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学生心灵关爱学生成长
让关爱走进心灵500字 [走进学生心灵 关爱“五生”成长]
让关爱走进心灵500字[走进学生心灵关爱“五生”成长]“五生”是近年来学校教育工作中出现的一个特别群体,这些留守生、单亲生、寄宿生、贫困生、残疾生中有的性格孤僻,有的学习滞后,习惯偏差,甚至沉迷网吧。
正因为这一特别群体问题众多,因而“关爱五生”成了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爱学生是班主任的天职,让学生华蜜生活是我们教师的责任。
只有关爱学生,才能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教育活动得以在宽松的气氛中进展,进而获得志向的教育效果。
“五生”这一特别群体比同龄人得到的关心少得多,内心较为敏感、脆弱,这就须要得到教师更多的关爱和赏识。
假如班主任对这局部学生关爱不够,就可能造成这些学生心理失衡,自暴自弃,进而影响到整个班级和谐而全面地开展。
那么,如何让这群学生在充溢民主、同等的人文关爱的气氛中安康成长呢?一、从微小入手,让学生心灵“亮”起来一般而言,这类学生有着剧烈的自尊心,他们不愿轻易承受施舍与怜悯,有时因心灵受到损害,或自卑感剧烈,往往会关闭与同学、教师沟通的窗户。
可以说在他们倔强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脆弱、敏感的心。
他们能够通过教师对自己的看法,来判定教师是否真心爱自己,也渴望教师能够时时刻刻关怀爱惜自己。
针对这一心理特征,班主任应赐予他们满腔热忱的关爱,敏捷运用各种教育途径和手段,努力翻开学生的心灵之门,用教师敏锐的视察力去发觉他们的微小处,从而不露痕迹地把自己的关爱潜入他们的心田。
笔者班上一位学生梁伟,性格特别内向,父母离异后更不爱和别人玩了,时时一人形只影单地呆坐在窗前。
笔者静静视察一段时间后,感觉到了那孤寂身影背后的孤独。
于是,笔者不仅主动和他讲话,有意制造时机让他帮助做事,还偷偷地交代几个同学主动找他玩。
慢慢的,他的脸上有了笑容。
一次放学后,笔者意外地发觉他在主动协助值日生扫地,其次天便在班上任命他为劳动小班长,负责教室的保洁工作。
从未受到如此信任的他欣然承受了任务,每天总是最终一个将教室检查干净才回家。
走进学生的心灵关爱学生的成长———班主任工作中的心得体会
走进学生的心灵关爱学生的成长———班主任工作中的心得体会自2007年参加工作以来,我在班主任的岗位上一干就是11年,这期间让我尝尽了班主任工作的酸甜苦辣。
尤其是近6年一直是中途接手初三毕业班,在扮演救火队员的同时,深深体会了“后妈”难当。
但我相信事在人为,再难的事只要找到正确的路径,一样能做好。
为了尽快走进学生心灵,我秉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教学观念,尊重孩子,关心孩子,尽量营造和谐、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强调成绩之余,强调学生品格的塑造;在抓学生思想教育的同时,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确保交流渠道畅通有效。
实践证明这套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每次中考结果都很理想,受到校方的肯定。
班主任工作实践中的一点成绩,让我有底气对关爱学生成长这一话题,谈几点粗浅体会。
一、付出真爱重感化“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让我感同身受。
因为心存爱意,老师才会平静地面对学生所犯错误,愿意给学生纠错的时间;只有对学生饱含关爱之心,班主任工作当中的苦与累才觉得有意义;只有对学生付出真诚的爱,你才会千方百计创新管理模式,只为学生更好地成长。
今年刚接班时,我就发现我班的一位女孩,显得特别与众不同:她喜欢化妆、爱涂口红,但从不与其他同学讨论学习方面的问题。
并且老是带着其他女生一起去玩,上课几乎不听讲。
和她谈过几次均难以奏效,总是爱理不理的样子,实在要开口也就一句:“再怎么学我也学不进,都是无用功。
”看着她破罐子破摔的样子,我很是着急,寻思如何才能纠正她这消极的心态,不在玩世不恭的道路上越走越偏。
经过观察,虽然她对学习不上心,但对于一些新潮的事物很热衷,通过打扮和出格的行为来博取他人眼球,证明她内心还是非常渴望得到别人认可和关注的,但又因为学习不好而觉得自卑,但争强好胜的心态又让她不甘于默默无闻,这就导致她喜欢通过一些非主流行为和言语来吸引眼球。
知道她的症结所在后,我改变常规的说教模式,我侧面从生活上关心关注她,一有闪光点,我就及时当众表扬和鼓励她,让她觉得受到重视,重新建立自信心,还经常把她叫到办公室教她写作业,使她逐渐体会到老师对她的用心良苦。
走进学生心灵,关爱学生成长
走进学生心灵 ,关爱学生成长在教学工作中总会遇到许多困难,尤其是班主任工作。
在班里,每个孩子都是唯一的,每一个孩子都有各自的闪光点,特别是随班就读的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学会用赏识的眼光欣赏学生,使学生获得一种被关注、关爱的情感满足,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多鼓励表扬他们,将他们融于班集体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从而使其正确地认识自己,努力学习。
一、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我连续三年担任班主任,今年担任了401班的班主任。
我始终把德育作为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时刻把德育工作融入到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中。
我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每次我在学生面前时都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
有人帮我拿东西时,我会对他们说“谢谢”;不小心碰到了哪个孩子,我会对他说“对不起”,他们也都受我的影响变得很有礼貌。
课堂上,我也尽量创设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有一次,因故不能及时回到教室组织学生就餐,一个学生跑下楼,接过我手里的东西,说:“老师,你快去吃吧,我已经帮你盛好了。
”顿时心里暖暖的,回到教室一看,有的孩子已经吃完了,正有序组织学生放餐盘,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突然觉得我的孩子们长大了。
上课前,走进教室发现地上有纸屑时,不是大声训斥,而是弯腰把垃圾捡起来,孩子们也争相恐后地行动起来。
这样通过自己点滴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帮他们树立优良的品格和行为习惯,这也许就是古人所说的“亲其师而信其道”,付出总有回报,因为平时的积累,我连续两个学期获得校“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
二、关爱学生,点燃火花作为班主任,我真诚关心和爱护学生,不仅在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给予关心,而且要具体体现在实际行动上,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我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通过与家长微信、电话、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做好转化工作。
我是这么做的:每天早晨走进教室,基本上会给学生们一个微笑,看看学生有没有到齐;遇到天冷或天热的时候,提醒同学们增减衣服,早上上学路上是不是注意安全了……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心和爱护,体会到了老师很在意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有一个好心情投入到一天的学习中去。
走进学生心灵 关爱儿童成长
走进学生心灵关爱儿童成长诸城市经济开发区向阳小学段秀志通过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学生不在学校却继续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
即使现代通信再发达,电话、电脑及网络再普及,家访还是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功能,因为教育是情感与思想的碰撞,需要面对面、心对心地密切相连。
学生的许多校外表现及家庭背景是难以“一线牵”的,而教育对象的“第一手资料”则需要借助家访直接渠道获得,家访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所以,要争取家长的了解到这一点,并从生活中发掘他们的点滴优点,加以扩大,让孩子在愉悦的心情下茁壮成长。
方法:家访前的准备。
想几条学生的优点,并要有具体的事实。
让家长听了高兴,学生听了感激,为以后的教育铺平道路,这样的时代需要的教师,就是能进入学生内心,与学生共同感受,共同欢乐,共同倾听,能与之进行心与心交流的人,不仅在学校,而且能走进学生的生活圈子,了解他们的另一面。
家访就是为我们教师提供的一个这样的平台。
我班有个小男孩,矮矮的个子,沉默寡言,总是用自己那双明亮的眼睛,悄悄的注视着周围的一切,教了他这么长的时间,从来没见他上课时举过手,回答过问题。
下课后,他总是一个人静静的在一边玩,看书,玩溜溜球,有时自言自语,真是一个孤僻的孩子。
有一次,学生写一篇描写景色的文章,看了他的作文,我那么强烈的感受到了他内心世界的丰富,那么美的世界里,仿佛只有他一个人存在,只有他一个人在尽情的享受,在尽情的玩耍,这个世界是那样宁静,那样空灵,没有喧嚣,没有吵闹。
他的作文让我震撼,再这样下去,孩子会更加沉浸在个人的世界里,与外界拉大距离,这样对他的成长极为不就这样,我踏进了他家的门。
原来,他的父母在他4岁时就离了婚,他一直跟着父亲,他父亲做生意,常年驻外,平时,他就和爷爷一起生活,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造成了他独处的性格.交谈中,他爷爷的眼角一直挂着泪水,如果不是因为父母的原因,他将生活得多么幸福快乐,看到别的孩子星期六、星期天在父母的陪伴下玩耍,他总是在爷爷面前装出一副无所谓的表情,然后躲到自己的房间偷偷的哭。
走进学生心灵,做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
走进学生心灵,做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第一节走近学生,了解他们的需求要成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首先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和学习方式。
我们要关注他们的情感变化、学习动力以及人际关系,尊重并理解他们的差异,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要想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首先要和他们建立起亲近的关系。
在课堂上,我们要多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多在班级活动中和他们交流,逐渐建立起师生信任的关系。
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困惑和压力,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明白自己并不孤单,老师是他们的朋友和导师。
第二节给予无私的关爱和支持学生是教师的朋友和弟子,他们需要老师给予无私的关爱和支持。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需要老师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
这就需要老师有着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去倾听学生的诉求,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在课堂上,我们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个别辅导。
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方式都不尽相同,有的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帮助和指导。
我们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进步和困难,及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让他们找到学习的方向和方法。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常常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
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我们要走向他们,给予他们勇气和力量,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在他们取得进步时,我们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努力是值得的。
通过无私的关爱和支持,我们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和专注,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得到更好的帮助和引导。
第三节为学生着想,成为他们的引路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业进步。
我们不仅要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兴趣。
通过个别辅导和引导,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更能够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
在学生的人格培养上,我们也要成为他们的引路人。
走进学生心灵 关爱学生成长
走进学生心灵关爱学生成长苏霍姆林斯基说:“培养人,首先就要了解他的心灵,看到并感觉到他的个人的世界。
”因为没有心与心的沟通,就没有爱的琼浆玉液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学生心灵中的种子就会干枯,更不会发芽、茁壮成长。
许多事实告诉我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核心是一个“爱”字,情感因素运用得好,可使教育成功。
师生间纯洁高尚的情感之花必将结出纯洁高尚之果。
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建立融洽、和谐、宽松的教育氛围,不仅可以加快教育进程,而且能提高教育效果。
一、尊重、信任学生,让每个学生心中都充满阳光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
师生的关系建立在平等的起跑线上,拉近学生、老师的距离,起到更有效的教育效果。
例如:师生谈话不要带有讽刺、挖苦性;语调要亲切,声音不能太高,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谈话气氛;若学生有心事要说,教师要认真倾听,帮助分析事情的对与错,使他们对此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记得我所任教过的班级中有一个同学,他是班里出了名的捣蛋大王。
别人打架他会拍手称好,爱打架骂人,故意损坏公物,同学们都怕他。
有一次他把学校办公楼的玻璃给踢坏了,于是我单独跟他谈话。
他看着我说:“我说了你也不会相信。
”我对他说:“你先说说看,你不说,我怎么相信你呢?”他就把事情的原委都告诉了我,这事还真不能全怪他,于是,我妥善地处理了这件事。
我有空还经常与他谈心,使他意识到老师对他和对其他同学是一样的,老师相信他、尊重他,渐渐地他与同学能和睦相处了,也能经常为班级做好事。
信任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力量,能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崇高威望。
信任的实质是尊重和宽容。
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个学生,欣赏每个学生的存在及其优点,还要宽容每个学生的缺点。
对于老师们来说,欣赏学生的优点很容易,宽容学生的缺点则是很难。
对于一些学习差、表现差的学生,老师总爱板着一副严格的面孔管理学生,不信任他们;对于学生的缺点,常常当面严厉批评,甚至讽刺挖苦,似乎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改正缺点、追求进步。
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
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
能够说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作为一名教师,要能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坚持让关爱、尊重、理解和严格要求相结合,塑造每个学生。
使学生树立准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成为一个有公民意识的人,一个具有良好品行的人,一个真善美的人。
但是,如何才能做到呢?一、理解尊重——在关爱中发掘出学生潜力爱心成就教育。
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
别林斯基说过:爱是鉴别教育的尺度。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育人应该是教师的首要天职。
如何育人?爱学生是教师教育教学的起点和基础。
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做学生知心人,只有对学生感情深,工作才能细、方法才能对头。
爱学生,更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了解学生习惯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等,然后对症下药,协助学生树立健全、完善的人格。
人格尊严是平等的。
被尊重是学生内在的需要,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教育专家常说“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尊重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多年来,我坚持做到:对学生人格上充分尊重,思想上积极诱导,学习上耐心协助,生活上关怀体贴。
让学生从关爱中寻求前进的力量,从关爱中汲取精神的营养,从关爱中得到满足和教育。
二、接受包容——在互动中让学生找回自信教师要从书斋、教室、学校走出来,结束那种自我封闭、自我满足、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状态。
坦诚地接受学生的挑战,在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中,虽然教师担任教授角色而学生扮演受教育角色,但教师与学生是能够互相促动、共同增益的。
教师作用于学生,而学生又能够能动地反作用于教师。
学生也可能超过老师,这就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走进学生心灵深处,关爱每一位学生论文
走进学生心灵深处,关爱每一位学生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最密切,是学生的心灵导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因此,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就要全身心地投入,走进学生心灵深处,关爱每一位学生。
面对当前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要求,如何当好班主任至关重要。
笔者根据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树立良好形象班主任的自身素质、道德修养,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无形中会成为全班学生的榜样。
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注意自身的形象,事事从我做起,以良好的形象率先垂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因此作为班主任,要用健康向上的心灵去净化育人环境,用正确、模范的行为去影响学生的心灵。
在具体工作中,班主任要以一颗慈母般的心,关爱着班里的每一个学生,以期待的目光关注着每一个学生,不会因为学生学习成绩差而歧视学生,既为取得好成绩的学生感到高兴,也能谅解学生学习中的失误,让学生时时刻刻感到班主任既是他们学习上的好帮手,又是生活中的知心朋友。
二、勤于观察学生要获得有关学生的第一手资料,班主任就要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处处发现,比如,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情绪表现、答题情况、作业质量和速度;在课外活动中观察学生的活动能力、意志品质、个性倾向、人际关系和集体观念;在家访中观察学生的家庭表现、家长对子女的要求和教育方法等等。
优秀班主任总是一位优秀的观察家,他们不仅勤于观察,而且目光敏锐,能从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甚或是极微小的情绪变化上,感知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态,防止偶发事件的发生,及时采取针对性教育和防范措施。
三、增强学生信心学校是一块特殊的文化园地,特别是中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差生自卑心理严重,由于底子差,他们不愿学,上课无精打采,也不愿和老师谈心,见了老师躲得远远的,他们连上课回答问题的勇气都没有。
为此,班主任要从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入手,增加他们闪光点的“曝光率”,逐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真诚的爱,从而激励他们奋发向上。
创新家访工作的思路和方法案例分析-走进学生家庭、打开学生心灵、关爱学生成长
创新家访工作的思路和方法案例分析:走进学生家庭、打开学生心灵、关爱学生成长我校是省优秀重点中学,生源来自全市各个角落的优秀学生,家访发现:他们的家庭背景千姿百态,性格差异形形色色。
他们都要面对高考、家庭、经济、甚至社会压力。
不少学生存在学习困惑、自信不足、情感困扰等心理障碍。
在新的环境下他们的各种心理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这为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带来许多新的思考和挑战。
在德育工作中如何创新家访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创设一套行之有效的家访工作教育机制、打造健康和谐的阳光校园显得尤为重要。
也是摆在我们中学德育工作者面前,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
一、“家访手记”案例:通过各种形成的家访活动,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存在学习、情感、交友等心理问题:1、(学习困惑):高中学生肩负家庭的重托,背负沉重的高考压力,加上青春期年龄特点,出现了不少学习困惑、自信不足,情感困扰等心理障碍的学生。
如来自农村的我校高三(1)班学生梁某,因家庭困难、家长期望过高与现实成绩相差太远,压力太大、神精紧张、惧怕考试。
2、(情感困扰):我市外出务工人员很多,催生出校园“留守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这一群体占我校学生数的比例很高,他们在心理、行为、等方面极不稳定,这部分同学因长期与监护人分离,缺乏完整家庭教育和父母的关爱而导致不少心理问题。
如城关通学生高三(8)班廖某,担心与男生接触会怀孕,与女生接触会同性恋,而无法集中精力学习。
3、(交友困惑):来自拔英乡高二(10)班同学邱某从小失去父亲,母亲改嫁,寄养在经济本来就不宽裕的大伯家里,造成他性格内向,自卑心理很强,语言等行为习惯与其他同学相比差异很大,作为优生的他学习成绩曾一度下滑。
高二女一特长生外遇一中年男子的夸赞,请吃喝,给钱,给相机要其自己照裸照。
二、案例主题:走进学生家庭、关爱学生成长,家访工作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以家访工作为突破口,从不同角度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消除学生焦虑、厌学、自卑的不良情绪,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思想氛围,从而把我校打造成为和谐舒心的阳光校园。
用爱心走进学生心灵,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用爱心走进学生心灵,和孩子们一起成长摘要: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成长的摇篮。
班主任是学校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
良好的班集体的形成,需要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新课标要求以人为本,作为班主任老师,在工作中要“关爱一切学生,关爱学生一切”,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关键词:真爱;耐心;宽容近日,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总则的第二条明确规定:“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都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的形成,需要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下面我就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谈谈体会。
一、爱是教育的秘诀新课标要求以人为本,这就要求老师在工作中要“关爱一切学生,关爱学生的一切”。
爱,是班主任工作的第一要素。
拥有爱心的教师能把学生培养成懂得爱、珍惜爱、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爱,是师德最本质的内涵;爱,也是一种能力,教师要把爱的魅力散发出来,形成一种爱的强力磁场,把学生吸引在你的周围。
一个充满爱心的教师,必定是一个善解人意的人,在学生需要帮助时,他会伸出温暖的手。
阳光属于每一个孩子,教师要像慈母一样关爱每一位学生。
爱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换,“亲其师,信其道”,热爱学生才能使学生的道德和智慧得到很好的发展,才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爱是教育的秘诀,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
案例一:赵贤,从小父母离异,把他交给外婆抚养。
母亲外出打工,另嫁他人。
八岁了,他不知父母长什么模样。
从小得不到父爱和母爱,他养成了一身的坏毛病,不爱学习、打架骂人、不做值日是他的家常便饭。
同学们都讨厌、疏远他。
老师多次批评教育,他屡教不改。
于是我改变了教育方法,主动和他谈心,告诉他母亲对他的爱和难处,还有母亲的期望。
走进学生心灵,关爱学生成长
走进学生心灵,关爱学生成长走进学生心灵,关爱学生成长XXX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教师只有奉献纯洁的教育爱,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才能使孩子们爱上自己的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我就针对如何走进学生心灵,怎样关爱学生的成长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尊重信任学生。
尊重信任学生是育人的前提,是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
在教学工作中,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不讽刺、责难、体罚学生,用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用尊重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教师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允许孩子出差错。
不要轻易地指责批评,要多点宽容,多一些像“没关系,下次加油”,“老师相信你能行”,“你进步了”的安慰。
要多看到孩子的努力,用情感保护孩子敏锐的自尊心。
因此,现在我上课时特别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对他们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给予每位学生参加研究活动的机会。
课堂上的提问、计算练经常采用开火车,男女生比赛,小组评比的形式。
针对不同的学生,我采取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每个学生在回答完问题后有一种成就感,特别是那些后进生。
在他们答对题时,我对他们进行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你真棒!”“很好!”然后让全班学生把掌声送给他。
这些赞赏的话语就像一缕春风,温暖着孩子的心灵。
我班里有个小女孩,长得特别可爱,可是她上课不爱动脑筋,又没仔细读题的惯,所以数学成绩特别差,可是我并没有放弃她。
我总是很亲切的叫她小乖乖,上课时经常请她起往返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一开始,只要我一喊她的名字,同学们就捧腹大笑,我制止了他们,并叫他们要尊重她人。
后来,她只要是会的题目就会积极的举手回覆了,我便及时的表扬她:“回覆的很好,你近来比以前用功了,所以前进了,老师信赖你还会表现地更好。
”她便会露出开心的笑容。
二、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教师爱学生,就要对学生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不歧视后进生。
无论在哪方面,我都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
走进学生心灵 关爱学生成长
“走进学生心灵关爱学生成长”心理讲座成功举行5月23日下午,安徽工业大学学生处处长陈选华教授应邀为我院各系部分管学生工作书记、专兼职辅导员、思政课教师等学生管理一线工作者们做了“走进学生心灵,关爱学生成长”专题讲座。
本次讲座作为本届5.2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院学生管理工作者从心理学视角更进一步的走近学生内心,搭建了一个极好的桥梁。
在讲座正式开始前,副院长姜绳同志就本次讲座举办的目的和意义进行了说明,希望我院学生管理工作者能珍惜本次机会,学习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走进学生,在与学生充分共情的基础上做好学生服务工作。
讲座中,陈选华教授结合发展心理学知识,详细介绍了学生心理成长的基本特征,从身心、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对“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了详细解读。
针对“90后”大学生的教育,他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教育要结合他们强烈性、丰富性、波动性的心理活动特点,充分利用好“威信效应”、“好感效应”、“理解效应”、“门坎效应”和“南风效应”,避免“超限效应”,要看到“90后”大学生是不断发展,逐步走向成熟的一代,正在步入社会,走上生活的舞台,尽管目前还无法预见到他们将来会在国家和世界的发展中起到怎样的作用,但世界毕竟有一个时期是属于他们的,要相信他们一定能成为国家的脊梁,担当起社会的重任。
陈选华教授整场讲座内容丰富,案例翔实,让我院学生管理工作者对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现状、特点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和了解,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教育和管理学生的宝贵经验和工作方法值得我院全体学生管理工作者学习和借鉴。
最后,姜绳副院长对陈选华教授的讲座做了精炼的总结,并指出,近年来,我院始终把学生管理工作者培训作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坚持通过专题培训促进步、促提高的工作思路,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不断提高这支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努力改进和拓宽学生教育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切实维护校园稳定,不断推动该校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走进学生心灵,关爱学生成长
走进学生心灵,关爱学生成长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教师只有奉献纯洁的教育爱,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才能使孩子们爱上自己的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我就针对如何走进学生心灵,怎样关爱学生的成长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尊重信任学生。
尊重信任学生是育人的前提,是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
在教学工作中,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不讽刺、责难、体罚学生,用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用尊重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教师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允许孩子出差错。
不要轻易地指责批评,要多点宽容,多一些像“没关系,下次加油”,“老师相信你能行”,“你进步了”的安慰。
要多看到孩子的努力,用情感保护孩子敏锐的自尊心。
因此,现在我上课时特别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对他们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给予每位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机会。
课堂上的提问、计算练习经常采用开火车,男女生比赛,小组评比的形式。
针对不同的学生,我采取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每个学生在回答完问题后有一种成就感,特别是那些后进生。
在他们答对题时,我对他们进行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你真棒!”“很好!”然后让全班学生把掌声送给他。
这些赞赏的话语就像一缕春风,温暖着孩子的心灵。
我班里有个小女孩,长得特别可爱,可是她上课不爱动脑筋,又没仔细读题的习惯,所以数学成绩特别差,可是我并没有放弃她。
我总是很亲切的叫她小乖乖,上课时经常请她起来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一开始,只要我一喊她的名字,同学们就哄堂大笑,我制止了他们,并叫他们要尊重她人。
后来,她只要是会的题目就会积极的举手回答了,我便及时的表扬她:“回答的很好,你近来比以前用功了,所以进步了,老师相信你还会表现地更好。
”她便会露出开心的笑容。
二、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教师爱学生,就要对学生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不歧视后进生。
无论在哪方面,我都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
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扉
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扉【摘要】本篇文章探讨了如何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扉。
在提出了学习关心学生心理健康和培养师生情感连接的重要性。
在介绍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倾听学生心声、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以及鼓励学生表达情感等方法。
在结论中,强调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指出通过打开学生心灵,可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通过这些做法,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创造更加融洽和支持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心灵得到关怀和慰藉,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育、学生心理健康、师生关系、倾听、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氛围、表达情感、全面发展、关注、打开、心灵、学生需求、师生情感连接1. 引言1.1 学习关心学生心理健康学生心理健康是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学习关心学生心理健康,意味着关注学生内心世界的需要和感受,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和情绪调控能力。
在现代社会,学生面临着诸多压力和挑战,而良好的心理健康是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教育工作者应当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发现和帮助解决,让他们在健康的心理状态下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学习关心学生心理健康,首先要多方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和支持。
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与学生交流互动、观察学生行为和情绪变化等方式,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和困扰。
还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等途径,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拥有更好的心理调适能力和情绪管理技巧。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不仅有助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还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自信和坚强。
1.2 培养师生情感连接培养师生情感连接是教育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师生情感连接的建立不仅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信任和理解,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当师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情感连接,学生会更愿意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困惑和问题,老师也能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心理状态。
走进学生心灵让学生健康成长
深入开展师生间的心灵对话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以人为本、助人自助。
围绕这个目的,我在教学中始终以〃走进学生心灵, 让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育中,注重从小事入手,用心去关注学生, 开展师生间的心灵对话,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学生心理成长的良好环境。
一、带着一颗关爱的心靠近学生〃教育家的特征在于爱人。
”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的学生,不仅需要知识的滋养更需要在教师在情感上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呵护。
对于教师来说,作好工作的首要条件,就是给予学生真正的爰。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种现象:当教师不在场的时候,学生们活蹦乱跳、无拘无束,而当教师走进的时候,学生却一反常态,保持缄默;有的学生则无论教师说什么, 他都不愿和你说话、交流。
究其原因则不难发现, 有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听话,采取了各种措施来控制学生的言行,要求学生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和意愿, 不能越雷池一步。
时间一长,学生渐渐丧失了生动、自主发展的活力和天然活泼的个性,使学生形成胆怯、懦弱、内向、孤僻的性格,缺乏创造精神和自主能力,使学生难以获得成功的体验,因而加重他们的自卑和依赖心理。
教师只有爱学生所爰,相学生所想,把学生的忧虑当成自己的忧虑,才能激起学生对自己的亲切、爰戴、信赖的情感,并毫不保留将心灵的大门向你敞开,这样师生间才能进行真诚的精神交流,运用爰和感情的清泉去拭亮学生心灵的窗户,成为他们的朋友。
二、用一颗尊重的心接触学生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希望受到他人尊重和信任的欲望。
教师应把学生的行为和思想感情都当做有意义的、值得重视的事情予以注意,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平等对待、彼此尊重的态度, 即尊重学生的价格、感情,爰护学生的自尊心,平等地、有礼貌的对待他们,公平公正完全接纳他们。
学生的心灵是脆弱的,又是极其敏感的,教师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包括那些弱智生、留级生,贫困生,这固然比较难,但假若你能真正放下教师的架子,站在他们的立场去想问题,这样就会极大地少激励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得到心灵的愉悦和满足。
走进学生心灵,关注学生成长
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成长教师要赢得学生的心,必须要关爱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要,尤其是正在发展和成长过程中的孩子,离开了爱,他们的身心健康都将受到严重的影响。
作为教师只有向学生倾注所有的爱,才能开启学生心灵的大门。
我认为教师应该努力做到以下两点:一、把微笑送给学生很多人在提到教师时,总会与“严肃”、“不苟言笑”联系在一起。
其实,“微笑”的力量才是无穷的。
我决定在学生取得成功时,我会用微笑送去欣赏;在学生感到失落时,我会用微笑送去鼓励;在学生犯错时,我会用微笑送去宽容。
我想说:微笑,是一把闪闪发光的金钥匙,能开启教育成功的大门,帮助学生们茁壮成长。
二、把真情送给学生真诚关心和爱护学生,不仅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等给予关心,而且要具体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论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不论是家庭富裕的还是条件较差的,不论他是否犯过错误,班主任都要一视如仁,不搞特殊化,不偏见,要尊重学生人格,公平、公正、平等对待班上每一位同学,融洽师生关系,增强师生情感交流渠道,让学生学习有一个温馨和谐的场所,这样他们才能好好学习,才会有学习的动力。
班主任工作是快乐的,幸福的,这种快乐幸福源于孩子的成长,进步;班主任工作是辛苦的,琐碎的,这种辛苦琐碎会消失在学生的成长,进步中。
选择了老师就是选择了爱,选择了班主任就是选择了奉献。
教师无法选择学生,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教育方式。
把平凡的事务转化为精彩,把烦恼的事情转化为快乐。
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就会取得成功。
我觉得班主任应做到以下几点:1.要尊重、相信和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有两层涵义:一是指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师生之间要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绝不能伤害一个学生做人的尊严;二是指教师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相信学生主要有三层涵义:其一是指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的天赋、才能、兴趣和力量;其二是指要相信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愿意接受美好的东西,都愿做一个好学生;其三是指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师和集体的关怀教育下,成为一个有用的社会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学生心灵关爱学生成长
关键词:学生;欣赏;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214-01
当今社会中存在着这样一些普遍的现象:许多家长都重视子女的智力投资和开发,利用假期让他们接受各种各样的补习和培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
但这种良好的愿望,却往往收不到好的效果,有些甚至适得其反,出现了家庭悲剧。
根本原因是什么呢?中央教科所著名教育专家朱小蔓所长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家长主观强制性地把孩子纳入自己希望的轨道和纳入社会模式化的那
种希望轨道,违背了人的多样性、生命的多样性、生命潜能发展的多样性以及现代人的成长的多样性。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可能,可惜的是,我们许多家长和老师对此没有清醒的认识,总是按照一个期望、一个模式要求孩子,孩子是不一样的,就象树叶,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每片树叶都各不相同,都有各自的风采。
家长和老师应尊重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这种尊重自然规律的教育是和谐的教育、协调的教育、尊重人的教育。
1.重视每一个学生和谐的、均衡的、协调的发展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一些孩子伶牙俐齿、能说会道,家长和老师往往会对他投去赞赏的目光,其实这只是某一种表达方式。
其他的人可能说话能力一般,但动手能力或肢体语言很强,而这些人可能就被认为不是聪明的孩子了。
当然我们不可能要求孩子所有的方面都发展,而是说,孩子在每一个方面都有可能发展都可能表现自己的能力。
每个孩子都应该获得自己的自尊,充分的自信,充分的自爱。
孩子有了这些,就完全可以自我发展。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国家发展的后备力量。
社会需要吸纳不同类型的人才,我们就必须迎合这样的需求,造就不同的人才。
都做工程师,谁来当泥水工,都来绘图;谁来架设;都是文学家,谁搞艺术;都是政治家,谁搞经济?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根据孩子的特征,引导其发展。
我们既要认识到培养的重要性,又要客观的认识到孩子的个体差异,不要人人指望上名牌大学,当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我们要读懂孩子的性格、爱好,引导适合其方向的发展。
典型的金华杀母案中,那位母亲对儿子的要求就是要考上清华、北大,最低也是浙江大学,一旦成绩排名落后,就要批评,天长日久,儿子厌烦了这种唠叨,最后竟杀了自己的母亲。
2.尊重每一个学生、理解每一个学生
在传统的”师道尊严”理念的影响下,人们常常有这样的观点:学生就应该服从老师,被老师批评是理所当然的事。
然而,这种观点在当今社会显然已不适用,学生,尤其是处于生长叛逆期的学生,他们追求个性发展,个体意识明显加强,更追求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平等交往。
因此,做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想,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尤其是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一定要有换位思考的意识,
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例如,我在批改作业时,学生出现错误时,我不急于草率地用”×”全盘否定,而是让这位学生说说”你为什么会这样做
呢?”“你的理由和想法?”,这种疑问并不代表否定的态度,它鼓励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而不是惧怕权威,害怕失败。
我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和理由,只要是合情合理的,都要肯定和鼓励,有创新精神的更要保护和引导。
如果出现错误,我能更清楚问题所在,做到有的放矢地引导纠正。
学生犯错误是难免,甚至是常有的事,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训斥,或者挖苦、讽刺学生,往往适得其反,而且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势必促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达不到品德教育的目的。
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人格,循循善诱,谆谆教导,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3.欣赏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
对孩子的欣赏,要体现一个公正性。
这也就是要求我们老师,教育要面向全体,要用公正的态度来欣赏每一个孩子,平等的看待每一个孩子。
孩子们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与赞赏。
老师的一个微笑、一次点头、一句表扬就好比一场知时节的好雨,赋予幼苗向上的信息和生长的力量。
如果说教师把欣赏的目光、成功的机会投向个别几个好的孩子身上,那么,作为”陪衬品”的其他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会受到重创,从而也导致了他们对老师和班级的情感淡化。
就拿
我们平时的上课来说吧,当老师在提出一个问题后,我们会看到许多小手会争先恐后的举起来,如果几个问题下来,总是同一个或几个孩子在回答问题的话,我们便会听到这样的声音:”哎,怎么又是他”“老师怎么不叫我?”“我也要说”……久而久之,就会给孩子造成这样的感觉:反正又不会老师叫我,我举手了也没有用!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打击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因此,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一方面要对孩子进行教育:让他们知道,小朋友很多,大家要轮着讲;另一方面老师自己也要心中有数,做到一视同仁!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回答的机会。
同时也让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被赏识的乐趣,在教育中我适时的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如”你真棒!”“你的想象力很丰富!”“你这节课的表现真好!”等,会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到自己是那么的优秀,让学生如沐春风,充满憧憬和理想。
我想此时在他们的心中已经种下了努力的种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作为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要恪守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有教无类”论。
欣赏、关爱学生--欣赏、关爱每一个学生,欣赏、关爱学生的一切--这是成功教育的真谛。
让我们以人为本,以一颗金子般的爱心,多一份尊重,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欣赏,多一份关爱,善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爱的天空下快乐而轻松地飞翔。
参考文献
[1]朱晓曼《情感教育论》等。
作者简介:
陈爱琴(1978-),女,汉族,江苏大丰市人,学士学位,职位教师,职称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