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
(完整版)《咬文嚼字》优秀课件
汉字的演变过程
详细阐述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小 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演 变过程,以及各阶段的字形特点和 代表作品。
汉字的文化内涵
探讨汉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如天 人合一、阴阳五行等哲学思想,以 及汉字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汉字结构特点及规律
汉字的结构类型
介绍汉字的六种结构类型——左右结 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半包围结 构、独体字和特殊结构,并给出相应 的例字。
近义词定义
意义相近或相似的词语。
辨析方法
从词性、词义、用法等方 面进行比较。
运用示例
通过具体句子展示近义词 的细微差别和正确用法。
成语故事及文化内涵解读
STEP 01
成语定义
STEP 02
文化内涵
具有固定结构和特定意义 的词组,通常来源于古代 文献或历史故事。
STEP 03
解读方法
通过讲述成语背后的故事 或典故,帮助学生理解其 文化内涵和正确用法。
授课方式与时间安排
授课方式
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 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注 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鼓励学生积 极参与课堂互动。
时间安排
本课程共36学时,每周2次,每次 2学时,共18周。具体授课时间和 地点由学校安排。
Part
02
汉字基础知识
汉字起源与演变过程
汉字的起源
介绍汉字的起源,包括结绳记事、 八卦、图画等早期记事方式,以 及仓颉造字的传说。
成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 哲学等方面的意义。
修辞手法介绍与实例分析
01
02
03
修辞手法定义
在语言表达中,为了增强 表达效果而采用的修饰和 调整语言的特殊方法。
高三上册语文第八课《咬文嚼字》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咬⽂嚼字》是朱光潜写的⼀篇随笔短⽂。
他告诉⼈们⽆论阅读或写作,都要有咬⽂嚼字的精神,刻苦⾃励,追求艺术的完美。
为⼤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家有帮助。
1.⾼三上册语⽂第⼋课《咬⽂嚼字》课⽂原⽂ 郭沫若先⽣的剧本⾥婵娟骂宋⽟说:“你是没有⾻⽓的⽂⼈!”上演时他⾃⼰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想在“没有⾻⽓的”下⾯加“⽆耻的”三个字。
⼀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的⽂⼈!”就够味了。
他觉得这字改得很恰当。
他研究这两种语法的强弱不同,“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意义,有时或许竟会“不是”;“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且还必须有附带语省略去了。
根据这种见解,他把另⼀⽂⾥“你有⾰命家的风度”⼀句话改为“你这⾰命家的风度”。
这是炼字的好例,我们不妨借此把炼字的道理研究⼀番。
那位演员把“是”改为“这”,确实改的好,不过郭先⽣如果记得《⽔浒》,就会明⽩⼀般民众骂⼈,都⽤“你这什么”式的语法。
⽯秀骂梁中书说:“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杨雄醉骂潘巧云说:“你这贱⼈!你这*妇!你这你这⼤⾍⼝⾥倒涎!你这你这……”⼀⼝⽓就骂了六个“你这”。
看看这些实例,“你这什么”倒不仅是“坚决的判断”,⽽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
“你是什么”便只是不带情感的判断。
纵有情感也不能在⽂字本⾝上见出来。
不过它也不⼀定就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含义”。
《红楼梦》⾥茗烟骂⾦荣说:“你是个好⼩⼦出来动⼀动你茗⼤爷!”这⾥“你是”含有假定语⽓,也带“你不是”⼀点讥刺的意味。
如果改成“你这好⼩⼦!”神情就完全不对了。
从此可知“你这”式语法并⾮在任何情形之下都⽐“你是”式语法都来得更有⼒。
其次,郭先⽣援例把“你有⾰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
“你这”式语法⼤半表⽰深恶痛嫉,在赞美时便不适宜。
⼆、“是”在逻辑上是连接词,相当于等号。
“有”的性质完全不同,在“你有⾰命家的风度”⼀句中,风度是动词的宾词。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课文解读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课文解读高中语文必修模块收录了《咬文嚼字》这篇随笔,这篇课文总结了咬文嚼字精神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并思考了如何在写作文时运用咬文嚼字。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课文解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课文解读郭沫若先生的剧本《屈原》①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①《屈原》:著名的历史剧,创作于1942年1月。
作品借以屈原为代表的联齐抗秦的爱国政治路线与以南后、靳尚为代表的降秦卖国的路线之间的尖锐矛盾和斗争,揭露和讽刺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政策。
)排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想在没有骨气的下面加无耻的三个字。
一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
他觉得这字改得很恰当,他研究这两种语法的强弱不同,以为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意义,有时或许竟会落个不是;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而且还把必须有的附带语省略去了。
根据这种见解,他把另一文里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话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 文章开头叙逑郭沫若为了准确表达作品人物情感,修改台词,以便够味。
郭沫若是当今人人皆知的语言大师,他尚且要反复推敲语言文字,这便有力地说明了炼字的重要性。
在结构上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这是炼字①的好例。
(①炼字:指写作时在遣词造句方面下苦功,力求其精的作法。
)[这个句子归结上文,引出炼字二字,逐步过渡到本文议论的中心。
]我们不妨借此把炼字的道理研究一番。
[由这个句子自然引出下文对郭沫若炼字的评论。
]那位演员把是改为这,确是改得好,不过郭先生如果记得《水浒》里的用语,就会明白一般民众骂人,都用你这什么式语法。
石秀骂梁中书说: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杨雄醉骂潘巧云说: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你这你这一口气就骂了六个你这。
看这些实例,你这什么倒不仅是坚决的判断,而且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
《咬文嚼字》课件25张
04
咬文嚼字的运用
文本分析
文学作品鉴赏
通过咬文嚼字,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意象、象征等元素,体 会作者的艺术匠心。
文本解读
从字词、句子和段落三个层面,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挖掘思想 内涵和艺术价值。
文本比较
通过比较不同作者或不同文本之间的语言风格、表达方式、思想 倾向等,认识文本的独特性。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同学过于依赖他人、不 愿意主动思考的问题。这需要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和监 督,促进每个同学都能积极参与、互相帮助。
在实际应用方面,还需要加强实践机会和实践指导。通过更多 的实践机会和实践指导,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应用能力,提 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THANKS
感谢观看
《咬文嚼字》课件25张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引言 • 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 咬文嚼字的技巧 • 咬文嚼字的运用 • 总结与反思
01
引言
主题简介
主题背景
介绍《咬文嚼字》杂志的特点、历史背景和影响。
主题目标
说明《咬文嚼字》课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课件目的
1 2
知识传授
通过课件学习,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 和正确使用方法。
语境是理解文本的重要因素,通过语境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作者的表 达
语境包括文本内部的语言环境、时间、地点、社会背景等
把握情感
把握情感是咬文嚼字的重要环节,通过情感的理解可以帮助 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主旨
把握情感需要我们深入文本,了解作者的情感状态和态度
分析手法
分析手法是咬文嚼字的难点,通过分析手法可以更好地理 解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咬文嚼字》课件
咬文嚼字与语言表达的关系
关系
咬文嚼字是语言表达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文字的深入剖析和推敲,可以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精炼度,使语言 更加生动、形象、有力。
作用
咬文嚼字对于提高语言表达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文本,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 感。同时,咬文嚼字也是培养语言素养、提高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词汇层面
咬文嚼字有助于理解词汇的含义、 用法、来源等方面,以及词汇之间 的搭配和语义关系。
语法层面
通过咬文嚼字,可以探究语言的语 法结构、语序、时态等方面,以及 语法与意义之间的关系。
语言学中咬文嚼字的技巧与策略
对比分析
将不同语言或方言中的同一种语 言现象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中 的异同点,以揭示语言之间的联
杂志名称与创办时间
介绍《咬文嚼字》杂志的创办背景、 发展历程以及在学术界和文化界的影 响力。
办刊宗旨与特点
阐述《咬文嚼字》的办刊宗旨、主要 特点以及在文字、语用、文化等方面 的研究价值。
课程目标与意义
课程目标
明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 够达到的语言水平和文化素养目 标。
意义
阐述本课程对于提高学生语言运 用能力、培养文化意识以及促进 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意义。
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不同词语或表达 方式,突出作品中的矛盾 、冲突和变化。
象征手法
运用象征性词语或意象, 暗示作品的主题和深层含 义。
隐喻手法
通过隐喻表达抽象的概念 或情感,使作品更具深度 和内涵。
文学作品中咬文嚼字的局限性
过度咬文嚼字
读者感受与接受
过度强调文字的表现力,可能导致作 品显得矫情或做作。
总结: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与收获
《咬文嚼字》.
——句式不同,感情不同
二、李广射虎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 镞,视之,石也。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 改后失去了: 射,终不能入。 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
——文字增减,意味不同。
三、贾岛吟诗
咬文嚼字: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扣字眼 而不注重实质内容)。 B.形容卖弄才学。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贬义
朱光潜:
(1897-1986) 现代美学家、文艺理 论家,笔名孟实、孟石, 安徽桐城人。代表作有 《文艺心理学》 《诗论》 《谈美书简》。《西方美 学史》是第一部系统论述 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联想的意义也最易误用而生流弊。……常使我们不知不觉就滑到套板反应里去。 文学是艰苦的事……
2.文章共举几个实例?说明哪些道理?
5个 前三个是关于文字修改的, 后两个是关于词语联想意义的。
一、郭老改字
1.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2.你是没有骨气的无耻的文人! 3.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陈述句 不够味 感叹句
6.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两句的意境各是什么? 答:
“推”字表示的是孤僧步月归寺。一个倍 感静寂的夜晚,孤僧便有兴致于月下独往独 来。门原是他自己掩的,于今归来,便自行 将门推开。着一“推”字,很见他的自在无 碍。“敲”则表明寺里或有人应门。来者仿 佛是乘月色相访的友人,很是冷清了,便不 甘寂寞,乘着月色造访,着一“敲”字,更 显出友人造访带来的声响,也衬出山林的静 谧。
传说有一天,苏小妹、苏东坡 和黄山谷三人在一起谈论诗句。 苏小妹说:“轻风细柳,淡月梅 花。两句中间各加上一个字,作 为诗的‘腰’,成为五言联句。”
《咬文嚼字》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 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 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注意:联系
答:①忽,忽然,不经意,漫不经心 ②前两句写少妇不知发愁,经过梳妆 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 春景。不经意间抬头,看到了杨柳, 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 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 ③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由的变 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 寻味之处。
答:①同意②看,在诗中指回望。 ③离人孤独地走 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④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 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 现了离别的酸楚。
作用:再现词语的声音和情态,使诗文更生动形象, 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例: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浪淘沙》李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杜甫)
数量词,可写出奇特的景象与感情。
1僧齐己曾写《 早梅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 开。 郑谷把 “数”改为“一”,你同意吗?为什么?
炼字题型答题模式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 第三步:有表现手法时点出。 1或描绘了某景象(姿态、神态、氛围、意境) 第四步:作用 2 或增强了感染力 3 或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动词艺术效果:使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赋予画面动态感,使意境特点更加鲜明。 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哪个字用得好,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同时又一语
双关,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2(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 问题。(8分)
江 间 作 四 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咬文嚼字》ppt
拿来也还罢了,用了就是用了,不应该的是那个 樵夫竟然将“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中的“丁丁” (音zhēng zhēng)唱成了(dīng dīng)。“丁 丁”一词最早见于《诗经· 小雅· 伐木》:“伐木 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近代 诗人何其芳的代表诗作《秋天》中也有这么一句: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 幽谷。”“丁丁”是个拟声词,本为伐木发出的 声音。“丁丁”(铮音)是金属器械斫砍在树木 之上发出的声音,而“丁丁”(叮音)则是金属 器械与金属器械交合发出的声音。将“丁丁” (zhēng zhēng)唱成(dīng dīng),伐木变成 了战争,境界全无。 一部鸿篇巨制,出现一点这样那样的瑕疵 在所难免,但这样知识性的问题还是少出为妙。
悟空在寻访须菩提祖师的途中,曾听得一个樵夫唱歌, 歌曰:“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卖薪沽酒, 狂笑自陶情。苍径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认旧林, 登崖过岭,持斧断枯藤。”乃是一阕《满庭芳》。悟空随玄 奘西天取经是在唐朝,而学艺则至少应在此前500年,让汉 朝人(唐朝前推500年应为东汉年间)唱宋词,着实让人喷 饭不已。其实,这次“穿越”本属吴承恩,错就错在新版 《西游》的编辑未加斟酌,直接引用。
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 雪正下得( C ) 。 (A大 B快 C紧 D密) ——施耐庵《水浒》第10回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 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 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 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 简要赏析。
《咬文嚼字》
解放战争时期的上海,有位老学 者住的巷子里常有人随地小便,于是 他写了张“不可随处小便”的标语张 贴出去;后来,这张标语被一个很仰 慕老学者的人贴在了自家的大厅里, 只不过把原标语中几个字的顺序换了 一下,就成为一条警示语。请问,那 条警示语是什么?
小处不可随便
苏小妹 苏东坡 苏东坡 苏小妹
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拓展:
请根据特定的情景增加词语,使下面的文字 表现出特定的内容。 早晨,太阳发出光芒,树上的鸟儿鸣叫着, 树下的流水流向远方。
1、要求扩展后的句子要抒发主人公欢快的心情。
早晨,温暖的太阳发出金色的光芒,树 上有几只可爱的鸟儿清脆地鸣叫着,树 下清澈的流水欢快地流向远方。
2、要求扩展后的句子要抒发主人公苦闷 伤感的心情。
朱光潜
“两猿截木山中,问猴 儿如何对锯?”
“匹马陷身泥里,看畜 生怎样出蹄!”
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之才,总想 奚落他一番。传说,一日,杨国忠想出一个办法, 约李白去对三步句。李白一进门,杨国忠便道: “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锯”谐 “句”,“猴儿”暗指李白。李白听了,微微一 笑,说:“请宰相起步,三步内对不上,算我 输。”杨国忠想赶快走完三步,但刚跨出一步, 李白便指着杨国忠的脚喊道: “匹马陷身泥里, 看畜生怎样出蹄!”“蹄”谐“题”,与上联对 得很工。杨国忠本想占便宜,却反被李白羞辱了 一通,刚抬脚就被讥为“畜生出蹄”,弄得十分 尴尬。
1、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东家之女, 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 白,施朱则太赤。”
2、乐府民歌《陌上桑》:“行者见罗敷, 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 但坐观罗敷。”
《咬文嚼字》ppt
引导舆论方向
流行语往往成为舆论的焦 点,对人们的关注点和思 考方向产生影响。
04
《咬文嚼字》对十大流行语
的解读和评价
深入解读流行语背后的文化内涵
总结词
深入挖掘流行语的文化内涵, 探究其产生的社会背景、文化
根源和心理动因。
总结词
分析流行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价值观和时代特征,探究其 对社会文化的推动和影响。
打虎拍蝇
总结词
形容反腐斗争中的打贪官、拍腐败行为。
详细描述
打虎拍蝇是中国反腐斗争中的一种形象说法,指打掉贪官污吏和腐败行为。这个词语源于中国传统文 化中对老虎和苍蝇的象征意义,老虎代表大贪官,苍蝇代表小贪官。通过打击贪官污吏和腐败行为, 中国政府旨在维护社会公正和廉洁政治。
高端大气上档次
总结词
形容某物或某人非常高端、大气、有档次。
目标
致力于提高国民语言文字的应用 能力,倡导规范、准确、文明、 优雅的语言文字使用环境,提升 国民的文化素养和语言水平。
02
2014年十大流行语概述
新常态
总结词
描述经济领域的专业术语,指经济运行进入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稳定状态。
详细描述
新常态是指经济在经过高速增长后进入稳定增长期,增长率逐渐放缓,但更为 稳健和可持续。在这个状态下,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增长动力更为多元化,政 府和社会各界需要适应并把握这种新变化。
总结词
研究流行语的传播方式和途径 ,探究其在网络、社交媒体等 新兴媒介中的传播特点和规律 。
总结词
探讨流行语对语言规范和语言 发展的影响,以及其对语言创
新和变革的推动作用。
对流行语的社会价值和影响进行评估
《咬文嚼字》课文全解
《咬文嚼字》课文全解●课文研讨鉴赏一、主旨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强调了在文学阅读和创作中应该“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一词通常含有贬义,它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过分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作者却很看重这个成语所包含的合理的、积极的因素,借用它来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主张:在文学上,“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作者提倡咬文嚼字,是和他对文学创作过程的认识分不开的。
关于语言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关系,他认为:“思想是心理活动,它所借以活动的是事物的形象和语文(即意象和概念),离开事物形象和语文,思想无所凭借,便无从进行。
在为思想所凭借时,语文便夹在思想里,便是‘意’的一部分,在内的,与‘意’的其余部分同时进行的。
所以我们不能把语文看成在外在后的‘形式’,用来表现在内在先的特别叫做‘内容’的思想。
‘意内言外’和‘意在言先’的说法绝对不能成立。
”(《谈美·谈文学》)这个思想,运用到创作上,它要求作者把自己想要表现的东西,不论是形象,还是情感,还是观点,都要能够在脑海中鲜明地呈现出来;运用到欣赏上,它指导人们不就文字来欣赏文字,而是通过文字揣摩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看看思想感情表达得是否恰切、鲜明。
本文主要是谈文学创作,但对我们进行文学欣赏也不无启发。
二、结构层次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5段):用三个例子说明咬文嚼字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文字的微小改动与调整都影响到思想感情的表达,也就是说,咬文嚼字并非只在字面上下功夫,其效果也不容小视。
首先是以郭沫若对自己的两部作品所做的两处修改为例。
这两处修改,一处改得好,一处改得文句不通。
修改文字当以更准确有力地传达感情为准,郭沫若没有注意这个道理,将文章修改中取得成功的经验直接挪用到别处,以致修改出的语句不仅表达的感情全然不对味,就是从语法角度来看,也全然不符合语法规则。
其次是以王若虚修改《史记》中的李广射虎这个片段为例。
优秀《咬文嚼字》
优秀《咬文嚼字》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引子•《咬文嚼字》的主要内容•对《咬文嚼字》的评价•《咬文嚼字》的衍生和发展•如何借鉴《咬文嚼字》的精神01引子《咬文嚼字》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本有广泛影响的语文类的杂志,创刊于1995年,由上海文化出版社主办。
该杂志主要面向全国中小学语文教师、学生以及各界中文爱好者。
1 2 3《咬文嚼字》杂志社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于1995年正式创刊的。
杂志社由上海市委宣传部主管主办,上海文化出版社协办。
杂志社由上海文化出版社主管主办,上海咬文嚼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
《咬文嚼字》杂志的编辑团队包括主编、副主编、编辑部主任、编辑、校对等。
自创刊以来,《咬文嚼字》一直坚持“宣传语文规范,传播语文知识,推动语文改革”的宗旨,倡导“咬准每个字,嚼透每句话”的精神。
该杂志以其严谨、认真、专业的办刊态度和富有创意的栏目设计赢得了广大的读者和各级语文教师的喜爱和好评。
杂志的作者包括语文教育专家、作家、语言学家、辞书编纂家等。
《咬文嚼字》的作者及创作历程02《咬文嚼字》的主要内容03汉字的书写汉字的书写需要遵循一定的笔画顺序和结构规律,只有按照正确的书写方式才能写出一个正确、美观的汉字。
主要观点01汉字的属性文章从汉字的属性、功能和特点三个方面阐述了汉字认知、书写、教与学的重要性。
02汉字的认知汉字的认知包括音、形、义三个方面,其中音和形是汉字认知的基础,而义则是汉字认知的核心。
王宁教授中国文字学专家、语言文字学家,主要研究汉字的音、形、义及其演变规律,并致力于推广汉字文化。
涉及的主要人物周有光教授中国文字学专家、汉语拼音之父,主要研究汉字的简化、拼音化等问题,并致力于推广汉语拼音。
刘又辛教授中国文字学专家、书法家,主要研究汉字的书写规律和历史,并致力于推广汉字书写文化。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先总述汉字的属性、功能和特点,然后从三个方面分别阐述汉字认知、书写和教与学的重要性,最后总结全文。
咬文嚼字朱光潜原文及赏析
咬文嚼字朱光潜原文及赏析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释义朱光潜先生1943年撰写的《咬文嚼字》,已收进现在的高级中学语文课本。
朱先生《咬文嚼字》的“咬文嚼字”,其涵义,是《辞源》(1979年修订本)所注释的“指词句上的推敲”。
朱先生在《咬文嚼字》中说:“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并且还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卒读全文,豁然开朗,你不能不敬服朱先生的超人的慧眼和不同凡响的见解。
朱先生的这一独到的见解,再加上那么多翔实精当的例句,尤其是鞭辟入里的剖析,让中学生去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在《咬文嚼字》中,朱光潜先生还说:咬文嚼字非“锱铢必较”不可,“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这话,无疑是很对的。
按朱先生的这一观点,我便想对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释义”来咬嚼一番。
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释义》,共三条,其一是: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例: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
朱先生的这个释义,与《现代汉语词典》,甚至更多的当代辞书的注释几乎是完全一致的。
可是,它们多没有例句,于是,人家就无话可说,或者,你想说,也很难说得好;既然,朱先生有例句,我们不妨先从朱先生的例句入手来咬嚼一番,看一看朱先生例句中“咬文嚼字”的涵义及其褒贬,与朱先生自己的“咬文嚼字释义”及其褒贬,是否吻合?或许,你从中还能弄清楚朱先生的“咬文嚼字释义”,到底确当与否?朱先生的例句,“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是句子的大前提,“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是关涉着是否能够领会马列主义理论“精神实质”这个大前提的告诫之语,其意思是说:如果“一味地咬文嚼字”,就不能领会马列主义理论精神实质,反之,要领会马列主义理论精神实质,就“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或者是说: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必须注重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言下之意:单纯地咬文嚼字是不可能领会马列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的,还必须……,还应该……。
《咬文嚼字》教案最新9篇
《咬文嚼字》教案最新9篇《咬文嚼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藉其深厚的人文素养、纤细的文字敏感,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在短文《咬文嚼字》中择用若干精当的语言实例深入浅出地将运用文字应有谨严的精神以及必需在创作和阅读中养成随处留心玩索的好习惯等观点令人折服地表达出来。
作者认为郭沫若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
他还认为韩愈之“敲”是否优于贾岛之“推”也值得商榷。
对此,作者说出了一番令人信服的道理。
这种独立思考、求真求实的创新精神正是我们当今推行的素质教育的精义所在,非常值得学生借鉴学习。
作者对“套板反应”很反感,认为“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而“套板反应”正是许多学生的通病,因此应该作为教学重点。
据此,本文教学目标可确立为以下几个层面:1、通过对文中有关几个实例的尝试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从而自觉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
2、不妨引导学生注意对本文语言的质疑分析,培养求实创新精神。
【教学方法】阅读是一项极具个性化的活动,因此必须放手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动手动脑活动来完成各项教学目标。
本文的教学拟采用学生活动的方式进行,活动分为课前准备和课内讨论两大板块。
【教学过程】一、导入元代无名氏杂剧《劝夫杀狗》中有:由不得你咬文嚼字。
成语“咬文嚼字”既来源此。
对这个成语的解释,《现代汉语词典》中云:……;《汉语大词典》中云:……(见教师用书)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咬文嚼字》,则提倡我们要咬文嚼字,那么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样新的意义呢?作者为什么要提倡咬文嚼字呢?二、作者简介(见教师用书)三、提名阅读四、分析课文1、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含义?(第3段)2、作者为什么提倡咬文嚼字?并填表明确:例子分析道理“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不同句式,不同意味文字和思想情感关系密切《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增减文字,意味不同“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不同字眼,不同意味《惠山烹小龙团》三、四句的剖析用联想义,意蕴丰富“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滥词旧语,毫无新意3、在上述讨论基础上列举课外寻找的实例并加以评说。
《咬文嚼字》(共57张PPT)
语言变化的趋势
1 2
语言简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也在不断变化,未来语言 可能会更加简化,词汇量可能会减少,表达方式 也可能更加直接明了。
多样化表达
随着文化交流的增多,外来词汇的引入和本土化 改造可能会更加频繁,表达方式也会更加多样化。
3
语音识别技术的影响
随着语音识别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人们可能会 更多地依赖语音输入和输出,这将对咬文嚼字产 生一定的影响。
鼓励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培 养良好的语感和语境意识,提高自己 的语言表达能力。
希望读者能够意识到语言文字的重要 性和价值,将其视为传递信息、沟通 情感、传承文化的重要工具,认真对 待语言文字的使用和保护。
感谢观看
THANKS
文化差异和误解
文化差异
由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不同,对于同一事物或概念的理解和表达也 可能存在差异。为了避免文化差异带来的误解,需要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背景 ,尊重文化差异,以及在行文时注意语言的得体性和适应性。
误解
误解是指对于某一事物或概念的理解出现偏差或错误。为了避免误解,需要加强 学习和理解,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背景,以及在行文时注重语言的清晰度和明确性 。
03
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准确表达
咬文嚼字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理解 和使用语言,避免歧义和误解,
使表达更加清晰、准确。
丰富词汇
通过咬文嚼字,我们可以深入了解 词汇的含义、用法和搭配,从而丰 富自己的词汇量,使表达更具表现 力和感染力。
规范语法
咬文嚼字有助于我们掌握正确的语 法规则和表达方式,使语言更加规 范、流畅。
《咬文嚼字》
• 引言 • 咬文嚼字的含义和起源 • 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 咬文嚼字的常见错误和纠正方法
《咬文嚼字》
善用字的联想意义,可以 在含混中显得意蕴丰富,达 到艺术的妙境。
下列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有什么弊端?
美人:“柳腰桃面”
才子:‚学富五车, 才高八斗‛ 离别:‚柳岸灞桥‛ 印书:‚付梓‛‚杀青‛
误用字的联想意义会导致“套板反应”。
“套板反应”:运用词的联想义时,看到一事 物立即联想到套词滥调。
•
知识扩充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唐· 贾岛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唐· 卢延让 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 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 色。 ———清· 沈德潜
பைடு நூலகம்
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 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 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 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 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 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 唯一的动 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 ——福楼拜对莫泊桑如是说
1、“闹”字能形容其杏花之红,其红之浓, 且将无“声”的景象附着了有“声”的意味。 它准确、鲜明、生动,带有动态地刻画了春天 的勃勃生机,并把作者对春天这一个万物萌发 ,生机盎然的季节到来的欣喜用一个“闹”字 表达了出来。作者的感情态度尽含于一个“闹 ”字之中。 2、“一枝”乃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 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 ,悄然“早”开,更显此梅不同寻常,写出了 诗人因突然发现这奇丽的景象而产生的惊喜之 情。
三、作者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 在思想感情上‘推敲’。”试从自己的写作体会 或者读过的诗文中举例说明这个论断。
1.《为了忘却的记念》:“眼看朋辈成新鬼”改“忍 看朋辈成新鬼”,思想感情就起了变化。“眼看”,是眼 睁睁看着的意思,说的是无力救助;“忍看”,则饱含悲 愤之情。 2.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到江南岸”改为“春风又 绿江南岸”,既写活了春到江南的勃勃生机,又流露出喜 悦兴奋的心情。 3.《谁是最可爱的人》,原句“他们想骑车子也行, 想走路也行,边蹓跶、边说话也行。那是多么幸福呢!” 最后一句改为“只要能使人民得到幸福,也就是我们最大 的幸福。”思想感情由羡慕而调整为赞美舍己为人的高尚 情操。
《咬文嚼字》学习要点-朱光潜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学习要点:朱光潜咬文嚼字一、解题“咬文嚼字”一般解释为:过分地斟酌字词(死抠字眼,不领会精神实质)。
作者赋予这个成语一种新的意义,就是在文字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作者提倡“咬文嚼字”,认为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文字的优劣要从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现的意境上去辨别,文字的运用,要从思想感情的透彻、凝练、创新入手。
二、作者介绍朱光潜(1897-1986),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
笔名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
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近代。
王国维、蔡元培、鲁迅、周扬等为我国现代美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但是直到20世纪三十年代,美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这时朱光潜写的《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等专著,具有开拓意义。
朱光潜也是我国现代比较美学和比较文学的拓荒者之一。
1933年回国前所作的《诗论》是我国比较美学的典范作品,用西方诗论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著名诗论,触类旁通,潇洒自如,美不胜收。
朱光潜认为:“在我过去的.写作中,如果说还有点什么自己独立的东西,那还是《诗论》。
《诗论》对中国诗的音律,为什么中国诗后来走上律诗的道路,作了一些科学的分析。
”此外,他的《文艺心理学》也是融贯中西的经典著作。
《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美学史著作,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代表了中国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的水平。
对黑格尔《美学》的翻译,为他赢得了崇高声誉。
他的数量众多的译著和译文为我国的美学研究和文艺理论研究铺平了前进的道路。
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任教。
解放后,一直是北京大学教授。
朱光潜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
“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
”“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
”“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
朱光潜《咬文嚼字》ppt课件(30页)
作者如何解说咬文嚼字?用文中语句回答。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 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 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 和情感。
• 题目的含义: 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有一
字不肯放松的严谨态度,只有这 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朱 光 潜
作者介绍:
朱光潜(1897-1986), 安徽桐城人。现代 美学家、文艺理论 家。笔名孟实、孟 石。代表作《文艺 心理学》、《诗 论》、《谈美书 简》、《西方美学 史》(第一部系统 论述西方美学历史 的著作)等。
重点字词
咬文嚼字(jiáo)没镞 (mòzú)
岑寂 (cén) 锱铢必较
(zīzhū)
“一” 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 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 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从而传达 出准确的诗意。
诗人郑谷把齐己诗中的“数枝开”改 为“一枝开”,齐己深为叹服,便拜郑谷 为“一字师”。
分析第二部分
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正负两面
1.文字联想意义的运用有两种情况, 请各用一个成语。 A. 正面:点石成金
红杏枝头春意浓(闹)
——这一“闹”字,可见其杏之 红,其红之浓。无“声”的景象 附上了有声的意味。视觉与听觉 被彼此打通,传达出精微的感受。
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放(燃)。
——杜甫《绝句二首》之二
——“燃”字不仅写出了山花 火红的颜色,而且赋予了山花一 种动态美。
• 请根据特定的情景增加词语,使下面的 文字表现出特定的内容。
烟榻 (tà) 蕴藉 (yù付n梓jiè)
(zǐ)
尺牍 (dú)下乘 (ch倒én涎g)
人教版必修五《咬文嚼字》课文精讲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必修五《咬文嚼字》课文精讲背景资料作者简介朱光潜及其作品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 1897年 9 月 19 日生。
1916 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次年进香港大学,主攻教育学。
1922 年毕业后,在上海中国公学和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执教,并与匡互生、朱自清、夏丏尊、叶圣陶、丰子恺等人在上海成立立达学园,筹办开明书店和《一般》杂志(后改名《中学生》)。
1925 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 1929 年毕业,转入伦敦大学,同时在法国巴黎大学注册,后又入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以论文《悲剧心理学》获文学博士学位。
1933 年秋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任教,并曾任四川大学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教务长、北京大学文学院代理院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朱光潜一直是北京大学教授,历任第二、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第三、四届中央委员,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香港大学名誉教授等职。
《文艺心理学》和《诗论》是朱光潜 1933 年回国以前的代表作。
1/ 121933 年回国之后,在执教之余,继续从事美学和文学研究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光潜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试图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学术研究,在一系列重大美学理论问题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成为美学界一个重要流派的代表。
此外还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朱光潜的著作,除了上面举述的以外,还有《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变态心理学派别》《变态心理学》《谈修养》《克罗齐哲学述评》《美学批判论文集》《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艺文杂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思考:对朱光潜与马南邨的不同见解, 应该怎样看?
• 朱光潜与马南邨的不同见解,讲的是不同 的问题。朱光潜所说的咬文嚼字,肯放松 的谨严”。是说“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 必须有一字不主要是说,写作时要“咬文 嚼字”,或者说“在文字上推敲”。
• 马南邨所说的“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 字”,是指博览群书应该注意的一点。就 是力求广博,只求观其大略、有所“会意 ”,不固执于个别字词。只有这样,才能 博览群书,获得渊博的知识。
“推敲”说明的道理:
不同的字有时表现不同的意境,用什 么字要看表现什么意境,推敲文字的实 质,是推敲思想感情。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惠山烹小龙团》三、四 句的剖析 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 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联想不同,意蕴不同
联想训练
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 义。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 义难用。
2、可以含有假定语气,带有“你不 是”的讥刺意味。 (你是个好小子)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不 妥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举郭沫若的例子,为了说明 什么?
句式不同,不同意味。 文字和思想情感关系密 切。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 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 视之,石也。射之,终 不能复入石矣。 《史记》原句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 终不能入。”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1、要求扩展后的句子要抒发
主人公欢快的心情。
早晨,温暖的太阳发出 金色的光芒,树上有几 只可爱的鸟儿清脆地鸣 叫着,树下清澈的流水 欢快地流向远方。
2、要求扩展后的句子要抒发主人公苦闷伤感的心情。 早晨,太阳发出光芒,树上的鸟儿鸣叫着,树下的 流水流向远方。
早晨,太阳发出凄清而冷寂的光 芒,光秃秃的树上几只寂寞的鸟 儿凄惶地鸣叫着,树下的流水在 清冷的寒风中无言地流向远方。
苏东坡认真地思 索后,得意地说: “有了,‘轻风舞细 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好是 好了,但仍不属上 品。”
‘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黄庭坚忍不住了,问道: “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 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 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 谷吟诵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轻风扶细柳, 淡月失梅花。
①“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 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②“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 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 阔的想像空间。
请根据特定的情景增加词语,使下面的文字表现出特定的 内容。
早晨,太阳发出光芒,树上的鸟儿鸣叫着,树下 的流水流向远方。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避免套板 推陈出新
写眼睛
1.这个姑娘有着长长的睫毛,大大的眼睛, 水汪汪的好像会说话。
2.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 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
(刘鹗《老残游记》)
结构全解
字 数 不 同
意 味 不 同
句式不同 意味不同
思想感情
意
字
境
眼
不
不
同
同
善用字的联想意义
套板效应
诗歌鉴赏之
咬文嚼字
鉴赏诗歌的语言,首先要透过字面 来理解深层的含义,能够理解作者的 良苦用心。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许多 用字看似平常,实际上含义非常丰富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 卢延让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
拓展训练:炼字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 )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古典诗歌中的炼字练习:
相传,苏东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 诗友黄庭坚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 说出:
“轻风 细柳”和“淡月 梅花”
后,要各加一字,说出诗眼。
轻风 细柳, 淡月 梅花
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 “摇”,后句加“映”,即成为 “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
“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 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就是 近代文艺心理学家所说的
“套板反应”。
误用:“套板反应”
• 弊端:套语滥 调,全无新奇。
美人:“柳腰桃面”
才子:“学富五车, 才 高八斗” 离别:“柳岸灞桥” 印书:“付梓”“杀青”
避免套板 推陈出新 写美貌
1.那女子长得柳腰桃面,真是沉鱼落雁、 闭月羞花。 2.东家之子,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 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你认为填入哪个字能准确地体现诗题中 的“早”字?
“一” 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 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 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从而传达出准确 的诗意。
诗人郑谷把齐己诗中的“数枝开”改为 “一枝开”,齐己深为叹服,便拜郑谷为 “一字师”。
作业:阅读下列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拓展延伸
读书“不要固执于一点,咬文嚼字。”理由有 三: 1、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 欣然忘食。”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 虚心学习。 2、诸葛亮与徐庶等一道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 独亮独观其大略”。诸葛亮比三人高明,因为他 “观其大略”,知识面更广。 3、宋代陆象山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 不必太滞。”这是说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
qìn
清沁
zĭ
付梓
咬文嚼字的含义
“咬文嚼字”有以下几个意思,请选择每句 中 的“咬文嚼字”的正确意思:
A、过分地斟酌字句。 B、形容卖弄才学。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1、 学习文件不能只咬文嚼字,关键是领 会文 件的精神实质。
( A)
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 却常常咬文嚼字,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王若虚改句
李广射虎的例子表明什么道理? 说明:繁简不同,意味不同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一般认为:一、“敲”字将环境衬托得更为幽静,幽 然之境顿出,孤寂之心情也不言而喻。把诗人的心境 表现得更为透明。 二、诗题是“题李凝幽居”,所叙之事是访友,这个 “门”应是李凝幽居之门,而不是僧(贾岛)自家之门。
作业:课后练习二
你对朱光潜与马南邨的不同 见解有什么看法,写一篇 200字的体会。
小学语文作业题
• 要求:把以下四句话用关联词连接: 1、张海迪姐姐瘫痪了; 2、张海迪姐姐顽强地学习; 3、张海迪姐姐学会了多门外语; 4、张海迪姐姐学会了针灸。
孩子们的生猛答案:
• 虽然张海迪姐姐顽强地学会了针灸和多门外语, 可她还是瘫痪了。
• 张海迪姐姐不但学会了外语,还会了针灸,她那 么顽强地学习,终于瘫痪了。
第三部分(第8段) 结语: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炼与吻
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讨论:
文章最后一段中说“以上只是 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 道理”。
文章举了哪几个“实例”?说 明了哪些“道理”?
1、演员替郭沫若改台词 2、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 3、“推敲”的推敲 4、《惠山烹小龙团》中两句的剖析 5、“套板反应”
• 张海迪姐姐之所以瘫痪了,是因为顽强地学习, 非但学会了多门外语,甚至学会了针灸。
正确答案:
张海迪姐姐虽然瘫痪了, 但是顽强地学习, 不仅学会了多门外语, 而且还学会了针灸。
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 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 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 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 这唯一的句子、 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 出来。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 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 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问题:“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
(2004年高考辽宁卷)
可以有两种,答其中一种即可。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
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 口里倒涎!你这你这……
“这”字句:是坚决的判断,把必须有的 附带语省略。表现强烈的情感,但一般表 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不适宜。
“是”字句:1、表示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 多意义,不带情感的判断,纵有情感也不能 在文字本身出现。
——福楼拜
朱光潜: (1897--1986)
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 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我国 现代美学奠基者之一。
代表作:《谈美书简》
《文艺心理学》《论诗》等 。
识记生词
xián
倒涎
zú
没镞
yùn jiè
蕴藉
qiáng
王嫱
zī zhū
锱铢必较
bō
cén
剥啄 岑寂
俗 l滥àn
dú
尺牍
b灞à 桥
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毫无用处。( C )
快读 理解“咬文嚼字”的新含
义?用文中语句回答。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 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 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 想和感情。
第一部分(1—5段) 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
第二部分(6—7段) 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善用和误用两种。
作者认为:一、“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 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 “推”。也就是说,“僧推月下门”,“推”的应是 自家之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 一个和尚。
二、“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 “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 “推”可以无声,“敲”不免有声,惊起了宿鸟,打 破了寂静,平添了搅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