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儿》中人物形象塑造的陌生化手法
论托尼_莫里森_宠儿_中的魔幻现实主义
外国文学研究 134论托尼・莫里森《宠儿》中的魔幻现实主义谢文婷 托尼・莫里森是当代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她在1993年凭借《宠儿》这部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历史上获此殊荣的第一位非洲裔美国作家。
迄今为止,莫里森共创作了8部文学作品,《宠儿》是其第5部小说,同时也被认为是莫里森最成熟最震撼人心的代表作品。
这部小说在1987年一经问世就轰动了整个美国文学文坛,并在1988年获得美国普利策文学奖和肯尼迪奖,也为她几年后登上诺贝尔文学奖的殿堂奠定了基础。
这部作品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要归功于作者在创作过程当中根植本土文化借鉴和运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
在小说中,作者完全打破了生与死、人与鬼的界限,创造出一个魔幻与现实相融合的境界,从而揭示了黑奴的悲惨生活境遇和所受到的巨大心灵创伤。
从魔幻现实主义角度对莫里森的《宠儿》进行解读是一国内外鲜有人涉足的研究方向。
通过对这部作品的魔幻现实主义的研究,我们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研究和思考莫里森的文学作品,体会其小说的艺术魅力,领略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
一、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魔幻现实主义是起源于拉丁美洲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
它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末,确立于50年代,流行于六七十年代。
魔幻现实主义的小说是以魔幻的手法表现现实,把神奇与荒诞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以及各种超自然现象的描写都融入到作者反映现实的叙事和描写当中,既有离奇幻梦的意境,又有现实主义的情节和描写,从而形成一个人鬼不分、神奇与现实相结合的魔幻世界。
总之,归纳起来,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主要有三点:第一,运用独特的叙事结构增加小说的魔幻色彩;第二,运用神话原型模式展开故事情节,是现实暗含语言意义;第三,象征手法的广泛运用。
《宠儿》这部作品,是架构在魔幻现实主义的这三个基本创作原则基础之上的,同时与文本紧密结合,完美表现出作品主题意义和其深刻思想内涵。
二、《宠儿》的创作手法和特点1.时空交错的叙事方式《宠儿》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在叙事上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将神奇与现实、事实与梦幻、过去与现在巧妙地交织在一起。
《宠儿》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宠儿》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宠儿》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导语】:《宠儿》取材于一段真实的历史。
《宠儿》中陌生化的母爱
的 主题 情 感 变 得 陌 生 , 增 加 感 受 的难 度 。什 克 洛 夫 斯 基 在 谈 到列夫 ・ 托 尔 斯 泰 的 创 作 时 说 . 托 尔 斯 泰 在 描 绘 事 物 或 事 情 时总当这事物或事情是第 一次看见或第 一次发生 的 , 他 故 意 不 直接 说 出 熟 悉 事 物 的名 称 . 使 熟 悉 的事 物也 变 得 似 乎 陌 生
性 这 种 另类 的 扭 曲 的母 爱反 映 了黑 人 奴 隶 女 性 的 内心 世 界 . 深 刻 揭 示 了奴 隶制 的残 酷 性 。 关键词 : 《 宠儿》 陌生 化同我们的意见 。” 3 _ 当无 数 次 地 重 复 和 感受相同的事物时, 我们就会对它们熟视无睹 , 产 生 不 了新 的 审美情绪 . 体 会 不 到新 的 经 历 感 觉 。 而 文 艺 的 陌生 化 就 是 要 抛开单纯 的抽象理解和 E t 常 的认 知 习惯 , 也 就 是 不 要 无 意 识 化, 而要陌生化 , 把 日常 生 活 中 熟 悉 的事 物 变 得 陌 生 , 把 熟 悉
4 . 结语
带 有 机 械 性 了 。例 如 ,我 们 所 有 熟 习 的 动 作 都 进 入 了无 意 识 的、 机械的领域。 如 果有 谁 回忆 起 他 第 一 次 握 钢 笔或 第 一 次 讲 外 语 时 的感 觉 .并 把 这 种 感 觉 同他 经 上 千 次 重 复 后 所 体 验 的 的根 基 。 ” ( 陈 爱 中2 0 0 6 : 7 3 ) 这种 趋 势 发 展 到 新 月 派 得 到 了 回归 。新 月 派 诗 人 对 中 国 新诗 的探 索 更 为 大 胆 , 旗帜鲜明 , 他们反对 “ 直 白如 话 ” 的 白话 诗的表述形态 . 而是博采 众长 , 进行 多方 面的尝试 , 强 调 诗 歌 的“ 音乐的美” 、 “ 绘 画 的美 ” 、 “ 建筑的美” 和韵 律 感 。 而徐 志摩 是 其 中杰 出 的代 表 。 当然 , 他 的 翻 译 中也 存 在 一 些 明显 的问 题 。如 , 过 于 直译 以至于有令 人费解之 处 , 比如 将 “ I a m t h a n k f u l t h a t m y l o t l i e s w i t h t h e h u m b l e ”翻译成 “ 但 我 却 感 谢 我 是 卑 微 的 共 同着 连 命” 。 虽然 有 些 人 对 于 徐 志 摩 的翻 译 不 置 可 否 , 但 至 少 它 体 现 的是 一 种 大 胆 创 新 的 趋 势 。 而 他 这 种 大 胆 的 新 诗 尝 试 在 其 自 身 的诗 歌 创 作 中更 是 可 见一 斑 。 3 . 徐 志 摩 自身 的诗 歌 创 作 徐志摩是一位多产的诗人 , 在 他 短 短3 4 年 的人 生 中 , 创 作 了 大 量 脍 炙 人 口 的诗 篇 , 收录在《 志摩 的诗》 ( 1 9 2 5 ) 、 《 翡 冷 翠 的一 夜 》 ( 1 9 2 7 ) 、 《 猛 虎集 》 ( 1 9 3 1 ) 和《 云游》 ( 1 9 3 2 ) 等 诗集 中 。 以下是同样创作 于1 9 2 4 年 的《 雪花 的快乐》 的节选 ( 凌 宇
《宠儿》中陌生的宠儿解读
陌 生 化在 文学 中主 要 表 现 在 三个 方 面 。一 是 语 言上 ,使 语 言 难 度 加 大;二 是 内容 上 ,使 对 象 新 奇 有 趣 ;三 是 文 学 形 式 上 , 使 形 式 推 陈 出 新 。小 说视 角 的 陌生 化 主 要 表 现 在第 二个 层 面 。 即 内容 层 面 。 什 克 洛 夫 斯 的 选 择 达 到 陌 生 化 的 效 果 。那 么 ,何 为 视 角 的 陌 生 化 ?胡亚 敏 称 视 角 的陌 生 化 为 “视 角 异 常 ”。 她 说 :“视 角 异 常 这 是 叙 事 文 中最 为 突 出 的 陌 生化 方式 。熟 识 的 东 西 一 旦 从新 的 角 度 审
关键 词 :《宠 儿 》 陌生 化 叙 事视 角 宠儿
1916年 什 克 洛 夫 斯 基 在 《作 为 程 序 的 艺 术 》一 文 中提 出 的 “陌生 化 ”理论 ,是 西 方 文 论 发 展 史 上 的重 要 里 程 碑 .被 誉 为西 方 现 代 文 论 的 开 端 。什 克 洛 夫 斯 基 曾 说 :“那 种 被 称 为艺 术 的 东 西 的 存 在 ,正是 为 了 唤 回 人 对 生 活 的感 受 .使 人 感 受 到 事 物 .使 石 头 更 成 其 为 石 头 。艺 术 的 目的是 使 你 对 事 物 感 觉 如 同 你 所 见 的 视 像 那 样 ,而 不 是 如 同你 所 认 知 的那 样 :艺 术 的手 法 是 事 物 的 ‘反 常 化 ’手 法 ,是 复 杂 化 形 式 的手 法 。它增 加 了 感受 的难 度 和 时延 。既 然 艺 术 中 的领 悟 过 程 是 以 自身 为 目 的 的 ,它 就 理 应 延 长 ;艺 术 是 一 种 体 验 事 物 之 创 造 的方 式 ,而 被 创 造 物 在 艺 术 中 已无 足轻 重 。”…从 什 克 洛 夫斯 基 以上 文 字 的 描 述 中 我 们 可 以 发 现 ,似 乎 他 对 艺 术 目 的 的定 位 是 单 纯 的 ,只是 使事 物 可 观 可 见 。因 此 ,艺 术 的功 能 在 什 克 洛夫 斯 基 这 里 也 变 得 简 单 :唤 回人 们 在 日常 生 活 中 对 世 界 及 事 物 的新 的感 觉 .不 再 麻 木 或 迟钝 。什 克洛 夫斯 基 把 艺 术 当做 “体 验事 物之 创 造 的方 式 ”,其 实 也强 调 了 艺术 与接 受 者 体验 的 密 切关 系 。 陌 生 化使 接 受 者 产 生 特 别 的感 受 ,从 而产 生别 样 的美 感 。陌生 化 的 终极 目的 不 是 单纯 技 巧 的展 示 .而是 通过 技 巧 把 陌 生化 过程 展 示 给 接 受 者 ,让 接 受 者 体 验 到 这 种 陌 生 感 。段 建 军 在 《西方 文论 选 读 》一 书 中便 指 出了 这 点 。他 说 :“这 一理 论 把 文 艺 理 论 的 重 心 由过 去 的作 者转 向 了 文 艺 作 品 和读 者 的 感 受 ,对 后来 的 结 构 主 义 和 接 受 美 学 产 生 了 巨 大影 响 。 ” 从 接 受 者 的角 度 来 说 ,陌生 化 其 实 也 是 接 受 的 一种 效 果 。接 受 者 因为 陌 生从 而产 生 一 种 新 鲜感 。这 就 是 说 ,陌生 化 不 仅 是 写 作 的技 巧 ,而 且是 接 受 者 的 一 种 感 受 。什 克 洛 夫 斯 基认 为 .作 品 是 否 具 有 艺 术 性 ,固然 要 从 作 品 本 身 中的 艺 术 程 序 来 加 以说 明 。但 更 重 要 的 是 。它 与 人 的感 受 方 式 相 关 联 。因 为 “有 些 表 达 方 式 在 创 造 时
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分析《宠儿》的碎片叙事方法
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分析《宠儿》的碎片叙事方法作者:丁晓红来源:《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2017年第04期【摘要】非裔作家莫里森的《宠儿》讲述了女主角所遭受的精神创伤问题。
本文以碎片化叙事摹仿精神创伤的内在表现与存在形式为支撑,外化为创伤的表现形式,使不可言说的创伤体验变得可以理解,旨在鼓励沉默于社会边缘地带的弱势群体发出真实的呐喊。
【关键词】美国少数族裔;女性主义;碎片叙事引言笔者选择非裔女作家莫里森的《宠儿》作为分析对象,《宠儿》讲述的是蓄奴制下的黑人母亲为避免女儿再受奴役折磨之苦,亲手弑婴的悲惨故事,作者从女性视角出发,以母题为基调,向读者描画了这位母亲不断受到精神创伤侵扰的内心世界及复杂矛盾的母女关系,通过碎片化叙事策略呼吁对于个体以及集体的创伤关注。
1.碎片化叙事方法碎片叙事相对于小说内容前后衔接而言,是作者有意而为之的陌生化文学效果。
罗西奥·戴维斯对于美国亚裔文学批评的见解值得考究,“身份政治、民族主义、种族差异和类同等方面存在着过高的关注……文学的形式和文类方面的问题却有着被忽视或被归入次要位置的倾向。
”笔者从创伤叙事策略-——碎片化叙事入手,聚焦非裔少数族裔女作家的创伤作品,通过记录真实的历史创伤事件为提升美国少数族裔文学地位奠定基础。
碎片化叙事是“不可言说之物的见证者”。
弗雷德里克·杰姆逊(Fredric Jameson)将“非连续性、碎片性”看作是“历史的本真状态。
”碎片打破整体化一的世界,消解文本的完整度,进而结构、情节都可以任由作者随意拼贴。
碎片消解文本中的潜在意义,将那些隐藏着的不可言说的事情以曲折形式公之于众。
2.叙事结构碎片化《宠儿》将故事碎片化,采用多人物视角叙事,以第三人称叙事为主,第一人称叙事为辅,多声部讲述黑奴们在蓄奴制下血雨腥风的暴力抗争生活。
闪回,延宕与重复是精神创伤的三大癔症。
闪回使受害者思绪反复亲历创伤现场,陷入惊恐之中无法自拔;延宕则使受害者无法控制闪回的反复路径;一次次的创伤重复折磨着受害者的身心,局限他们的言行。
《宠儿》中母爱陌生化手法论文
《宠儿》中母爱的陌生化手法分析摘要:《宠儿》是揭示奴隶制以及母性的一部佳作。
本文以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为基础,试图对《宠儿》中母爱的陌生化手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宠儿》;母爱;陌生化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304-01托尼?莫里森的《宠儿》以其新颖的创作风格和淋漓尽致的人物内心剥示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目前学界对其陌生化手法的成功运用还缺乏关注。
本文以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为基础,试图对《宠儿》中母爱的陌生化手法进行分析。
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艺术的手法》中谈到,艺术的存在是为了唤醒主体对生活的感受。
“为了恢复对生活的感觉,为了感觉到事物,为了使石头成为石头,存在着一种名为艺术的东西。
艺术的目的是提供作为视觉而不是作为识别的事物的感觉;艺术的手法是事物的“陌生化”手法,是使形式变得模糊,增加感觉的困难与时间的手法,既然艺术中的领悟过程是以自身为目的的,它就理应延长;艺术是一种体验事物之创造的方式,而创造成功的东西在艺术中已无足轻重”。
而托尼?莫里森在《宠儿》中运用陌生化手法成功表达了塞斯震撼人心的母爱。
《宠儿》中对于塞斯母爱的陌生化表现手法体现在塞斯杀死自己的孩子——宠儿这一行为上。
这一弑婴行为迫使读者一改往日对母爱的理解,去体会奴隶制下一个黑人母亲的沉重内心。
母爱在塞斯的手中成了一把刃,一把夺人性命的利器。
“事实上,很少有奴隶会杀死自己的孩子”。
托尼?莫里森在小说中放弃母爱表达的传统方式,而创造性地采用弑婴这种陌生化的母爱表现手法,不仅成功展现了塞斯人物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更让读者加深了对母爱严肃性的思考,以使读者“恢复对生活的感觉”,“感觉到事物,使石头成为石头”。
母爱的陌生化表现手法使读者渐渐意识到野蛮的不是这位黑人母亲,而是当时的社会体制。
“这片黑丛林不是由他们从别处带到此处的,而是白人强加于他们的”。
《宠儿》中陌生化的母爱
《宠儿》中陌生化的母爱摘要:陌生化可体现文学作品主题的陌生化。
对于传统的主题如果有颠覆性、陌生性的描写,将进一步加深文章的思想内涵。
通过陌生化的扭曲与变形,人们在被注入全新体验后,必定会在震惊之余深深探寻陌生主题后的深刻意义。
在《宠儿》中,莫里森用陌生的视角叙述了奴隶制下黑人母亲们的母爱被粉碎、扭曲、践踏的残酷现实。
塞斯的母亲、贝比·萨格斯和塞斯三人的母爱体现了奴隶制下黑人母亲母爱的特殊性。
这种另类的扭曲的母爱反映了黑人奴隶女性的内心世界,深刻揭示了奴隶制的残酷性。
关键词:《宠儿》陌生化母爱陌生化是20世纪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又被译作“反熟悉化”[1]、“奇异化”[2]等,即使人感到惊奇、新颖和陌生。
形式主义的首要代表和主要发言人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方法的艺术》一文中提出:“如果我们对感受的一般规律作一分析,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到,动作一旦成为习惯性的便变得带有机械性了。
例如,我们所有熟习的动作都进入了无意识的、机械的领域。
如果有谁回忆起他第一次握钢笔或第一次讲外语时的感觉,并把这种感觉同他经上千次重复后所体验的感觉作比较,他便会赞同我们的意见。
”[3]当无数次地重复和感受相同的事物时,我们就会对它们熟视无睹,产生不了新的审美情绪,体会不到新的经历感觉。
而文艺的陌生化就是要抛开单纯的抽象理解和日常的认知习惯,也就是不要无意识化,而要陌生化,把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变得陌生,把熟悉的主题情感变得陌生,增加感受的难度。
什克洛夫斯基在谈到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时说,托尔斯泰在描绘事物或事情时总当这事物或事情是第一次看见或第一次发生的,他故意不直接说出熟悉事物的名称,使熟悉的事物也变得似乎陌生了。
[4]陌生化可体现文学作品主题的陌生化。
对于传统的主题如果有颠覆性、陌生性的描写,将进一步加深文章的思想内涵。
因为通过陌生化的扭曲与变形,人们在被注入全新体验后,必定会在震惊之余深深探寻陌生主题后的深刻意义。
《宠儿》的写作技巧评析
很 多年 , 多共 同 的记忆 , 有很 因此 不 可避 免 地会 想 到过 去。 闪回帮助将 事情的真相一步一步揭露 出来。宠儿 出现后 , 他 们 的关 系发生了变化 , 很多事 情 因此被揭 示 出来。在被 “ 学 校教 师” 和他的侄子追 上后 , 保罗 ・ D的 嘴里被 塞上 了金属
G n r lNo 8 e ea . 0
( 8 期) 总 0
《 宠儿》 的写作技巧评析
梁 艳 宫金 玲
( 、 宁师范大学,辽 宁 大连 16 2 ) 12辽 10 9
摘 要 : 托妮 ・莫里森作 为历史上诺贝 尔文学奖的唯一黑人女性作家得主, 在运用传 统文学形 式手 法的同时, 以 自己独特 的 又
“ 回” 运 用 闪 的 闪回( l bc ) 是一种用 闪回的短暂形象来 表现人物 F ̄h ak , 精 神活动 、 心理状态和情感起伏 的一 种艺术手法 。它不 同于 倒 叙和回忆。倒叙或 回忆是 通过对某 一情 节 、 细节 的 回忆 , 来 交代 事件 、 叙述故事 。闪回 , 现的时 间 比较短 促 , 展 常常是 几 个闪念像电影镜 头一样在 大脑 中一 闪而过 。闪 回的主要 作用, 在于表现人物 一瞬 问的思 想感情 和心 理活 动 , 看得 用 见 的画面来表现人 物看不见 的 内心变 化和发 展。但它 必须 与人物 此时此刻 的行 为 、 感受 以及 固有 的思想 、 感情 、 格相 性 联系, 并符合人物 或情 节的 逻辑 , 具有它 的特定 性 。闪 回可
2 1 第 2期 0 2年
辽 宁 师 专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J U N LO IO IGT A H R O L G S CA IN E DSO ) O R A FLA NN E C E S LE E( O ILS E C SE I N C C
莫里森《宠儿》“异化”母爱意蕴探析
莫里森《宠儿》“异化”母爱意蕴探析作者:向国华阎莉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4年第02期摘要:托妮·莫里森是20世纪闻名于美国文坛的黑人女小说家。
《宠儿》是莫里森的代表作,充分展示了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极具艺术震撼力,曾轰动美国,奠定了莫里森获诺贝尔奖的基石。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对美国黑人的生活境遇进行了深入刻画,为我们讲述了一件痛彻心扉的事实——一个黑人母亲亲手掐死自己的女儿。
本文就为此指使这位母亲做出如此疯狂行为的背后意蕴展开分析。
关键词:莫里森《宠儿》母爱异化一、前言托尼·莫里森是20世纪闻名于美国文坛的黑人女小说家。
她生于俄亥俄州克里夫兰附近的罗伦城。
幼年是在经济大萧条中度过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劳动者,他们都具有棱角分明的个性。
受其父母影响,莫里森从小就养成了好战的精神。
而且莫里森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
1953年,从哈佛大学毕业后,她又就读于康乃尔大学并获文学硕士学位。
后来在纽约的兰多姆出版社担任高级编辑,她主编的《黑人之书》被称为美国黑人文史的百科全书。
毋庸置疑,莫里森是位有着强烈民族自尊心的黑人作家。
她的主要作品都是以表现美国黑人的命运为主题的。
包括《最蓝的眼睛》、《舒拉》、《所罗门之歌》、《宠儿》等。
《宠儿》从内容及手法上都前进了一大步,充分展示了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极具艺术震撼力,曾轰动美国,奠定了莫里森获诺贝尔奖的基石。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对美国黑人的生活境遇进行了深入刻画,为我们讲述了一件痛彻心扉的事实——一个黑人母亲亲手掐死自己的女儿。
指使这位母亲做出如此疯狂行为的背后原因是什么?她究竟是一位怎样的母亲?本文就此展开分析,希望能对读者起到启发作用。
二、《宠儿》概述《宠儿》的故事情节改编于真实的历史事件。
莫里森搜集了大量关于此事件的资料,并用细腻的笔触、巧妙的构思写成了《宠儿》这部小说。
《宠儿》以林肯总统废除奴隶制前后二三十年间的那段沧桑岁月为背景,描写了奴隶制下的黑人的悲惨命运。
论《宠儿》中黑人女性的心理创伤和修复
标题:走出创伤的阴霾——黑人女性主体性的构建
在这部小说中,主人公通过自我疗愈和自我救赎的过程,逐渐认识到自己的 价值和力量。她开始自己的内心世界,开始对抗社会的偏见和歧视,开始为自己 的权益而奋斗。这种自我赋能的过程,正是黑人女性构建主体性的重要方式。
标题:走出创伤的阴霾——黑人女性主体性的构建
总之,《宠儿》是一部深刻揭示母爱与女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小说。莫里 森通过刻画赛拉这个复杂而多面的女性形象,以及运用哥特式的手法,使得读者 对母爱和女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部小说无疑是对母爱和女性的深刻 剖析和赞美,
《宠儿》是托妮·莫里森的代表作,这部小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展示了母 爱与女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本次演示将从女性哥特的角度对《宠儿》中的母爱 与女性进行深入剖析。
基本内容
首先,莫里森在《宠儿》中刻画的女性形象是复杂而多面的。母亲赛拉是一 个典型的例子。她是一个黑人女性,面对残酷的现实和悲惨的命运,她始终坚守 着母爱的伟大和无私。然而,她也有着阴暗的一面,亲手掐死自己的女儿这种行 为无疑是对母爱
基本内容
在现代社会中,心理创伤仍然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经历过历史 或现实不公正待遇的人群中。因此,我们需要从《宠儿》这部小说中汲取灵感和 力量,并解决心理创伤问题。具体而言,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促进心理创伤 的修复:
基本内容
1、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和治疗体系,为受到心 理创伤的人提供专业的支持和帮助。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心理辅导、认知行为疗 法等方式帮助个体克服创伤,重新建立自信和生活目标。
基本内容
2、推动社会公平与正义:从社会层面出发,推动公平与正义的落实是减少心 理创伤的根本途径。减少歧视、提高弱势群体的权益地位、推进历史遗留问题的 解决等措施都有助于增强社会的包容性和稳定性。
《宠儿》中叙事技巧的陌生化
《 儿》 宠 中的叙述 表现 出一种 疏散 随意 的特点 。这 一
方 面说明小说 是 在 仿 照 “ 现 回忆 ” 重 的模 式 讲 故 事 , 一 另
方 面也可 以理 解为 是作者 对叙述方 式 的一 种 突破 , 强 了 增
、
《 儿》中叙 事 技巧 的陌 生化 宠
牛 晓 红
( 门职 业技术 学院 外语 系, 东 江门 5 9 0 ) 江 广 20 0
摘
要 : 陌 生化 ” 俄 国 形 式 主 义批 评 流 派 提 出的 重 要 概 念 。本 文 以 该 理 论 为 切 入 点 , 析 托 尼 ・ 里 森 代 “ 是 分莫
第1 0卷
第1 期
漯河 职 业技 术 学 院 学报
Ju a fL o eVo ain l e h lg lee o r lo u h cto a cnoo yColg n T
Vo _ 0 No l1 .1 Jn 2 l a . 0l
2 1 年 1月 01
d i1 . 9 9 ji n 1 7 -84 2 1 . 1 0 8 o:0 3 6 /.s . 6 1 6 .0 0 . 1 s 7 1
开 。塞丝每 提到那令 人发指 的往事 时 , 她要 么三 言两语 搪
年发表 的《 为 手法 的艺术 》 文 中提 出来 的。他 指 出 : 作 一 “ 那种 被称 为艺术 的东 西 的存 在 , 正是 为 了唤 回人 对 生 活 的感受 , 使人 感受 到事 物 , 石 头 成其 为 石 头。艺 术 的技 使
节发展 时序展 开 , 破 了传 统 线性 叙 述模 式 , 打 对原 有 的素 材 进行巧 妙 的安 排来更 好地将 本事变成 情节 。
《 宠儿 》 首 写道 “ 2 怒气 冲 天 , 起 14号 弥漫 着 一个 娃娃
《宠儿》中形散神不散的叙事手段及其艺术效果
惊人 故事 的过早 的判 断 。另外 , 个故事 荡气 回肠 , 整 在想 要叙 述 和逃 避叙述 之 间充满 张 力 。此 外 , 由于使
用 了这 种独特 的手段 , 如果 读者 想 了解 故 事 的梗 概就 必 须参 与 到 故 事 的构 建 中去 , 即读 者能 够 卷 到 主人 也
公 的亲 身体验 之 中 , 同时 与主人 公心贴 心地 体验 “ 回忆 ” 的痛苦 , 也就 是说 , 读者 能够 身 临其境 去领悟 那段 苦
然 , 种独特 的叙 事手段— —形 散神 不散 , 这 为实现 这一写作 目的起到 了积极 的作用 。 第 一次读 这部小 说 的时候 , 有一种 支离破 碎 , 杂乱无 章 的感觉 是 正常 的 。然而 , 阅读 困难并 不 是 由于 情 节本身 引起 的 , 而是 由于 超凡脱 俗 的叙 事方式 … 。
独特 的叙事 方式 小 说没有 线性 展开 的情节 , 没有统 一 的叙 事声 音 。这 就是这 种独 特 的叙 述方式 的特点 , 这种 方式 能突显
一
、
故事 的主题 。在小 说《 儿》 , 宠 中 女主人 公塞 丝 的经 验 , 是小 说 的主线 。然 而 , 有 一些其 他 故事 是 由不 同 的 也
收稿 日期 :0 91-8 20 .20
作者简介 : 薛泽芳 (9 4一) 女 , 18 , 山西临县人 , 助教 , 研究方 向为英语语言文学。
62
涩 的历 史 时期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在 现代 小说 中 , 整个 叙事 过程无 外 乎是叙 述者 与读 者之 间的一 次情 感挣 扎 。在叙述 过程 中 , 述者 总是 叙 尽力 驾驭并 影响读 者 , 而 , 然 读者仍 对作 者讲 述 的事 情 表示 怀 疑 。因此 , 者必 须做 的就 是把 读 者 卷 到情 节 作
托妮莫里森《宠儿》分析解析
托妮莫里森《宠儿》分析解析
《宠儿》是美国作家托妮莫里森于1977年出版的小说,故事讲述了
一个关于种族歧视和暴力的悲惨故事。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事的方式展开,
通过主人公受害者的视角,深入探讨了种族主义和社会不公的问题。
本文
将从角色塑造、主题和故事结构等方面对《宠儿》进行分析解析。
总之,《宠儿》是一部具有强烈社会意义的小说,通过主人公的视角,深刻揭示了种族歧视和社会不公的问题。
通过席薇亚的艺术性叙述和文学
技巧,读者能够深入了解她所受的苦难和痛苦,感受到她的坚强与勇敢。
本书构思巧妙,情节复杂,既有力地展示了一个个人的悲剧,又揭示了整
个社会中的不公和暴力。
这部小说让人们重新思考种族歧视和社会不公的
问题,并引发了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浅谈文学中语言偏离现象——以托尼·莫里森作品《宠儿》为例
浅谈文学中语言偏离现象——以托尼·莫里森作品《宠儿》为例作者:何娟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0期何鹃(广西工学院外语系,广西柳州 545006)摘要:英语文学作品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语言偏离,文学语言偏离是对常规语言现象的突破、超越。
莫里森的《宠儿》的语言偏离不断超越、突破、违反传统常规语言形式,形成语义、语法、书写的独特形式,深刻展现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作品内涵。
关键词:文学;语言;偏离;《宠儿》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0-0179-02文学的第一要素就是语言,语言是文学的直接现实。
读者往往在文学阅读习惯中保留对作品词语的常规意义的理解,但文学语言具有十分丰富的意义。
作品词语在常规形态上的意义通常会被超越、冲破,能指与所指的恒定关系被分割、偏转致使意义的不确定性以及作品词语意义的空白。
穆卡洛夫斯基认为基于美学要求对标准语言有意识、有目的的歪曲或是偏离,是语言的前景化。
语言的前景化,可以有效实现作品的文体效果。
不管人们是否同意文学是由偏离的语言构成的,但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多种形式的语言偏离已成为文学写作的重要特点。
人们已经对标准语言的表达手段习以为常,不再关注表达形式,仅关注表达的内容。
但是在文学语言中,通过对标准语言的超越、偏转,重新将注意力吸引到语言的表达上。
《宠儿》是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品之一,作为诺贝尔获奖者,托尼·莫里森的作品大多反映的是非裔美国黑人的历史、情感以及特殊文化。
《宠儿》是一部讲述女黑奴塞丝携带幼女逃亡并不愿让女儿再次沦为奴隶而弑女的凄惨故事。
《宠儿》运用独特的文学语言,利用语言偏离的文学魅力将过去和现在割裂、分离,打乱故事的逻辑,将各个片段凌乱地拼凑在一起,将整个故事进行有机重组。
一、语言偏离的理论分析语言的偏离是对语言的规范形式的超越、突破、违背。
语言的规范形式即零度形式,规范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语言的文字、标点等。
《宠儿》中的陌生化手法——解读叙事视角和言语策略
Techniques of Defamiliarization in Beloved--Studies of Narrative Point of View and Language Strategies 作者: 刘秀杰;马玉红
作者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外语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出版物刊名: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页码: 67-68页
主题词: 《宠儿》;陌生化理论;叙事视角;言语策略
摘要: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宠儿>揭示了奴隶制的邪恶及其无穷胎害.这部长篇小说的叙事特色为多视角内聚焦,其言语策略为隐喻、口语化和比喻字面化.本文以陌生化理论为切入点,分析其叙事视角和言语策略,揭示其作品主题.。
《宠儿》中叙事技巧的陌生化
《宠儿》中叙事技巧的陌生化
牛晓红
【期刊名称】《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010)001
【摘要】"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批评流派提出的重要概念.本文以该理论为切入点,分析托尼·莫里森代表作小说<宠儿>中情节安排、叙事视角的陌生化策略的运用,使作品具有了独特的审美效果,同时探照了黑人的精神世界和被戕害折磨的心灵.【总页数】3页(P44-45,63)
【作者】牛晓红
【作者单位】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广东,江门,529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宠儿》中的叙事视角与叙事手法 [J], 徐键
2.《宠儿》中的陌生化手法--解读叙事视角和言语策略 [J], 刘秀杰;马玉红
3.恶的延宕--《黑暗之心》叙事技巧的"陌生化" [J], 陈李萍
4.荡气回肠的“和声”--透过叙事技巧解读《宠儿》的复调性 [J], 徐燕汝
5.论影视剧台词的“陌生化”叙事技巧--以赵宝刚电视剧为例 [J], 郭勋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宠儿》的女性哥特式表现手法
《宠儿》的女性哥特式表现手法
龚玲
【期刊名称】《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2(017)003
【摘要】《宠儿》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以一个母亲暴力杀婴的真实故事为题材,以如诗如画、如泣如诉的文学语言,将美国蓄奴制恐怖荒诞的一面“写活了”。
在作品中,作者因袭了西方文学传统的哥特式表现手法,彰显了美国黑人女性群体在残忍的奴隶制、极端的种族歧视、根深蒂固的性别弱势之三重重压下的艰难奋争之旅,试图激励她们走出历史,审视现在,把握未来。
【总页数】5页(P146-150)
【作者】龚玲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株洲412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哥特式叙事方式对"强奸"隐喻化表达的实现——论托尼·莫里森的《宠儿》 [J], 罗毅
2.莫里森作品中的魔幻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以《所罗门之歌》和《宠儿》为例 [J], 雍晓燕
3.论《宠儿》中的母爱与女性-托妮·莫里森的《宠儿》的女性哥特阐释 [J], 杨玲
4.主体性与偏离性——《红字》与《宠儿》的哥特式比较重读 [J], 王晓姝
5.论《宠儿》中的哥特式意象 [J], 程元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宠儿》中的女性哥特
《宠儿》中的女性哥特
《宠儿》是英国小说家菲利普·普尔曼所写的一部神秘
小说。
小说的主要情节发生在20世纪初的伦敦城,小说中
描述了一个被诅咒的女性形象,这位女性被普尔曼描绘成
一个神秘可怖的哥特女子,她深深吸引着故事中的男主角,并在整个故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小说中,这位神秘的女性出现的时候总是带着一种让
人不寒而栗的感觉。
她穿着暗黑色的衣服,戴着手套和面纱,身材妖娆,让人无法看清她的脸。
她总是出现在深夜,从黑暗中迅速闪现而来,然后突然消失。
故事讲述了男主
角和这位神秘女子之间的纠缠和互相影响,他们之间的关
系在小说中非常复杂和扭曲。
这位女性哥特形象的出现为小说增添了一种浓重的压抑
感和神秘氛围。
她的穿着、行为和台词都散发着一种与众
不同的气息,使得她显得格外神秘和可怖。
她的身份、过
去和真正的意图在小说中一直保持着神秘的状态,这也增
强了小说对读者的吸引力。
读者不禁要问,这位女性哥特
形象究竟是谁?为什么她会如此的神秘和可怖?她究竟想
要达到什么目的?
此外,这位女性哥特形象还将伦敦城的哥特风情和阴暗
境遇体现得淋漓尽致。
她的服装和外貌与伦敦的雾气和灰
色建筑相得益彰,让故事的舞台更加真实、生动,也更加
令人陶醉。
总的来说,《宠儿》中的女性哥特形象以其奇特、古怪
的外貌和行为,以及内在的神秘和不可预测性,成功地营
造出一种神秘的气息,深入人心。
这位形象恰到好处地为
故事的发展增加了压力和冲突,让整个故事更加完整和丰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 《 宠儿》; 陌生化 ; 母亲形 象; 父亲形象 ; 孩子
中 图分 类号 : I 7 1 2 . 0 7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8— 6 5 3 6 ( 2 0 1 3 ) 0 3—0 0 1 5一 o 4
《 宠儿》 是黑 人女 作家 托妮 ・ 莫 里 森 问鼎 诺 贝 尔文学奖 的一部 力作 , 堪称美 国黑 人历 史 的一 座纪
想基 础 , 文学 评论界 对此 也从 结构 主义 、 女 性主 义 、
他在《 作 为技巧 的艺 术》 一 文 中指 出 : “ 艺术 之所 以
存在, 就是 为使人恢 复对生 活的感觉 , 就是 为使 人感 受事物 , 使 石 头 显 出石头 的质感 。 ” 陌生 化艺 术 手法在作品中运用得 越成 功 , 就越 能唤 醒读者对 生 活的感 受 , 读 者在作 品 中感 受到 的生活 事实也会 愈 加真切 、 深刻。显然 , 托妮 ・ 莫里森成功地 运用 了这
・
1 5・
生化手法 强调对 描写对 象进行 艺术加 工和处 理 , 从 陈 旧的形 式 中脱颖 而 出, 将 熟 悉 的对 象变 反 常、 陌 生, “ 使读 者在 欣赏 的过 程 中感受 到艺 术 的新颖 别
致” 。
心 中对宠儿的最终认识 。“ 一 千个读者 就有一 千个 哈姆雷特” , 一千个读者对宠儿就有一千种猜测 和感 受 。宠J L N底 是谁 , 是 塞丝 的女 儿 吗?是活人 还是
鬼魂?托妮 ・ 莫里森 留给我们 的疑惑需要 我们 自己
去探寻 。作者运用 陌生化手法 的真正意图正是通过 宠儿这一角色揭开了包括塞丝在 内的黑奴们都不愿 面对 的历史记忆 , 引导读者对 黑奴及 们后代 的悲
哪里有形象 , 哪里就有陌生化 , 经过作者陌生化
后的人物形象是 作品主题 的主要 载体 。在小 说《 宠 儿》 中, 宠儿是贯 穿始终 的重要人 物 , 在小说 中连接
的陌生化手法进行探 讨 , 分 析托 妮 ・ 莫里 森是如 何
技巧让读者走近了《 宠儿 》 , 特别是 其 中迎 面而来
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 象让读 者了获得 了更 多的想象
和 思 考 的 自由 。
一
、
异化的“ 宠儿” —— “ 宠儿” 形 象 的 陌 生化
通 过使用陌生化手法将孩子 、 母亲 、 父亲等小说 中 的 黑人 人物形 象一一 呈现 , 引领读 者 自发深 入思考 黑
2 0世 纪初 由什 克 洛 夫 斯 基 提 出 的 “ 陌生 化 ” 又 称“ 反常化 ” , 是 俄 国 形 式 主 义 的 核 心 概 念 之 一 。 这
念碑 。托妮 ・ 莫里森 “ 以其 富于 洞察力 和诗情 画 意 的小说把美 国现实 的一个极其重要 方面写活了” , 她 的作 品始终 以表现 “ 文化 冲突背 景下美 国黑人 的心 灵 困境 ” 为主题 , 深入 到黑 人 的灵魂深 处 , 关 注人 物
的精神状 态 , 探讨“ 族裔 语 境下 黑 人 的身 份认 同 问
种理论 主要通 过语言 的变形 或技 巧的处 理 , 有意 把
熟悉 的东西描绘 成 陌生 的事 物 , 使人 产生新 奇感 以
此激起 审美 的强烈欲 望 , 从 而达到对 事物 的本质 更 深的理解 和更 形象 的把 握。什克 洛夫斯基 认 为 , 普 通事物 或语言是 日常 的、 司空见惯 的 , 平庸呆滞 而毫 无生气 , 容易让 人感 到疲劳 、 麻 痹甚 至逆 反 , 而经 过
文学作品只有新 鲜奇异又不乏 深刻才 能吸引读 者 。随大流难 免千 篇一 律 , 容易 引起 读 者 的 “ 自动 化” 麻痹 , 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也 是同样 道理。陌
人奴 隶及其 后代的悲惨命 运 的主题 。
收 稿 日期 :2 0 1 3— 0 6— 3 0
作者简介 :赵君仡 ( 1 9 8 3 一),女 ,常州广播 电视 大学外语 系讲 师,硕士 。
2 0 1 3年 9月 第 3 1 卷 第 3期
扬 州 教 育 学 院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Ya n g z h o u C o l l e g e o f Ed u c a t i o n
Se p. 2 01 3
Vo 1 . 31. No . 3
一
西方 马克思 主义 等角度 纷 纷进 行 阐 释。 《 宠儿 》
之 所 以具 有 这 样 深 层 次 的 魅 力 , 很 大 程 度 上 在 于 托
妮 ・ 莫里森 在小说 中游刃有余 地运用 了陌生化创 作
手法 。关 于陌生化 策 略在 《 宠儿 》 中的运 用 , 以往 有 评论 者从 《 宠儿》 中的情 节、 言语 运用方 面进行过 研 究。 _ 4 本 文着 重对《 宠儿》 的人物 形象塑 造上所使 用
题” 。 …《 宠J L ) 通 过描 写 以主人 公塞 丝 为代表 的 黑
人奴隶 为争取 自由和 平 等所 做 出 的种 种挣 扎 的 经
“ 陌生化 ” 后 的文学 形象 或语 言则 清新 、 奇异, 充 满
活力 , 这种挣脱传统 的过程 既有文学性又有 艺术感 。
历, 揭露 了奴隶制对 黑人命 运的摧 残和迫害 , 其意 义 的深 刻甚 至超过 了黑人奴 隶所受的苦难本身 。莫 里 森在 《 宠儿 》 中展现 了高 超 的写作 技 巧 和深刻 的思
《 宠儿 》 中人 物 形 象 塑 造 的 陌生 化 手 法
赵 君 仡
2 1 3 0 0 1 )
( 常州广播 电视大学 ,江苏 常州
摘
要 :以俄 国形式主 义学派的“ 陌生化” 理论 为依托 , 深入分析托妮 ・ 莫里森 的名作《 宠儿》 , 从异化 的
“ 宠儿” 、 扭 曲的母 爱、 缺 失的父爱等角度 , 探讨 了莫里 森如何在 《 宠儿》 的人物 形象塑造 _ Ex 5 妙 地使 用“ 陌生 化” 技巧, 引领读 者深入 思考和理解奴隶制对 美国黑人几代人命运 的迫 害。