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与规划

合集下载

建设海绵城市的概念是什么

建设海绵城市的概念是什么

建设海绵城市的概念是什么海绵城市是一种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空间,以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水循环过程,最大限度地增加雨水渗透和滞留能力,减少地表径流,降低城市洪涝风险的城市发展理念。

传统城市发展方式中,由于大量硬化地表和忽视自然水循环的规划,雨水往往迅速排入下水道,导致城市洪涝问题加重,同时还浪费了大量的雨水资源。

海绵城市的概念通过模拟自然水循环过程,利用雨水的渗透和滞留能力,保持城市地表的自然特性,并提高城市自我调节能力,实现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的设计和建设包括以下关键方面:1. 雨水的收集和利用:通过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引导到植被、河槽、湖泊等自然地貌或地下储水设施中,供植物生长、景观绿化、补给地下水等多种用途。

2. 表层渗透和滞留:通过疏导雨水的路径,使雨水能够在地表渗透和滞留,增加地下水的补给,减少地表径流。

通过绿化带、雨水花园、凹坑花池等措施,增加蓄水量和渗透面积。

3. 雨水排放系统:将雨水通过分流、调蓄、缓释等措施,降低雨水排放峰值,减少排放压力,避免城市内涝和水环境污染。

4. 硬化面积的减少:通过优化道路、广场、建筑物等城市硬化面积的设计,减少水泥及硬质材料的使用,增加视野和空间的开放性,提高绿地比例和垂直绿化面积。

5. 生态保育:在城市设计中充分考虑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通过保护和恢复湖泊、河流、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创建生态廊道,提高城市的生态承载力。

6. 城市规划和管理:在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上,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域,提高城市绿地和水体的比例,避免城市过分集中化的发展,减少雨水排放的集中压力。

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健康。

海绵城市不仅可以解决城市洪涝问题,降低城市内涝的风险,还可以提高城市环境的整体品质,改善城市气候热岛效应,增加居民休闲的绿色空间,促进生态保护和恢复,实现城市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

海绵城市的概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发展理念,海绵城市不仅解决了城市面临的许多水资源和环境问题,也具备了较高的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

海绵城市规划

海绵城市规划

海绵城市规划海绵城市是一种以模拟海绵的生态系统为理念的城市规划思路,其目的是通过合理的城市设计和管理,使城市能够更好地处理和利用水资源,减少城市洪涝和水污染的风险,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下面就是一个关于海绵城市规划的700字文章。

海绵城市规划是一种新型的城市规划理念,该规划思路最初源自于荷兰,旨在应对城市化进程中的水资源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环境问题的突出,海绵城市规划逐渐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应用。

海绵城市规划的核心理念是模拟海绵的生态系统,通过合理的城市设计和管理,将城市变成一个能够“吸水”、储水、排水的生态系统,以实现城市水资源的科学利用和管理。

海绵城市规划主要通过三个方面的措施来实现:一是增强城市的蓄水能力,通过建设湿地、绿地和雨水花园等来收集和储存雨水;二是提高城市的渗透能力,通过改善城市的地面材料、增加绿化面积和建设透水铺装等方式,促进雨水的渗透和水土保持;三是优化城市的排水系统,采用分流排水和雨水回用等措施,将雨水利用最大化,降低排水压力和污染风险。

海绵城市规划的实施对城市发展和环境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海绵城市规划能够有效地优化城市的水资源利用和管理,减少城市洪涝和水污染的风险。

通过增加城市的蓄水和渗透能力,降低了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和水资源的浪费,保护了城市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其次,海绵城市规划能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通过建设湿地和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增加绿色空间和生态景观,改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提供良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最后,海绵城市规划能够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通过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提高了城市的抗灾能力和适应能力,减少了对外来水资源的依赖,降低了社会经济的风险和成本。

总的来说,海绵城市规划是一种以模拟海绵的生态系统为理念的城市规划思路,旨在通过合理的城市设计和管理,实现城市水资源的科学利用和管理,减少城市洪涝和水污染的风险,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海绵城市及规划方案

海绵城市及规划方案

海绵城市及规划方案一、定义海绵城市,是将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利用、水灾防治和水环境治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城市打造成为一个“海绵”,能够自主调节水环境,适应自然灾害,提高城市生态与环境质量的城市。

二、规划方案包1.径流控制:海绵城市规划方案包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完成径流控制。

该计划考虑环境极端情况下的最大径流率,为城市提供适当的存储空间,保留雨水,并重视优质水的保存。

规划中的方案包括:雨水花园、雨水沉淀池、生物滞留池、湿地休闲区、排水系统和地下水蓄水池等。

2.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是海绵城市规划方案包的另一个关键领域。

规划方案应包括森林、湿地、城市公园等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的建设,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此外,规划还应探讨有益物种的栖息地,例如,城市屋顶上的绿色空间可以为鸟类生存提供新的机会。

3.水灾防治:海绵城市规划方案包是城市防洪的一个关键方法。

通过增加绿色基础设施、利用生物滞留池吸收多余的雨水、建设防洪堤等方式来降低洪灾的风险。

另外,规划方案包中的安全通道与停车场等也会受到特别的考虑,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区域洪水。

4.水环境治理:海绵城市方案包应涵盖多种水环境治理技术。

例如,雨水花园可净化雨水,生物滞留池可以去除有害物质。

这些技术维护优质水的供应,但还可以减少雨水冲刷下井的数量,提高水资源的有效性。

三、相关国家法律1.加拿大:Vancouver 城市降雨管理条例;2.法国:Paris 海绵城市示范区项目;3.美国:德克萨斯州的Arlington海绵城市规划;4.澳大利亚:Campaspe Shire 海绵城市策略;5.英国:曼彻斯特城市水资源管理策略。

其中,加拿大的Vancouver 城市降雨管理条例是领先于其他国家的,规定所有的新建和重建建筑必须采用可持续水资源措施,包括绿屋顶、雨水花园、生物滞留,以及排水形状的设计。

四、优缺点1.优点:(1)保护生态环境: 海绵城市的规划减少了城市内的灰色空间,增加了绿色空间,增强了城市自然环境保护,提高了城市环境质量。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1. 引言1.1 海绵城市理念概述海绵城市理念是指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和机理,构建起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海绵”网络,实现城市雨水收集、净化和利用再循环,以达到减轻洪涝灾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提高城市生态承载力的目的。

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旨在解决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水环境问题,通过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变传统雨水管理方式,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海绵城市的构建主要包括多种手段,如建设绿色屋顶、雨水花园、湿地公园等,通过这些手段,将城市变成一个具备自净能力、自我生态调节功能的海绵体系。

海绵城市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城市雨水径流的压力,还可以提高城市绿色空间和生态景观的质量,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空间和美好的自然环境。

海绵城市理念旨在打造一个具有更高生态、更高舒适性和更高可持续性的城市环境,是未来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也将成为一种重要趋势,为城市公园的功能和质量提升带来新的可能性。

1.2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意义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肺和休闲场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景观设计不仅仅是美化城市环境,更是承担着吸纳雨水、净化空气、调节气温等城市生态功能。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可以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公园是人们休闲放松的重要场所,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体育健身设施等,丰富了城市居民的生活。

公园中的绿色植被和自然景观也可以缓解人们的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对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增加城市绿地面积,促进植被生长,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公园中的湖泊、湿地等水体也可以起到调节城市水文循环的作用。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意义在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在设计城市公园时,需要充分考虑景观设计的多重意义,不断探索创新的设计理念,使城市公园成为城市发展的亮丽名片。

“海绵城市”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海绵城市”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海绵城市”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防水设计:海绵城市的核心之一就是雨水管理,而建筑在海绵城市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如何防止雨水渗透到建筑内部。

建筑师可以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比如屋顶绿化、雨水收集系统、排水系统等,来有效地解决雨水渗透的问题,减少城市雨水径流,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

2. 绿色建筑: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强调生态环境和城市规划的结合,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可以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采用可再生、环保材料,设计绿色植被覆盖,使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达到“绿色建筑”的概念。

3. 雨水利用:建筑师可以将雨水利用系统融入建筑设计中,如利用雨水冲洗厕所、灌溉绿化植被等,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减少对城市自来水资源的需求,同时降低城市雨水径流,改善城市水环境。

在建筑设计中,海绵城市的运用不仅可以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城市环境,还可以提高城市的适应能力,减少城市的自然灾害,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

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开始将海绵城市的理念融入到建筑设计中。

通过构建“海绵建筑”,使得建筑与城市相互融合,最终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理念的运用正在推动建筑设计的变革,同时也呼唤建筑行业的发展。

而在实际的建筑实践中,海绵城市的理念也因地制宜、因建筑而异,需要建筑师们做新的尝试。

与此建筑师们在海绵城市理念的引导下,还可以通过建筑设计为城市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1. 解决城市雨水倒灌问题:在部分城市,由于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雨水倒灌成为了一个常见的问题。

建筑师们可以通过设计建筑的屋顶和墙体,使之能够有效地防止雨水倒灌,减少城市的内涝问题。

2. 城市热岛效应的改善: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建设中常见的问题,建筑师们可以通过绿化建筑屋顶、墙体、增加绿地覆盖,减少城市的高温现象,改善城市的热环境。

3. 城市的水资源管理:海绵城市的理念强调对城市雨水的合理管理和利用,建筑师们可以通过设计建筑的雨水收集系统、雨水利用系统,加强城市的水资源管理,减少自来水资源的消耗。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一系列的水问题,如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海绵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强调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下面将详细阐述海绵城市建设的整体思路及方案。

一、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和原则(一)目标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城市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有效缓解城市内涝、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等问题,同时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二)原则1、规划引领海绵城市建设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排水防涝规划等相衔接,统筹考虑城市的水系、绿地、道路、建筑等要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

2、生态优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和生态空间,减少人工干预,保护和修复城市原有的生态本底。

3、安全为重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有效应对暴雨等极端天气,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因地制宜根据城市的地理气候条件、水文地质特征、水资源状况等,合理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和措施,避免生搬硬套。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措施(一)雨水花园雨水花园是一种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的作用净化雨水,并使之逐渐渗入地下。

雨水花园可以有效地减少雨水径流,增加雨水的入渗量,同时还能美化环境。

(二)下沉式绿地下沉式绿地是低于周边地面一定深度的绿地,能够接纳周边地面的雨水径流,通过植物的过滤和土壤的渗透作用,将雨水净化并储存。

下沉式绿地可以与道路、广场等相结合,形成连续的雨水收集和渗透系统。

(三)绿色屋顶在建筑物屋顶种植植物,形成绿色屋顶。

绿色屋顶可以滞留雨水,减少屋顶径流,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同时还能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四)透水铺装在城市道路、广场、停车场等地面采用透水材料进行铺装,如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使雨水能够迅速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减少地表径流。

海绵城市与城市景观设计

海绵城市与城市景观设计

海绵城市与城市景观设计一、海绵城市的概念与重要性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设计理念,它借鉴自然界中海绵的吸水、储水、释放水的功能,通过构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提高城市对雨水的吸纳、蓄存和利用能力。

这种设计理念对于应对城市化进程中日益严峻的水资源短缺、城市内涝、水环境恶化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海绵城市的核心理念是“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通过构建绿色屋顶、透水铺装、雨水花园、湿地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和渗透。

这些措施不仅能够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降低城市内涝的风险,还能够提高地下水资源的补给,改善城市水环境,提升城市生态品质。

海绵城市的应用场景广泛,包括城市公共空间、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在公共空间,可以通过设置雨水花园、生态湿地等,吸纳和净化雨水;在住宅区,可以采用绿色屋顶、透水铺装等措施,提高雨水的利用效率;在商业区和工业区,可以通过建设屋顶花园、雨水收集系统等,实现雨水的资源化利用。

二、海绵城市与城市景观设计的融合海绵城市与城市景观设计的融合,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城市景观设计不仅要满足美学和功能的需求,还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通过将海绵城市的理念融入城市景观设计中,可以创造出既美观又实用的城市空间。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与海绵城市的融合:1. 利用地形和植被设计,构建自然排水系统。

通过合理规划地形,形成微地形,引导雨水流向低洼地区,通过植被的自然渗透和净化,减少雨水径流。

2. 采用透水性材料,提高地面的透水能力。

在人行道、广场等硬质铺装中,使用透水混凝土、透水砖等材料,增加地面的透水性,减少雨水的表面径流。

3. 设计多功能的景观元素,实现雨水的收集、储存和利用。

例如,设计雨水花园、生态湿地等,既可以作为景观元素,又可以收集和净化雨水,为城市提供额外的水资源。

4. 利用屋顶空间,构建绿色屋顶系统。

在建筑物的屋顶上种植植被,形成绿色屋顶,既可以吸收雨水,减少径流,又可以为城市提供绿色空间,改善城市热岛效应。

海绵城市设计

海绵城市设计

海绵城市设计(一)、海绵城市概况1、海绵城市理念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图1-1 海绵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概念示意图海绵城市建设统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及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可以通过对雨水的渗透、储存、调节、转输与截污净化等功能,有效控制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和径流污染;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即传统排水系统,应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共同组织径流雨水的收集、转输与排放。

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用来应对超过雨水管渠系统设计标准的雨水径流,一般通过综合选择自然水体、多功能调蓄水体、行泄通道、调蓄池、深层隧道等自然途径或人工设施构建。

以上三个系统并不是孤立的,也没有严格的界限,三者相互补充、相互依存,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元素。

海绵城市建设将“渗”、“滞”、“蓄”、“净”、“用”、“排”融为一体,建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低影响开发模式,是系统解决水安全、水资源和水环境等问题的有效措施。

自然渗透:恢复生态、自然循环;变城市不透硬化铺装为生态透水铺装,在保证其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减少路面径流压力,最大限度实现自然模式的水循环。

自然存积:削峰调蓄、控制径流;生态透水铺装结合雨洪调蓄设施,削峰减排,控制径流。

自然净化:减少污染、改善水质;雨水通过土壤自然渗透、净化,截留路面污染物,减少泥沙混入雨水进入自然水体。

基于低影响开发的道路雨水系统是指由花坛、绿地、草沟等开放式绿色基础设施和传统排水管网相互关联的雨水利用排放系统,能够以贴近自然的方式对地面雨水径流的量和质进行控制和处理从而降低内涝风险、控制径流面源污染和保护地表水环境。

2、道路低影响开发规划设计指引表1-1 道路低影响开发规划设计指引表机动车路面非机动车道路面(人行道、自行车道)道路附属绿地路牙排水系统适宜路段可试验采用多孔沥青路面或透水型混凝土路面。

海绵城市基本理念与设计探讨

海绵城市基本理念与设计探讨
• 4、合理控制地表径流。
• 根据地形和汇水分区特点,合理确定雨水排水 分区和排水出路,保护和修复自然径流通道, 延长汇流路径,优先采用雨水花园、湿塘、雨 水湿地等低影响开发设施控制径流雨水。
• 5、明确低影响开发策略和重点建设区域。
• 注:1 下沉式绿地率=广义的下沉式绿地面积/绿地总 面积,广义的下沉式绿地泛指具有一定调蓄容积(在 以径流总量控制为目标进行目标分解或设计计算时, 不包括调节容积)的可用于调蓄径流雨水的绿地,包 括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湿塘、雨水湿地等;下沉 深度指下沉式绿地低于周边铺砌地面或道路的平均深 度,下沉深度小于100 mm的下沉式绿地面积不参与计 算(受当地土壤渗透性能等条件制约,下沉深度有限 的渗透设施除外),对于湿塘、雨水湿地等水面设施 系指调蓄深度;
• 指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通过生态化措 施,尽可能维持城市开发建设前后水文特 征不变,有效缓解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 径流总量、径流峰值与径流污染的增加等 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 其核心是维持场地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不变, 包括径流总量、峰值流量、峰现时间等 (见图2-1)
• 图2-1 低影响开发水文原理示意图
• 4 屋面雨水利用宜采取收集回用及入渗相结合的方式, 优先排入绿地、雨水储水池等雨水滞蓄、收集设施;
• 5 硬化地面雨水宜有组织排向绿地等雨水滞蓄设施。 小区内机动车道雨水宜利用地面生态设施净化后渗入 地下,也可采取渗排一体化设施。
• 6 设有雨水低影响开发系统的建设用地,应设置雨水 外排措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规划控制目标
• (三)径流污染控制目标
• 城市径流污染物中,SS往往与其他污染物指标具有一 定的相关性,因此,一般可采用SS作为径流污染物控 制指标,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年SS总量去除率一般 可达到40%-60%。年SS总量去除率可用下述方法进行计 算: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出现了很多问题,城市内涝严重危害着城市发展。

作为一种城市发展的新理念,海绵城市在近些年来逐渐发展起来。

海绵城市可以增强城市的弹性,提高城市应对自然灾害和环境变化的能力。

海绵城市的构建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元素,需要结合城市的具体构造制定规划方案。

一、海绵城市理念及其设计原则(一)海绵城市理念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具有海绵一样的特性,面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自然灾害等城市都可以积极的调节,如果城市雨水太多,城市可以吸水、蓄水、净水,并合理利用蓄存的水,提高城市内涝解决能力。

站在防洪减灾的角度来看,海绵城市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城市洪涝灾害,实现城市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协调性。

城市道路沟通着城市人们的活动,是城市综合功能的基础,其规划设计影响着海绵城市的构建。

(二)海绵城市的道路设计原则1.总体设计。

海绵城市的道路规划要强调与其自然水文条件相结合,根据城市的水文规划和给排水系统,保证水生态环境的可持续。

对于城市中的天然河道、湖泊要重点保护,进行路线走向的合理布局,并将等级不同的绿化带、车行道和人行道等一起规划进行,建立雨水的留滞和渗漏设施,实现可持续的生态环境。

2.路面设计。

在以往的城市建设中,硬化的道路减弱了雨水的循环渗透作用,使得大量雨水径流在路面上,增加了城市内涝的风险。

海绵城市的建设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实现雨水的循环渗透作用,具备天然草坪的优势,土壤的透水性和透气性得到了提高,地下水也得到了补充,实现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设计透水路面时,要根据不同的面层铺射不同的路面,因为透水铺装会影响雨水的径流削减程度,通常来说透水铺装孔隙率越大,其径流削减程度就越大。

3.排水设计。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其排水设计,这会对道路的雨水走向产生直接影响。

在进行排水设计时,要将植物、透水路面等都利用起来,运用多种方式组织路面排水,保证路面排水和地下排水的协调和统一。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一系列的环境和资源问题,如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水环境污染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下面将详细阐述海绵城市建设的整体思路及方案。

一、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和原则(一)目标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有效缓解城市内涝、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问题,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二)原则1、规划引领在城市规划阶段就充分考虑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将其理念融入到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各类专项规划中。

2、生态优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城市原有生态系统,修复受损的水生态环境,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和生态措施解决雨水排放和利用问题。

3、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水文地质特征、水资源状况、降雨规律等因素,合理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和措施,避免一刀切。

4、统筹协调统筹协调城市建设中的各个方面,包括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公园与绿地、水系等,实现雨水的综合管理和利用。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措施(一)雨水花园雨水花园是一种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的作用净化雨水,并使之逐渐渗入地下。

(二)绿色屋顶在建筑物屋顶上种植植物,形成绿色屋顶,可以有效减少雨水径流,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同时还能美化环境。

(三)透水铺装在城市道路、广场、停车场等地面采用透水材料进行铺装,如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使雨水能够迅速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

(四)下沉式绿地比周边地面低的绿地,能够汇聚周边雨水,增加雨水的渗透和储存量。

(五)蓄水池建设地下或地上的蓄水池,收集雨水用于绿化灌溉、道路冲洗、景观用水等。

海绵城市建设概论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与内涵

海绵城市建设概论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与内涵

一、概述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由此带来许多问题,其中最为公众热议的是“城市看海”现象。

海绵城市总体目标:1、修复城市水生态2、涵养城市水资源3、改善城市水环境4、提高城市水安全5、复兴城市水文化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成为生态文明城市。

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

最大限度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2020年,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2030年,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二、海绵城市技术路线2.1源头减排在城市各类建筑、道路、广场等易形成硬质下垫面(雨水产汇流形成的地区)处着手,尽可能在源头解决径流减排问题。

综合采用绿色建筑和低影响开发建设的手段,结合区域雨水排放管控制度,落实雨水径流控制要求,既分解了责任和资金,又将市政管网等排水设施的压力也从源头得到了分解。

2.2、过程控制传统排水系统按未端治理设计,按最大设计雨强来设计管径。

过程控制即利用绿色建筑、低影响开发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手段,通过对雨水径流的过程控制和调节,缓解或者降低径流峰值,避免雨水径流的“齐步走”。

2.3系统治理从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来考虑治水,充分利用好地形地貌、自然植被、绿地湿地等天然“海绵体”的功能,同时考虑水体的“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既不造成内涝压力,也不截断正常径流,影响水体生态。

相关部门一定要形成合力,统筹规划、有序建设、精细管理。

三、海绵城市建设五大关系1、水质和水量的关系:量、质统一才能处理好水的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的关系。

2、分布于集中的关系:分布即化整为零,源头减排,集中即要集零为整,未端处理。

3、景观和功能的关系:将自然生态功能融入到景观中,做到功能和景观兼具。

4、生态和安全的关系:大概率小降雨,要从涵养生态的角度留住雨水,小概率大降雨,要以安全为重,妥善及时地排水防涝。

5、“绿色”与“灰色”的关系:绿色基础设施倚仗自然力量,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

海绵城市设计基本理念是什么

海绵城市设计基本理念是什么

海绵城市设计基本理念是什么海绵城市设计的基本理念是以自然为师,建设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净化、自我保护能力的城市生态系统,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优先: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强调生态优先原则,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将城市打造成均衡、稳定、健康的生态系统。

这意味着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要注重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确保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2. 多功能性:海绵城市的设计要求将城市空间用地的多功能性最大化,通过合理布局和设计,将城市用地既能充分利用,又能满足不同功能的需求。

例如,在建筑的屋顶和立面种植绿化植物,既可以增加城市绿化率,改善空气质量,又可以减少雨水径流和风速,提高城市的耐旱性和防风性能。

3. 储水调蓄:海绵城市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城市雨水的储存和调蓄,以应对极端天气和不可预测的气候变化。

通过合理规划和布置城市的湿地、湿地公园、雨水花园等设施,将雨水收集起来,储存和调蓄起来,以供景观浇灌、地下补给水、河道和湖泊补给等多种用途。

4. 渗透过滤:海绵城市的设计力求将城市表面的径流率提高,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使城市成为一个具有良好透水性的城市,实现雨水自然渗透和过滤。

通过建设透水铺装、雨水花园、湿地公园等设施,将雨水引导到地下水体,提高城市地下水位,减少洪水和干旱的影响。

5. 人水和谐:海绵城市的设计要求实现城市与水资源的和谐发展,注重人水关系的协调。

通过合理设计城市的绿地、水域和水景等,打造优美的水景环境,提供休闲和娱乐场所,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同时,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水资源,确保城市供水安全和水环境的良好状态。

总之,海绵城市的设计基本理念是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将城市打造成均衡、稳定、健康的生态系统,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减少城市的灾害风险、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同时提升城市的适应能力和韧性,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与思路

浅谈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与思路

浅谈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与思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城市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城市的水环境问题。

雨水倒灌、水质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城市治水方法已经很难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开始提出海绵城市的概念,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推广。

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主要是以“海绵”为模式,即城市具有类似海绵一样的功能,能够吸收、存储和净化雨水,同时实现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海绵城市的建设思路是通过多种手段,包括改善城市绿地率、提高建筑物的雨水利用率、优化城市排水系统等,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城市雨水对水环境的影响。

海绵城市还要求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使城市与自然环境更加融合。

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和思路与国外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上,我国更加注重在现有城市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和优化,而国外更多的是在新兴城市上进行海绵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二是在技术手段上,我国更加注重利用传统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建筑结构,而国外更多地采用新型的绿色建筑技术和设施;三是在政策支持上,我国更加注重通过政府引导和支持企业、社会组织等参与到海绵城市建设中,而国外更多地通过市场机制和社会投资来推动海绵城市的建设。

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和思路的实施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滞后性,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并没有充分考虑雨水管理和环境保护问题,需要深入推进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改革;二是技术手段的不足,目前我国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技术和设施的不足,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示范工程的建设;三是资金和政策的不足,目前我国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资金和政策上的不足,需要加大政府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

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和思路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这不仅是为了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水环境,更是为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在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市民等各方通力合作,共同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和思路的实施,为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

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

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海绵城市是一种灵活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理念,旨在通过模仿和改善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解决城市面临的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洪涝灾害防治等方面的问题。

其核心理念是将城市打造成一个类似于海绵的结构,能够自主吸收、储存和利用雨水,实现循环利用和充分利用雨水资源。

首先,海绵城市注重自然与城市的融合。

在建设过程中,尽可能保留和改造现有的自然环境,保护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

通过建立绿色通道和景观廊道,使城市的水系、湿地、绿地等自然要素相互贯通,营造出丰富的生态景观,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其次,海绵城市强调雨水的合理利用。

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雨水花园、雨水湖泊等设施,将雨水收集、储存和利用起来,用于城市绿地、农田灌溉、景观水体充实等用途,减轻城市的水资源压力。

同时,海绵城市还注重水质的净化和恢复,通过湿地植被和人工湿地等手段,降低污水排放对水环境的破坏,提高城市水体的自净能力。

另外,海绵城市注重洪涝灾害防治。

通过合理的排水系统设计和修建,将城市的道路、广场、建筑物等雨水排放系统与自然水系相衔接,实现雨水的自然排泄和蓄积,有效减少洪水发生的可能性。

在建筑物和道路设计中,采用透水材料,增加地面透水面积,提高城市地表透水性,减少洪水滞留时间和范围,降低洪涝灾害对城市的影响。

最后,海绵城市注重社区参与和共建共享。

通过组织居民参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高居民的环境意识和参与度。

引导居民节约用水,鼓励绿色出行,推广环保生活方式,共同营造宜居、低碳、环保的城市生活氛围。

总的来说,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以“自然、循环、共享”为核心,通过模拟和改善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解决城市在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和洪涝灾害防治方面的问题。

海绵城市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环境质量,还能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4种海绵城市设计理念

24种海绵城市设计理念

24种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海绵城市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城市规划理念,旨在通过模仿大自然的水循环过程,有效地处理和利用雨水,降低城市洪涝风险,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下面介绍24种海绵城市设计理念。

1. 雨水收集系统: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将降雨水量用于灌溉、冲洗道路和公园等。

2. 屋顶绿化:在建筑物屋顶种植绿植,增加雨水的渗透,减少雨水径流。

3. 融雪设施:在道路和人行道设立融雪设施,避免因雪融化而导致的洪涝。

4. 蓄水设施:建设地下蓄水设施,以便在降雨量大的时候储存雨水,减少径流。

5. 河道疏浚:定期对河道进行清淤疏浚,增加水流通畅性。

6. 污水处理:建立污水处理厂,将污水净化后再排放,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7. 湿地系统:在城市建设中保留或修建湿地系统,利用湿地的自然过滤功能净化水质。

8. 雨园:在公园和绿地等开放空间中建立雨园,集中收集和利用雨水。

9. 林草系统: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种植更多的树木和草地,增加雨水的渗透能力。

10. 城市湖泊:修建城市湖泊,增加城市的水域面积,能吸纳雨水,减缓洪峰。

11. 雨水花园:在居民区设置雨水花园,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土壤的过滤,净化雨水。

12. 绿色屋顶:使用绿色屋顶覆盖材料,能减少雨水径流,改善城市气候。

13. 隔离带:在高速公路的两侧设置隔离带,阻碍洪水进入城市区域。

14. 高架桥设计:在建设高架桥时,考虑桥面的透水性,减少雨水积聚。

15. 下沉式绿地:在场地设计中设置下沉式绿地,作为雨水收集和储存的区域。

16. 绿色广场:在城市广场设置绿化带,增加雨水渗透能力,改善城市热岛效应。

17. 混凝土渗水槽:在道路和人行道中设置渗水槽,减少雨水积聚。

18. 海绵涂料:使用特殊的涂料来路面,增加雨水渗透能力。

19. 水体纳入规划:将城市水体纳入城市规划,合理规划河道、湖泊等水域资源。

20. 绿色屏障:在城市的边界设置绿色屏障,减缓洪水涌入城市的速度。

21. 海绵公路:建设透水性的道路,减少雨水积聚,增加水的渗透。

海绵城市(LID)内涵、途径与展望

海绵城市(LID)内涵、途径与展望

绿色屋顶
透水地面
雨水利用
建筑雨水利用与中水回用
城市分区中水回用、污水处理、雨水收集综合管网系统
26
总结
功能
控制目标
单项设施
集蓄 利用 雨水
补充 地下 水
削减 峰值 流量
净化 雨水
转输
径流 总量
透水砖铺装






透水水泥混凝土






透水沥青混凝土






绿色屋顶






下沉式绿地
发挥自然水体作用
利用天然水系调蓄
水景观与雨水调蓄相结合
改造城市道路、广场 目标: 透水性地面≥70%(其中下凹式绿地≥25%) 径流系数≤0.5
模块式雨水调蓄设施
地下雨水调蓄池
下沉式雨水调蓄广场
透过透水路面收集和下渗雨水
居住区、工商业区LID设计 目标:
透水性地面≥75% 绿地率≥30%(其中下凹式绿地≥70%) 径流系数≤0.45

指标 布局 实施 控制 控制 要求


建筑与小区

设计
设计任务书
设计
道路
途 径
设计 技术 指标 原则 要求 落实
设施 设施 工程 布局 设计 预算
绿地与广场 水系
审查监督

建设实施


运行维护
其他
排水/园林/道路/交通/ 建筑等多专业协调与衔接
扩建或新建城市水系 目标: 蓄水量增加率≥20% 蒸发量变化≤10%

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与实施方法

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与实施方法

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与实施方法我折腾了好久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与实施方法,总算找到点门道。

说实话这事,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我就先从理解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开始。

海绵城市嘛,你就可以想象成把城市变得像一块大海绵一样。

那为啥要这么做呢我就琢磨。

其实很简单,干旱的时候它能存住水,下雨的时候它能吸水而且还能净化水。

一开始我以为就多种树多种草就好了,但是后来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我有一次参与了一个小区域的海绵城市设计尝试。

那时候我就想模仿我看过的一些案例,就使劲种树,觉得树多了肯定就像海绵一样能吸水。

结果呢,一下大雨,积水还是很严重。

后来我才明白,这可不是只有种树这么简单,还要考虑地面的渗透性。

就好比我们人的皮肤,如果抹了一层厚厚的油,水就进不去了,城市的地面要是都铺上那种不渗水的材料,树再多也白搭。

于是我就研究各种地面材料。

比如说那种有孔的砖就不错,就像是给土地装了好多小吸管,水可以顺着这些孔流到地下。

这地下呢,也要有一定的设计。

不能只是原来的硬土,得有像沙砾层这些能够蓄水的空间,就像是给城市建了一个个小水库在地下。

还有呀,关于雨水收集装置这部分。

我以为装几个简单的水桶就行了。

有次还是失败了,水流太大的时候水桶满了就开始溢出来,水又流得到处都是。

后来我才知道,雨水收集得跟整个排水系统配合好。

这就像一个团队干活,每个部分都得知道自己干啥。

要有一个比较大的蓄水装置,然后还得有导流的通道,把雨水合理分配到不同的地方去,像储存起来或者用于浇灌绿地之类的。

而且海绵城市设计不是一块一块独立的。

我之前设计的时候,把一个区域分成几个小块分别设计,结果各区之间不协调,这个地方积水了,那个地方又太干。

所以整个城市或者至少是比较大的一片区域要统一规划。

比如说地势低的地方可以多设置一些蓄水的点,像小池塘小湿地之类的。

而地势高的地方就更多的考虑雨水往地势低的地方导流,像那种缓坡的设计,就像我们把滑梯造得有一定的坡度一样,让水自然的流下去。

在实施方面,这还牵扯到好多部门的协调。

海绵城市理念与城市规划的结合要点

海绵城市理念与城市规划的结合要点

海绵城市理念与城市规划的结合要点摘要: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基于城市水文循环,重塑城市、人、水和谐关系的新型城市发展理念,具体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要顺利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必须要发挥规划引领作用,重视海绵城市规划工作。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规划;规划编制一、海绵城市理解(一)海绵城市的发展历程目前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湖泊湿地侵占、河湖原生态受损、水体污染、内涝等一些列城市水问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结合城市实际需求发展出一系列雨水管理的综合研究,包括像美国的低影响开发、英国的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澳大利亚的水敏感性城市设计等。

我国的雨水管理经历了自然疏导、工程化快排、低影响开发、2013年提出建设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城市双修等阶段。

(二)海绵城市的核心思想(1)城镇化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传统的城镇开发模式特点:以改造自然利用土地为主,改变了原有的生态环境,为粗放式建设模式,使地表径流量增大。

海绵城市倡导的理念:顺应自然,保护原有的生态本底条件。

采用低影响开发模式建设,使城市开发建设后的地表径流量与城市建设开发前的地表径流量尽量保持一致,尊重利用当地的自然特性。

(2)修复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城市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是多维度的,包含生态防洪、水质净化、水源涵养、微气候调节、栖息地保育、景观价值等。

海绵城市需要在充分保护自然海绵的基础上,采用生态的手段对受到人类干扰甚至破坏的水系、湿地和其他自然环境进行修复和恢复。

(3)通过积极干预手段增强韧性在确保城镇化进程和现代化水平的同时,按照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最低的开发建设理念,将开发强度和扰动强度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除保护自然的海绵体为应同步建设和维护“人工海绵体”:结合建筑小区、绿地公园、道路、水系等建设“渗、蓄、滞、净、用、排”设施,建立起城市自我维持、自我修复的机制,增强其应对灾害和风险的抵抗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SS作为径流污染物控制指标。
量值选择:
➢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年SS总量去除率一般可达到40%-60%。
实现方法:
➢ 考虑到径流污染物变化的随机性和复杂性,径流污染控制目标一般也通过径流 总量控制来实现。
二、海绵城市建设规划
保护性开发 规 划 原 则
应保护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 生态敏感区,并结合这些区域及周边条件 (如坡地、洼地、水体、绿地等)进行低影 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设计 防止城镇化区域的河道侵蚀、水土流失、水 体污染等。
设计 工程建设 维护管理
规划控制目标
径流总量控制 径流峰值控制 径流污染控制 雨水资源化利用
总量 控制
首要控制目标
峰值 控制
综合 控制 目标
污染 控制
雨水资 源化利 用
二、海绵城市建设规划
规划
规划控制目标量与径流控制率的关系
二、海绵城市建设规划
径流总量控制目标的确定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的编制。
我院设计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
常德市德江南现代商贸城
常德市紫兰小区
“花叶”
“花根”
“花茎”
以低影响开发设施为“叶”,收集,调蓄雨水; 以雨水收集系统为“茎”,收集雨水; 以雨水回用水设施为“根”,将雨水处理回用,又可作为绿化养护之用。
常德市水系治理工程—城堰堤泵站
一、海绵城市的基本概念
吸收 降雨时 存蓄 渗透 净化
干旱缺水时
释放 利用
一、海绵城市的基本概念
径流总量控制 径流峰值控制 径流污染控制 雨水资源化利用 生态影响最小 ⋯⋯
城市能够像海绵一 样,在适应环境变 化 和应对自然灾 害等方面具有 良 好的“弹性”,下 雨时吸 水、蓄水、 渗水、净水,需 要时将蓄存的水 “释放”并 加以 利用。
二、海绵城市建设规划
规划
规划控制目标的落实
控制性详细规划
I. 单位面积控制容积:以径流总量控制为目标,单位汇水面积上所需低影响开发设施的有效 调蓄容积(不包括雨水调节容积)。 II. 低影响开发控制指标体系:1.明确各地块适宜的低影响开发控制指标; 2.各地块之间和与
各排水系统之间的有效衔接。
III. 单项指标分解方法:1.根据控制目标和综合指标进行试算分解;2.模型模拟。
道路、广场及停车场透水铺 装系统的雨水通过有组织的 汇流与传输后引入城市低影
响开发设施。
透水铺装可补充地下水并具 有一定的峰值流量削减和雨 水净化作用。
三、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法
道路、广场及停车场两侧行 道树的树池亦可作为雨水渗 透和调蓄的设施。
既可削减雨水峰值流量还可 净化初期雨水。
生态树池
路边生态集水池
集水树箱
三、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法
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可广泛应用于城市 建筑与小区、道路、绿地和 广场内。
其具有一定的调蓄容积,可 用于调蓄和净化径流雨水。
三、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法
生物滞留设施 生物滞留设施适用于建筑与小区内 建筑、道路及停车场的周边绿地, 以及城市道路绿化带等城市绿地内。
其具有一定的调蓄容积,可用于调 蓄和净化径流雨水。
海绵城市理念与规划
湖南省建筑设计院
杜 林
目 录
一、海绵城市的基本概念 二、海绵城市建设规划 三、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法
2
一、海绵城市的基本概念
海绵城市是“城市低影响雨水开发管理利用 系统技术方法”的通俗简称
定义
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
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 良好的“弹性” 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 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最大限度地维持或恢复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 文循环和水文特征
80-85%;特殊情况具体分析确定。
➢湖南地区根据《指南》为75%-85%。
确定方法:
➢ 通过控制中、小降雨事件来实现; ➢ 多年降雨统计资料分析计算确定(累计百分位计算法)
二、海绵城市建设规划
径流污染控制目标的确定
径流污染控制是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控制目标之一,既要控制分流制径流污染物 总量,也要控制合流制溢流的频次或污染物总量。 污染物指标可采用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 城市径流污染物中,SS往往与其他污染物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一般可采
三、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法
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方法具 有多种,且每种往往具有补 充地下水、集蓄利用、削减 峰值流量及净化雨水等多个 功能,可实现径流总量、径 流峰值和径流污染等多个控 制目标。
因此实际建设过程中,应根 据城市总规、专项规划及详 规明确的控制目标,结合汇 水区特征和设施的主要功能、 经济性、适用性、景观效果 等因素灵活选用各种技术及 其组合系统。
并可结合渗滤设施,提高径流总量和
径流污染控制效果。
生态调节沟
带砂滤结构的植草沟
三、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法
植物缓冲带 植被缓冲带为坡度较缓的植被区, 经植被拦截及土壤下渗作用减缓地 表径流流速,并去除径流中的部分
污染物。
三、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法
雨水湿地、湿塘
雨水湿地利用物理、水生植物及 微生物等作用净化雨水,是一种 高效的径流污染控制设施,雨水
三、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法
下沉式绿地 下沉式绿地指低于周边铺砌地面或 道路在200 mm 以内的绿地。
且可用于调蓄和净化径流雨水。
三、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法
植草沟 植草沟是有植被的地表沟渠,可收集、
调节、输送和排放径流雨水, 并具
有一定的雨水净化作用,可用于衔接 其他各单项设施、城市雨水管渠系统 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
多目标功 能要求
海绵城 市建设
多层次、 多类型技 术措施
定义
源头消减 中途转输 末端调蓄 技术措施: 渗、滞、蓄、净、 用、排
二、海绵城市建设规划
海绵城市系统构建途径示意图
基本原则
•规划引领 •生态优先 •安全为重 •因地制宜 •统筹兼顾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技术框架
二、海绵城市建设规划 规划
湿地分为雨水表流湿地和雨水潜
流湿地,一般设计成防渗型以便 维持雨水湿地植物所需要的水量。 雨水湿地常与湿塘合建并设计一 定的调蓄容积。
雨水湿地
湿塘
三、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法
调节塘(干塘) 调节塘以削减峰值流量功能 为主,一般由进水口、调节
区、出口设施、护坡及堤岸
构成,也可通过合理设计使 其具有渗透功能,起到一定 的补充地下水和净化雨水的
根据多年日降雨量统计数据分析计算,通过自然和人工 强化的渗透、储存、蒸发等 方式,场地内累计全年得 到控制(不外排)的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百分比。
量值选择:
➢ 开发后径流排放量不大于或接近开发前自然地貌时的径流 排放量; ➢ 一般情况下,绿地的年径流外排率为15-20%,因此,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最佳为
从2012年开始,我院就进行了
初期雨水净化、雨水利用等方
面的工程设计,包括陬溪治理 工程、常德江北城区内环水系 治理项目、梅溪湖水系保护及 治理工程、圭塘河、巴溪洲、 西湖文化园等项目。 为了更好的为海绵城市的规划 及建设服务,我院于今年年初 又专门成立了海绵城市技术研 发中心。
我院现正积极参与《湖南省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图集
作用。
三、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法
蓄水池 蓄水池具有雨水储存功能,
同时也具有削减峰值流量的
作用,用地紧张的城市大多 采用地下封闭式蓄水池。
停车场下的地下蓄水池
地下水箱
三、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法
雨水罐(雨水桶)
雨水罐(雨水桶),为地上
或地下封闭式的简易雨水集 蓄利用设施,可用塑料、玻 璃钢或金属等材料制成。
二、海绵城市建设规划
规划
规划控制目标的落实
修建性详细规划
I. 细化、落实上位规划确定的低影响开发控制指标。 II. 应按照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约束条件,进一步协调相关专项规划。
三、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法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法
绿色屋顶 、下沉式绿地、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复杂型生物 滞留设施 、渗透塘、渗井
水文干扰最小化
统筹协调
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水系规划、绿地系统 规划、排水防涝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等相关 规划中,各规划中有关低影响开发的建设内 容应相互协调与衔接
二、海绵城市建设规划
规划
规划控制目标的落实
城市总体规划
I. 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新指标协同建筑密度、绿地率、水域面积率 等既有指 标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II. 城市总体规划与各相关专项规划两者相辅相成。
渗透技术:透水砖铺装、透水水泥混凝土、透水沥青混凝土 、
储存技术:湿塘 、雨水湿地 、蓄水池 、雨水罐
调节技术:调节塘 、调节池
传输技术:转输型植草沟 、干式植草沟 、湿式植草沟、渗 管/渠
截污净化技术:植被缓冲带 、初期雨水弃流设施、人工土 壤渗滤 16
三、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法
透水铺装及生态树池
适用于单体建筑屋面雨水的
收集利用。
三、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法
绿色屋顶 绿色屋顶可有效减少屋面径 流总量和径流污染负荷,具 有节能减排的作用,但对屋 顶荷载、防水、坡度、空间 条件等有严格要求。
三、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法
雨水回用设施 在有雨水回用需求的的建筑与小区、
城市绿地等可设置雨水回用设施,包
括蓄水池,以及根据雨水回用用途 (绿化、道路喷洒及冲厕等)不同需 配建相应的雨水净化设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