变化不
数据统计与处理采用 Excel 软件,差异显著性 明显,但 1 号轻质小麦与其未分级小麦相比,淀粉含
相关分析采用 SPSS 软件。
量减少了 2. 6% ,蛋白含量则增加 1. 31% 。
Study o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y of wheat before and after gravity classification
ZHANG You - juan,TIAN Jian - zhen,ZHENG Xue - ling,LIU Chong,HAN Xiao - xianl (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engzhou Henan 450001)
13. 7 ± 0. 01 13. 7 ± 0. 01 13. 5 ± 0. 01 13. 0 ± 0. 01 13. 4 ± 0. 01 12. 4 ± 0. 01
70. 63 ± 0. 02 70. 81 ± 0. 02 68. 03 ± 0. 03 69. 68 ± 0. 02 69. 74 ± 0. 03 69. 58 ± 0. 02
收稿日期: 2014 - 07 - 23 基金项目: 公益性行业( 农业) 科研专项经费资助( 201303070) ; 河南
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S - 2010 - 01 - G06) 作者简介: 张友娟,1988 年出生,女,在读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 田建珍,1957 年出生,女,教授.
淀粉采用 1% 盐酸旋光法进行测定; 蛋白采用 全自动凯氏定氮仪,转换系数 5. 7; 灰分按照 GB / T 5505—2008 方法 进 行 测 定; 水 分 按 照 GB 5497—
表 1 分级前后小麦的籽粒特性及籽粒分布状况
容重 单籽粒 粒径 水分 饱满粒 不饱满 破碎粒 其它 名称 硬度 /( g /L) 重 /mg /mm /% /% 粒 /% /% /% 1 号 - U 51. 05 774 36. 11 2. 94 10. 44 79. 81 9. 77 3. 26 7. 17 1 号 - H 53. 97 778 37. 80 3. 03 10. 90 92. 39 3. 99 1. 92 1. 70 1 号 - L 54. 33 619 21. 81 2. 33 10. 80 4. 40 58. 05 34. 67 2. 87 2 号 - U 50. 83 756 35. 19 2. 93 11. 35 77. 91 12. 08 3. 93 6. 04 2 号 - H 48. 17 772 39. 74 3. 09 11. 83 93. 16 3. 32 1. 66 1. 86 2 号 - L 49. 83 726 30. 76 2. 77 11. 48 62. 76 22. 02 8. 29 6. 92
8
此,重力 分 级 去 石 机 的 分 级 功 能 并 没 有 得 到 发 挥。
目前,小麦制粉工艺设计中研磨物料的分级与 提纯得到 了 很 大 的 关 注[2],物 料 分 级 越 来 越 细 化, 清粉的范围也越来越宽,许多小麦制粉工艺中已设 置了 10 道清粉。而对加工原料的分级研究则相对 较少。本实验通过对两条实际小麦加工生产线中重 力分级去石机分级前后不同小麦的理化特性、粉质 特性、糊化特性等进行测试分析,探讨分级小麦品质 变化的一些基本规律,为小麦的分级加工提供理论 依据和技术支撑。
分别采用 GB / T 14607—2003 和 GB / T 14608—2003 重质小麦与未分级小麦的出粉率差异不大,但 2 条
方法测定; 面筋指数采用 GB / T 14608—2003 方法测 线中重质小麦粉的灰分均降低约 0. 03% ,说明分级
定。
后重质小麦粉的加工精度有所提高; 分离出的轻质
1. 2 实验方法
件下,原料与设备操作的不同对轻质小麦的籽粒组
1. 2. 1 小麦籽粒特性测定及制粉
成及特性将产生较大影响。
硬度测定: 采用瑞典公司 SKCS4100 谷物单籽 粒硬度测定仪; 容重测定: 按 GB / T 5498—1985 方法 进行。布勒实验磨粉机实验制粉: 采用 AACC 26 - 20 方法。 1. 2. 2 小麦粉组分的测定
85 方法进行测定; 戊聚糖采用间苯三酚法测定; 损
伤淀粉含量采用试剂盒法,参照 AACC76—31。
2. 2 小麦粉理化指标
1. 2. 3 小麦粉品质特性测定
2. 2. 1 小麦出粉率和小麦粉基本组分
小麦粉及面糊色泽采用便携式色度仪测量; 降
小麦出粉率及小麦粉基本组分测试数据如表 2
落数值按照 GB / T 1036—2008 进行测定; 干、湿面筋 所示。在实验研磨出粉率不太高的情况下,分级后
Abstract: Wheat samples were obtained online at the import and export of gravity grading stoner from two wheat flour production lines and were milled into wheat flour by experimental grind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gravity classification the content of full grain in the group of heavy wheat increased,the flour processing accuracy was enhanced,the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was improved; although there was a slight decline in the content of glutenin and gliadin,the gluten index increased,the formation time and stability time of the dough extended,falling number and peak viscosity,low viscosity and final viscosity all had different degrees of increase. The flour yield and flour processing precision of light wheat were reduced and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degenerated; the more the light wheat contained the grain that was not full,the more significant the difference. Key words: heavy wheat; light wheat; unclassified wheat;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